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财务审计范围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审计产生和发展上的差异
财务审计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是为了满足人们希望了解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公共支出等情况的需求,政府部门等单位为了便于人们审查和发表意见,在日常的经济活动中,对相关的各项经济活动的财务信息加以详细记录,让审计部门在进行财务审计时能够做到有据可依。然而伴随着我国政府职能作用的不断扩大,在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涉及巨大的财政资金开支问题的发展任务也是由政府部门承担,而政府资金的来源是普通民众,即国家纳税人,在建设过程中,若是资金去向不明确,不但会加重纳税人的经济负担,同时让民众对政府部门产生不信任,要发挥资金的经济效益性,财务审计已经显得很乏力,在这种形势下,绩效审计应运而生,目的是为了改变政府职能部门在财务上的浪费现象,保障政府部门的经济性,确保资金落到实处,发挥资金的效益。
2.审计要素的差异
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在审计的要素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主要包括审查目的、审查对象、审查范围、审计所用的方法等方面,在审查目的上,财务审计的目的是审查财务活动的真实合法性,而绩效审计针对的是经济活动的效益和效率性;在审查对象上,绩效审计的对象主体是人所在的单位(政府部门及其附属部门和事业单位),而财务审计的主体是财务收支活动;从审计范围上来看,绩效审计范围比财务审计范围广很多,财务审计仅仅局限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资料,而绩效审计的审计范围具有很广的辐射性和不可见的间接的社会效益;从审计所用的方法来看,财务审计方法程序模式已经定型,而绩效审计没有特定的准则可供参考,审计方法上更加复杂。
3.审计内容的差异
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在审计内容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财务审计检查的是政府部门的会计资料的真实性,注重的是检查会计资料是否完整、正确详细,审计是财务中是否存在做假账的违法违规行为,切入点和侧重点是财务活动本身的真实性,而绩效审计注重的是经济活动是否发挥其本应产生的经济效益,是否实现了既定的社会经济效益目标,切入点是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审查的是单位在经济活动中是否存在监督失效、执行不力等情况。
4.对审计人员职能的要求差异
财务审计针对的是既定事实的财务收支情况,对审计人员来说,主要发挥的是监督职能,评价和检查是的财务收支情况的真实合法性,编写相关报告,为审计工作开展提供证据和便利。绩效审计对审计人员素质要求更高,绩效审计人员一般要求具备专业的财会知识,对我国政府工作环境相当了解。在职能也更加复杂,绩效审计人员不仅要评价单位绩效,还要为如何提高绩效提出一些建议和看法,以此来促进社会经济活动的未来经济效益,绩效审计主要发挥的是建设职能。
二、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的结合
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联系紧密,彼此相互结合才能发挥审计工作的重要作用。在我国,当前最主要的审计方式还是财务审计为主,绩效审计为辅。在审计过程中,两者要结合使用,才能使审计工作的作用发挥至最大:第一、在审计过程中要结合项目特点选择审计方式。对于公共投资项目,其投入的资金往往不属于个人财产或者集团,在资金的利用过程中存在着效率低下的问题,财务审计可以确保资金落到实处,不被私人违法占有,而绩效审计可以提高项目建设过程中资金的利用效率,保证资金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第二、审计过程中要提前制定合理的审计计划。我国绩效审计发展并不完善,存在很大漏洞,因此,制定合理的审计计划是十分必要的,对工程分不同时期制定明确详细的审计计划,按计划开展审计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第三、设计合理完善审计程序。在审计过程中,财务审计是审计工作的前提,财务审计部门提供的财务审计信息要真实可靠、准确无误,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依赖于财务审计提供的数据,在审计过程中,应当制定合理的审计程序,确保相关的采访等信息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保障审计工作的开展;第四、选择正确的审计人员。审计工作的开展需要人去完成,对审计人员的选择上要考虑得当,财务审计对人员要求相对更低,知识面要求更窄,但是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思想一定要正,道德修养要高。而绩效审计对人员要求更高,在选择上应当选择经济财会知识专业、了解我国政府工作环境、道德修养高的人,以便于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结束语
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更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财务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加强了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方面的监督。财务审计作为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不可小觑。企业应该加强财务管理的力度,为财务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使审计工作能够充分发挥其在财务监督中的作用,从而带动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本文主要就财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企业;财务审计;问题;策略
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极大的挑战,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强内部管理,而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也是企业主要的管理对象。企业的发展需要财务审计工作发挥其监督和评估的作用,审计工作不仅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同时还要对企业社会效益以及生产效益给予正确的评价,才能够合理的约束企业的经济活动,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一、企业财务审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传统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严重忽略了财务审计的重要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竞争力的加强,更多的企业才意识到财务审计工作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分量,才加强了对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视。但是,审计工作人员大多是从其他的财务管理部门抽调出来的,这些审计人员对于审计工作缺乏了解,并且审计中专业性和科学性都有待提升。还有一些企业对于财务审计工作不够重视,没有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定期培训,导致审计人员的财务知识匮乏。此外,由于审计人员自身的素质相对较低,同时又缺少学习专业知识的机会,使他们不能够及时掌握财务审计的方法,阻碍了企业审计工作水平的提升。
(二)财务审计缺少独立性
财务审计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因此审计人员需要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审计部门直接设置在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往往会受到企业其他工作的影响,难以保障企业财务审计的独立性。此外,一些财务审计人员在审计时候由于害怕受到上级领导的责罚,审计工作中会存有私心,从而导致财务审计的作用不能够充分得到发挥,这种现象还容易导致企业内部滋生腐败。
(三)财务审计的执行力较弱
财务审计执行力不强的主要原因在于审计缺乏独立性,企业中存在的大多数财务问题都是通过财务调查的方式被发现的,财务审计没有发挥其事前预警功能。即便在审计之后发现问题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补救,但是这种事后补救的方式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一定的影响。一些企业在发展中制定了与企业实际发展相符合的财务审计管理制度,但是受到审计缺乏独立性的影响,外加领导对企业的审计工作重视程度不高,最终导致财务审计执行力较弱,不能够达到审计应有的效果。
二、完善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方法
(一)提升财务审计人员的素质
优秀的审计团队是企业审计工作正常开展的保障,企业要从培养优势的审计人员做起,为审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企业要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打造一支具有专业技能的审计队伍。此外,需要严格执行财务人员的考核以及选拔机制,对岗位的财务人员工作进行合理安排。专业的审计人员以及高素质的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审计人员素质的培养,选拔高素质、高技能的审计人员,杜绝托关系进入审计岗位的行为。审计人员上岗之后,企业需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通过培训让他们能够正确的认识审计工作,从而加强审计人员的工作责任感。企业还应该定期举办财务审计工作的讲座,让审计人员接受先进的审计思想的熏陶,并将先进的审计手段运用到企业审计工作中去,促进企业审计的公平公正性。
(二)设立独立的审计机构
企业要想真正提升审计的水平,更好的发挥财务审计工作的监督和评价职能,就需要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只有建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审计工作才不会受到企业其他部门工作的影响。企业管理者应该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设立独立审计部门,建立完善的产权机制,确保财务审计工作直接对企业的董事会以及监事会负责,使审计工作能够脱离财务审计部门领导的约束,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审计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才能更好的提升审计工作的时效,增强审计的真实性和权威性,保证企业审计的独立性,从而改善当前企业审计的工作状态。
(三)加大财务审计范围
目前我国的财务审计工作重点是对财务会计进行审计,这样的审计范围比较狭窄,无法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济事项,也难以推动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要想得到快速的发展,必须加强审计范围的拓展,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扩展财务审计的范围,首先应该建立专门的业务审计,加强对传统审计方法的创新,同时加强审计的内部控制,定期对企业的财务部门开展审计工作。其次,需要加强企业事前审计以及事中审计工作,做好事前预警以及事中控制工作,从而实现审计过程的全面监督。最后,审计工作要不断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应该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由分散管理转向集中式的管理方式,以此加强对企业财务审计的综合管理。
结束语:
现有的企业制度的推行以及企业改革给财务审计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挑战,企业财务审计范围逐渐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审计层次也出现立体化,审计领域不断拓宽,这些变化使得审计的内容越来越复杂,必须采取一定的方式加强审计执行的规范性以及严格性,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困扰。作为管理者,需要从企业财务管理入手,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和选拔,尤其是财务审计人员的专业性培训,组建优秀的审计团队,同时还应该建立独立的审计机构,使企业审计能够肩负起监督和评价企业经营生产活动的责任,从而引领企业在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更好的发展。
作者:靳慧莉 单位:郑州新发展置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淳,薛勇.浅析财务审计内部控制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经贸,2013,(12):215-215.
[2]王翠芹.中小企业内部财务审计问题及对策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6).
关键词:企业管理;财务审计;财务管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与完善,企业管理水平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财务审计这一理念也得到了企业管理者的普遍重视。相对于国际大型企业而言,我国企业大多起步较晚、发展时间短,在财务审计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企业管理者必须正视这一现象,并主动探索解决路径。
一、企业财务审计概述
企业财务审计是指在国家法律和法规及财务审计准则的制约下,企业审计部门按照规定的程序对企业资产、负债与损益等方面进行真实性、合法性的审计与监督,对企业会计报表中的会计信息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并综合各种审计报告,为企业提出审计意见及建议的一系列活动。
二、企业财务审计易出现的问题
(一)独立性受限
独立性原则是企业其他职能部门区别于财务审计的重要指标,不管是内部审计或外部审计,如果没有了独立性,那么审计结果都是没有意义的。然而,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审计部门的地位并不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难以保证独立性,这就制约了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客观性。
(二)执行力度不足
很多企业的财务审计部门不能客观地评价企业的运行情况,也不能预测企业的潜在威胁,在企业真的出现问题时只能采取比较简单的补救措施,结果使企业遭受不该有的损失。
(三)执行不够全面
大多数企业的财务审计把查找差错作为主要目的,在工作中往往是在事后审计比较多,事前、事中审计比较少,对于企业的整体运营实况与资金的运作水平关注度不足,大多数是为了审计才审计,很难发现其中的问题苗头所在,令审计不能起到实质的作用。
(四)审计人员素质问题
第一个方面是文化知识、业务技能与理论水平较低。许多中小型企业对内部审计很不重视,部分审计人员是从财务或者是其他部门转岗过来的,业务知识面很单一且片面。第二个方面是专职的审计岗位人员很少,往往负责审计工作的同时也肩负着财务部门中的其他工作,这将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正常运行。
三、企业财务审计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保证审计部门独立性
积极设置独立的财务审计部门,使得各项审计工作独立运行、不受干扰,这是充分发挥审计评价职能、监督职能的重要前提。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实际运营与市场经济特点,强化财务管理工作,完善企业产权机制。维护企业审计的权威性,保证审计部门应有的作用与地位,全面提升企业财务审计水平。
(二)完善财务审计体系
财务审计体系,不仅是贯彻财务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强化审计指导作用的重要保障。要想全面提升企业审计的执行力度,新形势下,企业必须积极建立、完善审计体系,优化财务审计制度。企业必须成立内部审计工作小组,通过内部审计、常规稽查等方式,及时发现财务偏差,完善财务管理体制,预防企业会计风险与经营风险。积极引入审计监督机制,在审计制度的支持下,及时发现企业运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促进财务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拓宽财务审计范围
目前来说,我国大多数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仍然停留在会计审计方面。单一的财务审计工作已然无法适应社会、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新形势下,财务审计必须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积极扩大审计范围,在企业运营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积极拓宽企业财务审计范围,有效运用多方面审计,及时发现企业运营中的风险与问题,进而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预防、规避突发事件。另外,在财务审计的过程中,应积极引入多种审计手段,提高审计手段的科学性,保证审计结果的准确性与全面性,从而更好地反映整个企业发展状况。
(四)做好审计队伍建设
财务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着财务审计工作的整体质量,因此,必须加大审计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力度,优化队伍培养机制。企业应该积极吸纳有能力、有素质的财务人员参加到企业审计工作中来,并利用座谈会、培训班等形式,加大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明确选人标准,将真正热爱财务工作,踏实、努力、职业素养高的人士吸引到企业组织中来。其次,积极调动财务成员的创造性与积极性,通过制度建设保护财务成员权利,明确职责,规范行为,通过激励约束措施,充分激发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结语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实施,给企业财务审计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新形势下,企业必须设立独立审计部门、完善财务审计体系、拓宽财务审计范围、加强队伍建设,多管齐下,共同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1]陆建群.浅析集团企业财务管控体系的现状与改革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3(15).
[2]莫彦霞.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控制的现状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4(33).
[3]陈夏青.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控制的现状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08).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
1.财务收支状况真实性审计。根据国家统一财务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必要的审计程序,了解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企业的财务收支管理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完整,账实、账账、账表是否相符,判断企业会计核算的合理性,检查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有关问题。
2.任职期间资产质量的审计。国有企业普遍存在新官不理旧账的情况,因此必须划分清楚前后任资产质量状况,查实企业的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地反映了企业资产的实际质量状况。重点审计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资产质量变动情况,特别是任职期间新产生的不良资产情况,审计确认任职期初到任职期末各年的不良资产总额及任期内新增不良资产情况,分析企业任期内资产质量变动的原因和任期内不良资产责任划分。对于企业在清产核资中未披露的损失(除政策性原因允许企业暂不处理的损失外),一般视同为清产核资后企业负责人任期不良资产损失。
3.任职期间经营成果审计。经营成果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经营成果不实在国有企业中非常普遍。因此,要在财务收支审计与资产质量审计的基础上,审计企业任期内的经营成果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同时审核确认企业负责人任期初至任期末各年的利润总额、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管理费用等财务定量评价指标。如果企业存在经营成果不实问题,应当根据审计结果对企业相关的会计数据进行调整,并做出调整后新的会计报表,确认任期企业实际业绩利润,企业任期实际业绩利润=经过审计调整核实后的任期利润总额+任期消化以前潜亏-任期新增不良资产(扣除因客观因素新增不良资产)。
4.任职期间企业重大经营活动和经营决策审计。应重点关注企业的重大经营活动和经营决策过程是否合法合规,以及所产生的结果等。这是新的经济责任审计强调的重点之一,注重对企业的绩效审计。
5.任职期间企业经营合法合规性审计。主要审计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的有关经营、管理等行为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如有无公款私存,坐收坐支,私设“小金库”,资金账外循环;是否存在违规越权炒作股票、期货等高风险金融品种;违规对外拆借、出借账户;违规对外出借资金等。
(二)经济责任审计业务报告
经济责任审计需要三个正式报告,即中介机构(企业)出具的财务审计报告、评价工作组出具的绩效评价报告和审计工作组出具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财务审计报告和绩效评价报告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阶段性报告,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为最终结论性审计报告。
1.财务审计报告。财务审计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
(1)审计任务的说明,即执行审计的依据、被审计企业名称、被审计企业负责人姓名、审计范围、内容、方式和时间,采用的主要审计方法,延伸或追溯审要事项,以及对被审计企业及负责人配合与协助情况的评价等。
(2)被审计负责人及企业基本情况:企业的经济性质、管理体制、业务范围及经营规模、财务隶属关系或资产监管关系、核算管理体制、财务收支状况等;被审计企业负责人姓名、职务、任职时间等基本内容。
(3)被审计企业的基本财务状况。主要包括:审计前后企业基本财务数据的变化及原因,任期内各年企业的财务状况、资产质量、收入效益、成本费用等主要财务指标的变化情况及原因等。
(4)企业负责人的主要业绩。企业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在发展战略规划、改革改组改制、生产经营成果、内部控制机制,以及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方面等成绩。
(5)截至任期末,审计发现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企业的问题和负责人的问题两方面。对于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要进行分类整理,并明确发现问题的事实,产生问题的原因,所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具体内容,存在问题所造成的影响或后果等。
(6)审计建议。对审计发现的有关问题,审计组应当在职权范围内提出审计处理意见和审计建议。
(7)需要在审财务计报告中反映的其他情况。
2.绩效评价报告。绩效评价组结合前期了解掌握的企业有关情况,利用财务审计组审定的企业财务数据对企业实施绩效评价后形成的关于企业财务绩效状况的阶段性工作报告。绩效评价报告是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组内部的分析报告,依据《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及《企业绩效评价操作实施细则》和财政部的当年行业标准值、优秀值,重点明确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企业在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发展能力等四个方面财务指标和评价得分的变化情况,并对照行业评价标准值说明变化的主要原因,得出企业在该任期的财务评价结论。此外,还需要聘请社会专家,专门召开专家民主评议会,对企业负责人任期内的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经营决策机制、内部风险控制、人力资源建设等方面的分析评议,并形成专家咨询评议报告。
3.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在财务审计报告、绩效评价报告的基础上,撰写最终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1)基本情况。企业及企业负责人的基本情况。
(2)财务绩效分析。主要包括:审计后企业基本财务数据的变化及原因、企业在任期内的基本财务状况等。
(3)企业负责人的主要业绩,如在明确企业战略目标及发展方向方面、改革改制方面、基础管理方面、市场开拓方面、保值增值方面等所做的工作。
(4)任期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将审计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按照问题的重要性,分问题排列。
(5)审计结论。根据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与业绩,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运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被审计负责人任职期间的业绩与责任进行综合客观的评价,并明确其应当承担的经济责任。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涉及的相关内容应在财务审计报告和绩效评价报告中有证据支撑,需观点明确、内容清晰,业绩要讲透,问题要讲准,责任要讲清。
二、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财务审计的区别
经济责任审计相对于以会计报表为对象的常规财务审计而言,可以归为专项审计范畴,与常规财务审计相比,存在以下一些区别:
1.目标不同。常规财务审计是对会计报表编制的公允性、合规性进行审计,关注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所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真实性。经济责任审计则依据国家规定的程序、方法和要求,对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所在企业资产、负债、权益和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及重大经营决策等有关经济活动,以及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的监督和评价,强调关注事件的成因、效果和责任问题。
2.内容不同。常规财务审计内容为会计报表及与其有关的资料,是一种数据公允性的审计。而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更广泛,包括财务基础审计、企业绩效评价和经济责任评价,其中每一项都规定了具体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会计师事务所不仅要出具财务审计报告,企业绩效评价和经济责任评价也需要会计师事务所协助完成。
3.审计范围不同。在审计主体范围上,常规财务审计一般将被审计单位全部纳入审计范围,根据重要性可以采取审计或审阅方式。而经济责任审计中,财务审计范围应遵循重要性原则并充分考虑审计风险,一般纳入经济责任审计的资产量应不低于被审计企业资产总额的70%,纳入审计范围的子企业户数应不低于企业总户数的50%。同时又有特殊规定,对资产或效益占有重要位置的子企业、由企业负责人兼职的子企业、任期内发生合并、分立、重组、改制等产权变动的子企业、任期内未经审计或财务负责人更换频繁的子企业务类金融子企业及内部资金结算中心等,均要求纳入经济责任审计范围。而且在时间范围上,经济责任审计一般会是若干年,长于常规财务审计。
4.审计程序不同。常规财务审计执行《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经济责任审计除常规程序外,委托人还规定了专门程序,如审计进点见面会规定了参加的人员及见面会内容,企业前后任负责人必须到场,这在常规审计中是没有的程序。又如审前调查,时间长、要求高,此外审计过程中的问卷调查、访谈等程序,也都有严格的规定。
5.审计方法不同。常规财务审计主要围绕复核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而采取检查、函证、盘点、分析性复核等方法。经济责任审计则需要账内审计与账外审计相结合,充分利用中介机构审计报告、企业内部审计资料、上级及外部检查结果等,避免重复审计,强调查明原因、分清责任、理清问题、取得证据。审计过程中,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审计方法,如设立意见箱,收集群众意见;向有关单位、个人调查,充分听取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纪检监察、工会和职工反映的情况和意见。对于实施访谈工作,《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访谈工作规范》也明确了访谈范围、内容、方式等。
6.重点不同。常规财务审训是一种对会计报表进行全面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则需要突出重点,对重点环节、重点事项、重点问题进行充分关注。如因对外担保而承担连带责任事项,若账务处理上已经将损失计入了营业外支出或预计负债,审计结果可以不需要对此发表保留意见,但经济责任审计需要查明深层次原因,是否经过了一定的程序、责任的归属、内部控制是否存在缺陷等。
7.工作结果不同。常规财务审计报告是一种标准、简式审计报告,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提出的调整事项进行了调整,则在审计报告中不需再反映。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是一种长式、详式审计报告,对前任负责人在任期内的工作情况需要在审计报告中体现,并根据任期内的工作情况对负责人进行评价。在会计报表编制上,由于经济责任审计一般涉及到多期,尤其是执行新会计制度和清产核资,财务报表编制相当复杂,如清产核资损失如何还原、报表编制基础、合并范围发生变化等问题,《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有关问题解答》(国资委评价函[2005]209号)对经济责任审计会计报表编制进行了规范。
8.要求不同。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财务审计相比,由于要对企业负责人进行全面的评价,涉及的审计工作包括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对参审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
三、中介机构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一些问题
国资委对中介机构的执业资质作出了相应规定,要求中介机构资质条件应与企业规模相适应、具备较完善的审计执业质量控制制度、拥有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三年内未承担同一企业年度财务决算审计业务、近三年未有违法违规不良记录等。从目前中介机构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出现的问题看,下列方面容易出现偏差:
1.服务对象存在偏差。经济责任审计经常会遇到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冲突,中介机构在处理冲突时往往按以前常规审计一样,站在企业利益角度考虑问题。实际上,由于中介机构是受国资委委托,所以应站在国资委的立场开展审计工作。
2.审计目标不明确。有的中介机构没有充分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与一般财务审计的区别,对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范围不明确,导致审计难度较大,工作缺乏条理性。
3.审计重点存在偏差。在审计过程中,有的中介机构在财务核算和会计差错的纠正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实际上这仅仅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部分内容,对经济责任审计而言并非很重要。因为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工作远不仅仅是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差最多说明企业负责人对会计工作不重视而已。又如,委托理财从会计处理上检查核算正确,但审计时更要深层次挖掘对该类高风险投资的决策程序是否符合规定、为何要进行投资等,这不仅仅是一个会计问题,更是一个负责人任期内重大经营活动及决策问题,需要在审计时进行关注并收集证据。
4.审计方法上存在问题。部分中介机构完全采取常规审计的方法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没有考虑到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如需要更多的调查、访谈等特殊方法。
5.审计人员素质不能适应经济责任审计的需要。发现问题是经济责任审计最重要的目的,而发现问题需要具有经验的审计人员。但有的中介机构审计人员尚不能完全适应工作需要。
6.没有与国资委进行充分地汇报沟通,使工作结果与要求存在很大差距。由于有的中介机构工作重点存在偏差,其工作结果必然和委托方的要求有差距。在进行实施阶段审计时,由于把大量时间花在了会计报表的核对上,审计工作基本结束时向企业、国资委报送征求意见材料时,反映的问题主要是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上的事情,发现不符合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但这时工作时间已经过去了,造成十分被动的局面。
7.不注意工作程序及取证。在审计过程中,有的企业存在提供资料不及时、不全面,中介机构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予以确认,不符合审计工作要求。对重要事项,必须获取充分的证据,还需要向委托方进行专门汇报。
8.不重视审计工作方案的制定。在审前调查阶段,有的中介机构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认真调查,调查结束后制定的审计工作方案重点突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但有较多中介机构在审前调查阶段,在工作方法及重视程度上存在问题,并未实际进行调查,只是将有关材料拼凑、粘贴,按照常规审计思路制定审计工作方案,流于形式。
关键词:现代社会经济 现代企业 财务审计
一、现代社会经济特征下企业财务审计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经济特征下的企业财务审计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社会审计组织和内部审计机构及其他专职审计人员,在严格执行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运用现代审计技术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各项经济业务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以及企业经营管理者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监督、审查、评价的过程,以此确保企业遵守财经纪律,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财务审计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有利于降低企业各项经济损失。通过对企业资金、风险、效益等相关经营业务活动开展审计工作,不仅能够保障各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还能够确保对经济活动实施全过程的监督,减少合同纠纷的发生几率,维护企业合法经济权益;其二,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通过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审计,能够掌握资金的使用效率,判断资金使用是否合理,同时还可以及时发现企业内部是否存在营私舞弊、等违法乱纪行为,对企业经济效益进行客观评价,全面反映企业一段时期内的经济管理状况,从而为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指明路径;其三,有利于完善企业管理体系。通过对企业各部门日常工作流程以及管理薄弱环节进行监督检查,进而分析产生管理漏洞的原因,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促使企业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工作,强化管理成效。
二、现代社会经济特征下强化企业财务审计的策略
(一)树立全新的审计观念
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财务审计观念必须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对财务审计观念进行革新。首先,提高无形资产审计的重视程度,由于信息、知识、人力资源逐步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致使企业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逐步提升,所以企业会计核算的重心必将向无形资产核算转变,这就要求财务审计也必须从重视有形资产审计向无形资产审计转变;其次,树立内部效益与外部效益并重的审计观念。企业要将财务审计视为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将企业整体效益放置于现代社会经济环境中,对企业效益进行全方位监督检查;再次,树立审计国际化的观念。在审计准则国际化、审计市场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下,企业财务审计工作必须树立国际化观念,使审计报告获得国际社会公众的信任。
(二)拓宽财务审计范围
为了提高财务审计工作的实效,必须进一步拓宽财务审计领域,使审计范围不仅仅局限于财务会计这一方面。首先,将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前审计,运用事中与事后相结合的审计方法,对企业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监管,及时发现和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力求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维护企业经济效益;其次,将单一的财务审计拓展至管理审计范畴,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计,客观评价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审计各项经济业务,并监督其是否实现达到了预期目标;再次,将分散式财务审计工作向集中化管理方向转变,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确保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强化审计人员的审计监督职能。
(三)创新审计技术手段
首先,应当不断加大新审计程序和方法的开发力度。为了适应当前无书面记录的各类经济业务,审计工作的重心也随之向系统分析和设计方面转移,换言之,未来的财务审计将会变成对数据库的审计,审计人员的工作重点将会集中到相关数据信息的采集、存储等环节上,这就要求审计程序必须具有实时、多元以及开放性的特征,对无形资产、社会责任以及管理等方面的审计也会变得更加容易;其次,应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对审计手段进行革新。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各类经济交易和资本决策均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想要适应这一发展,就必须对审计处理手段进行革新,应逐步摆脱手工操作,向电算化和信息化审计模式发展;再次,完善内控制度。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会计岗位责任,内控制度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为此,应当对内控制度进行完善,并积极开发更为科学的测试内控制度的技术。
(四)提高财务审计队伍素质
作为一名优秀的审计工作者除了要有审计和会计职称外,还应当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和较高的思想觉悟。同时,扎实的审计专业基础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现如今,各类高新技术的应用对审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审计工作者应当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为立足点,积极学习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以及前沿的高新知识,并且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开阔视野,做到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以高水平的专业素质开展相关的审计工作,并借助计算机等先进技术来辅助审计工作的开展,这样能够使审计工作的效率更高、准确性更强。企业的内审人员则可以为本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咨询服务,国家审计人员则能够进一步掌握企业的经常状况,从而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真实、可靠、准确、合理的依据。
参考文献:
[1]王书仁.新企业会计准则下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发展与转变[J].财经界(学术).2010(23)
关键词: 财务审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41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对经济的管理制度也日渐成熟,企业更加重视管理地措施,财务问题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效益。目前企业财务审计仍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需要财政及企业自身进行自我剖析,自我发展,以做到发挥财务审计工作的最大效用。
一、财务审计存在的问题
1、 财务审计范围受限
当前,在我国很多的企业中,财务审计仅仅局限于财务会计方面的审计,财务审计是从财务方面开始的。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企业也进行了财务和审计的分离,但在公正性方面还是受到了很大的质疑。此外,我国企业的财务审计往往只会对已经发生的事件进行审计,而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缺乏审计,这就制约了财务审计作用和影响的发挥。
2、会计信息失真
有些小企业财力有限,聘用的会计素质低,会计人员由于自身业务水平的限制,不能正确处理会计信息,对一些会计凭证的填写不规范,不准确,导致财务混乱,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另一方面有的企业业主为了逃避国家监管、偷税漏税,故意指使会计人员采用种种舞弊手段,甚至有些企业任用的会计大都是和自己有亲属关系或是兼职会计。亲属与企业主有利害关系,在账务处理上听从业主,导致会计监督失去作用,弄虚作假的事情常有发生。兼职会计不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根据业主提供的凭据做账,在做账过程中任凭业主支配。会计信息是财务审计验证的主要对象,会计信息失真会对审计产生重大影响。财务审计假设财务报表和财务数据是可验证的,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是正确审计的基本要求。 审计人员需要根据正确的财务报表的财务数据记录和汇总才能在合理的时间、人力和费用范围内取得足够的证据并得出有效的结论。 如果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存在行为,审计人员在正常的审计程序实施后是难以得到与事实相符的审计结论,致使审计人员已无法履行其职责,这会加大会增加财务审计的难度,提高审计风险。
3、审计缺乏规定程序
目前来看,审计人员没有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比如对待企业的年报审计的工作较为随意,审计人员未认真地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缺乏了解相关审计工作规章制度,审计时未按照规范程序监督管理,最终审计结果中出具的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和适当性不够
4、财务审计执行力度不够
由于部门设置的原因加上制度的问题,我国企业在财务审计上地执行力度不够强硬。并且存在着一种“马后炮”的现象,平日没有企业活动及存在的危害做预测,而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才急匆匆的采取措施进行补救。俗话说,未雨绸缪。只有在事先做好预测及相关准备工作,才能提高办事的效率,才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而实现企业的发展。很多企业在财务审计方面的制度方针比较完善,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缺乏相应的落实,在财务审计工作的有效性上面大打了折扣。
5、审计体制尚需进一步完善
我国审计体制实行的是双重领导体制,这样势必难以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和审计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现行审计体制是各地审计机关在上级审计机关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而审计人员一切经费由地方负责,人事管理权也归地方所有,在具体的审计工作实践中即使查出较大问题,也会考虑到当地政府方方面面的关系而自行妥善处理。由于地方审计机关受地方政府的领导,经费受到地方制约,人事权又归属地方,这种尴尬的局面很难排除干扰,真正做到财务审计的客观公正。
二、企业财务审计中的改进对策
1、拓宽财务审计内部控制工作的审计范围
拓宽财务审计内部控制工作的审计范围主要是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把审计范围从财务会计领域扩展到其他领域,保证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审计的作用;二是进行全方面、全过程的审计。以往企业的审计主要是事后审计,现在企业应该要变事后审计为事前、事中以及事后审计。进行全方面、全过程的审计有利于企业及时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从而可以使企业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和预防风险,从而提高企业的营运能力,降低风险给企业带来的种种损失。
2、建立严格的审计监控体系
遵循审计工作中要求的方案科学、严格复核、适时跟踪等原则建立严格的财务审计质量监控体系,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围绕审计工作的重心对具体审计工作时间中分门别类的具体分析,最后进行审计相关理论研究,建立一套严格的审计监控体系,提高审计人员执行能力,并保证审计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特别是针对企业内部财务审计人员,应当及时要求其总结出审计工作中出现的漏洞和问题,依据企业现有价值作为参考信息,建立一套人事部门、财政部门等相关利益部门可以共享的会计信息资源、企业实时情况说明,整体上增强财务审计工作的实用性和必要性。
3、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
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是财务审计工作取得预期成果的前提条件。企业应该完善财务组织结构,健全并严格执行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对资金的支出、回收和使用过程要时刻予以密切关注,采取措施加快资金回笼,防止资金的流失造成损失;同时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强化监督机制,要求各单位负责人必须对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负法律责任;督促会计人员学习和熟悉财务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提高业务能力,掌握单位的经营情况,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强化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
4、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是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培训,转变审计人员的工作思路,掌握现代企业审计的理论、方法和技能,加强审计人员的创新意识。二是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必要时充分利用外部审计资源,聘用相关领域的专家型人才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对审计人员的整体工作思路、审计政策理解能力和专业技能设立考核制度。从整体上全面提高企业财务审计队伍的综合素质水平。
5、完善财务审计程序
企业虽然内部控制制度薄弱,雇员分工不明,岗位设置重叠。但对某些关键领域,企业主出于对于日常事务的监督控制和保护企业资产的需要,还是采取了一些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的。实际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考察是否存在与认定相关的内部控制,如果没有,审计人员必须直接进行实质性测试以得到充分的审计证据,以将检查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在采取实质性测试的时候,要以分析性测试作为补充,通过将企业财务数据与行业数据、企业历史数据等进行比较,以做到对企业业务状况的定性了解。同时所在审计实施过程中,改进审计方法,创新审计技术,以扩大审计覆盖面,提高工作效率,采用统计抽样和判断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以通过调整样本规模提高财务审计的精确度。
6、加强企业审计认识,实现审计自身转型
针对企业收支审计的利润问题,资产负债审计的资产保值,从生产角度,保证审计的合法性及效率性。一是要审计理念由监督转向服务,审计方式由事后监督改变为事前事中预警,选择审计手段多样化等。
结束语
财务审计工作是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企业内部应该认真分析现存财务财政体系中的诸多问题,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改革发展,达到真正实现企业财务审计的职能和目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吴燕.基于新审计准则的审计学课程建设问题研究[J].商业会计,2011(25).
关键词:农村财务 审计 财务监督
村级财务管理历来是广大干部群众十分关注的热点,也是影响农村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都非常关注和重视农村的财务管理问题,并先后制定和出台了许多相关法规和政策,使农村财务管理有了较大改观。 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监督,是全面贯彻落实党在新时期农村各项经济政策,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对进一步实现农村财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1.1、有利于农村干部的清正廉洁,可以有效杜绝或避免贪污、挪用等违法违纪现象发生。集体的财产属于集体成员共有,任何个人不得侵占、挪用。但是,目前农村一部分人尤其是有些村干部,利用职权侵占集体资产、大吃大喝、奢侈浪费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削弱了集体经济力量。如果任其发展,必然会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通过加强农村财务审计,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农村基层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农村干部依法、依规、正确、全面地落实农村政策和财务管理规定。
1.2、有利于增强农村集体经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程度,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护和激发广大农民对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目前,仍有一些村的财务公开不及时,或是公开的内容和帐目反映的内容不一致。因此,有必要开展农村财务管理离任审计工作,对村财务一届来的情况实施审核、检查,并把审核、检查的审计情况向村民公开。这样,有利于村民了解村财务一届来的收支状况,有利于改善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社会稳定。
1.3、有利于端正村干部的经营思想和经营行为,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目前,大部分农村财会人员在实际财务管理操作中仅限于“理理帐”、“报报帐”,对财务处理随意,没有认真地执行农村财务管理相关制度。通过农村财务审计,帮助农村财会人员提高业务素质,促使其按照《农村财务新会计制度》要求,完善审批程序、监督程序、报账程序、公开程序,确保帐目规范、合法、合规、合理,促进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按照新会计制度报帐、建帐和记帐,保证会计资料的全面性、真实性和规范性[1,2]。
2、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范围和内容
2.1、按照规范化、法制化、经常化的目标,逐步加大审计力度,提高审计覆盖面。随着农村审计工作的不断深化,其审计范围由原来的农民负担(一事一议)专项审计、承包合同审计、群众举报审计、重点财务审计拓展到村干部离任审计。各种审计范围是日常业务重点审、农民负担(一事一议)定期审、群众举报专项审、重点问题随时审、班子调整离职审。
2.2、农村财务审计的内容共分为6个方面:一审财务收支帐目。查收入是否入账,是否开具统一收据,查是否漏收、少收,开票人是谁,支付是否合理;查凭据的时效性、审批手续、用途说明、经手人;查大额开支是否经集体研究。二审货币资金。查现金、存款情况。三审财产物资,查账、物是否相符。四审债权债务。查应收款、应付款、内部往来等。五审项目承包合同的签订、结算和兑现情况;查项目的招投标、合同、预决算情况。如是集资项目,还必须查项目集资或收费是否按照“一事一议”程序执行,是否有乱收费、乱集资行为,项目款是否专款专用。六审财务管理制度与村务财务公开执行情况。查有关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包括通讯费、干部报酬、招待费等具体规定。财务公开方面,查公开资料是否齐全,公开时间是否及时,干部误工及招待费是否逐笔公开。同时在各个环节上,力求做到查清、查深、查透,严格按照有关法律、规章进行审计和检查。
3、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程序和方法
3.1、审计程序。分为3个阶段:一是准备阶段。被审计的村,在接到审计通知书后,要组织好村里的相关财务人员,迎接审计人员的审计。二是实施阶段。由审计人员确定审计的重点和拟订审计工作方案。审计可采取主地审计或报送审计,重点审查财务收支帐目和经济活动及其他有关事项,实行内查外核。三是终结阶段。由审计人员对被审计村的财务帐目情况撰写审计报告,并由农村财务审计组作出审计处理结论或决定。
3.2、审计方法。着重抓住3个重点,把牢4个环节。“三个重点”:一是财务收支帐目,采用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进行顺查与逆查;二是货币资金和有形资产,采用直接盘点现金、存款和实物的方法;三是债权债务,包括承包合同结算兑现,采用核对、复核、查询的方法。“四个环节”:一是把牢各项收入帐的清查,是否有漏收;二是把牢各项费用,尤其是招待费开支的票据,是否有虚假;三是把牢货币资金盘点核对,银行帐户、库存现金是否帐实相符,审计一开始,就立即盘点现金,是否有白条抵库及挪用公款等违纪问题;四是把牢债权债务帐户核对,是否与帐户相一致。
4、开展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4.1、农村主要负责同志要高度重视财务审计工作,做到亲自参与审计工作。
4.2、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进行调查取证和笔录时应有2名以上审计人员在场,所有证明材料必须有提供者的签名、盖章或有第三方见证。
4.3、坚持审计原则,抓好兑现处理。审计人员依法行使审计监督权,作出的审计意见,被审计单位和有关人员应当执行;涉及有关单位的,有关单位应当协助执行。审计结论书送达之后,被审计村应做好兑现处理,争取做到审计质量好、兑现效果好、群众反映好。
5、结语
强化对村级财务的审计监督,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民主监督的机制,加大多层次、全方位的财政监督体系,营造了公开透明的环境,对提高村干部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节约意识、安全意识和廉政意识,减少干群矛盾,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企业 财务审计 问题 对策
一、 企业财务审计
最开始的财务部门只是对企业的财务收入支出进行监督管理,而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制度的完善,财务的工作也不仅仅是简单的记账管理一下,是对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及经营活动都要进行监督和管理。财务的审计工作是对企业的经济计划进行审核,检查活动计划的可行性和合理性。首先是对其经济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其活动是否违法国家法律法规及当地相关部门的规定。还要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同时要负责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和评价。除此之外,对于企业的策略方针、工作流程规范及政策制度等等进行监督和控制,以此保证企业的经营活动得意顺利运行。除了对企业经济活动得合法性,还要对其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必要地监督。企业财务审计部门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要仔细的审查财务收入支出的报表、统计数据等是否真实,企业是否履行了自身的经济责任等等。
审计部门要对自己的职责范围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在企业中,财务审计除了有监督的职责之外,另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评价。首先是要完成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在内部控制系统中,内部审计工作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能够加强内部控制的实施。除了对内部控制的加强,审计部门还要加强对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评价。要充分掌握企业财务的收支情况和生产经济活动并严格审查。对企业所取得的业绩作出公正、合理的评价和意见,最后发现和分析影响企业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为企业的发展尽职尽责,发挥财务审计的价值。
二、企业财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财务审计缺乏独立性
独立性是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开展工作的前提条件。只有赋予财务审计独立的空间,审计才能够更加公正、客观的进行审计工作。而我国企业财务审计部门一般都是由企业内部设计和管理,审计部门就受到了企业领导、上级部门直接管理,缺乏独立空间,同时也没有监督管理,极大的限制了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
(二)企业财务审计范围受限
财务在最开始的时候仅限于对财政收支的管理,只对财务的收入支出记账,完成财务的统计工作。而随着企业的发展,财务部门的工作范围不仅仅停留在对财务收支的记账上面了。更是对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及企业的规章制度进行监督管理。但在实际生活中,我国的很多企业对财务审计的认识依然停留在传统的观念上,对财务的职责范围也只是规划了财务收入支出进行管理,财务的审计仅仅局限于财务会计方面的审计,并且财务审计归于财务部门直接管理,这无疑给财务审计的工作赋予了限制。虽然也有个别的企业对财务与审计进行了分离,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财务审计的公正性始终受到质疑。同时,我国的财务审计往往没有做计划和预算的习惯,只对已发生的事情进行审计,涉及范围面狭窄,虽然我国一直在对财务审计部门进行改革,但目前的状况并不乐观。
(三)财务审计执行力度不够
由于部门设置的原因加上制度的问题,我国企业在财务审计上地执行力度不够强硬。并且存在着一种“马后炮”的现象,平日没有企业活动及存在的危害做预测,而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才急匆匆的采取措施进行补救。俗话说,未雨绸缪。只有在事先做好预测及相关准备工作,才能提高办事的效率,才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而实现企业的发展。很多企业在财务审计方面的制度方针比较完善,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缺乏相应的落实,在财务审计工作的有效性上面大打了折扣。
(四)缺乏专业的审计人员
财务审计工作是一项需要具备高素质、高水平、经验丰富的人才担任。在我国很多企业中,财务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低下,没有经验支撑,不会灵活应变,加上企业在这方面缺乏引导和培训。致使在审计工作上缺乏有效的审计手段,没有适应发展趋势,影响着财务审计的高效实施。另外还有一部分人职业道德低下,对工作马马虎虎,态度慵懒,欠缺敬业精神。这些都对财务审计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企业财务审计中的改进对策
(一)提高财务审计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财务审计工作开展的前提。要实现财务审计的高效实施,首先要提高财务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财务审计工作的职能和潜力,对企业资本运营有效的监督。在具体的实施上可以设立专门的产权机制,将审计部门从财务部门彻底的分离出来,转移到产权机制下。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提高财务审计的独立性,改变其内审无力的局面。同时,确立监事会、董事会为主体的内审机制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利于实现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二)拓宽审计范围
提高企业的审计管理的第二点就是要拓宽审计管理的范围。而不能再停留在对简单的记账收账工作上。拓展的范围可以先从内部控制开始,将财务审计的权限范围由财务审计扩大到管理的审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合法性进行监督和评价。然后可以将审计提升到对专项业务的审计,监督其工作进展及最终效益。并将传统的事后补漏转变为事先预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降低企业经济活动和经营的成本。以此实现企业更加全面的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后是将审计的工作模式进行转变,可以将原先的分散式管理转变为行业式管理,并设计内部审计机构,并组织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审计人员进行管理,以实现审计监督的有效实施。
(三)健全审计机构,加大执行力度
首先,应逐渐完善财务内部审计制度内审制度,有利于提高财务审计工作的强制性和权威性,也有利于监督审计人员,保证审计工作的真实准确性,真正发挥财务审计工作的实际功效;其次,加强内部财务审计人员的队伍建设。内审人员只有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才能有效地进行审计。
(四)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
企业在财务审计中,应逐渐转变传统的审计技术。采用现代化的审计手段,通过控制会计的信息系统。查阅相关的会计信息,实现多元化的审计程序,能够高效、及时的发现财务会计中的相关问题,但是在使用网络技术进行审计时应做好数据加密工作。还应注意防范计算机随时出现的状况,保证财务审计工作的有序进行。
(五)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伴随现代技术的不断应用,传统的审计方法已不能适应各种需求,这需要专业技能高、熟练掌握现代化技术的审计人员。还应加强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使其专业水平始终处于最前列。
四、以国有企业为例分析审计的改制
(一)对时间和范围的改制
首先,对财务报表应审计的单位进行改制。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与其余企业间存在较为复杂的关系。因此,在进行改制审计时应针对实际情况进行,不能漫无目的的盲目进行。其次,要对财务审计时间段进行改制。目前,在我国国有企业的财务审计中。并没有对时间段的改制进行相应的规定。但是对股份有限公司和上市公司的审计进行具体的规定,即三年一期,国有企业的财务审计报表应依据其规定。对国有企业的财务审计进行时间段的改制。对于个别企业,还应不断进行探索。弄清其时间段的限制。
(二)充分利用报表
首先,应使用不同类型的审计报告类型。作为国有产权的持有单位应对会计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进行相关的分析研究,对于不符合企业实际要求的,应要求予以整改。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对于与报表项目调整有关 的,应对调整后的相关财务报表进行出具。其次,财务审计报告实现与资产评估报告的有效衔接。根据国有企业财务审计报告改制的方案。进行相关的资产评估工作,没有经过财务审计批准的不能进行有效的资产评估。为实现财务审计的全面改制。应对没有实际参与资产改制范围的进行剥离。还要制定一定的评估值,这样才能提高评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其兰,陈琼,李青.企业财务审计如何向管理效益审计延伸[J].企业研究,2013(1):77-79
[2]邱慧文.旅游企业财务审计优化成本控制的途径探究[J].现代企业文化,2011(33):82-82,84
[3]石立军.现场走访审计方法在企业财务审计中的运用[J].中国内部审计,2011(12):71-71
[4]朱玉婷.供水企业财务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中国外资,2011(19):192-192,194
[5]王书仁.新企业会计准则下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发展与转变[J].财经界,2010(23):303-304
【关键词】财务审计;农村财务审计;财务知识;审计工作
1、充分认识,明确民主管理工作重要意义
进一步做好村务公开和农村财务民主管理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能够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同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完善村民自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能够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增强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是顺利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保证。进一步提高对新形势下做好村务公开和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是关注民生,亲民惠民,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2、惩前毖后,审计促进农村财务日趋完善
农村财务管理是考验干部勤政务实的一个重要课题,有利于清正廉洁,维护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全面贯彻实施党的亲民惠民政策,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财务审计是促使农村财务管理日趋完善的重要手段。
2.1加强制度建设,使农村审计有章可循
农村财务审计,不同于国家审计,为此,镇党委政府借鉴国家审计准则,制订一些操作规程,并增加具体操作细则。先后出台了《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农村财务审计工作规程》、《村级重大事项决策规程》和《民主理财工作规程》,明确要求村集体必须在规定的日期自觉接受审计,要密切配合,不得阻挠,从而进一步理顺了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关系。
2.2加大审计执法力度
在农村审计工作过程中,对查出的违规违纪案件,镇党委政府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处理,情节严重的移交纪检检察机关处理,以增强审计的震慑力。
2.3严格审计程序
镇党委政府规定村集体所有收支票据,要先通过村务监督委员会初审,加盖村务监督委员会公章后,于每月1—8号村会计、报账员定期到经管站审计入帐,当面核对库存现金,将余额交经管站专户存储(备用金除外),做到帐款“双代管”;审计结束后,村会计逐笔逐项抄写好财务收支公布榜,经审计人员核对加盖审计章后,村会计于每月30号在村公开栏内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2.4定期审计与重点审计相结合
常规审计与突击审计相结合,做到事前检查、事中监督、事后审计。对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个别村,进行重点审计;今年我们又对农民负担进行了突击性审计,查处了两个部门乱向村集体收取各种名义的赞助款,涉案金额5120元,并依法追回,有效地树立了审计的权威性。
2.5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要搞好农村审计,不但有好的审计制度,而且关键还要有一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敢于碰硬的审计队伍。因此,要经常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政治和业务素质的培训,提高审计质量。
3、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保障措施
在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审计工作中,虽然摸索了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少。一是审计执法主体不明,缺乏依法审计依据。到目前为止,国家还没有制定开展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审计执法主体和处罚不明。我们现在开展的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依据的是原农业部颁发的农业内部审计办法、国家有关部委文件规定以及省里制定的《农村审计条例》。从行政许可法实施后,我们很担心是否会违法审计;二是审计手段不强,调查取证难,落实处理力度不大;三是工作环境差,审计办案经费难以保障,直接影响了审计工作的开展。为此,采取以下措施:
3.1努力克服不利因素,积极改善审计环境
多年来,农经部门地位低,权威性差,是长期困扰农村审计工作有效开展的一个客观障碍。特别在审计结果执行上,往往因缺乏手段而不了了之。面对这方面的不利因素,要以加强农村财务审计为突破口,充分利用与纪检,监察等权威部门建立起来的业务工作关系,积极主动地配合查处案件,调解纠纷,尽职尽责地完成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交办的各项任务,取得他们对农村审计工作的重视和支持。通过这方面的努力,逐步改善的审计工作环境。
严格审计纪律,树立审计权威。
3.2逐步加大审计力度,不断拓展审计范围
一是按照规范化、法制化、经常化的目标,逐步加大审计力度,提高审计覆盖面。二是拓展了审计范围。审计内容由原来的农民负担专项审计和集体财务审计拓展到村干部离任审计、承包合同审计、群众举报审计、重点财务审计等。做到日常业务定期审、班子调整离职审、群众举报专项审、重点问题经常审。
3.3突出重点,把握环节
在审计中,要始终抓住审计工作重点,做到“六审,六查”,一审财产物资,查账、物是否相符;二审存款现金,查账款是否相符;三审各项基本收支,查是否真实合规;四审集体积累,查去向是否清楚;五审承包上交,查合同是否兑现;六审各项往来,查债权债务是否落实。同时在各个环节上,力求做到查清、查深、查透,在审计程序上,严格按照有关法律、规章的规定执行,重点把握好两个环节。一是把握政策界限环节。对审计出的问题,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严格按有关政策、规定和文件处理,客观、公正、准确定性。二是把握资料规范环节,确保审计质量。对每个被审单位,坚持有审计通知书,有工作底稿、有原始资料复印件,有证明材料,有审计报告,有被审单位征求意见,有审计结论,审计处理意见,审计建议书。基本做到资料齐全,立卷归档。
3.4审建结合,巩固审计成果
在审计实践过程中,要把一些行之有效的审计方法加以积累,努力促进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巩固审计成果。在审计方法上,因地制宜地采取“四个结合”,一是专业审计与民主监督相结合,将财务公开是否落实纳入审计内容,帮助被审计单位搞好民主理财工作。二是审计监督与常规审查相结合,以乡(镇)为主负责审计监督,乡(镇)负责组织村会计或者报账员集中办公审查,坚持按月集中记账,检查财务收支账目。三是县级直接进行审计与乡(镇)、村自查自审相结合。四是审计监督与业务辅导相结合,审计中坚持查揭问题与提出合理化建议相结合的工作原则,及时指导帮助被审计单位,纠正错账、梳理问题、健全制度,较好地发挥审计职能作用。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我国农村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集体经济也在不断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有了相当的资金积累。但农村财务也遇到了新问题及新情况,对于农村财务管理方面有了新的要求。做好农村财务管理,是促进农村和谐发展,保证农村稳定的有力保障。在农村财务管理中,审计工作必不可少,本文重点分析了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及保证农村财务审计的一些措施,希望对加强农村财务工作能提供帮助。
关键词:
农村财务;审计;财务管理
1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1.1能纠正财务管理中的问题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农村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一直存在许多问题,比如一些基层干部在农村工作中往往利用职权对集体资产进行侵占,存在铺张浪费、大吃大喝的行为,缺乏有力的监督,另外农村的一些财务管理存在账目混乱、报结不及时、缺少记录、乱收乱支等情况,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如果不进行审计,这些问题往往就被掩盖而不能发现,长期积累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十分不利。通过审计工作能及时发现并进行纠正这些问题,促进干部依法、守法进行基层工作。
1.2能有效促进农村财务公开农村的财务公开是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公正透明的财务公开制度,能让村民了解并掌握村集体财务的真实情况,了解村集体的发展程度,对于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建立都十分有利,能够促进农村的安定团结、和谐发展,但实际管理中,很多农村的财务都没有公开,有的虽然公开,也只是小部分公开或者公开一套账,而实际还有另一套账。通过审计工作,能定期对农村财务进行核查,及时公布审计结果,让农村财务管理真正公开透明。
1.3促进有效使用农村集体资金多年的发展,农村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许多地方都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但在使用过程中,却存在许多问题,一方面表现为随意性较大,由于村干部往往借职权之便,对农村集体资金完全凭个人意愿进行支配,缺乏规划,非常性支出过大;另一方面,乱挪、乱占的情况也十分普遍,资金难以发挥作用。通过审计工作,能更好地规范农村的财务管理,使集体资金进行合理的使用,在整体上进行规划使用,发挥最大的作用,对于农村的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都有积极的作用。
1.4有利于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我国的农村财务人员总体上素质不高,而且年龄较大,专业能力不强,有许多地方的财会人员都没经过专业培训就上岗工作,导致账目处理混乱,账务的处理也有较大的随意性,缺乏规范性,而通过对农村财务的审计,能有效促进农村财务人员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更好地实现农村财务管理,按照会计制度建账、记账和报账,保证会计资料的全面性和真实性,完善会计科目、报表、凭证,确保账目规范,提高农村财务管理的专业程度。
2开展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保障措施
2.1完善审计制度,加强考核制度的落实是农村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制度完善,同时也要不断完善审计制度,建立健全县级、乡(镇)的审计机构,确保审计工作充分发挥作用,监督农村财务管理的健康开展。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农村财务审计人员的考核、培训和监督工作,因为对于审计工作来讲,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及政策水平,通过培训、考核等方式,不断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
2.2努力克服困难,改善审计工作环境农村的财务管理部门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地位较低、财务相对困难的状态,这种局面十分不利于农村审计工作的开展,而且审计工作也不是单单一个部门的努力就能达到效果的,需要监察、纪检等权威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起作用。过去在执行审计结果时,由于多方面的阻力,审计部门往往对于一些热点难点,虽然有结果,但却无力进行纠正,不了了之的情况时有发生,缺少其他部门的配合,所以要通过多方努力,争取政府对审计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改善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环境,促进农村财务管理的健康发展。
2.3严格审计纪律,树立审计权威审计的质量决定着对农村财务的监督效果,所以在具体的工作中,一定要不断提高审计质量,这样才能打开审计局面,为顺利开展工作打下基础,树立审计的权威性,才能最大程度体现审计效果,在具体的问题处理时,审计人员要按章办事,不循私情,对账簿审计要全面细致,对于是否的定性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能偏听偏信,核查手续要严密,不留漏洞,这样才能加强审计结果的执行,要广泛联合其他部门,通力合作,不断提高审计的工作质量,为审计工作树立权威性。
2.4加强审计力度,不断拓宽审计范围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力度,确保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产安全和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经常化。另外要大力拓宽审计范围。将审计的内容由过去单一的集体财务审计和农民负担专项审计,拓宽到现在的群众举报审计、重点财务审计、村干部离任审计、承包合同审计等。
3结语
被告为一家生产轮胎的企业,原告为被告加工配件,双方口头协商确定加工费,原告将加工物送至被告仓库后,由被告的质检员、保管员出具入库单,每月底被告依据自己的记帐情况告知原告其应付加工费的数额,原告据此开出增值税发票交给被告,被告将发票挂帐,后分期给付加工费。在1998年12月至2000年8月双方业务关系存续期间,原告称共向被告开出12张发票,金额为59万元,被告付款49万元,尚欠10万元。原告在索款未果的情况下诉至法院要求被告支付剩余加工费,并提供了增值税发票的记帐联和被告付款后原告向其开出收据的记帐联。
分析:
本案从双方交易习惯看,只要被告收到原告的增值税发票,就意味着被告应付给原告发票上所记载数额的款项,被告对这一点也予认可,但对于被告是否收到原告的增值税发票,原告未能提供证据证明,原告主张只要调查被告的帐目即可查明这一事实,并据此申请法院调取被告的帐册。由此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原告的申请是否属法院调查取证的范围。
最高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称(若干规定))第17条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当事人及其诉讼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一)申请调查收集的证据属于国家有关部门保存并须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的档案材料;(——)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材料;(三)当事人及其诉讼人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结合本案事实,原告的请求显然不属于前两种情况,对是否属第 (三)种情况,一种意见认为,对于是否调取对方当事入帐目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应具体案件具体分析。如果当事人自己未提供任何证据,只要求法院调取对方帐目时不应予以准许。而对于当事人提供了一些证据,但根据这些证据无法充分认定案件事实,只要调查对方帐目记载情况,就有可能查明案件事实的情况下,可依当事人申请调取对方当事人的帐目。理由:(一)对方帐目属于>证据规则)规定的“当事人及其诉讼人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的范畴。(二)调取对方帐目有利于查清案件事实,作出符合客观事实的裁判。 (三)法院依申请调取证据,只要当事人申请,且木违反法律法规,法院就应当调取。
笔者认为,对该案涉及问题的处理关系到对>若干规定)第17条第 (三)项规定的理解与适用。该款是一个弹性条款,在适用时应考虑以下条件:一是当事人申请法院调查收集的证据显然不属于>若干规定)第17条规定中第(一)(二)种情形的。二是当事人申请法院调查收集的证据所处环境对于当事人及其诉讼人的证据收集能力而言收集确有困难的。三是当事人申请法院调查收集的证据应仅指存在于双方当事人以外的第三方的证据材料。根据>民诉法)确定的“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及《若干规定)有关举证责任的规定,被告无须为原告提供证据。况且>若干规定)对于存在于对方当事人处的证据已另行做了规定,>若干规定)第75条规定:“有证据证明一方当事人持有证据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对方当事入主张该证据的内容不利于证据持有人,可以推定该主张成立”。四是当事人对于其申请法院调查收集的证据必须提供相应的线索。根据最高法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第3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及其诉讼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并已提出调取证据的申请和该证据线索的”,法院可以调查收集。证据线索包括证据的内容、能证明的事实、证据的位置、由谁掌控等情况。五是当事人申请法院调查收集的证据应当与案件的待证事实有关,甚至是对案件事实的认定产生非此即彼的重大影响的证据。当事人依据>若干规定)第17条第(三)项的规定申请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需得满足以上条件,法官方予准许。基于上述认识,笔者认为本案中原告主张其已将增值税发票交付给了被告,完全属于原告的正常举证责任,法院不应依职权调取被告的财务帐册为原告收集证据。
(一)企业财务审计简介
企业财务审计主要是指在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财务审计准则的约束下,审计机关按照规定的程序,用规定的方法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等进行的真实、合法的审计和监督工作,并对被审计企业的会计报表中反映的会计信息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综合审计工作的各种信息形成审计报告、对被审计企业出具审计意见和决定。企业财务审计的最终目的在于评价企业发展的各种数据,从而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对于及时发现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监控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地位
宪法赋予财务审计特殊的权利,使它可以帮助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监督和约束企业行为,从而维护企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某种程度上说,财务审计工作也对人民大众负责,间接的维护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财务审计企业工作具有明显的独立性,可以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对企业财务工作进行专业的监督。
二、企业财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财务审计人员职业能力有限
目前专业的财务审计人员在我国大部分企业中较少,直接参与财务审计的人员大多在财务部门身兼数职,对专业的财务审计工作缺少理论知识基础和实际操作经验,很难保证其专业性和科学性,职业能力有限。同时由于企业对财务审计的重视程度欠缺,导致财务人员无法接受的专业培训和学习,因此造成审计工作与企业经济发展的不同步,制约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企业财务审计的特征不明显、独立性受限
独立性是保证企业财务审计的顺利开展的首先条件,但是由于当前大部分企业的财务审计部门都在企业内部设立,企业财务审计部门无法独立的尽心工作。因为企业管理层领导审计工作的进行,财务审计工作受限,无法严密的开展,对企业财务管理非常不利。
(三)企业财务审计的执行力度不够
同样是由于财务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导致了企业财务审计的执行力的降低。很多企业忽视了财务审计的重要地位,只是在审计出现问题后,才进行财务审计,没有发挥审计工作对经营活动的预警作用。
三、完善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有关策略
(一)提高财务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拥有优秀专业技能的财务审计人员是一切财务审计工作的基础,企业要从培养优秀人才做起,奠定审计工作的坚实基础。企业要全面提高财务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打造一支良好财务审计队伍。企业对财务工作人员的选拔和考核都要严格执行,合理的安排每一个岗位的人员。企业要重视专业人才、专业素质对审计工作的重要作用,从人才选择开始,考核选拔高素质、高能力的专业性的人才,坚决杜绝“托关系”的行为。审计人员进入企业后,企业要求所有审计人员树立对财务审计工作正确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审计人员的责任感,同时定期举办财务审计的相关培训、讲座和调研,让审计人员接受先进的审计理念和手段,并运用到企业财务审计中去。
(二)保证财务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要想使财务审计充分发挥监督、评价的职能,企业必须设立独立的财务审计部门,实现财务审计部门不受干扰的独立工作。每个企业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和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不断加强财务管理,为公司建立完善的产权机制,同时要求财务审计工作仅对董事会监理负责,负责财务管理的领导不得干涉。从而真正提高财务审计部门在企业内的地位,维护其权威性,保证其独立性从而改,改善当前大部分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状态。
(三)实现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信息化办公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化的办公模式被企业所接受,但是财务审计工作还没有完全改变传统的办公方法,急需进行信息化的改革。企业应该为信息化技术引入财务审计工作搭建起平台,选择合适的软件,使财务部门形成完整的信息系统,加强对各项信息的管理,从而使企业财务审计的机构更加健全,充分发挥财务审计的功能。
四、结束语
关键词:财务审计 企业 问题 解决方法
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是同企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问题,加强企业的财务审计一方面可以增强对企业的约束和监督,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实现企业财务工作的全面协调发展。
一、企业财务审计概述
企业财务审计指的是审计机关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财务审计准则规定的程序及方法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计和监督,并对被审计企业会计报表中反映出的会计信息依法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最终形成审计报告、出具审计意见和决定。[1]企业财务审计的目的在于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发现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其最根本特征是独立性,这是宪法赋予其的特权,也是财务审计不同于其他专业监督的重要特征。今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加强,企业的财务审计日益呈现出许多新特点——范围的国际化、层次的立体化、领域的扩大化、主体的多元化、内容的复杂化和程序的规范化等等。企业财务审计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然而当前的市场形势下,企业财务审计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二、企业财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的独立性未得到保障
独立性是审计的根本特征,同时也是企业财务审计是否能实现其作用的关键所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当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保证工作的独立性。然而现行的财务审计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独立性不强的问题,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由于财务审计工作特别是企业内部的财务审计工作缺乏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审计工作往往受到各方因素的干扰和阻碍,有些执法人员由于在聘请和解聘方面的原因,违反自身的职业规范,出具失真的信息,扰乱审计市场的合法秩序,误导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审计独立性的缺乏影响着审计行业的健康发展和市场正常的经济秩序。
(二)审计范围受到一定限制
近年来,虽然许多企业在审计工作中做了较多的调整和改进,但是许多企业仍然存在审计工作涉及面不广,审计范围不足的现象。如在审计过程中,部分企业的财务费用位计算、递延资产等应摊未摊等情况,主管部门的检查力度不足,因此存在潜亏挂账的现象。特别是企业内部的财务审计,由于其内容局限与财务会计这一单一层面,财务审计从行政上隶属于财务部门,其公正性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同时审计工作,特别是作为国企内部审计主要内容的经济效益审计,多是在年终决算前进行,这就容易导致审计部门面临时间短、工作量大的情况,工作具体执行中难免有形式化的现象发生。
(三)审计执行力度不足
财务审计的目的是为了真实、合法地体现和反映企业的收支状况,对内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其经济效益的获得,对外发挥市场监督机制,有利于国家的宏观调控。然而现行的审计制度在执行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预警机制,虽然企业制定了具体的财务审计规定,但由于缺乏执行力,常常还是在问题发生之后才进行反省和整改,不能有效的发挥财务审计应有的作用。如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中的效益审计、离任审计以及发现问题后的经济问题审计,由于是事后审计,很难在问题发生之初就及时的发现问题,一旦问题严重化之后审计部门才介入调查,企业很难及时的避免经济损失,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
三、企业财务审计的改进措施
如何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新形势相适应的财务审计制度,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项复杂的任务,必须从我国的实情出发,考虑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和进入国际市场的客观需求。具体说来主要包括几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要建立完善的企业审计制度,首先要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前提,以之为基础进行规范的受托责任授予、考核和评价、监管制度。这就要求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包括企业与所有者和政府监管部门的关系以及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企业经理层的职权明确。此外,企业还应当完善的内部议事程序规则,以此完善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加强监事会的监督和管理,将其纳入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目前我国已经颁布的与企业财务审计相关的法律包括《审计法》《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等等,这些法律在颁布之初我国正处于刚刚不出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对于现代企业制度的了解上不充分,随着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加之贸易全球化的新形势,现行的法律已经不能满足企业财务审计的需求,有些法律规定不符合当前的形式,因此需要根据目前的新情况进行法律法规的修改和更加全面的规定。
(三)全面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合格的审计人员首先应当具有相关的审计、会计职称,不仅具备与自身从事的审计工作相协调的业务素质,同时应当有较高的思想觉悟。想要做好审计工作,必须拥有扎实的基础专业知识,同时具备较宽的知识面。随着各种高新技术的引入与应用,对于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有更高的标准,无论是国家审计人员还是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都必须本着务实求真的工作态度,学习最新的信息网络技术和前沿的高新知识,积极转变观念、拓展视野,具有创新精神,以高水平的综合素质实现审计的各项作用和智能,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可以有效的辅助审计工作的开展,具有准确性和高效性,使得审计工作更加智能化和科技化,内部审计人员可以为企业的各项发展前景提供咨询服务,国家审计人员可以有效的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为国家的宏观调控提供合理的依据。
(四)加强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
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是企业财务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内部财务审计可以有效的发现不合理开支、规范企业内部的财政运行、维持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它在执行中涉及面较广,工作要求较高,特别是针对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独立性相对较差的特点,需要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具体说来可以成立内部审计的工作委员会,明确规定委员会的各项职能,将每一项审计项目都落实到具体的规范,工作委员会要严格符合每项审计的意见书和相关的审计决定,加强实行力度,发现不合理的地方及时纠正解决。同时,实施责任追究制度,在明确审计职责的基础上,对于审计人员的违规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一旦发现规范规定隐瞒实际情况的事件,及时追求审计人员的责任,增强审计人员作为执法者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五)建立严格的审计监控体系
各审计机构的审计人员应当遵循“方案科学、有效实施、严格复核、准确处理、适时跟踪”的原则建立严格的审计质量监控体系,要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在对过去审计工作全局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各类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相关理论研究,围绕统计工作的中心,提高审计执行能力。特别是企业内部财务审计人员,应当及时总结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建立人事部门、组织部门、财政部门等多部门可以共享的信息资源,增强审计工作的实用性,实现其价值。
此外,还应当加强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联系。在审计过程中,应当加强审计机关同企业组管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政府宏观调控部门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在联系与协作中充分实现审计的作用和价值,使政府部门及时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同时上级部门对企业责任目标完成的真实性也要加大检查力度,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则要加强对企业处理国有资产这一过程的监管力度等。总之,财务审计工作是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想要实现财务审计工作的全面发展,就应当了解现存财务财政体系中存在的诸多不足,然后针对这些问题,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由针对性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企业财务审计的职能和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敏.探析审计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
关键词:企业财务审计;现代网络技术;应用
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科学技术也日益先进,现代网络技术在社会各行各业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在企业财务审计中应用现代网络技术后,产生了网络财务审计,在丰富了传统财务审计工作内容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巨大冲击。因此,企业在财务审计工作中,要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优势,满足时展步伐。
一、网络环境下企业财务审计的特点
(一)共享性
共享性是网络的主要特征之一,涉及了非常广的范围。财务人员能够利用计算机开展财务审计工作,可以实现控制效果提升,确保财务审计工作更加顺利开展。不仅如此,将现代网络技术应用到财务审计工作中,还可以获得更多有用的外部信息,避免出现错误的判断。
(二)拓展财务审计空间,扩大业务范围
对往年审计而言,主要按照审计对象与目标加以确定,财务审计范围很小。而在现代网络技术支撑下,能够让企业财务审计工作更加开放,让交流范围得到了扩大,也有利于拓展业务范围。
(三)提升财务审计时效性
网络除了可以突破空间以外,还能够突破时间上的限制。企业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能够更好的开展财务审计工作,能够随时了解企业财务情况,并实时掌握企业财务审计状况,有利于提升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监管水平。
(四)提高财务审计频率
企业运用现代网络技术以后,让财务审计除了有时效性特点以外,企业在开展网络财务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财务人员可以第一时间得到准确、完整的财务资料,确保第一时间更新相关数据。
二、网络环境下企业财务审计的风险
(一)数据出现丢失或被恶意篡改的情况
纸质信息一般很少辨认,也不容易发生数据丢失或被恶意篡改的问题,但通过计算机存储数据的过程中,如果计算机感染了病毒或者是发生故障后,数据则容易出现丢失的问题,造成电子账目上的数据有所改变,与实际账目不一致,从而增加了企业财务审计风险。
(二)缺少足够审计线索
以前,在企业财务审计工作中,主要使用纸笔进行记录,同时也有相关人的签名,有着较为清晰的审计线索。然而对于电子版财务审计数据而言,不会受到人手的干预,也没有相关经手人的签名,无法获得审计线索。
(三)数据可信度低
在传统手工审计中,财务部门数据由审计部门步步检查,且每步都有相应责任人,主要出现纰漏,都可以快速找到相关责任人,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可信度。但在网络财务审计中,虽然提升了工作效率与实现性,但在录入数据的过程中,因为数据无法得到层层审批,所以容易发生错误或者遗漏问题。计算机并非万能的,数据录入工作还是要通过人工来操作,所以很难避免工作中出现错误。
三、网络环境下企业财务审计的策略
(一)制定完善的网络审计准则
企业要制定完善的网络审计准则,这样才能加大对财务审计工作的约束力度,从而保证财务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从以往审计准则来看,已经较为落后,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对此,在企业财务审计工作中,针对实际网络环境情况,及时制定相应的准则,确保网络环境下企业财务审计工作水平得到提升。
(二)审计人员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要强
在实际财务审计工作中,为更加充分发挥出现代网络技术的作用,要安排计算机水平高、专业技能强的人员,这样才能有效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从而更加有力控制财务信息。审计人员应发挥出专业软件的作用,针对企业财务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处理,避免造成损失。
(三)运用先进数据录入技术,规避风险
在存储数据时,通过对现代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防止攻击,为让数据提供安全的存储环境,还要配置相应的软硬件设备部。企业要尽快设置专用局域网,从而有效提升安全性。在录入数据的过程中,必须进行扫描,同时对原始凭证采取压缩存盘方式,并通过自动转账功能,避免录入数据时产生错误,消除企业财务审计工作中的风险。此外,还要做好对重要数据的认证,防止出现人为恶意篡改数据的问题。对于一些重要的机密文件,既要提升其保密性,还要及时备份,避免文件不慎丢失。
(四)合理采用审计方法
面对着不断变化的审计环境,审计人员要采取相应的审计方法。审计人员在改进审计程序或审计方法时,需要先通过企业相关负责人的批准,并作出相关的记录。在企业财务审计工作中,为更好的使用好现代网络技术,审计单位要加强与财务审计人员的联系,并重视保存好原始数据,为今后数据的调整提供保障。
(五)完善审计程序
在设计审计检查程序的过程中,必须要有针对性。要设计特定的审计检查程序,将被审计单位的权限设置及时检查出来,找出存在的问题。认真检查被审计单位数据检查公式,利用专业审计软件,细致核对电子账目,保证其与合同账目相符。同时还应对凭证的真实性、资产、负债的合理性等进行检查,确保更好的发挥现代网络技术作用,提升企业财务审计工作水平。
四、结束语
总之,通过将现代网络技术应用到企业财务审计工作中,除了可以为企业的发展规划提供准确、全面的数据意外,还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益,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因此,财务审计人员要将自身专业优势与创新性思维发挥出来,确保对现代网络技术的合理应用,避免企业财务审计工作中出现失误,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文忠.现代网络技术在企业财务审计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24):152-155
[2]苏梅.浅谈现代网络技术在企业财务审计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4,(11):45
【关键词】国家治理 财政决算 审计
一、前言
同级财政决算草案审计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促进审计工作的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政府部门已经意识到了同级财政决算草案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作为现代财税体制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提出了政府公众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评价意见,构建了完善的审计制度。但是同级财政决算草案审计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较多问题,提出合理的财政决算审计工作方法具有必要性。
二、同级财政决算草案审计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地方忽视审计工作
虽然我国已经针对财政决算问题制定了《预算法》,但是从整体实施的情况看,各地方政府没有严格按照制度中的内容开展审计工作部署,地方审计机关没有意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对决算草案审计还停留在程序性审查的基础上,决算草案形式浮于表面,影响着决算草案工作的高效开展。
(二)计对象界限不明确
国务院财政部门作为决算草案编制的主要部门,对财政决算草案工作进行了统一的布置。但通过了解可知,决算草案的编制方法尚未统一,无法适应新形势下财政职能转变的需求,决算报表体系内容不完整,草案编审规定有待完善,草案编制基础工作较为薄弱,给审计分析和评价带来较大难度。
(三)审计内容把控不合理
决算草案具有政策性强、审计范围大等特点,给审计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通常本级预算部门主要以功能分类编制为主,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主要是以经济分类为主,对审计内容的把控不合理,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难度,影响审计工作效果[1]。
(四)审计人才专业能力不强
随着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大多数财务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不高,缺乏系统的培训,实践能力较差,不能掌握最新的财务审计知识,缺乏对财务审计的系统性了解,影响财务审计工作质量,培养出一批专业能力强的审计人才是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三、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同级财政决算草案审计工作的开展方法
(一)争取政府和人大部门的支持
首先,需要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和重视。审计机关是政府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对促进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审计机关在实施各项工作时,需要严格按照新预算法实施要求中的内容,向政府部门进行请示汇报,对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寻求政府部门的支持。同时,需要将统计财政决算审计工作纳入到年度审计工作计划中去,对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和审计内容进行合理安排,构建完善的同级财政决算草案审计工作机制,为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其次,取得人大的信任和支持。决算草案只有通过人大的通过,才能成为法定决算,审计机关需要针对审计工作与人大进行沟通,形成监督合力。及时掌握人大在审查决算草案时的关注点,使监督工作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解决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单位问题进行整改,确保整改工作的到位[2]。
(二)明确审计目标,突出审计重点
首先,需要明确审计目标。需要将统计财政诀算作为审计部门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确保决算草案数据的准确性和收支的真实性,辅助政府完成决算草案的主体责任,确保立法机关更好的做好决算监督工作。审计机关需要配合政府工作,将工作重心向审计工作转移,确保决算报表编制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促进决算体系的完善,确保财政收支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其次,对同级财政决算工作进行全面把握,突出审计工作重点内容。需要确保审计工作的全覆盖,防止审计工作出现遗漏现象,明确本级预算的执行、收入完成、支出政策实施和重点资金支出情况,确保审计问题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审计人员需要加大对专项资金和重大投资项目的关注力度,对当年决算草案进行整体性评价,提高财政基础工作水平。
(三)创新审计方法和审计内容
首先,需要创新财务审计手段,审计机关需要加大对财税信息系统模式的研究力度,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审计范围,提高审计效率,强化审计监督强度,构建一套规范、监督有力的财政联网审计模式。对税库银数据与财政数据进行匹配分析,对财政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的整合进行分析,明确总预算数据与部门预算数据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其次,对科目资金进行审计,对决算草案支出内容进行审计全覆盖。需要明确资金审计的定义及特点,将财政收支分类科目作为基础,确保决算报表内容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促进资金审和政策审的有机结合,对资金政策目标进行客观评价[3]。
四、结论
近年来,审计实践不断深入,同级财政部门需要肩负起自身的职责,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创新审计方法,丰富审计内容,提升审计效果。审计机关需要意识到审计方法对提高审计效果的重要性,在审计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充分发挥审计在推动政府良治和依法治国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家义.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审计:制度保障与实践逻辑[J].中国社会科学,2015,09:64-83+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