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劳动教学设计范文

初中劳动教学设计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劳动教学设计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初中劳动教学设计

第1篇

关键词:物理教学 新课标要求 优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078-01

1 引言

优化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学的设计过程,也可以说是让教学尽可能和课程标准形成一致的过程。为了促使初中物理教学得到优化,本文将主要对物理教学设计同新课标一致性展开个案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2 个案研究

2.1案例:对自由落体运动展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方法和过程、价值观和情感态度、教学重难点等。首先提出猜想: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在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况,质量小的物体的下落速度是否一定慢于质量大的物体。为了证实猜想,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选择相同的两枚硬币和两张表面积和硬币相同的纸片,让它们根据以下几种情况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并对其下落的速度进行观察。第一种情况,将一枚硬币和一张纸片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能够发现纸片下落速度慢于硬币,由此证明,下落速度更快的是质量大的物体。第二种情况,选择两种相同的纸片,并将其中一张卷紧之后再同时将其从同一高度释放,发现纸团下落速度要快于纸片,由此证明,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越小的东西下落速度越快。最后一种情况,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一枚硬币和粘了纸片的硬币,发现两者下落的速度一样,由此说明质量不同体积相同的两个物体下落速度一样。根据上述三种情况可得出结论即物体下落的速度和物体的质量没有关系。其次利用实验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规律,在完成实验之后,要求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自由落体运动呈现怎样的运动轨迹;(2)中午在进行自由落体运动时,其速度是否发生了变化;(3)哪些因素会影响实验的精确度。根据实验可得出以下结论:(1)直线是自由落体运动的轨迹;(2)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加速运动;

(3)阻力是影响实验精确度的主要因素。总结上述结论即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之后利用课件展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相关公式。最后做出课堂小结并布置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等。

2.2案例评价

通过分析该案例,发现该教师是尽可能根据新课标要求来设计教学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该案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设计[1]。第二,在设计教学内容上,教师结合了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原有基础对教材加以处理,对教学资源展开了二次开发和整合。第三,在进行合作与实验探究的时候,教师充分预测了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定出了相关对策,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有效探究。

3 促使物理教学设计与新课标一致性得到增强的相关建议

3.1教师方面

首先,初中物理教师要改进自身的教育观。在实施新课标的背景下,教师首先应该将先进的教育观念树立起来,这比经验的总结、方法的更新以及知识的积累更为重要。其次,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量。物理教师只有在具备丰富的知识且知识结构较为合理的前提下,其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尤其是在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方面,知识就更能够凸显出它的重要性,原因就在于教师设计课程的基础就是知识[2]。再次,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只有在具备良好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上,才能够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想法传递给学生。最后,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如果一个教师拥有良好的交际能力,那么不仅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物理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还能够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3.2学校方面

首先,要为教师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能够对教学设计和新课标的一致性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物理学科属于自然学科的范畴,所以新课标对教学资源具有更加广泛的要求。其次,加强指导年轻教师的力度。很多年轻教师因为缺乏教学经验,通常都难以将符合自身和学生特点的个性化教学方案设计出来,因此,学校必须对年轻教师加大指导力度。再次,保障教师的交流与合作。新课标提倡教师展开个性化的教学,个性化主要来自于教师的创造性劳动,结合众多教师的力量和智慧才能够实现这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恰巧能够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保障。因此,学校应该对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形成重视。最后,鼓励教师展开教学改革活动。教学不能是一层不变的,教师只有不断的进行探索,才可以找到符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因此,学校应该支持教师不断革新教学,多于一些为教学改革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应该给予相应的奖励。

3.3政府方面

首先,增加有意义培训。当前有很多培训都实施一种形式上的培训,没有切实的意义,为了让教师学到更多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知识,就应该增加有意义的培训。其次,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平台。政府可以借助互联网为教师提供一个免费的交流平台,促使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教师可以在这一平台中畅所欲言。最后,改革选拔制度。对学生的考察不再仅限于笔试的成绩,还需要对学生动手等多方面的能力进行观察。

4 结语

总而言之,虽然当前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新课标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无论是教师自身还是学校或者是政府都应该为物理教学设计与新课标一致性的增强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第2篇

一、数学学科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情分析缺失

学生现有的知识距离学习目标知识的差距就是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就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根据,而教学设计需要在对学生的认知特征等因素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展开。但在实际中,多数教师却没有准确地定位设计数学教学的目标,教学活动的设计脱离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最近发展区以及记忆规律,导致没有突出重点、活动无序的现象出现。没有准确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必定导致数学教学设计的低效产生。

2.教学策略设计缺少选择

在初中数学的教授过程中,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设计数学教学的内容包括组织课堂教学形式、约束和管理学生行为、调节课堂气氛等等方面。通过观察各种课堂教学,发现教师在组织初中数学知识和课堂活动中随意性较大,往往出现脱离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的情况,不能有效约束和管理学生的行为,课堂失控的现象也时常出现,这对课堂教学的效果造成了严重影响。

3.教学过程设计以教为中心

教学既包括教的内容又包括学的内容,是在师生之间展开的交往互动,是通过教师创设的学习环境、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验证认知过程,也是学生与教师在互动中实现自我展示、自我发现以及自我发展的过程。但是,在目前初中数学的课堂设计上占主导地位的仍是以教为中心。学生围着教师转,自主性匮乏,合作探究以及自主学习的新课程标准还是流于形式。

4.教学技术设计不切实际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其合理性,切忌滥用。首先应对不同媒体的特点进行了解,掌握其优势与不足,结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选择做到有针对性地应用。为使教学技术在教学中发挥最大化作用,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实际情况,整合优化地选择媒体。

5.教学设计评价形式化

在教学设计中,评价具有重要地位,也是确保教学设计得到发展的有效手段。通过评价的实施可以把教学设计的缺点找出来,从而对教学设计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但在实际中,评价教学设计却很少进行。即使存在,也只是运用形式化的语言应付这个环节,对共性理念的反思、反映欠缺。因此导致不能优化教学设计,不能顺利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

二、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有效教学策略

1.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持不同的态度和方法进行概念和理论的学习,其内心体验也很复杂。学习任务顺利完成时,就会产生愉悦的心情;如果学习失败,则会沮丧和憎恨;找出了新奇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就会感到欣慰,信心倍增。因此,情感教育有利于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也可助推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学习的动力源于兴趣,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教师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学习是一种枯燥单调的劳动,如果能从学习中体会到乐趣,学生就会主动、愉快地学习,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及时的鼓励会起到预想不到的效果。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学的关键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的领路人、引导者。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掌握有效学习数学的方法,这是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应该承担的历史重任。

3.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被动接受和主动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两种途径。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地获取知识,这是我们所倡导的。教学的艺术性很强,教法没有一定的界限,但方法得当是最关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材的重难点,同时还要兼顾学生的实际知识能力,教学方法要做到灵活有效。课堂教学后的反思与研究也很重要,有利于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优化。养成习惯,在每节课后主动进行反思:哪一个环节对学生的启发作用较大?教学的亮点在哪一部分?学生喜欢回答什么样的问题?教学效率最高的是哪一部分?如何改进下节课?从而在教学工作中实现真正有效落实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

第3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合作探究

新时期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初中物理教学的核心理念,主张“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切实要求教师放低姿态、走近学生,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针对性地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案。基于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新时期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研读教材特征,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物理教学中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如今的初中物理学科经历了新课改这一事件,整个物理教材内容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改后的初中物理教材内容编排更科学、更加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理论知识也更有弹性,这就让不同潜质、不同能力倾向的学生都能有所发展。因而,初中物理教师更应仔细研读物理教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优化教学内容,将生涩难懂的物理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内容,为后续的课堂教学做好准备。比如,《物态变化》一章中涉及的概念名词较多,一些物态现象的发生条件、影响因素也需要学生娴熟掌握,同时还要求学生要能用理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因此物理教师应投入一定精力在课堂教学环节,确保列入教学设计中的内容具有实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循着教材中名词概念的出现顺序,依次阐明“凝固”、“熔化”、“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物态现象,随即细致描述每一种物态现象的发生条件、影响因素,同时可以尝试引入学案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或多媒体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才能有章可循,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完善备课方式,创新教学设计

一般来讲,备课环节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土壤,课堂教学设计基本上都是在备课环节正式定型,因而教师应尝试完善备课方式,进而有效创新教学设计。我认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案最好采用共性教案与个性教案相结合的方式,“共性”即吸收和借鉴多数物理老师的备课方式,在集体智慧的基础上减少劳动的重复;“个性”则是在共性的基础上凸显个人教学的特色与风貌,竭力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同时营造出耳目一新的物理课堂教学氛围。比如,在教学“摩擦力”这一课时,可以将整个教学设计过程分为三个部分,即课前、课中、课后。课前:备课时便确定好教学目标,同时制作好上课所要用的PPT课件,准备好弹簧测力计、木块、木板、钩码等实验教材,明确整节课采用分组实验探究的教学方式;课中:将班级学生分成小组,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演示整个物理实验过程,然后给每一小组提供固定且有限的实验器材,鼓励学习小组成员依照课件中的实验步骤完成整个实验过程,记录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课后: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反思,结合理论知识再次认知整个实验活动,从而矫正自我、完善自我。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部分是开展实际教学活动的大纲,却并非一成不变,教师可根据实况灵活调整。

三、革新学习方式,引领合作探究

新时期的初中物理教学主张“以生为本”,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倡导探究式教学,因而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务必遵循物理教学的基本要求,然后精心设计出有趣味性、探究性、开放性以及层次性的问题,然后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手段,引发学生思考与合作探究,进而革新学生的学习方式,完善他们的知识框架。比如,在讲授“压强”这一章节内容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简单实验:用木板和手指分别压住气球,引导学生观察现象,用木板压气球时,用很大的力也无法将气球压破,而用手指却可以轻松压破气球,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根据这一现象,提出压力、压力方向、压力作用效果等多个名词概念,同时提出压力作用效果如何表现、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相联系等问题,这样由浅至深、层层递进,经由学生思考、交流与合作之后定然都会有所获。因此,在某一节物理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善于组织探究,设想整个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切现象和达成的教学效果,为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奠定了基础。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革,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真正为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物理上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而努力,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让物理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周丽,张金良.浅谈中学物理教学艺术[J].中学教学参考,2014(08).

[2]梁鸿秀.新课标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第4篇

关键词:课程理念;教学过程;教学设计

物理新课程伴随着教育目标、教育理念的转变,加强了概念和规律的生成过程,淡化了知识与技能的功能表现,注重了过程和方法,注重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的整合,为教师创造性地劳动提供了很大的空间,给教师充分展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机会。

一、教学设计的基础是严把标准,吃透教材,领会课程理念,深入了解学生

教师只有深入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对教材进行深层次的把握和理解,特别是理解编者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的教学资源,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更好地实施新课程。

对于学生是否已经做好了对新知识学习的准备,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了解多少,是否已经掌握和部分掌握了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哪些部分没有掌握?多少人掌握了?程度如何?学生自己可以自学哪些知识?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哪些地方的点拨和引导等?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

二、落实教学目标的关键是抓住教学过程设计的四大基本环节

1.对创设什么样的情境进行构想,如何呈现出来

情景教学使语言更直观灵活,贴近生活,符合常规思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因此对情境的创设就要以学习目标为依托,以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为基础,不但能为本节课目标服务,还能使学生产生高度的认知,构想其生动、形象的生活情境。在学习和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活跃课堂学习气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构建多样化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提出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问题的提出没有唯一的答案,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能力发挥的机会,谈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所提出问题的梯度应该是顺着学生的思维由置疑到质疑,达到学生思维的最优化。

3.灵活采用多种实时有效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并进行合理的组织落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课程内容分析研究,对于探究的程序性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坚持用“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方式,以问题为载体,以问题的讨论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在探究中,学生亲历观察、猜想、比较、归纳、验证等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科学的兴趣和价值,实现学生自主自由地发展,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能力。这种教学方式的一般程序是: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发现),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进而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再解决问题……最后得出多个结论。这个过程对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搜集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有非常大的帮助。但对陈述性知识,仍可采用接受式教学。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各种教学方式的灵活整合,而不是单一方式。

4.进行多样的课外拓展,丰富拓展内容

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在课后发现与生活实际、社会相联系的问题,进而通过调查访问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采取“提出问题―确定主题―探究与实践―思考与总结”等实践方法,引导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是多因素、多层次、多关系的协调合作的统一系统工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物理教师一定要实现教材内外的统一、主体与主导的统一、整体活动与分层活动的统一等,物理教学设计这项工作必须具有创造性,因而对设计者本人的理论水平、业务功底和实践经验有很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春华.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J].考试周刊,2011(78).

[2]刘晓杰.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尝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6).

第5篇

【关键词】浅议 初中思想品德课 情感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情感教学,在考虑学生认识因素的同时,积极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以达到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努力提高初中思想品德的“情感”含量,实现思想品德教学的“情知交融”极为重要,使学生乐接受主动学习,从而实现使学习从意犹未尽至乐此不彼。

初中学生由于认识水平的粗浅,其学习主要靠情感的导向,突出的表现是:本身感兴趣的学科及任课老师,即使不加压制,他们也主动甚至花十二分的精力去学习,去钻研。而对本身不喜爱的学科,任课老师即一再强调,甚至严格的手段,他们也不想学。一句话,讨厌学科也讨厌此学科老师,为了应付考试,他们会临时抱佛脚,事后也很快从他们的记忆中消失。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为对未成年学生进行智能和思想道德情操,纪律和法律法规教育的重要课程。“情”之一字,可以说是与知能一样具有终极目标的意义,甚至比知能更具有终极意义,因此重视和运用创新情感教学,着力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情感”含量,实现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情知交融”极为重要。

一、在教学设计时实施情感教学要体现出情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激活者。从这个角度讲,教师的情感状态就是课堂的情感状态。教师情感激昂,学生亦会受到感染而情感激昂,整个课堂就会情感激昂;老师情感萎靡,学生受其感染,亦会情感萎靡,整个课堂就会情感萎靡……所以,要想实施好情感教学,让学生享受情感之乐,进而实现“情知交融”。

二、实施情感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丰富手段落实“情”

如果说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预设,那么,课堂教学就是预设与生成的实践结合,是情感教学的实践展开。

(一)利用课前闲聊为情感教学做好铺垫

真正的课堂教学不是从教师进入课堂的那一刻开始的,而是在教师接近教学区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啦。经验丰富的教师往往会利用这一短暂的时刻,营造轻松的氛围,挤到学生中间,放下教师的架子,海阔天空、漫无边际地和学生平等地“闲聊”———聊电视节目、聊班级的同学、聊新闻、聊家庭……在闲聊中搜集信息,把握学生的情感脉搏以及学生的兴趣和对课堂的预期,进而为情感教学的实施做好铺垫。比如,在《做情绪的主人》一课教学前,有学生就在和我闲聊时发问:老师,昨天你让我们收集照片干嘛?“照片秀”是什么啊?还有同学情绪激动地说,老师,我们刚才在看某某的照片,太好笑啦,某某双手叉腰,而我也开玩笑地说:照片秀吗?保密!你告诉某某,等下要展示他的照片啊!学生开心地笑着一溜小跑就去通风报信啦。

课堂,在铃声响起之前,已经开始,情感,在铃声响起之前也已经开始……

所以,实施情感教学,教师应该主动将课堂前移,充分抓住课前闲聊这一短暂的时间,强化沟通,掌握信息,为实施教学做好情感铺垫。

(二)丰富教学过程弹奏“情知”协奏曲

课前“闲聊”的情感铺垫也好,新课导入的情感激活也好,最终的目的,都是要服务于教学过程,使“情、知”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实现高度的融合。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客观上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展开,智慧地选择和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弹”好“情”和“知”两根弦,奏出最完美的协奏曲。具体来说,可采用以下技巧:  第一,用体验来实施情感教学,融聚“情”“知”。即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将文字的、理性的知识转换为学生的体验,使学生在体验中升华认知。如教学《学会合理消费》一课时,笔者让学生模仿家长进行“当家一日”的活动,列出一日内的生活、学习、人情费用等开支清单,计算每周、每月直至每年的累计费用,然后将该累计费用与家庭的收入进行比较。惊人的消费数字与家庭的有限收入一对比,学生一下子就真切地体验到了父母要求自己合理消费的心情,体验到了父母的辛苦,学会合理消费加深对父母情感的教学目标也就在活动中深深地印入了学生的头脑。

第二,注重情感性评价,让差生也在评价中享受学习之乐。情感评价不同于一般的认知评价,它更多的关心的是学生获得认知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它要求教师在评价时,更多地关注学生内隐的因素。

本学期由于工作需要我接替了另一个班级的思品课,教学中我向学生发问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这是在举手的同学中也包括了一位“低保”且残疾的学生,由于平时学业差和走路“双拐”,确实在学生中被歧视和被老师忽视的差生。今天我看到他也缓缓地举了手,我就马上手势提示他来答,但由于平时发言的少,红着脸结巴地勉强答了,期间学生们笑了,其中调皮学生说“双拐给力。”这时我等这位学生答完进行评价,我真诚对全班学生说:这位学生刚才很用心回答了,虽不完美,但他能举手也是最完美了。我们同学不能随意叫他人绰号,刚才回答中不是有公民的平等权利和公民的社会生活权利吗?在这些权利中即使生理缺陷,成绩好差在人格上不是平等的吗?不是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吗?叫人家的绰号是侮辱人家,侵犯了人格尊严。讲这些话后我发现这位残疾生好像自信多了。时常不交作业的那天也圆满了完成作业。在这段时间里,班主任反映,那位残疾的学生各科学习态度都有了很大的好转。

我通过这事例深深地认识到,正确使用情感评价不仅是对好生,而对“差生”鼓励更是大于好生,“差生”身上受到难以估量的作用。

三、用情感教学让学习“意犹未尽”,在课后延续“情”

课堂教学只是教学的一个环节,课后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情感自主学习习惯更会重要。怎样使课后仍意犹未尽呢……不妨采下列方法;

第6篇

关键词:新课改;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形式

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论文 批准号DX(2010)G0110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中心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传统的物理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行为,没有或较少从物理的精神、思想和方法上挖掘教材内容的内涵,也较少注意从能力培养的着眼点上组织教学,不能达到现代课程理念要求的“以学生发展为本”。 因此,在新课改中对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有必要进行、改进和完善。作为一个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多年的物理教师,我对新课改下如何进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研究课堂教学设计,注重课前备课功效

传统教学中也有教学设计活动,主要是指教师的备课。这种教学设计活动的局限是,教师根据个人的教学经验和意向做决定。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新课改中对物理备课的形式要有必要的改进和完善。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研究课堂教学设计,注重课前备课功效。研究课堂教学设计应加强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主要是发挥集体的智慧和作用。围绕课本教材,通过集体讨论,互相借鉴,彼此沟通,集思广益,有利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把握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利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进行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既发挥了团队力量,又突显了个性特点,对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作用。集体备课要做到“二研”“三定”“四备”。 具体来说备课成员在集体教研前要认真研究教材和大纲,吃透每一节内容;明确集体备课的“三定”:定主备人、定地点、定时间;集体备课时听取主备人的发言,制定备课提纲。主备人制定备课提纲时,应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教法、作业。然后大家进行相互讨论,以便更好改进;根据集体讨论的内容,主备人修改备课提纲,这样既可以汇聚集体智慧,减少重复劳动,又有利于个性的发挥,更有助于新教师的成长。

二、研究课堂教学特点,精选课堂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具有一定的特点,教师要研究课堂教学特点,掌握一定的教学理论,利用教学设计把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精选课堂教学内容。课堂上,不是教师讲的越多越好,也不是学生活动越多越好,只有当教师所讲的内容,在学生头脑中发生共鸣,与学生活动产生共振,才能使教与学生成最大的效能。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这就要求教师研究教材特点,熟悉教材内容,精选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地加工处理,根据选择的教学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设计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既利于自己教又利于学生学。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选择与生活相关的学习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教师即以教材为基石,既充分利用教材而又不被教材所束缚,才能使新课程理念具体地落实到教材的处理中。

三、研究课堂组织形式,讲究课堂探究实效

好的课堂教学,不单纯看教师对知识理解得有多深,研究得有多透,表达得有多清晰;也不单纯看学生活动得有多热闹,活动形式有多丰富,活动时间越长越好。看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是否好,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是否充分,教学目标是否落实。新课改要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采用“合作探究”的互动式教学。自主、合作、探究是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要求的新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新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不能用以往的集体授课组织形式来替代。所以,从座位的编排到小组成员的组合,从教材的运用到资源的开发过程,从学生参与方式到教师的引导方式方法等都必须在教学设计时加以考虑和整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它既是系统的又是灵活的,其系统性在于可以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而其灵活性则在于活动可以增减、替换,活动的顺序可以变换,教师应根据探究的要求灵活掌握,即在具体的探究活动中,可以包括所有的要素,也可以只包括部分要素。新课程强调,所有的活动设计都要求有实效,没有实效的活动是毫无意义的。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设计时对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每一项活动设计都应注重实效,注重可探究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四、研究课堂教学形式,优化课堂练习功效

第7篇

一、了解学生的兴趣、动机

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因素,是行动的动力;而动机又产生于人的兴趣和需要。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所追求的语文教学的目的要求,必须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来实现。因而,语文教学要获得成功,就必须想方设法启动学生的内驱力,将外在的教学目标系统转换为学生的心理需要,成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形成了内在的需要和动机,他才能具有达成目标的主动性,教学目标的实现才有保证。

学习语文的动机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内部动力。因而,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充分分析.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并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把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纳入合理的轨道,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教学《醉翁亭记》时,我们根据教学中学生对欧阳修给醉翁亭命名缘由提出的质疑,设计了一堂研究型学习课。让学生在课外查阅、收集相关资料,并分小组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讨论。由于教学设计是缘于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心理需要,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这一学习研究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对“不臆断”、“重实践”观点的感性认识,把“实践第一”、“勇于探索”的精神自然而然、恰到好处地植根于学生的头脑之中。既很好地解决了教学的重点:理解苏轼的实践精神给后人的启迪,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质疑,有疑必察的个性品质。使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分析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

教学设计理论强调,教学设计要从分析学生的起点能力(学习新任务的先决条件或预备状态)入手。认为起点能力是学生习得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它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的成效。起点能力与智力相比对新知识的学习起着更大的作用。指出,当学生的学习处于一个连续的过程中时,学生的起点能力实际上就是学生对新知识能力的学习掌握产生重要影响的先决条件,起点能力与教学目标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对于教学的成功与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设计中,只有从了解学生的现有状况出发,才可能提出切合实际的教学任务与具体目标,才能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语文教材中教学目的要求的重复现象很多。如散文的“形散神不散”,初中的《白杨礼赞》中讲,《废墟的召唤》中也讲。同样,小说的三要素、议论文的三段式结构、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风格等,均是初中讲高中还要讲。如果处理不当,教学设计中就往往出现机械反复的现象。不同年级,不同课文,同一设计,同一教法,“千课一面”,无效重复。势必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学无所获。因而,要进行有效的语文教学设计,必须在对学生情况准确分析把握的基础上,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找准其起点能力与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间的差距,落实真正的教学需要,教学中才能真正减少无效劳动,提高效率。

三、了解学生的认知倾向

认知倾向也称认知风格,指学习者个体在认知即信息加工和组织过程中,表现在认知方式方面的稳定的独特倾向。表现在学习者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考、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存储的过程。不同认知倾向的学习者对于信息的加工、处理方式是有差异的。主要表现为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冲动型与沉思型等。认知倾向是学生的理智性特征,是学生表现在认知上的个性特征,它构成学习风格的主要方面。它是一种介于认知与情感之间的因素,没有高低,好坏之分。但不同的认知倾向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因而,它是影响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

心理学研究表明,场依存型的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往往以外部参照作为依据,喜欢在有人际交流的集体学习环境中学习。他们往往对社会学科的信息材料加工、处理储存效果较好。他们较依赖于学习材料的预先组织,学习中需要较明确的指导和讲授。场独立型的学生对信息进行加工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喜欢独立思考,个人学习。他们对所提供的学习材料能很好地分析,重新组织,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他们往往对理工学科的信息材料加工,处理得较好。沉思型的学生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往往会深思熟虑后才作出判断,且较为准确。而冲动型的学生则往往会迅速地对问题作出反应,且常常出现错误。

第8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创新教学 课堂教学设计

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观念的转变,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鼓励、思考……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流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必须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这说明了一个道理:教师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要确定“以人为本”的观念,把课堂教学看作自己,也是学生人生中的一段激荡的生命经历,鼓励、激发学生去不断探索,把学生的“发现”与“创造”视为最有价值的劳动成果,教师与学生平等地对话,与他们共同感悟思潮的跌宕涌动。而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从课堂入手,课堂是实施学生创新的主阵地。初中数学创新教学的方法很多,关键是如何去研究、设计、探索及引导学生创新。我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时的一些认识。

一、联系生活、感知数学

“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在实际问题和数学模型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数学、感知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主体(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既符合自身的认知规律,又有直觉洞察、直观猜想、合理归纳与活动思维过程,有利于提高自己对数学的认识。

二、身临其境、探索规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教学时教师应根据知识的内在结构和学生的学习规律,提供现象和问题,创设思维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行观察、思考、探索。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比如在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时,我们可以按下列步骤来创设情境。

第9篇

        一、改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结构

        实施音乐学科教育改革的关键不是教材,而是教师的教育观念,只有明确观念,才能优化教学。教师首先应树立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思想,要面向每一个学生。既是非专业音乐教育,那么教师就必须用非专业音乐教育的手段、方法、策略等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确立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基点,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重点,才能培养对未来社会有用的人,培养尽可能完善的人。

        教学设计必须针对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构建教学步骤,使初中音乐教学淡化知识、强化观点。面向全体,师生共同探索、共同学习,强调以美育人,把音乐课设计成充满着美的创造性的课,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初中音乐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学生具有高尚的审美情操。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到美感能力的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循序渐进地展开。尤其是初中年龄段的学生,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初步比较、评价,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趣味,引导学生从真正美好的东西中得到美的享受,从劳动中、日常生活和艺术中去理解和创造美好的东西。教师要讲求教育艺术,用充满智慧的提问,给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一堂生动的课应充满艺术的力量,它的成功,不但在于教给学生知识,而且在于吸引、感染、鼓舞着许多学生为追求美、创造美而终身努力。

        二、加强音乐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学生最怕的是教师的“一言堂”,音乐课也是如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很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如在乐理课上:我会加一些节奏练习让学生加上身体动作,通过身体的动作让每位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强了对节奏的掌握。在声乐课上:我会加进许多有趣的练声方法,把深奥的声乐练声生动化,让学生觉得学习唱歌原来是件很轻松的事情。在音乐欣赏课上:我会加进让学生模仿表演的机会,通过学生自身的表演体会作品的内涵。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也经常听听学生的意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满足学生的需要。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教学

        初中音乐欣赏虽然有一些配套的音乐磁带,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欣赏需要。为了让音乐欣赏更加吸引学生,我常常加入很多多媒体手段,如寻找vcd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件制作中插入很多视频,即满足了学生的欣赏需要,又增强了上课的效果。欣赏课的情境也在优美的多媒体教学中建立起来,有一些本来不爱上音乐课的学生也渐渐被吸引,欣赏课的教学效果越来越好。

        四、结合多种活动进行教学

        可结合各式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进行音乐教学,比如合唱比赛、主持人大奖赛、十佳歌手比赛、器乐比赛、舞蹈比赛、才艺展示比赛等等。在课堂中我常常结合各种活动进行有针对性地宣传和动员,还为个别参赛学生进行辅导,使学生的课堂内容更加丰富,也更加满足了他们的需要。

        五、改革教学评价

第10篇

摘要: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系统中“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语文教学设计中,依据教学设计理论,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习者设计教学”,可优化教学过程,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设计是指在教学之前,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各种教学方法及教学步骤等,进行预先筹划,安排教学情境,以期达成教学目标的系统性设计。构建高效的语文教学活动,首先要从教学设计的优化开始,这是语文教学通往最优化境界的第一步。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优化教学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教学设计则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是教学理论向教学实践转化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体现教学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系统中“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学设计理论主张“为学习设计教学”。强调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以着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学习者服务,以教学引导、促进学习者学习;教学设计必须把学习和学习者作为焦点,以帮助每一个学习者有效地学习为目的。

教学设计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接受刺激,积极思维,心理结构和业绩行为发生持久变化的过程和结果;“学情分析”应当成为教学设计的依据。强调:如果学生的特点能够得以把握,那么大多数学习系统设计中出现的问题,都能得到妥善解决。因此,我们进行语文教学设计,应当以学生为依据,分析学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讲学生之所缺,练学生之所需。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分析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程序,力求使有效学习发生在每个学生身上。

一、了解学生的兴趣、动机

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因素,是行动的动力;而动机又产生于人的兴趣和需要。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所追求的语文教学的目的要求,必须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来实现。因而,语文教学要获得成功,就必须想方设法启动学生的内驱力,将外在的教学目标系统转换为学生的心理需要,成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形成了内在的需要和动机,他才能具有达成目标的主动性,教学目标的实现才有保证。

学习语文的动机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内部动力。因而,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充分分析.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并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把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纳入合理的轨道,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教学《石钟山记》,我们根据教学中学生对苏轼给石钟山命名缘由的结论提出的质疑,设计了一堂研究型学习课。让学生在课外查阅、收集相关资料,并分小组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讨论。由于教学设计是缘于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心理需要,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这一学习研究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对“不臆断”、“重实践”观点的感性认识,把“实践第一”、“勇于探索”的精神自然而然、恰到好处地植根于学生的头脑之中。既很好地解决了教学的重点:理解苏轼的实践精神给后人的启迪,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质疑,有疑必察的个性品质。使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分析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

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是学生达成目标的基础。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知识建构,符合教学原理。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能够有效地吸收和运用。教学设计要研究学生的知识起点,能力水平,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把握学生学习语文的“最近发展区”。力求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水准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使学生能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滋味。

教学设计理论强调,教学设计要从分析学生的起点能力(学习新任务的先决条件或预备状态)入手。认为起点能力是学生习得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它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的成效。起点能力与智力相比对新知识的学习起着更大的作用。指出,当学生的学习处于一个连续的过程中时,学生的起点能力实际上就是学生对新知识能力的学习掌握产生重要影响的先决条件,起点能力与教学目标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对于教学的成功与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设计中,只有从了解学生的现有状况出发,才可能提出切合实际的教学任务与具体目标,才能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语文教材中教学目的要求的重复现象很多。如散文的“形散神不散”,初中的《白杨礼赞》中讲,高中的《风景谈》中也讲;记叙文中抒情,议论手法的运用,初中的《挖荠菜》等课文中讲,高中的《记念刘和珍君》等课文中又讲。同样,小说的三要素、议论文的三段式结构、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风格等,均是初中讲高中还要讲。如果处理不当,教学设计中就往往出现机械反复的现象。不同年级,不同课文,同一设计,同一教法,“千课一面”,无效重复。势必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学无所获。因而,要进行有效的语文教学设计,必须在对学生情况准确分析把握的基础上,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找准其起点能力与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间的差距,落实真正的教学需要,教学中才能真正减少无效劳动,提高效率。

教学《记念刘和珍君》,我们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了将课文与一般记叙文进行比较阅读的方法,使学生对课文抒情、议论文字多于记叙文字的特殊结构和表现方法有所感悟;并设计了将文章按一般记叙文的写法(记叙为主,穿插少量议论抒情文字)进行改写的练习,引导学生将修改后的文章与原文进行比较;然后指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中的抒情议论文字,分析、体会作者这样结构文章的目的。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很快把握了文章的抒情线索,理解了文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作用,进而能够准确地阐释文章的思想内容;既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又避免了重复讲解记叙文中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的作用等学生已有的知识,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时效。

三、了解学生的认知倾向

认知倾向也称认知风格,指学习者个体在认知即信息加工和组织过程中,表现在认知方式方面的稳定的独特倾向。表现在学习者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考、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存储的过程。不同认知倾向的学习者对于信息的加工、处理方式是有差异的。主要表现为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冲动型与沉思型等。认知倾向是学生的理智性特征,是学生表现在认知上的个性特征,它构成学习风格的主要方面。它是一种介于认知与情感之间的因素,没有高低,好坏之分。但不同的认知倾向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因而,它是影响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

心理学研究表明,场依存型的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往往以外部参照作为依据,喜欢在有人际交流的集体学习环境中学习。他们往往对社会学科的信息材料加工、处理储存效果较好。他们较依赖于学习材料的预先组织,学习中需要较明确的指导和讲授。场独立型的学生对信息进行加工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喜欢独立思考,个人学习。他们对所提供的学习材料能很好地分析,重新组织,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他们往往对理工学科的信息材料加工,处理得较好。沉思型的学生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往往会深思熟虑后才作出判断,且较为准确。而冲动型的学生则往往会迅速地对问题作出反应,且常常出现错误。

第11篇

教学设计理论主张“为学习设计教学”。强调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以着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学习者服务,以教学引导、促进学习者学习;教学设计必须把学习和学习者作为焦点,以帮助每一个学习者有效地学习为目的。

教学设计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接受刺激,积极思维,心理结构和业绩行为发生持久变化的过程和结果;“学情分析”应当成为教学设计的依据。强调:如果学生的特点能够得以把握,那么大多数学习系统设计中出现的问题,都能得到妥善解决。因此,我们进行语文教学设计,应当以学生为依据,分析学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讲学生之所缺,练学生之所需。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分析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程序,力求使有效学习发生在每个学生身上。

(1)了解学生的兴趣、动机

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因素,是行动的动力;而动机又产生于人的兴趣和需要。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所追求的语文教学的目的要求,必须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来实现。因而,语文教学要获得成功,就必须想方设法启动学生的内驱力,将外在的教学目标系统转换为学生的心理需要,成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形成了内在的需要和动机,他才能具有达成目标的主动性,教学目标的实现才有保证。

学习语文的动机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内部动力。因而,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充分分析.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并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把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纳入合理的轨道,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教学《石钟山记》,我们根据教学中学生对苏轼给石钟山命名缘由的结论提出的质疑,设计了一堂研究型学习课。让学生在课外查阅、收集相关资料,并分小组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讨论。由于教学设计是缘于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心理需要,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这一学习研究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对“不臆断”、“重实践”观点的感性认识,把“实践第一”、“勇于探索”的精神自然而然、恰到好处地植根于学生的头脑之中。既很好地解决了教学的重点:理解苏轼的实践精神给后人的启迪,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质疑,有疑必察的个性品质。使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分析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

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是学生达成目标的基础。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知识建构,符合教学原理。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能够有效地吸收和运用。教学设计要研究学生的知识起点,能力水平,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把握学生学习语文的“最近发展区”。力求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水准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使学生能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滋味。

教学设计理论强调,教学设计要从分析学生的起点能力(学习新任务的先决条件或预备状态)入手。认为起点能力是学生习得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它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的成效。起点能力与智力相比对新知识的学习起着更大的作用。指出,当学生的学习处于一个连续的过程中时,学生的起点能力实际上就是学生对新知识能力的学习掌握产生重要影响的先决条件,起点能力与教学目标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对于教学的成功与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设计中,只有从了解学生的现有状况出发,才可能提出切合实际的教学任务与具体目标,才能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语文教材中教学目的要求的重复现象很多。如散文的“形散神不散”,初中的《白杨礼赞》中讲,高中的《风景谈》中也讲;记叙文中抒情,议论手法的运用,初中的《挖荠菜》等课文中讲,高中的《记念刘和珍君》等课文中又讲。同样,小说的三要素、议论文的三段式结构、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风格等,均是初中讲高中还要讲。如果处理不当,教学设计中就往往出现机械反复的现象。不同年级,不同课文,同一设计,同一教法,“千课一面”,无效重复。势必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学无所获。因而,要进行有效的语文教学设计,必须在对学生情况准确分析把握的基础上,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找准其起点能力与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间的差距,落实真正的教学需要,教学中才能真正减少无效劳动,提高效率。

教学《记念刘和珍君》,我们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了将课文与一般记叙文进行比较阅读的方法,使学生对课文抒情、议论文字多于记叙文字的特殊结构和表现方法有所感悟;并设计了将文章按一般记叙文的写法(记叙为主,穿插少量议论抒情文字)进行改写的练习,引导学生将修改后的文章与原文进行比较;然后指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中的抒情议论文字,分析、体会作者这样结构文章的目的。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很快把握了文章的抒情线索,理解了文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作用,进而能够准确地阐释文章的思想内容;既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又避免了重复讲解记叙文中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的作用等学生已有的知识,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时效。

(3)了解学生的认知倾向

认知倾向也称认知风格,指学习者个体在认知即信息加工和组织过程中,表现在认知方式方面的稳定的独特倾向。表现在学习者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考、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存储的过程。不同认知倾向的学习者对于信息的加工、处理方式是有差异的。主要表现为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冲动型与沉思型等。认知倾向是学生的理智性特征,是学生表现在认知上的个性特征,它构成学习风格的主要方面。它是一种介于认知与情感之间的因素,没有高低,好坏之分。但不同的认知倾向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因而,它是影响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

心理学研究表明,场依存型的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往往以外部参照作为依据,喜欢在有人际交流的集体学习环境中学习。他们往往对社会学科的信息材料加工、处理储存效果较好。他们较依赖于学习材料的预先组织,学习中需要较明确的指导和讲授。场独立型的学生对信息进行加工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喜欢独立思考,个人学习。他们对所提供的学习材料能很好地分析,重新组织,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他们往往对理工学科的信息材料加工,处理得较好。沉思型的学生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往往会深思熟虑后才作出判断,且较为准确。而冲动型的学生则往往会迅速地对问题作出反应,且常常出现错误。

第12篇

一、“小组式”集体备课

笔者所在的河南省舞阳县共有240多名初中英语教师,其中青年教师约占80%。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是提高全县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全县各初中认真制定了“以老带新”策略,在初中一二年级实行“小组式”集体备课模式,即“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主笔人定案――个性显示”。这里的“老”实际上是指学科年级骨干教师,他们的引领在集体备课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年级组长将教学内容的各个板块指定给骨干教师,由他们分头撰写详细的教案,设计课堂练习,以此作为青年教师参照的“样本”,这就有效避免了集体备课窄化为“组长备课”而不利于教师使用的被动局面。考虑到每个骨干教师的知识结构、驾驭能力和教学特点都有所不同,备课组长需要灵活分配任务量,使骨干教师轮流备课,即根据骨干教师的特点来确定所备内容,有针对性地分工协作,做到择其长、避其短,从而使负责撰写教案的教师的“长处”无形中变成全组教师的共同“长处”,把全组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调整到最优。

二、“专题式”集体备课

“专题式”集体备课是针对初三年级制定的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案,它是高质量完成中考复习工作的前提。这个方案怎么制订呢?它主要是基于两个因素:一是根据备考时间安排;二是按照学生实际。在这两个前提下,备课组长将中考知识点分解成若干专题,由指定教师专门负责,根据备考复习的进度由主题发言人陈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程序,并说明设计的理由。

例如,学习初三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话题中“现在完成时”,主题发言人可以把动词的原形、过去式、过去分词、现在分词、动名词和动词不定式合并为一个专题来讨论,以便学生对这些知识点能够融会贯通。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充分练习,并教给他们做题的方法,使学生对这类题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掌握。备课组的全体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补充与修改意见,做到人人发言,或多或少提出不同意见;主题发言人认真做好记录,最后通过研讨,形成共识,由主题发言人撰写详细教案。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教师就某一专题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初三年级教师加深对考试大纲的理解,拓宽复习思路。

“专题式”集体备课虽然要求教师备课的参与度更高,但教师参与备课的周期大大延长,有效避免了教师大量的重复劳动,减轻了初三年级教师的备课压力,使他们能有更多的精力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

三、“个性显示式”集体备课

“个性显示式”集体备课由县教研室牵头组织,从各初中挑选业务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教研能力强的市、县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成立备课小组。每个学科带头人负责一个单元的备课任务,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组内成员每人负责一个话题的备课任务,按要求研读教材,依据实际确定教法,并写出完整的教案。集体研讨时,在学科带头人的组织下,每组成员在一起,首先由备课人简要阐明自己的备课思路和理念,组内成员对本组负责的单元的教案逐一进行商讨、修正,最后汇集成册,人手一本教案,教师在平时备课时再依据实际对教案进行加工和改进。

通过县级集体备课形成的教案主要分为以下两部分。

一是基础部分,突出了共性,是教师上课的通用性方案。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媒体准备、教学程序。它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理清教学思路。

第13篇

一、关于各学科第一名获奖者“教学技能”的分类

这次比赛项目包括教学设计、片段教学、板书、课件制作等四项。笔者统计各学科第一名获奖者的各项成绩发现,初、高中组二十六名第一名获奖者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不仅四项总分第一,而且四项成绩全面突出、优秀或比较优秀。他们的各项成绩均居同学科近20人(文化课科参赛人数18―20人,技能学科每学科9人)中第一。如初中组数学科第一名,四项成绩均居同学科第一名,总分88.64分,比第二名总分85.12分高出3.52分。又如高中组语文学科第一名(获高中组特等奖),四项成绩中前三项均居同学科第一名,仅课件制作居第二名。高中组的体育、美术、其它(含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三学科)和音乐学科,初中组的体育、美术、音乐和综合实践活动学科也具有相近的情况。这类第一名获奖者统计如下表。由表中不难看出,在九个文化课学科中,这类“全能”型的教师偏少,高中组更为突出。

第二类,四项总分第一名,但某项成绩具有明显的“缺腿”。例如,初中组生物科第一名,教学设计和片段教学均居第一名,课件制作也居第二名,但板书在18位参赛者中居第11名;政治科情况相近,除板书居第10名外其余三项也居前一、二名;语文、历史学科有两项前一、二名,另两项名次居后。又如,高中组的历史、地理、政治三学科第一名,都有三项居前一、二名,但有一项明显居后:历史学科的课件制作居第8名,地理学科的教学设计居第10名,政治学科的板书居第11名,数学、英语和物理三学科也有类似的情况,都有一项名次居后。这种“缺腿”不能不说是一种不足和遗憾。由于某项“缺腿”,因此他们的总分与第二名相差甚少,这类获奖者占的比例很大。

第三类,虽然四项总分第一,但多数项目成绩平平,仅某项成绩突出,属“特长取胜”型。最典型的是高中生物学科第一名,他的教学设计、片段教学和板书分别居本学科19人中第9、8和10名,这三项总分62.19分,而第二名这三项总分64.35分,比第一名高出2.16分,据此预测应是夺冠无望。但第一名课件制作特长突出,得22.7分,而第二名仅20.05分,比第一名少了2.65分,相抵之后第一名仍超出第二名0.49分而夺得第一名。高中化学科情况相近,也是课件制作特长突出。又如初中组的物理学科第一名,其教学设计、片段教学和板书分别居本组18人中的第3、4、6名,这三项总分64.61分,而第二名这三项总分66.02分,比第一名高出1.41分,据此预测也是夺冠不易。但第一名也是课件制作特长突出,得22.45分,而第二名仅20.85分,比第一名少了1.60分,相抵之后第一名仍超出第二名0.19分而夺得第一名。对于特长突出者,若设单项奖,例如课件制作优秀奖似更科学。

将第一名获奖者分成三类,可以看到教师专业素养的状况及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方向。

二、关于综合素质比赛

第14篇

关键词:策略;途径;策略

一、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1.教学准备策略:目标明确,激发兴趣

英语课堂教学最终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而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主要是建立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基础上的,只有课堂教学具有有效性,学生才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才越高,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越高。

2.教学实施策略:任务导向,多样化学习方式

“任务型”教学是近年来在教学中出现的较具影响的一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论。但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在大量的题海和应试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却收效甚微,我们在教学中要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在质疑、调查、探究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3.教学评价策略:多种评价、重激励、重发展

评价理念落后是制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严重问题。传统的评价问题主要反映在以测试作为评价的唯一形式,而且只注重对单纯的语言知识结构的考查,这能使学生语言学习的兴趣受到极大的限制和挫伤。在教学中要采取的多元化评价形式,有助于个性重塑,能力发展,更符合现代教学发展观。

二、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实施途径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要研究学情,作为教者必须熟悉并把握所教教材的知识体系,明确所教知识在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中所起的作用和价值;同时深入地了解学生,对每个学生的基础、智力、性情及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力争使自己的教学无论在容量上还是在深度广度上都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并适合他们,同时,加强学法指导是有效提高学生能力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2)要优化教学设计,要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就必须抓好教学设计这一环节。教学设计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教学设计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主导作用发挥的优劣,也可以说直接关系到英语教学的成败得失。

2.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自主探究掌握知识、学会思考,教师对教材的选用和处理,教学手段的调配,教学艺术施展,都是为了学生,没有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无论教师讲解得多么精彩,设计得多么成功,都是无效劳动。因此,无论哪种教都必须是为了学生会学,学生必须是主动积极学,而不是待教师“喂”,学生应该学会如何制订计划目标,掌握方法,主动探究等。就教者而言,如何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才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键。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是民主的、平等的,融洽师生情感、创造良好的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是课堂有效是否的关键,这三方面紧密相连,不可分割,需要教师很高的教学素养及较高的教学智慧。

第15篇

2.培养背诵的乐趣王梓夫

3.以"学生为本"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探讨张伟

4.生存,还是死亡?——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回眸、剖析与展望时鹏寿

5.浅谈初中英语范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整合朱爱利

6.磁力齿轮温度场仿真与试验研究李建强,黄苏融,曹海东,王凯立,LIJian-qiang,HUANGSu-rong,CAOHai-dong,WANGKai-li

7.品味教材——以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材为例潘仁云

8.谈教师如何解读教材陈钱勇

9.发扬诗教传统,光大美育精神——也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管然荣,任海霞

10.让生命在阅读中成长刘爱华

11.基于Ansoft的单相开关磁阻发电机系统仿真与试验晏桂林,丁文,YANGui-ling,DINGWen

12.写好作文三步曲——积累模仿创新罗桂英

13.有效追问——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李爱花

14.20世纪语文教育的两个岔路口——兼论王尚文语文教育思想的意义与特征李海林

15.开放式推理的应用实践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张建文

16.伺服系统性能测试台的研究与开发樊留群,万德科,FANGLiu-qun,WANGDe-ke

17.浅谈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程敏

18.分类思想在等腰三角形中的应用邹凌志

19.浅谈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策略游金声

20.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电机转速测控系统设计李茂亮,高敬贝,贾仁松,王牣,LIMao-liang,GAOJing-bei,JIARen-song,WANGRen

21.让动态生成点亮课堂精彩肖宝玉

22.数学课堂交往性学习的思考与践行孟庆甲

23.基于CC-Link网络的多电动机控制系统周琴,王海群,王哲卉,ZHOUQin,WANGHai-qun,WANGZhe-hui

24.让估算真正走进生活马艳春

25.活动的意义在于过程的充分展开肖家芸

26.浅谈多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程宏杰

27.巧借英语电影辅助英语课堂教学的尝试——以《功夫熊猫》教学为例王春美

28.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控制器和调制方式李锦英,付承毓,陈兴龙,包启亮,LIJin-ying,FUCheng-yu,CHENXing-long,BAOQi-liang

29."四位一体"教学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马立红

30.地方史资料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课为例荣进

31.读书形成的经验也是写作的经验王栋生

32.基于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方法的自控式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系统的数字化实现王礼鹏,张化光,侯利民,刘秀翀,韩杰,WANGLi-peng,ZHANGHua-guang,HOULi-min,LIUXiu-chong,HANGJie

33.《两代人的对话》活动课例设计常静

34.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荣维东

35.情从何处来——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感情演唱"吴丽娟

36.追求有温度的写作谭轶斌

37.《二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与实践反思何君青

38.数字锁相环在电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韩瑞,赵创社,史志富,HANRui,ZHAOChuang-she,SHIZhi-fu

39.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也谈《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同课异构教学史柏良

40.语文就是语文——评陈继军老师执教的《兰亭集序》陈寿江,黄朝猛

41.巧设"活动单"创设有效情境——"酸与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课例评析王晨敏

42.《望海潮》教学设计金卫

43.《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段培

44.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磁悬浮控制器徐俊起,吴小东,XUJun-qi,WUXiao-dong

45.美是亲近所得——《<红楼梦>选读》教学构想之一胡云信

46.高考复习中如何培养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经济生活》教材为例陈晓东

47.一种带库仑摩擦力补偿的模拟直流电机驱动器设计杨天锡,王伟国,刘廷霞,YANGTian-xi,WANGWei-guo,LIUTing-xia

48.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强化对高三学生英语书面表达的审题训练宗兆宏

4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三问曹振国

50.让学生爱上阅读张晓巍

51.学生自主学习策略浅探叶小英

52.基于LabVIEW串行通信的变频调速监控系统张有清,杨文焕,王世杰,葛敏,严兰舟,ZHANGYou-qing,YANGWen-huan,WANGShi-jie,GEMing,YANLan-zhou

53.给课堂插上"有效的"翅膀——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无效现象与改进措施陈婷婷

54.谈《再别康桥》与中国传统诗词间的渊源何文刚

55.让孩子们快乐识字林毅惠

56.《桥之美》精段细读柳咏梅

57.传统语文教育瑰宝在教学中的运用詹发崇

58.用语言叩启学生的运动之门张静

59.汽车空调系统的变频控制谢敬田,XIEJing-tian

60.《师说》的教后反思沈友伦

61."小说"与"虚构"杨铸

62.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创新精神钱玉英

63.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王朝华

6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余志明

65.泵系统测试方法的研究及其在系统优化中的应用秦宏波,胡寿根,QINHong-bo,HUShou-gen

66.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张丹凤

67.《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钟义民

68.让即时评价成为课堂教学的"催化剂"董服相

69.变频节能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冯东升,张智华,张金辉,FENGDong-sheng,ZHANGZhi-hua,ZHANGJin-hui

70.高考语文北京卷考试内容改革的深化陈志国

71.课堂评价呼唤真诚牟艳斌

72.夯实"常态"教学基础提升"自主"课堂成效——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践与思考杜宏杰

73.变频电机绝缘早期损坏的探讨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陈洁,CHENJie

74.磨"信度效度"砺"语文素养"——评课改后的天津高考语文试题刘晓婷

75.信息动态HtTp://

76.唤醒:中考语文命题的新追求张伟忠,冯现冬

77.素读:教学与研究的着力点邓彤,李学文,桑凤英,项恩炜

78.导入:开好课堂教学的大门李琳,魏新磊,沈一敏

79.从新旧信息的角度解析完型填空余文

80.英语听力教学探索张平

81.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浅析张锐

82.用活教材,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赵丽程

83.中学英语教师的情感教学态度培养及课堂运用徐姗姗

84.反思高中英语书面表达教学邹春凤

85.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王汝国

86.立足教学,思考新课改带给我的痛与痒曹庆珠

87.初中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途径包茜

88.英语词汇教学观念重置白占勤

89.刍议英语合作学习於小红

1.金融危机时代反思工会的社会作用任鲁萍,RenLuping

2.工会做好非公有制企业职工民主管理的途径胡传荣,HuCuanrong

3.建筑企业工会维权工作之我见刘天壮

4.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城市生活能力研究黄瑾瑾,HuangJinjin

5.企业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韩超

6.建设"三型"职工队伍提升科学发展能力赵西英

7.维护企业女职工合法权益的探讨侯海英

8.企业改制与提高女职工的整体素质郝安珍

9.劳动合同法立法宗旨的选择与评析李立新,曹婧,LiLixin,CaoJing

10.关于劳动就业和劳动合同履行的对策建议辛学礼

11.山东省民营企业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张翠萍,李笃武,胡善菊,ZhangCuiping,LiDuwu,HuShanju

12.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发挥政府作用实现"体面劳动"高友端

13.提高煤矿工会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思考李文,LiWen

14.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与和谐企业的根本保证石荣凤

15.社会建构——公共行政的新视角刘伟,LiuWei

16.我国老年人权利法律保护的对策研究谢秀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