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第1篇

[关键字]系统科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人类长期进行科学实践的结晶,它是随着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实践的不断深化而充实、丰富、提高的,每当科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总会伴随着产生新的方法与之相适应,从而推动科学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系统科学于20世纪40年代末崛起,以迅猛的速度发展,在60~70年代基本形成了由许多学科分支构成了学科群体。不仅如此,“系统及系统科学已经成为当代最具有综合行的、最有价值的、最重要的基础概念和科学。”讨论系统科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方法论价值问题,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要求的必然结果,很少涉及到方法论的范畴。本文就尝试以叶澜教授的《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一书关于“系统科学在教育研究中的方法论价值”一部分为基础,进一步探讨系统科学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方法论价值问题。

1 提供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象观的新视角

系统科学的首要贡献在于它以复杂的开放系统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揭示复杂系统的结构、特征。

内部运作机制,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原理及其在不同状态下的特征,系统的演变与发展等一系列以往未被重视和深入研究过的重要问题,为人类的认识开辟了新的领域。对于复杂事物,系统科学在方法论上对“原子论”和“还原论”突破,使其冲出传统思维方式的框架,形成了以“整体”为研究对象与广阔的研究领域。这一突破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具有方法论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实践活动中的互动,把一定社会的政治准则、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和心理要求,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素质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特殊的客观存在的实践活动,作为整个教育工作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与其他并行系统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既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存在,又服从和服务于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和功能,而且贯穿在其他系统之中,从而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环境系统的相关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不同层次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构成的有机整体,是一个极为复杂而广泛的系统。根据系统科学的观点,我们知道系统是一个整体功能和属性大于局部功能和属性之和的有机动作集合体,因此,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对它本身的研究,而是要把它看作是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子系统的母系统,全面的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和相关性,最终把研究对象拓展到一个新的领域,就如同系统科学的新思路一样,使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面临着重新确定和拓展研究域的新问题,对于新的问题域,我们应该在整体的关联中重新认识它。

2 提供从整体上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内部结构的新思维原则

系统科学没有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现成的新结论,但确实提供了从整体角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的新思维原则。“整体性是系统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出发点,它为人们从整体上研究客观事物提供了有效方法。他们始终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认为世界上各种事物、过程不是孤立的杂乱无章的偶然堆积,而是一个合乎规律的、由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这些整体的性质与规律只存在于组成其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而且各组成部分的总和,不能反映整体的特征和活动方式。”因此,以“三论”为基础的系统科学方法论所提供的方法突破了以前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它要求人们如实地把对象作为有机整体来考察,从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相互结合、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揭示系统的特征和运动规律。系统内部动态相互作用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远远超出传统科学思维的局限性。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还存在不足。尤其是在对整体性原则的把握上。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曾经过于强调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而把大学生置于消极被动的地位,没有足够重视其主体地位,以致出现过分强调灌输的片面倾向。我们在道理上是能够接受整体性原则的,但是已成为潜意识的习惯思维方法,依然会不自然的遵循“还原论”的方法。

3 提供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与环境关系的“结构与功能”新思维模式

复杂开放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必须与环境进行信息、能量与物质交流,以维持自身的存在并发挥功能。系统科学中“结构――功能”的关系就成为一组新的范畴进入到人类的思维空间,成为人们研究、认识事物的一种工具。有关“黑箱”与“白箱”研究,最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种新的间接研究教育影响在学生内部发生变化过程和机制的手段,也提供了同一教育影响可能产生不同效果的模拟研究手段,这对在微观层次上研究教育活动承担者双方的互动机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在人为系统的发展中,新的目的和功能要求的提出具有重要的先导作用和推动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和行动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这样一个人为的系统,从社会和学生的角度看,都以未来作为时间维度,以发展作为目标,任何一个既成的教育事实都不可避免地与价值追求和选择相关。我们都知道,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把大学生培养成“四有新人”,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面临经济主体多元化、主体利益多元化和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现实环境,能够坚持自己应有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根据系统科学的观点,我们应该根据目标的实现状况对于施教方法进行修正,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同时更关注整体的协调性,以保证系统整体功能的发展。此外,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要通过系统对社会提供的物质、能量、信息做出合目的的选择,再内化为自身的结构,及通过结构的改变,进而实现。

4 提供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变革过程的新思维

系统科学把系统存在状态分为“平衡态”――“非平衡态”――“远离平衡态”三大类。分类的标准是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现有结构的稳定性。普里戈金关于远离平衡态系统发生、演变的耗散理论具有突出的方法论价值。像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这样的复杂系统,非平衡态是常态,演化是绝对的,稳定却是相对的,要全面认识教育系统及其发展,就一定要研究它的非平衡态与远离平衡态。

平衡状态打破、熵的持续增加,使原有系统的一体化能力逐渐削弱,个体呈现越来越大的自由态,进入非平衡态,再向前发

展,就达到远离平衡态。对于原系统而言,系统不再存在回复到原有状态的可能,那么这一阶段研究的要点就是新系统的形成。

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系统,作为教育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演化是绝对的,稳定是相对的,非平衡态成为一种常态。因此,在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这样一种方法论,把思想政治教育看成是一种无序的,把这样一种无序当作一种常态,在动态中把握对它的研究,从有序到无序然后再到更高一级的有序,呈现螺旋上升这样一种形式,在大系统中使它能够充分的发展。与此同时,新时期的,充斥着多元的价值观,多元的利益观等等各种纷繁复杂的因素,在这样一个时期,更要坚决避免使思想政治教育僵化,灵活应对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外部因素的变化,及时控制干扰因素,促进新的、积极的因素的发展,最终使得新系统形成。5提供多学科综合研究复杂对象的方法范式

系统科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不仅决定了要有思维方式、理论工具的变化,而且创造了新的思维方式和理论工具,此外,还决定了要采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使这些研究方法在服从于对象特征和研究任务的需要中实现综合。

哲学与科学的统一是系统科学研究体系中最突出的一个方面。系统科学方法论处于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应该属于第二层次的地位、具有一般科学方法论的功能。系统科学方法论在整个科学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它是沟通哲学与系统科学的桥梁,它与其他许多学科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可以从具体科学中提炼出一般科学方法,又可以为丰富、发展哲学方法提供素材,但它本身并不是哲学方法。我们既不能用系统科学方法论代替哲学方法论,也不能用哲学方法论代替系统科学方法论,从而抹杀系统科学方法论在方法论中应有地位。恩格斯曾经指出:“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系统理论的出现为实现这种转变创造了条件,同时为唯物辩证法的具体化、精确化创造了条件。系统概念与一切哲学范畴一样具有最广泛、最深刻、最高度的概括性。

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阶级性,我们的党是的政党,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一定要在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指导之下进行,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研究。跨学科的比较研究是系统研究方法体系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系统科学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提供了范例。此外,系统科学还提供了用系统的观点认识教育的一系列新观念。

第2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 课堂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inciples

Methodology of Vocational College

HE Heng

(Ya'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Ya'an, Sichuan 625000)

Abstract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is the road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ear confidence, theoretical confidence, self-confident culture bridgehead system, however, the road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houlder confident in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elf-confidence and self-confidence of the ma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position significantly weakened theory class, classroo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not attracted enough attention, such as the infrastructure is weak curriculum, course content duplication, faculty shortage, it is difficult to keep pace with enrollment, teaching workload increased exponentially, there is no time for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no time for social practice, teaching theory and social practice significantly out of line.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lassroo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震动。部分高职院校部分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管理不到位,加之高职大学生学习基础差,功利性强,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部分学生的生活态度、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发生了改变。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更加艰巨复杂,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更是任重而道远,思想政治教育进入课堂教学或课堂教学节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毋庸置疑,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方法是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顺利开展的需要,是培育“四有”人才的必然要求。

1 实事求是原则方法

实事求是原则方法是指在课堂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始终坚持以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指导,做到主观符合客观,认识和实践相统一。实事求是原则方法要求讲实际,办实事,有求实精神,反对主观主义,杜绝教条主义,避免形式主义,去提高课堂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把这一原则始终贯穿于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和一切方法中。

思想政治理论课堂要遵循高职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实际,实事求是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的实际,就是指学生的知识、思想和个性心理发展特点。认清学生的实际,是寻找教学规律和方法的依据。①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要根据高职大学生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抓住切入点、找准结合点,厘清事实,澄清价值导向,把理论实际知识讲透、讲懂,主动探索新方法和新思路,积极推进理论创新,解决解答高职大学生关注的社会实际问题,引导他们作出自己的判断,实现师生间心心相印。课堂思想政治教育援引材料要广泛,要实际、要紧扣高职大学生身心特点和社会热点,这样才能引起他们心理的共鸣和近体效应。

课堂教学还要通过举例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用事实说话的功能,克服照本宣科地讲解现象,举例必须尊重客观事实,要有科学依据.做到科学可靠、真实准确,还要有启发性和趣味性,选材要力求具体、生动、有趣和富有吸引力,才能激发高职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爱学乐学好学。举例也要有针对性和时代性,应做到新颖、富有朝气,必须是新信息、新知识、新材料和“热点”问题的例证。教学实践经验表明越是紧密联系高职大学生活的例证内容越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 民主平等原则方法

民主平等原则方法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师生要平等相待,尊重高职大学生的人格和民利,创造条件让高职大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然后集中他们的正确意见,对正确的诉求加以采纳,对合理的要求予以满足,同时针对高职大学生们的思想实际,按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要求加以正确的引导。坚持民主平等的原则方法,就要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好思想政治理论教师主导作用与高职大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在教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时,尽可能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师生角色互换,让高职大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学习思考、自我评价分析,融入到所创设的教育情境中。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要协助分析解决所遇问题,这样不仅能调动高职大学生们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培养他们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而且还有利于锻炼高职大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当众表达的勇气。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创造民主性的工作方法,又要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②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要求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在思想、信息、情感等方面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这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能使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和高职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能得以充分发挥。

课堂民主平等原则方法还体现在师生双向活动。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向高职大学生传授基本理论知识、道德规范、思想方法、学习能力等的同时,促使他们通过本身的心理活动接受其传授的思想、观点、知识、方法和能力等。如果高职大学生失去了积极性,那他们就变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引进和使用材料应考虑高职大学生的接受程度;可以在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对材料进行分析,可以课内分组讨论,还可以课外继续商量,从而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增强教育的活力与效益。

3 渗透融合原则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要求各种教育力量协调配合,高职院校教育途径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党团活动教育、专业渗透教育、校园文化熏陶和教书管理服务育人。各种思想政治教育保持相对独立性,其本质未发生明显变化,但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相互渗透,相互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思想政治教育也必然融合各种教育方法,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对高职生的思想、行为、情趣、能力、知识等产生综合作用,发挥综合效应。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节中自觉渗透德育内容,在爱国教育中渗透自然美,在品德教育中渗透人格美,在人生价值教育中渗透社会美,引领高职大学生全面发展,培育他们的崇高职业道德、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和为人民服务意识。课堂教学渗透融合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有助于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高职大学生道德行为规范教育,提高他们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发展。课堂思想政治教育要求高职大学生以身作则,热爱本职工作,明白良好的职业道德、言行举止和热情优质服务是他们努力的方向,通过渗透融入工作服务理念,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学校对他们健康成长的关心,切实感受到他们在良好的育人氛围和育人环境中全面发展。

4 激励感染原则方法

激励感染原则方法主要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论理论课堂教学中以高职大学生的客观需要和主观动机为根据的,在无意识和不自觉的情况下,使学生受到一定感染感化、或环境熏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质,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爱因斯坦曾表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强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③激励感染原则方法具有形象、生动、自然的特点,具有浓厚的感彩。它强调运用感情力量,寓理于情,对教育内容保持亲和的积极的和兴奋的情绪,不觉得有外界力量强迫,使高职大学生保持信息接受系统的开放状态,在情感感染中不知不觉地比,潜移默化地接受某种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经验告诉我们,学生无时无刻不在留意教师的每一句话和他们的行为举止,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就是高职大学生活生生的榜样。

思想政治理论课堂要常通过语言激励感染方式对高职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信息传播过程中,语言作为信息源的载体,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可以采用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名人案例通过富有激情的语言去激励感染高职大学生,对他们思想行为进行评价时,语言应该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程内容而异,因发生情况而异。好的评价源于认真地听取学生发言,发现思考新意,真诚鼓励性评价使被评价的高职大学生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达到师生的心理和谐,使他们都更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真正课堂语言评价魅力还体现在对学生正确的回答、良好的表现及时予以表扬鼓励,不要吝啬鼓励,要锤炼自身的语言,努力使自己的评价语言丰富、生动,富有情感、智慧,给学生新鲜感,以美的享受,从而把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到最佳,激发全体高职大学生的灵感和无穷的学习动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巧用行为示范来对高职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家指出,人们获得的信息量,大部分来自行为方式。在表达情感和态度时,一些体态语言往往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课堂上多用信赖、鼓励和赞扬目光注视学生,与其心灵沟通使其受到教育、启发、激励和心领神会。课堂上保持微笑也能酿造轻松愉快的气氛,易激发高职大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和热爱学习的兴趣,也是对他们的一种赞许和鼓励。手势、鼓掌,竖大拇指等有效的体态动作可以增加传播信息力度,增强活动效果,给课堂增添亮色和活力,可以让高职大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认可的幸福。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言行举止就像一支无形的笔在学生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塑造着学生的灵魂。一个道德高尚、治学严谨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所给予学生的绝不仅仅是知识,他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一定是最为广泛、深刻和持久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其主导作用的核心就是自身人格魅力在课堂上的展示。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要有自身道德、心理和审美等高尚人格,要有宽容、真诚和乐观的优良品格,要有尊重、信任和关心高职大学生的良好品质,要有广博的心理学、伦理学、法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还要有对高职大学生的高度责任感、坚强意志和不断创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注释

① 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8.

第3篇

    随着近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不断深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日益彰显,它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指导着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的科学化发展。然而,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未能有效地体现“以学生为本”,大多思想政治教育课仍以灌输为主,其内容仅仅停留在知识化层面,教育过程偏简单形式化,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讲授的思想道德观点,难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化。无论是通过对古代还是国外的道德教育了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都离不开引导学生坚持自我教育。

    (一)学思结合与克己自律

    学思结合是自己解决认知问题的一种修养方法。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通过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自己解决认知,提升理论修养。克己自律就是要通过行为修养方法达到自制的要求,“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些都表明孔子提出自我约束的要求,让自己的言行符合良好道德的思想。

    (二)自省内求与慎独

    儒家思想中,自省内求,即自我反省,是在思想深处进行的自律修养。孔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并提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他认为,自省是完善人格,追求道德至高境界的一种途径。慎独,是一种习惯的自律养成,指在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小心谨慎地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思想和道德准则来思考并付出行动。它们二者不仅是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也是道德修养应当追求的崇高境界,均为我国古代修养传统中的精华。

第4篇

[关键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 实现路径 生活化 实践化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4-0047-03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传统单一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在许多方面鞭长莫及、局限性凸显,教育方式的滞后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际在一定程度上脱节和令人担忧的教学效果。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正好可以弥补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大背景下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并将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显性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意指教育者通过开设正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政策形势学习会、思想报告会、理论讲座等有形教法,明确、公开、正面、直接地向受教育者灌输一些具体的、相对稳定的、国家倡导的道德规则和价值观念,并通过训练、考试等方式加以巩固和强化的教育方式。该方法具有短平快的特点,曾发挥着独一无二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利益格局的变化以及当代大学生主体意识、独立意识、自主意识的增强,这种没有考虑大学生心理特点和个性因素的教育方法,加上说教式的内容和单调的形式,极易引起受教者的逆反情绪,很难取得满意的成效。

当前,显性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是:首先,家庭、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缺失,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一枝独秀”。思想政治教育三方各自为战,学校教育难以与家庭和社会教育有效衔接,家庭、学校、社会之间未形成协调运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其次,忽视了对象的主体性,把教育对象仅仅视作是被动接受的“道德容器”。在实施中剥离人性的丰富内涵、背离了人性发展规律的枯燥无味的灌输式是一种“人学空场”式的教育方式,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沦为毫无主体能动性的、令人厌烦的、空洞的道德说教。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脱离大学生的“生活世界”,被知识化和泛政治化。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重抽象轻具体、重理念灌输轻生活引导,重知识轻内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过度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价值,教育活动脱离大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教育对象的经济及社会生活渐去渐远,成了没有生活根基的“空中楼阁”,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大大降低。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施行的必然性

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随着时代和所处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全球化背景下,多样化的政治文化思潮带来了多元化的思想;市场经济的推进使得利益主体和利益观念也呈现多元化;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海量信息的便捷获得,使受教者的主体性不断增强,而教育者的权威身份却不断坠落;加之大学生这个群体思维活跃、独立性强、价值趋向多向、思想道德复杂更使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呈现出主导性与多样性、先进性与广泛性并呈的局面。面对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显性教育内容的片面性、教育信息的表面性、教育目的的急功近利性等缺陷,使教育要求无法真正转化为大学生的信念和行为品质。于是,完善显性教育方式、构建隐性教育体系以弥补显性教育的不足,就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

所谓隐性教育,就是教育者基于一定的教育目的,把教育内容依附于一定的载体(如环境熏陶、文化侵染、生活实践)中,侧面、间接、迂回、潜移默化地传递教育主张,影响教育对象,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品行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施教者所倡导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主张和经验等无形的教育模式。隐性教育以一种含而不露、非标签型的、潜在的、渗透型的、开放性的教育方式在泛时空下使受教育者接受既定思想政治内容的熏陶和感染。

隐性教育对受教育者来说是无意识的,但是对教育者来说必须是自觉的、有意识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运用隐性教育方式时,把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运用二者的合力作用,共同破解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难题。

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

应对新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遇到的问题,下面提供几种比较具有实效性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现路径,以期弥补显性教育的不足,并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有所裨益。

(一)构建以政治理论课为基础,各专业课相互配合的全方位思想政治教学体系

事实上,西方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发挥专业课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许多发达国家都没有思想政治教育之名,但有着思想教育之实,他们在公民教育的名目下,做了大量实质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我国高校必须加强利用非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充分发掘隐藏在这些课程中的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这种“隐性教育”成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良好手段。充分发挥公共课的“载道作用”和“渗透作用”,重视学科间的隐性教育,在专业课教学中,向学生灌输一些具体的、实用的、相对稳定的道德规则和国家倡导的价值观念。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与该专业有关的伦理道德知识,形成以政治理论课为基础,各专业课程相互配合的全方位思想政治教学体系。

(二)建构大学生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源于生活也理应回归生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灌输,而应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在发挥教育者主导作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同时,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建构大学生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体系。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交往、娱乐、购物、求职、上网等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整体。在人际交往中,以大学生关心的话题为内容,以大学生喜爱的语言为载体展开教育;在娱乐中,以影视、游戏、音乐等形式,让大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教育;在求职中,以招聘要求、创业模式、励志楷模等形式,让大学生感受到德才并重、奋斗向上的重要性;在购物中,把价值观、利益观教育渗透到学生购买的商品和服务中;在上网过程中,积极抢滩和占领网络文化主阵地,缔造既符合网络文化发展趋势,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在大学生生活化的实践中丰富思想政治的人性魅力。

(三)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

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发展具有促进、感召和约束作用,而无论是校园的、社会的抑或是家庭的、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以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制约和塑造着学生的品格,因此,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校园、社会、家庭环境的优化,充分发挥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潜移默化影响作用,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一个健康、文明、和谐、创新、上进的生态环境。

校园物质和精神环境是经过教育者精心设计的具有教育作用的环境,在无形的熏陶中培养学生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良好的校园环境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隐性教育效果。我们必须有效运用教学楼、花草树木、公寓、图书馆、食堂、雕塑、体育馆、纪念碑等校园物质文化载体以及校风、教风和学风等精神文化载体这些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以积极向上的校园生态环境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团队合作的集体精神、开拓进取的创造精神。

营造良好的社会和家庭生态环境来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自然环境建设,利用自然环境中山川平原、江河湖海、树木草地等所蕴涵的教育内容来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环境建设,维护和建设好各种教育场馆以及烈士陵园、英雄纪念碑等社会教育基地,使社会处处都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发挥健康良好的社会风气、人际氛围、道德取向、舆论氛围、家风、厂风等社会精神环境和家庭教育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发展的软实力作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良好生态的一体化、互动化、合力化,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的提升和飞跃。

(四)构建实践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发挥了社会实践的隐性教育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引导学生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培养优良的行为习惯的道德品质。加强实践教育,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寓于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会服务、文体活动等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的实践活动中,使受教育者在实践中受到感染和熏陶。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英雄纪念馆、革命老区和革命根据地,用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精神教育激励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开展社区劳动、公益活动等有教育意义的社会调查活动和公益劳动,既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又能增强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情怀。丰富学生与社会联系的渠道,组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体育比赛活动以及支教、支边、志愿者服务等各种类型的社会服务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这些活动都渗透着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拓宽大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身体素质,又能丰富课堂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有效地发挥了社会实践的隐性教育功能。

总之,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和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对互相对应、相互补充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和方法体系。隐性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者的自觉性与受教育者的不自觉性相结合的教育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在运用隐性教育方式时,把隐性教育方式与显性教育相结合,既注重坚持不懈地搞好显性教育,又注意发挥隐性教育的独特作用,要做到有意识的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方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积极组织,精心策划,构筑环境,创造条件,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大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构建以政治理论课为基础,各专业课相互配合的全方位思想政治教学体系,建构大学生生活化和实践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协调机制,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在“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下增强主流价值观和道德体系的说服力,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

[ 参 考 文 献 ]

[1] 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 赵仲英.我国现阶段利益多元化格局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J].云南社会科学,1995,(02).

[3]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 贾海丽.经济利益多元化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

[5] 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 [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6] 赵丹.试论主体间性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D].浙江师范大学,2010.

[7] 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十年历程与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05,(07).

第5篇

【关键词】:研究方法;硕士论文;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首要问题,贯穿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它上与认识论、方法论相连,下与理论性质、研究问题紧密相关,是保证研究成果科学性的前提和保障。一、学位论文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生学位论文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研究生学位申请者根据学位授予要求而撰写的研究论文。它是评判学位申请人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和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是衡量研究生科研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也就是正确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研究事实所不可缺少的理论原则、程序、手段、方式和技巧。是保证观察可靠、判断、推理得以正确形成的原则、程序、手段、方式。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者秦宗熙和穆怀中、谢圣明认为社会研究方法的体系由三个不同层次构成,即一般方法、具体研究方法和具体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技术。

首先,一般方法包括哲学方法论、社会学的学科方法论以及逻辑方法论。其次,具体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法、个案法、访问法、问卷法、观察法、实验法、抽样法、社会测量法、典型法等。具体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技术。最后,研究程序包括四个阶段即选题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一般情况下,学生在论文写作上采取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采取文献法、历史法、比较法、统计分析法、问卷法、测验法、经验总结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使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分析

硕士学位论文是一个硕士研究生写作水平的展现,而方法的运用则体现了作者研究过程中方法原则程序是否科学合理,这也就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分析得出思政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以传统的理论思辨研究方法为主,缺乏科学的研究方法意识,缺少相应的实证与量化分析

(一)研究方法自陈状况分析

在抽样的华东师范大学2014、2015年30篇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论文中分析发现,从整体上而言,有90.1%的学位论文明确交代论文研究方法。能清晰单列“研究方法”部分并作“详细说明”和“简要说明”的学位论文的比例比较大,这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硕士论文的研究方法意识在已经比较高,研究的科学性从总体而言呈比较好的状态。当然,如果把自陈水平为详细说明和简要说明的论文判为“合格”的话,那么合格的比例仅仅有37%。

(二)研究方法的主要类别及其运用情况

总体分析后发现,理论学科硕士学位论文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理论思辨法、比较研究法、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在30篇硕士学位论文中,以文献研究法為主要研究方法的占60%,排名第一;以思辨抽象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的硕士论26%,排名第二;比较研究法为主占23%;其余还包括历史研究法、跨学科研究、调查研究等等占有一定比例。此外,100%的硕士论文的是融合两种方法以上的综合方法,融合的方式较为多样。

从以上可以看出,研究方法依然以经验研究和思辨研究等传统研究方法为主。文献研究法、思辨抽象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传统研究方法备受青睐,其中文献研究法的使用率100%。新的实证研究方法,如调查研究、访谈法等开始进入理论学科领域,使得研究方法更为丰富和多样化。

三、结论

(一)优点。通过分析30篇抽样可以得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的写作中方法意识逐渐增强,通过本研究的调查分析发现过去单一的研究方法有所下降,对研究具有实际指导价值的学科层面方法论和原则层面方法论急剧增加,这表明高等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出现了多元化趋向。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研究方法论趋向多元化意味着研究者对研究方法论认识更加深人,这也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同时,具体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种类多样性,尽管定量与实证研究方法的整体运用中占比例不大,但从调查结果可以说明研究生们已经意识到定量与实证研究方法在研究中的重要性,通过定量与实证研究分析更能确定的各影响因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研究技术的这一层次是研究方法结构体系中与研究成果联系最为密切的层面。一定的研究方法论和研究方式最终必然要通过具体方法与技术才能展现出来。

(二)存在的不足。通过对样本的分析,可以得出,虽然在毕业论文中很多人都陈述;了研究方法,但是研究方法陈述不够明确,甚至对研究方法本身并不是非常清楚,部分论文对研究方法敷衍了事,有的研究生将实证研究、思辨研究、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规范研究及跨学科研究、多学科研究当作研究方法。事实上,从哲学和科学方法的角度看,实证研究、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及跨学科研究、多学科研究都是开展科学研究的一种指导思想,是方法论。如实证研究与之对应的有实验法、调查法等。

定性与思辩研究多,定量与实证研究少。定量研究与实证研究在研究科学性能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从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定量和实证研究有所增加,但从总体上而言,定量和实证研究还是很少。通过案例、实验、非实验、实地研究,用事实情况及真实数据更能有力地证实研究者的观点的文章少。调查数据显示,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方法中以文献法、历史法、比较法这些以叙事性的定性研究为主导,从个人经验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较多,说明定性研究仍是主要研究方法。虽然随着研究的深入及对研究的科学性的重视,定量与实证的方法逐步受到重视,但比较而言,运用的仍然较少。调查结果显示,在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最常用的定量与实证的研究方法是调查法,最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是描述统计。方差分析、差异检验及显著性分析等定量方法在论文中少有出现。

综合上述分析,在培养学生论文写作方法上,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方法意识,培养学生方法自觉,注重开设方法论课程的质量,提高研究质量,重视定量与实证研究,优化定性与思辨研究的结构,规范研究方法,树立科学研究意识,促进思想政教育学科理论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浩森、潘莉.理论学科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方法的实证研究--以合肥工业大学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为例[J], 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 

[2] 袁方、王汉生.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14. 

第6篇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点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要求教学方法必须实施根本性的变革。本文提出了研究生教学必须坚持“三个转变,两个结合,一个核心”的新教学法。所以,探寻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点与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主动性和互动性,增强研究生教学效果的时效性,对于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水平和政治觉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自然辩证法

随着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调整,要求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和手段也要做相应的变革。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传统教学方法面临巨大挑战,如何充分结合网络、手机终端,在微博、微信、数字电视、数字网络的影响下,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成为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者和管理者积极探索的问题。本文结合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教学的长期探索与实践,探寻现阶段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并分析影响这一趋势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了在网络化、信息化条件下,构建以硕士研究生为本、师生双向互动的“321”教学模式。该方法主要是指研究生教学必须坚持“三个转变,两个结合,一个核心”的教学法。“三个转变”是指教师教学逐步由“主导向引导转变”,学生学习由“被动向主动转变”,课堂氛围由“单一被动向双向互动转变”;“两个结合”是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一个核心”是指整个教学成败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在教学中起着核心作用。研究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新媒体条件下的特点,并探寻适合时展的方法,增强教学的可行性和时效性,对于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水平和政治觉悟,培养主业能力强、政治素质过硬的高层次社会主义建设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不足

“对青年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由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性质和办学宗旨决定的,是社会主义教育区别于资本主义教育的根本标志之一。”[1]自我国研究生招生以来,我国培养了大批的专业精、政治素质过硬的高层次人才。这其中与对研究生有效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分不开的。但是,随着我国研究生的扩招,研究生规模越来越大 ,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的效果出现了下滑的趋势。特别是近几年来,新媒体迅速发展,网络化、信息化的大量普及,微博、微信充斥丰富了我们生活,同时对研究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带来了巨大冲击,这为我们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

(一)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总体来说是积极上进,有责任感。但由于显示各种因素的影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是表现出了不仅令人满意的一面,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 ,政治素养不高。研究生从小学开始就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接受理论教育,到了大学本科阶段,进行了比较系统和全面的学习理论,并要求他们能以立场、观点、方法去研究新情况、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但从现实情况看,不少研究生对的基本立场和观点都不熟悉,更不要说运用的立场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一些理工类研究生对政治不感兴趣,专注自己的专业,结果出现了一些“政治文盲”,经常闹出政治笑话。

第二,道德行为与其学识极不匹配。研究生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高层次人才,不仅要求其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同时也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平,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做出较好的道德表率,成为道德模范。但是,有些研究生却表现出了与其知识和学历不相匹配的道德意识和行为。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其一,责任意识薄弱。由于受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有的同学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片面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因而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社会担当,甚至一些研究生连研究生班的干部都不愿意担当。其二,集体观念淡薄,团结协作意识差。研究生由于学习的特殊性,研究生集中学习只有一年,其余时间大部门都是各自做试验和课题,这必然导致研究生参与集体活动的机会比较少。再加上自私和自我封闭,长期以来必然导致他们集体观念淡薄,团结协作意识差。其三,心理素质较差,缺乏克服各种困难的心理准备。近年来,由于竞争日趋激烈,研究生在学业、经济、就业、以及处理个人问题上的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这些压力使得他们难以平静心情专注学问,生活中变得自私自利,学习上急功急利,在各种压力下,心理这些年来各高校频频出出现各种问题。历年来的研究生跳楼事件就典型的说明了这一点。

第三,研究生创新能力不强。研究生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教育培养的高层次人才,“自然辩证法”作为研究生的公共课,其开设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把握自然、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理工科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自然辩证法在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责任。但从现实来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表现却不令人满意。究其原因,是多方面,但其根本原因确是创新文化的缺失。研究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受一定文化影响,这种文化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文化,二是西方文化。从通行的 《自然辩证法》教科书?内容来看,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社会论、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五个方面,全书是以科学技术的成就和哲学认识的巨大进步为基础进行论述,全书仅在文末提到科学技术与中国现代化的问题,涉及中国文化内容很少,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因此,“在课堂中引入中国文化因素是不可缺少的,它可以弥补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本土文化底蕴的不足。”[2]而我国研究生在在整个人生学习过程中,受西方形式逻辑的影响非常严重,因此,缺乏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在实践中则表现为创新能力不足。

(二)从教师层面看,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展要求,教师个人的素质和能力也影响着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和水平。

第一,传统的教师“一言堂”已经不能时展的要求。在旧媒体时代,媒体对学生的影响是有限的,媒体传播的信息是可靠的 ,大众往往是被动地接受媒体传播的知识和信息。除此之外,学生大量的知识是靠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也主要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但是,随着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微博、微信广泛发展,新媒体影响着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学生也成为媒体终端,学生对信息的获取也由过去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学生更直接成为各种信息的提供者和者。所以,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中“满堂灌”不感兴趣,对教室教授的不感兴趣的话题也在关注。所以,出现了现在课堂中教师在课堂上“口沫四溅”,学生在自己座位上毫无反应,低着头,关注自己的手机的不协调现象。所以,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引进与现时展的新的教学方式。

第二,教师的个人素质和能力也影响着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效果。从我国研究生师资培养来看,我国研究生教师随着招生的规模逐年增加,总体上满足了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需要。但是,随着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改革,《自然辩证法》这门课程由原来54个学时,变为现在的18个学时。随着学时的改变,所需教师就大量迅速减少,一些学校原来打算引进这方面专业的教师,现在也不在引进。随着老教师的逐步退休和一部分教师转上其他专业课程,自然辩证法方面的专业教师就越来越少,一些学校就临时找来上公共课的教师临时凑数,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教师也不在是真正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成为了一种职业,部分教师也放低了对自己的要求,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做一份职业,他们只关心自己完成的工作量的多少和报酬的高低,对上课的真正实效漠不关心。教师的责任心的缺失和专业素质的不高必然导致教学效果的偏低。

(三) 学校管理部门的考核方式也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从目前各高校对于教师教学也记得考核来看,大多数学校只注重教师教学工作量的完成,比较注重数量的考核情况,而不太注重教师教学的真正实效。就其原因,数量的考核直观、清晰,易于把握,而质量的考核则不易把握。在公共政治理论教学中更是如此。一些学校也采取了“专家评价+学院领导评价+学生评教”的方式对教室授课进行考核,从实际情况来看,效果也不尽如意。如果说是这个领域的专家,那还能真正提出一些实质性的效果。但有些学校所谓的专家,其实就是退休教室,甚至出现文科专家听取理科教师上课,理科退休教师为文科教师打分的荒唐现象。学科的不同,教学思路与理念会出现较大差别,难怪一些年轻教师对所谓专家不屑一顾,对专家的评价极其不满。在学生评价方面,最初学校设置评教系统,是便于教师认识到自身教学的不足,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最终提高教学效果。但从我校实际操作效果来看,结果完全相反。这是由于管理部门的“懒惰”所造成的。由于管理部门简单、直接利用学生评教结果,把学生给教师打分直接当做教师授课水平考核的依据,并将这一结果与教师的奖金、评优、评职称挂钩,这就必然导致教师不得不认真对待学生评教。甚至一部分教师为了学生对自己评分高些,不得不采取一些迎合学生的措施。所以,学校出现了教师怕得罪学生,不愿意管学生的敷衍教学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必然变差了。

二、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存在的特点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本科生相比,具有其自身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它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人们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争取最佳教育效果的规律。同其他学科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现实性和实践性,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有其独特要求与特点。目前不同学校教育者都在努力探寻适合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点与方法,并结合本校研究生的具体实际,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如复旦大学学院王贤卿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最核心的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创新理念。山西财经大学学院武晓峰则认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力求做到“四个突出”,即:要突出培养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理论思维能力与科学研究能力;突出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实践性与针对性;要突出研究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突出考核目标中的综合素质与研究能力考查。西南民族大学贾秀兰则认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要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加强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教学方法的探索是一个重点,要把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列为专题加以讲授,并进行课堂讨论,形成教学互动,促进师生交流,可有效地提高研究生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但是,这些教学方法探索与教学特点的探寻还是具有单一目标,缺乏对学生现实时代环境的分析与考量,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要充分考虑网络、微博、微信、数字网络与数字电视等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和冲击;同时也应充分考虑在当今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要求,探寻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点和方法,并充分利用新媒体具有的优势,并结合传统媒体的优势,探寻更加符合研究生认知心理和可接受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时效性和时代性,培养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创造型社会主义建设者。为此,西南科技大学政治学院和研究生院出台研究生改革和创新计划,支持教师大胆改革。为此,《自然辩证法》课程组对本课程教学进行了大胆探索,提出了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321”模式教学法。该方法是指研究生教学必须坚持“三个转变,两个结合,一个核心”的新教学模式。其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三个转变”是指教师教学逐步由“主导向引导转变”,学生学习由“被动向主动转变”,课堂氛围由“单一被动向双向互动转变”。首先,教师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一言堂”的授课模式,改变教师完全忽略学生的主控课堂的教学习惯,教师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向有关问题的方向思考,教师职责则由主导向引导方向转变。其次,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听课和做笔记的习惯,要通过事先设置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完成有关问题的学习,并在课堂中和其他师生探讨,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其三,课堂教学中要实现由“单一被动向双向互动转变”。由于过去是教师完全主导课堂,忽略学生这个主要主体,所以教学效果不佳。现今要充分发挥学生这个主体。因此,在进行问题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这个主体的切身实际,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要引导学生对有关话题有话说,想要说,而且必须说,从而实现教师与学生互动,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参与性,从而引导学生朝着积极、健康、正面发展。

第二,“两个结合”是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为了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的时效性,教育部开设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课,目的就是把大学生在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用于分析现实社会问题,增强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此环节,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了正确的认识,用有关理论解决现实社会重大问题的能力也不断得到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虽然没有专门的实践课,但是各高校也都设置了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但是,目前很多学校这一环节都是由学工部在负责,因此往往与理论教学相脱节。为了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性,同时也为了增强学生实践环节的目的性,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强调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让理论教学的教师参与实践教学,并把实践教学中的事例和材料引入课堂,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增强了时效性,学生也能真正感同身受,从而真正达到对研究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第三,“一个核心”是指整个教学成败的核心在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课堂的把控、课堂问题的设置、课下材料的准备、课堂互动的引导与把控,各方面工作做得好坏与否,效果怎样,核心人物还是在教师。所以,教师在课前要做充分地准备,要详细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问题。否则,就可能失败。正因为有这样那样的担心,所以有些教师完全不让学生参与发言,怕掌控不了课堂。有些教师又完全让学生发言,教师掌控不了课堂,起不到正面引导的作用。

三、“创造5分钟”,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还要受到创新环境的影响。创新环境包括硬环境( 由物质环境和刚性的管理体制及人员组成) 和软环境( 由人文环境、弹性的研究方向和评价体系组成) 两大类。本文主要涉及创造过程的人文环境中课堂创新氛围的小环境的营造,具体途径就是在每堂讲课前设置“创造5 分钟”。所谓“创造5 分钟”,就是研究生通过创新文化等的熏陶、创新意识的培养,把自己在生活中或学习科研中最有创意、最有心得、最受感动的一件事用5 ~ 10 分钟的时间在课堂上通过视频、图片、讲演、实物、表演等向大家展现。由于这个活动是一种自由、开放灵活的交流活动,参与活动的人只要有灵感、创意、创作,都可以走上讲台。通过这个活动,其目的在于交流研究生的创新心得,打破思维定势,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从而唤醒每个研究生潜在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冲动并最终投入到创新实践中。“创造5分钟”这一活动环节最先由中国科技大学刘仲林教授创立,笔者作为刘仲林教授的博士研究生,深深感到这一环节的时效性,所以在笔者回到西南科技大学后,在我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中推行这一教学实践环节,也赢得了同学的广泛好评和喜爱,效果非常好。

总结: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效果决定着我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质量,关系到中国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只有各级研究生管理部门和广大教师学者深入探讨,才能不断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水平,提高研究生的政治素养和政治觉悟,从而为早日实现中国梦献出自己的力量。

[注释]

①目前各高校使用的 《自然辩证法》 教材版本不尽相同,本文主要以郭贵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 2013年1月第 1 版) 的 《自然辩证法概论》为依据。该教材是教育部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配套用书・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科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 1949-2008) [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赵四学 刘仲林:《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五创一体”法探微》[J].科技管理研究,2014年第9期,第16页.

第7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为了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所需要的各种要素的综合,是教师为了影响和改变教育者的思想,所使用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程序的总和。从狭义上来说,指的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教学方法,也就是教师面向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高校教师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所实施的主要教育方法和手段。

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显性的教育方法,一种是隐性的教育方法,所谓显性的教育方法指的是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进行直接、公开和正规的课堂教育。隐性的教育,是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或者各种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现对于显性的教育方法,隐性的教育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性,它可以消除大学生的抵触教育心理,使思想教育的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渗透到大学生的情感认识中,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方式相对单一,过分关注于理论灌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尤其是在互联网逐渐普及的今天,各种信息不断融会贯通。在此情况下,大学生成为当前时代一个非常活跃的群体,他们具有很强的主体精神和参与意识,对社会上的敏感问题容易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具有很强烈的批判精神。而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是机械的理论教育,对于学生的情感和个性特点容易忽视,造成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不高,甚至具有厌倦和抵触的心理倾向,严重挫伤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因此,传统的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明显不能适应当前新形势的教育变化,也消弱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果。

(二)教育内容和社会社会实践严重脱节,缺乏融汇贯通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理论而轻实践,缺乏与社会实际的有机结合,这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高,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严重脱离于社会现实,形成了“理论是理论,现实是现实”的尴尬局面。对于当前的大学生来说,要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除了要接受理论教育以外,更多的应将理论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越紧密,才能实现最佳的教育效果,因此,不但高校教师要将这种思维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高校大学生也要积极树立这种意识,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良好基础。

二、有效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措施

(一)注重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教育过程中的多个环节和多种因素,要想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须要结合教育的主体、客体以及环境,不断调整教学思路,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统筹结合、综合运用,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生命力。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礼仪之邦,文明国度,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灿烂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自古就形成了勤劳、勇敢、坚强的优良传统,这些丰富的精神财富都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品质的良好资源,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充分吸收和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将现代社会的文明精神与传统文化的精华有机结合起来,逐渐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向推进。

(二)正视多元的社会思潮,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面对

现代社会,多种文化全面发展,多元文化齐头并进,面对各式各样的社会思潮,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逐渐受到影响,这也增加了人们辨别是非的难度,容易使人们陷入困惑的境地,特别是高校的大学生更容易迷失方向,这正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因此,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中,我们必须要建立科学的思想价值观念,坚持用先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社会思潮。很多情况下,社会思潮在大学生头脑中的印象是模糊的,,混淆不清的,存在一些想当然式的理解,这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极为不利的。既然大学生总归要接触社会思潮,甚至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已经充斥着学生的思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就要不要回避社会思潮,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正视社会思潮,坚持用的观点和方法去客观、全面、理性地分析社会发展过程中影响较大的价值观念和社会主流,使学生的思想意识有更深入的认识,学会从各种思想流派中汲取精华,从而提高一定的鉴别力。

(三)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

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往往只关注于理论研究,而忽视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是极为不利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如此,可以说实践活动对于大学生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培养是极有帮助的。当前,高校毕业生刚刚参加工作就离职,其中不乏有企业的原因以及企业和学生之间协调的原因,但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就是大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较低,对于企业中工作岗位上的实践要求适应能力较低,因此会出现这种情况。实践活动是让学生能够亲自体验和经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特别重视社会实践,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多的去了解社会,体验社会。这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锻炼学生的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例如,高校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大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志愿活动或者一些公益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去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充电不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可见,社会实践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是极为有利的。

(四)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专业教育与辅助教育的双向结合

第8篇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a)-0227-01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应坚持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过程中必须坚持的一项最基本原则是针对性原则。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时,如果没有针对性,就会比较盲目。在方法创新上必须要做到两点:一是对那些和新世纪的发展要求不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二是根据当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据大学生思维和观念发生的新变化和出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地探索出适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做到以上两点就可以提高教育方法创新的有效性,更好地解决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和认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2)实效性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必须坚持实效性原则。思想政治教育是不是成功是从它的实效性中判断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也受到实效性的制约。这就是教育方法创新的过程中坚持失效性原则的原因所在。一种方法有没有作用,不能靠主观认识上的新和旧来衡量,而是要看这种方法带来的实效性。因此,要将实效性原则作为思想政治方法创新的一种准则,不仅可以判断这种方法有没有价值和意义,还可以通过实效性的高低来确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程度和效果,实现评估思想教育方法创新的效果的目的。

(3)能动性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一个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双方的状态是不断调整和变化的。为了适应思想政治教育这种特点,就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时,必须着眼于调动和发挥被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不仅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还要增强教师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强烈责任感,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目的。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方法

(1)将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

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以、公民道德教育以及素质教育。这样的教学任务可以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不能只依赖思想工作者和思想政治理论课,而是要将政治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既能够使学生学到思想教育课的知识,又能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一批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良好道德品质、理想高远、文化知识水平高及纪律性强的优秀人才。

(2)鼓励学生多参加教育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对学生政治观和道德观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参与性,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社会,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信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社会实践。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参加教育实践活动,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国情和社会,不仅可以增长他们的才干,锻炼他们的毅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奉献社会的精神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这种活动方式具有明确的活动目标,以服务社会为目的,面向社会大众,是学生了解社会和接触社会的重要窗口。在活动中,学生能够增强社会责任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见,社会实践活动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功不可没。

(3)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现代传媒技术的特点是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及影响范围广。选择使用现代传媒手段对大学的生活和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创新方法的形成。教师在应用现代传媒手段即是一项挑战,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亟需“网络政工”,积极创建教育互联网平台,营造红色网络文化氛围,以“灌输、引导、监控”为主要方式,占领网络思想意识阵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网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的技术和资源优势,使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得到创新,从而提高教师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水平。

(4)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精神结合起来。

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诸多环节和多种因素,是一项具有综合性质的系统工程。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教育主体、客体、环境及载体的不同调整正确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使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综合地运用,能够大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生命力。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灿烂的传统文化,形成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诚实、坚强的优良传统。丰富的宝贵资源和精神财富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现代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可以将现代社会发展的精华融入到思想政治教学的过程中,因此,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精神结合起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条具有继承性、借鉴性和创新性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6-0055-02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主要途径,该门课程具有极强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须以学生的认知能力作为根据实施教学活动,保证学生在听课过程中能够听得懂,学得会。这样的教学活动才能真正实现凭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促进学生的政治觉悟、思想道德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的要求及特点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存在其特定的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间的相互关系、人们掌握并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为其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其他门学科相互比较,该门课程存在更为鲜明的理论性、思想性、现实性、政治性及实践性。所以,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上,其也必然存在独特的要求和特点。

(一)以学生为本进行创新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需在全面了解并掌握学生原有道德水平、政治思想、法制观念基础上进行。同时还需正确认识其形成和发展所具有的规律性和特点,然后再次多角度实施创新,选择最具合理性和科学性的教学方法。严格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选择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学方法的创新必须要保证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得到有效激发,促进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欲望得到有效增强。教学方法的应用必须能够有效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智力、能力以及创造力。保证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热情和激情,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以教师作为主导进行创新

学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充分发挥引导和主导作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情感、思想、意志等教育,引导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追求理想的精神境界以及行为方式,进而促进自身能够形成高尚的品德、价值观念,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其最突出的特征即表现为意识形态性和鲜明的方向性。方向的认识及把握均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现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环境均具有开放性、立体性和综合性。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正确方向的指引尤为重要,同时也更为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须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同时还需高度重视自身的组织、引导能力,促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能照本宣科,必须要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实施主动、创新的教学。教师须转变应付教学任务的教学观念,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导,积极将新思路、新方法、新形式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促进教学方法得到不断创新。

(三)教学方法的设计围绕教学内容、目的进行

实施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的为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法制观教育,丰富学生思想情感,陶冶学生情操,规范学生行为,引导学生逐渐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并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促进其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得到不断增强,做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由此可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上均表现出明显的政治性和导向性。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学必须将价值观、人生观、法制观等问题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接受到教育。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的路径

(一)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实施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知识、接受能力、兴趣等进行教学设计。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地开展是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为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应用各种教学方式。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课堂教学为其掌握知识的一个最直接方式。过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所应用的教学模式均为教师对相关知识进行讲授并做相应的板书,而学生知识被动的听讲和做笔记。课堂教学在形式和内容上均较为枯燥和单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需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发展需求进行充分考虑,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充分结合实例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讲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学生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又要充分结合时代政治的实用性和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潜在能力进行充分挖掘。实施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融合应用讨论式、启迪式、问答式等教学方式。合理应用多种教学方式可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学需充分发挥其引导和组织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及积极性,营造一个具有互动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与传统被动学习相比,启迪性课堂教学具有良好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是发挥其主观能动接受相关知识,并可根据自身需求及疑惑主动从现实生活中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教学课堂活动地开展成为学生挖掘自身潜能,享受学习乐趣的过程中。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需以教学内容作为根据,充分结合学生实际能力及教学条件,开拓思路,深入挖掘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存在的相关性,灵活引入具有典型性的案例,巧妙进行迪性教学语言设置,对学生的求知欲进行充分激发。

(二)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方法的实效性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课教师须熟练掌握相关现代教学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需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使用影像、PPT、多媒体演示等现代教学工具和技术。现代化教学工具和技术的合理应用可将存在抽象性的理论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可通过多种感官了解抽象、复杂、枯燥的理论知识,进而实现学习难度的降低,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及质量得到显著提高。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合多媒体展示、教师讲解、生生或师生讨论,使学生能够在一个图文并茂,畅所欲言的教学过程中接受知识,加深对知识的了解和记忆。充分结合了感性与理性认识的学习过程中才能真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而实现课堂气氛的活跃,为教学活动地开展及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其次,任课教师须坚持教育科研工作,坚持以科研促进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课教师除了做好教学活动之外,还需坚持不懈地进行相关科研工作,促进自身专业知识、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须根据时代特点、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加强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加强对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进行深入研究。通过不断学习丰富自身知识,优化知识结构,巩固专业素养,促进自身理论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并将科研成果合理应用于教学活动中,促进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升。

(三)合理应用实践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方法的实践性

实践教学方式的应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根据学校具备的条件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课教师需积极与学校党支部、学生会等进行协商合作,尽量多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目的表现为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思想素质,进而促进学生的思想觉悟得到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离不开实践教学,二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实质上为书本理论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根据教学内容,开展校外实践教学。教师积极与学校中的其他组织、部门进行合作,共同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服务队、义务活动等校外实践,积极指导学生参加相关科研实践、考察、科技竞技等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自觉参加相关社会实践活动,并要求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之后写出心得体会,进行经验总结。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从多角度接受到思想政治教育,进而促进其思想觉悟、综合素质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为其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础。第三,积极组织辩论赛、成立学生社团等方式进行实践教学。比赛及社团组织均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和组织可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校园学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中来,培养其逐渐形成正确的思想觉悟。对于学生而言,大学校园是个小社会,是他们追求梦想迈出的一步脚印。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社团组织不仅可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现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三、结束语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国家人才的质量。因此,在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以学生个性特点、思维方式作为主要根据,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实施有效教学,促进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侯勇,孙其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现代转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10(1):184-185.

第10篇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从新的教学大纲实施以来全国各地各高职院校几乎都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了改革创新,这其中有很多成功的经验。虽然教学有方法但是教学没有固定的方法,可贵之处在教学得法。至于如何得法,每个高职院校要根据本校的学生情况出发,因材施教,不断探索发现适合本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本学校师资实际水平的教学方法。

1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模式

相比其它本科院校或者专科院校培养学术型人才而言,高职院校自身具有特殊性。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第一,高职院校的办校宗旨和培养目标是为生产行业以及服务行业培养一线岗位的技术人才和应用性人才,所以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不管是知识获取和积累还是操作能力的训练这些都与其它本科院校或专科院校的价值取向不同。不同的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态度;第二,高职院校的学生几乎都来自农村地区,由于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软硬件与城市地区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学生不管是理论基础、知识见闻还是眼界、观念等各方面都与其它本科院校或专科院校相比有很大的差距,生源的自身限制就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与研究发现的能力是极其有限的;第三,从学生入学时的录取成绩来看,学生选择高职院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文化课基础弱、高考成绩低,无法考取其它本科院校,所以选择了高职,他们上高职的基本目标就是学一门专业的实用的技能。由于他们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技能没有直接联系,因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够重视。高职院校录取学生的特殊性以及生源成份的复杂性就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务必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工具等各方面具有多样性以及创造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任何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是能够适用于所有的学生的,根据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师资配备,建议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上采取以学生参与为主教师讲授为辅考核为保障相结合的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实现实践性和互动性的教学环节,有机整合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具体的做法是:

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学生参与为主教师讲授为辅考核为保障的教学模式的提出,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对思想政想理论课缺乏兴趣、缺乏求知欲、缺乏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如果采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的做法或者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为辅的方法,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尝试教师在课堂授课中进行章节串讲、重点重讲、难点多讲以及专题演讲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课堂组织形式[1],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当主角,引导学生自己探讨、研究,将探讨研究成果通过演讲、辩论、写论文等多种形式呈现。通过以上所述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实践,利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高职学生提高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与热情,争取取得比较高效的教学效率。

第二,有机整合现有的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及所学学内容的重要性以及难易程度,再结合学生的专业特征、学习情况以及学习能力,根据具体情况在授课过程中穿插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比如:讲授法、问答法、参与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演示法、研究式教学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案例教学法等。

第三、在当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中,要充分使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及通信技术,比如:以互联网媒介,以校园网站以及学生手机电脑为平台,以摄像资料以及音频影像资料为辅助手段,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建立班级QQ群或者微信群,通过这些聊天软件来完成师生的课后沟通以及辅导答疑。

2围绕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进行教学内容整合以及教学方法改革

高职院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终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以及法律意识,而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上学的最初目的就是学一门专业的实用的技术,增强自己的职业能力,在毕业之后能够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满意的、高报酬的工作。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目与学生学习的目标上存在很大差异,这是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偏见、厌学情绪甚至逆反心理的根本原因。根据这种实际情况,教师在授课前的备课中要认真研究所教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及学习能力,抓住学生的硬能力与软能力之间的关联点,充分挖掘学生理想的职业对道德素养、政治素养以及法律素质的需求,引导学生意识到理想就业方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重要内在联系。

第一,在进行教学内容改革时要落实以学生为根本以教学大纲为准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紧紧围绕教学大纲以及教学目标并有效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专业特点和学习能力来整合或者取舍教学内容。

第二,在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时要提倡创造性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争取做到目标一致殊途同归。教师教学中要善于解放思想,积极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争取做到不拘一格各具特色。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能力和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教育理念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就要要做到三统一,即统一选取教材、学目标、统一考核方式,这样才能确保教学质量符合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

3改革考核方式有效评价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处在开学第一周就要公布考试计划,任课教师也要把考试的方式以及考试要求在开学的第一节课上就明确的告诉学生。给学生时间与主动权,让学生自己讨论并决定采取哪种考试方法,并就讨论结果书写成文。学校和教师把选择考试方式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明确宣布学生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让学生明确本学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的要求以及目标。由于开学就由学生自己决定了考试方式,这会促使学生认真学好每一节课,有效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效果,争取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终极目标即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以及法律意识,为我国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应用性人才。

第11篇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青少年 网瘾防治

2010年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学生是最大的网民群体,所占比例达到网民总数的28.5%;10至19岁的青少年网民占网民总数的31.8%。网络丰富的全球资源与互动资源,对于青少年树立世界眼光、开阔认知视野、扩大交友范围、丰富业余生活具有重大意义。

但是,青少年由于心理发展尚不稳定、不成熟,成为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由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中国传媒大学联合的我国首份小学生互联网行为调研报告显示,约八成小学生9岁前就已接触网络,100个上网的孩子中有7个属于网瘾用户,看动漫,看电影,下载音乐,玩网络游戏是小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1]

有专家预言,在21世纪,网瘾对社会的危害决不亚于海洛因成瘾,如果不加强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的干预,则网瘾不仅会阻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将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防治青少年网络成瘾成为摆在思想政治教育面前迫切的任务。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青少年网瘾防治中的问题

关于如何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虽然已有不少学者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目前依然处于探索阶段,缺乏全面性、系统性。增强青少年网瘾戒治的科学性、实效性、可持续性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课题。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在青少年网瘾防治中主要有如下问题:

(一)偏重网瘾戒治,忽视网瘾预防。

一方面,家长、教师对青少年进行预防网瘾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薄弱,没有从思想上让广大青少年认识到网瘾的危害,导致青少年对网络成瘾缺乏自我防范意识。另一方面,对网瘾成因与网瘾防治方法的研究还不成熟,家长、教师对于如何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感到无所适从。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瘾防治中往往侧重治疗,而使得预防缺位。

(二)偏重教育者主体地位,忽视网瘾青少年主体性的发挥。

在网瘾防治过程中,较多地强调网瘾戒治中教育者的主体作用,而把网瘾少年置于消极、被动甚至无视的地位。在网瘾治疗中,采用关押禁闭、殴打、暴力训练、强迫打针吃药、电击等手段而导致网瘾少年死亡的案例屡屡发生。这样的教育方法不仅没有对青少年戒除网瘾起到实质性效果,反而严重阻碍了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三)偏重灌输型教育,忽视情感型教育。

目前,网瘾防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重视对网瘾青少年进行灌输教育,而忽视了对青少年染上网瘾的心理原因的探求和干预。对于青少年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及由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家庭问题等方面造成的心理危机缺乏必要的关注,导致青少年网瘾防治的知、情、意、行不能达到有效统一,阻碍了网瘾防治实效性的实现。

(四)偏重学校教育,忽视各种力量的整合。

学校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力量之一,但是仅靠学校的教育、宣传、引导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还需要其他力量的密切配合。当前,家庭及社会力量在防治网瘾中的地位和作用往往被忽视,甚至对于青少年网瘾防治起到反作用。专制、冷漠的家庭关系,简单粗暴、放任溺爱的家庭教育方式,社会关怀的缺失、社会环境的堕落成为青少年陷入网瘾不能自拔的重要原因。

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在青少年网瘾防治中的效用的对策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为青少年网瘾防治提供价值导向。

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召唤。在网瘾防治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的主体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一切为了人的发展,一切服务于人的需要。[2]在青少年网瘾防治中做到以人为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坚持网瘾防治主客体的双向互动,充分发挥网瘾少年的主体性作用。在网瘾防治中,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外在的作用和影响,其效果如何关键要看青少年的态度和接受程度。要将外在的思想政治教育转化为青少年内化的思想和现实行动,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青少年的主体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首先,充分发挥双方的主体性作用,实现教育者和青少年的平等对话;其次,采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吸引青少年积极主动地加入到网瘾防治中来;再次,加强青少年的自我教育,发挥优秀青少年的榜样作用。

2.坚持网瘾防治的思想政治教育由灌输型向情感型转变。现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再是严肃的政治问题,而是人们日常生活的思想问题、道德问题甚至是心理问题,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从灌输型向情感型转变。[3]在网瘾防治中,家长、教师应采用诸如对话、讨论、攀谈、共情、引导、启发等情感的方法,与青少年平等交流,相互磋商,达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心交人,帮助青少年调整心理状态,克服自卑、冷漠、焦虑等人格缺陷;纠正认知偏差,使其形成对网络、挫折和困扰的正确认识。

3.坚持网瘾防治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进行。陶行知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根据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不同类型,分析网络成瘾少年心理特点,探求网络成瘾的家庭、学校等多方面原因,分门别类、循序渐进地对青少年进行引导、启发。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为青少年网瘾防治提供动力支持。

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动连接的纽带。在网瘾防治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保证网瘾防治实效性的重要条件。

首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扩展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作为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网络开放性、综合性、便利性等特点将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延伸至网络平台,不仅加强对网络信息的检查和管理,及时清理网络垃圾,而且建立一批集知识性、教育性、娱乐性、实用性于一体的青少年网站。

其次,实现学科的整合,应用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在网瘾防治中,思想政治教育要吸纳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众多学科的研究成果,例如伦理学中“以理导人,以情动人,以形感人,以境育人”的德育方法;现代心理学揭示的人的思想道德品质及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规律,结合心理学中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等科学方法,多管齐下,共同防治青少年网络成瘾。

再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的目的在于培养青少年知行合一的行为习惯和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和能力。Young的A(Anonymity)C(Convenience)E(escape)模型指出,网络的匿名性、便利性及逃避现实是青少年网络成瘾三大主因。青少年由于现实压力、生活枯燥乏味而不得不到网络寻找寄托。因此,网瘾防治工作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生动活泼的休闲娱乐活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青少年之间及青少年与社会之间的交往,让青少年在活动中体验生活乐趣,发展兴趣爱好,磨砺意志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青少年网瘾防治提供载体支撑。

针对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瘾防治中内容单一、枯燥乏味的实际,只有丰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在青少年网瘾防治中的生机和活力,成为帮助青少年拒绝网瘾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首先,对青少年进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帮助其树立、培养远大的理想、坚强的意志品质,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增强青少年对于网瘾的免疫力;其次,加强青少年道德法制教育、信息网络教育和自我防范教育,引导青少年辩证地看待和利用网络,提高自律意识和辨别、搜集信息的能力;再次,加强青少年社会化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向他们分析现实社会的复杂性和必定存在的某些不足,帮助青少年摒弃幻想,正视和解决所面临的难题,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

(四)营造浓厚的人文环境,为青少年网瘾防治提供外部支撑。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条件,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具有重大影响。它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对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和思想品德具有感染熏陶、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营造从家庭、学校到社会的浓厚的人文环境是十分必要的。

1.构建和谐的人际环境。家长、教师等应与孩子形成民主平等的家庭关系、师生关系,做到“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创设团结互助的生生关系、和谐融洽的社区关系,关怀青少年的生活、学习、工作与成长,帮助青少年正视和解决所面临的难题。

2.创造健康的文化环境。创设学习型家庭环境,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加强社区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文化氛围,帮助青少年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信念,培养青少年坚强的意志品质、开拓进取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心态。

3.创设绿色的网络环境。增强防范意识,安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为青少年健康上网保驾护航;加强对青少年上网时间及内容的引导、监管,及时控制可能出现的违规行为;加强相应的制度建设和网络监管力度,依法打击不法行为;提高网吧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提高行业自律,杜绝违规经营;鼓励软件设计人员开发更多适合青少年的内容健康、情节生动的游戏产品。

总之,青少年网瘾防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增强青少年网瘾防治的实效性、可持续性,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营造浓厚的人文环境,来共同防治青少年网络成瘾。

参考文献:

[1]冯刚.新媒体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北京教育,2009.6.5-9.

第12篇

一、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不明确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还缺少一定的规划和条理性;在教育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而且也没有很好地联系社会现实情况;在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几乎都是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教育,没有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因材施教。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存在一定的缺陷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于树立大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大学生能够全面地发展。在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然而,在实际的教育中,老师过分强调集体利益的重要性,片面地肯定社会价值,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政治教育的工具,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缺少情感教育和人文教育,使教育比较枯燥。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探讨

(一)我国大学生要坚持正确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是肯定个体的发展,尊重个体的差异,坚持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结合,充分肯定个人的价值。一方面,人的价值是通过社会实践体现的,另一方面,社会是由一个个的个体构成的,不能让学生只注重社会价值而忽视个人价值,也不能让学生只讲个人价值,而不注重社会价值。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重教育的针对性

在进行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合理运用网络,实现有针对性地教育,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充分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次的教育。大学生是有自身的价值观念的,而且他们的思想很容易受到社会思潮的侵袭,同时他们的思想观念会受到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思潮具有多变性特点,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丰富,导致大学生越来越个性化。所以,在进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分析大学生的特点,抓住共性和个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和共享性的特点,让学生都能够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提高思想觉悟。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有针对性,要分析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分析他们思想的差异性,并且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充分尊重这种差异,在网络上找出最适合大学生分析的案例,从而能够让大学生从不同层面去了解社会。现在社会发展迅速,社会文化和思潮具有多样性,而且大学生的生活环境也不同,所以,在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个性能够充分展现出来。

(三)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的主体是大学生,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能够适应社会。所以,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多媒体,实现多元化的学习。老师要营造和谐、民主的教育氛围,让师生关系变得融洽,在教育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用丰富的情感去感化学生,让学生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受到启发,使学生都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育中。

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由于网络平台具有开放性,学生可以在网络上畅所欲言,发表自己学习思想政治课程后的所思所想,从而能够使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更好的效果,生发出创造性思维。

第13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1)35-0169-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必修课程,在高等院校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和功能。它一方面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另一方面对大学生独立人格、健全心理以及思辨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举足轻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学生必要的知识、理论,更要注重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造就人格完整、心理健康、具有思维创新习惯的人才,而不只是简单的听话的机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尤其是其教学方法的改革十分重要而迫切。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而获得的。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主要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评价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探索者、合作者,学生的学习动机、情感、意志对学习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采取问题驱动、小组合作和实践教学等形式,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在获取基本知识、理论的同时,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和技能,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和创造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与和谐发展。

一、问题驱动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规范、组织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问题驱动法坚持以学生为本和个性化原则,方式灵活多样。如,案例讨论、重要理论、热点问题、学生兴趣、甚至专业内容设置问题,更重要地是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和思辨能力。譬如,首先让学生针对自己的兴趣选定一个问题(项目);其次,是找资料、收集数据,进行研究;再次,是整理资料,完成作业报告;最后是给全班同学汇报交流。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师生共同参与探索,从强调传授、积累知识走向发现和创造知识。同时,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辨,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也称为团体(队)合作。怎样认识小团体的学术讨论?它在学习、研究和人的发展中具有哪些作用?英国大文豪、诺贝尔奖获得者萧伯纳说过,两个人交换苹果和交换思想是不一样的。两人各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两人各有一种思想,交换的结果每人便有了两种思想。科学研究表明,集体交流是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有效途径,许多思维过程的飞跃和问题的突破是在讨论中实现的。像爱因斯坦从“奥林匹亚科学院”(几个好朋友的自由组合)得到的不仅仅是友谊,还有深刻的思维启发和神奇的知识整合。这种小团体的组成适宜具有不同知识背景、思维方式的人相聚,大家能够在多向思维交流中进行探究学习,在不同领域探讨问题和争论问题,从科学到哲学,从宗教到法律,从艺术到人生。它有利于每一个成员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利于知识的整合,启发创新思维。小组合作学习可分为正式和非正式两种,非正式是经常的、自由的开展,不拘形式、内容。正式的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确立主题、认真准备、集体讨论,也可以邀请不同人员包括教师参加。在这里,没有权威和圣贤,只有真理和理性。在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思维创新习惯,培养学生崇尚真理、追求进步的品质。

三、实践教学

实践是知识的源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思想源于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实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贴近学生的思想、贴近学生的情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学生全面、深刻地掌握理论的精髓,进而内化为自己的理想信念。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社会适应等能力,构建属于自身的知识能力体系。实践教学中,要根据学校特色、区域特点和学生兴趣,采取多种多样形式,诸如,案例分析、社会调查、参观考察、生活体验、勤工俭学、社区服务、就业创业、学工交替,等等。相对而言,实践教学专题不仅仅是教学方法,更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实践教学专题设计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和个性化原则,充分发挥教师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评价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探索者、合作者的作用,专题以项目课程方式开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多参与、多动手、多操作、多思考,勇于探索,在提高认识水平的同时,激发学习及生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和锻炼综合能力与健全人格。

四、多媒体教学

在信息时代,社会变化加快,信息量剧增,知识爆炸,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教学不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应是一种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具有视听并举、图文并茂、生动有趣、人机对话等特征,增强了教学的表现力、重现力、感染力,激发了学习动机、兴趣、求知欲,实现了教学过程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的统一,帮助了学生智商和情商的和谐发展。多媒体教学要充分体现其特点,发挥强大的功能。譬如,创设情境、虚拟课堂、网络课程、网上考核、在线互动、参与开发,等等。借助于多媒体信息技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按照学习者的思维方式来组织教学内容,甚至由学习者自行控制和检测,彻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活动由单向转向多向,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社会与学校之间相互交流,真正做到思想政治课程人性化、动态化、立体化。

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对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整体效果有重大影响。同时,教学方法的改革又受到整个课程建设的影响。比如,课程体系优化整合、教材建设,尤其是高职院校及其学生特点,深深地影响着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师资建设、教学质量监控考核、教学服务支持功能等,都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制约着教学方法改革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14篇

论文摘要:本文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置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整个系统中,从整体性出发,结合大学生的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总结介绍了适合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几个具体方法。

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是一项全新的思想教育工作,其具体的方法只有结合实际,针对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形成立体教育网络,才能真正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思想。

1 网络调查法

网络调查是指利用网络针对特定的问题进行的调查设计、收集资料和分析等活动。网络的特点决定了网络调查具有传统调查所不可比拟的优势:一是网络调查成本低;二是网络调查速度快;三是网络调查隐匿性好;四是网络具有互动性。具体的讲,网络调查方法有以下几种。

1.1 网络问卷调查法

网络问卷调查法就是通过网上问卷,被调查对象填写问卷,完成调查。一般采用站点法和E-mail法。前者是指把调查问卷放在网站上,由访问者自愿填写。后者是用E-mail将问卷发送给被调查者,填写问卷,后将问卷答案则回到指定的邮箱。

1.2网上讨论法

网上讨论法可通过BBS、QQ、MSN、Newsgroup、IRC、Netmeeting等。讨论主持人在预先设定的话题下调查项目,请被调查者参与讨论,发表各自观点和意见。或是将分散在不同地域的被调查者通过互联网视讯会议功能虚拟地组织起来,在主持人的引导下进行讨论。

1.3网络观察法

网络观察法是对网站的访问情况和网民的网上行为进行观察和监测。观察人员和组织可以利用观察软件和窗口,进行网上行为监测。事实上很多网站服务都可以做到这一点。然后在观察过程中抽出样本,对样本进行定量分析,从而记录和分析被调查者的网络行为。

网络调查法必须做到:一是要合理设计问卷,问卷不可过长或过于复杂,不可产生歧义、错误,控制好答题时间,使问卷能得到有效的回答;二是不要侵犯或泄漏被调查者的个人隐私,注意避免可能暴露隐私的问题;三是减少无回答误差,提高调查的回答率。

2 教育决策法

教育决策是关于教育目标及其实施方案的最优化选择过程。其核心是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修正和择优,其关键是用什么方法来指导比较、择优的进行。

2.1灰色模型决策方法

“灰色模型决策方法”主要应用于灰色系统中的非规范性决策。所谓灰色系统,是指系统的部分信息和参数已知、部分信息和参数未知的系统;所谓非规范性决策,是指为解决首次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所作的决策。网络思想教育决策中,既有已知的信息和相关参数,也有未知甚至不可知的信息和相关参数,其系统符合灰色系统的相关条件,可为网络思想教育决策大显身手。

2.2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决策方法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决策方法是一种对多因素影响的复杂系统进行群体决策的方法。由于网络思想教育的复杂性,致使决策必须依靠集体力量,并按照一定规则对调查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得出总体评价或意见作为决策依据。可见,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决策方法完全能够发挥出量化模型方法的重要优势,提升网络思想教育决策的科学性。

3 网络育人法

面对着网络的挑战,网络思想教育在教学方法环节上必须紧跟网络技术的发展步伐,抢占网络思想阵地,只有这样才能应对网络文化的挑战。

3.1开设网络思想政治课

目前,大学开设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注重的是技术理论知识的传授,基本不讨论网络思想问题。大学生在网络领域基本处于“道德任意状态”。因此,开设网络思想课,对大学生进行“网德”教育,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综合性的教育和教学,才能确保知识学习与素质增强良性结合。

3.2设置校园网教育基地

利用校园网作为思想教育阵地,可以充分发挥学校电台、电视、网络的优势,突破时空界限,改变以往思想教育以课堂传授或一对一的形式,可以有针对性的解决个人和部分人的思想问题,同时校园网设立“校园新闻”反映了学校的各项活动动态,加深了学生对活动的了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3.3建立班级博客新园地

班级博客是实现网络化班级管理的阵地,是虚拟化的班级新舞台。班级博客可以发挥学生的特长,吸引其他同学的注意,而且班级博客对某一热点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能充分反映大学生的思想观点,暴露思想教育存在的薄弱环节,为下一步教育提供方向。

3.4进行网上的心理咨询

在网站设立了心理咨询栏目,在线进行指导和帮助,可以解决大学生处于懵懂时期的烦恼,减少面对面交流的羞涩,可以多几分坦诚,少几分顾忌,大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帮助,网络思想教育也能占领主阵地,切实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

4 检测评估法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具有导向性、客观性、相对性等特点,它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能起到及时的调控作用和诊断反馈作用,更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动力。

4.1系统分析法

系统分析法根据系统论的基本原理,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对各主题网站及其教育内容、各项教育特色活动开展情况、各教育环节具体实施方法和渠道、规章制度健全程度等来做出检查评估。从而比较准确地找出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达到对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调控和引导。

4.2历史比较法

历史比较法即对同一群体或同一单位的教育质量和效果作过程性的比较,分析一定时期内的不同阶段受教育者在价值认同、意识形态认同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情况。目的在于发现教育效果在时间顺序上发展变化特点与规律,从中找出影响和制约教育质量与效果发展变化的内外因素,因此它是一种持续性评价。

4.3目标检验法

第15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信息技术;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应用

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给高校各个学科的教学效率注入了新的生机,极大地促进了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同样,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一、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肩负的责任重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依靠信息技术来完善自身素质。首先,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可以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网络上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不受时间、空间和经费的限制,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学习拓展了新的途径。教育理念作为日常教学行为的向导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授课方法和授课内容。要想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就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第二,借助网络平台,可以端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从业态度和从业动机,很多值得学习的榜样在网络新闻以及网络视频中出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想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就必须对事业热爱、对学生喜爱。倘若只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谋生的手段,那是不利于自身发展的。因此,多受榜样和楷模的影响,通过信息技术充分得到熏陶和激励,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素质的提高。第三,通过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持续不断地学习,只有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和技能,才能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展开。终身学习是保证自身知识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必要条件,不断学习才能不被社会淘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想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教学实践经验,就必须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不断地汲取国内外教育领域的先进教学经验,学习先进的思想政治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学习能力的好坏,是职业素养能否得到提高的重要前提。只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断更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才能将个人的学习成果转化为教导学生的原动力。

二、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处理工作中的事务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利用原始的方法来统计各项日常工作事务的时候,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所整理的资料也不利于保存和分析。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各种统计软件对日常事务进行分类汇总,定期加以分析总结,有利于实时掌握总体情况,是对工作的极大帮助。利用软件的强大功能,进行数据处理,能使原本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易行,而且也能大大地提高准确率。同时,也可以对学生的姓名、年龄、性别、电话、住址等信息建立数据库信息,进而使纷乱繁杂的信息变得清晰有序,提高对学生信息的管理效率。这些软件都对工作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一,建立和完善电子信息档案,借以促进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紧密联系,及时地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思想动态进行了解和掌握。第二,构建网络平台,创建一个积极进取的网络舆论环境,有利于对学生思想的正确引导。第三,利用网络开展政工教育,阅读国内外的各种学生思想教育热点话题,吸收和借鉴国内外的先进规章制度,借以提高认识。第四,依靠网络来建立沟通交流的平台,针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活动。

三、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可以促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家长之间的沟通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意义都是重大的,以往网络不发达的时候,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交流途径很少,所以高校大学生家长与学校之间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和沟通,家长能够掌握学生在校学习情况以及其他方面的表现的机会很少,不利于家长与学校共同对学生进行管理和督促。老旧的沟通方式不但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在实效性上也有着明显的缺陷,常常错过了最佳的沟通时机,不利于学生的成长。网络环境下,学校与家长之间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多种信息手段进行沟通,十分方便快捷,通过建立各个班级的QQ交流平台,家长可以了解学生在校的实时情况,把学生的在校思想动态发送到QQ群的群共享中,供家长查阅,能大大地缩短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距离,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微信聊天的方式与家长进行零距离的沟通,起到和见面沟通一样的效果。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有利于在最短的时间内顾及到大多数学生的思想动态。家长想要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只需打开电脑或者手机,就可以轻松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近期表现。

综上所述,现代网络环境下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素质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的积极促进作用是巨大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要抓住这个契机,将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充分地运用到工作实际中,借以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提升个人能力和素质,展现个人魅力,使工作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