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构建地理高效课堂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新课改;高效课堂;课前准备;创设情境;课堂结构;教学手段
从2004年鲁、粤、琼、宁四省区开始高中新课程实验到今天在全国展开,新课程改革已经在肯定与质疑中,走过了近七年的曲折岁月。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在要求规范办学的今天,学生的学习课时在严重削减。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呢?我认为,根本方法就是构建高效课堂,实行课堂教学的精细化,合理利用课堂每一分钟。
高效课堂不是一种模式,而是一种理念。高效课堂教学是相对于低效、无效教学而言,是指教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遵循教学活动规律和学科特点,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尽可能少的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实现三维目标达成和学生发展最优化,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结合自己多年来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构建高效课堂,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理清几种重要关系
11 考纲、课标与教材的关系:课标是对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最低要求,考纲源于课标而高于课标,教材是完成课标要求的学习素材。
12 主干知识之间的关系:高中地理新课标的主要知识目标大体为五个方面,基本归属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三个板块,各部分的基础知识就是主干知识。三者的关系是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是研究区域地理的基础,区域地理的研究核心是人地关系。
13 三维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新课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其目标,知识与技能部分是基础目标,过程与方法是课程的关键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终极目标。
14 必修、选修和初中教材的关系:必修教材是高中生必须完成的学业内容,选修教材是对必修教材的补充和延伸。初中区域地理是以区域特征和区域现象为主,高中区域地理的重点则是选择典型地理现象或区域为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高中地理的知识和原理分析研究区域地理现象的成因,掌握区域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二、优化课前准备
21 加强备课:认真研读新课标、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脉络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编者的意图,明确知识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能够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加工处理,细致做出对教材处理的构想。依据新课程教学设计的两个基本思路来设计和组织教学,做到:重点突出、线索清晰、方法得当。
22 备学生、指导学生预习。教师要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哪些是学生已具备的,哪些学生能通过自学掌握,哪些能通过小组讨论掌握,哪些是通过自学、讨论还不能理解的。这些是设计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地理是一门十分注重实践应用的学科,指导学生利用寒暑假完成下学期每一章的课题研究,进行整体预习。如在讲人口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在假期调查自己家族三――四代人口增长和迁移的状况,了解自己家族人口变化的特点,并试着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为学习人口的发展、分布做充分的准备。且要做好每节课的课前预习,每次上课前将相关的预习题留给学生,指导他们有针对性地自学,找出疑难问题。
三、建构融洽师生关系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氛围,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形成“无拘无束”教学氛围、激发学生高昂学习情绪、挖掘学生创造潜能的直接因素,把这种和谐的融洽带进课堂,让学生感觉到课堂就像温暖的家,学习时轻松自如、自由发挥,从而创造高效的学习氛围。
四、创设最佳课堂环境
创设情境,可以理解为导入新课。课堂导入要以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拉近学生与教师、教材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因此导课时间一般应控制在5分钟之内。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创设能让学生引起兴趣、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相吻合的情境,并为本节课的学习服务。导入要目标明确,激发学生兴趣。“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作用如下:
4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教师精心设计生动的导入语言,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展示图片、演示实验,就会使学生感到学习地理既有意义又富有趣味,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心向。如在讲“正午太阳高度角”时,就可以用现实中的问题导课。问:“假如你在当地要购买一套商品房,你对于光照条件有怎样的要求?对于开发商来说,如果要在市区建筑两幢住宅楼,楼的走向如何布局较为合理?两楼的间距如何确定?”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更大的能动性。
42 启发学生思维。如果导入设计引入启发性的问题,采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创设有联想的教学情境,就能燃起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关键词: 地理教学 高效课堂 课前准备 创新教学 课后拓展
高效课堂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明显且全面协调的发展。从教师角度讲,高效课堂教学是指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教学;从学生的角度讲,高效课堂教学是指学生获得显著发展的教学。
近年来,国家推行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改革原有教学模式,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下工夫,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合理利用课堂每一分钟,优化地理课堂教学,构建地理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新理念。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我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构建高效中学地理课堂,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关键。充分的课前准备包含两层含义:老师的课前准备和学生的课前准备。
1.教师课前准备。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摸清学情,依据学情制定适合学生实际的难易适中教学目标。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教师广泛搜集与教学相关的地理文献、地理现象视频、影视剧、图片等资料,以便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感觉,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吸收与应用。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做好预习,了解学生在预习中暴露出的问题,以便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有的放矢,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导学稿,并提前发放到学生手中,要求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并在课前进行批改,摸清学生预习情况及集中出现的问题。
2.学生课前准备。学生的课前准备主要是依据导学稿预习课本知识,形成对课本知识的基本认识,同时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内合作探究及查阅相关资料等找出疑难问题,以便在课上有的放矢地融入课堂。
二、创新教学是实施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要让课堂教学摆脱以往以老师为主的填鸭式费时费力又成效不大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观念,研究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理念,以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利用课堂教育教学主渠道,向课堂要质量。
1.营造氛围,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课堂上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充分、全面的完善和发展,更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有亲和力,要善于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营造这种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一种自我、自主激励中,不断地发现并努力获取自己所需求的知识与技能。
2.精心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是一堂课的切入点。地理课堂的导入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如在学习《海陆的变迁》一课,导入时课件出示有关火山喷发和地壳变化的短片,让学生初步感知地球的无穷变化,通过画面感知让学生产生走进地理的欲望,达到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3.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根据目标或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每个组员的作用,从不同的信息源中寻找相关信息,各自完成相关任务。通过小组合作与探究可以启发和诱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思考,帮助学生吸收和内化新知识。
4.趣味教学,营造舒展愉悦的学习氛围。一节课45分钟,要让学生时时保持注意力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要适时抛出一些兴趣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地理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灵活选用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表达夏季风登陆时我国的气候状况,用“春风不度玉门关”表示夏季风只能影响我国的东部地区,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气温随高度的变化。这样,课堂不仅变得有趣,不同学科知识的迁移进一步加深学生印象,一举两得。
5.设计问题,搭建思维平台。课堂上问题情境设计应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设计的问题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二是提出的问题难易要适中,让学生“跳一跳能够够得着”;三是对于难度大的问题,设计上要有梯度,让学生感受在探究中获取知识的喜悦。
6.媒体应用,丰富教学手段。多媒体为高效课堂提供了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通过制作PPT课件、浏览互联网网页、建设专题学习网站、观看录像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加地理教学素材,使教学手段富有实效。通过多媒体让地理教学大量的有关图片插入、动画、声音和地理知识结合变为可能,图文并茂的效果,使学生多方位、立体型感知有些地理知识更容易掌握,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很好,课堂效率得到提高。
7.合理评价,催化学习动力。课堂教学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激励功能,是落实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堂评价的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唤醒并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和创新欲望。及时、准确、积极、有效的“即时评价”方式,不仅对地理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而且对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更能高效地促进学生发展。为此,我们在课堂上要积极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使评价真正促进学生发展,让评价成为高效课堂的“催化剂”。
三、课后拓展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必要延伸
课后是课堂的延伸,学生课后的学习是高效课堂启迪、感悟的必然,也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要布置适当的练习巩固,要引导学生课后去探究课堂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布置学生探究问题。教师课后要善于回顾、总结课堂授课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地写出课堂教学反思,以便提高课堂教学技巧,最终达到打造高效课堂的目的。
总之,要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善于总结反思提高。这样一定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编译.现代教学论的发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一、思想理念的转变
针对高三的学生实际情况——基础不太好而且学习习惯比较差。要想让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在课堂上下功夫,让学生在课堂上喜欢学,能学会,让学生尝试成功。因此我们地理组的老师一致认为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加强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地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地理教师培训手册》、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分析》、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编写的《新课程教学指导》等书为我们指出了新的、科学的教育理念,高效的教学方法,具体的课程标准解析。所以,我们将继续坚持学习、研究、探讨这些培训资料,从而达到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的目的。
二、充分研读教材,每位教师都要课前说课
我们要求各位老师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活用教材。老师对照课程标准,通读教材内容,从整体上把握高中地理教材的知识体系,脉络结构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课程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在此基础上,细读本学期教材,吃透教材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作用,能够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加工处理。
我们还从网上下载了大量新教材习题、特别是去年各地的期末考试题和单元测试题,供老师们参考。
对于每一节新课,我们都要求各位老师要初备课,并且要提前一个星期备课,然后在每周一的上午由一位教师主讲说课,其他老师讨论、提出建议并对自己的教案进行完善深加工,经过备课组长验收后方可上课。
抓好备课中备学生的问题。我们要求老师利用课间和自习时间,加强与学生谈话沟通,了解他们在地理学习中的收获和困难,然后在初备课和批改作业时,各位教师总会相互交流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学生对哪些知识接受得快,对那些知识点理解有困难,通过交流就会让我们更好地驾驭课堂,更好地突出重点、难点,避免时间浪费,提高课堂效率。
三、优化课堂设计
我们要求每位教师都要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规范备课、有效备课。教师在掌握课标、吃透教材、把握学情的基础上,高质量落实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程序、备作业的常规要求。在此基础上,鼓励教师不断超越自我,创造性地开展有效备课,逐步让每一节备课都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线索清晰、方法得当、内容精当,形成有个性、有创意的教学设计。
我们地理组的教学模式是“重引导,多讨论,做笔记”。我们的课堂程序为:
(1)课前提问促落实。主要提问上节学习内容,要提问的问题以及每班要提问的学生名单都要具体地写在教案上。
(2)限时自学养习惯。根据新课内容,分成几部分先让学生自己读书,思考,培养独立学习习惯。
(3)设计问题重引导。针对一个小框题,教师及时提出思考、讨论的问题,加强引导,促使学生动脑、动嘴、动笔。
(4)共同总结保果实。师生共同总结,做出笔记,保存胜利果实。所做笔记老师提前要备好课,确保数量不多不少,都是重难点。要让学生参与总结,让他体验过程和成功,让他珍惜自己的学习成果,让学生感觉记下这些内容非常有必要。
(5)典型习题练能力。
四、加强学法指导
课前预习部分,我们地理科提倡自觉预习,但是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生课余时间的实际情况,我们不强求。
关键词:情境创设;体验;探究;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8-0069-03
在很多场合,一些初中地理教师经常抱怨学生上课不专心,课堂效率低,上课没有成就感。究其原因,问题不在学生,而在于教师自身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过程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当前的中学地理教材具有明显的层次性,高中的地理教材更倾向于地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初中的地理教材则更倾向于地理基础知识的了解和积累。因此,倘若教师按教材照本宣科,那整个初中地理课堂就将被描述性的地理知识填满,自然枯燥乏味。怎样增加初中地理课堂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是每个初中地理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而情境体验教学方式就特别适合当前的初中地理课堂,它是一种以强调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互动交流为主要特征的,使学生在积极自主的学习中达到地理认知和个性素质全面发展的教学思想,也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激励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新型教学模式,可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
一、情境体验教学的概念辨析
1.情境与情境体验教学。情境一词在《辞海》中被解释为“一个人在进行某种行动时所处的特定背景,包括机体本身和外界环境有关因素”。最早把“情境”与“教学”结合在一起提出“情境教学”的是我国著名的小学语文教学专家李吉林老师,现代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在《二十韵》中所提的“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正是对情境体验教学的恰当描述。所谓情境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学情境进行体验,并且在体验中避免、战胜和转化消极的情感和错误的认识,发展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使学生在充分感受蕴涵于这种教学活动中的欢乐与幸福的同时,达到促进其主体性充分、自由地发展的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地理知识和规律来自于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分析、对比和归纳,因此,只有在它们产生及应用的情境中才能产生意义。地理知识和规律决不能从它本身所处的环境中孤立出来,学习地理的最好方法就是在情境中进行。
2.情境体验教学存在的理解和应用误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教师已开始在初中地理课堂中进行情境教学的实践,但往往存在以下几个误区:①情境创设往往只集中在“开场白”部分,多被用作讲授新课之前的教学导入使用,虽然确实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但一旦引入教材内容的学习,教师往往又恢复到传统课堂。②情境创设流于形式或是完全基于教师的生活经历,学生缺乏主体体验,难以引起学生共鸣。③情境体验式教学不能常态化,只作为公开课的特有装饰。
可见,多数教师在情境教学的实践中往往更加倾向于情境本身的趣味性,而忽略了学生的体验。因此,情境体验教学就是针对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所突出的就是“体验”二字。当然,情境体验教学不是情境与体验二者的简单叠加,而是既关注了课堂教学“教”的主体——教师对于情境的创设,又由此而引发“学”的主体——学生的体验性学习,以学生的体验和反省、感悟为依据,实现贯穿于整节课的师生之间生命与生命的沟通和交流,是一种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相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
二、情境体验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
地理情境是地理情境体验教学的核心要素,情境设置的好坏是决定一节课成败的关键。
只有具有良好启发性并且真正立足于学情的情境设置才能有效地激活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体验、创造性思维和主动参与意识,从而使师生都能成为动态的、积极的教育教学资源,最终达到课前的预设性和课上的生成性的有机统一,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具体的体验式地理情境的创设主要有以下几种:
地理学科对较多学生来说难学易忘、枯燥乏味,初中学生由于中考不考地理,对地理学科不重视,缺乏学习兴趣,特别是初一起始学期,学生对地图的阅读和使用能力很低,阅读方法也存在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尽快使学生掌握地图的观察、分析、绘制、记忆等基本方法,使学生会用、爱用地图;在练习中,教师要注意归纳各类地理图表的阅读、使用和应试技巧,以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成绩,达到教学方法的有效化。
一、善用地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
地图是学习和研究地理的“法宝”,地理教学中应抓好以下几点用图措施:
1.要用好地图,首先得会用地图。教师要引导学生牢固、熟练的掌握地图要素、用途、分类等基本知识和相关的用图技能,熟悉图表语言,并对此加强实际训练,以便提高用图能力,适应学习需要。在此基础上,再用“图文结合法”进行有效学习,因为任何复杂的地理事物、现象,都与它在相关地图上的位置、分布有关。可以让学生看课本上课文、插图、地图册上相关地图,把有关知识内容落实到地图上,让他们把地理事物逐一在地图上“对号入座”后,在地图上用红笔勾画出来再进一步记忆。这样“以图释文”、“以图忆文”来学习地理。
2.充分发挥地理教学挂图和黑板略图的作用。
(1)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教学挂图,让学生读图、指图。学生可以从挂图上直接获得许多地理知识,使用挂图教学还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如:课堂小结时,让学生到讲台上指图说明“这个区域有什么?为什么?”看着地图综合本节课所学知识。这样,既落实了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又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与综合,理清了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2)经常在黑板上绘图,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实效性。每堂课板书时,力争做到左图右书,以图取胜,养成无图不上课的习惯。如:教学《印度》时,先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绘制“印度轮廓图”,并指出它的形状大致像两个倒置的三角形 ,让学生通过观察记住“印度”这个国家的轮廓特点,接着教师一边问学生,一边在板图上用绿色粉笔标注:印度北部的喜马拉雅山地、中部的恒河平原;用黄色粉笔画出些斜线条表示出“德干高原”的范围;用蓝色粉笔画出恒河、印度河,标出印度洋、阿拉伯海、孟加拉湾;用红色粉笔标出:孟买、加尔各答、班加罗尔三个工业中心;用粉色粉笔标出印度半岛、乞拉朋齐及印度的主要邻国。最后,老师将文字擦除,只留图例标示位置,让学生到黑板前指图说明或填图。这样就能在学生的脑海中构建一幅印度的简易地图,使学生真正做到“脑中有图”,能很快地掌握有关的地理知识,并且能避免死记硬背,达到了在练中学、学中练的目的,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发展了学生的智力。
地理学科涉及大量的地理名称、地理原理,课本文字叙述比较枯燥,难以记忆,教师可启发诱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想象,将一些复杂的地理事物转绘成图,画在黑板上,使内容条理化,从而达到快记、熟记、长记的效果。实践证明,板图教学大有益处。教师边讲边画,学生边听边记,注意力随老师的语言和勾画而自然转移,做倒了视听结合,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印象深刻,达到教师教的生动灵活,学生学得兴趣浓厚的效果。
二、让学生学会填图、画图,提升能力。
仅仅看地图是不够的,对于重要的地名、地理事物、地理要素,还要让学生动手来填、来画,将重点内容再现于图上,会使记忆更深刻,学习效果更佳。当解答相关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幅地图。如:学习《中国主要铁路线》时,我在黑板上用白色粉笔绘出“五纵三横’铁路干线、青藏铁路;用蓝色粉笔绘出长江航道、京杭运河,然后让学生在纸上绘图,并标出各铁路线名称;标出株洲、郑州、兰州、徐州、北京等重要交通枢纽;标出长江航道和京广线、京九线交汇处的城市。从而构成一幅简单、实用的“交通图”教师一个一个找他们面批,修正无误后,贴在每个同学的课本中备用。学生自己动手绘图,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记忆,降低了教学难度,发展了学生的地理技能,也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愉悦。
在教学“世界分区地理”和“中国分区地理时”,我精心设计了一些章节的填图题,打印出来,裁成小块,每学习一个区域或一个国家,我就让学生做一次填图练习,老师认真批阅、修改以后,让学生积累起来,装订成册。这些图较之课本地图,清晰、精炼而又突出重点,学生复习时还可以拿出来温习一遍。
另外,我还设计了单元、期末的地图专项训练题,以供复习巩固知识时,让学生阅读、分析,从中掌握读图技巧,发展学生的读图、忆图能力。
三、诱导启发学生,培养读图的积极性。
1.培养学生经常看图、用图的习惯。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图像直观、形象、生动的优点,让学生经常看图、用图,积极从图中查找教学中所述的各种地理事物,并借助地图掌握地理事物的位置、分布、特点、规律,将教材中的地理知识融入地图中,变文字内容为地图语言,一直坚持下去,形成学文看图、图文对照的良好习惯,一定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此外还要调动学生平时利用休闲时间阅读世界、中国地图,让学生懂得地图是巩固地理知识和扩大知识面的源泉。
2.培养学生经常读图的积极性很重要。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没有地图就无法学好地理。其次,还要让学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都需要丰富的地图知识做指导,通过读图、拼图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也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时,让学生进行拼图比赛,学生兴致很高,积极准备,富有实效,对学生掌握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空间分布帮助极大。
四、抓住特点,教给学生记忆地图的方法。
1.教学中发现,利用兴趣记忆、联想记忆、形象记忆、谐音记忆等多种记忆法,对记图非常有效。例如:学习《中东》时,我让学生仔细观察中东的轮廓特征,把“阿拉伯半岛”想象成一只“靴子”,把“波斯湾”联想成 “斯达舒”药品广告中人 “胃”的形状,把“伊朗”的轮廓想象成“一顶草帽”,学生只要识别出这些形状,就能判断出图示区域为中东。
关键词:高效课堂;学习兴趣;参与
一项调查显示,学生的学习结果往往分为三种情况:(1)“听过,忘记了”;(2)“看过,记住了”;(3)“做过,理解了”。从结果来看,一堂课是否高效不是老师说了算,而是由学生的收获与体验来决定的。因此,在打造高效课堂时教师一般都要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感受和收获:(1)在学法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大量的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2)在学习过程中要采用赏识教育、多鼓励、多表扬,让学生的学习与求知的兴趣和主动性不断得到肯定与加强;(3)在教学设计时,注意学习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预设”,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内在思维的碰撞必然会导致知识的“生成”与新的问题的“生成”,高效的课堂自然也就“生成”。因此,在设计《常见的天气系统》这节公开课时,我始终把自己定位为课堂的组织者,而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一、激趣导入新课,让学生“想参与”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这节课也就成功了一大半。因此,教师应牢牢占领这块阵地,想方设法使地理课堂激情四射,使学生兴趣盎然。这样,学生才能对课堂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为此,我在上课之前,专门给学生放了一段他们平日里经常接触的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学生听到这段音乐时,感觉十分亲切,有的学生甚至已经在下面悄悄地议论:“天气预报!天气预报!”学生学习的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了。紧接着再播放一段天气预报的视频,在视频中富含这一节课所有要涉及的天气现象,视频结束后,立即抛出问题“大家知不知道这些天气现象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悬念一出,学生的精神立马为之一振,接着就开始热烈地讨论开来,学习本课知识点的兴趣马上就被调动起来了。
二、讲生活化的东西,让学生“愿参与”
讲生活化的知识,尽量使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因为生活化的东西实用性很强,学生认为学了有用,也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讲准静止锋时,结合我们所处的江淮地区特有的“梅雨”现象,提供一些生活化的小资料,让学生了解为什么“梅雨”又叫“霉雨”,它为什么会带来长时间的降水使东西受潮发霉呢?紧接着再抛出问题:“梅雨过后为什么我们就感觉天气又闷又热了呢?闷热的天气状况下台风又是怎么形成的呢?它为什么会带来狂风暴雨呢?”就这样,在联系生活实际的前提下,顺利地导出气旋、反气旋的知识点。这样一来,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就与学生的生活完全贴合起来,学生真正感受了知识,理解了知识,学习效果也就随之提高了。
三、提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真参与”
新课程的理念之一是“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其目的是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关注如何围绕学生的主动学习开展问题性教学,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课正是基于新课程的理念,确立了“问题引领,活动导学”这一整体的教学模式。提出的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学生在书本上能很容易就找出固定答案这个初级层面上。问题的提出,是要让学生能根据问题的引导,通过自主学习和深入思考,去解决活动中预设的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都得到相应的提高,学习也就更加高效。例如,在本课中,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什么是气团?夏季有冷气团吗?什么是锋面?它是怎样形成的?锋面附近常伴有哪些天气现象?锋面一般可分为哪些类型?”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内容和课件示意图,并且完成布置的活动一:
读下列冷锋和暖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数字代表冷气团的是 ;暖气团的是 。(2)A、B代表的锋面分别是 和 。(3)请在图下方横线上用箭头表示锋面的移动方向。在方框内用“前”或“后”表示锋前或锋后。(4)降水一般发生在 (冷气团或暖气团)一侧,即冷锋降水在锋 (前或后),暖锋降水在锋 (前或后)。
这些任务的完成必须建立在学生真正“参与”的基础之上。在“参与”过后,学生对气团、锋面这些知识点的印象也就格外深刻了。
关键词:自主学习 高效课堂 素质教育
近年来,我省不断深化课程改革,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改革原来的教学模式,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下功夫,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合理利用课堂每一分钟,大力构建地理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了进一步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更好地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新理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要想打造高效课堂,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把握学生,充分体现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
1.创设激趣的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有效提问是课堂对话的开端,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的激发。问题的有效性表现在一要具有一定的开放度,二要具有一定的深刻性,三要注意对象的层次性,以达到让不同的学生都拥有思考的兴趣,思维的空间。
2.创造合作进取的学习氛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自然也主要看学生学习的效果。在和谐的气氛中,在充满自信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好,效率最高,课堂的高效也就水到渠成了。为此,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课前预习开始,到课内探究和课后帮教,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对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监控、反思、调节、补救,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小组的组建,要关注学习差异,也关注个性特质,让课堂充满团队合作氛围。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评价制度调动学生的参与,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这是创建高效课堂的根本,围绕这个中心不放松,再枯燥的知识也能充满灵性,再内向的学生也能在课堂上魅力四射,人人参与,人人达标。在授课中采用“角色扮演,个性展示”这一做法来充分体验地理环境整体性,同学们精彩的角色扮演,小组间激烈的辩论,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很好地展现,同学们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我又不失时机地抛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你有何启示呢?请各小组内讨论2分钟,随后展示。
小组内讨论,教师也参与其中。
一组展示:人类在治理大江大河时,必须按地理环境整体性规律办事,对于河流的认识必须考虑到上中下游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师:那么,人类如何治理不同河段,才可能使人地关系和谐发展?
三组抢先展示:一条大河的上、中游多流经山区,搞好封山育林非常重要。
二组补充:还要管理好河流沿岸的过度引水问题,以保证河流下游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人类活动必然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对于河流的认识必须考虑到上中下游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上中游地区的植被破坏和过度引水等都会对下游生态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二、教师要处理好几个转变
1.转变教师角色、观念。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共享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课堂不再是格式化程序的场所,而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要做到这一方面,教师首先要及时转变观念,真正实现从传统到高效课堂的意识转变。
2.转变师生关系。教师应真心地走进学生,深入地了解学生,平等而理解地对待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融洽、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只有在这种师生关系下,才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高效。
三、高效课堂需要充分的课前准备
1.紧盯教学内容。“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置性作业。知识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还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
2.紧盯教学对象。课前备课必须充分,特别是“备学生”要落实到位。这节课你虽然设计得很精彩,但是必须符合你这个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不符合,就必须修改,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所讲的这节课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之所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高效课堂需要活跃的课堂状态
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
1.课堂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首先,课堂语言要充满活力和感染力,要抑扬顿挫,要风趣幽默。这需要教师自己的感情投入,要进入角色,眼睛有神,动作有力。其次,课堂可以像相声演员那样设计些“包袱”,让学生在张弛有度的环境下学习。
2.课堂节奏要随着学生学习节奏变化。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或生成度。
总之,“高效课堂”要以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一堂课中做到身动、心动、神动,使每一个学生肯学、想学、会学,让每一个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地理老师变了,我们也变了,每堂地理课后,我们都会有新的收获……学习地理已不再是我们的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参考文献:
一、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要想激发学生兴趣首先要纠正学生对地理学科偏激或模糊的认识。地理不是死记硬背“本本知识”,而是要掌握对将来生活和生存都有用的、可以提高生活质量的知识和能力。教师可通过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努力给他们上好人生的第一堂地理课。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第一课是《与同学们谈地理》,有些地理教师将这节课一带而过,甚至不上。因为在这些教师的观念里,这一课教材没有要考的内容。但笔者每年上这节课时都是做最精心的准备,结合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采用媒体手段呈现大量实例,力求教出精彩,点燃学生地理兴趣的火花。只有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了,构建地理高效课堂才有可能!
二、彰显地图的教学功能
“地理不看图,越学越糊涂!”一些不理解地理学科特点的学生就是不喜欢看地图,甚至把地理当作语文来学,只注重教材里的文字而忽视地图的重要作用,这是地理学习低效的根源之一。笔者在七年级学生刚接触地理时就旗帜鲜明地给他们提出“地图上的旅行”计划:当你在每天晚上做好语数外作业后,或者做这些作业感到厌倦的时候,请你拿出地图册,在世界政治地图、中国地图上做个“纸上旅行”。现实中我们很难做到行万里路,但在地图上却可以轻松实现。你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专题去定向旅游;也可以漫无目的地去自在漫游。笔者还为学生这种“地图上的旅行”写了一则有趣的广告词:“每天图上五分钟,地理学习真轻松!”很多学生在做了一段时间“地图上的旅行”后,就不再满足教材上的地图了,便自觉买了《世界地图册》、《中国地图册》去看。这不就是我们所期待的吗?笔者进而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以图导文、图文结合、文随图行,为构建地理高效课堂起到了保证作用。
三、挖掘教材里的探究资源
地理课堂低效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教师讲得过多,学生探究得太少。学生在被动接受中,形成压抑的学习情绪,影响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因此,要改变目前地理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侧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行地理教材充满了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的资源,需要我们慧眼挖掘并合理利用,就能让学生积极地去探究,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地球和地球仪》的活动中指导学生利用乒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等制作地球仪,《地图》的活动中指导学生用泡沫或者橡皮泥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八年级下册教材《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的活动中让学生探究“古城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如何有效保护的问题”等。笔者在让学生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的时候,把教材中提到的泡沫、橡皮泥材料改成了不要学生花一分钱的家乡常见的黑粘土,学生们探究得很有兴致。教师巧用教材里这些活动资源,不仅能让学生投入地学习,而且在具体活动探究中提高了他们的地理学习效率。
四、张扬有活力的学风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高效;有效措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地理学科教学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初中生所学的课程越来越多,地理的学习时间逐渐减少,然而,初中地理课程要求却越来越高。《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因此,摆在地理教师面前的难题就是必须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构建一个高效的地理课堂。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提出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几点有效措施。
一、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有一位名人说过,教师人格的感召力,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态度的形成以及兴趣的培养,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要求初中地理教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既要有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又要有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用自己的高尚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向学生传播正能量,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教学目标。地理教师还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既包括地理学学科知识,也包括进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需的教育科学知识。初中地理教师应透彻理解地理学的完整体系,能正确熟练地掌握地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和掌握与地理学科相关的背景、知识及地理学的发展趋势。此外,教师要做到穿着整洁、得体、大方,语言表达要文明、准确、亲切、生动。教师还必须学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其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另外,教师要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更新和充实学科体系,提高教育理论水平。
二、做好课前准备
一堂地理课的成功与否,除了地理教师对教材内容是否能运用自如之外,还与教师是否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密不可分。做好课前准备是上好一堂地理课的前提,是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关键。要做好初中地理课前准备,就要结合初中地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根据《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导学案。地理教师要在课前多查阅资料,对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取其精华。还要写好教案,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此外,地理教师还要做好课前候课,调节好自身的情绪,暗示学生开始上课。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一个轻松、融洽的学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需要激发学生对初中地理的学习兴趣,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课堂气氛是一个可以左右课堂教学活动效能的关键因素,也是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关键。轻松、愉快、积极的课堂气氛对学生知识的建构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并能最大限度地消除学习者对学习的焦虑,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也能随之提高,而且可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需要设置有效的课堂导入,使学生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并且,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起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很多学生因为喜欢教师而喜欢该教师所教授的学科,并培养了对该学科的兴趣。只有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乐于接受老师的指导,才能乐于和老师交流,积极参与课堂,使课堂生机勃发、充满活力,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四、积极开展教学评价和课后反思,实现由优质教学向有效教学的转变
教学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尤其要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生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进一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更要关注他们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还要关注他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团队合作意识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的变化和发展。教师要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地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之中。课堂教学反思是一个深层次的认识过程,也是构建地理高效课堂、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关键因素。每一位地理教师在课后要善于进行教学反思,并且要经常与学生和其他教研人员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对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否提高等情况进行反思。与此同时,增强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改进教学手段,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探索,使自身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更大的提高。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地理;高效课堂
地理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如何选择正确途径,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是摆在每一个地理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根本
我们相信思想决定行动,有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思想的转变应为实现新形势下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第一要务。在我国教学发展的历史上曾提出“三中心”的观念,即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而实施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以来,课堂教学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由重视教师“教”变为重视学生“学”。教师的角色,学生的地位,师生关系都发生了变化。即教学的一切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知道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得到发展,体现了自己的生命价值。虽然我们接受了新课程改革思想理念的学习,也能够说出并一定程度上理解这一思想理念,但要真正应用到实践,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二、制定教学设计和确立教学目标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1.教学设计的制定
一般来说,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的特点,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的安排做出全部计划,确定一个分析研究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步骤,并对预期的结果进行分析,以求得教学效果的优化,这种系统的计划教学的过程叫做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依据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关心学生通过学习将会做什么及达到什么程度;它从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出发,着眼于激发、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它要求教师有效地使用各种教学媒体,发挥各种教学技能的作用,帮助学生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并通过及时的反馈改进教学和强化学生的学习。
2.确立教学目标
就像渔船航行离不开灯塔一样,教师和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为了避免迷失方向,也需要教学目标的指导。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起着指向性的作用,可以使学生知道学习的要求和应该努力的方向,同时也是衡量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尺度和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我们应在一开始就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给学生指明,使学生在头脑中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教师讲到重难点的时候,不用教师提醒,学生自己就会集中注意力,努力把问题搞清楚。这样做也发挥了学生自己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带着目标进课堂,自己主动解决重点问题,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构建高效地理课堂的有效措施
1.全力激发学生上地理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阶段学生对地理课多无多大兴趣,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学生要么是感觉地理知识过于浅显,很多知识通过自学便可以从书本上理解掌握,课堂教学对学生失去吸引力,要么是觉得知识过于抽象、空洞、难以理解,没有学习意义,从而失去学习兴趣。挑战欲望强烈、逆反心理强烈是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课堂上有效地巧设情景,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刺激他们征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众多因素中的关键。
2.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地理课堂贴近学生生活
现代教学手段可使课堂生动、形象地再现生活,使课本内容与现实有机结合。现代教育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形声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它们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计算机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地理事物由小变大、化远为近,使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例如通过电脑动画可以模拟板块运动过程,以及演示板块运移过程,解释构造地震的成因、板块构造学说等,这将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把课堂“还给”学生
给学生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的状态,主动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从而使学习成为自主的活动。开展“研究型”教学是把课堂还于学生的重要手段。研究性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对全过程的主动学习,变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为积极、灵活地认识和应用知识信息,整节课的内容可以转化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解答。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找到答案。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可采用灵活多变的启发诱导方法。这样做比教师单纯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师则在退居次席的同时,又充分发挥出“主导”的作用,推动学生的主体活动正常有序、高效地进行。主动学习有激情,教学效果自然会较好。
4.地理课堂多样化
课堂教学不拘于教室,可以让课堂知识传授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应用中学习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发展。以往地理课堂教学只重视书本知识,不重视实践能力,理论脱离实际。素质教育提倡在实际中运用。重视和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就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而言,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到野外观察是学习地理所必须的,也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须的,有时候教室以外是我们最好的课堂。
总之,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理念,制定好教学设计,明确教学目标,通过合理科学的途径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地理教学效率,构建高中地理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地理高效课堂解读教材因材施教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40117
每学期每学年,笔者都会在自己的备课笔记扉页写上这么一句话:“说学生易懂的话,写学生易识的字,教授学生于生活有用的地理……”
大道至简。的确,非常高深的道理,它的呈现往往都是最朴素最简明的。在多年的中学地理教学生涯中,我不断总结和验证着这一点。一个老师,一个令学生喜爱的老师,除了应该具备高尚的情操和人格魅力、深厚的学科文化知识底蕴外,还必须拥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让学生学得轻松、听得明白、懂得深刻、记得牢靠!
熟悉高中地理教材的老师和同学都有一个共同的印象,那就是必修Ⅰ的自然地理特别难学。很多学生刚刚进入高一就被这部分教材搞懵了,特别是一些女同学,由于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有限,对“地球的运动”、“天气系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等知识很是头痛,考试成绩不太理想,甚至到选科分科的时候,谈“地理”色变。如何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明白?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把握教材,教学内容必须拓展延伸
各学科的教材资源都具有生成性的特点。新课程积极倡导对教材进行第二次“加工”,那就是补充教材、拓展教材,把教材变“厚”。要想将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讲清讲透,讲得浅显易懂,教师就要认真钻研,剖析和挖掘文本。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课上起来就越简单、越得心应手。名师常把复杂的内容教得很简单,而平庸的教师却会把简单的课越上越复杂,原因就在这里。只有真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吃透教材的精神,也才能实现对教材的必要超越,高效教学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我们必须在课下自我加压,静下心去钻研教材,努力做到对教材烂熟于心,方能让课堂教学内容丰满而不干瘪,贯通而不孤立。
比如,在学习“锋面与天气”这部分知识时,作为教
者就应该切实把握相关概念和原理,简明扼要地帮助学生理清线索、弄清原理。
笔者在讲述“冷锋与天气”时,将冷锋的定义拓展为“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迫使暖气团抬升”,在这里,着重强调的是两个关键词――“主动”和“抬升”,并结合《冷锋天气图》进行讲解:
因为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所以图中冷气团前进的方向即代表了冷锋前进的方向,也决定了图中的风向和雨点的飘向。也因此,暖气团在锋前,冷气团在锋后,当然,降水出现在锋后冷气团一侧。
在一次测试中,恰好出现了这样一道题:
2010年12月,新疆等北方省区普降暴雪,有些地区积雪近2米。造成此次强降雪的天气系统属于图3中的:
答案:B
在讲评试卷时,我特意请学生来讲解他们自己对本题的解题思路,学生由“普降暴雪”很容易地分析得出是受冷锋影响而产生。随之,在判断冷锋天气图的过程中,精彩的一幕出现了:一个学生竟然总结出了三个方面的因素,即由冷暖气团移动的方向、雨点飘向和锋面倾角均可将冷锋和暖锋天气图准确地区分出来!
二、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必须灵活多变
高效课堂主张学生自主探究,但这并不是要摒弃教师的“讲”。不少难点的突破、重点的强调还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既然讲,那就必须想方设法讲得条理清晰、深入浅出、明明白白、详略得当、举例恰当。绝不能蜻蜓点水、似是而非,让学生听得一头雾水;也不能面面俱到、不得要领,或者平铺直叙、拖泥带水;更不可颠三倒四、语无伦次。知识的讲解要“透”、“简”、“准”、“实”。
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必须以学生学习的需要来决定教师讲什么、讲多少、何时讲和怎么讲。教师的讲解不必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一定要表达完整,入心入耳;也不必字字珠玑、语惊四座,但一定要凝练准确,经得起推敲。更为重要的是要学会灵活多变地根据教材知识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新鲜知识。
比如在学习“锋面与天气”这部分知识时,笔者根据教材知识的特点,采用了比较法,将《冷锋图》、《冷锋天气图》和《冷锋示意图》分别和《暖锋图》、《暖锋天气图》和《暖锋示意图》进行对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冷锋天气”和“暖锋天气”是十分重要但又非常难懂的知识。如前所述,在这里,笔者首先认真研读教材,抓住基本概念不放,并适当进行拓展,即冷锋就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迫使暖气团抬升”,而暖锋则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迫使冷气团后退”,结合黑板板图和多媒体课件中动态的气团移动状况,使学生对冷暖锋的形成原因有深入的了解,再用列表比较的方式来进行强化巩固,比较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特征,让学生烂熟于心,记得牢靠。
三、唤醒激情,探究活动必须巧妙设计
现在还有少数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为讨论而讨论,追求形式却毫无目的。一味地追求讨论合作,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什么?不该合作的也合作,不该讨论的也讨论,带给学生的是惰性!独立思考的好习惯被完全抛弃,这样的学生还有主见吗?还有创新的意识吗?
高效课堂应该遵循这样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当个体在解决问题确实有困难,需要有同伴的帮助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作为教者应当精心设置一些探究活动,让学生思考讨论,从合作学习中得到巩固和提高。在这个环节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不必过分追求花样花式的翻新,而应看重实效。过分追求形式上的新意,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去伪存真,不管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应该是我们每位教师的不懈追求。
还以“锋面与天气”的教学为例,笔者在探究活动中,不仅要求学生讨论冷、暖锋降水区域的不同,还要求大家认真思考讨论冷暖锋降水区域的相同之处。学生们对此兴趣很浓,经过认真研究和讨论,很快得出结论:不同之处是“冷锋降水在锋后,暖锋降水在锋前”;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冷、暖锋降水都是出现在冷气团一侧”。这样的活动、这样的课堂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使得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走向“主动”,由“消极”走向“积极”,由“低效”走向“高效”。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t,张华.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J].教学研究,2002(10).
[3]顾泠沅,王洁.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师教育模式研究(上)[J].课程・教材・教法,2003(1).
自主学习 高效课堂 素质教育
近年来,我省不断深化课程改革,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改革原来的教学模式,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下功夫,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合理利用课堂每一分钟,大力构建地理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了进一步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更好地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新理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要想打造高效课堂,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把握学生,充分体现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
1、创设激趣的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
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有效提问是课堂对话的开端,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的激发。问题的有效性表现在一要具有一定的开放度,二要具有一定的深刻性,三要注意对象的层次性,以达到让不同的学生都拥有思考的兴趣,思维的空间。
2、创造合作进取的学习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自然也主要看学生学习的效果。在和谐的气氛中,在充满自信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好,效率最高,课堂的高效也就水到渠成了。为此,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课前预习开始,到课内探究和课后帮教,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对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监控、反思、调节、补救,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小组的组建,要关注学习差异,也关注个性特质,让课堂充满团队合作氛围。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评价制度调动学生的参与,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这是创建高效课堂的根本,围绕这个中心不放松,再枯燥的知识也能充满灵性,再内向的学生也能在课堂上魅力四射,人人参与,人人达标。在授课中采用“角色扮演,个性展示”这一做法来充分体验地理环境整体性,同学们精彩的角色扮演,小组间激烈的辩论,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很好地展现,同学们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我又不失时机地抛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你有何启示呢?请各小组内讨论2分钟,随后展示。
小组内讨论,教师也参与其中。
一组展示:人类在治理大江大河时,必须按地理环境整体性规律办事,对于河流的认识必须考虑到上中下游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师:那么,人类如何治理不同河段,才可能使人地关系和谐发展?
三组抢先展示:一条大河的上、中游多流经山区,搞好封山育林非常重要。
二组补充:还要管理好河流沿岸的过度引水问题,以保证河流下游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人类活动必然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对于河流的认识必须考虑到上中下游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上中游地区的植被破坏和过度引水等都会对下游生态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即我们在研究区域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同时还
二、教师要处理好几个转变
1、转变教师角色、观念。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共享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课堂不再是格式化程序的场所,而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要做到这一方面,教师首先要及时转变观念,真正实现从传统到高效课堂的意识转变。
2、转变师生关系。教师应真心地走进学生,深入地了解学生,平等而理解地对待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融洽、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只有在这种师生关系下,才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高效。
三、高效课堂需要充分的课前准备
1、紧盯教学内容。“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置性作业。知识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还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另外,在备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这不在于面面俱到,而是需要有的放矢;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还有,教师还要准备充足的时间在下节课前处理上节课遗留的问题。
2、紧盯教学对象。课前备课必须充分,特别是“备学生”要落实到位。这节课你虽然设计得很精彩,但是必须符合你这个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不符合,就必须修改,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所讲的这节课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之所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高效课堂需要活跃的课堂状态
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
1、课堂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首先,课堂语言要充满活力和感染力,要抑扬顿挫,要风趣幽默。这需要教师自己的感情投入,要进入角色,眼睛有神,动作有力。其次,课堂可以像相声演员那样设计些“包袱”,让学生在张弛有度的环境下学习。如果仅用某一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听觉、视觉上的疲劳,从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降低课堂效率。
2、课堂节奏要随着学生学习节奏变化。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或生成度。另外,作业的布置要科学、有层次,这样就比较有弹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总之,“高效课堂”要以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一堂课中做到身动、心动、神动,使每一个学生肯学、想学、会学,让每一个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地理老师变了,我们也变了,每堂地理课后,我们都会有新的收获……学习地理已不再是我们的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地理 ;低效课堂; 高效课堂
所谓高效课堂,它并不是一种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教学理念,高效课堂是相对于低效课堂、无效课堂而言的。在高效课堂上,教师依照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目标,在课堂教学这样一个单位时间内以尽可能少的教学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发展,这样的课堂教学我们就称之为高效课堂教学。之所以我们大力推广高效课堂教学,是因为在现实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低效甚至无效的课堂教学现状。因此,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要认识到当前低效课堂的现状,并针对这些现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升课堂的有效性。
一、鼓励学生提前预习
在新课改的理念中,我们反对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一味地知识灌输,倡导采取一些灵活的教学方式,如引导发现式教学、探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然而,很多教师在尝试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的时候往往很难得到学生的配合。例如,教师在开展探究式教学的时候,虽然给了学生合作探究的时间,但是学生却不知道该如何把探究活动开展下去,使得探究活动要么不了了之,要么流于形式,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性。事实上,仔细分析一下,我们就会发现,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与学生缺乏课前的准备有很大的关系。一些学生在上课之前没有对所学习的知识有任何准备,试想一些,学生连本节课要上的内容都不清楚,又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内开展有效的主动学习活动呢?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提前预习,通过预习熟悉教材知识、明确教学目标、认识教学重难点、了解基本的学习方法,这样做了一系列的准备活动以后,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就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主动学习和探究活动中,从而大大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
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教学目标科学与否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果教学目标制定得不合理,就会导致整个教学活动失去准确的方向,从而影响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例如,在讲到“大气环境”这节的内容时,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应当着眼于大气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影响,如果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的时候把大气本身的物理原理作为教学的重点,这样就会导致整个教学活动的倾斜,从而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如果教师能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这样,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就会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而有了明确的目标指引以后,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就会朝着目标有条不紊地行进,从而有效保证地理课堂教学的科学与高效。
三、重视地图工具的运用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没有地图就谈不上地理学科,地图不仅是各种地理知识的载体,更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工具。然而,很多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就偏偏忽略了地图这个重要的因素。一些教师遇到地图时,往往含糊带过,该用挂图的时候不用挂图,而只是让学生对照着课本上的地图进行讲解。很多时候,教师讲这里,学生看那里,既影响教学的效率,又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善于运用地图工具,重视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这样,通过地图,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知识,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印象,便于学生更好地记忆。例如,在讲到我国主要的铁路分布时,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让学生亲自动手把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大致地画一遍,这样比起一遍又一遍的语言讲解效果自然要好得多。
四、适当运用多媒体工具
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多媒体工具开始广泛地运用于地理课堂教学中。与传统的教学工具相比,多媒体工具能够将静态化的知识动态、立体地呈现出来,而高中地理学科中,有很多的知识都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如果能够运用多媒体工具来展示这些知识,可以立刻让这些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这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学生印象,拓展学生的思维都具有积极的影响。例如,在“必修一”中,关于地球的运动、地壳物质循环、水循环等知识相对来说就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在以往没有多媒体工具的情况下,教师只能借助一些简单的模型加以演示,很多时候,学生都是听得半懂不懂,既浪费时间又无法取得好的效果。而一旦把多媒体工具引入进来,就可以利用一些动态的图片、动画等形式向学生展示这些抽象的知识,从而使得学生一看就明白了,从而大大提升了教学的效果。不仅如此,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教师还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以及适当扩充课堂教学的容量,由此可见,在地理课堂上,有了多媒体工具的参与,地理课堂会变得更加高效。当然,在运用多媒体工具的时候,我们一定要遵循适度的原则,不能过度依赖多媒体工具,否则不但起不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反而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依照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通过多种途径活化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使地理课堂能够摆脱低效教学,实现高效教学。这样,在高效的地理课堂上,新课改中所制定的一系列的素质教育目标才能够得以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付逐.如何打造高效高中地理课堂[J].新课程,2011(12).
[2]郑传捷.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新探究[J].新课程学习,2012(2).
【关键词】生活案例 主体作用 多媒体技术
地理课堂是学生们获取地理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利用率的高低决定了学生地理成绩是否能够提高。地理这门学科和生活的联系是很紧密的,但是又有很多抽象的知识,很多教师没能处理好这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只是利用单一的教学手段强行让学生记忆,这严重的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了他们的学习效率。一个高效的地理课堂,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内容,而在于学生们吸收理解了多少。因此,教师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提高课堂的利用率,构建一个高效的地理课堂。
一、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地理这门学科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是教材呈现给学生的是一些比较规范、学术化的语言,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难以理解。教师要深入的研究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一个有效的转化,找出地理知识和生活的契合点,并利用学生们容易接受的形式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主动意识。同时,选择生活化的教学案例还能引导学生们感受到学习地理的实用性,体会到地理这门学科的价值,这能够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比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这节内容,课文中是以德国鲁尔区为例的,并对鲁尔区开发区位因素、存在问题及整治措施进行了分析。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方法就当下北方京津冀地区雾霾严重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帮助学生们掌握分析某区域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的能力。利用这种当下较热的话题,可以让学生们进一步感受到案例的真实性,感受到地理这门知识的价值。
由此可见,在地理教学中,利用更加贴合实际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们进行分析,既没有脱离了教材,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教材中的知识,又激发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这对于提高课堂利用率,创建一个高效的地理课堂有着很大的作用。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传统的教学课堂之所以不能称之为高效的课堂,是因为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讲得多,学生们消化的少。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师讲知识机械地灌输给学生,缺乏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使得学生们即使有疑问也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同时,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还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并且处于一个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应试化的教育大大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而如果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得不到提高,即使他们记住再多的知识,取得再高的分数也不能称之为高效的课堂教学。
要提高课堂的利用率,构建一个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师就需要改变一些传统的观念,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善教学手段,不仅要帮助学生们掌握地理知识,还要利用有效的引导,帮助学生们养成自主学习、探究的习惯。并且,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们勇于质疑,多让学生们发出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学习地理的信心,提高他们学习地理的主动性,而且还能对教师的教学进行一个有效的反馈,帮助教师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这部分内容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难点知识,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切忌一直向学生们灌输知识,可以适当地放慢讲解速度,给予学生们一些讨论交流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们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理解常见的大气现象的基本原理等相关知识。并且,教师还要增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们将疑问及时地提出来。这样,才能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教师开展地理教学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化静为动,并能利用课件帮助学生们图片重难点知识,有效地解决一些通过板书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在开展地理教学时,可以将多媒体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融入到地理课堂,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唤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有效地提高课堂的利用率,为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奠定了基础。
比如在讲解“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这部分内容时,很多学生不能有效地区分理解不同天气系统的气流运动状况。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们演示一些动态的图示,帮助学生们有效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们掌握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影响这些难点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们展示更加丰富多彩的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们跨学科迁移能力,增强他的分析和应用意识。此时,学生们的综合素养才能得到全面的提高,这样的地理课堂才能称之为高效的课堂。
总之,要提高课堂的利用率,构建一个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师需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这样,学生们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效课堂;导入;教学过程;评价模式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这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理教学赋予的使命,以期能够借助地理教学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作为地理教师要优化课堂结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为高效地理课堂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优化导入环节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导入是一堂课的开端,是决定课堂成败的观念。因此,在导入环节,教师要改变以往单一的“以旧带新”“开门见山”的导入方式,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导入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最终为高效课堂的实现做好前提工作。下面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例进行简单介绍。
例如,在教学《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时,我摒弃了以往的导入形式,在导入课时,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歌曲“黄土高坡”,接着,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黄土高原的一些图片,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使学生在形象的展示中对黄土高原有个大概的了解。而且,在图片的展示中,我选择了对比式展示,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水土流失对人们生活所产生的影响,进而帮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主人翁责任感、紧迫感,逐步形成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之后,我用一句话将学生引入正文的学习当中,“通过图片的对比,谁能告诉我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种差别?”引导学生走进课堂,最终大幅度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堂课的中心环节,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部分,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能动地进行认识活动,对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素质以及能力的培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有意识的优化教学过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在更为广阔的空间里自由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引导。”由此不难看出,自主学习对学生健全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选择了小组自主学习的模式,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首先,我引导学生带着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自学活动,如:(1)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总体发展趋势是什么样子的?(2)东北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失业人员众多。因此,今后要注意哪方面的发展?(3)下列特点属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是:( )
A.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
B.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趋于高水平分的平衡
C.区域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D.区域开放程度大幅度增强
……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完成上述的问题,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轻松地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使学生在充分发挥自主性的过程中实现高效的地理课堂。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在自我展示的平台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优化评价体系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将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以促使学生在教师全面的发展中能够对自己做出全面的了解。因此,作为地理教师的我们,除了要对学生的考试结果给予肯定的评价之外,还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方式等给予及时的肯定,要让学生在教师全面的评价中,正确地认识自己,明确自身的优缺点,进而使学生在教师多样化的评价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走进地理课堂。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注意评价方式的层次化,因为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别的,统一模式的评价将失去了其价值,因此,教师要优化评价体系,为高效课堂的实现做好外部工作。
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优化课堂结构,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进而提高40分钟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在高效的地理课堂中获得健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志伟.高中地理教学高效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