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动画电影发展史范文

动画电影发展史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动画电影发展史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动画电影发展史

第1篇

关键词:CG;三维动画;3D特效;数字动画技术

动画这门综合艺术自诞生以来,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动画”的概念经历了无数次分离与融合,但动画始终是融合了技术与艺术的双重性质,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欢乐,是没有国界的世界通用语言。电影的发展史上,没有哪一门艺术像电影一样更依赖于科学技术,从电影诞生的那一天起,它的每次发展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从无声电影到有声,从黑白电影到彩色,每一步无一例外的都打上了科技进步的烙印。影视艺术的里程碑式的分期往往是以技术为先导的。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用高科技制作的动画类影片,逼真的表现手法和极富想象力的创意,丰富了电影艺术的表现力。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在影视领域的运用和软件水平的不断更新换代,数字动画技术已完全融入了电影的制作领域,特别是运用了3D特效技术,将真人实景与动画内容紧密结合起来,让人难辨真假,实现了以前传统电影领域难以实现的表现方式,极大增强了电影的艺术魅力,把电影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CG技术与电影

CG是英文Computer Graphic的缩写,中文意为计算机图形图像。随着计算机的与发展,CG技术创造了电影领域中的文化奇迹,许多导演在影片中都运用了CG技术塑造了一个个虚拟的角色。

1977年,美国导演乔治・卢卡斯导演了一部名叫《星球大战》的科幻影片。片中运用CG技术创造了一个真实的虚拟世界,极大地丰富了影片的艺术观赏性,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导演也因此名扬世界,科幻影片从此也成为电影的主流之一。当时由于没有一家制作计算机特效的公司能为他的电影服务,因此他组建了自己的工业光魔工作室,用来制作这部电影所需要的特殊效果,从此计算机技术首次在电影中得以应用。片中运用的新技术大约有三百多项,给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开创了全新科幻影片的先河。《星球大战》的成功标志着人类已经向“真实的虚拟世界”迈出了极有建设性的一步。《星球大战》运用CG技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导演在其后1980年和1983年分别推出了两部续集。这几部影片在1984年获得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由于当时计算机影像技术处于刚开发和较为初级的阶段,三维计算机动画也没能很好运用到影片中,片中的怪兽由演员化妆扮演,外星人只能通过制造模型、电子控制和定格摄影来完成,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作和影响了影片的真实程度。

二、三维动画与电影

CG技术的运用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冲击力,而三维动画的运用为动画电影揭开了新的篇章。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1991年詹姆斯・卡梅隆拍摄的《终结者2》成功塑造了首个全三维数字角色,并将真人演出的影像与3D数码动画完美结合,这也使得三维数字人物角色的造型更像真人,并有层次感。工业光魔影像特技制作工作室成功地为影片制作了令人难忘的特技效果,并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这也使CG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从此,三维动画Computer Generated Imagery(即CGI)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各种类型的影片中,为创造完美的虚拟世界奠定了基础。

2001年,由彼得・杰克逊执导的影片《指环王1》隆重上映。片中的特效主要由Weta Digital工作室担任,其中的CGI影像留给人们完美的感觉,该片中的万人战斗场面给观众巨大的震撼力。CGI与微缩模型的结合,让人分辨不出动画和真实场景,再一次体现了数字技术的强大实力。片中运用了一种智能化的软件,在演绎双方作战时,每个数字形象都会自动寻找对手,甚至还能做到打不赢就逃跑的场面。该片也获得了2002年度的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

三、3D特效与电影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2009年由卡梅隆导演的《阿凡达》上映了,这部耗时12年制作的科幻大片掀起了电影历史上的第四次技术革命,预示着3D特效时代的来临,也象征着真人与动画技术结合的再次创新,使电影更具魅力。这部耗资5亿美元,迄今为止史上最昂贵的影片,很大部分投入都花在了技术上。卡梅隆团队自主研发的3D摄影系统,将3D特效再次推上一个新的境界。Weta Digital工作室运用为《阿凡达》研发并首次运用的特效技术―“携带式动作撷取设备”,用CG特技制作出了潘多拉星球的土著人―10英尺高的蓝色类人生物Na’vi族人,并与真人结合,逼真的诠释了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掠夺潘多拉星球的矿产,与当地Na’vi族人大战的场景。该片创下了27亿美元的票房神话,并获得了当年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

2011年8月由导演鲁伯特・瓦耶特携手Weta Digital工作室倾力打造的好莱坞又一部科幻巨制《猩球崛起》上映了。从上映至今,依然保持了如潮的好评和强劲的票房。Weta Digital工作室再次运用“携带式动作撷取设备”,用CG电脑动画制作出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猩猩,逼真的诠释了一场人类与猩猩的惊天动地的大战。

“携带式动作撷取设备”采用了动作捕捉技术,将演员表演时在空间所产生的数据,转换成数据模型,以之为骨架,在上面填上2D或3D角色的“血肉”,最终合成银幕上活灵活现的角色。通俗地讲就是:真人的动态表情、肢体语言经过电脑的处理或者合成后,变成虚拟人物形象的表现和肢体语言。上述两部影片中的Na’vi族人和猩猩的镜头都是通过演员的表演进行捕捉完成的。特别是扮演猩猩的演员,他的脸上贴满了红外线感光点,头上还顶着一个捕捉表情用的小摄像机,为的是最大限度地让摄像机捕捉到他脸部丰富的表情变化,令电脑制作的图像更加逼真。

导演鲁伯特・瓦耶特认为:《阿凡达》的CG技术非常成功,我想在《猩球崛起》里再运用一些令观众耳目一新的技术。将之前《阿凡达》主要在棚内完成外景拍摄的模式,首次放在户外、阳光下取景,真实的人物和真实的场景与CG绘制的栩栩如生的猩猩们在一起,令观众难辨真假。

电影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艺术,除了有鲜明的主题外,还要有创新和领先的制作技术。数字动画技术在当今电影创作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前传统电影里难以想像甚至无法实现的内容,都可以通过运用CGI等技术,让人们的幻想变成现实,因为电影艺术其实就是想象与真实的辨证统一。

参考文献:

[1]刘志强.三维造型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6

[2]李崴,严晓亚.当幻想变成现实[J].电影评价 2011(6)

第2篇

论文关键词:奇幻风格;民族奇幻;国际奇幻

一、奇幻的本源

说到奇幻风格的“奇”,或可解释为“传奇”。那么,奇幻风格的小说就是“在幻想世界中发生的传奇故事”。奇幻的本源,可上溯到古代神话和传说。实际上,大部分奇幻风格的小说都脱不开古代神话的影子。黑暗之神降下灾祸,英雄挺身而出,解救世界,这种情节在奇幻风格小说中最为常见。在奇幻风格小说中,人物经常要面对魔法、巫术,甚至与神力对抗;同时,又往往面临着战争与和平、欲望与真情的痛苦选择。人物自身,多数懂得超凡的法术、战技,或是拥有罕见的神器法物;有些奇幻风格小说的主角根本不是人类,而是吸血鬼、半龙半人、精灵族等等。奇幻风格小说的这些设定,在令人物光华四射的同时,也把人物带到激烈的矛盾纠缠中,甚至是不可避免的悲剧中。可以说,奇幻风格小说中的主角,几乎都有着古典浪漫主义英雄气质。其实那些古代传说、史诗,实际上已是奇幻小说的雏形了。

二、奇幻风格的分类特点

说到奇幻风格,大致可分为西式和日式两类。西式奇幻根源最深,从《魔戒之王》上溯到亚瑟王与圆桌武士,再到希腊、北欧古代神话,处处都有西方文化的烙印。这种文化体系与中国差异甚大,许多地方几乎无法沟通。由于文化背景所造成的观念隔阂,中国读者接受起来稍嫌费力。但是,说到对英雄的敬佩,对英雄主义的追求、赞赏,全世界都是共通的。西式奇幻,通常分为“主流奇幻类”(Hign Fantasy)和“剑与魔法类”(Sword & Sorcery)两种,前者比较注重文学性(如《魔戒之王》),后者则多偏重于冒险、战斗,更象是“动作片”。日式奇幻,实际上是西式奇幻和日本文化结合的产物,而日本文化中又有中国文化的血脉。因此,比起西式奇幻,日式奇幻更容易赢得中国读者的亲近。再加上精彩动漫的辅助推广,日式奇幻很容易就在中国闯开了一条路。日式奇幻,绝大部分是日本武士道精神、西式奇幻故事、中国谋略智慧的结合。文化根基较弱,但娱乐性强,人物塑造往往非常炫目。一些恐怖小说,以现代生活为背景,加入吸血鬼、狼人、鬼魂等元素,勉强可归入奇幻类,或归入奇幻小说与恐怖小说交界的边缘幻想类。所谓“历史架空”小说,通常是虚构出一个世界,或是一段历史,然后以此为基础创作传奇故事,其中魔法、巫术、神怪内容并不多,基本采用历史小说的手法来写,人物能力也通常不超过正常人的极限。这类小说算是奇幻风格小说与历史小说的交叉类别。

三、奇幻风格在将来的发展与预测

(一)奇幻风格在将来流行发展的五个理由

1、从内容品质上讲,文学小说的最动人之处就是它的丰富的想像力,而奇幻小说可以说是表达人类想像力最丰富的形式,甚至可谓是想像力的极至。

2、从门类品种上讲,目前国内引进出版的奇幻小说,几乎都是西方经典的奇幻小说作品,全球销量均超过数百万册,也上过《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

3、从文化传统上讲,中国并不缺少奇幻文学的传统,中国人同样不缺少想像力,《山海经》中就有半人半兽的描写,许多的神话传奇比如“天仙配”也是充满了奇幻小说的魅力,只不过有时似乎断了这个线索或传统。

4、从时代背景上讲,奇幻文学的最本质的东西或者说灵魂的东西是超越现实世界的想像力,这与人类追求自由、渴望自由的天性是相一致的。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了追求自由个性的时代,人们在解决了温饱的基本需求以后,对于精神产品的需求表现了多样性的选择。

5、从渠道上讲,奇幻小说在全世界走红,最大的功臣当是网络的作用,众多的网络游戏爱好者所热爱的网络游戏的背景,许多来自魅力无穷的奇幻小说,如我们所知道的《冰风谷》,就已经被游戏厂商改编成了网络游戏在流传。

(二)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对奇幻动画电影的影响

随着电脑科技的进步,未来电脑动画将向更逼真、更细腻的方向前进,必将对卡通及动画影片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冲击。

电脑动画可以细分成两类,一种是利用传统手工来描绘图像,但着色、剪缉以及特殊效果等后续工作借助电脑来完成;另一类则是指完全利用电脑制造出3D立体影像效果。不过,目前所出现的动画影片,多数都是将这两种手法交叉运用,以求呈现出最佳效果。

电脑动画的出现及广泛运用,是动画片发展史上的一项重要革命。首先电脑动画出现后,卡通及动画片的制作成本大大降低。过去传统手绘动画要拍出一秒钟的画面,需要由12到18张图像连续构筑而成,非常麻烦;电脑动画出现后,只要一张图,就可以借助电脑的处理,将图像作出不同角度的变幻,呈现出多元化的效果。

电脑动画除了可以复制出多种的变化节省成本外,还有另一个显著的优点,就是过去用过的人物、背景资料可以全部回收、再利用。如果制作单位要推出的《埃及王子2》,制作单位就是把第一集的档案重新拿出来,加进新的想法后稍作变化,节省了许多制作成本。

随着电脑科技的进步,电脑动画的领域越来越宽。除了电影中角色的表情可以更加千变万化外,还可以将人物细画,更见逼真和编导们的匠心独具。因此,利用电脑动画技术拍摄的个人风格电影会越来越多,导演有更多可想像与发挥的空间。

不过即使电脑动画前景看好,但是传统动画也仍有其生存之道。动画界人士说,传统动画片所擅长的艺术性、柔美、变化多端的线条是电脑动画所欠缺的。以后的趋势应该是两者的互相结合,这样才能把奇幻风格的动画片不断推向新的境界。

(三)民族奇幻与国际奇幻关系的预测

在网上对一些中小学进行的随机调查中,当问及学生看过和知道的奇幻类作品有哪些时,学生们的回答是《哈里·波特》和《魔戒》,然后,有人想出还有《龙族》……学生们的回答纷杂而凌乱,但有一点却惊人地一致:这其中没有一部是属于中国自己创作的奇幻作品。

这次调查显然是不全面的,偏颇的,但这却足够反映我们的问题:我们国产的奇幻作品有几部像《哈里·波特》和《魔戒》甚至《龙族》那样影响广泛?我们的奇幻作品到哪里去了? 转贴于

一位叫五月的先生也在《金陵晚报》上感慨地撰文:“一本儿童读物,首印500万册依然供不应求的事实,使其成为书界有史以来的一个奇迹,也使其它畅销书在一夜之间黯然失色。当人们惊喜地发现《哈里·波特》使西方那些沉溺在电视、电脑面前的学生们重新喜欢上了看书的时候,我们不禁想追问,中国现代奇幻文学,何时能赢得如此众多的小读者?”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奇幻文学也走出了过去的封闭状态,将国际交流作为存在的重要形式之一。但是目前这种国际对话,还只是停留在国外优秀奇幻文学的翻译引进层面上。对于国内奇幻文学作品,我们出版部门的包装和宣传显然也做得不够,根本就没有过做《哈里·波特》这样的手笔。其实国内也有很好的奇幻作品,像广州作家班马先生的《绿人》,讲西南地区大森林发现微型智能生物人,送到广州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内容十分有趣,还牵扯到了环保和生态问题,既好看又有意义。

国内著名奇幻文学作家葛冰用“三多”来形容当前我国奇幻文学的创作形势:出版社多,作家多,作品多。但他同时指出,“多多”并非“益善”,质量与数量的严重失衡导致庞大基数下精品寥寥,让人耳熟能详的作家、作品很少。

《哈里·波特》一书责编王瑞琴一针见血地说:“中国奇幻文学在想象力方面比较不尽人意。原因种种,我认为跟我们的作家下的工夫不够有关系。如果他们也像罗琳那样下工夫,我相信也能写出震撼文坛的作品。因为我们有些作家并不缺少想象力和幽默感。另外,我们的出版社也应该给他们一些鼓励和支持。人民文学出版社下一步就准备这样做。”

在西方奇幻大举进军国内的现况下,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是:《魔戒》一书在国内的推广过程中,出版社打上了这样一句用来招徕“生意”的口号——“被称为西方的《西游记》”。《西游记》被作为了参照对象,这说明了我们奇幻传统的幽深。

也许从这一点上,我们目前的奇幻创作完全应该有充足的自信重新振作。

其实,我们还有另一种自信的理由:我们的作品与国内读者没有文化的障碍。不管是《哈里·波特》还是《魔戒》,显然它们遵循的还是西方的传统,有很多神话和传说的背景并不为一般读者熟悉,就像我们的女娲造人,就像我们的精卫填海,就像我们的尧舜传说,外国读者能有几个会较清晰地了解它们呢?

而这类民族神话和传说却往往都充当了奇幻文学的无须太多解释的写作大背景。

其实,在1941年,我国便推出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制作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奇幻动画片,都在国际电影节大放光彩,令世界瞩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诞生于1959年的中国水墨动画,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表现手法曾让世界为之惊叹,被奉为国宝。日本动画鼻祖手冢治虫,就是因为40年前中国动画片《大闹天宫》首次在日本上演之后,他深深被其中“手持如意金箍棒、一个斤斗十万八千里”的孙悟空形象所折服,才放弃医生职业而拿起画笔的,从而诞生出轰动日本、风靡中国的日本优秀动画片《铁臂阿童木》。

现在,国际奇幻动画特别是日本、美国的卡通片泛滥中国市场,我们的动画片却难以走出国门。日本奇幻风格的动画电影《最游记》,题材是以中国的传统题材《西游记》作为蓝本,创作人才是中国的人才,在中国制作,还卖给中国儿童观看,却让日本动漫商赚了个钵满盆盈,可见中国并不缺乏发展原创奇幻动漫的文化资源。

第3篇

论文关键词:奇幻风格;民族奇幻;国际奇幻

一、奇幻的本源

说到奇幻风格的“奇”,或可解释为“传奇”。那么,奇幻风格的小说就是“在幻想世界中发生的传奇故事”。奇幻的本源,可上溯到古代神话和传说。实际上,大部分奇幻风格的小说都脱不开古代神话的影子。黑暗之神降下灾祸,英雄挺身而出,解救世界,这种情节在奇幻风格小说中最为常见。在奇幻风格小说中,人物经常要面对魔法、巫术,甚至与神力对抗;同时,又往往面临着战争与和平、欲望与真情的痛苦选择。人物自身,多数懂得超凡的法术、战技,或是拥有罕见的神器法物;有些奇幻风格小说的主角根本不是人类,而是吸血鬼、半龙半人、精灵族等等。奇幻风格小说的这些设定,在令人物光华四射的同时,也把人物带到激烈的矛盾纠缠中,甚至是不可避免的悲剧中。可以说,奇幻风格小说中的主角,几乎都有着古典浪漫主义英雄气质。其实那些古代传说、史诗,实际上已是奇幻小说的雏形了。

二、奇幻风格的分类特点

说到奇幻风格,大致可分为西式和日式两类。西式奇幻根源最深,从《魔戒之王》上溯到亚瑟王与圆桌武士,再到希腊、北欧古代神话,处处都有西方文化的烙印。这种文化体系与中国差异甚大,许多地方几乎无法沟通。由于文化背景所造成的观念隔阂,中国读者接受起来稍嫌费力。但是,说到对英雄的敬佩,对英雄主义的追求、赞赏,全世界都是共通的。西式奇幻,通常分为“主流奇幻类”(Hign Fantasy)和“剑与魔法类”(Sword & Sorcery)两种,前者比较注重文学性(如《魔戒之王》),后者则多偏重于冒险、战斗,更象是“动作片”。日式奇幻,实际上是西式奇幻和日本文化结合的产物,而日本文化中又有中国文化的血脉。因此,比起西式奇幻,日式奇幻更容易赢得中国读者的亲近。再加上精彩动漫的辅助推广,日式奇幻很容易就在中国闯开了一条路。日式奇幻,绝大部分是日本武士道精神、西式奇幻故事、中国谋略智慧的结合。文化根基较弱,但娱乐性强,人物塑造往往非常炫目。一些恐怖小说,以现代生活为背景,加入吸血鬼、狼人、鬼魂等元素,勉强可归入奇幻类,或归入奇幻小说与恐怖小说交界的边缘幻想类。所谓“历史架空”小说,通常是虚构出一个世界,或是一段历史,然后以此为基础创作传奇故事,其中魔法、巫术、神怪内容并不多,基本采用历史小说的手法来写,人物能力也通常不超过正常人的极限。这类小说算是奇幻风格小说与历史小说的交叉类别。

三、奇幻风格在将来的发展与预测

(一)奇幻风格在将来流行发展的五个理由

1、从内容品质上讲,文学小说的最动人之处就是它的丰富的想像力,而奇幻小说可以说是表达人类想像力最丰富的形式,甚至可谓是想像力的极至。

2、从门类品种上讲,目前国内引进出版的奇幻小说,几乎都是西方经典的奇幻小说作品,全球销量均超过数百万册,也上过《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

3、从文化传统上讲,中国并不缺少奇幻文学的传统,中国人同样不缺少想像力,《山海经》中就有半人半兽的描写,许多的神话传奇比如“天仙配”也是充满了奇幻小说的魅力,只不过有时似乎断了这个线索或传统。

4、从时代背景上讲,奇幻文学的最本质的东西或者说灵魂的东西是超越现实世界的想像力,这与人类追求自由、渴望自由的天性是相一致的。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了追求自由个性的时代,人们在解决了温饱的基本需求以后,对于精神产品的需求表现了多样性的选择。

5、从渠道上讲,奇幻小说在全世界走红,最大的功臣当是网络的作用,众多的网络游戏爱好者所热爱的网络游戏的背景,许多来自魅力无穷的奇幻小说,如我们所知道的《冰风谷》,就已经被游戏厂商改编成了网络游戏在流传。

(二)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对奇幻动画电影的影响

随着电脑科技的进步,未来电脑动画将向更逼真、更细腻的方向前进,必将对卡通及动画影片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冲击。

电脑动画可以细分成两类,一种是利用传统手工来描绘图像,但着色、剪缉以及特殊效果等后续工作借助电脑来完成;另一类则是指完全利用电脑制造出3D立体影像效果。不过,目前所出现的动画影片,多数都是将这两种手法交叉运用,以求呈现出最佳效果。

电脑动画的出现及广泛运用,是动画片发展史上的一项重要革命。首先电脑动画出现后,卡通及动画片的制作成本大大降低。过去传统手绘动画要拍出一秒钟的画面,需要由12到18张图像连续构筑而成,非常麻烦;电脑动画出现后,只要一张图,就可以借助电脑的处理,将图像作出不同角度的变幻,呈现出多元化的效果。

电脑动画除了可以复制出多种的变化节省成本外,还有另一个显著的优点,就是过去用过的人物、背景资料可以全部回收、再利用。如果制作单位要推出的《埃及王子2》,制作单位就是把第一集的档案重新拿出来,加进新的想法后稍作变化,节省了许多制作成本。

随着电脑科技的进步,电脑动画的领域越来越宽。除了电影中角色的表情可以更加千变万化外,还可以将人物细画,更见逼真和编导们的匠心独具。因此,利用电脑动画技术拍摄的个人风格电影会越来越多,导演有更多可想像与发挥的空间。

不过即使电脑动画前景看好,但是传统动画也仍有其生存之道。动画界人士说,传统动画片所擅长的艺术性、柔美、变化多端的线条是电脑动画所欠缺的。以后的趋势应该是两者的互相结合,这样才能把奇幻风格的动画片不断推向新的境界。

(三)民族奇幻与国际奇幻关系的预测

在网上对一些中小学进行的随机调查中,当问及学生看过和知道的奇幻类作品有哪些时,学生们的回答是《哈里·波特》和《魔戒》,然后,有人想出还有《龙族》……学生们的回答纷杂而凌乱,但有一点却惊人地一致:这其中没有一部是属于中国自己创作的奇幻作品。

这次调查显然是不全面的,偏颇的,但这却足够反映我们的问题:我们国产的奇幻作品有几部像《哈里·波特》和《魔戒》甚至《龙族》那样影响广泛?我们的奇幻作品到哪里去了?

一位叫五月的先生也在《金陵晚报》上感慨地撰文:“一本儿童读物,首印500万册依然供不应求的事实,使其成为书界有史以来的一个奇迹,也使其它畅销书在一夜之间黯然失色。当人们惊喜地发现《哈里·波特》使西方那些沉溺在电视、电脑面前的学生们重新喜欢上了看书的时候,我们不禁想追问,中国现代奇幻文学,何时能赢得如此众多的小读者?”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奇幻文学也走出了过去的封闭状态,将国际交流作为存在的重要形式之一。但是目前这种国际对话,还只是停留在国外优秀奇幻文学的翻译引进层面上。对于国内奇幻文学作品,我们出版部门的包装和宣传显然也做得不够,根本就没有过做《哈里·波特》这样的手笔。其实国内也有很好的奇幻作品,像广州作家班马先生的《绿人》,讲西南地区大森林发现微型智能生物人,送到广州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内容十分有趣,还牵扯到了环保和生态问题,既好看又有意义。

国内著名奇幻文学作家葛冰用“三多”来形容当前我国奇幻文学的创作形势:出版社多,作家多,作品多。但他同时指出,“多多”并非“益善”,质量与数量的严重失衡导致庞大基数下精品寥寥,让人耳熟能详的作家、作品很少。

《哈里·波特》一书责编王瑞琴一针见血地说:“中国奇幻文学在想象力方面比较不尽人意。原因种种,我认为跟我们的作家下的工夫不够有关系。如果他们也像罗琳那样下工夫,我相信也能写出震撼文坛的作品。因为我们有些作家并不缺少想象力和幽默感。另外,我们的出版社也应该给他们一些鼓励和支持。人民文学出版社下一步就准备这样做。”

在西方奇幻大举进军国内的现况下,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是:《魔戒》一书在国内的推广过程中,出版社打上了这样一句用来招徕“生意”的口号——“被称为西方的《西游记》”。《西游记》被作为了参照对象,这说明了我们奇幻传统的幽深。

也许从这一点上,我们目前的奇幻创作完全应该有充足的自信重新振作。

其实,我们还有另一种自信的理由:我们的作品与国内读者没有文化的障碍。不管是《哈里·波特》还是《魔戒》,显然它们遵循的还是西方的传统,有很多神话和传说的背景并不为一般读者熟悉,就像我们的女娲造人,就像我们的精卫填海,就像我们的尧舜传说,外国读者能有几个会较清晰地了解它们呢?

而这类民族神话和传说却往往都充当了奇幻文学的无须太多解释的写作大背景。

其实,在1941年,我国便推出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制作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奇幻动画片,都在国际电影节大放光彩,令世界瞩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诞生于1959年的中国水墨动画,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表现手法曾让世界为之惊叹,被奉为国宝。日本动画鼻祖手冢治虫,就是因为40年前中国动画片《大闹天宫》首次在日本上演之后,他深深被其中“手持如意金箍棒、一个斤斗十万八千里”的孙悟空形象所折服,才放弃医生职业而拿起画笔的,从而诞生出轰动日本、风靡中国的日本优秀动画片《铁臂阿童木》。

现在,国际奇幻动画特别是日本、美国的卡通片泛滥中国市场,我们的动画片却难以走出国门。日本奇幻风格的动画电影《最游记》,题材是以中国的传统题材《西游记》作为蓝本,创作人才是中国的人才,在中国制作,还卖给中国儿童观看,却让日本动漫商赚了个钵满盆盈,可见中国并不缺乏发展原创奇幻动漫的文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