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公司的经营指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极效率数据包络分析绩效评价指标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保险体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个以国有商业保险公司为主、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多家保险公司竞争的多元化市场格局已经初步形成。随着国内保险业的竞争日益剧烈,迫切要求国内保险公司加强自身管理,提高经营绩效。因此,能否科学合理地衡量保险公司的经营绩效水平并据此分析经营管理中的优势与不足变得十分关键。目前国内对保险公司绩效的考察主要是从定性的角度出发,多是采用一些常规单因素指标,存在极大的局限性。本文采用极效率DEA模型,有效区别出有效决策单元(绩效值=1)之间的绩效差别,对我国9家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做出有效排序,并对各保险公司经营绩效简单评价,为其进一步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极效率DEA模型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是Charnes和Cooper等学者在“相对效率评价”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系统分析方法,其功能是进行多个同类样本间的相对优劣性的评价。利用数学规划技术,该方法可以较好的解决具有多输入多输出特征的同行业企业生产率评价问题。学者魏权龄也证明了相对有效的决策单元就是在相同情况下采用多目标规划解出的Pareto有效解。
假设有n个决策单元DMUj(j=1,2,Λ,n)的输入输出向量分别为xj=(x1j,x2j,Λ,xmj)T>0yj=(y1j,y2j,Λ,ymj)T>0
极效率模型是以CCR模型为基础,利用极效率来甄别有效DMU的效率差异,从而可以给出所有DMU的效率排序。极效率模型如下:minθsups.t.
二、保险公司经营绩效的评价指标分析
指标的选择必须满足评价的要求,能客观反映评价对象的竞争力水平,在技术上尽量避免投入产出指标具有较强的线性关系。从全面性、客观性、代表性、可得性的原则出发,本文把各个保险公司作为决策单元,选取投入指标为逆费用率、逆赔付率、资金运用率、逆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而产出指标则选取资本利润率、营业利润率。其中,费用率为营业费用与保费收人的比率,反映保险公司在一定时期内经营保险业务发生的成本费用;赔付率则是赔款支出与保费收入之间的比率,可以用来衡量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益;而资金运用率是指保险公司在一定时期内投资总额占企业全部资产总额的比例;资产负债率为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主要用来衡量保险公司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最后,流动比率为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衡量保险公司的流动资产在某一时点可以变为现金用于偿付即将到期债务的能力,表明保险公司每一元钱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支付的保障。另外,作为产出指标的资本利润率为利润与实收资本的比率,说明一定时期内利润总额与全部资本金的关系,表明保险公司拥有的资本金的盈利能力;而营业利润率则是利润与保费收入的比率。
实证研究
由于数据来源的限制,本文选取我国9家主要保险公司作为决策单元,分析的样本容量为9,投入产出指标为7,很明显样本容量大于指标个数,满足DEA分析的要求。首先采用DEA对偶模型对保险公司绩效进行评价,结果θ列。华泰、太保、天安、大众、永安的相对绩效为1。再利用极效率DEA模型对这五个保险公司进行相对效率评价,结果华泰最优效率,永安紧随其后,接着是太保、天安和大众。最终的效率排序结果在最后一列。
从结果可以发现,华泰、太保、天安、大众、永安相对于人寿、平安、新华、新疆而言,是有效的。其中,人寿、大众可以看作弱有效,天安、太保则是比较有效,华泰、永安是非常有效,表明它们的投入产出指标值比较平衡。具体分析,华泰、永安在营业利润率、资产负债率的指标值上较其他保险公司高出许多,反映综合盈利能力较强。虽然,天安资产负债率是所有保险公司中最高的,但其在营业利润率方面表现较差,从而导致其在综合盈利能力方面低于华泰和永安。另外,新疆虽然在营业利润率方面表现较好,但是其资产负债率却只有1.064,低于平均水平,从而使其综合盈利能力下降。在费用率和赔付率方面,华泰、永安及天安、大众远远高于人寿、平安、新华。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出它们经营效益的差异。在资金利用率方面,无疑华泰、永安显得尤为突出。最后,流动比率是人寿最高,达到10.014,说明其流动负债,包括应付手续费、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未交税金等项目,在所有保险公司中最少。资本利润率最高是平安、新疆,分别达到0.637和0.538。不过,从本质上而言,虽然资本利润率可以衡量盈利能力,但是其反映的是创造单位盈利所需资本金数量,即盈利的成本。
三、相关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人寿、太保、平安、新华、天安在营业利润率方面都较低,一方面与其保费收入投资渠道狭窄有关,另外,也受金融机构分业经营、利率下调等市场化因素影响较大。为此,应当注意增强综合盈利能力,提高经营绩效。可以通过开发新险种和产品,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裁减冗员并控制人员过快增长,加强理赔工作,以此控制赔款支出。资金运用方面的不足。此外,国家也应采取措施为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例如放宽投资限制、丰富投资品种等。而对于新疆兵团保险公司,虽然其综合盈利能力表现尚好,但是其流动负债相对其经营规模和收入情况而言,显得不合理,究其原因在于成本控制较差,资源浪费严重。为此,新疆兵团保险公司应当注意提高成本控制能力,在公司内部实施严格的预算管理,以此控制费用降低成本。人寿、大众、新华的资金运用盈利率都比较低,因此,对于这三家公司来说,除了努力拓展保险业务以便扩大投资资金来源的规模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对保险投资进行科学管理与高效运作。这包括科学的可行性研究、正确的投资方式、选择合理的投资结构和有效的执行与控制。对于华泰、永安而言,虽然综合绩效排名最前,但是它们在流动负债方面表现均不理想,而且永安在体现效益的指标赔付率上也存在不足,所以,它们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自身经营状况进一步加以改进,以至发挥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魏权龄.评价相对有效性的DEA方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关键词】 价值创造; 上市公司; 经营业绩; 评价指标体系
现在,站在投资者利益保护的视角,将价值创造和业绩评价结合起来,使价值创造成为指导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的指向标,探索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问题是一项具有迫切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建立科学、合理且具有可操作性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体系,关注企业的真实价值创造表现及其能力,将有助于推动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业绩基本面的持续关注和真实价值的深入挖掘,也将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的建立健全和价值创造投资理念的培养、普及。
一、企业价值创造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关系分析
对企业进行经营业绩评价的根本目的是评价企业价值创造规模大小与价值创造能力的好坏,投资者所要发现的是真正具有价值创造能力且能够创造真实价值的企业。企业的价值大小是一个静态的结果,而这个结果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一个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关键价值驱动因素。关键价值驱动因素,就是指能够影响和推动企业价值创造的重要因素。关键价值驱动因素按照内容可以划分为外部环境价值驱动因素和内部管理价值驱动因素两大类型,而内部管理价值驱动因素又可以进一步地区分为财务价值驱动因素和非财务价值驱动因素两种具体类型。因此,对企业进行经营业绩评价,仅评价企业价值的大小是不够的,还应关注关键价值驱动因素,尤其是内部管理价值驱动因素,它反映了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决定了企业价值创造的结果。
对企业价值创造驱动因素的分析可以借助于股东价值创造链、关键因素驱动树等工具。按照已有文献对股东价值创造环节的描述,可以总结提炼出反映股东价值创造能力的主要方面:营销能力、营运能力、研发能力。这三种能力基本概括了企业创造价值的内部管理关键驱动因素之非财务活动的一面,构成了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决定了企业的价值创造表现。
那么如何衡量一个企业的价值创造表现呢?这可以借助于企业价值评估理论。根据企业价值评估理论,企业价值应该是利用与企业风险程度相适应的折现率对其在未来经营期限内所创造的经济收益进行贴现之后所获得的现值之和。可以看出,衡量企业价值创造表现主要与三个因素有关:收益、增长与风险。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企业未来收益的主要决定因素。只有盈利能力强的企业,才能创造出高的收益。同时这种收益应该具有较好的持续性和增长性,才能增加企业的价值。因此,在进行企业经营业绩评价过程中,还应该关注企业的增长能力。此外,企业若要持续、健康地经营下去,必须具备较好的偿债能力。偿债能力关系到企业的生存问题,即企业应力求保持以收抵支和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减少破产风险,使企业能够稳定生存与不断发展。偿债能力的大小可以反映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从而影响企业的资本成本大小,进而也会影响企业价值。总之,企业的价值创造表现应该从盈利能力、增长能力和偿债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综上分析,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价值创造表现,可以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增长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衡量;二是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可以从营销能力、营运能力、研发能力三个方面进行反映。企业价值创造表现是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最终体现,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强弱决定了企业价值创造表现的好坏。
二、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构建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以财务指标为主
正如前文所述,要全面评价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既要衡量其创造价值的大小,又要反映其创造价值能力的高低。而创造价值表现和能力又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因此,使用单一指标难以准确地评价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整体特征,需要建立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强调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以财务指标为主。
在进行经营业绩评价时,为了全面评价上市公司的价值创造能力,尤其是在对上市公司价值创造驱动因素的分析中,需要引入非财务指标。但具体选择评价指标时,还要考虑到基于价值创造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主体是上市公司的外部投资者。就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而言,外部利益相关者只能主要依赖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财务信息了解上市公司,而无法全面了解属于上市公司内部信息的非财务活动情况。因此在进行经营业绩评价时,无法引入过多的非财务评价指标。另外,许多非财务指标存在不易计算与衡量的问题,而财务指标的客观性比较强,其数据较易获得。因此在设计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时仍以财务指标为主,在可计量与可获得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结合非财务指标。
(二)基本指标与行业特色指标相结合,突出行业特色
在设计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时应考虑其所处的行业背景。正如Alan C.Maltz等人(2003)所说,由于一套特定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不可能对每一个企业都适用,所以可以先搭建一个业绩评价的通用框架,企业可根据其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特点在其中选择相应的评价指标。这也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我们不可能建立起唯一的适用于所有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这种做法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可以建立一种具有通用性和综合性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指标选择模式,这样使用者可在实际操作中根据行业背景设计完整的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因此,搭建一个用于指导使用者根据行业特点设计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用框架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就是将每一方面的评价指标分为通用指标和特殊指标两大类型。前者反映所有上市公司的共性,后者体现被评价上市公司的行业特性。
对于不同时期不同行业背景的企业而言,其外部环境、行业特征、行业生命周期存在差异,进而会影响该行业上市公司的关键价值驱动因素。比如制药业的关键价值驱动因素是研发能力,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及其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是关键;而对于电信业,则市场营销能力更为关键,因此有必要引入客户满意度指标。因此,在建立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评价体系时,尤其是在指标设计的过程中,要结合具体的行业特点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使业绩评价的结果更具有科学性。
三、基于价值创造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基于价值创造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由价值创造表现指标和价值创造能力指标构成。价值创造表现评价指标分为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等;价值创造能力指标包括营销能力、营运能力和研发能力等。每一类指标体系又区分为通用指标和特殊指标。本文主要探讨通用指标的选取。
(一)盈利能力指标的选取
在实践中,应用较为广泛的盈利能力指标主要有:EVA、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其中,EVA是从股东角度定义的经济利润,相对于会计利润,它考虑了权益资本成本能够反映企业的价值创造结果,是盈利能力指标的首选指标。尽管净资产收益率是评价上市公司资本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但是由于该指标的计算与EVA有共同之处,其内涵基本被EVA所涵盖,为了避免重复,不选持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反映的是公司对资产的运用效果,销售利润率可以反映上市公司的商品经营盈利能力。由于一个企业要能够持续为股东创造价值,应该主要看其经营性的业务创造价值能力,而经营利润剔除了“听天由命”的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因此经营利润要比营业利润更能够反映上市经常性业务所创造的价值。这样,盈利能力指标包括EVA、总资产报酬率、销售经营利润率。
(二)偿债能力指标的选取
在实践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偿债能力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等。笔者认为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不能精确地反映上市公司的真实短期偿债能力,选用现金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流动负债之比)可能更为恰当。
(三)增长能力指标的选取
增长能力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发展性和持续性。上市公司若要获得持续发展能力,就必须在股东权益、利润、营业收入和资产等各方面谋求协调发展。在这四项增长能力指标中,经营利润增长率与股东权益增长率更能体现出公司增长的效率性。若没有经营利润的增长,销售的增长在某种程度上可谓无效率的增长。无论是销售的增长,还是资产的增长,投资者最终期望的都是股东权益的增长。因此,指标体系采用经营利润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作为增长能力的评价指标。
(四)营销能力指标的选取
营销能力可以考虑以下评价指标:1.客户满意度是指客户对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它是保持老客户和吸引新客户的驱动因素。营销能力强的上市公司客户满意度也高。2.市场占有率,它反映了上市公司产品的市场地位,从结果角度反映了营销能力,营销能力越强,相对而言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越高。3.营业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率反映了上市公司在销售方面的投入,它是支撑公司营销能力的必要保障,但是太高又会降低公司的营销效率,因此应该保持在合适的水平。
(五)营运能力指标的选取
营运能力主要反映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进行经营的效率。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应收账款和存货的管理尤其重要,因此可以选取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来反映上市公司的资产管理效率。另外,还可以用管理费用占资产比率来反映上市公司资产管理效率。需要注意的是,管理费用应该扣除那些与管理不直接相关但按会计处理方式计入管理费用的项目,如研究费用。
(六)研发能力指标的选取
对上市公司的价值创造能力进行评价时,不能忽略对上市公司研发能力的评价。因为它为上市持续创造价值提供了动力。可以利用R&D支出占营业收入比率、开发费用资本化率等指标评价上市公司的研发能力。R&D支出占营业收入比率越大,说明公司对研发活动越为重视;开发费用资本化率越大,说明公司研究开发成功的概率越高,所形成的无形资产越多。
综上所述,基于价值创造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通用指标体系可构建如表1。
【主要参考文献】
[1] 陈志斌.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现金流管理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 汤谷良,等.试论企业盈利、增长、风险三维平衡战略管理[J].会计研究,2004(11).
[3] 王化成,等.企业业绩评价模式研究[J].管理世界,2004(4).
关键词:盈余质量;评价指标;案例分析一、引言
据了解,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好坏具体表现在企业的盈余质量方面,通常盈余质量高的企业其业绩更具有可靠性、相关性,可以说盈余质量对企业业绩评估的一面镜子,盈余具有持续性,现金流越稳定的企业,企业业绩越好。所以本文主要从盈余质量角度,以海德公司为案例来探讨企业的发展能力,并结合当前的经济环境,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盈余质量的分析
质量,一般是指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序,盈余质量指企业盈余的优劣程度。我国企业报告的盈余,是会计人员根据会计准则和制度的规定,对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开展的各种经营业务进行确认、计量的结果。部分企业为了获取信贷资金、商业信用、公司上市、保持配股资格、偷漏税等原因,会粉饰会计报表,调节盈余。
目前学术界对于盈余质量的评价方法很多,但大体上可以评价基础为准分成两大类;一是基于公司财务数据所进行的直接评价;二是假定证劵市场有效,通过股价对会计盈余的反映所进行的间接评价。本文以海德股份公司为例,以第一大类方法中的财务指标对公司盈余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案例分析
海南海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于1992年11月2日经海南省股份制试点领导小组办公室琼股办字[1992]37号文批准,由原海南省海德涤纶厂改组设立为规范化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信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房地产开发经营、房地产销售服务,工业产品、农副产品的销售,进出口贸易(凭许可证经营),旅游业,汽车维修服务,酒店管理与咨询服务,会议服务(不含旅行社业务),含下属分支机构的经营范围(凡需行政许可的项目凭许可证经营)。
本文以2008年-2010年海德股份披露并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后的财务报表为例(年报数据均来自金融界网站),分析公司盈余质量
(一)利用资产负债表分析盈余质量
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企业主要财务状况。我们主要从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来进行分析。(详细表1)
表1报告期2010年2009年2008年评价指标公司行业公司行业公司行业应收账款周转率56.1123.7444.9923.810.4220.78速动比率0.01810.00570.01330.00630.0090.0048资产负债率32.86%70.24%28.57%65.16%40.83%63.37%应计额比率-4.13%-9.86%4.28%从2008—2010年的公司资产负债率波动不大说明该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较好。行业数据分别为63.37%,65.16%.70.24%,对比这三年来公司与行业的资产负债率,可知每一年的公司资产负债率偏低于同行业,从某种意义上说该公司并没有有效地利用债务工具来提高公司的经营业绩。
观察公司三年的行业数据,与同行业进行对比,发现它有逐年上述的趋势,说明该公司的应收账款变现能力较强,利润质量有较好的保障。
应计额比率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应收款项和应付款项,应收表明企业被别人占用的资金,应付表明的是企业占用别人的资金,要是应收大于应付,那么企业在市场中居于被动地位,要是应付大于应收,那么表明企业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二)利用利润表分析盈余质量
利润表反映的主要是公司的经营成果,主要从营业利润率、资产减值准备率、净资产收益率等这三个指标来分析。(详细如表2)
表2报告期2010年2009年2008年评价指标公司行业公司行业公司行业净资产收益率13.05%14.21%8.22%13.53%18.35%11.35%营业利润率40.37%21.53%27.02%20.67%0.62%17.32%资产减值准备率0.09%0.33%0.22%营业利润率是扣除营业外收支以后计算所得,其反应的利润更加真实可靠。从表中可以看出,海德股份的营业利润率在08年时较低,说明该企业的利润当年主要靠对外投资获得或者来源于营业外收入,观察08年财务报表,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的营业外收入比重很大,这与利润比较起来,难以控制,偶然性很大,目前实现的利润在未来不具有重复性,净利润的预计价值较小。
资产减值准备率是资产减值准备额占资产总额的比重,通过该公司的三年财务数据现实表明,资产减值准备率变化不大,从某种意义上说该企业并没有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来操纵盈余,盈余的可靠性较高。
对比三年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我们可以看出他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同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在缓步上升,且公司在2009、2010年度的资产收益率略低于同行业水准,这对股东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应为这意味这业绩的下降。
(三)利用现金流量表分析盈余质量
从收付实现制到权责发生制是会计发展史上的巨大进步,然而权责发生制也有缺陷,在权责发生制下,企业有更大的空间选择对其有利的会计方法和政策,通过这些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估计来粉饰财务报表。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同时报告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织袋利润表和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现金流量表,结合权责发生制下的利润表和收付实现制下的现金流量表分析有助于判断公司利润的现金保障程度,进而有利于分析公司的盈余质量。(详细如表6)
表6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报告期2008年2009年2010年报告期2008年2009年2010年项目比率值比率值比率值项目比率值比率值比率值营业利润/
营业收入0.62%27.02%40.37%经营现金净流
量/营业收入8.72%54.15%100.23%营业利润/
总资产0.15%7.05%11.52%经营现金净流
量/总资产2.17%14.13%28.59%营业利润/
总股份0.000270.01120.0225经营现金净流
量/总股份0.003850.225850.5587通过此表可以看出公司在权责发生制下计算出来的获利能力较高,对应的现金获取能力比率也一样很好,差距很小,每年都在逐渐上升,这与其行业自身的特殊性存在一定关系,单一方面说明该公司自身的盈利水平较高,另一方面,以实现的收益有强大的现金作保障,其风险较小,公司通过利润表反应的每股营业利润率成倍数上升,每股经营现金径流量上升,形势一片大好。
综上,通过对上述财务报表在2008—2010年财务数据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从会计盈余来看,盈利质量得到提高,经营业绩得到改善,如营业利润率的不断提高,意味着公司的盈利质量得到改善和盈利质量的持续得到提高;并领先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从现金流量来看盈余质量,盈利的质量得到了现金流的保证,意味着盈利质量的可靠。
从财务状况来看,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强,财务风险较小,应收账款周转率提高,资产管理能力增强,意味着经营业绩的提高。
四、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企业09—10年的业绩得到提高,业绩得到很大的改善,但企业在财务政策上面过于保守,没有充分利用09—10年房地产市场的景气扩大成果,且盈利能力的改善的主要原因是09—10年海南房地产市场的火爆,但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趋于理性,价值得到回归,再加上2011年,国家宏观调控力度不减,房地产市场依旧持续低迷,商品房价格将进入徘徊状态。预计全年房价保持低速增长。可能造成房地产市场的动荡,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会造成重大不利影响。但公司目前没有积压的土地项目和银行借款,资金压力相对较小。企业比较谨慎的财务政策有利于抵抗这一波风险。(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秀芬.河南省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与评价研究[J].会计之友,2010,9:4-10
[2]刘灵芝;李海松;如何利用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财务状况[J].商业会计2004年02期
关键词概率分析经济评价
中图分类号: TV文献标识码:A
一、概述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利做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水利工程项目决策前的可行性研究和评价过程中,采用合适的经济评价方法,对拟建项目计算期内投入产出诸多经济因素进行调查、预测、研究、计算和论证,用于探索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数学技巧,运用它,我们可以从众多的比较方案中,选择出一种最经济合理的方案,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项目投资效益。
水利工程项目是大型工程项目,具有投资大,周期长,技术复杂,且不可逆的特点。在进行建设之前对其进行经济评价显得尤为重要。而工程项目计划采用的数据,大多来自预测和估算、效益、费用和时间等都具有不确定性,这样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将会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也就是说项目中存在巨大风险。为了弄清不确定因素对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需进行不确定性分析,以判定工程方案在经济、财务上的可靠性。不确定性分析包括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和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分析方法主要分析和评价产量、经营成本、收入与利润之间的制约关系,是一种静态分析方法。敏感性分析:是研究建设项目主要因素发生变化时,项目经济效益发生的相应变化,以判断这些因素对项目经济目标的影响。这些可能发生变化的因素即不确定性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的目的就是要找出项目的敏感因素,并确定其敏感程度,以预测项目承担的风险。敏感性分析法虽然可以用来研究各方面的不确定性对拟建项目的影响,指出项目经济评价指标对各种不确定因素的敏感程度,但敏感性分析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仅在进行多方案比较时,敏感性分析的结果才可成为项目取舍的依据。(2)各不确定因素的变化方向和变化范围实际上是不确定的,而敏感性分析没有给出它们发生的概率,由此而得出的有关项目风险的评价结论显然欠科学。(3)一个项目的不确定性因素往往有多个,每个不确定因素都要取出几个变化值来分别计算它们引起的内部收益率、净现值、贷款偿还期等指标的变化幅度,计算复杂。因此,仅用敏感性分析法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和指出风险所在,而概率分析法则起到补充作用,可进一步加强对风险的分析。在投资项目经济评价中,尤其在对风险大的投资项目经济评价中采用概率分析法,重视和加强对概率分析方法的应用,提高项目经济评价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水利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水平。
二、概率分析方法
1、原理
概率分析是通过研究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发生不同变动幅度的概率分布及其对项目经济效益指标的影响,对项目可行性和风险性以及方案优劣作出判断的一种不确定性分析法。概率分析常用于对大中型重要若干项目的评估和决策之中。
水利工程,无论灌溉、发电、防洪、治涝,其效益都与水文现象紧密联系着,由于水文现象的随机性,这就需要根据历史统计资料作出判断,给出各种水文值(或由水文值产生的其它数值)出现的概率,进行概率分析。概率分析一般包括两方面内容:
(1)计算并分析项目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评价指标的期望值;
(2)计算并分析净现值大于、等于零,或内部收益率大于、等于社会折现率(或行业基准收益率)的累计概率。累计概率的数值越大(上限值为1),项目承担的风险越小。概率分析适用于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
2、概率分析法应用
例 某灌溉工程建设期2年,各年投资1000万元〈投资在各年末〉,由概率统计资料知灌溉工程年经济效益的概率如表1.
表1某工程经济效益与概率的关系
年效益(万元) 200 300 500 700 900
概率(%) 10 20 40 20 10
已知该灌溉工程的年运行费为50万元,社会折现率暂取7%,以施工开始为基准年,生产期为25年,故计算期为27年,求灌溉工程年效益的期望值、净现值的期望值、净现值大于或等于0时的累计概率。
表1可由统计数据的直方概率图(图1)得到。
图1 某工程经济效益概率直方图
解:(1)求年效益的期望值 :年效益的期望值可参照防洪工程的频率曲线法,也可用下列方法计算:
(2)求净现值的期望值。已知灌溉工程的年运行费用C'=500万元,由年效益S及其概率,先求净现值ENPV,再计算加权净现值ENPVP,最后求得 。
当S=200万元,概率P=0.1,累计概率∑P=0.l。
当S=300万元,概率P=0.2,累计概率∑P=0.3。
当S=500万元,概率P=0.4,累计概率∑P=0.7。
当B=700万元,概率P=0.2,累计概率∑P=0.9。
当S=900万元,概率P=0.1,累计概率∑P=l。
从现代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经营业绩”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不仅指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利润,也包括公司经营的稳健性和成长性;既代表公司的获利能力,又标志着其偿付能力及信用水平。为此,指标设计中尽可能全面涵盖产险公司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同时,也考虑了目前我国产险公司所提供数据资料的实际情况,以财务报表数据为核心,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本文所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由总目标层、要素层和基本指标层构成,包括反映保险公司盈利能力、偿付能力和经营稳健性三个方面的统计指标,
(一)盈利能力类指标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根本属性,而利润也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尺度之一。保险公司的盈利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承接保险业务的收益,二是运用资金所产生的投资收益。因此,该类评价指标包括:1.保费收入利润率=承保利润/保费收入该指标反映保险公司承保业务的获利能力,指标值越高,说明公司盈利能力越强。根据S&P公司的经验数值,保费收入利润率应在5%以上。2.投资收益率=净投资收益/资金运用年平均数该指标反映保险公司运用资金获利的能力,指标值越高,表明公司盈利能力越强。从公司财务管理的角度来讲,投资收益率至少应当大于同期银行利率。3.总资产报酬率=净利润/资产年平均占用数该指标反映的是公司整体的获利能力,指标值越高,则公司总的盈利能力越强。
(二)偿付能力类指标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尤其值得关注。由于偿付能力表达的是保险公司资产与负债之间的联系,因此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财务指标来衡量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水平:1.认可资产负债率=认可负债总额/认可资产总额保险公司应当适度负债经营,过高的资产负债率会导致偿付危机,而过低的资产负债率又说明公司的资产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故该指标是一个适度指标。在指标设计时遵循审慎原则,采用认可负债总额和认可资产总额,该指标值应低于90%。2.偿付能力系数=自留保费/(资本金+公积金)保险公司的经营规模必须与其实际资本相适应,自留保费不能超过资本金的一定比例,否则就要承担过大的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九十九条的规定,经营财产险的保险公司,当年自留保费不能超过其实有资本金加公积金之和的四倍。3.流动性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该指标从保险公司资产的流动性方面反映公司的短期偿付能力,所衡量的是公司是否能在近期支付赔款、承担调节成本和退保金支出。该指标值应不低于1。
(三)经营稳健性指标加入WTO后,为了提高与外资保险公司同台竞技的能力,我国保险公司必须强化自身的风险意识,创立一种稳健的和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因此在对保险公司经营业绩进行评价时,也应当重视考核公司发展的稳健性。具体指标如下:1.保费收入增长率=当期保费收入增减额/上期保费收入该指标用于衡量保险公司的成长性,保费收入的增长,一方面表明公司的业务发展,有助于解决短期偿付能力;但另一方面,在资本金不变的情况下,意味着保险公司将来承担债务的增加,潜在的偿付风险加大,故它是一个适度指标,美国保险监督协会NAIC对财产险公司规定保费收入增长率应在-33%-33%之间。2.成本费用率=营业费用/当期保费收入该指标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衡量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效率水平。当承保金额相同时,所花费的成本费用越低,说明经营效率越高,因此它是一个逆指标,数值越低越好。3.非认可资产比率=非认可资产/总资产该比率体现了保险公司的资产质量,也是一个逆指标。它能测试出保险公司低效率投资的比重,从而也代表了保险公司实际具有的最终偿付能力和管理效率。该指标值应不超过15%。
二、我国产险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的实证研究
从现代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经营业绩”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不仅指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利润,也包括公司经营的稳健性和成长性;既代表公司的获利能力,又标志着其偿付能力及信用水平。为此,指标设计中尽可能全面涵盖产险公司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同时,也考虑了目前我国产险公司所提供数据资料的实际情况,以财务报表数据为核心,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本文所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由总目标层、要素层和基本指标层构成,包括反映保险公司盈利能力、偿付能力和经营稳健性三个方面的统计指标,
(一)盈利能力类指标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根本属性,而利润也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尺度之一。保险公司的盈利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承接保险业务的收益,二是运用资金所产生的投资收益。因此,该类评价指标包括:1.保费收入利润率=承保利润/保费收入该指标反映保险公司承保业务的获利能力,指标值越高,说明公司盈利能力越强。根据S&P公司的经验数值,保费收入利润率应在5%以上。2.投资收益率=净投资收益/资金运用年平均数该指标反映保险公司运用资金获利的能力,指标值越高,表明公司盈利能力越强。从公司财务管理的角度来讲,投资收益率至少应当大于同期银行利率。3.总资产报酬率=净利润/资产年平均占用数该指标反映的是公司整体的获利能力,指标值越高,则公司总的盈利能力越强。
(二)偿付能力类指标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尤其值得关注。由于偿付能力表达的是保险公司资产与负债之间的联系,因此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财务指标来衡量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水平:1.认可资产负债率=认可负债总额/认可资产总额保险公司应当适度负债经营,过高的资产负债率会导致偿付危机,而过低的资产负债率又说明公司的资产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故该指标是一个适度指标。在指标设计时遵循审慎原则,采用认可负债总额和认可资产总额,该指标值应低于90%。2.偿付能力系数=自留保费/(资本金+公积金)保险公司的经营规模必须与其实际资本相适应,自留保费不能超过资本金的一定比例,否则就要承担过大的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九十九条的规定,经营财产险的保险公司,当年自留保费不能超过其实有资本金加公积金之和的四倍。3.流动性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该指标从保险公司资产的流动性方面反映公司的短期偿付能力,所衡量的是公司是否能在近期支付赔款、承担调节成本和退保金支出。该指标值应不低于1。
(三)经营稳健性指标加入WTO后,为了提高与外资保险公司同台竞技的能力,我国保险公司必须强化自身的风险意识,创立一种稳健的和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因此在对保险公司经营业绩进行评价时,也应当重视考核公司发展的稳健性。具体指标如下:1.保费收入增长率=当期保费收入增减额/上期保费收入该指标用于衡量保险公司的成长性,保费收入的增长,一方面表明公司的业务发展,有助于解决短期偿付能力;但另一方面,在资本金不变的情况下,意味着保险公司将来承担债务的增加,潜在的偿付风险加大,故它是一个适度指标,美国保险监督协会NAIC对财产险公司规定保费收入增长率应在-33%-33%之间。2.成本费用率=营业费用/当期保费收入该指标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衡量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效率水平。当承保金额相同时,所花费的成本费用越低,说明经营效率越高,因此它是一个逆指标,数值越低越好。3.非认可资产比率=非认可资产/总资产该比率体现了保险公司的资产质量,也是一个逆指标。它能测试出保险公司低效率投资的比重,从而也代表了保险公司实际具有的最终偿付能力和管理效率。该指标值应不超过15%。
二、我国产险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的实证研究
【关键词】 集团公司 经营业绩 绩效考核 分类
一、引言
企业集团经营业绩是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和工具,考核的目的是正确引导企业经营行为,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是集团化人力资源管控的核心。经营业绩考核对企业集团整体业绩可以提升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能正确引导、激励企业集团各分子公司的健康发展,有助于促进集团对分子公司奖罚的公正性,为领导干部的任用提供依据。
随着企业不断的发展,企业规模越来越大,机构越来越多,人员越来越多,企业的效率却越来越低,利润越来越少,甚至出现失控的局面;许多企业集团对下属分子公司的经营业绩考核存在诸多问题,要么考核指标或过于复杂或过于简单,流于形式,要么绩效目标不具有执行力。本文作者在多年的管理咨询生涯中,遇到很多企业老总抱怨:我们下属分子公司很多,受发展阶段、环境、当地经济水平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每家子公司情况差异很大,如果采用同一套标准来衡量和评价不同下属分子公司,会造成内部不公平,影响下属分子公司的工作积极性。如何建立科学的经营绩效评价体系,引导下属各分子公司健康持续发展,促进集团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案例分析
1、案例提出
A企业集团是国资委下属大型多元化国有企业,下属各分子公司遍布全国各地,总共有二十多家。集团总部对下属各分子公司经营业绩的考核采用统一的考核指标和统一的考核标准,以《年度经营责任合同》的形式,约定各分子公司考核期间的核心业绩目标,以及其它重大的考核管理要项。随着核心业务和多元化业务的快速发展,重新审视过去对下属分子公司的经营业绩考核,A集团公司已经面临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的经营业绩考核已不能全面适应A集团公司发展新形势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同类型的分子公司承担的任务不同,用传统的“一刀切”的方法考核经营业绩显然有失公允,目前A集团公司的考核内容没有充分体现不同分子公司之间的功能定位、业务性质和市场化程度的差异程度,考核指标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加强。
(2)集团总部对各分子公司采用统一的考核指标和统一的标准进行考核,导致“导向性”不足。经营绩效考核的意义在于它是对绩效既定目标实现过程的一种控制,来实现各分子公司经营绩效的改进和提升,促进集团整体业务的提升和发展,实现集团战略目标。在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过程中,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定是最核心最重要的一环。目前的指标体系实行分类管理。业绩较好的子公司轻松就能完成任务,从而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没有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营绩效的提升;业绩不好的子公司对既定目标丧失了信心,下达目标之日就丧失了完成任务的勇气。
(3)A集团各分子公司没有定期召开财务分析例会,没有针对考核现状进行分析,没有提出整改措施,没有形成经营分析报告。
(4)经营绩效考核应用不足。一是混淆了公司考核与个人考核的关系,各分子公司的经营绩效水平差异,并不能完全表明公司负责人本身的经营管理能力,也不能完全代表分子公司负责人的绩效考核成绩;二是考核激励力度偏小,未能充分调动经营管理层的工作积极性。
因此,在分析A集团公司经营业绩考核现状及剖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以下解决方案,对于加快A集团公司的经营业绩分类考核改革,增强考核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于提升A集团公司的活力与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
2、解决方案
由于A集团公司下属各分子公司业务类型各不相关,因此在建立绩效评价体系之前首先要根据业务类型对分子公司公司进行分类,同时要分析其所处的行业地位,目前的竞争状况,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和企业所采取的竞争战略。不同的企业类型经营业绩考核评价的重点不同,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行业,不同竞争策略的分子公司的引导方向也不一致。因此,对各分子公司进行经营业绩分类考核的主要考量因素确定为四个方面:国资委对央企的考核、管控模式、业务特点及发展阶段。
(1)依据国资委的要求进行考核。按照《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2013年1月1日实施要求进行考核。年度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包括基本指标与分类指标。基本指标包括利润总额和经济增加值。
利润总额是指经核定的企业合并报表利润总额。利润总额的计算,可以考虑经核准的因企业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等而对当期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并扣除通过变卖企业主业优质资产等取得的非经常性收益。
经济增加值是指经核定的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资本成本后的余额。分类指标由国资委根据企业所处行业特点和功能定位,针对企业管理“短板”,综合考虑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及风险控制能力等因素确定,具体指标在责任书中确定。
根据国资委经营绩效考核要求,确定基本指标和分类指标,如表1所示。
其中,EVA考核充分贯彻国资委EVA考核传递的价值管理理念,各分子公司根据业务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选取;利润总额指标分解到各业务板块,但对于培育期的业务应降低考核权重;成本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及流动资产周转率指标根据各业务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选取及权重。
(2)依据管控模式进行考核。一般而言,集团对下属经营单位的考核时战略性的,不是仅仅考核利益,也不是面面俱到。经营业绩评价是集团管控的重要组成部分,考核方式和考核指标要具有战略导向。A集团公司对下属分子公司的管控模式,按总部的集、分权程度不同而划分成“运营管控型”、“战略管控型”和“财务管控型”三种基本的管控模式,在实践中也有一些更多的演化,但总体来说没有超出上述的范围。不同的管控模式,将决定集团总部对于不同分子公司的管理功能定位。
财务管控型主要以财务指标进行管理和考核,关注投资回报,通过投资业务组合的结构优化,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总部一般无业务管理部门;战略管控型主要以战略规划进行管理和考核,关注公司组合的协调发展,注重战略协同效应的培育,总部可以视情况决定是否设置具体业务管理部门;运营管控型通过总部业务管理部门对下属分子公司的日常经营进行管理,强调集团公司整体协调发展。
根据A集团公司对各分子公司的管控模式的不同,进行分类考核。对于财务管控型的分子公司,考核的目的是追求财务收益最大化,注重对被考核者的压力,采取以财务指标,特别是效益指标为主的考核方式;对于战略管控型的分子公司,要引导和推动业务向战略方向发展,注重对被考核者的引导和激发,采取导向鲜明的以KPI为工具的关键指标为主;对于运营管控型的分子公司,要对经营过程进行全面评价,注重对被考核者的管理和监督,所以采用全面的财务和运营指标,例如平衡计分卡。
(3)依据业务的特点进行考核。把A集团公司目前的业务进行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资源型、加工型和品牌型,依据业务特点来设定关键的考核指标。
资源型分子公司主要以依靠资源、资金、国家政策和区域政策等建立竞争优势,因此考核的重点包括规模、布局和市场份额等方面的指标;加工型分子公司主要依靠产品、服务和技术差异建立竞争优势,因此考核重点包括规模、成本、布局、技术和服务等方面的指标;品牌型分子公司主要依靠品牌、渠道来建立竞争优势,因此考核的重点包括市场份额、渠道、品牌和产品溢价等方面的指标。
(4)依据业务的发展阶段进行考核。A集团公司的业务从发展阶段上可分为三类:培育期业务、成长期业务和成熟期业务,根据各分子公司业务所处的发展阶段来确定考核重点。
培育期业务是行业集中度不高,业务模式不明确,在行业内地位不强,处于快速发展期的业务。对于这种类型的分子公司,考核的重点主要在于关键指标的成长性,来考核长期目标;成长期业务已经是行业的主要参与者,但是会面临强大的市场竞争对手。对于这种类型的分子公司,考核重点在于关键指标与标杆或者主要竞争对手的比较上面;成熟期业务由于已经拥有比较稳固的行业地位,因此这种类型的分子公司,考核重点主要是财务回报。
经过上述经营业绩考核指标的重新设计之后,对分子公司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推动A集团公司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长期发展的导向作用。由于经营业绩考核指标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使经营业绩考核涵盖了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思想和近期经营管理重点及努力方向,并充分反映出了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经营管理思想,为企业的长期发展起到了导向作用。
第二,对各分子公司的激励作用。实行分类考核后,考核指标贴合各分子公司的业务战略和经营管理重点,真正做到奖优罚劣,使得各分子公司了解自身工作成就,各分子公司经营管理者工作士气大震,起到了明显的激励作用。
第三,对经营过程的监督作用。通过经营业绩分类考核,对工作成果和工作目标的差异进行不断监测,适时调整实际与目标的差距。任何战略目标的实现,都会遇到许多不可预期的困难和矛盾,但通过考核分析和监督可以发现困难,解决问题,从而确保经营管理的健康运行。
三、结语
根据上述案例分析,企业集团对各分子公司的经营绩效考核指标应根据管控模式、各分子公司竞争战略、业务特点和业务发展阶段,选取重要的、关键的指标进行评价,而不是面面俱到。采用同一套标准来衡量和评价不同下属分子公司,用传统“一刀切”的方法考核经营业绩显然有失公允考核方式,也失去战略导向作用。经营绩效分类考核的目的是根据各分子公司的实际情况,找出各分子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以便于制定有针对性的考核指标,明确考核引导的重点方向,促进分子公司改进短板,稳定快速发展。因此,对分子公司的分类考核,以及为分类考核所做的全面分析是制定经营绩效评价体系的基础工作。
关键词:保险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统计指标
文章编号:1003-4625(2006)11-0079-02中图分类号:F840.3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保险业被誉为我国21世纪的朝阳产业。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为保险市场的长期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加之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全社会保险意识增强以及老龄化社会到来等因素的影响,使我国保险业拥有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的入世,外资保险公司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保险技术和管理经验、多样化的产品结构以及优质周到的服务,同我国的保险公司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这一背景下,只有切实提高我国保险公司整体的经营业绩和竞争能力,才是应对机遇与挑战的惟一出路。但是,由于长期在不成熟的市场环境下经营,我国保险公司几乎都走过了战略扩张型的发展道路,科学、量化的管理机制长期缺失,相关统计分析指标粗犷而缺乏系统性,这不仅掩盖了保险公司各方面的经营风险,制约了管理者正确有效的经营决策,也造成了保险市场中经济信息的短缺和不对称,增大了整个保险行业的风险。这些问题对保险公司经营业绩和竞争力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如何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作为收集、分析和了解保险公司经营业绩数据的一个基本框架,进而逐步完善我国保险公司现有统计分析指标和评价制度的缺陷,为保险公司经营业绩和竞争力的提高提供必要的、相关的信息资源,便成为一个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二、经营业绩综合评价指标设计的基本思路
传统意义上的经营业绩是指公司经过一定时期经营活动所取的成果和绩效,最直观的表现为公司的经营收入和利润。但从现代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这只是一个狭义的概念。在我国大力倡导保险公司树立科学发展观的今天,笔者认为保险公司的经营业绩应当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既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竞争能力,又体现公司发展的稳健性和成长性;既代表公司的获利能力,又标志着其偿付能力及信用水平。本文对评价指标的设计与选取,是基于对保险公司经营特点的深刻认识,紧紧围绕这一现代意义上的“经营业绩”概念而展开的,力争使其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可行性和精练性。
(一)科学性
首先评价指标的选取、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符合统计指标理论、经济学理论和保险相关学科理论,具有科学合理性。
(二)全面性
本指标体系包括反映保险公司盈利能力、偿付能力、经营稳健性三个方面的指标,尽可能全面涵盖保险公司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
(三)可行性
在指标设计中不仅注重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也考虑了目前我国保险公司所能提供的数据资料的实际情况,指标的设计基本以财务报表数据为核心,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四)精练性
反映公司某一方面情况的指标往往不止一个,在本指标体系的设计中,遵循“少而精”原则对指标进行选取,这样既可以节约收集数据的成本,又可以避免实证分析中由于所选指标之间高度相关而造成的各种问题。
三、经营业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参考标准
本文所设计的指标体系由总目标层、要素层和基本指标层相互联系而成,具体包括反映保险公司盈利能力、偿付能力和经营稳健性的三大类统计分析指标,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一)盈利能力类指标
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根本属性,而利润也是衡量企业经营绩效的重要尺度之一。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强,说明其在保险市场中的竞争力越强,在整个保险行业中就处于越有利的地位。通常保险公司的盈利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承接保险业务的收益,二是运用资金所产生的投资收益。因此,该类评价指标包括:
1.保费收入利润率=承保利润/保费收入
该指标反映保险公司承保业务的获利能力,指标值越高,说明公司盈利能力越强。根据S&P公司的经验数值,保费收入利润率应在5%以上。
2.投资收益率=净投资收益/资金运用年平均数
该指标反映保险公司运用资金获利的能力,指标值越高,表明公司盈利能力越强。由于寿险保单通常是参考同期银行利率设计的,所以寿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至少应当大于同期银行利率。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产险公司。
3.总资产报酬率=净利润/资产年平均占用数
该指标反映的是公司整体的获利能力,指标值越高,公司总的盈利能力越强。其中,净利润与损益表中对应项目口径相同,资产年平均占用数为本期与上期公司资产总额的平均数。
图1我国保险公司经营业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二)偿付能力类指标
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尤其值得关注。偿付能力是反映保险公司给付或理赔能力的重要指标,充足的偿付能力是保险公司持续经营和参与市场竞争的必备条件。由于偿付能力表达的是保险公司资产与负债之间的联系,因此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财务指标来衡量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水平。
1.认可资产负债率=认可负债总额/认可资产总额
保险公司应当适度负债经营,过高的资产负债率会导致偿付危机,而过低的资产负债率又说明公司的资产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故该指标是一个适度指标。中国保监会2003年颁布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指出:“在保险公司中,一些虽然具有经济价值但不能用来对持有人履行责任的资产,或者由于抵押限制或其他第三方权益的缘故而不能任意处置的资产均应当确认为非认可资产。”故在指标设计时遵循审慎原则,采用认可负债总额和认可资产总额,该指标值应低于90%。
2.偿付能力充足率=实际偿付能力额度/最低偿付能力额度
该指标是反映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最核心指标,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越高,表明其偿付能力越强,发生违约和破产的风险就越小。根据中国保监会的相关规定,该指标应不小于100%。
3.偿付能力系数=自留保费/(资本金+公积金)
保险公司的经营规模必须与其实际资本相适应,其自留保费不能超过资本金的一定比例,否则保险公司就要承担过大的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九十九条的规定,经营财产险的保险公司,当年自留保费不能超过其实有资本金加公积金之和的四倍。对寿险公司,国家尚未做出具体规定。
4.流动性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该指标从保险公司资产的流动性方面反映公司的短期偿付能力,所衡量的是公司是否能在近期支付赔款、承担调节成本和退保金支出。该指标值应不低于1。
(三)经营稳健性指标
加入WTO后,为了提高与外资保险公司同台竞技的能力,我国保险公司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强化自身的风险意识,提高防范和驾驭风险的能力,创立一种稳健的和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因此在对保险公司经营业绩和竞争力进行评价时,也应当重视考核公司发展的稳健性。
1.保费收入增长率=当期保费收入增减额/上期保费收入
该指标用于衡量保险公司的成长性,保费收入的增长,一方面表明保险公司的业务发展,有助于解决短期偿付能力;但另一方面,在资本金不变的情况下,意味着保险公司将来承担债务的增加,潜在的偿付风险加大,同时也对保险公司管理、内部控制和资金运用形成了巨大压力。故该指标是一个适度指标,美国保险监督协会NAIC对财产险公司规定保费收入增长率应在-33%―33%之间,寿险公司为-10%―50%之间。
2.成本费用率=营业费用/当期保费收入
该指标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衡量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效率水平。当承保金额相同时,所花费的成本费用越低,说明经营效率越高,因此该指标是一个逆指标,数值越低越好。
3.退保率=当期退保支出/(上期责任准备金+本年保费收入)
该指标衡量保险公司的承保质量,是一个逆指标。指标值越低,表明承保质量越高,若指标值过高,则会对保险公司的短期偿付能力产生较大影响。
4.非认可资产比率=非认可资产/总资产
该比率体现了保险公司的资产质量,也是一个逆指标。它能测试出保险公司低效率投资的比重,从而也体现出保险公司实际具有的最终偿付能力和管理效率。其中,非认可资产=资产总额-认可资产。美国保险监督协会NAIC对寿险公司规定该项指标应小于10%,我国保监会2003年《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则认为该指标值应不超过15%。
参考文献:
[1]中国保监会.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2003).中国保监会网站.
[2]陈洪涛.我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评价研究及实证分析[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2,(7).
本文在对天津市的财产保险分公司进行分析时,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经营差异,剔除了政策性保险公司性质的出口信用保险分公司以及2011年新开业的三星、国寿财险,同时将渤海产险的天津分公司以及滨海分公司合并为一家分公司处理,共计17家财产保险分公司。分析时选择的指标主要有:(一)保费收入。该指标是指保险公司日常主要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是保险公司的营业收入,可以作为衡量公司规模大小的指标。(二)利润总额。保险公司的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反映保险公司一定会计期间内实现的利润或者发生的亏损。(三)保费收入增长率。该指标为(当年保费收入-去年保费收入)/去年保费收入×100%。该指标能直观反映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和业务增长速度。(四)净利润增长率。该指标为(当年净利润-去年净利润)/去年净利润×100%。它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效益的重要指标。(五)承保利润率。该指标为承保利润/保费收入×100%,反映公司承保业务的获利能力,与公司的偿付能力密切相关。(六)应收保费率。该指标为应收保费/保费收入×100%。该指标值不宜过大,值越大说明公司经营稳健性较差,而且也关系到公司的偿付能力问题。(七)综合费用率。该指标为本期综合费用/本期自留保费×100%,反映保险公司在一定时期内经营保险业务中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水平。(八)综合赔付率。该指标为本期综合赔款支出/(当期保费收入-分出保费+分入保费-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提转差)×100%。该指标是衡量产险业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九)再保险率。该指标为分出保费/保费收入×100%。指标值越大,意味将风险转移给再保险人越多,原保险人承担的理赔风险就越少,偿付能力越有保证。
二、因子分析过程及结果
本文通过因子分析把众多的指标变量反映的信息浓缩为少数几个因子,利用因子值对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类对比。(一)对指标进行预处理首先进行同向化处理。一是正向指标,这类指标的数值越大,反映保险公司的业绩水平越高,例如保费收入、利润总额等指标。二是逆向指标。这类指标的数值越小,表明保险公司的业绩水平越高,例如应收保费率、综合费用率等指标。本文采用对逆向指标取负数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同向化处理。其次,进行正态标准化处理,解决指标量纲不同对分析造成的影响。(二)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是对各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进行统计学检验的方法之一,用于评价因子分析的可执行性和有效性。检验结果显示,KMO值=0.5,Bartlett检验的P值<0.05,可以接受因子分析。(三)提取因子运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通过主成分法提取因子。因子的特征根就越高,代表对解释原变量的贡献越大。最终按照特征根大于1的原则,选出3个公共因子。其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8.84%(见表1)。(四)因子解释计算已提取出的3个因子的载荷矩阵,以解释因子的实际意义。由于提取的3个原始因子的载荷矩阵在因子解释过程中未能达到理想效果,故利用方差最大化方法进行因子旋转,得到的因子载荷矩阵如下:通过表2可以看出,公共因子1主要解释了净利润增长率、承保利润率、应收保费率和再保险率,命名为盈利因子。公共因子2主要解释了保费收入、利润总额,命名为规模因子。公共因子3主要解释了保费收入增长率、综合费用率、综合赔付率等,命名为效益因子。(五)计算因子得分及排名最后,由回归法估计因子得分,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三个因子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得到各公司的综合得分,并按照总得分的排序得出17家产险公司经营绩效的排名。
三、结论与建议
关键词:上市企业 经营绩效 主成分分析
企业绩效评价是指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运营效率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评价。目前国内外比较受重视的经营绩效评价方法有EVA,平衡记分卡等方法。但是,无论是EVA还是平衡记分卡,他们主要是针对公司的经营者和大股东进行评价。而对于市场交易的主体――中小投资者,却没有与之相应的理论和方法来评价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本文利用上市公司提供的财务数据,运用SPSS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为中小投资者构建一个有效的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模型。
一、构建经营绩效模型
1、主成分分析的原理
主成分分析是把反映样本某项特征的多个指标变量化为少数几个综合变量的多元统计方法。由于原始指标之间肯定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就造成了在构建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模型时,会或多或少的影响评价模型的准确性,因此我们需要在构建模型之前,先把原始指标中有关系的指标组成一个新指标,这就是主成份。当所组成的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5%以上时,我们就可以认为这些新组成的主成分可以反映企业原始指标的信息。
2、指标的选取
本文综合考虑山西上市公司的自身特点,选取山西上市公司的投资与收益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经营能力、资本构成五个方面、共计十四个指标来反映山西上市公司的综合绩效。
3、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本文选取山西省22家非ST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所有数据均以2010年财务数据为准。并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和同向化处理。
二、数据分析
本文运用SPSS软件,对山西省22家上市公司2010年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分别求出各主成分的特征值、贡献度以及累积贡献度。根据分析结果可知,前四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已达87%,符合模型要求,所以我们选取前四个主成分。前四个主成分我们分别用F1、F2、F3、F4表示。
以四个主成分的贡献度作为权重,我们得到了2010年山西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评价模型:
F2010 = 0.46*F1+0.20*F2+0.12*F3+0.08*F4
根据此模型,我们可以得到2010年山西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综合得分,按综合得分的大小,前五名排名如下表:
三、改进之处
1、财务指标的改进
本文构建模型所选用的14个财务指标,都是在公司财务报表的基础上选取出来的,这些指标使用普遍。但是这些指标中有一部分是重复选取,对于业绩评价来说还不是很充足。为了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绩效水平,应考虑增加一些财务指标,特别是与企业经营业绩有关的指标。
2、非财务指标的选取
企业经营业绩不仅仅只反映在财务指标上,也反映在一些非财务指标上,比如客户满意、雇员激励、内部管理和社会责任等方面。虽然这些非财务指标在计量上有一定难度,但是它们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公司的经营业绩。因此,如何将这些非财务指标纳入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模型,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杨国彬.企业绩效评价指标―EVA[J].经济管理,2001;9
[2]李志斌.绩效测量新发展:超越平衡计分卡[J].财会月刊,2006;7
[关键词] DEA模型 农业上市公司 经营效率 评价
一、问题的提出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是重点。农业上市公司作为我国龙头农业企业的代表,担负着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引导和组织基地生产与农户经营的重任,更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因此,农业上市公司经营效率对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农业上市公司经营效率的评价可以采取财务比率法、回归分析法、模糊评判法、平衡记分卡法等,但由于这些方法需要对各评价指标人为赋予不同权重,从而影响到评价结果的客观性。本文试图从被评价对象间的相对效率分析着手,运用DEA模型作为评价方法,对我国34家农业上市公司2007年投入产出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二、DEA模型的原理
1978年, 著名运筹学家A. Charnes等提出了基于相对效率的数据包络分析法(DEA ,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方法是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用于评价具有相同类型的多投入、多产出的决策单元是否有效的一种非参数统计方法。DEA的基本思想是把每一个被评价单位作为一个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s,DMU),由众多DMU构成被评价群体, 通过对投入和产出比率的综合分析, 以DMU的各个投入和产出指标的权重为变量进行评价运算, 确定有效生产前沿面, 并根据各DMU与有效生产前沿面的距离状况, 确定各DMU是否DEA有效, 同时还可用投影方法指出非DEA有效或弱DEA有效DMU的原因及应改进的方向和程度。
1.评价决策单元总体有效性的C2R模型
设有n个同类型的决策单元,对于每个决策单元都有m种类型的投入和p种类型的产出。xij表示第j个决策单元第i种投入指标的投入,yij表示第j个决策单元第r种产出指标的产出。第k个决策单元的效率计算问题可以转化成如下的线性规划问题:
其中,、为松弛变量。θ是第k个决策单元的效率值,满足0≤θ≤1。此模型称为C2R模型,是DEA的基本模型。
(1),则第k个决策单元为DEA有效,表明决策单元k同时达到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技术有效是指从技术角度看,在决策单元的经营过程中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各项投入达到了最佳组合,取得了最佳的产出效果。规模有效是指决策单元的经营活动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的最佳状态。
(2),但至少有一个,(i=1,2,3,…,m),或者至少有一个,(r=1,2,3,…,p),则决策单元k为弱DEA有效。有某个,表明第i种投入指标有数量的投入没有充分利用;有某个,表明第r种产出指标与最大产出有数量的差异。因此,此时决策单元k的经营活动不是同时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
(3),则决策单元k不是DEA有效,即决策单元k的经营活动不是技术有效也不是规模有效。
(4),则决策单元k规模效益不变;,则决策单元k规模效益递增;,则决策单元k规模效益递减。
2.评价决策单元技术有效性的C2GS2模型
1984年,A. Charnes等在C2R模型基础上提出了用于评价技术有效性的C2GS2模型。该模型比C2R模型增加了约束条件。σ是第k个决策单元的技术效率值。
(1),则决策单元k为技术有效。
(2),但至少有一个,(i=1,2,3,…,m),或者至少有一个,(r=1,2,3,…,p),则决策单元k为弱技术有效。
(3),则决策单元k非技术有效。
根据DEA的理论,决策单元k的总体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因此,可直接根据决策单元k的总体效率和技术效率计算规模效率。
三、决策单元和评价指标的确定
1.决策单元的确定
农业上市公司是我国农业企业中规模大、带动能力强、农业技术先进、经营业绩较好、管理水平较高的龙头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的经营效率对农业产业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进而对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起着积极的作用。根据DEA理论,为了使评价结果客观、科学,决策单元必须属于相同类型。因此,本文根据中国证监会2001年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的规定,以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34家农、林、牧、渔业A股上市公司作为决策单元(即研究对象),对其经营效率进行评价。
2、评价指标的确定
运用DEA模型对农业企业经营效率评价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择的投入和产出评价指标。因此,评价指标应能反映农业企业经营效率的特点,即选取的评价指标应能体现农业企业以最少投入取得最大产出的要求。为保证评价结果的稳定性和客观性,DEA模型在评价指标的选取上,一般要求决策单元的个数是评价指标个数的2倍以上。所以,本文研究选取的评价指标为13个(决策单元为34),其中投入指标5个,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职工工资、成本费用等。投入指标是对经营效率起负向作用的指标,指标值越小越好,越有利于效率的提高。产出指标8个,包括反映企业偿债能力、资产周转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利息保障倍数、股东权益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净利率、营业收入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等。产出指标是对经营效率起正向作用的指标,指标值越大,投入产出效率越高。
3.资料来源
本文研究的资料来自上海聚源数据有限公司的财讯网站。我国上市公司从2007年开始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按新准则的标准只能收集到2007年的财务数据。因此,本文只对2007年农业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进行评价,并进行比较分析。
4.原始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
由于各项投入和产出指标具有不同的量纲,同时产出指标中的原始数据还存在负数,如果直接代入DEA模型运算,就无法进行DEA有效性分析。因此,需要将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处理后全部原始数据的值都将在0至1区间内。根据DEA理论,无量纲化处理后,决策单元之间的相对关系不会发生变化,对决策单元经营有效性的评价结果也不会产生影响。无量纲化处理的具体方法如下:
设(为第j项指标的最大值)
(为第j项指标的最小值)
则
为第i个决策单元第j个指标无量纲化后的值。
由于篇幅有限,无量纲化后评价指标的值没有列出。
四、经营效率分析
将无量纲化后评价指标的值代入C2R模型和C2GS2模型,运用lindo6.1软件运算,运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1.总体有效性分析
2007年总体效率值为1,并且所有松弛变量均为0的农业上市公司有15家,占全部农业上市公司的44.12%,表明这15家公司总体有效,既是技术有效又是规模有效,构成有效生产前沿面。总体非有效的公司有19家,占55.88%。非有效的公司的总体效率平均值为0.7370,意味着平均而言,非有效的公司有0.2630提高总体效率的空间。全部公司总体效率平均值为0.8530,标准差为0.2031,超过平均值的公司有21家,占61.76%,北大荒公司总体效率值最低,仅为0.3101。2007年总体有效公司中的绝大多数是以农、林、牧、渔业为主要生产经营活动,而大多数总体非有效公司是以非农产业为主的多元化经营为特征。
2.技术有效性分析
2007年有19家农业上市公司技术效率值为1,占全部农业上市公司的55.88%,表明从技术角度看,这19家公司达到了技术有效,在经营过程中投入的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人力资源等得到了充分利用,各项投入也达到了最佳组合,取得了最大的产出。技术非有效公司15家,占全部农业上市公司的41.12%,技术效率平均值0.7375,说明这15家公司平均有0.2625改进各项投入利用效率的余地。全部公司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8842,标准差为0.1987,超过平均值的公司有24家,占70.59%,北大荒公司技术效率值最低,仅有0.3154。19家技术有效公司中,总体有效的公司占15家,有4家公司属于总体非有效。 2007年技术有效的绝大多数是以农林牧渔业为主业,技术非有效公司中的多数是以非农产业为主业、农林牧渔业为辅业的多元化经营为特征。
3.规模有效性及规模效益分析
规模效率等于总体效率与技术效率之比。2007年规模有效的公司有15家,占全部农业上市公司的44.12%。规模非有效公司为19家,占55.88%,规模效率的平均值为0.9395。全部农业上市公司规模效率的平均值为0.9662,超过平均值的公司有27家,占79.41%,通威股份公司的规模效率值最低,为0.6681。
从规模效益看,2007年15家总体有效公司处于最佳投入状态,各项投入达到了最佳组合,取得了最大产出,实现了规模效益。19家总体非有效公司中,有12家公司的∑λ小于1,即12家公司处于规模效益递增阶段,占总体非有效公司的63.16%,平均∑λ为0.9211,表明这12家公司加大投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能为公司带来更大的产出。另7家公司的∑λ大于1,占总体非有效公司的26.84%,平均∑λ为1.1909,即这7家公司规模效益递减,产出增加的比例小于投入增加的比例。
五、结论
根据对2007年农业上市公司总体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益等的分析,得出结论:
1.从整体上看,农业上市公司总体效率较高,但部分公司的总体效率变动较大,也有部分公司总体效率相对较低。总体有效公司中的绝大多数主业明显,以农林牧渔业为主要经营活动。因此,坚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业专业化建设是提高农业上市公司经营效率的正确路子。
2.总体效率较差以及总体有效转变为非有效的大多数农业上市公司,从事以非农产业为主的多元化经营,非农扩张严重,农业上市公司不“务农”,表现出明显的“背农”现象。由于技术、管理、资金、市场等各方面原因,导致多元化经营失败。因此,农业上市公司在选择以非农产业为主的多元化经营发展战略时,应高度关注多元化经营的风险。
3.多数农业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的各项投入得到了充分利用,各项投入达到了最佳组合,取得了最大的产出,技术效率高,但农业上市公司的技术效率低于规模效率。因此表明农业上市公司总体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更主要依靠于公司各项投入的充分利用和资源的优化组合。
4.近半数农业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的最佳状态。尚未取得规模效益的大多数公司处于规模效益递增阶段,只有部分公司规模效益递减。对规模效益递增的公司,则应增加投入,优化投入结构,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公司经营效率;而对规模效益递减的公司来说,实际的投入水平已经超过其最佳投入量,投入过多而利用水平低下,导致经营效率下降。因此,应在保持适度经营规模基础上,减少资源的投入,充分提高各项投入的利用水平,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公司经营效率。
参考文献:
[1]ANERSEN P,PETERSEN N C.A procedure for ranking efficient unit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Management Science,1993,10:1261-1264
目前,国内对管理层收购(MBO)的研究较多,对MBO的利弊也存在较大分歧。研究者主要关注股权转让的定价和MBO对企业财务绩效和治理结构的影响,却忽视了MBO前后企业家创业精神的变化,以及随之导致的创业行为的变化。这种创业行为指的是二次创业行为,包括公司的创新能力、把握新的商机能力、鼓励企业进行投资的能力以及经营风险承担能力等一切有利于提升企业长远发展能力的经营行为。即使公司债务累累,MBO还是为管理层提供了一个创新和投资于更大风险项目的机会。然而,国内过去的研究仅仅涉及了MBO可以提升企业家精神,并没有深入分析MBO前后企业家精神的变化所导致的企业创业活动的差异,更没有直接揭示公司创业行为变化与公司绩效变化的内在联系。基于这些不足,本文将研究的重点集中于MBO对公司创业行为和经营绩效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
一、 理论与文献回顾
学术界对管理层收购价值理论的解释可归结为三个方面:税收节约、管理层投机和价值创造。Lowenstein (1985)指出,杠杆收购后的税收节约是收购价值的主要来源。因为公司承担了巨额债务需要高额的利息支出,杠杆收购所创造的避税效应就成为现金流的主要来源。[1](730-784)但是,一旦税收节约效应更有利于债权人等第三方时,管理层可能将缺乏实施杠杆收购的动机。同样,如果管理层清楚公司的价值被市场低估了,那么他们可能从公司的私有化过程中获得巨大收益,相应地,在收购过程中向股东支付的溢价将低于公司的真实价值。
理论认为管理层的投机行为是存在的,因为公众对公司的所有权被分散化了,这就导致了Kosnik(1990)所说的“搭便车现象”。[2](129-150)因为公众分别持有公司股票的较小份额,中小投资者不能很好地监督管理层行为,这就给了经营者一个控制公司的机会。相反,Gupta和Rosentha(1991)认为,MBO后管理层相应地成为了一个人数较少但强有力的所有者团队。因为他们的投资所占份额较大而人数较少,收购后的所有者能完全监督经营者的行为,激励经营者致力于价值创造的活动而减少经营者的投机行为。[3](69-83)
价值创造理论的支持者为收购后公司的变化提供了一种令人信服的解释。MBO后,公司在几个方面都有所改变。首先,管理层对他们所在公司所有权的增加,提升了他们进行战略性转变的能力,将激励经理层集中于增加公司价值的创业活动中。其次,理论提出MBO后所有权的变化可以减少股东和经理层的利益不一致,促使管理层着力于研发支出和创新项目,从而提升公司的价值。最后,公司控制理论提出,MBO后,因为所有者将密切的融入公司的管理和重要决策的制定,战略控制将逐步取代财务控制。Hitt等人(1990)认为战略控制促使公司更关注创新和企业创业行为。[4](29-47)
对于国内的MBO案例,学术界对其实施动机的争论仍很激烈。但是,一旦管理层实施MBO的主要动因是投机行为,那么管理层收购对经营绩效的改善作用就会很小。益智(2003)通过对累计异常收益CAR、每股收益、资产收益率等指标的计量,也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的MBO并未提高公司绩效,并且股东财富效应也不显著。[5](45-51)国内研究者选择的样本量较少,不能较好地把握MBO的总体特征,同时,由于研究时段较短,MBO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也无法充分体现出来。
二、样本数据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样本与数据
本文选取上市公司MBO实施前后3年(时间跨度共7年)作为研究的时间段,在样本选取上有以下几个原则:(1)由于本文需要MBO实施后3年的数据,所以研究样本必须是2002年及以前进行MBO的上市公司;(2)上市公司必须是在MBO实施前第3年或更早上市交易,并且MBO后没有退市;(3)MBO实施时间不能太早,以便能够获取MBO实施前3年的年报。基于此,本文共选取了35个符合要求的研究样本。
文中涉及的所有数据均来自公司各年公布的年报或者年报摘要,分别取MBO前3年和后3年数据的算术平均数作为指标变量。由于对实施MBO的上市公司信息收集的局限性,在公司众多的创业行为中,本文设定了9个指标:新设研发机构、研发项目(CE1);新产品生产、建设项目(CE2);旧产品改进、扩建项目(CE3);公司高管非退休离任人数(CE4);董事会会议次数(CE5);进行结构调整的收购、新设、追加投资其他公司事项(CE6);进行结构调整转让事项(CE7);重大诉讼事项(CE8);对外及对子公司担保事项(CE9)。CE1、CE2和CE3属于公司的创新活动,用于衡量公司的创新能力;CE4用于衡量公司管理层的稳定情况,这里,公司管理层包括公司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CE5用于衡量董事会行为强度,判定董事会对公司经营活动的控制能力和强度;CE6和CE7是公司的资产调整、重组情况,反映企业把握新商机的能力以及投资能力;CE8和EC9衡量公司面临的经营风险,体现公司对经营风险的防范能力。①
本文还选取了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总资产)、资产经营利润率(EBIT/总资产)、净资产利润率(ROE)和每股收益(EPS)作为公司的绩效指标,衡量上市公司MBO前后的经营绩效,其中,总资产周转率用于衡量公司的资产运用效率,其他3个指标用于衡量公司的盈利能力。同时,本文选择了4个控制变量:公司规模(总资产的对数值)、固定资产/总资产、总负债/总资产和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净额/净资产作为绩效的解释变量。
(二)研究方法
首先,为了分析和简化企业创业活动经营绩效的众多指标,本文对两者分别进行了因子分析,用较少的相互独立的因子变量来代替原有指标的大部分信息。
其次,对9个企业创业活动指标和4个绩效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解,以检验MBO实施后创业活动和经营绩效是否得到明显改善。MBO实施的前后可以看作上市公司所处的两种不同的状态(或水平),本文将上市公司所处的状态作为控制变量,将各个指标作为观察变量,测试控制变量的不同水平是否对观察变量造成了显著差异,从而检验MBO前后上市公司各个指标是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最后,采用回归分析检验上市公司MBO后创业行为的变化与经营绩效变化之间的内在关系,两者因子得分在MBO实施前后的变化量定义为:
指标变量的变化量=(MBO后变量值-MBO前变量值)/MBO前变量值100% (1)
回归分析的方程为:
其中,PerformanceV表示绩效因子变量的变化量;CEVi表示第i个创业行为变量的变化量;ConrolVj表示第j个控制变量的变化量,ε为误差项。
三、实证分析
(一)创业活动与绩效指标的因子分析
表1是对9个企业创业行为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的适度性检验和所得到的因子负荷矩阵,KMO检验值均在0-6以上,Bartlett球度检验统计量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MBO前后的指标均适合做因子分析。指标变量最终获得了4个因子变量,MBO前后4个因子均可以分别表示董事会行为及其资产重组行为强度、研发和创新能力、公司高管变动幅度、公司面临的经营风险,仅仅是这4个因子的贡献率在MBO前后有所差异。
注:(1)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根据相关系数矩阵构造因子变量,采用方差极大法旋转。(2)MBO前后数据因子分析中,1=董事会行为及其资产重组行为强度;2=研发和创新能力;3=公司高管变动幅度;4=公司经营不稳定因素。(3)**和*分别表示在1%和5%的显著水平上。
对4个绩效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的适度性进行检验后发现,第1个公共因子在EBIT/总资产、ROR和EPS上的负荷较大,而第2个因子在总资产周转率上的负荷较大,这样,4个绩效指标被归结为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资产运用效率这两个新的绩效变量。各个样本的因子得分将在后面的回归分析中用于分析创业行为的变化与经营绩效变化的内在关系。
(二)MBO前后指标的差异检验
表2的a部分所示的是对9个创业活动指标在上市公司实施MBO前后的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的单因素方差分解检验结果。对于企业创业活动而言,仅董事会会议次数和对外及对子公司的担保事项于MBO前后存在显著差异,并且MBO后这2个指标的值显著增大,这说明:(1)MBO后管理层和股东利益趋于一致,所有者对公司的控制强度和控制能力显著增强;(2)担保事项的显著增加,导致公司或有负债大幅增加。担保事项的增多,使公司的经营风险迅速加大,同时也严重损害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影响公司的长远发展;(3)其他7个创业行为指标MBO前后没有显著的变化,即上市公司MBO后企业创业行为并没有显著地得以改善。
表2的b部分是4个绩效指标在上市公司进行MBO前后的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的单因素方差分解检验结果。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衡量资产运用效率的总资产周转率在MBO前后没有显著的差异,上市公司对资产的运用效率在MBO后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分别在1%和5%的统计水平上,总资产经营利润率、ROE和每股收益在MBO后显著地减小,这表明公司的盈利能力在MBO后显著下降。
(三)创业行为与公司绩效变化的回归分析
表3所示的是MBO后创业行为变化与公司绩效变化的内在关系的回归结果。对盈利能力绩效指标而言,4个创业行为指标中,研发和创新能力与盈利能力的变化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这种研发和创业能力的提高必然会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但遗憾的是,从上文的分析中不难看出,MBO后上市公司的研发和创新能力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也就不能促进MBO后的公司绩效。4个控制变量中,总负债/总资产显著地影响了公司的盈利能力,这表明MBO后公司负债比例的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税收节约效应,从而增加了公司的盈利。经营活动现金流/净资产的变化与盈利能力的变化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而与资产运用效率的变化在1%的水平上同样显著正相关,这说明增加销售收入从而增加公司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净额与公司的盈利状况和资产运用效率都密切相关。对于资产运用效率而言,4个创业行为指标中仅仅公司面临的经营风险在5%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这表明重大诉讼事项和担保事项数量的显著变化所体现的经营风险会影响总资产的运用效率。至此,创业行为的变化与绩效变化正相关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是成立的,只是我国上市公司的创业行为在MBO后没有明显的改善,导致了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不显著,从而对公司经营绩效的促进作用就无从谈起。
四、结 论
1.从公司的长远发展看,只有创业行为的改善,而不是创业活动的活跃,才能真正提高公司绩效,为投资者创造更多的价值。
2.实施MBO后管理层和股东利益趋于一致,所有者对公司的控制能力和控制强度显著增强,同时,公司的担保事项也显著增多,大幅增加了公司的或有负债,增大了公司的经营风险。由于MBO并没有导致管理层更关注可以促进公司长远发展的各种创业活动,企业创业行为没有显著地得以改善。
3.用总资产周转率衡量的上市公司对资产的运用效率在MBO后并没有得到显著地改善。而总资产经营利润率、ROE和每股收益在MBO后显著降低,MBO导致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显著下降,MBO的价值创造理论与我国MBO实施后现实表现不符,管理层实施MBO的投资因素较多。
4.就我国实施MBO的上市公司数据而言,公司的研发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与盈利能力增强显著正相关,同时,资本结构的变化和经营活动现金流的增加也显著地与公司的盈利能力的变化正相关。但是,还不能确定MBO后上市公司的高负债经营与公司的盈利水平是否有直接的相关关系。
5.以重大诉讼事项和担保事项等体现的公司经营风险会显著影响公司资产的运用效率,而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的增加是公司资产实现收入的体现,与资产运用效率正相关。公司要充分利用资产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就必须进一步增加销售收入,实现经营现金流净额的稳定增长。
注 释:
①由于上市公司年报中并没有直接给出这9个指标的数据,作者通过阅读年报整理获取,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但仍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应公司创业活动的实际情况。
主要参考文献:
[1]Lowenstein,L-1985- Management buyouts- Columbia Law Review 85-
[2]Kosnik,R-D.1990. Effects of board demography and directors' incentives on corporate greenmail decision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3.
[3]Gupta,A., and Rosenthal,L.1991.Ownership structure, leverage, and firm value: the case of leveraged recapitalizations. Financial Management 20(3).
[4]Hitt,M.A., Hoskisson, R.E., and Ireland,R.D.1990.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nd managerial commitment to innovation in M-form firm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1(s).
[5] 益 智.中国上市公司MBO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3(5).
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Entrepreneurship and Performance of the
Listed Companies before and after MBO
Huang Rongdong Zhu YiLiu Jinhong3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 of the entrepreneurship activities and performance of the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before and after MBO on the basis of annual reports dada, this paper researches MBO' effects on entrepreneurship and performance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ed. First, the owners' ability of controlling the companies are improved after MBO. And other entrepreneurship activities have no significant change. Second, MBO cause the profitability of the listed companies to decrease significantly. The acts of the listed companies after MBO are not consistent with the theory of MBOs' value creation. There are some factors of speculation for managers to carry out MBOs. Final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ability of R&D and innovation and the ability to make profits i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And as the increase of great lawsuits and guarantees, the contingent liabilities will increase. It will increase the management risk and cause the lower efficiency of total assets.
Key words: Listed Companies; MBO;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Performance
关键词:无量纲化;层次分析法;物流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F253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rough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established a multi-level, non-dimensional nonlinear fuzzy model method and AHP, the logistics of the selected 30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through a formula to calculate the various logistics performance of listed companies score.
Key words: nondimensionalize; AHP; listed companie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0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剧以及加入WTO开放的经济格局使得我国物流业在当前国际竞争的大背景下所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然而,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领先优势,就必须改善并提高公司的经营绩效。因为,从本质上说竞争优势就是绩效优势。良好的经营绩效是物流企业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其中有效、公平、合理的绩效评价,不仅有利于物流企业管理层全面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及发展趋势,还对物流企业进一步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我国对物流公司的绩效评价起步较晚,到21世纪才有较为系统的绩效评价,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在绩效评价理论的延伸、建立的指标体系完善,另一方面则是体现在实证研究方面。在理论研究方面:周涛提出了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来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分析[1];胡晓燕等利用成本指数的方法构建了物流公司绩效评价体系[2];何明祥、李冠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物流公司的经营绩效评价分析[3];魏新军利用模糊聚类分析的方法来评价物流活动的绩效[4];曹坤提出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物流企业绩效进行评价[5]。在实证方面:符想花对2002~2005年间物流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等8项指标作为绩效评价的指标进行了分析[6];张宝友,黄祖庆等采用DEA法,对14家物流上市公司3年间管理绩效进行了分
析[7]。在实证分析方面,符想花的指标体系缺乏综合与具体性,而且数据的可比性较差(数据处理工作不足)。张宝友等采用的DEA法从管理的有效性方面出发,仅仅从企业管理者的有效主观努力程度进行分析。因此,结果缺乏客观性。因此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将充分地考虑指标的综合性、指标数据的可比性以及分析结果的客观性。对物流企业经营绩效的评价方法是利用指标体系的无量纲化与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新方法,对物流公司经营绩效进行评价。
1物流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综合考虑目前我国股市特点和物流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指标体系的可比性、可操作性、可理解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等原则。我们认为要从物流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和市场化能力五个方面来反映物流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如表1所示)。
2物流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方法
由前面的物流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看出,各个维度中包含不同的评价指标。所以,如何把一个多层次、多目标分析问题转化成一个单层次、单指数分析问题是绩效评价方法的关键问题。所以,结合物流上市公司的经营特点,本文认为要综合评价其经营绩效,第一步是由于各个绩效评价指标的经济意义是彼此不同的,必须对绩效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处理;第二步是在指标体系一定的情况下,权重的变化将直接影响评价结果,因而需要科学地确定指标权重;第三步必须寻找合适的计算方法来综合评价物流上市公司的绩效,得到最终评价结果。
2.1单项指标值的无量纲化处理。根据各单项评价指标特点,本文采用非线性模糊无量纲处理模型对指标初始数据进行标准化,这种模型实质上是由指数函数和模糊隶属度函数叠加而成,其中前者作为后者的自变量[8]。根据绩效评价指标的性质以及指标表现形式的不同,把非线性模糊无量纲处理模型分为三个类型,其模型如下:
(1)正指标类。正向指标是指数值越大越好的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等。因此,正向指标的量化值随着指标数值的增大而呈递增状态增大,因而其模糊量化模型为:
FX■=■(1)
式(1)中X■为评价区域范围内第i项指标的最大值,X■为评价区域范围内第i项指标的最小值,X■为评价区域范围内第i项指标的平均值。
(2)逆指标类。逆指标要求数值越小越好,如资产负债率等,因而量化值随着指标数值的减小而呈递增状态增大,因而其模糊量化模型为:
FX■=■(2)
(3)适度指标类。适度指标要求数值以适中为好,如速动比率等,当指标数值小于适中值时,符合正指标性质;当指标数值大于适中值时,符合逆指标性质。因而其模糊量化模型为:
FX■=■(3)
2.2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2.2.1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最早由美国运筹学家Saaty教授提出,它是一种实用多方案或多目标的决策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的主导思想是运用先分解再综合的方法对人的主观判断进行综合分析,使得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这两种分析方式有机的结合,从而实现定量化决策分析。这种分析方法首先要把分析问题层次化,再依据分析问题的性质以及所要达到的总目标,把分析问题分解为一个个的因素,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分析结构模型,最终归结为最低层(方案、措施、指标等)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相对重要程度的权值或相对优劣次序的问题[9]。
2.2.2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的步骤。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决策时,一般的步骤为:
步骤一:明确分析问题,建立层次结构图。明确问题是层次分析的出发点,为了对复杂问题进行决策,首先必须确立问题的总目标,弄清问题所涉及的范围,建立层次结构图。
步骤二:建立判断矩阵。其目的是为层次结构图中各层次相关元素的相关程度赋值,使定性的因素量化,表明下一层次中各元素在上一层次中某元素所占的比重,计算下层各指标对其上层准则的相对权重(权向量)W。当判断矩阵不是一致阵时,用其最大特征根λ■对应的归一化特征向量作为权向量W,即满足:
AW=λ■W(4)
经归一化后的W即为同一层次相应元素相对上一层次某元素重要性的排序权值。另外,实践中还需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以检验判断矩阵逻辑上是否合理。只有通过检验,才能继续对结果进行分析。
CI=λ■-nn-1 (5)
CR=CI/RI (6)
式中:CI为一致性指标;λ■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n为成对比较因子的个数;RI为随机一致性指标;CR为一致性比例。RI的数值可查表获得。一般认为,当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可以接受,否则应对判断矩阵进行修正。
步骤三:进行层次总排序。这是AHP法的最主要目的,通过层次总排序,最终找出层次结构图中最低层每一个元素(方案)在总目标中的权重。层次总排序就是计算同一层次所有元素特别是最低层中的各指标对于目标层(最高层)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重。此过程需自上而下将各层的权重进行合成计算。设B层m个元素B■,B■,…,B■对总目标A的排序为b■,b■,…,b■;C层n个元素对上层B中元素B■的单层次排序为c■,c■,…,c■j=1,2,…,m。则C层第i个元素对总目标的总排序权值为w■=b■c■。将所得单层次权重结果整理并计算组合权重得到了指标层因素的总权重。
2.3物流上市公司经营绩效测算方法。在对指标的数据规范化处理及权重确定后,第j家物流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的得分就能得出,其公式如下:
P■=■w■FX■(7)
式(7)中,W■为第i项指标的权重,FX■为j家物流上市公司第i项指标规范化值。因此,计算得出的评价得分P■越高,显示出公司的经营绩效越好。所以根据以上理论,就可以通过数据的收集,根据经营绩效评价方法可以简便地测算出物流上市公司在该期间的经营绩效[10]。
3物流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实证分析
3.1样本选取。在最新修订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中,里面未出现物流这一类,但是在交通运输、仓储业这些类中,有40家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物流业务,根据物流企业界定方法,可视其为物流企业。在这40多家上市公司中,剔除了那些数据缺失严重的公司,选择30家物流上市公司作为实证研究样本,并且选取2012的数据作为研究的年限。在这30家物流上市公司中,包括11家港口类企业、16家运输类企业以及3家仓储类企业(见表2),基本能覆盖我国现阶段的物流企业类型,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泰安CSMAR系列研究数据库,部分源自沪深股市官方网站下载的上市公司年报。
3.2单项指标值无量纲化结果及指标权重。根据上述标准(本文指标的类型如表1所示)及计算公式,将统计的30家物流上市公司2012年的指标初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其结果值见表2。
根据层次分析法指标权重确定的步骤,计算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如表3。
3.3经营绩效得分的计算。根据经营绩效的得分公式可以得到30家物流上市公司2012年的经营绩效得分,见表4。
3.4结果分析。首先,2012年30家物流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得分总体平均值为35.5,这和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较低的直观结论相吻合。同时也表明,在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物流上市公司的发展还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从物流上市公司的三个类别来看,运输类、港口类、仓储类物流公司的经营绩效得分平均值分别为37.0、32.9、43.2。可以看到,港口类的物流公司经营绩效得分平均值最低,运输类次之,仓储类最高。其次,从30家物流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得分及排名看,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保税科技、大秦铁路、北海港、江西长运、亚通股份。得分较低的最后五位分别是招商轮船、长航油运、中海发展、宁波海运、中海海盛。所以经营绩效得分排名靠前的物流公司经营管理较好,反之亦然。从组成经营绩效评价指标的五个方面,即: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及市场化能力来看,排名前五位的公司五种能力的得分值大都超过了平均值,说明这些公司的经营绩效发展比较均衡。但是并不是所有公司都是这样,例如,营口港的盈利能力的得分为18.0,但是其他方面却相对较低。所以使得绩效得分综合较小,排名仅处于中等水平。
4结论
本文通过建立多层次指标体系,采用非线性模糊无量纲化模型将指标标准化处理,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赋予权重,进而通过经营绩效得分公式计算出上市物流企业经营绩效得分,通过对结果分析,一方面使各个物流企业清楚了自身在行业中的发展状况,另一方面物流企业也能通过对公司盈利能力等五种能力的分析中,了解自身发展的短板,弥补不足。总之,通过对物流企业的经营绩效评价,使物流企业进一步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 周涛,程钓谈,乔忠. 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及模糊综合评价[J]. 管理现代化,2002(9):26-28.
[2] 胡晓燕. 基于供应链绩效评定的物流成本评价体系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3(5):687-689.
[3] 李冠,何明祥. 现代物流管理系统及其DEA绩效评价[J]. 商业研究,2003(14):146-148.
[4] 魏新军. 模糊聚类方法在物流绩效衡量中的应用[J]. 物流技术,2003(8):29-32.
[5] 曹坤. 物流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J].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06(27):106-111.
[6] 符想花. 我国物流业上市公司绩效分析[J]. 商业时代,2006(26):23-24.
[7] 张宝友,黄祖庆. 我国物流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J]. 统计与决策,2007(4):83-85.
[8] 朱孔来. 评价指标的非线性无量纲模糊处理方法[J]. 系统工程,1996,2(11):58-62.
【关键词】上市公司;比较分析;业绩评价指标
上市公司的业绩是在一定的期间内,公司利用有限的资源而获得的综合性经营成果,是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首先关注的财务信息。业绩评价通常是上市公司战略控制过程中的重要步骤。然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的方法并未形成完整的评价体系,不同的公司仅仅是从单一方面反映其在某一时期的业绩指标。虽然有效,但并不足以全面、公允的反映一个公司真实的业绩水平。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影响上市公司业绩计量、评价的因素繁多。
一、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的影响因素
上市公司在进行年度业绩计量和评价的过程中,既要遵守《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法规,客观、公允的对外披露公司全年的业绩信息,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又要考虑业绩评价中成本效益原则,使股东财富最大化。总体上,主要是宏观经济环境、公司所处阶段和公司内部管理需要三个因素对公司业绩评价会产生重大影响。
(一)宏观经济环境
随着宏观经济的运转,通货膨胀对于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即使在通胀水平很低的情况下,也会对其评价产生巨大影响。由于公司的业绩评价具有长期性质,而财务报告只反映短期内的效用,因此通胀对于上市公司的业绩计量会产生深远影响。在进行评价时应当尽可能的剔除通胀因素对公司业绩的影响,适当将主要财务指标与辅助指标相结合,以减少业绩评价过程中产生的计量误差。
(二)公司所处阶段
按照生命周期对公司所处阶段进行划分,可分为起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上市公司应当根据其所处时期特点采取差别的业绩评价指标。例如,公司在起步期和成长期,销售增长率可作为公司最重要的业绩评价指标;在成熟期,收入增长趋于稳定,权益净利率则成为衡量公司业绩最重要的评价指标;到了衰退期,公司业绩评价的重点应转移到实体现金流量上来,公司此时最关注的就是投资回收率。
(三)公司内部管理的需求
所谓公司内部管理需求,是指上市公司进行内部决策时,对管理用财务报表所提供决策信息的信赖程度。管理用财务报表是一种新兴的公司内部财务管理理念。它将公司活动区分为经营活动和金融活动,其产生的损益区分经营损益和金融损益。它解决了公司传统业绩评价体系中核心指标(权益净利率)计量时存在的不匹配问题,将传统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进行改良。利用改良后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可以更充分的体现新形势下上市公司对业绩评价质量提出的要求(公式如下)。
权益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杠杆贡献率
其中,杠杆贡献率=经营差异率×净财务杠杆
经营差异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利息率
二、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
由于上市公司所处的外部环境以及公司内部对于业绩评价的需求不尽相同,致使我国许多上市公司的业绩评价指标呈现多样化的特征。但归纳起来,业绩评价指标主要可以分为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两类。
(一)财务指标
所谓财务指标就是公司利用报表数据,计算主要指标,对其进行业评价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于分析基础存在差异,可进一步分为基于传统财务报表指标和基于管理用财务报表指标两部分。
1.基于传统财务报表指标
这种方法主要依据传统报表数据评价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现阶段业绩评价体系所列指标,汇总后可选择的有几十项之多。信用中国曾在2005年8月一项有关企业综合评价指标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指出的以资产负债率、资产净利率和利润增长率为代表的11项财务指标得到较多认可,与此对应的是一系列公司财务指标。这里主要分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运营能力三个方面对公司经营业绩进行评价(如表1)。
表1 上市公司业绩评价财务指标一览表
指标类型 指标名称计算公式指标性质
净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 正指标
盈利能力每股收益 净收益/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正指标
总资产净利率 净利润/资产价值 正指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适度指标
偿债能力
流动比率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适度指标
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应收账款价值正指标
运营能力
总资产周转率 营业收入/总资产价值正指标
注:上述计算公式中,属于资产负债表的项目使用期初期末平均值计算较为合理
2.基于管理用财务报表指标
这种方法主要依据管理用财务报表数据评价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引入管理用财务报表对于提高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管理用财务报表在公司内部的业绩评价中也被赋予了重要的经济涵义。美国学者奥尔森在1995年提出的以剩余收益为基础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其理论所应用的主要数据来源便是管理用财务报表。
剩余收益作为上市公司的一种业绩评价指标,描述的是一种超额收益。传统的业绩评价指标中,公司净利润是在扣除债务资本成本后的剩余,但这一指标却并未反映出股东所要求的报酬。根据零和博弈理论,股东所要求的报酬即为公司股权资本成本。因此只有当公司的净利润在弥补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后存在剩余,才能说明该公司股东财富增加,经营业绩良好。
剩余收益=税后净利润-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
根据剩余收益理论,对于公司经营业绩评价则可以引入剩余经营收益指标。剩余经营收益是公司从事经营活动而产生的超额收益。
剩余经营收益=净经营收益-净经营资产×净经营资产要求的净利率
其中,净经营资产要求的净利率表示的是公司加权平均资本,应当采用加权法计算。
一些国外的上市公司,基于剩余收益理论开创了经济增加值(EAV)的方法,将其应用在公司业绩评价的财务指标中,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就我国上市公司而言,虽然国资在2011年年初对中央企业的业绩评价引入了EAV指标,但是这项财务指标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应用并不普遍。首先,该指标所调整的项目较多,最多可达到160多项,计算过于繁琐;另外,我国资本市场上股权资本成本的确定较为困难,因此该指标的计量方法一直备受争议。
(二)非财务指标
所谓非财务指标是基于非财务信息的一种业绩计量方法。我国上市公司在业绩计量中经常使用财务指标,但这是不够的。业绩评价指标应当着重关注公司的长期事项,对于大多数公司而言要尽可能地使其股东财富达到最大,但财务指标的短期性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上市公司对业绩评价长期性的需求,因此非财务指标业绩评价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上市公司非财务指标的业绩评价,往往运用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是一种平衡四个不同角度的衡量方法。它平衡了公司的短期与长期业绩、外部与内部的业绩、财务与非财务业绩以及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在保留传统财务指标的基础上,着重引入了顾客、内部流程及创新与学习三方面的评价指标。公司可通过上述四个角度对经营业绩进行科学合理的计量。
三、选择业绩评价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纳入我国上市公司的业绩评价体系的指标虽受到了广泛认可,但是各类指标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缺陷。例如,财务指标虽然应用广泛,但易使管理层产生短期行为,不利于公司经营业绩的持续增长;非财务指标虽能克服财务指标的缺陷,但其在综合性、可计量性和可比性方面却不及财务指标。因此,上市公司在选择业绩评价指标时,应当综合考虑公司实际情况,重点注意以下三点问题。
(一)应注意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相协调的问题
上市公司选用的盈利能力指标极易产生决策的短期性。公司经营者为追求短期超额利润,不惜一切代价在资本市场投资低于公司平均报酬率,但高于公司平均资本成本的项目,这样,虽然盈利能力指标有所提高,但是放弃增加股东财富的机会成本,会在长期内对公司股东财富和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公司在进行业绩评价指标选择时,要树立长期性观念,将业绩评价作为长期性战略控制的重要措施。
(二)应注意经营净现金流量在业绩评价中的重要性
经营净现金流量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反映公司从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与流出的差量。该项指标与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利润有明显的互补性。经营净现金流量真实、客观的反映了公司的偿债能力,会计利润可以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将二者综合考虑,会对公司业绩评价的真实性、合理性产生积极影响。
(三)应注意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问题
目前我国多数上市公司重视利用定量分析方法对经营业绩进行评价,原因在于评价所需指标数据均可从公司财务报表中直接获取,然而对于报表上无法量化的信息大多采取忽视态度。实际上,定性分析可以作为一种非财务指标被公司所利用。通过分析公司发展潜力、对外声誉及客户信任度等可以更直观的了解经营业绩。因此只有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方可使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结果客观、真实。
参考文献
[1]赵爱良.上市公司业绩评价财务体系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8(02).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3]刘彤.强化现金流量在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2007(07).
关键词:经营绩效评价指标因子分析法配对样本T检验
一、引言
我国房地产行业经过20多年的改革,市场得到了有效发展,逐渐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其利润也一直高于其他产业。金融危机给房地产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对其经营绩效进行分析就变得极为重要。经营绩效也称为经营业绩、经营效果,即企业某一经营活动所取得的业绩。企业的经营绩效评价即是通过特定的评价体系,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其经营业绩进行客观合理的分析评价。国外对于经营绩效评价的研究大约始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在现代公司制度诞生之后,为加强资本所有权控制和公司内部控制,对于绩效评价的研究也逐渐深入。国外研究的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有三种模式:财务模式,即选择能代表公司经营绩效的财务指标,并按照加权的方式计算综合得分,沃尔评分法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由于资本市场和股东认为财务指标法无法真实衡量企业未来能创造的价值,管理者也认为其无法全面评价企业业绩,因此西方学者提出价值模式,即以股东最大化为导向,考虑未来企业能为股东创造的价值,该模式中最成熟的当属经济增加值法;考虑到企业的其他非财务指标也会影响到企业业绩,又有学者提出了绩效评价的平衡模式,涵盖了那些影响企业绩效的非财务指标,最典型的就是平衡计分卡。本文采取实证的方式对房地产行业的经营绩效进行探讨将有助于房地产企业调整自身财务经营状况,以期为国家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盈利能力主要评价企业利用自身资源获取收益的能力,当企业的盈利能力较高时,说明企业善于利用资源创造价值,因此可以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企业盈利能力越强,收益质量越高
收现能力即收益的变现能力,是衡量经营绩效的重要标准,会计收益是某一会计期间账面收入和费用配比的结果,但并不表示有实际现金的净流入,只有当会计收益转化为真实的现金流入时才表明实际财富的增加。当企业收现能力较高时,说明企业能够及时回收现金,将会计收益转为真实收入,避免坏账的产生及资金缺口的出现,因此可以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收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企业收益质量的提高
营运能力反映了企业利用现有的资源创造价值的能力,该比率较高时说明企业对资源的利用效率高,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对于账款的回收速度较快。在分析该指标时也应当考虑到可能对于企业未来的销量带来的影响。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3:营运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公司短期收益质量的提高
成长能力就是指企业业绩的增长速度和成长趋势,高经营绩效的企业不仅要有较高的会计盈余,还应该有稳定的增长,只有基于主营业务才能维持其增长,如果收益的增长主要依靠那些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这样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成长性较差。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4:企业成长能力越高,收益质量越高
(二)变量定义 结合房地产企业的特点,本文将从经营绩效的四个方面分别选取重点指标,构建财务绩效评价体系,较全面地评价房地产行业的经营绩效。企业的经营绩效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评价:盈利能力、收现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盈利能力主要评价企业利用自身资源获取收益的能力,如果企业善于利用资源,则表明经营绩效好,反之则说明经营绩效较差。收现能力即收益的变现能力,是衡量经营绩效的重要标准,会计收益是某一会计期间账面收入和费用配比的结果,但并不表示有实际现金的净流入,只有当会计收益转化为真实的现金流入时才表明实际财富的增加。营运能力是评价企业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如果周转速度较快,则说明企业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为企业创造价值。成长能力就是指企业业绩的增长速度和成长趋势,高经营绩效的企业不仅要有较高的会计盈余,还应该有稳定的增长,只有基于主营业务才能维持其增长,如果收益的增长主要依靠那些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这样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成长性较差。本文根据这4大特征设定8个反映经营绩效的财务指标见表(1)。
(三)样本选取 本文的样本取自于沪深两市A股的房地产上市公司2009年的98个样本,剔除个别极端样本以避免对结果的干扰。对于这98个样本分别选取其上述8个财务指标来分析这些公司2009年的经营绩效情况。本文的数据均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数据处理采用SPSS和EXCEL软件。
三、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从表(2)可以看出不少指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都相差比较大,说明公司间各指标的状况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从盈利能力指标来看,公司之间的差异比较大,说明公司间盈利水平变化幅度较大,但其总体均值水平并不是很高,可见并不是所有的房地产公司都有较高的收益,这也可能是因为在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不少公司还没完全缓解过来,从而导致了总体收益水平的偏低。从收现能力指标来看,公司间的收现水平有较大差距,且总体均值为负数,说明房地产公司的收现情况并不乐观,营业收入不能及时收回现金。从营运能力看,公司间的差异更是明显,尤其是应收账款周转率,最高的光华控股甚至达到了884.43,经分析,如此高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是因为该公司在保证了较高营业收入的情况下很好的控制了应收账款,反映了其资金利用效率,但是在进行控制时也应该考虑该政策对公司营业收入的影响,要对减少的营业收入的成本与减少的应收账款的收益之间进行权衡,找到一个最佳水平。从公司的成长性来看,净利润增长率在公司间差异巨大,其行业均值也为负,说明有不少公司未能走出低迷状态,营业利润比重总体来看,房地产公司的主营业务所占比重较高,可见公司的主营业务比较突出,源于主营业务能为公司带来高利润。根据上述描述,从总体上对2009年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分析,可知营运能力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成长能力指标(净利润增长率)是影响公司经营绩效的主要指标。
(二)因子分析由于评价企业经营绩效的财务指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来评价2009年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因子分析的基本目的是用少数几个因子去描述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基本思想是把联系比较紧密的变量归为同一个类别,而不同类别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低,通过降维将相关性高的变量聚在一起,基本原理是以相关性为基础,从协方差矩阵或相关矩阵入手把大部分变异归结为少数几个公共因子所为,把剩余的变异成为特殊因子。运用SPSS软件对2009年沪深两市房地产公司的财务指标进行处理,如表(3)所示。该表主要验证原有变量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KMO检验用于研究变量之间的偏相关性,计算偏相关时由于控制了其他因素的影响,所以会比简单的相关系数小。一般KMO值小于0.5则不适宜作因子分析,大于0.7则比较适合作引子分析,本文中KMO值为0.707,适合进行引子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的统计量Sig
四、结论
对于经营绩效来说,最重要的指标是盈利能力指标,这也是股东最为关注的指标,纵观2009年房地产公司的盈利情况可以发现不少公司每股收益和股东权益净利率偏低,对于这些公司来说首要任务就是增加营业收入控制成本,提高公司利润水平。只有在做大利润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扩大公司规模,增强公司实力。现金流是公司维持经营的基础,因此对于每家公司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2009年不少房地产公司的营业收入现金比率较低,甚至为负值,据此认为这些公司在现金流回收的控制上存在问题,经营活动不能获得及时的现金流入,严重是将会影响到公司的正常运营。在具体实务中,公司应尽量推迟现金流出,对于现金流入则要设计合理的现金折扣制度和商业促销手段加速资金的回笼。经过对上述公司的分析,发现这些公司在运营能力上存在很大区别,应收账款周转率甚至从0跨度到接近900。控制好应收账款对于房地产公司很重要,因为房地产公司需要不断大量的现金流入。但是,周转过快也会存在一些隐患,严格的应收账款回收制度可能会减小公司的销售规模,影响到营业收入的增长。因此,房地产公司应该制定合理的应收账款回收制度,在能够扩大销售规模的情况下注重对应收账款的控制。房地产企业不能过多的依赖外部环境诸如政府背景、税收优惠、行业垄断、财政扶持等一些有利因素,而应该做好主营业务,加强对市场的适应能力,不断强化核心竞争力,注重控制贷款风险,做好项目前期管理。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可以对企业的业务进行适当的多元化经营,增加企业的收益和现金流量。
参考文献:
[1]郗蒙浩、王惠彦、黄伟:《谈绩效评价方法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经济师》2007年第4期。
[2]彼得·F·德鲁克:《公司绩效测评》,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3]王成化、刘俊勇、孙薇:《企业业绩评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4]刘力、宋志毅:《衡最企业经营业绩的新方法》,《会计研究》1999年第1期。
[5]AJ.埃巴:《经济增加值—如何为股东创造财富》,北京:中心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