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村镇银行发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完善结算系统,加强风险防控。
由于村镇银行始终没有完全进入到银行支付、结算、清算系统,导致资金的流通渠道不畅,村镇银行和其他银行之间不能进行资金的汇划,必然会影响村镇银行吸收存款的能力。所以在宏观上,需要央行进行改革,将村镇银行划归到整体结算系统中。在改革进行前,村镇银行本身也可以采取租用清算平台和清算系统的方式缓解这一问题。目前,兴业银行已经推出支付系统客户服务端,为村镇银行支付结算提供了一定支持。
前期的村镇银行门槛低,资本金总量小,经营风险本身较大。事实上,一些村镇银行已经出现了流动性问题,资本充足率、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并未达到8%和100%的国家标准。村镇银行的客户群是弱势群体和弱势企业,他们无法承受过高的风险,更无法承受银行资金链断裂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所以,村镇银行需要在多方面加强风险防控措施。对于流动性风险,村镇银行应当注重资产比率的监控,增强资金的流动性,同时尽量从多种途径拓宽资金来源。对于信用风险,村镇银行在审批贷款时,应当对贷款人进行详细审查,并确定其信用等级,以保证贷款的安全性。同时建立完善的准备金制度,效仿商业银行控制其信贷规模。
二、建立保险制度,设立退出机制。
村镇银行的各项业务风险高,势必在进行内控的基础上,进入到保险体系。尤其是村镇银行现在缺乏银行业最为重要的存款保险制度,无法从根本上保证储户的存款安全。如若短期内不能建立完整的保险制度,也应当以地方政府或国家信用作为其最终保障,保证储户利益,同时提高村镇银行的公信力,也有利于村镇银行的各项业务开展。
内容摘要:随着村镇银行的蓬勃发展,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局面有了很大的改善,然而作为新生事物,村镇银行在建立及发展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具体来说主要有筹资困难、双重经营目标难两全、竞争力不强、现有制度限制了股本扩张、外部经营环境欠缺,创新意识不足等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以上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比如积极开辟筹资渠道、加大政策扶持、改善经营环境、努力开发金融产品等。
关键词:村镇银行 存在问题 对策
我国村镇银行的产生背景
长期以来,金融服务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改善农村金融状况也被提上日程,改革迫在眉睫,然而改革的目标、对象并不透彻明确,因此,成效并不明显,问题依旧存在。
我国在孟加拉尤努斯开创的“格莱珉”模式的经验借鉴下,结合本国国情设立的村镇银行可以说是“三农”的银行、“草根”的银行,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打破沉寂的农村金融市场,盘活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村镇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村镇银行的建立,解决了农村弱势群体和弱质产业贷款难的问题,推动新农村的建设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村镇银行与农信社相互竞争的局面,为农村金融输送了新鲜血液,提高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活力,使得广大农民成为此次金融机构改革的最终受益者。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006年底,国家银监会的准入政策打开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大门,村镇银行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机构出现在人们面前。村镇银行在我国农村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对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然而从村镇银行的实际情况来看,其生存和发展还存在着重重困难。
(一)资金筹集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虽然村镇银行设立于我国广大的农村贫困地区,是农民自己的银行,具有一定的本土优势,但由于这些地区受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和开放程度等条件的限制,当地经济普遍落后,人均收入水平不高,个人和企业的闲置资金缺少,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加,导致吸储能力低下,资金来源严重匮乏。如内蒙古固阳县惠农村镇银行,2008年6月底的存款余额仅为129万元,按照国家拆借资金额不得超过存款余额8%的规定,其拆借额仅 10万多元。且按照《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发放贷款的金额不得超过存款余额的75%,如果没有资金来源,村镇银行的贷款业务也无从做起,贷款业务直接受制于存款业务。
(二)双重经营目标经常处于矛盾之中
由于村镇银行的对象是农民和农村企业,服务“三农”是村镇银行奉行的根本宗旨,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某些政策性业务的职能。但村镇银行又是独立的企业法人,各发起人必然会把实现利润最大化作为自身最终的追求目标,当其在面对服务对象是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弱质经济的农业、农村经济时,商业性和政策性的矛盾会日益凸显,会出现在争取最大化盈利的过程中背离支持“三农”的初衷,服务对象以盈利性较高的城市中小企业贷款为主而非以农户贷款为主的局面。同时设立初期的财务难以支撑各项工资福利、房租水电等经营成本,这些都会使村镇银行日后在盈利与支农的平衡中发生偏离。
(三)与同类金融机构相比竞争能力仍有待提高
首先,村镇银行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村镇银行作为国家大力发展的一种新型金融机构,要想在竞争中求生存,就需要更多具有专业技能和丰富从业经验的高素质人才。但是农村的经济发达程度、工资水平等客观因素,不利于吸引人才,直接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创新。其次,经营网点稀少且分散,经营管理中缺乏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被广泛应用,而村镇银行电子银行功能的欠缺,成为其发展的薄弱环节。第三,资本充足率不稳定。资本充足率是指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资本充足率越高说明该行竞争力越强。目前银监会对于村镇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设置的预警线为全部资本占风险资产的比例不低于8%,并鼓励村镇银行持有高于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的资本。然而尽管目前村镇银行尚未触及8%的预警线,但由于其自身风险抵御力不高,股本扩张受限制,缺乏足够资金来源,急需在稳住当前资本充足率的同时,既要通过内生性的手段来扩充资本,又要注重细化自身经营管理缩小风险资产,不能只指望通过增加资本总额以达到提高资本充足率的目的。这些问题都致使了村镇银行的竞争能力不强,难以与其他农村金融机构相竞争。
(四)主发起人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股本扩张
在设立村镇银行的过程中,对于非银行企业和个人投资的参股比例做出了严格的限制。根据规定,村镇银行的主发起人性质单一,必须由现有的银行金融机构来充当,在实际经营中将会造成过分依赖主发起行,变相成为主发行的分支机构。同时拒绝了社会优质民间资本,降低其参股兴趣,形成一家独大的寡头垄断局面。
(五)外部经营环境不够理想
具体来说,农村的市场化程度和生产力水平不高,有限的收入水平决定了其消费水平,加之基础设施不健全,从而削弱了农村的流通水平。农民无法准确解读国家的各项惠农扶农的政策措施,风险意识不高,投资中容易盲目跟风。贷款农户的信用、法律意识淡薄,银行征信体系建设滞后,村民欠账不还的现象时有发生。当地行政部门为了某一时期的特殊需要,过分干预银行运作,使其成为政府的特别提款机,导致银行资不抵债,经营困难。村镇银行的生存因此受到了巨大挑战。
(六)金融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
当前,村镇银行仍拘泥于传统的储蓄存款和贷款业务等模式,金融产品同质化,其资金投向的开展规模较小,涉及范围狭窄,例如保险及代收费业务、国际贸易各种结算方式、网上银行等新兴高科技业务均未开办。无论从贷款产品、中间业务产品还是银行卡业务产品来看,均过于单一独立,小额信用贷款体制不完善,对于农民的贷款需求以及日常生产生活需要,满足程度低,从而导致客源流失。同时由于安于现状、固步自封的态度和过分强调客观原因,村镇银行创新意识不强,激励不足,不能积极主动地开发新产品。加之村镇银行实行主发起人制,容易使村镇银行对发起行的依赖性过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村镇银行创新的可能性。另外,金融创新的优惠对象出现偏帮,为了达到盈利目的,村镇银行考虑的对象往往以强势企业为主,而农村新兴小企业缺乏有效的贷款担保机制,贷款难问题没有缓解,阻碍了其发展步伐。这势必束缚了村镇银行的发展空间。
(七)存在较大的潜在竞争压力
由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广阔,潜力巨大,近年来外资银行纷纷将战略眼光投向了农村地区,以避开竞争激烈的城市金融市场,获得更大经济利益。外资银行充分利用其先进的经营管理水平、金融衍生品的创新能力,并利用其远在海外的母行提供学习机会,大量吸引善于开拓农村市场、分析农村金融市场走向、金融知识扎实深厚的高级人才,打造专业化的经营队伍。从而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与此同时,国内邮政储蓄也开始关注小额信贷,小额贷款公司开始向农村地区渗透,这些来自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冲击势必会加剧彼此间的竞争。
促进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积极开辟筹集资金的多种渠道
一方面,积极寻求国家利率、税收等政策支持和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配合,同时,充分利用母行的优质资源,争取资金支持,带动贷款业务的增加。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传统媒介大力宣传,坚定不移地走农村市场路线,面向农户,面向农企,面向农村,引导农民将小额闲置资金存入村镇银行,为农户提供方便快捷高质量的服务,打造品牌效应,以此打消农民后顾之忧,从而拓展资金的来源。
(二)加大政策倾斜力度
政策扶持对村镇银行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作为银行金融业的新生力量,在发展初期必然存在着困难和劣势,迫切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在相关方面加以扶持。例如,对于村镇银行的存贷利率毋须作出硬性规定,允许各地村镇银行依据所在地区自身实际条件和发展需要自主订立,采取灵活机动的浮动利率调整机制。国家还可以建立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激励机制,对于村镇银行的扶农业务进行奖励,把扶农的政策性与效益性这两个目标统一起来,提高各村镇银行的经营积极性,推动村镇银行快速健康发展。
(三)改善村镇银行的外部经营环境
良好的经营环境有利于提高金融的运行效率,增加村镇银行对农村金融市场的供给,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央行应争取早日将村镇银行纳入全国支付结算体系,并开通征信系统,允许村镇银行进行同业拆借,减少经营成本,降低放贷风险,提高竞争能力。注重营造良好的信用、法律和司法环境体系,按片划区组织员工利用空闲时间,向农民普及信贷和法律知识,宣讲国家有关政策,规范农村金融秩序,改善农村金融环境。
(四)不断提升村镇银行经营管理水平
首先要提高风险意识,强化风险管理,制定风险责任制。本着“谁发放,谁收回”的原则,从而保证贷款的安全性。其次,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增强自主决策的深度和广度,减少不必要的上报申请环节,提高决策的时效性。再次,实行岗位流动制,将母行优质的人力资源为己所用,也可激发现有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与高校实施人才双向培养战略,进行人力资源规划,不断完善用人机制,从而解决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的问题。
(五)适当放宽准入限制
随着村镇银行的进一步发展,《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的有关规定,显然束缚了村镇银行的发展,应该在深入发展稳步前进的过程中,适度放宽准入机制,引进民间优质资本和国外资金,让农民参股,将其自身利益与银行利益紧密相连,这样就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贷款资金回笼难的问题,聘用群众监管员,真正做成农民自己的银行。
(六)加大金融产品创新的力度
村镇银行要想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谋得一席之地,就必须依靠自己的特色产品和核心竞争力来培养竞争优势。这主要可以通过三点来实现。第一,创新经营模式。农民大多靠天吃饭,其收入有着很高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因此,村镇银行可以与保险公司建立合作关系,联手开办业务,指导农民投保农业险,方便农民在遭遇重大自然灾害时,得到及时的赔偿,使得初期的贷款有了保障。第二,创新担保方式。充分调研,结合当地经济特色,比如允许农户将运输汽车的营运证作为抵押物,进行小额贷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低了银行的贷款风险。第三,创新金融产品。现如今有些村镇银行已经开办了“金农卡”业务,即具有存取现金、转账结算、消费、查询等功能的借记卡。在此基础上可以争取央行的扶持,组织人员调研当地务工人员的打工聚集地,与打工密集地区的银行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办理“亲情卡”,即在外务工人员可以为留守亲人申请亲情附属卡,实现一卡两地通用,子母卡间的存取款等业务免收手续费,避免了额外繁杂的手续,从而真正实现汇通天下,争取市场份额。
结论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村镇银行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还需要在政策上对其加以扶持。同时,村镇银行应以扶持农村中小企业、服务农民个体为己任,融入当地,放低姿态,与他们抱团取暖,以打造某一专业领域内银行取胜,努力向农村小企业银行户、农村小企业特色支行方向靠近,赢取口碑,获得经济效益,把银行经营成百年老店,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瑜青,周吉帅,刘冬.村镇银行问题调查与研究[J].农村经济,2009(4)
2.付东梅,王立荣.内蒙古村镇银行运行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方经济,2009(8)
3.程昆,吴倩,储昭东.略论我国村镇银行市场定位及发展[J].经济问题,2009(2)
4.刘津慧,唐青生.我国村镇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J].时代金融,2009.6
关键词:村镇银行;集约发展模式;公司治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F830.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6-0064-02
村镇银行集约发展模式主要通过提高资本管理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通过提高生息资产的质量和效益来实现经济增长。村镇银行集约发展模式在在资产管理能力方面表现为经风险调整后良好的资产收益率和资本收益率;在业务发展模式方面表现为充分发挥“小银行”优势,提升小企业金融服务效率。在生产要素组合方式上,与粗放模式下依靠人员和机构扩张相比,集约化发展更强调劳动效率的提高,强调人员结构的优化和管理效率的提升,强调标准化和流程化管理能力的提升,强调以提高效率和效益为要求的“内涵增长”。
一、公司治理能力、可持续发展与集约发展模式
村镇银行的成立之初,在制度设计上就重视公司治理能力建设,这与集约发展模式在导向上相一致。公司治理是近年来银监会强调的一个重点。在银监会的《村镇银行暂行管理办法》中,强调村镇银行应根据其决策管理的复杂程度、业务规模和服务特点设置简洁、灵活的组织机构。在《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强村镇银行监管的意见》中,监管层强调了对村镇银行公司治理监管的原则和要求。公司治理模式等监管要求的引入,将促使村镇银行增强公司治理的水平和能力。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简言之,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对于村镇银行来说,可持续发展强调业务发展和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模式主要通过提高资本管理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通过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效益来实现经济增长。村镇银行以可持续业务为基础,稳健发展,形成与城市金融不同的特色金融服务模式。在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下,村镇银行资产质量、资产负债结构,各项风险监管指标向银监会要求的“优秀银行”靠拢,村镇银行将成为多层次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约发展模式和提高公司治理能力、探索商业可持续在理念上和谐共存,集约化管理是现代企业集团提高效率与效益的基本取向。集约化的“集”就是指集中,集合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等生产要素,进行统一配置,集约化的“约”是指在集中、统一配置生产要素的过程中,以节俭、约束、高效为价值取向,从而达到降低成本、高效管理,进而使企业集中核心力量,获得可持续竞争的优势。集约化强调通过以业务流程改革为核心,创造性的运用标准化和精细化的管理技术,促进机构整合和优化要素配置,以提高工作效益和效率。
二、美国社区银行集约化发展的特征
社区银行概念起源于美国,通常使用定义为:社区银行是在一定地域的社区范围内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设立、独立运营、主要服务于社区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中小银行。村镇银行通常的定义为: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村镇银行与社区银行具有概念内涵上的一致性,而美国社区银行业在实施集约管理、服务社区客户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客户定位聚焦于家庭及小企业客户。集约发展模式要求社区银行将优势资源聚焦核心业务,形成核心竞争力。美国社区银行将当地家庭、小企业视为主要服务对象,大中银行则主要面向高中端企业客户。这种差异化的市场定位为社区银行带来了集约化经营的优势。在业务范围上,集中优势资源进行错位竞争,在大银行不愿干的居民小额零星贷款、住宅抵押贷款、中小企业的短期融资及不动产贷款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在此过程中,逐步培育和积累自己的独特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2.金融服务聚焦于小额储蓄和传统贷款。美国社区银行充分发挥在小客户群上的竞争优势,以小额储蓄和传统贷款为主业。首先,社区银行在小企业贷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社区银行和大银行相比,在发放小企业贷款方面更具集约化的优势,因为社区银行更容易获取企业及当地市场信息,且能与借款者保持长期的、密切的关系。其次,美国社区银行也是非住宅不动产项目贷款和家庭农场贷款的主要提供者。最后,美国的社区银行更依赖个人储蓄作为其资金来源,因此对小额储蓄者提供服务更感兴趣。
3.高效的运营效率。社区银行的业务运营免除了相对复杂的环节和程序。由于社区银行的运作都在本地,因而社区银行作出信贷决策相当迅速。相反,大型银行则需要经过必要的内部审批程序,耗时自然较长。许多社区银行对个人客户的零售业务方面提供了相当全面的业务选择。
三、坚持以创新传统存贷为主业
中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趋势逐渐增强,银行业务发展呈现多元化。和商业银行“大而全”的发展方向相比,村镇银行在地域范围、规模、资金结算、市场环境等方面不具备综合化发展的条件,而且银监会发展村镇银行的制度设计的初衷是在县域经济范围内支持三农。因此,村镇银行在发展理念上不能贪大求全,而是要利用有限的资源和经营范围,强调生产要素的集中,坚持以创新传统存贷业务为主业,实现集约式发展。
村镇银行业务首先可以分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传统的存贷业务,以“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为主要方式,依靠存贷利差来实现盈利,利差收窄或扩大的基础是县域经济范围内金融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中间业务不占用村镇银行资金,依靠收取手续费来实现盈利。
村镇银行在发展的初期,由于社会认知度及监管政策的限制,不具备开展中间业务的优势,且在人员数量及素质上也无法提供更大范围的中间业务,而传统存贷业务在村镇银行存续的特定范围内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农村经济地区的客户对象决定了传统存贷业务更适应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村镇银行必须走传统存贷为主业的发展道路,在此基础上开展业务模式或者流程的创新。
传统存贷业务类型需要集约化的发展模式。对于中间业务来说,村镇银行的规模和系统支撑都不具备竞争优势,在发展初期如果即以中间业务为主业,反而是好高骛远,脱离了制度设计的实际和要求。而传统存贷业务对规模和系统的要求相对较小,特别是零售贷款即个人和小企业贷款业务,是村镇银行集约发展的主要方向。相对于其他客户,小企业和个人客户议价能力较弱,零售贷款的收益率则相对会较高,且发展零售贷款有利于降低贷款集中度,减小信贷系统风险。近年来,监管部门接连出台鼓励中小企业贷款的政策,特别是强调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全力以赴做好三农和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
四、建立可持续的村镇银行集约化发展模式
为提升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发挥村镇银行在零售贷款方面的比较优势,以此为依托能够更快捷的建立可持续的村镇银行集约化发展模式。
1.促进小企业金融的集约化经营和专业化管理。实现小企业金融的集约化经营和专业化运作,有利于提升村镇银行小企业服务的效率:一是有利于形成专业化团队,为不同类型的小企业客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二是有利于形成专业化产品,村镇银行可以推出专门针对小企业的个性化产品,以满足不同类型小企业客户的金融需求;三是有利于开发专业系统,为小企业业务提供技术支持;四是促进专业化考核,调动从业人员拓展小企业业务的积极性。
2.建立高效的业务流程。业务流程的科学设计对于提升服务质量及业务市场竞争力至关重要。村镇银行集中力量发展零售贷款业务模式,有利于针对不同需求、不同状况的小企业客户分别设定标准业务处理线和业务处理环节,细化每个环节每个人的工作内容,加强业务处理的专门性和针对性,最终实现业务流程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因此,村镇银行应将零售贷款业务作为其发展的主业,探索建立适合零售贷款发展的新的业务操作模式——“信贷工厂”,采用合理、简化、标准、端对端的“流水线”运作方式。
3.提供专业的个性化服务。与城市金融不同,村镇银行处于农村金融或者城乡金融的特定环境中,城市和农村经济环境、信用环境等方面的不同要求村镇银行迅速适应农村或城乡金融市场,在已经存续的城市或县域小额信贷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实现改进型产品和当地经济建设的契合度,由专业的客户经理和产品经理共同为小企业或零售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金融产品,全方位满足企业的不同融资需求。
4.快速的审批机制。村镇银行应聚焦于探索建立与小企业贷款特点相适应的新的贷款发放与审批程序,探索建立符合小企业贷款特点的评级授信标准。主要从授信审批程序、依据及重点内容等方面提高了小企业贷款的审批效率,对小企业融资业务的营销策略、准入条件、产品配置、产品定价、授信额度、授信期限、尽职调查要点、审查与审批要点、后续管理要点及会计核算等各方面的工作,提出了详细具体的发展方式。同时,针对小企业资金需求“急、少、频、短”的特点,在政策允许、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提高贷款审批效率,通过“信贷工厂”式标准化流程管理,缩短贷款审批周期,全面满足中小企业“短、频、快”的融资需求特点。
参考文献:
[1] 周鸿卫,文慧.基于小银行优势影响因素的中国社区银行改造研究[J].上海金融,2011,(6):101.
[2] 李果仁.美国社区银行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9,(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