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数学专题研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教学策略
新课程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些都阐明了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重要性。而数学后进生就其个人成长来说,由于学科的基础性与工具性,即将直接影响到对他们的后继教育、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与成才问题;对教育来说,关系到学科教学的平衡性与课程改革的重大战略和基础教育水平的根本大计;对国家来说,关系到劳动者的素质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可见,数学学困生的转化问题,成为当前教育常抓不懈的课题。新课程改革已经六年多了,尽管课程标准和教材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数学后进生并没有减少,反而有增加的趋势。我所在的学校,近几年来数学成绩不及格的人数比例逐年增加,很多教师都抱怨现在的学生是越来越难教了。要想改变这种教育质量低下的现状,学困生的转化是关键性问题。由于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众多,如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在转化学困生方面,有许多工作是教师无能为力的,如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环境、教师素质、应试教育等,但教师在转化学困生方面起的作用又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我们应着重从教师教育方面来研究如何转化学困生。
一、对数学“学困生”的界定
数学“学困生”是指那些感官和智力正常,但数学学习成绩低于其智力的潜能期望水平,远未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那部分学生。数学“学困生”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数学“学困生”身上的欠缺、不足,就其实质而言,是由于在认知方面(如记忆、理解、思维等)、情绪方面(如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存在一定的障碍而形成的,具有过渡性、不确定性、暂时性。
二、研究学困生的意义
当今世界,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国力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要求我们教师要深化教育改革,转变教育观念,革新教育体质,改良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的基本素质都得到提高。但据有关报道在我国现有的3亿学生中,被教师、家长列入“差生”行列的学生已达5000万人,即每6个学生中就有一个差生。且据本人调查发现,某些农村中学“差生”出现呈上升趋势,而“差生”中数学学困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此多的学困生走入社会,会使民族整体素质降低,国力削弱,甚至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因而如何提高数学成绩,减少学困生,已成为当前教育的一项不可忽视的主要任务。
三、关于学困生的研究现状
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今天,学生从小学升到初中以后,在数学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自身的因素。如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不完成作业,学习习惯不良等;其二是客观因素。如教育者的失误,家庭、社会等不良环境的影响,有的学生受到环境的不良影响或者遇到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教师和家长缺乏对其进行耐心的教育和心理疏导,在经历多次失败或挫折后,他们逐步丧失学习信心而成为学困生。再者是由于评价标准的绝对统一造成的。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不平衡,有先有后,每个学生所接触的社会环境不一样,他们的认识也就千差万别,而且每个人兴趣不同,追求的目标也不同,当然会导致他们学习成绩的差别,可是我们的教育体系却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他们,学困生自然会产生。学困生是基础教育中的一个大问题。数学学困生是学困生中的最大群体,是数学教学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也是数学教育研究中非常棘手的课题。为此省内外一线教师和学者对数学学困生有非常多的探索,但由于学生情况和教学环境不同,解决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笔者根据数学学困生的现状,以及已有的研究成果,采取一系列转化措施,帮助他们走出学习困难的困境。
四、如何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
(一)多实施成功教育
每个学生都渴望获得成功,尤其是学困生,教师应重视这种心理,对学困生的每一点进步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从中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既使学困生考得差,教师也不要过多的批评、歧视,应多用一些名人名言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奋斗。
(二)以情动人,恢复学困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普遍数学成绩差,对学数学信心不足,兴趣不浓,存在自卑心理。作为教师,我们首先不要歧视他们,而要多关心他们,多帮助他们,也不要更多地责备他们,而应与他们交朋友,多与他们交谈,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与他们一起寻找弥补的办法和途径。如基础差的学生要补相应的知识;思维水平较低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多动脑筋;对于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差的学生,要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进取,要有理想,有追求。严格规范的要求他们,坚决纠正他们的坏习惯。只要我们教师平时多关心学困生,帮助学困生,学困生的情绪就会高涨起来,教师的关怀会增强他们的信心,一旦他们对教师有了信任,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了
(三)适当开展合作学习
一、将陌生问题转化为熟悉问题
其实,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就是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从不知道到熟能生巧的过程,在数学解题中如果遇到陌生的问题,不能手忙脚乱,需要认真分析和研究,试着将题目中没有涉及到的、不了解的问题转化为学过的内容,将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问题的方法就是转化思想的重要体现,能够转化思想应用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形成坚强的品质,不会畏惧困难。
如在学元一次方程时,这一时期的学生基本上都能够有效地解答一元一次方程的问题,在解题过程中如果碰到二元一次方程,一些学生对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放弃解答。其实可以指导学生应用转化思想,将二元一次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解决。如方程组x-y=4,3x-2y=18。可以将x-y=4转化为x=y+4,然后将其代入到另一个方程中,得出3(y+4)-2y=18,进而求出x与y的值。通过转化思想的科学使用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解答陌生问题。
二、数与形之间的转化
初中数学教学其实是以“数”“形”为基础进行的,如使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解决函数问题时就可以将复杂的数量关系以图形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其更加直观、形象,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心中的疑问,使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得到提升。
如这样一个问题,已知一次函数y=x+m(m为常数)的图像与反比例函数y=■(k≠0)的图像相交于点a(1,3)。求两个函数的解析式及其图像的另一个交b的坐标。
要求列出函数的解析式,只需要将点a(1,3)代入到函数关系式即可得出m=2,k=3。要求另一个交点b的坐标,就需要对两个函数的方程解出答案,能够得到点b(-3,-1),这道题的解题方式就是将数转化为形的方式,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图像,解决方程组,认识到方程组的解就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个图像交点的坐标。
三、在实际问题中转化思想
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并且为生活提供服务。数学知识能够解决很多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解答这些问题时需要用到方程、函数、几何图形等知识,并实现几者间的相互转化。
如某商店想要采购两种商品A、B,如果用200元能够采购6件A商品,7件B商品;也可以用200元采购10件A商品,5件B商品。求A、B两种商品的进价分别为多少?如果这家商店每销售1件A商品能够获利4元,每销售1件B商品能够获利6元,该商店打算用不超过500元采购A、B两种商品30件,并且这两种商品全部售出后,总获利不能低于156元,应该怎样进货,才能够保证获得最大的利润,最大利润是多少?
对于第一个问题,根据题意可知,列方程组即可求解得A、B两种商品的进价分别为10元和20元。对于第二个问题,读完题目后能够想到列出不等式求出采购A、B两种商品的取值范围,按照正常的思维,要在这一取值范围内,计算出每一个数值下利润的获得情况,并进行比较,但是这种方法比较麻烦,若使用函数求最值就比较简单了。
关键词: 转化思想 初中数学教学 解题教学
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学习数学是比较困难的。数学中有大量的公式、定理,教师一味地讲解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但是如果把数学解题思路做一下转化,把比较难理解的问题转化为学生好理解的形式,就能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的同时也领悟到初中数学解题思想。教会学生数学解题的方法,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更好地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转化思想在初中数学中的形式
在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有六种不同形式的转化,分别为类比的转化、数字与图形之间的转化、语言的转化、等价的转化、间接的转化、分解的转化。类比的转化就是将学生难懂是问题转化为学生了解相类似的对象。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概念时,可将其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式的解法和概念,寻找两者之间的异同点。数字与图形之间的转化就是将这两种之间的一些相关联的关系相互转化,最终解决问题。例如,可根据题目的大意构建一定的函数,也可根据等式方程构建相应的图形。语言的转化就是根据数学题目中的一些应用题的文字用通俗的语言进行表达的形式。例如,将数学题目中的几何图形的语言和符号的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的表达形式。等价的转化就是把未知的事物与适宜的事物之间进行转化。例如,将多元的方程转化为一元的方程,三角问题和平面问题之间的转化,等等。间接的转化就是利用间接的方式解决数学问题。例如,在平面的几何中合理地添加一些辅助线,用逆向推理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分解的转化就是把一些综合的难懂的大问题分解为若干个与之相关的易于理解的小问题。例如,在解决几何平面问题时,把一个相对复杂的图形转化为一些简单的基本图形。
二、在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转化思想的应用
1.将难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
把难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易懂的问题,在数学解题中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对于繁杂的问题学生往往不会想得很全面也很难理解,而教师通过把问题分解为学生已知的小知识点进行讲解,能使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在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数值时,可将一元一次方程式进行分解并得出答案。
2.将空间问题转为平面问题
把空间的问题转化为平面的解题思路在立体几何中应用广泛。在解题中教师要很好地衔接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空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把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进行研究,从而简化问题,学生更容易理解。在学习苏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中位线的判定定理时,在梯形ABCD中,AD∥BC,M、N分别为AB、DC的终点,求证:MN∥BC,MN=(BC+AD)/2。在此题目中可将梯形中位线EF转化成三角形的中位线,再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判定定理,连接AN,延长到BC的延长线T,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全等定理得出CT=AD,就能证明N是AT的中点,最后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得出答案。
3.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平时的数量的关系和空间的形式都作为数学的研究的方向。数字和图形之间的关系虽是互相制约的但存在一定的联系,在一些情况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把较难懂的图形转化为数量的问题,在转化后可将抽象的图形更直观地展现在面前,简化题目的含义,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解决数学问题。尤其是对于解析几何问题,可以把其转化为代数问题来解答,如函数图像就是将代数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两者之间图形的性质问题和数量的关系问题可作为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的实例。
4.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将数学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苏教版初中一年级第四章的课程中,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一个小组制作一批“中国结”,如果每个人做5个,就比原定计划多做了9个;如果每人做4个,就比原定计划少做了15个,问这个小组的成员一共有几名?他们共计划做多少个中国结?解析:设小组成员的人数为x名,根据题目的意思可设方程5x-9=4x+15,解得方程为x=24,5x-9=111,即得出答案:这个小组的成员共有24名,共计划做111个中国结。根据生活的情景运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得出了相应的答案,不仅在练习中解决了问题,还将一元一次运算应用于生活。
总之,转化思想在初中数学解题中起到重要作用,而且转化思想在解题时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没有固定的模式,学生必须理解问题所提出的不同信息,利用变通的思维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转化思想时,要根据数学题目转化解题的思路,灵活地运用转化思想,有利于学生在解题技巧和应变能力方面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美]洛林·W.安德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