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金融危机的含义范文

金融危机的含义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金融危机的含义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金融危机的含义

第1篇

关键词:房地产;金融属性;过度繁荣

中图分类号:F833.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11)02-0117-03

如果房地产属于实体经济的研究范畴,房地产的变动应该与经济基本面相吻合。但现实经济中,“房地产对基本面背离”的种种异象又超出了传统经济学所能解释的范畴。现以美国房地产市场情况为例,表明种种“异象”。实则是房地产金融属性增强并被过度利用的表现。

一、房地产天然具有金融属性

所谓金融属性,尚未出现统一的定义,但从其本质含义而言,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金融产品说,即具备金融产品的特性,包括流动性、收益性和价格波动性:二是金融功能说,即进行人群、地域以及期限上的资源再配置。但实际上,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角度不同而已。

房产的特殊性,在于与它相联的不可分割的土地的特殊性。而与其他生产要素相比,土地资源的特殊性在于:一是短期供给弹性小;二是对人类社会的不可或缺性。从历史上看,人类社会从来没有完全成功解决其成员的住房问题,即便是地广人稀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已开发并建立起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的土地资源(熟地)也较为稀缺。因此,房地产自古以来就是价值储备的一种手段,有类似黄金的功能。由此,土地天然具有金融属性,土地价格波动幅度比房屋大的多。从这个意义而言,土地的金融属性又是房产金融属性的根源。

二、美国房地产金融属性显著增强的主要表现

上世纪80年代开始,金融自由化浪潮极大地推动了美国房地产市场发展,为房地产金融属性的增强提供了极大的制度便利。例如,可以很方便地使用杠杆交易,降低了进入门槛;同时,二级市场的发展,使房地产融资不再受地区性银行资本的限制,使得资金来源更为多样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平滑了区域间的房地产周期等。在此条件下,房地产金融属性显著增强,而异质性则被逐渐抹平,渐趋为无差异的投资工具。

(一)全球房价波动的同步性显著增强

传统中,房地产是典型的异质性商品,受所在位置、房型、内部装修等因素的直接影响,对满足居住的效用来说。几乎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房地产。对这种不可移动的居住效用进行估值,显然更多将受本地经济影响。例如,1983―1990年,美国经历了一轮最长的经济扩张期,但各地经济与房地产市场的表现依然迥异。由于国际原油价格在1978―1980年两年内暴涨250%之后,1980―1986年六年累计下跌46%,产油区房地产市场转入萧条,部分地区名义房价跌幅高达40%以上,同时伴随失业率大幅攀升、人口大量外迁等(FDIC,2005)。与此同时,新英格兰地区和加利福尼亚地区却得益于国防开支的巨幅增加,经济和房地产市场相继进入繁荣状态,实际房价涨幅在三年内超过30%,被FDIC(2005)界定为泡沫。90年代中期的情况则刚好与此相反。由于冷战结束,国防开支急剧下降对加利福尼亚和新英格兰地区经济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房地产市场随之转为萧条,五年内实际房价下跌超过30%。而除加利福尼亚以外的部分西部地区,却由于旅游业或高技术产业的崛起,当地经济和房地产市场进入一轮新的扩张期。

但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各地区房价上涨幅度却开始明显趋同。无论是中部西南、中部西北,还是沿海地区,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房价均开始大幅攀升,名义年均涨幅都在5%以上。与以往更多受当地经济影响相比,房价开始脱离各地实体经济约束,而更多受共同的货币、预期因素影响。

从全球范围来看,全球房地产市场涨幅也前所未有得趋同,成为此轮房地产市场发展中一个突出的现象。传统中,房地产是典型的非贸易品,与一般贸易品相比,房价更多由本国生产要素决定,但这种非贸易品属性正被金融属性抹平,而成为无差异的投资工具。据统计,在OECD(2005)所监测的17个国家中,有12个国家的实际房价在5年内涨幅超过25%。换言之,除了德国和日本外,只有3个国家的房价涨幅未及OECD界定的“过度繁荣”的标准。其中英国、澳大利亚、法国、西班牙等的房价涨幅甚至还远在美国之上。此外,就观察到的情况而言,发展中国家的房地产市场也是类似的情况。

(二)房地产二级市场流动性明显增大

美国房地产市场自1980年代以来渐趋成熟,每年新房增加基本上在100万单元以下,2000年以后随着房价上升,供应才上升至150万单元,但也仅为存量房的1.2%左右。考虑到房地产折旧,每年新增的量仅相当于折旧替换,整个房地产市场保持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存量。在存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房地产交易量逐年上升,尤其是存量房的交易。如果用换手率(交易量/存量)来代表房地产市场的流动性,该比例于2005年达到5.8%的历史高点,较2000年上升1.4个百分点。换手率的上升,一方面,可能表明以非居住为目的的房地产交易日趋上升;另一方面,也表明房地产的投资工具属性开始增强。

(三)房价波动性增大,但仍介于普通商品和股票之间

随着房地产流动性的增强,美国房价波动性逐渐上升。但与证券类金融资产相比,房价的波动性仍要小的多。金融资产价格可能暴涨暴跌,甚至有可能降到零而失去持有的价值,例如各种权证。而房地产虽具有金融属性,但同时仍是一种用于实际生产和消费的实物资产,房价波动始终受消费属性制约。例如。房价不会无限低,这也是人们认为房地产保值的原因;而购房和租房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性,也使得房价上涨存在一定约束。另一方面,由于房地产的金融属性,价格直接受未来预期影响,而预期具有天生的不稳定性,因而其波动性远大于普通商品。

三、房地产金融属性的经济含义:容易被过度利用而导致过度繁荣

由于金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实体经济而独立发展,房地产金融属性被过度利用,同样可以导致房地产市场脱离实体经济而过度繁荣。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房价上涨的幅度已很难用基本面因素解释;二是与房价直接相关的房地产金融与实体经济的相关性越来越弱。

(一)房价上涨的幅度难以用基本面因素解释

OECD(2005)认为,在历史上,房地产市场发展与商业周期基本吻合或稍微滞后,但此轮房地产周期与商业周期完全背离(countercyclieal)。90年代中后期以来,OECD经济体产出持续负缺口,而房价却创出历史新高。OECD认为产出负缺口的持续存在倒是能

解释CPI何以一直压力不大。

研究房地产基本面大体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直接计算基础价值,但这需要大量信息,并需要花费大量篇幅来说明所选用的参数或者模型。例如,要了解房地产市场的供求曲线,需求方面包括可支配收入、真实利率、税收、金融便利、其他资产收益率等,长期因素还要加上人口变化;供给方面则包括建筑成本、房价变化等,长期因素还要包括土地规划等。

因此,本文不拟采取完整的基本面模型,仅从供给方面对房价进行一个粗略的说明,结论是供给因素无法解释房价上涨。一是供给持续增加。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美国房地产投资持续上升,从1990年占GDP的4.1%,持续攀升至2005年的6.1%。显然,并非是供给约束导致房价上升压力。二是房价与建筑成本长期背离。20世纪,1980年代以来,建筑成本甚至呈下跌走势。显然,房价的上升也无法用成本推动因素来解释。

第二种方法是采用比率估值法,例如购房者购买能力指标、房价一租金比等,也是市场上更普遍采用的方法。但这些指标显然也很难解释房价的持续上涨。一是购房者购买能力指标创下历史新低。虽然利率持续下降,但由于房价大幅攀升,2002年起,全美房地产同业公会的“房屋购买力指数”(Housing Affordabil-ity Index,HAI)仍大幅走低。2002―2005年,采用固定利率贷款抵押的房屋购买力指数从131下降至114;采用可调息抵押贷款的房屋购买力指数则从147下降至120,均创下历史新低。表明房价已严重偏离其长期趋势。二是房价一租金比(Priee/Rent Earnings,P/E)创新高。根据IMF的计算,2004年,美国该指标比前三十年的最高点(1979年)高出10%,表明从房租收益角度已很难解释房价的涨幅。

(二)房地产金融脱离实体经济而独立发展

一是住房抵押贷款/GDP加速上升。随着经济资本化的深入,住房抵押贷款/GDP逐年上升,但2000年以来,这种上升趋势明显偏离历史均值开始加速。从2000年的48.2%上升至2007年的75%,7年时间上升近27个百分点;而从开始金融自由化的1980年至2000年的20年间,也才上升15个百分点。如果以GDP代表实体经济规模,抵押贷款的这种加速增长趋势,表明房地产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开始与实体经济背离。

二是房贷衍生品爆发式增长。首先,房贷衍生品数量过大,与实体经济相去甚远。以CDS(credit de-fault swap)为例,2004―2007年3年间,CDS账面值/房地产抵押贷款从0.9攀至5.2倍;即使是CDS市值,房地产抵押贷款,也从近乎零增长到0.5倍。如此庞大的、与实体经济没有直接关系的金融资产及其交易,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投机性市场,被部分学者直接称之为赌场(Susan Strange,2000、2007)。其次,过于复杂的衍生品设计和交易,对实体经济的套保功能不强,甚至成为投机的工具。如分享式增殖抵押、累进付,款抵押、分层抵押担保贷款(CMOs),以及CDS的平方和立方等,沦为金融机构之间“对赌”的工具。从此后情况来看,由于衍生品领域大大加深了此次金融危机的破坏力,而被广为诟病。

第2篇

在中国量产的第一款具有纯正英伦轿车设计与技术基因的中高级轿车――荣威(Roewe)750,在这次北京车展上,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原汁原味的英伦血统,还了解到它出于罗孚(Rover)、高于罗孚(Rover)的种种高科技,体验到不一般的科技“含金量”。

操控:与宝马同源

一个讲究操控感觉的驾驶员,他肯定会迷上荣威(Roewe)750所具有的操控装备。它的发动机、底盘悬架、轮毂轮胎,都与同期开发的宝马新5系出自一个血脉,这得益于英国罗孚(Rover)曾与宝马亲密无间的合作,也让今天的荣威(Roewe)750在操控性上卓尔不群。

发动机--MG-ROVER POWER TRAIN 基础

这次参展的两款荣威车,其发动机是在原MG-RoverPowerTrain基础上重新进行了开发,性能参数在同级车中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两款发动机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KV6 2.5L发动机。它采用了三级可变进气管技术,使用航空级铝合金材料铸造,电子油门控制,0-100km/h加速仅需10.2s,通过西门子EMS管理系统检测,可为整备质量高达1.6吨的荣威750提供135kw的强劲动力,最高输出扭矩达240Nm,排放可达欧Ⅳ标准。

底盘--欧洲先进前沿技术

荣威(Roewe)750集合了欧洲多项先进前沿的底盘技术,让荣威(Roewe)750可轻松达到“动态稳、响应快、感觉精准”的优异性能。

荣威(Roewe)750的后悬架系统是一个双横臂的独立悬架机构,它采用了欧洲创新的“Z型纵摆臂”。后悬架通过后纵摆臂具有抗提升控制作用,减少上下不稳定的振动;而创新的Z型纵摆臂使减震效果更明显,大大增加了车辆的舒适性。

轮胎--与高级车争锋

荣威(Roewe)750 配备了17寸五辐精铸铝合金轮毂 ,速度等级达到W级 270km/h。此外,为了保证荣威(Roewe)750高速行驶的性能,著名轮胎制造商Good Year为其度身打造了一款W级215宽胎,使之轮毂轮胎配备能与Cadillac、Audi A4、BMW 530i、330i等高端车型争锋。

安全:世界一流呵护技术

传承英伦造车理念的荣威(Roewe)750,装配了TPMS智能胎压监测系统等许多豪华车才有的装备,使其在安全技术方面出类拔萃。

六位一体主动安全

荣威(Roewe)750在同级别车中率先装备了美国最先进的Slip control system--ABS+EBD+CBC+MSR+TCS+VSC六位一体主动安全系统,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安全系统。

六位系统通过控制发动机扭矩、变速器的挡位以及各个车轮的制动力,修正车辆的过度转向或不足转向,以避免汽车打滑、转向过度、转向不足和抱死,在任何路况条件下都能够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以及稳定灵敏驾驭。

TPMS数字胎压监控

TPMS数字式轮胎压力监视系统一般只有在豪华车中才得一见,荣威(Roewe)750率先在中高级车中进行装备,它能保证在行车状态下实时监控各轮胎的压力变化,确保车辆高速度下的安全行驶。

高强度安全车身

在车身工艺上,荣威(Roewe)750采用创新USD双面镀锌强化钢板车身,车身的40%采用高强度钢制造;焊接点更是多达5400个,比同级车多20%以上;在关键部件引入最新的激光变截面焊接技术。因此,荣威在最为苛刻的欧洲NCAP碰撞试验中综合成绩获得五星级的最高水平,在国内同级车中独占鳌头。

舒适:航空技术的运用

技术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也为汽车创造了一个越来越便捷、舒适的环境。在荣威(Roewe)750身上,一些只在航空领域才用的技术得到了运用,还汇聚了大量欧洲高档轿车技术,让荣威(Roewe)750在同级车中胜出一筹。

Dual-BUS电控系统

航空电子系统是最稳定、最复杂、最先进的控制系统。荣威(Roewe)750借鉴了航空领域的控制系统,推出先进的Dual-Bus(双Bus电子集成控制体系),使汽车完成各种复杂多样的功能设置,而不发生任何错误信息。

KWP2000诊断系统

有了双BUS电控系统,荣威(Roewe)750的车载CAN KWP2000诊断系统可以实现各种独特功能。如可对全车灯泡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一旦有灯光失效,控制模块将转移能量到其他灯泡以满足安全要求;如有灯泡即将失效,将减弱此灯的供应电流,以延缓寿命,同时车内仪表上启动更换的提醒功能。

第3篇

关键词:压力容器焊缝;微裂纹检测;安全检测;无损检测

中图分类号:T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30-0073-03

压力容器的运行安全事关重大,不仅关系到国家的财产安全,也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所以对其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实施精准的检测,争取在压力容器服役期间实现“零事故”记录。压力容器本身的构造和运行的环境对检测的效果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因而为了提高准确度和灵敏度,最好采用多种检测方式并行的策略,达到对问题“会诊”的效果,进而提高其安全运行几率。

1 几种常见的裂纹无损检测技术

对压力容器焊缝和其附近微裂纹的检测过程中经常使用到的是无损检测方法,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使用优势。无损检测的含义就是在检测的过程中被检测的对象不能有丝毫的损害,保证在检测完成之后它的功用可以得到正常的发挥,在这一前提下利用先进的技术对零部件的缺陷进行准确的探测与定位,最后对其完整性和主要成分以及几何特征给予科学评价,以便及时整改和维护。

常用的无损检测技术包括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渗透检测、涡流检测、磁粉检测,这些方法在使用过程中各有千秋,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选择与应用。

射线检测方法的主要优势在于可以科学地定性和定量分析材料的缺陷,且观察起来比较容易,检测结果的底片保存的时间也比较长。这种方法对锅炉压力容器的管道的检测非常适用,却不适用于微裂纹的检测,因为射线的检测效果会受到微裂纹本身特征的制约,比如微裂纹的宽度与深度会对射线检测的灵敏度产生干扰,有时候对透照和暗室处理不当也会导致检测结果的不准确,甚至检测失灵。

超声波检测方法是根据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特点判断出材料的性质与结构,不同的传播介质会导致超声波出现不同的反射、折射、散射、绕射、衰减等情况,反映到超声波接收换能器上时,超声波信号就会出现相应的变化,包括在声时、振幅、波形和频率等方面,通过这些变化就可以准确判断出材料的性质和内部结构,找出缺陷。

渗透检测方法经常应用在非多孔性的材料表面裂纹检测中,对不开口的近表面缺陷的检测效果不佳,甚至检测不出,另外这种方法的使用成本也比较高,检测之后的后续清理工作也比较复杂,所以在压力容器焊缝及其附近的微裂纹检测中一般不使用这种方法。

涡流检测方法利用的是电流的变化。在线圈中通入交流电,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线圈中通过的电流是恒定的,将线圈靠近待测的材料,好似船在水中一样,材料内部会感应出涡流,这时线圈中的电流会受到涡流的影响,发生变化。材料中的缺陷越大,形成的涡流也就越大,线圈中的电流变化幅度也就越大,反之则电流恒定,没有缺陷。使用这种方式进行微裂纹的检测时,线圈不用和被测的材料相互接触,所以检测的速度大大提高,同时还有利于实现裂纹检测的自动化。即便是这种操作性强的检测方式也有局限,即当被检测的物体结构非常复杂的时候,不适宜使用,同时这种检测方式也只能检测到表面和近表面的缺陷,材料的性质会对检测的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磁粉检测方法可以高效便捷地检测出铁磁性材料表面和近表面的裂纹,但是对压力容器焊缝及其附近微裂纹的检测就有一定的局限性。

2 压力容器焊缝及其附近微裂纹检测的特征与过程

2.1 检测特征

压力容器焊缝及其附近微裂纹检测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压力容器不同于普通的工件,它的体积一般都很大,具有相当的重量,结构也比较复杂,焊缝的种类比较多,包括对接焊缝、角接焊缝、搭接焊缝,所以采用磁粉检测方法的时候仅仅可达到局部磁化的目的,对整体的磁化效果不佳。所以在对压力容器焊缝及其附近微裂纹检测时要保证检测设备的适用性,不仅可以适应局部磁化,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检测效率。

2.1.2 压力容器属于一种特殊设备,通常都是在高温高压的介质环境中进行工作的,它的安全性不仅关系到国家的财产安全,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要杜绝焊接裂缝和微裂缝的存在,进行检测的设备仪器不仅要具备很高的检测效率,更需具有相当高的灵敏度,这样才能确保将细微的缺陷如数检测出来,为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提供可靠的保障。

2.1.3 压力容器焊缝及其附近的微裂纹检测的客观环境比较恶劣,很多需要检测的压力容器依然处于服役状态,在对其表面进行检测的时候,遇到比较复杂的结构不能将其移动和转动,有时候需要检测的位置在立面或者仰面,还有的处于高空,有的在阴暗面上,这些情况都对正常的检测产生了一定的阻力,所以选用的设备和方法也要适应恶劣的环境。

2.2 检测过程

为了保证压力容器的使用安全性,对焊缝和其附近的微裂纹都要进行严格的检测,不仅要采用适宜的方法,更要遵循一定的步骤程序,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检测过程中的主要步骤包括以下

几点:

2.2.1 要用肉眼观察压力容器的表面,对存在裂纹的地方大致有所了解,检测人员对哪些地方的焊缝有所怀疑,就要进行及时细致的观察,需要的时候可以使用放大镜,对一些非常有可能出现裂纹的地方要做好标记,避免在检测的时候遗漏。

2.2.2 彻底去除压力容器内部介质油污、锈迹等。压力容器被测表面的状态会对检测的灵敏度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检测前一定要进行必要的清洁工作,尤其是对容器内部价值的氧化皮、锈迹和污迹进行有效的清理,还要经过检测人员的检查合格才行。合格之后就可以使用无损检测技术进行检测了。先用磁粉检测方法。通常选用磁膏配制的水基磁悬液,磁粉的颜色也要和待检测容器的表面有所区别。将磁膏与少量的水进行混合研磨成糊状,再加入一定量的水剂,采用这样的方式配置出的磁悬液浓度具有均匀性,磁粉不容易结团,这就提高了检测时候的灵敏度。

2.2.3 采用不同的检测方式进行检测,通常先用超声波检测的方式,再使用渗透检测的方式。

2.2.4 如果使用磁粉检测、超声波检测、渗透检测的方法检测出了问题,为了保证结果的高度准确性,再次使用射线检测的方式进行必要的复查。在对压力容器焊缝及其附近微裂纹检测的时候,要综合使用各种方法,对每一种方法检测出来的问题,不能急于下结论,要保持谨慎的态度,再使用其他的方法进行会诊,这样就可以充分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压力容器的焊缝和附近的微裂纹的检测对设备运行的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切实采用适宜的方法,利用先进的检测仪器,并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按照一定的程序执行检测的步骤,对每一环节都严谨认真对待,最大限度地排除影响检测效果的因素,那么压力容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才会被一一检测出来,从而采取有力的解决措施,为维护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程树翔,马晓梅.压力容器焊缝及其附近微裂纹的检测

[J].信息技术,2001,(11).

[2] 韩蕴绮.压力容器无损检测的探析[J].电站系统工程,2009,(3).

[3] 姜菊生,姚鸿生.一种研究单晶硅加工表面微裂纹的新方法[J].半导体技术,2008,(4).

[4] 李华清,成丽娟,李旭东.平面微裂纹扩展过程的计算机模拟[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