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地理课后服务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摘 要: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内容,有效地把现实生活中的有效资源补充到课堂中,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材本土化,最后还应该引导学生利用教材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析生活内容,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生活现象,让地理学习更贴近生活,服务于生活,以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活化;本土化;贴近生活;服务生活
地理学科与生活实际联系较为密切,但因为教材局限等原因,我们的教材内容不但滞后于生活,且和生活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学生单纯地从教材中获取信息显然会感到缺乏鲜活感,会降低学习地理的兴趣。因此,在初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学会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内容,有效地把现实生活中的有效资源补充到我们的课堂中,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教材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析生活内容,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生活现象,让地理学习更贴近生活,以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让学生动手收集生活资料,感受生活
中学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以后更好地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贴近生活。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我们知道,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社会生活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学习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地理学科的学习只有紧密系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把从生活、社会和通过媒体得到的熟悉的事件引入课堂,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我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总是利用各种机会、各种可能,让学生动手收集与地理学科有关的课外生活资料,让学生走向生活,贴近生活。比如,教学《中国的民族》这一内容时,我就让学生在网上收集有关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并且让学生认真观察人民币。让学生观察辨别人民币上的各少数民族人物分别属于哪个民族,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同时让学生了解周围少数民族同学的生活习惯等等。学生通过亲自收集材料,了解事实,不但很感性地了解了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同时也增长了课外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原来地理学科的学习还可以这样富有生活气息,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地理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让初中地理教材“本土化”,贴近生活
长期在初中一线教学,我有一个很深刻的感受,就是在给学生讲授地理课本知识时,若能联系学生比较熟悉的人与事,学生听讲的兴趣、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所以,我觉得在地理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处理,尽可能地将地理教材“本土化”。我这里所说的地理教材“本土化”,指的是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利用“替换”“参照”“补充”“拓展”“实践”等途径,充分开发利用学校所在地区的地理要素、地理景观、主要地理事物等来丰富、优化我们的教材,活化我们的课堂,使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从而让知识更加喜闻乐见。比如,讲授有关“城市化”内容时,我就采用“替换”的途径,投影学生熟悉的城市――我们学校所在的城市近几年来城市用地面积不断扩大的变化图示来导入新课。然后以点带面,分析探究城市化的本质规律,让学生身临其境。课后个别学生还向我提了建议,说能不能利用周末时间带同学们实地考察,以便进一步了解自己城市发展变化的历程。由此可见,对地理教材做一些恰当的“本土化”处理,能够让我们的地理课堂贴近生活,大大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让地理课堂教学回归现实,服务生活
学生负担过重是困扰教育多年的顽症,它严重阻碍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的发展,使新世纪的人才过早地背起了沉重的包袱。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国家教育部三令五申,颁发了不少文件;大小报刊频频呼吁,刊登了不少文章;小学升初中也取消了统一考试而改为就近入学等等。这些措施,使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仍存在不少问题。2010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中,再次提到“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并将其确定为改革试点十大任务之一。可见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因此,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给学生一个全新的教育环境,一个优质、高效的学习氛围,是新时期教育向我们提出的新课题;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现实教育弊端,提高国民素质以及适应新世纪挑战的需要。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初中生课业负担过重,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这早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也是当前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减负不是单纯的减轻书包重量、减少作业量,而是要顺着学生的心理,培养、引导他们的学习兴趣,教会他们各种适合的技能,锻炼他们的意志,磨练他们的性格,为青少年时代的学习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为教育形成决策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课题本着在微课资源的支持下提高课堂效率,优化作业设计,提高家庭作业效率的思想,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策论,为地理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的实施起到指导作用,对于加深教师对学生课业负担问题严峻性的认识,促进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推动地理教育教学改革或将产生一定的作用。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现今热议的微课程概念是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湖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提出的。Penrose认为微型的知识脉冲只要在相应的作业与讨论的支持下,能够与传统的长时间授课取得相同的效果。Penrose提出建设微课程的五个步骤:罗列课堂教学中试图传递的核心概念,这些概念将构成微课程的核心;写出一份15-30秒的介绍和总结,为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用麦克风或网络摄像头录制以上内容,最终的节目长度为1-3分钟;设计能够指导学生阅读或探究的课后任务,帮助学生学习课程材料的内容;将教学视频与课程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
在我国,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网络中心的胡铁生老师于2011年正式提出新型教学资源――微课,“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胡铁生老师主持的研究课题《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被立项为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我国多个地区的教学研究人员、一线教师也在勇于实践,不断思考反思,不断归纳总结这种新型教学资源,如推出“信息化教学专题”“精彩导入”“合作学习”“情景探究教学”等专题,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利用微课资源减轻学生初中地理课业负担的研究,从微课程资源的设计与实施,不仅在新的网络技术环境下、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资源开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微课程资源”减轻学生初中地理课业负担这一理念还有待于进一步界定和梳理,内容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这将依赖一线教师更深入的研究和更广泛的实践。
四、研究设计
1、研究目标
(1)掌握初中生地理课业学习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基础上,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普通中学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习惯差异和课业负担,以供参考借鉴。
(2)把握普通中学学生课业负担问题出现的原因,对调查的资料进行详细、全面的分析,初步了解普通中学学生课业负担问题出现的原因,为制定相关策略提供可行性依据。
(3)掌握我校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及成因。通过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调查教师教学现状及学生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掌握教学活动的基本情况,为制定优化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4)探索微课资源应用下,优化课堂教学的具体对策与方案。通过对前期获取的资料整合,地理老师集体研究探索借助微课资源如何优化课堂和课后教学,为学校的地理教学提供决策性的指导依据和对策方案。
2、研究内容:
(1)分析学生地理课业中负担问题出现的成因。
按本校初中二个年级(初一、初二)、外校初中二个年级(初一、初二各两个班)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个案分析等方法,了解初中生地理课业学习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其原因。
(2)了解我校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及成因。
在观察了解本校初中地理老师的教学现状,掌握教学活动的基本情况的同时发现问题。
(3)提出具体的探索微课资源应用下,优化课堂教学的对策与方案,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制定构建优化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评价体系。
3、研究对象:
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通过选定的实验班级(初一2班)和教师(罗志欣)M行实验验证,实时监测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状况,比对实验前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成绩等的转变,再进一步构建优化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评价体系。
4、研究的方法:
但是,课本插图、教学挂图或地图册,往往存在比例尺小、内容详细、复杂、字小、界线模糊、死板等不尽如人意之处。怎样才能让地图为教学服务,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呢?笔者认为,画图就是一个最好的方法。那怎样发挥画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呢?笔者认为,可以从教师画图和学生画图两方面来分析。
一、教师画图
1.课前画图
地理教师要想上好地理课,地图是关键。要想地图符合教学的需要,几乎每一节地理课都要画图。但有些地图可以在课前准备好,一是可以节约时间;二是可以给学生有一个整体、直观的感觉。如:笔者在讲授《中国的地形》“中国的地势”这部分内容时,课前用小黑板把“沿北纬32°中国的地形剖面图”画好。到上课时,把地形剖面图一亮出来,指导学生看,学生对中国的地势特征就有了一个整体、直观的感觉,略加思考就可以归纳出中国的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三级阶梯)。
2.当堂作图,讲绘同步
虽然课本里、地图册中都有地图,但是如果教师上课时只要求学生看里面的图,学生印象不是很深刻,有时还会找不到教师要求找的地理事物。如果教师换一种方式,边讲边画,把讲与画有机结合起来,使死的“哑图”变成了“活图”,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随着教师的语言和笔触而转移,知识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提高学习兴趣。
3.复习课画图
复习课上,要复习的内容多,又不能像上课一样一点一点地讲。其实,很多时候都可以通过画图来解决,一幅图可以包括很多知识,可以把所要复习的内容放到一幅图中。如:在复习《中国的地形》时,笔者在中国轮廓图上首先把中国地势的三级阶梯分界线画出来,其次把中国各种走向的山脉画上去,然后再填入各个地形区。这样,一幅图就包含了整节内容,把文字和图形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真正达到文图合一,对学生掌握知识起到很大的作用。
二、学生画图
1.课堂上跟着教师画图
在地理课堂学习中,如果学生只是单纯地听教师讲课,看教师画图,在课堂上看似知识都理解、掌握了,但是,记得不是很深刻,课后对学过的知识很容易忘记。如果学生在学习相关内容时,一边听教师讲、看教师画图,一边跟着教师画图,效果会大不一样。因为,这样会把学生的视觉、听觉、动觉等各种感觉都充分地调动起来,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而且对要识记的东西印象更深刻,记忆更持久,回忆起来更容易。
2.课堂上按要求画图
在课堂上学习了相关的知识后,教师可以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画图,以及时巩固学生所学。例如:学了气候资料(一个地方各月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表示方法后,教师可以给出一些数据,让学生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教师可以在旁指导画图。通过画图,学生才会真正学会看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理解、掌握这个知识点。否则,有的学生学完初中地理还不会看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3.课后画图,把知识点落实到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