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2011-2013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移动医疗初创项目开始受到资本的热捧,但由于政策、技术等多种壁垒限制,市场规模难以迅速扩大。进入2014年,随着成熟商业模式开始出现,用户规模逐渐积累,特别是BAT、360、京东等互联网巨头积极布局,移动医疗迎来了新一轮热潮,市场规模扩展有望逐渐提速。据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为22.1亿元,同比增长18.8%,预计2018年将达到172.4亿元,复合增长率超过50%。我们认为,中国移动医疗大发展条件已经基本具备,社会条件、技术条件、资本条件和政策条件将成为四大主要推动力。康恩贝和宜华地产通过转型或跨界提前布局,期望把握新增长点。
三大阵营仍是市场主力,转型跨界或将层出不穷
我们认为,当前移动医疗仍主要是三大阵营相互博弈的市场,它们分别是:借移动医疗浪潮崛起的新兴企业,觊觎移动医疗巨大潜力而蠢蠢欲动的IT巨头,面对移动医疗犹豫不定的传统医疗信息化和设备厂商。三大阵营在市场中各具优势:新兴企业具备最纯正的移动医疗基因,对专注的细分领域有长期的资源积累,形成了一定的进入壁垒;IT领域科技巨头具备强大的技术、资金、品牌和渠道综合实力,在市场中拥有无与伦比的号召力;传统医疗信息化和设备厂商拥有医疗领域最为丰富的技术储备和经验积累,特别是其在医疗市场的资源整合能力尤为关键。我们认为,除上述三大阵营之外,类似于手游和在线教育高速发展期表现的一样,其他行业(如药厂、房地产商)经营滞后的公司也会通过切入移动医疗市场来完成转型或跨界,以重新获得业绩增长和市场关注。
合作是当前主流,并购时代即将来临
国内移动医疗市场目前仍处于群雄混战的初级阶段,产品线分散,行业集中度低,大规模正面竞争局面尚未出现,因此合作仍是当前主流而并购案例较少。我们认为,随着市场逐渐进入高速发展期,相关利益方对于技术、资金、用户等资源争夺将日趋激烈,任何一方都无法凭借一己之力迅速占领市场,并购频率将大幅提升,产业大并购时代即将来临。
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行政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并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或准公共需要的财政资金,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影响面广、涉及领域多等特点。2011年,全国非税收入总额14020亿元,接近全国税收收入的17%。
长期以来,非税收入的管理存在收费项目杂,环节多、资金不透明、征管人员不足以及管理难度大等问题,亟需加强非税收入管理,以利于构建我国“一体两翼”的公共财政管理体系,提高非税收入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非税收入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
2004年财政部颁布的《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各部门完善非税收入征收与管理方式,按照构建公共财政管理模式的要求,在清理收费项目、改革票据管理、完善行政审批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以先进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实时监督”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体制,推行采用财政票据电子化系统和非税收入收缴管理信息系统,确保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实现政府财政性资金 “国家所有、政府调控、财政管理”的目标。由此,从政策层面拉开了非税收入管理信息化的序幕。
非税征收与管理信息化模型
信息化应用是非税收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财政票据电子化系统安装在非税执收单位,应用于非税收入的征收环节,实现财政票据电子开票和“单位开票、银行代收、实时监管”的电子化管理功能。它能及时发现欠缴、漏缴、坐支等违规行为,堵塞征收环节的漏洞,实现财政监督关口前移和源头治理,达到“以票管费、以票控罚、以票促缴”的目的。
非税收入收缴管理信息系统安装在财政部门,应用于非税收入的管理环节,主要包括单位非税收入信息管理、非税收入财政端管理、银行代收管理、资金清算管理等功能模块。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通过与财政票据电子化系统、非税收入政策系统紧密衔接,建立财政、银行、执收单位实时联网,以统一的非税政策库为基础,实现“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实时监督、源头分解、自动缴库”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体制,确保政府非税收入按规定及时、准确、足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为提高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发挥重要作用。系统的理论模型及核心流程见图1。
国内非税管理信息化迅速推进
近年来,在财政部的主导下,非税收入管理信息化在全国各省区迅速铺开。福建省是全国最早推行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和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的省份之一,2004-2006年期间,福建省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53项,转经营性4项,降低收费标准17项,但由于实现了非税收入管理信息化,非税收入仍保持30%以上的年增长率。截至2011年三季度,福建省应实施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的单位数18450个,其中已实行的单位数18300个,完成率99.19%,全省通过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系统累计收取资金8079.2亿元,纳入专户、国库或单位账户资金8078.33亿元,非税收入入库率大大提高,高达99.99%。
此外,黑龙江、江西、江苏、河北逐步扩展现有财政票据电子系统功能,充分发挥“以票管费”的作用,上线非税收入收缴管理信息系统。云南、辽宁、河南、青海、新疆等地启用新的财政票据管理系统,逐步提高票据电子化、非税收入信息化管理水平。其他省区也逐步开始采用票据电子化系统和非税收入收缴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而言,非税收入管理信息化取得阶段性成果,财政票据电子化系统和非税收入收缴管理信息系统的普及率大大提高,非税收入管理信息化市场快速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非税收入管理信息化市场前景可期
根据非税收入管理信息化行业当前的市场销售现状及政府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可估测出行业市场规模及未来增长情况,以期对非税监管及执收部门、非税软件企业提供参考,促进行业良性健康发展。
非税收入管理信息化包括前端的征收环节和后端的管理环节。征收环节使用财政票据电子化系统,管理环节使用非税收入收缴管理信息系统。本文从征收和管理环节分别对其市场规模及增长情况进行展望。
征收环节——财政票据电子化系统市场规模
财政票据电子化系统用户分为财政单位和开票单位。财政单位为财政票据的政策管理端。按行业当前的主流收费模式(下同),省级财政单位软件费平均每套25万元,市县级财政单位平均每套5万元。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共有31个省级行政区(不包括港澳台),332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2853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 。按照实际销售情况统计,全国省级单位计33个 ,县级财政单位计3185个。
对于开票单位,以1个开票单位包括1个或多个开票点计,平均每个开票点软件费1000-2000元和第二年起每年运维费300-500元。全国每个省级单位平均约有13000个财政票据开票单位(不含医疗机构),共约有23000个财政票据开票点(不含医疗票据)。以2009年全国财政票据电子化软件15%的普及率为基础测算,全国财政票据电子化系统市场规模如图2所示。
由于医疗票据软件用户数量大、地域分散,销售模式与其它财政票据软件具有明显差异,医疗票据软件市场需单独计算。2009年,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试点开始向医院推广。目前,对医疗票据软件的收费模式是对三、二、一级医院设置总服务端,三级、二级医院服务端软件费每家60000元,一级医院每家30000元,基层医疗机构的软件费为2000元。每家医院各设若干个开票点,每个开票点初次实施费为2000元;同时,各服务端初次销售额的10%-20%作为软件每年的运维费,每个开票点的运维费为每年500元。
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共有医院21979个(包括三级、二级、一级医院,民营医院视为一级),基层(乡镇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918003个 。由于医疗票据软件的应用始于2009年,2009至2012年为市场培育及推广阶段,增速较为缓慢,2013年以后市场逐步打开,增速加快。预计全国医疗票据软件未来三年的普及率有望达到20%,据此,可以测算出2011—2014年国内医疗票据市场规模(见图3)。
管理环节——非税收入收缴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规模
非税收入收缴管理信息系统的主流销售模式是由省级财政厅统一定制购买非税收缴管理信息系统服务端,每省厅软件费为300-500万元,再由软件厂商在地市及县级财政单位安装实施,每个市县级财政单位软件费平均为2.5万元。同时,财政单位服务端系统每年的运维费为初次销售额的10%,县级实施单位每年的运维费为6000元。按2009年全国非税管理软件30%的普及率,考虑每年20%的软件更新换代率,可测算出全国非税收入收缴管理软件市场规模(如图4)。
大数据整体市场规模1000亿,细分市场行业应用规模最大
《报告》显示,整个大数据产业分为基础平台、通用技术、行业应用等多个细分市场,2017年大数据整体市场规模1000亿。细分市场中,基础平台整体市场规模在100亿元左右,通用技术整体市场规模在200亿元左右。行业应用层,大数据在各个行业应用差异较大,应用相对成熟的金融、政府领域市场规模为200亿元。整个行业应用市场规模为700亿。
大数据在金融、政务、互联网成熟度最高
《报告》显示,大数据在各行各业的成熟度与基础设施、市场规模和应用范围关系密切。根据调研,金融、政务、互联网这三个行业的IT投入位列各行业前列,随着“互联网+政务”的普及、政务云和政务大数据的落地,政府2017年IT投入超过800亿元,占中国IT总投入的5-10%。金融一直是重IT投入的行业,以银行为例,2017年中国银行业整体IT投资为800亿元,整个金融行业的IT投资突破千亿元大关。
基础设施成熟度同样会对大数据应用落地应用产生很大影响。信息化是大数据的基础,互联网行业信息化程度最高,金融、政务行业在20世纪初已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经历十几年发展,基础信息化已建设完毕。相比医疗、工业等领域,金融、政务和互联网行业结构化数据占比高,数据标准化程度高。
云计算、大数据、AI、IoT多项技术融合是未来趋势,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公司机会最大
《报告》指出,与国外不同,中国市场云计算、大数据、AI、IoT等技术几乎是同时间爆发,企业客户同一时间采购云计算、大数据、AI等产品,企业客户最终目的是通过新技术来实现开源节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多项技术融合,技术边界正逐步模糊。
云计算作为大数据的基础,大幅降低企业的IT硬件成本,将有超过50%的IT预算投入到大数据、AI等应用。AI促使大数据从辅助决策向替代决策进化,使大数据厂商突破工具软件天花板,发展空间放大10倍。在智能客服领域,AI技术的发展使得技术厂商的市场空间由原先的30-50亿提升到300-400亿。
2008~2010年各行业IT投资总额以及占比(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08,02)
整个IT市场都建立在各个行业应用需求基础上,所以分析行业市场的特点,了解各个行业市场用户的需求是IT企业推动业务创新和深化行业应用的前提。
改革重组带来新机遇
赛迪顾问副总裁赵刚告诉记者,政府IT市场未来将以16.3%的增长率增长,2010年达到1034亿元的市场规模。未来政府市场几大重点领域值得关注:大部委制改革,将推进政务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与应用系统的集中、整合与共享;“十一五”规划实施,将带动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等六大系统信息化以及各部委金字工程、各地区电子政务应用进一步深化;地方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建设进入。
金融机构未来必须应对金融市场带来的新的、潜在的各类风险打造一个安全、稳定、可靠与高效的金融信息化平台,使企业在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银行信息化投资热点主要集中在发展网上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和手机银行以开拓新业务新服务,引入SOA加强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架构,适应银行业务创新需要,加强风险管理系统建设,加强银行IT治理与IT服务管理建设。
面对快速发展的证券市场,各证券公司原有的信息系统面临着新的压力,新一代证券交易系统升级改造扩容,证券公司集中交易与集中风险监控系统建设,网上证券交易系统,信息安全与灾备建设将成为重点。保险业务内容的衍生和服务意识的增强使保险业对信息系统的要求日益提高,电子商务与在线业务办理将成为保险公司信息化应用的亮点。
未来能源行业IT应用投资重点是大能源行业管理机构电子政务建设,能源分行业间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能源行业监管系统建设。赛迪顾问预测2008~2010年,电力、石化行业将保持快速增长,电力、石化、煤炭IT行业应用规模将分别达到214亿元、142亿元、61亿元。其中电力行业改革与供需的“拐点”将推进信息化深入发展,一体化应用系统与集成平台将成为应用重点。各大电力公司集团内部将按照所处层次各有侧重地进行信息化建设以及行业电力信息监管系统。
而石油石化行业将把ERP、MES等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范围扩大,一体化解决方案将受关注,企业应用集成与决策信息分析成为应用热点,信息安全,IT治理和石油石化勘探、计算、设计等专业应用都值得关注。煤炭行业中的安全生产信息化是投资重点,ERP、EAM的应用需求将扩大,“煤矿数字化”是煤炭信息化发展方向,支持集团企业应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将受青睐。
电信行业重组在即,因此电信行业的投资热点是未来重组企业的信息系统整合,固网业务运营商的移动新业务系统建设,信息服务业务系统建设,计费系统、客服系统和BOSS系统的升级和改造,分析型CRM、MSS与ERP成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有力工具,构筑强有力的商业智能系统以及IT服务管理与IT治理都值得关注。
物流、医疗行业值得期待
未来两年,物流行业IT投资的重点是建设全国性和区域性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物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物流WMS、TMS等关键业务系统应用和RFID应用等。该市场2010年将达到102亿元的规模。
而医疗行业的IT投资重点从公共卫生领域看是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农村医疗服务网络、全国农村合作医疗系统、卫生电子政务建设;从医疗机构来看是各地医院信息化建设逐渐普及和升级,部分应用基础较好的大中型医院在业务需求促动下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内部系统的全面整合,逐步增大对临床医疗系统(CIS)、医疗影像系统(PACS)的投资比例,电子病历、远程医疗区域之间的信息共享也开始逐步建设,数字化无线移动解决方案将逐步成为大型医院的投资热点。
赵刚预计,医疗行业市场2008~2010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6.9%,201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28.3亿元。
农村和中小企业市场成亮点
2007年中小企业IT投资规模达到1829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15.7%。赵刚认为,中小企业市场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7.1%,201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936亿元。
政府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增加对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另外中小企业数量持续增长,为IT应用市场提供广阔发展空间。中小企业整体运营状况良好,对IT应用的投资也将稳步提升。经济发展将会促进中小企业进一步提升竞争力,从而推动IT应用市场的发展。SaaS模式产品将受到广大中小企业用户的青睐。
2008~2010年,中小企业硬件投入重点是升级与换代,ERP、电子商务将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两大应用热点。中小企业的信息服务需求主要集中在指导咨询、新技术培训,需求比例分别高达63.3%、57.3%。机械行业的中小企业将重点建立连接厂内外的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选择先进、成熟、适合企业管理需求的CAD、PDM、ERP、CRM、电子商务等系统。而纺织服装类的中小企业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纺织制造技术,全面改造纺织服装企业的生产、组织管理模式。医药行业的中小企业则要求IT产品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要符合国家监管机制和GMP标准要求。
2008~2010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将逐步到位,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工作也具有了推广的价值,信息将进村入户。赛迪顾问副总裁赵刚认为,农村市场到2010年将达到22.5亿元的规模。
IT投资重点包括建设连接农业部到省级农业厅的网络系统,建设完成延伸到县乡的一个全国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建设三个应用系统:农产品监测预警、农产品和生产资料监管、农村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系统,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大篷车,建设国家农业综合门户网站,建立部省两级数据中心,开发整合国内、国际农业两类信息资源,建设安全保障运行维护系统及配套环境,建立健全标准规范。
相关:
各抒己见
未来政府、电信、医疗、能源等行业需求层次提高,竞争也日趋激烈。对于强竞争、高需求的金融和政府行业,企业要靠综合实力来竞争。对于弱竞争的交通等行业企业则要靠专业化制胜,在低需求层次的竞争中企业要进行差异化竞争。
――赛迪顾问副总裁赵刚
关键词解读
改革重组
中央政府大部委制的改革将影响到政府、能源等大行业,带来信息系统整合和共享的需求。这将是这些传统的信息化应用重点行业焕发第二春的重要机会。
研究背景
2010年,卫生部安排53.3亿元(250万元/县医院)用于县医院能力建设,规划改善2130所县医院医疗设备,优先安排PACS系统。在该政策的支持下,2011年,县医院PACS建设速度大幅加快,该政策对于推动县医院普及PACS具有重要意义。
2009年《e医疗》杂志进行了业内首次以大型综合医院PACS建设为主题的调研,在业内引起普遍的关注。两年过去了,为了了解PACS行业发生的变化,《e医疗》联合北京华通人商用信息有限公司(ACMR)对全国医院PACS系统的建设现状开展调查。
此次调研通过对全国范围内(不包含港、澳、台地区)的三级医院和县医院的PACS安装及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了解PACS系统的渗透率以及用户使用情况。三级医院PACS建设及使用调查样本共115个,县医院信息化调查共接触样本150个。
1 PACS概述
PACS是一个涉及放射医学、影像医学、数字图像技术(采集和处理)、计算机与通讯的系统。涉及软件工程、图形图像的综合及后处理等多种技术,是一个技术含量高、实践性强的高技术复杂系统。
PACS用于医院的影像科室,最初主要用于放射科,经过近几年的发展,PACS已经从简单的几台放射影像设备之间的图像存储与通信,扩展至医院所有影像设备乃至不同医院影像之间的相互操作,因此出现诸多分类叫法,如Mini PACS(微型PACS)、科室级PACS、全院级PACS、区域PACS等。
* Mini-PACS:是指只用在单一类型的影像设备,CT或者MRI等。
* 科室级PACS:放射科多台影像设备可实现影像、诊断报告共享。
* 全院级PACS :将全院各科室临床主治医师、放射科医师和专科医师以及各种影像、医嘱和诊断报告联成一网。
* 区域PACS:本地区、跨地区广域网的PACS网络。
2 医疗信息化相关政策
自2009年《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出台后,中国的医疗信息化建设全面启动。2010年国家财政投入39个亿的专项资金用于卫生信息化建设。上海、浙江、安徽、重庆、新疆等5省(区、市)作为信息化综合试点的省份,率先启动了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门诊统筹管理的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试点项目建设并与卫生部签定了目标任务书。2011年,国家财政又投入专项资金,扩大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范围,新增北京、内蒙、江苏、河南、湖南、云南、宁夏、新疆等8个省(区、市、兵团)作为卫生信息化建设综合试点省份。
在医疗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政府提出了总体发展路线,“3521工程”即三级卫生信息平台、5项业务应用、2个基础数据库和1个专用网络的简称,即建设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综合管理5项业务应用,建设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2个基础数据库和1个专用网络建设。
3 中国PACS市场状况
3.1 中国PACS市场规模分析
2009~2011年,我国PACS市场增长较快,年均增速在25%以上。根据华通医疗和《e医疗》的调查,2011年我国PACS市场规模达到了10.4亿元,同比增长28.4%。预计2012~2015年,中国PACS市场将继续以20%以上的增速扩大,到201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6亿元,见图1。
3.2 2011年中国PACS品牌分析
3.2.1 PACS软件品牌分布
三级医院与县医院PACS软件品牌分布有所区别。三级医院PACS软件品牌包括国内品牌和国际品牌,国内品牌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华海、天健和东软,国际品牌主要包括GE、锐珂、西门子、飞利浦、富士等。
而县医院PACS建设中,华海、东软、蓝韵成为中标最多的三大品牌,见图2。
从调查结果来看,国家政策对县医院PACS市场的影响非常之大。由于截至2011年11月只有约700家县医院完成招标,因此目前的品牌格局只代表现有情况,预计2012年品牌格局还会略有改变。
3.2.2 PACS服务器品牌分布
根据华通医疗和《e医疗》于2011年对三级医院PACS系统的调查,三级医院PACS建设主要使用了3个品牌的服务器:IBM、HP、DELL,其中47.4%的用户选用了IBM,42.1%的用户选用了HP,选用了DELL的用户占21.9%。而2009年3个品牌的用户渗透率分别为39.6%、55.2%和35.4%,经过两年的发展,IBM的用户渗透率有较大上升。
而对县医院的调查表明,县医院PACS建设也主要使用了IBM、HP、DELL三个品牌的服务器,其中51.6%的用户选用了IBM,32.3%的用户选用了HP,选用了DELL的用户占6.5%,其中少量用户同时选择2个以上服务器品牌。
3.2.3 PACS存储系统品牌分布
三级医院与县医院存储系统品牌均主要分布在IBM、EMC和HP三个品牌中,其中IBM在三级医院和县医院中均为用户份额最多的品牌,而EMC在三级医院的用户份额明显高于县医院,HP则相反,其在县医院的用户份额明显高于三级医院的用户份额,见图3。
与2009年的调查结果相比,EMC在三级医院的品牌份额由36.4%下降到了现在的28.3%,IBM在三级医院的品牌份额由27.3%上升到了现在的34.0%。
3.2.4 PACS专业显示器品牌分布
对三级医院的调研结果表明,PACS专业显示器中,巨鲨拥有最多数量的用户,市场份额达到38.9%,其次是BARCO,用户份额为16.8%,EIZO为14.7%,除上述3个品牌外,NEC、DELL和奇菱均具有5%~10%的用户份额。另外,DOME和飞利浦均具有3%~4%的用户份额,其湾品牌奇菱的市场份额增长比较明显,见图4。
对县医院的调查表明,PACS专用显示器中,巨鲨的用户数量最多,市场份额达到31.6%,其余品牌份额都比较小。
3.3 中国PACS市场发展分析
PACS系统从2000年发展至今,北、上、广一线城市三甲医院PACS已基本普及,下一步的发展在于细分和全院的普及;二线城市的三级医院的PACS普及度并不高,约50%左右,是未来两年PACS主流厂商的重点市场;2011年的县医院PACS建设是县医院的第一次普及,本次建设起到了启动市场,推动应用的作用,相信在未来几年将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
未来PACS发展趋势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医改中,以区域医疗为核心的区域PACS的应用;二是以医疗业务的细分为基础,发展出来的心脏PACS,超声PACS,眼科PACS,牙科PACS等专科PACS。
3.3.1 成熟市场:三甲医院
根据调查,2011年三甲医院已有76.8%实施了全院级PACS,市场相对较为成熟。市场的关注点主要为PACS系统的更新换代,特点是:客户成熟度较高,对PACS系统有明确的要求和预期。国内外大型厂商多集中于该市场,竞争激烈。
3.3.2 发展中市场:发达地区的二级医院,欠发达地区的三级、二甲医院
在发达地区的二级医院,欠发达地区的三级医院、二甲医院中,已有一部分实施PACS,近乎全数已使用HIS。市场特征主要表现为:多数医院正使用放射科PACS或微型PACS,产品不完善,框架结构乱,在临床医疗中发挥的作用有限。
从细分市场来看,发展潜力较大,国内企业大部分集中于这一细分市场展开竞争,目前还没有出现一个或多个具有压倒性优势的厂商,而国外大型厂商限于产品价格和销售成本的居高难下,并没有表现出太强的竞争力。
4 2011年中国医疗机构PACS配置及使用现状
4.1 渗透率
此次调研结果显示,截止2011年底,三级医院PACS的渗透率为48.8%,县医院的渗透率为26.6%。未来几年,随着三级医院的PACS市场逐渐饱和,县医院将成为PACS的主要增长市场,尤其是各地区有一定信息化基础的县医院。
4.2 类型分布情况
三级医院相对县医院开展PACS较早,建设初期以科室级PACS为主,随着全院级PACS技术的成熟,开始向全院级转化,而县医院开始建设PACS相对较晚,更多的县医院选择直接将PACS建设成为全院级。另外,县医院对PACS的需求相对简单,存储空间、工作站等硬件设施的需求也低于三级医院,相同类型的PACS,县医院成本相对较小,也为其建设全院级的PACS带来了机会,因此县医院全院级PACS的比例要高于三级医院。
根据此次调研结果,全院级PACS是目前三级医院PACS的主要形式,占比73.0%。而根据2009年《e医疗》的研究结果,当时三级医院全院级PACS比例只有43.1%,可见全院级PACS的发展速度之快,见图5。
4.3 PACS接入设备分布
此次调研结果显示,随着PACS系统的建设和应用,PACS应用范围已经非常广泛,基本覆盖了三级医院的大型数字影像设备。其中,CT、X光、CR/DR、核磁是接入的主要设备,分别有90%以上的用户接入了上述设备,其中CT的比例最高,为95.7%。同时,B超、窥镜、DSA的接入比例均超过了55%,依次为73.9%、68.7%和58.3%。另外NMPET、PETCT、PECT、SPECT-CT等核医学科影像设备的接入比例均超过了40%,见图6。
调查显示,PACS基本覆盖了县医院的大型数字影像设备。其中,CT、CR/DR是接入的主要设备,100%的县医院用户接入了上述设备。同时,B超、X光、窥镜、核磁的接入比例均超过了60%,依次为88.2%、79.4%、76.5%和64.7%。随着大型影像设备在县医院应用的增加,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PACS系统中,目前DSA的接入率为32.4%,NMPET、PETCT、PECT、SPECT-CT等核医学科影像设备的接入比例均为8.8%。
4.4 PACS与HIS系统的集成情况
近2~3年,随着相关部门及医院自身对PACS建设的重视,PACS系统的建设得到不断的深入和完善,PACS在促进医院业务流程改进和提升医疗水平等方面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PACS与HIS系统的集成情况是较为重要的体现。根据此次调查的结果,尽管存在着技术和管理两方面的问题,目前三级医院PACS与HIS系统的情况较好,实现连接的医院占到总样本的83.5%,另外11.3%的医院正在准备将PACS与HIS系统进行连接,仅有5.2%的医院在未来2年内无相关计划。
而目前县医院PACS与HIS系统实现连接的比例为67.6%,另外26.5%的医院正在准备将PACS与HIS系统进行连接,仅有5.9%的医院在未来2年内无相关计划,见图7。
4.5 医院信息化累计投入资金
日前,方正国际软件有限公司(简称方正国际)对外表示,从2011年4月起,正式将旗下方正众邦、方正奥德两家公司的全体员工、全部资产及相关资质和知识产权等转入北京方正国际,被整合公司的原有业务成为方正国际的事业部。
早在2011年年初,方正国际已经整合了方正电子政务公司。至此,方正国际IT服务全产业链布局初步形成。“此次方正国际整合旗下两家子公司正是为了完善国际IT服务全产业链布局。”在接受《计算机世界》报记者专访时,方正国际CEO管祥红表示。
抓IT服务机遇
整合行业
合并后,方正国际的业务线和公司规模都得到了不小的扩充。“今后将以方正国际统一的品牌形象、更加规范的高水平的统一管理,为各行各业的客户提供更高水平、更专业的IT服务。”据管祥红介绍,整合后的方正国际已经扩展至医疗卫生、智能交通、金融、公安与地理信息、媒体、教育等业务领域,方正国际的员工数量也将从3000人扩展到4000多人。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道,此次方正国际整合旗下两家子公司正是看到了医疗、智能交通行业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IDC预计,2013年中国医疗IT市场的总体规模将达241.5亿元。另据计世资讯数据显示,2010年,交通IT的市场规模已超过300亿元,并且保持25%的增长速度。不仅如此,有资料显示,整个中国IT服务的市场规模在2011年就将超过2000亿元。
机遇来临,众多厂商“磨刀霍霍”,方正国际自然不会错过。据了解,方正国际的前身是日本方正株式会社(即日本方正),业务覆盖东南亚、日本及北美市场。仅在日本,方正国际的媒体客户就达400多家。
如今,在国家经济转型升级,信息技术产业政策扶植力度加大等多重利好推动下,方正国际逐步开始了在中国市场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全产业链布局。“整合方正奥德和方正众邦后,公司的技术研发实力得以增强,产业链更加完善。”
据了解,方正奥德与方正众邦原本都是方正国际的全资子公司。其中,专注于IT信息系统集成业务的方正奥德的前身是北京奥德计算机公司,业务涉及金融、智能交通、教育等行业,提供专业的信息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与服务支持。
提供医疗信息化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的方正众邦,起源于卫生部研究所。1996年,正式更名为方正众邦。目前,方正众邦拥有500多家用户,其中三甲医院有100多家。其自主研发的“中国医院信息系统(CHIS)”是主打产品。
此次整合并不是简单地“将一个个土豆装入袋子中”,更多的是业务的整合。“方正奥德在系统集成上做得不错,方正众邦在医疗软件方面有优势。合并后,这两家公司在硬件与软件方面的实力也可以互相补充。系统集成商的资质可以在方正国际目前所有的业务板块发挥优势,减少重复,有效地利用资源。”管祥红说。
靠国际经验
助力品牌突围
如今,IT服务的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可行业竞争也更加激烈。从市场数据看,整个中国IT服务市场就像是一个碎片化的地带。
按IDC的分析,在医疗IT行业,从公司能力和公司战略的角度来看,金仕达卫宁、东软医疗、北京天健是行业的领先厂商,望海康信是快速成长厂商,东华软件、重庆中联是实力型厂商,四川银星、南京海泰、广州安易是潜在的竞争者。这意味着方正国际也面临着众多实力强劲的本土竞争者。
不仅如此,诸如IBM、英特尔、GE等国际巨头也来势汹汹地进入医疗领域。IBM不仅将医疗行业纳入“智慧地球”,还联手SAP提供医院财务管理、医疗设备、药品等方面的解决方案。而微软认为,未来10年内,医疗行业的生态系统规模将超过金融、电信行业。并且,其对医疗行业的研发投入,位列其公司全球业务的第二位。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百项技术创新工程确定的94项产业关键领域共性技术研发进展顺利,301个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稳步推进,认定了第二批76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突出重点领域标准制订,开展了电动汽车、半导体照明、物联网等综合标准化试点,全年制修订1532项行业标准。
通信业保持平稳增长。“十一五”期间,全国电信业务总量实现年均增长21.3%;电信业务收入年均增长9.2%。2011年,全国电信业务总量达到11726亿元,同比增长15.2%;完成电信业务收入达到9880亿元,同比增长10.1%。
产业规模稳步增长。2012年前三季度,基础电信业实现电信业务总量9661.5亿元,同比增长11.9%;实现电信业务收入8010.3亿元,同比增长9.2%,高于同期GDP增速1.5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截至2012年9月,全国通信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1404.4万公里;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达到2.6 亿个;3G网络基站总数达到96.5万个,其中TD-SCDMA基站总数达到25.7万个。宽带网络普及提速。截至2012年9月,宽带普及提速工程各项目标均超过预期,使用4M及以上宽带产品的用户比例达到59%,新增光纤到户覆盖家庭超过3600万户,新增固定宽带接入互联网家庭超过1600万户。用户规模持续壮大。截至2012年9月,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3.7亿户,普及率超过100%,其中移动电话用户10.8亿户,3G用户超过2亿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1.7亿户;互联网网民达到5.5 亿人,普及率为41.1%。新兴消费蓬勃发展。2012年前三季度,基础电信企业非话音业务收入占比达到49.6%;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同比增长56.6%;三网融合快速推进,IPTV用户达到1974万户,手机视频用户接近5000万户。
两化深度融合和经济社会信息化深入推进。目前,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6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50%。基于信息基础设施的新兴经济迅速发展,互联网服务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元,形成了一批初具国际影响力的骨干企业。2012年前三季度,电子商务整体市场规模达到5万亿元,其中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到7609亿元,增幅达到34.5%,超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4倍。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超过300家中小企业信息化辅导站已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电子政务应用不断深化,中央部门和省级政务部门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已经达到70%。社会事业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99%的乡镇具备宽带接入能力,98%的行政村建立了农村信息服务站。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社区服务等领域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
医疗器械属于医药工业中医药制造业的一个子行业。
根据我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规定,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将医疗器械分为三类:
Ⅰ类,是指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
Ⅱ类,是指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
Ⅲ类,是指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威胁,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
根据具体用途不同,又可将医疗器械细分为以下十二大类(见表1)。
二、行业背景
(一)国际医疗器械行业背景
2009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900亿美元。在世界范围内,医疗器械市场长期由大型跨国公司所垄断。2009年全球销售额排名前十的医疗器械公司如表2所示。
由表2中数据可以看出,排名第一的强生是医疗器械领域当之无愧的霸主,其它主要竞争者如西门子、通用、飞利浦和雅培等,虽然并非专业的医疗企业,但在医疗器械领域同样占有重要地位。专注于细分行业产品的公司如美敦力、百特医疗和波士顿科学也同样收入不菲。
目前,全球药品和医疗器械的消费比例约为1 ∶07,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达到1 ∶102,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占据全球医药市场总规模的42%,并有继续扩大之势。在人口老龄化压力和新兴市场医疗需求持续增长背景下,近年来世界各国对医疗器械的需求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从2006年至今,美国医疗器械市场保持9%的年增长率;2008年日本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达到1142亿日元;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多年的新加坡,近年来医疗器械销售额每年上升18%左右。据Kalorama Information预测,2011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达到3120亿美元,并且未来几年将会以4%~6%的速度增长
从风险投资公司的角度来看,由于国际经济形势变化较大,加之医疗行业本身的风险较大,2010年风险资本对于医疗器械行业的风险投资相对谨慎。美国2010年风险资本投资医疗器械行业总额为23亿美元,同比下降了9%。根据产品实际情况,美国风险资本更看好已在欧洲获得批准、相对风险较小的产品,融资主要用于国内试验以及FDA批准。具体细分领域集中在心血管产品(如TriVascular的血管内支架、CardioMEMS的心衰压力测试系统)、家用医疗(如Home Dialysis Plus的家用肾透析设备)和医疗信息(Theranos的医疗IT系统和个体化用药)等领域。
(二)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背景
截至2009年底,中国实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3876家,其中:Ⅰ类3696家,Ⅱ类7869家,Ⅲ类2311家,全国持有《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企业共有155765家。目前我国可以生产47个种类、5000个品种、30000余个规格的医疗器械产品,生产能力基本能满足全国各级各类医院的基本装备需求。
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告,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资产规模超过1000亿元,同比增长近20%,市场地位已跃升至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多亿元,同比增长50%左右,是医药产业中同比增幅最大的行业。由于销售情况出现好转,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盈利显著增长,全年累计实现利润总额近115亿元,同比增长20%左右。根据海关数据,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总额达22656亿美元,同比增长2347%。其中,出口额为14699亿美元,同比增长2005%;进口额为7957亿美元,同比增长3035%。出口额和进口额同时创造历史最高记录,进口增速高于出口增速103个百分点。总体来看,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对外贸易继续保持较大顺差,累计贸易顺差额达6742亿美元[1]。这表明国际市场对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尽管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在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行业内仍存在着一些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在国际医疗器械市场中,高端产品市场份额一般占55%,中低端产品占45%。而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基本构成为:中高端产品仅占25%,而中低端产品则占75%。虽然我国在多种中低端医疗器械产品如卫生材料、一次性医院耗材、输液器、B超、呼吸机、普通手术器械和激光类手术器械等方面,产量均居世界第一,然而,这些产品均为高耗能、低附加值产品,这类产品相对依赖较低的原料价格和人力成本,容易受到原料、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从企业构成来说,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中,小型企业数量占比较高(90%左右),且整体技术水平不高,缺乏新产品研发投入,仅能依靠低价在国际市场竞争。
由于医改政策向基层医疗机构的倾斜和医保覆盖面的扩大,由医院设备的巨大缺口产生的市场空间十分可观。据卫生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2000多所县医院、5000多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和240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3万~5万所村卫生室装备配置平均缺口达30%。尽管在中国市场上,外资巨头占据了高端医疗器械市场的80%,然而外资企业一家独大的情况并不存在。因为想在中国市场立足,仅仅依靠品牌和产品并不能掌控市场,还需要推出适合中国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主动和经销商合作、加强售后服务解决方案等。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正处于转型期,呈现出外资巨头与本土龙头企业相互向对方势力领域渗透的格局。我国已有多地先后建立了专业发展医疗器械的医疗产业园区,以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例如2011年4月,江苏常州武进区西太湖国际医疗产业园引进建设了总投资额达50亿人民币的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并配套建设国际会展、物流、信息、产学研服务、检测等6大中心,设立共享GMP仓库和实验室,形成医疗器械科研、转化、生产、展销多功能基地。
从风险投资角度来看,2010年,医疗健康产业名列IPO数量最多的四个行业之一,以截至创业板上市一周年的数据来看,各行业企业IPO平均账面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业是医疗健康,平均投资回报率为1868倍。在此背景下,各类医疗健康产业基金先后成立,项目争夺战硝烟四起。
三、行业政策
我国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并加强药品价格管理,药品利润明显下降;与此同时,国家加大对医疗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将对医疗器械市场产生利好。医疗器械科技成果一般需要3-5年的转化期,上千万的投入,因此普及型器械的发展需要国家有关部门以政策、资金等加以推动,帮助企业走完全程。政府采购导向对促进本土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相当重要,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实施,把替代进口产品的国产产品列入医保范围,会给本土企业带来更多成长机会。基于此背景,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来扶持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的发展。
(一)卫生部公布《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
2011年3月,卫生部了《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的通知,旨在加强医学装备采购管理。《管理办法》的出台为今年医疗器械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2]。《管理办法》强调,未来医疗卫生机构须加强医学装备采购管理,未纳入集中采购目录或集中采购限额标准以下的医学装备,应当首选公开招标方式采购。据此推测,未来低端医疗器械市场竞争将会愈演愈烈,价格和利润也将无法保持原有水平,而产品独特、技术门槛较高的企业将在招标中具有更强的议价能力。
(二)卫生部启动耗材集中采购
2011年卫生部重新启动高值耗材集中采购系统。高值医用耗材是指对安全至关重要、生产使用必须严格控制、限于某些专科使用且价格相对较高的消耗性医疗器械。
2004年,卫生部曾在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8省市进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试点工作,目的是挤掉流通环节的价格水分,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试点的范围为普遍使用的心脏介入类医用耗材、心脏起搏器、人工关节三大类产品。经过集中采购,耗材价格确有下降:心脏介入类耗材降价376%,心脏起搏器降价152%,人工关节降价243%。2007年,卫生部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集中采购管理的通知》[3]。《通知》规定,“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工作由卫生部审批,其集中采购由卫生部统一负责组织。心脏起搏器、心脏介入类等高值医用耗材临床应用的医疗机构少,各地采购价格差异大,价格虚高问题较为突出,由卫生部统一负责组织。”2008年,卫生部进行了第一次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这也是卫生部第一次大规模采购医用耗材。这次集中采购,实现了部分医疗器械产品的全国统一价格,为全国制定统一的医疗服务收费价格奠定了基础。
卫生部集中采购,将减少企业产品进入终端销售的流通环节,产品价格预计会有明显下调,这将对企业利润产生影响。集中采购有利于降低药物和器材的价格,但在执行过程中有可能走偏,出现例如“中标死”等问题。同时,如果卫生部集中采购要求降价,可能促使外资企业的产品降价,从高端市场向中低端市场进军,这将会对国内中低端产品生产企业构成巨大威胁。
(三)新医改国家将投入千亿巨资装备县级医院
据测算,目前我国2000余所县医院装备配置平均缺口达30%,西部地区甚至超过50%。县乡村三级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投资总需求已达1000亿元(含设备投资),这包括全国2000多所县医院、5000多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和240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3万~5万所村卫生室的建设。截至2010年6月底,中央专项投资200亿元已分3批下达。
依此政策,首先,基建行业的水泥、沙石、门窗、上下水管件和瓷砖、玻璃、灯具等医疗机构常用、必需设备行业以及新兴低碳行业将明显受益。由于县乡村建设的地域性等特点,一些地方性的中小型企业由于价格和运输成本等优势,在政府招标采购中胜出几率更高。
其次,中低端医疗器械产品将获得巨大市场空间。卫生部明确表示,此轮县医院建设必须全部装备CT,部分经济发展和诊疗水平较高的地区可以配置核磁和直线加速器,三类设备将纳入国家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其中CT选择16排以下(含16排),核磁选择10T以下,直线加速器选取普通、三维适形和立体定向放疗设备。
四、投资重点关注领域
2007 年到2010 年,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年销售收入增长保持在20%左右,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医疗器械是医药制造业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影响,医疗器械将随着整个医药大行业的发展迎来巨大的市场前景。
面对形形、千差万别的医疗器械,究竟哪些领域值得投资呢?根据我们的分析,未来以下细分子行业将是医疗器械行业中最值得投资者关注的:
(1)社区、家用医用电子诊疗仪器:适用于社区快速诊断的POCT类仪器,家庭用小型、多功能、快速诊断治疗仪器。
(2)可替代进口的大型医学影像设备:如高场强CT、MRI、高精度内窥镜。
(3)人性化康复辅具:设计人性化、细节周到、使用方便的家用康复辅具。
(4)临床检验分析设备和试剂:能够快速给出可靠的临床生化检测结果的设备及配套试剂。
(5)肿瘤放化疗设备:超声治疗、光学治疗、激光治疗等专业设备。
(6)医用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性能极佳的人工骨、口腔填充材料、人工皮肤、人工器官、血管支架、心脏起搏器等。
(7)系统性医疗信息软件:远程医疗、个人电子信息整合与医疗资源对接等软件。
下面将逐一详细介绍这七个重点细分领域的行业、市场和技术方向。
(一)社区、家用医用电子诊疗仪器
社区、家用等电子仪器属于医用电子产品中的一类。
医用电子产品最主要的应用范畴是快速诊断与治疗,由于医疗需求的增长医院等医疗基础设施不能满足现有需求,将医疗装置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研发成可居家使用的小型医疗设备,可以让人们随时监测健康状况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既节约了医疗资源,又有利于病人自身健康,再加上设备小巧、使用便携,将有可能作为消费性电子产品走向市场。
家用医疗电子设备将是21世纪前十年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曾出任布什和克林顿总统经济顾问的保罗·皮尔泽也指出“保健产业蕴含着兆亿美元的商机”[4]。根据BCC Research的最新调查报告,至2012年,全球家用医疗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204亿美元,仅血糖测量仪就有89亿美元的商机。其他包括辅助复健、治疗、监视等有益健康的家用医疗装置也将有大幅增长。报告还认为,人口老龄化是推动家用医疗电子发展的主力之一,家用医疗电子市场的销售额区域性分布也印证了这一观点,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美国与加拿大、欧洲、日本等国,占有全球家用医疗电子约70%的市场,包括中国在内的其它国家仅占约30%。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家用医疗电子市场主要被强生、罗氏与拜耳三大龙头所占据,并且都拥有超过10%的市场占有率。其他包括微软、英特尔、飞利浦等半导体、硬件与软件厂商也开始逐渐将焦点转移到家用医疗电子市场。涉及领域包括便携式设备(诊断影像、氧气治疗和病人监护)、家用设备(生理监视器、疾病管理、康复、遵守监督和医疗信息终端)、安全设备(耗材鉴定和数据保密)以及无线技术等。
据国内数据统计,2010年中国家用医疗器械产品总销售额仅有140亿元,仅占国内医疗器械市场总销售额的14%,而在国际市场上这一比例一般在25%左右,由此可见,我国家用医疗器械产品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未来家用便携式医疗设备技术将向以下方向发展:
1.小型化、低成本。为了方便携带和使用,需要产品小型化。因此,未来家用医疗设备可能会尽量采用SoC、SIP(系统封装)或高密度模块。然而高密度集成有一些技术困难有待突破,例如把多传感器放在高密度的范围内时,信号会互相干扰,参数较多,处理困难等等。同时家用器械成本不能过高,否则一般家庭将无法负担,产品市场会受限。
2.低功耗、智能化、信息化。由于人体的生理周期长,有些检测可能需要几小时甚至几十小时的时间,因此需要医疗器械超低功耗。同时,为符合数据采集处理、体内控制、远程医疗等要求,未来家用医疗器械将向智能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例如重庆金山公司的胶囊内镜,可通过口服胶囊代替常规内窥镜检测,在体内每分钟拍照1~2次,并通过无线把图像传输出来,可以持续8小时,对病人损伤小、无痛苦。进入体内的仪器还要符合体外可控性,这就需要体内与体外通信,例如低功耗的无线信号发射和接收。
(二)医学影像设备
医学影像设备包括超声、X线、CT、核磁共振、内窥镜等设备。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Karolama的报告,由于市场需求的稳定增长和各国对医疗行业投入的增加,从2010年开始全球超声设备行业将以6%~8%的年增长率持续增长,2012年将达到50亿美元。另一份来自IMS的数据表明,到2012年中国国内超声诊断设备销售额将达到62亿美元。超声医学设备包括B超和彩超两种,国内生产超声诊断设备的企业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产品以黑白超声设备为主,同质化严重、企业数量众多、在低端市场竞争激烈。然而在高端彩超市场,跨国公司则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有近90%的市场份额。近年来已经有一批拥有研发实力的国内领先企业开始推出高端产品,如便携式彩超等。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超声设备技术含量体现在数字3D影像、多普勒造影、造影剂技术、软件系统升级、仪器便携性等方面。
CT是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的简称。CT设备的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检测器多列化、数字化、高分辨率、高扫描速度、计算机运行速度等方面。由于政府对医疗投入的持续增长以及医院X光机设备向数字化方向发展,中国医用X光机设备市场每年将以93%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12年将达到873亿美元的市场规模。跨国公司在高端X光机(心血管、胃肠机,移动C臂以及DR)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目前超过80%的DR产品都是由跨国公司供应。由于三级医院对于X光机产品的选择有着严格的要求,国内企业在高端X光机方面很难与跨国公司竞争。本土企业更多的以较低的产品价格在相对低端的市场进行竞争。
核磁共振成像既是科技界炙手可热的重点跨学科领域之一,又是高科技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及生物医药领域。用于人体的核磁共振装置依其磁场强度可分为高磁场与低磁场两大类型。前者一般为15-30T,价格在15-3百万美元,而后者一般为02-05T,价格在50万美元左右。低场机由于价格优惠更适用于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普及,缺点是性能不如高场机。据预测,随着临床应用,包括神经、心血管和乳腺影像的增长,到2015年全球MRI设备市场将增加到74亿美元。目前全球MRI市场仍由飞利浦、通用和西门子主导。
利用内窥镜可以直观显示X射线不能显示的病变,内窥镜领域无论从技术、临床和市场来看,都在不断变化。未来内窥镜技术将向微型化、集成化、远程会诊和远程治疗等方向发展。相关的胶囊内窥镜、内窥镜病理信息远程会诊等领域值得关注。
(三)康复辅具
康复辅具是指能够有效预防、代偿、监测和缓解残障的产品、器具、设备或技术系统,它的理论基础是人、机、环境一体化和工程仿生,是一个涉及面广,与人体特点息息相关,技术要求高的交叉学科。基于巨大的人口基数和老龄化问题,在未来十年内康复辅具市场将快速增长。截至2008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5989亿,占总人口的12%。我国老年人中,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约有2700万人,半身不遂的约有70万人,82万老年性痴呆病人中约有24万人长期卧床。根据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的结果,我国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占人口总数的634%,涉及26亿家庭人口。
康复辅具产品分为11个主类、135个次类、741个支类,有上万个品种,而这些品种在我国市场上仅能见到约1/5左右。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我国在假肢、矫形器和轮椅车等辅助器具领域已形成产业,制定和了不少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但是与整个康复辅具产业相比,仍有许多空白有待填补。
由于尚未建立辅具产品市场的准入制度,没有国家或集团的支持,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研发成果很难进行转化,导致了中国康复辅具产品存在市场比较混乱、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商业价值不高等问题。目前康复辅具高端产品主要被国外公司垄断,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较少,自主研发的产品主要停留在技术含量较低的中低档产品,大多只是简单的仿造,产品种类少、技术含量低,无法形成辅具产品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尽管科研院所研究的相关课题如钛合金下肢假肢组件、肌电假手、2C运动储能脚等均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但是很多产品从研究院向产业化的衔接还不成熟,难以顺利产业化发展。
辅助技术产品的特殊性在于它们的个体性。每个服务对象的个体特征不同,康复目标不同,则会要求不同的康复产品,有些可以对市场产品进行改装,有些则必须定做。未来康复辅具技术发展方向主要是个体化和无障碍两个方面。
(四)临床检验分析设备和试剂
临床检验分析领域涉及生化分析、生物学检验和实验室仪器行业。其中体外诊断试剂是临床检验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全球体外诊断市场规模约为460亿美元左右,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为1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在15%左右[5]。临床诊断信息的80%左右来自体外诊断,体外诊断费用占到医疗费用的20%-30%,而我国只有10%左右,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临床基础生化、免疫检测试剂技术十分成熟,目前国产和进口试剂质量已不相上下,开始逐步替代进口高端产品。从测试设备上来说,高端的诊断设备仍是由进口产品(罗氏、贝克曼、朗道等)占据大半市场份额,在国内三级医院的高端市场占据垄断地位,价格普遍比国产同类产品高1-5倍。国产产品具有价格低、售后服务好的优势,用户集中在二级医院和基层医院的中低端市场。
未来临床检验分析的技术发展方向将向诊断设备的快速化、结果可靠、配套试剂价格低的方向逐步发展。仅做试剂而没有生产设备能力的企业没有竞争优势,同时生产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企业也将逐渐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一大部分。
(五)肿瘤治疗设备
2008年,全球有1270万人患癌症,死亡人数达760万。第五届亚太癌症预防组织大会预测,从2008年至2030年,全球新增癌症患者人数将从每年的1240万增至2640万[6]。由于环境污染、不良生活习惯、精神和社会压力等因素,我国患恶性肿瘤的人数急剧增加,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癌症发病率在过去30年增长了80%,肺癌、肝癌、宫颈癌发病率居高不下,已成为我国因疾病死亡的第一大死因。
恶性肿瘤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手术切除和放化疗,根据发病部位和病理改变不同,还有超声治疗、光学治疗、激光治疗等方法。
现在约有70%的肿瘤患者可以使用放射治疗手段,常用的放疗设备包括:x线治疗机、钴-60治疗机、医用加速器。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的加速器工厂。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已建成了以生产直线加速器为中心,包括钴60、模拟机、后装机、伽玛刀等治疗主机和剂量仪器、定位设备、模室设备、计划软件、网络系统全套放疗设备的生产能力。中国的放疗设备不仅已占据国内50%以上市场,而且开始出口到发展中国家。此外,对肿瘤患者实施准确定位的热塑膜与碳纤维定位技术、适形铅模块屏蔽技术以及放疗剂量仪、三维剂量场分析系统这些放疗配套设备也在临床广泛应用,所有这些放疗配套设备中,国产设备占有率可达65%-70%。
其他治疗设备理论上优于传统放疗设备,然而由于种种技术条件的尚不成熟,无法大规模应用于临床治疗,只能针对性治疗某些肿瘤,未来在超声、光疗、激光等领域获得巨大技术突破的企业值得我们关注。
(六)医用植入材料与人工器官
生物医用材料是用于对生物体进行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其病损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新型高技术材料。医用材料应用广泛,分类多,常用的医用材料包括介入治疗器具材料、心血管外科用新型生物材料、骨科内置物、口腔材料、组织工程用材料、载体和控释材料等。
国产骨科材料包括骨折用固定钢板、螺栓和骨水泥等在内的常规材料,由于生产厂家竞争逐渐激烈,使其质量得到大幅提高,同时由于医保费用控制加强,使其近年来增长非常迅速,在2010年首次压倒进口材料,占据国内市场主流。与骨科材料类似,国产心血管支架也逐渐有替代进口产品的趋势。2010年,我国心血管支架类产品年销售额达到150亿元,其中进口支架与国产支架零售额之比为1∶1,表明国产支架已在植入式支架这一高端器械产品市场上站稳脚跟。所以涉足相对技术门槛较低领域的材料企业,关注价值将逐渐降低。
医用材料和人工器官都属于长期性植入装置,与人体的生物相容性是该类产品的核心技术所在,因此国内外医疗厂商正在大力研制各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新材料,以取代传统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在此方面有所突破的企业才能够占领市场制高点。
(七)医疗信息化系统、远程医疗及相关软件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孟群在出席2011中国数字医院建设高峰论坛暨首届县医院数字化促进改革与发展大会时表示:2010年中央财政专门用于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基层卫生信息化专项总计投入了27个亿。数字化医疗及其解决方案已成为这次改革的主角。“十二五”规划提出75%以上的城乡居民都要求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到2013年国内医疗IT市场规模将超过160亿元人民币,未来3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超过26%,而其中的区域卫生信息化投资3年复合年均增长率甚至有望高达45%。
由于看好国内医疗信息化市场,国内外各大医疗企业纷纷进行相应产品的开发,英特尔、IBM、GE、迈瑞医疗、东软医疗等众多公司不约而同地展出了最新的医疗信息化产品,且目标大多剑指基层,展会现场中远程医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已随处可见。国内医疗领域软硬件供应商龙头也开始着手布局健康服务领域。
目前我国已初步实现数字化医疗,但仍存在医疗信息系统不统一的情况,这一现状将在未来五年内得到逐步解决。根据国务院和卫生部相关政策分析,未来医疗信息化将向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方向发展,具备医疗智能化、管理信息化、参与国家信息化统一标准制定的企业,才能在行业内占据长久有利地位,一些小的、仅能提品、无法进行标准化和区域信息共享服务的信息技术企业,将会被逐渐淘汰。因此在医疗信息化行业中,企业规模和现有优势十分重要,新设立的小企业风险将会非常大。
五、总结
从产品构成来说,由于中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老年人群对医疗器械产品,尤其是家用电子诊断治疗仪器等小型医疗器械产品的需求更高,今后中国将与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多年的日本一样,需要更多的植入式血管支架、矫形器械、家用电子诊断仪器、心房除颤器、心脏起搏器、各种大型电子诊断设备等。而这些中高端设备将主要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进口。同时,中国具有全球最强的一次性医疗器械产品的生产能力,如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输血袋、普通外科器械产品、各种医用纺织品等。在经济和产业转型过程中,中国将仍然占据着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医疗器械产品出口大国的地位。
此外,因为中国、印度等国家的劳动力成本较低,劳动力技能水平较高,近年来成为欧美医疗器械厂商的产品“外包生产”重要基地。包括通用医疗、西门子、IBM等在内的医疗器械巨头为节约生产成本与运输费用,相继在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设立了生产线,直接在当地生产并就近销售。随着跨国医疗器械企业在亚洲生产规模的扩大,今后几年,亚洲国家医疗器械外包业务也将大幅度增加,这一方面会为外包承接企业带来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我国整体医疗器械产品质量和生产人员的技术水平。
不可忽视的是未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也将面临一系列负面影响因素。首先是在全球资源紧缺背景下,加之国内经济通胀预期,上游原材料如石油、棉花、电力、钢铁、化工原料、劳动力等成本将维持上涨势头,有可能导致部分企业生产中断。其次,人民币持续升值,对我国医疗器械产品出口利润将带来较大影响。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改委. 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经济运行回顾[EB].(2011323) http:///zjgx/t20110323400831.htm.
[2] 卫生部. 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EB]. (2011329) http:///gzdt/201103/29/content1833615.htm.
[3] 卫生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集中采购管理的通知 [EB]. (2007629) http:///zwgk/200706/29/content666514.htm.
[4] 保罗·皮尔泽. 财富第五波 [M]. 知识出版社,2004:1012.
智慧城市前景良好
智慧城市发展已经进入了一定的发展阶段,市场规模已经初步呈现,各方也都比较看好智慧城市的发展前景。
智慧城市产业的理论框架和产业链条已逐渐成型。智慧城市是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由于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突破所引发的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是可持续的。同时,由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带来了产业链价值的整体提升,传统的电子信息产业在这些新兴技术引入后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将这一发生变革的产业称之为智慧城市产业。智慧城市产业是新兴的产业概念,它是伴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而出现的;智慧城市产业是一个融合的产业概念,不仅包含了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还融合了传统的电子信息产业。智慧城市产业是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而产生的产业主体和产业生态环境的总和,指围绕智慧城市产品提供、解决方案和运营服务提供的相关产业。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智慧城市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伴随智慧城市建设的逐步推进和持续运营,智慧城市产业将对城市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经济社会全局、长远发展等产生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智慧城市建设与智慧城市产业发展相辅相成,最终打造智慧城市产业链与生态圈,形成良性发展态势。
智慧城市应用为产业发展开拓了巨大的市场空间。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城市管理和服务对信息化应用需求不断发展和创新,中国各级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城市信息化建设,截止到2011年底,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已达40余个;到2012年底,这一数量已经达到69个,增长了72%。统计数据表明,2012年中国智慧城市投资规模已逾千亿元,未来5年内智慧城市投资规模还将不断增大,为智慧城市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大规模的建设落地以后,大规模的应用和持续的运营也将立刻被提上日程,市场空间将进一步被放大。关联产业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智慧城市产业注入活力。物联网、3G和4G移动宽带、云计算、超级计算、存储技术等多种新兴产业与智慧城市产业有交叉和涵盖关系。这些产业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创新性强,研究机构和新兴产业众多,国内外大企业争相布局相关业务。
智慧城市产业发展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国家大力扶持新兴信息产业的发展,国家发改委出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工信部了《“十二五”产业技术创新规划》、《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及系列子规划,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印发《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同时住建部出台了《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并开始推动国家智慧城市的试点申报工作,工信部制定了《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并开始征求意见,相关标准制定的工作,推动了智慧城市健康发展,同时也为智慧城市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环境。
智慧城市是一场产业革命
展望未来,智慧城市产业在政府、企业、市场多方的持续关注和投入下,在产业链各环节的共同推动下,将迎来更加蓬勃的发展。
业内估算,“十二五”期间用于建设智慧城市的投资总规模将可能高达5000亿元,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将带来2万亿元的产业机会。在货币政策整体平稳的背景下,智慧城市成为拉动投资的又一突破口。
智慧城市在“十二五”期间将发挥拉动消费、扩大和优化投资、改善民生的多重效应;而建设智慧城市将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转型升级,从而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截至目前我国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总数达到了154个,投资规模预计超过1.1万亿元;而在“十二五”规划或政府报告中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地级以上城市共有41个,其中副省级城市10个,直辖市中北京、上海、天津均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其中,与民生联系最为紧密的医疗信息化、绿色建筑和智能交通等领域有望获得更为确定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医疗行业IT花费是146.3亿元,同比增长28.9%,增速比2010年提升了3个百分点;预计2016年我国医疗行业IT花费市场规模将达339.9亿元,2011至2016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8.4%。医疗信息化应用将在提高诊疗效率、降低病人看病成本、医疗行业监管和政府管理等方面发挥效用。
我国的能耗结构中,建筑占据了大约1/4;用电结构中,建筑用电也占据了约1/4。今年1月,住建部《“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目标是到2015年城镇新建建筑执行不低于65%的建筑节能标准,城镇新建建筑95%达到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要求。由此可见,未来智慧城市所带来的能源消耗将促进绿色建筑的长远发展。
智能交通作为近年来兴起的改善交通拥堵的技术措施,将使交通模式变得更加智能、安全、节能和高效,也越来越受到城市管理部门的重视。《2012―2020年智能交通发展战略》提出要建成能够基本适应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需求的智能交通体系。目前国内从事智能交通行业的企业约有2000多家,政策将直接驱动市场对视频、安防、监控、收费等设备的需求,2020年国内智能交通领域的投入有望达1820亿元。
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到18.6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7.7%。预计到2017年底,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元,达到125.3亿元。移动医疗俨然成为蓝海,越来越多的医院也正在提出自己的移动医疗需求。应该如何应用移动医疗产品和技术,相信为很多医疗行业CIO所关心。
提升医院运营效率
日前,在郑州举办的“2013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暨海峡两岸医院信息化论坛”上,移动医疗就成为热点话题。“所有医疗行业工作者的工作模式未来都将改变,绝大部分数据采集、处理工作都会在现场完成,这就意味着移动将成为他们的工作方式。”摩托罗拉系统(中国)有限公司(简称摩托罗拉系统)企业业务医疗行业经理陈阳向记者分享了他的看法。
陈阳指出,下一代移动医疗的关键在于移动技术应用的全方位拓展,覆盖病区内外甚至院外等范围。无论医生、护士、工作人员还是患者都可以利用这种移动医疗应用获得及时准确的第一手信息。通过移动技术和产品,医疗信息和数据可以得到共享并被充分使用于诊疗和救治过程。医院可以为患者提供显著增强的现场医疗护理,实现实时的病患监控追踪,准确的样本采集等操作,从而提高医护的工作效率。
此外,移动医疗还可用于药品管理、物流等领域,使医院的资源管理和运营管理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并让IT架构得到优化。“在下一代移动医疗中,移动技术不只用于改善医护的流程,它同样可以改善医院的运营管理。”陈阳说。
用专业化应对多元化
不可否认,移动医疗的巨大市场需求吸引了众多厂商的加入。这就使得目前的移动医疗市场越来越多元化,解决方案五花八门,很多医院用消费级的移动终端产品来实现自己的移动医疗需求。“我们会在市场上看到摩托罗拉MC55A0这样IP64封装标准的高端设备用于资产盘点,同时也会看到众多消费级设备被用于专业领域。”陈阳表示,这说明目前的市场还不够成熟,用户对自己的需求和厂商的产品还不够了解。
“在零售和物流行业中有很多摩托罗拉系统的用户,这些行业对网络和系统连续性要求非常高,业务的中断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其实医疗行业也面对类似的情形。”摩托罗拉系统无线网络解决方案业务技术总监高峰告诉记者,随着移动医疗应用的增多,当医院的移动设备越来越多时,就会出现管理成本大幅攀升的情况。在这个时候,专业的移动医疗解决方案就会逐渐体现出它的优势。
事实上,摩托罗拉系统能够提供给医疗行业用户的正是由专业的移动终端、条码扫描器、无线网络设备以及管理工具共同组成的综合性移动医疗解决方案。摩托罗拉系统的统一部署管理软件平台(MSP)可以实现对医院包括BYOD设备在内的全部无线设备的统一管理,通过医疗信息的实时传递,优化医护人员的管理和调度,带来更高效的诊疗、救治效率和优质服务。
2012年,内容管理软件越来越得到社会青睐,许多行业和领域开始规模应用,除了银行、证券、保险、制造等传统行业对非结构化数据专注以外,政府机构、文化市场、教育、医疗等行业也开始将目光投向非结构化数据管理。2008-2012年,我国内容管理软件市场整体规模稳步增长。2012年,我国内容管理软件市场整体规模达到了9.8亿元,比2011年增长了24.1%。
2008年到2012年,国产内容管理软件市场快速发展,每年增长的速度都在18%以上。2012年,国产内容管理软件市场整体规模达到了4.05亿元,比2011年增长了27.4%,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从行业市场结构来看,2012年政府、医疗、金融、出版、档案等五大行业占据了中国内容管理软件行业市场份额的近70%。
在特定行业解决方案方面,尤其在党政、出版、教育、档案、卫生领域,2012年国产内容软件厂商已经击败国外竞争对手,占据了领先的地位。
从区域市场结构来看,2012年华北、华东和华南三个地区占据了中国内容管理软件市场份额的75%左右。
2012年国产内容管理软件区域市场更多地分布在华北和华东地区。
从厂商市场结构来,2012年IBM、EMC、Oracle等国外厂商仍旧占据了中国内容管理软件市场半壁江山。
就本土内容管理软件厂商而言,2012年拓尔思依旧占据市场份额的龙头宝座,开普互联紧随其后,后市可观。
就未来中国内容管理软件市场发展而言。由于中国信息化的快速推进、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大数据技术快速发展的支撑,未来五年中国内容管理软件市场将保持稳定持续快速增长。预计2013年,中国内容管理软件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2.1亿元,将比2012年增长23.5%。同样,未来五年国产内容软件市场也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预计2013年,国产内容管理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5.23亿元,比2012年增长了29.1%。
2013年中国内容管理软件行业市场结构。由于中国从国家层面大力推进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建设,2013年医疗行业有望成为最大的行业应用市场。
从右边各饼状图可以看出2013年软件应用市场在各行业、各地区以及各厂商之间所占的比例。
预计2013年,政府、医疗、出版和档案四大领域将是国产内容管理软件的前四大行业应用市场。
从2013年中国内容管理软件区域市场结构预测来看,华北、华东和华南仍旧是前三大区域应用市场。
从2013年国产内容管理软件市场结构预测,华北地区仍然是最大的区域应用市场。
从2013年中国内容管理软件厂商市场结构预测来看,国内厂商市场份额有望首次超过国外厂商,市场份额将达到55%。
从2013年国产内容管理软件厂商市场结构预测来看,拓尔思和开普互联仍旧占据行业应用的前两位。
然而,与国外内容管理软件行业相比,我国内容管理软件行业缺乏标准规范;国外厂商在全面内容管理技术的可扩展性和稳定性方面表现强势,使国内厂商面临较大竞争压力;在高端市场基本被国外厂商垄断的压力下,政府相关部门对我国内容管理领域缺乏有力的政策配套。为了促进内容管理软件行业健康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措施:
政府各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注重引导,加大对国产内容管理软件的政策支持力度,为国产内容管理软件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快内容管理软件标准化建设,加快研究制定我国亟需的内容管理软件架构和通用标准。
加强内容管理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内容管理软件企业进行软件著作权登记,进一步推进内容管理软件正版化工作。培养高端内容管理软件领域人才,从人才培育和引进两方面提升内容管理人才建设水平。企业要加强品牌建设,扩大宣传力度,积极参与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软件产业主管部门、大专院校等推进的项目,扩大品牌知名度。
最近,国内移动医疗、移动健康领域有不少新的创业者以及热门产品涌现,如春雨掌上医生、快速问医生、5U家庭医生、掌握健康及糖护士、智能体温计、康康血压计及37健康的血压管家等等,都获得了天使投资人或VC机构的投资。
刚性需求背后的巨大市场空间
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指出,预计2020-2050年中国将进入加速老龄化阶段。到2050年,老龄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将超过30%。而65岁以上老龄人口的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哮喘、关节炎等慢性疾病的患病率是 15~45岁人口的3~7倍,造成了医疗资源的严重短缺。与此同时,独居老人增多、空巢化趋势加剧,也造成了医疗服务需求特别是能够实现远程实时监控的移 动医疗健康服务需求的急剧增长。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医疗资源不足、配置不均衡,存在看病难、治病贵等各类问题,与城市各大医院相比,社区医疗与农村医疗相对薄弱,总之医疗服务供需之间的矛盾也为移动医疗健康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机会。
技术应用方面,大数据技术、移动互联网以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移动医疗健康领域的崛起提供了必要条件: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电子病历平台,便于搜索病人信息,寻找疾病线索;利用移动APP,市民可以与医生随时随地在线联系;而物联网技术则使得病人个体化自我监测成为现实。
根据移动互联网权威机构的数据统计,2012年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规模达到18.6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7.7%。2014年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规模将达到28.4亿元,预计到2017年,将突破12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70%。
资本热捧移动医疗健康
最近,国内移动医疗、移动健康领域有不少新的创业者以及热门产品涌现,包括专业化的人体指标监测产品,如监测血糖的糖护士,为育龄妇女和儿童监测体温的智能体温计,监测血压的康康血压计和37健康的血压管家,以及各类医疗在线服务平台和论坛,如掌上医生、快速问医生、5U家庭医生、掌握健康等,都获得了天使投资人及VC机构的投资。
其中,睿仁医疗推出的“可穿戴智能体温计+App”可以为备孕妇女和儿童实时监测体温,正是瞄准了现实生活中的刚性需求,以相对容易监测识别的体温数据为出发点,将移动医疗与大数据技术结合起来。目前睿仁医疗已经获得北软天使基金、英诺天使基金及戈壁投资1000万元的投资。
而春雨掌上医生则是一款结合“自查”与“问诊”的健康诊疗类客户端,通过这个App客户可以通过在线自查的方式查询自己可能罹患的疾病并免费向医生提问。与其他移动医疗App相比,其特点在于客户的数据与信息最终被国内二甲公立医院以上的医生接收,并为用户提出专业化的诊疗建议。目前,春雨掌上医生已完成两轮融资,其中A轮300万美元投资来源于蓝驰创投,B轮为贝塔斯曼800万美元注资。
尚无清晰的盈利模式
虽然资本对于移动医疗的热情不减,但是很多移动医疗企业至今尚未有较为成熟的盈利模式,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投入的资金不能实现良性的回收,未来移动医疗将很难持续火热下去。
当前,国内大多数的移动医疗企业仍然处于用户积累的初级阶段,比如现在市场上比较热的消费型医疗概念设备,其大多集中于某些简单数据的监测与记录上,如血压与血糖监测、女性生理周期监测以及育龄妇女与儿童的体温检测等等,对于数据缺乏深度挖掘,客户之间的互动性相对较差,而且创业者对于企业的盈利模式尚未有清晰的规划。而其他的一些医疗互动平台与社区,比如5U家庭医生、春雨天下、好大夫、丁香园等的商务模式正在逐渐成熟,其盈利则主要是通过转嫁广告费、中介费、增值服务和在线问诊等来实现的。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市面上的多数移动医疗企业均未解决一个最为核心的问题:不论是慢性病的管理还是为客 户提供远程医疗,所有数据的最终接收端应为医生,但目前由于中国公立医院医生尚未得到根本性的解放,医生(特别是三甲医院的医生)很难通过这些移动医疗设备及App为客户提供详细充足的专业建议。移动医疗虽然发展火爆,投资者热捧,但其中真正解决了国内医疗供需矛盾的屈指可数,更何况医疗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政策敏感度较高,创业者很难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获取竞争优势,因此,在投资移动医疗与健康产业的过程中需警惕泡沫化风险。
行业发展趋势研判
当前国内移动医疗健康产业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公立医院改制的进行以及国民就医观念的不断开放,移动医疗将会迎来爆发型增长,在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不论是向药企收费、向医院收费、向保险公司收费还是向消费者收费,移动医疗企业的盈利模式将会逐渐清晰。
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能够有效地协助患者进行个性化健康管理,通过对各项指标的检测来纠正功能性病理状态,中断病理改变过程。合理的慢性疾病管理,能够避免看急诊和住院治疗,减少就医次数,从而带来费用和人力成本节约。
1 中国移动互联网整体发展情况
2011年以来,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加速发展,未来呈现爆发增长之势。根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30日,中国网络经济整体规模达943.4亿元,同比上升66.1%,环比上涨22.5%。其中桌面网络经济市场规模为816.9亿元,同比增长60.9%,环比上升23.1%;移动网络经济市场规模为126.5亿元,同比增速高达108.9%,环比增长18.6%。移动网络经济市场规模同比增速显著高于桌面网络经济市场。从整个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展趋势上看,2011年第一季度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2.6%,环比增长14.7%,与最新数据相比差距极为明显,2012年的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保持了高速发展的增长态势,处于高速增长的发展阶段。这一高速增长现象反映了随着时代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移动性和信息的需求急剧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在移动的过程中高速地接入互联网,获取急需的信息,完成想做的事情,所以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条件及基础服务至2011年以来有了显著提升,主要推动因素在于:一方面,在智能终端和应用服务上,其用户规模和渗透率有了明显地增长,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竞争日益激烈,目前的iOS、Android和WindowsPhone三种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三国争霸”,进一步加快了智能手机的普及速度,不断促进移动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第二方面,3G用户规模和Wifi热点的覆盖区域范围显著扩大,移动互联网网民规模持续增长,形成对移动网络服务的巨大需求;第三方面,传统互联网公司纷纷加大对移动互联网的投入,新应用的不断出现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吸引了大量新进入者,推动整个行业更快发展;第四方面,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在加紧战略布局,抢占移动互联网市场份额,极大地推动了移动互联网整体市场的发展。
2 中国移动互联网各细分行业的热门应用
2.1 移动增值
移动增值业务是移动运营商在移动基本业务(话音业务)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用户群和市场需求开通的可供用户选择使用的业务。移动增值业务是市场细分的结果,它充分挖掘了移动网络的潜力,满足了用户的多种需求,因此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是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的主要收入来源。艾瑞咨询最新统计的数据显示(引自:
/29/20120803/178289.shtml),2012年第二季度,在中国移动网络经济领域,移动增值是占比最大的细分行业,达56.6%,但传统互联网公司增值业务增速趋于减缓,市场份额有所下降。而新型的移动增值服务,例如移动阅读、移动视频等增值服务贡献较大,发展势头初显。
移动增值业务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而且越来越不确定。这种移动性和不确定性给移动通信带来市场和挑战的同时,也为移动位置业务的开展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带来了无限商机。
2.2 移动电子商务
移动电子商务就是指利用手机、PDA、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通信设备与无线上网技术结合所构成的电子商务体系。移动电子商务受桌面电商市场的影响取得快速发展,成为移动互联网重要的细分领域,市场份额呈持续扩大趋势,达到20.5%。
移动电子商务利用了移动无线网络的优点,移动终端既是一个移动通信工具,又是一个移动POS机,用户可在自己方便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所需的信息、服务,进行电子交易和办理银行业务。移动电子商务除了能在互联网上完成直接购物,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销售与促销渠道。与目前销售方式的区别体现在:移动电子商务能充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具有移动性、即时性、私人性和方便性,可实现电信、信息、媒体和娱乐服务的电子支付。目前,移动电子商务主要提供银行业务、交易、订票、购物、娱乐、无线医疗、移动应用服务提供商(MASP)等服务。
移动电子商务在整体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的占比激增至30.5%,已呈井喷之势。有79%的消费者在使用手机帮助他们进行购买,未来几年这一数字会显著地增长。移动电子商务时代已来临。传统电商如淘宝、京东商城、凡客等纷纷推出相应的客户端,大规模进军移动电子商务领域。
2.3 移动营销
移动营销指移动互联网和手机终端,以文本广告、语音广告、网页广告、客户端等媒体形式产品或服务促销信息。移动营销由于广告主的进一步认知和智能终端的普及,行业占比逐渐扩大,市场份额达11.0%,发展势头良好。
移动营销市场规模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广告主对移动营销价值的进一步认可和积极的尝试。发展原因:智能终端进一步普及,移动营销依托的外部环境发展良好;移动媒体、广告平台等产业链各方不断提升自身的价值,促进整个移动营销产业链的完善和共赢。
2.4 移动游戏
指用户使用手机等终端,通过移动网络进行专门适配手机的单机游戏和网络游戏。
移动游戏市场份额9.7%,由于功能机比例的进一步缩小带来的单机游戏和Wap游戏营收的减少,市场发展增速趋于平缓,但随着智能终端的发展为移动游戏带来的良好用户体验,将促进未来移动游戏的快速发展。
宏观经济:内需带动增长
在宏观经济指标方面,2009年中国的消费额和投资额分别同比增长16.9%和30.1%,GDP全年的增长率为8.7%。而无论是行业创造的内需还是个人消费制造的内需,都得到了政府经济刺激计划的拉动。4万亿投资、十一大产业振兴规划、家电下乡、小排量汽车的税收优惠等一系列举措,在2009年创造了一个庞大的内需市场。
资料显示,我国2009年的4万亿元投资计划中,有1.6万亿元投入到铁路、民航、电力、 能源、卫生、环保等领域。该投资计划与“十一五”规划叠加后,铁路行业的投资总额超过6000亿元,电力行业的投资总额超过7550亿元,能源行业则超过了1万亿元。高速的客运专线、机场区域的空管中心、超高压建设、医疗保障等成为IT行业应用的重点。
从区域市场看,IT消费支出总额在1~3级市场的增长有所放缓,1~3级市场的IT消费支出占整个IT消费支出的比重由2008年的59.2%下滑到2009年的57.7%。而4~6级市场所占的比重则相应上升。变化背后的原因非常明显,4~6级市场IT消费支出增速18.9%在2009年第一次超过了1~3级市场(16.7%)。
赛迪顾问预计,在2010年,重点行业的IT投资,如铁路、民航、医疗、环保等领域,仍将保持高速增长。随着一批铁路公路基础设施的项目建设的开展,IT硬件的投资将增长,随之会带来很多的软件和IT服务的需求。随着家电下乡政策加大力度,4~6级市场IT消费的支出将持续增加。家电下乡所带来的市场规模将近700亿元,而电子书、移动电子商务等融合性产品和服务的市场规模增长率将接近100%。
IT市场:增长速度开始回升
根据赛迪顾问的研究,2009年中国IT市场的整体规模达到了8710.8亿元,增长13.2%。随着整体的拉动和消费的回升,整个行业的增长率将快速回升,未来3年将达到15.4%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到2012年,整个IT市场的规模将达到1.34万亿元。
从产品结构上看,IT硬件市场的规模超过47.25亿元,而IT市场“软化”的趋势在2009年加速呈现。软件和IT服务市场,已经占据了IT市场总量的46%。其中软件市场的增长达到15.8%,而IT服务市场的增速同比略有下滑,但依然达到了24.8%。赛迪顾问预计,IT硬件市场会在新一轮的基础建设投资增长中受益,而长期来看,软件和服务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未来预计这个“软化”的趋势将持续下去,到2010年年底,软件和服务市场将占据整个IT市场50%的份额。
建设两化融合试验区
社会信息化涵盖的对象包括区域、城市、社区、家庭和个人,其概念早在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五”计划建议中就已提出,并被列为与国民经济信息化同等地位的发展战略。经过多年来的建设实践,有识之士纷纷感觉到,老百姓发现信息、辨别信息、使用信息、创造信息的能力,是决定信息应用能否落实推广的关键,有关专家称之为“国民信息能力”。
国家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应用推广组赵小凡司长表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启动社会信息化工程,重点是社区信息化、就业信息服务和医疗信息化等。国家发改委、国信办、信息产业部等部门已经把电子社区纳入我国“十一五”社会信息化的重点发展领域。国家所关注的电子社区是指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主,联合政府部门、社区服务提供商、银行金融机构和物业管理公司等相关单位,以网络平台、语音平台和平面资讯为载体,以政务服务、商务服务、金融服务、物业服务和资讯服务等为内容,整合各方资源,面向社区居民提供属地化服务的综合服务体系。专家指出,电子社区将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结合得越来越紧密,成为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重要补充,将成为我国“十一五”期间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之一。电子社区一方面将成为电子政务功能的延伸和拓展,使得电子政务在城市生活中有了落脚点,辅助电子政务系统完成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责;另一方面,电子社区由于包含了规模巨大的用户资源,因而成为电子商务走进社区的重要接口,为社区电子商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所以,未来几年内,电子社区将成为我国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快电子商务的发展
信息已成为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日用品”,最快地获取信息成为市场竞争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五次会议都一再强调电子商务在带动信息化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国家制订的有关信息化的一系列发展战略中也明确了电子商务的重要带动作用,电子商务将成为2006年的重点建设领域。
随着《电子签名法》、《电子支付指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我国政府推动与企业主导相结合的电子商务发展机制的逐步形成,政府投入对企业和社会投入的带动作用将显著增强,电子商务服务企业逐步进入资本市场。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我国电子商务的营业额达到4800亿元人民币,而2005年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突破了6000亿元人民币。据iResearch预测,至2007年,中国内地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将骤增为17000亿元人民币,其中B2B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将达16900亿元人民币。据AC尼尔森的近期研究显示,63%的中国网民进行过网上购物。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中国将成为网上购物的巨大市场。
电子商务加速发展的外部条件日益成熟,将成为带动信息化建设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信息资源是信息化的核心,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能够有效地提高现有信息基础设施和技术设备的利用率,促进信息资源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与网络建设相互协调,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和综合效益。
国家对于信息资源的分类没有按照信息本身的特性,而是从应用的角度出发,以使用机制来分为政府信息、公益性信息和市场信息,而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的公开和共享是重点领域,同时也要推动公益性信息资源的利用,促进经营性信息资源的市场化开发,从而培育和繁荣信息内容市场,促进信息服务业发展。政府信息资源在信息资源总量中占了80%以上的比例,其开发利用包括公开、共享和社会化增值开发利用三个方面。由于信息资源不同于经济学对“资源”的稀缺性的定义,有关机构正在开展关于信息资源与信息资产的软课题研究,以期对信息资源的价值作出量化评估。在公益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国家将研究界定公益性机构,从而建立相关的工作机制。这些都表明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将进入务实操作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