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管理学知识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管理学》是管理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其主要内容为经典管理理论以及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般原理及方法。该课程所包含的知识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管理观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作者在多年教学过程中发现《管理学》教材中某些知识点以及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似存在逻辑不清的现象,本文就此进行探讨,以期有助于加深对《管理学》知识的认识。
二、职能理论与角色理论的关系
一般教材在讲述管理职能理论后,随即讲述管理角色理论。管理具有哪些职能,各种教材说法不一,多数教材认为管理具有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五种职能。管理角色理论认为管理者在管理中扮演人际、信息、决策三类角色。人际角色包括代表人、领导者及联络者三种;信息角色包括监督人、传播者及发言人三种;决策角色包括企业家、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及谈判者四种。《管理学》教材一般未对上述两种理论的关系进行说明。事实上,角色理论是加拿大学者明茨伯格在不认同职能理论的情况下提出的。他认为管理者在工作中不是在履行上述职责,而是在扮演各种角色[1]。比较职能理论及角色理论,可以发现这二者在实质上是一致的,只是使用的名称不同而已。大体上看,管理者扮演领导者角色是在履行领导职责,扮演联络者、监督人、传播者、发言人、代表人、谈判者等角色是在履行领导的沟通职责;扮演企业家角色是在履行创新职责;扮演资源分配者角色是在履行组织职责;扮演危机处理者角色是在履行决策职责。《管理学》教材同时介绍这两种理论是无可厚非的,可以帮助读者从多方面了解管理者的工作,但应对二者的关系加以说明。
三、决策与计划及其它职能的关系
在处理决策与计划及其它职能的关系上,管理学教材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将决策作为独立的职能,二是将决策并入计划职能。前种做法认为决策与计划的关系是: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伸,有时二者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但对二者为什么是此种关系未进行说明。后种做法较前者更为彻底,直接不提决策职能。这两种做法应该都是不可取的,没有理清决策职能与其它职能的关系。诺贝尔奖获得者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因此决策可以说是管理的唯一职能。决策是识别及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决策若解决的是计划问题,那么它就是关于计划的决策;如果解决的是组织方面的问题,它就是关于组织的决策。若是解决领导、控制问题,它就是关于领导、控制的决策。因此,决策是上一层次的概念,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是下一层次的概念。这样看来,将决策并入计划是不可取的,认为决策是计划的前提也是不妥的。决策不可能脱离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而独自存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也都是决策。也有教材将信息获取及创新列为管理的职能,这应该是可取的。适量信息是决策的依据,从管理就是决策的观点来看,获取信息应是管理者的工作内容之一,没有适量信息,管理者就难以进行决策,正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实中,管理者对信息的搜集是不足的,将信息获取列为管理的职能有助于管理者重视信息收集。也有观点认为创新不宜作为管理的职能,因为它融入到了管理的其他职能之中[2]。这言之成理。但从促进管理者进行创新的角度来看,将创新列为管理的职能是有意义的。从整体上看,管理各职能的关系应是:决策是上层职能,信息获取、创新从属于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是决策的具体表现,是决策的下层职能。
四、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关系
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关系是管理学近来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例如存在如下流行说法:领导者做正确的事,管理者将事情做正确。形象地看,在森林中指挥大家砍伐木头的是管理者,上树辨别砍伐方向是否正确的是领导者。现实中有此话题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现实中确有一些领导者不称职,不能把握大局,不进行创新,只是“法先王之法”。将此问题引入《管理学》教材也是可取的,《管理学》教材应关注现实问题。但引入此问题,应将其与《管理学》其它知识的关系理清。从《管理学》知识的逻辑来看,管理者应是指所有的管理人员,领导者是有下属的管理人员,没有下属的管理人员称为普通或一般管理人员。这样来看,“管理者将事情做正确”就是不正确的,因为管理者包括领导者。现实中部分领导不称职是将自己降格为一般管理人员,而不是降格为管理者。这虽只是一个名称问题,但不辨别清楚,容易引起知识体系上的混乱。
五、领导情景理论的适用性
领导情景理论包括费德勒的权变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以及路径—目标理论。这三个理论都不适用于一般情景,而是针对特殊情景的。费德勒的权变理论因存在以下不足而不具有普遍性。第一,利用LPC值(对自己最不喜欢的同事是持正面评价还是负面评价)将领导者分为关系导向型及任务导向型,与一般情况不符。现实中对自己最不喜欢的同事持正面评价的领导是十分少见的,关系导向型—任务导向型的分类实际意义不大。第二,费德勒依据领导职位权力的强弱、领导与下级的关系好坏、工作任务结构清晰与否将领导环境分为8个类别,这也失去一般性。因为现实中工作任务结构一般是较为清晰的,领导权力也是强的,领导与下级的关系也是较好的。只有临时性任务或新组建的部门,工作环境才有显著不同。第三,环境差时,任务型领导绩效较好,费德勒认为这是常识[3],但令人费解,因为从常识来看,任务结构不清晰,领导权力弱,上下级关系差时,任务型领导也可能是难以作为的。因此,费德勒的权变理论仅适用于临时性任务等非常规工作情景,且其结论缺少依据。
六、经典管理理论与现代管理理论的关系
经典管理理论包括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韦伯及巴纳德的组织管理理论、梅奥的行为管理理论等。经典管理理论一般在教材开篇进行介绍,现代管理理论则散布在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各篇。《管理学》教材一般未对现代管理理论是如何发展、补充经典管理理论进行说明。我国引入的国外《管理学》教材有的甚至将经典管理理论仅作为导论的附加模块,令人费解。《管理学》教材是介绍管理的一般原理及方法的。经典管理理论提出的原理及方法是从管理实践中发展而来的,而且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它们应该在《管理学》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例如,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强调使用最佳操作方法进行生产作业,倡导劳资双方合作,分享最佳操作方法运用带来的增量收益,这在现今仍然是适用的。再如,梅奥的组织管理理论倡导人性化管理,这在现今也仍然适用。此二者合起来恰是领导行为理论所论述的关心人、关心生产的两种领导行为方式。例如,管理方格论从关心人、关心生产两个维度提出管理行为的5个典型形态,这可以认为是综合泰勒及梅奥管理理论的产物,是二者结合的具体化。经典管理理论实际上已经勾画出了管理的一般图像。从人的方面来看,巴纳德将组织视为人的协作系统,实际上是提出“自由人”假设,这是对人性的充分尊重,比现今的人本管理思想深刻。就管理人员的任用及行事而言,韦伯提出按技术资格进行选拔,明文规定升迁制度,管理人员按规则、纪律和程序办事,这永远都是管理致力追求的理想状态;就生产作业而言,泰勒提出劳资双方应亲密合作以保证最佳操作方法得以使用,这也是管理应努力实现的。在权力使用上,法约尔提出权责对等,合理进行集分权;在收入分配上,法约尔提出报酬合理、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这在现今依然是管理应遵循的原则。按上述原理来管理某个组织,该组织一定是优秀的。因此,《管理学》教材应充分重视经典管理理论,而不是淡化。
作者:蔡厚清 单位: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亨利•明茨伯格著,孙耀君,王祖融译.经理工作的性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1、系统原理:现代管理的任何对象都是一个系统,都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系统分析、评价、设计、优化、决策和实施,进行系统管理。
2、人本原理:人是管理系统的核心,管理活动应在对人的思想、感情和需要充分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
3、动态相关原理:管理系统及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运动变化的,应在动态中把管理工作做好。
4、效益原理:良好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的主要追逐对象,也是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来源:文章屋网 )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带来了酒店行业的全面繁荣,酒店行业完成了从数量扩张竞争到质量竞争的转变。伴随着酒店行业的大发展,社会上对酒店从业人员的需求量日趋增长,对高素质的酒店人才更是求贤若渴。作为高职院校来讲,替酒店行业培养大批优秀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对满足社会需要,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地方经济,兼顾发达地区,服务高星酒店、连锁餐厅、休闲娱乐等酒店行业的专业化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酒店服务与管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地方文化,懂得消费心理、熟练沟通技巧,具备宴席顾问、客房管家、一线管理的知识和技能,能胜任高星级酒店服务与管理的“顾问型”高技能专门人才。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对一些边缘、交叉性学科的掌握也有一定要求,像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营销学、经济学等,由此可见酒店管理专业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能力培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当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如何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全面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为酒店行业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化人才。
一、目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平时课堂上讲授的专业理论知识多,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较少,知识点没有得到很好的消化
按照酒店职业岗位工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质,高职院校形成了有利于传授专业知识、培养职业能力、提高职业素养且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有《旅游学概论》、《现代企业管理》、《旅游经济学》、《服务心理学》、《饭店人力资源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康体服务与管理》等,选修课程包括:《收银管理与成本核算》、《办公自动化》、《食品营养与卫生》、《中外饮食文化》、《形体训练》等。这些专业理论课程较多,加上学校的实践教学课程较少,专任教师带的每门课规定的课时量也有限,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通过传统的讲授很难让学生掌握所有的知识。所以,导致了一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进行实际操作,因而对专业知识理解不够深刻。
(二)相比教师课堂板书的单调,学生更青睐于使用幻灯片教学
平时教师在课堂讲授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时候,课堂板书往往使学生听的枯燥乏味,不仅书写经常花费较长的时间,还影响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尤其像讲授《酒店财务管理》这门里面穿插有很多数据报表的课程时,板书费时费力,而且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普遍更加喜欢使用幻灯片这样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其中配以大量丰富的文字、图片、表格、动画、音乐、视频等素材,伴随放映过程中生动直观的印象让学生感受到很强的吸引力。
(三)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不足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师的观念、教学水平、教育功利性及教育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交流的状况并不乐观。有时,我们经常在课堂中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些老师在讲台上卖力的讲授理论知识,而底下部分学生有的听课的听课,睡觉的睡觉,更有甚者成群聚在一起说话。这种现象表面上看是教师对课堂纪律管理不善,实际上是课堂教学方法的使用不当,尤其是师生之间缺乏互动。缺乏互动的课堂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来说毫无兴趣,精神状态不够集中,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郝丹璞:试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方法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 第25卷第3期
(四)部分老师只注重课本教学,忽略了学生专业相关素质的培养,不符合酒店管理专业制定的全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全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酒店管理领域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酒店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部分教师一味讲授书本知识,仅仅通过期末考试成绩来达到判定学生学习优劣的目的,没有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方法不适合培养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专业全面应用型人才,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够立即投入社会工作,并且酒店企业也不太愿意接收这些没有专业相关素质的毕业生。
二、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
(一)使用案例教学法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注重的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不是对理论知识的运用与操作能力。在管理类的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已经是社会公认的有效性很强的素质教育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和法学院拟定实践的,要求学生在实习结束后,指导老师结合学生在企业的实践状况和学生的实践报告,对整个教学实践过程进行评估总结,后来这种方法得到了广泛运用。使用案例教学法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学习产生的作用有:对学习吸引力的作用,对学习收获的作用,对学习内容理解力的作用,对激发学习热情的作用,对启发学习思维的作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从而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深刻\[1\]。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可以在备课时提前准备与课程知识相关联的案例,案例内容的选取最好使用酒店行业最新的热点材料,比如近期炒得沸沸扬扬的“毛巾门事件”。案例的问题设置与课堂知识点结合,让学生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解决,锻炼他们的实际反应能力。通过学生带着问题思考的案例教学法,促使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课堂气氛热烈,教学效果突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下案例1所示。
案例1
“毛巾门事件”
2012年3月24日,有记者卧底到某连锁酒店青岛中山路劈柴院店,发现该酒店中山路劈柴院店人员招聘不严格,清洁卫生不到位,最耸人听闻的就是店里用擦过马桶的毛巾擦杯子,始称“毛巾门”。与此同时,同样在青岛,格林豪泰的门店也被曝光使用擦过马桶的毛巾擦杯子。
案例问题:请问我们从“毛巾门事件”中看见了该酒店在管理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案例分析:我们从“毛巾门事件”可以看到某些经济型酒店内部管理上存在很多问题,用人制度不合理,卫生状况不达标,盲目求“快”的发展模式也存在较多弊端。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和门店数量,从而忽视酒店自身品牌形象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所以,经济型酒店的发展不仅需要在规模上有所建树,而且在品质上也应当有所保障,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
(二)使用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是指高职院校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与预先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即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 Assited Instrument,简称CAI)。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课堂上除文字、公式和语言以外,还配有丰富的图片、动画等多种信息,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从而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今多媒体教学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已经成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多媒体教学设备都很完善,教室都安装有电脑控制台、投影仪、幕布这些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工具。多媒体技术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信息丰富等特点极大地优化了整个教学过程,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一个全新的境界\[2\]。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采用边讲边练、图象演示的多媒体教学法,通过五星级酒店的宣传资料、酒店成功经营管理的相关纪录片以及酒店业务营销广告等资料来展示所要讲授的酒店管理专业知识。这些专业知识通过课堂板书无法达到较好展示的目的,只能通过多媒体课件才能够准确生动地传递给学生。多媒体教学法增加了课堂的知识容量,提高了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法能有效地解决教学难点,让抽象的知识点变得简明易懂;相比课堂板书省时省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激情;多媒体教学法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大开启了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
(三)使用分组讨论法。
分组讨论法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围绕教学环节中的某一中心问题,大家通过共同探索和交流分享活动,从而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学习和相互学习的机会,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习效率的一种组织教学的方法。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全班学生分别组成不同的小组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决策性的方案和建议,并在小组间进行研讨和辩论。如下列材料:一位客人在某酒店订了50桌婚宴,时间安排在2011年12月1日11:00至14:00左右,地点在该酒店的多功能厅。但该酒店突然接到市政府的一个紧急政治任务:全省将有一个近500人的重要会议安排在该酒店功能厅举行,时间是2011年12月1日8:00至10:30。本来会议时间与婚宴时间并不互相冲突,但就在会议举行前一天,会务组突然告诉饭店,会议时间可能会延长2小时,至12:30结束。试分析:此时,如果你是一位总台代办各项委托事项的服务员,应该怎么做来缓解这个时间上的冲突?每一个小组学生经过讨论形成了各自结果,每组派一名代表对小组结果进行阐述,然后各小组组长和教师共同打分,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予以加分奖励,最后由老师进行归纳总结。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吸引学生注意力,对课堂教学起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分组讨论法的运用,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可以在这种“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得到快速提高,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的意识,对于课堂效率的提高也有较显著的作用。
(四)使用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结合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内容,让学生扮演活动中的角色,进行现场表演,通过观察、体验,并进行分析讨论,从而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根据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课堂中由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也可轮流扮演),设身处地分析与解决所面临的问题\[3\]。运用所学酒店管理专业相关知识,自主分析与决策,以提高学生专业相关素质和实际决策的技能。教师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适当给予一定的指导,比如酒店服务人员的仪表仪态、修辞用语、感彩等方面。通过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懂得了作为一名优秀的酒店服务员如何与客人打交道,怎么样令客人满意,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学生不仅学到了新知识,而且从思想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达到了教师教书育人的目的。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都得到了增长,对知识难点概念的理解也得到了消化,激发了学生对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发挥个人聪明才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结合我国酒店管理行业当前技术发展的新要求,按照工学结合的理念,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辅以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工具,将讲授内容最大限度地渗透在实践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教”的尺度,掌握好学生“学”的尺度,注重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做到教与学的互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达到实现酒店管理专业全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钟杏云.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法以提高学生的吸引力\[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01):122123.
关键词:食品营养与卫生学;教学问题;教学质量;探讨
中图分类号:R1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1026302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普遍提高,人们对如何吃得营养、吃得健康的关注越来越高。尤其在酒店等公共餐饮场所就餐时,人们不仅注重食物的味道,而且更加关心饮食对健康的影响,这对酒店从业人员提出了的更高的要求。食品营养与卫生学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之一,是提高本专业学生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基础知识、树立科学健康饮食观念[1]、提供更好的营养用餐服务的实用性课程。但是该课程的理论性、专业性较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缺乏相关的知识背景,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热情不高。因此,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酒店发展需求的高素质酒店行业人才,探讨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的教学方法,对提高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的教学质量十分必要。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教材不多,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
目前市面上的教材基本是针对食品专业或医学专业教学编辑的,针对高校酒店管理本科专业设置的教材较少,而且教材基本阐述的是食品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涉及酒店菜单设计及宴会配餐等方面的内容较少[2],相关的案例分析较少,针对性和实用性较差,使得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较难理解掌握。
2.2 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缺陷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本课程的授课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3],虽然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但还是以教师为中心,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课堂参与互动性较低。同时教学内容侧重基础理论,比较枯燥。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讲台下玩手机、睡觉等现象普遍存在。
2.3 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这门课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目前基本都是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较少[4]。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这些理论知识,但是不能较好地将这些理论知识与所学专业联系起来应用于实际生活。这易使学生产生学习这门课程无用的意识,大大减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4 考核评价体系单一
目前该课程的考核方式以笔试为主,比较直接、单一,而且考试内容侧重于基础理论知识[5]。这使得大部分学生都抱有侥幸心理,不注重平时知识的理解和积累,只要考前死记硬背,临时抱佛脚,也能通过考试。
3 提高教学质量的探讨
3.1 选择更符合酒店管理专业设置的教材,有针对
性地更新调整教学内容
要选用最新的、最适合的倾向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教材,并结合其他专业的课程,加强该门课程与本专业的紧密型 、关联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推荐学生经常浏览中国营养学会网站、天天营养网等,加强该课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食品营养与卫生学是一门涉及医学、营养学、食品卫生学等的系统学科,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就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及时调整、补充、优化教学内容,归纳总结同类问题和相关内容,精讲重点、难点,以“少而精、宽而广”的教学原则为主[6],以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与专业关联性较高的内容为主要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2 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观能动性
灵活运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以概括性的少量文字信息与大量的图片结合的方式,提高理论知识的直观性、形象性,提高授课的趣味性。同时要插入内容相关的声频、视频等影像资料,加深学生的印象;通过问题导入、故事分享等方式充分加强课堂的互动性,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自主地吸收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学由“单向传输”向“双向互动”的转变[7];探索使用多元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法、专题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模拟教师授课法等。将近期的食品热点话题、国内外发生的食品营养与卫生案例、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案例等融入课堂教学,在分析案例发生的原因、原理、结果时穿插课程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发生的食品营养与卫生事件,提高该课程的应用性。根据课程需要提前布置专题讨论主题,并将专题讨论纳入学生日常考核的一部分,要求学生查阅、收集、分析整理资料,并在课堂上以分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分享资料,既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表达,又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授课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相关的课程内容。模拟教师授课法即由学生来教授课程中简单的章节内容,再由任课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这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以同理心理解平时教师授课的不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3.3 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课程认同感
结合自身的情况,如实记录自已一周的食谱[8],并结合所学知识完善自己的膳食计划;结合酒店就餐人群,为特殊群体如孕妇、老人等制定营养、健康的三餐参考;充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围绕学校、社区等开展膳食调查,做好《膳食营养调查表》的整理,调查表内容有被调查人的年龄、身高、体重、年龄、一日三餐的比例、膳食饮食中肉、蛋、奶、蔬菜、水果、盐、水等的摄入量或次数,并分析调查结果提出科学合理的指导建议[9]。使学生亲身体验“学以致用”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认同感。
3.4 完善考核制度,综合评价教学质量
课程考核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质量的重要反馈,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考核不应单纯以笔试为主,应积极探索课堂考勤、课堂发言、讨论成绩、实践成绩与期末笔试成绩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并加大日常考核成绩的比重。每种评价方式的比例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可以设定学生的课堂表现及考勤占总成绩的10% ;学生的上课发言、分组讨论占总成绩的20%,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课后作业及实践占20%,包括对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开展实践活动,着重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期末考试占50%,主要考察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及应用[10]。这样的综合评价考核制度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提高。
4 结语
在注重食品营养、关注食品安全卫生问题的当今社会,提高食品与营养卫生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既使学生越来越喜欢这门课程,又促进了食品营养与卫生知识的普及和推广,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钟 茜.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6):67.
[2]胡 雪.旅游管理专业《食品营养与卫生安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现代教育管理,2015:232.
[3] 甄少波.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3(3):85.
[4] 姜忠丽,代岚,王俊伟.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7(11):87.
[5]李星科.《食品营养与卫生》教学改革探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2(2):182.
[6]张晓娜.食品营养与卫生学教学改革初探[J].高校讲坛,2010(19):557.
[7]于 辉,郝征红,姜桂传,等.高职高专《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W院学报,2011(28):186.
[8]孙丰梅,石光雨,王 健,等.大学开设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农业与科技,2011,31(4):121-122.
1.有利于提高水电管理系统的即时性和集成度
在传统的高职后勤管理模式下,水电管理的信息具有过时性,获取的信息大都是局部信息、失真信息和片面信息[1]。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除了信息继承机制的不完善,还包括高职院校的水电管理规模大、范围广、统计复杂。在高职院校后勤水电管理中使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可以有效地实现信息资源的联动调节,可以促使信息资源的即时更新,以保证水电管理信息的时效性,以节约时间、人力和物力,从而达到降低管理难度的目的。
2.有利于对故障进行实时定位
高职水电设备具有分散化的特点,随着高职规模的扩大,对水电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的难度和成本很大。在水电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一个小小的故障就很可能引发大问题。信息化技术在水电管理中的应用,汇集了所有水电设备的信息,可以实时的对所有的水电设备进行周期性的检查。在设备发生异常的情况下,可以迅速的对其进行定位,以进行实时的维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故障的排查速度,降低维护成本[2]。
3.有利于为水电管理提供科学的方案
高校水电的科学化管理是一项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的任务,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水电管理都存在不重视的现象,导致水电数据比较分散,影响了水电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水电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地对水电数据进行整合,通过数据分析找出水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水电管理提供科学化的解决方案。同时,在对水电进行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标准编码以实现数据的共享,来提高水电数据信息的利用效率。
二、信息化管理在高职学院后勤水电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1.提高重视
目前,高职院校水电管理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重视,所以,要实现信息化管理在高职学院后勤水电管理中的应用,首先,要提高学校领导对水电管理的重视程度,重视信息化管理在水电管理中的应用。信息化管理在高职院校水电管理中的应用,是计算机技术和管理科学紧密结合的过程,是将不同的管理方法、管理思想和管理体制通过现代化技术加以体现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实现依赖于学校领导的重视。信息化管理在高职学院后勤水电管理中的应用,要充分发挥领导的带头作用,以提高高职院校师生的参与度,促进高职院校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和协调,促使信息化管理在高职院校后勤水电管理中的有效应用[3]。
2.明确阶段性的目标
信息化管理在高职院校后勤水电管理中的应用是一个复杂的项目。在这个项目开展之前,要以高职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明确信息化管理在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中应用的阶段性目标,将这个目标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进行落实。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促使信息化管理在高职院校后勤水电管理中进行有效地应用,同时还能缓解学校的资金压力,优化资金配置。
3.重视基础性工作
在水电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高配置、高投资不代表着水电管理信息化的实现。信息化管理在高职学院后勤水电管理中的应用,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从基础性的工作入手,重视水电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以此为基础来进行各种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的配置。在对水电进行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还要及时地更新信息,以促使决策者可以根据这些最新的信息做出科学的判断。
4.培养相关人才,建设专业的队伍
信息化管理在高职学院水电管理中的应用,不是依靠堆砌设备来完成的,而是通过计算机技术、信息资源和人等要素共同组成一个有机系统来实现的。在这个有机系统中,人是其中的关键因素。所以,要想将信息化管理在高职学院后勤水电管理中进行有效地应用,就要加强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可以通过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等多种方式来进行。通过人才的培养才建设专业的信息化管理队伍,以实现信息化管理在高职学院后勤水电管理中的有效应用。同时,还可以做好全体员工的培训工作,以此来提高学校全体员工的信息技术水平[4]。
5.加大资金投入
信息化管理在高职院校水电管理中的应用,需要配备必要的硬件设施。这些硬件设施的投入虽然不是越高越好,但是也要符合学校水电管理的实际,所以学校在硬件设施的购买方面需要投资一定的资金。除此之外,在引进专业的水电信息化管理人才方面也要加大资金投入,利用高薪金和高福利来吸引人才的进入,来提高水电信息化的管理水平。
三、结语
关键词:高职教育;酒店管理;现代学徒制
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高职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用于培养高技术与高技能的优质人才。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使学校与企业有机结合,推进各行业的发展,将现代学徒制应用到培养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果,不仅可以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精神,而且可以快速提高人才的专业技能。
一、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实现“高等性”和“职业性”有机融合的有效途径[1],这种方式是依据现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在学校以往的教育教学中,单靠学校给学生传授一些酒店管理的专业知识,没有真正参与到实践当中,导致学生工作后适应不了酒店的工作。为培养“技高品端”的高素质的人才,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探索实施现代学徒制,将学生酒店管理专业知识与企业相关岗位相融合,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岗位创新能力。因此,实施现代学徒制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高职酒店管理中现代学徒制的有效措施
目前,为了有效对接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现代学徒制”这种无缝对接的新的人才培养方法开始在高校中实施。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为例,2013年起,酒店专业相继与青岛万达艾美酒店、青岛胶州绿城喜来登酒店、青岛威斯汀酒店、黄岛福朋喜来登酒店和李沧绿城喜来登酒店五家喜达屋旗下品牌合作,联合成立“喜达屋卓越人才培养学院”;2016年,酒店管理专业相继在这几家酒店举行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工作室揭牌仪式”和“拜师仪式”。在创新教育的基础上,采用校企合作方式,有效培养了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人才,以下是培养现代学徒制人才的方法和策略。
1.调动酒店行业“育人”“留人”的积极性
现在酒店行业人员流动率较高,很多酒店企业有心“育人”,加大培训力度,但往往又在“留人”方面力不从心,员工在有一定工作经验后跳槽现象严重,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酒店企业在“育人”方面的积极性。为了解决这种问题,需要酒店企业与学校达成合作共识。首先,应用现代学徒制到酒店管理专业中,实施学校与企业的“紧密融合”。酒店管理人员经常到学校来给学生授课、学生到酒店岗位实践常态化,有效实现学生与学徒的结合。其次,企业要积极采取措施,增加学生在企业的归属感、工作岗位上的成就感,实现学生从酒店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到专业化的技能操作的顺利转换。再者,通过建立校企合作的平台,实施校企联合授课。如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喜达屋卓越人才培养学院”的学生实施“A+B”授课模式,“A”类课程为理论课程,由校内专职教师承担;“B”类课程为实践课程,由酒店兼职教师承担。为在校学生营造一个实质性且有营养的场地,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技能,更好地服务酒店管理事业,为酒店企业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
2.加强政府方面的顶层设计
在酒店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一定要充分发挥优势,为我国的酒店管理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政府应当做好顶层设计,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比如,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中[3],因为没有政府制定的方案与策略,就不能有效地实施此方法。为了给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一个良好的基础,必须凝聚各行业的力量,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促进学校与企业共同进步与发展,从而可以有效培养全能发展的酒店管理人员。其次,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解决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如缺乏资金、设备不足、就业率低以及相关的实践环节较薄弱等。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从而可以培养技术性与专业性的酒店管理人才。
3.结合“多元育人”的模式研究现代学徒制
校企共建、联合培养、多元育人,是现代学徒制要走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校企融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因此,加强对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研究,构建多元化的育人模式与人才培养体系,可以实现“院校学生”与“企业员工”的零距离对接。例如,有的职业院校推进新型的“现代学徒制”,将“2+1”模式演变为“1+0.5+1+0.5”的模式[4],变一年的集中实习为“两个半年”的分段实习,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螺旋提升。
三、结语
现代学徒制应用在高职酒店管理中,可以实现“联合培养,多元育人”的目标,调动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效对接企业实际需求,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欧阳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思考[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13-16.
[2]欧阳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探索和实践[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67-69.
第一,它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到课本知识以外的东西。历史学科是一门拓展性极强的学问。除了教材内的知识外,仍有取之不尽的课外知识素材可以进入学生视野,信息量越多,整个学科的知识体系构建就越完善。在学生能接受的前提下,丰富其知识的接触量,这是使历史学科的知识传承趋于理想化的客观要求。
第二,它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重要切入点。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课堂探究,这是历史新课程的核心要求之一。把学术观点作为问题素材引入学生探究学习中,这是简便易行的操作方法。人教版初中教材中,有诸如“动脑筋”之类的探究活动,其实很多问题都是学术观点;高中教材中不少问题情境的设置也是来自于学术观点。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高中各版本教材对于结论性学术观点的引入已经持慎重态度,很多历史事件在陈述完毕之后并没有下历史结论和评价,这就为高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术观点组织问题探究提供了空间和条件。
第三,它满足了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生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满足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事实上,很多学生对历史感兴趣并不是基于我们教师所想象的那么高的境界和目的,而是基于真实而质朴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进入了历史学习的殿堂。历史学术观点的争议性、奇特性、多样性以及建立在历史事实基础上的想象力,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学术观点的吸引下,学生情不自禁地去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史识,从而推动了历史学习。
第四,对于历史学科的发展而言,这有可能培养出极个别对历史特别有感悟的学生,并使这些学生发展成为专业的历史研究人才。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历史学习在于了解和掌握历史的基本线索、特征和主要的事件及人物,使学生具有现代社会合格公民的基本的人文素养。但是,也应该注意发现和培养那些对历史学科有特殊兴趣和才能的学生,尽管这类学生的数量是极少数,但是其意义却是十分重大的。学术观点的引入,是发现这类学生的极佳手段。很多历史学家就是因为在中学时期受到了某种历史观点的启发而对历史结下不解之缘,从而投身于这项事业的。
第五,学术观点的引入对于高三学生的高考复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的历史高考试题学术化倾向十分明显,很多较为前沿的历史学术观点开始逐渐渗入高考试题。部分学术观点性质的试题往往成为学生获得高分的障碍。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史观、法国布罗代尔的年鉴学派史观、英国汤因比的文明史观在高考中的渗透就特别突出。因此,向学生适当地介绍这些历史观点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科素养,也十分有利于学生的高考应试。应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学术观点的引入已经成为确保高考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同时,这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历史学术观点的引入,对于教师是一个十分严苛的考验。因为学术观点浩如烟海,如果不加取舍地将各种千奇百怪的学术观点随意引入课堂,那么教师将无法驾驭和控制课堂局面,无法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因此,学术观点的引入必须符合课程标准精神,必须遵循学生发展的规律。盲目引入,极有可能导致混乱。
笔者认为学术观点的引入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其一是适当性原则。即学术观点必须同所讲授的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引入的量要适当,不能随意联系,无故攀扯。否则,历史课堂教学将如脱缰野马,无中心和边际可寻。例如在学习前苏联解体时,教材中已经将其解体的原因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阐述,这些观点对于中学生掌握前苏联解体原因已经足够。而教师在这里又引用当代西方学者关于前苏联解体原因的大量新观点,进而又谈到战后美国及西欧经济发展原因的各种观点乃至美国冷战获胜原因的观点,就显然偏离主题,过于冗杂了。无论怎样的学术观点引入,都只是对课文主干教学内容的适当补充,不可喧宾夺主,用学术观点来代替教材内容。历史教学在中学阶段有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特定的历史教学内容,大量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的主体内容。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认知能力所提供的承载学术观点的能力也是极为有限的。过多地充斥学术观点会导致学生学习的混乱,学生因无法应对和理解各种前沿的历史观点而使学习陷于无所适从之中。缺乏主体精神统领的历史信息和观点,容易导致学生对历史产生虚无缥缈和支离破碎的印象,无法形成积极完整的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有益认识。
其二是拓展性原则。即所引入的学术观点应该对所讲授的主要内容起到突出强化和拓展的作用,以加深和扩展学生对此问题的理解。例如在讨论明朝中后期张居正“一条鞭法”改革以白银征收赋税的原因时,学生一般可以从教材中得知商品经济的发展造成白银普遍流通,进而使国家以白银征收赋税。这是史学界公认的观点。但教师还可以告诉学生,此时世界范围内新航路开辟,美洲白银大量流往欧洲,中国与欧洲贸易又使这些白银的一部分流入中国而导致中国白银总量增加,从而为中国国家税收征收白银提供了保障。将这一学术观点介绍给学生,不仅丰富了学生对普遍使用白银原因的了解,而且能引导学生把中国历史上的事件放在世界史环境中来考虑。又如在讲授战国封建制度的确立时,可以将西周封建说、秦汉封建说等其他关于我国封建制度确立时间的观点介绍给学生。这些观点能够有效地拓展学生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丰富学生的课外历史知识。
其三是启发性原则。学术观点犹如一颗投入学生平静脑海中的石子,使学生通过对学术观点的了解,产生对历史事物的探究欲望,激发其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明朝中后期的历史时,可以向学生介绍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告诉学生该书以明代极为普通的一个年份万历十五年即公历1587年为切片,通过对这一年里明朝几个重要历史人物的描写和分析,揭示了明朝后期的历史特征和历史走向。其所阐明的学术观点就是:中国古代社会的衰落开始明代万历年间。这就启发了学生对中国古代社会何时走向衰落的思考,学生也很有可能自觉地在课外阅读《万历十五年》。
历史学术观点的引入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理论学术界已经得到公认的观点;另一类是属于有争议的学术观点或较新较特殊的科研成果,而这些观点或科研成果不同于一般传统的观点,它对于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具有很好的开拓作用,有助于暗示学生从全新的角度来构建知识,并确立广泛学习各类知识的观念。
如黄仁宇在其“大历史观”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即中国传统社会的弊端在于不能对国家财富进行有效的数目字管理,这就使整个国家的财富处于分散或隐匿状态,这是中国迟迟不能进入近代社会的原因。他还列举了北宋王安石变法的事例,认为该变法是在农业社会背景下试图对国家财富进行数目字管理的最早尝试。但是,它严重超越了时代,故而决定了它的必然失败。这个观点在高中生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的时候,是完全可以向学生介绍的。
又如,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学术成果和观点也可以择机引入课堂。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历史学家和天文学家联手研究,把先秦史籍中有关日食的记载用现代天文学测算技术加以推演,从而一举突破了长期困扰史学家的夏商周历史断代问题。天文学家和历史学家通过《竹书记年》一书中“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的日食描述记录,结合现代天文学,推算出“懿王元年”为公元前899年4月21日,而由这一年的确定,几乎推断出所有的夏商周确切的公历纪年。该研究成为断代工程最精彩的一幕。该工程研究的一些主要成果:夏朝约开始于前2070年,商朝建立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盘庚迁都约在公元前1300年,武王伐纣为前1046年等等,这些观点已经被中学历史教材所引用。这些学术成果和观点的引入,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的启发性。这一科研项目,涉及历史学、考古学、天文学、科技测年等多个学科,直接参与的专家学者达200人。这是一个需要综合性知识才能完成的科技攻关项目,单凭一个人或一个学科领域的知识是不可能完成的。这种转换历史视角的全新的研究方法可以从一般历史学家所忽略的细节中发现历史事物之间的重要联系。学生感受到,方法和视角的转变可能引起历史研究的巨大进步,多学科综合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意识;培养
高职教育强调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的人才要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同时,拥有良好的职业意识也是企业招聘员工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然而,当前我国高职学生的职业意识比较淡薄,与用人单位要求相差较大,这与高职教育普遍忽视职业意识的培养有关。因此,如何合理设计职业意识教育课程,构建良好、完善的职业意识训练体系迫在眉睫。
一、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意识发展现状与产生原因
(一)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发展现状。目前,各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普遍采用的是“2+1”的授课模式,即大一、大二在学校学习,大三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随着大学生活、校内课程、校外实践等因素的影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的职业意识普遍出现阶段性波动的现象.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职业意识与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三年的大学生活,使他们在不同时期对专业、生活、实践产生不同的变化。大一处于新鲜、渴望期;大二处于稳定、努力学习期与波动彷徨期;大三处于敏感、挫折期。
(二)职业意识变化产生的原因。影响学生职业意识形成有多方面的因素。一是学校的因素。由于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学校注重的是专业知识的教育,对职业意识的培养发展相对滞后。二是企业因素。企业注重学生的工作情况,往往忽略员工培训和人文关怀。三是家庭因素。家庭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及职业选择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四是个人因素。学生性格、生长环境以及性别差异等,都可能会影响职业意识的形成。因此,高职高专教育应着力从学校、企业、家庭、个人等方面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意识模式的构建
(一)构建职业意识教育的模式。针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出现的职业意识波动的现象,酒店管理专业应实施“一线贯穿、两点衔接、三位一体、四链滚动”的教学模式。即酒店职业意识教育贯穿始终;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衔接;把老师、学校、企业教育形成一个整体;职业意识教育+职业基础+职业理论+职业能力,形成“教育链”。
(二)根据教学进程开展职业意识教育。酒店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要求学生既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要有较强的实操能力,因此实践课程会贯穿在每门专业核心课程当中。这就要求本专业的学生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具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适应能力,所以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学生的情绪波动也是十分频繁和巨大的。可见,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意识训练不能一蹴而就,而应当遵循本专业学生的一般学习规律(即学期与课程安排),根据学生在不同学年展现的职业意识变化来进行设计和安排,从而充分考虑环节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高职院校的教育课程为三个学年、六个学期。第一学年,进行职业素养理念与认知。除了引导学生上好课外,还需要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和开展第二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和社团组织,同时带领学生参观当地五星级酒店。聘请企业专家进入校园授课、举办讲座,邀请优秀毕业生返校座谈。第二学年,进行职业意识与素质培训。进一步强化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以项目化改造来进行教学,实现工学交替,安排学生进入酒店进行短期实践、实习。与此同时,开展细节意识训练、环境敏感意识训练、高标准意识训练、品位意识训练和沟通技巧训练。第三学年,进行职业挫折和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学生进入顶岗实习,初入企业,会对企业的工作强度、人际关系、员工培训、管理体制以及工资待遇等问题存在困扰。因此,要培养学生对服务行业有足够的自信、憧憬与耐心,避免由于学生的职业意识停留在肤浅的层面而带来的实习期茫然、失望甚至厌倦的情绪。此时,企业和学校、家长要共同配合,开展以职业挫折和职业生涯规划为内容的职业意识强化训练,从根本上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三、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意识的培养途径
通过对学生不同学期存在的职业意识问题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职业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长期积累得来的。这就需要从高职高专院校、实习企业、家庭、学生个人等四个方面提出培养学生职业意识的有效途径。
(一)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意识的途径。第一,加大辅导员教导工作力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在校期间,辅导员和学生接触机会最多,他们之间亦师亦友。辅导员如能较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则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二,专业课程与德育课程相衔接。学生开学之初,开设德育、形势政策课程,使学生适时调整自己的就业目标,在实习就业的选择过程中正确分析自己的现状,做出合理的定位。与此同时,应当先给学生安排专业基础课,而后再安排专业核心课,让学生先了解专业,然后通过专业技能课程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通过实训操作,让学生体会行业的特点,逐步认识行业的特殊性,主动反思作为即将从事该行业的学生应当具有哪些职业意识。第三,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例如。带领学生参加酒店职业技能竞赛,在比赛中激发学生的创意,学会创新,愿意去提升自我,这对职业意识中专业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起到很大的作用。第四,加强职业意识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高专院校在加强专业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也要定期对教师进行思想政治理论培训、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职业生涯规划培训等综合性的培训。
(二)企业在定岗实习中培养学生职业意识的途径。首先,完善入职岗前培训。进入酒店之初要开展短期的岗前培训,让学生意识到已经进入行业,即将从“学生”转换到“员工”。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并对职业和岗位有最实际的了解。同时,酒店应该采用轮岗制。不要一味地只考虑酒店的实际需要和利益。在岗位安排上,尽量做到尊重学生意愿与酒店实际需要相符合,对于暂时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一定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帮助他们对岗位有正确的认识,以免学生有逆反情绪,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其次,做好学生入职上岗后的“传帮带”。在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中,酒店应该采取“师带徒”、“传帮带”的方式,合理安排工作量,循序渐进,尽量从简单的做起。要多鼓励、教育,不要一味地以领导身份批评责骂他们。给实习生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来工作和学习,也有利于对酒店人才的储备。
(三)家庭教育培养学生职业意识的途径。首先,注重家庭的基础教育。父母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要以身作则,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去引导子女对职业进行理性的认识。特别是对于酒店专业学生来说,家长要有正确的认识,要鼓励子女有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帮助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其次,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及时地帮助子女认清目前的状态,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一旦选择了酒店行业,就要认真对待,在平凡的岗位上同样能够实现自我的价值。
(四)学生培养职业意识的途径。首先,全面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大学生的学习不同于中学时代,必须有较强的自我学习意识,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自主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掌握酒店行业最新发展动态,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我,为将来工作的需要打好基础。其次,提高综合素质。注重自身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者:王晓迪 单位: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学英.校企合作视角下的酒店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中南大学,2014
[2]宋宏.基于我国酒店企业人才需求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3]李森.高职高专顶岗实习学生职业意识培养探析——以酒店餐饮类专业为例[D].重庆:西南交通大学,2009
[4]伍建海.就业导向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
[5]贺耀勇.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乌鲁木齐职业大学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2(1)
[6]刘学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8(14)
[7]赵鹏.努力实现旅游院校“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办学之路的新突破[J].旅游学刊,2012(4)
[8]徐燕.论供需错位视角下酒店管理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4)
对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在很多学生眼中电学部分的学习最为头痛。由于这部分内容的容量大、概念多、规律多、公式多,对于不少学生来讲是个难学的部分。但再难的学习内容若我们能够掌握其中的方法、技巧、要领;注重练习,善于总结,成绩的提高也不为难事。
一、辨析概念,夯实基础
任何知识的学习掌握都离不开基础知识。电学部分的基础知识多、散、要辨析清楚、固记脑中。
(一)、关于电路
1、串联、并联
初中物理中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两种连接方式:串联、并联。能否正确分析辨别他们对后面内容的学习至关重要。识别电路的类型,可以根据定义:“逐个顺次连接”为串联,各元件“首首相接、尾尾相接”并列地连在电路的两点间,(“首”为电流流入用电器的哪一端,“尾”指电流流出用电器的那一端)此电路为并联电路。
2、通路、开路、短路
电路中出现的这三种状态,其中通路为处处相通的电路,开路为电路中有处断开的电路,这两种状态易于接受,便于分清。但是学生对于短路的分辨显得力不从心,不知道何处短路,为什么短路。其实只要注意分析的要点即可辨出何处短路。电流具有走捷径的特点,捷径是指这条路径中电阻很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即为空导线,当一根空导线,或开关、或电流表(电阻小到可以认为没有)与某个用电器并联时,电流只走空导线,开关或电流表而不走用电器,使该用电器被短路,从而不能工作。
(二)三个重要的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
1、概念辨析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这是电流的形成定义,简单便于理解;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没有电压就没有电流;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即阻碍作用越大,电流越小。
2、表示符号
电流、电压、电阻三物理量分别用I、U、R表示,而单位表示字母分别为A(安培)、V(伏特)、Ω(欧姆)。
3、工具的使用
电流表是测量电流的工具;电压表是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工具;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可以使用滑动变阻器。
(三)电功(W)、电功率(P)
物理学中电功没有确切的定义,只是描述性的,当电能转为其它形式能时,就说做了电功。即电功就表示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如果知道了电功的多少,就知道了消耗多少电能。而用电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叫做电功率。电功率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消耗电能的多少,也取决于所用的时间的长短。
二、理解规律,把握关键
(一)三个物理量在串、并联电路中的特点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总电阻等于各导体的电阻之和。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导体的电阻倒数之和。
(二)欧姆定律
一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定律非常重要,一定要加强理解,熟记其使用的条件及注意事项。
(三)电功定律
某段电路上的电功,跟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以及通电的时间成正比。物理学中用电路两端的电压U,电路中的电流I,通过的时间t,三者的乘积来计算电功。
(四)焦耳定律
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导体就要发热,此现象称为电流的热效应。英国物理学家焦耳经过多年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实验,精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时间的关系:电流流过某段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跟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
三、疏通关系,构建框架
在掌握了上述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想法疏通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熟悉各物理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能够快速选择相应的计算公式,列式解答。
(一)重要的计算公式
1、三个物理量的关系公式
串联时:I=I1=I2;U=U1+U2;R=R1+R2(若有几个等阻值为R0的电阻串联则R=nR0)
并联时:I=I1+I2;U=U1=U2;1/R=1/R1+1/R2(若有几个阻值为R0的电阻并联则总电阻R=RO/n)
2、欧姆定律:I=U/R
此公式中只有电流、电压、电阻三个物理量,但它的作用非常重要。在使用公式时要注意:①三个物理量都要针对同一段导体,或同一个电路而言;②三个物理量的单位都要使用国际单位,即分别为A、V、Ω;③已知其中的任意两个量都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转贴于
3、电功公式:W=Uit;电功率公式:P=UI
电功、电功率这两个物理量的计算由于欧姆定律及其变形公式的影响,使计算电功率公式特别多,在选择使用时很难选择,所以要注意选取的技巧和方法,要求的问题所在电路为串联时:电功选用公式:W=I2 Rt,电功率选用P=I2 R;而当要求所在的电路为并联时,则分别选用W=U2/R.t,P=U2/R,这样的选择都利用了所在电路的特点(电流相等或电压相等)加快解题。
4、焦耳定律:Q=I2 Rt
焦耳定律的公式与电功公式的形式基本一样,使用时同样要注意公式的选择问题,当所求问题的电路为纯电阻(除了电能转化为内能外,别无其他形式的能产生)电路时,几个公式可以任意选取;若不是纯电阻电路只可使用公式Q=I2 Rt不然的话计算有误。
(二)单位的换算
单位换算的前提条件有两个:一是记住每个物理量的单位及表示符号;二是要牢记各单位之间的换算进率。其中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物理量的单位较多,注意每个物理量的任何两个相邻的单位间的换算进率都为1000。还要注意一点,由于欧姆定律及其变形公式的影响,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的公式较多,产生的单位同样很多,使用时各物理量均使用国际单位。
四、善于总结,归纳要领
下面的这些要领非常重要。
(一)串、并联电路的识别
上面已经提到区别它们的方法,在做题中要选取适当的方法,迅速作出判断。
(二)短路的辨别
把握短路现象的真正含义——电流不经过用电器回到电源的负极。注意电流的特性——电流走捷径。当在电路中发现有空导线,开关或电流表等元件与用电器并联时,相应的用电器被短路不工作。
(三)串、并联电路中的三个物理量的关系
两种电路中的三个物理量的大小关系,前面已说得较为详细,但这一点要特别重视,牢记串联时电流相等,并联时电压相等,这一点解题时作用特别大。
关键词:学习型班;组知识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5-21 -02
班组是企业最基层的组织单元,企业的发展战略、管理思想和目标最终要落实到班组。电力设计企业按照单一或相近专业设置班组,是班组员工高学历、高技能、高素质的特征。电力设计企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企业,以知识资产为核心的知识管理是企业能力建设的重要管理活动。因此本文以班组为切入点,将学习型班组与知识管理理论相融合,在学习型班组建设中导入知识管理理论和方法体系,可为班组注入更大活力、带来更高效率。
一、电力设计企业学习型班组与知识管理理论的融合
(一)学习型班组与知识管理
陈国权认为学习型团队的团队成员能够有意识、系统和持续不断地获取知识、改善行为、优化团队体系。学习型班组作为学习型团队的一种,具有系统而有意思学习、不断修正以及成员和谐健康发展等特点。
而知识是企业在知识社会中竞争力的源泉,但知识本身并不会产生价值,知识只有通过管理和利用才能发挥作用。知识管理是指为了增强组织的绩效而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的过程。知识管理是组织采取的一种有意识战略,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的人。知识管理是对一系列活动和过程的管理,从而使知识价值最大化,提升组织竞争力。中国国家标准定义知识管理是对知识、知识创造过程和知识的应用进行规划和管理的活动。
(二)学习型班组与知识管理融合的理论探讨
两种理论都突出了知识在组织中的核心、主导地位,但两者在视角、模型、管理方式等方面存在不同之处:学习型组织重视组织内部学习氛围的创建以及人行为的改善,通过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的结合来推动组织的进步;知识管理从知识的角度分析知识在组织中的存在方式和活动过程,不仅重视知识获取,还强调知识共享和创新。学习是知识产生的过程,而现有知识又影响到未来的学习。学习和知识相互交织、促进的关系,为学习型班组与知识管理理论的融合提供了切入点。因此,两者共同之处使两者的融合成为可能,而不同之处又能形成互补,使融合成为必要。
知识与学习应始终贯穿于班组工作和建设中:一方面,可依托学习型组织理论,以创建学习型班组为重点来促进班组的建设。如营造良好环境,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员工将学习与岗位成才相结合,实现工作和学习有机融合、互相促进。或是搭建学习平台,打通学习交流渠道,形成全员、全过程学习局面。另一方面,依托知识管理理论方法对班组实施知识管理,鉴别梳理班组知识,对知识进行科学分类,运用知识管理技术和工具,与生产管理系统相结合,在工作与学习中进行知识的获取、存储、共享、应用和创造,以提高个人和班组绩效。因此,在班组建设中,创建学习型班组与实施知识管理相辅相成。
二、电力设计企业学习型班组的知识管理应用
(一)学习型班组的知识分类
根据电力设计企业的知识特点,在创建学习型班组活动中对班组知识进行科学分类,可以有效地储存、维护管理班组层面产生的知识,帮助员工快速、准确地检索到所需要的知识资源,有利于共享、学习和传递知识。班组层面的知识主要分为标准规范、专业业务建设内容两大类。
1.企业标准规范体系一般由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组成,班组内部的管理制度则是班组根据自身的特点,依据企业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的要求进一步细化而形成的,更具操作性、适用性。其分类如表1所示。
2.专业业务建设作为班组的基础建设工作,所形成的知识是开展学习型班组活动的重要资源,也是班组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对设计人员具有重要的技术指导作用,可帮助设计人员提高设计质量和工作效率。其分类如表2所示。
(二)学习型班组的知识管理应用
学习型班组的知识管理正是以班组的知识资源为核心对象开展获取、存储、共享与传递、应用和创造等系列管理活动来提高班组绩效。
知识管理的核心流程由知识获取、存储、共享与传递、应用、创造等核心活动构成,知识管理包括了能推进整体核心流程的所有方法和工具。在创建学习型班组活动中,可以运用知识管理的方法、技术和工具开展各项知识活动,来推进知识管理在班组层面的实施,其具体应用如下所述。
1.建设和谐的班组文化,创造有利于知识共享和传递的环境
和谐的班组文化,能够创造出共享共通、共同感知的情境和氛围,有利于在员工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与尊重、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工作感情,有利于保持员工间沟通交流的顺畅,促进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的共享和传播。SECI模型中“隐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的社会化过程”,是一个通过共享经历建立隐性知识的过程,如共享思维模式、隐性技能等。获取隐性知识的关键是“经历”,特别是那些“共享的经历”。
2.构建专业知识门户,形成班组知识存储和共享的知识库
设计作业指导书、设计校审要点、强制性条文汇编、施工图常见多发病、设计过程文件模板等知识和经验不仅需要存储、维护和更新,而且需要共享和传递的便利手段,才能被有效地利用。班组按照前文所述的分类体系构建专业知识门户,汇集设计工具、设计参考、质量信息等专业基础知识,由班组技术负责人负责管理、建设,是员工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园地。
3.建立专业知识论坛,开辟员工自由交流、传递知识的渠道
论坛里的知识形式更为自由、活泼,讨论的范围比较广泛,既有对技术问题的认知和理解,又有个人对工程设计的心得体会,特别是员工的见解、感悟、经验等隐性知识在论坛中易于共享和交流。在专业知识论坛中,由技术负责人担任坛主并负责版面架构、成员和资料维护,由业务骨干担任分版的版主并负责版内文章内容和质量,从而保证了论坛知识的正确性、严肃性。专业知识论坛可以作为专业知识门户的有益补充,坛主可以定期将论坛中的精华知识进行归纳、整合,纳入到专业知识门户中,形成正式的组织知识。
4.组建专项技术小组,在知识共享基础上促进班组知识创造与创新
班组可以运用实体知识社群的理论,引导员工组成一些专项技术的钻研小组,规模一般在3~6人,可由具有某专项技术特长的专家和有共同兴趣的员工构成,也可以由某专项技术设计经验丰富的资深员工和一些计算机能力强的新员工组成。专项技术小组的成员由于对某项技术怀有共同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而自愿组成团队,更能激发出学习、研究的活力,而且成员间对知识和经验的交流、共享更为积极、热烈。这样既能使专项技术知识在小组内扩散、转移,降低人员流动造成知识流失的风险,又能通过成员间不断地交换思路、进行知识共享和互补,迸发出灵感,产生新知识,实现知识创造、创新。
班组的知识管理应用还有很多,如专业业务学习、“师带徒”的培训方式、电子化学习、员工的个人知识管理等,就不再一一介B。
三、结语
本文对依托学习型组织理论、以创建学习型班组为重点来促进班组建设,和通过知识管理理论指导学习型班组工作和建设两方面进行研究,认为学习型班组和知识管理两种理论相辅相成。根据电力设计企业的知识特点,提出了班组层面的知识分类,并结合知识管理的方法、技术和工具在知识活动中的应用,具体介绍了班组实施知识管理的实践活动。随着我国积极推进“互联网+”,需要传统班组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突破班组在知识、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在知识管理方面更加深入研究、创新发展,在知识获取、共享、应用和创造等方面实现拓展,逐步形成新型的工作、学习方式。
论文摘要:随看社会的发辰,现今大邵分高校的毕生亦是90年代的比较有个性的成长晰一代。当然职业院校也不例外,再加上职业高校有其自奇运行与发展的挽律与特珠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i得更为重弃。忍忽政治教育工作更应更街教育观念、转换教育思路,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以便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
职业高校有其自身运行与发展的规律与特殊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非常重要,但对每所院校来说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一般比较薄弱,尤其学生在政治态度、价值取向、行为作风、学习态度、职业意识、心理需求、生活习惯等各方面具有明显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应更新教育观念、转换教育思路,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规范教育内容、优化教育环境、改进教育评价手段,以便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如何实现高职教育的定位和培养目标,探索学生管理工作新的思路和工作方法,深人研究探讨当代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新路子,把我院学生的管理工作推向新的局面,是当前面临的艰巨任务。
1高职学生特点
高职学生接收的是专科层次教育,人学分数普遍较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这导致他们在踏进校门后,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点、学习态度、心理意愿等方面具有明显不同于其他本科学生的特点。通过这几年的工作和调查我发现高职学生主要有以下特点。
1.1文化课水平相对较低,自我控制差
通过几年的学生管理工作发现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家庭条件优越,根据中国的国情,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往往在家中衣食无忧,父母由于忙于工作对学生的管理跟不上,学生自控能力差,学习缺乏主动性,学生学习成绩相对较差。因此,这些学生往往综合能力强,但学习能力差。
1.2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大部分学生认为他们进了高职院校,只要在校期间每门功课达到六十分,他们就可以这样无忧无虑的度过三年的光阴,然后顺利拿到毕业证。其实等他们面临毕业的时候他们才知道自己学到的知识是多么的少,懂得的社会常识是多么的浅薄。所以我们学生管理老师一定让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这样不仅让他们在参加活动中来锻炼自己,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素养;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所以学生在校期间多举办对学生有意义的活动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在这方面我认为我们学校就做的很好,每年我们学校都会举办我们学院自己特色的“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科技文化节”和“山东科技职业学院艺术文化节”,两大品牌的一系列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而且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3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从学生入学就开始培养起来的,所以大一学生的学生管理老师以及任课老师对他们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起关键作用的。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提高学习动机、利用网络优势,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来为学习和成才服务、加强研究型教学、加强日常管理等等。
1.4文化素质参差不齐
大部分高职学生文化基础差,因为来自不同的家庭,所以他们的各方面素养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更应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文化素养的培养对学生以后到社会参加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高职学生的企业文化素养的培养,这直接关系到他们毕业后是不是可以很快融人到单位中,所以学生的文化素质的教育也是高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转变教育管理理念.采取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方法
针对高职学生的以上特点,其教育工作就不能完全照搬以前的工作经验和方法,必须适应新型教育体制的要求,结合我院的实际,针对学生的显著特点,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把尽可能多的学生培养成才。
2.1首先,正确的严格要求学生
高职学生多为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生,对纪律较为松懈,作风比较拖拉,严格管理显得更为重要。“严师出高徒”,严格要求是为了使学生明辨是非,树立学习、作风及日常生活、行为等各方面的正确态度与良好的习惯。严格要求学生是学校一切教育教学人员的共同责任。身教重于言教,学校的管理者、教育教学人员必须以身作则,首先严格要求自己。实践证明,合理地严格要求会使学生得到更健康地成长。
2.2其次,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高职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逐渐成熟的阶段,因而特别需要受到尊重、关爱、体贴和激励,特别重视自我表现和他人的评价。作为学生管理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加强“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立”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自己的自信心。要以“授之鱼,不如授人以渔”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正确的思考方法来面对学校、面对老师、面对同学、面对家长,自觉克服消极心理,学会对人生目标进行设计并围绕目标来对自身进行管理,尽可能发挥其特长和潜力,尽可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教育效果。
2.3培养学生的高尚的道德品质
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实在各种活动中能动的体现出来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学生管理者在不影响我们正常的教育教学的前提下,加强学生的各项活动的管理和指导。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感悟,在实践中提高。如我院的“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科技文化节”和“山东科技职业学院艺术文化节”,两大品牌的一系列活动正是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方式方法。
2.4建立指导教师和辅导员的双元管理体制
关键词:教学管理模式;中职院校;监督制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纵观古今中外,教育对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兴衰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人类文明、科技进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搞好教育事业,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繁荣富强的基础。
为了实现民主管理、专家治校,营造和谐的学术环境、育人环境,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对教学理论的研究,现提出一种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即:“五点”式教学管理模式。它把学校结构共分为五个部分,五部分之间相互独立,但又互相监督制约,相生相克,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一、“五点”式教学管理模式的五个组成部分
1.校董事会
主要由校长及其他工作人员组成,其中校长(如果是公立学校,由其余四部分选举产生;如果是私立学校,则有董事长或其担任)是第一责任人,其余成员可以从社会招聘、推荐或上级部门人员兼职。其职责一是负责学校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宣传和执行;二是通过建立网络平台对学校其他部门反馈的意见建议进行及时、公开、公正的处理;三是对其他部门进行人事安排;四是负责对校外进行行政工作;五是财务工作。
2.教师
仅负责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主要分理论教学教师、实习教学教师和综合性教学教师。
3.管理处
采用公司制管理方法,和校董事会签订服务合同,根据其工作量及完成质量付给相应的报酬。其职责是为其余四部门提供服务,如教学安排、后勤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等。
4.检查会
由固定工作人员和聘请的企业行业专家、顾问等组成。其职责是对学生、教师进行考核,如:学生的入学考试、学期考试、毕业考试、学生对教师的评定、教师的升职考试等。
5.学生
学生是学校生存的主体,而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就业质量则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其余四部门均为学生服务。学习成绩不是最主要的,关键是能就业,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五点”之间的相互关系
校董事会由教师、管理处、检查会、学生、社会共同进行综合评定并选举产生,受教师、管理处、检查会、学生及社会的共同监督,直接对教师、管理处、检查会、学生的意见建议根据规章制度进行仲裁处理。如,教师或学生对管理处的意见建议要先反映给校董事会,再由校董事会做出处理;检查会对学生和教师的考核结果先上报校董事会,校董事会根据其考核结果进行评聘教师,支付相应报酬并处理学生的学业。此外,校董事会建立学校监督管理网络平台,接受学校其他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各类反馈信息,并作出相应的处理与回复。
教师是学校的支柱,重点为学生服务,受学生的监督与评价,学生和老师可以双向选择,检查会对学生的考核,间接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校董事会通过检查会对学生的考核结果、学生评价和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以及教师进行评聘并提供相应的报酬。
管理处是学校的载体,为教师、检查会、学生进行服务,并受教师、检查会、学生的监督与评价。校董事会根据管理处完成的工作量及其教师、检查会、学生对其工作效果的评价与反映付给相应的报酬。
检查会根据社会的发展及时代的需要,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该教学目标经校董事会审核通过,并客观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考核,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与评价。
学生支付学费,并对以上各部门进行监督与评价。此外学生参与学校和学生利益直接相关事务决策的评议和监督。
三、“五点”式教学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
1.依法治校
学校的各种活动以校董事会制定的规章制度为准则,如完善的利益分配制度、教师考核制度、学生考核制度、违规违纪处理办法等。
2.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要符合实际情况
可以根据适应时展的需要,随时做出调整,并在多方的监督下得到有效执行。
3.教考分离
一方面使学生学习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真实的体现。
4.完善的监督制约体系
实现为谁服务,受谁监督,同时由第三方(校董事会)进行仲裁并依法处理。
5.宽进严出
适当放宽学生的入学门槛,提高学生毕业的“含金量”。
6.学生与教师可以实现双向选择
学生可以选择教师,教师同样可以择优选取学生。
7.学生和教师参与学校及自身利益直接相关事务决策的评议和监督
“五点”式教学管理模式根据天地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的规律制定,五部分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权利明确,职责清晰,监督有力,利益分配合理,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教学管理模式下的各种弊端。当然,这种制度能否得到实施,能否得到实践的检验,还有待于更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方式;学生潜能;实习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2
一、东莞市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的现状
1.实训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东莞市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学制为三年,规划两年理论与实训的系统学习,一年专业的综合毕业实习。但是,一方面,东莞市中职学校目前所拥有的教学资源十分有限,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训室暂未建成,设备设施落后且不齐全,实训课程教学无法进行。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如《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只能为学生提供纯理论的酒店预定与销售客房、客房铺床、中西餐摆台、餐巾折花等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方法单一。另一方面,部分任课于酒店班的教师还沿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不善于创设场景、照本宣科,课堂上的学习环境单一又封闭,学习气氛沉闷又失色,失去了这些课程开设的最大意义和课程教学的实训特色。
2.专业课程设置与考核现状
东莞市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欠缺合理。一方面,专业课与基础开设比例严重失调。如:某校一年级开设的课程里只有一门专业课《酒店管理概论》,其余的均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在一年级中并没有体现出来,这样下来,几乎所有的专业课程都安排在短短的二年级的教学中,内容多且时间短,等同于学习囫囵吞枣,来不及消化。另一方面,课程的课时分配不尽合理。公共基础课占的比例不仅大,而且占的课时也偏多。如:语文、数学、书法等公共基础课一周分别开设了5、4、2节课,且在一、二年级教学中持续实行,两年下来这些课程的课时比例占据了整个课程课时的绝对比重。
酒店专业课程考核不够科学化和人性化。部分实操课程所采用的考核方式只是单纯的理论考核,学生掌握的知识较为片面。在这样封闭、纸上谈兵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酒店服务意识单薄、观念落后、实际操作能力不理想。
3.酒店实习现状
东莞市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工作设计仍处于摸索阶段,实习模式暂未成型。例如,某校就读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就开始到酒店实习,由于学生还未系统地学习好酒店专业的相关知识与技能,造成学生到酒店后出现专业知识欠缺、服务观念落后、服务技能不完善等现象,与酒店在职员工相比,学生自信心受到影响,造成部分学生逃避上班的情况,相关实习带队教师管理起来很有难度,同时也影响了实习酒店正常的运作;此外,该校酒店专业学生至酒店实习后,酒店仍需花大力气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学生不仅很长一段时间无法适应酒店正常运作和酒店较为辛苦的工作,而且还存在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纪律观念差、责任感不强等现象,很多学生适应期未过就当了逃兵逃避上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二年级学生正常的教育教学与实习活动的开展。
综上,东莞市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对旧的教学模式和实习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二、东莞市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改革的五点建议
1.完善课程设置
针对目前东莞市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不甚合理的现状,笔者建议,在制定课程标准时,可参考酒店业各个岗位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的标准,调整并协调好专业课和基础课的开设比例,如:一年级开设的公共基础课(如:语文、数学)所占比重不应过重,而应多开设相应的酒店专业基础课《酒店服务礼仪》《服务心理学》等课程,再者,还应对各课程的教学内容、课时分配、教学方法等作相应的规定,操作性强的课程(如《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等)应在参照酒店业标准的基础上列出相应的教学标准。此外,课程设置中,在强调专业课程的同时,应适当加强实训教学课时数的比例。以上的课程设置有利于学生掌握公共理论、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
2.优化教学方式
鉴于目前东莞市中职学校酒店专业教师教学中只采用较为单一的教学方法的现实,笔者认为,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教师要树立教师只为主导、学生才为主体的观念,酒店专业教师要积极优化其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此外,东莞市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在加深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应抓好课程实训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方式,提高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效率与质量。下面将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1)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酒店管理专业课争取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在讲课时应注意处理好讲授与讨论,理论与实训的关系。一方面要增加课程教学中的知识点,尝试多种教学方式的灵活应用,如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着重建议多采用案例教学、实训教学的方式,以此尽可能地调动酒店专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独立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笔者在近一年的《酒店服务礼仪》与《商务礼仪》的实践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与接受能力以及课程内容的难易,常创设一些相关场景,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和课堂讨论交叉运用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学校应配合专业教师探索其它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如:可考虑引用酒店管理专业导师制,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课程的深化学习、组织到定点酒店进行实地考察等。
关键词:高职院校 酒店 实习生
中图分类号:G642.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02-091-02
酒店管理专业学校、酒店和学生这三方都有到酒店实习的共同愿望和需求。但在操作过程中,三方对实习的意义、作用、要求等的理解,对实习管理的态度和方法,在相互沟通与协调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方面的问题
1.对实习重要性认识不足。实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方法,是学生将所学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重要途径,是学生提前了解社会、融入社会、熟悉工作环境的必要一步,是学生实现岗位对接的最佳选择,其重要性不言自明。教育部对此有明文规定,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也作出了具体要求,实习动员时老师也作出了详细安排,但不少学生总是认识不到这点。他们对自己所接受的高职教育的性质、特点和定位认识不清,对自己定位不准,对实习抱着可有可无的心态,或者认为实习只是去玩玩,如果“不好玩儿”,就不干了。
2.对实习津贴不满。酒店给实习生的津贴一般比正式录用的员工工资低。从企业追求利润的本质和管理的需求来讲,酒店这么做是可以理解的。其一,学生实习时间短,增加了企业的培训成本;其二,酒店要承担学生来回的路费;其三,酒店要承担与学校的沟通协调费用或实习带队老师的吃住行费用。不少学生对实习津贴很在意、很计较,当看到自己与正式员工的待遇有所区别,就会产生不满情绪,影响工作,或找酒店、学校理论,甚至罢工。
3.对酒店的规章制度不满。学生没有正式进入社会,对企业的运作和规章制度不能理解,一遇到某些束缚自己的制度就会很反感,甚至强烈反对,与企业对着干。
4.不能理性处理实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学生在酒店实习,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往往出现冲动、偏激的现象,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或是受歧视者。曾经有位实习生在一家四星级酒店客房实习,他老是跟人说他的领班整他,跟我谈起时还显得非常气愤。后来,我们了解到的实际情况是,他根本就是怕苦,不愿意学习,不守规章制度。他的同事(也包括他的同学)一天整理10―16个房间,而他一天4个房间都整理不完。
二、学校方面的问题
1.动员工作不到位。在我系,所有学生,包括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到企业实习之前,带队老师、系主任和书记都要对学生进行详细的实习动员和具体事项的详细安排。主要内容包括:实习的重要性、实习的目的和要求、实习准备工作、实习的时间和地点、带队老师、实习纪律和安全管理、实习中常见问题的处理、实习协议主要内容等。如果实习动员不到位,该讲的没有讲到,就会使学生产生误解,对实习安排和管理不满。
2.管理制度缺失。在中国,高职教育的出现只有十余年的时间,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实习管理上有些规范和制度还不到位,使得有些问题的处理很困难。
3.带队老师的问题。学生实习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系安排了专门的带队老师与学生和酒店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及时处理实习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但带队老师如果工作上责任心不强或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够或处理的技巧有问题,会使问题更加复杂化、更加难以处理。特别是实习地点距离学校较远给实习的协调和沟通造成了更大的困难。
三、酒店方面的问题
1.培训不到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实习前都进行了一年的专业理论学习和部分技能训练,但对酒店服务工作流程和具体的技能要求、工作环境等还不熟悉,在进入实际工作前,还需要系统的入职培训,包括酒店基本情况、工作纪律、安全规定、工作流程、服务技能技巧、企业文化等等。但部分酒店由于人力资源的短缺,只对实习生进行简单的介绍后就派到各部门工作,甚至在短时间内就要求学生在没有指导老师的情况下顶岗工作。这种情况下的工作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2.对实习生的工作和生活关心不够。其实,大部分实习生对酒店的希望和要求并不高。他们希望酒店在工作上多给他们以肯定、在生活上多给他们以关心和照顾。调查显示,70%以上的学生认为他们在乎津贴待遇,但更在乎酒店对他们的态度。学生说:“实际上,我们需要的只是一句关心和安慰的话而已,或者只是解决一些小问题,酒店就是做得不好,或者拖拖拉拉,很久都处理不了,真的很不理解。”一点一点的小问题慢慢累积起来,最后变成了与酒店的对立情绪。这时,再怎么补偿,或再做思想工作,都很难有较为理想的效果了,因为学生从情感上、思想上已经不接受解释、道歉或其它做法了。
3.缺乏与实习生的有效沟通。实习生进入酒店实习,发生问题、产生矛盾本来是正常的事情,只要酒店与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学校也从旁协调,问题一般都能得到圆满的解决。但有的酒店没有指定专人负责实习生的管理与协调工作,没有为实习生建立顺畅的沟通和问题申诉渠道,他们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和解决,这很容易使简单问题复杂化,小问题变大问题,最后就难以解决了。
4.个别员工对实习生的“敌视”态度。酒店个别员工,特别是有些一线员工对实习生有反感情绪。这一方面源于员工本身的危机感,怕学生抢了自己的饭碗,另一方面也源于他们对部分实习生的工作态度和表现不满意,认为实习生啥都不懂还傲慢无礼,或者个别实习生不善于与他们和睦相处或对他们不尊重。这样,双方就相互反感,甚至达到无法调和的地步。这也成为我系部分实习生提前离开实习酒店的理由之一。
四、措施和建议
1.加强校企联系与沟通。不少实习生在从学生到实习生角色的转变过程中,很难适应,无心实习,稍不如意就要离开实习酒店回家或换实习单位,甚至提出回学校上理论课。而且,学生长时间在酒店,教师不可能像在学校那样进行管理和教育,家长也鞭长莫及,如果酒店再放松管理,学生就真成了“三不管”了。所以,酒店要与学校密切配合,建立长期、紧密、高效的协调与沟通机制,让学校带队老师随时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及时处理发生的任何小事,防止事情扩大化。同时,学校也需要让学生自主管理,让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充当酒店、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另外,双方可通过共同对实习生实习情况进行考核和鉴定来加强联系,强化对实习工作的管理力度,同时也确保考核的客观、公正、和全面。
2.规范实习管理。酒店开发和利用实习生人力资源应该立足长远,而不是一种短期行为。酒店要依据自身规模和特色、岗位和业务需要,选取一所或几所合适的院校作为自己长期的合作伙伴。酒店除要加强与学校的沟通联系外,还应指定专人负责实习生的招聘、培训、管理、使用等方面的工作,从一开始就从关心学生的工作、生活、学习和成长的角度出发,建立起酒店与学生的有效沟通机制,关注学生诉求,并根据相关管理部门的规定、法规和与学校达成的协议,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使实习生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理可依,依法办事。
3.开展有效培训。酒店要让实习生融入到酒店这个大家庭中,将自己看作酒店的一员,在工作中从各方面真正从酒店的利益出发,处理和解决各种问题和矛盾,尽心尽力完成各项服务工作,就必须在两个阶段都参与到学生教育和培训之中。第一阶段是学生还在校园学习期间,对他们进行酒店基本情况、实习岗位、工作环境、工作要求、职业道德等的介绍和培训。第二阶段是学生到达酒店后,重点进行员工入职培训内容的介绍,并提出酒店对实习生的特殊要求。主要包括:酒店实地参观和介绍、工作岗位与任务介绍、工作流程、客关系、劳动纪律、人事关系、安全管理、应急处理等。在实习生能顶岗工作之前,酒店还必须安排老员工一对一培训,在独立上岗后也应安排人员予以指导,以便提高其工作能力和效率。这也是员工与实习生进行交流和交友的好办法。实践证明,大部份的这种师徒关系都能处理得很好,使双方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有利于双方工作水平共同提高。
4.情感投入。酒店对实习生的管理除了要建立规范的制度外,还必须是全过程、全面和全员参与。一方面了解部门配合进行实习管理的情况,另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困难、意见和建议,给予高度重视并及时解决和处理。同时,酒店还鼓励学生给酒店提意见和建议,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建议给予表扬、奖励。这不仅是对学生实习积极性的鼓励,对酒店也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
6.制定科学的实习生津贴制度。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在酒店实习具有双重身份。对酒店而言,他们代表学校,是学校的学生;面对客人,他们代表酒店,是酒店的员工。现在酒店接收的实习生越来越多,实习生在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酒店对实习生要求也越来越高,但为节约成本,给实习生的津贴普遍不高。这个问题,不能回避,值得关注和探讨。
7.完善工作规范、流程和制度。实习生一旦走上实习岗位,他们在工作中的一举一动,在服务对象的眼中即代表企业的行为,客人不会因为其身份的特殊性而降低对服务质量的要求,因此,实习生应当与全职员工遵守同样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和规范。
总之,在酒店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酒店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今日的实习生很可能就是酒店明日的人力资源。因此,酒店应在实习生管理过程中,加强与学校、学生的沟通与协调,用严格的制度管理学生,用有效的培训提升学生,用真诚的态度感动学生,用富有人情味的文化吸引学生,使学生在实习中学到真本事,在实习中认识酒店、了解酒店、融入酒店、喜欢酒店,使实习成为学生满意、学校放心、酒店获益的三方共赢的好事情,从而为酒店的人力资源储备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祝舜.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改革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1(2)
[2]吴水田.浅谈酒店管理专业实习中的几个问题[J].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2001(10)
[3]蔡丽伟.专业实习――酒店企业、学生、学校的三赢[J].酒店现代化.2004(7)
[4]陈新华.谈旅游专业实习指导教师的作用[J].昌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5]张建宏.用好实习生[J].酒店现代化.2005(8)
[6]张一.抢占酒店业人才的前沿阵地[J].酒店.2006(1-2)
[7]和文征,张启.企业雇佣实习生问题及培训[J].现代企业.2006(4)
当前,水利水电具备着很大的开发潜力,前景也是美好的。我国幅员辽阔,河流众多,水又是可以再循环利用的资源,在资源种类里面,只有水是可以无限制开发的。最近几年,国家开始加强对于水利水电的开发力度,但是在建设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困难的,因此在进行水利水电建设的过程中就更加需要有科学的管理方式。
一、水电水利开发的风险性
相对而言,水利水电的开发工程属于危险性比较高的行业,对于大型工程的风险性国家应该高度的重视。一个大的水利水电工程都是需要很大的投资的,如果项目没有做好,那就是巨大的损失。
二、对于水利水电的前期管理
前期主要是包括对于工程的选址和批准动工期间的管理。因为水利水电的风险性比较高,所以前期工作是很重要的,这个过程中还包括了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整体和细节的设计,设计的环节直接关系到水利水电工程的价值,所以要对前期的设计做很大的努力。但是如果想让设计达到一定的水平就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对于水电水利工程的设计要进行选取招标,对于设计好的方案才会采取,不合格的自然会被淘汰,对于设计做的好的单位还应该给予适当的奖励,鼓励设计者,让大家更有信心做好工程设计。在招标完成以后还要对招标的文件进行审核,这就需要企业聘请一些专业的人才进行设计的审核。在进行水利水电项目之前还要对于项目的风险进行一个专业的评估,对于可预见性的风险进行规避,对于不可预见性的风险提前最好准备,尽最大的努力降低损失。
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水利水电项目管理方式
对于水利水电的项目管理,自然是以水利水电为对象,运用企业的资源对项目进行协调规划。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当中还需要综合设计以及费用问题来合理的控制。
1.计划管理
作为工程的项目部门应该合理的进行规划,写出比较详细的建设计划对于后期的建设也是很必要的。对计划进行分阶段的跟踪和监督,发现和计划不相符的地方就需要及时的进行调整。并且项目部还需要根据建设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于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最终实现项目的目标。
2.质量监控
为了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项目应该按照国家的管理体系进行,对于项目当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把控,不能有一点疏忽。在质量检测的过程中对相关部门进行奖罚分明的制度,激励大家。项目部在工程质量监管当中是很关键的一个部门,是企业进行自我检测的一个关键部分。项目部一定要严格按照建设,设备必须要齐全,工作人员的素质必须提高,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感。
3.技术管理
3.1技术责任划分:要求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具备明确的工作职责,这样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就不会出现找不到责任人的问题出现。
3.2施工日记。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对于项目中的每一个环节发生的事情进行详细的记录,并且在发现问题的时候提出解决的方案。
3.3图纸会审。可以帮助减少项目进行中的错误机率,保证工程的质量,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发现哪里存在问题就需要及时的解决。
3.4技术分析。参与项目建设的人员必须对于建设过程中需要的技术进行掌握,并且要很熟悉里面的原理。
3.5技术考核。在项目进行中,还要对工作人员进行技术的考核,这样才能保证最后的项目是符合要求的。
3.6档案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对于人工,材料,费用的一个综合记录,在完工的时候进行总结。
3.7工程验收。在完工以后对于每一个项目进行详细的分析,验收。
案例:在某个水利水电的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工地使用的23B设备,因为操作员违反了操作规则,材料超载,导致材料侧翻,把正在工作的两人砸死。这起事故就是没有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检测和安全培训,导致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