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校法制安全教育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社会因素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快速发展,高校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普及到了大众教育,高校对于学生的“宽进宽出”使大学不再是独立于社会的“象牙塔”。高校扩招带来了大专院校的合并及校园的建设、后勤的商业化使大量社会人员的涌入、学校周边环境的纷繁复杂以及网络社交的普及等等方面的问题,使学生的安全问题更加突出。
目前,各高校对于学生的法制安全教育仅仅停留在讲座层面上,时间短、次数少、不深入,且一般只在新生入校时进行集中教育,持续性不够。虽然各高校均开设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但浮于形式,学生重视不够,课程也比较枯燥乏味,不能让学生真正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不能使法制安全意识深入人心。从另一方面来看,作案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肯定有异常举动,而同宿舍人员法制安全意识淡薄,没有及时发现上报班主任或辅导员,日积月累,最终导致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3.学生自身因素
(1)法律意识淡薄
2004年在云南大学发生的“马加爵事件”、2010年西安音乐学院的“药家鑫事件”、2013年4月复旦大学投毒案等等这些无不表明少数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因一时冲动、愤怒、心理扭曲就酿成了不可挽回的惨剧,对其他学生、学校及社会都造成了严重伤害。
(2)社会阅历浅,个人防范及自我保护意识薄弱
大多数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都是在父母的庇护中成长,而进入大学之后就完全需要自己独立生活,由于缺乏社会经验,相对简单、单纯的学习生活经历使他们的个人防范与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易于相信别人,从而被违法犯罪分子利用,造成学生身心上的巨大创伤。主观上,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诱惑缺乏自控力,但更多的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缺乏经验和人生阅历,导致大学生屡屡上当受骗,有些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二、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法制安全教育
针对大学生法制安全问题频频发生的原因,作为一线工作者的高校辅导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从而切实加强大学生的法制安全意识:
1.营造良好的校园法制安全教育氛围
对于学生的法制安全教育,首先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制订安全处理预案,营造分管领导和责任教师分工合理、责任明确、人人抓安全、安全人人抓的良好校园氛围。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的辅导员,应充分发挥教育阵地作用,利用自身优势,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法制安全教育,帮助广大青年学生牢固树立法制安全意识。具体来说,辅导员应该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就对学生进行法制安全教育,且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断强调,使学生牢固树立良好的法制安全意识,这是学生四年大学生活甚至是今后步入社会生活的重要保障和前提。我们应该用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教育学生要知法、懂法、守法,学校、社会及各方面共同努力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使安全观念深入人心,使学生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2.开展“体验式”法制安全教育
所谓“体验式”法制安全教育模式就是借助特定事件的经历,使学生运用直觉,通过感悟来理解法制安全的重要性。与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相比,“体验式”法制安全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并树立法制安全意识。该教育模式提倡设计实际的、新颖的教育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法制安全体验,并通过学生的反思、讨论,形成自律性的法制安全意识。辅导员应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体验式”法制安全教育,寓教于乐。具体来说,可举办以法制安全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例如编排法制安全教育情景短剧、开展主题调研活动、学生进社区开展法制安全宣传活动、举办模拟法庭等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法制安全对于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性,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法律安全意识。
3.提高个人防范意识
辅导员相对学生来说,社会阅历较多,但相对单纯的校园生活使得部分辅导员防范意识不够,没有及早发现学生异常,将危险扼杀在萌芽阶段。因此,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辅导员老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观察力、判断力、协调力、应变力、警觉性,并不断提醒学生树立个人安全防范意识。同时,要能在第一时间察觉到危险,从而及时阻止学生陷入危险,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让犯罪分子无机可乘。
4.深入宿舍,掌握信息,防范危险
宿舍是学生最放松、最真实展现自我的地方,也就最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因此,辅导员应勤走访学生宿舍,在宿舍中与学生谈心,关注学生言行,与学生建立信任与情感,这样就能全面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心理异常学生,将危险扼制在萌芽阶段。同时,可以着力培养一支得力的学生干部、党员信息反馈队伍,充分发挥主要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作用,及时将学生的动态信息反馈上来,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动态。
5.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关键词:校园管理;安全教育;法制教育
安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是人类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美国行为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轻重缓急、不同层次,只有在低一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时才能产生高一层次的需要。”他将安全需要排在人类各种需要的第二位,可见安全在人类生存与发展中的重要性。
当前,高校安全形势总体是好的,但是校园内的各类安全事件仍时有发生,给学生本人和家庭带来极大的伤害,严重的甚至影响到社会。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安全能力十分关键。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不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需要,更是维护高校及社会的稳定和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需要。
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随着高校的扩招变得越来越重要,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在看到学校安全教育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影响当前高校安全和稳定的多种不利因素。如,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的影响不断出现,个体突发性事件时有发生,网络有害信息时有出现,毕业学生因就业困难而引起的思想波动,校外学生公寓的管理上存在某些隐患,校区分散出现交通问题,校园周边治安环境上的问题,学生在校内外受到的伤害等等。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力创稳定和谐的校园,为学校的发展保驾护航的任务也越来越重。
国内高校针对在校大学生而开展和进行的法制教育则存在着教育教学内容理论性强而实用性不够、教育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效果不够、教育教学时间短而系统性不够这三个方面的问题。目前国内大学对大学生进行的法制教育基本上依靠学校思想政治部或学院开设的“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进行教学教育,授课内容以国家统一的教材内容为主,授课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学以熟悉、知晓国家主要法律、法规为目标,课程开设只针对大一新生。显然,这种法制教育对高校大学生是远远不够的,许多高校领导、专家以及一线从事法制教育的教师关注了这个问题,对于高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进行了改革和一些新的尝试。如,聘请公安干警给在校大学生做报告,聘请法学专家给大学生作讲座,在大四学生毕业前集中进行“劳动法”“合同法”的培训等等,但从全盘来看,法制安全教育仍然存在着系统性不强、针对性不强、教育重点不突出、教育方式单一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法制安全教育效率低、被学生接纳程度不理想、教育内容实用性较差。
相关专家学者们对改进法制及安全教育工作进行了不懈努力,对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以及法制教育工作进行了探索,截至目前已经在理论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要看到在理论日益丰富的情况下,提出因地制宜设置法制安全教育内容的较少,提出与大学生成长规律来设计教育内容的也较为鲜见,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在于理论教学没有突破框架以及理论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
笔者认为,要做好高校大学生安全及法制教育必须首先做到正确认识安全及法制教育的内涵。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以及法制教育不能理解为单纯的两门课程的学习,而是应该理解为贯穿于大学生在校期间,不间断的、系统性的、形式多样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社会素质培养,这种社会素质培养的要求应该有两方面:法制知识的“入脑”和法律素质的“入心”。只有把安全与法制教育看成是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一项系统工程,才能真正地去审视我们现阶段工作的不足之处,才能真正地找出问题所在从而改进工作。
要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入手、从大学生生活需要出发、从大学生易于吸收接纳为原则,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做出变革,从持续教育、丰富方式来加强工作。
新时代,新情况。中国处速发展和变革的时代,中国高校的在校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相对10年前或者5年前已经有了巨大变化,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圈因为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与世界互联的网络而极度扩张,所面对的社会事件也更加纷繁复杂。中国的法制也紧随社会和经济而快速发展,努力适应中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的需要。在这种大形势下,不可能让当代大学生还拿着几年前或者几十年前的安全法制教育读本坐在课堂上来筑象牙塔,当代大学生的安全法制教育工作亟待改革和加强。如何加强?如何适应新时代的需要?笔者认为,要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入手、从大学生生活需要出发、从大学生易于吸收接纳为原则,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做出变革,从持续教育、丰富方式来加强工作。
高等学校的安全及法制教育跟专业法学学科教育有所不同,区别在于安全及法制教育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学科体系教育,它更有侧重性,跟学生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高等学校的安全及法制教育跟大学生必修的法制基础课程又不一样,其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具体。
高校的安全及法制教育就是要把安全意识、法制意识融入大学生思维方式中,落实在日常言行中。安全及法制教育更是一个启发实践、鼓励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社会活动中具体问题的教学过程。因此,其教学方式必须立足于课堂但是不局限于课堂,教学内容要贴近大学生生活而又亟待形成体系,教学部门基于法学院系但需要学校相关部门共同参与。
高校的安全及法制教育同时也是一项素质教育,在要求知识性内容能够良好的被大学生识记、理解的同时也要求大学生能够因为受到安全及法制教育而能够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这就要求高校的安全及法制教育的教学方式方法能够从课堂扩展到课外,深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当中。很多高校已经进行了针对在校大学生的防灾应变训练,这是一种安全教育的创新方式,而需要提及的是,防灾应变、防盗以及其他安全法制应用训练只有少数高校能够定期举行,并且没有制度化,没有纳入安全及法制教育的体系中去,只是简单地当做一项学生活动或者是学校活动来开展,也没有应用到在校全体大学生当中,因此扩展高校安全及法制教育方式和途径的工作还需不断的实践和大胆的应用。高校安全及法制教育与其说是一门教学课程还不如说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尤其是在当代年轻人文化选择迷茫、法制发展相对滞后、个体行为规则复杂多元化的大环境下,安全及法制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其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董浩,宋有,石广济.大学生安全教育教程[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2]廖星.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
[3]曹玉.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调研与思考:以合肥师范学院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06).
[4]陈耀辉.论高校安全教育的重要作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
[5]欧阳剑波.略论高校安全教育模式的重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
[6]汪永高.加强高校安全文化教育的对策和意义[J].中国高教研究,2004.
[7]任祥.大学生安全教育背景下心理危机干预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8.
[8]迈尔斯.最终的安全[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郭诗华(1980-),男,湖北省大冶市人,西南林业大学宣传部理论学习科科长,民族学硕士,讲师。
>>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化学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作文现状及对策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德育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高专公共英语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农户投资结构现状及对策研究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药使用现状及对策 新课标下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课程现状及对策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人才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学现状及对策 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移民现状及对策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全民健身活动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浅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 浅析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浅析少数民族地区消防监督工作现状及对策 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受教育水平现状及对策 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学生法制安全安全教育现状及对策 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学生法制安全安全教育现状及对策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项目基金】锡林郭勒职业学院课题基金资助 【摘要】近年来,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法制安全安全教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由于历史文化、区域发展、主体差异等原因导致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现今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法制安全安全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了提高高职院校法制安全安全教育教学效果的对策。【关键词】民族地区高职法制安全安全教育学校法制安全安全教育具有弘扬法治精神、培养法治人才以及预防与减少违法犯罪等特有的功能,在现代学校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其法律安全素质的高低对于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安全国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法制安全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从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国际格局的变化、学生的需要出发, 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法制安全教育,将关系到学生自身发展、民族地区稳定乃至全国依法治国进程的发展。现今,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教育虽整体上有着不小的发展,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探索合理对策具有重大意义。
一、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法制安全教育的现状
(一)教育理念上缺乏对符合本地区教育的探索
民族地区有着浓厚的民族特色、大多处于不发达区域,直到今日,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法律意识依然淡薄,表现在对国家法律知识了解很少;对我国依法治国建设不了解;诉讼利用率低;以及对自己所处的法制安全环境不太关注等。其中,既有社会文化、社会法律氛围的影响,也有主体自身的原因。作为特殊环境里的教学单位,应实事求是,理论结合实际,积极探索适应本地区民族高职院校法制安全教育的理念。提高的途径是:加强普法宣传教育;重视民族习惯文化传统的作用;加大市场经济发展的力度;切实提高文化教育水平等。
(二)法制安全教育课程开设模式不合理
目前高职院校基本已经把法律基础课列入教学计划,但也仅仅是在大学一年级时开一门法律课,课程结束后就没有其他内容的法制安全教育了。当然也有些院校的一些专业课程设置中根本就没有专门的法律课程安排,仅仅是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来取代法律课。这样就导致法制安全教育课时少、内容少,而且不系统、不全面、无规律,缺乏连续性,直接影响法制安全教育的效果。事实证明,这样的课程内容,很难以指导学生们形成实际参与适宜社会职业的意识、素质和能力。契合高职法制安全教育目的的课程设置上,较为适宜的是在不同类别的学校开设不同内容的法制安全教育“活动课程”即围绕学生实际参与的社会生活(包括职业预期)来组织课程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去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而且还可以创造条件使他们去感受和应用法律知识,使他们真正懂得为什么要学习那些知识,真正体会到法律知识的学习对于提高自己实际社会职业能力的价值,真正地意识到作为一个“社会人”可以分享的权利与不可推卸的义务和责任。这样就更加要求老师加强法律修养。
(三)法制安全教育方法单一、落后
目前,在高职院校法制安全教育中,教育形式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多采用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说教形式,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忽视了实践教学环节。同时像校报、广播、校园网这样的教育方式也用的非常少。这样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学生对法律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四)法制安全教育效果考核方式落后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对法制安全教育效果考核方式主要还是笔试,考核内容还是停留在法律的纯理论知识上。这样多数学生只是死背硬记法律知识,缺少深入理解,更谈不上结合实际解决问题了。这种考核方式,不能真实反映出学生学习法律的效果,学生追求的仅仅是该课程的分数,并未真正地培养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制安全观念。
二、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制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区的法制安全教育理念
因悠久的历史、文化、民族差异、经济发展等原因,采取“本本主义”,笼统机械地套用一般教育理念,对法制安全教育效果影响不良,甚至有着负面影响,所以应因地制宜,探索符合本地区的法制安全宣传教育。例如针对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应加强重视民族习惯文化传统的作用,加大国家对民族的政策和相关法规宣传,有力促进校园民族团结。
(二)对法制安全教育的课程设置应更加科学化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不仅是未来国家的高层次建设人才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而且同样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生力军,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对法制安全教育的重视,应该在专业课程设置中保证法制安全课程的课时,让学生能更系统、更全面的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
(三)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
法律课有其自身的科学理论体系和教学规律,必须根据其自身的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比如运用角色扮演、模拟案件等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式,让学生能深刻地理解并掌握法律知识。当然还可开辟第二课堂教学,经常性地旁听案件审判活动,让学生在面对面的亲身体验和事实分析中形成对法律的自我态度。高职学生有自己的特点,对新鲜的事物乐意接受,学生对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的教学形式比较愿意接受。调查显示44%的学生选择希望老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四)开展多种多样的法制安全教育活动
利用学校的黑板报、阅报栏、报纸、广播、校园网等宣传媒体,通过文字、声频、视频等形式,经常地、形象化地影响学生生活。当然法制安全宣传教育专题影片、法律知识展览以及法律知识竞赛活动也是开展法制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同时还可以请法律专业人士来开设大学生法制安全讲座等活动,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法制安全教育环境。实践证明,丰富多彩的法制安全教育形式要比单纯的法律课程教学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