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对学校管理方面的建议范文

对学校管理方面的建议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对学校管理方面的建议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对学校管理方面的建议

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 参与管理 困境 出路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6-0065-02

一、高校学生参与管理的含义及内容

(一)高校学生参与管理的含义

高校学生参与管理,是指在高校的管理中,视学生为能动主体,依据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通过多种方式参与高校的管理(制度制定、决策、监督等),并能实质性影响高校管理的一种现代学校管理活动。目前学界对此界定主要分为“全面参与说”和“部分参与说”两类。学校在管理过程中学生参与自身利益相关事务的制定、实施和监督,既是学校依法治校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培育学生主体性,实施德育实践的重要载体和造就创新人才的重要路径。随着国家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基于民主管理、学生消费者、学生发展等立场,高校管理的学生参与也定将逐渐成为现代学校制度构建的重要组成。高校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体现了政治民主化与教育科学化,是实现高校与学生双赢的有效途径。

(二)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主要内容

学校从多方面保障学生参与高校管理,可以促进学校改革发展,是提高管理理念和发展方式的一个途径。高校学生参与管理主要内容分为学习权物质保障、高校教学管理、学校宏观管理等方面,一是在学生学习生活的管理方面主要是参与学业保障、安全保障以及各种后勤服务的管理工作。二是参与高校教学管理。如教学质量评估:包括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提出对学校管理部门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等。此外还有科研与学术交流等。三是宏观方面参与学校发展目标规划的制订,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等。不过,如果根据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层次来看,高校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可以分为:第一是对自身的管理。包括自主学习,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学校实践活动;第二是对班级事务的管理;第三是对学校事务的管理。包括参与学校教研、科学、后勤、保卫等方面的管理。此外还有学者提出从参与管理时大学生的身份来看,可分为参与决策的管理和直接决策的管理。前者是指大学生仅以参与者的身份介入管理决策,后者是指大学生本身就是决策者的管理活动。

二、高校学生参与管理的困境

按照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提出的三个不同性质阶段的划分标准,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的发展阶段。在高等教育自身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同时,高等教育发展的外在环境条件也在发生着根本性的改变。不可否认,随着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很多高校都开展各种活动以鼓励学生参与民主管理,并多渠道多形式地收集学生对学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参与监督学校的教学和管理过程。但是由于很少从以学生为主体的角度去考虑如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目前我国大学生在参与学校管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一)学生参与意识缺乏,参与积极性不高

从学校管理者方面来看,大部分的管理者将学生作为被管理者,并没有将学生看做是一个主体,只是依据一些政策法规、规章制度来规范、引导学生的行为,学生的参与仅仅停留在象征意义层面,其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都得不到有效发挥。从学生方面来看,长期以来的基础教育培育了学生善于依赖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倾向,普遍缺乏独立意识观念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观念,对维护自身权益意识不强,参与积极性不高。

(二)管理范围狭窄、层次较低、途径形式化

当前,虽然学生权利在许多高校得到逐渐重视,但学生主体地位并未得到实质性改善,我国高校管理普遍不重视学生参与高校管理,一是出于管理成本和效率的思考,二是担心学生参与管理影响自身地位,威胁自身权力。从目前来看,我国大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权利仍然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和层次内得到了实现,普遍存在深度不足、内容有限、层次较浅的问题。不过,已有研究表明,高校学生在教学评价、宿舍管理、园区服务等方面具有直接参与或者监督的相关制度并得到了实施,但涉及学校整体管理、学校办学定位、学校发展规划等学校建设发展核心问题,学生参与被极度排斥。由于参与管理得不到实现,部分学生通过其他不当途径维权,实际上对学校声誉也造成了不小损害。

(三)缺乏明确的机制和程序、管理机构交错繁杂、秩序较差

相比发达国家高校的学生参与,可以得知我国大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实现机制仍然很不完善,我国高校管理机构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缺乏统一的管理制度。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主要机构为学生会及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但学生组织大多是隶属于校团委,并接受学校的领导和监督,学生组织作为学生根本利益维护者的作用发挥很不理想,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体制不完善、保障较弱。我国关于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法律条文几乎为空白,2005年出台的《高等学校管理规定》中提出学生具有“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使用学校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参加社会服务、勤工助学,在校内组织、参加学生团体及文娱体育等活动……”的权利,并不具备可操作性,只是一个指导性意见。因此,关于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没有完整的体系,规范性很差。就高校制度而言,大部分都不具备完善的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体制和制度,没有制定统一的制度,制度建设存在缺陷,学生的管理权得不到保障。因此,学生在参与高校管理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缺乏有组织、有目的、有秩序、高质量、高效率的管理方法,致使大学生不能很好地参与到高校管理的过程中去。

(四)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效用不高、作用十分有限

学生对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愿望十分强烈,并认为应该参与学校的重要决策过程,但实际中发现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经历较少,且在访谈中发现当前学生仍普遍很少有机会参与学校的重要管理决策,愿望和理想相差悬殊。此外,学校的学生管理活动没有起到实质性的开展,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呈现象征性的倾向,学校管理者对学生参与能力不认可,学生提出的建议或意见对学校管理者影响十分有限,大多很难被采纳。另外,学校对学生的意见或建议没有任何反馈,直接导致学生对民主管理的实际情况的满意度很低。

三、高校学生参与管理的可行性对策和建议

(一)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提高学生参与管理的意识

传统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进程,因此,为了推进大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教育理念的转变就成了首要之举。学校管理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理念,以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学工作的重点,全面进行学生素质交易,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另外,教师也应该改变传统的观念,应该大力支持帮助广大学生参与到高校民主管理的过程中,肯定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重要性,充分听取学生的建议,改进自身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为其参与民主管理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仅仅有学校和教师的支持肯定仍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大学生作为学校民主管理的主体,也应该全面增强主动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意识,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增强自身素质,提高自主意识。除了认真学好学校专业知识外,还需要积极主动参与民主管理,争取更多的实践机会,进一步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二)高校应该拓宽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进一步丰富管理内容

大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要改变象征性的参与方式,应鼓励学生全方位、全过程地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学校方针政策、发展规划和与学生紧密相关的其他政策都应在学生全方位直接参与下制定,应鼓励学生全方位积极主动地参与管理。结合学校特点,充分征求学生意见,体现学生的意愿,在学生全面参与的过程中不断完善高校相关制度。除此之外,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鼓励学生全面参与,学校在面临问题时,充分征求学生意见,在学生的参与下共同解决问题,提高高校管理的效率。

(三)完善高校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参与管理有效的制度保障机制

高校大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问题一直存在并得不到有效解决,这和不健全且不成体系的制度保障机制是紧密相关的。真正实现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须从组织制度上落实保障,建立健全法律保障机制,规范相应规章制度,真正支持并保障学生参与权的有效落实。目前在各高校普遍存在管理机制不健全的情况。尽管许多高校已经有学生参与管理,但是学校有关学生参与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还不明确,因此高校需要建立一个适合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可操作的规章制度。同时,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也是推进大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进程所必不可少的元素,学生积极有效的监督能促进学校管理制度和机制更加有效的运行。推进大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是一项长期、持久的系统工程。要真正实现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除以上工作外,确定管理原则、完善组织机构、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借鉴西方成功经验也不容忽视。

(四)改进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方式和途径

根据一些学者的调研,目前,在我国高校管理中,大学生参与管理的形式主要九类:一是通过学生会组织参与学校管理。这是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最为普遍的一种形式;二是以学生社团为中介参与学校管理;三是通过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干预学校的管理决定;四是学生出任学校管理委员会(或校务委员会)代表的制度;五是学生出任校长助理制度;六是通过建立校长接待IEI拓宽学生对学校管理的参与;七是成立大学生居民委员会等学生自我管理机构参与学校管理;八是利用电子通讯工具进行管理沟通工作。一些学校通过开通“校长热线”“校长在线”、电子邮箱以及电子期刊等形式,定期和学生进行交流;九是通过选聘优秀高年级学生、学生党员和优秀学生干部协助学校与学生事务部门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行使学生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职能。

结合当前社会实际,我们建议采取以下两种途径作为重要补充,一方面是发挥网络平台在学生参与管理方面的作用。这种参与机制的优点在于学生参与的范围更宽、更便捷,从而增加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是重视学生团体、学生自治组织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来管理学校相关事务。例如,学生会是学校中设置的最为基本、最为普遍的学生组织和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重要机构。不仅是学生会,根据相关法律,高校学生参与管理应该健全制度,同时大学生社团也在高校中普遍存在,广大学生可以通过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实现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同时也有效地进行自我管理。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高校管理管理问题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250-01

大学生群体因为聚集性强,群体行为一致性强,因此,高校的管理工作显得格外重要。以往的高校管理在为学生提供学习环境和后勤保障方面作出很大努力,但在经济、文化理念都在时时更新的形势下,高校管理还需要作出更多的改革,以适应学生和社会的要求。

1.高校管理概述

1.1高校管理的主要工作

高校管理说到底是对组织进行的管理,进行学校日常的人、财、物、事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保证学校的教学目标完成是高校管理的主要工作。

1.2高校管理的重要作用

高校管理首先为学校教育的实施提供了规则,协调学校财务的收支状况、督促学生按照学制规定进行学习,并为学生生活提供保障;高校管理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即通过有效的管理,使学校教育适应社会的发展,为更好的培养人才提供保障。

1.3新形势下探索高校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教育的根本思想已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学校是提供“教学服务”的机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成长负有责任,学校管理,尤其是学生管理日趋专业化,是新形势下高校发展的主要趋势。发现高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为高校顺应新形势进行改革提供建议,是当下高校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

2.目前高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理念不符合时代要求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目标达成仍以“违反规则的惩罚”作为主要手段,学生对某门课程的缺席会被扣掉相应的“平时成绩”;学生在寝室熄灯之后仍进行某些活动,会被扣掉相应的“德育分数”;学生违规使用电器会被处以严厉的警告甚至开除学籍的处分。尽管开设符合学生兴趣的课程、为学生的正当的课余生活提供更舒适的空间、利用寒暑假整修寝室的电路或者更换电线,可能会大大减少学生违反校规的情况,但学校管理方面很少从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生活需要方面考虑学生们违反学校纪律的原因,这是由于管理理念的落后造成的。学生为学校教育支付学费,那么从经济的角度上看,学校是提供教育服务的机构,学生违反校规,可以看成对学校提供的服务不满的表现。而高校在管理理念上,仍不以“提供教育服务”作为出发点,一味将学生视为“被管理者”,使学生管理工作变得困难。

2.2 管理制度缺乏系统性

学生的学校生活包括学习和日常生活两方面,高校教育对学生提供知识教育,也对学生进行人生发展教育,这两方面的教育重要性应该是一致的,但学校的管理制度却对这两方面的教育制定了不一样的规则。高校对学生的课堂教育方面的管理已经十分成熟,但对学生的发展教育方面的管理却十分松懈,大多数学校的后勤管理都有漏洞,对学生的社团活动管理基本处于不管的状态。由此可见高校的管理制度并不完善,缺乏系统性,管理工作力度分配不均衡,限制了高校教育职能的发挥。

2.3管理队伍缺乏专业性

前文所述,高校管理包括对人的管理、对财务的管理、对事务的管理三个主要内容,目前高校的财务管理和教学管理都可谓是专业,然而对人和事务的管理,仅在教师管理方面有着国家教师制度的支撑,对学生的管理缺乏专业性。在寝室管理方面,国外高校的寝室管理者的工作责任多与保护学生安全,提供生活服务有关,而我国大多数高校寝室管理员更像是“门房”,对学生不起到任何的保护作用,更谈不上提供服务;以学生社团管理为例,国外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大多数高校都为学生提供专业的社团指导教师,而内地高校社团基本上都是学生自发组织的兴趣爱好团体,没有专业的指导教师带领社团发展;在学生德育教育方面,我国大多数的高校辅导员只负责学生的日常生活安排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学生的心理教育方面有缺失。可见,高校的管理队伍在很多方面是不专业的。

3.针对高校管理问题的几点对策

3.1将“管理”理念转为“服务”理念

管理理念的转化是解决高校管理问题的基础性措施。传统的教育思想对高校管理理念的影响根深蒂固,如何使高校管理部门意识到“学校管理实际上是一种服务”是管理理念转化过程中的难点。建议高校负责各管理部门工作的分管校长和主任们,应该多参加管理方面的培训,学习那些发展较好的高校的管理方式,认真思考高校的社会角色和学校教育的社会职能,从根本上理解“服务型管理”的含义,通过动员全校管理者改善管理方法的形式,推进高校管理理念的转化。

3.2完善学校管理体制

在进行高校管理改革时,建议高校应从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从“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出发,对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发现目前学校管理体制的缺失,逐步完善学校各方面管理制度,使整个学校管理从管理内容到管理方法都更加完善,从而增强学校管理的效力。

3.3积极建设管理队伍

为了提高高校管理者的集体素质,建议高校通过广泛招聘人才、进行管理者培训的方式,积极建设管理队伍。对学生后勤生活的管理,应重视管理者的责任划分,明确后勤管理工作的根本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加安全和舒适的生活环境;对学生日常活动的管理,应重视社团管理对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学校有能力的教师参与到社团活动中去,为学生提供指导;对学校辅导员建立从辅导员职业能力到职业态度的全面考核制度,以保证学生德育教育进行的全面而有效。

综上所述,目前教育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使高校面临着管理方面的改革。现有高校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管理队伍都存在一定的缺陷。高校应该首先将管理理念转向“服务”的角度,通过完善学校管理体制和积极建设管理队伍的方法,使整个学校的各方面管理效能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林,高校教学管理的思维变革[J],湘潮(下半月),2010,(3):64-65.

[2]王剑辉,浅谈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J],才智;2011(10):36-37.

第3篇

【关键词】小学学校管理 不足 应对之道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学校管理形势将变得更加严峻。因而作为学校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学校管理,针对日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才能促进小学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我县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做出以下几点仅供同行参考与交流的浅见。

一、当前我县小学学校管理存在不足的探讨

当前我县小学学校管理存在诸多不足,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素质的培养;二是只加强学生的管理而忽视对教师的管理;三是注重硬件建设的同时软实力跟不上;四是采取强制性的管控而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一)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素质的培养

就小学学校管理目的来看,很多学校的管理重点倾向于知识的传授,而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的力度却严重缺乏,其表现主要就是对一些主课的教学安排明显比音体美等副课的注重程度要高得多,导致学校管理重心与素质教育背景下发展核心严重偏离。

(二)只加强学生的管理而忽视对教师的管理

就学校管理对象来分析,学生作为主要的管理对象,而对教师的管理却被忽视,因而在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时主要是针对学生,而在教师的管理方面只是依靠教师的自律和教研组的管束,对学校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和落实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注重硬件建设的同时软实力跟不上

很多学校将管理重点放在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上,而对学校的软实力的提升却极度缺乏,尤其是在学校文化建设和良好的师生精神方面的管理则严重不足。甚至当前很多学校的管理就只注重硬件、教学以及行政三方面的管理,这对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四)采取强制性的管控而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就管理方式而言,强制性的管控模式仍在一些学校中盛行,而对如何提高师生民主意识却忽视,在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之间形成障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产生了极大的障碍。

二、分析小学学校管理存在不足的应对之道

(一)始终坚持人本原则开展小学学校管理工作

新时期的小学学校管理工作必须着力改善传统的管理理念,始终坚持人本原则,以服务广大师生为宗旨开展学校管理工作。首先,为广大教师服务,努力搜集和听取广大教职工对学校管理工作的建议与意见,以便于对学校管理工作的改进,给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其次是为广大学生服务,加强与学生及其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社会、学生及其家长对学校各项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体现出来;最后是着力构建和谐的校园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环境,结合当代小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和价值观,构建良好的和谐的学习氛围和校园环境,使其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并对各项管理工作不断完善。

(二)坚持素质教育为根本

首先作为管理者应转变自身的观念,充分认识到做好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教师的物质保障必须充足,确保其能更好地参与到教学工作中来;其次是着力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再次引进现代教育管理理念,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广纳建议,开展现代化的素质教育,将小学学校的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促进我县素质教育的改革和不断深入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

(三)讲民主、做表率、重廉洁

一是讲民主。做到小事勤沟通,大事多商量,团结协作,密切配合。二是做表率。领导班子全体人员树立起学校发展和服务至上的思想,做到以自身的实际工作感动教师;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教师;以自身的言行感化教师。三是重廉洁。坚持做到把好名誉关,树立良好工作形象;把好权力关,树立服务形象。学校管理人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工作上成了密切配合的同事,在生活上成了互相关心的挚友,从而有力地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探讨我县小学学校管理存在的不足及应对之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小学学校管理人员,应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素质的培养,加强与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始终坚持人本原则开展小学学校管理工作,坚持素质教育为根本,讲民主、做表率、重廉洁,与广大师生一道共同努力来着力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第4篇

为深入贯彻《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家校合作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12〕34号)精神,避免陷入家校合作的误区,让家校合作真正成为学校、师生共同发展的重要平台,我们嘉善高级中学根据学校的实际,探索出一种家校合作的新模式――“家长夜巡”模式。

创新合作新模式

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要求

“家长夜巡”是我校提升教育管理水平、走向教育管理现代化的一次重大尝试。主要包括下述几方面内容:

交流沟通信息。学校组织家长与学校校级领导、中层职能处室负责人、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家长通过深入沟通,可以深入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策略、课程规划等情况,及时反馈发现的问题并为学校各项工作提出建议意见。同时通过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交流沟通,准确而充分地了解学生在校生活与学习的真实详细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为解决问题提出建议。

指导家庭教育。即指导学生家长配合学校开展对学生的教育活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通过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一方面学校向学生家长传达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另一方面,学生家长也向学校提供各种家庭教育所必需的真实信息,以便学校和家长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上达成共识,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并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共同完成育人任务。

参与教育教学服务。学校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成为学校活动的自愿参与者,自愿为学校提供各类无偿教育服务。如组织一些拥有一定知识信息量尤其与教育相关知识信息且教育能力较强的学生家长,积极协助教师检查作业、辅导功课,或是协助班主任教育学生等微观层面的教育教学活动。另也可以请学生家长就自身经历给学生作非正式报告,甚至参与到选修课程设计与开发等宏观层面的教育活动。

参与学校管理。家长享有学校管理的知情权、监督权等,并能够对学校进行评价,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如学生家长通过参与学校选修课程的实施、夜间巡查、学生公寓检查等具体性管理活动,享有对学校教育管理活动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又如学生家长可通过参与查阅学生成长记录等管理活动,享有对学校各方面教育教学结果进行评价和提出发展建议的权利。经统计,家长在“家长夜访”后对氛围环境、教师工作方式、教育管理、开放办学等方面提出了不少改进意见。

“家长夜访”家校合作模式,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共同探讨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要求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子女,可以最大限度地弥补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合作地位不平等问题,从而使家校间在平等的合作中推进学校教育的民主化和现代化。也在一定程度上监督学校的管理中的不足。

科学顶层设计

为“家长夜访”模式打好基础

“家长夜巡”作为一种家校合作新模式,是一个具有众多相关因素构建起来的复杂的系统,在实际操作时,我们从五大要素入手进行总体规划与设计:

一是建立由家长、学校行政领导、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组成的相对固定的“家长夜访”管理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开展各项“夜访”活动。

二是聘请相关专家讲授“家长夜访”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技能,以转变教师等相关人员的管理素养与管理能力。

三是根据学校教育的条件和需要,搭建由“家校面对面现场交流室”“家校共同巡查校园活动”“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公开室”“家校共商学校发展研讨会”等组成的“家长夜访”管理平台。

四是在“家校夜访”管理活动中摸索出一套协调家长与学校合作管理权限规则――“学校管理负面清单制度”。

五是各类“家校夜访”管理活动的文字载体:《学校夜自修手册》《学生参加夜自修申请书》《家校联系本》《学校管理手册》《家长建议手册》。

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科学的顶层设计为“家校夜访”管理模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家校夜访”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多维度推进

扎实落实“家长夜访”管理模式

任何一种良好的学校管理模式都是在实践中取得实效的。“家长夜巡”管理模式能取得如此良好的育人效果,归功于学校能够始终扎实稳步地落实和推进每一个育人环节,最终实现整体管理效果的最大化。

从浅层合作向深度合作推进,扎实走好每一步。“家长夜巡”管理实施之初,我们侧重于利用学生家长夜晚来校访问之际,组织值班行政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与相关学生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生信息、沟通教育学生的方法与观念及共同商讨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之后,我们在公开学校教育管理信息、让家长知情学校各项教育管理政策与措施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家长参与夜间巡查甚至是住校生公寓管理活动,让学生家长在参与具体事务管理中对学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在家校合作进入较为成熟时期后,我们利用“家长夜巡”所提供的新平台,以开会讨论、书写建议书等形式与家长一起商讨学校发展的问题与机遇、讨论学生、学校进一步发展的政策与措施等。

从“关注小众”向“大众整体发展”推进,切实解决每一个问题。“家长夜巡”刚刚实施时,我们邀请的家长集中在两类:学业“精英”学生的家长和成绩差的“弱势”学生的家长。因为他们与学校的声誉直接相关(前者关乎升学率,后者关乎平均分)。着眼于学业成绩的管理方式集中表现为:学校与家长分别就各自的做法进行深入交流与沟通,商讨学生学业长期发展的具体目标、对策与实施方案等。当“家长夜巡”实施一段时间并在社会上产生一定影响后,学校及时转移管理关注对象,转向全体学生尤其大量处于中间层次的学生,而且关注的点突破狭隘的学业成绩,移到了学生特长发展和全面发展上。这一阶段来校“夜巡”的学生家长类型多样:有针对家庭教育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来的,如网络沉迷问题、早恋问题、心理脆弱问题、单亲子女问题、流动或留守儿童问题以及价值迷失等问题;有针对学习习惯、学习方法问题来的,如初高中衔接、理综文综复习问题、语文或英语写作问题、数学解题能力提升问题等;有针对学校教育管理中需要问题来的,如关于食堂经营问题、校园布置问题、选修课开设问题、学习作息安排问题等等。面对诸多不同类型的“夜巡”家长,学校在进一步完善家校沟通交流平台、真诚地为家庭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为家长提供各种了解学校、参与教育的便利和服务的基础上,建立起相应的管理机构与配套政策措施:如为解决家庭教育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设立了以心理老师、班主任及有专业知识能力的家长为核心的领导小组,由他们具体负责开展活动;为解决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问题,设立了以各类经验丰富的名师和“精英”家长为核心的领导小组,由他们具体承担管理职责;为解决学校管理中的问题,设立了以学校领导、师生代表及学生家长为核心的领导小组,由他们商讨,提出建议。

第5篇

健全的学校管理能够促进学校的发展,而教师参与式的学校管理构建,对教师的发展和提高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重要意义

1.教师参与管理能够促使教师保持良好的心态

学校参与式管理不但考虑了教师的心理因素,而且注重强化人的管理。国际21 世纪教育委员会强调,“人是发展的第一主角,也是发展的终极目标”“应该让每个都人得到发展”等。因此,学校要针对实际,在管理制度上加强人本管理,让教师参与进来。

参与式管理可以使教师以良好的心态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让教师保持乐观积极平和的心态,在管理中学会自我调控,并以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参与式管理还能聚焦教师的情感、价值观,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充满民主、平等、和谐气氛的管理模式,尊重教师、信任教师、理解教师,引导教师在和谐中竞争,在竞争中和谐,不是再用制度“管、卡”教师,而是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在学校管理制度面前感到安全和舒适,觉得自己是真正的“主人”。

2.教师参与管理可以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据研究,参与式管理中,教师参与学校各项政策的制定,可以提高全体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事实正是如此,有教师参与的决策,可以得到全体教师更好地执行,从而使教师在工作中奋发向上,积极进取,为学校工作增添活力。

3.教师参与管理可以体现教师专业人员的特点

在学校管理中,教师的参与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其宝贵的经验如果不自发地传递给别人,简直是一种损失。因此,教育浪费的最大原因便是管理中缺乏民主。实践证明,教师参与到学校管理中,不但会改变学校组织本质,更能改变师生与管理人员间的关系。更有资料表明,教师参与学校管理,表示学校能够把教师作为专业人员,这样做,可以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十分有利于教师在专业方面的发展。

二、教师参与学校管理面临的问题

目前,学校管理中,加上绩效工资的实施背景,教师成为了学校制度管理的奴隶,教师的工作往往受到一定程度的束缚或限制。

一是教师无权参与管理。在注重权力和服从的学校“制度管理”环境下,不允许教师参与管理,而呈现出许多问题,如程序化的学校管理制度给教师造成的压力;教师机械化的工作表现;教师无视学校工作的目标、职业倦怠现象严重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正常人群的心理障碍约占20%。心理健康测试结果表明,将近一半的教师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近三成的教师伴有轻微的心理障碍,约一成的教师伴有中度的心理障碍,约有二成的教师心理问题突出。与其他群体相比,教师群体患精神疾病的比例偏高。

二是教师无效参与管理。制度管理更强调学校内部的管理,但是管理者多是中层领导,教师很少参与进来,即使参与进来,也只是表面的民主管理形式,教师在决策制定过程中,有时付出的是无效的劳动,没有话语权和表达权。如经过教师参与而制定的学校竞争激励机制得不到广大教职员工的欢迎,许多评估不是太客观。最终导致教师缺乏奉献和服务精神,教师的潜能得不到有效开发。

三是学校管理仍旧走不出制度管理的怪圈。学校制订的制度成为学校管理的归宿或目的,没有创新精神。虽然学校的管理制度中,也明确教师的“主人翁”地位,教师是主体,但在实际操作中,仍以严格的制度,过分强调科学的管理,以量化考评为主,然后用冷冰冰的数字来约束教师。实质上,这种管理是脱离教师参与的非道德的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的发展与教师的提高。

三、促成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有效方式

为了提高教师参与管理的有效性,学校管理者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1.全局把握教师参与的合理性

从决策的问题来看,所有学校决策,凡是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一般都要求教师参与进来。道理非常简单,与教师自身利益相关的管理决策,教师会非常重视;而如果教师认为学校的决策与自身毫无关系或关系不大,即使是重大的事件,教师也会漠不关心,参与进来也没有实际意义。例如,一些学校的树先评优等,无缘优秀的教师可能就会因为某些人情等置评优树先的标准于不顾。

另外,让教师参与管理,还要从决策问题的时效性、常规性和结构性等方面综合考虑。如学校的奖金分配方案,它涉及每个员工的经济利益,虽然可以采用绩效考核的方式,但是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不同,一些岗位的工作量难以计算,工作质量短期内难以表现出来,采用工作数量为主的薪酬分配方案,必然又会引发教师相互竞争的问题,即使教师广泛地参与决策,意见也难以统一。但是这项制度又必须得到教职工的参与和获得教职工的认可。对此,可以采取教职工代表参与制定的方式,以获得绝大多数教师的认可,保持资金分配的相对平衡。

2.营造教师参与管理的氛围

有效参与管理的前提是教师要具备相应的心理承受力,从内心深处接受学校的参与管理活动,赞成教师参与管理,在整个参与过程中得到领导们的信任并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或建议,而不是因为意见不同而承受某种压力。总之,一句话,参与学校管理对于教师来说应该是安全的。这种参与氛围,有助于提高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有效性和信任度。另外,还要考虑学校决策的时效性、成本的合理性和经济性等。反之,如果学校的管理还没有形成上述氛围,教师的参与便是低效的参与,甚至成为一种形式,即表面上教师十分合作与同意,事实上却对组织的决定持怀疑态度。

因此,学校要为教师有效参与管理提供一种动力机制。要具备同理心,做好与教师的沟通。要善于站在教师的角度考虑管理问题,互相信任,杜绝话语霸权主义,反对一言堂作风,通过交流,消除教师和组织间的隔阂,保证学校的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让教师能够以良好的心态参与学校的各项决策与管理活动。

3.建立教师参与管理的信息共享机制

教师成功参与管理的基础是对信息的控制权。教师参与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是民主的体现,但个别学校却人为误解教师的“参与”,表面大张旗鼓地鼓励教师的参与,但却对信息的传输给予限制,导致参与管理的教师由于没有足够的信息而无法对学校的决策制定发表自己的意见,这种参与,对教师而言是没有多大价值的参与,实质上是学校组织在推卸责任,通过控制信息而控制教师。因此,为了让教师有效地参与管理,必须建立各项信息的共享机制,为广大教职员工提供参与的渠道,提高参与管理的质量。

4.掌握好参与会议的数量和质量

教师参与管理的主要形式是参加各种会议。实际上学校每一项决策的出台,必然伴随着大大小小的无数次会议。但是其中有些会议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浪费了教师的时间,参与教师对此极为不满。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学,在参加会议期间,常常会打乱自己的教学计划,有时会暂时中断自己的本职工作,如果再参与无效的长时间的无数次会议,其损失可按倍数计算。一是教师参与管理的效率不高;二是教师本身的工作受到影响。因此,提高教师参与的有效性,一定要先控制学校召开的各种会议的数量,提高会议的效率,避免教师再做无效的陪伴式劳动,避免加重参与教师的负担。即提高教师参与管理的有效性必须在各种会议的时间、数量和质量上下工夫。

5.创新教师参与和管理的形式和途径

除了必要的参与会议外,还要对参与形式和途径进行一些创新,为广大教师的参与提供便利。

一是设立建议箱。这是广大教职员工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管理执行的较为便捷的方式。这种参与方式即不受时间的限制,也可以间接向学校反映真实问题,很受教师的欢迎。教师提供的优秀建议,如果得到学校的采纳,一律给予精神或物质的奖励。

二是设立领导接待日。选取一周固定的时间,让教师随时与学校领导面谈各种管理制度,与学校领导沟通、交换意见。学校领导可轮流值班,接待来访的教师,这是教职员工参与学校管理的另一种便捷方式。这种参与方式,可以减少学校领导与教师间的心理隔阂,促进情感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预防出现教师在执行学校各种决策过程中所产生的消极行为。

三是领导“下访”制度。学校领导在重大决策前,经常性地“下基层”,缩短与教师的心理距离,走到各科室与教师亲切交谈,嘘寒问暖,可以听到教师真实的声音,获取到一线教师发自内心的建议或意见,从而为决策的制定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方式,可以让更多的教师无意识地“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为学校管理提供最有价值的服务。

四是召开听证会。当前学校在推出重大的方案或决策,尤其是关系到教职员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前,可以灵活地召开一些听证会,如“教职工考评方案听证会”,让广大教职员工参与听证会,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对合理的超过半数的建议或意见进行采纳,及时调整原定的方案,这样可以降低决策风险,得到绝大多数教师的支持与赞同,保证各项方案的执行与落实。

第6篇

学校管理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达到使学校在教育教学质量、校园氛围、教学创新、学习创新、教职员工素质、学生行为习惯、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诸方面都有良好表现,以实现教育目标。其具体表现为:学校拥有办学自,家长与社会广泛参与学校教育,校领导机构有较高的管理效能;教师态度积极,齐心协力,学校有高度的凝聚力;学校注重教师专业发展,而且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才能和经验;学生珍爱生命热爱学习,教师和学生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对学生寄予切合学生实际的教育期望,对老师寄予成长的期望,学校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可以从许多方面促进学校管理的高效能,为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广泛参与学校管理开辟了新的渠道,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对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1、运用信息技术,对提高校领导的管理效能具有显著的效果。使用我们学校的办公管理平台后,校领导的管理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先从教学质量的监控评估方面来说。现代教育已要求从单一的学科质量转向多元的质量评估。特别是在建立管理的高效能过程中,这一评估尤为重要。而常规的统计方法存在着费时、易疏漏等弊端,校园信息平台可以更快、更及时、更科学地做好此项工作。

2、运用信息技术为家长与社会广泛参与学校管理构建环境

当今人们已越来越明确地认识到,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能否充分利用家长和社会的力量,是学校管理高效能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和特征。“家校论坛”栏目,缩小了学校与家庭的距离,实现了学校与家长快速交流。家长及社会人士可以提出对学校工作的建议,校长和老师可以及时了解这些建议,并且通过论坛及时解答访问者的疑惑,取得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支持。通过这样一种新的信息传输渠道,使之自然地参与到学校的工作中来了。

通过“教育动态”栏目,家长可及时了解校园动态、学校近期开展的活动,校内外教育信息,从而更主动地配合学校老师做好学生工作。

“家长园地”栏目,为家长们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场所。学校网站定期更新家教资讯,推荐一些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家长的家教心得。推荐好书,好的影视作品,加强了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服务,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使他们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而又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帮助他们制订家庭教育计划且实施,为提高学校管理的高效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开通的“家校路路通”平台,进一步加强了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联系。老师能够将学生在校的表现通过短信及时告诉家长,家长也可以通过它向老师咨询相关的问题。

3、运用信息技术为促进学生快速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在信息时代,获取和交流信息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能力。我校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均开设信息技术课,90%已能熟练运用网络进行学习资料的收集、发送电子邮件进行信息交流,掌握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开拓视野,发展其他方面的能力,综合素质也因之得到提高。

校园网上“精品推荐”栏目,让学生从小体验到成功。学生有机会将自己的图画、书法、小制作、小论文等在网上展示,从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另外,网上开设的“成长日记”栏目,供学生将自己的成长经历、爱好、作品等多方面的内容上传。同学们也可以浏览这些内容并进行评价。这个过程使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成长与进步,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反思教育。

现代教育应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作为学校应尽量为学生创设个别化学习的空间,使所有的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得到发展。信息技术就为学生实现个别化学习提供了可能。我校所有学科的老师,将搜寻到的教学资源、自制的课件放在网上供学生预习和复习。学生对自己不理解的内容可以重复学习,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可以学得更多,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4、实施网络办公,以人为本,关爱生命,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第7篇

一、重视制度,制定目标管理

制度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先决条件,好的制度可以使教学秩序规范、有条理、高效地实施。

建立健全的制度是教学活动的保证,树立制度意识,制定与时俱进的制度,结合现代教学观念的发展,制定有利于教育发展的可行性措施,目的目标管理制度,加强课程改革实验等。要注意课堂教学的诊断性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帮助教师不断完善提高。要经常听课,指导学科教学工作,并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尊重教师个人意见,营造求实氛围,肯定教师成功的教学设计,善意地指出教学中的不足,帮助教师总结教学优秀成果,促使他们由不自觉的创新意识上升到自觉的创新行为,使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不断完善。

管理还应该引导教师在评价中要注重过程,强调多元;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和监控,并及时针对学生学习情况提出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不仅注重关注他们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避免单一的评价方式,使教学评价力求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采用全方位、多形式、多层次的评价机制,使教学评价更客观、更民主、更透明、更有效,评价结果更具有说服力;要注重评价结果的激励性,评价结果的呈现要有利于呵护学生自尊心,有利于激励学生发展。

二、建立评价体系,客观公正执行

建立评价体系,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在学校管理中,建立公平公正的教学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制度确立的基础上,保证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价钱学校管理的人文关怀。基于这样的认识,要求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反映学校发展和学生的进步。例如,学生你对哪些老师的教法效果较满意?哪些不满意?为什么?关心学生,管教管导,经常下班辅导的老师是哪几位?你对各科作业布置有何意见和建议?作业批改较认真的是哪些学科?作业批改不太认真的是哪些学科?你对具体学科教学有何要求和建议?等方面的评价要求。让学校与老师的管理更加可行和客观。

建立评价体系,是搞好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举措。教学管理往良好方向发展的关键。也是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没有目标便无法协调成员的行动。管理者根据工作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才能有效地组织和管理人们的行动,最终实现要达到的目标。为了使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确定目标是方向。我校根据每位教师的教学能力、经验、任职资格和所教学科的学生基础,制定出经过本人努力能够达到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评价体系建立是管理的翅膀,既可以激励教学机制的活力,也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是促使教学不断取得更大成果的重要环节。

三、管理要与时俱进,落实学校发展

管理的与时俱进,反映了管理在实践中的可持续性和创新性,在学校管理中,管理者对学校的发展要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实施有利于学校发展的管理措施,具体要落实到学校发展之中。领导班子要高瞻远瞩,勇于创新。学校管理者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导航者,要做到不辱使命,就必须具有高瞻远瞩的眼界、深谋远虑的胸怀和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

长远规划和发展,吸纳优秀人才,协同各学科老师的精髓,各科教师齐动员。为使教师成为落实课改的主角,真正推动课改的落实。立足根本,校内培训显成效。由于教师培训量大面广,仅依靠专家指导是远远不够的,而学校是最直接的研究中心,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更为有效。 要学习实践《纲要》贯穿教育教学始终,解读《新课程标准》,分析大修订本教材,不仅从理论上深化了教师对课改的认识,同时也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设计与众不同、个性鲜明的可行方案,不断反思自我,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第8篇

[关键词]教育管理;人本管理;对策

一、教育管理中的人本管理的基本内涵

本文认为人本管理就是一种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和组织最重要的资源,把组织全体成员作为管理的主体,围绕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实现组织目标和组织成员个人目标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活动的总称。

二、教育管理中人本管理基本内容与存在的问题

人本管理在管理实践中有不同的形态,并且这种形态具有层次性。目前,较为普遍的是把人本管理分为五个层次,它们分别是:情感沟通、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人才管理和组织文化管理。

(一)情感沟通

情感沟通是人本管理的最低层次,也是提升到其他层次的基础。在该层次中,管理者与员工不再是单纯的命令者和命令实施者。管理者和员工有了除工作命令之外的其他沟通,这种沟通主要是情感上的沟通,比如管理者会了解员工对工作的一些真实想法,或员工在生活上和个人发展上的一些其他需求。在教育管理中,人本管理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情感沟通。情感沟通比传统的命令、服从式的管理强调的是,通过情感沟通的方式,来促进教育管理效率的提高。

(二)民主管理

在这方面,强调管理者与员工一起来讨论员工的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认真听取员工对工作的看法,积极采纳员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员工参与管理会使工作计划和目标更加趋于合理,并增强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人本管理中“鼓励参与”的管理形式,强调要在保证学校制度和教育秩序的前提下,大力提倡教师与学生以及其他人员,参与学校管理,并培养适合学校民主管理的教育管理者,以保证民主教育和民主社会的顺利实现。

(三)自主管理

随着员工参与管理的程度越来越高,对业务娴熟的员工或知识型的员工可以实行员工自主管理。员工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有较大的决策权,所以员工的工作主动性会很强,并且能够承担相应的工作责任。在该阶段,每位员工的工作能力都会得到较大的锻炼。同时在人本管理中,还应该强调教师的培训应注重人性的一面,重视人的发展与人的理想,帮助教师建立完整的人格,为其发挥潜能提供机会;尊重教师的主体性,为其制定专业的培训计划,以促进其健康、全面的发展为目标。在学生的管理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通过改革教学管理方式和改进教学方法来推动学生的自主管理。

(四)人才管理

为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组织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员工工作能力的提高主要通过三个途径:工作中学习、交流中学习和专业培训。目前人才管理存在的问题是,管理者在学校管理中仍带有传统管理的强制性色彩,忽视教师和学生的正常情感和理性需要。在教师与学生个性发展方面,有的学校规定过细,条条框框过于严密,严重限制了教师与学生个性的发挥。比如在教师管理中,学校往往一切以考试成绩为“指挥棒”,使教师的个性教学风采得不到施展;一切以现有的规章制度为管理模式,使教师的管理创意得不到实践,能力得不到自主发挥.

(五)组织文化管理

组织文化说到底就是一个组织的工作习惯和风格。组织文化的形成需要组织管理的长期积累。组织文化的作用就是建立一种导向,而这种导向必须是大家所认同的。目前在人本管理中,组织文化管理的建设还是比较落后的,主要是针对教师管理。而教师当中还存在不和谐因素,同时竞争与合作并存,但是并没有形成个性鲜明的组织文化,这个问题急需改进。

三、完善教育管理人本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牢固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是行动的指南。在学校管理中,把教师管理作为第一要素,树立“以教师为本”“教师发展第一”的管理理念,是21世纪学校管理中最根本的理念。《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就强调要把人作为发展中心。“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管理者应更新管理观念,摒弃原来的“以工作为中心”的传统管理,牢固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将学校的管理目标内化为教师认同的理想,把纪律内化为教师认同的思想,实现规章制度和教师的理想追求的统一。

(二)创造平等和谐的氛围

在管理规范上,在不降低管理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不必要的规范,减少中间环节,给教师更多的自主空间,为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宽广平台。要关注教师的思想动态,善于引导学校舆论,树立正气,创造和谐团结的学校氛围。在激烈的竞争中,学校管理者应该意识到:追求卓越的学校就是追求卓越的学校组织文化,而成功的学校必然依靠成功的学校组织文化。学校管理者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和需要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校组织文化,创造宽松有制、宽容有限、宽厚有度的氛围和环境,通过对学校组织文化的管理达到最高管理境界。

第9篇

一、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论

1.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主要的理论基础,最先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界,其主要的核心内容就是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其主要采用的手段就是激励方法,使人的潜能和自我价值得到充分的激发,其主要的管理对象和活力资源也是人。更加深刻地讲,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就是将人在管理汇中的主导地位充分地显示出来,将人的品质进行提升,促进人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2.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思想。这种管理思想就是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应用到学校管理的相关工作中,遵循关心人和解放人以及发展人的根本原则,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将人作为主体,将学校中的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进行挖掘,将和学校利益有关的人员进行充分考虑,无论是学校的集体目标,还是个人的目标,都要得到实现。以人为本学校管理思想应该做到以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主要目的,在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要将以人为本的观念进行渗透。

二、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模式创新的具体措施

1.学校的管理者要走向基层。将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学校的管理者应该首先做出创新,要从办公室内走出来,走向校园。在校园内部认真地进行观察,将学校管理的核心找出来,将一些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并且要及时找到对策进行解决。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要具备很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认真对待学校管理工作,对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要做到及时发现,并且要给予针对性的建议,除此之外,管理者要对各个部门进行查访,搜集到更多的有效的反馈。要走进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对于学生实际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进行比较全面的了解,对他们遇到的困难给予帮助,对于那些不良的现象要尽力阻止,找出发生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和教师与学生的之间的关系要不断得到增强,减少管理盲点的出现。

2.教师的专业成长要不断得到推动。学校发展的主要力量是教师,因此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显得非常重要,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教师的管理,对于教师队伍的管理程度,对学校管理的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提高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采取十分有效的办法来完成。学校可以组织具体的科研活动,让所有的教师进行观看,或者可以邀请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对教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将自身的教学水平进行大幅度的提升。在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师生关系,这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而且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也会起到影响。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得到创新就要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抛弃传统的师生关系的观念,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理念。教师要和学生多沟通,使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再存在距离感,激发出教师高度的责任感,这也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动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学校的教学效果。

第10篇

[论文摘要]教师是学校赖以生存发展的最宝贵的资源──人的资源。因此,教师素质的高低会严重影响一个学校的办学质量,办学声望及办学前景。本文就现在学校教师评价制度存在的弊端及如何完善教师评价制度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希望籍此可以提升学校的管理质量。

一、目前学校教师评价制度存在的种种问题

(一)对评价目的的认识存在偏差。目前许多教师和学校领导都认为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鉴定和考核。有的领导把取得教师评价的结果看成教师评价工作的结束。并没有认识到教师评价其实就是为了反馈教师工作的效果,进而作为促进教师改进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而仅仅把它作为一种管理手段。甚至有的学校把对教师的评价仅看作奖金分配及晋升职称的主要依据,因此因为受利益驱动,部分教师为了取得好的评价而走歪门邪道,而不去反思自己的教学。

(二)评价制度结构上存在严重的不合理。首先,从结构上来看,目前主要还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的、鉴定性的评价。经常依靠办公室、教室外边的走廊、校园里的道听途说或者偶然见到的现象下结论。缺乏正确、准确、客观全面而又有效的标准,带有较大的随意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较差。这种结构简单、信息传递方向单一的评价系统,不可能充分调动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缺乏教师的参与。评价时当事人也就是被评价教师一般没有在场,反馈信息时也过于笼统,往往是即便年年搞评价,教师们也不知道自己的弱点与强项在哪里。

(四)缺乏建设性意见。有的学校主管教学领导,只是提出批评意见,而不能提出可供参考的有价值的建议,评价过后也不召开教师会议讨论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把教师评价看成一种可以敷衍了事的任务。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现在的教师评价制度及过程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二、如何完善教师评价制度

(一)明确评价目标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首先,必须明确教育评价的目的主要是导向、激励、改进教师的工作。通过评价过程的反馈、调控的作用,促进每个教师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促进学校的领导不断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校教师的素质及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确立教师评价的正确依据。正确的依据应该是:教师的教育价值观、预期的教育目标、社会的反馈、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的反馈等。其中包括:教师的师德水平,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水平,教师的工作能力及水平,要具有管理学生群体的能力,教育教学工作研究和教育科研能力,教师的工作业绩。在以上几项评价依据中,尤以师德和教学能力为重。

三、制定合理的评价方案

(一)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师自评能促进教师自我反省,进而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素质的发展。每个教师可根据自己教育教学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两个方面的内容,以及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找出自己的发展优势和不足,然后把拟定出的改进要点和改进计划,形成一个教师自我分析评价表。

(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教师首先要打破"师道尊严"的局面,让自己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然后,通过学校管理者向学生定期召开学生评价教师的座谈会,作为定性评价;与此同时,教师自己还要不定期地召开学生专题座谈会,作为灵活性、过程性评价;学校还可以在校内设立学生评价教师教学专题信箱。也可以设计学生调查问卷,让学生通过纸面答卷的形式,完成对教师的评价。

(三)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评价。学校管理者在操作评价的过程中,首先要参与教师对教师的评价,与教师个人单独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校管理者要肯定教师的优势,指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可以改进的富有建设性的建议。

四、发挥教师评价制度的作用提升学校管理质量

(一)正确的导向。给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激励功能。能够激起干部,教师发扬优点,促进人们工作的主动性与热情,激励人们将全部精力投入工作,学习。

(三)鉴定功能。成功的教师评价制度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有助于确定教师是否需要及需要接受怎样的培训、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和教师间的交流关系等等。

(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师评价活动。

第11篇

关键词:新形势;素质教育;新课改;学校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115-01

学校管理是指管理者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制度,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师生员工,优化学校的教育工作,已推动学校整体工作目标和组织活动的有序进行。学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事务,涉及日常教学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农村小学的管理,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农村小学的管理同时又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比如素质教育观念难以深入人心,新课改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这从根本来说,当前的大多农村小学管理不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因此,认清农村小学管理存在的弊端,加强农村小学的学校管理工作,推动农村小学教育的全面发展,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基于此,本文结合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实践,对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小学学校管理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重视素质教育实施

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旋律。素质教育重在培养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人的操作能力和强健人的身体健康等方面。学校要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就必须转变以应试教育为纲的指导思想,确立素质教育观念。要让素质教育行之有效,先进的管理方法不可缺少,只有采用先进的管理办法,才能保证素质教育在小学管理中得到广泛的贯彻和执行。素质教育对小学培养人才有着更高层次更为全面的要求,要求小学教育是全面的教育,要实现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品德教育和通识教育的有机统一,实现道德、情操、知识和技能的协调发展。素质教育要求小学教育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把工作重点放在学生的个性发展上,根据个人特点辅以不同的教学管理方法,使学生人人“天生我材必有用”。

二、提升个人管理水平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然后是行政的领导。校长如果不懂业务,就不会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就不会懂得教育教学规律,就不可能引领学校健康发展。因此,要办好一所学校,校长必须精通业务。 教育教学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必须由学校领导亲自抓。一是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教学常规是抓好教学的重要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二是抓好教育科研。在新的形势下,学生的在校时间相对较短,课业负担相对减轻,在这种情况下,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教育科研是唯一的出路。因此,作为学校领导必须抓好教育科研,进一步强化校本教研,使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三是抓好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则必须依靠课堂教学改革。因此,作为学校主要领导要从多方面入手扎实开展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通过政策奖励、名师带动、与城区学校开展“同课异构”等活动,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三、推动管理制度改革

建立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做到规范办学,保证学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沿着科学、合法、有序的方向进行。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人们对民主平等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学校的管理中,领导对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态度要平易近人,要缩小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距离,但也不能纵容不合理行为的发生,杜绝不负责任、放任自流的管理方式。管理者要以民主作风进行管理,创造和谐、民主、轻松的校园环境,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在和睦共处的氛围下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心情愉悦地进行工作和学习。学校应实行以人为本的奖惩机制,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保证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要将考核制度量化,使工作内容、目标、细节等方面都标准化;要将考核内容全面化、过程透明化和办法公开化,并且将考核的结果作为年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四、搞好教学质量管理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质量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检查出来的;是教出来的,而不是考出来的。谋求高质量,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要准确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要坚决消除将德育与智育对立起来,从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出发,旗帜鲜明地推进素质教育,理直气壮地组织必要的质量检测,科学合理地保持师生必要的负担。这个过程是一个分为若干环节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完整过程。这个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对质量的产生和形成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因此,要使教学管理充分发挥作用,动员有关方面人员参与教学管理是势在必行的。做好这方面工作,要注意如下两点:第一,学校领导必须对此给以充分重视,调动校内的方方面面参与管理,同时要力争与家长及校外有关人员取得联系,吸收他们参与学校教学的管理工作;第二,建立健全各方面的教学监督组织,对学校的教学施以必要的监督,为教学改革提供改进意见与建议。

五、结束语

小学学校管理工作是一个需要通盘考虑的工作。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提高小学学校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篇幅放入限制,以上只是笔者的几点看法。除上述以外,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我们还要重视加强教师管理,提高教师的管理意识和能力,完善教学管理方法及客观公正地进行教学评价等来加强小学学校管理工作,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更多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 教师 评价制度 教学 完善

一、 目前学校教师评价制度存在的种种问题

(一)对评价目的的认识存在偏差。目前许多教师和学校领导都认为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鉴定和考核。有的领导把取得教师评价的结果看成教师评价工作的结束。并没有认识到教师评价其实就是为了反馈教师工作的效果,进而作为促进教师改进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而仅仅把它作为一种管理手段。甚至有的学校把对教师的评价仅看作奖金分配及晋升职称的主要依据,因此因为受利益驱动,部分教师为了取得好的评价而走歪门邪道,而不去反思自己的教学。

(二)评价制度结构上存在严重的不合理。首先,从结构上来看,目前主要还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的、鉴定性的评价。经常依靠办公室、教室外边的走廊、校园里的道听途说或者偶然见到的现象下结论。缺乏正确、准确、客观全面而又有效的标准,带有较大的随意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较差。这种结构简单、信息传递方向单一的评价系统,不可能充分调动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缺乏教师的参与。评价时当事人也就是被评价教师一般没有在场,反馈信息时也过于笼统,往往是即便年年搞评价,教师们也不知道自己的弱点与强项在哪里。

(四)缺乏建设性意见。有的学校主管教学领导,只是提出批评意见,而不能提出可供参考的有价值的建议,评价过后也不召开教师会议讨论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把教师评价看成一种可以敷衍了事的任务。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现在的教师评价制度及过程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二、 如何完善教师评价制度

(一)明确评价目标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首先,必须明确教育评价的目的主要是导向、激励、改进教师的工作。通过评价过程的反馈、调控的作用,促进每个教师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促进学校的领导不断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校教师的素质及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确立教师评价的正确依据。正确的依据应该是:教师的教育价值观、预期的教育目标、社会的反馈、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的反馈等。其中包括:教师的师德水平,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水平,教师的工作能力及水平,要具有管理学生群体的能力,教育教学工作研究和教育科研能力,教师的工作业绩。在以上几项评价依据中,尤以师德和教学能力为重。

三、 制定合理的评价方案

(一)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师自评能促进教师自我反省,进而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素质的发展。每个教师可根据自己教育教学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两个方面的内容,以及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找出自己的发展优势和不足,然后把拟定出的改进要点和改进计划,形成一个教师自我分析评价表。

(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教师首先要打破"师道尊严"的局面,让自己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然后,通过学校管理者向学生定期召开学生评价教师的座谈会,作为定性评价;与此同时,教师自己还要不定期地召开学生专题座谈会,作为灵活性、过程性评价;学校还可以在校内设立学生评价教师教学专题信箱。也可以设计学生调查问卷,让学生通过纸面答卷的形式,完成对教师的评价。

(三)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评价。学校管理者在操作评价的过程中,首先要参与教师对教师的评价,与教师个人单独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校管理者要肯定教师的优势,指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可以改进的富有建设性的建议。

四、 发挥教师评价制度的作用提升学校管理质量

(一)正确的导向。给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激励功能。能够激起干部,教师发扬优点,促进人们工作的主动性与热情,激励人们将全部精力投入工作,学习。

(三)鉴定功能。成功的教师评价制度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有助于确定教师是否需要及需要接受怎样的培训、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和教师间的交流关系等等。

(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师评价活动。

第13篇

【关 键 词】基础教育;学校管理;现状

一、引言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南部,与越南接壤,区位优势突出,下辖13个县市,总人口43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6.2%,包含9种少数民族。其民族性、地域性、多样性,决定了学校管理的复杂性,因此,对红河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校管理制度的探讨尤为重要。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云南省人民政府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意见》,加快红河州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下,红河州对学校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意见。这些意见孕育着新的教育思想。在新的教育理念下,传统的学校管理体制已经不符合我们的改革与发展,这就需要探讨一种新的学校管理方式,不断改进和完善红河州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学校管理体制。

本调查报告从红河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校管理的现状调查入手,发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红河州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探索学校管理的先进理念、先进方法奠定基础和提供依据。

二、方法

1. 量表设计。调查报告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来收集原始资料。该问卷由3部分内容构成,分别是问卷的介绍、个人信息的填写、学校管理相关的题目。题目主要包含8个方面的内容:学校管理理念和目标、学校领导体制、学校管理过程、学校管理方法、教师管理、素质管理、文化氛围管理、对学校管理满意度等方面。

该问卷主要以Leithwood, Aitken & Jantzi(2001)的问卷作为基础,再根据红河州基础教育学校管理的实际进行修改而编制,从而对各样本学校的教师进行调查。Leithwood, Aitken & Jantzi的问卷在120所学校里进行调查,得到了较高的内在可靠性,克朗巴哈系数为0.917。

2. 方法。此次调查主要针对红河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校管理的现状,因此,样本来源于红河州部分地区的基础教育的学校,分别有金平、河口、建水、红河等地区的中学和小学,共6所学校,再对所抽取的学校里的教师就本学校的管理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00份,其中无效问卷为20份,问卷有效率为83.33%。然后,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测试结果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总结和归纳出红河州学校管理体制在基础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三、结果分析

1. 对被试对象的分析

2. 7个量表的分析。该调查报告对学校的理念和目标、学校领导体制、学校管理过程、学校管理方法、教师管理、素质教育管理、学校的文化氛围管理7个量表中的各观测点进行平均值和标准差的分析。根据问卷的选项设置: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同意,4=非常同意,在平均值中,若分析结果大于或等于3,说明该观测点执行较好,若小于3,则说明该观测点执行较差,还需进一步完善;此外,通常克朗巴哈系数的值在0和1之间。如果X系数不超过0.6,一般认为内部一致信度不足;达到0.7~0.8时表示量表具有相当的信度,达到0.8~0.9时说明量表信度非常好。

(1)学校的理念和目标。在表3中,学校管理的理念和目标的各观测点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被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学校管理的理念和目标的总平均值为2.90,还没有达到3(3=满意),克朗巴哈系数信度高。其中,教职工都在为学校的任务和目标而努力这一观测点执行较好,但是在学校制定明确且清晰的管理理念、制定反映当今社会需求的任务和目标方面、制定有利于目标实现的管理措施方面还应进一步完善。

(2)学校领导体制。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学校领导体制的平均值为2.91(小于3),没有达到满意,克朗巴哈系数信度高。其中,观测点4的平均值达到3.01,说明学校内部党政关系能够互相协调;而其它观测点的平均值都没有达到3,说明学校各部门的工作职责的划分、学校集体决策、领导阶层的鼓励革新与创新、学校内部教代会的存在方面还应进一步完善。

(3)学校的管理过程。根据表5显示,学校管理过程的平均值为2.92(小于3),没有达到满意,克朗巴哈系数信度高。其中,学校的监督工作达到满意,为3.03,然而学校管理过程的其它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比如学校计划的制定、调整、执行;对教师工作的综合评价;对管理过程中突发因素的有效处理等方面。

(4)学校的管理方法。调查结果显示,学校的管理方法的平均值为2.95(小于3),未达到满意,克朗巴哈系数信度高。其中,观测点4的平均值达到3,说明学校的管理工作中,不但强调了分工,而且也强调了合作。此外,其余观测点的平均值都未到达满意,学校在突出管理目标导向、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管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还应提高和完善。

(5)教师管理。根据上表显示,教师管理的总平均值为2.93(小于3),没有达到满意,克朗巴哈系数信度高。在该量表的6个观测点中,观测点3教师们能够明白自己的岗位职责方面的平均值达到满意;观测点6的平均值小于3,说明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个人所得;其余方面的平均值都未达到满意,说明还需进一步完善,比如教师聘用制度、学校内部教师队伍的结构、教师的培训和发展等方面。

(6)素质教育管理。该表调查显示,素质教育管理的总平均值为3.07(大于3),达到满意,克朗巴哈系数信度高。其中,除了观测点2学校的课程设置中要包括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方面的平均值未达到3,还需进一步改进外,其余观测点的平均值都达到了3,说明学校注重德、智、体、美、劳方面的教育管理、开展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每个学期,学生家长与学校至少沟通一次等方面执行较好。

(7)学校文化氛围管理。表9显示,学校文化氛围管理的总平均值为3.07(大于3),达到满意,克朗巴哈系数信度高。在学校文化氛围的管理中,各观测点的平均值在3以上,达到了满意,说明学校在鼓励教职工之间的合作,分享与教学相关的价值观、信念和态度、进行合作性和协作性的工作,积极主动去学习新的东西等方面执行较好。

四、讨论

1. 结论。该调查报告主要从红河州部分地区的基础教育学校的理念和目标、领导体制、管理过程、管理方法、教师管理、素质教育管理、文化氛围管理等方面,来分析红河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校管理的现状,结果显示:

(1)在学校的管理中,素质教育管理和文化氛围的管理执行良好,基本达到满意的状态。

(2)在素质教育管理方面,课程设置中的活动课程的开设和实施有待于进一步落实。

(3)学校应注重制定明确且清晰的管理理念,反映当今社会需求的任务和目标,有利于目标实现的管理措施。

(4)在学校领导体制方面,学校各部门的工作职责的划分、学校集体决策、领导阶层鼓励革新与创新、学校内部教代会的存在等方面还不尽如人意。

(5)在管理的过程中,学校对计划的制定、调整、执行有待于加强,教师工作的评价方式单一;缺乏管理过程中突发因素处理和应变能力。

(6)在学校管理方法方面,没有突出管理目标导向、管理方法单一。

(7)教师管理方面,教师聘用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够合理,教师的培训和发展没有得到重视。

2. 建议。学校管理就是学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管理,是教育管理的一个方面。学校管理是随着近代学校的产生和发展而日益分化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职能。每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学校管理都要受到该国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的制约。因此,我们在建立完善学校的管理时,一定要紧随教育发展的步伐,不断的加强学校的管理体制。

根据该调查报告的结果显示,学校管理在制定理念和目标方面、素质教育管理方面、学校领导体制方面、教师管理方面、管理过程和管理方法上都存在着一定问题。这就要求在进行学校管理时,应进一步明确学校的管理理念和目标、健全学校的领导体制、完善学校管理过程、优化学校管理方法、加强教师管理、提高素质教育管理、增强文化氛围管理。在此后的研究中,将围绕以上方面展开论述其具体的建议和措施,从而促进学校管理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李宏伟.新形势下学校管理模式改革构想[J].校长论坛,2007(7):15-17.

[2]王永平.新课改中学校管理模式的思考[J].治校有方,2004(10):11-12.

[3]李跃辉.新时期学校管理模式探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22):71-72.

第14篇

摘 要:副校长是初中学校管理层的中坚力量之一,对分担校长管理负担、提高学校管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实现管理负担的分担、促进学校管理效能的提高,副校长应当积极推动初中学校高级管理团队建设。针对初中学校高级管理团队的结构、任务、决策做一简单分析,以供各初中学校参考。

关键词:初中学校;管理效能;新举措;高级管理团队

基础教育改革工作开展以来,有关初中学校管理的问题一直萦绕在诸位管理工作者心间。为进一步推动学校管理效能的提高,有学者提出建设高级管理团队这一课题。那么,究竟什么是学校高级管理团队,如何对高级管理团队建设保持清晰的认识,这都是本文接下来要探究的话题。

一、初中学校高级管理团队的结构

初中学校高级管理团队通常以“两层三级”的形式构成:“两层”指的是整个学校层面和学校部门层面,“三级”指的是校长、科室主任和资深教师。成员之间享有平等发言权,同时承担各不相同的管理职责。

首先,就校长和副校长级别而言,他们在学校部门层面不承担直接职责,而是负责整个学校层面的管理工作。总览课程、召集会议、安置职工、财务预算等工作由校长直接决策,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经费、教职工人格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内容由副校长负责。

第二,就各科室主任而言,他们在学校部门层面直接承担责任,属于国家课程实施第一阶段的领导级别。教学评估,教学报告,档案保存记录,教学计划制订,语文课、英语课、数学课、体育课等教学需要是科室主任主要的工作内容。

第三,就资深教师而言,他们同样在学校部门层面直接承担责任,属于国家课程实施的二级阶段领导者。语文课、英语课、数学课、体育课等教学活动的执行,与学生家长的沟通需要资深教师予以管理。

二、初中学校高级管理团队的任务

高级管理团队的中心任务是依据初中学校办学需要制订长期、短期计划,这些任务包括分担校长工作负担、支援校长、共享管理观点、统计教职员工发展情况、制订管理政策和战略性计划、针对学校管理目标范围内的组织常规提出建议与意见等。

除中心任务之外,高级管理团队所承担的子任务有:与家长和政府等学校外部力量沟通、在校内传播管理信息、监督教职人员工作、商讨日常决策、通报校长等。这些子任务的连接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主动性的连接,例如团队成员征询其他员工有关管理决策的建议;第二种是回应性的连接,例如其他成员主动表达自己对参与政策的顾虑。

高级管理团队所承担的任务,既需要强调从上到下的管理导向,也需要强调自下而上的管理导向。在从校长到教师、从教师到校长这两个维度的任务分配过程中,上层成员直接拥有最大管理主动权,下层成员所提出的问题也应当获得反应。

三、初中学校管理团队的决策

高级管理团队为完成任务而形成的决策一般遵循少捣从多数,三分之二成员形成一致意见即为通过的原则。正常情况下,团队会议每周召开一次,时间多选在周一,以便对上周管理工作进行系统回顾,同时对本周工作进行细致安排。会议上需要对本周学校发展计划、教职工安排、课程教学目标等学校部门层面的问题做出具体决策。对于那些需要利用时间较长的战略性会议,不应当频繁召开,每隔几个星期或者半学期会面一次较为科学。主流管理理念认为:由于高级管理团队是在代表其他员工做出决策,因此正式决策会议结束之后,团队应当经历一个与其他员工进行协商的过程。

决策程序主要包括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议题的发动与确定,例如商讨期中考试安排决策会议,第一阶段可确定议题为期中考试安排;第二阶段是形成某个提议,比如对考场安排的初步建议、监考教师的初步安排、考试时间的初步安排等;第三阶段是与没有参与直接决策过程的员工进行商讨,譬如安排七年级英语教师布置考场,需要与英语教研组各教师进行商讨,了解教师课程安排情况、是否有时间参与考场布置;第四阶段是做出最终

决策。

校长、副校长作为团队的领导者,在做出决策时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1.决策成果的最大效益化,这要求决策者尽可能从多角度、全方位思考,以做出最高质量的决策;2.决策执行疲劳度的最小化,即在保证决策一定满意度的前提之下,决策所消耗的时间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之内;3.决策参与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最大化调动,领导者授予高级管理团队其他成员决策过程中的权力,应当对激发员工参与管理工作积极性具有促进意义。

现阶段我国初中学校高级管理团队建设依旧存在管理经验不足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管理人员必须强化服务意识,创新管理制度,做好制度化管理。此外,还需要提升教职工职业素质,细化内部培训与教育工作,这样才能实现管理质量的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第15篇

(1)财务数据前后期口径不一致或刻意粉饰报表数据,使财务分析失去了具有可比性和可靠性的数据基础。财务分析大多是基于报表数据进行分析,而分析的一个最主要途径就是对比。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一些原因使得财务政策和账务处理方法不连续,影响数据的可比性,比如学校财务人员的更换致使账务处理方法不统一,或者同一个财务人员对不同时期的同类支出归类口径不一致。极端的情况是主观故意对报表数据进行粉饰,严重损害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致使财务分析出现偏差。

(2)财务人员进行财务分析时片面的注重相关指标的计算,使财务分析流于形式。尽管财务分析现在已经成为了学校财务人员的常规工作,但是仅仅停留在指标计算层面而不进行深入分析的情况仍普遍存在,这既不利于学校管理者理解,也不能发挥财务分析的真实效用,从而使得财务分析变成走过场。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第一,财务人员与学校管理者日常沟通不足,致使财务人员进行分析时目标不明确,泛泛而谈或者只是按部就班罗列指标的计算过程。第二,学校管理层对财务分析不重视,挫伤财务人员积极性,或者财务人员本身重视程度不够,仅仅是应付了事,从而使财务分析流于形式。

(3)分析过程中缺乏整体意识,将各个指标割裂开来,从而错过了发现问题的机会。财务分析是一个严密的数据分析和比对过程,不仅要求就各项指标单独进行横向、纵向的分析对比,也要求对一系列关联指标进行分析比对,更要注重从整体上加以把握。很多时候,从单个指标本身来看并不能发现问题,而把有关联关系的一类指标放在一起比对或者从整体上来看待,就能发现端倪。

(4)财务分析的综合利用率不高,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很好的发挥效用。财务分析对于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财务分析发挥的效用却不尽如人意。导致财务分析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除了前文中提到的重视程度不够之外,还包括:第一,财务人员进行分析时局限于对自身数据的分析,忽略了同规模学校间的比较,忽略了与预算数据的比较,使财务分析本身具有缺陷性。第二,财务分析始终停留在事后分析的层面上,抑制了其加强过程控制、进行预测谋划的效用的发挥,使得分析对管理层的帮助大打折扣。第三,缺乏有效的追踪机制,使得财务分析中提及的问题未得到重视,或即便得到重视但是未改进落实。

二、财务分析在学校管理中发挥效用的关键点

(1)学校管理层和财务人员应当高度重视财务分析工作,对财务分析中提出的问题加以关注,及时落实改进措施,提高财务分析利用率。学校管理层对财务分析工作的重视是财务分析发挥其效用的根本保障。学校管理层对财务分析中指出的问题加以关注,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将整改责任落实到人,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财务分析的利用率,切实发挥财务分析的效用,还能对财务人员起到激励作用,同时带动学校其他人员重视对财务分析的使用,形成良性循环。与此同时,财务人员也应当从根本上予以重视,使财务分析不但能够总结过去、揭示问题、提出建议,还能够立足当下,对正在发生的各项支出进行预算控制,强化事中监管,同时也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趋势预测、推进超前谋划,从财务分析本身的角度不断改进完善,为财务分析发挥其效用夯实基础。

(2)规范财务操作,保持政策和处理方法的连续性,统一口径,确保数据可靠、可比、有效。学校财务数据的真实可靠、具有可比性对于财务分析而言是不可动摇的根基。要保障学校财务数据的真实、可靠且可比,一方面,学校负责人、中层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经办人员都应当增强法律意识,以真实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获取合法有效的原始凭证,财务人员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财务操作,使账面上反映的数据都真实有效;另一方面,在政策不变的情况下财务人员应当保持会计处理方法的连续性,通过建立备案表等方式,对不同期间的同类业务进行归类口径的统一,这里应当要注意两点:第一,在判别是否属于同类业务时应当视具体情况而定;第二,对推行财务集中核算的地区应当充分利用其优势,通过开展学习交流,共同探讨,逐步统一,进而实现地区范围内的财务数据可比性,为财务分析提供新的对比参照。

(3)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时,要注意从全面、整体的角度去把握,确保财务分析益于理解,指出的问题切中要害,提出的对策切实有效。第一,做到计算与分析并重,统筹兼顾。简单罗列指标的计算过程,而不加以诠释,对于学校管理层来说不易理解,更难发现问题。可以说,分析的重要程度绝不亚于计算的重要程度,甚至远比后者来的重要。一份有效的财务分析应当是在计算的基础上加以分析,一针见血地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专业的建议,让学校管理层在阅读时能够一目了然,明白学校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从财务分析中获取可以解决问题的专业性建议。第二,点面结合,系统性、综合性地看待各个指标,挖掘各项指标背后的关联关系。各项指标间往往都有一定的关联性,就单个指标来分析能够就某一个角度来了解学校运营的一个方面,只有系统性、综合性的看待各项指标,才能全面了解学校运营状况,也不容易遗漏潜在问题的细微表现。第三,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总结相结合,建立财务分析循环体系。财务分析是一个包含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总结三个部分的完整体系,只有改变传统的只重事后分析的观念,突出事前、事中的功能,才能够精准到位地指出问题,科学有效地提出对策。第四,综合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力求充分挖掘数据背后潜藏的问题。除了常用的水平分析、垂直分析、趋势分析方法之外,尤其要充分利用图解分析法。尽管图解分析法并不算一种独立的财务分析方法,但是毋庸置疑,它是将其他分析方式表达的直观生动、简单明了的有力工具。

(4)学校管理层要加强与财务人员的沟通,并逐步建立完善后续跟踪机制,保障财务分析切实发挥效用。财务分析的执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管理层与财务人员的沟通程度,这不仅是因为财务人员是财务分析的提供者,最了解财务分析所要传达的意思以及措施落实后所要达到的效果,还因为在措施实施后,财务人员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学校的各项支出情况发生的变动,为财务分析对策的落实保驾护航。同时,学校还应当建立起完善的后续跟踪机制,对财务分析的执行落实情况进行追踪,如有执行不力的情况应当追究责任,如果在执行中遇到问题也可以第一时间向学校管理层、财务人员反馈。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