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语文教育故事范文

初中语文教育故事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语文教育故事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初中语文教育故事

第1篇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必要性

1.我国古诗词文化发展的需要

古诗词是我国文化体系中的精华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个主要呈现方式,对于深入了解我国历朝历代文化发展特性,了解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特色和特定的诗词作者的思想感情、心态情绪等都有直接的影响。在现代社会,我国的诗词文化受到应试教育的干扰而弱化,且古诗词的生涩难懂以及其历史文化底蕴的深厚也给学生的学习和掌握带来了不便,这就导致古诗词文化发展出现了断层。

古诗词作为我国文化的瑰宝和精华,继续传承下去很有必要,这就要求我国教育体制强化古诗词教学效果,提升古诗词教育要求,要求初中阶段的语文教育打下基础,做好铺垫,为古诗词文化的发展开创良好局面。

2.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的需要

国家人才发展战略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其进行古诗词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水平和语文兴趣有直接作用。尤其是强化学生的古诗词审美水平能够起到净化心灵、升华精神、提高个人美学理念和素养的能力。学生的古诗词文学艺术鉴赏和运用能力提高,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的理念、主张、价值观念和思想就可以由此渗透传递给学生,在学生心目中形成深刻的印象,这是提升初中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更好的文学修养、文学素质的重要保障。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1.意境教学的渗透,提升初中生的美学鉴赏能力

我国古诗词是一门非常博大精深的文化,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学典故、文学理念、文学修养、历史背景,也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性格特点等内容。如果单纯以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教学,很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学素养,这个工作量过于庞大且容易引发学生的反感。执教人员可以考虑以塑造意境、分析情境的方式,再现古诗词中的意境美,让学生直接面对这种意境和情境,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和历史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美学鉴赏能力提升。

以李白的《赠汪伦》为例,这个故事很简单,也很生动,蕴含了真挚的情感,对初中生来说也更容易理解。老师可以为大家模拟这个场景,让大家体会这一赠别诗中大诗人李白的细腻情感,感受那种质朴的情怀。还可以从中延伸出友情的可贵,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社会的友情之道,对比分析古今友情文化的差异。简单的一首诗,蕴含的道理、话题和文化背景非常丰富,学生若能深刻了解这首诗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特色,理解其中的思想感情,对于强化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水平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2.情境演绎教学,真人仿古感悟其中的文化情怀

初中生本身的语文文化水平、文化素养并不算高,对古诗词的历史文化背景了解也十分欠缺。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要通过文字性的介绍来深刻的体会古诗词的意境、内涵是非常困难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考虑以情境演绎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通过现场演绎来了解古诗词的文化内涵,了解其思想感情。

比如,孟浩然的古诗《过故人庄》,这个故事在情节上也比较简单。语文老师不妨以此诗中的内容为剧本,找几位学生进行现场演绎,两个故人,或者创意性的加入一两个仆从之类的,共同演绎故人见面,彼此热烈庆贺的场景。这个场景很简单,演绎起来并不难,但是通过这个过程可以让负责不同角色的学生私下去查课本、找资料,了解诗词之中的文化典故和文化背景。比如,重阳日、就、话桑麻等所代表的意义。通过这种生动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增进学生对诗词文化内涵的了解。同时还能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古代友人之间的热情招待的场景,感受古代的待客情怀。

3.基础知识的趣味化培训和强化

扎实的古诗词功底是提升学生的古诗词文化修养和水平的基础。在初中语文的古诗词教学中,扎实的功底和基础知识是大前提,也是必要条件。教师要立足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入手,开展教学方式的创新。

死记硬背的方式可以继续应用,从古诗词的博大的文化底蕴来看,通过死记硬背来强化记忆,强化对古诗词、典故、词义的了解和古诗词分类、用法的了解,这种方法虽然笨拙,但对于在短期内强化学生的古诗词水平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考虑以更科学合理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古诗词学习热情。比如,进行合作式教学的新尝试,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给出一首古诗词进行探析和讨论,让学生在一定的期限内给出关于古诗词的解读和赏析。让学生自发搜集资料、整理素材,探讨对古诗词进行学习的心得体会、经验成果。

课堂提问也是督促学生积极掌握古诗词基础知识的有效尝试。不过建议改换提问方式,避免形成过于紧张的教学气氛,可以通过较为宽松愉快的方式进行提问,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对回答错误或不完善的同学也不必指责,可以给与学生查阅资料的机会。提问不是目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养成不懂的问题及时查,不明白的问题及时问的好习惯,引发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关注。

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常见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2-189-01

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教学,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更偏重于知识化,重视背诵而轻视朗读。古诗词的授课时间也比较少,师生没有开展良好的知识互动。学生对古诗词学习不感兴趣,无法理解古诗词蕴含着的内容。这些常见的教学问题都会对学生的文学素养产生不必要的影响。故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改变传统教学应试理念,注重学生长远发展。教学中不断提升自我专业水平和文学素养,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品读古诗词,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常见问题

1、应试教育使教学偏重知识化

新课改要求初中语文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思想、方式依旧影响着主导老师的思想。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为了高考,教师教学方案均以考试内容而定。这样的大环境中,古诗词的背、悟、品成为了填鸭式教学。古诗词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解释古诗词内容上,很少有教师解释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状况等。古诗词不等同于文言文,高考考点多在背诵方面。但是学生若无法感悟古诗词创作意境,即便了解诗词的全部内容,也会渐渐丧失想象力和创造力。被动学习缺乏独立思考,感受不到古诗词的优美。

2、授课时间过于强迫

正是因为初中教学具有特殊性,教师授课时间、进度上都比较紧凑,有赶进度现象。应试教育模式难以转变,教师古诗词授课的时间很短。教师常常将自己理解的古诗词内容或者教案讲给学生听,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抄写和记笔记,并按要求背诵。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只能感觉到古诗词押韵,无法理解古诗词深层蕴涵和魅力。学习过程索然无味,没有质疑品味、探索发现。等到古诗词课程结束后,学生可以流利的背诵出来,却并不知道这些古诗词的含义又是什么。

3、重视背诵、轻视朗读

很多学生更喜欢教师逐句讲解、疏通文意后,再要求学生背诵默写。这样系统连贯的教学方式,更利于学生心理接受。教师讲授古诗词也可以避免重视背诵、轻视朗读的教学误区。实际教学时,一些语文教师先要求学生背诵诗词,再开始讲解和疏通。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不够。古诗词采取声情并茂的朗读,才能品味其中的意境。教师应当让学生通读古诗词两三遍,涵义更容易被学生理解。深情的古诗词朗读,会让学生身临其境,和诗歌描述的场景融为一体。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去品味古诗词,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古诗词教学常见问题的解决对策

1、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质

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具备较高综合素质、丰富教学经验和良好教学观念。但是,许多丰富经验的老教师,认为古诗词教学应当顺从应试教育内容,实施解答教学。教师素质跟不上,教学过程常常脱节。校方应当重视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定期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要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开展共同教学和互动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不断阅读与学习新知识,丰富自身人文内涵。学生学习古诗词不应只为应试教育,而是要促进学生未来的成长和进步。日常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保持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采取更具效果的教学模式,提升古诗词教学质量。

2、改进古诗词教学方式

教师在古诗词教学时,可运用一些妙语把学生引入学习氛围内。课堂教学之前采取良好导入语,能够迅速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多种方式,比如情境式教学或者趣味故事教学。例如在讲述《天净沙 秋思》时,教师可让学生想象,在苍茫暮色中,一个漂泊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行走在古道上,产生了强烈的孤寂、飘零之感。学生便会更加理解该诗词的内容和蕴含的意境。同时,一些古诗词具有生动表现力的字眼,教师要教会学生去寻找和理解。比如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其中的“直”字表现了大漠豪壮氛围。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兴致会有所提高,也更利于学习和理解好古诗词。

综上所述,古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不应从应试教育出发,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不能缩短古诗词教学的时间,重视背诵、轻视朗读,应当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学识,采用创新式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对古诗词蕴含情感的理解,达到古诗词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蓝小琼.如何有效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质量[J].教育界,2013(14).

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途径

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些基本理念是我们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

我们课堂教学创新的出发点,也是我们教师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只有在教学设计中体现这些理念,才能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对我们的束缚。

一、初中语文诗词有效教学的原则

也许有人会怀疑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性,但是前苏联有位名叫巴班斯基的教育家提出的最优化教学的思想正好为它提供了最有效的理论支持。在巴班斯基的教学论思想当中,最优化教学是最为核心的思想。而教学过程中的最优化并不只是简单的一种特殊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而是真正科学地、合理地组织和指导教学过程的一种原则。这种原则要求教师在了解教学规律、教学任务、教学原则以及现代教学的一些方法与形式,还有就是这种教学系统的一些特征的基础上,对整个教学过程给予目的性明确的教学安排,也可以说是教师科学地、有意识地选择 出一种最为适合当下条件的教学模式,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还要保证能够在规定的时间里让教学发挥出最优的作用,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语文诗词有效教学策略

1、强化课前预习,为课堂教学夯实基础。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如果将教学活动全部安排在课堂教学有限的45分钟之内,必定会很仓促,煮夹生饭。对此,作为有经验的初中语文教师,都会 将开展课前预习活动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笔者在教学中,从三方面入手强化课前预习活动。首先,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对诗词作者的生平背景、主要经历、写作 风格等方面常识进行搜集,通过网络、资料等途径,获得详细的信息,既可以为课堂教学增加生动内容,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教学主题的理解。其次,要求 学生找准预习重点,最好列出详细的预习计划,明确自己哪些方面需要进行详细研究,对于古诗词中的字词理解、内容理解等方面做到提前介入,依靠自己的理解来开展学习活动。另外,还要对预习活动中无法自己解决的地方记载下来,筛选出自己在这一首古诗词学习中的难点问题,为课堂学习针对性奠定基础。实践证明,在课前开展有效的预习活动,能够将课堂教学的时间更好地运用到重难点研究方面,有助于教学成效的提高。

2、全讲精讲,着意重点,突破难点。有些老师对古诗词的教学比较随意,一节课蜻蜒点水地讲好几首诗词,然后就布置学生背诵,学生当然是可以背诵下来的,但是对诗词的内容却是不甚理解,几乎是盲背,机械性背诵。这样的教学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记忆效果欠佳,而且考试时一旦出现的考题是理解运用默写题,学生纵然会背诵某首诗,但因对其内容不理解,也就会无从答题。笔者认为,诗词一定是要全讲精讲的,因为古诗词语言高度凝练,古人的生活离我们又很久远,初中生在不了解写作背景的情况下理解诗意还是有难度的,比如杜甫诗《望岳》中的“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如果教师上课不讲,学生是不会知其意思的。又如王维的《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假如老师不讲写作背景,不讲作者此番远行是被排挤出朝廷,学生是不能体会诗人激愤、抑郁、失落的心情的。我发现,当老师讲诗人的生平故事时,往往此时,课堂是最安静的,所以学生对作家本人的生活是非常感兴趣的,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诗歌也是大有好处的。教师全讲精讲,还要注意着意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以致学会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对初中学生来说,理解记忆比机械记忆记得更牢更持久,这当然对考试也是有好处的。

3、开展专题活动,为诗词教学拓展空间。单纯的初中诗词教学可能显得有些单调,其实,诗词教学有着较大的拓展空间,教师要善于整合资源,开阔思路,改进与优化整个诗词教学活动,就能够发挥出较强的整体教学功效。笔者在诗词教学中,针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组织开展专题研究,如研究某一个诗人的作品风格,研究某一段时期的诗词作品思想意义等,通过这样的活动来满足学生对诗词学习的探究欲望,教师给予必要的指点

与引导,提高教学成效。另外,笔者在教学中还经常组织诗词朗诵比赛、文学常识抢答赛等,以赛促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等。

4、监督检查,严格过关。对课本中的精短、经典篇目,教师可以安排出专门时间,要求学生进行默写。教师通过检查学生的默写情况,就可以比较直观的了解到学生的背诵状况。另外,通过默写的方式,教师还可以了解学生是否达到了能背会写的要求。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由此可见,多多阅读和背诵古典诗歌 (词),不仅能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更能提高我们的语文综合能力,可谓一举多得,舍此别无其它捷径可寻。因此,无论是教师或学生,都要坚信这一点。

三、总结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出韵味、品出情感、拓展视野。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古诗词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心灵的相通,产生共鸣,获得思想上的启迪。

参考文献

[1]兰金星。初中语文有效整合写字教学的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