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普通外科论文范文

普通外科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普通外科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普通外科论文

第1篇

英文名称:Chinese Archives of General Surgery(Electronic Version)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广东省广州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4-0793

国内刊号:11-9148/R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7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双月刊)创刊于2007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附属中山医院联合承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多媒体光盘(CD-ROM)配纸质导读的中华医学电子版系列医学杂志。 其特色在于国内“文献”的独一与“电子版”的新颖:在美国,早就有《外科学文献》(Archives of Surgery), 但国内至今尚未见有类似刊物;同时她一改过去以经验医学为主、以叙述性临床病例总结为主的临床研究局面,而以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为基础,以原创性Meta分析和RCT研究论文为特色,使我国的临床研究高上一个台阶,|成为普通外科医生掌握和应用EBM的培训园地。

第2篇

【关键词】 硬膜外持续镇痛 重症普通外科患者 术后 心律失常 职称论文

重症普通外科患者术后常发生心律失常如严重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40次/分)、频发房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速、房扑、房颤、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易引起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甚至引发危情。良好的硬膜外术后镇痛可减轻或抑制疼痛刺激所引起的应激反应,有利于减少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对47例患方签字同意的重症普通外科术后患者实施硬膜外持续镇痛,有效地减少了术后常见心律失常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共94例重症普通外科疾患,术前ASA Ⅲ-Ⅳ级,随机分为两组,术后均转入重症医学科监护治疗,均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留置尿管,并常规术后监护治疗:术后持续硬膜外镇痛组为研究组,未实施硬膜外镇痛组为对照组,予常规肌注哌替啶注射液或静注舒芬太尼注射液,视镇痛效果及患者耐受程度可重复使用。

1.2 方法

研究组 由麻醉师在手术结束后应用镇痛泵与硬膜外导管连接,以2ml/h持续泵入镇痛药液,PCA每次0.5ml,药液总量100ml;对照组常规术后监护治疗。

1.3 观察项目

观察术后首个24小时内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24小时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

2.1术后首个24小时内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研究组发生11例;对照组发生39例。X2=33.4982,P

2.2 不良反应 少数患者发生血压较术前降低>20%,研究组发生4例,对照组发生5例。X2=0.1229, P(0.7259)>0.0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重症普通外科患者其正常心电系统兴奋性减弱,基础疾病创伤及手术后疼痛刺激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及异位局灶自律性增强,同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通过外周神经节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循环系统,术后常发生心律失常如严重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20次/分)、频发房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速、房扑、房颤、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易引起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甚至引发危情。良好的硬膜外术后镇痛可减轻或抑制疼痛刺激所引起的应激反应,有利于减少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从而减少此类患者发生血流动力学改变甚至引发危情的几率。

参 考 文 献

[1] 曹林生,廖玉华.心脏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00-427

[2] 陆再英,钟南山. 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51-266

第3篇

1 普通外科的临床教学特点

2 教学过程中的3个“重视”

2.1 重视外科基本功训练

普通外科是1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是获得技能的主要途径。为此我们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努力给学生创造实践操作的机会,1些基本临床操作技能,如换药、拆线、外科清创缝合以及门诊小手术等,先由教师严格按操作规程向学生讲解操作要领、注意事项,并进行示范,然后尽可能让学生动手操作,带教老师1定要做到“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使他们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能较熟练地完成操作。日常带教过程中,我们要求每位新入科的实习医生先由教学组长示教1遍操作,再让每位带教老师示范和监督,做到不厌其烦,反复纠错,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使学生的无菌观念和无菌技术得到了规范和强化。

2.2 重视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临床思维能力是运用理论知识对疾病进行综合分析、推理、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可直接反映临床医生认识、处理疾病的能力和水平。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和良好的临床思维习惯是临床医师成长和成功的关键,也是临床医学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我们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①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做好从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变;②指导学生学会收治病人,初步培养其临床思维;③重视教学查房,不断加强其临床思维训练。

2.3 重视医德教育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 腹腔镜 手术 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R65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23-0001-04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in current China*

Zheng Minhua**, Ma Junjun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Ruijin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Center, Shanghai 200025, China)

Abstract Laparoscop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general surgery of China for more than 20 years with the great improvement of the technique and the range of its application has been continuously popularized all over China. Besides the conventional laparoscopic technique, the single incision laparoscopy, robotic surgery, nature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 and 3D laparoscopic surgery have been also introduced to the laparoscopic surgeons in recent years, which makes some surgeries impossible into possible. Nowadays, the exchange among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and Japan has been continuously strengthened in terms of technique, research work and training in laparoscopic surgery, which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ternationalized process.

Key words laparoscopy; surgery; internationalization

纵观腹腔镜外科在我国发展的20余年,腹腔镜作为一种技术在普通外科领域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宽,腹腔镜外科的手术技术水准和学科建设水平也不断提高。在腹腔镜技术的创新发展方面,相关图像系统已达高清及3D水平。此外,从传统腹腔镜发展到单孔腹腔镜、机器人手术、经自然孔内镜手术等,新技术不断涌现,使许多原本认为不可能的手术成为可能。所有这些发展均离不开我国腹腔镜外科医师开拓创新的思维和追求卓越的理念。腹腔镜外科技术成为过去20年间我国外科领域发展的引擎。我国腹腔镜外科领域亦在不断加强与欧、美、日等先进国家的交流,并在国际上崭露头角,逐渐获得了国际同行的认同和赞赏,现已跻身世界腹腔镜外科大国的行列。

我国腹腔镜外科的发展历程

回顾以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技术在普通外科领域应用发展的历程,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用于以腹腔镜胆囊切除为主的良性病变脏器的切除及功能修复,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又开启了以胃肠道恶性肿瘤切除为代表的肿瘤微创外科时代。进入21世纪后,随着内镜、腹腔镜和介入治疗等治疗技术的不断成熟,临床医学出现了内科治疗外科化、外科治疗微创化的趋势,而微创手术则进入了精准化、功能化的时代。由于相关图像系统已达高清及3D水平,许多腹腔镜手术可以实现精准化,从而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神经及其功能。此外,对许多功能性、代谢性疾病如慢传输型便秘、肥胖和2型糖尿病等,亦可以应用腹腔镜技术等微创手术治疗并获得良好的疗效。

自1987年法国Mouret进行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以腹腔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手术即在普通外科领域得到迅速发展:1989年比利时Dallemagne进行了腹腔镜胃食管反流术;1991年美国Jacobs进行了首例腹腔镜结肠切除术,同年日本Kitano完成了首例腹腔镜远端胃癌D1根治术。上海瑞金医院亦于1993年开展了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1995年上海长海医院又进行了国内首例腹腔镜胃大部切除术。2000年以后,腹腔镜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我院于2005年在国内首先报告进行了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标志着我国腹腔镜手术已在技术上完全可以完成除肝移植术外的最复杂的普通外科手术。目前,腹腔镜手术已从简单的注重手术数量与种类转移到更加注重手术质量与技术创新的层面。腹腔镜手术的操作正从规则性切除往精准化切除方向过渡,手术质量不断提高。同时,能量平台、腹腔镜切割吻合器等腹腔镜操作器械和技术以及精准解剖、中间入路解剖理念等亦被借鉴至开腹手术中。这种腹腔镜技术对开腹手术的反哺实际促进了普通外科各专科医师对腹腔镜手术的认可程度和学习热情,结果又进一步推动了微创外科的发展。

在学术领域,随着高质量腹腔镜手术的开展与应用,腹腔镜技术作为一种外科技术已经融入到包括胃肠、肝胆胰、脾、乳腺以及疝、腹壁和甲状腺等在内的外科各专科中[1]。通过各种培训班、手术演示会和专业会议等传播、交流方式,腹腔镜技术已广泛用于外科各专科,而在国内、外普通外科各专科的专题学术会议上,与腹腔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相关的话题也往往是最受关注的热点之一。可以说,随着腹腔镜外科学科水平的不断提高,外科各专科正逐渐步入手术微创化的新阶段。

我国腹腔镜外科的新发展

新兴腹腔镜外科技术的发展

目前,在腹腔镜与内镜外科领域,国内、外发展比较成熟且应用相对较多的先进技术除传统腹腔镜手术外,还包括机器人手术、单孔腹腔镜技术、双镜(三镜)联合技术、“迷你”腹腔镜技术等一系列以传统腹腔镜手术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兴先进技术,并已广泛用于普通、心胸、妇科、泌尿和儿科等各外科专科手术。

单孔腹腔镜技术

近5年来,出现了以单孔腹腔镜技术为代表的更微创化的腹腔镜技术,体现了人们对外科治疗自巨创到微创、再到无创的期待与追求。在国际上,单孔腹腔镜手术已在胆囊切除术、胃底折叠术、阑尾切除术、减肥手术和结肠切除术等外科手术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国内许多医院,单孔腹腔镜胆囊手术已开展得相当成熟,并已在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以及腹腔镜胃手术和减肥手术等复杂手术中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一些经验丰富的微创外科中心甚至已能应用单孔腹腔镜完成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的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不过,由于在操作上会遇到缺乏操作三角、器械相互干扰和操作空间有限等困难,单孔腹腔镜技术在手术技术和手术器械等方面仍待进一步的发展和改善。也正因为如此,有关单孔腹腔镜手术的方法、进路和器械的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成为近年来微创外科研究的热点之一。

腹腔镜联合内镜技术

将腹腔镜与内镜这两种微创技术结合起来可进一步发挥微创技术的优势,并已成为近年来消化道疾病外科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例如,三镜联合(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的阶梯治疗已成为国内微创治疗胆道疾病的规范;而对分化较好、局限于黏膜层且无淋巴和血管转移的早期胃癌和结、直肠癌,以及单用内镜治疗困难的结、直肠良肉,腹腔镜联合胃镜或腹腔镜联合肠镜的双镜联合治疗策略也成为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国内目前对这些技术的开展均已相当成熟。

“迷你”腹腔镜技术

“迷你”腹腔镜又称微型或针式腹腔镜,是指直径

我国腹腔镜外科的发展热点与展望

在腹腔镜外科领域,技术方面,恶性肿瘤的根治、包括腹腔镜下的根治性淋巴结清扫和消化道重建等是目前最令人关注的技术问题,而机器人手术系统近年来已成为倍受关注的一大热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日间手术(day surgery)、单孔腹腔镜技术在复杂手术(如胃肠肿瘤根治术等)中的应用、双镜乃至三镜联合治疗胃肠肿瘤和胆道疾病等也是令人关注的热点;设备方面,上述各技术相关设备如“迷你”腹腔镜器械、机器人手术系统、3D腹腔镜手术系统等设备以及各类手术能量平台如超声刀、Ligasure、双极电凝等用于腹腔镜下组织分离、血管结扎和组织切割的能量设备等的发展近年来都备受关注,它们对腹腔镜外科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关心、支持下,在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及其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的牵头、指导下,我国普通外科的内镜、腹腔镜诊疗技术得到了规范化的推广和开展,使得腹腔镜和内镜相关一系列先进技术在我国各个地区得到了普及与发展。目前,我国的腹腔镜、内镜外科水平已在总体实力上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手术技术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不过,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的发展尚不平衡,一些地区、一些医院可能已经开展了机器人手术、3D手术,而有些地区、有些医院则可能刚起步开展腹腔镜胆囊手术。各地区间的腹腔镜和内镜技术的发展水平的差距较大,发展目标和关注点也有所不同。因此,就全国范围而言,统一评判腹腔镜和内镜外科的发展现状、制定其发展目标或方向目前尚不太可行,分区域、分层次地进行推广和制定发展目标可能更适合现阶段我国腹腔镜和内镜外科领域的实际情况。

腹腔镜外科的规范与准入

应当看到,我国的腹腔镜外科起步较早、发展较快,但同时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重数量轻质量、重实践轻培训和重创新轻规范等问题。在有质量控制的前提下,通过制定科学、系统的操作指南和实施规范对腹腔镜技术进行规范的推广是保证腹腔镜外科在我国发展的正确途径。目前,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已经独立或再联合其他相关专科学组制定了结、直肠癌和胃癌、减肥手术等专科的腹腔镜或内镜手术操作指南。2010年,我国卫生部医政司通过颁布《胃癌诊疗规范》和《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等明确了腹腔镜技术在这些外科专科手术中的应用地位。2012年,我国卫生部还召开了内镜诊疗管理与技术交流大会,部署了我国内镜诊疗技术的规范化管理工作,分专科设立了普通外科内镜诊疗规范专家组,落实了内镜和腹腔镜外科手术的准入、资质和分级管理等实际工作,为我国腹腔镜外科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总之,不论是从行业规范层面还是从政府管理层面看,我国腹腔镜外科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都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和加强。

我国腹腔镜外科的国际化进程

随着我国腹腔镜外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的不断普及,我国腹腔镜外科学科也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我国的腹腔镜微创外科起步虽然晚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病例数相对更多,故手术量大,技术发展很快,许多专科领域的手术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并得到很多国际专家的重视和好评。越来越多的国内腹腔镜外科专家的手术视频受邀参加国际会议的交流,甚至受邀参加国际会议的手术现场演示。与此同时,作为国际内镜外科医师学会的成员,我国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也于2009年成功举办了第9届亚洲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医师年会,并于2012年获得了2016年第15届世界内镜外科年会的申办权。我国腹腔镜微创外科虽然已获得很好的发展,但亦存在不少不足之处。例如,在临床研究方面,存在着数量多、数据少和手术技术强、临床研究弱等不足,好的经验、好的技术往往不能转化为高质量的论文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在学术交流方面,也存在着“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问题,即在国内学术交流时往往非常活跃,而一到国际交流舞台,则似总表现得有些缺乏自信、底气不足。这些不足与我们的外语语言能力较差有关,同时亦与国内的外科医师通常缺乏一种积极的“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和竞争意识有关。

当然,我国腹腔镜微创外科这些年来已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腹腔镜手术技术及培训方面都开展了多个层面的地区间和国际间的合作。例如,“大中华结直肠腔镜外科学院”在创建之初即融的腹腔镜结、直肠外科专家于一体,在腹腔镜外科的培训理念、体系和平台方面均已成为区域化合作的典范,并汲取港台地区先进的技术与理念,为国内培养了大批腹腔镜结、直肠外科医师[3]。近年来,该学院还与英国皇家外科学院开展培训合作,且培训平台及体系已通过英国皇家外科学院的认证,成为其认可的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培训基地。该学院目前亦在与美国胃肠与内镜外科医师学会开展合作,通过美国胃肠与内镜外科医师学会中国工作组这一平台,挑选国内优秀的腹腔镜微创外科中、青年医师到美国梅奥诊所、克利夫兰诊所等知名临床中心接受腹腔镜手术技术及临床研究等方面的系统培训,为我国的腹腔镜外科事业储备后续人才。

在腹腔镜胃癌手术方面,日、韩两国作为胃癌高发国家和腹腔镜胃癌手术技术的领先国家,每年均召开促进两国间学术交流的日、韩腹腔镜胃癌手术联席会议。随着我国腹腔镜胃癌手术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推广应用,我国的手术技术和临床数据正越来越受到日、韩两国的重视。在此背景下,2013年起,我国开始加入这一联席会议,并在上海首次主办了该会议。今后,该会议还将常态化地在中、日、韩三国轮流主办,这对我国的腹腔镜胃肠专科医师是非常好的交流和学习机会,对推动我国腹腔镜胃癌手术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此外,在临床研究方面,2009年起在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的指导下,中国腹腔镜胃癌外科研究组开始在全国开展一项腹腔镜进展期胃癌根治术的前瞻性、多中心、对照临床研究[4],且目前亦参与到日、韩的国际性多中心临床研究中,而这种数据的共享和学术的交流将有助于提高我国腹腔镜胃癌手术在国际学术领域中的影响力。

结语

在经历了20余年的快速发展之后,我国腹腔镜外科医师既要看到自己所取得的成绩与优势,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与差距,不仅要“低头走路”、掌握相关技术,更要“抬头看路”、认准发展方向,充分利用好国内、外的各种有利条件,使我国的腹腔镜外科领域在今后得到更大的发展,让更多的患者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徐大华. 从腹腔镜手术展望蓬勃发展的微创外科技术[J]. 中华外科杂志, 2008, 46(23): 1764-1765.

卫生部医政司, 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专家工作组. 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0年版)[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0, 13(11): 865-875.

郑民华. 腹腔镜微创手术是否会成为胃肠肿瘤手术的金标准[J].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1, 10(3): 161-164.

李国新, 胡彦锋. 胃癌的微创治疗进展[J].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2, 17(5): 325-329.

(收稿日期:2014-09-29)

第5篇

稿件要求

1稿件要求主题明确、重点突出、资料确实、数据可靠、逻辑严谨、文理通顺。

2稿件内容提倡少而精。文字要求准确、简练、通顺。论著稿件应有中文和英文摘要。每篇文章关键词2~5个,每个关键词之间间隔1字距,不加标点符号。关键词应尽量使用汉语主题词表及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词或正式出版的工具书的用词。摘要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在200字以内。英文摘要应包括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结论conclusion四个部分的结构式摘要。论著稿件(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一般勿超过4500字,附20条以内的主要参考文献。病案报告、短篇报道等稿件一般勿超过1500字。正文与图、表应避免重复。

3稿件问题应简明、准确,一般以20字以内为宜。

稿件各层次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相隔。最末数字不加标点符号。

4论文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在文题页左下方注明 。

5参考文献

为增强文章科学性,各类文章均请适量引用参考文献,引用时请按国标GB/T3179-92附录A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 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未发表的观察资料和个人通讯一般不用作参考文献,有条件时,2 次文献亦不宜引为参考文献。外文期刊的名称缩写以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Index Medicus》格式为准,参考文献必须与其原文核对无误。将参考文献按引用的先后顺序(用阿拉 伯数字标出)排列于文末。

稿件署名作者须是合法著作权人,文责作者自负。请将作者姓名在文题下依次列出。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单位、邮政编码、所在城市E-mail应在文章首页左下方标注。

请自留底稿,本刊不退稿。来稿是否刊用须由本刊编委会审定。如收到回执6个月内未收到刊录通知或修稿单,6个月后该稿可自行处理。切勿一稿两投。

6本刊对来稿有修改权,如不同意,请在稿件首页注明。

第6篇

我科2005年建成重庆市第一家专业的糖尿病足诊治中心,成立糖尿病足工作室,与普通外科等联合开展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愈多例复杂糖尿病足患者,减少了截肢和致残率。目前已举办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学习班3届,学员365人,取得一些教学经验,现报告如下。

1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学习班特点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学习班的学员和教学工作有较为突出的特点:①该学科为新兴学科,专业性强,理论要求高,内容较抽象,不易理解;②所有学员均为所在单位科室的骨干成员,但由于部分学员来自基层,理论基础不扎实,且存在重操作轻理论的现象,学习理论知识缺乏主动性;③培训时间较短,每次仅40学时,在短时间内需要完成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训练,难度较大;④内容涉及组织胚胎学、解剖学、生理学、细胞分子生物学、材料学等一系列基础学科知识,一般学员课前若无相关知识预习,难以迅速掌握;⑤该项目所需硬件平台和技术力量需要多个科室如普通外科、手术室等科室配合。

2 教学方法

2.1 制定因材施教的教学计划

由于学员的学历、水平等因素参差不齐,除统一制定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外,针对底子薄、基础差的学员采用提前预习的方法,报名后可将课程内容提前以信函及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辅导,确保每位学员都能充分理解消化相关理论知识,便于在后续短暂的课堂教学中取得理想的效果;对于有良好的科研基础,已经接受过该领域相关知识培训,渴望在新技术、新方法上有所突破创新的学员,则主要以提升其原有知识水平,将理论更好地转化为实践作为教学目标。

2.2 高学历授课团队及合理分组模式

以科室主任为核心成立博士学历、副教授职称以上,内分泌科、普通外科和手术室联合的授课团队,选定内容,编写教材,并担任教学组长,并以各科室中青年教授、讲师为主分组见习带教,形成科室主任、各级教学组长、见习教员的三级授课制度,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目标,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

2.3 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结合

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其思考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将基础与临床实践相结合[1]。每小组配备接受过PBL教学培训的教员,整个学习过程中除了以传统教学法进行理论授课以外,利用课堂剩余时间及课后时间进行组内讨论,教员引导讨论的方向和难度,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则让学员查找资料,鼓励学员对技术进行创新,最后由教学组长点评,解释分歧和疑问,以提高授课质量[2]。结合传统教学法和PBL教学法,有助于知识的自我更新,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4 强化实践及科研能力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基本技术,还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开展该项目所需要的各种仪器、设备的运用达到熟练程度[3]。学习过程中严格规定该技术项目的适应证、禁忌证,详细列举所需的设备种类、购置途径,制订标准操作规程(SOP)。在授课期间的操作实践中,由教员按SOP现场演示操作过程,由学员提出问题,现场予以解答和示范。鼓励学员撰写相关领域科研论文,对有发展潜力的学员在授课完毕回到原单位后鼓励其以合作的形式参与该项目的研究工作,使每位学员的科研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此外,学习班授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关系的结束,为了巩固授课内容,真正将该项目技术普及到基层,受惠于民,我们采取外援医疗小组的方式,多次携带专业器械前往各级医院协助开展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

总之,对于该项目学习班学员的培养,不能只着眼于提高学员的临床操作能力,其目标应是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医疗骨干和精英,通过培养,使学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操作中都扎实掌握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熟悉干细胞、组织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和研究进展[4]。

参考文献

[1] 齐殿君,欧凤荣.对临床学科PBL病例有效性评估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3(12):11-13.

[2] Bland JM. Teaching statistics to medical students using problembased learning: the Australian experience[J]. BMC Med Educ, 2004,4(1):31-35.

第7篇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外科手术后胃排空障碍的诊疗方法。方法本院自1997年5月至2007年5月共收治20例腹部外科手术后胃排空障碍的患者,其中15例行禁食、胃肠减压、肠外营养支持(TPN),使用促进胃肠动力药物等方法,保守治疗,5例患者保守治疗2周后症状无明显改善,积极性行剖腹探查,松解粘连,空肠造瘘等治疗。结果15例保守治疗及5例手术治疗的患者均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无胃排空症状复发。结论对腹部手术后出现胃肠排空功能障碍的患者予以积极综合治疗,效果好,能促进患者胃肠排空功能障碍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unctionaldelayedgastricemptyingFDGE)是胃肠道腹部外科手术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这种并发症的正确诊疗,有利于患者的康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现对本院治疗腹部外科手术后胃排空障碍的经验与方法予以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997年7月至2007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20例腹部外科手术后出现胃排空障碍的患者,其中门脉高压术后2例,贲门部癌手术后3例,胃窦癌6例,胃溃疡3例,十二指肠溃疡1例,十二指肠外伤2例,胰头癌3例。手术方法包括脾切除术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加幽门成型术、远端胃癌根治术、毕II式吻合术、毕I式吻合术、胃穿孔单纯修补术、十二指肠溃疡行单纯修补术、十二指肠外伤行剖腹探查粘连松解术,胰头十二指肠联合切除术。术后情况:患者术后3~7d均出现排气,胃管引流量大致在300ml以下,拔除胃管后进食流质或者半流质2~3d后出现上腹部饱胀、呃逆甚至呕吐含胆汁胃液,患者无腹痛。查体见上腹部膨隆或者平坦,无明显压痛反跳疼,听诊肠鸣音。76%泛影葡胺溶液稍作稀释后,口服行上消化道造影,可见胃无张力,蠕动波减少甚或消失,吻合口通过欠佳或者缓慢。行胃镜检查一般无明显阳性发现,少数可见胃壁增厚。所有患者生化指标等均正常。

1.2治疗方法首先可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治疗,减少其焦虑恐惧情绪,并给予禁饮食,胃肠减压,及胃肠外营养支持等,使用促胃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莫利,红霉素等。辅助中医药治疗,若适量应用大黄以及针灸足三里、内关等穴位。另外尝试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如放置困难可考虑行空肠造瘘,以求尽早恢复肠内营养,同时辅助治疗。30例患者应用上述保守治疗方法后均恢复,FDGE症状消失,2~3个月后随访复查症状无复发。10例患者行手术探查治疗。解除梗阻因素如胃扭转,胃体张力过高,内疝以及粘连带压迫胃窦或者幽门等结构。术中必要时可同时行胃空肠吻合、空肠造瘘、空肠与空肠侧侧吻合等。

2结果

以上病例经上述方法治疗后FDGE症状均消失,住院治疗天数10~23d,平均16d,2~3个月后随访复查症状无复发。

3讨论

腹部外科手术后出现胃排空障碍的机率在0.6%~0.7%。腹部外科手术后胃排空障碍一般分为机械性和功能性两大类别。机械性因素有粘连带压迫致输出肠袢不全梗阻、吻合口狭窄、胃体扭转等,多与手术时的操作有关联。一旦出现,往往需要再次手术而得以解决。FDGE的发病原因至今尚不是十分明确,有学者认为与精神因素有关。手术操作中损伤迷走神经机会较多,正常情况下,在距贲门5~7cm处有cajal细胞,它具有起搏功能,维持正常胃的电节律活动,并产生控制胃蠕动的慢波。迷走神经对胃电节律活动由调控的作用,能保持胃正常的电节律以及排空的功能。除此之外,胃排空障碍还与严重创伤以及手术刺激有关,创伤和刺激使患者机体处于应激的状态,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增加,即可引发胃排空延迟。同时手术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使胃肠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抑制胃肠神经丛的兴奋神经元,抑制胃动力,且儿茶酚胺与胃平滑肌细胞膜上的a和b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胃平滑肌收缩,从而抑制胃的排空。对合并有幽门梗阻的患者,术前应插胃管减压和洗胃,术后明确为FDGE后首先应减轻其焦虑不安等情绪。其次,营养支持在整个治疗中非常重要,早期可使用TPN,通过中心或外周静脉营养,能量总量一般为(126±21)KJ/(kg•d),同时注意胃肠功能监测,每天评估胃肠功能情况,一旦恢复及早考虑肠内营养,因为胃排空障碍患者如长期禁食会出现肠黏膜萎缩,屏障功能下降,容易发生细菌移位和毒素吸收,而肠内营养不仅能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而且能刺激肠黏膜细胞分泌胃肠素,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同时可辅以中药治疗,针灸足三里、内关等穴位,均有助于加快胃肠功能的恢复。若以上治疗措施效果欠佳,则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寻找病因同时解除诸如粘连、扭转等因素。通过上述综合治疗,腹部外科手术后FDGE多能在较短时间内治愈。所以,腹部外科术后患者出现FDGE时,应首先排除机械性因素,明确为功能性因素后,采取包括精神安慰、肠内外营养、促胃肠动力药物及中医中药的综合治疗。

参考文献

[1]陈涛,田伏洲,周庆贤.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12例诊治分析.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2,9(1):43.

第8篇

2013年新入选 CODE 期刊名称

N059 中国机械工程

A079 中国基础科学

R066 中国激光

R013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G852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G241 中国急救医学

G192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 G560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G907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G105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G787 中国健康教育

G784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N108 中国舰船研究

T075 中国胶粘剂

G23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G239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G206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G323 中国康复

G400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G106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G107 中国抗生素杂志

A098 中国科技论坛

A583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S133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A108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A106 中国科学化学

A081 中国科学基金

A00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A109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A107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A105 中国科学数学

A103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Z317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A10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Y003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G441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K030 中国矿业

K015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G247 中国老年学杂志

U001 中国粮油学报

G447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G108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G536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G794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G221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G870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G109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G544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G814 中国临床医生

G974 中国临床医学

G304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G110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H212 中国麻业科学

G613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G598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K037 中国煤炭地质

G582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G297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K036 中国锰业

H211 中国棉花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2013

2013年新入选 CODE 期刊名称

G111 中国免疫学杂志

Y028 中国民航大学学报

K550 中国钼业

G303 中国男科学杂志

H273 中国南方果树

G422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G277 中国内镜杂志

R524 中国能源

U609 中国酿造

W005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H958 中国农学通报

H027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H567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H030 中国农业科学

H210 中国农业气象

H221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G311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G226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G269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G776 中国全科医学

H081 中国热带农业

G629 中国热带医学

Z546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G112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U052 中国乳品工业

E124 中国沙漠

G366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G114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G242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G268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H555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H044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F255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F002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G115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G258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G715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L001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F047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G883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G853 中国实验诊断学

G273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G228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G305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G867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G267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G686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G272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G872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U635 中国食品添加剂

G429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U007 中国食品学报

U563 中国食物与营养

H317 中国兽药杂志

H326 中国兽医科学

H225 中国兽医学报

G796 中国输血杂志

G926 中国数字医学

H290 中国水产科学

第9篇

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各方力量对比的不平衡性以及同一矛盾的双方力量对比的差异决定了事物发展的主、次要矛盾和矛盾的主、次要方面,这就要求科研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临床科研固有的特点决定了矛盾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概括来说,临床科研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1)研究对象特殊:临床科研的对象是人,除研究人的生物学因素外,还要研究各种心理学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2)研究方法困难:由于研究的对象是人,不能随意对人体做直接实验,只能采取间接的研究方法,用某些动物进行模拟实验,两者差距很大,实验结果只能作为对人体的一种参考。

(3)研究内容复杂:因为研究对象是人,所以研究的内容庞大而复杂。既要探索生命现象奥秘,又要研究外界环境中可能影响人体健康的各种因素。

(4)临床学科繁杂:各学科收治的病种、疾病的严重程度、所采用的诊疗手段差异较大。因此,临床医务工作者要根据本学科医疗工作的特点,抓住主要矛盾,明确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找准研究的突破口。

比如,烧伤创面愈合后的主要问题(主要矛盾)是瘢痕增生,其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早期防治瘢痕增生(矛盾的主要方面)。我院烧伤整形科抓住了这一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多年来一直从事“弹力加压阻抑深度烧伤后瘢痕增生的临床相关性研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又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一直是普通外科和消化内科收治的主要病种之一(主要矛盾),其中如何正确地选择和协调好手术与保守治疗(矛盾的主要方面)尤为重要。于是我院组建了由普通外科、消化内科和核医学科组成的甲状腺疾病治疗中心,联合进行技术攻关,有效地解决了协同治疗问题,明显提高了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治疗水平。

“大项目”攻关与“小项目”的开发

为了明显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提升医院的声望,在临床科研活动中,由医院牵头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一批高等级的科研项目(大项目)联合攻关,以其将来申报高等级的科研成果奖,是很有必要的。但是,由于临床工作的多样性,结合工作实际,大量开发能短期内产生效益的小项目如“新技术、新项目、新疗法(三新)”也很重要。唯物辨证法认为: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量变引起质变。从一项“三新”项目的开展到大量“三新”项目的开发应用(量变),必然推动临床诊疗水平的明显提高(质变)。因此,临床科研活动必须遵循“大项目”攻关与“小项目”开发并举的原则。自“十一五”以来,我院每年均组织一些档次较高的课题申报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有一批项目获批立项,其中已获省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各一项。同时,医院积极鼓励各科室大量开发“三新”项目,做好年初有计划、开展后及时登记、年终评审并奖励,基本上每个科室年年均有“三新”项目开展,使医院临床诊疗水平得到了全面、长足的发展,从而为我院几年来实现跨越性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科研活动中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辨证唯物论强调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指出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实践是第一位的,认识离不开实践。实践既是人们认识的来源,也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既是检验认识正确性的唯一客观标准,也是认识的最终目的。临床医学是实践科学,临床科研假说必须经过临床实践来验证才能形成真理。因此,临床科研活动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实践第一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是实事求是原则的体现。

第10篇

一、改革背景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学科,这 一特性决定了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必须以临床技能训 练为核心。但长期以来,我国临床医学人才的院校 培养,尤其是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培养均以学术型为 主,即着重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而学生 的临床诊疗能力培养主要靠卫生部门的在职培养。 2009年,教育部对研究生培养进行重大政策调整, 在统招的硕士生中尝试以专业学位模式培养,即由 以培养学术型研究生为主转向培养学术型研究生和 专业学位研究生并重。但目前临床医学人才培养, 尤其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中,存在 着“重科研、轻临床”的倾向,出现培养与使用脱节、 专业学位层次与临床工作能力不符等问题。我国医 学硕士、博士学位分为医学科学学位和医学专业学 位二类,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目的是“提高临床医疗 队伍的素质和临床医疗工作水平,适应社会对高层 次临床医师的需要[3]”。但由于高校绩效评估与考核 偏重于科研指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具体培养过 程中,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 养标准向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标准靠拢,背离了专 业学位设置的初衷,使得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毕业生 的临床工作能力难以胜任临床工作岗位的实际需 要,其工作后仍然需要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存 在着重复培养的问题,延长了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 周期。

改革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适应我国当 前医学教育现状和需求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卓越医生,是提供优质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和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需要。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 训是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两种主要模式,同处于医 学终身教育体系中毕业后医学教育阶段,二者有着 紧密的联系。从培养目标看,二者均以提高医师的临 床医疗工作能力、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师为目标[3,4]。从 培养方式看,二者均采用临床技能训练为主、理论学 习和科研训练为辅的培养方式[34]。既然二者培养目 标和培养方式是一致的,为有效解决培养与使用脱 节、学位与能力不符等问题,避免重复培养,缩短临 床医学人才培养周期,就有必要将二者有机衔接,以 提高培养对象的积极性,提高临床教育资源使用的 效益和效率。

二、改革思路

     在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 师普通专科培训接轨实践的基础上,构建以临床技 能训练为核心的“5 +3+X”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将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和住院医师培训招录有机结 合,建立严格的选拔机制,把好“入口关”,保证生源 的质量;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和住院医师培 训过程有机结合,建立高效的督査机制,把好“过程 关”,提高培养的质量;将专业学位授予标准与临床 医师准入标准有机结合,建立竞争和淘汰机制,把好 “出口关”,保证培养的权威性。二者的有机结合,既 有利于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工作能力,又有利 于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培养合格的临床 医师。

三、培养目标

    “5+3+X”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培养目标是 以临床技能训练为核心,持续提高医师的临床工作 能力,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师,为提高临床医师队伍的 整体素质、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保证病人医疗安 全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培养方案

     5, 即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分为4个学习阶 段:通识教育1学期,基础医学教育2学期,临床医 学教育3学期,临床医学通科实习4学期。在临床医12学通科实习阶段,医学生可根据自身发展需求,选择 临床检验学、病理学、影像学、麻醉学等专业。完成教 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临床实习,成绩合格,达到学士 学位授予标准者,可以获得“临床医学本科毕业证 书”和“医学学士学位证书”。

3,即3年住院医师普通专科培训,并与临床医 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有机衔接。 培养对象进 入住院医师普通专科培训基地进行为期3年的普通 专科培训,培养合格后,可实现“四证合一”,即经历 一个培养过程可以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住院 医师规范化培训普通专科合格证书”、“临床医学硕 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证 书”四个证书。培养医院组织培养对象在培养期间参 加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合格者获“执业医师资格 证书”,这样能有效解决培养对象在进行临床技能训 练时所面临的违法和违规行医风险。由于“专业学位 研究生培养过程和住院医师培训过程有机结合”,培 养对象的临床技能训练达到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相关要求,考核合格后可以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 训普通专科合格证书”,毕业后不再重复进行住院医 师规范化培训。培养对象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 论文答辩,达到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可 以获得“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临床医 学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X,即X年住院医师亚专科培训,并与临床医学 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有机衔接。 培养对象进入 住院医师亚专科培训基地进行为期X年的亚专科 培训。由于不同的亚专科医师执业难易程度的不同, 使得各亚专科在培训内容、培训要求和培训标准上 有所不同,导致培训时间不一致,我们称之为“X” 年,一般为2至4年,例如普通外科是2年,骨科是 3年,神经外科则是4年。培养合格后,可实现“二证 合一”,即经历一个培养过程可以获得“住院医师规 范化培训亚专科合格证书”和“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 位证书”两个证书。由于目前我校仅在非学历教育中 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所以学生不能获得博 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5+3+X”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各阶段课程设 置、主要考试及获得证书详见表1。

    五、培养过程

      1.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和住院医师培训 招录有机结合按照“培训基地培养能力和社会需求相结合”的 原则,制订学校临床医学本科和硕士、博士专业学位 研究生招生计划,并由学校和各附属医院住院医师 培训基地共同组织招生工作。根据各附属医院住院 医师培训基地临床教学资源,测算每年所能接纳住 院医师普通专科培训和亚专科培训的人数,同时结 合社会对不同专科临床医生的需求,合理确定临床 医学本科和临床医学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分 专业招生计划数,专业按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标 准》中普通专科和亚专科来设置。这样可在满足社会 需求、提高就业率的同时,保证培养对象进入“3+X” 培养阶段时,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卫生部《专科医师 培训标准》(总则和细则所规定的病种病例数、技 能操作数和手术数。

2.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和住院医师培训过 程有机结合实践教学是保证和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 要环节和必要手段[5],本培养体系,特别是在“3+X” 阶段,充分体现“以临床技能训练为核心的临床实践 教学为主”的培养模式。

临床技能训练执行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标准》。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 办法》中规定“在导师指导下从事不少于六个月的临 床工作”[3],在具体执行时,存在专业学位研究生临 床技能训练时间严重不足且具体执行情况不理想等 问题。而本培养体系将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技能训 练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结合,要求专业学位 研究生必须严格按照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标准》 (总则和细则)所规定的轮转时间、轮转学科以及相 应学科的病种病例数、技能操作数和手术数进行培 养和考核,这样有效地强化了临床技能训练,提高了 研究生临床医疗工作能力。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由公共必修课程、公共选 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组成,以我校统一组织的周 末集中授课和网络课程学习为主。公共必修课程、公 共选修课程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共科目理论学 习相结合,主要有循证医学、临床思维与医患沟通、 重点传染病防治和有关法律法规等;专业必修课程 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理论课相结合,根据卫 生部《专科医师培训标准》(总则和细则)要求,学习 和掌握各轮转科室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专业学位论文为临床病例分析报告或临床文献 资料分析报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临床医学 专业学位试行办法》中规定“学位论文可以是病例分 析报告或文献综述,学位论文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 以总结临床实践经验为主[3]”,但在具体执行时,许多导师常常安排自己带教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 生去完成实验室研究课题,并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 和科学学位研究生一样发表实验室研究论文。而本 培养体系要求专业学位论文为临床病例分析报告或 临床文献资料分析报告,如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交单 纯实验室研究方面的论文,将不同意其进行论文答 辩,这样从根本上解决了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论文 标准向科学学位论文标准靠拢的问题。

3.专业学位授予标准与临床医师准入标准有机=口 口3年住院医师普通专科培训阶段,培养对象通 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 书”;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所规定的临床科室轮 转,通过培训过程考核(包括日常考核、出科考核和 年度考核)和阶段考核,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普通专科合格证书”;完成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完成 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经过学位委员会评定,达 到授予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者可以获得 “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临床医学硕士 专业学位证书”。培养期间,如果培养对象未能通过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未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 书”,则不能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普通专科合 格证书”,更不能获得“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 书”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证书”。X年住院医师 亚专科培训阶段也经历上述类似过程。

六、改革实践

    2009年,我校开始探索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普通专科培训接轨工作。 2009级临床(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共119 人,4人直博,114人按期毕业,其中112人顺利获 得了学位。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78人参加了 2012 年江苏省住院医师普通专科培训阶段考核,考核分 理论考试和临床技能考核二部分。理论考试69人 合格,合格率为88.5%。理论考试合格者中,68人参 加技能考核,45人合格,合格率为66.2%。阶段考核 合格的45人中,有20人符合江苏省住院医师普通 专科培训合格资格认定条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 即2009级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2012年毕业时, 有20人实现了 “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硕士研究14生毕业证书”、“硕士专业学位证书”和“住院医师规 范化培训普通专科合格证书”“四证合一 ”。

2010年,我校修订了 “临床(口腔)医学专业学 位研究生培养实施细则”,正式开展临床医学硕士专 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普通专科培训接轨工 作。此次修订的显著特点是,依据卫生部《专科医师 培训标准》,增加了临床技能训练时间,特别是增加 了轮转科室和轮转时间,如内科临床技能训练时间 增加到27个月,轮转科室由3~6个增加到12个,轮 转时间由9个月增加到15个月;外科临床技能训练 时间增加到28个月,轮转科室由3~6个增加到9 个,轮转时间由9个月增加到16个月。2010级临床 (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21人,2011级硕 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01人,2012级硕士专业学位研 究生279人,全部按照新修订的“培养实施细则”进 行培养,强化了临床技能训练,必将有更多的硕士专 业学位研究生在毕业时实现“四证合一”。

七、保障措施

     1.强化临床技能训练与考核在临床技能训练与考核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各 附属医院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的积极性和主导作用。 各培养基地根据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标准》(总则 和细则)中临床技能训练与考核的标准和要求,采用 床边实践、模拟训练和标准化病人等多种训练方式, 对培养对象临床技能进行了系统化、规范化的训练; 采用工作场所评估(WPBA)、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 ni-CEX)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等多种考 核方式,对培养对象临床技能水平进行了客观、有效 的评估。逐步建立了科学严谨的临床技能训练与考 核体系,持续提高培养对象的临床技能水平,促进培 养合格临床医师目标的实现。

2. 完善适宜的配套政策培养对象在“3+X”培养阶段,打破了传统的“就 业一住院医师”或“在读一专业学位研究生”单 —身份模式,而具有“住院医师”和“专业学位研究 生”双重身份。身份发生了变化,配套政策应作出相 应的调整,以保障培养对象的合法权益。在培养协议 方面,培养医院与培养对象签订了培养协议,培养期间计算工龄,协议期限即为培养时间,培养结束后 协议自然终止。在薪酬待遇方面,按照培养医院同 类人员薪酬水平发放工资、奖金和福利,依法参加 医疗、失业、养老、工伤、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 社会保障。在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注册方面,培养 医院组织培养对象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后,注册地点可在培养医院,培 养结束后如到其他医院就业,依法办理执业地点变 更手续。

第11篇

【关键词】:急诊外科;诊疗思维;诊疗方法;漏诊;成长

一、目前国内综合性二级医院急诊外科运转模式

我院同全国大多数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一样,抢救创伤患者时没有固定的专科医师【4】。因此,急诊外科医师能够熟练救治多发伤、复合伤等急危重病例就非常重要和关键。

二、低年资住院医师在急诊外科轮转时的必备功课

1思想上充分认识急诊外科工作的性质与特点

低年资住院医师,大多参加工作时间短,临床经验缺乏,对于急诊急救工作的认识往往不到位,存在认识不足的情况。概括起来说,急诊外科工作特点是:(1)“急”:病情急,时间急、患者及家属心情急;(2)“累”:急诊高峰期常在节假日和晚间,上班时间不固定,遇有重大抢救还得延迟下班;(3)“险”:急诊外科病人情况错综复杂,甚至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也会受到威胁。

2熟悉医院急诊就诊环境、急诊就诊流程

初次就诊病人常因不熟悉就诊环境及相关就诊流程而造成诸多不便并与医护人员发生争执,所以必须熟悉急诊环境及相关就诊流程以减少矛盾纠纷。

一般普通外科的诊疗程序是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书写病历、开化验单、开申请单、开处方并做处理,而急诊往往由于病情紧急、时间紧迫,通常进行乱序甚至是倒序执行。

3 掌握外科基本操作、急救技能,培养临床诊疗思维

急诊外科涵盖了大外科的各种急症处理,无菌操作是一定要掌握的。创伤是急诊外科/急救的最重要的疾病谱。

4 理清并掌握“急诊外科患者”的诊疗思路、处理原则【11】

主要表现在四点:(1)掌握轻重缓急的原则,这主要是针对出现公共卫生事件时要掌握的基本原则;(2)掌握分清主次的原则,处置单个患者时掌握主要矛盾,不能因小失大,导致救治失败。(3)部分患者来势凶猛,病情危重,需尽早明确诊断,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4)病情处置中要有全局意识和原则。其后的三个内容是问、救、检同时进行。开放伤容易发现,闭合伤往往比较隐蔽,为了不遗漏重要伤情,Freeland等建议急诊外科医师应牢记“CRASHPLAN”,用以指导检查,其意义是,C=Cardiac(心脏),R=-Respiratory(呼吸),A=Abdomen(腹部),S=Spine(脊柱),H=Head(头部),P=Pelvis(骨盆),L=Limb(四肢),A=Arleries(动脉),N=Nerver(神经)。最后将抢救、治疗用药详细记录,保存完整的医疗资料,以防发生医疗事故时有证据。

5 掌握急诊外科常规诊疗方法

(1)急诊外科基本诊疗方法

1)维持心跳呼吸:呼吸心跳停止伤者立即胸外心脏按压、进行心肺脑复苏,固定颈椎,必要时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2)基本生命体征监测:血压、心电监护,一定时间内的病情需正确记录并密切观察,并做好相关科室、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共同协作,从而提高救治成功率。

(2)急诊外科疾病谱的流行病学研究

学者白峰等回顾性分析了其综合性二级医院2007年-2012年共5年间的急诊外科就诊患者资料,研究分析报道指出,急诊外科以外伤患者居多,最多的是暴露于动物或者机械性力量下,包括被狗咬伤或者抓伤,被蜂蛰伤、人群或重物机械挤压、推挤或者踩踏等(构成比26.89%)。

(3)常见交通事故创伤患者的处理

(4)高处坠落伤者的处理

高处坠落伤除了自伤和意外坠落之外,多数属于建筑行业的工伤。伤情一般与坠落高度、有无阻挡、着地部位、就诊时间有关。

6 急诊外科漏诊的常见原因分析

医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差、诊疗活动不规范是急诊外科漏诊的首要原因,主要表现为询问病史不详细,不问既往史,其次是体格检查流于形式,不规范。

7 注意临床经验、疑难病例(个案病例)资料积累,提高医学论文撰写水平

总之,低年资住院医师在急诊外科工作学习期间,要高度重视急诊专业的学习与发展。形成独特的急诊外科职业性格和特点,从而真正满足现代急诊医学的要求。

【参 考 文 献】

1 王一镗. 加强急诊医学教学的基本建设及祝全国第一个大学本科急诊医学专业的诞生【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2,11(4):272.

2 陈中伟,杨立山. 我国急诊外科的建设及发展模式的思考【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11(7):6541-6542.

3 秦卫东,刘明华,王松. 重视急诊外科专业发展,提高创伤急救水平【J】. 医学信息,2011,4(24):43-44.

第12篇

临床、教学、科研、管理工作都要兼顾,何松青的工作很忙碌。他说这3年时间至少付出有10年的代价。预支了生命,换回来的是患者对于肝脏的安全感。

医生是人,需要情感,但情感代替不了医术。“医生是病人在生命垂危时唯一的支柱”。自此何松青不断地想这个问题:你用什么支撑起病人的希望。

不可回避的责任

1994年,何松青本科毕业于桂林医学院,作为自治区优秀毕业生选留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工作,从此他的青春、他的事业、他的梦想、他的成就,便在这里生根、发芽、成长、壮大, 他的人生便和中国肝脏医学科学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2003年,何松青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外科学博士学位,师从于我国著名外科学专家陈孝平教授,毕业后留武汉同济医院肝脏外科工作。

不想囿于领域,他选择于2005年9月至2008年3月先后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南卡罗来纳州医科大学从事博士后培训。在南卡罗来纳州医科大学他得到了国际著名免疫学专家Stephen Tomlinson教授的精心指导,科研能力大幅度提高。因成绩突出,他于2008年4月晋升为南卡罗来纳州医科大学研究助理教授。何松青常说,自己像一块海绵,出国学习是为了使自己尽可能地吸满水分。“一旦哪天把自己充满了,我就该回来浇灌这片日思夜想的土地了。”负笈海外,一朝回国,只为把所学带回祖国。2009年7月,婉言谢绝了Stephen Tomlinson教授的极力挽留,何松青回到祖国任武汉同济医院肝脏外科副教授,2010年6月,回到自己的母校桂林医学院,任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教授。

兜兜转转十几年间,何松青辗转于东、西方,东西方文化在他身上相遇,已经不再是形式的混体,而是精神层面的和平融合。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肝胆胰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特别是肝脏移植,各种肝脏肿瘤,门静脉高压症和复杂性肝内外胆管结石的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为其以后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肝移植术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重要技术,然而由于供体紧缺、免疫排斥等问题使得大量的肝病患者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绕开供体肝移植, 肝脏再生的研究已经成了肝脏疾病领域的热点和难点。特别是肝脏外科领域肝脏切除、肝脏移植、严重创伤等。

如何有效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和改善肝再生一直是困扰肝脏外科专家的难点和重点问题。针对这些临床前沿问题,何松青课题组利用小鼠肝脏IRI、肝切除以及部分肝脏移植模型,探索减轻IRI的切入点,特别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率先将补体调控与肝脏IRI/肝再生研究结合起来,并成功找到了减轻肝脏IRI及促进再生的突破点。

传统研究认为:一方面,补体系统的激活是肝脏IRI的中心环节;另一方面:补体C3a和C5a为肝脏再生所必需,肝脏的再生需要加强补体的激活。而他们的研究表明:补体成分对肝脏的再生也有双刃性,尽管低水平的补体含量对肝修复有利,而高水平的补体含量是促进肝损伤的,抑制肝脏再生。补体的完全抑制或过度激活都不利于肝脏再生,平衡过度激活的补体有利于改善肝再生,减轻肝损伤。

他们在国际上首先提出并验证了“补体在肝脏再生中的双向作用与可控性” 理论。即:补体成分对肝修复的双向调节作用,补体的完全抑制或过度激活都不利于肝脏再生。可以通过拮抗或抑制补体激活的各环节调控补体的激活,达到改善肝再生的目的。基于绝大部分病人肝切除术后不存在补体系统缺陷而是补体过度激活,因此,临床促进肝脏再生的策略应是适度抑制补体活性而不是传统的促进补体激活。

该研究成果是对“补体为肝脏再生所必需”传统理论的重大补充与完善,为补体调控减轻IRI及改善肝脏再生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重要理论基础和靶向性调控的治疗策略,对减轻IRI对残肝或移植肝再生的影响,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有着重要应用前景。相关研究论文被国际著名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及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发表。

生命奇迹的背后

凭借扎实的基础研究功底,何松青很快便在业内声名鹊起。“医生是病人在生命垂危时唯一的支柱”。他从来没有忘记一名从医者的根本――治病救人。

有一年春节,到处是浓浓的年味儿,饭桌上热气腾腾的饭菜更让人感觉窗外的寒冷。何松青坐到饭桌前,突然接到一个紧急电话。挂断电话后,他便披上外套急匆匆地走了。原来,电话是医院打来的,医院刚刚接诊了一名危重患者。经过近6个小时的紧张抢救,患者终于转危为安。考虑到患者病情刚稳定,他不顾疲惫,仍坚守在办公室,直到天亮才离开。

何松青曾经接诊过一个病人。65岁的患者因为中肝内长了一个十几公分的巨大肿瘤,希望请到何松青的导师全国著名的陈孝平教授做肿瘤切除术。在这之前,病人曾辗转区内几家大的医院,肝胆胰外科的医生都表示无法做手术。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肿瘤巨大,更是因为位置太特殊,手术十分凶险。患者肿瘤十分紧邻下腔静脉、肝中静脉和肝右静脉,不小心碰破哪里,都会造成灾难性的出血。

如果弄破血管,一是容易形成气体栓塞导致死亡,二是大出血也会导致死亡,所以风险很大。因为陈孝平教授当时有事无法来桂林,何松青看了片子之后,对病人说:“如果你相信我,我就帮你做。”患者最后决定由何松青来主刀,实施复杂性肝中叶切除术。

这种做法难度较大,而且一定会损伤部分血管,所以要求医生能掌握全局,血管一破,就必须立刻缝合止血。最后,整个手术出血量不足500毫升。术后,患者恢复得也非常顺利。

还有一位患者一直隐隐感觉上腹部疼痛不适,经过反复的检查,在肝脏尾状叶发现直径10cm的巨大血管瘤,肝尾状叶的处理非常棘手,来回往返于多家大医院不愿意接受他。最后,他慕名来到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经过周密检查,最后确诊他患的是“肝尾状叶巨大海绵状血管瘤”,需要手术治疗。肝尾状叶因其独特的解剖学位置,临床上很少有单独的尾状叶切除术的报告。更以其手术上的难度和对外科的挑战性,被我国肝胆外科的奠基人――黄志强院士称为肝外科的最后堡垒。

肝尾状叶位于肝后下腔静脉的前方,第一肝门的后方,三支肝静脉的下方,亦即夹于三个肝门结构之间,血液供应、静脉引流、胆道引流复杂,位置深在,显露困难,解剖异常多见,因而手术风险大,曾被认为是肝脏手术的及肝叶切除的最后领域。

对于肝尾状叶肿瘤进行肝动脉栓塞及射频消融均因极高的危险性和可能产生的严重并发症而不作为常规的治疗手段,因此,手术成为肝尾状叶肿瘤最后的治疗。但是,肝尾状叶位于三个肝门之间,右侧与肝右后叶无明显界限,尾状叶血管与肝动脉、门静脉主干或分支、下腔静脉或(和)肝静脉相通联,尾状叶切除手术风险极大,稍微不慎可能导致致命性的大出血,另外胆管狭窄的后期治疗也非常棘手,因此,很多外科医生把肝尾状叶切除视为手术。

以往,为切除这一部位的肿瘤,往往需连同左半或右半的肝脏一并切除,以求更好的显露,降低手术难度。何松青带领他的团队采取左右及前联合径路的切除方法,为毛先生成功施行了单独尾状叶巨大血管瘤全切除术(尾状叶巨大血管瘤切除术),手术过程有条不紊,没有输血,术后恢复非常顺利,没有并发症……

因为肝脏再生有太多不可知因素,何松青才更感觉到自身存在的理由和价值。“我们继续了,病人就有可能存活;我们停止了,病人就有可能离去。”锲而不舍这4个字已经超出一般字面的意义并且牢牢的注入到他的心里。因为,对他来说,“锲而不舍”的后面紧跟着的是“生命重来”。

与何松青交谈,他谈的最多的是责任。对学科进步的责任、对发展医院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振兴祖国医学事业的责任、对广大患者的责任……的确,追随何松青归国4年来的奋斗足迹,他始终都在为了最终的目标奉献自己。

为了在医院开展“心脏死亡捐献器官移植试点”工作,何松青带领他的团队多次到武汉同济医院,湖南湘雅医院学习器官移植技术和相关的管理工作,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开创性的开展了该院心脏死亡捐献器官移植工作。大部分的器官移植需要通宵达旦的紧张工作,他们无怨无悔。他们辛勤的付出成就了病人的喜悦,在不到两年的时间成功的开展了18例DCD器官移植手术:包括13例肝脏移植和26例肾脏移植,给患者带来了福音。通过团队齐心协力共同奋战取得阶段性的成功,医院器官移植技术力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多次受到卫生厅及红十字会的褒奖,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

针对医院微创技术水平普遍不高的现状,何松青和他的同事大力开展了以腔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技术”。通过一年多的推动和学习,医院微创技术多点开花并迅速普及,整体水平进步神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大力发展微创技术为契机,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如雨后春笋般的开展起来,医院正在呈现跨越发展的新气象,医院内涵登上新台阶。在何松青的大力倡导下成立了桂林市普通外科学会,大力推动了行业发展,为桂林市普通外科学科建设和学术交流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成立后多次成功主办多种形式的学术沙龙,极大的活跃了桂林市学术气氛,繁荣了学术氛围。

医生心中的责任,应该是任何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们都难以相比的责任,因为他们创造的是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而且这份责任也是任何艺术家们美艳绝伦之作品所无法替代的昂贵,因为他们雕琢和修复的是这个世界上最独特的生命材质。生命的价值是相互传递的,何松青正是从患者的笑靥里获得满足。

第13篇

【摘要】外科牵涉的相关医疗领域比较广泛,并且占据着一定的医学位置,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外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着医学的全面发展,在医学领域中具有发展方面的重要性。文章就外科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进行初步探讨,以期更好地对医学发展有所贡献。

【关键词】外科 医学领域 重要性

引言

外科,从字义表面理解为外伤等一序列身体表面疾病治疗的科室为外科,但是,从医学的角度来解释是指研究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临床表现,诊断,预防和治疗的科学,是以手术切除、修补为主要治病手段的专业科室。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外科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各医院外科的专科设置原则与内科类同,通常与内科相对应。外科方面的疾病主要分为:创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功能障碍等五大类。

外科主要分科为:普通外科(简称普外)、心胸外科、泌尿外科、矫形外科、神经外科、烧伤、整形科、显微外科等。

一、外科发展概述

外科隶属现代医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医学项目,外科主要实现实现如何利用外科手术方法去解除病人的病原,从而使病人得到治疗,恢复健康。这方面的深入治疗和发展研究。外科和医学领域的其它科目一样,也需要了解疾病的定义、病因、表现、诊断、分期、治疗、预后,而且外科更重视开刀的适应症、术前的评估与照顾、手术的技巧与方法、术后的照顾、手术的并发症与预后等与外科手术相关的问题。

从先前古埃及出土的木乃伊的头颅中,医学人员发现木乃伊头颅留有手术的痕迹。在我国2000多年以前,外科在战争、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得以发展并不断完善。19世纪末,现代医学开始问世,起先经常由受过培训的理发师执行手术——即所谓的“医疗理发师”(barbersurgeon),因此在今天的许多英联邦国家外科医师被称呼为“先生”(Mister)而不是“医生”(Doctor)。在20世纪初,随着消毒、麻醉、止血、输血等技术的产生和进步,现代外科学得以逐渐深化及完善。现代外科奠基于是19世纪40年代,先后解决了手术疼痛、伤口感染和止血、输血等问题。

外科手术用的止血钳的不断改进,输血和补液也日益受到重视,这样就进一步扩大了外科手术的范围,并增加了手术的的安全性。50年代初期,低温麻醉和体外循环的研究成功,为心脏直视手术开辟了发展道路。60年代开始,由于显微外科技术的进展,推动了创伤、整形和移植外科的前进。70年代以来,各种纤维光束内窥镜的出现,加之影像医学的迅速发展(从B型超声、CT、MRI、DSA到SPECT、PET)大大提高了外科疾病的诊治水平;特别是介入放射学的开展,应用显微导管进行超选择性血管插管,不但将诊断,同时也将治疗深入到病变的内部结构。另一方面,生物工程技术方面也将对医学领域中的外科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外科在不断发展中对医学领域的推动作用

无疑,在社会不断发展和医学不断进步发展中,外科不可能一层不变,其医学作用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现代医学在发展中不断实现纵深方向的发展,同时在时间和空间领域中不断得到完善。外科的不断完善与条,分科也变得多了起来,因此,外科要进一步分为若干专科;有的按人体的部位,如腹部外科、胸心外科;有的按人体的系统,如骨科、泌尿外科、脑神经外科、血管外科;有的是按病人年龄的特点,如小儿科、老年外科,有的是按手术的方式,如整复外科、显微外科、移植外科;还有的是按疾病的性质,如肿瘤外科、急症外科等。

外科在不断发展中实现医学领域的不断完善,在通常病例和疑难病例的诊断和治疗中得到不断的突破和创新发展,实现了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发展角色。推动着医学领域的不断向前发展。

三、外科在医学领域中疾病治疗诊断方面的重要性

外科中常见的医疗诊断及处理医疗上的问题包含了创伤、各种胸腹部急症、先天/后天性畸形、恶性肿瘤、器官移植等,在临床应用上和麻醉学、特级护理学、病理学、放射学、肿瘤学等其它医学专科工作关系极其密切。随着药物、早期诊断技术与其他医疗科技(比如介入放射学)的发达,许多疾病的治疗都转变为非外科治疗为主,然而外科手术仍然是这些治疗无效或产生并发症不可或缺的后线支持,而外科微创手术(内窥镜手术)的领域也在蓬勃发展。

从上面论述中可以看出,外科在疾病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发展角色,发展空间之广,发展程度之深是一时半会无法完成探讨和完成深入研究的。外科各专科的全面繁荣发展,为人类健康创造一个个奇迹,在医学史上不断实现新领域的突破。故而,在医学临床诊断和手术运用中外科不仅具备前瞻性的发展特点,同时也具备其他外科以外无法完成的医疗难度而外科可以进一步解决的后勤医学发展性空间。故而,外科在医学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外科在医学领域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在医学发展中尤其是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给人类健康带来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医学研究和发展中,对外科的不断发展和研究创新,应对现阶段和未来有可能发生机已经发生的疑难病症,外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外科的发展历程来探讨,外科在其发展中无论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乃至世界,都有外科发展的足迹。在医学的深度和广度方面来看,外科在医学领域中都有涉足,由此不难看出,外科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参考文献

[1]何伦;“让活人回到医学中来”[N];健康报;2010年

[2]柯利民;徐阳孙;试论医德[J];中医药学报;1981年03期

[3]龚道淑;胥树平;何之荣;护患纠纷对护士造成的心理压力及疏导[J];护理管理杂志;2006年01期

[4]蒋建中;外科护理中的风险管理模式和实践研究[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6期

[5]徐玉涛;整体护理观念在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A];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6]黄春玉;黄小兰;王红英;;创伤外科护理记录缺陷分析及改进措施[A];中华护理学会第2届护理学术年会暨全国妇产科新技术、新理论进展研讨会暨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暨社区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第14篇

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外科,云南昆明 650041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老年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的临床疗效,为其治疗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134例腹部术后引发胃瘫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治疗的不同时间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6例)与观察组(6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临床期间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症状缓解时间。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胃瘫、肠鸣音恢复时间和置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100%、9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腹部术后胃瘫可有效的缩短置管时间,促进患者胃瘫、肠鸣音等症状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对于老年患者更为适用,值得临床重视。

关键词 老年患者;腹部手术;术后胃瘫;置管时间;有效率

[中图分类号] R6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5(c)-0130-02

[作者简介] 郑刚(1969.2-),男,云南腾冲人,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腹部外科方面工作。

术后胃瘫主要指的是术后因原发性的胃动力不足引起的胃排空障碍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在腹部手术后比较常见。该症状对患者的饮食、精神等均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其康复,影响生活质量。临床中治疗术后胃瘫的方式较多,均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目前,该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取得显著效果。为了研究分析老年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的临床疗效,为其治疗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9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34例腹部术后引发胃瘫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该种方式治疗老年腹部手术后胃瘫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是该院收治的134例腹部术后引发胃瘫的老年患者,所有患者均经严格的临床检查、问诊和诊断,并符合WHO中规定的相关诊断标准[1];其中男62例,女72例;患者年龄最大84岁,最小65岁,中位年龄为(71.21±4.05)岁;患者胃瘫症状的诱发手术主要表现为:胆囊切除术38例,胆总管切开取石14例,肝叶切除术18例,胃癌根治术52例,腹膜后肿瘤切除12例;除原发病症外,患者还伴有高血压(10例)、糖尿病(22例)、脑血管疾病(6例)的其他系统疾病;根据患者入院治疗的不同时间,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68例,对照组66例,经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对比研究。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营养支持、禁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等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西药治疗,行吗丁啉胃管注入,用药剂量为10 mg,用药3次/d,同时给予甲氧氯普胺肌肉注射[2],剂量为10 mg,给药2次/d,红霉素静脉滴注(250 mg),2次/d。观察组患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将白术25 g,柴胡20 g,炒莱菔子、姜半夏、厚朴、枳实各15 g,桃仁、丹参、大黄各10 g加入水中文火煎制,最后收取300 mL汤汁[3]治疗。使用胃管将患者胃中的潴留物抽吸干净,取150 mL煎制好的方剂(温度适宜)沿胃管注入,并夹闭胃管1~3 h,按照同样方式每日治疗2次。同时给予穴位针刺治疗,采用甲氧氯普胺注射于患者的足三里和双侧内关,足三里部位将针头推进1.5~2 cm,注入15 mL药液,内关部推进针头1~1.5 cm,并注入0.5 mL药液,针刺后患者局部有酸胀感,且无回抽血继续注射[4],针刺后保证患者休息30 min,针刺无效可隔日再次进行。

1.3 评价标准

经临床治疗,患者临床期间的症状全部消失,夹闭胃管36 h后未见不良反应,经影像检查显示其胃肠蠕动良好,为治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情况有所好转,夹闭胃管36 h后有轻微腹胀反应,胃肠造影显示胃肠功能较弱,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改善或恶化,胃管夹闭36 h后有呕吐、腹胀、恶心等不良反应,为无效。有效率=治愈+有效。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使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症状恢复时间

经临床观察比较可见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胃瘫症状恢复时间,以及置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临床疗效

经过该组研究的观察比较可见,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当前,临床中对于术后胃瘫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许多医师和学者普遍认为与多种因素相关。手术治疗会对患者的神经反射和胃肠电生理产生一定的异常影响,交感神经异常兴奋,抑制或损伤迷走神经功能,影响患者胃部正常蠕动和排空功能,进而导致术后患者的胃肠肽类激素紊乱情况[5]。术后胃瘫在临床治疗中比较棘手,较大程度的增加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痛苦,降低患者的依从性,影响临床治疗。为探究老年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的临床疗效,该研究针对1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探究其治疗效果。

中医研究认为,腹部手术会对患者的脾胃和脉络造成一定的损伤,脾失健运,进而引起血瘀、气滞、中焦抑制、中气不足等,最终导致患者临床期间出现呕吐、恶心、腹胀等症状表现[6]。该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临床有效率为100%,究其原因主要体现为一下几点:首先,中医治疗坚持“以通为用”[7]的原则,该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所有的治疗方剂由多种中草药构成,方中半夏、枳实、柴胡、厚朴可化湿理气、除胀消痞、调理气机,党参、白术能够化湿、健脾,桃仁、丹参具有活血化瘀的效果,大黄和炒莱菔子具备行气通腑的作用,诸药合用能够促进胃肠运动,加强胃粘膜的屏障,改善循环。其次,针刺治疗可有效的帮助疏通经络,促进胃肠蠕动。孙启龙,吴清[8]等人针对50例患者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中医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药治疗,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8%、8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方剂、针刺经络和西药联合治疗,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100%)明显优于对照组(91%),且其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文献研究结果相近,可见其临床价值,值得重视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覃程,黄世锋,王炜.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40例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1,18(7中旬刊):109-110.

[2] 卢国庆,靳亚勋,赵文彬,蔡子良,温勇华,黄少华,吴唯.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24例诊治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2,13(4):198-199.

[3] 任锐,李乾国,杜成友.老年人上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2,15(14):106-107.

[4] 王俊,刘颖斌,彭淑牖.腹部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分析及防治进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20(17):120-121.

[5] 王东,谭广,巩鹏,等.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治疗[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1,11(22):195-196.

[6] 方琴.老年病人应用胃肠外全营养的护理体会[C]//全国静脉输液讲习班暨研讨会论文汇编.北京:中华护理协会,2012,50(12):132-133.

[7] 刘辉,黄陶承,蔡元坤,等.腹部手术后胃瘫的原因及诊治:附16例报告[J].中国临床医学,2012,18(14):116-117.

[8] 孙启龙,吴清,孙保德,等.非胃手术后胃瘫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35(12):110-111.

(收稿日期:2014-02-20)

·编读往来·

论文写作技巧——题名

1.题名应以准确、简明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一般使用能充分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短语,不使用具有主、谓、宾结构的完整语句。一般不设副题名。一般不超过20字。

2.题名应尽量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字符、代号等,也不应将原形词和缩略语同时列出。

第15篇

采访嘉宾 :

黄新余,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导。普通外科行政副主任。师从国际著名外科学专家钱允庆教授。两次赴美国访问、学习,主攻胰腺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从事普通外科临床工作27年,对普通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胃肠道肿瘤和甲状腺疾病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丰富。尤其擅长肝脏肿瘤、胆道肿瘤、胰腺肿瘤及复杂胆道疾病、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手术治疗,手术细致,技术精湛。开展了CT引导下32F导管后腹膜穿刺引流微创方法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显著提高了其抢救成功率。对胰岛素瘤的诊断和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近年来开展了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和保留脾脏的胰腺体尾部切除术等损伤控制手术。成功开展了数十例高龄胰腺癌患者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并发症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市、局级课题多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5篇。参编《胰腺外科学》、《胰腺外科疾病诊断治疗学》等专著2部。

殷峻,医学博士,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管脉络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2001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从事内分泌专业临床及科研工作十余年。2005年5月至2011年1月赴美国Pennington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及弗吉利亚联邦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主持国家级、市级及局级科研项目各一项,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发表学术论文44篇,其中SCI收录19篇。临床擅长:疑难内分泌疾病的诊治,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以及肥胖的诊治。

《科学生活》:殷教授,我们知道糖尿病是缺少胰岛素,而胰岛素瘤导致了胰岛素增多,这是否会引起血糖下降?

殷教授:胰岛素瘤,本身属于低血糖的一个部分。我们内分泌科主要是看糖尿病的,大家知道糖尿病最大的特点是高血糖,高血糖对人的损害是慢性的、长期的,因此如果预期寿命不长,不妨说年事已高,对血糖控制的要求就可以适当放松。但是低血糖危害比高血糖更大,所以以前美国糖尿病年会(这是一个全球范围内111个国家的科学家和临床医生参加的大会,研究糖尿病的学者都会去参加)开会的时候,其中低血糖只占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大概只有几个人。但现在低血糖已经变成了一个很大的部分,甚至在大会总结报告的时候,将近一半的论题都是和低血糖相关的,比如糖尿病病人低血糖该怎么处理,我们该怎么预防低血糖,怎么降低低血糖的风险,因为低血糖会造成人的死亡。比方说1型糖尿病比2型糖尿病的死亡率要高,死亡年龄要小,相当一部分1型糖尿病的患者年纪轻轻就死掉了,以前也不知道死因是什么,现在出现了一个新的仪器叫持续动态血糖检测仪(CGMS),通过监测数据发现病人是发生低血糖而死掉的。现在发现很多1型糖尿病患者夜里死于低血糖,这和胰岛素注射等很多因素有关。

低血糖这个疾病本身的风险比较大,危害也比较大,丝毫不亚于糖尿病。而且低血糖的发病率也很高,为什么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糖尿病人只要治疗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低血糖,几乎每个糖尿病病人都发生过低血糖,除非这个人的血糖从来就没有控制到位过,血糖一直是十几甚至二十几,那当然不会发生低血糖;如果一个糖尿病病人的血糖确实控制得比较好,那么他就很有可能在某一时候发生低血糖。另外,糖尿病的前期也会发生低血糖,很多人到医院来看病说自己低血糖,实际上不是低血糖,而是快要生糖尿病了。还有一种比较少见的情况就是胰岛素瘤。

《科学生活》:我们知道胰腺肿瘤是癌中之王,人们谈之色变,那么胰岛素瘤可怕吗?

殷教授: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如此重视胰岛素瘤的原因。因为胰岛素瘤导致的低血糖是可以根治的,而其他低血糖没法根治。比方说糖尿病人发生低血糖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打胰岛素就肯定会发生低血糖,只不过什么时候发我们不得而知。医生只能调整方案,以尽量减少发生低血糖的次数,或者延长发生低血糖的间隔时间,但是医生没法避免发生低血糖这个事实。同样的,很多糖尿病早期的患者,以低血糖为早期症状,这个我们也没办法,因为这些人低血糖确实会消失,但是消失之后就会发糖尿病,治疗低血糖没有什么意义,而胰岛素瘤和上述两种情况完全不同,它是可以根治的,通过手术治疗,血糖马上就可以恢复正常。

《科学生活》:胰岛素瘤是否容易被发现,它有哪些特点?

殷教授:胰岛素瘤有几个特征。一个是发病率相对比较低,也因为如此,所以人们对它的认识不够,所造成的后果就是病人到处求医。我们医院的胰岛素瘤患者几乎没有首诊到我们医院来的,基本上都是在其他医院包括外地医院辗转了很多地方才过来。这也很正常,第一因为发病率比较低,所以老百姓不认识胰岛素瘤。第二个就算发现是胰岛素瘤,很多医院的医生也不敢动,因为胰岛素瘤发病率低,没练过手,所以很多医生也不敢开刀。第三,放射科看得少,他们也不敢打报告。举个例子,我们这有个病人,在上海某家医院检查、住院一段时间也没搞清楚,后来到我们医院,结果拍好片子一看,是很典型的胰岛素瘤,片子上看得清清楚楚,然后我们就把病人在前一个医院拍的片子调出来看,结果发现在那个部位也是清清楚楚的,有个胰岛素瘤,但是没有打出报告。因为见得少,所以医生也不敢打这个报告。就算是胰腺里面有一个东西,但放射科医生不和临床医生联系的话,也没法判断这个瘤是什么性质,所以就会漏诊。而如果医院的各个科室联系十分紧密,放射科和临床医生的合作、互动非常强,那么胰岛素瘤的诊断率就会非常高,而且由于现在影像学非常发达,所以定位也非常准确。

胰岛素瘤病人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病人吊着糖水还会发低血糖。而一般的低血糖病人,喝点糖水、吃点饼干、巧克力也就可以了。我们有个苏州的病人,在当地去了好几家医院也没看出究竟,到我们这边做了动态CT、核磁共振后就确诊了,而且定位非常清楚,这个时候再找外科医生会诊,然后转过去手术,问题就解决了。因此拯救了相当多的胰岛素瘤患者。

《科学生活》:长期的低血糖会给人带来哪些危

害呢?

殷教授:一般来说,胰岛素瘤的患者年纪相对比较轻,二三十岁也有,三四十岁也有,这么年轻的人成天发低血糖怎么受得了?因为人的大脑是需要葡萄糖供应的,长期缺少糖的供应会导致痴呆。而且胰岛素瘤患者会不停地发低血糖,那么病人就要不停地吃,就会越来越胖,越胖也越要吃。因为胰岛素瘤表现为胰岛素分泌异常增高,导致人要不停地吃,也没办法不吃,长此以往就会造成肥胖等很多并发症。再加上很频繁的低血糖对血管也是一个很不好的刺激。因为一发生低血糖人就处于应激状态。其实一般人都有过低血糖的感觉:肚子很难受,比如中饭前,晚上快要下班时,或者是在回家的路上,可能会发低血糖,感觉浑身不舒服,这个时候人会心慌、出冷汗、坐立不安,这时人的交感神经开始兴奋,肾上腺素开始分泌,这些对人是个刺激,刺激一两次没问题,老是这么刺激,人就受不了了。所以低血糖对心血管的危害很大,很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科学生活》:黄主任,您做过很多胰岛素瘤的手术,请您给我们读者介绍一些这方面的典型病例。

黄主任:我们治疗的低血糖病人的病史都非常典型,这些病人各个年龄段的都有,有小孩、老人、中年人,发生低血糖对他们整个生活、工作、学习都受影响。有一个农民,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低血糖的症状往往在饥饿或者运动之后发生。所以他只要一开始劳作就会发生低血糖,家里的十亩地没人种都荒芜掉了,这对整个家庭都是一个很大的打击。而手术台上,胰岛素瘤切除以后半个小时,他的血糖就正常了,从此症状都消失了,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了。

还有些胰岛素瘤患者总是犯低血糖,没办法正常工作,单位不要他了,被迫下岗,经过手术治疗,痊愈后又可以重新工作了。

有位老太太,她每天晚上睡前要吃一顿饭,半夜还要起来吃一顿,如果不吃第二天早上就醒不过来,她老伴把闹钟调到半夜两点钟准时叫她起床。

这些症状都非常典型,有的病人上厕所,低血糖犯了就晕倒在厕所里。还有种病人,因为老是低血糖,病人也知道怎么缓解,就是吃东西,吃了就不发病。所以一犯低血糖就吃,还没有低血糖就吃,吃得很多很多,所以一年之内体重增加了二三十斤的很多,有的病人体重增加到200斤。骤胖会引起高血压、心脏病等一系列的并发症。

因为低血糖发作会出现晕迷甚至严重的抽筋,所以有些病人跑到精神病医院,被误诊为癫痫而使用一些精神病的药物进行治疗。大概有一大半的胰岛素瘤病人会被误诊,有些虽然被怀疑是胰岛素瘤,但是定位不明确,医生也不敢开刀,怕万一开刀找不到瘤子。

《科学生活》: 胰岛素瘤的诊断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那么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

黄主任:为什么有些病人在其他医院诊断不了,有些是经验问题,但有些确实是做了增强CT也看不到。问题是,为什么有的病人的胰岛素瘤看得到,有的病人看不到?我们就去研究,发现这个肿瘤的显像和造影的时间有很大的关系。有些肿瘤很早就显像了,有的肿瘤很晚才显像,而我们做CT扫描的时候,一般是20秒钟显像,所以20秒钟的时候这个肿瘤显影了就看得到,如果没有显影就看不到。所以有一部分人做CT显不出来就是这种原因,太早的和太晚的就显不出来。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和放射科就想了一个办法,叫“动态扫描”,我们打了照影剂进去就开始扫描,扫一分钟。所以只要一分钟之内任何一个时候能够显影,我们都能查出来。这样就把一部分容易漏诊的胰岛素瘤患者及时发现了,可见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使很多病人受益。

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知道胰腺肿瘤治疗效果不是太好,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5年内生存率非常低,而胰岛素瘤正好相反,是我们手术当中唯一能够彻底治愈的疾病,而且效果是立竿见影。一开好刀,病人的症状马上就没有了,所以这个手术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科学生活》:胰岛素瘤的治疗有风险吗?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黄主任:一般来说,胰岛素瘤都非常小,在2厘米以内。只要找到,我们手术当中就比较容易拿掉。我们来看看胰腺,它分胰腺的头部、体部和尾部。胰岛素瘤可能长在胰腺的任何位置,一般来说,胰岛素瘤都会长在胰腺相对比较表面的位置,它往往有个包膜,把它摘掉就行了。但是胰腺手术的难点就是,因为胰腺要分泌胰液,手术很容易造成胰漏,发生胰漏会引起出血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在手术摘掉这个肿瘤之前,我们要判断它与胰管的关系。如果这个瘤子非常贴近胰管,那就要非常当心,否则手术后胰液就会漏出来,会腐蚀周围血管、组织、器官,导致其糜烂。如果是靠近胰管,我们会将一部分的胰腺切断,再用肠子和残余的胰腺做一个吻合。这样既保证了胰腺的功能又把这个瘤子拿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