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中生综合素质教育范文

高中生综合素质教育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中生综合素质教育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中生综合素质教育

第1篇

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学生能适应未来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英语教学要更新观念,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高素质外语人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俗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 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无疑是一句空谈。

1、思想道德素质。“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人的素质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影响并制约着其他素质的存在和发展方向。教师的言行举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通过言传身教给学生以情操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引领学生走上正确的成才之路。

2、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素质。师资水平的提高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关键,教师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要能够吸收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之精华,善于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在能力提升方面,要做到具有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能力、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教科研能力等等。这样,在强化自身内在素质的同时,用真才实学吸引学生,使学生心悦诚服地“跟你学”。

二、优化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手段以及“满堂灌”、 “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古板沉闷,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探知,不仅束缚了学生的能力发展,也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英语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从“应试教育”转变到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来。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无论采取何种教法,都必须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前提。教法一定要灵活多变,因人、因时而异,注重因材施教。现代教育技术在优化课堂教学、改进教法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的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功能,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创造有趣的教学情境,形象直观,易于突破教学重难点,又能增强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使知识“易学”、学生“乐学”,学生的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

三、改变教学目标,注重能力的培养。

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所以教学的重点不应只是传授知识,而要着重于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交流合作能力。人是社会的人,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良好的沟通能力是现代人才竞争的重要素质之一,也是影响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英语教师要贯彻“精讲多练,适时指导”的教学策略,多组织一些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pair work、group work或表演、比赛、做游戏之类的活动让学生参与,也可以准备一些道具,把教室分区,设摊位、摆药品,让学生自由演练顾客与售货员或医生与病人等之间的对话,教师充当指导者或示范者,在活动中传授或巩固相关知识,这样既在娱乐中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胆识,为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平台。

2、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合理利用多媒体以及网络教学手段,以教学创新来启发学习创新。

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并能启发学生主动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辩论或集体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编写新的内容。如给出几个key words 、sentences patterns 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编句子、对话或短文,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Powerpoint、Authorware或Flash课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其创新实践能力也得以落到实处。

3、自学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教会他们获取知识的本领和方法,这就好比给了学生一种生存的资本,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竞争的能力。

第2篇

1.中职生存在的问题

1.1文化基础差,对学习缺乏信心

职业学校学生文化素质普遍较差,基本上都是考不上普高,而上职业学校是无奈的选择。加上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在初中时都是受教师冷落的学生,没有体味到学习成功所带来的乐趣,因此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上职业学校就是学技术的,不愿意学习文化课。

1.2集体主义、奉献意识缺失

现在的家庭孩子少,家长对孩子包办太多,甚至娇生惯养,学生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使学生总是以个人为中心,不爱劳动,集体观念差,娇横,更不用说吃苦耐劳了。

1.3对专业不了解,学习目标不明确

很多学生对所学专业不了解,不知道学这些知识有什么用,也不知道学本专业将来干什么,因此出现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1.4抱着混文凭的态度,缺乏内在学习动力

目前,多数企业在用人上都提出了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要求,并实行了劳动就业准入制度,并且高中毕业生同初中毕业生在工资收入上也有一定的差距。加上部分学生家长考虑到学生尚小不上高中(中职)在家也没有什么事可做,甚至还有可能在社会上惹事生非。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部分家长虽然积极支持和鼓动学生上中职,但对学生上职业学校没有明确的要求,甚至认为只要能混个毕业证就行。受家长这种思想的影响,加上学生文化素质本身就差,从而造成学生对学习缺乏内在动力,出现迟到、早退、旷课、上课睡觉、不愿实习,甚至打架斗殴等情况。

1.5就业观念模糊

通过我校近年对毕业生就业后的追踪调查表明,就业后不稳定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对目标与待遇的期望值过高,不知道工作经验的重要性,有急功近利之心;怕苦怕累,过于骄气,缺乏团队精神与责任心,企业纪律观念淡漠;职业价值观念模糊不清,不能清醒认识自我,难以把握自己的职业方向,忽视个人的内在因素和发展潜力,给就业带来局限性,更不利于个人的发展。

2.德育教育的内容

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提出了“德育为首,技能为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指导思想,在强化学生技能训练的同时开展了以下几项改革。

2.1增设德育反思课

德育反思课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反思自己一天的得失。通过每天的反思,不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及生活习惯。二是组织学生学习学校不同学期德育教育系列丛书的内容。

德育反思课的形式:一是每天晚上安排一节自习为学生写心得,写反思的时间。二是在上午和下午上课前分别安排25分钟时间让学生上堂发言。并逐步由学生照稿读发展到脱稿演讲,通过这种形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又提高了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胆量和与人沟通与人交流的能力。

2.2进行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知识必需、够用;能力突出、实用;素质优良、好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文化课进行调整,删去难度较大的和理论性强的,增加了实用性。如数学,侧重于公式的运用,弱化公式推导;语文加强了应用文写作的教学训练;英语降低难度,采用源于初中又有别于初中的教材等。二是强化就业指导。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调动学生学知识练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转变学生就业观念,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2.3改革教学方法

在组织形式上,我们把每个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分组时兼顾到学习成绩和男女生,小组自定组名和组训。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分组设问,分组讨论、分组做答,分组或个人加减分的新的教学方法,把原来教师的以讲为主转变成以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为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同时改变了以前的教师管学生为学生自我管理,有效地杜绝了学生上课睡觉的不良习惯。

2.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坚持环境育人,文化育人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一种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对师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有着潜在的影响。我校围绕“德育为首,技能为主”的办学理念,创建了富有职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一是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不同环境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如在校园内及教室刷写有“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巨幅标语;在实习车间内悬挂技术工人标兵肖像及简介,书写“任何差错都会影响到企业的声誉与您的待遇”的标语,以期营造遵规守纪、主动练技、吃苦耐劳的德育教育氛围。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在学生中开展读书活动、校园广播、体育比赛、广播操比赛、绘画、演讲比赛等活动,既丰富了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又培养了学生的才干,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三是注重引入企业文化。通过从企业中聘请相关专家或从生产一线挑选出道德水平高、有经验的师傅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讲座,优化学生对企业的认知,增强对职业精神、职业规范、职业素质等的了解,为学生的成功就业构筑桥梁。

通过以上改革措施的实施,学生上课睡觉的情况没有了,主动参与讨论学习的多了,参与实习的积极性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了,学生觉得在学校有意思了,学生流失由前些年的15%左右降低到了现在的5%,学生就业后稳定率由前些年的75%提高到现在的90%。

第3篇

学生综合素质包括文化素养、吃苦耐劳、遵规守纪,有团队精神,有良好的学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就业后将影响着企业的效益与创新能力,更影响着学生的就业稳定。因此,提高中职生综合素质能力,就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学生自身潜力的更好发展,必须引起职业学校的高度重视。

1.中职生存在的问题

1.1文化基础差,对学习缺乏信心

职业学校学生文化素质普遍较差,基本上都是考不上普高,而上职业学校是无奈的选择。加上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在初中时都是受教师冷落的学生,没有体味到学习成功所带来的乐趣,因此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上职业学校就是学技术的,不愿意学习文化课。

1.2集体主义、奉献意识缺失

现在的家庭孩子少,家长对孩子包办太多,甚至娇生惯养,学生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使学生总是以个人为中心,不爱劳动,集体观念差,娇横,更不用说吃苦耐劳了。

1.3对专业不了解,学习目标不明确

很多学生对所学专业不了解,不知道学这些知识有什么用,也不知道学本专业将来干什么,因此出现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1.4抱着混文凭的态度,缺乏内在学习动力

目前,多数企业在用人上都提出了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要求,并实行了劳动就业准入制度,并且高中毕业生同初中毕业生在工资收入上也有一定的差距。加上部分学生家长考虑到学生尚小不上高中(中职)在家也没有什么事可做,甚至还有可能在社会上惹事生非。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部分家长虽然积极支持和鼓动学生上中职,但对学生上职业学校没有明确的要求,甚至认为只要能混个毕业证就行。受家长这种思想的影响,加上学生文化素质本身就差,从而造成学生对学习缺乏内在动力,出现迟到、早退、旷课、上课睡觉、不愿实习,甚至打架斗殴等情况。

1.5就业观念模糊

通过我校近年对毕业生就业后的追踪调查表明,就业后不稳定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对目标与待遇的期望值过高,不知道工作经验的重要性,有急功近利之心;怕苦怕累,过于骄气,缺乏团队精神与责任心,企业纪律观念淡漠;职业价值观念模糊不清,不能清醒认识自我,难以把握自己的职业方向,忽视个人的内在因素和发展潜力,给就业带来局限性,更不利于个人的发展。

2.德育教育的内容

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提出了“德育为首,技能为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指导思想,在强化学生技能训练的同时开展了以下几项改革。

2.1增设德育反思课

德育反思课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反思自己一天的得失。通过每天的反思,不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及生活习惯。二是组织学生学习学校不同学期德育教育系列丛书的内容。

德育反思课的形式:一是每天晚上安排一节自习为学生写心得,写反思的时间。二是在上午和下午上课前分别安排25分钟时间让学生上堂发言。并逐步由学生照稿读发展到脱稿演讲,通过这种形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又提高了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胆量和与人沟通与人交流的能力。

2.2进行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知识必需、够用;能力突出、实用;素质优良、好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文化课进行调整,删去难度较大的和理论性强的,增加了实用性。如数学,侧重于公式的运用,弱化公式推导;语文加强了应用文写作的教学训练;英语降低难度,采用源于初中又有别于初中的教材等。二是强化就业指导。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调动学生学知识练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转变学生就业观念,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2.3改革教学方法

在组织形式上,我们把每个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分组时兼顾到学习成绩和男女生,小组自定组名和组训。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分组设问,分组讨论、分组做答,分组或个人加减分的新的教学方法,把原来教师的以讲为主转变成以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为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同时改变了以前的教师管学生为学生自我管理,有效地杜绝了学生上课睡觉的不良习惯。

2.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坚持环境育人,文化育人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一种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对师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有着潜在的影响。我校围绕“德育为首,技能为主”的办学理念,创建了富有职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一是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不同环境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如在校园内及教室刷写有“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巨幅标语;在实习车间内悬挂技术工人标兵肖像及简介,书写“任何差错都会影响到企业的声誉与您的待遇”的标语,以期营造遵规守纪、主动练技、吃苦耐劳的德育教育氛围。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在学生中开展读书活动、校园广播、体育比赛、广播操比赛、绘画、演讲比赛等活动,既丰富了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又培养了学生的才干,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三是注重引入企业文化。通过从企业中聘请相关专家或从生产一线挑选出道德水平高、有经验的师傅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讲座,优化学生对企业的认知,增强对职业精神、职业规范、职业素质等的了解,为学生的成功就业构筑桥梁。

通过以上改革措施的实施,学生上课睡觉的情况没有了,主动参与讨论学习的多了,参与实习的积极性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了,学生觉得在学校有意思了,学生流失由前些年的15%左右降低到了现在的5%,学生就业后稳定率由前些年的75%提高到现在的90%。

第4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 学习策略 素质教育

好的学习策略应该包括思维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以及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现实中很多学生的英语成绩不理想,就是因为没有好的学习策略,好的学习方法,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下面就来讨论如何通过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性

现代社会是一个讲求效率的社会,社会的快速发展造就了残酷的人才竞争模式。我们要想在现今社会中有所作为,就必须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加强自己的竞争能力,这样才能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对于高中英语来说,通过课堂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让这个习惯得以保持,对他们以后的工作学习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影响,让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少走一些弯路,培养出他们不断学习的品质,就很有必要了。这也是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规律的。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引入素质教育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

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策略

(一)词汇策略和素质教育

目前,很多学生的英语水平有限,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平时的词汇积累不足,导致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根本不懂老师或者课本内容说的是什么,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养成平时阅读生词的习惯,可以将之当作一个长久性的计划,比如:鼓励学生每天学习三到五个生词,并理解他们的意思,当然这方面老师要做好奖励,我们可以给这方面表现好的学生一些奖励,鼓励他们自学。制订这样的长期计划需要老师的参与。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每年只需记住其中400左右的生词(不作为硬性指标,可以变更,视具体情况而定),并且时常复习,防止遗忘。一旦这种不断学习,锲而不舍积累的习惯养成,对学生来说,不管以后从事何种职业,都有很大帮助。也对目前各种学科的学习任务有很大的助益。

对于老师来说,要引导学生培养好的词汇学习方法,比如:我们可以将学生平时要学的单词归纳整理,给学生讲解单词的意思,用法,拼写注意事项以及在不同的环境中的不同意思等。然后,我们可以从这些单词的拼写,意思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把意思相近的或者拼写形近的归纳在一起,方便记忆,并给予一定的例句让学生体会单词在不同环境下的语意。这种归纳整理,做事调理清晰,层次分明的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很有裨益。

(二)阅读策略和素质教育

英语阅读能力是一个学生学好英语的必要条件,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平时养成,平时老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对于课本上出现的文章,我们需要耐心地讲解整片文章的大意,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逐字逐段的翻译给学生听,对于有重点生词出现的句子,要特别关照,一定不能让学生留疑惑。我们可以教给学生通过理解某个段落的首尾主题句来理解段落的主题意思,这就是略读。还有就是查读,抓住文章中出现的人物、时间、地点,找出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对我们理解文章很有帮助。

结合上下文猜词,也是英语学习中的一种好方法,我们不可能学会所有的单词,当遇到不懂的单词时,我们可以通过结合上下文意思来猜这个单词的大意。

文章结构的考察也是高中英语教学的考察重点,要引起老师的特别重视,要注意讲解特定文章结构特点,让学生看到文章段落与段落以及段落内部句子之间的联系等。

最后,参照词汇策略,我们也可以给学生制订一个阅读计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配给他们一定的任务量,制订一个个短期计划来辅助学习。比如,我们可以,每星期给予他们一片课堂外的阅读类容,或是名言,或是精美的西方小短文和诗歌,这都可以提高他们的英语阅读,增长见识,陶冶情操。

总之,我们要通过阅读策略,帮助学生树立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养成思考问题抓住主要矛盾,注意细节,要让学生有抓住重点的意识,围绕主题来解决问题,少做无用功。

(三)资源策略与素质教育

对于英语学习来说,我们不可能只学习书本上出现的知识,我们也不能只局限于通过课堂来教授学生。现如今,网络发达,我们可以考虑通过网络来丰富我们的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上的所见所闻,一些有趣的事情,增强与学生的互动,聊些学生感兴趣的事,让学生开口说英语,真正把他们所学用出来。学习英语就要开口说出来,相对于素质教育来说,学生学到的东西他们不会用,不敢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所以,我们要在平时的课堂上培养他们这样敢说、敢做,胆大心细,学以致用的精神。正如前面所说,我们也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教授学生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作为老师,通过网络教学,比如通过QQ等,随时随地地解决学生的疑难,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不断进步。

作为学生,也不能只学习书本和课堂上的知识,我们要勇于求知,勇于探索。利用好我们所掌握的资源,学好英语。

三、结束语

学习英语是一个持之以恒的事情,不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培养他们不断学习,会学习的良好习惯,养成坚忍不拔,做事有条理等良好品质,提高他们的思考力,判断力,文化素养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后对社会有所贡献。

参考文献:

[1]刘艳玲.英语教师话语对中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影响的研究,2011

第5篇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具体、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社会、为了学生,应与时俱进,多形式、多渠道地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净化学生的心灵。这是所有教育者、家庭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健康是人类生存的第一前提。当今健康的含义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心理健康是指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和人格完整而协调。一般来说可以从三个基本方面来判断个体的心理功能状态。一是心理活动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比如说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富于想象,爱幻想未来。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但如果整天想入非非,甚至产生幻觉,那就心理不健康甚至不正常了。二是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即认知、情绪、意志等心理过程保持完整统一。例如我们在遇到愉快的事情会感到高兴。如果一个人在遇到痛苦的事情却显得非常高兴,那多半这个人心理是不健康的。三是个性特征表现出相对稳定性。如果一个平常非常吝啬的人突然变得慷慨大方,这说明这个人心理反常。根据这些标准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应符合以下标准:智力正常,情绪适中、人格统一完整、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和谐、人生目标积极向上、社会适应良好、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中职学生处于青春发展期,这一时期是身心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他们生理上的迅速成熟使其在心理上产生成人感,希望能获得成人的某些权力。然而,由于其心理水平有限,有许多期望不能实现,从而导致产生挫折感。其身心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生理上的急剧变化使他们希望尽快摆脱童年时的一切并获得全新的社会评价。在这种追求当中他们感到种种困惑。另外由于性的成熟,他们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但又不能公开表现这种愿望和情绪,所以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和压抑。心理上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但同时缺乏成人那种深刻而稳定的情绪体验,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社会经验也十分欠缺。突出表现在反抗性与依赖性、闭锁性与开放性、高傲与自卑等等矛盾现象共存。中职学生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不愿听取父母、教师及其他成人的意见。但是他们内心并没有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赖,而这种依赖更多地表现为希望从父母处得到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这一时段的学生渐渐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他们的心理生活虽然更加丰富,但表露在外的东西缺少了。但同时又感到非常孤独与寂寞,不断寻找朋友,一旦觉得找到就会推心置腹毫不保留,这又表现出明显的开放性。另外由于中职学生尚不能确切地评价和认识自己,很难对自己做出一个全面而恰当的评价,因此容易导致对自己的自信程度把握不当。几次甚至偶尔一次的成功,就可以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才而沾沾自喜;几次偶尔的失利,就会使他们认为自己无能透顶而极度自卑。在他们身上往往高傲和自卑交替出现。同时中职学生的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以及将要直接面对社会和专业的选择,面临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环境变化,因此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必然要求。为了让中职学生能更好地度过这一身心发展阶段,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中职心理健康教育。1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1.1中职学校应该切实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丰富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使其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了解自己心理发展规律,掌握自我调适和消除心理困惑的方法;同时,可帮助其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简单地掌握书本知识,而是着重于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和触动,对个人生活、自身特点、行为习惯及人生规划进行深入思考,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完善和提升个人的人格与心理素质,发现并创造出个人的价值和资源,最终使其在未来的人生中成为自己的心灵导师。要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教师需改变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增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重视心理教育教学中的体验式成分,使学科知识得以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1.2学校的学生管理职能部门也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做为一个主要工作方面。例如我校学生科、团委开展一系列“感恩教育”、“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洪战辉先进事迹报告”、“阳光体育”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教育和体会。同时班主任加强日常教育工作,利用班会课对班级所存在的共有问题集中进行探讨。1.3积极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学校应配备一定的专职心理老师并建立心理咨询室。开放心理咨询室,针对个体进行心理咨询。同时可开展心理测评,对有相同问题的学生,比如新生的适应问题、人际交往、考试焦虑等等可开展团体辅导。并对可能存在高危行为的学生进行危机干预。2家庭需要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根据有关调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80%与家庭的教育有关,因此,只有家长与学校、老师积极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首先,家长与学校应经常联系,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只有把学生在校的表现与在家的表现联系起来,才能找出学生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针对其心理特点进行正确的疏导。其次,创设优良的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是小孩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氛围、家长的言行、教育的方式,无一不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重大的影响。家长应规范自己的言行,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人格。最后,更新教育子女的观念,讲究科学的家教方法。作为父母单纯爱孩子是不够的,要在关心、体贴同时,客观分析孩子的思想、心理,与学校协作和密切配合,讲究策略、方式,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3整个社会为中职生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加强对学校周围环境的整治,比如抓好对网吧的专项治理、日常监管,和对网络文明建设的引导;深入开展“扫黄打非”行动,净化文化市场;坚决制止向学生兜售不宜阅读的出版物的行为。学校建立与社会相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渠道,与社会相关部门联合举办各种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培训活动。充分发挥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技教育基地德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的阵地作用,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

【参考文献】

[1]吴汉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中职学生综合素质[J].考试周刊,2008,38:39-40.

[2]刘昱.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三位一体”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8,8:72-76.

第6篇

摘 要: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主动性等问题。如何才能把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幼儿园教师,担当起教育的大任,这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本文提出寻找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中职 学前教育专业 学生 综合素质

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现状不容乐观。由于大学扩招和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引发了高中增容和私立高中的崛起,再加上生源总数的减少,使目前的职校教育陷入困境,生源情况、学生素质及课堂现状都令人担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他们不但文化课基础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而且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实践动手能力差。多数学生偏科现象严重,课上玩手机、看课外书、睡觉的现象频发。教育教学效果不理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利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

目前中职学历的幼儿教师占一定比例,只有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提高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寻找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急需解决的课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从事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策略方面,提出几点做法。

一、结合专业特点,采用模拟教学形式,改变沉闷的课堂氛围

心理学家的一些研究证明:欢乐、适度平稳的情绪能使脑部中枢精神活动处于最佳状态,保证体内各系统协调一致,充分发挥机体的潜能。为此,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他们才能真正放松自己,在放松的状态下投入到学习中去,才不会产生压力。学生心境轻松了,便敢说敢疑敢问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也就提高了。

为了能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及提供给学生更大的锻炼平台,改变沉闷的理论课堂氛围,笔者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加上学习专业课程设计一般一次课有2课时,因此每次上课的前10分钟笔者都要求每组学生结合幼儿园特点,课前编出本组的口号。上课时每组轮流展示各自的口号,口号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喊口号时可配上幼儿律动动作。如学生自编的口号:“点点头、叉叉腰,我的表现最最好,小手小手转一转,你棒我棒大家棒!”不但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而且配上律动能有效调节课堂气氛。接着让学生轮流上台模拟幼儿园老师讲故事或教全班同学做手指游戏,然后对他们的表现作简短评价。学生在这短短的10分钟内体验到做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时通过口号、讲故事、学做手指游戏等环节让沉闷的理论课变得轻松活跃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二、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小组合作”在中职课堂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课堂上的开放式交互学习,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没有小组,就没有面向全体学生,就没有强大的班级文化,就没有强有力的互助网。很多研究也表明,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习者的意义建构,增强思维技能,使教学适应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平等意识,促进其相互理解,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为此,笔者根据各班学生实际,按学生能力进行强弱搭配,用 “五领域教育活动模式”命名,分别是:健康组、艺术组、科学组、社会组、语言组。然后由组员推荐选出组长,再模拟幼儿园管理模式,组长即园长,其他成员可根据本组实际自行决定角色。每次活动设计实践课采用“小组合作”模式,模拟幼儿园上课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幼儿园教师角色,使每一位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最大的潜力。

课后师生会进行小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让学生学优点、找不足,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组与组之间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进取、团结合作精神,无形中促进了每位组员的成长。另外,为了使评价起到更好的激励作用,笔者还针对学生的实际,设计了一个比较客观的小组评价表,每次课后根据各组表现,对照评价表给各组打分,让学生能有一个比较直观的对比,这样无形中又一次激励了学生通力合作,积极进取。

三、将课堂有效延伸到第二课堂活动中,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第二课堂是中职学校最具活力与特色的一项工作,是中职课堂的有效延伸。将第二课堂与专业特点及技能训练结合起来,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在活动中不但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还能有效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笔者每学期结合学前教育的专业实际,与教研组成员共同协作开展类型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比如对新生采用讲座的方式讲解专业前沿知识,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了解及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基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则采用竞赛的方式,促使学生把动手与动脑、实践与探索、学习与创造结合,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对于临近毕业的学生,便采用技能展示的方式,激发学生成功的喜悦感,通过比赛使学生相互比较、相互赶超,使学生更加喜欢本专业,同时增强学生的就业信心。学生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不但增强了对专业的了解,掌握了更多的专业知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四、加强校外见习、实习指导,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见习、实习是中职学生相当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校内课堂教学实习的有效延伸和必要扩展,是学生顶岗前训练和接触社会实践必不可缺少的一步。学生在见习、实习过程中教育自己,掌握未来就业所需知识和职业技能。因此加强学生的校外见习、实习指导,能有效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见习、实习指导过程中,笔者采用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见习、实习效果。如制订见习、实习制度,学生严格按照制度参与见习、实习。另外,要求学生每天写见习、实习笔记,作为见习、实习考核成绩评定依据之一。笔记可记录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园教学模式、幼儿园生活理念、幼儿园膳食结构等内容,这些记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经验。在见习、实习期间,笔者与合作幼儿园方加强沟通和联系,要求每位学生开一节公开课,然后全体见习、实习生与所在园教师及学校指导老师共同进行评课,让学生通过实践结合评课建议,进行反思以增强自身的实践操作技能。

总之,职业学校教师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丰富的优势,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断转变观念,经常总结教学经验,摸索出一套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默梵.教师的课堂管理艺术[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4.

第7篇

关键词: 数学教学综合素质数学应用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也是广大数学教师必须要努力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创建新的教学模式,切实加强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当代数学教师必须关注的课题。

一、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教育目标

转变思想观念、教育观念、人才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转变观念的关键在于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确定,促进学生全面而各具特长地发展,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学会创造。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目标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更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传统的教育模式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由于学生在很多方面的发展和特长都是不一样的,因而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所以,教师要创造条件,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来,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智慧潜能得到最有效的开发与运用。

现在的课堂,老师已经习惯了手把手地教,学生们也习惯了不加思考地全盘接受。长此以往,只能使学生对数学越来越敬而远之。因此,我们一定要把培养学生的能力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二、准确把握教材中素质教育的丰富内涵

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应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在传送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同时,积极探讨数学知识与提高素质的结合点。

1.要注重在教学中进行思想素质的渗透。

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主要有:一是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二是通过教材中的有关内容编拟既联系实际又有思想性的数学题目。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等有关内容,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2.注重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本身蕴涵着丰富的对立统一、量变质变、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等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容。在教学中,如果能注意挖掘这些因素,自觉地用唯物辩证观点阐述教学内容,就能更深刻地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逐渐形成完整的世界观打下基础。

3.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和实践,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并把这些良好的行为方式转化为他们的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

三、注重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1.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因而在进行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的教学中,我们不应只是单纯向学生讲授这些数学知识,而忽视对其原型的分析抽象。我们应当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抽象、概括,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也大有裨益。

2.加强建模训练,培养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是应用数学能力关键的一步。解应用题,特别是解综合性较强的应用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构造一个数学模型的过程。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选编一些应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建模训练,也可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科技和当前商品经济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教学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都蕴涵着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抽象、概括来建立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3.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数学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工具,新的数学教材中蕴涵了多种数学基础知识和方法。在教学时,我们应充分挖掘由数学基础知识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设计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反复强化、及时总结,用数学思想方式武装学生。

四、注重思维能力和心理品质的培养

第8篇

一、在热力学基础中渗透环境教育

热力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是研究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相互转换规律的科学。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一个化学反应能否进行,反应进行的最佳条件是什么?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完成一个化学反应我们需要提供或者得到多少能量?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基础就是热力学。热力学内容,与环境问题有着直接联系。化学反应和能量之间有着重要的内在联系。热力学正是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无论是人类已经大量利用的能源还是新开发的能源,大多都是依靠它们进行化学反应来获得能量。人类的文明始于火的使用,燃烧是人类最早的化学实践之一。燃烧把化学与能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类巧妙地利用化学变化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变化,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明。同时燃料的燃烧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温室效应。人们必须掌握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规律,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能源与清洁生产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而在这部分内容中蕴含着大量的相关知识。人们对能源进行了分类: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清洁型能源和污染型能源等。例如,水力能、太阳能、核能等都是清洁型能源而且是可再生能源,煤炭和石油污染型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目前,能源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能源短缺的资源问题,另一个是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在这部分内容中,可以向学生大力倡导使用清洁源及可再生资源,开发研制新能源,向学生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再如:在介绍热力学第二定律,学习概念、原理时,可以将抽象理论与社会发展相联系。比如,有位科学家将对熵的性质的理解上升到哲学层面,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有机融为一体。熵代表的就是系统的混乱度,往往系统都是向着混乱度增大的方向移动。如果从哲学的角度分析,熵不仅向着无组织性滑去,在某些条件下熵本身会成为有序的根源,所以有序来源于混沌。如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着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于是,人和自然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需要有一种新关系,那就是和谐共生的有序关系。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原本是为了研究客观世界而分裂的整体,但人们往往忘记将它们结合,片面强调某一科学的实用价值,这无法使受教育者全面看清世界的本质及发展。所以,在化学教学中要注意结合人文教育进行环境教育渗透。

二、在化学反应原理中渗透环境教育

化学反应原理中包括化学平衡和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问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可以转化成产物的最大限度问题。化学反应动力学是研究反应速率的问题即反应完成需要多长时间以及化学反应速率机理的学科。只有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才能把握反应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在环境保护中利用化学反应的原理可以实现清洁生产。

化工生产及其相关工业生产中,包含很多化学反应。所以,化学反应原理与实际生产过程密切联系。工业生产排放的“三废”是污染的主要来源,而且也是最难消除和降解的。所以,在这部分内容中,笔者认为可以提倡从源头上控制使用有害原料,并且在生产过程中最大地转化利用原料,避免有害污染物的产生,即清洁生产的新思想――生产全过程的无害化。这就需要应用所学到的化学反应原理,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实现反应的最大转化率,促进清洁生产的推广使用。这样,既联系实际,明确学习的目的及应用,又有效进行了环境教育的渗透,加深了环境意识,又指导了环境行为。当学生将来进入生产第一线时,会为社会创造不可估量的价值。因此,在化学反应原理中要注重渗透清洁生产相关内容及如何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实现清洁生产。比如,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环境日益恶化。为此,世界各国不断增加投入,治理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三废。然而,污染物一经排放到环境,再进行治理,不但难度大,而且效果差,达不到要求。为此,国际上对工业污染控制战略进行了重大变革,其核心是:以污染防止战略取代末端处理为主的污染防治战略,即清洁生产。利用化学改革传统的生产工艺,从三方面保证生产的清洁:能源清洁、生产过程清洁、产品清洁,从而达到清洁生产的目的。

三、在电化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电化学是研究电能与化学能相互转化的科学。在进行二者间相互转化的同时,必须发生有电子转移的氧化还原反应,这样才能实现电能和化学能之间的相互转换。很多污染的形成都涉及电化学反应机理,相反,学习电化学也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污染的形成过程,以此来防止污染的形成及污染的治理。所以,在这部分内容中,我们要注意结合实例,讲解电化学与污染的关系。电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反应。在我们的生存环境中,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化学现象。例如,长期暴露在潮湿空气中的金属器具会腐蚀生锈。燃料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氮在空气中转化成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在空气中氧化生成三氧化硫。由于污染气体的排放,再经氧化形成的酸雨现象已经是全球性环境问题,它严重影响人类及生物的健康、腐蚀建筑物、破坏植被的生长等。

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发生迁移和转化反应等大多是氧化还原反应。而在污染物的治理中,也会经常利用到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氧化还原处理法一般用于环境中难以消解的有毒、有害物质的处理。这种方法可使环境中的污染物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为无毒或低毒化合物,或转化成能从环境中分离出来的物质。所以,在教授电化学内容的时候,注重强调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污染物形成的机理及如何治理污染物。此外,电化学处理方法也是废水净化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利用阳极使水中污染物氧化,阴极使水中污染物还原,也可以利用电解产生氧化剂和絮凝剂对污染物加以处理。

第9篇

近年来,职业教育受到中央到地方各级各类政府重视,出台了许多政策支持扶持职教事业的发展,中职教育借此东风得到了很快地发展。但是我们的中职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适应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却是不争的事实。出现这种情况的因素很多,其中,中职生的思想素质不高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当前认识和掌握中职德育教育规律,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质非常必要。

一、充分接触学生,摸清中职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教育。

通过调查研究可知,来到我们中职学校上学的学生,有绝大多数认为自己学习成绩不好,升高中没希望,有的中考都没参加,且在初三下学期开始,到不到校,上不上课,学校和家庭对学生听之任之。这些学生的文化课基础比较差,例如,有些学生的汉语拼音不太会拼写,语言表达、阅读存在问题,数学连正负数都不清楚,学习成绩总是倒数末位,经常不做作业,上课管不住自己,脏话连篇,抽烟喝酒,打驾闹事等有许多不良行为习惯。但是,他们并不是不聪明,从他们对电子游戏能玩得很好,有许多体育爱好,有很好的社会交际能力看,他们的智力不低下。这些特点在不同的学生表现都不一样,我们必须清楚,要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二、入学开始就严格要求学生,是不断提高中职生思想素质的关键 中职学生入校时的思想认识和行为习惯存在着很大偏差,这是中职学校的首要难题。如何防止学生在这方面的素质继续下滑,甚至违法犯罪,让每位学生逐步步入正常规道,我校对每年入校新生,实行严格教育。“严”主要表现在: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态度严谨,对学生行为要求严格,对学生的教育环节严密。严并不是主要依靠批评的手段,反而应更多的使用表扬的手段。多年来学校规定:新生一律要通过军训,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爱国主义思想,学习军人有吃苦精神和过硬本领,有严密的纪律,锻炼意志,自强自立;新生一律要通过专业教育,使他们明确本专业的特点和就业单位的要求,遵守本校制定的本专业学生职业行为规范;新生一律要通过《学生手则》的学习和教育,明确学生在中职学校的吃、穿、住、行和学等方面的规范和目标,使学生逐步能够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从而主动约束自己的言行,主动检查自己的思想,使一些良固定下来成为行为习惯。我校长期执行常规评比制度,严格认真地对每天每班每位学生的仪表、礼貌、出勤、早操、保洁等行为进行日检查、周小结、月总结、监督和评比,对表现好的学生和班级进行表扬奖励,对表现欠佳的学生和班级及时的批评并敦促改正。

三、用爱感化每一个学生,是不断提高中职生思想素质的法宝 我们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责任,是教师作为教育这种社会活动的执行者而承担的责任。在学生学习的时候,老师总是耐心指导,确保进入我校的学生都能学到一技之长,让每位学生将都能生存和发展。在学生生活和各项活动过程中,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更是父母般或是兄弟姐妹般关心他们,处处充满着无私的爱。学校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重视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并平等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沟通,为学生创设一种积极向上、求真、尚美、向善、宽容大度、有希望、有追求、有阳光灿烂心情的美好环境。为此学校专门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设立心理咨询室,针对当前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实际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心理指导活动,及时解决学生的一些心理和思想问题,总是力争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 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点亮他们的希望,是不断提高中职生思想素质的必要条件

第10篇

1.高中生物理实验综合能力的培养现状

现阶段的多数学校物理实验室的配备不齐全,虽拥有独立的实验室,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试验操作环境,但实验室的?x器设备及材料配备尚未完全齐全,实验仪器是进行物理实验的必需具备的物质条件,实验仪器的配备情况将对物理实验教学的顺利实施起到直接影响的作用,对高中生物理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具有较为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于教师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多数需要进行实验操作的课堂内容由于外部环境的限制往往无法全面、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眼前,多数物理实验均在教师一人操作下完成,对学生们仅仅起到展示的作用,并未培养学生们的操作能力。

2.素质教育理念下高中生物理实验综合能力的培养策略

2.1重视实验教学,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传统教学方式最主要的特征就是重理论,轻实验,这一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高中生物理实验综合能力的培养及发展。高中物理教师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应从本质上改变原有的物理教学方式,重视实验教学对学生实验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地位,提高实验操作课程在物理学科教学中的比重,创设以物理实验操作为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使得学生重视及认识到实验的设计思想、操作顺序、方式及技巧,丰富学生的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度及理解程度,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不断探索、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

如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布置让学生进行物理小实验的设计、操作及验证过程,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在课后时间内对班级内学生进行分组,每组以一个物理知识作为实验的主题,让学生们进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在下一堂物理课开始时对学生实验的设计及操作能力进行分析及评价,增强学生的物理实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形式。

2.2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指导学生在进行实验前对该实验主题的知识点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的目的,对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法进行理解,设计实验后自主选择自己需要的实验仪器,回忆课本中相关内容明确仪器的使用方法;叮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遵守实验纪律,爱护实验仪器,严格按照实验设计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将实验的每一步骤记录下来,若实验过程中出现困难及故障现象应积极主动找出相关原因,进行动手解决,实验结束后按照一定顺序整理实验仪器,及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如在进行物理实验之前,指导学生认真、仔细检查实验相关设备仪器及材料是否准备齐全,对该实验的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进行理解预习后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若出现问题及时寻找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并解决,若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汇报老师,由教师进行引导解决。实验结束后将实验用到的仪器、材料等进行整理及归位,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3端正学生实验态度,培养学生储备物理实验知识

及时指出学生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不认真、不细心、不严格按照实验设计步骤进行的错误做法,规范学生的物理实验态度,实验态度对实验成败或实验结论的准确程度起到直接影响的效果,因此,应培养学生细心、专心、认真、实事求是、不伪造实验数据及不抄袭实验数据的实验态度;培养学生实验知识的储备主要是指以物理实验知识为基础,运用物理实验的方式解决物理知识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们在物理实验操作之前充分预习物理实验知识,在试验操作过程中不断进行灵活运用,在实验操作后强化自己的掌握能力[3]。

如在进行高中物理理论知识水的压力的作用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严格按照设计步骤进行实验,首先学生对实验进行设计:将软塑料管接在带有喷头的玻璃管一段,将塑料管并一边放在装满水的盆子中,将盆子抬高,由于喷口较小,会喷出较高的水柱,将兵乓球放在水柱上时兵乓球就呈现出悬在空中的状态。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记录实验相关步骤,实验后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及分析,反思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意见进行改正,最后说出实验的原理。

第11篇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综合素质 方法

[作者简介]聂韶华(1972- ),男,山东费县人,临沂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山东 临沂 27340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0-0176-02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各国综合国力的较量归根结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目前在科学研究中,计算机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只有掌握了扎实的计算机技术,才能更好地从事科学研究,不断取得科学研究的进步。当代大学生是祖国未来事业的接班人,其综合素质是国家未来竞争力的所在。现在计算机作为一个必备的工具,走进了越来越多人的生活和工作中,其超越了一般性的工具,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文化水平的影响越来越大。所有的高校都开设了计算机课程,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其运用计算机的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工作和研究,是摆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一大课题。

一、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

自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以来,计算机就以其强大的运算能力吸引了世人的眼光。几十年间,计算机经历了无数次的更新升级,互联网技术也获得了巨大的进步。我国计算机事业起步较晚,但随着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计算机技术水平逐渐与国际接轨,某些方面甚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计算机是为人服务的,无论硬件水平多么先进,但最终的使用者仍然是人,因此培养一批具有较高计算机综合素质的人才至关重要。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其发展方向与人的需求总是相一致的。计算机的智能化是按照人的需求和意愿,通过相应的程序控制来实现的,只有高素质人才才能更好地使用和改进计算机,促进其不断发展。在高校教学中,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使学生掌握扎实的计算机基本技能,培养其热爱科学事业,努力拼搏进取的精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为了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热爱,应该在向学生介绍计算机发展的同时,进行适当的延伸,在其了解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其为之努力的意愿。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应该向学生讲解当今社会的发展形势,让学生体会到在未来社会生活和工作中,计算机所产生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从自身发展方向认识到计算机的重要性,产生对计算机的学习意愿。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素质和修养

在学生一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品行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个人只有具有良好的品行,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更好地服务社会。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品行教育依然十分重要,良好的品德比良好的技能更加重要。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自觉地把品行教育融入计算机技能的传授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可以在计算机教育中渗透品行教育,如计算机涉及的法律、软件的版权问题和网络道德等。一般的计算机教材偏重于技能讲解,道德牵涉较少,因此道德方面的教育就需要教师发挥作用,如对于软件的版权问题,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软件版权的重要性,软件是编程工作者辛勤努力的结果,使用盗版软件就是对别人劳动成果的不尊重,盗版软件本身也是不法分子对作者劳动成果的侵犯,使用盗版软件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盗版软件的气势。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使用正版软件,只有原作者劳动成果得到了很好的回报,作者才会有更多的热情投入到软件开发和研究过程中去,才会有更加新颖实用的软件出现。

在对计算机病毒进行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具体例子如熊猫烧香病毒,说明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以及其对社会造成的巨大威胁和损失。制造和传播病毒不仅是不道德的行为,而且是违法的,终会受到法律的严厉惩罚。通过对病毒危害性的讲解,学生可以意识到病毒的危害性,认识到这是一种不道德行为,从其危害性中认识到个人应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提高自身素质,坚决做到不制造、不传播病毒。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能力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计算机技能和相关知识的主要阵地。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现在越来越多的非计算机教学课堂,教师都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事实证明,这种方式能给学生以清晰直观的印象,易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效果反应良好。对于计算机教学而言,更应该创造性地进行多媒体展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如教师在讲解“flash”课程时,可以制作一些课件,让学生们认识多变的美妙之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从而激发其学习欲望和自己创造美好事物的迫切愿望,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提高文化修养,提升计算机知识和技能。

在高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激发学生创造力。要创造能够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情境,创设学习新技术、新理念和新知识的环境,如教师可以经常性地组织一些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通过比赛激发学生自主钻研学习某一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能力。比赛可以是日常知识竞赛、flash制作竞赛或者编程大赛,甚至是教师所承担课题的某一方面,让学生积极投入其中,同时比赛荣誉也能够很好地激励学生不断钻研和进取,培养其竞争意识、学习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创造意识等,这对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是非常有益的。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参与、多学习,不断钻研和创造。

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计算机教学的不断深入,对于学生来说,编程很抽象,但编程的语句和其他学科有着不同的意义,如参数赋值时经常用的公式n=n+1,在数学中这个式子是无法成立的,但在编程语句里,这却是一个非常基本的语句。编程教学打破了常规的数学模式,有些学生难以理解,这时教师应反复强调赋值语句的含义,耐心给学生讲解赋值语句与数学公式的区别,激发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当学生编写了一个程序,往往会找教师帮助看是否有问题,这时教师不应该立即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到机器上运行程序,当编译无法通过时,让学生一步一步地分析,寻找产生问题的根源,判断错误的位置,进而对程序进行修改。要注重培养学生通过实践检验问题的意识,通过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积极思维,进而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学习计算机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门技能,通过基础理论的学习,掌握操作技巧,进而培养学生对计算机进行研究和开发的能力。计算机课程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对于教学而言,应不同于其他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操作时间,应遵循从具体到一般的原则,在教学初期,让学生进行一些基础性的操作,通过操作积累问题,这样一来,在进行理论知识讲解时,学生就会认真听讲,带着问题学习,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升教学效果。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将理论教学与具体操作结合起来,学生才能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归纳总结基础理论,加强动手能力,降低学习难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

计算机教学模式处于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可以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和塑造。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思考,改进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其创造意识。学生自身也应加强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不断取得进步,争取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刘儒德.信息技术与教育相整合的进程[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3).

[2]师书恩.计算机辅助教育基本原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

第12篇

[关键词]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综合素质;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42.42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8(a)-0142-0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课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无机化学实验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学、药学等专业开设的第一门必修的基础化学实验课,其不仅能为后续的化学类及专业课实验课程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教学,巩固、验证和加深对无机化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受到规范、系统的实验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严谨认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求真、探索、协作的精神;以及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的能力[1-4]。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大幅增加,实验场所不足,实验仪器设备陈旧、不能及时补充,实验手段落后等问题逐渐突出出来。同时,新的环境也对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源、能源的短缺等。作为第一门基础化学实验课,无机化学实验课无疑也承担着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意识的重要作用。因此,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作了探讨。

1 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的理念

“绿色化学”是1991年美国化学会提出的,此后得到了世界各国的积极响应。绿色化学提出的目标和任务不是被动地治理环境污染,而是主动地防止化学污染,是从源头上控制污染,而不是产生了污染再去治理。它的核心内涵是在反应过程和化工生产中,尽量减少或彻底消除使用和产生有害物质[5-6]。

传统的化学教育,很少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去考虑如何减少化学反应对环境的污染。而中药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很多要从事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中药新产品的开发、中药新产品的工艺研究以及生产过程的管理和控制等。如果他们有着绿色化学的思维方式,就能够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需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设计出尽量没有或减少污染的工艺、路线、方法等,从源头上阻止污染。

作为学生接触的第一门化学实验课,如果在教学中渗透进绿色化学的理念,使无机化学实验绿色化,无疑对培养学生绿色化学的思维方式非常有必要也是非常有效的。因此我们在绿色化学思想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对无机化学实验进行设计、改造、优化组合,尽量使产品循环利用,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如无合适替代品则以微型实验等方式用最小的剂量达到应有的实验效果,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实验废弃物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例如对于性质实验,在不影响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尽量用无毒无害的物质代替有毒的或不易处理的化学试剂,如在沉淀溶解平衡实验中,用一般的易生成沉淀的金属离子代替有毒的重金属离子,如沉淀的生成实验一般用Pb2+离子和I-离子,我们改用Cu2+离子和OH-离子;分步沉淀一般用Ag+离子与CrO42-离子和Cl-离子,我们改用Cu2+离子与OH-离子和S2-离子。对于训练基本操作技能的实验或制备实验,尽量选用产物易分离并可作为后续实验的试剂或可用于其他实验的原材料,以减少浪费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如在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实验中我们选择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准溶液标定粗略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得出氢氧化钠的精确浓度即可作为醋酸电离常数测定实验中的标准溶液,用于测定醋酸的浓度。

2 在实验教学中逐渐融入探索性实验

探索性的实验内容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探索的过程中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对于探索性的实验内容我们遵循由简至繁,循序渐进的原则来进行安排,首先是在现有的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逐渐融入探索性的实验内容。

无机化学实验中比较典型的几个性质实验如“酸碱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势”和“配合物的生成、性质和应用”等,学生在做这些验证性实验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反常现象”,例如一次验证温度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实验,需要将草酸铵溶液与高锰酸钾溶液混合,并加入硫酸,水浴加热条件下紫色褪去较快。但是在草酸铵溶液中滴入硫酸之后很快就产生乳白色浑浊现象。对此反常现象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并通过重复实验、做对比实验,并应用检验离子的方法最终确定草酸铵溶液中混有硫代硫酸钠溶液,原因是学生将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胶头滴管放到了草酸铵溶液的试剂瓶中。以此次事件为契机,也强化了对学生的试剂管理的教育,在性质实验中,因为所用的试剂类型较多,一定要注意不能将试剂弄混。

再如KMnO4与NaSO3分别在酸性、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的反应现象应该是紫色褪去变成浅粉色、有褐色沉淀生成和溶液变成墨绿色,但实际情况反应现象却是多种多样的,出现反常现象之后引导学生及时分析、检验,查明原因。对偶然出现的反常现象,我们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场进行探索试验。同时在性质实验中我们也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探索性的实验内容。如配合物[Cu(NH3)4]SO4的晶体制得之后,要用NH3·H2O溶液溶解,以增加配合物的稳定性,如果用含Cu2+的溶液溶解,是不是也能增加配合物的稳定性呢?学生马上就可以在现有的条件下进行探索,简单易行。

第二阶段则是直接给出题目,由学生自行查阅文献,设计出简便、廉价、可行的方案,由教师审查后方可独立进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 与大学生创新学习项目有机结合

我校近几年一直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学习项目的研究工作,而且卓有成效,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了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组成一个小组或团队进行创新学习项目的研究工作,首先,与团队成员的分工合作,与指导教师的沟通交流等都能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及心理素质的良好发展;同时,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研究工作的资料准备,观察记录研究过程,处理研究结果及相关数据,撰写研究报告,自己动脑筋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各项智力因素都能得到发展。

我们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也注意设计贴合实际的题目,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改革的研究工作中来,比如相关的研究题目有“无机化学实验绿色化的研究”,鼓励学生对无机化学实验进行绿色化改造;“无机化学实验三废的处理对策研究”,鼓励学生对无机化学实验常见废弃物的处理提出合理的方法以及如何从源头上控制废弃物的产生;“三草酸合铁酸钾的制备研究”,让学生比较研究三草酸合铁酸钾的制备方法的优劣、产率高低,原料的制备和产物的应用与其他实验的衔接等等。通过研究,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为无机化学实验的改革提供了参考。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尝试,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经过一年级无机化学实验的系统扎实的训练,学生进入高年级的实验课程中时,实验指导教师普遍反映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明显增强。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我们将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进行探索和反思,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铁步荣,贾桂芝. 无机化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326.

[2] 铁步荣,贾桂芝. 无机化学实验[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256.

[3] 白广梅,王小逸,刘淑珍. 改革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C3H3素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114-116.

[4] 冯丽娟,宰学荣,张宏宇,等. 无机化学开放实验新模式设计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1,14(6):190-192.

[5] 朱文祥.绿色化学与绿色化学教育[J]. 化学教育,2001,(1):1-4.

第13篇

1 从生物课堂入手,开展高中生物素质教育

1.1明确生物概念和规律

生物教学的难点在于生物概念的引入,生物是一门内容深奥的学科,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和理解能力。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讲生物概念进行细化和分解,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进行描述,尽量降低概念难度,让学生容易理解概念。生物知识都是和自然界的规律有关系的。在生物教学中,要加强生物规律的教育和引导,让学生认识到生物规律就在我们生活身边。要把生物学科当做一个基础性学科来看待,明确生物知识的作用。因此,老师在生物课堂上,要明确生物概念,对生物概念进行准确定义。对生物学规律进行分析和讲解,让学生对生物学有全面准确的认识。

1.2 培养学生生物运用能力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从过去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中转变过来,使高中生物教学不单单是对知识的理解,而要学会对生物知识进行综合的运用。所以,这就要求老师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生物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去研究生物学习生物,扩展学生的生物知识面,使学生在理解生物概念和生物规律的同时,具备生物知识的运用能力。

1.3 将生物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高中生物知识与现实生活具有很多的联系,高中生物教学要善于发现这种联系,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时候,与身边的自然现象和生物规律相结合。这样以来,不但增加了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也对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生物规律有了正确认识。

2 从生物实验入手,开展高中生物素质教育

高中生物与其他学科不同,生物实验是高中生物教育的重要项目。因此,要想在高中生物中开展素质教育,就要在生物实验环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从生物实验入手,开展高中生物素质教育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2.1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勤俭节约和实事求是的品德。让学生在生物试验中,对实验器材加以保护,不浪费实验材料。是学生在生物实验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对实验数据和实验结论力求准确,记录原始数据,做到实事求是。此外,在生物实验中,还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是学生正确认识到团队的作用,是学生的整体思想政治素质得以提高。

2.2 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高中生物实验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对于初次进行生物实验的学生,老师要加强引导,鼓励学生勇敢尝试,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能够从容应对高中生物实验。所以,在高中生物实验中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十分重要。对以后学生的生物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只有学生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才能在高中生物实验中敢于操作,敢于实践,才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2.3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高中生物实验严格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老师加强引导,需要学生熟悉实验方法和实验原理。需要学生对生物实验有整体认识,需要学生熟悉实验器材的使用。因此,只有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才能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将学生的实验能力当做一个主要教学内容。在高中生物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成为客观需要。

3 从生物习题入手,开展高中生物素质教育

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习题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和提高生物学素养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开展高中生物素质教育的时候,必须重视生物习题的教育。高中生物习题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高中生物习题涵盖了生物课堂教学的所有知识点,是对知识点的细化和延伸,生物习题能够考察一个学生生物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生物知识的运用能力。搞好高中生物习题的教育工作,有助于加深学生第生物知识的了解和认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知识的运用能力。老师在进行高中生物习题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能力,是学生具备生物学习的能力。

第14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美术教育;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55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充分考虑如何更好满足未来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在高中生的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美术教育,是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加强对高中生的美术教育有利于促进高中生的健康成长和素质的全面发展。加强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道德修养、审美情操和创新意识等。近些年来,我们开始尝试着把美术教育与其它学科教育的教学过程结合在一起,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广泛认可。

一、高中美术教育的现状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逐渐增加,我国在研究美术教育方面也借鉴了许多国外的教育方式。大致研究的热门方向在美术教育的价值、目的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我国美术界的学者在针对美术教育的研究方面倾注了大量的精力。近些年,研究美术教育的专家始终在关注着美术教育的社会作用和课程改革方面的问题。在研究美术课程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和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等方面取得了较多的成果。

二、高中美术教育对学生素质发展的作用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展的要求,学校应该把努力培养极具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最终目标。创新意识是所有创新活动的基础。在高效的素质教育中把美术教育应用到现有的课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美术教育来学习各种艺术作品中不同手法在表现主观情感的时候所表现出的不用作用。实用艺术与表现性艺术具有实用性、装饰性、表现性的特点,它能直接地表达出个人的主观情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不是要忽视基础的逻辑学习。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生往往是工作认真、细致,但比较容易墨守成规,而专门学习美术的学生思维往往比较灵活且富有创新意识,但个性过于突出,将这两种思维模式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将是完美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注意培养其良好的心态,在学习中寻找突破,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2.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提升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就要从认识艺术的规律入手,而认识艺术的规律又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目的。通过鉴赏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可以有效地发现艺术规律,并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形式多样的画展或者艺术作品展去领略艺术作品所带来的魅力。但是许多人并不能真正感悟到作品的真谛,与作品产生共鸣。是因为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美术的时候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学习,进而导致审美基础和鉴赏能力不能得到提升。虽然市场上有一些介绍美术作品欣赏方法的书籍或者影像之类的,但大部分都只是艺术进行简单的描述,并没有真正的通过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来谈及其艺术规律,也就更谈不上从艺术规律中体会出更深的意义,提炼出美术及艺术作品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魅力根源。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树立远大的理想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先生曾说过:"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美术教育在我国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一直处在被忽视的位置上,进而导致了学生的思想、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不完整。由此可见,美术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美术教育的最根本的意义就是在真善美统一基础,促使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古人云:"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其中强调了艺术作品在树立理想、培养道德修养中的重要作用。艺术来源于纯真的生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建立在一定的审美基础之上。我们要充分利用优秀的美术作品,把美术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通过灵活、直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并通过艺术形态来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的一面,进而引导学生积极地开展多种多样的艺术文化活动。

4、美术教育与各学科的教育相辅相成,形成相互关联的教育模式

美术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却绝不是孤立的。它与许多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现行的高中各科教材中,有许多要运用图像来阐明科学内容,剖析理论问题,甚至有些问题,只用语言文字符号难以表达,运用图像符号则一目了然,而且美丽的图像又能使学生产生美感,渗透了美的教育。譬如,在语文课教学中,为课文绘制插图,教师通过图文的密切配合,增强了讲课的艺术效果,更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如,配合化学实验课,用试剂绘制山水画,通过喷染不同试剂进行化学反应,显现出使人变幻莫测的绚丽景色,给人以美的享受。此外,还可以密切结合学校的开展的各项活动,绘制大量的图画、海报等,发挥美术学科的教育作用

三、结束语

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全面、和谐、自由的发展,使他们学会生存,具有拼搏、竞争的生活能力;学会学习,具有自学的能力,学会做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学会创造,具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造能力,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主要实现方式,在高中生综合素质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高中生的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美术教育,也是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加强对高中生的美术教育有利于促进高中生的健康成长和素质的全面发展。加强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道德修养、审美情操和创新意识,并树立远大的理想,更有利于全面素质教育的落实。

参考文献

第15篇

关键词:高中体育 有效性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6.111

在我国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中,高中教育是最为重要的阶段之一。高中生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自身认知理解能力迅速提高的重要阶段。身体素质和身体健康状况是高中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进入高校进一步学习深造的重要基础。高中体育教学作为高中阶段重要的教学科目之一,其有效性亟需进一步提高。

当前正处于我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对于高中体育教学工作来说,应当倡导科学性、趣味性、有效性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将体育教学与文化课教学、思想政治教学等等紧密结合[1],以提高高中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全面优化教学方式,达到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

1 现阶段提高高中体育教育工作水平的重要意义

笔者认为,现阶段大力提高高中体育教育工作总体水平和有效性,具有以下几方面重要的意义:

1.1 体育教育能够有效促进文化课教学水平的提升

高中体育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有两方面:一是通过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体育锻炼理念及体育运动终身化的观念;二是通过体育教育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和健康水平。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对于文化课教学水平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高中生通过体育运动强健体魄,精力更加饱满和充沛,更容易提高学习效率。同时,通过体育运动强化心理素质,更加能够控制和调节自身的情绪,在繁重的文化课学习活动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1.2 体育教育能够全方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体育教育,学生首先获得了科学的运动和锻炼常识,并以此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健康水平。其次,通过接受体育教育,学生群体能够磨练意志品质,提高团队意识、协作意识和团体荣誉感[2]。最后,体育教育还能帮助学生克服许多不良的情绪和心理状态,通过科学锻炼和运动积极性地释放不良情绪,缓解繁重的学习任务所带来的压力。

1.3 体育教育能够夯实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基础,选拔专业性人才

我国是竞技体育大国,但是群众性体育的发展基础还十分薄弱,部分体育项目的人才培养及选拔机制还不够健全。通过开展高中体育教育,学校及部分专业体育团体可以从中选拔、发现和培养具有良好潜力的专业型人才,吸收到专业体育团体接受正规系统训练,为我国体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群众性体育的普及打下良好的基础。

2 现阶段我国高中体育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部分高中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

受到现阶段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高中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在现行的高校录取制度下,文化课成绩作为高校录取高中生的重要基础,而体育成绩只能作为一项参考指标,并不能够对录取产生直接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许多高中选择了重视文化课教育而忽视体育教育,体育教育为文化课教育让路的方式。许多高三阶段的学生不参加体育课,甚至取消了体育课,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受到了严重影响。还有一些高中将体育教育视为带着学生“玩”,忽略了体育教育和身体锻炼的本质性规律,在教学内容设置、教师培养选拔等方面不够严肃和科学,严重影响到体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2.2 部分高中对于体育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

体育教育不但需要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也需要相应的场地设置、体育器材等教学环境。当前,许多高中对于体育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一方面,忽视对专业教师的培养,许多体育教师长期以来难以得到系统的培训和学习;另一方面,对于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的投入不足,许多体育锻炼器材相对陈旧,疏于维护,甚至存在安全隐患,很难起到应有的教育辅助作用。

2.3 体育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选拔的结合机制不健全

除了部分地区的高中以外,很大一部分高中都存在着体育教育与专业人才选拔结合机制不健全的问题。许多专业体育团体在选拔高中阶段人才的过程中带有很强的随意性,这对于高中体育教师来说就很难准确地根据体育团体的需要去选拔和培养合适的人才。即使体育教师发现了适合的人才,也苦于没有推荐渠道,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

2.4 学生体育学习情况没有真正纳入高校招生考核指标体系之中

正如前文所述,文化课成绩是现阶段许多高校录取学生的重要参考,而体育成绩只能作为辅指标,这样的方式很难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符合高校有关要求。

3 对于提高高中体育教育有效性的建议和思考

笔者认为,新时期提高高中体育教育的有效性,主要应当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一是要提高对高中体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高中管理者应当将体育教育视为与文化课教育具有同等作用的重要教学科目,并促进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二是要继续加大投入,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加强对体育教育教师队伍的选拔和培养,定期接受专业体育团体的指导和培训,同时进一步完善学校各类体育设施,加强维护,避免安全隐患。三是要建立高中体育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选拔之间的密切联系,建立顺畅的人才选拔和推荐制度。四是要将体育学习成绩纳入高校人才录取的指标体系之中,成为高校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参考,以此来带动高中体育教育有效性的迅速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健.走进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现场[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