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中生综合素质教育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学生能适应未来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英语教学要更新观念,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高素质外语人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俗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 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无疑是一句空谈。
1、思想道德素质。“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人的素质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影响并制约着其他素质的存在和发展方向。教师的言行举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通过言传身教给学生以情操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引领学生走上正确的成才之路。
2、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素质。师资水平的提高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关键,教师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要能够吸收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之精华,善于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在能力提升方面,要做到具有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能力、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教科研能力等等。这样,在强化自身内在素质的同时,用真才实学吸引学生,使学生心悦诚服地“跟你学”。
二、优化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手段以及“满堂灌”、 “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古板沉闷,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探知,不仅束缚了学生的能力发展,也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英语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从“应试教育”转变到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来。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无论采取何种教法,都必须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前提。教法一定要灵活多变,因人、因时而异,注重因材施教。现代教育技术在优化课堂教学、改进教法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的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功能,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创造有趣的教学情境,形象直观,易于突破教学重难点,又能增强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使知识“易学”、学生“乐学”,学生的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
三、改变教学目标,注重能力的培养。
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所以教学的重点不应只是传授知识,而要着重于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交流合作能力。人是社会的人,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良好的沟通能力是现代人才竞争的重要素质之一,也是影响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英语教师要贯彻“精讲多练,适时指导”的教学策略,多组织一些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pair work、group work或表演、比赛、做游戏之类的活动让学生参与,也可以准备一些道具,把教室分区,设摊位、摆药品,让学生自由演练顾客与售货员或医生与病人等之间的对话,教师充当指导者或示范者,在活动中传授或巩固相关知识,这样既在娱乐中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胆识,为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平台。
2、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合理利用多媒体以及网络教学手段,以教学创新来启发学习创新。
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并能启发学生主动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辩论或集体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编写新的内容。如给出几个key words 、sentences patterns 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编句子、对话或短文,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Powerpoint、Authorware或Flash课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其创新实践能力也得以落到实处。
3、自学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教会他们获取知识的本领和方法,这就好比给了学生一种生存的资本,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竞争的能力。
1.中职生存在的问题
1.1文化基础差,对学习缺乏信心
职业学校学生文化素质普遍较差,基本上都是考不上普高,而上职业学校是无奈的选择。加上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在初中时都是受教师冷落的学生,没有体味到学习成功所带来的乐趣,因此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上职业学校就是学技术的,不愿意学习文化课。
1.2集体主义、奉献意识缺失
现在的家庭孩子少,家长对孩子包办太多,甚至娇生惯养,学生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使学生总是以个人为中心,不爱劳动,集体观念差,娇横,更不用说吃苦耐劳了。
1.3对专业不了解,学习目标不明确
很多学生对所学专业不了解,不知道学这些知识有什么用,也不知道学本专业将来干什么,因此出现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1.4抱着混文凭的态度,缺乏内在学习动力
目前,多数企业在用人上都提出了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要求,并实行了劳动就业准入制度,并且高中毕业生同初中毕业生在工资收入上也有一定的差距。加上部分学生家长考虑到学生尚小不上高中(中职)在家也没有什么事可做,甚至还有可能在社会上惹事生非。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部分家长虽然积极支持和鼓动学生上中职,但对学生上职业学校没有明确的要求,甚至认为只要能混个毕业证就行。受家长这种思想的影响,加上学生文化素质本身就差,从而造成学生对学习缺乏内在动力,出现迟到、早退、旷课、上课睡觉、不愿实习,甚至打架斗殴等情况。
1.5就业观念模糊
通过我校近年对毕业生就业后的追踪调查表明,就业后不稳定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对目标与待遇的期望值过高,不知道工作经验的重要性,有急功近利之心;怕苦怕累,过于骄气,缺乏团队精神与责任心,企业纪律观念淡漠;职业价值观念模糊不清,不能清醒认识自我,难以把握自己的职业方向,忽视个人的内在因素和发展潜力,给就业带来局限性,更不利于个人的发展。
2.德育教育的内容
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提出了“德育为首,技能为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指导思想,在强化学生技能训练的同时开展了以下几项改革。
2.1增设德育反思课
德育反思课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反思自己一天的得失。通过每天的反思,不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及生活习惯。二是组织学生学习学校不同学期德育教育系列丛书的内容。
德育反思课的形式:一是每天晚上安排一节自习为学生写心得,写反思的时间。二是在上午和下午上课前分别安排25分钟时间让学生上堂发言。并逐步由学生照稿读发展到脱稿演讲,通过这种形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又提高了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胆量和与人沟通与人交流的能力。
2.2进行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知识必需、够用;能力突出、实用;素质优良、好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文化课进行调整,删去难度较大的和理论性强的,增加了实用性。如数学,侧重于公式的运用,弱化公式推导;语文加强了应用文写作的教学训练;英语降低难度,采用源于初中又有别于初中的教材等。二是强化就业指导。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调动学生学知识练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转变学生就业观念,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2.3改革教学方法
在组织形式上,我们把每个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分组时兼顾到学习成绩和男女生,小组自定组名和组训。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分组设问,分组讨论、分组做答,分组或个人加减分的新的教学方法,把原来教师的以讲为主转变成以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为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同时改变了以前的教师管学生为学生自我管理,有效地杜绝了学生上课睡觉的不良习惯。
2.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坚持环境育人,文化育人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一种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对师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有着潜在的影响。我校围绕“德育为首,技能为主”的办学理念,创建了富有职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一是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不同环境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如在校园内及教室刷写有“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巨幅标语;在实习车间内悬挂技术工人标兵肖像及简介,书写“任何差错都会影响到企业的声誉与您的待遇”的标语,以期营造遵规守纪、主动练技、吃苦耐劳的德育教育氛围。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在学生中开展读书活动、校园广播、体育比赛、广播操比赛、绘画、演讲比赛等活动,既丰富了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又培养了学生的才干,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三是注重引入企业文化。通过从企业中聘请相关专家或从生产一线挑选出道德水平高、有经验的师傅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讲座,优化学生对企业的认知,增强对职业精神、职业规范、职业素质等的了解,为学生的成功就业构筑桥梁。
通过以上改革措施的实施,学生上课睡觉的情况没有了,主动参与讨论学习的多了,参与实习的积极性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了,学生觉得在学校有意思了,学生流失由前些年的15%左右降低到了现在的5%,学生就业后稳定率由前些年的75%提高到现在的90%。
学生综合素质包括文化素养、吃苦耐劳、遵规守纪,有团队精神,有良好的学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就业后将影响着企业的效益与创新能力,更影响着学生的就业稳定。因此,提高中职生综合素质能力,就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学生自身潜力的更好发展,必须引起职业学校的高度重视。
1.中职生存在的问题
1.1文化基础差,对学习缺乏信心
职业学校学生文化素质普遍较差,基本上都是考不上普高,而上职业学校是无奈的选择。加上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在初中时都是受教师冷落的学生,没有体味到学习成功所带来的乐趣,因此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上职业学校就是学技术的,不愿意学习文化课。
1.2集体主义、奉献意识缺失
现在的家庭孩子少,家长对孩子包办太多,甚至娇生惯养,学生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使学生总是以个人为中心,不爱劳动,集体观念差,娇横,更不用说吃苦耐劳了。
1.3对专业不了解,学习目标不明确
很多学生对所学专业不了解,不知道学这些知识有什么用,也不知道学本专业将来干什么,因此出现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1.4抱着混文凭的态度,缺乏内在学习动力
目前,多数企业在用人上都提出了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要求,并实行了劳动就业准入制度,并且高中毕业生同初中毕业生在工资收入上也有一定的差距。加上部分学生家长考虑到学生尚小不上高中(中职)在家也没有什么事可做,甚至还有可能在社会上惹事生非。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部分家长虽然积极支持和鼓动学生上中职,但对学生上职业学校没有明确的要求,甚至认为只要能混个毕业证就行。受家长这种思想的影响,加上学生文化素质本身就差,从而造成学生对学习缺乏内在动力,出现迟到、早退、旷课、上课睡觉、不愿实习,甚至打架斗殴等情况。
1.5就业观念模糊
通过我校近年对毕业生就业后的追踪调查表明,就业后不稳定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对目标与待遇的期望值过高,不知道工作经验的重要性,有急功近利之心;怕苦怕累,过于骄气,缺乏团队精神与责任心,企业纪律观念淡漠;职业价值观念模糊不清,不能清醒认识自我,难以把握自己的职业方向,忽视个人的内在因素和发展潜力,给就业带来局限性,更不利于个人的发展。
2.德育教育的内容
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提出了“德育为首,技能为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指导思想,在强化学生技能训练的同时开展了以下几项改革。
2.1增设德育反思课
德育反思课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反思自己一天的得失。通过每天的反思,不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及生活习惯。二是组织学生学习学校不同学期德育教育系列丛书的内容。
德育反思课的形式:一是每天晚上安排一节自习为学生写心得,写反思的时间。二是在上午和下午上课前分别安排25分钟时间让学生上堂发言。并逐步由学生照稿读发展到脱稿演讲,通过这种形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又提高了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胆量和与人沟通与人交流的能力。
2.2进行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知识必需、够用;能力突出、实用;素质优良、好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文化课进行调整,删去难度较大的和理论性强的,增加了实用性。如数学,侧重于公式的运用,弱化公式推导;语文加强了应用文写作的教学训练;英语降低难度,采用源于初中又有别于初中的教材等。二是强化就业指导。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调动学生学知识练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转变学生就业观念,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2.3改革教学方法
在组织形式上,我们把每个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分组时兼顾到学习成绩和男女生,小组自定组名和组训。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分组设问,分组讨论、分组做答,分组或个人加减分的新的教学方法,把原来教师的以讲为主转变成以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为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同时改变了以前的教师管学生为学生自我管理,有效地杜绝了学生上课睡觉的不良习惯。
2.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坚持环境育人,文化育人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一种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对师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有着潜在的影响。我校围绕“德育为首,技能为主”的办学理念,创建了富有职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一是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不同环境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如在校园内及教室刷写有“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巨幅标语;在实习车间内悬挂技术工人标兵肖像及简介,书写“任何差错都会影响到企业的声誉与您的待遇”的标语,以期营造遵规守纪、主动练技、吃苦耐劳的德育教育氛围。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在学生中开展读书活动、校园广播、体育比赛、广播操比赛、绘画、演讲比赛等活动,既丰富了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又培养了学生的才干,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三是注重引入企业文化。通过从企业中聘请相关专家或从生产一线挑选出道德水平高、有经验的师傅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讲座,优化学生对企业的认知,增强对职业精神、职业规范、职业素质等的了解,为学生的成功就业构筑桥梁。
通过以上改革措施的实施,学生上课睡觉的情况没有了,主动参与讨论学习的多了,参与实习的积极性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了,学生觉得在学校有意思了,学生流失由前些年的15%左右降低到了现在的5%,学生就业后稳定率由前些年的75%提高到现在的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