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麻醉病人术后护理要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表面麻醉;透明角膜;超声乳化术;护理
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快捷、经济、安全有效,表面麻醉、透明角膜切口及折叠式人工晶体的应用,使超声乳化术达到尽善尽美,解决了以前患者住院时间长、经济负担较重及护理纠纷问题。现将我科收治的143例(158只眼)白内障患者表面麻醉下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的术前术后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8月至2008年12月手术治疗的各种白内障患者143例(158只眼),男70例(75只眼),女73例(83只眼),年龄15~91岁,平均年龄63.8岁。按LOSCⅡ法[1]核分级:Ⅰ级18只眼,Ⅱ级43只眼,Ⅲ级60只眼,Ⅳ级37只眼。
1.2 手术方法
术前0.5 h用0.4 %倍诺喜眼液滴眼,每5~10 min 1次,共3~4次。同时用复方托吡卞胺眼液充分散瞳。0.05 %碘伏消毒液冲洗结膜囊后,制作透明角膜隧道切口,中心点位于10~11点钟位,外切口在角膜缘内0.5 mm,用3.2 mm穿刺刀在透明角膜基质层内潜行1.75~2.00 mm后进入前房,注入粘弹剂维持前房及眼内压,2点位角膜缘作1 mm辅助穿切口。环形撕囊后双手配合将晶状体核乳化吸除,自主注吸清除皮质、抛光后囊,利用人工晶状体推注系统将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囊袋内,清除粘弹剂以灌注液平衡眼压,确保透明角膜切口呈水密状态。术后常规予以局部皮质类固醇及散瞳治疗,单眼包盖1 d,次日复查不再包眼。
1.3 结果
所有眼均在表面麻醉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平均时间7~9 min。术后有2例病人因焦虑紧张,情绪不稳定,眼球固定不良导致手术时间长、角膜水肿,但都能耐受手术。术后第1天视力≥0.5者129只眼,占82.3 %;术后1周视力≥0.5者149只眼,占94.2 %。角膜水肿、结膜水肿者,1周内全部恢复正常。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表面麻醉下透明角膜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使眼科学新技术,由于快捷、经济、安全有效及更人性化而发展迅速,目前是白内障手术的主流技术。根据其手术特点,要求护士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更加细致认真,具体做法:(1)评价患者的心理状况及要求,了解病人的主要顾虑,使心理护理工作做到有的放矢;(2)安排表达能力强、对病人亲和能力强的护士完成病人术前心理引导;(3)详细解释此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讲解手术前、中、后的配合要点及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使病人做到心中有数,遇事不慌;(4)重点强调患者的配合,特别是眼位固定是手术成功及术后恢复的关键,告诉病人手术麻醉方法有简单、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特点,以使患者能顺利接受手术治疗;(5)做好家属思想工作,使患者能在经济、情感上获取有效的社会支持。
2.1.2 术前准备
(1)术前一般准备:按白内障手术常规做好病人局部及全身健康状况评估及有关化验检查等[2]。(2)术前眼位固定训练:嘱病人床上平卧,双眼直视正前方,尽可能长时间保持眼球固定不动,训练3次/d,30 s/次。(3)术前有关指标测定及扩瞳:测量人工晶体度数,充分扩瞳。一般要求瞳孔扩大6 mm最为理想。
2.2 术后护理
(1)手术当日卧床休息,多方面关心病人,特别是注意做好患者生活护理及安全防护工作。室内要安静、整洁,床铺平整、舒适。(2)加强眼部包扎与防护,嘱病人切勿手搓术眼,保护术眼,避免碰撞。(3)嘱咐病人术后不要直视光源,保持病房内光线柔和,外出要佩戴墨镜,避免强光照射眼部,预防损伤视网膜。(4)保持术部敷料干燥,做好有关病情观察,注意有无眼胀、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防止术后感染及继发青光眼发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咳嗽、大声说笑。(5)术后第1天摘除术眼敷料,常规给予典必舒滴眼液滴眼,6次/d。滴眼水滴眼前后均要洗手,滴眼时手及药水瓶勿触及眼球及角膜,做到无菌操作,防止出现交叉感染。(6)嘱病人术后第2天出院,出院后1周复查。
3 讨论
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其优点是:患者痛苦小、手术步骤简捷、手术时间大大缩短、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0.4 %倍诺喜眼液麻醉效果迅速,麻醉方法简单安全,便于操作,且住院时间短,对病人心理压力小护士做好术前患者心理工作及准备工作,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术后护理简单并且康复快。
参考文献
关键词:肩关节镜手术 护理
肩关节镜手术近几年已在国内广泛开展, 其具有创伤小、术野直观、操作简单等优点, 对肩关节病的确诊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目前肩关节镜已成为治疗肩关节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1)。由于肩关节空隙小, 手术技术要求高, 除了要求手术医师具备高超的手术技巧以外,也需要高质量的护理配合,这样才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为探讨肩关节镜手术的配合与护理要点, 本研究对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自2010年2月至2014年10 月的85 例实施肩关节镜检查和治疗的患者的手术配合与护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均获得成功。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施肩关节镜检查和治疗的患者85例, 男58 例, 女27 例, 年龄20 一56 岁, 平均41.6 岁。其中肩关节盂唇损伤缝合术6例, 肩袖损伤修补固定术32 例, 肩峰成型术8例, 肩袖钙化灶清除术3例, 肩周炎松解扩张术23 例, 肩关节镜检查5例, 肩周炎关节内清理、关节滑膜清理术6例, 肩关节脱位行肩关节前方不稳修复2 例。麻醉方式为全麻气管插管, 手术为“ 沙滩椅 ”,手术均获得成功。
1.2手术配合与护理
1.2.1术前访视 所有病人在术前对手术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情绪,对术中隐私、手术效果、术后疼痛及康复等存在担忧心理。因此手术室护士提前1 d 访视病人,介绍手术室环境,说明肩关节镜手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及特点,告诉病人手术目的、方法、安全性及病人需配合的要点,充分交流并进行心理辅导; 使病人在平静的心理状态下顺利接受并配合完成手术(2)。
1.2.2手术器械与仪器准备 肩关节镜手术因其部位特殊、手术操作复杂,术前充分的准备非常关键。除常规器械和用物外,另需准备肩关节镜特殊器械,规格不同的肩关节穿刺器、等离子射频刀、关节刨削刀、肩关节镜下缝合的专用成套器械及内固定材料等(3)。
仪器准备:使用Smith&Nephew全套关节镜设备及摄像成像系统,采用直径4.0mm、30°广角关节镜镜头,巡回护士将光导、摄像、刨削器正确连接,放于手术医生方便操作位置。
1.2.3 麻醉准备 麻醉前术者、护士、麻醉师三方核对病人,保证病人、手术部位正确无误,在健侧上肢或下肢建立可靠的静脉通路并妥善固定。必要时配合麻醉医生做好病人的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穿刺,以便必要时对病人进行术中控制性降压。一般由麻醉医生根据情况,将收缩压维持在< 100 mmHg(4,5)。麻醉成功后摆放手术,采用沙滩椅位,注意避免麻醉导管的受压或扭曲(6)。
1.2.4术中配合
洗手护士配合( 1) 常规消毒,手术一助消毒,消毒范围包括肩部和整个上肢,护士应及时传递各类铺单.常规铺巾,患肢手部用无菌绷带包裹、外用无菌薄膜保护以防漏水,铺巾全部使用防水铺巾,切口及手术区域贴碘膜保护。引流袋的末端连接引流管至污水收集桶。( 2) 配合手术步骤,器械护士必须熟悉手术器械的名称及手术步骤,及时、准确的传递各类器械。具体工作包括: 协助术者连接、整理摄像线、光纤、刨削器、等离子刀、灌注管、负压吸引管,并确保其性能完好。手术结束时配合完成切口的缝合与包扎固定。
巡回护士配合(1) 术前与术者、麻醉师核对患者和患侧准确无误。(2) 手术采用沙滩椅位,术前予病人踝、膝、髋部等用抗压软垫保护,避免压疮(7)。(3)采用保温垫,做好保暖措施,及时调节室内空调温度。(4) 手术采用液压灌注系统,要准备充足的灌注液备用。及时关注血压变化及术中视野清晰度变化,及时提醒麻醉师或医生,调整血压或灌注泵压力。(5) 及时检查、确保各类引流设备正常运转。(6) 时刻关注手术的进展,使用一次性铆钉等高值耗材时,应与医生共同确认型号后开启包装并做好登记工作。(7) 控制进入手术室的人员数量,严格控制感染危险因素。
1.3术后护理 术毕,应妥善包扎、使用肩肘固定带、稳妥固定,防止敷料脱位。因术中大量液体灌注,个别病人局部肿胀明显,严重者甚至出现急性肺水肿,应仔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病情平稳后送返病房做好交接班工作。肩关节镜器械精密、价格昂贵,术后应仔细清洗、定期保养、专人保管,并做好登记工作。
2 结果
85例手术术中配合默契,手术顺利完成,无术后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肩关节手术特点需要一种特殊的手术称为沙滩椅位。摆置时要特别注意保护患者皮肤、血管、神经,避免压疮,同时要保护各种管道通畅,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肩关节镜手术无法使用止血带,病人有时需要手术中控制血压。护士要掌握病人基础、术前、术中血压的动态变化,为手术中控制性降压提供依据。为减少术野的出血,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 关节腔的灌注液中每3 000ml 袋盐中加盐酸肾上腺素1ml 维持术中灌注;2) 灌注液悬挂的高度距手术关节1.2-1.5m ;3) 根据术中关节腔出血情况和手术野清晰程度,选择两路液体灌注。
总结本组85例手术的成功经验,笔者体会在手术配合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术后出现感染并发症导致手术失败。(2)熟悉手术步骤,熟练掌握各种相关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手术中与手术医师配合默契,保证手术顺利进行。(3)熟练掌握有关仪器的性能和用法,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以提高仪器的使用率、完好率,降低故障率。(4)注意术后器械的清洗和养护(4,5)。
通过配合肩关节镜手术,我们不仅掌握了具体的工作方法,而且体会到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掌握新技术,跟上科技发展步伐,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围手术期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郑冲,瞿玉兴. 肩关节镜治疗新进展[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23):1795-1797.
[2] 王亚平. 肩关节镜手术的护理配合[J]. 上海护理,2005,5(4):31-32.
[3] 刘玉杰,蔡胥,王志刚,等. 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修复肩袖损伤[J]. 中华手外科杂志,2005,21(1):17-18.
[4] 郑国娣,秦义方.肩关节镜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探讨[J]. 浙江医学, 2012, 32( 8) : 1281 - 1282.
[5] 王维凯,徐国红,蒋恒,等.肩关节镜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J].浙江医学教育,2012,11( 5) : 57 - 58.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肿瘤;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7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125-01
引言
对于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良性肿瘤一般以手术为主;恶性肿瘤常选择以手术为主的,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生物治疗、微波、冷冻、激光和中医药等多种手段的综合治疗。外科手术是口腔颌面部肿瘤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本文主要介绍其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近3年收治的25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治疗病人的资料,分析其护理要点,总结护理经验。患者年龄在34-57岁,平均年龄46.4岁。其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临床表现为肿瘤突然增长迅速加快,移动性减少甚至固定,出现疼痛或同侧面瘫等。
1.2 方法
手术前应在完整地收集病人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护理评估、制定出相应的护理计划,并适时给予健康指导。
手术中正确使用电凝器,各种绷带及约束带的支撑部位加上护垫,用力适当,定时评估病人的皮肤、肢端神经血管功能情况,如皮肤的颞色感觉是否正常、脉搏的强弱等。对麻醉恢复期病人常规安置鼻咽或口咽通气道:在病人拔除气管插管后,应常规安置口(鼻)咽通气道。其目的为支持通气,并利于抽吸分泌物及氧气吸入。
手术后给予病人及家属心理支持,维持适当的呼吸功能,鼓励病入深呼吸、咳嗽。
2 结果
25例患者均得到有效的护理照顾,其中出现术前心理焦虑的患者14例(56%),术后出现上呼吸道的水肿4例(16%),呼吸困难患者2例(8%)。其余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
3 结论
3.1 手术前期的护理
手术不仅对病人的身体造成伤害,而且对病人的心理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对接受手术的病人在手术前就应得到良好的护理,以利于术中的顺利进行和术后的康复。
手术前护理人员应在完整地收集病人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护理评估、制定出相应的护理计划,并适时给予健康指导。手术病人早期减除病人的焦虑恐惧心理包括详细的入院介绍:热情地接待病人,介绍医院的环境、常规工作、访客时间、用餐时间、专业护士及责任医师等。鼓励病人表达他的害怕及担心的事项,引导病人角色转换。皮肤的准备:皮肤是身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准备的时间一般在手术前一天或手术当天进行。当涉及头皮或额瓣转移的手术须剃光头发;面部手术须行面部剃须、剃净患侧耳后3~5cm毛发且须剪去鼻毛。术前1日做好个人卫生:洗澡、理发及剪短指(趾)甲。
3.2 手术中病人的护理
手术前一天手术室护士态度和蔼地、形式多样地向病人介绍手术室的环境、麻醉方式、手术过程。鼓励病人说出其焦虑的感受,并协助驱除引起焦虑的原因。手术中所使用的器械、物品必须灭菌完全,手术室内空气菌落数达到要求范围。严格遵守和执行无菌技术。
正确使用电凝器,各种绷带及约束带的支撑部位加上护垫[1],用力适当,定时评估病人的皮肤、肢端神经血管功能情况,如皮肤的颞色感觉是否正常、脉搏的强弱等。尽可能维持病人正确的卧姿,巡回护士可协助病人非手术部位的被动运动,或提醒局部麻醉病人自己适当的活动关节。避免病人身体不必要的暴露,维持室温在18℃~22℃之间。
3.3 麻醉恢复期的护理
加强呼吸功能的监护:由于口腔颌面外科病人的损伤部位或手术区域易致上呼吸道的水肿、血肿及术后敷料的加压包扎等导致呼吸道梗阻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必须加强对呼吸的观察与护理。安置适当的卧位:对于麻醉尚未恢复者,除特殊医嘱外应保持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以免因舌后坠而堵塞呼吸道[2],亦利于防止因呕吐物及分泌物所致的误吸。常规安置鼻咽或口咽通气道:在病人拔除气管插管后,应常规安置口(鼻)咽通气道。其目的为支持通气,并利于抽吸分泌物及氧气吸入。
3.4 手术后的护理
3.4.1 给予病人及家属心理支持
由于口腔颌面部肿瘤易致病人面部形态及功能的改变。因此,病人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但病人是生活在家庭、社会中的一员,家属亲友的支持和鼓励也是非常重要的。倾听病人及家属和亲友对此次手术的想法和所提出的问题,并与其讨论。但手术后初期无论病人表达什么都给予肯定的答案,而不要与其深入讨论,因此时不适宜讨论手术的发现和预后。
3.4.2 维持适当的呼吸功能
适当的意识恢复的病人应摇高床头,采取半坐位,利于肺扩张和引流。给予病人每2小时翻身一次,上肢勿压迫胸前,以免影响呼吸。如有引流管者应保持避免其受压或扭曲。呼吸通畅:若术后保留有气管插管或通气道,应待病情许可后方能拔除。随时抽吸呼吸道、口、鼻腔内的分泌物[3]。必要时重新插入人工气道如鼻咽、口咽通气道及气管内插管。鼓励病入深呼吸、咳嗽:深呼吸有助于排除体内吸入性麻醉剂及促进肺扩张,并能预防分泌物聚积、减少换气不足。教导病人正确、有效的咳嗽方法,鼓励病人做深呼吸。
参考文献
[1] 陈春红. 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针对性护理对康复的作用 [J].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24(06): 2405-2406.
方法 将400例腹部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传统组200例,给予常规护理,舒适组200例,针对生理、心理、社会方面及出现不适症状给予舒适护理,观察两组病人的不适、切口疼痛、尿潴留、腹胀、咽喉不适的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 舒适护理组术后不适、切口疼痛、尿潴留、腹胀及咽喉不适等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1),而满意度显著高于传统组(P<0.01)。结论 舒适护理在腹部术后病人中应用,能有效减少不适症状的发生,增进病人舒适,利于病人早日康复。
【关键词】 舒适护理;腹部手术;满意度
文章编号:1003-1383(2012)04-0525-03
中图分类号:R 4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2.04.031
舒适护理(comfort cave)又被称为“萧式双C护理模式”,为台湾华杏出版机构总裁萧丰富先生于1998年提出。他认为护理人员应以病人的舒适为考虑的重点,强调护理人员除目前的护理活动外,应加强舒适护理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病人,使基础护理与护理研究更加注重舒适和病人的感受[1]。腹部手术病人由于手术的创伤及麻醉的影响,术后常出现许多不适。如何使病人安全、舒适地度过术后康复期,减少术后并发症是临床护理界学者们一直在研究的课题。我科对腹部术后病人采用舒适护理,并与传统护理对比,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5月~2011年7月在我科住院的400例腹部手术患者,男266例,女134例,年龄13~89岁,平均(42.7±18.5)岁,其中阑尾切除术276例,胃肠穿孔修补术48例,肝、胆手术35例,肠粘连松解术21例,其它20例。按住院号随机分为两组,双号为舒适护理组(舒适组),共200例,单号为传统护理组(传统组),共20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传统护理组主要按腹部术后护理常规护理,术后予去枕平卧6 h的传统,吸氧等操作按教科书上的操作规程,不适症状出现后遵医嘱处
理。舒适组针对生理、心理、社会方面及出现不适症状给予舒适护理,内容要点如下:
(1)心理、社会方面的舒适护理:病人术后返回病房后,在第一时间告知手术过程及目前状况,对病人手术的成功顺利表示真诚的祝贺。把术后相关问题及注意事项向病人家属交代清楚,每次实施治疗和护理措施前,先耐心讲述该治疗与护理的目的、过程、作用,使病人理解并放心配合;认真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保持病人皮肤清洁,无异味,仪表整洁,操作时注意遮掩病人,保护病人的隐私和自尊心。术后让家人、亲友多在旁陪伴,使病人能得到来自家人、亲友的安慰和鼓励,满足其归属感,减轻或消除其精神压力;每天查房及时告诉病人和家属疾病恢复的情况,多使用鼓励、赞赏的语言,以解除病人心中忧虑,树立坚强、必胜的信心[2]。
【关键词】术前 术后访视 重要性
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术前、术后访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和特殊情况,它可使护士充分评估手术患者心理、生理、社会等各方面的情况,制定护理计划,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术前的、恐惧、焦虑情绪,确定病人的护理要点,目标及要实施的护理措施,更好地配合手术。
我院手术室2005年针对手术前、手术后进行访视工作的。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对4472例住院手术患者实施了术前、术后访视评价记录观察,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其中, 15岁及以下儿童328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924例,其它年龄3220例。全身麻醉手术1050例,硬膜外麻醉1545例,局部麻醉1359例,其它麻醉518例。
1.2 患者对术前、术后访视的评价 随机选择430例患者进行访视调查, (该调查由院其他人员电话方式进行),有411例患者对术前访视作出了评价。其中85.4%的患者对术前访视的效果持肯定态度,9.5%的患者对访视效果评价一般, 5.1%的患者对术前、术后访视工作提出了建议。
2 访视方法
于手术前1天,对次日需要手术的患者进行访视。先查阅需要手术病人的病历,与主管医生、护士交谈,详细了解病人心里活动及心里障碍等各方面情况。再与患者见面,进行术前指导,讲解手术相关知识,术前、术后注意事项,术中配合要点等,同时分析患者的心理变化,提供正确的心理疏导,进行手术须知、疾病基本常识等内容宣教,,让患者获得更多信息取得患者密切配合,进行必要的护理体检,包括观察患者的皮肤、粘膜颜色等,访视后填写术前、术后访视单,定期总结经验并改进访视方法。
3 讨论
3.1 访视时间的选择 手术前访视一般在术前1天下午进行,避开病人进食、午睡与探视者交谈或医生查房时间。选择患者心情比较好的时候,每次访视与患者交谈时间一般在10分钟,但也可根据患者的需要而定。有5.1%对访视效果评价一般的患者中,大部分认为访视时间过短,未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患者的建议显示,他们希望术前访视“早些日子进行”,说明患者希望术前访视工作提前进行。如何加强与病人的联系,术前访视可否在病人决定了手术日期后就进行,这是一个值得大家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3.2 访视时注意评估患者资料来源途径多样化 术前访视除了要了解病情外,还需评估患者的家庭、社会、文化、心理情况等。病历所提供的资料是有限的,从主管护士、医生及患者家属或同室病友处了解情况是必要的,有利于保证资料的准确性,正确判断和分析患者术前的心理变化及其产生原因,并在术前访视和术中护理时给予恰当的护理干预。
3.3 访视目的讲解 有助于患者正确认识手术室护理工作, 术前访视主要是为了了解患者的情况和需求,为制定术中护理计划提供依据,并进行术前宣教,帮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配合手术顺利进行。多数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认识还停留在过去功能制护理阶段,认为“手术室护士只在手术台上与患者接触”的旧观念,对术前访视工作缺乏正确认识和理解而心存疑虑。有个别患者因访视护士自我介绍而紧张。这类患者一般诊断不明确,性格多疑,认为为什么对我这么重视?是不是我的病情重?手术很很复杂。经过耐心讲解访视目的后,所有患者都消除了疑虑和紧张,并能很好地配合访视工作进行。
3.4 术前、访视在交流技巧中的应用 与患者交流是术前访视的主要过程,注意讲话方式,合理运用语言及非语言交流技巧,取得其信任与好感。恰当的称呼、语言礼貌简洁,避免交流忌语和医学术语如失败、死亡、出现意外等,整洁的服装、举止文雅、和蔼的微笑、亲切的眼神,都将会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更加尊敬医护人员;鼓励患者及家属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要求,认真倾听,对合理要求保证在术中予以满足,让患者感到放心,实事求是而有分寸地回答患者的问题,尽量保证与手术医生口吻一致,不随意夸大病情或手术效果,不对手术进行详细说明,对不明白的事情不含糊地回答,对不便回答的问题以礼貌、委婉的方式回绝,做好保护性医疗措施,避免伤害患者自尊,注意保护患者隐私,以免造成患者的不安或引起医疗纠纷。
3.5 巡回护士对小儿患者的访视时间要适当延长 小儿的依赖性强,让其离开父母单独进入手术间相对困难。需要和小儿玩耍、唱歌或跳舞让他们尽早熟悉并喜欢和护士在一起,以适应手术环境。
3.6 术前、访视宣教要符合患者的需求 根据术式、麻醉方式, 侧重术前指导,如术前准备,术前禁食、水; 入手术室前避免贵重物品带入,根据年龄、性别、文化程度, 对手术相关知识等的需求不同,术前访视时要正确判断,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应考虑开发多种形式的术前指导,将手术室环境设备、手术相关知识制成幻灯形式,让病人观看并予以解说,使宣教更形象、直接,取得更好的效果。
3.7 通过术前、术后访视有利于提高手术室护士素质 为了能与患者更好地交流,护士需收集相关疾病的生理、病理、治疗、护理等相关资料,学习护理心理、护理伦理、人际交流等知识,从而提高了护士学习的自觉性,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综合素质,为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术前、术后访视是整体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具体实施,为评估患者的情况积累了资料,同时可缓冲患者术前的应激反应,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有利于麻醉、手术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患者术后的身心康复[1],也有利于护士自身素质的提高,确实收到术前、术后访视所要达到的效果和目的。
3.8 手术后访视 3日后对手术病人回访,了解病人的手术恢复情况,征求反馈意见,解释病人提出的护理问题,评估护理效果,针对问题不足之处,制定措施,总结经验促进护理工作的提升。
术前 术后访视 重要性
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术前、术后访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和特殊情况,它可使护士充分评估手术患者心理、生理、社会等各方面的情况,制定护理计划,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术前的、恐惧、焦虑情绪,确定病人的护理要点,目标及要实施的护理措施,更好地配合手术。
我院手术室2005年针对手术前、手术后进行访视工作的。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对4472例住院手术患者实施了术前、术后访视评价记录观察,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其中, 15岁及以下儿童328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924例,其它年龄3220例。全身麻醉手术1050例,硬膜外麻醉1545例,局部麻醉1359例,其它麻醉518例。
1.2 患者对术前、术后访视的评价 随机选择430例患者进行访视调查, (该调查由院其他人员电话方式进行),有411例患者对术前访视作出了评价。其中85.4%的患者对术前访视的效果持肯定态度,9.5%的患者对访视效果评价一般, 5.1%的患者对术前、术后访视工作提出了建议。
2 访视方法
于手术前1天,对次日需要手术的患者进行访视。先查阅需要手术病人的病历,与主管医生、护士交谈,详细了解病人心里活动及心里障碍等各方面情况。再与患者见面,进行术前指导,讲解手术相关知识,术前、术后注意事项,术中配合要点等,同时分析患者的心理变化,提供正确的心理疏导,进行手术须知、疾病基本常识等内容宣教,,让患者获得更多信息取得患者密切配合,进行必要的护理体检,包括观察患者的皮肤、粘膜颜色等,访视后填写术前、术后访视单,定期经验并改进访视方法。
3 讨论
3.1 访视时间的选择 手术前访视一般在术前1天下午进行,避开病人进食、午睡与探视者交谈或医生查房时间。选择患者心情比较好的时候,每次访视与患者交谈时间一般在10分钟,但也可根据患者的需要而定。有5.1%对访视效果评价一般的患者中,大部分认为访视时间过短,未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患者的建议显示,他们希望术前访视“早些日子进行”,说明患者希望术前访视工作提前进行。如何加强与病人的联系,术前访视可否在病人决定了手术日期后就进行,这是一个值得大家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3.2 访视时注意评估患者资料来源途径多样化 术前访视除了要了解病情外,还需评估患者的家庭、社会、文化、心理情况等。病历所提供的资料是有限的,从主管护士、医生及患者家属或同室病友处了解情况是必要的,有利于保证资料的准确性,正确判断和分析患者术前的心理变化及其产生原因,并在术前访视和术中护理时给予恰当的护理干预。
3.3 访视目的讲解 有助于患者正确认识手术室护理工作, 术前访视主要是为了了解患者的情况和需求,为制定术中护理计划提供依据,并进行术前宣教,帮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配合手术顺利进行。多数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认识还停留在过去功能制护理阶段,认为“手术室护士只在手术台上与患者接触”的旧观念,对术前访视工作缺乏正确认识和理解而心存疑虑。有个别患者因访视护士自我介绍而紧张。这类患者一般诊断不明确,性格多疑,认为为什么对我这么重视?是不是我的病情重?手术很很复杂。经过耐心讲解访视目的后,所有患者都消除了疑虑和紧张,并能很好地配合访视工作进行。
3.4 术前、访视在交流技巧中的应用 与患者交流是术前访视的主要过程,注意讲话方式,合理运用语言及非语言交流技巧,取得其信任与好感。恰当的称呼、语言礼貌简洁,避免交流忌语和医学术语如失败、死亡、出现意外等,整洁的服装、举止文雅、和蔼的微笑、亲切的眼神,都将会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更加尊敬医护人员;鼓励患者及家属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要求,认真倾听,对合理要求保证在术中予以满足,让患者感到放心,实事求是而有分寸地回答患者的问题,尽量保证与手术医生口吻一致,不随意夸大病情或手术效果,不对手术进行详细说明,对不明白的事情不含糊地回答,对不便回答的问题以礼貌、委婉的方式回绝,做好保护性医疗措施,避免伤害患者自尊,注意保护患者隐私,以免造成患者的不安或引起医疗纠纷。
3.5 巡回护士对小儿患者的访视时间要适当延长 小儿的依赖性强,让其离开父母单独进入手术间相对困难。需要和小儿玩耍、唱歌或跳舞让他们尽早熟悉并喜欢和护士在一起,以适应手术环境。
3.6 术前、访视宣教要符合患者的需求 根据术式、麻醉方式, 侧重术前指导,如术前准备,术前禁食、水; 入手术室前避免贵重物品带入,根据年龄、性别、文化程度, 对手术相关知识等的需求不同,术前访视时要正确判断,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应考虑开发多种形式的术前指导,将手术室环境设备、手术相关知识制成幻灯形式,让病人观看并予以解说,使宣教更形象、直接,取得更好的效果。
3.7 通过术前、术后访视有利于提高手术室护士素质 为了能与患者更好地交流,护士需收集相关疾病的生理、病理、、护理等相关资料,学习护理心理、护理伦理、人际交流等知识,从而提高了护士学习的自觉性,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综合素质,为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术前、术后访视是整体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具体实施,为评估患者的情况积累了资料,同时可缓冲患者术前的应激反应,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有利于麻醉、手术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患者术后的身心康复[1],也有利于护士自身素质的提高,确实收到术前、术后访视所要达到的效果和目的。
3.8 手术后访视 3日后对手术病人回访,了解病人的手术恢复情况,征求反馈意见,解释病人提出的护理问题,评估护理效果,针对问题不足之处,制定措施,经验促进护理工作的提升。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准备,术后护理要点。方法:总结回顾我科2011年3月至今实施了5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护理。结果:只有2例因术中发现腹腔粘连严重而中转开腹外,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微创手术,良好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对提高手术的效果。减少并发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459-01
腹腔镜(LC)是利用先进的电视腹腔镜外科技术治疗胆囊疾病的一种新方法,取代了部分的传统手术,成为微创手术的重要部分。主要经B超和CT检查确诊为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后在电视腹腔镜窥视下,通过腹壁的3-4个小戳孔,在插管全麻将腹腔镜手术器械插入腹腔切除胆囊。与传统剖腹胆囊切除术相比,除具有切口小、创伤轻、恢复快、并发症少、费用低等优点外,已成为胆囊炎、胆囊结石的首要术式[1]。近年,LC手术已被广大患者熟知,并被普通接受,因此,如何做好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发生,是术后护理工作的关键。本文重点关注术前做好心理护理、胃肠道准备、术后做好饮食护理、并发症的护理,同时做好出院指导。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全组520例,男315例,女205例,年龄22-80岁,平均年龄:37岁,术前经B超或CT显示胆囊结石360例,胆囊息肉130例,胆囊炎30例。
1.2手术方法: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抗炎对症、支持治疗和护理。
1.3合并症:本组520例,合并高血压25例,合并肝硬化5例,合并糖尿病10例,均采取微创,选择性置腹腔引流管。手术成功率95.3%,术后平均住院4-5天,依次是出血、胆漏、胆总管损伤等,出院随访护理满意度98%。
1.4结果:本组520例,70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症状,出血1例,皮下气肿1例。
2护理体会
我在174医院肝胆外科工作期间,护理了很多要做胆囊结石切除术的病人,也护理了慢性的胆囊炎的病人,对于护理人员,我想要做的就是把病人护理好,让病人心情得到放松,尤其是需要手术的病人,很多病人都怕手术,他们怕手术不是怕“疼”,而是怕手术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对于病人的这些心理,作为一名护理人员,我想都需要给他们做好心理工作,让他们把心放下来,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手术,对待自己的身体!下面简单说一下围手术期的护理:
3术前护理:
3.1心理护理:术前结合病情向患者讲述胆囊疾病的有关知识,LC的优点、特殊性及局限性,让患者了解所患疾病及所采取手术方式。平时经常接触和关心患者,增强及战胜疾病的信心。
3.2胃肠道准备:术前禁食是为了避免麻醉期间胃内容物返流及误吸而导致吸入性肺炎或窒息,对于全面肺部手术尤其重要。产生返流和吸入的主要因素是饱胃及胃排空延迟。因此除了术前必须禁食外,还应考虑到不同各类食物应有不同的禁食时间。研究表明:饮水能稀释胃酸,降低胃液PH值,又能刺激胃排空。传统的禁食时间为术前12小时、禁水,然而在临床上,许多因素如灌肠等,肠道准备过早进行,让患者空腹等待手术时间大大延长,极易发生饥饿感,增加焦虑感及不适感,降低机体抵抗力,不仅影响患者的睡眠,还容易导致麻醉期间低血压的发生,影响患者的愈后[2]。术前应免手术中因恶心、呕吐发生窒息及吸入性肺炎,并可防止术后腹胀。
3.3常规准备:术前戒烟、戒酒,注意保暖,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减少肺部感染的机会。训练床上使用大、小便下床或改变而导致床上排便困难,或因麻醉后膀胱肌收缩无力而引起的排便困难。
3.4皮肤准备:应注意脐部及会的消毒,尤其是脐部LC必须在脐部切口,术前应指导并协助病人用松节油等清洁消毒脐部。
4术后护理
4.1:LC一般采取全麻,故术后患者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麻醉清醒后取平卧位,可减轻肺部张力,利于切口愈合。一般6小时后可起床活动次日晨可下床活动。
4.2恶心、呕吐的护理:术后病人应随时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呕吐物误入气管,应观察呕吐物的量和性质,分析呕吐发生的原因是物刺激呕吐中枢引起的呕吐有关,还是与剥离切除胆囊胃肠道产生刺激,干扰胃肠道功能有关。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及时处理。
4.3肩背部酸痛:病人在改变或者平卧时酸痛加重,要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帮助更换舒适,按摩酸痛部位,告诉其1-3天后症状会消失。
4.4血压升高的护理:术后病人血压升高应查明原因,对症排除情绪紧张,疼痛或排尿困难因素,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术后应继续抗高血压治疗。以防血压持续升高引起钛夹脱落或腹腔内出血。
4.5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1)术后8小时内密切监测血压和脉搏的变化,防止剧烈咳嗽和呕吐。若30分钟内引流量大于50毫升因警惕腹腔内出血,立即加快补液速度。出血大于500毫升时立即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2)胆漏术后严密观察病人体温的变化和有无腹痛、腹胀及黄疸,留置的腹腔引流管 是否有胆汁流出。[3]
4.6饮食宣教:肠道功能未恢复前应禁食、禁饮,肠道功能恢复后第一天以无脂流质为主,以后逐渐过渡为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饮食,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忌辛辣刺激食物。
4.7出院指导:术后一周内只能做轻微的活动,3周内不能提大于5千克的重物,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忌高蛋白、高胆固醇食物,术后1个月复查B超,如体温大于38.5度,伤口出现红、肿、热、痛等不适,或肝门停止排气,排便2-3天,应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马静.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实用护理杂志1997,13(1):229
[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配合
[中图分类号]R68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01(2009)20-107-02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常用于缓解由于骨关节病导致的髋关节疼痛。老年人因生理性衰老的原因,机体储备力降低,且常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老年性疾病,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性降低,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又具创伤大、失血多、老年人多可出现骨水泥不良反应等特点,大大增加其手术的危险性。因此,加强手术护理可确保手术安全,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对30例关节疾患患者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均安全顺利,现将术中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2006年5月至2008年6月关节疾患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30例(男性18例36髋,女性12例24髓),年龄35-50岁(平均41.8岁);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15例,双侧髓关节骨关节炎10例,强直性脊柱炎致双髋关节强直5例;病程1-40年(平均5.8年);术前髋关节功能按Harris标准评分为12-45分,平均27分。
1.2手术方法
15例患者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15例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其中5例取仰卧位,术侧臀部沙袋垫高,双侧同时消毒铺单,行Smith-Peterson切口,一侧手术完成后不再重新消毒,继续做另一侧。17例患者取侧卧位行后路Moore切口,双侧分次消毒,完成一侧手术后对侧重新消毒铺单、手术。12例55岁以上及3例55岁以下有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应用骨水泥性髋关节假体,7例55岁以下的患者应用非骨水泥性髋关节假体。手术过程按标准技术进行操作,术后常规引流、抗炎,老年患者不用止血药,应用抗凝药物3~5d。
2 结果
通过对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配合,术后无1例发生感染。对手术室护理满意。
3 护理干预
3.1术前配合
3.1.1认真评估和做好心理护理手术室护士于术前1d到病房探视病人,了解病史和病情,注意患肢的血液循环、疼痛及皮肤情况,做自我介绍,说明探视的目的,针对患者存在的焦虑、紧张、担忧和生理上的疼痛不适,用耐心和蔼的态度,给予患者安慰和解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手术的目的、方法、麻醉方式以及麻醉和手术的配合,让患者消除对手术麻醉的恐惧感,使其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解除其思想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与家属主动、愉快地配合手术。
3.1.2皮肤准备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率很高,应注意全身及局部清洁。高龄患者皮肤弹性减弱,备皮时动作应轻柔,避免皮肤损伤。注意全身皮肤是否有潜在感染征象,以便决定是否推迟手术及选择最佳的手术时机。
3.1.3器械、物品、药品的准备除备好骨科基础器械外,另外需要准备由器械公司提供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特殊器械,术前一定要熟悉专科特殊器械的使用,并检查电锯、电钻的电量是否充足;手术所有器械敷料均采用高压蒸气灭菌和环氧已烷灭菌,常规准备高频电刀、吸引器,必要时准备自体血液回收机。高龄患者手术中易发生麻醉意外和并发症,应准备必要的急救器械及药物,以防万一。
3.2术中配合
3.2.1使患者平卧位,巡回护士建立静脉通路,协助麻醉师给药,一般选用全身麻醉。器械护士提前30min刷手上台整理器械台。认真检查器械敷料的无菌效果,并与巡回护士一起清点器械、纱垫、纱布、缝针等。
3.2.2洗手护士配合常规消毒,铺单,双髋手术野贴手术薄膜,自髋关节作一个切口,暴露髋关节,切除关节囊,脱位髋关节,此时器械护士要准确及时传递刀、镊、止血钳、电凝止血和干纱布拭血,切除股骨头,修整股骨颈,扩大髓腔,清理髋臼,安放入工髋臼,然后将金属关节头和金属杆置入股骨,将塑料关节窝置入扩大了的骨盆关节凹,将人工关节固定好,彻底冲洗关节,彻底止血,人工关节附近放入负压吸引管,经切口外皮肤上另戳一小切口中引出皮外,排出关节区多余的液体,固定,认真清点器械、纱垫、纱布、缝针等,然后分层缝合伤口,加压包扎。同法做另一侧。
3.2.3预防感染规范化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关节置换手术应安排在100级净化手术间进行。如无此条件也应做好手术间清洁工作,术前1h空气消毒机加紫外线灯消毒手术间空气。在手术过程中,一次性物品由巡回护士开启、洗手护士戴手套后拿取、随时遮盖器械并保持器械清洁;减少手术间人员流动,手术人员均穿后背遮盖式手术衣、戴双层手套、使用腿套及皮肤保护膜不使皮肤、术中使用抗生素盐水不断冲洗伤口、使用抗生素骨水泥均能有效地预防术中感染。
3.2.4巡回护士配合(1)规范化摆放及建立静脉通道,固定病人髋部时,避免过紧而影响下肢血液循环,确保病人会的薄膜贴敷紧密。(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肤色及尿量。在使用骨水泥时病人血压往往下降,应有效补充液体。(3)密切观察手术进程,及时准备台上所需的抗生素、生理盐水、盐酸肾上腺素及假体。(4)监督无菌技术操作,限制参观人员。
3.3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后,及时为病人穿好衣服;转运、搬动病人时注意维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防止由于患肢旋转而引起脱位。本组有一例患者因搬动不当引起脱位,后及时处理得到纠正。术后定期访视患者,查看患者有无手术或麻醉后遗症,并诚恳听取患者对手术护理的意见,本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达100%,康复良好。
4 讨论
全面而又有针对性进行护理,能掌握高龄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术前了解病史和病情,掌握手术护理要点及熟练掌握手术步骤、特殊专科器械的应用,认真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和准备。术中密切观察手术进展,配合默契,严格无菌操作。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是严重的并发症,常导致手术失败,不仅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痛苦,也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预防感染是关键,预防感染的措施较其他骨科手术应更加严格。又因双髋关节置换手术时间长,患者接人手术问,巡回护士建立静脉通路后,立即静脉输入抗生素。术中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假体使用前用无菌敷料覆盖,手术人员尽可能保持固定,减少进出,以尽量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目。
[参考文献]
[1]任晓颖,肖顺贞,全膝关节置换病人健康教育及心理反应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2):141―142。
[2]刘兵100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体温的观察与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2):88―89。
[3]邓莹,杨楠芳,王延方,第三代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3,17(3):234―235。
【关键词】全麻手术;窒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020―02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进步,麻醉技术的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静吸复合麻醉因其具有较高的可控性、可靠性及安全性,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使得全身麻醉的应用比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然而静吸复合麻醉并非绝对安全,可能会引发各种并发症,其中引发患者窒息的病例时有发生[1]。因此,全麻手术病人术后防止窒息的护理干预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是全麻手术护理的关键环节。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对全麻手术患者实施术后防止窒息护理干预59例,做到了痰液的及时有效排出,有效的防止发生窒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实施全麻手术59例,所有患者均行防止窒息护理干预,包括男39例,女20例,年龄(45.59±9.49)岁;59例中,4例行颈部手术,47例行腹部手术, 2例行颅脑手术,6例行胸部手术。
1.2术后防止窒息的护理干预方法
1.2.1心理护理 全麻手术患者在术前通常会出现情绪波动较大及精神过度紧张等情况,焦虑及恐惧等不良情绪不但为患者增加了心理压力,而且还会对手术效果产生一定影响,容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2]。所以,在术前的护理和干预中,患者的心理护理显得非常重要,护士要耐心开导患者及其家属,要对患者的紧张情绪表示理解,可向患者介绍手术治疗的有关知识、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及术后效果,使患者对术后窒息的防范措施、护理方法及观察要点有所了解,可充分发挥“同病相连”优势,让同类患者相互沟通,相互介绍术后护理配合要点,从而消除患者顾虑,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及术后护理。
1.2.2食管、气管推移训练 对于颈部手术患者,手术时为显露椎体要推移食管及气管至颈前路,气管向非抹侧的长时间拉引会对患者产生较大刺激,特别是颈部较短且粗的患者,常会导致患者咳嗽、呼吸困难、反复吞咽,从而对手术过程带来较大影响,术后患者呼吸困难、痰多、咽痛等因素均易引发窒息[3]。为降低手术风险,临床上常采用食管、气管推移训练,而这种训练方式常会因强烈刺激气管而引发干咳等不良反应,过度的训练甚至会导致咽喉疼痛、水肿等症,再加上手术中的麻醉插管及拉引刺激可引发喉头及气管水肿,使得气管分泌物增加,不及时排出痰液极易引发窒息。所以,要向患者介绍食管、气管推移训练要点,强调其必要性。患者训练时,取仰卧位,用枕头将肩部垫高,头向后仰,患者用四指将食管及气管持续推向非手术侧,形如训练时用力要适中,循序渐进,逐步将食管及气管推过中线。训练过程中若出现局部疼痛、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可休息15min,然后继续训练,直到患者能够完全适应。食管、气管推移训练要在术前的3~5d进行,第1天,每次训练持续15~20min,3次/d,间隔2~3h,此后每天增至20~30min,4次/d,同时确保患者术前能够完全适应。
1.2.3呼吸功能训练 该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患者的肺活量,从而利于痰液排出,防止发生术后窒息。训练方法[4]:①深呼吸训练法 双肩放松用鼻深吸空气,屏气2s后用口将气体缓慢呼出;②吹气球训练法 可采用各种形式(如组织同类患者进行比赛)鼓励患者吹气球,一口气将气球吹到足够大,每吹一个气球间隔5~10s,持续10~15min,3次/d;③咳嗽训练法 深吸一口气,先用较小的力进行咳嗽,当痰液排至咽部(实为支气管口)后再用较大力咳嗽,将其咳出并排出体外。
1.2.4呼吸道的评估和护理 由于手术中气管受到较长时间牵拉,而全麻手术对于喉咙插管造成水肿,影响通气,手术还会对患者的脊髓造成一定刺激,可能会引发脊髓水肿,导致呼吸肌麻痹构成呼吸困难[5]。一般术后的一到两天是水肿形成期,术后的四到五天是水肿高峰期,因此,对患者要加强观察,特别注意呼吸节奏、频率、深浅度以及是否有缺氧现象,观察是否出现胸闷、憋气、唇紫、鼻翼煽动等,尤其要注意夜间观察,一旦出现呼吸骤停要立刻采取抢救。护士要对患者护理工作重点放在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方面,但凡出现异常现象,要立刻汇报主治医师,并采取急救措施,给予吸氧处理。时刻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数据,并及时调节给氧量,和吸氧时间。对于颈前路手术患者,可采用常规雾化治疗三天,2~3次/天,从而消除呼吸道水肿,利于患者排痰,如有需要可采取吸痰措施。
1.2.5切口、引流管护理 密切观察切口局部渗血、渗液情况及局部肿胀情况。保持切口敷料干燥勿污染。切口常规放置引流管,注意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引流管扭曲、松动、受压、漏气及脱出[6]。引流袋须低于切口平面,及时倾倒引流液,密切观察引流液颜色和量,并记录。如24 h出血超过500 mL,应检查是否有活动性出血,以防切口内积血致局部肿胀、压力增高压迫气管而引起窒息。
1.2.6饮食护理 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过程中,会因牵引刺激咽喉、气管等导致咽喉水肿,进而影响进食,甚至会出现进食过程中误吸现象发生。通常手术后的六小时内禁止进食。待患者清醒后,可少量食用冷流质食品。将患者头部垫高,微斜进食。若有不适,可一两天后改为半流质食物,一周后可食用普通食物。患者进食时要掌握少食多餐、细嚼慢咽,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类食物,少食用甜食及辛辣刺激食品。
2结果
本组患者59例,在其围手术期均给予有效的防止窒息护理干预,所有患者无一列发生窒息,提高了治疗效果,为患者的术后恢复提供了有效保障。
3讨论
在全身麻醉手术过程中,引发术后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的主要原因有:气管拉引、颈椎前路手术及全麻插管均对患者产生较大刺激,导致喉头水肿;患者术后无力,呼吸肌还处于麻痹状态,造成呼吸道内分泌物增多并对患者呼吸产生影响;术后患者伤口出血后,因引流不畅,以及进食不当、气管受血肿压迫造成呛咳窒息,此外,在术后晚期,因肺部感染或不张也会引发呼吸困难和窒息,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
综上所述,全麻手术病人术后防止窒息的护理干预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是全麻手术护理的关键环节,应当得到调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刘艳,苑海燕,杨依. 小儿全麻术前术后护理[J]. 吉林医学. 2006(02):197-198
[2] 万淑琴,王淑芳. 手术前后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全麻术后患者呼吸道感染的效果观察[J]. 江西医药. 2006(01):264-265
[3] 邱红梅. 全麻腹部手术后患者的呼吸道护理[J]. 现代医药卫生. 2006(07):69-70
[4] 周晓菲,田爱丽. 64例老年患者全麻术后呼吸道的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 2006(10):225-226
【摘要】常见的妇产科疾病治疗中,腹部和会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而手术的成功与否,其中围麻醉期的护理占有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谈谈妇产科围麻醉期患者的整体护理措施与方法要点。
【关键词】围麻醉期;整体护理;妇产科
麻醉及手术均可影响病人生理状态的稳定性,使病人生理功能处于应激状态;妇产科疾病与并存的内科疾病又有各自不同的病理生理方面的改变,这些因素使得麻醉与手术的风险增加。为提高麻醉与手术的安全性,在麻醉与手术前对全身情况和重要器官生理功能做出充分估计,并尽可能加以维护和纠正,这是妇产科整体护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一 麻醉手术前护理措施
1 精神状态准备:多数手术病人术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紧张和焦虑心理。情绪激动或彻夜失眠均可导致中枢神经或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活动,由此足以削弱病人对麻醉与手术的耐受力。因此,术前必须设法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和焦虑情绪。
医护人员切实做到对病人关心、体贴、并进行安慰和解释,主动控制病人术前、术后的焦虑程度仍应为一项重要的常规医护措施,不容忽视。具体护理措施有:术前交谈、视听介绍及指导阅读“手术简介”小册;对焦虑程度特别严重的病人可以约请麻醉医师从手术前数天开始访视病人,每天与病人谈访1-2次,每次约20分钟,采用正面引导、集中注意力及被动放弃各种心烦意乱的话题,以引起“松弛”效果,证实确可产生减低氧耗、降低动脉血压等功效;借助药物也可解除焦虑,目前最常用的主要有咪唑安定、安定及氯羟安定。
2 营养状况的改善:营养不良致蛋白质和某些维生素不足,可明显降低麻醉与手术耐受力。蛋白质不足常伴有贫血或低血容量,耐受失血的能力降低;还可伴有组织水肿而影响切口愈合和降低术后抗感染能力。维生素缺乏可致营养代谢异常,术中易出现循环功能或凝血功能异常。对营养不良病人,如时间允许,应尽可能经口补营养,一般选用高蛋白质饮食,或请营养科医师定食谱。如时间不充裕,或病人不能或不愿经口饮食,可通过注射水解蛋白和维生素等进行纠正,白蛋白低下者,最好给浓缩白蛋白注射液。
3 适应手术后需要的训练:有关术后饮食、、大小便、切口疼痛或其他不适,以及可能需要较长时间输液、吸氧、胃肠减压、导尿及各种引流等情况,术前可酌情将其临床意义向病人讲明,以争取配合。多数病人不习惯在床上大小便,术前需进行锻炼。术后深呼吸、咳嗽、咳痰的重要性必须向病人讲清楚,并训练正确执行的方法。
4 胃肠道与膀胱的准备:择期手术中,除用局麻作小手术外,不论采用何种麻醉方式,均需常规排空胃,目的在于防止术中术后返流、呕吐,避免误吸、肺部感染或窒息等意外。胃排空时间正常人为4-6个小时。
病人送入手术室前应嘱其排空膀胱,以防止术中尿床和术后尿潴留,对盆腔手术则有利于手术野显露和预防膀胱损伤。危重病人或复杂大手术,均需于麻醉诱导后安置留置导尿管,以利观察尿量。
5 口腔卫生与输液输血准备:麻醉后,上呼吸道一般性细菌易被带入下呼吸道,在手术后抵抗力低下的状况下,可能引起肺部感染并发症。为此,病人住院后即应嘱病人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有松动龋齿或牙周炎症者需经口腔科诊治。进手术室前应将活动假牙摘除,以防麻醉时脱落,甚至被误吸入气管或嵌顿于食管。
施行中等以上的手术前,应检查病人的血型,准备一定数量的浓缩红细胞、做好交叉配血试验。凡有水、电解质或酸碱失衡者,术前均应常规输液,尽可能作补充和纠正。
此外,手术前晚应对全部准备工作进行复查。如临时发现病人感冒、发热、妇女月经来潮等情况时,除非急症,手术应推迟施行。手术前晚睡前宜给病人服用安定镇静药,以保证有充足的睡眠。
二 手术当天及术中的护理措施
接送病人时应将其双手臂放于身体两侧并盖好被子,以免手肘碰到门或墙上。上手术台时应先将推车和手术床固定,一人扶推车,一人在手术台另侧搀扶病人。平卧后叮嘱病人因手术床较窄而不得随意翻身。为避免病人从推车或手术台上摔下,整个过程均应有医护人员照看病人。病人入手术室前,巡回护士调节好室温,使病人感到温暖舒适,以免着凉感冒。手术室护士在病人入手术室后对不同年龄的病人用不同的方式亲切地打招呼,查对病人时用一种拉家常的方式而不能像查户口或审问,让病人觉得像是遇到了熟人或亲人,尽管环境陌生但不感到孤独。
对病人提出的疑问应尽可能答复或解释;适当地满足病人的小小要求,像挠痒痒等。并对手术与麻醉方式作简单明了的介绍。柔和地使用约束带,同时向病人解释这样做仅仅是为了她的安全,不要让其联想到“五花大绑”、“上刑场”之类的词。手臂外展角度小于90°,手臂放于托手板上一定要软布包裹,防止腕、肘、肩关节受压。另外,血压计袖带同样要绑得适宜,防止出现红色压痕。巡回护士在进行一些与病人身体有接触的操作或准备时(如:绑约束带、静脉穿刺等),应先与病人招呼一声(比如说:会有点不舒服,有点痛等),让其有心理准备,以免加重原有紧张情绪。洗手、巡回护士在术前准备过程中应轻柔、高效、避免发出太大响声;不喧闹,不闲扯,不随意开玩笑等,以保证手术室的安静。手术中经常询问病人有何不适,有时抚摸其不适处或轻握其手可使病人得到安慰和鼓励,让其体会到有人关心她,从而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配合麻醉医师进行硬膜外麻醉,协助病人摆好后在麻醉医师进行操作过程中要陪在病人身边,既可使病人很好地与麻醉师合作又可防止病人意外受伤。静脉穿刺时先做好解释工作,穿刺时穿破皮肤后套管针直接送入血管,避免在皮下组织内行走,可减轻穿刺带来的痛苦。术中巡视病人,注意保持液体无漏出或空气栓子。输液、给药时应严格查对药液的批号、透明度,有无沉淀及包装有无破损等,同时要与麻醉医师共同核对后方可使用。输血前与麻醉医师共同核对血型单、交叉配血单、采血日期,防止输错血型。冷藏血在输前应稍加温。
参考文献
[1] 卢兰玲. 手术病人麻醉期的心理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0,(06) .
【关键词】 针药复合麻醉 心脏手术 围手术期 护理要点
1 精选病人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对生理功能机体创伤和干扰都较大,针刺手术在患者清醒状态下施行,对疼痛的耐受性因个体和性别有较大的差异,因而,并非所有的心脏病患者都能接受针刺手术。接受针刺心脏手术的患者年龄一般不应小于16岁。一般来说心脏病变复杂、手术时间估计较长,曾施行过心脏手术、纵隔心包有纤维增厚或有广泛粘连者,都不是合适的手术对象。电针刺激穴位后,可激活机体网络系统,调动机体的整合功能,对循环系统产生的双向调节作用,极大地保护了病人的循环功能,提高了手术麻醉的安全性。因此,临床上在麻醉诱导前使用电针穴位刺激,可有效地提高麻醉手术的安全性。
2 术前准备及护理干预
术前准备对针刺心脏手术的成功有很重要的作用,最重要的是锻炼腹式呼吸和专门的心理训练。
2.1 术前健康教育 在住院病人中,由于病人的社会、文化背景、个人经历各不相同,从而对疾病的认识各有差异,术前要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向病人及家属讲解针药麻醉心脏手术的基本知识,解除病人的忧虑。
2.2 增强肺功能 心脏疾病患者由于疾病本身的原因肺部大都有淤血或炎症的改变,重者甚至合并肺动脉高压,而开胸的手术方式本身导致术后常出现肺部并发症,继发呼吸道感染,因此术前肺功能的锻炼[1],术前呼吸道准备,改善呼吸功能显得更尤为重要[2]。术前取持续低流量低浓度吸氧,3次/d ,1h/ 次。根据指端SPO2的变化随时调整吸氧流量和浓度,使SPO2保持在95%以上。加强氧气湿化,以防纤毛运动功能减弱。同时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训练,增加肺活量。呼吸道分泌物较多者可给于雾化吸入。雾化时嘱患者深呼吸,使药物充分到达终末细支气管,雾化吸入后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此时痰液较易于咳出[3]。
2.3 指导腹式呼吸[4]
术前进行为期2周的腹式呼吸训练指导。即在胸前放置3kg重的沙袋以限制胸式呼吸,逐渐加重至5kg, 每次呼吸锻炼持续30分钟,每日3~4次,要求达到每分钟做腹式呼吸10次以下而无气憋不适为宜。
2.4 针感测试
电针穴位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稳定心血管功能的作用。针刺曲池降压作用已经得到了临床的肯定[5],另外电针内关可以调节脑组织中β内啡肽的含量,改善缺血心肌组织供血[6,7]。合谷可以降低咽喉部的敏感性,减少机体对气管插管时心血管的应激反应,有人通过实验后证实电针刺激合谷后可以显著降低血浆52羟色胺浓度,提高人体痛阈[8]。
护士应协同医生做好术前的针感测试,先以手法捻转,有针感后接电针麻仪,通电刺激,针刺频率为200次/分钟左右,脉冲频率为3~4Hz,输出强度以病人耐受为准,一般诱导时间20~30 分钟。护士予以准确记录数据。
2.5 心理诱导
这是为了获得较好的针麻效果而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因为在针麻手术中患者处于清醒状态,除痛觉迟钝外,其它感觉运动机能均保持正常状态,积极的精神状态可以通过大脑的调节功能,调动体内各器官组织以协同针刺的镇痛效应。这方面的措施包括向患者介绍针麻的益处及手术前准备,手术中配合,手术后监测的具体方法、调整患者的情绪、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其有安全感等。
3 监护期护理
临床观察发现针刺复合全麻可增强麻醉效果,满足较为大而复杂心脏手术对麻醉的基本需求,对心脏病人围手术期的循环、免疫、应激反应均有一定调节作用,并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损伤,但是它仍然存在“三关”[9]难过的问题。我们在临床上的护理侧重点要随之有所改变才能提高护理效果。
3.1 神经系统管理
观察患者术后每小时观察双侧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情况,定时观察肢体活动情况[10]。如出现眼神呆滞,无法与他人交流,可给予头部降温、冬眠疗法、静脉使用神经营养药,医务人员予言语、音乐刺激[11]。
3.2 呼吸道管理
针药复合麻醉因无需口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术后减少了因呼吸机而引起的呼吸道并发症及感染问题,但因为病患的个体差异性,我们应常规在术后6h给予高浓度氧气面罩持续氧气吸入,后改一般鼻导管吸氧方式。 转贴于
3.3 循环系统护理
针药复合麻醉可能因个体差异性,对缺血缺氧的预处理不同可能导致循环血容量不足。
3.3.1 严密观察患者一般情况 意识、肤色、四肢是否温暖等。
3.3.2 严密监测心率 成人90~100次/分, 血压(成人收缩压100mmHg、脉压差30mmHg、平均压75mmHg),CVP(保持在6~10cmH2O)。
3.3.3 严密控制输液速度,输液量 成人30ml/kg/h。原则:排出量>入量。开始进食后静脉输液量相应逐渐减
少。
3.3.4 严密监测每小时尿量,计算24 小时总尿量。尿量应保持1~2ml/kg/h。1小时无尿,立即报告医生。低心排使肾灌注压低而导致尿少。根据CVP调整血容量,提高肾灌注。
4 营养的护理
心脏对营养不良特别敏感。在积极改善心功能的同时加强营养支持成为术后的主要问题。而在针药复合麻醉下行心脏手术的病患可在术后6h以后即可试饮水,观察无恶心呕吐现象,即可在术后24小时内从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普食,应指导患者选择清淡、易消化、高蛋白、低脂肪、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营养状况与针药复合麻醉心脏疾病患者外科手术耐受力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5 小结
在采用现代科研手段肯定针刺复合麻醉在心脏外科手术中应用优越性的同时,与之相呼应的认真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有侧重点地对病人实施严密的监护和规范化的护理,即是病人康复的有力保障,也为针药复合麻醉-这项祖国古老而传统的医学在现代临床大型心脏外科手术中的运用保驾护航。
参 考 文 献
[1] 方文凤,夏春芳.开胸手术围术期加强呼吸道管理方法及效果分析医学临床研究.2008.25(9):1726.
[2] 张丽红,周立芹.重症瓣膜病患者围手术期心功能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2007,1 (23):27228.
[3] 余同珍.病人咳嗽技巧的指导[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 (7):4072408.
[4] 周嘉,沈卫东,李国安,池浩,傅国祥,朱湛明.针刺复合麻醉下重度肺动脉瓣狭窄切开成形术.中图针灸2007,27(3):203.
[5] 杨佃,周亮,贾真,等.曲池穴治疗高血压病的探讨.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8 (5):338.
[6] 王华,张红星.电针内关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延髓中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中国临床康复,2004,8 (21):4 384.
[7] 刘强,杨琳,李振华,等.大鼠心脏神经与内关穴区正中神经投射同源关系及其递质属性的实验研究.山东大学学(医学版),2004,42 (1):99.
[8] 陈晓莉,宋开源.不同时辰电针软组织损伤家兔合谷穴的镇痛作用及对血浆52羟色胺的影响.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 24 (3):25.
[9] 黄龙祥.针刺麻醉50年-超越麻醉与手术,针刺研究,2008,33(6):363.
【关键词】 针药复合麻醉 心脏手术 围手术期 护理要点
1 精选病人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对生理功能机体创伤和干扰都较大,针刺手术在患者清醒状态下施行,对疼痛的耐受性因个体和性别有较大的差异,因而,并非所有的心脏病患者都能接受针刺手术。接受针刺心脏手术的患者年龄一般不应小于16岁。一般来说心脏病变复杂、手术时间估计较长,曾施行过心脏手术、纵隔心包有纤维增厚或有广泛粘连者,都不是合适的手术对象。电针刺激穴位后,可激活机体网络系统,调动机体的整合功能,对循环系统产生的双向调节作用,极大地保护了病人的循环功能,提高了手术麻醉的安全性。因此,临床上在麻醉诱导前使用电针穴位刺激,可有效地提高麻醉手术的安全性。
2 术前准备及护理干预
术前准备对针刺心脏手术的成功有很重要的作用,最重要的是锻炼腹式呼吸和专门的心理训练。
2.1 术前健康教育 在住院病人中,由于病人的社会、文化背景、个人经历各不相同,从而对疾病的认识各有差异,术前要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向病人及家属讲解针药麻醉心脏手术的基本知识,解除病人的忧虑。
2.2 增强肺功能 心脏疾病患者由于疾病本身的原因肺部大都有淤血或炎症的改变,重者甚至合并肺动脉高压,而开胸的手术方式本身导致术后常出现肺部并发症,继发呼吸道感染,因此术前肺功能的锻炼[1],术前呼吸道准备,改善呼吸功能显得更尤为重要[2]。术前取持续低流量低浓度吸氧,3次/d ,1h/ 次。根据指端spo2的变化随时调整吸氧流量和浓度,使spo2保持在95%以上。加强氧气湿化,以防纤毛运动功能减弱。同时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训练,增加肺活量。呼吸道分泌物较多者可给于雾化吸入。雾化时嘱患者深呼吸,使药物充分到达终末细支气管,雾化吸入后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此时痰液较易于咳出[3]。
2.3 指导腹式呼吸[4]
术前进行为期2周的腹式呼吸训练指导。即在胸前放置3kg重的沙袋以限制胸式呼吸,逐渐加重至5kg, 每次呼吸锻炼持续30分钟,每日3~4次,要求达到每分钟做腹式呼吸10次以下而无气憋不适为宜。
2.4 针感测试
电针穴位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稳定心血管功能的作用。针刺曲池降压作用已经得到了临床的肯定[5],另外电针内关可以调节脑组织中β内啡肽的含量,改善缺血心肌组织供血[6,7]。合谷可以降低咽喉部的敏感性,减少机体对气管插管时心血管的应激反应,有人通过实验后证实电针刺激合谷后可以显著降低血浆52羟色胺浓度,提高人体痛阈[8]。
护士应协同医生做好术前的针感测试,先以手法捻转,有针感后接电针麻仪,通电刺激,针刺频率为200次/分钟左右,脉冲频率为3~4hz,输出强度以病人耐受为准,一般诱导时间20~30 分钟。护士予以准确记录数据。
2.5 心理诱导
这是为了获得较好的针麻效果而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因为在针麻手术中患者处于清醒状态,除痛觉迟钝外,其它感觉运动机能均保持正常状态,积极的精神状态可以通过大脑的调节功能,调动体内各器官组织以协同针刺的镇痛效应。这方面的措施包括向患者介绍针麻的益处及手术前准备,手术中配合,手术后监测的具体方法、调整患者的情绪、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其有安全感等。
3 监护期护理
临床观察发现针刺复合全麻可增强麻醉效果,满足较为大而复杂心脏手术对麻醉的基本需求,对心脏病人围手术期的循环、免疫、应激反应均有一定调节作用,并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损伤,但是它仍然存在“三关”[9]难过的问题。我们在临床上的护理侧重点要随之有所改变才能提高护理效果。
3.1 神经系统管理
观察患者术后每小时观察双侧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情况,定时观察肢体活动情况[10]。如出现眼神呆滞,无法与他人交流,可给予头部降温、冬眠疗法、静脉使用神经营养药,医务人员予言语、音乐刺激[11]。
3.2 呼吸道管理
针药复合麻醉因无需口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术后减少了因呼吸机而引起的呼吸道并发症及感染问题,但因为病患的个体差异性,我们应常规在术后6h给予高浓度氧气面罩持续氧气吸入,后改一般鼻导管吸氧方式。
3.3 循环系统护理
针药复合麻醉可能因个体差异性,对缺血缺氧的预处理不同可能导致循环血容量不足。
3.3.1 严密观察患者一般情况 意识、肤色、四肢是否温暖等。
3.3.2 严密监测心率 成人90~100次/分, 血压(成人收缩压100mmhg、脉压差30mmhg、平均压75mmhg),cvp(保持在6~10cmh2o)。
3.3.3 严密控制输液速度,输液量 成人30ml/kg/h。原则:排出量>入量。开始进食后静脉输液量相应逐渐减 少。
3.3.4 严密监测每小时尿量,计算24 小时总尿量。尿量应保持1~2ml/kg/h。1小时无尿,立即报告医生。低心排使肾灌注压低而导致尿少。根据cvp调整血容量,提高肾灌注。
4 营养的护理
心脏对营养不良特别敏感。在积极改善心功能的同时加强营养支持成为术后的主要问题。而在针药复合麻醉下行心脏手术的病患可在术后6h以后即可试饮水,观察无恶心呕吐现象,即可在术后24小时内从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普食,应指导患者选择清淡、易消化、高蛋白、低脂肪、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营养状况与针药复合麻醉心脏疾病患者外科手术耐受力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5 小结
在采用现代科研手段肯定针刺复合麻醉在心脏外科手术中应用优越性的同时,与之相呼应的认真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有侧重点地对病人实施严密的监护和规范化的护理,即是病人康复的有力保障,也为针药复合麻醉-这项祖国古老而传统的医学在现代临床大型心脏外科手术中的运用保驾护航。
参 考 文 献
[1] 方文凤,夏春芳.开胸手术围术期加强呼吸道管理方法及效果分析医学临床研究.2008.25(9):1726.
[2] 张丽红,周立芹.重症瓣膜病患者围手术期心功能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2007,1 (23):27228.
[3] 余同珍.病人咳嗽技巧的指导[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 (7):4072408.
[4] 周嘉,沈卫东,李国安,池浩,傅国祥,朱湛明.针刺复合麻醉下重度肺动脉瓣狭窄切开成形术.中图针灸2007,27(3):203.
[5] 杨佃,周亮,贾真,等.曲池穴治疗高血压病的探讨.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8 (5):338.
[6] 王华,张红星.电针内关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延髓中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中国临床康复,2004,8 (21):4 384.
[7] 刘强,杨琳,李振华,等.大鼠心脏神经与内关穴区正中神经投射同源关系及其递质属性的实验研究.山东大学学(医学版),2004,42 (1):99.
[8] 陈晓莉,宋开源.不同时辰电针软组织损伤家兔合谷穴的镇痛作用及对血浆52羟色胺的影响.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 24 (3):25.
[9] 黄龙祥.针刺麻醉50年-超越麻醉与手术,针刺研究,2008,33(6):363.
【关键词】 围手术期,心理护理
手术会使病人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对手术患者实施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理观察和心理护理,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状态,使手术病人在术前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克服恐惧心理,术中能够顺利配合,术后能够迅速康复,并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 术前的心理护理
1.1首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从病人入院开始给予热情接待,护士应面带微笑,积极主动地接待患者,帮助患者熟悉科室环境、医院及科室规章制度,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使其尽快适应医院的生活,从而消除患者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和恐惧感。要求护士做到仪表端庄、语言和蔼。通过护理人员美好的语言、端庄的举止、亲切的问候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使患者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及被尊重感,使患者与护理人员倾心交谈,解除顾虑,说出心里话。
1.2注意与患者的交谈方式 与病人在和谐的氛围和良好的情绪中进行交谈。护理人员要由浅入深的、有针对性的向病人讲解与手术相关的知识,完全解除病人思想负担,消除顾虑。在沟通交谈过程中,要力求语言朴素自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说明手术的目的。患者也十分重视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言谈举止,这就要求医护人员的谈话声音应轻柔和谐,态度应亲切和蔼。
1.3 有针对性地做好术前心理护理 由于每位手术患者病情、年龄、社会文化背景、经济条件等不同,对患者的心理活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术前常见的心理问题是焦虑、恐惧和悲观。我们针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职业、种族、年龄、性别的病人和不同心态的病人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有计划地向患者做解释、开导工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说明手术目的、方法、意义、注意事项、麻醉方法及手术、手术对器官功能的影响、术后疼痛、术后效果等。以消除患者的不安与担心,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及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有所了解,取得患者的信任,并可用相同病例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手术室护士和麻醉师在患者术前1 天均要到病房探望患者,让患者对手术有初步了解,打消病人对麻醉、麻醉过程中疼痛及对人体造成的影响的恐惧,增强病人对手术的信心。
2 术中心理护理
将患者接入手术室后,护士要以亲切简洁的语言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术中应做的配合及注意事项,必要时握住患者的手,给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巡回护士观察患者时,应以热忱和善的目光正视患者,通过温和的目光和轻微的点头动作鼓励患者,再配合适当的触摸,可消除患者过多的顾虑。对意识清楚的患者应随时注意其情绪变化,如其心情过度紧张时,应及时给予安慰,耐心地给患者介绍手术的安全性和手术医生的业务素质,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手术顺利完成。在术中一旦发现病情变化或发生意外,医护人员要沉着冷静,避免给患者带来恐怖、紧张和不安。手术过程中器械护士必须眼疾手快地配合手术,尽量减少与手术无关的交谈和噪声,还应尽量减少、减轻手术器械的碰击声,避免给患者带来不良刺激。
3 术后的心理护理
病人经过手术,尤其承受大手术的病人,一旦从麻醉中醒来,首先急于知道自己疾病的真实情况和手术效果。加之刀口疼痛、不能自主活动等等,多产生焦躁不安的心情。因此,对术后病人的心理护理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3.1及时告知手术效果。当病人术后或从麻醉中醒来,医生护士应以亲切和蔼的语言进行安慰鼓励,告诉他手术进行得很顺利,目的已经达到,只要忍受几天刀口疼痛的痛苦就能恢复健康了。这时,医生和护士应当多传达有利的信息,给予鼓励和支持,以免病人术后过度痛苦和焦虑。
3.2帮助病人缓解疼痛。病人术后的疼痛不仅与手术部位、切口方式和止痛药应用的恰当与否有关,而且还与每个个体的疼痛值、耐受能力和对疼痛的经验有关。病人如果注意力过度集中、情绪过度紧张,就会加剧疼痛。意志力薄弱、烦躁和疲惫等也会加剧疼痛。从环境方面来说,噪音、强光和暖色也都会加剧疼痛。因此,医生护士都应体察和理解病人的心情,从每个具体环节来减轻病人的疼痛。比如,术后6h给予药物止痛,可以大大减轻病人术后全过程的疼痛。又比如,暗示可以减轻疼痛,让病人听喜欢的音乐也能减轻疼痛。
【关键词】 手术室巡回护士 麻醉医生 配合
麻醉是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为手术治疗或者其他医疗检查提供条件[1]。临床麻醉的目的除了消除疼痛、保障患者安全、创造良好手术条件外,还应对患者的各种生理功能进行监测、调节和控制,减少麻醉的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迅速恢复。手术室巡回护士除配合手术外,还需配合麻醉医生开展工作。2010年1月—10月,我科共收治唇裂矫正手术患者123例,为提高手术的麻醉效果,本文详细介绍了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配合的要点,现报道如下。
1.麻醉前的配合
1.1术前宣教与心理护理
术前手术室护士应对患者进行访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向其介绍有关麻醉在手术中的重要性,及配合麻醉时的各种注意事项,并安慰鼓励患者,解除其恐惧心理,使之能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麻醉和手术。麻醉前患者应禁食,以免呕吐、窒息。有些患儿家长没有执行禁食禁饮制度,会故意隐瞒。因此要详细向家属讲明危险性,以确保患儿术中安全。
1.2手术室的温、湿度控制
小儿患者体温调节能力差,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使体温发生变化[2]。应对等待麻醉患者进行必要的遮盖保暖。患者在麻醉状态下则往往部分或全部失去对外界温、湿度自身适应性调节的能力。室温过高影响患者散热,可致高热;室温过低,会使机体散热过快,特别是麻醉时间长,可使患者体温下降致36℃以下,可以出现寒战,心律失常等症状。尤其是儿童,可造成麻醉苏醒延迟或呼吸抑制。术后并发肺炎等。因此,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维持患者正常体温的基本保证。手术室护士应根据室内温、湿度做适当的调节,使手术室温度保持在22~25℃,相对湿度保持在40%~50%。术中静脉输注的液体应加温输入为宜。可将液体加温至37℃左右。
1.3手术室设备的准备 各种麻醉设备、抢救器械应按固定位置,并保持其功能完好,以备使用时得心应手。
2.麻醉中的配合
2.1 输液的配合
麻醉和手术中补充血容量是手术中循环管理的重要手段。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合理输液是保证手术患者安全的一个关键。手术室护士应选好静脉进行穿刺,在麻醉医生的指导下输液,保证输液通道通畅。在麻醉医生指导下严格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血容量稳定。手术中血液丢失是很常见的。应协助麻醉医生密切观察手术中失血情况。如吸引量、纱布块的血量。发现异常及时通知麻醉医师及手术医生进行处理。
2.2 的摆放
手术室护士应在麻醉开始前协助麻醉医生摆好患者,以利于各种麻醉操作的顺利进行。全麻病人,应仰头平卧位。手术中常需要将患者安置成适合手术需要的。在正常状态下,改变可通过机体的自身调节,以适应其变化,而对于麻醉患者,由于全身或部分知觉已丧失,肌肉松弛,保护性反射消失,患者已失去自身调节的能力。因此,的变化可导致呼吸和循环等调节功能的紊乱。护士应协同麻醉医生安置好,以保证呼吸道通畅,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避免神经损伤或骨突出部位皮肤受压。
2.3 气管插管的配合
手术室护士应密切配合麻醉医生完成全身麻醉的诱导、维持及苏醒期的各个阶段。应全面了解全身麻醉常用药的性质、作用、用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积极协助麻醉医生进行静脉给药,诱导后迅速配合麻醉医师插管。在维持麻醉期间,严格按麻醉医生医嘱给药,所用药严格核对,同时严密观察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全麻苏醒期间,调整,以利于吸痰和保持呼吸道通畅,用约束带加以束缚和床旁看护,防止患者在苏醒期过程中因烦躁而坠床。
2.4 密切观察并积极参与抢救
手术室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各种病情的变化,及时报告麻醉医生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如心跳骤停的抢救等。此外,手术室护士工作应做到紧张而有秩序,掌握各种抢救药物的特点、方法,以便在抢救中及时准确地用药。同时应熟悉各种监护仪及除颤仪的使用方法,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与麻醉医生配合默契,避免延误抢救时机。
3.麻醉手术后的配合
3.1 术毕护理 手术完毕,护士应与麻醉医生一同护送病人回病房。并与病房护士认真做好交接班。
3.2 随访 术后要加强随访,了解病人术后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了解术后恢复情况,是否存在麻醉护理的不良后果。听取手术病人及家属对手术护理过程的意见和建议。
4.体会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不断发展,手术室护士除积极配合手术外,在麻醉的过程中还担负着大量护理、配合的各项工作。这不仅需要掌握娴熟的护理技术、麻醉的护理配合,也应了解和掌握麻醉的基础知识及各种现代化监护技术,对麻醉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巡回护与麻醉医生配合默契,分工明确,积极预防和处理意外。良好的护理配合能提高麻醉的安全和质量,对保障患者手术成功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尹蕊.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配合的体会.中国民康医学,2008,20(8):799.
1术前访视
手术前一天由巡回护士去病房看望病人。
1.1查阅病历,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1)患者生命体征、身高、体重、有无感染征、有无运动障碍、有无过敏或特殊体质、有无假牙及隐形眼镜,女性是否在月经期等。(2)病史包括现病史、既往史、手术史、手术名称、部位,在何侧,术前准备有哪些。(3)查看各项生化检查、血型、B超、ECG及其他检查情况,了解是否有手术禁忌证。(4)其他生活习惯(吸烟量、饮酒量)、生活史、社会背景(职业、社会地位等)。
1.2护士进入病房后主动与病人交流。(1)确认患者,自我介绍,说明访问的目的,再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及工作流程,手术,麻醉方式及术中配合的方法、要点及注意事项 (2) 然后解说术前准备要求,禁食8-12小时,禁水4-6小时,术前备皮及各种引流管的作用和目的;术前晚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术晨不带贵重物品,取下活动的假牙义齿等。(3)心理护理 通过仔细的观察和耐心的交谈,发现病人暴露出来的主要心理问题,同时接触病人家属深入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询问患者的不安和担心的事情,倾听他们的诉说和宣泄,尽可能消除对手术的焦虑,针对患者术前心理反应的程度和种类,做好细致的解释工作,有的放矢地实施有效的心理调整,用激励的语言尽可能地增强患者应对手术的信心。在交谈过程中,要敢于适时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才能表现出对病人的理解和尊重,与病人的感受引起共鸣及同感[1] ,以理解和接纳的态度和情怀回应病人的感受,以表示我们了解和接受病人的感受。也可以罗列过往患者正面的例子消除患者恐惧,使患者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手术,安全度过手术期,同时争取家属的配合与支持。(4)与患者会面的同时,对一般状态进行观察,以便确认患者有无口唇、甲床发绀、四肢血管情况、是否肥胖等。
1.3访问结束回到手术室后,针对各类病人的不同手术及不同的心理状况,与其他护士共同讨论,制定术中护理计划。
2术后回访
2.1每周三、周五下午由器械护士、镇痛护士或者夜班护士负责回访,让患者感觉你一直守候在他身边,虽非亲非故,但充满人性的关怀。
2.2了解病人的体温,伤口是否疼痛,刀口恢复情况及病情好转等。
2.3对手术时间长,特殊及消瘦者,观察皮肤受压部位有无压疮的发生;观察电刀负极板粘贴部位的皮肤情况,有无红肿、水疱、灼伤等。
2.4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给予安慰和解释。
2.5了解病人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评价,征询患者对手术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将患者的意见记录于手术室意见本上,以利于以后工作的改进。
3小结
我科自2008年将术前访视及术后回访结合在日常手术室护理工作以来,使病人感受到来自护士的尊重与关心,患者的焦虑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增强了接受手术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大大的加强了病人的安全感和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术中能主动配合医生、麻醉师及护士的工作,术后对康复信心增加,并且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医疗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