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语文教育技术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教育技术;小学语文教学;实效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155-01
现阶段,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素质教学提出的全新要求,正因如此全新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教学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其中也包括了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现代化教育技术彻底突破了传统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将探究、启发、任务等教学及学习模式融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改善了语文教学的效果,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能够为小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1.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
所谓现代教育技术实际上就是将当前现有的先进教育理论及信息技术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研究、设计与开发,保证教学得到全面优化。教育技术不仅需要人员操作学习和应用,还需要一定的物质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教学质量以及效果的全面提升。
1.1教学内容更新速度快。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方面知识也得到了更新,想要将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合理解决,那么就要跟随科技前沿不断创新[1]。如果当前知识内容跟不上时展,那么学生无法在现代社会中占据优势地位。教育技术的方式和手段比较多样,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融合使知识的传播速度逐渐加快,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新知识和内容不断出现,学生有机会了解更多、更新的知识。
1.2方式生动形象。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较,全新的教学技术更加直观生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全新技术的运用能让学生更轻松的理解知识内容,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传统方式教学时教师针对一些枯燥无味的知识采取讲解方式进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是依然无法让学生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有着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图文并茂、动静结合,能够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学生更好地体验与理解,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1.3信息量比较大。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和了解的知识内容很多且非常复杂,为了能够将大量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因为传统教学方法速度慢,知识扩充受影响,而现代教育技术与之不同,不仅在运用速度上非常快速,还富有庞大的知识信息资源,且虽然知识内容丰富但是并不混乱和泛泛[2],能够提供给学生最新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欲望,促进教学效果的实现。
1.4实现教学资源传播与再利用。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有一定的优势,那就是可以对相关知识内容长时间保存,同时还可运用网络技术及其他通讯途径进行大范围的宣传,让学生的学习范围更加广泛,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还能够保证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良好的交流沟通。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优秀教师写出的优秀教案由于传播保存不便捷,时间久了就会丢失,使得知识与经验浪费,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将教师的知识与经验通过电子方式进行记录,以后教师使用时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教学思想,有助于经验的吸收与创新运用。
2.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现状
当前形势下,小学教师中有大部分的教师并不具备计算机技术熟练操作的能力,其中也有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因此,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小学教师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培训力度,同时教师要对学生实际需求充分了解才能使教学更有针对性。一些能够掌握教育技术的教师,他们的思想转变不到位,深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不能更新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设备的需要比较高,但是一些小学教学设备并不高,无法满足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都能够明确语文教学的内容,不用花费太长的时间就可以开展教学,如果要是利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就需要满足时展的需要,有较宽的知识面,小学语文教学才会更有意义。
3.充分发挥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效的措施
3.1学生的实际特点相适应。在实际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应结合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采用针对性强的教育技术,这样才能够取得可观的效果。因此,教师应从小学生实际特点出发,在这基础上实现教学与教育技术的有效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有一定的阶段性,低年级小学生好奇心比较强,但是缺乏自制能力,思维认识依靠形象认识,这个阶段的学生在使用教育技术时就要强调趣味性、直观展示,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时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形式不能太花哨。
3.2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如果连最起码的兴趣都没有,根本无法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通过课堂教学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和效率,那么就应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小学生还处于对任何新奇事物好奇的阶段,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保证教学内容新鲜有趣,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时刻对教学内容保持较高的兴趣。例如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针对教学内容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积极地融入到语文教学中。通过利用多媒体视频展示的方式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实现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3.3良好的教学情境。小学时期的学生在对任何事物进行认知是仅依靠表面现象做出判断,而现代教育技术则可以将动态和静态,文字与图文等相互结合,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更好地体会语文知识。对于课文的理解比较困难,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收集大量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图片等,使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内容的魅力,使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高涨,愿意学习语文知识。
3.4教育技术促进学生学习主体性。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主置的体现,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其积极、主动和创造性,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所学习的知识内容,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平台及更多的时间去进行问题的探索和研究,从而提升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的可能性。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为了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让学生一起动手查阅资料,明确课文教学的要求、说明、重点词句以及段落,生字的字词义,并利用这些内容进行课件的制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看到自己制作的课件,学习起来就更加积极主动,有助于调动学升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现代教学技术能够让小学生从多个方面理解语言文字,而且让小学课堂中的教学形式变得更加宽广,可以让学生重复利用脑、手、心,从而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涉及到听、说、读、写等,只有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情景氛围,这样才能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扩展思维,将其利用到实际生活之中。小学语文教学讲究多进行阅读,这样才能理解文章内容,让文章之中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这是最佳的学习效果。小学语文学了涉及到智商之外,还与情商有较大的关联,调动学生的情绪,让他们的语文水平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其所特有的全面性、创造性彰显出来,在课堂教学之中,提高教学水平,这样能够创造出社会所需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新形势下,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适应不了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开展,也无法满足学生对学习的各项需求。因此,教师应加大对全新教育技术的探索,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全新的教育技术,彻底转变传统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开展教学,有助于语文教学效果的全面实现。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信息技术
1 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语文教育内涵
信息技术因其功能丰富、高效应用特征而实现了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具体涵盖信息及数据的有效采集、科学表示、全面处理、迅速交换、优质传输、清晰显现、大量存储及规范组织等。基于信息技术综合应用优势,将其作为一门专项教育内容尤为重要。实践教育阶段中,应做好综合素质培养,实施信息技术应用手段、科学方式的全面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则主体通过教育培养提升学生掌握应用语言文字信息及其载体的科学能力,优化整体素质。伴随现代信息教育技术逐步引入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促进了两环节的有效整合,并令小学语文教育方式、实践手段实现了丰富、多元化发展。由此,从某种层面与意义上来讲,我们也可将小学语文教育视为一类信息技术教育。由逻辑层面,小学语文同信息技术教育则应保持交叉关系。实践教学中不仅应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优良的思想品德,锻炼健康体魄,同时还应提升智力水平,有效渗透信息技术教育内容。伴随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社会的持续进步,小学语文教育应促进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发展,有效提升教学信息量,优化教学手段方式,科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教学水平,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两者是互相促进、相互扶助的,前者可为后者巩固构建良好的素质及人文内涵基础,成为持续进步、变化提升的需求,并可为信息技术、教育优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而信息技术教育,尤其是多媒体现代化技术的科学应用则会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手段以及实践内容的全面丰富,实现教学效率优化提升。
2 信息技术教育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启示
信息技术教育的全面发展将会令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令语文教师整体素质有效提升,并通过互动教学优化师生关系、增进师生联络情感,令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兴趣与自主探究的实践精神。有效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良好实现教育目标极为有利。将信息技术教育手段科学引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可通过其丰富的图形、大量的文本信息、形象生动的视频动画、多变声音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图文并茂的教学,为学生创建一种优化、丰富、生动形象的交互学习方式,可令学生快速的接纳信息,有效存储并化为己用。该类直观形象的教学模式将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令学生集中注意力,形成对语文学科的独特情感,进而在愉悦、开放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全面的获取语文知识,提升语文学习技能。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育中有效引入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类行之有效的科学教学手段,可通过耳濡目染的熏陶培养、潜移默化的实践教育,令学生形成高尚道德情操、良好审美情趣,树立科学正确的道德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并实现良好升华。例如,在讲授赵州桥一课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手段展示赵州桥以及他类经典桥梁工程的丰富图片,通过结构演示分解、细节对比、全面分析,令学生明确桥梁结构体系特征与设计科学性。还可利用教学课件的生动制作,配以北京的桥等优美音乐、动画视频、朗诵阅读令学生对桥梁的建设历史背景、具体年代与优美形态形成深刻印象,体味赵州桥建设的古朴美观、耐用坚固,进而深感我国劳动人民的丰富智慧与伟大奉献精神,并形成自豪情感,产生强烈的爱国热情。该类信息技术教育融合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模式可令教学形成形象丰富、生动真实的意境,令学生形成良好的主观能动性,将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令小学语文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双赢发展。
3 促进小学语文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融合
基于信息技术教育对小学语文教育的科学影响作用,实践教学中,应促进两者的有效融合。为提升实践教育水平,更新观念尤为重要。各级政府、教育人员、主管单位的配合行动也不容忽视。只有观念跟上形势、与时俱进,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各相关单位、责任人实践行为方能形成对小学语文教育融合信息技术教育的有利影响与促进作用。为此,我们应强化宣传,令整体社会全面意识到小学语文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融合的科学必要性。对于教育人员,学校应做好全面培养,提升一线语文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令其掌握必要的信息本领,丰富信息素养,进而有效应用现代化信息教育手段优化小学语文教学。同时各个学校可聘请优秀信息技术人才来校组织开展专题讲座,扩充语文教师整体信息素质。广大教师则应更新观念、勇于创新,杜绝等、靠的被动意识,全面探索小学语文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的融合策略。再者,政府机构应优化政策支持,扩充投入,加强师资力量培训,优化软件与硬件配置,实施整合管理,进而为信息技术及小学语文教育的有效整合创建良好实践环境,真正提升综合教育质量水平。
4 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对小学语文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作用。为此,我们只有明晰教育内涵,更新教育理念,促进信息技术同小学语文教育的全面融合,方能提升教育水平,培养新时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电化教育技术;小学语文;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5-0031-02
1 电化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电化教育技术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实现因材施教教育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将知识用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只粉笔传递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模式无法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学生的个性,更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效率。然而电化教育技术能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电化教育技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为基础,既可以进行传统的班级教学,又可以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教学,可以打破传统班级教学的桎梏,允许不同时间学习同一内容,同一时间学习不同内容。因此,电化教育技术可以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对于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电化教育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质量 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电化教育技术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以其形象化、生动化的特点,能将各种事物表现得非常自然,以其具体化的特点,更能使抽象化的教学内容变得更为具体,容易达到认知的目的。由于小学生知识、阅历较浅,很难对语文课文理解得深刻、全面;若使用电化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将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语文知识的含义,使提高课堂质量成为可能。
电化教育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生正处于知识的启蒙阶段,对世界的认知基本上还处于朦胧状态,其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若仍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板一眼地教授知识,就容易扼杀小学生的想象思维,这对于培养符合新时代特征的新型人才是不利的。实践证明,使用电化教育技术,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有显著效果的。如在教诗文的时候,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有利于学生自觉进入情境之中进行自由想象,当教师再提问的时候,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足以说明,电化教育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电化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使用电化教育技术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降低新课导入难度 情境教学是一直以来用来导入新课的教学方法,若将电化教育技术与情境教学结合起来,势必能在课堂中创造既形象生动又富有情感的教学情境,在引起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一定会使学生更加活跃地参与课堂教学,不仅大大降低新课导入的难度,更为随后的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铺垫。如在讲授《秋天的怀念》这一课时,在进入课文正题之前,先使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母爱的视频片段,如《妈妈再爱我一次》的截取片段。通过播放关于母爱的视频片段,创造关于母爱的教学情境,不仅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能让学生获得思想上的震撼,感受母爱的伟大,从而为接下来讲授《秋天的怀念》这一课打下良好的铺垫。
又如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一首诗时,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心智尚不成熟,无法深刻理解节日时加倍思念亲人的感情。因此,教师就应该在课程开始时,为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王维17岁时离开家乡、告别亲人的《别亲图》,同时配上较为悲情的音乐,如《天空之城》。教师提问:“谁能说这是一副怎样的场景?”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尽可能详细地描述当时的画面。随后再问:“分别后的王维会怎样呢?”学生可能会说想家乡、想亲人。教师借机引出:王维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在繁华的京城长安,望着那热热闹闹的场面、兴高采烈的人们,想到自己的亲人,便挥笔写下这首千古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通过使用电化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引入教学内容,既不生涩又容易理解,让学生能更迅速地进入教学情境之中,从而降低新课导入的难度,提高教学质量。
使用电化教育技术和传统教育手段相结合的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在电化教育技术走进课堂以后,许多教师认为使用电化教育技术教学有利无弊,因此在教学中抛弃传统教学模式,过度依赖电化教育技术。这样的情况不仅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有些不必要使用电化教育技术的课程仍坚持使用的话,就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要正确看待电化教育技术,认识它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不是教学的一切,应该将其与传统教学模式结合起来,从而使其能真正为提高教学效率、质量服务。
如教授《春天来了》这一课时,可以首先使用电教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春天生机盎然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然后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有感情地进行课文朗读,逐字逐句进行讲解,从而让学生真正领略本文写作的意图。不能一味地只使用电教媒体为学生播放幻灯片、视频等,这样虽然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但是学生实际上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思路只是跟随着幻灯片、视频走,无法形成对课文深切的感悟。因此,适度而合理地使用电化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更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效率。
使用电化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重点,启迪学生的思维 由于小学生思维能力还较为薄弱,无法深刻理解抽象的事物,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也难以理解。电化教育技术能化抽象为具体,能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从而启迪学生的思维。如在讲《田忌赛马》一课时,可以在多媒体上用直观的图表展示双方的对战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田忌获得赛马胜利的原因,从而突破这一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启迪。
3 结语
电化教育技术已经成为支撑现代化教育的一大支柱,它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质量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合理运用电化教育技术辅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教学情境,突破教学重难点,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启迪学生思维的目的。作为工作在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通过不断努力去探索出更多使用电化教育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从而为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姜晨雪.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发展策略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14.
[2]王雪清.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3(5):170-171.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语文课外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4-0196-01
1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现状和内容
1.1目前我国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现状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的影响和社会两极分化的影响下,目前我国农村和城市语文课外活动形成了两种极端现象。在农村,由于教师的普遍忽视,农村学生家长文化素质的相对低下,农村小学生除了不定期地阅读可怜的几本课外读物、漫无目的地收看一些电视外,语文课外活动几乎是一片空白。其后果是农村小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和整体素质均落后于城市的同龄孩子。而在城市里,在高考指挥棒的掌控下,小学生不仅要接受课堂教学内容,还须参加有关小学语文考试的各类课外辅导班。这里所说的是学校、教师、家长、校外教育机构等在课外采取各种措施、手段,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强化训练应试技能,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据有关方面统计,目前在我国城市里的中小学生几乎都有参加课外辅导的经历。
1.2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内容
学习语文的基本能力要求是听说读写,人们只有经过听说读写来交流思想。因此,开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应重点从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加强指导和教育,使他们在课外活动中逐渐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
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练笔并组织学生参加写作竞赛等活动。课外练笔作为补充课内作文的重要手段,具有极为明显的效果。课外练笔是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小学生思维幼稚,思想尚未成熟,对社会生活尚缺乏全面认识。在鼓励学生大胆放笔同时,应积极引导教育学生正确分析评价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组织写作竞赛,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书写能力和写作水平,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其中的佼佼者脱颖而出,发现和重点培养语文尖子生。
2 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开展研究
在语文课外活动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活动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把疑难之处,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外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2.1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为了能将学生的课外活动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我们可以使用一些自编自制的录音带和电脑课件,要求学生进行拼音、词句、说话、朗读和智力训练。所选取的材料有谜语、寓言、童话、故事、诗歌、对话和有关各种词句的各种问题等等。在训练的过程中,有的要求判断,有的要求辨析,有的要求改错,有的要求重新复述,有的要求朗读和分析欣赏,还有的要求对问题作出自我的评价等等。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丰富多彩的声音、形象、色彩等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障课堂教学纪律,为课堂活动的开展在时间上提供了充分的保证。由于多媒体教学在内容上形象直观,小学生容易理解和把握,这就促进了课外活动质量的提高。
2.2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小学语文教学
在现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便利。在现今的社会里,学生已无法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可否认,现今电视挤占了学生不少的课余时间,甚至有的家庭把电视作为了保姆,任由孩子与电视相处。针对目前这种现状,应尝试性的提出读书与看电视相结合的做法。如在上《我的战友》这一课,教师放映一段电影录象,一团烈火将整个包围住的画面,生动再现了当时的情景,教师用一段精彩、感人的导语把学生引入情境,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看完录象后,老师让学生根据画面中的目光、神情动作展开想象,当时可能会想些什么?他是怎样做的?这样,不但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而且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又帮助学生体会到了英雄人物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顽强的意志;再如推荐学生观看《人与自然》与《发现与探索》等节目后组织学生交流看后的体会,从而引起学生对自然的探索欲望,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书籍。不可否认,现代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优秀的东西,我们应正确地引导学生应用好信息技术为我们带来的便利,更好地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
3 结语
现代教育技术为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能够以创新思维和创造性的劳动,去精心搜集、选择适合课外活动方式,结合现代教育媒体技术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课外教学时机,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外活动一定能取得最佳“教”的效益,学生也能充分发挥自身特点,挖掘自身的潜能,求得最佳“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挖掘潜力,让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杰斌.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J].学周刊:C,2012,(6):185-185.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自主学习
21世纪的教育是以信息技术,特别是以计算机为模式而实现的全新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就是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语文学科教学中,以便更好地完成语文课程的目标。
1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语文教学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的培养首先是意识的培养,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多样而丰富的,小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应该说是非常有利于他们知识的获取,有利于知识的存储。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及教学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投影、液晶显示仪、网络技术等创设教学的情境,让学生走进情境、体验学习。在美好的情境中去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领会文章的内容,品位语言文字,体会文本的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可以运用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文的兴趣;教学生字词时,用课件动态出示字词卡片,学生认读后,再去掉卡片中的熟字,激发认读、记忆字词的兴趣,强化学习效果;进行朗读训练时,播放相关的动画场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更容易进入角色,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比如课前精心设计制作课件,创设情境,化动为静,化虚为实,吸引学生的注意,将他们的兴趣逐步转移到课本学习上来。
2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让语文教学方便起来
互联网为我们的教学提供着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得语文教师的备课更轻松,查找资料更方便,语文的教学方法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场面。语文教师可充分利用网上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制作出来的课件,可以使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学生特别予以关注的语段、语句、语词,及时以最佳方式呈现,使学生对课文的认知加工得到有力支持,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的教学就轻松多了。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点,它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3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
叶圣陶先生指出:“一个人有了自学能力和习惯,将一辈子受用。”可见叶老先生认为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培养自学的能力。是呀,授之以鱼,只应一时,授之以渔,终生受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的过程中,不能只顾形式上的热热闹闹,要讲究实际效果,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一要根据课文的教学需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相应的信息资料,采取相宜的策略,通过适当的途径,运用有效的形式,让学生学得活,学得好,得益多。为形式而形式,单纯作信息技术表演,将徒劳无功,是不足取的;二要使学生感兴趣,为学生所接受。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活动,都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以保证学生爱学,乐学。学生对学习活动感兴趣了,学习的劲头就足了,自觉性就强了,学习效果自然会好。因此,在采集、整理信息的时候,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做到适量、适度。针对不同的情况,加以指导,给予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预期的学习要求。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语文;教学
多媒体教育技术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的网络传输工具,如计算机、网络、投影仪等教育手段,对受教育者进行知识传输的过程。多媒体教育技术是随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信息化不断增强的社会发展大背景应运而生的,多媒体教育技术很好的将当代先进的信息传输手段应用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来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所讲知识的理解程度。
一、多媒体教学的特点与优点
(一)形象、生动知识传输丰富
多媒体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师以板书为主的讲授方式相比较,最大的优点便是在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更加生动、形象的还原小学语文课本中所讲内容。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让学生对于知识的了解更加透彻。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以教师的板书讲授为主,侧重课堂知识的传授,但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由于教育手段有限,所以更多教师很难对学生讲授出更加生动的环境,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特别是在一些历史类题材或者古诗词的课文,更容易让学生理解语文教材所要讲授的内容。因此生动、形象是多媒体教育技术的主要特点。
多媒体教育教育技术与传统的教师以板书为主的教学还具有知识传输丰富的特点,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在一节课中,由于教育技术与手段的落后其知识的传输速度与质量都非常有限,而多媒体教育技术多是教师课下已经准备好的“板书”,这样在无形中便节约了一部分板书的撰写与擦拭的时间,让教师能够最大程度的利用好课上的每一分钟。因此其语文知识的传输量也要优于以往的传统教学。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教学阶段是教育的低端阶段,在小学过程中主要是为打基础,以更后的胜任今后初高中的教学需要。小学语文的教学也是以打基础为主,以文字的记忆与应用为主。在文字的识记与应用过程中便需要学生对课文中所出现的较生僻的文字进行识记,并达到可以组词、造句的应用水平。长时间的生字记忆、组词和教学过程不断要求学生对名言警句以及优秀的课文和古诗词进行记忆,使部分学生对语文教学丧失兴趣,出现厌学,不愿意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家庭作业,上课过程中也出现不认真听讲等现象。出现以上现象这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有一定关系,也有当前小学语文教育技术的落后有关系。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语文教学焕发了生机,使部分难以用语言讲授的情境很好的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得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进行展现。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那些已经对语文学习丧失兴趣的学生重新回到课堂中。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以动画形式的播放,并附之以美妙的音乐,在相关知识的学习与传授过程中,学生在观察动画播放的同时,图像中微妙微翘的语言,鲜活而生动的图片,优秀的音乐均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学之美和语文之妙。在知识的传输过程中生动而充分地展现课文的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使学生为之动情、偷快、振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它一方而促进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力,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内心.有利于他们各方而能力的提高。
二、采用多媒体教育技术需规避的问题
(一)引导学生动脑思考,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小学阶段的广泛应用,一时间是部分中小学开始出现多媒体热,很多学科的教学纷纷采用这一先进的教育手段来进行教育教学。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确实能够生动形象的传输知识,但往往将学生视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忽视的学生的主动知识的学习,容易走向工具理性教学的误区。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像在家看动画片一样进行学习,没有进行大脑的深度思考,只是图一时之乐,使原本优良的教育技术浪费或者没有起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为更加充分的让多媒体教育技术服务与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增多学生与教师的互动环节,增加教师的提问次数,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校和观察多媒体所播放的教育内容,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且不能为了博得一时教学之乐,而忽视的学生动脑思考能力的发展。
(二)多媒体教育技术仅为辅助工具不能越俎代庖
多媒体教育技术作为现代信息化的产物,其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确实有其优秀的地方,但传统的板书教学延续千年也有其自身的独到之处。传统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环节较多,教师的板书对于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能够起到一定师范作用,教师微妙微翘的语言能够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在小学语文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或者接受情况有的放矢的进行讲解,以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多媒体教育技术侧重于知识传输的速度与知识传输的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却有其独特之处,但一时间小学语文教学也不能够完全放开采用多媒体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过程中需要在密闭的环境下进行,空气的流通闭塞,环境阴暗,很容易创设睡眠环境,使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呼呼大睡,使多媒体教学失去本应具有的良好作用。
因此在当先多媒体教学尚存一些弊端的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学应坚持以往传统的板书教学,在遇到教学情境很难讲授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以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三)优化多媒体画面,丰富知识传输
在应用多媒体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注意所设计制作的多媒体画面应该尽量精良,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充分让多媒体画面来感染学生的学习热情,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观察美,热爱美的能力。因此为更好的制作出精良的多媒体课件,需要教师学习一些相关的课件制作知识,在网络上查找一些优秀的图片和背景音乐以丰富校学生的想象能力,拓展想象空间。这样有利于小学生更好的观察画面,更好的进行学习,使教师知识的传输量加大,来更好的尽心小学语文教学。
结语
多媒体教育技术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的网络传输工具,如计算机、网络、投影仪等教育手段,对受教育者进行知识传输的有利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过程。多媒体教育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具有形象、生动知识传输丰富,有利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等优点。但由于多媒体教学技术还存在一些不足,尚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育手段,因此在现实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动脑思考,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教育技术仅为辅助工具不能越俎代庖,优化多媒体画面,丰富知识传输。(作者单位:赤峰市红山区西南地小学)
参考文献
[1]徐元.顺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10}29}.
[2]胡逢大.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结合的尝试[J].安徽教育,1980(6).
一、 整合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误区
1. 多媒体运用与文本运用的矛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过多地强调媒体工具的作用,用大量媒体信息的展示来代替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而文本却被搁置一边。整堂课只见活动的热闹,不见对文本的有效感悟、阐发和挖掘,更谈不上有效的思维引导和深入交流了。
2. 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之间的矛盾。在很多课堂中,语文课堂的形式就是老师不断点击鼠标,学生不断地读屏幕上的内容。教师的语言、示范、手势、表情甚至书本与实验都被机器代替了。我们应该继承传统的精华,并辅助以现代的多媒体技术,才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3. 媒体本位与想象力之间的矛盾。我们的语文学习要求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来体验作者的感情,丰富对作品的想象。事实上部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却放松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小学生正是想象力发展很快的阶段,我们教师在整合的过程中,千万不要简单地运用媒体手段,让学语言、用语言的过程变成看图像、听音乐的过程,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语言实践和想象能力的提高。
二、 有效整合的对策
1. 要准确定位信息技术的辅与语文学科的特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我们首先要明确语文学科的特点,它的学习是以语言为根本的,我们一切教学环节的设计,必须围绕“语”和“文”两字做文章,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目的。所以,在进行整合课的设计时,要把握住语文教育的特点和信息技术的作用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融合,准确定位。
《揠苗助长》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比较短小,情节也比较简单,如何找准整合课的整合点,又如何挖掘出小故事背后的大道理呢?我们可以从“农夫”这个形象入手,借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动画,让学生概括出对农夫的初步印象:其一是“傻”,其二是做事心很“急”。然后围绕这个人物,抓住“傻”与“急”两个板块,在与学生不断的思维碰撞中把课堂向纵深推进。此时,把教材所提供的语言信息以及学生的个性理解差异作为资源,确定最具有语文价值的部分,把它作为整合课的整合点。在此基础上,再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跨越时空的界限,积极构建学生不断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教学环境。
我们课件的选择与取舍必须以能否突出鲜明教学性和语文本质特征为标准。要始终将教学牢固地控制在对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内涵的进一步展开上。最后,我们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时要恰到好处,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若使用不当,往往适得其反。
2. 注重语文丰富的人文内涵与信息技术互动优势。对语文课程的丰富人文内涵的品味必须尊重学生的独特的体验,注重互动,注重互相交流的学习环境及身临其境的场景,以达到尊重学生独特体验这个目标。
《黄鹤楼送别》这篇课文文质兼美,以情动人,字里行间充满了浓浓的“别意”,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暮春三月美景背后浓郁的离别情谊是文章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为此,在学生直面文本的同时,还必须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具体可感的画面、音乐、视频等媒介进行有效组合,使之突破时空限制,让孩子们可以更好地进行阅读体验,使之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发展规律。其中在最后一个师生共话别的环节中,我预先拍摄了班级中孩子的有关学习的照片和视频,再配上跟本节课主题密切相关的音乐《永远是朋友》,合成了一段新的视频,这就一下子把沉浸在几百年前送别场景中的孩子又快速地拉到了现实师生分别的场景中,而这正是利用了信息技术的优势,突破了时空的局限,让孩子对离别情感的体验得到了延伸和拓展。在这基础上,再设计说话练习,不仅提高了孩子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媒体这个桥梁把生活与课堂紧密地结合起来了。这种信息素材的收集与整合,有效地达到师生与作者编者之间、师和生之间、生与文中人物之间的语言交流、思想和情感的沟通。这个环节的设计既尊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锤炼了学生语言思维和表达能力,同时也使课堂气氛达到了一个。
教师还应该利用信息技术交互性的本质特点,使学生学习能够产生良好的互动性,实现语文教学的真正开放,这也是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课的生命力所在。
3. 注重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与信息技术的多样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段话强调语文实践是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学生自主的听说读写是语文实践活动的核心。在整合课中,我们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并通过感知、理解、品味、感悟、积累、表达、体验等一系列语言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我们教师在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的同时,还要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结合不同的文体特点和教学重点,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多注重与听说读写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
信息技术与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整合中要协调统一,只有扎扎实实地将语言文字训练落实到位,学生综合的语文素养和能力才能得到更有效的提高,这才是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课的活力所在。
论文摘要: 信息技术下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一是消极认识信息技术教育,二是片面理解信息技术。走出误区的策略主要是教师要转变消极落后观念,培养信息素养;将信息技术恰当引入语文课堂,让教学信息丰富多彩。
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在我国实施的20多年里,取得了巨大成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益显示出信息技术教育的重大意义。然而,一些相对落后的农村中小学仍存在着信息技术教育背景下的教学设计误区。本文试图探讨如何在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的整合,从而促进农村中小学语文教育健康发展。
一、信息技术下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
1、消极认识信息技术教育
这些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农村中小学已基本建成了多媒体,计算机一体化的教学设施。开通了远程教学资源。然而,面对日益完善的电教设施,一些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并未真正落实,以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为例,“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老师说,学生听”的教学现状依然存在,多媒体教室是计算机老师的“专业”,是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远程教育“远”而“不成”。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延续的是落后的传统模式,语文教师怕教,一些学生甚至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语文教学陷入了一种传统误区。
2、片面理解信息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下的教育技术,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育教学的优化。但一些农村中小学的语文教师认为只要教育手段先进了,教育思想就先进,借助信息手段外衣,进行着传统填鸭式教学,把信息技术下的“多媒体”课理解为成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的组合课,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忽略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另外,片面强调备课必须制作课件。在备课中,教师过多地通过网络下载资料,进行着文字、声音、图象等多种信息简单叠加处理。虽然这样的课堂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视听感官需求,激发学生对多媒体信息负载的兴趣,但可能引致学生读的时间被音频替代了;思考的时间成了等待答案显示;创新的思维被教师设计的“标准”答案锁住了;上黑板写、练的机会被屏幕上的自动文字代替了。这样的语文教学,背离了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基本的读、说、想象思维能力。忽视语文的基础训练,只能使一些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陷入更大的误区。
二、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走出信息技术下的误区
1、教师要转变消极落后观念,培养信息素养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深入和开展已成教育发展的必然,它关系着我们民族的兴衰和现代化建设大业的成败,作为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更应有教育的危机感和责任感,积极参加远程教育培训,不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加信息意识,内化信息理论,从而培养良好的语文教师信息素养。
2、将信息技术恰当引入语文课堂,让教学信息丰富多彩
信息技术教育应当是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整合的目的是信息技术和教学内容相辅相成,达到教学的优化。语文课的学科特点,使它较容易和信息技术结合,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弥补农村中小学学生因地域因素造成的信息缺失,知识面狭窄现状。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恰当地选择最能表现相应教学内容的媒体。媒体制作中,或创设情景,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兴趣;或打破时空界限,拓展课堂的时空,调动学习思维,激发学生联想、想象;或设计音频,以指导学生对比朗读;或超级链接知识,引导学生创新、探究;或设置话题,激励学生讨论、质疑。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如果能很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把它同自己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教学中一定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如一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上《月亮上的足迹》一课时,她用多媒体首先把人类登月的历程,人类对太空探索的过程通过画面展示在学生眼前,伴随着音频朗读,教师的生动讲解,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与探索精神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学生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在教授初中语文《我有一个梦想》时,一位老师巧妙地插入马丁•路德•金的演讲,美国黑人政治经济生活状况,美国南北战争影普资料。媒体打破课堂时空局限,为学生理解美国黑人的自由斗争提供了生动、广阔的背景,引起了学生共鸣,很好达到了教学目标。又如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利用媒体截取了一段暴风雨的声音,让学生听声音写场面,进行写作训练。有的同学想像了山洪暴发的场面;有的同学通过想像描写了庆功会的场面;还有的同学把自己想像成了战斗英雄,详细地描写了自己驾驶战斗机在长空冲锋的场面……可见,学生的想像力是无穷的,信息技术教育为学生的想像插上了更有力的翅膀。
总之,信息技术下的农村中小学教育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转变传统教学观,走出信息技术教育的误区,正确理解,运用信息技术,让远程教育资源走进课堂,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服务教学,让农村中小学语文教育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晓东.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
论文摘要: 信息技术下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一是消极认识信息技术教育,二是片面理解信息技术。走出误区的策略主要是教师要转变消极落后观念,培养信息素养;将信息技术恰当引入语文课堂,让教学信息丰富多彩。
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在我国实施的20多年里,取得了巨大成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益显示出信息技术教育的重大意义。然而,一些相对落后的农村中小学仍存在着信息技术教育背景下的教学设计误区。本文试图探讨如何在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的整合,从而促进农村中小学语文教育健康发展。
一、信息技术下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
1、消极认识信息技术教育
这些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农村中小学已基本建成了多媒体,计算机一体化的教学设施。开通了远程教学资源。然而,面对日益完善的电教设施,一些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并未真正落实,以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为例,“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老师说,学生听”的教学现状依然存在,多媒体教室是计算机老师的“专业”,是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远程教育“远”而“不成”。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延续的是落后的传统模式,语文教师怕教,一些学生甚至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语文教学陷入了一种传统误区。
2、片面理解信息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下的教育技术,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育教学的优化。但一些农村中小学的语文教师认为只要教育手段先进了,教育思想就先进,借助信息手段外衣,进行着传统填鸭式教学,把信息技术下的“多媒体”课理解为成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的组合课,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忽略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另外,片面强调备课必须制作课件。在备课中,教师过多地通过网络下载资料,进行着文字、声音、图象等多种信息简单叠加处理。虽然这样的课堂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视听感官需求,激发学生对多媒体信息负载的兴趣,但可能引致学生读的时间被音频替代了;思考的时间成了等待答案显示;创新的思维被教师设计的“标准”答案锁住了;上黑板写、练的机会被屏幕上的自动文字代替了。这样的语文教学,背离了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基本的读、说、想象思维能力。忽视语文的基础训练,只能使一些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陷入更大的误区。
二、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走出信息技术下的误区
1、教师要转变消极落后观念,培养信息素养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深入和开展已成教育发展的必然,它关系着我们民族的兴衰和现代化建设大业的成败,作为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更应有教育的危机感和责任感,积极参加远程教育培训,不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加信息意识,内化信息理论,从而培养良好的语文教师信息素养。
2、将信息技术恰当引入语文课堂,让教学信息丰富多彩
信息技术教育应当是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整合的目的是信息技术和教学内容相辅相成,达到教学的优化。语文课的学科特点,使它较容易和信息技术结合,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弥补农村中小学学生因地域因素造成的信息缺失,知识面狭窄现状。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恰当地选择最能表现相应教学内容的媒体。媒体制作中,或创设情景,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兴趣;或打破时空界限,拓展课堂的时空,调动学习思维,激发学生联想、想象;或设计音频,以指导学生对比朗读;或超级链接知识,引导学生创新、探究;或设置话题,激励学生讨论、质疑。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如果能很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把它同自己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教学中一定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如一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上《月亮上的足迹》一课时,她用多媒体首先把人类登月的历程,人类对太空探索的过程通过画面展示在学生眼前,伴随着音频朗读,教师的生动讲解,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与探索精神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学生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在教授初中语文《我有一个梦想》时,一位老师巧妙地插入马丁路德金的演讲,美国黑人政治经济生活状况,美国南北战争影普资料。媒体打破课堂时空局限,为学生理解美国黑人的自由斗争提供了生动、广阔的背景,引起了学生共鸣,很好达到了教学目标。又如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利用媒体截取了一段暴风雨的声音,让学生听声音写场面,进行写作训练。有的同学想像了山洪暴发的场面;有的同学通过想像描写了庆功会的场面;还有的同学把自己想像成了战斗英雄,详细地描写了自己驾驶战斗机在长空冲锋的场面……可见,学生的想像力是无穷的,信息技术教育为学生的想像插上了更有力的翅膀。
总之,信息技术下的农村中小学教育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转变传统教学观,走出信息技术教育的误区,正确理解,运用信息技术,让远程教育资源走进课堂,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服务教学,让农村中小学语文教育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晓东.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写作;创新
尽管目前我国信息技术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由于传统教学方式根深蒂固,许多学校依然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而在新课改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指出,语文教育过程中,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传统语文教学方式进行整合,帮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熟练运用我国文字,培养小学生语言写作能力。在信息技术新媒体环境下找出适合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新方法。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提高小学生那个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应当注重的是学生在课堂上所占据的主动性,教师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的态度,而不是单方面强行灌输理论知识。在小学生生活经验不足的背景下,教师的单方面讲解并不能达到学生能够学会并理解的预期目标。而在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则会将学生的主动地位显现出来,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中来,提高语文写作课堂上的教学效率,构建一个师生相对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优化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孩子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因小学生年龄偏小,可塑性强,当然不同的学生接受能力也不同,传统的教学方法可能出现教师顾此失彼的情况,从而影响教学质量。而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弥补教师人力不足的缺失,又能增加教学授课方式的多元化,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方法的客观性与科学性,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效。
二、小学语文传统写作教学方式弊端
我国传统语文写作教学方式相对来说比较单一,教学工具还是简单的粉笔黑板等工具,小学生在课堂上很容易分神走神,无法集中精力甚至产生厌烦心理。小学生一般都有精力不集中,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对新鲜事五的好奇心等特点,信息技术在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正好满足了小学生探究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相对于传统语文写作教育方式,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着非常高的研究价值。
小学生因为年龄小,对事物的认知比较浅,没有生活经验,在语文写作上往往没有足够的素材来得以运用。现在小学生被父母寄予厚望,课余时间多报过各种各样的补习班,缺乏对外界社会的接触,没有自己的感触,因此在作文写作中写不出精彩的文章。
教W过程中教师指导方法出现偏差。新课改下对小学僧写作要求以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为核心,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不足或是过多将直接影响学生厌恶写作或是束缚其发挥,写作成为定式。
三、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策略
(1)小学语文老师展开写作教育课往往需要收集查询大量资料,并且受到信息来源渠道等限制,多需要提前通过纸质书籍报刊等来完成后资料收集工作,浪费太多不必要的精力,也从而降低了教学成效。然而在结合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随时征求学生们的一件,通过教师多媒体的应用甚至可以当堂搜索学生们感兴趣的写作题材,通过物联网网络技术拓展学生对信息了解的知识面。不仅减轻教师的负担同时也减轻学生的负担。
(2)小学生在生活中经历的事情与感悟不多,写作的时候做不到有感而发,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图文视频传达功能,放映一些作文主体相关的视频,学生在看过之后,有了自己的想法,写作时便不会出现无事可写,无感可发的情况。教师平常也可以收集一些学生日常生活的状态图片,集合整理制作成班级生活园地,记录师生日常生活,并公开在班级活动园地,帮助学生记住生活的点点滴滴,养成良好的记录习惯,写作的素材也就从日常生活中慢慢积累而来。同时视频图文素材的展现能够吸引学生语文写作课上的注意力,提供一个活跃的教学氛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为以后的语文写作积累素材。
(3)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教材内容,而不是教师口头分析教材中人物的情感。例如在教程《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当年北京人民护送总理车队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实际情景,清晰直观的看到总理离开的时候全国人民悲伤的情绪,便更容易理解教材中讲述的内容。
四、结束语
基于当今社会网络发展大环境下,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开始受到网络信息的冲击,我国新课改下的教育事业同样受到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尤其是小学语文写作课程。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传播途径也越来越多,这些应用能增加小学课堂上学习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作文一直是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重难点,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到语文写作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在写作课程上的热情。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用
一、创设情境,激趣促学――利用多媒体手段引路
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具有问题意识,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而情景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去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多媒体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积极情绪。
如:在小学语文二年级的《回声》一课的教学中,上课伊始我先播放《山谷静悄悄》,歌中唱到:“……山谷里静悄悄,谁在把鼓敲?地质队叔叔的小铁锤,敲得山谷叮咚-叮咚,叮咚-叮咚,叮咚-叮咚。”在歌声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后设疑:“同学们知道山谷为什么会产生叮咚-叮咚,叮咚-叮咚的现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回声方面的知识。” 这样,教师巧妙的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奏好了这堂课的“序曲”。这对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整节课的顺利进行敲响了动人心弦的第一锤。利用多媒体网络的丰富资源和综合效应,创设集声像、音效于一体的适宜情境易如反掌,学生如身临其境,探究的兴趣很快被激起,激活。例如,我在教《月光曲》这一课时,采用了音乐引入,激发兴趣的方法。先用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随着音乐旋律的跳动,屏幕上出现了茫茫的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放完音乐,我赶紧问学生:“这首曲子好听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好听!”“是谁创作的呢?”“贝多芬。”曲子的旋律与刚才画面上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呢?作者贝多芬先生又是怎样把它创作出来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这样的情景和设问引入,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并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来,并且学生掌握了课文的重难点,对理解课文有不小的帮助。 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思维活动的直观性都是很突出的,因此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创设课文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感性知识,是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形象性强,感染力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勤奋学习,进而发展其智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景,可使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体验,能促使学生运用各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的认知活动。主动探索知识,大大激发其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体积极性。多媒体技术综合运用形、声、色、光,声画并茂,能有效地渲染气氛、制造气氛、激发学生情感,唤起学生的思想共鸣。
二、创设情境,陶冶情感,升华情感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中所描写的形象。教学中,让学生在视、听、思中丰富感性知识,产生再造想象,入境动情,形象地感知,理智地思索,动情地描绘,使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升华。如在儿童诗《春姑娘》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童真的心,让他们领悟春姑娘美丽。勤劳的品格以及劳动创造美这一深刻内涵,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导语“设计中,选用生机盎然的画面为背景,配以卡通形象的春姑娘。并以《春天在哪里》这首儿童歌曲为主旋律,从而将学生迅速带入一个富有动感的童话世界中,为进一步了解这首儿童诗的意蕴美打下基础。所以借助于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形象化。直观化的感性材料,这是传统语文教学不能比拟的,这里既有和谐的图案美,又有高雅的音乐美,动静结合,加强了语文教学对学生美感的熏陶。
三、巧设质疑,拓展思维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创造了条件。
四、课外延伸,发散思维,导引创新,拓展探究空间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化,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技术为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它犹如一座架设在学生和教材之间不可替代的桥梁,广泛地为课堂教学所使用。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很好地契合了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导的思维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如能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复杂的教学情境化,让阅读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具体实施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按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需要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恰当地选择和组合多种媒体技术,并力求做到:
1.在导入处激趣。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可见,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在学生的求知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尤其是在新课的导入环节,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内容以及学情的需要,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投影等多种媒体,适当呈现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信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有效调动他们探求新知的热情。例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课,在导入阶段,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教学电影《伽利略传》。这样不仅可使学生了解到有关伽利略、亚里士多德以及比萨斜塔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使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伽利略对真理的追求和对人类作出的贡献,为课文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
2.在疑难处释疑。小学语文阅读教材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广泛的知识,而小学生往往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语文知识的长期积累,这使得他们理解教材内容比较困难。这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呈现相关的声音、图像及动画视频,将教材中难以理解的生字、生词以及句子与逼真的教学情境结合起来,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使教学中的重难点得以顺利突破。例如,《爬山虎的脚》一课中有这样一句:“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着,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小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对“弯”、“拉”、“紧”一连串的因果关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此时,如果运用投影或者计算机直观地演示爬山虎爬墙时的情形,就能大大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使其更好地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和准确。
3.在动情处升华。在阅读教学的体验感悟阶段,教师可运用录像、课件等形式,营造一个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如临其境,从而达到以景激情,以境陶情,以情育人的目的。例如,《九寨沟》一课主要描述了九寨沟的奇丽景观。但是,课文中所提及的九寨沟四绝:雪峰、湖泊、瀑布、森林以及九寨沟的异兽珍禽,是许多学生未曾见过也难以想象的,单凭课文中的插图,学生很难真正感受到九寨沟的美丽奇观,以及体会课文中语言所描绘的意境美。此时,如果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像等进行处理,刺激他们的视、听觉神经,就可使学生在如诗如画的情境中体验与感知课文内容,领略九寨沟的无限风光,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4.在巩固处强化。随堂练习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巩固阶段,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出示各种习题,使学生投身于听、说、读、写的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以促进其知识的迁移、巩固与强化,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例如,《夹竹桃》一课,教师可利用课件将夹竹桃的图片调模糊,再播放轻柔的音乐,接着出示句式:我幻想它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的翅膀,练习写排比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力。
5.在延伸处深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打破阅读教材的单一性,积极挖掘校外各种资源,对课文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以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例如,《观潮》一课,在学生领略了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向课外进行延伸:我们的祖国还有很多被称为“天下奇观”的地方,如安徽的黄山、贵州的黄果树瀑布、广西的桂林山水等,教师可利用计算机向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天下奇观”的图文资料和视频,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提高其语文素养。
应注意问题
多媒体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改革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但是,一些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片面认识,导致了实际操作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1.只求便捷,不求质量。在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无多媒体不成一堂课”的局面。而其所谓的多媒体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只是教师讲解演示的便捷工具,而没有真正考虑到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粗制滥造,为使用而使用。
2.喧宾夺主,华而不实。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分不清主次关系,只在多媒体上大做文章,他们把它当成一个全能选手,从课题的导入、句段的分析、朗读的指导到最后作业的布置,一堂课尽是多媒体的身影,从而导致学生在多媒体的世界中应接不暇,无法独立自主地学习与思维。这种做法容易导致课堂教学秩序混乱,教学效率低下。
3.画蛇添足,弄巧成拙。利用多媒体教学,如果一味地将课文中所描绘的情景统一于图像媒体中,往往会剥夺学生发挥想象的机会,非常不利于对学生思维力、想象力的培养。例如,《静夜思》一诗读起来琅琅上口,比喻的运用匠心独运,表现出了诗歌的形象性与生动性。当学生们在诵读这首古诗时,他们的想象与思维已在语言文字的感染下形成丰富的表象,勾画出一幅动人的思乡图,此时不再需要多媒体进行任何的直观展示,因为学生的想象比多媒体展现出来的画面更有价值。
总而言之,我们应全面、辩证地看待多媒体这一现代教学手段,注意把握好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的尺度。只有在遵循阅读教学内在规律性的基础之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才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同时,我们必须明白,教师和学生才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真正主体。
参考文献:
[1]夏振兰.探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现代阅读,2011(11).
[2]谢传荣.浅谈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J].教学与管理,2004(6).
[3]孙孝发.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J].教学杂谈,2008(5).
[4]纪存国.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8).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0-0114-02
在小学语文阶段,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在低年级阶段,识字教学的课时更多。小学生学习时容易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假如教师进行单纯的说教,实施机械的识字练习,就会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辅助教学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能够创造出生动有趣的直观画面,进一步优化教学坏境,从而提高语文识字教学效率。
1 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识字兴趣
兴趣是一种附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主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激发出来的。一个人只有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才会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索。当小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时,其学习积极性会显著的提高。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好奇心比较重的特点,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地演示,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进行识字学习的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上,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比较好玩也比较好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的、有选择地设计一些可以跟生字联系在一起的游戏,这样就能很好地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参与积极性。
以“摘苹果游戏”为例,教师可以在多媒体屏幕上给学生展示一片一片的苹果树林,树上结满了红红的苹果,而苹果上面显示的是课本中要求学生认识的字。可以挨个指定学生来读出苹果上的汉字,当学生读得正确时,这个苹果就会应声落地,当学生读出来不正确的时候,苹果就依然长在树上。这样的识字游戏会在小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比较深刻的记忆。教师还可以用“猜谜语”的方式教给学生认识汉字。例如,学习“器”这个生字的时候,教师可以用动画展示一只小狗跟四个大大的口字,旁边显示字幕“一个狗,四个口”,学生就记住这个字了。再如,学习“磨”字的时候,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个石头上长出来的两棵树,旁边字幕显示“一点一横长,一甩去南阳,南阳两棵树,长在石头上”,这样新颖有趣的识字方式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深学生对于生字的印象。
2 运用多媒体技术,强化识字效果
2.1 以象形字为例
所谓象形字,也就是描绘事物的主要形象,用轮廓、形象等方式创造的字。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有一部分属于象形字,如“日、月、山、石”等,这些字看起来比较简单,但是对于那些刚接触生字的低年级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对抽象事物的分析能力不太强,记住这些字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因为这些字经过演变,已经比较抽象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比较动感的画面,来向学生演示从实物到字体转化的过程,让简单的笔画变得生动起来。例如,在学习“水”这个汉字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流水的图片,让他们看到流水的样子。当给学生播放流水的潺潺之声的时候,在屏幕上给学生画出这个字的简笔画,之后展示“水”这个汉字的抽象图片,最后在屏幕上打出“水”的楷体字,引导学生找出象形字跟现代字体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学会联想,增强象形字的学习效果。
2.2 以形声字为例
所谓形声字,也就是一个或者几个表意的形旁以及表音的声旁相结合来的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形声字的比例也不小,而且字体的笔画还比较多,结构相对比较复杂。所以,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对形声字的规律进行逐一讲解,以帮助学生认识这些字的特点,进行识字教学。例如,在学习“吕和侣,京和惊、鲸”等字的时候,这些字不但是形声字,还是同音字,学生学习的时候容易混淆,这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特点,给学生演示每个字,破解识字难题。以“惊和鲸”为例,教师可以先在多媒体屏幕上出示“京”这个字体,然后标出其拼音是“jing”,之后播放一条小鲸鱼在水里游动的画面,在“京”字的旁边打出“鲸”字,让学生读出“jing”,然后告诉学生这种动物有类似于鱼的形状,所以用这个“鱼”字做这个“鲸”字的形旁。之后,在屏幕上播放旁边一个小朋友看到鲸鱼的时候吃惊的样子,在屏幕上打出“惊”字,再给学生讲解这个字的意思,最后再在计算机上打出这三个字。这样一来,用生动形象的画面给学生展示了三个字的形旁和意思,加深了记忆效果。
3 运用多媒体技术,指导汉字书写
识字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把汉字书写的更加美观。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先找出每个字的偏旁,然后给学生在田字格中进行示范,最后要求学生进行练习,这样的教学就显得非常的枯燥无味。而且教师在指导学生笔画的时候,只能通过粉笔和黑板来教授,这样不但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也无法清楚地看到教师书写的过程。利用多媒体技术就能把字用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分析字的结构,把每个字的起笔和收笔等过程展示给学生看,还可以配以解说,这样就能很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汉字的书写。此外,还可以用实物投影的方式把学生课下书写的汉字显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看到自己书写的成果,让学生更加兴奋,觉得观看自己的“杰作”是一件荣耀的事情,让他们在以后的汉字书写中更加认真。同时,教师还可以把出现问题的汉字播放出来,让学生来给汉字“整形”,这样一来,一个个不工整的汉字随着学生一起“整形”变得更加规范。在提高学生规范化书写积极性的同时,还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
4 运用多媒体技术,巩固识字效果
对于汉字的学习来说,要想加深学生的记忆效果,还需要进行反复的识字练习,积极反馈学习成果,这样才能强化对汉字的记忆。交互性是多媒体技术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打破了传统课堂中“粉笔+黑板”的教学格局,扩大了课堂的容量。在一堂语文识字课堂快结束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对声母相同的生字进行归类,也可以把结构类似的生字归类。在归类之后展示给学生。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反馈练习,巩固识字的效果。
例如,可以在课上用屏幕向学生出示“朱、米”等字,让学生以这些字为母体,繁衍出其他汉字,这点跟河南电视台举办的《汉字英雄》有类似之处。可以在屏幕上显示两个文字框,上面一个框是母体字,下面就是学生新繁衍的汉字。可以设计动画环节,等学生说出相应的汉字之后,像“朱”字衍生出“珠、诛”等字,移去形旁,这时计算机就会给予鼓励“好棒哦,还有吗?”当学生说出不正确的汉字时,计算机就会说“没关系,继续加油!”学生的情绪被调动了起来,积极参与到学习中。这样的练习不但巩固了学习过的汉字,还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5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一步步走向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也走向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这是信息时展的需要。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勇敢地突破识字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实现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整合,优化教学结构,完成教学任务,切实提高识字教学成效。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新城道小学,河北 唐山 064000)
参考文献:
[1]林晓华.新时期信息技术在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语文教学,2012(10).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语文;教学可行性
语文课程历来是我国教育的重点课程,从小学到大学,语文课程都在伴随着每一届学生。小学语文尤为重要,小学语文的学习是让一个学生开始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适应时代变化的基础。多媒体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并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技术形式,多媒体技术具有新颖性、便利性以及快捷性等众多优点,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必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何为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借助计算机的功能作用对文本、图像、图形、动画、视频以及声音等各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建立关系的技术。
2小学语文教育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优点
2.1多媒体技术可丰富小学语文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技术不仅仅可以使小学语文的课堂变得更加形象生动、充满乐趣,还可以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满足小学生的各种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多媒体技术是小学语文老师的重要帮手,很多用言语不能表达的内容都可以借助其多样化的手段表达出来,让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了解更加完整与透彻。
多媒体技术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可以增加小学语文课堂的兴奋点,让小学生可以永久性保持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丰富了学生的学习途径,通过动画、视频、语音等途径呈现语文知识。小学生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这种手段对小学生的吸引力是足够强大的,并能使小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及好奇心永久保持下去。
2.2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结构、活跃课堂氛围
在多媒体技术未发展阶段,由于小学教学条件受限、小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等因素,小学语文教学主要采用的是教师直接授课的方式,教学形式简单单一,教学质量也不高。如今在信息时代的推动下,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新时代的小学教育。简单的教师授课让学生往往处于一种被动听课的状态,很难激起小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或者会很快打击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在漫长的课堂上小学生无所事事,学习状况十分糟糕。
我们应该秉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这一理念,使学生与老师各尽其能,真正发挥主体和主导作用,彻底改变小学语文的传统教学模式。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将语文知识通过富有创意的课件多角度地呈现出来,这样便可以减少老师的讲课时间,提高课堂效率;第二,通过多媒体技术呈现出来的语文知识要远远多于老师单独授课,进而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效率层面有所提高。同时,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很清楚地展示一些优秀的语文作业,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正确且优秀的作业格式,以找出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
2.3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会大大提高教学密度和效率
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将固定的语文教材内容按照老师的教学思路重新组合,并适当加入一些课外的小知识,这样语文教学的课堂信息量就会有很大的提升,小学生的好奇心也会得到很大的满足。
其实在小学阶段,很多的语文课文讲述的是最基本的科学知识和自然原理,对于这样的课文,如果老师只是简单地按照课本文字进行教学,学生是不可能完全吸收和理解的。但是,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将这些科学知识与自然原理通过视频直接展示给学生,将语文课文上的文字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视频并配合课文的解说,会使得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效果更好。
由于多媒体可以承载的知识很多,对于一些相对复杂的语文课程,单独依靠老师一个课时的教学可能是不够的,但是加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便能够解决这一问题,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2.4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作业的质量
多媒体技术是一项集声音、文字、图像、视频等于一身的技术,它具有很好地反馈性和交互性。多媒体技术可以向学生展示多种多样的形式以及各种功能的场景,例如学生对问题的解答,多媒体可以及时作出判断,将正确信息反馈给学生,这是小学语文教学采用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手段的重要原因。另外,小学的语文老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条件,设计课件并融入自己的想法,丰富小学生的语文课堂,可以大大减轻教师的授课压力。同时,生动形象的课件设计有利于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小学生在一个相对宽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从而将作业质量提升上去。
3结束语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生的综合素质决定着国家未来的发展水平。小学是每个学生的必经阶段,也是培养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重要阶段。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语文是我国最重视的教学科目,自然语文课的教学也成了最受关注的教学焦点,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会贯通必定会使语文课堂达到一个新的。
参考文献:
[1] 金宝.反思多媒体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J].学周刊,2014,(09)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策略刍议
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彻底地改变了小学传统教育形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实施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融合呢?笔者结合自己在逐鹿县辉耀学区小学从事多年小学语文教学所积累的经验,谈几点粗浅体会。
一、理性的认识融合意义
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现代教育技术以它独特的优势彻底改变了传统不变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真正为小学教育注入了活力。具体表现为:一是改变了传统的信息呈现方式。由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综合呈现,为小学语文教学营造了形象生动逼真、知识表现多元化的情境,非常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二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提供身临其境般的真实界面、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师生进行平等会话、协作学习,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减轻师生负担。三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多媒体网络就如同一座随时可以打开的图书馆,只要交给小学生一定的搜索技能,就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足不出户就可以见识天下的奇闻趣事。四是改变了教师的备课方式。教师的备课不再是传统的“写”教案,我们农村学校的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搜集大量的信息资料,丰富教材内容,引进最贴近新课标的教学资源,自己进行重组,以备上课使用。
二、充分发挥融合的优势
1、适时设置教学情境
应用多媒体开展课堂教学,必须合理适时。例如讲授《黄山奇石》一课,虽然作者用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但对于我们张家口地区小学生来讲,能够去过黄山的可谓少之又少,孩子们自然缺少对黄山的直接感触,如果只是让孩子们通过阅读课文,就要求他们去理解黄山的奇美特色显然是不够的。于是,我就上网搜集了一些有关黄山的视频资料和文本内容,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相结合制作成教学网页来再现黄山的美景。课堂上,学生们通过大屏幕反复地观看黄山的怪石嶙峋、危峰突兀,在这种身临其境的状态下,他们的视觉、听觉受到强烈地冲击,再加上其他图片和文字的介绍,加深了对黄山的认识。接下来我又提出问题让大家讨论:“你们喜欢黄山吗?那我们就走进黄山区旅游。”
2、发挥优势突破重难点
毋庸置疑,实施高效教学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如果我们合理地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有机地融合,便会使过去靠老师口如悬河地解说,手舞足蹈地比划,表格挂图加粉笔末飞舞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例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农村学生对课文所描绘的圆明园这一“园林瑰宝”“建筑精华”根本无从体会,然而这两点却对突出全文中心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我通过多媒体课件重现圆明园当年的绮丽景观。首先通过出示电子版圆明园全景平面图,让学生观察圆明园三园的大概方位及周围小园的分布;然后结合对“众星捧月”词语的理解,在远观图中分辨哪是“月”哪是“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买卖街、山乡村野等景物进行了全方位展示,到此被称为“一切园林艺术的典范”的圆明园在学生心中有了大致的轮廓。课后,我又为同学们播放了电影《》片段,让学生体会如此辉煌壮丽的“万园之园”成为灰烬的悲痛和耻辱,使学生的内心受到震撼,从而受到思想教育。
三、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