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统计学标准化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标准化病人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1.1标准化病人的培训
首先是对标准化病人进行职业道德的培训,使他们在工作中必须具备守时、表演忠实于案例、回馈适当并“保持中立”的工作作风。下来对标准化病人进行的是医学知识培训。由于所选择的标准化病人都是非医学专业的,故为了能使其了解各种疾病所表现出的症状、体征,帮助其出色地完成任务,适当的基础知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在这一环节中,由于体征的表演需要很多的技巧,所以成了培训中的重点和难点。
1.2标准化病人的应用
1.2.1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系统问诊和体格检查中,经过训练的标准化病人,模拟不同主诉的病例,提供恒定一致的病史资料,学生在接诊标准化病人时要进行问诊内容和技巧两方面的训练。现病史的采集过程使学生实现由学生到医师的角色转换,克服首次面对患者时羞涩、不安,甚至恐惧的心理,树立自信心。问诊的技巧着重交流技能的培养,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介绍自己,使用过渡性语言,更好地获取病史资料等方法。在体格检查教学中,标准化病人接受学生全身体格检查,要求被动顺从、不厌其烦,绝不能给以任何暗示,要鼓励学生操作,并对其做出正确的评价或逐一指出错误,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1.2.2临床技能考核评估中的应用
除教学外,标准化病人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估。在训练过程中,标准化病人必须对学生的每一问诊和检查的步骤、顺序、手法暗记在心,一旦训练完毕,迅速填写评估表对学生的查体技巧、交流沟通、职业形象等方面进行评分,并及时反馈和指导。
1.3标准化病人的优缺点
标准化病人应用的优点是: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临床教学资源的相对不足,克服了临床教学中患者不合作、不能多次利用的缺点,有利于解决患者就医与医学院教学之间的矛盾。②使考核更加公平、公正。每一名标准化病人培训一个内容,每位学生面对的是相同的病人,相同的问题,使评价公平真实。③有利于人文素质及应变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我国的医学教育重视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缺陷。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如何与病人沟通,如何处理突如其来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对标准化病人进行培训,使学生亲身体验对病人的人文关怀,锻炼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标准化病人应用的缺点是:①标准化病人毕竟没有真病人的体征,虽经过一系列培训,但不能逼真地模拟所有体征。只能模拟疾病的主观部分,而难以模拟疾病的客观表现,能模仿的疾病种类和症状也是很有限的。②标准化病人要经专人招募与培训,要付给一定的报酬,需要有一定资金的支持,由于国家在医学教育经费投入上有限,使医学院校在此方面经费压力较大。
2电子标准化病人教学系统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2.1心肺听诊触诊电子标准化病人
心肺听诊触诊电子标准化病人为上半身人体模型,其内部为腔性结构,有特制的音频传播介质,体表有胸部骨骼标志和心脏瓣膜听诊区及肺部听诊部位。教学软件将文字、声音、图像、解剖、生理、病理、血流动力学、心电图、X线、CT及彩色超声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课堂上就可真实地、直观地看到心脏跳动、瓣膜活动和各种杂音、异常呼吸音产生的机制,并可同步在模拟人相应的部位做听诊、触诊检查。
2.2腹部触诊电子标准化病人
腹部触诊电子标准化病人的身体及腹内脏器,是选用硅橡胶聚合物特殊制作,外观和质地极富真实感,肝脾等脏器设有软、中和硬三种质地的模块,内部采用机械传动装置。教学软件将相关的文字、动态图像、解剖、病理、血流动力学图、超声图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可模拟腹式呼吸,当腹式呼吸开始时,肝、胆囊和脾可随膈肌活动而下移或上升,并出现肝、胆囊、脾病变的各种阳性体征,给学生深刻的感性认识。
2.3电子标准化病人教学系统的优缺点
2.3.1电子标准化病人教学系统应用的优点
该系统的优点体现在:①它构建了多媒体技术与电子标准化病人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学资源缺乏的问题。②可提供病理体征供学生反复多次的练习且不受时间限制,克服了临床教学中患者不配合现象,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实习医院的教学压力。③ 电子标准化病人教学系统中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将相关的文字、动态图像、解剖、病理、血流动力学图、超声图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得教学内容图文并茂,易被学生接受。④可用于诊断学技能考核中,使考核更加公平,公正。
2.3.2电子标准化病人教学系统应用的局限性
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现代远程继续教育中的应用促进了远程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建立和完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及其教学系统,实现从传统教育模式到现代教育模式的转换。实现系统互操作,是实现对学生个别化终身教育和最终实现我国全民教育终身化的有效途径。
利用internet 进行远距离教育,可以克服传统远距离教育的局限性,使学习活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但是由于现阶段网络教育标准没有广普及,造成标准各异的低水平学习管理系统重复建设,不同的系统之间不能够进行互操作,严重制约了网络教育的迅速发展。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在研究了相关的网络教育技术标准和相关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管理系统方案。
首先本文分析了现有系统之间不能够进行互操作的根本原因,并带着这些问题对我国现代网络教育技术标准体系中的相关标准的信息模型进行研究,用标准将其规范化,从而实现系统间的互操作。并在研究了国内外学习管理系统建设的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远程教育平台的软件解决方案,详细讨论了整体架构、标准化实现。
该系统的实现将有利于实现教育系统间的互操作,适应现代网络教育发展的需求,对于网络教育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远程教育平台,网络教育技术标准,学习管理系统、学习者模型、xml,java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computer, 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in modern e-learning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e-learning.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and refinement of modern e-learning network and teaching system,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raditional education pattern to modern education pattern can come true and it can realiz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ifferent systems. furthermore, it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realize the student's life-long education individually and the whole country’s life-long education.
carrying through long-distance education by internet can overcome the limitation of traditional long-distance education. study will unlimited by time and space. however, the unpopular current network standard gives rise to repeated the low-level education system which will restri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learning terribly。
aiming at the problem, the paper researches the information model of modern e-learning technology and its realization, and realizes the sharing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ifferent educational systems. a brand-new software resolving schema is proposed after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accomplishments and experience of the e-learning platform construction in home and abroad, in addition, the whole structure and the realization of standard are being discussed in detail.
the system is in favor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ifferent systems. besides, it can fulfill the requirement of modern e-learning and provide a good guidance for developing e-learning
keywords:
e-learning platform,e-learning standards,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learner model,xml,java,
一、学习管理系统概述
1.系统功能概述
学习管理系统(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lms)是培训自动化管理系统,也是e-learning的基础架构。所有的学习管理系统都有如下的功能:用户注册管理、课件目录管理、学习者的信息数据记录以及向管理员汇报等。对于学习者来说,有助于安排计划学习进度,并且有助于与其他学习者间交流和协作学习。]对于管理员来说,有助于了解、追踪、分析和报导学习者的学习情况。绝大部分lms都不具备教学内容制作的功能,以至于lms使用者都需另外提供内容制作工具。目前,学习管理系统应用范围很广,在cltes的lms规范(celts-20)中有比较完善的lms实现方案,并且详细定义了其交换用课程集合模型和课评价信息模型。
2.系统架构
学习管理系统能够支持大规模教学活动。其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其结构体系主要由下列部分组成:
2.1学习系统
该模块主要的功能有:网络课程的显示、学习信息的提取、辅导和基本信息的查询。
网络课程显示主要是提供给学习者学习内容。它包括了课程的各个知识点和重点、难点问题。学生主要是通过这个模块的学习来完成对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的划分,学习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背景来选择自己的学习路径。
提供对学生的课后辅导,对学生的学习很有帮助。可以让学生和老师实现面对面的交流。
2.2教学教务管理
教学教务子系统负责整个教学过程的安排,主要负责管理所有的专业、课程,学生的学籍、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学生注册之后的选课环节以及教师选择上课课件等功能。
专业课程的管理可以对专业和课程新增、修改、取消,可对专业课程信息检索查询,专业课程对应设置,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开设专业学科。学生学籍档案管理提供登记、修改、删除等功能,还可以对学籍信息进行检索、统计查询,并具有标准化学号编制。教师管理是对教师新增、修改、删除、查询。管理员针对入学的学生制定对应的教学计划、选择课程、分配课程教师,实现了课程——教师——学生的关系。
2.3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子系统主要负责功能系统模块管理、用户组及用户的管理、权限管理。功能系统模块管理是指对模块能够进行灵活的扩展、修改、删减和合并,模块管理能够将平台中的所有子系统及其所属模块进行很好的管理;用户管理是实现用户角色分配,用户信息检索查询,能够将平台中的用户进行统一的管理;权限管理是对所有的用户根据角色的不同将对平台的使用权限进行划分和分配,这样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并方便管理员维护。
3.理论信息模型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有效地增强了教学环境和教学形式,丰富了教学资源,网络教学的发展带来了教学资源的极大丰富和各类教学系统的开发实现。由此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质量差的教学系统间互操作没有保证,学习的进行依赖于特定的教学系统,这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网络教育技术的标准化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有力的保障。通过对某些基本教学技术进行规范化,为系统互操作提供了基础。
因此在系统的设计阶段怎样对平台进行标准化是解决教学系统的互操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它所应该符合的celtsc中的相关标准,包括: lms(celts-20)和papi(celts-11)等等。
二、关键技术研究
1.j2ee技术研究
j2ee是英语java 2 enterprise edition的缩写。j2ee是一种利用java 2平台来简化诸多与多级企业解决方案的开发、部署和管理相关的复杂问题的体系结构。有多种基于java的技术所组成:enterprise javabeans(ejb)[19],java server pages(jsp),servlets,java naming and directory interface(jndi),the java transaction api(jta),corba,the jdbc data access api等。
j2ee提供了一个企业级的计算模型和运行环境用于开发和部署多层体系结构的应用,如图2所示。
图2 j2ee体系结构图
它通过提供企业计算环境所必需的各种服务,使得部署在j2ee平台上的多层应用可以实现高可用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和可靠性。它的优越性在于:计算平台支持java语言,使得基于j2ee标准开发的应用可以跨平台地移植;java语言非常安全、严格,这使开发者可以编写出非常可靠的代码; j2ee提供了企业计算中需要的所有服务,且更加易用;定义了标准接口,可以和许多厂商的产品配合,容易得到广泛的支持;j2ee树立了一个广泛而通用的标准,大大简化了应用开发和移植过程。
2.xml技术研究
xml是现今网络科技中应用十分广泛的技术之一。xml即可扩展标识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它是由万维网协会(w3c)颁布的一种可扩展的标记语言。xml将sgml的灵活性与广为流传的html完美结合,更为简洁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从而使得现有的internet协议和软件更为协调,方便了相应的数据处理和传输。
xml一向致力于简便而快速地,根据企业、科学规范或者其他方面的需要来构造定制的标记集。同时,每一个企业甚至每一个人,都可以选择定义自己的xml标记集。xml的一个好处就在于能够共享这类“词汇表”,它们都使用同样的基本语法、分析程序以及其他工具。可共享的xml词汇表不仅提供了更易于查询的文档和数据库,而且为在不同的组织和计算机应用程序之间交换信息提供了一条途径。
xml的出现,大大改善当今的电脑以及网络世界。它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异构系统间的信息交流、不同来源数据的集成、更精确的搜索、多种应用得到的数据、本地计算和处理、数据的多样显示、粒状的更新、升级性、保值。
xml是面向数据的文本标记语言,它实现了数据、结构和显示的分离,因此光有xml标准还不够,必须有一些其它的标准来辅助xml完成显示、数据处理或者xml文档内部寻址等操作,这些xml相关标准共同组成了庞大的xml标准族。w3c 为了不同的标准成立了不同的工作组,这些工作组分工合作,着重针对xml技术中的不同问题焦点,先后推出了与xml相关的其它重要标准:
1.1文档类型定义(document type definition,dtd、xml schema)
通过dtd 和xml schema,用户可以定义xml文件的逻辑结构,即定义xml文件中的元素、元素的属性以及元素和元素的属性之间的关系。在早期,dtd已经用来表示sgml的文档结构,而schema是xml标准推出之后才研究的一种使用xml本身的语法来定义xml文档结构的标准。
1.2可扩展样式语言(extensible stylesheet language,xsl)
xsl是处理xml显示的一个标准,在这个标准中,xslt(xsltransformations)是xsl比较常用的部分。xslt是一种转换语言,它可以将xml文档转化成其他文档格式。其典型的应用就是运用xslt 将xml文档转化成html文档,并在浏览器中显示。因此xsl是针对xml 文档的表现外观的。
1.3可扩展链接语言(extensible link language,xll)
xll提供类似于html的链接,但功能更强大。xll 协议包括两个规范,xlink和xpointer。xlink处理xml 文档间的链接,它支持一些非常复杂的链接,包括双向链接、扩展链接以及间接链接。xpointer定义了在xml文档内部寻址的机制,它提供了对元素、符号串和xml 文档其它部分的引用。
1.4xml路径语言(xml path language,xpath)
xpath是寻址一个xml文档内的组成部分的一种语言,被设计成可为xsl和xpointer共同使用。它使用路径方法来表达xml 文档中的层次结构。
1.5xml简单应用编程接口(simple api for xml,sax)
sax 实际上是xml-dev 邮件列表协作产生的,并不是w3c 的标准,但事实上已和w3c 推荐标准有着同等地位,现由结构化信息标准促进组织(the organiz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tructured information standards,oasis)负责维护与更新。这一个应用程序接口是基于事件驱动的。
1.6文档对象模型(document object model,dom)
dom将一个xml文档转换成程序中的一个树型的对象模型,这个树模型的结构与xml文档的结构相同。程序可以任意处理这个对象模型,包括增加、删除、修改子节点。
三、学习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其标准化实现
1.系统设计
系统采用先前定义的三个模块来实现各部分功能为:
1.1学习系统
主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支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课程以及多样的辅导形式,并对学生平时的一些基本数据信息进行管理。
1.2教学教务管理
实现学习管理系统中的教学活动,教学教育管理包括教学管理和教务管理两方面,教务管理是指对教学元素实体的管理,而教学管理则是管理它们之间的管理,这两方面相互配合,使教学活动不间断的进行。其功能主要有学生学籍管理、教师信息管理、专业课程管理、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安排,以及辅导、考试的安排工作。
1.3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保证了学习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包括系统变量管理、模块管理、用户管理以及权限管理。
2.学习系统
学习系统在学习管理系统中相当于学生的教室,是一个能启动课程、跟踪学生进度的应用子系统。网上授课就是将学生要学习的课程从数据库中动态的显示在页面上,并记录学生的学习进度;课后的辅导又分别由实时和非实时两种形式构成,可以通过语音聊天和教师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bbs系统和faq管理来讨论问题;学生还可以看到自己的作业情况,能够方便的从平台中获取和提交。
2.1系统结构
学习系统可分为四个部分:网上授课、辅导管理、课程作业和信息查询。每一项下面又可以划分为若干小模块,详细结构如图5-6所示:
网上授课
网上授课模块要实现两个功能:课程显示和学习进度的纪录,课程显示时在叶面端对服务器短的课程数据进行动态显示。学习进度的纪录是按照标准化的格式将学生的学习进度信息传送给系统。
辅导管理
辅导管理包括语音聊天室、bbs、faq,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全面的交互方式,避免了因为远程教育这种形式而造成的交流缺乏。
课程作业
课程作业模块主要是作业的下载和作业的提交功能,通过这个功能学生能过看到最新的作业信息。
信息查询
信息查询包括个人信息查询、成绩信息查询、作业情况查询以及学习进度查询四个方面,个人信息主要是指学生的一些简单的个人信息,成绩信息是指学生的平时成绩、考试成绩以及作业成绩。作业情况是学生对每次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教师对其作业的评价。学习进度是学生的每门课程的学习进度,方便学生对自己进行监督,促进学习的进行。
2.2课程交换用信息标准化实现
课程交换用信息的标准化实现主要是对交换用课程相关数据模型的支持和实现。我们采用的是lms规范中定义的交换用课程集合数据模型。
课程交换用信息的标准化要求能够简化课程在不同系统间的移动,即不同的系统都能够提取课程的组成成分、内容划分以及学习顺序,这是建立在统一的约定和标准之上的。考虑到这些因素,我们采用生成标准交互文件的方式来对课程的交换信息进行描述和存储,这个文件将跟随课程包一起作为课程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文件的结构示例如下所示:
采用这种文件方式,使课程在系统间移动的复杂度大大将低,使得粒度为课程的资源在系统间的互操作成为可能。
2.3系统互操作标准化实现
系统互操作标准化就是对学习管理系统相关规范标准的支持和实现。系统平台所采用的信息模型为celts-20。
系统的互操作体现在:
启动课程
lms系统与课之间的通信
在lms系统间传递课程结构、学习行为、课程内容
存储学生表现数据
系统间的互操作是基于http绑定的,其中有许多的参数名值对,包括万维网启动参数、ieee需要参数和学生的课程信息参数,因此我们采用了将这些参数在互操作时进行表准化格式的传输,代码片断如下[20]:
3.教学教务管理
教学管理在远程教育中居于一个至关重要的地位,它起着调配教学资源、组织教学活动、总结教学数据等重要作用。教学管理系统使得教学能够顺利实施,也可实现整个教学管理过程的现代化和管理的规范化,另外还能及时、准确地反映教学现状,分析教学效果。教学管理可划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模块:课程管理、教务管理和系统管理,它为学生、教师、管理人员提供全面的服务。学生可以通过管理系统保存自己的个人档案,及时获取教学机构的最新信息,得到教师的帮助与辅导等;教师可通过管理系统设置课程与教学计划,查看学生的学习档案,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管理者可管理教师档案、学生档案、最新信息、对远程教学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等。
3.1子系统架构
教学子系统包括学生选课、教师选课件、教学计划管理、教学安排管理、辅导管理和考试安排;教务管理子系统包括学生学籍管理、作业管理、专业及课程关联、教师管理和学生成绩管理。如图5-7和5-8所示:
3.2管理机制
教学与教务系统是紧密联系的,教务管理子系统主要是实现对实体的管理功能,为教学管理子系统功能的实现提供基础,而教学管理子系统则实现了教学过程中的实体之间的关系管理功能,将这些教学过程中的必须元素组合起来,保证了教学流程的正常运行[40]。典型的教学过程的整个流程如图5-9所示:
管理员对平台上的专业和课程进行管理,保证了整个平台教学水平,对平台中的教师信息和学生学籍信息的管理,为制定教学计划做好了准备,这些都是教育平台的教学元素。
根据不同的年级、专业、层次教学教务管理员制定对应的教学计划,然后对当前学期的教学计划再制定对应的教学安排,教学计划中的数据包括年级、专业、层次、学期、课程,这样就确定了某个年级、某个层次、某个专业的学生各个学期的课程;再为每条教学计划确定一名教师,教师的信息为选择教师提供了依据,选择好教师之后教学安排就确定了。
教学安排确定之后,当被安排了教学计划的教师登陆平台之后,他就可以看到他这个学期将要教授的课程,这时他可以选择一门课件作为这门课程的教材,通常一门课程会对应多门课件,教师可以先查看课件再选择一门最为适合的课件。
当一个学生的教学计划和当前学期的教学安排都制定好之后,学生就可以登录平台进行选课了,登录后平台会给出这个学生的必选课和选修课列表,学生做出自己的选择之后提交,这样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教学计划,
之后是网上授课阶段,其中包括作业的管理,教学管理子系统会安排辅导、考试,最后的考试成绩在教务管理子系统中进行管理。
4.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子系统是整个学习管理系统正常运转的关键子系统,它主要负责功能系统模块管理、用户组及用户的管理、权限管理[33]。功能系统模块管理是指对模块能够进行灵活的扩展、修改、删减和合并,模块管理能够将平台中的所有子系统及其所属模块进行很好的管理;用户管理是实现用户角色分配,用户信息检索查询,能够将平台中的用户进行统一的管理;权限管理是对所有的用户根据角色的不同将对平台的使用权限进行划分和分配,这样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并方便管理员维护。
4.1系统架构
系统管理子系统分为三个子模块分别为:模块管理、用户管理和权限管理。用户管理又分为:用户组管理和用户管理。详细功能如图5-10所示:
4.2管理机制
资源管理子系统包含下面几部分的管理:用户管理、模块管理和权限管理。这三种管理功能联系紧密,相互影响,一般的流程如图5-11所示:
1. 用户管理
用户管理分为用户组管理和用户管理两部分。
系统目前拥有四种用户组:学生组、教师组、系统管理员组和教学教务管理员组,每个用户都是属于上述的其中一组。管理员可以添用户组,用户在注册的时候必须正确选择自己的用户组,从平台的安全性和易维护性考虑在用户注册的时候,应该对其可选的用户组范围进行一定的限制。
2. 模块管理
模块管理是可视化的功能模块管理,这样大大减少了管理员的技术负担,管理员不必人工操作平台中的各种文件,只需在页面上填入数值即可轻松的进行功能模块的管理,也使得平台的可扩展性大大增强。
3. 权限管理
权限管理和用户管理紧密相关,六种不同的用户组有六种不同的基本权限,每个用户都拥有自己所属用户组的基本权限,另外还拥有管理员设置的附加权限,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
关键词 化学实验室;换气次数;气流组织;室内压差;控制
中图分类号O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6-0103-02
实验室设计是行业中常用的专项设计,包括了化学、生物、动物、物理实验室等各个类别。空调通风系统的设计包含了空气处理、制冷加热和除湿、气流组织、控制、安全等部分,它们是一个整体而不是独立系统。建工行业曾经出版过JGJ91-93 《科学实验室设计规范》,但如今过去了17年,期间出现了很多新的技术和标准,在国外则有SEFA、ASHRAE等组织有过专项研究。
对实验室的功能了解是通风系统选择和设计的决定因数。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给工作人员是首要目标在实验室的系统设计中。设计者要彻底研究所有的因数,找到最合适的设计。本文研究背景是某欧洲化工公司为复合生产线项目配套的化学实验室。这个项目的化学实验室由湿法化学间,加热间,恒温恒湿间,通用试验间、注塑间和办公间组成。除恒温恒湿间的环境,其他房间只需要温度控制,并且都没有洁净要求。ASHRAE规定实验室空调和通风设计参数包括以下:
1)室内外温度湿度要求;
2)空气质量;
3)设备和工艺热负荷,包括显热和潜热;
4)内部负荷的预期增加;
5)最小换气次数;
6)进风和补风;
7)排风设备类型;
8)控制和报警;
9)通风柜的尺寸和数量的调整可能;
10)房间压差;
11)设备和电源的备用。
本文针对其中实验室常用的4个通风标准包括换气次数,送排风形式,房间压差和控制系统进行了阐述。
1 换气次数的选择
《化工采暖通风和空调调节设计规范》规定化验室房间的最小换气量一般在6次/h~8次/h。
ASHRAE规定验室内的整体换气次数应由下列风量之决定:从局部排风设备或其他房间排风所排出的总风量;带走房间热负荷所需的制冷风量;最小换气次数需求。在使用情况下.实验室的最小换气次数应维持6次/h~10次/h。
在通常情况下>10次/时房间换气次数被认为是合适的。但是当实验室内有可能产生高热负荷的分析设备,或房间内有较大量的局部排风时,则可能需要相应增大换气量。湿法化学室有通风柜,加热间有大量的加热炉。通风柜的计算方法则参照《化工采暖通风和空调调节设计规范》中对轻、中度危害或有危险的有害物质,在室内顶棚有补风的情况下,通风柜的操作口最小吸风面速度0.5m/s。对于通风柜的使用率,当通风柜的数量大于2个时,则应该取60%~70%同时使用率。加热炉则是以维持炉内加热温度的热平衡法则计算所需的排风量。通过以上可以计算出总的安全通风量,此外负荷计算的空调风量,还有最小换气次数10次进行比较,三者取最大值。
2 送风和排风形式
《化工采暖通风和空调调节设计规范》规定化验室的排风量较大时,应设置室外新风补风系统,并计入新风负荷。
《科学实验室建筑设计规范》规定每个排风装置宜设独立的排风系统。同一个实验室内的所有排风装置宜合用一个排风系统。工作时间连续使用排风系统的实验室应设置送风系统,送风量宜为排风量的70%,并应根据工艺要求对送风进行空气净化处理。对于采暖地区,冬季应对送风进行加热。送风气流不应破坏实验室排风装置的正常工作。
ASHRAE 规定所有从化学实验室内排出的气体均需直接排出室外,而不能循环利用。因此,除非化学实验室也有洁净要求否则均需保持其相对于相邻区域为负压。而是否选择100%全新风送风系统,应做为实验室危险评估的一个重要部分。
实验室各个单元间设置了独立的排风系统,排风都安装在屋顶上。湿法化学间和加热间由于产生有毒、腐蚀、高温的气体,必须采用全新风处理。其他如工作人员进行计算机分析的通用实验间和进行材料测试的恒温恒湿间,100%全新风送风系统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因为实验室不同的工艺职能,不一定要全新风通风或全新风空气处理。能满足工艺只能是首要的,100%的新风是针对通风柜的环境,而对于一般实验室循环空气处理能达到要求的,就不必要100%全新风。何况在全新风的空调环境下,能耗非常高。
3 房间压差
《化工采暖通风和空调调节设计规范》规定化验室应保持相对负压。
ASHRAE 规定所有从化学实验室内排出的气体均需直接排出室外,而不能循环利用。因此,除非化学实验室也有洁净要求否则均需保持其相对于相邻区域为负压。
这个规定其实要根据具体的实施对象。本项目中恒温恒湿间需要严格的温度、湿度控制范围,应该设计成正压。因为如果设计成负压,则相邻区域的空气去进入,一方面可能破坏温、湿度的控制精;另一方面如果污染的空气进入,也可能造成安全问题。而对于湿法化学间和加热间,为防止有毒、腐蚀、高温的气体或挥发物散发到房间,甚至散发到其他的区域,设计成负压是必须的。实验室建筑的办公区域,应相对于走廊和实验室始终维持正压。实验室内气流应从低危险区域流向高危险区域,最终通过各类通风柜或加热设备排到室外。
4 控制系统
控制应该把以上几项综合起来,可以满足整个实验室的房间压力、各房间压差、通风量、温湿度和各方面的安全控制要求,同时降低能耗。实验室内往往存在许多不利于人体健康的化学物质污染源,特别是有害气体,将其排除非常重要。但与此同时,能源往往会被大量的消耗,因而实验室的通风控制系统的要求从早期定风量,双稳态,变风量系统,到最新的适应性控制系统。所谓最为安全、舒适的环境,并要求最节能的方式是不能太过于奢望。系统响应迅速确保人身安全,以最高的精确性正确控制送排风的平衡和室内压力,提供最大的稳定性。尽量降低用户前期投入,同时减少用户在运行、能源消耗及维护等方面的费用。
ASHRAE 规定实验室控制一方面调整设备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另一方面监控安全设施保护工作人员,用哪个系统,只要对当前实验室是合适的。
化学实验室的通风采用定风量还是变风量控制系统,这取决于设计者、使用者和设施管理者对其所要求的功能初次投资和运行费用等问题的综合考虑。定风量(CAV)系统被设计用来为所有的通风柜和加热炉提供总的排风流量,不管这些通风柜和加热炉是否被占用,总的流量都保持一定。这一方法采用机械限位挡块限制调节阀门开度,可能最大减小40%流量。变风量系统(VAV),则是系统容量的减小超过10%或20%的参差性设计。
本项目采用了定风量系统。因为系统从总体看不是大型系统,单独房间中需要排风的设备数量没有超过6个,最大、最小换气次数接近。在这种情况下则考虑采用定风量系统。它的优势是设计直接、系统简单,并且控制系统初投资成本低。通过人工调整压力相关型的风阀的叶片来设置通风柜、加热炉等的排风风量。当调节门处于某一特定开度时达到希望的通风柜面风速。房问补风风量要略低于设定的通风柜排风量,使湿法化学间和加热间为负压并保证足够的通风换气量。温度控制一般可通过将集中空调处理过的空气再加热或风机盘管实现。虽然它的劣势是灵活性差,将来的扩展会由于设备容量限制而受限。但是采取一些补助措施,定风量依然是现阶段对此类化学实验室的较好系统。这些措施是:预留一定的设备安装空间,为将来的实验室扩容保留了一定余地;通风柜尽量采用旁通型,使吸风面风速和排风量恒定;在可能增加风量变化的风管上增加压力无关型的定风量阀,现阶段的风量和将来变化的风量时,都不会影响风管压力,造成系统不稳定。
5 结论
实验室的通风设计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安全性问题,还要考虑到为实验人员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解决温度、气流、噪音的问题,同时要保证最低的能源消耗,系统稳定,容易控制,易于操作管理。简而言之就是要从安全、舒适、节能、可靠运行方面进行设计。通过对此类型化学实验室涉及的换气次数、送排风形式、房间压差、控制系统标准,笔者建议:
1)换气次数至少应该以下三项指标值中取最大值:实验室工作区的设备的排风量,制冷负荷量对应的风量,最小换气次数为10次/h风量;
2)根据实际工作环境确定是否100%新风量;
3)通常情况下,走廊、办公区、实验区为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游相邻区为正压;
4)定风量仍然是经济实用的控制系统,能够满足部分实验室要求,做好将来扩容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化工采暖通风和空调调节设计规范》HG/T 20698-2009.
[2]ASHRAE 1999 HVAC Applications Chapter13.
关键词:ICU标准化护理,床旁交接班,实施效果
ICU病房是危急重症患者生命维持的重要场所,ICU患者由于病情的特殊性,对临床护理的要求标准要远高于其他患者群体[1]。在ICU患者的每日临床护理流程中,床旁交接班属于关键护理环节,该护理环节的质量高低能够对护理效果的好坏产生直接影响[2]。因此,为有效保障ICU患者的护理效果,临床上需对床旁交接班环节制定标准化流程,以有效降低风险因素对护理质量的影响[3]。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为探究分析ICU标准化护理床旁交接班实施效果。
1样本选取与研究方法
1.1样本选取
以2019年1月~2021年1月作为研究对象的选取时间,纳入对象是在我院就诊治疗的100例ICU患者。以ICU病房患者及临床资料完整患者为纳入标准,以认知功能异常、沟通困难患者为排除标准。随机数字表分组,50例常规组患者护理方案为常规护理,50例研究组患者护理方案为标准化护理。其中:(1)常规组男女比例为27:23;年龄21~65岁,平均(43.26±5.83)岁。(2)研究组男女比例为25:25;年龄22~66岁,平均(43.47±5.79)岁。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伦理标准委员会批准该研究进行,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且同意参与。
1.2方法
常规组护理方案为常规护理,护理内容均参照传统床旁交接班护理模式进行。研究组护理方案为标准化护理,护理内容:(1)监护仪干预,护理人员需对监护仪情况进行检查,需确认监护仪报警系统处于开启状态,需确保监测导联线的位置适宜,还需对生理参数的监测有效性进行确认。同时,还需保证波形监测界面为显示界面,需确保监护的备用电极充足。(2)呼吸机干预,护理人员需对呼吸机进行检查,需确保呼吸器功能正常行使,需保证湿化器处于开启状态,还需对湿化液的水容量进行确认。此外,还需定时倾倒积水瓶中的冷凝水,需保证冷凝水容量始终低于1/3。(3)设备带干预,护理人员需对吸氧装置以及吸痰装置的有效期进行确认,需保证吸氧装置及吸痰装置的功能正常行使。同时,还需对其进行定时消毒。(4)患者干预,护理人员需对患者情况进行确认,需查看约束具的使用情况是否合乎规范,需对各种管道的情况进行查看,还需对引流袋的有效期进行确认,并对患者的个人卫生情况进行查看。
1.3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常规组与研究组不规范事件发生情况,具体包括监护仪、呼吸机、设备带以及患者。统计分析常规组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以院内自制调查问卷评估,评估维度包括护理操作、护理态度及工作责任心,单项满分值为100分,分值越低,患者满意度越低。
1.4统计学方法
对常规组与研究组不规范事件发生情况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使用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不规范事件发生情况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差异显著。
2结果
2.1常规组与研究组不规范事件发生情况
研究组不规范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常规组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
研究组在护理操作、护理态度以及工作责任心方面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3讨论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标准化护理,从监护仪干预、呼吸机干预、设备带干预以及患者干预四方面对患者病情进行护理。监护仪干预的主要实行目的是为保障监护仪功能正常行使,以确保监护仪准确对患者生命体征状况进行反映。由此得以方便医护人员实时了解患者病情状况,能够在患者病情出现突况时及时予以有效处理,保障患者护理安全[4]。呼吸机干预的主要实行目的是为确保呼吸机能够辅助患者正常呼吸,湿化器及冷凝水的干预处理则能够降低粘膜损伤、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该举措能够对患者的病情恢复起到有效促进作用[5]。设备带干预的主要实行目的同样是为确保装置功能正常行使,吸氧装置及吸痰装置的干预能够确保患者护理期间呼吸道持续通畅,定时消毒能够有效降低感染事件的发生风险,对患者病情恢复有利[6]。患者干预则主要确保患者个人卫生、等多方面干预情况良好,以降低患者因素对护理质量的影响,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患者护理需求[7]。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不规范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在护理操作、护理态度以及工作责任心方面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ICU标准化护理能够有效降低不规范操作发生频率,提高护理质量,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地护理服务。综上所述,ICU标准化护理在床旁交接班环节中的实施效果良好,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陆晨.ICU标准化护理床旁交接班实施及其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2):48.
[2]邱琳,邱美芳.标准化SBAR沟通模式在ICU护士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9):182-184.
[3]徐建华.ICU标准化护理床旁交接班的实施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5):56-57.
[4]高莹莹,赖文娟,徐佳卿,等.“IPASSABCDEF”标准化交接班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20,15(6):125-127,142.
[5]王雪英.探讨标准化床头交接班流程在ICU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34):158,160.
【关键词】标准化宣教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健康教育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7年3月—6月在我院接受IVF治疗的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年龄26岁~36岁,平均年龄(30.09±2.11)岁;不孕年限2年~8年,平均(4.99±1.09)年。随机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2月接受IVF治疗的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年龄26岁~37岁,平均年龄(30.23±2.56)岁;不孕年限2年~9年,平均(4.78±1.34)年。2组均为首次接受IVF患者,2组年龄、不孕年限、治疗方案、个体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流程进行健康教育,在患者进入IVF治疗周期前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包括:①IVF的相关知识、治疗流程及注射促排卵药物期间需要配合事项;②取卵手术以及移植手术日需要注意事项,并发症的自我观察要点;③胚胎移植术后抽血检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时间,对于成功妊娠的随访内容以及未怀孕患者下次就诊时机等内容[2]。
1.2.2试验组使用标准化健康教育模式,宣教方法如下:①启针日:门诊护士介绍药物储存方法,注射促排卵药物期间饮食活动的注意事项,并且实地演示药物自我注射方法。②夜针日:注射室护士告知夜针注射地点、方法,以及手术前饮食活动注意事项。③取卵日:手术室取卵护士讲解手术配合关键,术后用药方法以及对取卵后异常情况的自我监护和胚胎移植手术前准备等内容。④移植日:手术室巡回护士讲解胚胎移植术后用药,抽血检测HCG的时间,将随访的时间和内容进行介绍。⑤注意事项:整个宣教过程中使用标准模式,语言简洁通俗易懂。统一宣教内容,重点一致。
1.3评价指标
根据宣教内容重点问题发放自制考卷调查,评估宣教内容掌握情况。由护士向患者提问5个问题,包括药物如何储存、药物如何注射,饮食活动有哪些注意事项,手术需要配合哪些内容,检测HCG时间。评价标准:完全答对为完全知晓;答对2~4个为基本知晓;答对0~1个为不知晓[3]。在移植手术后向2组患者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评估2组患者对治疗期间护理满意度情况。评价标准:8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80分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标准化宣教的必要性
健康教育贯穿整个治疗过程,由于实施宣教护士语言表达能力,对知识重点认识等差异会导致每个护士的宣教效果大不相同。而标准化的宣教模式,让每个宣教护士在每个治疗节点上对患者的健康知识教育的内容,重点保持一致,并且改进了宣教的时机,让患者在每个治疗节点都能得到相对应的健康教育内容,从而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打造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的依从性更高,从而使治疗过程更加顺利[4]。
3.2标准化宣教对护士的要求
标准化的宣教模式不仅是对护士的宣教内容和重点进行要求,更重要的是对宣教护士的授课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如授课技巧,语言表达,姿势与体态等方面的定期培训保证授课质量。
1.医学统计学标准化试题库建立的必要性
近年来选修医学统计学的学生逐渐增多,考试的客观性、公正性显得尤为重要。当前,不同的学校采取的考试方式不尽相同:有的学校建立了“整卷库”,以整套试卷为单位进行存储,考试时随机抽取一套试卷对考生施测,这种方式固化了试卷结构,不能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有的学校简单地将试题按章节存放在一起,试题未经测试与合理的分析,未按能力层次及学科要求进行划分,考试时按章节选出一部分试题组卷,费时又费力;还有的学校指定每位代课老师出一定数量的题目,最后把所有老师提交的题目汇总、组合成卷,由于代课老师往往根据课堂上强调的授课重点出题,因此不能全面考察学生的真实水平。可见,医学统计学考试制度存在诸多问题,要想通过考试客观、准确地评价每个考生的真实能力,充分发挥考试对教学的反馈作用,实现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公正化的考试,建立高质量的医学统计学标准化试题库〔1〕势在必行。所谓试题库〔2〕(itembank),并不是试题的简单堆集,而是以一定的教育测量理论为基础,通过相应的数学模型对试题进行多项性能指标分析后,选出符合要求的优秀题目,按次序集中储存的一种形式,并能按要求调出所需试题,最终按规定的条件组合成卷〔3-5〕。医学统计学标准化试题库以合格、优秀的试题为基本单位,能克服现有考试制度的弊端。因此,建议建立医学统计学标准化试题库。
2.理论依据———项目反应理论(itemresponsetheory,IRT)
建设医学统计学标准化试题库的中心环节就是命题、选题。选题时必须根据一定的评价指标对试题进行评估,优秀的、符合要求的试题方可进入试题库。教育测量是以一定的理论为基础,目前用于试题评价的理论主要有经典测量理论(classicaltesttheory,CTT)和项目反应理论(itemresponsetheory,IRT)〔6,7〕。CTT存在很多无法克服的技术问题,如具有试题依赖性和样本依赖性、被试的能力分数与试题难度未建立在同一量尺上、忽略了每位被试的反应组型等等〔8-11〕。于是,近代在CTT基础上发展起来了一种新的测量理论,即IRT,又称潜在特质理论(latenttraittheory)或项目特征曲线理论〔12〕(itemcharacteristiccurvetheory)。IRT以几项基本假设(如单维性假设、局部独立性假设〔13,14〕等)为前提,试图通过建立恰当的数理统计模型来反映被试特质水平、试题参数与该被试在试题上的反应表现之间的关系。相对于CTT,IRT的优势主要有:(1)具有试题独立性和样本独立性,即扣除测量误差的影响后,被试能力参数的估计值不会随试题的不同而不同,试题参数的估计值也不会随被试的不同而不同。(2)每位被试具有相应的测量误差。(3)考虑了每位被试的反应组型。(4)引入了信息函数的概念,其可代替CTT中信度的概念〔15〕。IRT克服了CTT的不足,已逐渐成为试题评价的主流理论。许多大型的考试如美国的研究生入学考试GRE及著名考试TOFEL等试题评价均采用了IRT〔16〕。本文也将应用IRT,阐述医学统计学标准化试题库建设的基本思路。
资料与方法
1.资料
从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资料库中搜集2008年至2011年期间的医学统计学考试试卷,共5116份。试题题型主要是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和计算分析题。这些试题面向7个不同专业的考生,包括临床专业、预防专业、药学专业、法医专业、口腔专业、康复专业以及护理专业。此外,这些考生来自于不同层次,包括本科生、硕士生。
2.方法
IRT强调的核心是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对模型中各个参数的估计〔13〕,通过对模型中各个参数适当估计和选取,解决在现实中CTT遇到的大部分问题。IRT假定学生对测试项目的反应不仅受到特定“能力”的影响,还受到许多随机因素的影响,其将被试的能力看作是一个潜在的不可观测的变量,同时将难度、区分度、猜测度等参数看作是项目的固有属性,独立于被试样本,并将被试在某项目上的反映情况与该被试的特质水平联结起来,与表示试题特性的参数一起,共同建立起数理统计学概率模型〔17,18〕。不同形式的数据应采用不同的模型进行拟合。本研究拟应用IRT,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考生反应组型的整理
采用EpiData3.1软件包,根据搜集到的试题输入每位受试者的反应组型(responsepattern),即:考生在一组测验试题上的作答情形。数据处理如下:对于单项选择题,假定某考生对试题i的反应为ui,其中答对用ui=1来表示,答错用ui=0来表示(属于二元化计分);对于简答题,每一道简答题满分为h=6分,我们将其分为以下四个等级:h=0分、0<h≤2分、2<h≤4分、4<h≤6分,分别用0,1,2,3来表示(属多元计分);对于计算分析题,每一道计算分析题满分为k=12分,我们将其分为以下四个等级:k=0分、0<k≤4分、4<k≤8分、8<k≤12分,分别用0,1,2,3来表示(属多元计分)。
(2)模型选择
①单维三参数logistic模型(3parameterlogisticmodel,3PLM)对于单项选择题,其反应数据为二元化计分形式,项目反应理论中可采用的数学模型有logistic模型和正态卵形模型,其中应用最广的是前者〔9〕。logistic模型根据参数数目的不同,可分为单参数模型、双参数模型和三参数模型〔19〕。在理论和实践中,三参数模型得到了充分的验证,相对成熟、可靠,并且可以提供更多的试题信息,能更好地对参数进行估计〔20〕。因此,本文对单项选择题的数据采用单维三参数logistic模型〔21-22〕进行处理,其表达式如下:Pi(θ)=ci+(1-ci)eDai(θ-bi)1+eDai(θ-bi)(1)其中θ表示考生能力估计值;ai表示第i题的区分度系数;bi表示第i题的难度系数;ci表示第i题的猜测度系数;D表示标化因子,一般取D=1.702〔19〕;Pi(θ)表示能力为θ的人答对此题目的概率。②等级反应模型对于简答题和计算分析题,将原始分数进行转化后,反应数据变换为多元计分形式,此时,可采用项目反应理论中的等级反应模型〔23-25〕(gradedresponsemodel,GRM)。GRM假设每一个反应类别各自对应一条特征曲线,如果对某试题i而言,被试的反应可以划分为g+1类,其得分可以表示如下:Xi=0,1,……,g,那么被试在该试题上恰好得某一等级g分的概率可表示如下:Pi,k(θ)=P*i,k(θ)-P*i,k+1(θ)(2)公式(2)中,Pi,k(θ)表示对于试题i而言,能力值为θ的被试恰好得k分的概率;P*i,k(θ)表示对于试题i而言,能力值为θ的被试得k分以及k分以上的概率,P*i,k+1(θ)表示对于试题i而言,能力值为θ的被试得k+1分以及k+1分以上的概率。其中P*i,k(θ)按双参数logistic模型可以写为:P*i,k=11+e-Dai(θ-bi,k)(3)公式(3)中,θ、ai、D的含义与公式(1)相同,bi,k表示第i题第k个等级的难度系数。
(3)试题参数估计
应用MULTILOG软件,采用最大边缘似然估计〔26,27〕(marginalmaximumlikelihoodestimate,MMLE)法来估计IRT模型中的参数。以L(ui|θ)表示能力为θ的某考生对题目i的反应ui(答对:ui=1;答错:ui=0)的概率,用对数似然函数表示为:L(u1,u1,…,un|θ)=∏ni=1PuiiQ1-uii(4)其中n为题目数,Puii表示考生答对第i题的概率,Q1-uii表示考生答错第i题的概率。当各参数的偏导数为0时函数取得最大值,分别求得每一个试题相应参数值,即:试题区分度系数ai,难度系数bi,猜测度系数ci。
(4)试题筛选入库
在筛选试题以决定哪些试题可以入库时,不能仅以试题参数作为能否进入试题库的唯一标准,需同时考虑估计出的各试题参数以及任课教师的专业意见,筛选符合一定标准的试题进入试题库。试题难度过大或过小,会使分数呈偏态分布,从而使考试的信度系数值降低,因此,选取难度系数位于[-4.0,4.0]范围内的试题进入试题库。区分度越大的题目,表明对学业水平不同的考生的鉴别力或区分能力越强。通常,教学过程完毕后进行的考试,是以考察考生对知识掌握情况为目的的,因此,区分度不应过大。我们选取区分度位于[0,3]范围内的试题进入试题库。此外,试题的猜测度也不应太大,猜测度系数过大的试题对于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意义不大〔28〕,我们将猜测度小于0.25的试题选入试题库。根据试题参数筛选出试题后,再由5~7位任课教师,独立地逐一对初步筛选的试题进行审核,以判断试题文字表述是否恰当、是否会引起歧义、是否符合医学统计学逻辑、是否具有考试价值、是否具有内容典型性、是否具有编写格式统一性,是否重复等,经全部任课教师认可的试题方能最终进入试题库。除了将试题及试题参数录入数据库外,各个试题库还应包括试题编号、试题类型、所考知识点、认知层次、参考答案、选中标识等。医学统计学标准化试题库建立的流程图见图1。结果该研究的预期结果是成功建立医学统计学标准化试题库,该试题库以单个试题为基本单位,每道试题都有编号、题型、难度、区分度、猜测度、知识点、认知层次、参考答案以及选中标识这9个属性,且试题库中的试题参数都建立在同一量尺上。试题库中的所有试题均符合大纲要求,且试题知识覆盖面广,每一章节均有一定数目的试题。该试题库可用于期末考试,也可用于阶段性小测验,可供临床、口腔、康复、护理、预防医学等专业使用,可根据不同专业的不同要求(如预防专业的学生应该掌握医学统计学知识,考试时理应选取难度较大的试题进行测验;而康复专业的学生理解医学统计学知识即可,那么考试时应选取中等难度或低难度的试题进行测验)选取试题,进而实现自动化组卷或者计算机自适应考试,从而使各种考试得以方便、快速、顺利地进行。结论与讨论采用项目反应理论建立的医学统计学标准化试题库可以满足各种目的的考试要求。不仅大大节省了时间、节约了人力,还使考试更加客观、公正,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在建设医学统计学标准化试题库的过程中,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
1.必须明确医学统计学的教学大纲,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列出考核知识点,然后将搜集到的试题归类于相应的知识点。以知识点而非章节作为试题的属性,更便于我们有针对性的命题、将试题进行分类以及对试题进行搜索。
2.在考生人数和试题库试题题量方面,当然是考生人数越多,试题参数估计的稳健性越好;选入试题库的题量越大、试题知识覆盖面越广越好。但是在实际中,由于考生人数以及符合大纲要求的试题题量有限,可以先根据现有的资源创建试题库,然后不断地修正试题参数,不断地为试题库注入新的“血液”,使试题库不断的发展完善。为了增加试题库题量,我们还可以借鉴兄弟院校的试题,或者组织经验丰富的专家或教师命制新的试题。
3.每一道试题须包括以下9个属性:编号、题型、难度、区分度、猜测度、知识点、认知层次、参考答案以及选中标识,以便于对试题进行分类、存储、检索、维护与管理。
4.医学统计学试题往往带有各种数学符号、表格甚至图形,这就提醒我们在录入试题前,应选择合适的软件平台,以保证所有的试题均能完整无误地输入或输出试题库,以确保各种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国际标准化比值;口服抗凝药;华法林;准确性
[中图分类号] R44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5(b)-0114-03
实验室的全面质量控制(total quality control)指的是医学临床试验的过程中影响试验准确性的因素,包括试验前质量控制、试验中质量控制、试验后质量控制[1-2]。本文主要探讨口服抗凝剂(oral anticoagulants)华法林(warfarin)监测试验—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试验前及试验中质量控制,以了解影响国际标准化比值准确性的因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东北地区心脑血管病患者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为了防止缺血性脑梗死和心脏瓣膜置换术以及冠心病合并房颤等患者出院后血栓的形成,患者均需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3]。由于华法林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十分接近,会出现出血的并发症,所以这样的患者要监测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INR=(患者PT值/正常人平均PT值)ISI。ISI指国际敏感指数(international sensitivity index,ISI),ISI值越接近1,试剂对有关凝血因子降低的敏感度越高。由于患者不同生理状态、饮食、服用药物、合并疾病对口服华法林的影响[4]以及就诊医院所使用的仪器、试剂、操作方法的不同,同一患者不同时间或不同地点所测得的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有所差异。因此,探讨影响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准确性的因素十分必要。
本文主要从患者饮酒、合并疾病及合并使用药物及不合格标本的使用等方面对试验前和试验中的影响因素作一些探讨,用以提高检验工作的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1年10月~2012年12月在本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62例患者,其中,心肌梗死患者预防血栓者16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预防血栓者8例,冠心病合并房颤者9例,脑梗死预防血栓者15例,肺栓塞6例,静脉血栓患者8例。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56岁。其中,男性37例,女性25例。平均每个患者不同时间检测7~9次PT和INR。其中27例口服华法林同时服用头孢类抗生素,6例患者患有长期腹泻,8例患者长期饮酒。
1.2 标本采集
清晨空腹采取静脉血,放于109 mmol/L枸橼酸钠抗凝管中,试剂与血液比例为1∶9,颠倒混匀4次。3000 r/s离心15 min,30 min内分离,2 h内完成对INR的测定。
1.3 仪器与试剂
仪器为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试剂由SIEMENS公司提供,凝血酶原时间试剂,批号是:LOT545369,ISI值为1.0。
1.4 比对实验
上述27例上感患者停用头孢类类抗生素后重测,6例腹泻治疗后重测,8例饮酒者戒酒后重测,合计82例;标本量不准(过少)、溶血标本、脂血标本、标本放置时间过久者重新采集符合要求的标本重测合计92例。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不合格标本与重测标本之间均数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为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采血前患者状态对INR的影响
选取停用头孢类抗生素前后、腹泻治疗前后、戒酒前后INR值对比,见表1。1、2组INR对比,P值均为0.000,两组结果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3、4组INR对比,P < 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组INR对比,P < 0.01,两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可见口服头孢类抗生素,腹泻及饮酒对INR值有影响。
2.2 采血后不合格标本及测定时间对INR的影响
标本溶血、标本量不足、未及时测定及这类标本重采后重测结果对比,见表2。1、2组INR对比P < 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组INR对比,P < 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组INR对比,P < 0.0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可见标本溶血,采集的标本量不足及标本放置过久未及时测定对INR值有影响。
3 讨论
3.1 采血前的因素对的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的影响机制
采血前的因素对的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的影响机制主要取决于这些因素对华法林药效的影响[5]。华法林是香豆素类药物的一种,是维生素K拮抗剂,它通过竞争性抑制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起作用,使还原型维生素K不能合成。还原型维生素K的缺乏导致体内凝血因子Ⅱ、Ⅶ、Ⅸ、Ⅹ不能正常羧化,致使血液不能凝固[6]。有如下因素影响口服华法林的药效,进而影响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如患者的身高、体重、年龄的不同,导致华法林在体内代谢的程度不同,比如体重大的人所需华法林剂量增大,高年龄的人华法林肝代谢率下降,所需华法林的剂量减少,如果仍使用标准剂量可导致出血。此外饮食、吸烟、饮酒、合并用药(尤其影响肝药酶代谢能力的药物)对华法林最佳稳定剂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7]。饮食中提供维生素K的食物(如芹菜、韭菜、海藻、花椰菜等)会降低华法林的作用;饮酒及同期有肝功能不足会增加华法林的作用;当合并服用药物如氯吡格雷、辛伐他汀、优甲乐、苯溴马隆、尼麦角林、西咪替丁、红霉素、头孢菌素,大剂量的青霉素,中药如当归、银杏叶、连翘、丹参可影响华法林的药效。当合并甲亢、甲减、肾功能不全、腹泻时需严密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INR。严重的腹泻可导致维生素K吸收不足,从而增加华法林的药效。
本试验选取口服头孢类抗生素、腹泻患者、长期饮酒的溶栓适应症患者,采集他们口服药物前后、腹泻治疗前后及戒酒前后标本,测定凝血酶原时间及国际标准化比值进行对比,表明这类因素对INR是有影响的。其中头孢类抗生素可直接降低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而这些凝血因子参与内外源性凝血机制,使反应外源性凝血的PT延长,并使INR增高。其中腹泻的患者,一方面食物中维生素K无法正常吸收,另一方面肠道细菌(如大肠杆菌)无法合成维生素K,可导致体内的维生素含量减少,使华法林的药效增加,增加凝血酶原时间。其中长期饮酒的患者,引起肝功能不足,会增加华法林的作用,使凝血酶原时间和国际标准化比值增加。
3.2 溶血标本、标本量不足、未及时测定等对的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的影响机制
标本采集不顺利、注入真空采血管中的血标本剧烈震荡或离心速度过大、时间过长都可造成标本溶血,标本溶血造成INR的降低[8]。其中标本量不足,造成抗凝剂与血液比例大于1∶9,相当于抗凝剂用量过大,造成PT和INR增高。而标本在室温放置时间过久,可导致凝血因子Ⅷ和Ⅴ对热不稳定,使凝血因子活性逐渐降低,使INR增高。
综上所述,影响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测定结果的因素很多,无论是试验前还是试验中都要执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最大程度的为临床溶栓治疗提供合理依据。
[参考文献]
[1] 张立中,陈洪山,赵敏,等. 凝血标本采集与处理过程中质量控制[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4):342-343.
[2] 王鸿利,王学峰. 血栓病临床新技术血栓与止血检验的标准化与质量控制[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231-235.
[3] Bach AU,Anderson SA,Foley AL,et al. Assessment of vitamin K status in human subjects administered ”minidose” warfarin[J]. Am Clin Nutr,1996,64(6):894-902.
[4] Siguret V,Pautas E,Gouin-Thibault I. Warfarin therapy:influence of pharmaco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the anticoagulant response to warfarin[J]. Vitamins and Hormones,2008,78:247-64.
[5] Go AS,Hylek EM,Chang Y,et al.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for stroke prevention in atrial fibrillation: how well do randomized trials translate into clinical practice[J] . JAMA,2003,290(20):2685-2692.
[6] D'Andrea G, DˊAmbrosio RL,Margaglione MO. Ralanticoagulants pharmacogenetic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tic and nongenetic factors[J] . Blood Rev, 2008,22:127-40.
[7] 王秀明,吴红丽,李志斌.标本因素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2450例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1):5181-5182.
【关键词】标准化患者;儿科;临床护理;实习生教学
在儿童专科医院的各科室中,儿科具有特殊性,收治的患儿年龄小,易哭闹,不配合,生活自理能力差,因此,给临床护理工作增加了难度[1]。而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因为患者的对象特殊性,患者家长对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要求高从而让临床带教工作的不容易开展。因此,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儿科护理实习人员很难展开实践环节;标准化患者属于一种全新的概念,主要是通过让一些经过训练的医护人员来复制真实的临床情况,以此来弥补护理教学中的缺陷[2],本文主要为了分析标准化患者在儿科临床护理实习教学中的运用效果,特选择了部分的儿科护理实习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儿科实习的护理人员90名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2组。研究组45名均为女性,年龄19~24岁,平均年龄为(21.33±1.11)岁。其中,按照不同的学历类型又分为:有专科学历25名,有本科学历20名;对照组45名均为女性,年龄19~24岁,平均年龄为(20.11±2.11)岁,其中,按照不同的学历类型又分为:有专科学历26名,有本科学历19名;对比2个实验小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研究组予以标准化患者互动式教学,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教学方式。对照组:依据具体的实习生入科后的实习带教计划进行理论和操作的教学,使用传统的讲课方式予以儿科护理知识传授,对护理人员进行常规的临床实习带教等[3]。研究组:(1)为护理实习人员准确好相关的学习资料,向学生普及教学大纲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主张实习人员先自行理解;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中,让学生提前预习教材内容,并鼓励学生自主查阅儿科的相关护理基础技能,对需要掌握的儿科护理技术予以一定的了解,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小组讨论,并从中寻找出可以值得学习的地方;(2)让患者的家长提供具体的病例资料,以此充当教师角色,并实施以学生为主导的课程,主张讨论课程,主要讨论的内容包括有:对儿科护理学的理论理解,对护理操作的基本思路和如何解决实际的护理问题等;在课程讨论的过程中,主要对教学重点和难点予以重视和讨论,对实习人员存在的错误护理概念予以纠正,之后,让实习人员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并由专业的带教老师予以点评[4]。
1.3观察指标
比较2个实验小组的实成绩和实习人员对教学方法的评价良好率。实成绩主要采用计分制,分值在0~100分,分数越高则代表该种教学方式更优;实习人员对教学方法的评价方式主要是向学生发放统一的问卷调查,由实习人员自行评价,旁人不予以干预。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取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2个实验小组的数据比较可得,研究组护理人员的实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人员对教学方法的评价良好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标准化患者互动式教学的优势性有许多,如:可以让护患关系得以有效缓解,有效的解决了护理教学资料缺乏的现状等,不仅大大增加了实习护理人员接触真实患儿的机会,也更为及时的纠正了错误的护理理论概念和实践操作,有一定程度上的良好教学反馈作用;在儿科学的护理教学中,主要是让患儿的家长提供具体的病例资料,以此充当教师角色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护理技巧的提高,也大大增进了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5-6]。根据本次的数据显示,研究组实习护理人员的实成绩(89.99±3.2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实习护理人员对教学方法的评价良好率97.78%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由此说明了,予以标准化患者互动式教学的价值更优优势性,能够满足实习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能力的培养需要,可以提高儿科的护理实习生教学质量,其实施可行性较为突出。综上所述,对儿科实习的护理人员予以标准化患者互动式教学,可以提高实习护理人员的总成绩,且更易被实习护理人员所接受,值得在临床护理学带教中借鉴。
参考文献
[1]RamstedtC:ZurOperationderangeborenenPylorusstenoseMedklin1912:8:1702
[2]向泉.探讨护理教学中引入标准化患者(SP)对护生的影响[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7):66-68.
[3]吴安琪,李爱丽.标准化患者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4):592-594.
[4]武铁力.教师模拟标准化患者在呼吸内科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6):11-11.
[5]高洁,郑显兰,崔璀.简易标准化患者在儿科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6,22(13):162-164.
[关键词] 标准化建设;临床流行病学;教学效果;研究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2(c)-0131-03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f three-year teaching effect of epidemiology of phD graduates in a military college under the standard mode of education
SAI Xiaoyong1,2 TIAN Ou2 ZHANG Shitao3
1.Institute of Geriatrics, General Hospital of PLA, Beijing 100853, China; 2.Standard Office, General Hospital of PLA, Beijing 100853, China; 3.Medical Department, General Hospital of PLA, Beijing 10085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eaching effects of etiology of Clinical Epidemiology in grade 2008, 2009, 2010 graduates in General Hospital of PLA ("our hospital" for shor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tandardized construction in hospital, in order to provide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future standard teaching system. Methods Before and after the class, the same questionnaire included 10 items were investigated among grade 2008, 2009, 2010 graduates in our hospital. The correct rate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ere 10 questions include in the questionnaire. Before the class, the correct rates of "relative risk" was lowest in grade 2008, and raised in grade 2009 and 2010; the correct rates of "odds ratio" was lowest in grade 2009, and raised in grade 2010;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wo questions among different grades (P < 0.05). After the class, the correct rates of "case control study" were descended in three years; the correct rates of "relative risk" were highest in grade 2009 and lowest in grade 2010; the correct rates of "confounding" were ascended in three years; the correct rates of "odds ratio", "cohort study" were highest in grade 2008 and lowest in grade 2009; the differences were al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After the class, the total scores in grade 2008 and 2009 were ascended than before the class (P < 0.05). Compared with grade 2008, scores of grade 2010 significantly reduced before the class (P < 0.05). After the class, scores were descended year by year in the three grades (P < 0.05). Conclusion "Confounding", "relative risk", "odds ratio" and "causation of disease" are difficult areas in teaching. The teaching innovation needs improvement focus on different teaching difficulty and key content.
[Key words] Standard system; Clinical epidemiology; Teaching effect; Graduate education
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自实施标准化建设以来,各项工作均朝向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有序进行。为进一步推进标准化教学改革,为教学改革提供历史参考依据,有效构建新型的标准化研究生教学模式,本研究对我院2008、2009、2010级博士生临床流行病学连续3年的病因学大课的授课效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临床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的主干课程,掌握其理论知识和方法是医学生从事科研活动的基本功[1]。它是一门方法学,逻辑性强[2],因而选择流行病学的病因学大课进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院2008、2009、2010级连续3年全体修临床流行病学学分的博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431份,其中,2008级博士生141人,完成126人,2009级博士生140人,完成135人,2010级博士生150人,完成125人。问卷完整有效者共386份,总有效率为89.6%。
1.2 方法
授课前后采用统一的答卷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姓名、专业、学号及10道判断题,错误判0分,正确判1分,记录总分。双人核查,对比查错。
10个问题分别为:问题1:病例对照研究属于描述性研究。问题2:RR值又叫暴露比值比,是关联强度指标之一。问题3:病例对照研究属回顾性研究,按暴露与否分为两组。问题4:混杂因素与研究因素和疾病都有关联。问题5:配比因素越多,研究越容易进行。问题6:只要OR值>1,就可认为暴露因素与疾病有关联强度。问题7:病例对照研究回忆偏倚不能避免。问题8:队列研究可确定病因。问题9:队列研究论证强度在流行病学研究设计中最高。问题10:队列研究论按暴露与否分为两组,可计算暴露人年数。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 data 3.0进行数据建库,双人核查。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项分
上课前:问题2正确率以2008级最低(15.1%),2009、2010级较前上升;问题6题3个年级正确率以2009级最低(53.3%),2010级最高(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他题目课前正确率基本持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上课后:问题1正确率3个年级分布呈下降趋势(98.4%、91.9%、81.6%);问题2正确率3个年级中2009级最高(74.8%),2010级最低(40.8%);问题4题正确率3个年级呈上升趋势(60.3%、77.8%、79.2%),问题6、9正确率3个年级以2008年最高(92.9%、84.1%)、2009年最低(57.0%、5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总分
2008、2009级授课前后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授课后正确率上升。2010级授课前后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个年级授课前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010级总分略低。3个年级授课后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呈逐年下降趋势。见表2。
表2 2008~2010级博士研究生病因学研究
授课前后判断题总分比较(分,x±s)
注:与2008级比较,P < 0.05;与2009级比较,*P < 0.05
3 讨论
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一直以来是医学研究生教育的核心问题,我院自2011年实施标准化建院以来,逐步加强医院研究生教育工作。但如何进行标准化教学改革缺乏依据,国内还没有发现相关研究证据,尚属空白领域。作为临床科研方法学的一门核心课程,临床流行病学在医学研究生科研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但出现了总课时数少、高质量授课教员少、课程安排欠合理、广大学员想听的课听不到的现象,因而本研究组针对该课程过去3年的授课效果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和分析。
调查发现,授课前后,学员问题2、6正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上课前,第2题3个年级正确率均在30%以下,且2008级学员正确率最低(15.1%);上课后,3个年级正确率均有所上升,但2008级上升至65.9%。第2题主要考查的是“暴露”这一基本概念,可能说明2008级大部分学员在上课前对这个概念缺乏认识,带着疑问去听讲,所以课堂上对此关注程度较高,听课效果较好[3-4]。问题6,2008级学员授课后正确率上升,2009级学员持平,2010级授课后正确率有所下降。第6题错误主要由于考查对象对“OR值”的含义不清,同样也是考查“暴露”这一基本概念。说明这是病因授课的难点。
上课后,问题1考查的是“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2008级和2009级学员的正确率较高,而2010级学员正确率仅为81.6%,说明其对病因学的基本概念没有掌握。问题4,3个年级正确率在60.3%~79.2%之间,2008级学员此题在授课前后正确率无明显差异,其考查的是“混杂”的概念,说明在授课后2008级学员其基本概念的定义仍不够明确。问题9考查的是“队列研究”这个概念,2009级和2010级近一半学员回答错误,仍是对病因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没有掌握。
在以往的教学[5]中仅要求学生从已收集整理好的资料中计算各暴露水平的RR、OR值,并简单回答这些指标的含义和意义,然而看来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授课中,通过重点讲授,应使学生了解其基本概念,并要求学生讨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通过讨论问题,学生能把所学知识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突出了教学重点[6]。
标准化教学改革中,应将尝试加入更多实践性内容[7]。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相关研究的原理和方法如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等,利用课堂或课后时间去查阅文献资料,自行设计一个相关的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然后教师实验课堂上进行点评。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研究原理、目的、方法和设计要求,还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在不断对所要结果的选择、否定、选择中设计好自己的研究方案。同时,根据授课效果对教学内容做以调整,增加科研设计与统计分析常见错误的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达到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基本目的[8]。
总体上,2008级和2009级学员上课后的问题回答正确率均较上课前明显提高。但2010级上课前后问题回答正确率提高不明显,可能与授课教师强调重点内容不同有关。上课前2010级总分数略低于2008级和2009级,上课后其总分数明显低于其他年级。学员课堂注意力不够集中、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准备不够充分等原因可能影响了该年级博士生的授课效果。在今后的标准化教学改革过程中,适时课堂提问及随堂小测验有可能是提高学员互动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黄悦勤.临床流行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
[2] 刘世建,张鹏,王国萍.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在《流行病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8, (9):420-421.
[3] 崔贯勋.基于任务驱动的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6(27):164-166.
[4] 彭志行,马红霞,赵杨,等.随机过程模型在预防医学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35):120-124.
[5] 庞雅琴,李阳.优化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临床医学专业《流行病学》教学效果[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2(1):92-93.
[6] 贾改珍,董兆举,相静.临床医学专业流行病学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09,9(27):97-98.
[7] 钟秋安,余红平,张志勇.流行病学的设计性实验教学实践[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9(25):257-258.
【关键字】统计软件 统计理论 融合 应用型本科高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经济、金融、生物、医学等各行业数据量都在呈爆炸式增长,这就需要使用专业的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而目前统计学的教学主要集中在统计理论和方法,导致学生统计理论扎实,但应用能力不足;因此单纯的统计理论的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这就需要高校统计专业教师在不断的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统计学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更需要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要加强实践教学,那统计软件和统计理论教学融合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统计学专业的学生若能熟练运用统计软件,无异于“站在统计家的肩膀上,又借助了计算机专家的智慧”。
1、y计理论教学中统计软件使用的现状
目前国外统计学的教学重点已经逐步从统计理论和方法介绍转为介绍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设计和统计软件的应用。国内大多数高校统计学教学的重点还主要侧重于统计理论和方法的介绍,通过题海战术,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最后再以纸质试卷的形式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有效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但在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回顾这一教学过程,不难发现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将统计软件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导致学生理论扎实,但不能有效地运用于实践。目前一些应用型本科高校统计学专业已经意识到统计软件在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逐步增加实践教学课时,但是还没有做到专业课程教学与统计软件使用的融合。
2、统计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学问,是从数据中提取信息、知识的一门科学,它通过收集、整理、分析、解释数据以达到推断和预测的目的。统计学理论是以数学为基础,导致统计学在一定程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在教学模式上,一定程度上沿用了数学的教学模式,出现了现代的统计教学主要侧重于统计原理和方法的讲解。统计软件仅仅作为一门课,在其他一些统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看不到统计软件的影子。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数据,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若离开了统计软件和计算机,就无法从庞大的数据中提取到有价值的信息,这样统计学就失去其本身推断对象本质的价值。现阶段统计理论教学与统计软件脱节,不但使理论不能更好的应用于实践,而且阻碍了统计理论进一步学习。
3、统计理论与统计软件融合的必要性
(1)统计软件离不开统计理论。毫无疑问,统计软件的开发需要开发人员具有深厚的统计学理论功底。对于软件使用人员来讲,理解统计软件中这种分析方法运行的理论基础,不仅能对该方法适用的对象更明确,而且对软件得出结果分析的更准确。
案例1
主成分分析是一种多元分析中最常见的降维和赋权方法。然而,在实际的应用中,许多人在没有搞清楚方法的原理时就盲目的使用,只是片面的追求方法的应用,导致对结果的错误理解。
例全国10个沿海省市经济指标的主成分分析,使用SAS的princomp过程得到如下信息:
根据上述的结果,不少人会得出如下主成分的得分公式:
Prin1=0.40*x1+0.03*x2+0.41*x3+0.41*x4+0.41*x5+0.40*x6+0.40*x7
Prin2=-0.17*x1+0.97*x2+0.04*x3-0.003*x4+0.14*x5+0.03*x6-0.12*x7
这个主成分的得分公式是错误的,为什么?由主成分的定义知 ,主成分的原理是通过对原来指标的线性组合的形成新的综合指标,并且使得尽可能少的综合指标包含尽可能多的原指标的信息。在主成分分析方法中,由于指标量纲和数量级上有差异,为了消除这种差异,就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标准化,用标准化后的数据计算协方差矩阵(即相关系数矩阵)。通过计算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根据特征值判断贡献率,进而得到主成分。回顾这一过程,可以发现这时主成分得分公式中的指标x1不再是原始指标了,而是标准化后的指标。 所以,在计算主成分得分时,直接把原指标数据代入主成分表达式是错误的 ,而把标准化后原指标数据代入计算才是正确的。
(2)统计软件促进统计理论学习。理论教学过程使用统计软件能使统计理论、方法直观的展现出来,能显现出其实际应用价值,能使学生对统计理论的精髓有更深入的理解,并且能提升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
案例2
某学院500名学生“大学英语”的课程考试成绩中,随机抽取60名学生的考试成绩如下:
63 75 83 91 50 81 93 30 72 80 82 83 76 79 65 84 72 58 83 64
90 63 75 99 74 76 92 88 83 61 82 53 85 56 88 72 66 94 68 78
80 71 92 85 80 79 96 86 82 87 85 50 70 82 87 79 78 65 92 76
求:(1)计算均值、标准差、偏度、峰度;
(2)计算平均成绩的置信水平为0.95的置信区间。
这类问题是在数理统计课程中描述性统计这一节最常见的问题。若上例中这一问题不借助一些软件,手工处理起来会相当复杂。借助于统计软件可以快速的得出相关的结果(见下图1),并且精度很高。通过在统计理论教学过程中使用统计软件作为辅助教学手段的教学模式,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能使得理论应用展现的更直观;这不但能让学生体会到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而且能培养学生学习统计学其他课程的兴趣。
4、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对于统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统计软件的使用是一条重要途径。统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应用性很广的学科,在各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将统计软件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统计思想和方法的理解,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运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让学生将实际问题和统计分析技术有机结合起来,锻炼挖掘信息的能力。总之,统计软件与统计理论教学的融合是统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李爱军,刘兵.SPSS软件在统计辅助教学中的应用[J] 滁州学院学报 2006,8(3):114-116
[2]丁洁丽.论统计软件与高校统计学教学的融合[J] 成功(教育版),2013,(11)
[3]华欢欢,吴杨.统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J] 铜陵学院学报 2015,4:111-114
压疮是长期卧床的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因为皮肤长时间得不到足够的呼吸空间,再加上压力过大而导致的皮肤溃烂的症状[1]。这也是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到的。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西医方案来进行治疗,没能充分利用我国历史悠久的中医学精髓[2]。为此,我院对部分压疮高危患者实施了标准化中医护理方案,并取得了明显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压疮高危人群80例。随机分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5~80岁,平均(61.8±1.2)岁。观察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44~79岁,平均(60.5±0.9)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每隔2h帮助患者翻1次身,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尽可能每小时翻1次。②于患者身体空隙处塞放软垫或冰袋。③保持床铺干净卫生,患者出现大小便失禁时,应当及时换洗床单。④?榛颊卟钩渥愎挥?养,且以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
观察组实施标准化中医方案,主要内容:①保持:如果患者不存在禁忌症状,可以将其床头抬高10°~30°,对于不能抬高头部的患者,则可以在其足部放置水囊。②清洁被服:每天按时更换床单被褥,每隔6h检查1次,主要看是否平整干净、是否存在碎屑等,服装与棉被一旦出现潮湿,必须立即更换。③定时翻身:每隔3h为患者翻身1次,侧卧与仰卧两种姿势交替,用自制的靠垫将角度控制在300左右。对于具有肢体功能的患者,应用合适的工具协助其翻身,不能盲目拉扯。④干燥体表:每天给予患者2次温水沐浴,并注意体表分泌物与排泄物的检查,对于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则需要在其排便后进行清洗,并给予适量护臀油来按摩,确保四周的皮肤不被损伤。⑤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时对他们及其家属实施健康教育,使得他们对压疮有大致的了解。⑥穴位按压:按压足三里、太溪、照海、关元等穴位2次/d,15min/次,帮助患者疏通经络,补气活血,按压过后要及时涂抹药膏,以减少摩擦。按压时主张采用手指按摩法,力道不宜过大,以患者感到酸麻为佳。⑦确保营养:保证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以促进机体抵抗力的提高。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压疮发生情况的判定按下述标准。①患者局部皮肤遭受外界压力或刺激后,出现红肿、麻木或刺痛感,在解除压力30min后,若其皮肤颜色不能恢复正常则为I期压疮;②皮肤颜色为紫红色,按压后不褪色或是有水疱出现为Ⅱ期压疮;③水疱溃烂且有黄色液体渗出为Ⅲ压疮;④疮面坏死组织发黑,且有大量分泌物出现,并伴随臭味为Ⅳ期压疮。满意度的判定以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为依据,主要分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3个等级。满意度=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所有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用X2来检验,P
结果
两组压疮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在压疮发生率的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标准化的中医护理方式在压疮高危人群的护理工作中有着明显的优势。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压疮的出现不仅延长患者住院时间,而且需更多医疗费用,可能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3]。同时,压疮又使患者无法自主活动,且要忍受极大痛苦,因此他们通常会担负着沉重压力。为此,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做好压疮预防。
中医理论上坚持以人为本,即以患者为工作中心,密切关注其生理与心理变化,并用适当的按摩方式来辅助[4]。根据每个患者症状不同来设置个性化的护理方案,确保实现更好的护理效果。采取中医护理模式,不仅可以给予患者基础护理,还可以加用适量中药。而后者同样对压疮的治疗和预防有明显作用。例如护臀油中含有的黄连可以清热活血、去火毒;生黄芪则具有排脓生肌、利水消肿的功效;红花可以发挥出去瘀止痛的作用,而且还能活血;冰片则是用在降火与消肿止痛的方面。把这些药物合在一起制作而成的按摩油,具有消除腐烂、解毒生肌的功效。与普通的擦拭相比,在水中加入一些中草药往往可以收到更显著的效果,尤其是在老年患者身上体现得更加明显。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改院肛肠外科临床见习的实习生100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实习生的年龄在23~30岁,平均(25.1±2.4)岁。其中男性实习生53岁,女性47例。将这些学生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为50例。两组实习生的年龄、性别、学历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不具有明显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对照组实习生采取常规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采取“一对多”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课时章节的安排,对肛肠外科的主要临床疾病进行系统性的讲述,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由老师传授肛肠外科理论知识,而学生主要通过自行听讲,对教师所教的重点知识进行记录,并自行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和归纳。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后则可以开始临床实践,并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特点等进行归纳总结,并作出正确的判断,经教师认可后尝试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多媒体结合SP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法可以通过制作视频、幻灯片以及动画等多媒体教学课件来进行教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肛肠外科中抽象性的知识更加形象化和具体化,使学生能够直观的了解所学知识,使要教授的内容一目了然,有助于实习生准确掌握知识要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实习生学习的积极性。具体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1)在进行教学前,教师可通过互联网等进行检索,寻找与所需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和动画等资料,并下载下来作为教学的参考资料。(2)将所要教学的内容制作成幻灯片,充分应用医学方面的视频和动画等资料,通过声音和图像等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外,教师可以自行制作一些简单的Flas,使学生能够直观的了解肛肠外科的相关知识。(3)教师可选择一些与肛肠外科知识相关的影视剧,将其中与疾病相关的情节进行剪辑,并将其制作成简短的视频,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播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4)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对于可能经常会遇见的病例或者是比较典型的病例,教师可以通过使用摄像机将临床症状和治疗情况等进行记录,并进行分类和整理,可以使用这些资料给实习生进行教学。SP(标准化病人),通常又称为模拟病人,主要是通过系统化和标准化的培训,可以使一些正常人或是病人能够替代真实的病人,真实的表现一些临床疾病的具体症状和诊治问题。多媒体教学法与SP教学法的具体结合:(1)对标准化病人进行培训,并选取符合教学标准的标准化病人。(2)在临床教学中充分运用标准化病人。在进行教学前,教师应根据肛肠外科临床见习教学的需要,从临床实践资料中选取较为典型的病例,并对这些病例资料进行有效的筛选和整理,然后使用标准化病人对这些典型病案进行情景演示。在进行演示的过程中,可以多鼓励实习生与标准化病人进行沟通交流,增加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尤其是隐私性话题的交流,可以有效避免临床实践中与患者交流时的尴尬。教师应对学生在与标准化病人交流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指导,教授其正确的处理方法。(3)可以将标准化病人运用于考核之中。教师们可以通过交流讨论,确定所需考核的内容,将所需考核的病种作为脚本,在肛肠外科教学中通常会选用的脚本主要有四种,即结肠癌、直肠癌、肠梗阻以及混合痔。在使用标准化病人进行考核的过程中,标准化病人必须及时回答受试者所提出的问题,并为直肠等的指诊提供幻灯片等参考资料,使受试者能够根据这些资料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顺利完成诊疗的具体过程。
1.3考核标准
对两组实习生的综合成绩(理论考核成绩和实践考核成绩两者的平均分)进行比较,其中平均分在90分以上则为优秀,80~89分可以认定为良好,60~79分表示为及格。除此之外,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两组实习生对教学方式的满意程度,主要从课堂的教学质量以及知识运用等方面设置问题,根据学生的评分情况将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层次,总满意率为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之和。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和处理该组研究数据,通过百分代表计数资料,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意味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
2结果
2.1学生考核成绩比较
根据统计结果可以发现,研究组实习生综合考核成绩为优秀的有19例,占比38%,成绩良好的学生有22例,所占比重达到了44%,成绩为及格的只有9例,占比18%,而对照组考核成绩为优秀、良好和及格的实习生分别为12例、21例和17例,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研究组实习生的综合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实习生,经过统计学计算得出,2=10.79,P<0.05,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1。
2.2实习生教学满意度调查情况比较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发现,研究组实习生有32例对教学模式满意,15例基本满意,总满意率达到了94.0%,而对照组只有21例满意,16例基本满意,总满意率仅为74.0%,研究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经过统计学计算得出2=11.7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见下表2。
3讨论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粉尘螨;标准化粉尘螨滴剂
[中图分类号] R765.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4-0142-02
小儿过敏性哮喘与变应性鼻炎是与特应性相关的一种疾病,最为常见的病症为尘螨过敏性哮喘以及变应性鼻炎,对患儿的正常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1]。特异性免疫治疗是一种预防及对因治疗的手段,也是一种唯一能够使过敏性疾病的自然进程发生改变的治疗方法。作为一种新的给药方式,舌下脱敏治疗现已在国外被用来对尘螨、豚草、草、树等导致的哮喘与过敏性鼻炎进行治疗,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在国内对该药物临床效果的研究还比较少。为探讨小儿变应性鼻炎粉尘螨检测与脱敏治疗,本文对112例患儿进行了治疗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112例变应性鼻炎患儿,所有患儿年龄均不超过14岁,且过敏性鼻炎病史均超过1年,病程为1~5年。其中男85例,女27例,其中有13例患儿存在哮喘症状,占总人数的11.61%,有家族过敏性鼻炎病史的患儿有41例,占36.61%。所有患者均具有至少2~3项鼻痒、鼻塞、流水样鼻涕或打喷嚏等过敏性鼻炎症状。通过鼻镜及鼻内镜检查发现,患儿存在明显的鼻黏膜水肿、苍白。其中鼻腔存在息肉或者是息肉样变的患儿有21例,占18.75%;行鼻窦CT扫描患儿16例,均存在程度不一的副鼻窦炎征象,占总人数的14.28%。
1.2症状评分
依照鼻塞、鼻痒、流涕及打喷嚏等症状进行评估,并由四项分数相加得出。①鼻塞: 当有意识吸气时具有感觉计1分,间歇或是交互性计2分,而几乎全天都用嘴呼吸计3分;②鼻痒:间断计1分,有蚁行感但还能忍受计2分,难以忍受的蚁行感计3分;③流涕: 每日擤鼻的次数不超过5次计1分,5~9次计2分,10次或以上计3分;④喷嚏: 连续3~5个喷嚏计1分,6~10个计2分,11个或以上计3分。
1.3药物评分
依照用药种类,0分为不用药;每天使用400 μg的糖皮质激素种类的药物计1分;800 μg计2分;1 500 μg计3分;多于1 500 μg则计4分,每周使用2次以下抗组胺类药计1分;2次或以上计2分,3分为每天都使用,若患者每天在此基础上加用鼻用固醇类则计4分。
1.4方法
所有患儿均接受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这种方式进行1年的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分为两个阶段,即剂量递增期与维持期。其中递增期治疗的方法为在第1、2、3周分别采取蛋白质量浓度不同的1、2、3号滴剂,含量分别为1 μg/mL、10 μg/mL及100 μg/mL,依照1、2、3、4、5、6、10的滴数顺序自1~7天服用;之后进入维持阶段,每次使用3滴4号滴剂,含量为333 μg/mL,直到疗程结束。每晚睡前半小时在舌下滴入粉尘螨滴剂,含1~3 min之后吞咽。检测方法 粉尘螨皮肤点刺液为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5.0进行分析,所有组间数据应用t检验,相关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粉尘螨变应原检测结果分析
见表1。
2.2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及药物评分
所有患儿均完成治疗,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症状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观察组患儿治疗前的评分为(11.43±1.61)分,治疗后为(3.56±1.58)分;对照组在治疗前为(3.56±1.58)分,治疗后为(3.24±1.57)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两组间比较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药物评分方面,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也得到显著改善,观察组患儿治疗前为(1.63±0.45)分,治疗后为(0.57±0.38)分;对照组患儿在治疗前为(1.63±0.45),治疗后为(0.51±0.41)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讨论
药物治疗与物理治疗是变应性鼻炎的主要治疗方法,然而存在过敏性体质的患者受到相应的过敏原影响被致敏后,无法使这一过程自然终止,可能会持续多年且病情会逐渐加重,一些患者还会产生鼻窦炎、中耳炎和鼻息肉等并发症[2]。目前,临床上认为特异性免疫治疗是唯一能够对变应性疾病的自然进程产生影响的治疗方法,此外还能够避免变应性鼻炎演变成哮喘或是出现其他新的过敏。其中主要导致变应性鼻炎发病的一种致敏原即为尘螨。
近几年来,舌下脱敏治疗是WHO所提倡的新的治疗过敏性哮喘与变应性鼻炎的方法。WHO在2004年认可SLIT成为对过敏性哮喘和变应性鼻炎治疗的主要方法[3]。国内第一个标准化的舌下变应原药物即是粉尘螨滴剂,但目前尚不确定该药的近、远期疗效与安全性[4,5]。
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儿在采取单一的粉尘螨滴剂治疗1年后,所有患儿与治疗前相比,其症状评分及药物评分都得到显著改善,然而两组之间比较却无明显差异,可能是由于舌下特异性免疫的旁观者效应造成的,此外在本次试验的患儿中,在众多变应原中发挥着主要作用的可能就是尘螨。所以,不管变应性鼻炎患儿是因尘螨过敏还是有尘螨在内的多种变应原导致的过敏,用尘螨对其进行SLIT均会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安全性是SLIT的主要优势,在本研究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仅有轻微或中度,其中现象主要有口腔黏膜瘙痒、荨麻疹、皮肤湿疹、产生胃肠道反应及鼻炎情况加重,症状均为自行缓解或是用药缓解。该疗法的安全性也能够用口腔黏膜组织学的特点予以解释,人体的口腔黏膜属于天然的一种免疫耐受部位,阻挡大分子蛋白,使其无法直接进入人体,此外,口腔中的嗜碱粒与嗜酸粒细胞以及肥大细胞含量较少。因此,对于变应原产生的变应性,口腔黏膜仅是鼻腔黏膜和皮肤变应性的1/10,SLIT的给药量虽然高出皮下注射免疫方法治疗(SCIT)的50~100倍,但与SCIT相比,仍有较高安全性。
本研究表明,将标准化粉尘螨滴剂放置舌下进行含服能够使变应性鼻炎这类患儿当中存在尘螨合并多种变应原过敏这种鼻部症状得到显著的改善,对症药物在减少应用后,其治疗效果和无其他过敏原合并症的单纯尘螨过敏患儿的治疗效果相同。所以,将标准化粉尘螨滴剂放置舌下进行含服能够用于对尘螨合并有多种变应原合并症的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 苏芳,孟庆翔,谢景华. 儿童与成年人变应性鼻炎尘螨皮试与血清检测结果分析[J].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64-65.
[2] 王向东,张罗,韩德民,等. 尘螨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与外科特异性IgE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8,15(5):249-251.
[3] 谢庆玲,甄宏,胡琼燕,等.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免疫治疗儿童多种变应原过敏哮喘鼻炎的疗效研究[J]. 中国临床新医学,2010,3(11):1062-1065.
[4] 林杨,陈仁杰. 变应性鼻炎舌下免疫治疗的新进展[J]. 江苏医药,2008, 34(3): 285-286.
本校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逐渐探索、总结出新兴的、系统化的临床技能实践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把多媒体电子标准化患者与临床体格检查视频相结合,采用多环节、多角度教学手段,具体步骤如下。(1)购进多媒体电子标准化患者为模型,通过参数调控模拟临床所有疾病体征,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场景,让学生通过对疾病的特定体征进行感性认识和实践,采用问、视、触、叩、听[2]基本手法对临床需要掌握的体格检查基本知识进行实践和操作。让学生处于类似真实的病历之中,使临床教学的真实性和趣味性增加,调动了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使其思维和创造力得以提高,增加了师生交流互动的机会。(2)让有临床经验及教学经验的教师亲自进行临床技能操作,并录制课件,为临床实践教学提供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及合理化的体格检查视频课件,以弥补临床实践教学不足。(3)将多媒体示范教学与视频课件有机结合,使得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能在多媒体电子标准化患者上进行反复练习,使其在进入临床之时已经具备规范的技能操作手法,使学生有更高的热情进入临床见习。(4)根据教学目的及要求,对学生进行标准的临床技能实践考核,不合格者需要补考。
2.实验分组及统计学方法
2.1实验分组
实验分组的目的是检验系统化技能实践教学模式的效果,该实验有两个部分组成,第一组:采集64名未培训前学生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然后根据析因设计原则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其中,甲组学生进行系统化教学模式授课,乙组学生进行传统带教模式进行授课,半年后,比较分析甲乙两组学生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第二组:选取我校见习生112人,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A组(采用系统化教学模式授课)和B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授课),半年后,对甲乙两组学生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进行对比分析。
2.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对第一组实验采用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对第二组实验采用成组设计两样本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结果3.3.1第一组实验甲乙两组教学模式教学结果对比采用析因设计结果显示,两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临床技能成绩的影响不同,其中,采用系统化教学模式的甲组(教学前成绩:2921.9分、教学后成绩:3745分)优于采用传统带教模式的乙组(教学前成绩:2999.3分、教学后成绩:3412.8分)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3.2第二组实验甲乙两组教学模式教学结果对比本次实验规定,学生考核成绩如下,优秀:90~100分;良好:80~90分;及格:60~70分;不及格:60分以下。通过对甲乙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采用秩和检验可知,采用系统教学的A组的平均秩次为47.68(其中优秀14例、良好29例、及格11例)小于采用传统带教模式的B组的平均秩次64.88(其中优秀8例、良好17例、及格27例)差异显著(P<0.01),因此,可以说明,系统化教学组的效果优于传统带教组。
3.讨论
[关键词]呼吸内科;教学查房;标准化患者;以案例为导向
[中图分类号] R424 [文I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1(c)-0149-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ase-oriented standardized patients in nursing teaching rounds of the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Methods 100 interns in the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of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5 to May 2016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5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eaching rounds according to the conventional teaching methods,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case-oriented standardized patients,and the teaching rounds were conducted once a week.After a month,the examinations were taken uniformly,so that the comparison of effects could be made.Results The examination results of theory and the opera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Respiratory medicine;Teaching rounds;Standardized patient;Case-oriented
标准化患者是从事非医技工作的正常人或患者经过培训后能扮演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在专门设计的表格上记录并评估医生的操作技能,充当评估者和教师[1]。由于患者对实习生缺乏信任,大部分会抵触实习生的操作,这导致教学查房成为一种形式[2],且随着目前医疗环境的改变,患者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可能会拒绝成为教学资源,这样难免影响临床教学的效果[3]。呼吸内科的病种在发生变迁,在本院肺癌以及其他肺部肿瘤患者显著增多,而其他以往常见病、多发病均明显减少,因此,在选择查房对象的时候,找到与教学大纲相吻合的病种作为教学对象就比较困难,这导致学生知识掌握不全面。在这种形势下,标准化患者就显示了其优越性。传统的临床教学法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要求[4],标准化患者的应用解决了呼吸内科临床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5],应用以案例为导向的标准化患者的护理查房方式是一种新型的有意义的教学方式,我科在护理教学查房中应用此教学方式,验证其实用性和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5月在我科实习的10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中,女生47名,男生3名;本科44名,专科6名;年龄19~23岁,平均(21.0±2.5)岁。对照组中,女生45名,男生5名;本科40名,专科10名;年龄18~22岁,平均(22.0±2.3)岁。两组的年龄、性别、学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组织查房 组织护生每周进行1次护理查房,1个月4次,月末考核。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查房,实验组应用以案例为导向的标准化患者的教学查房方法,实施过程分为7步。①选择案例:选择呼吸内科疾病中的典型疾病,案例选择由较典型、简单至复杂[6]。②标准化患者的培训:在临床老师中选择培训对象来扮演标准化患者的角色,提供病史,对常见症状进行描述[7],如肺癌标准化患者在查房中能准确描述咳嗽的性质、咳痰的量色性状、不适症状和表现、患病后对其生活的影响(活动、休息、睡眠、饮食等)、辅助检查的阳性诊断等,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在专门设计的表格上记录并评估护理查房能力,充当评估者和教师。③课前准备:查房前3 d通知所有同学,告知所选案例并告知要主动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查阅相关资料,提出2~3个问题,做好查房的准备。④护士长、带教老师及实习生参加查房,由标准化患者汇报简要病史,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诊断、主诉、入院时的症状体征、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辅助检查阳性结果、诊疗经过等。带教老师交代查房的目的,标准化患者与护生配合,做专科体查,护生与标准化患者进行交流,询问病情并进行评估。⑤护生汇报评估内容,包括体查结果、患者入院时各项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及效果,提出患者目前的护理问题。⑥参与查房的护生可以补充护理问题并进行讨论,并列出应实施的护理措施,大家共同思考并完善。其间,标准化患者可对护生进行必要的提问以及给出评价和建议。如果涉及新技术、新业务,带教老师要进行相关技术的操作示范,标准化患者应做好配合,确保每位护生都有机会进行模拟训练,最后护士长加以总结和点评,查房时间控制在1 h以内。⑦查房后带教老师指导护生实施护理计划,及时书写查房记录。
1.2.2考核评估 ①理论考试、操作考试:总分均为100分;②调查问卷:护生对所在组教学查房的评价包括是否增强评判性思维能力、增强对疾病的认识、增强表达沟通能力、提升职业素养、提高操作技能5个项目,每项均有4个选项,非常明显4分,明显3分,一般2分,不明显1分[8];③附加问题:对所在组教学查房有何建议。实发调查问卷100份,收回100份。
1.3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输入计算机,采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结果
2.1两组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的比较
实验组的理论、操作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勺榛だ斫萄Р榉科婪值谋冉
实验组的各项护理教学查房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意义
①应用标准化患者可灵活展现患者在疾病不同阶段的主观感受,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能够再现疾病突发或紧急状态,也不受依法执业、保护性医疗制度及医疗纠纷的等因素制约,让护生实施护患沟通和技能操作,切实保证教学效果[9];可以提高学习成绩,提升教学质量,可再现疾病突发或病情危重的场景,激发兴趣,使其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10-11],加速了学生由理论转向实践的步伐。由标准化患者做全程指导,着眼于学生的方方面面,不足之处加以纠正,这样护患之间形成互动,不断地提问和给出反馈意见,可以使学生加深印象,最后还会给学生做出评分。这些都促使学生要做好查房前准备工作,积极查找资料,认真预习,然后在查房过程中和之后总结经验,弥补不足。这样下来,学生掌握和吸收的知识就会有很多,不管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都会高于对照组。②呼吸内科的患者大多饱受疾病的折磨,应用标准化患者代替患者角色就不会打扰患者的正常作息,增加患者的痛苦、不悦感;不会因不慎暴露本不该透露的病情而引起医患纠纷,导致患者绝望和失落,最终影响治疗。③病例选择与查房时间地点的选择不受局限,选择病例的范围更广泛。④有利于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在标准化患者的提问式引导下,同学们的思考角度更加全面化,内容更详细,可以挖掘最本质、最根本的内容,使同学们对每一个问题都提出为什么,并寻根究底,通过查阅资料等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拓展思路,培养一种钻研的精神,从而提高创新能力。⑤有利于提高沟通能力:学生与标准化患者可以尽情沟通,问自己想要问的,不用担心说错话而引起医患纠纷。标准化患者也会在不当的地方提醒并纠正错误,引起学生的注意,锻炼表达能力,尤其使那些平时不愿开口或表达能力本就差的学生得到锻炼[11-12]。⑥提高职业素养:护生在与标准化患者互动过程中,包括问诊能力、评估能力、言行举止等方面均能体现出来,标准化患者则能够及时给予建议和指正,让学生时刻注意,灌输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13]。⑦增强动手能力:带教老师利用标准化患者示范操作技术,学生可在标准化患者身上模拟,而标准化患者则说出自己的体验感受,给予一个评价,使学生获取经验教训,进一步练习,最终提高动手能力,这种方法是联系理论和实践的一座桥梁[14]。
3.2缺陷
①为查房查资料、做准备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②标准化患者能模拟的疾病种类和症状是有限的,且体征不易模拟;③具有模式化,标准化患者扮演的都是“典型”患者,缺乏个性化,不灵活,症状体征一致,形成一种模式,而临床上大多数患者的症状是不典型的,患者的真实情况各异,有的症状明显,有的症状则没有。
综上所述,以案例为导向的标准化患者教学查房能激发实习生的兴趣,活跃其思维,丰富了护理查房的内涵,培养了护生实施整体护理所必需的观察、收集、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缩短了护士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是培养实用型专科护理人才有效的新模式[15]。但是标准化患者患者模拟的都是典型病例,在这方面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来探讨和改进,使标准化患者教学方法发展成为一种更为合适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姚忠玲,涂饶萍.标准化病人在临床教学中的价值探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2):41-45.
[2]吉珉.PBL联合病案式教学法在呼吸内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3):376-378.
[3]杜永亮,赵杰,李海泉,等.病案式联合PBL教学法在呼吸内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3):272-274.
[4]唐昊,姚定康,朱牛等.在呼吸内科临床教学中标准化病人的体会[J].医学教育探索,2009,8(5):484-486.
[5]]Goh YS,Selvarajan S,Chng ML,et al.Using standardized patients in enhancing undergraduate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 in mental health nursing[J].Nurse Educ Today,2016, 45:167-172.
[6]刘惠玲,刘赛珍.临床案例教学法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8,18(2):150.
[7]唐昊,姚定康,朱梁,等.标准化病人在呼吸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9,23(2):106-108.
[8]马锦萍,郑彬娜,李艳玲.以护生为主体的护理查房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9,3(8):48-49.
[9]张鸿,代华平.PBL教学法在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教学查房中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病案,2010,11(3):53-54.
[10]佟玉荣,焦金梅,肖焕新.以案例为导向的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在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8):123-125.
[11]Hill AE,Davidson BJ,Theodoros DG.A review of standardized patients in clinical education:implications for speech-language pathology programs[J].Int J Speech Lang Pathol,2010,12(3):259-270.
[12]李红,贺美华,许燕山.SSP与PBL结合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构建[J].护理杂志,2010,27(18):1416-1418.
[13]Luctkar-Flude M,Wilson-Keates B,Larocque M.Evaluating high-fidelity human simulators and standardized patients in an undergraduate nursing health assessment course[J].Nurse Educ Today,2011,32(4):448-452.
[14]颜春英,李红,黄坚,等.SSP与PBL整合模式在妇产科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35):3276-3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