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旅游管理的认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旅游产品质量;旅游者预期;旅游企业应对措施
一、对旅游产品质量的认识
对于旅游者来说,旅游产品是旅游者出游一次所获得的经历,在其旅游过程中所接触到的所有的事物及所接受到的所有服务都构成了旅游产品。
因此,旅游产品质量的好坏源于整个旅游过程,旅游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都同等重要。而正是由于旅游产品的本质是一次经历,对于旅游产品的质量的评定并不完全取决于为旅游者提品及服务的旅游企业,最主要的在于旅游者根据自身感受来对其进行的评定。因此,旅游者的感受和评判标准非常重要,也就是说旅游企业要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为第一要务。
虽然旅游过程的每个环节在整个旅游经历中所占的比重不同,但根据旅游质量蛛网理论,旅游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对旅游者来讲是同等重要的,也就是说,看似十分微小的细节,例如马桶是否漏水、服务员的微笑是否真诚还是有某种意味等,都会影响旅游者对整个旅游过程的看法。另外,由于是主观判断,旅游者的知识水平、文化背景以及出游动机等也会影响其判断。
中国消费者协会根据投诉情况总结了消费者对旅游业的十大不满意,主要分为四类:一是旅行社不遵守承诺,随意减少参观景点或旅游时间,或者是不完全履行合同,旅游时食、住、行的档次低于事先约定的标准,为节省费用擅自将旅游者转团、拼团;二是有关接待单位强制收费、变相收费,或以增加景点为由向消费者收费,如不交钱,就在服务方面大打折扣,刁难消费者;三是对景点或参观项目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或者以“免关税”、“拍照免门票”等形式诱导消费者,引诱购物;四是宾馆、饭店和景点的服务质量不高,服务不到位,一些饭店宾馆向不同阶层的消费者出示不同的价目表。此外,一些景点环境“脏、乱、差”;景区内的旅游车任意改变路线,强行兜售物品;还有一些星级饭店尽管在硬件设施方面档次较高,但是经常出现旅游者财物被盗等安全问题以及服务员在楼道内大声喧哗等不雅行为,损害酒店形象,影响旅游者的游历感受。
二、旅游产品质量的评价标准分析
一般来讲,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评判主要通过直观体验和接受服务后进行横向比较得出,根据差距分析理论,旅游者对服务的评价取决于对所接受服务的感受与事先期望之间的比较,也就是说,旅游者的满意度主要取决于实际体验的最终感觉与他对服务商的期望之比率,用公式来描述:客户满意度=客户实际感觉/期望值。
当旅游者对服务的感知等于或超过了对服务的预期时,就会感到满足;如果低于预期,就会认为是低质量的。旅游者的感知与其期望的比值越大,他的满意度越高。通常所说的“让顾客100%满意”,意思就是要让顾客的感知和期望完全相吻合;而“120%的满意”则是要让顾客的感知超过顾客的期望。
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感知与其对旅游产品的期望之间的差异就决定了旅游者对旅游产品质量的评价。导致这种差异的因素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旅游者对服务的期望与企业对这些期望的诠释存在差异
旅游管理研究表明,旅游活动包含许多相互管理的行为,旅游营销中最重要的是让旅游者到来之后所感受到的比其预期的要好,这样不但使旅游者对消费感到满意,还会向家人及朋友推荐,从而扩大企业的良好口碑。在旅游接待过程中,企业应该找出人们最看重的那些东西并狠下功夫,使消费者期望得到很好的满足,从而使企业形象得到提升。
(二)企业提供的服务未能达到其制定的服务质量标准,与旅游者期望存在差距
一些企业虽然能够准确理解旅游者需求,并制定了相应的详细服务标准,但在服务过程中,由于企业能力所限或为降低成本,无法提供或不完全提供旅游者期望的内容。
(三)企业的对外宣传与实际内容不符
例如,一些新开发景区在宣传促销中经常夸大其词,声称是“绝品”、“极品”等等,但实际仅是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景点,旅游者来后大失所望;还有的景区号称“世外桃源”,但是景点内外环境较差,烟蒂、碎纸、饮料瓶等垃圾遍地,与景致形成极大反差。
三、提高旅游产品质量的具体措施
旅游企业运营的核心任务就是尽可能地缩小实际服务质量与旅游者预期之间的落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旅游产品人性化
旅游产品人性化就是要求旅游企业提供以人为本的服务,在这里旅游产品已不仅仅局限于有形产品,还包括无形的服务、管理等。这就要求旅游企业在旅游硬件和软件是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
1、硬件上,根据旅游者的不同需求提供相应的人性化的旅游设施。旅游硬件设施是人们用肉眼所能观看到的,而且也是人们在最短时间内能对它做出反应的,也就是人们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对于旅游者是重要的,它能决定人们用怎样的心态完成这次旅游经历。舒适、醒目的设施会给旅游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就预示着潜在的、长远的效益;相反,则会是短期的效益。在这里,旅游者的满意度取决于旅游者对硬件设施的第一美好印象,因此对旅游硬件设施要做长远的规划。
2、软件上,根据旅游者的感受提供符合人性需求的无形的旅游产品(服务)。无形产品往往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易被忽视,但事实上,较之于有形产品,无形产品对旅游者更有深远的影响力,而旅游企业履行道德的行为是这些无形的旅游产品真正体现人性化的前提和必由之路。所谓道德的行为,在伦理学意义上,就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为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道德行为。也就是说,旅游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履行其有利于旅游者和社会的道德行为。道德的行为和不道德的行为对旅游企业来说只是一念之差,但这一念之差完全可能导致企业不同的发展道路和发展状况。道德的行为可以使企业走向良性的循环,而不道德的行为会使企业走向恶性循环,也就是僵死的边缘。道德的行为具体表现为:对旅游者要诚实守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曾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同样,对企业而言也是如此,企业的信誉是深入人心的广告,是不属广告的广告。企业信誉的建立和信誉度的不断增强靠的是产品质量,更要靠树立高质量产品的生产全过程的责任心,靠全方位的服务承诺的兑现。服务承诺是企业信誉的直接张扬,在激烈的国际经贸活动的竞争中,服务承诺是增强信誉度的重要举措。这里的产品即旅游产品,也就是旅游服务。因此,旅游企业要对旅游者坚决地履行其服务承诺,具体表现为旅游企业不降格服务,即不降低原来约定的等级标准;不擅自增减旅游项目;不延误游览日程和时间;不以次充好欺骗旅游者等等。对社会要有责任心。不要为了局部的利益而损坏社会整体的利益。比如说生态环境问题,旅游企业不应为了自己的利益需求而破坏自然资源。否则,是不道德的。
1.校企合作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成果最终衡量标准,而教师业务水平正是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旅游专业师资队伍普遍存在结构不均衡、知识老化、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使得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实行校企合作,有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首先,对年轻、缺乏经验的教师进行旅游企业锻炼深造,提升其专业知识的储备,增加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其次,对于具有一定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利用其休假时间安排他们去酒店、旅行社、景点景区实地实习考查,取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再次,从旅游企业直接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旅游人才,经过一系列的教学培养之后作为师资队伍的补充。2.校企合作有利于学生的培养和就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就是体系完备、运行良好的实践实训基地。然而,实训基地的建设仅仅依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只有通过与旅游企业的合作,才能加快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旅游企业定点进行长期合作,就能保证学生直接进入现场操作实训。学生到旅游企业中去顶岗增强其实践动手能力;旅游企业精神与校园文化在学生身上融合,大大提升了其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从实践的学生中挑选表现好、能力强的学生,在毕业后直接留任,扩大了企业人才的来源途径。
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观念层面校企双方对于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没有充分的认识,缺乏成熟的理论经验和实践经验。认为所谓的校企合作就是简单地把学生推到社会上实习,这种放羊式的实习措施根本无法起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在实施校企合作过程中,高校往往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不能使得校企合作真正实践双赢的模式。校企合作模式一旦开启,就会对学校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机制提出更高的要求,给学校工作人员带来更大的工作量,挫伤参与者与执行者的积极性。企业没有养成积极的合作精神,将培养人才的义务归结于校方,仅仅为其提供一定的物资和人力的支持。有的企业甚至认为,校企合作未必能为自己留住人才,即便没有校企合作,自己也能觅得心仪的人才。有些旅游企业进行短期的校企合作,只是为了获得学生这种廉价的劳动力,降低企业的支出成本,当出现利益冲突时,只会考虑自身的利益,与学校进行校企合作的初衷完全背离,不利于旅游人才的培养。2.运行层面目前我国高校旅游管理运行模式不成熟,大多情况下,校企合作的管理还是建立在关系和信誉的基础上,校企合作的运行模式依然停留在肤浅的表面上,校企合作只是一种模式,企业处于辅助的地位上,只是按照学校所需要的要求来进行改变和调整,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这种运行模式中,机构设施较为简单,造成许多不稳定的隐患,挫伤了校企互动的积极性,使得内部机制和外部条件不能够得到完全的配合。企业在这种情况下缺乏活力和动力,合作双方各自的管理体制也不管理体制也差强人意,利益分配上有所偏差,没有完善的监督机制,违背了当初实施校企合作的初衷,使得学校的利益受损,也损害了学生的利益;从校企合作的外部条件来看,由于信息的传输不通畅,还存在资金融合不到位、政策扶持不充分等问题。3.政策层面首先,国家并没有制定有关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制度,校企双方无法获得应有的奖励或补偿措施,因此双方的合作积极性不高。与其他的行业相比,我国旅游业缺乏严明的规定制度,行业以小型企业为主,但是实力有限,在校企合作中的参与度难以保证;尤其是微小型旅游企业若是没有国家政策的扶持,是没有实力与学校进行校企合作的。由于受到我国办学体制的影响,校企合作在模式上受到了很多的限制,尤其是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培养模式的选择等问题上,并不是学校一方能够决定的,而是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通过校企合作,能够不断推广这种办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实践创造能力,使之成为旅游行业的栋梁之才。
三、校企合作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措施
关键词:旅游管理 实践性教学 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5-123-02
当前,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各旅游高等院校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操作型、服务型的旅游管理人才,而许多高校的旅游管理本科教育普遍存在着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现象,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旅游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已刻不容缓。导致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学校、教师及学生方面都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
一、对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的认识误区
就专业个性而言,旅游管理专业本身是一个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具有明确的行业指向性,主要为旅行社、旅游景区以及旅游行政单位和外事接待单位培养专业操作技能熟练、适应面较广的专业管理人才。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实践教学具有与理论教学一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许多院校、教师和学生对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的认识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些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或处于模糊状态,认为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培养的是管理型人员或研究型人员。这种认识致使很多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就理所应当地成为管理者,很难端正对实践课程的学习态度。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历程不长,但发展速度迅猛,这就带来了许多问题,其中很直接的一个问题是:旅游从超常发展到稳定、持续、高水平发展所需的高级应用型管理人才严重匮乏。要解决这个问题,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培养学生理论研究能力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应用性和操作性是该专业培养目标中必须十分强调的方面,旅游管理本科教育作为一种大众化的普及教育,其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应用型、操作型、服务型人才。
2.有些院校认为,实践教学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忽视实践教学的体系化建设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运作场域看,总体上大致包括课堂实践、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三个方面,应当全方位地启动三者相互促进的联动机制,才能形成一以贯之的实践教学体系。单纯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技能培训课程的实践教学,或只建立封闭的、层次单一的校内实验室,或单纯依赖校外企业都只能流于形式,不能够真正提高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
3.有些院校认为,安排了实习就等于完成了实践教学。实习只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对旅游行业工作性质的理解。通常旅游专业的大多数实习活动就是到饭店或旅行社“出苦力”,单方面的强制性实习降低了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可度,使实习得不到应有的效果。
4.有些院校认为,实践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技能培训的课程。一般院校对师资的培训匮乏,使得技能培训课程流于形式。近年来,我国高等旅游教育发展迅速,许多高校为满足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纷纷设立旅游管理专业或在相关专业基础上设立旅游管理专业。一些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旅游高等教育,从其他相关专业如地理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转变而来。这些教师理论课讲得非常好,但缺乏旅游行业实践操作和经营管理的基本经验,实践能力相对较差;许多年轻的专业课教师毕业后即从事教学工作,缺乏行业工作经历或业务背景,在短时间内难以承担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工作。往往有一些教师理论课讲得生动、活泼,而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就束手无策。
5.许多教师在观念上将实践教学仅仅视为依附于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课堂是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场域,在其中教师所担当的讲授者角色异常鲜明。片面地将课堂教学等同于理论教学,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割开来,看成两个前后相继的过程,是许多专业课教师理念上的误区。
二、旅游院校应走出认识误区,积极采取应对策略
旅游业越来越高的人才要求对旅游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模式提出了诸多挑战。旅游院校应该真正认识到实践性教学的重要作用,尽快走出认识误区,积极地采取以下的应对策略: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新型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和国家旅游局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可能成为世界上第四大国际旅游客源地和最大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届时,中国的旅游产业规模将是现在的6倍。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客观上需要高素质的从业人员,特别是需要具有相当程度专业知识的从业人员。高校的旅游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要顺应时代需要,改过去的精英教育培养模式为应用型培养模式,在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学校的教育重点需要切实从知识传授转变为能力培养。
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应该从三个运作场域即课堂实践教学、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着手,努力构建具备整体性、连贯性、互动性、系统性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2.更新教学观念,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是专业建设的根本,是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目前是制约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学校应采取措施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邀请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旅游行业管理人才担任指导教师,鼓励和选派教师到优秀旅游企业挂职锻炼。
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明确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是相辅相承的两个方面。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理应从课堂教学着手,大力引进实践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强化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配套。
3.加强专业思想和职业思想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业观念。从事旅游产业最重要的是服务意识,在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业观念,将最新的行业动向及时地告知学生,将行业的服务性和管理性始终贯穿于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可度。
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每个毕业生到了单位都必须从基层干起,从端盘子倒水做起。在国外,酒店中高级管理人才一般都需要5~10年的一线服务经历。旅游管理行业的通则是要求管理人员要从服务员做起,因为要做高层管理者,必须要有基层经理、服务员的经验,否则,很难做好工作。
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与国际旅游业合作的日益加强,旅游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对旅游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模式提出了诸多挑战。从事旅游高等教育的院校和教师应该走出认识误区,制订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真正认识到实践性教学的重要作用,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三个运作场域,即课堂实践教学、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着手,努力创建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为旅游业这个朝阳产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优质人才。
[本文为山西大同大学教学研究项目(JYYB05)]
参考文献:
1.谢一风主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张金霞.应用性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08(4)
3.周松秀,王鹏.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3)
4.张淑贤,刘海洋.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6)
5.罗文,陈国生.论高师旅游管理本科综合性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