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有机农业市场分析范文

有机农业市场分析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有机农业市场分析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有机农业市场分析

第1篇

关键词:白僵菌;生物农药;林业有害生物;林业防治

中图分类号:S4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9-0067-2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陆地上面积最大、结构最复杂、生物量最多、初级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对维系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吸收温室气体排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经济建设以及国际形象。

1 我国目前林业有害生物的特点

林业有害生物 (forestry pest)是指危害或可能危害森林植物或森林植物产品的任何生命有机体。包括各种植物病原物及有关的传病媒介、植食性昆虫、螨类和软体动物、对植物有害的杂草等。近年来,我国林业有害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急剧增加,给我国生态、能源、物种、木材和气候等造成严重影响。目前,我国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共有8000多种,经常发生的有292种,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2亿亩,每年因虫害致死数目4亿多株,减少林木生长量1700亿m3,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2500亿元。我国林业有害生物主要有松毛虫、松褐天牛、松材线虫、美国白蛾及杨扇舟蛾等,具体病虫害情况如表1:

表1 病虫害情况

种类 规模及破坏程度 发生规律

松毛虫 我国最重要的森林虫害之一,分布最广,每年成灾面积约2,000万亩以上,减少松树生产量500万立方米 每隔2年左右为一个大发生周期

松褐天牛 是危害松树的主要蛀干害虫,是传播松材线虫病的媒介昆虫,被列为国际检疫性害虫 每年6月为成虫发生盛期,6月下旬-l0月下旬为幼虫为害期

松材线虫 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森林病害,目前已蔓延至全国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92个县级行政区,674个乡镇,累计致死松树5亿多株,毁灭松林500多万亩,每年造成经济损失近500亿元 1982年发现该类害虫,2009年进入爆发期

美国白蛾 世界性检疫害虫,全国发生面积150万hm2,主要危害果树、行道树和观赏树木 成虫发生期在5月中旬-8月中旬

杨扇舟蛾 几乎遍布国内各地,主要危害杨树和樟树,全国发生面积已达2,200多万亩 经常暴发性害虫

2 真菌源生物农药(白僵菌)防治情况

2.1 白僵菌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历史

白僵菌是一种半知菌类的虫生真菌,具有营养器官--菌丝和繁殖器官--分生孢子,菌丝有横隔有分枝。白僵菌的分布范围很广,从海拔几米至2000多米的高山均发现过白僵菌的存在,白僵菌可以侵入6个目15科200多种昆虫、螨类的虫体内大量繁殖,同时不断产生白僵素(大环脂类毒素)和草酸钙结晶,这些物质可引起昆虫中毒,使体液发现机能发生变化,打乱新陈代谢以致死亡。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使用白僵菌防治森林病虫害,至20世纪80年代,我国已成为白僵菌生物农药应用大国。

2.2 真菌源生物农药(白僵菌)主要优势

林业主要害虫成a虫羽化期较长且具有隐蔽性,化学农药难以接触虫体,且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容易使森林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影响防治效果。白僵菌是目前林业上防治食叶害虫有效的生物农药,它可以在林分中较长时间内控制防治对象的虫口密度。近年来在松树、速生桉的防治工作中,深受林农的欢迎。白僵菌适宜在森林气候环境中生存、传播和繁衍,可以在病虫害中不同程度的流行、传染,以达到持续控制病虫害的效果。白僵菌不易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良好,具有定殖、扩散和发展流行的能力,有利于对病虫害的持续控制,具有明显的后效作用。

3 真菌源生物农药(白僵菌)主要施用技术

我国早期白僵菌施用技术较为落后,随着白僵菌剂型的发展,农药施用技术不断进步,由过去的单一喷粉技术逐步向地面喷雾,空中飞机喷洒以及无纺布引诱防治相结合的“立体化”防治技术方向发展。新的农药施用技术的发展,不仅拓展了防治对象与范围,还提高了防治效果,降低了防治成本。

3.1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用药

采购模式林业分为生态林和经济林。其中生态林主要由森防站、林业工作站负责病虫害防治,其主要由全国各级森防系统统一采购防治所需的生物农药,采取定点采购和公开招标相结合的采购模式,主要由各级政府承担防治投入,由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基本建设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三级资金安排专项防治资金;经济林采购系完全是市场行为,大部分通过经销商购买,部分直接购买,资金来源于林场经营收入。不同地理环境的森林病虫害发生规律以及气候条件不同,需要生物农药企业提供高效、环保的生物农药产品以及专业的防治技术服务,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模式由一般防治向工程治理转变,以满足不同区域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需求。

3.2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用药市场规模

2009年末,我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约为1500万hm2,按照生物农药平均防治成本200元/hm2计算,2009年我国林业领域生物农药市场规模约为30亿元,林业领域真菌源生物农药的市场规模约为16亿元。国家林业局《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指出:2020年森林面积将比2005年增加4000万hm2,真菌源生物农药凭借其显著的比较优势,在林业领域的应用深度和广度将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率要达到80%以上,无公害防治率达到100%,预计未来5年,林业用真菌源生物农药的需求规模将保持每年20%左右的增长速度。

4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用真菌源生物农药(白僵菌)供应单位情况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用药供应单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天人生态公司为代表的符合国家农药管理规范并实现大规模产业化的企业;第二类是依托于林业系统内部防治市场生存的小型白僵菌生产单位,该类企业生规模较小,技术水平不高。随着林业防治面积扩大,目前林业系统内部白僵菌企业生产规模和产品远远不能满足现有白僵菌防治需求。综上所述,白僵菌具有环保效果显着、防治效果良好及综合防治成本较低等特点,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领域具有显着优势。我国白僵菌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领域具有较长的使用历史,随着全球低碳经济兴起、林权改革全面推进,我国白僵菌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第2篇

xx休闲旅游度假村综合项目,本项目计划使用流转土地20xx亩。其中农业科技观光园1000亩,计划用宅基地置换出让土地200亩,农副产品深加工区、希贵树林高端花卉种植区和休闲度假区合计占地800亩。本项目中总建筑面积为435600㎡,拟计划总投额为197930万元,全部资金都为自筹资金。建设年限为5年,从20xx年至20xx年。

【市场行业分析】

关于四川(国际)农副产品展演中心 高效立体有机农业 金秋爱晚养老 休闲旅游度假村综合项目所处的行业分析及关于四川(国际)农副产品展演中心 高效立体有机农业 金秋爱晚养老 休闲旅游度假村综合项目所处的市场分析。

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数量日益增多。20xx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仅为1.78亿。照目前的增速,到2050年中国老龄化将达到峰值,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达4.37亿,以目前中国养老市场的容纳能力,显然无法接纳如此多的空巢老人去养老院养老。

【xx休闲旅游度假村综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

第一章 项目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1.1.2项目性质

1.1.3项目建设单位

1.1.4项目概况

1.1.5项目拟建地址

1.1.6项目的市场分析

1.1.7项目建设方案

1.1.8项目建设内容及工期

1.1.9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

1.1.10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4可行性研究结论及建议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中国农副产品展览平台的兴起

2.1.2有机农业的发展

2.1.3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2.1.4旅游度假业的发展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响应国家政策的需要

2.2.2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需要

2.2.3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促进老年人幸福高地建设的需要

2.2.4丰富当地旅游消费市场,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的需要

2.2.5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三章 项目的市场分析

3.1农副产品会展市场分析

3.2有机农业市场分析

3.3养老市场分析

3.4旅游度假市场分析

3.5市场地位

3.6功能定位

第四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4.1项目选址

4.2交通条件

4.3气候条件

4.4经济条件

4.5政策条件

第五章 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5.1项目总体构思

5.2项目建设原则

5.3项目功能分区及建设内容

5.3.1农展演和大棚农作物种植区

5.3.2农副产品深加工区

5.3.3农作物种植区

5.3.4长寿村养老区

5.3.5希贵树林高端花卉种植区

5.3.6休闲度假区

第六章 项目建设工期及进度安排

6.1项目建设工期

6.2项目建设进度时间安排

第七章 环境治理与节能节水

7.1 编制的原则和依据

7.1.1 环境治理的原则

7.1.2 环境治理措施的依据

7.2 项目新增污染源分析

7.2.1 施工期间主要的污染源

7.2.2 运营期主要的污染源

7.3 环境治理措施

7.3.1 医疗废弃物处理措施

7.3.2 园区综合废弃物处理措施

7.3.3 噪声治理措施

7.3.4 备用环境治理措施

7.4 节能节水措施

7.4.1节能依据

7.4.2节能节水措施

第八章 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

8.1组织结构设置

8.2劳动定员及岗位职责

8.3人员来源及员工培训

8.3.1人员来源

8.3.2员工培训

第九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使用计划

9.1投资估算依据

9.2资金使用计划

第十章 经济效益评价

10.1财务假设及其说明

10.2 收入预测

10.3 营业成本预测

10.4 利润表预测

10.5 项目净现值预测

10.6经济效益评价

第十一章 社会效益评价

11.1极大地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

11.2 满足老龄化人口需要,建立新养老模式

11.3提升地区形象,打造旅游胜地

11.4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11.5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

第十二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3篇

>> “淘金”有机农产品 欧盟农产品进口市场分析 农产品进入“有机”时代 有机农产品产业现状研究综述 有机农产品吃出“环境大健康” 中国有机农产品发展概况 城镇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的购买意愿分析 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的认知及购买行为分析 云南有机农业中主要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分析 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与无公害农产品 美国发展有机农产品的经验做法与借鉴 中国有机食品市场分析 云南特色农产品出口优势及市场分析 活跃在第一线的农产品市场分析师 关于农产品生产销售有关问题的思考与探索 我国城镇消费者有机农产品消费行为分析 我国有机农产品的发展现状及营销对策分析 我国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发展成效与解决措施探究 有机食品――我国未来农产品出口的方向 乡村致富:有机农产品的商业价值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舒惠国,上官新晨.食品质量与安全.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5.

杜相革.农产品安全生产.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临泉县新闻网.临泉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成就与展望../Read News.asp?NewsID=1037.

陈丁春.基于市场推广计划的鑫康公司生鲜绿色农产品产销方略研究.长沙:中南大学,2005.

保罗・罗伯茨.食品恐慌.胡晓姣,崔希芸,刘翔,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The Market Analysis and the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Strategies Design

about Organ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Chen Dingchun

(Zhuzhou State-Owned Assets Investment Holding Group Co.,LTD,Hunan

Zhuzhou,412007,China)

第4篇

总体而言,有机行业包括食品采购和销售两大环节。食品采购可由供应商提供,也可自设有机农场种植;食品销售则可进入大型或专业超市,也可自行配送至消费者手中。目前,国内相当部分的有机食品是生产、销售分离的,即经由农户或专业的有机产品企业生产,之后再统一进入超市售出。销售环节中,一般的超市对有机蔬菜的上架要求很高,需要保证至少有30个以上的品种常年不间断供应,断货就会受到罚款。由于大多数有机农场不具备规模优势,超市的规定无形中迫使部分有机生产商造假,甚至以普通食品冒充有机食品。另外,在产品进超市的过程中,相关的损耗和浪费通常较大,这在无形中也增加了运营成本。电商采购环节中,在与供应商建立互信的过程中需要较长的磨合时间,完全外采容易遭遇不可管控的质量风险,在电商尚未壮大之前,采购量、储存、运输等问题也是常见的困扰,特别是有机蔬菜,其商品特性要求以本地生产为佳。从有机食品种植、商品组织、供应商评估、电子商务平台的搭建到物流配送,沱沱选择整合和匹配各环节,拓展电子商务,形成了从产业链中的运营环节发展到生产、运营、物流的全产业链模式。相比较而言,做一个有机食品的网上超市,就不会受制于超市的“压榨”和“盘剥”。“一开始,我们并没有考虑好要做一个有机食品的网上超市。但是在跟很多线下超市洽谈以后,才发现有机食品要进入国内超市有很多麻烦,这也让我们最终选择了运作成本更低的B2C模式。”董敏坦言。鉴于农产品丰富的特性,沱沱除蔬菜、肉禽等食品由自建农场供应以外,更多的商品来自基地合作加对外采购的模式。以消费额度计算,沱沱约有30%的消费产品来自于有机农场自产,其余则由其统一的全球供应体系采购,包括有机、天然和高品质食品。目前,沱沱工社与国内外近百家供应商达成战略合作,提供有机美食、特色美味、母婴营养搭配、生活必需品等在内的9大类、2000余种在售商品,沱沱工社承诺提供的新鲜蔬菜将实行无条件退换。

二、小众服务引导责任消费

有机食品市场分析人士称,我国有机消费理念尚未像发达国家和地区那样较为普及,仍然小众而近于奢侈。沱沱等有机食品企业对于消费者群体的选择,客观上也反映出国内有机食品的消费现状:地域上,集中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人群上,分散于较高收入及有特殊需求的客户。同时,在有机领域,只要上规模的东西,质量又很难保证,这是董敏三年尝试后得出的结论。2011年与2010年相较,沱沱的客户群实现了百倍以上的增长。但即使如此大的增量,却很难与规模挂上钩。对于这些行业问题,沱沱有着清醒的认知,更有自己的准备。首先,考虑到居民消费水平,沱沱选择小众服务。据沱沱有机农场负责人介绍,由于农场基础设施投资、人工种养殖、物流配送、网上超市维护运营等综合成本较高,有机食品售价普遍高于同类非有机产品2至3倍以上。其次,将消费者群体定位为“两高两外”和有特殊食品安全需求的人士,如母婴和护理期的重症患者等。沱沱工社董事吴柏林告诉记者,目前有机食品的消费主力仍限于部分群体。“两外”,即有外国生活经历的国内消费者和在华居住的外国人;“两高”则包括高级知识分子和高收入者。这是其他有机企业的主要客户群体所在。这也折射出公众责任消费意识的不足,不利于有机食品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责任消费涵盖道德消费、低碳消费、绿色消费和健康消费四方面,渗透着消费者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诉求,关注消费产品各环节的社会责任状况,注重消费本身的可持续性。即使是沱沱工社的目标客户“两高两外”人群在选择有机食品方面,购买动机也主要是有机食品的安全性,也就是健康消费,在有机农业的环保低碳、动物福利和社会责任方面,似乎关注度并不高。长远地看,成熟的有机消费市场则取决于公众责任消费意识的根本转变,全社会真正形成相应的责任消费观。对于处在行业发展前列的沱沱来说,如何从企业履责的角度引导公众责任消费,鼓励一种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在最近的北京市人大代表会议上,身为市人大代表的董敏向官方建言有机行业发展的重要性。董敏认为,大量农药、化肥使用所造成的土壤硝酸盐含量超标、水质恶化的问题亟待解决,而推行有机农业便是有效途径之一。近期,沱沱还邀请了数十家食品、社会责任领域的媒体赴有机农场调研,实地了解有机食品的生产过程,并搭建媒体、专家学者研讨社会责任和责任消费的平台。在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当下,有机食品企业更应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共同推动全社会的责任消费。

三、持续投资、员工和认证

有机行业本质上遵循动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生产周期较长,这决定了投资回报周期更长。以西红柿为例,在沱沱农场建场之初,要保证土壤在过去至少36个月内没有重金属、化学物质的渗入。猪的饲养方法亦然。超市售出的普通猪肉,大多3个月或者更短的时间出栏,有机养殖则至少一年。为保证日配而投入的物流建设更需大量投资。沱沱目前已累积投入9000余万元,三分之一用在了京郊物流仓储基地、物流人员配置和冷链管理上。“有机这个事没钱你做不了,急着挣钱一定不能做。”四年下来9000多万元的投入,沱沱难谈盈利。充足的投资源于沱沱的投资者九城集团。作为一家致力于推动全球贸易便利化的高科技企业,九城集团为13万家中国进出口企业提供B2G(企业对政府)进出口质量通关软件及相关服务,市场占有率已近90%。在投资方看来,沱沱在业内突破了新鲜食品不能日配的难关,开创了新型B2C领域的冷链物流,属于极有前景的“价值投资”。如何吸引热爱有机事业、了解有机生产,又熟悉物流管理与信息技术的复合型、高学历人才加入到员工队伍,这是包括沱沱在内的有机食品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管理团队需要找到那些真正认同有机产品理念,愿意投身于有机事业的志同道合者。唯此,有机行业才能成为一种可持续投资,做到责任的坚守。在投资和员工议题之外,优化有机食品认证对于行业企业亦十分紧要。本刊记者查阅2005年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的《有机食品国家标准》发现,在有机农业种植中,土地、大气、水环境、选种、施用肥料、除虫方式等因素都须遵循严格的规定。并且,只有通过具有国家资质的机构认证的食品才可称为有机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确有其必要性,但记者了解到,目前也存在认证混乱、执行力度及后期的监管力度不够的问题。由此,众多商家“滥竽充数”,以次充好现象层出不穷,不利于有机市场信心的培育。另一方面,国内有机食品认证的门槛设置很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额外的企业生产成本。据沱沱负责认证事务的工作人员介绍,沱沱农场1050亩的整体有机认证的费用每年近6万元,每个品种每茬种植都需要进行有机检测,每次检测费用为2200元。比如大西红柿、小西红柿也要作为两个品种分别接受有机检测。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认证标准的初衷在于强化有机产品的安全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但这也部分超出了认证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使得企业不得不忙于应付应接不暇的产品认证,事实上也增加了尚处于培育期的行业企业成本。对此,吴柏林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可考虑借鉴国外认证机构从简、从严的执业经验,进一步优化现有的认证体系,更加注重从扶持、培育和引导有机产业的发展高度上,服务于企业整体的经营布局,着重有机行业制度、环境的规范认证,而非单纯的结果认证。

四、市场信心与模式推广

第5篇

浅谈我国鲜食玉米行业发展概况何晓鹏,沈瑾,孙洁

"牛气"的农产品,"沉重"的菜篮子徐娟娟

台湾大果桑种植与加工技术许永飞,李双

HemiPeptide-Fe果蔬饮料研制张滨,马美湖,彭国平

山西省阳高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的实践与探索李素萍

克州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建设取得新成效克州农业局乡企科

有机食品不缺产品缺营销娄向鹏

2010年度我国玉米产业发展趋势与建议

揭开"转基因"的神秘面纱欧泉

转基因植酸酶玉米在低碳经济时代大有可为陕西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院

白花蛇舌草中熊果酸微波辅助提取工艺研究王培明,张少伟,刘军海

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湖南省统计局

依托资源优势积极组织实施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罗凤来

"农夫山泉"的品牌成功之路佚名

大米添"香"引发食品安全隐忧蒲晓娟

倾力打造新型经营模式引导陕西苹果产业升级张立功

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2009~2020年)徐娟娟

中央稳定生猪生产鸥泉

甘蔗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旱灾对广西农产品加工业的影响与建议广西农业厅农产品加工业办公室

我国粮食安全任重道远

着力完善乡镇企业统计迫在眉睫王丽丽

财政支农项目问and答

我国体制改革现代农业产业工程体系出炉王丽丽

科技促进步推广显成效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所

低碳农机发展路径探讨金攀

葛根总黄酮和葛根素的提取及其分离纯化研究进展孙术国,罗志强

绿原酸的应用及其研究热点朱燕,房李艳,赵亚洲,刘军海

高原夏菜贮运保鲜技术创新研究与集成示范颉敏华,张永茂,冯毓琴,李梅

卷首语黄静

商务部《农产品出口"十一五"发展规划》

全国乡镇企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农产品加工贸易博览会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

我国肉类加工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李同斌

第一批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名单(下)

《肯定列表制度》及其标准的制定(下)赵国志

酸肉发酵方式的比较研究李华丽

肉制品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建议

牛肉干的生产工艺/腊肉制品加工

科技动态

我国猪肉出口形势严峻

从大米的消费变化看市场走势

我国农产品出口发生四大变化/今后五年全球食用油用量将增长27%/韩国大麦饮料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2006韩国国际食品博览会

香肠类产品市场分析及营销对策

地区动态

肉类食品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吴向丰,张颖

如何安全有效的延长肉制品的货架期?

燃料乙醇——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能源陈铁,李瑞

发酵肉制品研究进展张颖,吴向丰

菜系各有各有营养

淋水式杀菌技术在软袋包装食品杀菌中的优势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 张宏,许海强

加工机械3则

冷冻分割肉保鲜新包装——拉链式包装

国内外牛肉嫩化技术主要有哪些?

如何解决肉类制品的褐色问题?

微波技术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许世荷,王娟,XuShihe,WangJuan

中西方食品包装机械差异分析

中国食品安全现状及食品标准发展趋势与问题分析刘锐萍,LiuRuiping

石榴营养保健功能及开发利用袁丽,高瑞昌,田永全,YuanLi,GaoRuichang,TianYongquan

覆盆子的营养功效及产品开发陈永存,ChenYongcun

大蒜的营养保健功能及其在食品中的开发应用王储炎,WangChuyan

保健食品大多难逃"短命"怪圈

昆虫食品市场前景分析

现代营销的十大原则

意大利学者近日发现葡萄酒可以有效治疗咽喉疼痛

《自然》:辣椒能够缓解疼痛

吉林省四成以上保健品不合格

福建抽查部分蜂蜜不够新鲜

北京房山区长沟镇双孢菇种植喜获成功

河北巨鹿县枸杞金银花产值创新高

打响"湘菌"品牌加速产业发展

广西西林茶业主攻标准化

秋季如何用饮食调养健康

秋季六款滋补汤水

Q任何人都可以服用蜂胶保健品吗?HtTp://

Q如何安全选购保健品?

2007年月饼市场发展趋势分析与预测

波兰与俄罗斯农产品加工企业考察印象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 谢洪钧,王伟,邹范鸣,杨旭日,任鹏举,宋万增

"十一五"时期烘焙食品工业展望

葡萄糖氧化酶的发酵生产与发酵工艺的研究宫艳艳,徐学明,GongYanyan,XuXueming

广式伍仁月饼的制作及其关键点的控制

旋流闪蒸干燥技术在淀粉加工中的应用杨文雄,肖霄,YangWenxiong,XiaoXiao

烘焙食品的营养特点及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孙术国,麻成金,黄群,SunShuguo,MaChengjin,HuangQun

从"月饼"看食品安全问题李云捷,陆艳,钱彩虹,LiYunjie,LuYan,QianCaihong

小麦胚芽的营养保健价值及其开发利用田芳,TianFang

阴雨天枣果腐烂问题分析高颖,GaoYing

浅谈国内焙烤食品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饼干市场现状分析

2007年月饼价格上涨

采用反向营销策略拓展市场

焙烤食品防腐抗陈化新方法

以毒攻毒细菌成为美国食品添加剂

科学家发现使红酒产生黑胡椒香气的混合物

51.5亿元新增农业投资投向何处?

全球粮食价格上涨粮食安全形势严峻张中军

中国的粮食供求与安全——在粮食危机与粮食核心区建设高峰论坛上的发言曾丽瑛

把中原粮仓打造成丰厚殷实的美好家园——在粮食危机与粮食核心区建设高峰论坛上的演讲徐光春

浅议食品安全问题背后的道德危机常建新

中国应对全球粮食危机的对策建议梅方权

出口危机下的陕西果汁张宏伟

SousVide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康曼曼,包海蓉

江苏省沿海啤酒大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 薛德海

农产品加工良好操作规范通则

"揭秘"三聚氰胺徐娟娟

中原农业品牌显现欧泉

众品人,中国情,世界观——记河南众品食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献福张宏伟

驻马店乘东西合作之势展翅飞翔舒涵

湖南省桃源县养殖业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湖南省桃源县统计局

加强技术创新推进垦区农产品加工业可持续发展苏智伟

技术供求服务

世界农产品供需预期报告

河南省播种优质小麦达5506万亩等八则

中国取消部分植物油出口退税舒涵

大米风险如何因应

粮食风暴席卷全球汪玉海

大米加工现状与趋势汪玉海

米糠油的研究和开发

超声波在食品杀菌中的研究现状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 栗星,包海蓉,LiXing,BaoHairong

低聚木糖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尹利端,王立志,董丛超,YinLiduan,WangLizhi,DongCongchao

红曲发酵麦麸提取红曲色素的初步研究乔明武,田洁,王慧荣,QiaoMingwu,TianJie,WangHuirong

发芽糙米及其系列化产品生产技术

特色杂粮全营养饮品——红豆乳、小米乳产业化开发项目

高蛋白早籼米粉及其系列产品开发技术

大米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技术

100T/D浸出、精炼的米糠油示范项目

营养强化大米改善公众营养徐娟娟

有机农业与有机食品杜相革

第6篇

7、8月份开始,随着对业务的熟悉,工作内容主要转变以配合为主,参与了北碚静观、酉阳小坝、易华录数据湖及江北区五宝镇等项目。其中,在静观和小坝项目中主要完成了对项目地区位的分析;在五宝镇项目中负责乡村振兴过程中可以申报的各项政策补贴的梳理;在数据湖项目中收集了项目地的对标案例及项目建议书的部分编写工作。

期间,还参与了乡村振兴全过程顾问咨询服务模式的设计工作,完成服务清单的整理分类及编制工作。

课题方面,逐步加入中冶农特产品型特色小镇和乡村振兴战略政策研究两个课题组,协助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和部分文字工作。

同时,自7月初加入文创IP小组后,完成了小龙虾项目的市场分析部分并提供策划思路和理念;另外,负责美丽乡村院IP的策划、设计与打造工作。

在院宣传方面,负责撰写了中冶扶贫征文和美好中冶公众号推文。

以9月底的金刀峡镇乡村振兴规划项目为转折点,开始正式作为设计及执笔人员参与到项目中,负责该项目的产业部分和生态农业发展区策划。提出在金刀峡镇生态农业发展区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社区农业的思路,打造金刀峡镇区域有机品牌,并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出品牌打造路径和模式。

除此之外,长寿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项目工作也在10月底展开,主要负责项目的文化振兴部分。根据长寿区文化的禀赋特点,基于现存的“自然长寿”区域农产品品牌,提出打造“健康长寿”和“百年长寿”的长寿形象,推动旅游产业和康养产业的发展,并提出在长寿区宣扬儒家文化以完善乡村思想道德建设,宣扬工匠精神以促进民族民俗手工艺品向产业化发展方向的积极转化。

另外,课题方面除完成重庆市农委乡村振兴课题的申报工作之外,还配合完成了2019年度研究课题《文旅驱动下的乡村振兴实施路径研究》的申报工作;文创IP小组方面完成农特产品IP打造路径研究和酉阳小坝项目的命名工作。

2018年度全部工作内容详见附表。

回头入职近一年的时光,首先看到的是自己的进步和转变:

一、 业务能力的提升。在过去几个月的时光里,从刚入职时的懵懂迷茫,被分配到任务时的毫无头绪,到现在基本可以独立完成一个板块的内容,从心里还是为自己感到高兴的。这段时间里,在工作时间和闲暇时间都努力提升了自己,积极阅读相关材料,补充背景知识,虚心请教弄清楚院里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向。目前不仅可以保证被分配任务的质量,还有精力一点点尝试着把自己之前的专业知识提炼出来融入到项目中来,做出创新和提升,以期为项目打造更好的效果。

二、身份意识的转变。刚刚入职时,还是典型的学生思维,学院气比较重。工作上缺乏积极性,时而还会有惰性。项目上不太善于和别人配合交流,经常出现完成的作品达不到要求和预期的情况,无形中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成本。经过这段时间的磨练和自己有意识的调整,提高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任务量不繁重的情况下,可以有意识地进行学习充电,偶尔还会主动询问同事,是否有需要配合的工作,并逐步增加了同团队和项目负责人的交流,返工的问题渐渐转化为零,有效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三、对院的归属感逐步增强。在刚进单位的时候,恰恰赶上受到私人原因的影响,情绪波动比较大,心态也不是很稳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同事们逐渐熟络起来,深刻地体会到美丽乡村院作为一个大家庭的存在。对单位越来越有感情,自己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也一点一点增强。现在已经时刻做到意识自己是美丽乡村人,自己的优秀就是为美丽乡村院争光。

但同时,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身上现有的不足:

一、自己专业方面的知识对于院项目提供的帮助太少。因为之前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多以理论为主,缺乏实际操作;再加上性格方面原因,在各类项目讨论会上发言较少,羞于陈述自己的观点,导致没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方面给予项目足够的支持;

二、距离多专业复合人才的要求尚有差距。除了必备的产业基础知识能力之外,对于规划设计、文旅策划方面知识的不足,景观建筑方面意识的欠缺都可能成为自己今后发展的短板所在,不利于日后项目的开展和团队之间的配合。

三、 还没有完全脱离学生思维进入工作思维。虽然前文中提到这一年中的转变,但是照比优秀的同事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还不能根据项目具体内容和时间节点完美地找到“有”和“优”之间的平衡,有时难免给项目负责人和团队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四、对院级层面的宏观发展方向缺乏长远视野。对于项目和院发展方向缺乏深刻的认识,对于政策和市场前景缺乏前瞻性的见解,或是目光短浅,过于关注眼下,或是忘记了作为央企的性质和责任,过多追求拥抱市场。

第7篇

[关键词] 西蕃莲产业 现状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S66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2-0009-02

西番莲又名百香果、鸡蛋果,有热带果后之称,果汁有番石榴、菠萝、香蕉、草莓、芒果、酸莓等数十种水果的浓郁香味。为西番莲科西番莲属、热带多年生草质到半木质藤本攀援植物,原产澳大利亚和南美洲的巴西。

1 产业现状

1.1 历史渊源 我国1984年在福建引种成功,现主要种植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台湾等暖冬地区。江城县是云南省普洱市西蕃莲生产的重点区域,经过多年发展,现已具有一定的种植规模。

1.2 生产现状 西蕃莲是江城县继橡胶、咖啡、茶叶、甘蔗之后发展种植的又一个“短、平、快”重要经济作物,早在1995年就有零星种植,目前,全县整董、康平紧邻西番莲公司的两个乡镇已推广种植640公顷,投产240公顷,产量3600吨,农户收入350万元。

1.3 开发研究状况 江城绿色版纳生态食品公司、农业部门积极开展西蕃莲宜林区域土地调查、确定以整董、康平两乡镇作为试点,撰写了《江城县西蕃莲产业项目可行性报告》上报相关部门并作为扶贫项目立项,同时开展西蕃莲高产栽培及品种筛选和配置研究等工作,分析西蕃莲产业在生态、经济效益及其在区域经济增长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从现阶段的研究来看,只注重单项技术的研究,不重视高新技术与配套技术的研究,科技推广力度不足,转化率低,与西蕃莲产业建设发展的集合力度不够。

2 存在问题

2.1 缺乏规划 江城县2002年开始推广种植西蕃莲,但整个产业缺乏科学的远景规划,在种植区域、品种配置和生产技术上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未能充分利用我县自然资源优势及品种优势来发展西蕃莲产业。

2.2 技术推广培训不足 种植农户缺乏栽培管理技术,管理粗放,种植地内杂草丛生,病虫危害严重,肥水施用不当,不及时修剪枝条,不进行授粉,使西蕃莲种植基本处于只收不管理的境地,能收多少就收多少,任其自然生长。一般西蕃莲植后一年即可投产。第二年即进入盛果期,5-6年更新再植。而据调查,现整董、康平两乡镇种植的西蕃莲,尤其是外地移民种植区域,采摘一年后还未进入盛果期就因管理不善面出现衰退死棵,种植农户得不到应有的经济收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蕃莲的生产发展和种植农户的积极性。

2.3 宣传力度不够 广大农户对西蕃莲产业缺乏认识,等、靠、要思想严重,农业部门及公司对西蕃莲产业开发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方面的重要意义缺乏宣传,在开发种植达到一定规模时,还未能及时抓住典型大户充分做好宣传鼓动工作,致使农户进行产业开发时的信心不足。

2.4 公司加工技术滞后,开发应用单一。虽然公司原料销售不存在问题,但每年农户交售的果品除黄果外有相当一部分青果因质量原因公司拒收,对西蕃莲的应用也停留在原料生产的阶段上,对果叶、果皮等大宗副产品缺乏深加工应用,制约着西蕃莲产业综合效益的提高。

3 发展前景分析

3.1 西蕃莲应用 西蕃莲含有百余种果实香味,俗称百香果,被誉为水果中的“饮料皇后”,富含各种维生素、可分离制成各种不同风味的果汁饮料,具有很高的营养及保健价值,果皮可制成生物肥料,茎叶可制成保健果茶和药品,具有广泛的用途。西蕃莲亩产量可达1.5吨,按每公斤2元收购价计,亩最低可创效益3000元,产量高,产值好。

3.2 市场分析 收购鲜果的江城县绿色版纳生态食品公司主要向农夫山泉,娃哈哈等饮料生产厂家供应原料、产品供不应求。目前,西蕃莲种植面积较少,产量低,公司自投产以来一直没有收购到足够的鲜果,根本无法完成订单,据公司负责人介绍,2014年公司必须收购6000吨鲜果才能完成原料供应的订单,而预计产量只有1000吨左右,缺口较大,符合质量要求的鲜果不存在销售问题,发展空间很大,现公司计划开始提取冻干果粉,国际市场售价每公斤高达110美元,对鲜果的需求量将更大。

3.3 自然条件分析 西蕃莲产业计划开发区内,可供开发种植的土地面积为67400余亩,海拔在600米-1100米之间,空气相对湿度80.6,年降雨量1560厘米,年有效积温7046℃至7540℃,年平均气温19.6℃,PH值5.5-6.5土壤深厚肥沃,交通方便,区位优势明显,农村有机肥储量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各方面条件符合西蕃莲生长发育所需条件,完全能生产出未受污染的西蕃莲鲜果。

3.4 措施保障 随着农业产为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引导农民发展“两高一优”无公害农作物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及农业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些政策鼓励广大农户在稳定粮食生产的情况下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开发种植,政策有保障。县内有一个现阶段日加工能力30吨的企业,加工能力能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而扩大,果品销售有保障。

3.5 产业发展必然性 在我县宜植地域,大部分是贫困山区和半山区,广大农户缺技术、缺项目、缺资金,发展西蕃莲产业,投资小、见效快,能有效吸引贫困地方农村剩余劳力和更贫困的外县移民,能有效地利用现有荒山荒地,在取得一定经济收入的同时又可改善生态环境,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并可在西蕃莲地内套种茶叶、咖啡等作物,以短养长,形成复合种植经营模式,创造比单一种植更高的经济效益,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生产力,是贫困地域农户发展种植、增加收入的首选项目之一。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来说,发展西蕃莲产业化种植具有一定优势,具有很大发展潜力。

4 产业发展对策

4.1 加强领导,搞好宣传,促进西蕃莲产业快速、稳定的发展。有关部门应进一步提高对西蕃莲产业在贫困地区中的地位的重要性的认识,在充分保证种植农户利益的前提下,依托西蕃莲公司抓好典型、树好样榜,积极搞好宣传动员工作,坚定广大种植农户的信心和决心。

4.2 合理规划种植区域,不与胶、蔗、咖啡等作物争地,引导西蕃莲产业稳定发展。根据西蕃莲生物特性及我县荒山荒地资源,在海拔1100米以下的宜植区域,根据公司要求和农村劳动力情况,合理推广种植西蕃莲,气候诸要素不适合种植的,一律不推广种植,超出公司运距要求的,暂不规划。

4.3 加强组织协调和管理,完善公司+农业部门+农户的实施模式,理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避免公司、农业部门各自为政的情况出现。加强协调,使种植农户在种植上能得到全程技术跟踪服务,在销售上不再出现鲜果质量不达要求而被公司拒收的情况,使农户种有服务,销有保障,使公司有充足的计划中的货源,更好地去安排订单。

4.4 加强科技投入,强化科技培训。西蕃莲作为我县一个新兴产业,农业部门虽有一套栽培管理技术,但与其它传统作物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必须经实践加以完善,有关部门应加强科技投入,充实科技力量,加强西蕃莲品种选择、水肥管理、修枝整形、有机栽培、立体复合种植、深加工应用等先进技术的研究推广,加强标准化实用科技培训,提高农户科技水平,提高科技转化率;建立高产优质示范基地,让农户学有榜样,看有样板,以点带面促发展。积极申报项目,获取上级有关部门支持,大力发展西蕃莲产业,打造江城绿色生态西蕃莲品牌,创造规模效益。

第8篇

一、转型发展、资源配置制度与国民经济政策体系

本文对制度变迁条件下国民经济政策体系的模式定位的研究借鉴了西方学者的已有成果,但是本文的分析与其存在诸多差异。这种差异显著地表现在两者的分析前提和假定上。

(一)极度不合理资源定价机制与不完备资源市场假定

制度变迁条件下中国现阶段的极度不合理资源价格与不完备资源市场是西方学者无法完全想见的;

(二)制度变迁条件下中国的资源市场长期处于短缺的非均衡状态

(三)制度变迁条件下资源分配的非市场化与过多行政干预

(四)资源管理中政府官员行为动机复杂化

其中,资源管理阶层为了获得行政职级晋升,在经济管理中导入非经济目标,从而成为中国现阶段国有资源型企业有的“政治―――经济人”。

中国学者与西方学者对制度变迁条件下资源价格定价机制与资源市场的论述存在差异,主要原因是西方学者对资源价格定价机制与资源市场进行分析的制度背景是规范的市场经济制度,而中国资源价格定价机制与资源市场分析的制度背景是中国资源配置制度正处于以转型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制度变迁过程。转型是指中国资源配置制度正从计划模式转向市场模式,发展是指中国资源配置的管理机制正从不发达状态迈向现代化。正是因为这一制度背景的特殊性,使得制度变迁条件下中国资源价格定价机制与资源市场等经济问题尤为错综复杂,是西方市场经济理论所不能涵盖的。

制度变迁条件下,中国资源配置制度改革宜于采取渐进模式。正如许多专家指出:大约需要5―1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建立比较合理的资源配置制度。在不合理资源配置制度下,企业既不能实现要素最适组合,也不能贯彻利润最大化原则,还会引致企业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中平均成本过高(相对与发达国家),损害企业利益与社会福利,根本不可能形成完全意义上的现代企业运营制度。参照资源配置制度范式,中国资源价格定价机制与资源市场状况可以简略概括为:超经济垄断(行政垄断)与过度分散竞争并存;资源利用集约程度低与企业竞争限制并存;经济性管制和行政性管制并存。总之,中国现阶段资源价格定价机制、资源市场结构与资源配置制度的优化要求尚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二、循环经济―――国民经济政策体系的模式选择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生态环境脆弱。在资源存量和环境承载力两个方面都已经不起传统经济形式下高强度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如果继续走传统经济发展之路,沿用“三高(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粗放型模式,以末端处理为环境保护的主要手段,那么只能阻碍我国进入真正现代化的速度。从长期角度来看,良性循环的社会应从发展阶段开始塑造,才不会走弯路,才会得到更快的发展。我国的消费体系仍在形成阶段,建立一个资源环境低负荷的社会消费体系,走循环经济之路,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随着未来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也必然要求我国选择建立循环经济。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到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要在2000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今后10年的经济依然需要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很显然,如果继续沿用传统“三高”发展模式来带动经济高增长,那么只能继续削弱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换言之,我国现有的资源和能源供给几乎不可能继续满足传统“三高”模式下的未来10年经济的高速发展。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利用高新技术和绿色技术改造传统经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新经济,使我国经济和社会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国家层次的国际经验比较分析

随着20世纪60年代以来生态学的迅速发展,使人们产生了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愿望,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得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普遍采纳,发达国家正在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发达国家,循环经济正在成为一股潮流和趋势。循环经济已经在一些发达国家中取得了成功的实践。目前,从企业层次污染排放最小化实践,到区域工业生态系统内企业间废弃物的相互交换,再到产品消费过程中和消费过程后物质和能量的循环,都有许多很好的成功实例。

从国家层次来看,比较成功的国家主要有德国和日本。德国分别于1991年和1996年颁布《包装废弃物处理法》和《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规定对废物管理的首选手段是避免产生,然后才是循环使用和最终处置。日本是发达国家中循环经济立法最全面的国家,立法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资源“循环型社会”。目前,日本已经颁布了《推进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有效利用资源促进法》、《家用电器再利用法》、《食品再利用法》、《环保食品购买法》、《建设再利用法》、《容器再利用法》等七项法律。从2001年4月开始,日本开始实施这七项法律,争取一边控制垃圾数量、实现资源再利用,一边为建立“循环型社会”奠定基础。日本将走出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社会,逐步走向“循环型社会”。日本七项法律的基本精神就是体现三个要素,即资源再利用(Reuse)、旧产品和旧零件再利用(Recycle)和减少废弃物(Reduce)的3R原则。

四、构建我国循环经济政策体系的基本路径分析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现阶段,我国循环经济的进展,还更多地停留在概念层次上。发展我国的循环经济,需要政府、企业、科学界、公众共同努力,通过建立法规制度、推行绿色核算、开发绿色技术等措施来推动。

循环经济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优化选择。然而,由于循环经济思想的前瞻性和长远性,并不是每个企业和消费者都具有能够理解并主动地实施它的理念。因此,国家和政府在建立循环经济战略的任务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应该制定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来引导和促进企业和消费者实施这项战略。

(一)战略选择:实现国民经济的信息化

实现国民经济信息化要求加强经济活动中智力资源对物质资源的替代。实现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核心是科技,关键是人才,基础是教育。因此,实现国民经济信息化,就是要发展科技,发展高新技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同时重视教育,加强人才的培育,以保证智力资源的再生。

(二)经济政策:明晰环境资源产权,调整资源价格体系,建立循环经济模式的国民经济账户

环境资源问题很大程度上根源在环境资源的滥用。而引发环境资源滥用的经济机制在于缺乏合理的环境资源价格体系来消除经济活动的外部性问题。在现实经济中,环境资源的价格未能正确地反映其供求关系,低价甚至免费的资源使用使人们产生了资源丰富的错觉,促使人们对有关资源过分使用,引发大量的环境资源污染。如果能够建立完整的环境资源价格体系,使环境资源价值得到相对完整的体现,环境资源滥用的现象就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因此,经济政策的重点就在于利用市场机制,明晰环境资源产权,使资源和其他物品一样走入市场,使其价格正确地反映它的全部社会成本。明确的产权,合理的价格会促进稀有资源的有效使用,确保循环利用原则的实施。

在宏观层次上,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也不适应循环经济的需要。在现行体制下,人类生产和消费活动中使用环境资源和自然资源的真实成本得不到反映,而环境资源质量的退化等环境资源债务也在国民账户的资产负债表上缺乏反映。同时,计算方法上,环境资源污染导致环境资源质量的下降,不仅没有从最终附加值中扣除,环境资源治理的费用还被列入了国民收入。现行核算方法严重背离了实际的经济运行,并不能对“原则”的实施提供正确的指导。因此,应当采用符合循环经济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方法,使其准确地反映发展中资源的代价和环境资源污染的程度。

(三)产业政策:加速实现产业发展的“循环化”和“节约化”

循环经济并没有所谓的“循环产业”,它只是要求对现有的产业进行“绿化”,使之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对工业而言,应该大力发展生态工业,也就是运用工业生态学的观念来改造现行的工业系统。就微观层次而言,就是按照清洁生产的理念来组织工业生产,促进原料和能源的循环利用;就宏观层次而言,就是要大力发展工业生态链和兴建工业生态园,在产业、地区、国家甚至世界范围内实施循环经济法则,使微观企业之间形成共生系统,尽量消除废弃物的产生。比如可以在石油冶炼、化学制剂生产等企业之间交换能量和原料。与工业类似,循环经济的农业也应该是可持续的,它包括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形式。目前欧盟已有包括德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正在推广一种“作物综合管理”的持续农业计划,拟减少对环境有害的化肥和农药的用量,同时增加有机肥的投入。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是改善现有环境的重要手段。目前我们的环境已经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基于此,一方面应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确保以后的环境不再遭受破坏,另一方面,对于环境已经遭受的损害,应该采用积极的方式恢复环境的清洁面貌,环保产业是弥补以前对环境欠账的有效措施。从广义来讲,资源回收产业也是环保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资源回收和绿色消费、绿色生产相互衔接起来,就会形成一个全社会范围内的“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完整的循环经济环路。

(四)技术政策:发展高新技术和环境无害化技术

高新技术被认为是知识经济的技术载体。而知识经济的发展也是符合“减量化”的要求,因此,循环经济的技术政策中应该包括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等。

环境无害化技术是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促进废物和产品的循环利用,或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处置废弃物的技术。它主要包括污染治理、废物利用和清洁生产技术等。污染治理技术就是传统的环境工程技术。废物利用技术是进行废弃物再利用的技术,它符合“再使用”和“再循环”原则的要求。清洁生产技术则和“减量化”原则相一致。高新技术和环境无害化技术是构筑循环经济的物质基础,它已经成为当今技术发展的主要潮流。一旦在这些技术上取得突破,必将加速促进循环经济的建立,人类也会早日重建与地球的和谐关系。

(五)消费政策:引导“无公害”消费和“绿色”消费

消费在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产品或服务只有在被最终消费之后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因此,倡导“无公害”消费和绿色的消费政策是构建循环经济最重要的环节。“无公害”消费和绿色消费的概念是广义的,它有三层含义:一是倡导消费未被污染或者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改变公众对环境不宜的消费方式。在目前消费疲软的情况下,倡导“无公害”消费和绿色消费不仅可以创造新的消费热点,拉动消费,更重要的是处于买方市场的消费需求会更有效地引导绿色生产。

(六)教育政策:开展“无公害”教育和“绿色”教育

所有政策最终的执行效果都和公众的参与密切相关。为了提高循环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需要加强对公众环境意识的培养。绿色消费引导绿色生产,而公众的环境意识又决定其消费偏好。所以建立循环经济最终要落脚于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无公害”教育、绿色教育政策包括:逐步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工作制度,带动民众广泛参与环保实践;经常举办环境污染案例听证会,加强环境案件的社会影响;加强舆论宣传,强化环境意识。新闻媒体对绿色产品类的广告予以优惠,政府部门应该带头使用绿色产品;加强教育培训,普及环境知识;增加环保投入,加快信息自动化建设,并定期公布环境质量状况;引进生态理念,科学规划社区环境。

五、建立循环经济法律保障,培育国民的循环经济理念

为了防治污染,保护环境,我国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从国情出发,制定了“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战略方针,实行“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强化循环经济管理”三大环境政策,以此为循环经济保护立法、执法和守法的基本准则。初步形成了循环经济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框架。

第9篇

蓝莓又名越橘,是一种小浆果,果实呈悦目的蓝色,被一层白色果粉包裹,果肉细腻,种子极小。蓝莓果实中除了含有常规水果中含有的各种糖分、果酸类和维生素C外,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抗衰老的生物活性酶SOD、熊果苷、花青素、食用纤维以及丰富的钾、铁、锌和钙等。蓝莓不仅可鲜果食用,还可加工成品种繁多的蓝莓制品,如蓝莓饮料、蓝莓酒、蓝莓果汁、蓝莓果酱、蓝莓果干、蓝莓糖、蓝莓胶囊等。

蓝莓属于水果中的第三代水果,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广阔的开发前景,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五大健康食品之一,被誉为“黄金浆果”。

经济效益分析

鲜果:目前我国蓝莓种植面积非常小,产量也很少,连鲜果市场的消费都不能满足,而且由于产量很少,导致市场价格偏高。目前,蓝莓主要在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消费,其上市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国内种植蓝莓的潜力还有待开发,其经济效益仅从鲜果消费来说,就能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加工:目前国内蓝莓加工产品主要来源于国外,国内蓝莓产量仅能供应一部分鲜果消费市场。蓝莓加工在我国尚处于最初的发展阶段,但随着蓝莓种植和国内消费市场的扩大,加工技术也会渐渐成熟,加工深度也会随之发展。而蓝莓加工市场,目前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效益在国内基本属于空白状态,预计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技术:蓝莓在国际上的种植和加工技术都已经成熟,种植蓝莓技术难题不多,是一项非常有前途的种植产业。

栽培管理技术

目前我国种植蓝莓的地区主要有:辽东区域、胶东半岛等(北高丛蓝莓系列);浙江、江西和云贵川为中心的区域(高丛蓝莓和兔眼蓝莓系列)。

一、准备工作

1.建园选址。首先,根据蓝莓的生态适应性,在选择种植地块时要先了解土壤酸碱度,栽培蓝莓的土壤pH值在4.8~5.5之间,不同品种需求的土壤酸碱度不一样,因此,应根据所处地区土壤的酸碱度选择适合的蓝莓品种栽培。其次,要尽可能选择土壤疏松、富含有机质而且排灌条件良好的地方。蓝莓是喜光植物,在山地建园要尽量选择阳坡中、下部,坡度不宜超过15度,大于这个坡度则须修筑2米宽的梯田;园地以荒山、低产松林改造地最佳,退耕坡地也可。退耕地的栽植成活率没有松林改造地的成活率高,病虫害和杂草也较松林改造的林地多,增加了生产管理成本,因此,应根据当地情况和自身经济条件选择园址。

2.定植密度。高丛蓝莓系列品种间距以1.0~1.5米×2.0~3.0米为宜,兔眼蓝莓系列品种间距常采用1.5米×2~2.5米,半高丛蓝莓系列品种间距常采用0.6~1.2米×2.0米。

3.定植时间。营养钵苗一年四季均可定植,春季、秋季和冬季最佳,其中秋栽成活率最高,春栽则宜早。

4.定植方法。定植前整好地,挖好定植穴,常用定植穴规格为长1.0米、宽1.0米、深0.5米。种植半高丛蓝莓和矮丛蓝莓可适当缩小规格,兔眼蓝莓可适当增大规格。定植穴挖好后,将取出的泥土掺入磨碎的松树皮和泥炭,或松林下的腐殖土等,混合均匀后回填入穴,回填土以高出地面20~30厘米为宜,在土壤酸度不够时可用硫黄粉调节。

二、蓝莓种植管理

1.土壤管理。幼龄蓝莓果园,树盘和行间土壤应分别管理,树盘及其周围的土壤通常采用清耕、覆盖和喷洒除草剂免耕。成龄蓝莓果园,土壤管理应全园统一考虑,可以采取清耕法或生草法。美国蓝莓树盘覆盖是应用非常普遍的一项技术措施,现介绍如下:

(1)清耕的深度以5~10厘米为宜。清耕时期从早春到9月,根据当地的降水和杂草滋生情况进行清耕。夏季中耕可适当深些,近株丛处稍浅些;春秋季节需浅铲、浅耕,务求达到灭草、保墒、防涝的效果。

(2)生草法。主要是采用行间生草、行内清耕,或用除草剂控制杂草。生草法与清耕法相比,有利于产量的提高和保持土壤湿度,适用于干旱土壤和黏重土壤,其缺点是不利于控制蓝莓僵果病。果园生草法使用的草品种,有禾本科的鸭茅草、紫羊茅草、鹅观草、黑麦草、野燕麦等和豆科的三叶草、小冠花、苕子等。禾本科草和豆科草可以混种。

(3)土壤覆盖。覆盖具有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调节土壤温度,降低土壤酸碱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灌溉次数,提高植株生长量、产量和果实品质等优点。混合有机物采用最多的是锯末。蓝莓定植后,在定植行上的土壤表面,以株丛为中心覆盖厚5~10厘米、宽1米的已腐烂的锯末,之后每年保持5厘米左右厚度即可。经国内蓝莓专家研究对比,覆盖植株与未覆盖植株长势甚至有10倍的差距。

2.水分管理。常用的蓝莓园灌水方式有沟灌、喷灌、滴灌和依赖土壤水位保持土壤水分的下层灌溉等,灌溉水比较理想的水源是地表水和水库水。

3.肥料管理。蓝莓是典型的寡营养植物,过多施肥会导致肥料过量而伤害树体。蓝莓对土壤中的铵态氮比硝态氮有更强的吸收能力,但过多的氮肥对增产不仅没有效果而且有害,甚至会造成植株死亡。施用多元素肥料比施用单元素肥料效果更好,一般氮、磷、钾肥施用比例为1∶1∶1或1∶2∶3,施肥时间一般是在萌芽前和萌芽后各一次。常见蓝莓缺肥症有:缺铁失绿症、缺镁症和缺硼症等,应根据蓝莓生长状况有针对性的施肥。

4.整形修剪。蓝莓为多年丛生灌木,其整形修剪要根据品种和依树体长势而定。幼树,应除掉树下部的弱枝和树冠中部过分拥挤的枝条;成龄树,需要防止树冠过高和内膛过密,可根据树势进行疏删密枝、细弱枝、交叉枝和病虫枝,结果主枝龄超过5~6年时,需要回缩更新。

5.病虫害防治。蓝莓在新种植区很少见病害发生。

(1)常见病害。常见病害有白粉病、霜霉病、僵果病、茎干腐烂病等。须注意的是,有时种植户往往把蓝莓树体缺素(缺铁、钾、镁等微量元素)而导致的叶片变色误认为病害。蓝莓不同种类和品种对病害的抗性有明显差异,高丛蓝莓的抗性明显低于兔眼蓝莓。如高丛蓝莓中的“达柔蓝莓”易感染根腐病和茎干溃疡病。蓝莓的各种病害,均可在生产管理季节用硫剂或其他杀菌剂进行防治。

(2)常见虫害。常见虫害有蚜虫、螨类、果蝇、毒蛾、刺蛾、大蚕蛾、天牛、蝽象、枝梢食心虫等。其中,对蚜虫、毒蛾、刺蛾、大蚕蛾等叶部害虫,可用杀虫剂防治,也可在夜晚采用灯光诱杀成虫;对天牛、食心虫等枝干害虫,可用杀虫剂喷杀幼虫;对果蝇等果实害虫及部分天牛,可在5~7月用糖醋液诱杀成虫,如果从4月下旬便开始诱杀第1~2代成虫,将对7~8月果实成熟盛期减少危害起到关键作用,其实践效果非常好。

三、采摘

蓝莓果实成熟期不一,应分批及时采收。

提示:雨、露、雾天果实表面有水时和高温中的蓝莓不宜采收,急需采收时,采摘后的蓝莓应水洗速冻储存;鲜食用果品采摘时要轻拿轻放;病果、畸形果应单收单放;果实采收后应立即进行预冷处理,使其温度降至10℃以下,以去除果实多余热量,这样能有效防止蓝莓腐烂。

品种介绍

一、北高丛系列蓝莓

本系列蓝莓树高1~3米,原产于美国东北部,分布在河流边缘沙质地、沿海柔软湿地、内陆沼泽地及山区疏松土壤等地方。它要求湿度大,喜冷凉气候,抗寒力较强,但对土壤条件要求较严格,适合我国北方沿海湿润、寒冷地区栽培。

北高丛品种果实较大,品质佳,鲜食口感好,风味佳,宜鲜食。可以作鲜销品种栽培,也可以作加工或庭院自用栽培,是目前世界上栽培最为广泛、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类群。

该系列主要品种有:公爵、蓝丰早蓝、爱国者、康维尔等。

二、南高丛系列蓝莓

本系列原产于美国东南部亚热带,分布于沿海及内陆沼泽地。它耐湿热,喜湿润、温暖气候条件,抗寒能力较差,冷温时间长要低于600小时,适合我国黄河以南地区如华东、华南等地区发展。南高丛蓝莓果实比较大,直径可达l厘米,该系列品种大部分具有成熟期早、鲜食风味佳的特点。山东青岛的南高丛蓝莓果园中的蓝莓,5月底到6月初可成熟。南方地区成熟期更早,我国南方地区,如江苏、浙江等省,可以重点栽培该系列的蓝莓品种。

该系列主要品种有:夏普兰、奥尼尔、乔治宝石、薄雾等。

三、兔眼系列蓝莓

该系列的蓝莓品种树体高大,寿命长,抗湿热,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抗旱,但抗寒能力差,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和华南等地区的丘陵地带可以栽培。

第10篇

二、生态旅游农业的内涵

1、生态旅游农业的概念

生态旅游农业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使农业与自然、人文景观以及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产业。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仅指用来满足旅游者观光需求的农业;广义的生态旅游涵盖较为广泛,主要包括“观光农业旅游”、“休闲旅游”、“乡村旅游”、“农村生态旅游”等不同概念,具体讲是指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业产品加工与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是旅游者充分体验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新型旅游产业。

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第一,要有具备开发农业生态旅游的资源基础。生态旅游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旅游观光农业,必须建立在具有可供旅游观光开发的农业资源基础上,从而把农业资源转化成旅游观光资源,扩大农业资源的功能。第二,要突破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对传统农业进行加工和包装,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旅客参与农事活动融为一体,成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突破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第三,要以生态旅游为导向。农业生态旅游是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拓广了生态旅游观光功能,巧妙利用城乡各种差异来规划、设计、组合而引起旅游者消费欲望。使旅游者亲身感受和参与现代农业技术与生态农业等大自然情趣,把现代农业及自然资源景观与旅游资源融为一体,最终达到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结合,既发展了农业,又保护了环境。第四,观光农业旅游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伴随着近年来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趋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新兴课题,而旅游业以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在此种情况下,经营者迎合当今社会人们追求“个性化”、“生态化”,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需求心理,把两个领域有机结合起来而成为一个新的项目,是农业和旅游业的进一步延伸,也是农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2、生态旅游农业的特征

与传统农业和旅游业相比较而言,生态旅游农业具有如下特征:

(1)功能齐全、双重效益。生态旅游农业为旅游者提供了一定的乡村空间,旅游者在景区内观光、休闲、参与娱乐、品尝美食。甚至亲自劳作,既增长知识,亲近自然,又陶冶情操。园区内还可举办节日庆典活动,加强游客之间感情交流,传播信息,增进友谊,缩小差距。企业和农民则通过销售产品,提供食宿服务和劳务以增加收入。

(2)保护环境、持续发展。观光农业的建设严格按照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要求进行生产,只允许在残留有害物质规定标准范围内适量的使用化肥、农药,其产品为无公害的、安全、营养的绿色保健食品,大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生态环境优美,生物多样性在这里得以充分体现,植被覆盖率也大大高于一般农区。这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相结合,适当注重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的做法,遵循了农业发展的规律,符合农民的利益,使农业走向一条健康的持续发展道路。

(3)回归自然、身心享受。工业化的飞速发展导致城市污染的加剧,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使人们的精神日趋紧张,人们渴望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使自己的身心得到真正的放松和享受。生态旅游农业满足了城乡居民的这一要求,它用生态学、美学和经济学理论来指导农业生产,通过合理规划布局,自然调节和人工调节相协调,使农业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具有生产、加工、销售、疗养、旅游娱乐等综合功能。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不是简单的转换,而是把农业中(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牧业、渔业等)具有旅游资源部分的功能进行整合发掘和利用,使它充分满足人们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个性化需求。

(4)科技特色、高效农业。生态旅游农业具有高科技特色,它是“三高”农业的具体体现,尤其在一些大型观光农业科技园区,大片土地通过平整与规划,用先进农业技术进行开发,由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来管理,造成具有相当规模、各具特色的农业整体,成为具有较高的先进农业技术支持和科学管理手段的新型农业。这种农业不论在优质品种、栽培管理技术还是在农业生产工艺、景观外形外貌等方面都是棋高一筹,是一般大田农业区无法比拟的,游客在这样的环境中游览,不仅赏心悦目,还能学到科技知识,产生深刻印象。

3、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布局原则

(1)因地制宜。农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合季节性,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必须根据各地区的农业资源、农业生产条件合季节特点,充分考虑其区位条件合交通条件,因地、因时制宜,突出区域特色。

(2)尽可能与旅游业相结合。充分利用原有的旅游景区和景点,扩大和增加观光农业项目,通过相互带动作用,发展农业与旅游业合一的新型产业。

(3)充分考虑客源市场。发展生态旅游农业首先安排在大城市郊区和经济发达的地区,这里的人们对观光农业的要求强烈,经济条件可能,交通比较便利,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条件比较优越。

(4)必须搞好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搞好交通、水电、饮食、住宿等基础设施,设计专门的旅店、餐厅、农宿以及娱乐场所和度假村,开发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及旅游产品,以供游客观光、游览、品尝、购物、参与农作、休闲、度假等多项活动。

(5)与农村建设规划相结合。要搞好农村居民点和道路规划,合理开发和整治土地,改善农村环境,在保留历史民俗农舍的同时,兴建体现观光特色的农村新民舍,以供游客观光旅游。

三、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开发实证分析

珠海市生态农业科技园是一个集农业高新技术引进、开发与生产、加工、出口以及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外向型农业科技园。该中心是在原珠海农科所基础上仅凭5000元流动资金起家,园区现已发展集科研、生产、商贸、旅游、教育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集团化科研经济实体,2001年该中心的科技创收就达5000多万元,旅游收入1000多万元,出口创汇达860多万美元,成为目前我国最具实力的外向型农业科技园区之一。

1、区位与市场分析

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的建设,区位优势比较明显。珠海地处富饶美丽的珠江三角洲,陆地与澳门相连,有二个口岸可直接与澳门通关。水路与香港相通,行船只需1小时。离广州、深圳不到2小时的车程。京珠高速、珠海机场、珠海港、九洲港构成了陆、海、空的立体交通。

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地处珠海的城乡结合部,环境优美,面积广阔、交通便利,基础条件十分好,从交通上来说,从园区到市区只有10分钟车程,并且已开通了公共汽车和观光巴士,市政府于2002年底修通4车道的旅游景观路直达园区的门口,交通非常便捷。从地域上来说,园区的核心区2000亩,已成为永久性的农业科研用地并办妥了征地手续,领取了土地证。市政府还给园区预留了1500亩的土地,可以作为第二期的开发用地。

2、设计景观的理念分析

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在策划理念上注入了旅游、示范、教学、培训、商贸的概念,即达到“一区多园、一园多用”的目的。园区策划者认为,旅游的概念很广泛,只有差异才是最好的旅游资源。人们出国考察或旅游就是看他们从未看过的东西,正如外国人看长城,我们去埃及看金字塔,都常有一种非常想看的冲动。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旅游业,就在于它可以通过现代农业的新品种、新栽培模式与传统农业不同来显示出差异,加之把其艺术化处理,就成为非常好的旅游产品。所以,制造差异就可能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市场,并且这种旅游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正是源于这种理念,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在建设初始阶段。就把旅游的理念融了进去,每建设一个温室或安排一个项目,他们都考虑到了生态、环保、休闲观光、教育培训、商贸销售等因素。并且做到了园区一边建设、景点一边可以开放,2002年该园区就接待了来自我国外的宾客30多万人,旅游创收超过了1000万元,占园区总收入的1/4。入园的游客多了,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个市场,人流带动了物流。园区内生产出来的花卉、种子、种苗、果蔬,就地成了商品。并且这些商品的销售价格都高于外边的市场。比如,该园区在温室里栽培的小番茄,一般来说,农贸市场销价为5元/斤,而在园区内则可销售到15元/斤,客人不嫌其贵,就在于它是一个特殊的旅游产品。游客一般都有花钱的心理准备,但一定要花得开心,所以只要产品的质量好,加上销售的方式奇特,他们是可以接受的。因此,该园区栽培的番茄不是摘下来卖,而是长在温室内,挂在藤上卖。如果一家三口来旅游,小孩子都乐意到大棚去摘番茄了,一边摘一边吃,一直到摘了满满的一袋才罢手。而父母看到小孩如此投入,心里也乐开了花,再高的价格也会买,这正是体验经济的所在。可见旅游开发,必然会带动商贸的发展,真是一举三得。

3、开发生态旅游农业资源的策略和措施

(1)更新策划理念,走企业化、市场化发展之路。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根据自己的地域优势和产业优势以及园区所拥有的有利条件,在主导产业上选择了花卉、蔬菜和水果的设施生产,在策划的理念上注入了旅游、休闲、示范、教学、培训、商贸的概念。把差异作为最好的旅游资源加以开发,通过现代农业的新品种、新栽培模式与传统农业的不同显示出其差异,达到开拓市场的目的。

(2)产学研紧密结合,多层次、多元化发展。一方面,园区自身就是一个农业科技研发、产业化拓展的孵化器,通过其示范、推广和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千家万户的农民进入了产业圈。另一方面,园区也积极的与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联合开发高新技术。

(3)以科技为本,优化资源配置。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经过多年的摸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发展优势,确定了独具特色的科研发展方向、主导产品和技术定位。在技术定位上实施自有技术与引进技术相结合的战略,注重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在主导产品上发展本土品种与引进西洋品种相结合,既不断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土品种,也不断从国外引进新品种,为园区设计独特的生态旅游景观提供了技术支撑。

(4)建立配套完善的旅游设施。利用设施农业和先进的生产模式,种植瓜果、蔬菜、花卉等近1000个品种,创造出新、奇、特的观光效果,并配套建立了相应的旅游设施“农科之窗”、“荷塘观赏”、“八卦田园”、“野菜园”、“水车阵”、“垂钓走廊”、“珍禽园”、“沙漠植物园”、“心灵茶庄”等一大批集科研、环保、生产、旅游于一体的生态园林景观,吸引了大量的境内外游客。

四、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开发的经验与启示

1、理念创新。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从筹建就树立了“差距产生效益”的新理念,并认真思考如何寻找和利用差异来改造传统农业。他们通过寻找自然资源、农业产业、区位优势等方面差异点来营造新的生态旅游景观,打造园区独特的品牌。例如园区于2000年元旦至春节在园区成功举办珠海首届南瓜文化艺术节,展示了全世界数百个珍、奇、特、新的南瓜品种,大的如大鼓,重达100多公斤,小的如鸡蛋,轻才20克,黄、白、红、绿、青、蓝、紫七彩缤纷。进入南瓜园仿佛进入了南瓜大千世界、南瓜的艺术殿堂。南瓜节开幕一个月,创下门票收入130万的记录,由此也带出了一个新的产业——观赏玩具南瓜规模化生产。这样通过理念创新,运用农业高新技术开发新品种,利用生态学和景观学原理精心设计各种差异化的景观和景点,打造出一个融“自然美景、现代科技、人文情怀”的生态旅游区,丰富和发展了农业和旅游的内容和新领域,找出一条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道路。

2、制度创新。一是科研管理体制创新。首先,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打破传统立项方式:不搞纯理论的基础研究。其次,科研立项与市场供求密切结合,由市场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三,完善对科技人员和项目承担单位的激励制度,对于课题成果的产业化效益,实行“技术折股,按比例提成”的激励机制。第四,建立起课题组成员课题研发的风险金制度,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率。二是用工、分配体制创新。该科技园区作为事业单位,存在多种形式的用工制度(如编内人员由财政负担工资,编外人员由企业自收自支)。通过大力提倡绩效工资,形成报酬级差,混淆用工身份,建立岗位津贴和奖励制度,对承包部门实行“定职能、定岗位、定编制、定工资总额”的“四定”改革,将津贴和奖励与个人的工作岗位和业绩挂钩,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拉开档次,园区内岗位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使该园区逐步向现代企业用工制度方向迈进。

3、组织创新。珠海农业科技园内实施的是一种将科研、生产、示范推广、科普教育、观光旅游及贸易紧密结合的战略。因此在园区的组织结构上也具有其特殊性。具体组织架构如下:

一是园区运作的管理机构。珠海农业科技园建立了园区办公室,负责统一协调园区的各项工作,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对外联络、招商引资、项目监督、后勤服务等管理工作。

二是科学决策的专家机构。农业园区的运作还必须建立各类专家决策机构,以对园区的重大项目进行咨询、决策。珠海农业园区采取紧密型的专家依托机构与松散型的专家群体相结合的方式。如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建立了较为紧密的业务关系,把广东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大学、珠海大学园区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在重大项目的申报、规划、实施之前,均要征求这些院校专家的意见。而对于一些阶段性或临时发生的问题、项目,则采取专家会议或专项邀请专家具体解决实际问题的做法。

三是项目创新的研发机构。珠海农业科技园区是以名优花卉、特色蔬菜、南亚热带水果及观光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园区,因此设立了与项目相关的研发机构,如分子生物学研究室、组织培养研究室、育种中心、蔬菜研究室、观赏植物研究室等,负责园区内各种技术攻关、产品开发,并完成国家、省、市各种科技攻关项目。

四是项目实施的企业管理机构。珠海农业科技园区设立了生产部、设计部、绿化工程部、餐饮部、旅游部销售部等机构,专门负责产品的开发、项目的承接、实施和运作,是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部门。主导产品的技术支撑来源于研发机构,实施部门视为生产性机构。

五是成果推广的网格系统。园区设立了技术推广部,主要任务是推广、普及农业高新技术,配合当地农业部门抓好各项农业技术服务工作,同时组织科技人员深入项目区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及时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同时还在当地的农业产业区建立示范基地,从产前提供种苗、产中指导、产后回收产品,实行一条龙服务,解决了农民的技术、资金和市场问题。

六是科普教育的培训机构。园区建立了培训机构,一方面采取各种形式对农民和农业技术干部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确保各项高新技术措施在生产中得到落实,也负责对来园区学习、参观学生的农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同时还与珠海市电视大学、珠海市职业中学联合开办了园艺花卉大、中专班,为当地城市美化培养中初级技术人才。园区现在不仅是科研、示范的基地,同时也是“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广东省德育教育基地”、“珠海市农业科技干部再培训基地”、“珠海市中小学生的农科教实践基地”等。

七是市场接轨的营销网络。园区在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成立了永源公司、金波公司、生力公司及销售中心,专门负责国外市场的开拓,各个产品均形成了销售的网络,为中心的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2002年园区的出口创汇达860万美元,年旅游收入达1200万元,生产性收入达4000万元。

4、科技创新。科技是园区发展和壮大的动力源泉,园区非常重视科技创新工作。

一是确立主导产业,发展与之相关的技术和产品。通过对珠海区位优势、气候优势、资源优势及市场需求的认真分析,珠海农业科技园区确立了以名优花卉、特色蔬菜、优质种苗和观光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并以此为目标建立相关的农业技术体系。由于主导产业和相关技术体系的建立,促使珠海农业园区的发展目标明确,各个主导产品均按既定目标实施。如:名贵蝴蝶兰在园区的年生产量已达120万盆,组培苗达300万株,成为国内最大的蝴蝶兰生产基地之一,成为园区强大的经济支柱。

二是实施自有技术与引进技术相结合的战略。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认识到国际市场竞争的严峻性,不仅注重开发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如甘茶蔓高产种植技术、保健植物加工技术、名优花卉的优质高产技术等,同时还不断引进和发展国外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如无土栽培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形成了在国内外均具有竞争力的技术资源体系,为技术创新奠定了基础。

三是发展本土品种与引进西洋品种相结合。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近几年一方面不断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土品种,如本地南瓜、猪笼草、树仔菜、荔枝、龙眼等,也不断从国外引进新品种,并进行试验、筛选、鉴定,确定了一系列蔬菜、花卉、水果名优品种,为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实现产业化提供了丰富的品种资源,也为园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了广泛的资源。在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珠海高科技农业园区送展的产品一举夺得广东省瓜果类金、银、铜三个大奖,在第四届中国(广州)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上,珠海园区设计建设的“奇异瓜果园”获得“室内艺术园景设计大奖”,种植数个特优品种获得园林精品的单项金奖、银奖和铜奖等殊荣,说明园区在品种的研究上处在国内同行的先进水平。

四是短期性项目与长远性项目相结合。如近两年珠海农业高科技园区根据市场的需求,在春节、国庆节、元旦等重大节日时,引进种植了郁金香、百合等花卉产品,获得了时效性的经济效益。同时,园区也十分注重与园区科技的长远发展规划和目标紧密相关的项目,它们或许短期内见不到效益,如:组织培养、育种、基因工程等是一些投入大、收效慢的项目,但它却是园区发展最具生命力和创造性的部分,因此,珠海高科技农业园区每年投入近百万元用于该类应用基础项目的研发,现在各类名贵花卉的无性繁殖系统和各种样品的分析测试手段已经建立,为园区科技发展储备了充足的项目。

五是完善科研设施,努力创造项目实施的设施条件。要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农业技术和品种,就必须拥有与人才、项目相适应的先进仪器设备,以确保项目的高质量、高水平和高效益。近年来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投入了300多万元,购置了国际一流的仪器设备,建立了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组织培养室、分析测试室,形成了在珠三角乃至全国农业园区具有竞争优势的实验设施,为吸引人才、实施项目、创立品牌奠定了设施基础。

六是建立科研+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科技推广体系。为了实现园区这一目标,珠海农业科技园经过几年实践,摸索了一条科研+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模式,即将基地建立在珠海斗门农民的土地上,实施产前提供种苗、肥料、农药,产中指导农民技术,产后回收产品的一条龙服务,将科研成果、技术、种苗与农业生产和市场紧密结合,形成规模化的农业产业链,用科技和市场带动农民致富。目前该基地已经将绿色蔬菜出口到澳门及珠海市的各大机关、超级市场,创造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七是重视信息系统的建立,随时掌握科技的发展趋势。珠海农业科技园在信息系统的建立上,不仅注重国内科技期刊和资料的收集,建立了园内图书资料室、科技档案室,还为各个职能部门、主要科技人员均配备了计算机,充份利用国际互联网系统搜集国内外科技信息,同时还建立了园区自己的农业科技网站,这些均为科技资源的搜索、电子商务的运作、项目的国际化奠定了信息资源的基础。

5、模式创新。通过几年的实践,珠海农业高科技园区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摸索出了一套混合型的管理模式,即在园区的管理上,有民营企业的做法;有外资企业的管理;还有领导的个人魅力和格化的管理。为此,称之为“混合型”的管理模式。

一是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珠海农业高科技园区在宏观管理上,注重分析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在重大科研项目上对人财物进行宏观调控,集中有限的资金,进行投入、集中的打歼灭战。在微观上按照市场规则进行运转,采取目标管理,放权让利,各自经营实体实施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政策,充分调动了园区企业和员工的积极性。

二是充分发挥机制灵活的优势。园区借鉴民营经济机动灵活,果断决策,管理到位的管理优势,为我所用,提高效率。这一管理模式对领导层、决策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园区领导们敢于负责,善于拍板,不错过任何机会,给投资者十足的信心和优质服务,有利地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如该园区领导们在与台湾商人谈判合作规模化开发蝴蝶兰花项目的过程中,无论对方提出什么问题,马上作答。虽然投资额在1000多万以上,但只用了2小时便签订投资协议,一个星期后开始兴建,三个月开始产出,速度之快,连台商都感意外。

三是注重吸收国有企业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优势。在吸取民营企业管理先进经验的同时,同时注重吸收国有企业好的管理模式。国有企业组织健全,规范经营,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党团、工青、妇卫等组织的作用,强化各部门的功能,特别是把人的政治思想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来抓,这些都是农业科技园在管理上要借鉴和吸收的。

四是注意是借鉴台资企业的管理模式。台资企业具有很强的管理优势,他们在管理理念上比较先进,完全是按照现代企业的要求,制订出既先进、又科学的管理制度。台资企业注重市场调查预测、控制成本核算、保证产品质量、做好售后服务、重视人的作用。这种经营策划的理念值得学习。如园区在与台湾商人合作生产兰花的项目运作过程中,确实学习到了台商的精明能干,信息灵通,善于控制成本,精于开拓市场、敢于大胆投入,市场占有率高等先进的管理方法。

五是充分发挥领导集体或个人的人格魅力。要管理好一个园区,还应强调领导或领导集体的个人魅力和人格化的管理,树立领导威信很重要,企业员工对他的主管有点崇拜也并没有害处,但不应搞个人崇拜。当然,领导的威信或他人对你的崇拜都应建立在领导的个人魅力、人格化的基础上,即领导政治上的成熟、业务上的精通、懂得领导艺术、率先垂范、关心同事、以人为本,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整体,什么样的困难都可以克服。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创出了品牌,创出了效益,走出了一条特色的路子,这无疑与领导层的威信有着很大的关系。

五、结论

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根据自己的地域优势和科技优势以及园区所拥有的有利条件,在策划理念上注入了旅游、示范、教学、培训、商贸的概念,把差异作为最好的旅游资源加以开发,通过现代农业的新品种、新栽培模式与传统农业的不同显示出其差异,选择了花卉、蔬菜和水果的设施生产作为主导产业,走出一条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并通过其示范、推广和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千家万户的农民致富。这一案例的实证分析表明:一通过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可以产生独有的农业要素差异,可以发展为新型的特色主导产业;二适应消费层次的深化和生态保护的需要,农业的性质发生巨大变化,它已经成为具有多功能性的产业,农业将成为体验经济的主导产业;三有效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科技园区作为现代农业和旅游业交叉的载体,是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创新,它将成为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主流。四是人力资本由于其在思想理念、信息资源、现代管理、风险投资等方面的优势,将在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郭焕成等:观光农业发展研究,经济地理,2000(2)。

2.卢云亭等:观光农业,北京出版社,1995年10月。

3.蒋和平: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论,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7月。

4.蒋和平:农业科技园的建设理论与模式探索,气象出版社,2002年8月。

5.杨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发展研究,华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2年5月。

第11篇

关键词:生态旅游农业 ;开发模式;实证分析

Abstracts: Ecology tour of agriculture emerged in the 60’s of 20 century, which has the character of vacation, entertainment, demonstration, knowledge and education function. Formulate an ecology, culture and tour industry, Under certain social economics condition, it will be the new model of agricultural exploration, which exploit agricultural landscape, ecological landscape and farmland landscape deeply and overlapping with tour industry. In this paper, the connotation of ecology tour of agriculture is advanced, and empirical analysis of Zhuhai eco-agriculture S&T zone is conducted. After summary of its success experience and operation model, we believe it is the development model that China will be adopted recently and future, and its effective realization way is. to set up Ecology Tour of Agriculture.

Key words: ecology tour of agriculture, exploration model, empirical analysis

一、引言

生态旅游农业是一种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具有旅游、休闲、示范、求知、教育功能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收入不断增加,消费需求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加上政府积极宏观引导,及时推出了“黄金周”节假日,为城乡居民休闲消费提供时间保障,许多工商企业纷纷响应,加大投资力度,抓紧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增加城乡居民选择的旅游天地。据统计,我国东部沿海省份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已见成效。如浙江金华石门农场的花木公园,富阳县的农业公园,福建漳州的花卉、水果大观园,厦门华夏神农大观园,上海浦东孙桥现代化开发区等。广东省已发展80多个观光果园,每年接待游客400多万,收入达10多亿,有力地带动了周边农民致富。

二、生态旅游农业的内涵

1、生态旅游农业的概念

生态旅游农业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使农业与自然、人文景观以及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产业。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仅指用来满足旅游者观光需求的农业;广义的生态旅游涵盖较为广泛,主要包括“观光农业旅游”、“休闲旅游”、“乡村旅游”、“农村生态旅游”等不同概念,具体讲是指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业产品加工与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是旅游者充分体验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新型旅游产业。

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第一,要有具备开发农业生态旅游的资源基础。生态旅游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旅游观光农业,必须建立在具有可供旅游观光开发的农业资源基础上,从而把农业资源转化成旅游观光资源,扩大农业资源的功能。第二,要突破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对传统农业进行加工和包装,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旅客参与农事活动融为一体,成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突破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第三,要以生态旅游为导向。农业生态旅游是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拓广了生态旅游观光功能,巧妙利用城乡各种差异来规划、设计、组合而引起旅游者消费欲望。使旅游者亲身感受和参与现代农业技术与生态农业等大自然情趣,把现代农业及自然资源景观与旅游资源融为一体,最终达到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结合,既发展了农业,又保护了环境。第四,观光农业旅游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伴随着近年来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趋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新兴课题,而旅游业以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在此种情况下,经营者迎合当今社会人们追求“个性化”、“生态化”,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需求心理,把两个领域有机结合起来而成为一个新的项目,是农业和旅游业的进一步延伸,也是农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2、生态旅游农业的特征

与传统农业和旅游业相比较而言,生态旅游农业具有如下特征:

(1)功能齐全、双重效益。生态旅游农业为旅游者提供了一定的乡村空间,旅游者在景区内观光、休闲、参与娱乐、品尝美食。甚至亲自劳作,既增长知识,亲近自然,又陶冶情操。园区内还可举办节日庆典活动,加强游客之间感情交流,传播信息,增进友谊,缩小差距。企业和农民则通过销售产品,提供食宿服务和劳务以增加收入。

(2)保护环境、持续发展。观光农业的建设严格按照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要求进行生产,只允许在残留有害物质规定标准范围内适量的使用化肥、农药,其产品为无公害的、安全、营养的绿色保健食品,大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生态环境优美,生物多样性在这里得以充分体现,植被覆盖率也大大高于一般农区。这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相结合,适当注重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的做法,遵循了农业发展的规律,符合农民的利益,使农业走向一条健康的持续发展道路。

(3)回归自然、身心享受。工业化的飞速发展导致城市污染的加剧,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使人们的精神日趋紧张,人们渴望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使自己的身心得到真正的放松和享受。生态旅游农业满足了城乡居民的这一要求,它用生态学、美学和经济学理论来指导农业生产,通过合理规划布局,自然调节和人工调节相协调,使农业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具有生产、加工、销售、疗养、旅游娱乐等综合功能。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不是简单的转换,而是把农业中(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牧业、渔业等)具有旅游资源部分的功能进行整合发掘和利用,使它充分满足人们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个性化需求。

(4)科技特色、高效农业。生态旅游农业具有高科技特色,它是“三高”农业的具体体现,尤其在一些大型观光农业科技园区,大片土地通过平整与规划,用先进农业技术进行开发,由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来管理,造成具有相当规模、各具特色的农业整体,成为具有较高的先进农业技术支持和科学管理手段的新型农业。这种农业不论在优质品种、栽培管理技术还是在农业生产工艺、景观外形外貌等方面都是棋高一筹,是一般大田农业区无法比拟的,游客在这样的环境中游览,不仅赏心悦目,还能学到科技知识,产生深刻印象。

3、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布局原则

(1)因地制宜。农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合季节性,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必须根据各地区的农业资源、农业生产条件合季节特点,充分考虑其区位条件合交通条件,因地、因时制宜,突出区域特色。

(2)尽可能与旅游业相结合。充分利用原有的旅游景区和景点,扩大和增加观光农业项目,通过相互带动作用,发展农业与旅游业合一的新型产业。

(3)充分考虑客源市场。发展生态旅游农业首先安排在大城市郊区和经济发达的地区,这里的人们对观光农业的要求强烈,经济条件可能,交通比较便利,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条件比较优越。

(4)必须搞好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搞好交通、水电、饮食、住宿等基础设施,设计专门的旅店、餐厅、农宿以及娱乐场所和度假村,开发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及旅游产品,以供游客观光、游览、品尝、购物、参与农作、休闲、度假等多项活动。

(5)与农村建设规划相结合。要搞好农村居民点和道路规划,合理开发和整治土地,改善农村环境,在保留历史民俗农舍的同时,兴建体现观光特色的农村新民舍,以供游客观光旅游。

三、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开发实证分析

珠海市生态农业科技园是一个集农业高新技术引进、开发与生产、加工、出口以及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外向型农业科技园。该中心是在原珠海农科所基础上仅凭5000元流动资金起家,园区现已发展集科研、生产、商贸、旅游、教育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集团化科研经济实体,2001年该中心的科技创收就达5000多万元,旅游收入1000多万元,出口创汇达860多万美元,成为目前我国最具实力的外向型农业科技园区之一。

1、区位与市场分析

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的建设,区位优势比较明显。珠海地处富饶美丽的珠江三角洲,陆地与澳门相连,有二个口岸可直接与澳门通关。水路与香港相通,行船只需1小时。离广州、深圳不到2小时的车程。京珠高速、珠海机场、珠海港、九洲港构成了陆、海、空的立体交通。

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地处珠海的城乡结合部,环境优美,面积广阔、交通便利,基础条件十分好,从交通上来说,从园区到市区只有10分钟车程,并且已开通了公共汽车和观光巴士,市政府于2002年底修通4车道的旅游景观路直达园区的门口,交通非常便捷。从地域上来说,园区的核心区2000亩,已成为永久性的农业科研用地并办妥了征地手续,领取了土地证。市政府还给园区预留了1500亩的土地,可以作为第二期的开发用地。

2、设计景观的理念分析

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在策划理念上注入了旅游、示范、教学、培训、商贸的概念,即达到“一区多园、一园多用”的目的。园区策划者认为,旅游的概念很广泛,只有差异才是最好的旅游资源。人们出国考察或旅游就是看他们从未看过的东西,正如外国人看长城,我们去埃及看金字塔,都常有一种非常想看的冲动。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旅游业,就在于它可以通过现代农业的新品种、新栽培模式与传统农业不同来显示出差异,加之把其艺术化处理,就成为非常好的旅游产品。所以,制造差异就可能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市场,并且这种旅游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正是源于这种理念,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在建设初始阶段。就把旅游的理念融了进去,每建设一个温室或安排一个项目,他们都考虑到了生态、环保、休闲观光、教育培训、商贸销售等因素。并且做到了园区一边建设、景点一边可以开放,2002年该园区就接待了来自我国外的宾客30多万人,旅游创收超过了1000万元,占园区总收入的1/4。入园的游客多了,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个市场,人流带动了物流。园区内生产出来的花卉、种子、种苗、果蔬,就地成了商品。并且这些商品的销售价格都高于外边的市场。比如,该园区在温室里栽培的小番茄,一般来说,农贸市场销价为5元/斤,而在园区内则可销售到15元/斤,客人不嫌其贵,就在于它是一个特殊的旅游产品。游客一般都有花钱的心理准备,但一定要花得开心,所以只要产品的质量好,加上销售的方式奇特,他们是可以接受的。因此,该园区栽培的番茄不是摘下来卖,而是长在温室内,挂在藤上卖。如果一家三口来旅游,小孩子都乐意到大棚去摘番茄了,一边摘一边吃,一直到摘了满满的一袋才罢手。而父母看到小孩如此投入,心里也乐开了花,再高的价格也会买,这正是体验经济的所在。可见旅游开发,必然会带动商贸的发展,真是一举三得。

3、开发生态旅游农业资源的策略和措施

(1)更新策划理念,走企业化、市场化发展之路。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根据自己的地域优势和产业优势以及园区所拥有的有利条件,在主导产业上选择了花卉、蔬菜和水果的设施生产,在策划的理念上注入了旅游、休闲、示范、教学、培训、商贸的概念。把差异作为最好的旅游资源加以开发,通过现代农业的新品种、新栽培模式与传统农业的不同显示出其差异,达到开拓市场的目的。

(2)产学研紧密结合,多层次、多元化发展。一方面,园区自身就是一个农业科技研发、产业化拓展的孵化器,通过其示范、推广和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千家万户的农民进入了产业圈。另一方面,园区也积极的与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联合开发高新技术。

(3)以科技为本,优化资源配置。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经过多年的摸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发展优势,确定了独具特色的科研发展方向、主导产品和技术定位。在技术定位上实施自有技术与引进技术相结合的战略,注重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在主导产品上发展本土品种与引进西洋品种相结合,既不断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土品种,也不断从国外引进新品种,为园区设计独特的生态旅游景观提供了技术支撑。

(4)建立配套完善的旅游设施。利用设施农业和先进的生产模式,种植瓜果、蔬菜、花卉等近1000个品种,创造出新、奇、特的观光效果,并配套建立了相应的旅游设施“农科之窗”、“荷塘观赏”、“八卦田园”、“野菜园”、“水车阵”、“垂钓走廊”、“珍禽园”、“沙漠植物园”、“心灵茶庄”等一大批集科研、环保、生产、旅游于一体的生态园林景观,吸引了大量的境内外游客。

四、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开发的经验与启示

1、理念创新。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从筹建就树立了“差距产生效益”的新理念,并认真思考如何寻找和利用差异来改造传统农业。他们通过寻找自然资源、农业产业、区位优势等方面差异点来营造新的生态旅游景观,打造园区独特的品牌。例如园区于2000年元旦至春节在园区成功举办珠海首届南瓜文化艺术节,展示了全世界数百个珍、奇、特、新的南瓜品种,大的如大鼓,重达100多公斤,小的如鸡蛋,轻才20克,黄、白、红、绿、青、蓝、紫七彩缤纷。进入南瓜园仿佛进入了南瓜大千世界、南瓜的艺术殿堂。南瓜节开幕一个月,创下门票收入130万的记录,由此也带出了一个新的产业——观赏玩具南瓜规模化生产。这样通过理念创新,运用农业高新技术开发新品种,利用生态学和景观学原理精心设计各种差异化的景观和景点,打造出一个融“自然美景、现代科技、人文情怀”的生态旅游区,丰富和发展了农业和旅游的内容和新领域,找出一条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道路。

2、制度创新。一是科研管理体制创新。首先,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打破传统立项方式:不搞纯理论的基础研究。其次,科研立项与市场供求密切结合,由市场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三,完善对科技人员和项目承担单位的激励制度,对于课题成果的产业化效益,实行“技术折股,按比例提成”的激励机制。第四,建立起课题组成员课题研发的风险金制度,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率。二是用工、分配体制创新。该科技园区作为事业单位,存在多种形式的用工制度(如编内人员由财政负担工资,编外人员由企业自收自支)。通过大力提倡绩效工资,形成报酬级差,混淆用工身份,建立岗位津贴和奖励制度,对承包部门实行“定职能、定岗位、定编制、定工资总额”的“四定”改革,将津贴和奖励与个人的工作岗位和业绩挂钩,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拉开档次,园区内岗位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使该园区逐步向现代企业用工制度方向迈进。

3、组织创新。珠海农业科技园内实施的是一种将科研、生产、示范推广、科普教育、观光旅游及贸易紧密结合的战略。因此在园区的组织结构上也具有其特殊性。具体组织架构如下:

一是园区运作的管理机构。珠海农业科技园建立了园区办公室,负责统一协调园区的各项工作,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对外联络、招商引资、项目监督、后勤服务等管理工作。

二是科学决策的专家机构。农业园区的运作还必须建立各类专家决策机构,以对园区的重大项目进行咨询、决策。珠海农业园区采取紧密型的专家依托机构与松散型的专家群体相结合的方式。如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建立了较为紧密的业务关系,把广东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大学、珠海大学园区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在重大项目的申报、规划、实施之前,均要征求这些院校专家的意见。而对于一些阶段性或临时发生的问题、项目,则采取专家会议或专项邀请专家具体解决实际问题的做法。

三是项目创新的研发机构。珠海农业科技园区是以名优花卉、特色蔬菜、南亚热带水果及观光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园区,因此设立了与项目相关的研发机构,如分子生物学研究室、组织培养研究室、育种中心、蔬菜研究室、观赏植物研究室等,负责园区内各种技术攻关、产品开发,并完成国家、省、市各种科技攻关项目。

四是项目实施的企业管理机构。珠海农业科技园区设立了生产部、设计部、绿化工程部、餐饮部、旅游部销售部等机构,专门负责产品的开发、项目的承接、实施和运作,是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部门。主导产品的技术支撑来源于研发机构,实施部门视为生产性机构。

五是成果推广的网格系统。园区设立了技术推广部,主要任务是推广、普及农业高新技术,配合当地农业部门抓好各项农业技术服务工作,同时组织科技人员深入项目区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及时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同时还在当地的农业产业区建立示范基地,从产前提供种苗、产中指导、产后回收产品,实行一条龙服务,解决了农民的技术、资金和市场问题。

六是科普教育的培训机构。园区建立了培训机构,一方面采取各种形式对农民和农业技术干部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确保各项高新技术措施在生产中得到落实,也负责对来园区学习、参观学生的农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同时还与珠海市电视大学、珠海市职业中学联合开办了园艺花卉大、中专班,为当地城市美化培养中初级技术人才。园区现在不仅是科研、示范的基地,同时也是“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广东省德育教育基地”、“珠海市农业科技干部再培训基地”、“珠海市中小学生的农科教实践基地”等。

七是市场接轨的营销网络。园区在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成立了永源公司、金波公司、生力公司及销售中心,专门负责国外市场的开拓,各个产品均形成了销售的网络,为中心的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2002年园区的出口创汇达860万美元,年旅游收入达1200万元,生产性收入达4000万元。

4、科技创新。科技是园区发展和壮大的动力源泉,园区非常重视科技创新工作。

一是确立主导产业,发展与之相关的技术和产品。通过对珠海区位优势、气候优势、资源优势及市场需求的认真分析,珠海农业科技园区确立了以名优花卉、特色蔬菜、优质种苗和观光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并以此为目标建立相关的农业技术体系。由于主导产业和相关技术体系的建立,促使珠海农业园区的发展目标明确,各个主导产品均按既定目标实施。如:名贵蝴蝶兰在园区的年生产量已达120万盆,组培苗达300万株,成为国内最大的蝴蝶兰生产基地之一,成为园区强大的经济支柱。

二是实施自有技术与引进技术相结合的战略。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认识到国际市场竞争的严峻性,不仅注重开发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如甘茶蔓高产种植技术、保健植物加工技术、名优花卉的优质高产技术等,同时还不断引进和发展国外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如无土栽培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形成了在国内外均具有竞争力的技术资源体系,为技术创新奠定了基础。

三是发展本土品种与引进西洋品种相结合。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近几年一方面不断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土品种,如本地南瓜、猪笼草、树仔菜、荔枝、龙眼等,也不断从国外引进新品种,并进行试验、筛选、鉴定,确定了一系列蔬菜、花卉、水果名优品种,为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实现产业化提供了丰富的品种资源,也为园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了广泛的资源。在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珠海高科技农业园区送展的产品一举夺得广东省瓜果类金、银、铜三个大奖,在第四届中国(广州)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上,珠海园区设计建设的“奇异瓜果园”获得“室内艺术园景设计大奖”,种植数个特优品种获得园林精品的单项金奖、银奖和铜奖等殊荣,说明园区在品种的研究上处在国内同行的先进水平。

四是短期性项目与长远性项目相结合。如近两年珠海农业高科技园区根据市场的需求,在春节、国庆节、元旦等重大节日时,引进种植了郁金香、百合等花卉产品,获得了时效性的经济效益。同时,园区也十分注重与园区科技的长远发展规划和目标紧密相关的项目,它们或许短期内见不到效益,如:组织培养、育种、基因工程等是一些投入大、收效慢的项目,但它却是园区发展最具生命力和创造性的部分,因此,珠海高科技农业园区每年投入近百万元用于该类应用基础项目的研发,现在各类名贵花卉的无性繁殖系统和各种样品的分析测试手段已经建立,为园区科技发展储备了充足的项目。

五是完善科研设施,努力创造项目实施的设施条件。要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农业技术和品种,就必须拥有与人才、项目相适应的先进仪器设备,以确保项目的高质量、高水平和高效益。近年来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投入了300多万元,购置了国际一流的仪器设备,建立了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组织培养室、分析测试室,形成了在珠三角乃至全国农业园区具有竞争优势的实验设施,为吸引人才、实施项目、创立品牌奠定了设施基础。

六是建立科研+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科技推广体系。为了实现园区这一目标,珠海农业科技园经过几年实践,摸索了一条科研+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模式,即将基地建立在珠海斗门农民的土地上,实施产前提供种苗、肥料、农药,产中指导农民技术,产后回收产品的一条龙服务,将科研成果、技术、种苗与农业生产和市场紧密结合,形成规模化的农业产业链,用科技和市场带动农民致富。目前该基地已经将绿色蔬菜出口到澳门及珠海市的各大机关、超级市场,创造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七是重视信息系统的建立,随时掌握科技的发展趋势。珠海农业科技园在信息系统的建立上,不仅注重国内科技期刊和资料的收集,建立了园内图书资料室、科技档案室,还为各个职能部门、主要科技人员均配备了计算机,充份利用国际互联网系统搜集国内外科技信息,同时还建立了园区自己的农业科技网站,这些均为科技资源的搜索、电子商务的运作、项目的国际化奠定了信息资源的基础。

5、模式创新。通过几年的实践,珠海农业高科技园区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摸索出了一套混合型的管理模式,即在园区的管理上,有民营企业的做法;有外资企业的管理;还有领导的个人魅力和格化的管理。为此,称之为“混合型”的管理模式。

一是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珠海农业高科技园区在宏观管理上,注重分析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在重大科研项目上对人财物进行宏观调控,集中有限的资金,进行投入、集中的打歼灭战。在微观上按照市场规则进行运转,采取目标管理,放权让利,各自经营实体实施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政策,充分调动了园区企业和员工的积极性。

二是充分发挥机制灵活的优势。园区借鉴民营经济机动灵活,果断决策,管理到位的管理优势,为我所用,提高效率。这一管理模式对领导层、决策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园区领导们敢于负责,善于拍板,不错过任何机会,给投资者十足的信心和优质服务,有利地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如该园区领导们在与台湾商人谈判合作规模化开发蝴蝶兰花项目的过程中,无论对方提出什么问题,马上作答。虽然投资额在1000多万以上,但只用了2小时便签订投资协议,一个星期后开始兴建,三个月开始产出,速度之快,连台商都感意外。

三是注重吸收国有企业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优势。在吸取民营企业管理先进经验的同时,同时注重吸收国有企业好的管理模式。国有企业组织健全,规范经营,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党团、工青、妇卫等组织的作用,强化各部门的功能,特别是把人的政治思想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来抓,这些都是农业科技园在管理上要借鉴和吸收的。

四是注意是借鉴台资企业的管理模式。台资企业具有很强的管理优势,他们在管理理念上比较先进,完全是按照现代企业的要求,制订出既先进、又科学的管理制度。台资企业注重市场调查预测、控制成本核算、保证产品质量、做好售后服务、重视人的作用。这种经营策划的理念值得学习。如园区在与台湾商人合作生产兰花的项目运作过程中,确实学习到了台商的精明能干,信息灵通,善于控制成本,精于开拓市场、敢于大胆投入,市场占有率高等先进的管理方法。

五是充分发挥领导集体或个人的人格魅力。要管理好一个园区,还应强调领导或领导集体的个人魅力和人格化的管理,树立领导威信很重要,企业员工对他的主管有点崇拜也并没有害处,但不应搞个人崇拜。当然,领导的威信或他人对你的崇拜都应建立在领导的个人魅力、人格化的基础上,即领导政治上的成熟、业务上的精通、懂得领导艺术、率先垂范、关心同事、以人为本,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整体,什么样的困难都可以克服。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创出了品牌,创出了效益,走出了一条特色的路子,这无疑与领导层的威信有着很大的关系。

五、结论

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根据自己的地域优势和科技优势以及园区所拥有的有利条件,在策划理念上注入了旅游、示范、教学、培训、商贸的概念,把差异作为最好的旅游资源加以开发,通过现代农业的新品种、新栽培模式与传统农业的不同显示出其差异,选择了花卉、蔬菜和水果的设施生产作为主导产业,走出一条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并通过其示范、推广和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千家万户的农民致富。这一案例的实证分析表明:一通过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可以产生独有的农业要素差异,可以发展为新型的特色主导产业;二适应消费层次的深化和生态保护的需要,农业的性质发生巨大变化,它已经成为具有多功能性的产业,农业将成为体验经济的主导产业;三有效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科技园区作为现代农业和旅游业交叉的载体,是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创新,它将成为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主流。四是人力资本由于其在思想理念、信息资源、现代管理、风险投资等方面的优势,将在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郭焕成等:观光农业发展研究,经济地理,2000(2)。

2.卢云亭等:观光农业,北京出版社,1995年10月。

3.蒋和平: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论,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7月。

第12篇

生态旅游农业是一种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具有旅游、休闲、示范、求知、教育功能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收入不断增加,消费需求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加上政府积极宏观引导,及时推出了“黄金周”节假日,为城乡居民休闲消费提供时间保障,许多工商企业纷纷响应,加大投资力度,抓紧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增加城乡居民选择的旅游天地。据统计,我国东部沿海省份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已见成效。如浙江金华石门农场的花木公园,富阳县的农业公园,福建漳州的花卉、水果大观园,厦门华夏神农大观园,上海浦东孙桥现代化开发区等。广东省已发展80多个观光果园,每年接待游客400多万,收入达10多亿,有力地带动了周边农民致富。

二、生态旅游农业的内涵

1、生态旅游农业的概念

生态旅游农业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使农业与自然、人文景观以及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产业。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仅指用来满足旅游者观光需求的农业;广义的生态旅游涵盖较为广泛,主要包括“观光农业旅游”、“休闲旅游”、“乡村旅游”、“农村生态旅游”等不同概念,具体讲是指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业产品加工与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是旅游者充分体验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新型旅游产业。

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第一,要有具备开发农业生态旅游的资源基础。生态旅游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旅游观光农业,必须建立在具有可供旅游观光开发的农业资源基础上,从而把农业资源转化成旅游观光资源,扩大农业资源的功能。第二,要突破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对传统农业进行加工和包装,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旅客参与农事活动融为一体,成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突破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第三,要以生态旅游为导向。农业生态旅游是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拓广了生态旅游观光功能,巧妙利用城乡各种差异来规划、设计、组合而引起旅游者消费欲望。使旅游者亲身感受和参与现代农业技术与生态农业等大自然情趣,把现代农业及自然资源景观与旅游资源融为一体,最终达到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结合,既发展了农业,又保护了环境。第四,观光农业旅游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伴随着近年来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趋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新兴课题,而旅游业以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在此种情况下,经营者迎合当今社会人们追求“个性化”、“生态化”,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需求心理,把两个领域有机结合起来而成为一个新的项目,是农业和旅游业的进一步延伸,也是农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2、生态旅游农业的特征

与传统农业和旅游业相比较而言,生态旅游农业具有如下特征:

(1)功能齐全、双重效益。生态旅游农业为旅游者提供了一定的乡村空间,旅游者在景区内观光、休闲、参与娱乐、品尝美食。甚至亲自劳作,既增长知识,亲近自然,又陶冶情操。园区内还可举办节日庆典活动,加强游客之间感情交流,传播信息,增进友谊,缩小差距。企业和农民则通过销售产品,提供食宿服务和劳务以增加收入。

(2)保护环境、持续发展。观光农业的建设严格按照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要求进行生产,只允许在残留有害物质规定标准范围内适量的使用化肥、农药,其产品为无公害的、安全、营养的绿色保健食品,大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生态环境优美,生物多样性在这里得以充分体现,植被覆盖率也大大高于一般农区。这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相结合,适当注重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的做法,遵循了农业发展的规律,符合农民的利益,使农业走向一条健康的持续发展道路。

(3)回归自然、身心享受。工业化的飞速发展导致城市污染的加剧,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使人们的精神日趋紧张,人们渴望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使自己的身心得到真正的放松和享受。生态旅游农业满足了城乡居民的这一要求,它用生态学、美学和经济学理论来发表农业生产,通过合理规划布局,自然调节和人工调节相协调,使农业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具有生产、加工、销售、疗养、旅游娱乐等综合功能。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不是简单的转换,而是把农业中(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牧业、渔业等)具有旅游资源部分的功能进行整合发掘和利用,使它充分满足人们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个性化需求。

(4)科技特色、高效农业。生态旅游农业具有高科技特色,它是“三高”农业的具体体现,尤其在一些大型观光农业科技园区,大片土地通过平整与规划,用先进农业技术进行开发,由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来管理,造成具有相当规模、各具特色的农业整体,成为具有较高的先进农业技术支持和科学管理手段的新型农业。这种农业不论在优质品种、栽培管理技术还是在农业生产工艺、景观外形外貌等方面都是棋高一筹,是一般大田农业区无法比拟的,游客在这样的环境中游览,不仅赏心悦目,还能学到科技知识,产生深刻印象。

3、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布局原则

(1)因地制宜。农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合季节性,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必须根据各地区的农业资源、农业生产条件合季节特点,充分考虑其区位条件合交通条件,因地、因时制宜,突出区域特色。

(2)尽可能与旅游业相结合。充分利用原有的旅游景区和景点,扩大和增加观光农业项目,通过相互带动作用,发展农业与旅游业合一的新型产业。

(3)充分考虑客源市场。发展生态旅游农业首先安排在大城市郊区和经济发达的地区,这里的人们对观光农业的要求强烈,经济条件可能,交通比较便利,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条件比较优越。

(4)必须搞好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搞好交通、水电、饮食、住宿等基础设施,设计专门的旅店、餐厅、农宿以及娱乐场所和度假村,开发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及旅游产品,以供游客观光、游览、品尝、购物、参与农作、休闲、度假等多项活动。

(5)与农村建设规划相结合。要搞好农村居民点和道路规划,合理开发和整治土地,改善农村环境,在保留历史民俗农舍的同时,兴建体现观光特色的农村新民舍,以供游客观光旅游。

三、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开发实证分析

珠海市生态农业科技园是一个集农业高新技术引进、开发与生产、加工、出口以及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外向型农业科技园。该中心是在原珠海农科所基础上仅凭5000元流动资金起家,园区现已发展集科研、生产、商贸、旅游、教育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集团化科研经济实体,2001年该中心的科技创收就达5000多万元,旅游收入1000多万元,出口创汇达860多万美元,成为目前我国最具实力的外向型农业科技园区之一。

1、区位与市场分析

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的建设,区位优势比较明显。珠海地处富饶美丽的珠江三角洲,陆地与澳门相连,有二个口岸可直接与澳门通关。水路与香港相通,行船只需1小时。离广州、深圳不到2小时的车程。京珠高速、珠海机场、珠海港、九洲港构成了陆、海、空的立体交通。

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地处珠海的城乡结合部,环境优美,面积广阔、交通便利,基础条件十分好,从交通上来说,从园区到市区只有10分钟车程,并且已开通了公共汽车和观光巴士,市政府于2002年底修通4车道的旅游景观路直达园区的门口,交通非常便捷。从地域上来说,园区的核心区2000亩,已成为永久性的农业科研用地并办妥了征地手续,领取了土地证。市政府还给园区预留了1500亩的土地,可以作为第二期的开发用地。

2、设计景观的理念分析

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在策划理念上注入了旅游、示范、教学、培训、商贸的概念,即达到“一区多园、一园多用”的目的。园区策划者认为,旅游的概念很广泛,只有差异才是最好的旅游资源。人们出国考察或旅游就是看他们从未看过的东西,正如外国人看长城,我们去埃及看金字塔,都常有一种非常想看的冲动。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旅游业,就在于它可以通过现代农业的新品种、新栽培模式与传统农业不同来显示出差异,加之把其艺术化处理,就成为非常好的旅游产品。所以,制造差异就可能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市场,并且这种旅游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正是源于这种理念,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在建设初始阶段。就把旅游的理念融了进去,每建设一个温室或安排一个项目,他们都考虑到了生态、环保、休闲观光、教育培训、商贸销售等因素。并且做到了园区一边建设、景点一边可以开放,2002年该园区就接待了来自我国外的宾客30多万人,旅游创收超过了1000万元,占园区总收入的1/4。入园的游客多了,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个市场,人流带动了物流。园区内生产出来的花卉、种子、种苗、果蔬,就地成了商品。并且这些商品的销售价格都高于外边的市场。比如,该园区在温室里栽培的小番茄,一般来说,农贸市场销价为5元/斤,而在园区内则可销售到15元/斤,客人不嫌其贵,就在于它是一个特殊的旅游产品。游客一般都有花钱的心理准备,但一定要花得开心,所以只要产品的质量好,加上销售的方式奇特,他们是可以接受的。因此,该园区栽培的番茄不是摘下来卖,而是长在温室内,挂在藤上卖。如果一家三口来旅游,小孩子都乐意到大棚去摘番茄了,一边摘一边吃,一直到摘了满满的一袋才罢手。而父母看到小孩如此投入,心里也乐开了花,再高的价格也会买,这正是体验经济的所在。可见旅游开发,必然会带动商贸的发展,真是一举三得。

3、开发生态旅游农业资源的策略和措施

(1)更新策划理念,走企业化、市场化发展之路。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根据自己的地域优势和产业优势以及园区所拥有的有利条件,在主导产业上选择了花卉、蔬菜和水果的设施生产,在策划的理念上注入了旅游、休闲、示范、教学、培训、商贸的概念。把差异作为最好的旅游资源加以开发,通过现代农业的新品种、新栽培模式与传统农业的不同显示出其差异,达到开拓市场的目的。

(2)产学研紧密结合,多层次、多元化发展。一方面,园区自身就是一个农业科技研发、产业化拓展的孵化器,通过其示范、推广和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千家万户的农民进入了产业圈。另一方面,园区也积极的与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联合开发高新技术。

(3)以科技为本,优化资源配置。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经过多年的摸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发展优势,确定了独具特色的科研发展方向、主导产品和技术定位。在技术定位上实施自有技术与引进技术相结合的战略,注重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在主导产品上发展本土品种与引进西洋品种相结合,既不断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土品种,也不断从国外引进新品种,为园区设计独特的生态旅游景观提供了技术支撑。

(4)建立配套完善的旅游设施。利用设施农业和先进的生产模式,种植瓜果、蔬菜、花卉等近1000个品种,创造出新、奇、特的观光效果,并配套建立了相应的旅游设施“农科之窗”、“荷塘观赏”、“八卦田园”、“野菜园”、“水车阵”、“垂钓走廊”、“珍禽园”、“沙漠植物园”、“心灵茶庄”等一大批集科研、环保、生产、旅游于一体的生态园林景观,吸引了大量的境内外游客。

四、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开发的经验与启示

1、理念创新。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从筹建就树立了“差距产生效益”的新理念,并认真思考如何寻找和利用差异来改造传统农业。他们通过寻找自然资源、农业产业、区位优势等方面差异点来营造新的生态旅游景观,打造园区独特的品牌。例如园区于2000年元旦至春节在园区成功举办珠海首届南瓜文化艺术节,展示了全世界数百个珍、奇、特、新的南瓜品种,大的如大鼓,重达100多公斤,小的如鸡蛋,轻才20克,黄、白、红、绿、青、蓝、紫七彩缤纷。进入南瓜园仿佛进入了南瓜大千世界、南瓜的艺术殿堂。南瓜节开幕一个月,创下门票收入130万的记录,由此也带出了一个新的产业——观赏玩具南瓜规模化生产。这样通过理念创新,运用农业高新技术开发新品种,利用生态学和景观学原理精心设计各种差异化的景观和景点,打造出一个融“自然美景、现代科技、人文情怀”的生态旅游区,丰富和发展了农业和旅游的内容和新领域,找出一条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道路。2、制度创新。一是科研管理体制创新。首先,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打破传统立项方式:不搞纯理论的基础研究。其次,科研立项与市场供求密切结合,由市场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三,完善对科技人员和项目承担单位的激励制度,对于课题成果的产业化效益,实行“技术折股,按比例提成”的激励机制。第四,建立起课题组成员课题研发的风险金制度,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率。二是用工、分配体制创新。该科技园区作为事业单位,存在多种形式的用工制度(如编内人员由财政负担工资,编外人员由企业自收自支)。通过大力提倡绩效工资,形成报酬级差,混淆用工身份,建立岗位津贴和奖励制度,对承包部门实行“定职能、定岗位、定编制、定工资总额”的“四定”改革,将津贴和奖励与个人的工作岗位和业绩挂钩,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拉开档次,园区内岗位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使该园区逐步向现代企业用工制度方向迈进。

3、组织创新。珠海农业科技园内实施的是一种将科研、生产、示范推广、科普教育、观光旅游及贸易紧密结合的战略。因此在园区的组织结构上也具有其特殊性。具体组织架构如下:

一是园区运作的管理机构。珠海农业科技园建立了园区办公室,负责统一协调园区的各项工作,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对外联络、招商引资、项目监督、后勤服务等管理工作。

二是科学决策的专家机构。农业园区的运作还必须建立各类专家决策机构,以对园区的重大项目进行咨询、决策。珠海农业园区采取紧密型的专家依托机构与松散型的专家群体相结合的方式。如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建立了较为紧密的业务关系,把广东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大学、珠海大学园区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在重大项目的申报、规划、实施之前,均要征求这些院校专家的意见。而对于一些阶段性或临时发生的问题、项目,则采取专家会议或专项邀请专家具体解决实际问题的做法。

三是项目创新的研发机构。珠海农业科技园区是以名优花卉、特色蔬菜、南亚热带水果及观光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园区,因此设立了与项目相关的研发机构,如分子生物学研究室、组织培养研究室、育种中心、蔬菜研究室、观赏植物研究室等,负责园区内各种技术攻关、产品开发,并完成国家、省、市各种科技攻关项目。

四是项目实施的企业管理机构。珠海农业科技园区设立了生产部、设计部、绿化工程部、餐饮部、旅游部销售部等机构,专门负责产品的开发、项目的承接、实施和运作,是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部门。主导产品的技术支撑来源于研发机构,实施部门视为生产性机构。

五是成果推广的网格系统。园区设立了技术推广部,主要任务是推广、普及农业高新技术,配合当地农业部门抓好各项农业技术服务工作,同时组织科技人员深入项目区进行现场技术发表,及时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同时还在当地的农业产业区建立示范基地,从产前提供种苗、产中发表、产后回收产品,实行一条龙服务,解决了农民的技术、资金和市场问题。

六是科普教育的培训机构。园区建立了培训机构,一方面采取各种形式对农民和农业技术干部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确保各项高新技术措施在生产中得到落实,也负责对来园区学习、参观学生的农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同时还与珠海市电视大学、珠海市职业中学联合开办了园艺花卉大、中专班,为当地城市美化培养中初级技术人才。园区现在不仅是科研、示范的基地,同时也是“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广东省德育教育基地”、“珠海市农业科技干部再培训基地”、“珠海市中小学生的农科教实践基地”等。

七是市场接轨的营销网络。园区在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成立了永源公司、金波公司、生力公司及销售中心,专门负责国外市场的开拓,各个产品均形成了销售的网络,为中心的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2002年园区的出口创汇达860万美元,年旅游收入达1200万元,生产性收入达4000万元。

4、科技创新。科技是园区发展和壮大的动力源泉,园区非常重视科技创新工作。

一是确立主导产业,发展与之相关的技术和产品。通过对珠海区位优势、气候优势、资源优势及市场需求的认真分析,珠海农业科技园区确立了以名优花卉、特色蔬菜、优质种苗和观光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并以此为目标建立相关的农业技术体系。由于主导产业和相关技术体系的建立,促使珠海农业园区的发展目标明确,各个主导产品均按既定目标实施。如:名贵蝴蝶兰在园区的年生产量已达120万盆,组培苗达300万株,成为国内最大的蝴蝶兰生产基地之一,成为园区强大的经济支柱。

二是实施自有技术与引进技术相结合的战略。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认识到国际市场竞争的严峻性,不仅注重开发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如甘茶蔓高产种植技术、保健植物加工技术、名优花卉的优质高产技术等,同时还不断引进和发展国外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如无土栽培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形成了在国内外均具有竞争力的技术资源体系,为技术创新奠定了基础。

三是发展本土品种与引进西洋品种相结合。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近几年一方面不断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土品种,如本地南瓜、猪笼草、树仔菜、荔枝、龙眼等,也不断从国外引进新品种,并进行试验、筛选、鉴定,确定了一系列蔬菜、花卉、水果名优品种,为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实现产业化提供了丰富的品种资源,也为园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了广泛的资源。在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珠海高科技农业园区送展的产品一举夺得广东省瓜果类金、银、铜三个大奖,在第四届中国(广州)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上,珠海园区设计建设的“奇异瓜果园”获得“室内艺术园景设计大奖”,种植数个特优品种获得园林精品的单项金奖、银奖和铜奖等殊荣,说明园区在品种的研究上处在国内同行的先进水平。

四是短期性项目与长远性项目相结合。如近两年珠海农业高科技园区根据市场的需求,在春节、国庆节、元旦等重大节日时,引进种植了郁金香、百合等花卉产品,获得了时效性的经济效益。同时,园区也十分注重与园区科技的长远发展规划和目标紧密相关的项目,它们或许短期内见不到效益,如:组织培养、育种、基因工程等是一些投入大、收效慢的项目,但它却是园区发展最具生命力和创造性的部分,因此,珠海高科技农业园区每年投入近百万元用于该类应用基础项目的研发,现在各类名贵花卉的无性繁殖系统和各种样品的分析测试手段已经建立,为园区科技发展储备了充足的项目。五是完善科研设施,努力创造项目实施的设施条件。要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农业技术和品种,就必须拥有与人才、项目相适应的先进仪器设备,以确保项目的高质量、高水平和高效益。近年来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投入了300多万元,购置了国际一流的仪器设备,建立了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组织培养室、分析测试室,形成了在珠三角乃至全国农业园区具有竞争优势的实验设施,为吸引人才、实施项目、创立品牌奠定了设施基础。

六是建立科研+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科技推广体系。为了实现园区这一目标,珠海农业科技园经过几年实践,摸索了一条科研+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模式,即将基地建立在珠海斗门农民的土地上,实施产前提供种苗、肥料、农药,产中发表农民技术,产后回收产品的一条龙服务,将科研成果、技术、种苗与农业生产和市场紧密结合,形成规模化的农业产业链,用科技和市场带动农民致富。目前该基地已经将绿色蔬菜出口到澳门及珠海市的各大机关、超级市场,创造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七是重视信息系统的建立,随时掌握科技的发展趋势。珠海农业科技园在信息系统的建立上,不仅注重国内科技期刊和资料的收集,建立了园内图书资料室、科技档案室,还为各个职能部门、主要科技人员均配备了计算机,充份利用国际互联网系统搜集国内外科技信息,同时还建立了园区自己的农业科技网站,这些均为科技资源的搜索、电子商务的运作、项目的国际化奠定了信息资源的基础。

5、模式创新。通过几年的实践,珠海农业高科技园区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摸索出了一套混合型的管理模式,即在园区的管理上,有民营企业的做法;有外资企业的管理;还有领导的个人魅力和格化的管理。为此,称之为“混合型”的管理模式。

一是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珠海农业高科技园区在宏观管理上,注重分析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在重大科研项目上对人财物进行宏观调控,集中有限的资金,进行投入、集中的打歼灭战。在微观上按照市场规则进行运转,采取目标管理,放权让利,各自经营实体实施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政策,充分调动了园区企业和员工的积极性。

二是充分发挥机制灵活的优势。园区借鉴民营经济机动灵活,果断决策,管理到位的管理优势,为我所用,提高效率。这一管理模式对领导层、决策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园区领导们敢于负责,善于拍板,不错过任何机会,给投资者十足的信心和优质服务,有利地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如该园区领导们在与台湾商人谈判合作规模化开发蝴蝶兰花项目的过程中,无论对方提出什么问题,马上作答。虽然投资额在1000多万以上,但只用了2小时便签订投资协议,一个星期后开始兴建,三个月开始产出,速度之快,连台商都感意外。

三是注重吸收国有企业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优势。在吸取民营企业管理先进经验的同时,同时注重吸收国有企业好的管理模式。国有企业组织健全,规范经营,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党团、工青、妇卫等组织的作用,强化各部门的功能,特别是把人的政治思想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来抓,这些都是农业科技园在管理上要借鉴和吸收的。

四是注意是借鉴台资企业的管理模式。台资企业具有很强的管理优势,他们在管理理念上比较先进,完全是按照现代企业的要求,制订出既先进、又科学的管理制度。台资企业注重市场调查预测、控制成本核算、保证产品质量、做好售后服务、重视人的作用。这种经营策划的理念值得学习。如园区在与台湾商人合作生产兰花的项目运作过程中,确实学习到了台商的精明能干,信息灵通,善于控制成本,精于开拓市场、敢于大胆投入,市场占有率高等先进的管理方法。

五是充分发挥领导集体或个人的人格魅力。要管理好一个园区,还应强调领导或领导集体的个人魅力和人格化的管理,树立领导威信很重要,企业员工对他的主管有点崇拜也并没有害处,但不应搞个人崇拜。当然,领导的威信或他人对你的崇拜都应建立在领导的个人魅力、人格化的基础上,即领导政治上的成熟、业务上的精通、懂得领导艺术、率先垂范、关心同事、以人为本,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整体,什么样的困难都可以克服。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创出了品牌,创出了效益,走出了一条特色的路子,这无疑与领导层的威信有着很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