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小儿推拿中医基础理论范文

小儿推拿中医基础理论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儿推拿中医基础理论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小儿推拿中医基础理论

第1篇

【关键词】桂枝汤;推拿;治疗;厌食症

1小儿生理特点

除了先天禀赋不足(如解颅、五软五迟等)和新生儿特有疾病外,最易发生脾胃疾病,肺系疾病。其次是感染性疾病。由于小儿时期的消化系统未臻完善,脾胃运化功能尚未健全,反映于生活的“脾常不足”。但小儿机体的发育较快,对水谷精微的需求量大,而脾胃的运化和吸收却有一定的限度,在临床上易出现积滞、疳证、厌食等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孩子的溺爱,以厌食为主要症状前来就诊的患儿越来越多,小儿长期食欲不振,甚至不思饮食,日久精神疲惫,体重减轻,抗病力弱,为为其他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必须积极治疗,还孩子们一个健康活泼的身体。

2中医基础理论

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认真研读中医经典著作,根据卫气营血理论,卫气的主要功能是“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和营气的主要功能是“营养濡润人体脏腑及各部组织”,“营卫之气都以水谷之气为主要的生成来源”和脏腑辨证中“脾生营卫、生味、生肌肉、生四肢”的基础理论。运用内病外治的方法,用中药桂枝汤调治营卫之气,从而达到强化脾胃的功能,同时根据经络理论,配合中医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显著。充分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简、轻、便、康”的特点。

3桂枝汤方解

桂枝汤为张仲景之名方,方中桂枝、甘草、生姜、大枣皆有平胃健脾之功,通过调和脾胃可达到滋化源,充气血和阴阳调营卫的作用。因为桂枝汤配合推拿,功效广泛,故既可用于太阳中风证,又可化截施治用于各种虚证及杂证,被后世尊为“群方之魁”。

4临床运用

在临床运用中,当根据不同证型以加减,如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当加用焦三仙、陈皮、连翘、莱菔子、茯苓、半夏等;痰湿滋生,当加用半夏、陈皮、茯苓等燥湿健脾,化痰;虫积伤脾,当合用使君子汤;脾胃虚弱,当加用香砂六君子汤以健脾和中。

5中医推拿手法

中医推拿采用“三揉一捏法”。揉腹(揉中脘、揉神阙、揉天枢)、揉脾俞、揉胃俞、揉足三里,使脾胃消化器官的兴奋性提高,增强消化吸收功能。另外,根据俞、募穴理论,“五脏有疾取其俞”“六腑有病取其募”,且两穴均有健脾和胃,消食导滞作用,当配合运用。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此四穴皮肤肌肉下面的节段性神经分布属8~12胸椎,它们和胃的支配神经节段是重叠的。因此,揉此四穴,可通过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副交感神经调节胃肠功能活动,从而起到治疗作用。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5.1揉腹

患儿仰卧,医者中指放于神阙、天枢穴,示指放于中脘穴,力度以皮肤凹陷3~5mm为宜,顺时针方向揉腹3~5min。

5.2揉足三里

患儿仰卧,双下肢微曲,医者以两拇指腹放于患儿两侧足三里穴,力度以皮肤凹陷2~3mm为宜,左手逆时针,右手顺时针方向旋揉2~3min,频率80~100次/分。

5.3揉背俞穴

患儿俯卧,医者示指、中指、环指并拢分别放于脾俞、胃俞、三焦俞,力度以皮肤凹陷2~3mm为宜,点揉2~3min,先左侧,后右侧。

5.4捏背

患儿俯卧,医者两拇指桡侧缘顶住患儿背部皮肤,余四指放于拇指前方,十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沿两侧膀胱经,先从大抒穴开始向下至下穴,重复捏提6~9遍,再从下穴向上至大抒穴处重复捏提3~6遍。

第2篇

针灸推拿专业培养系统掌握中医学及针灸推拿学和现代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各级中西医医疗、教学等机构从事中医及针灸推拿学临床、教学或与其工作相关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针灸推拿在本科阶段所学习的东西大抵上和中医临床是差不多的,只不过在学习临床的时候加了针灸的内容。一般女生来说的话,针灸和小儿推拿是比较受欢迎的。

但是,等到你本科毕业的时候就会发现,找工作是真的很难(无论男女生),基本上市一级以上的医院基本要求都是硕士学历。所以,你要做好准备(本科5年+研究生3年)。

除非你真的热爱中医事业,有想要为祖国医学献身的决心,那你就报吧。要不然,会后悔的。

第3篇

【摘要】 目的 观察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0例厌食患儿,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应用推拿疗法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患儿食欲、伴随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80例患儿中痊愈52例,好转2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25%(77/80);各辨证分型之间小儿推拿治疗总有效率相当。结论 推拿治疗小儿厌食临床疗效显著,且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关键词】 厌食/中医药疗法; 推拿; 脾胃病证; 锌/缺乏; 儿童,学龄前

厌食是指小儿较长时期食欲减退,甚则拒食的一种常见病。病因为饮食喂养不当,恣食肥甘,过食生冷,损伤脾胃正常运化功能;或因素禀脾胃虚弱,后天不足,脾虚则不运,胃弱则不纳,从而产生见食不贪,日久消瘦,甚至影响生长发育[1]。现代医学认为厌食与微量元素锌缺乏有关,治疗以补充锌制剂为主。中医药疗法在治疗小儿厌食方面具有特色优势,其中小儿推拿疗效显著,且可免除打针服药之苦,使治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受到广大患儿及家长的青睐。现将本科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的经验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05/201004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收治厌食患儿80例,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6个月至8岁,平均(4.52±3.75)岁,其中6个月至1岁12例,~3岁26例,~6岁34例,~8岁8例;脾胃不和型26例,脾胃气虚型35例,脾胃阴虚型10例,肝旺脾虚型9例。

1.2 诊断标准 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小儿厌食的诊断依据及中医证候分型标准[1]。(l)长期食欲不振,而无其他疾病者;(2)面色少华,形体偏瘦,但精神尚好,无腹膨;(3)有喂养不当史,如进食无定时定量、过食生冷、甘甜厚味、零食及偏食等。

1.3 纳入标准 (l)符合小儿厌食中医诊断及分型标准;(2)年龄6个月至8岁;(3)依从性好,患儿家长及监护人知情同意者。

1.4 排除标准 (l)因某些疾病,如口腔溃疡,引起的食欲减退、食量减少;(2)同时接受其他疗法,如口服药物等;(3)小儿推拿禁忌证,如骨折、皮肤疮疡、创伤出血等。

1.5 治疗方法 采用辨证分型推拿治疗。基本穴位:补脾500次,清胃500次,揉板门50次,推四横纹300次,摩腹500次,捏脊3~5遍。加减:脾胃不和型加运八卦300次;脾胃气虚型:补脾500~1 000次,加清补大肠300次;脾胃阴虚型加清大肠300次,清天河水300次;肝旺脾虚型加平肝300次,清天河水300次。推拿介质选用滑石粉。每日1次,每周6次,10次为1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 各年龄组和各证型厌食患儿推拿的治疗效果。

1.7 疗效判定标准 (1)痊愈:食欲明显增加,伴随症状消失;(2)好转:食欲略有增加,伴随症状减轻;(3)无效:食欲未见改善[2]。

2 结果

2.1 各年龄组厌食患儿推拿疗效比较 见表1。表1 各年龄组厌食患儿推拿疗效比较[n(%)]表1结果说明,年龄越小,推拿治疗效果越好。

2.2 各证型厌食患儿推拿疗效比较 见表2。表2 各证型厌食患儿推拿疗效比较[n(%)]表2结果说明,各辨证分型之间小儿推拿总有效率相当。

3 讨论

小儿厌食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病变脏腑以脾胃为主,脾胃运化失职是发生本病的主要机制,因此治疗应从脾胃论治,重在调和脾胃,扶助运化[3]。推拿疗法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在其体表特定的穴位或部位施以技巧手法,以防病治病或助长益智的一种外治疗法。小儿推拿历史悠久,在明清时期即已形成独立体系,并成立小儿推拿科。唐代孙思邈尤推崇将推拿疗法应用于小儿疾病,认为小儿“鼻塞不通有涕出”“夜啼”“腹胀满”“不能哺乳”等病证都可用推拿治疗。

本研究采用辨证推拿疗法,以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为基础,并结合患儿自身体质状况,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思想。推拿主穴选用补脾、清胃以健脾助运、消食和胃。《小儿推拿方脉话婴秘旨全书》中说:“脾经有病食不进,推动脾土必效应”;四横纹具有理中行气、化积消胀、退热除烦之功效;中医经络学说认为,胸腹为五脏六腑所居之处,而腹部是阴中之阴,腹部有任脉、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及足太阴脾经五条经脉循行。摩腹可以“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症”。现代医学认为,摩腹能强健腹部肌肉,促进血液及淋巴液循环,增强胃肠蠕动和加强消化液分泌,改善消化吸收功能[4]。唐·孙思邈撰《千金要方》指出:“摩腹数百遍,则食易消,大益人,令人能饮食,无百病。”捏脊具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在健脾和胃方面的功效尤为突出。研究表明,单纯捏脊可以改善尿淀粉酶活性,且优于口服参苓白术散和小儿胃酶合剂组[5]。推拿配穴的选用,以“个体化”为原则,脾胃气虚者增加补脾次数,加揉外劳宫穴,以健脾温中益气;脾胃不和者加运八卦以升清降浊、调和脏腑;脾胃阴虚者加揉二马、运水入土以滋阴养胃;阴虚多热者加清天河水以滋阴退热;偏肝旺者加清肝经、掐五指节以清热平肝;恶心、呕吐者配清胃、揉板门健脾和胃止吐。诸法合用,从而达到治疗厌食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推拿治疗小儿厌食临床疗效显著,年龄越小效果越好,而不同证型间总有效率相当,考虑与小儿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有关。小儿体属“纯阳”,未经克伐,患病后病情多比较单纯;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器清灵、易趋康复”,推拿治疗后康复较快;小儿皮肤稚嫩,对推拿治疗比较敏感,疗效满意。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小儿厌食的主要原因,高蛋白、高糖饮食,吃饭不定时、生活不规律、边吃边玩等都可影响食欲。因此在小儿推拿治疗的同时,对患儿进行日常调护非常重要,应嘱家长培养其良好的饮食、起居习惯,以巩固疗效。

参考文献

[1] 盛丽先.小儿病中医保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0135.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8.

[3] 吴艳华,肖达民,孙升云.小儿厌食症病机特点及治疗对策[J].中医杂志,2009,50(11):1033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