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互联网医疗市场需求范文

互联网医疗市场需求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互联网医疗市场需求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互联网医疗市场需求

第1篇

企业需求显著上升

“移动医疗作为通过通信技术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发展我国医疗事业特别是在人力资源比较紧缺的情况下,非常有益。移动医疗在很多方面特别是在远程医疗方面,将发挥巨大作用。”中日友好医院信息处处长田献氢在11月8 日举办的2013中国企业移动应用大会上做了主题为《医疗行业移动信息化实战之路》的演讲。他介绍说,通过移动设备,救护人员在病人身边跟医院相关专家进行联络,专家可直接看到病源的状况,并进行诊断,大大提高救援效率,而且能抓住抢救的“黄金半小时”。此外,社区医生使用医疗设备,可让专家通过远程进行会诊,让社区居民在社区医院就可享受高端的医疗服务。

不难发现,移动医疗仅是企业级移动应用的一个应用缩影。事实上,教育、政府、金融、电信和流通等领域对移动应用的需求更大。有关数据表明,这几个行业的市场需求总和占所有企业级移动应用需求的65.6%,其中教育行业占到16.2%,居第一位。

面对企业级应用市场的强烈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业务触角延伸向这一市场。企业管理软件厂商作为研究企业级产品的重要角色,在开发企业级移动应用产品上有具有技术、团队等优势。而移动版的产品作为原来PC端产品的补充,恰恰可以满足用户移动办公的这一强烈需求。然而,它也存在着产品灵活性较差等弊端,因为软件是基于相对固化的流程开发的。北京和佳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刘宇洲在大会上称,他们可提供基于云存储和大数据处理的移动管理产品和佳MERP及其相关服务,并已经实现了源代码与业务分离,在和佳的系统之上,用户可以自行通过后台对业务流程进行灵活调整,而无须经由和佳软件通过修改代码来调整流程,从而保证了产品的灵活性。

看好企业级移动应用市场的不仅仅有软件商,中国电信去年也涉足了这个领域。中国电信应用工厂是一个企业级移动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平台。该平台一方面汇集软件开发商与数字化服务提供商的各种企业级移动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整合了中国电信的传统长项——政企客户资源,让这些政企客户根据需求直接选择标准产品或者定制产品和服务。并且,平台上的软件开发商和数字化服务提供商还能通过服务跟进,对后期客户产生的新需求进行二次营销,让客户减少沟通成本。近日,为了能迅速反馈市场需求,中国电信应用工厂还在北京正式成立了华北分工厂。

移动互联网2.0

在大会上,赛迪智库信息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肖拥军介绍了移动互联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他认为,目前我们已经迈入移动互联网2.0时代。如果说移动互联网1.0的特点是移动网络和智能终端的普及,那么移动互联网2.0的主要特点包括四点。

第一,从运营模式来看,开放平台产生了海量数据,不断激发产生新的商业模式。第二,从创新方式来看,企业从原来单兵作战的创新模式向大众参与的创新模式转变。第三,从扩张方式来看,线上到线下(O2O )的模式引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实现跨界融合。第四,从应用特征来看,“碎片化”引领移动互联网向短、快、新的方向发展。这里的碎片化有两层意思,一是用户时间的碎片化。二是用户抓取的信息是呈现碎片状的。

第2篇

201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应用环境进一步完善,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并且成为移动互联网进入爆发式增长后行业领军企业的频繁合并、重塑格局的一年,同时随着跨界融合的升温,围绕O2O领域的移动互联网创新、创业愈加活跃。对于2015年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展状况,赛迪顾问总结如下:

一是应用环境不断完善,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15年,中国手机用户规模预计将突破13亿。其中3G和4G用户爆发式增长,预计净增1.65亿户,总数达到7.47亿户,同比增长28.4%。在庞大用户群体的需求刺激下,移动互联网应用市场规模呈现持续增长态势。201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同比增长76.9%,达到3981.5亿元。赛迪顾问认为,带动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由于我国具有庞大的手机用户群体,对移动互联网应用存在巨大市场需求;二是由于通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通信质量提升、移动通信资费持续下降,为移动设施在更多场景下便捷高效地接入互联网提供了基础保障;三是传统企业的互联网化转型升级,以及互联网创新应用和模式的兴起,也极大地丰富了移动互联网应用产品与服务市场。

二是智能终端创新迭出,数量规模稳步上升。2015年我国智能终端设备销售量整体出现小幅上涨,其中智能手机销售量表现平稳,可穿戴设备增长态势迅猛。2015年全年中国手机市场规模约为36742.5万部左右,增长趋势整体放缓。这是由于中国手机用户数已近人口数,新增手机用户已经无法带动手机销量的增长,大多是靠手机的更换维持手机市场规模。

第3篇

分级诊疗和多点执业政策正在成为互联网医疗的重要催化剂

中国医疗体系的问题根源在于供给端的生产力没有得到释放,而未分级的就医路径及医生的定点执业被认为是影响生产力释放的最大障碍;在一个供给被严重约束且无法短期内创造新供给的市场下,擅长于创造与满足海量需求的互联网模式在医疗领域显得有点水土不服,这也是互联网医疗在过去几年中面临诸多挑战的根源。

来自于支付方与民生方面的巨大压力,使得分级诊疗的强制推行成为新医改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对于医生的多点执业尺度也越来越大,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释放生产力,改善供给,这无疑会给互联网医疗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患者就医路径的改变会改善患者与医生的匹配,再加上t生的多点执业,会使得稀缺的名医资源逐渐从看大量的小病中解放出来,大医生与小医生、等级医院医生与基层医疗机构医生间的分工与合作会更明确,进而能为更多真正有需要的患者服务,互联网的筛选与匹配功能就能发挥作用。围绕着分级诊疗体系及医生多点执业下的医患关系而展开的一系列商业模式的创新将会成为可能,不管是大平台还是垂直细分的模式都有可能找到自身的市场需求。

大数据将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医疗大数据价值的重要性是大家普遍认同的观点。虽然整体看来目前整个大数据的商业应用方面还处在早期阶段,主要原因是目前普遍2C的流量模式无法产生结构化的医疗数据,2B的模式数据质量更好但积累速度较慢。虽然目前慢病数据价值还无法被完全释放,但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的进一步落地,以及医疗改革的大势所趋,医院的数据孤岛将逐渐被打破,数据本身也会经历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挖掘过程。

尤其是在慢病领域,由于具有人群基数大、数据质量高和随访周期长等特点,其数据价值更是互联网医疗领域的金矿。试想如果通过互联网平台累计的结构化高质量数据达到一定的体量,后续无论在应用于精准医疗、学术科研还是产品研发方面,都会带来足够的商业价值。同时,预计未来医疗大数据尤其在慢病领域,在互联网医疗平台精准分转诊、医保控费和互联网健康险等环节,都会有巨大变现落地的机会。

药品降价势在必行,医药电商发展潜力巨大

医药电商是行业公认的互联网医疗离变现最近的领域,同时也密切关系到现有医疗体系医院的核心利益。中国近1.4万亿的药品市场中,医院销售端占了超过80%。目前现有电商体系下,无论是B2B、B2C还是O2O模式,都无法打通医院端,真正触及中国药品渠道的核心。

核心问题还是在于医疗行业的医院供给端的特殊性,医生掌握处方权,同时患者在需求端信息高度不对称,很难有决策权,因此无论平台需求量有多大,也较难对医院的供给端形成溢价能力,从而打破医院原有的经济体系。但随着网上销售处方药的不断放开和医院药品比例管控的严格推行,未来两年可能是处方药电商发展的关键时期。

随着医疗健康场景的互联网化,互联网医疗正在为健康险的产品设计、营销和承保环节带来革新

第4篇

【关键词】互联网+;市场营销策略;转变

顶层设计层面制定国家“互联网+”发展战略,推动“互联网+”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尽快出台,促进互联网与各产业融合创新,在技术、标准、政策等多个方面实现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充分对接,推动“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等新业态发展。

一、互联网+时代的市场营销环境变化分析

(一)消费更加多样,市场出现细分化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消费者本身的收入与水平呈现增长的趋势。同时,消费的需求也开始从单纯数量转变成了质量消费。然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恰恰能够满足这种个性经济。也正是这种多样化并且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使得市场被细分,并且逐渐向细致化与微型化的方向发展。因此,企业必须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市场细分战略,进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自身个性化的需求,这不仅体现在产品方面,同时也应该体现在服务中。

(二)产品与技术同质化显著

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机器人生产以及计算机的辅助设计也已经被广泛应用,同时,企业的制造手段也开始逐渐向更好层次的自动化方向转变。正是在此背景下,产品与技术同质化的现象越来越显著,所以,市场反响较好的产品,被模仿的几率快速上升,最终导致产品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三)新型市场营销方式产生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消费者能够利用互联网来查询同其消费需求相关的产品与服务,并且可以参与原材料的采购,进行形成了产销一体化,这种模式对于传统消费模式是一种极大的颠覆。消费者可以进行在线交易,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减少中间较多的环节,进而使得产品流通效率得到提升,同时还节省了中间所需花费的时间。这种在线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严重冲击了传统的市场交易模式,所以,企业必须要对传统销售的渠道以及手段进行积极地革新,进而能够与时展速度相适应。

(四)市场竞争突破地域限制,向无形化与国际化方向发展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其主要的竞争内容就是科技、品牌、服务、形象、信息资源与商誉等等,这与传统有形产品的竞争存在本质区别。在此环境中,市场营销突破了地域限制,而且全球企业也都参与到竞争中,所以,企业需要对营销策略进行同步调整,进而实现全球的同时运作。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市场营销策略的转变方式

(一)转变营销观念

在传统的经济条件之下,市场的营销活动同时需要根据后期市场的反馈信息来进行制定,所以,严重缺乏前瞻性。大多数情况都会消耗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而且实际制定出的市场营销策略也无法满足市场状况的变化,所以,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可以积极地构建电子信息系统,并且对市场信息进行收集,通过全面深入地分析以后,就可以得出科学合理的市场需求预测结果,进而依据预测的需求结果来制定出具体的营销策略,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企业通过研究多样化且具有明显个性的产品来创造出全新的市场需求,进而积极地引导市场未来发展的方向。

(二)创新营销策略

要想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积极地发展市场营销,就应该不断创新营销的技术与策略,进而使企业自身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并占据一定的竞争优势。而要想实现上述目标,就应该积极构建全新的战略伙伴竞争关系。虽然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环境中,网络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消费体验的机会,同时,也为其提供了各种类型的产品,进而不断满足其具体的需求。在这些产品当中,新技术的种类也逐渐增加。但是,这些技术的具体应用仅依靠企业本身是无法实现的,而且也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具备先进的技术。与此同时,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产品中所蕴含的技术也同样面临严峻挑战,其中不仅要对产品生产的效率进行充分地考虑,而且还应该对其成本予以分析研究。由此可见,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企业要想在市场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要积极同其他企业实现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并且在共同努力下积极地研究并开发新型的技术,研发出新产品,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企业还可以同不同层次的分销商建立起长期并且稳定的产销关系,在此方式下,能够稳定消费群体的问题,并且还可以积极地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

(三)构建网络平台,创新促销策略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积极推动作用下,信息化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所以,为企业市场营销活动提供一定的机会,特别是产品促销的方式更加多样,进而更好地推广网络平台,使得网络促销活动更加有活力。同时,因为网络交际的这种全新方式,使得全球消费者都能够同生产与销售产品的企业实现交流与沟通。如果是消费者喜爱的产品,还可以直接与企业联系,向其询问产品相关信息以及服务等问题。与此同时,消费者本身所关注的信息内容也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现,进而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查询,以此来深入地进行了解。

(四)实现营销手段的多元化

企业要想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经济下发展市场营销,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营销手段的多样化,进而能够始终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然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还应该积极地收集市场信息数据。而在此环境当中,站在买方市场角度来看,其要求企业应全面并且深入地收集与消费者相关的信息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产品设计的时候合理地融入收集到的信息内容,进而确保产品生产出来以后满足消费者的多种需求。在以消费者为核心的市场营销策略当中,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第一,建立敏捷制造系统,进而使得企业生产和市场实际需求之间尽快实现统一。第二,让消费者积极参与到产品设计工作当中,并同消费者实现沟通与交流,将消费者当作企业自身合作伙伴。这种设计方法可以使产品生产更加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并且更容易被认可,进而使得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第5篇

接入设备是用于接入网的通信设备,直接为用户提供语音服务、数据通信、机构互联、互联网访问等通信和信息服务。随着目前全球范围内信息技术持续更新换代,宽带网络进一步普及、升级,接入设备行业获得了良好的市场机会。

瑞斯康达(603803.SH)是国内领先的通信接入设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通信网络接入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立足于通信运营商,主攻方向为企业综合接入设备,同时积极将业务拓展到工业通信等领域。

行业发展前景广阔,而且公司在相关领域优势显著,所以业务处于迅猛增长中。2014-2016年,瑞斯康达营业收入分别为147756万元、170235万元、199864万元;净利润分别为18561万元、23976万元、25335万元,均持续较快增长。

接入设备需求空间广阔

近年来,在亚洲、欧洲、美洲大部分地区,核心网的光纤化改造已基本完成,但由于接入网投入不够,带宽也相对较小,无法充分释放核心网的通信能力,接入网的提速成为宽带建设的重点,接入设备的市场需求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接入网是核心网与用户终端设备之间的网络,被形象地称为“到达用户的最后一公里”,各类通信服务通过接入网到达用户。就建设规模而言,接入网较核心网要大几个数量级。

瑞斯康达是专注于这一领域的接入网解决方案专家,目前公司产品涵盖综合接入终端产品、集中式局端产品、工业网络产品、专用无线网络产品、软件产品和辅接入产品六大类,超过3000个型号品类,产品应用于通信运营商和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等多个领域。

瑞斯康达是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常年位列“中国光传输与网络接入设备最具竞争力企业10强”,2016年名列“中国通信产业榜通信设备技术供应商50强”的第14位,近年来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已经拥有多项专利技术和软件著作权,并承担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各类项目。

基于在通信网络接入领域内多年的积累和沉淀,公司应邀参与了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多家运营商及电力行业通信技术标准的制订工作,并牵头制定了多项接入领域的专业标准。

企业综合接入领域技术领先

随着互联网经济、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一方面,传统大型骨干企业加速“互联网化”的进程,与互网深度融合;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用户越来越依赖互联网,网络接入需求日趋旺盛,这将成为企业接入设备的重要增长动力。各行各业的“互联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金融、医疗、政府等行业的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互联网金融、移动医疗、电子政务、工业4.0和物联网等获得了较大发展,拉动了相关接入设备的市场需求。

通信接入设备是企业信息化的刚性需求,市场具有较大增长空间,能持续为制造商贡献丰厚的收入和盈利。瑞斯康达产品主要应用于通信运营商的企业综合接入,具有高附加值、高定制化的特点。公司的市场聚焦点在于“企业综合接入”。这一细分领域主要厂商均有长年的技术积累和市场积累,竞争格局较为稳定。

第6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运营支撑体系 用户关系行为 碎片化市场 长尾

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为中国的电信运营商与世界同步迎接移动互联网时代提供了技术引擎,而3G牌照的发放又从管制政策上做了一次基础性的松绑。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环境的变化,使得中国的基础电信运营商必将面临与以前完全不同的挑战,尤其是在运营支撑能力上。对于内生于运营商的、属于价值链中内部变量的运营商支撑能力,运营商必须做出结构性的变革,或许才能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市场发展和竞争形势。

1 移动互联时代的产业技术特征

要理解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所面临的运营支撑上的挑战,就必须弄清楚移动互联时代的产业技术特征,因为,技术的进步是推动制度变革的重要力量之一。作为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产物,移动互联网的产业技术特征也是这两者核心特征的混合体。

1.1 移动通信技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核心特征

从电信技术的角度看,泛在宽带接入、位置状态与终端智能化是电信技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核心特征。

(1)移动互联网首要的技术特征是所提供的泛在的移动性的宽带信息接入能力。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无线宽带技术的不断迭代更新,使得人类社会首次具备了几乎无缝的通信能力,而且无需考虑空间和时间以及通信对象的运动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通信或者说信息的发送与接收只取决于通信对象之间的主观意愿或者说对象之间被设定的规则。

(2)移动互联网的另一重要技术特征就是通信对象的位置接入和访问能力。通信对象的位置信息或者说空间信息的获取能力,尤其是其实时的空间状态的易感知性能力与互联网应用的融合的意义远远超越了只是增加信息传播的空间向量维度的叠加价值。携带空间向量信息的传播和管理方式,为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和业务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

(3)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是以终端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为断代标志的。高度的硬件集成、超强的计算处理能力、标准而且功能强大的智能操作系统、富用户体验(RUE)的人机接口以及对应用的支持能力,都为移动终端与通信对象自身的深度融合奠定了技术基础。正是终端的智能化使得通信对象与通信工具之间的深度融合成为可能,也使得每一个移动的通信主体具备综合的信息感知、传输、接收、处理成为可能。

1.2 互联网技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核心特征

从互联网技术的角度看,关系的组合和重构、内容的聚合与分享,以及新型的应用平台架构技术将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技术特征。

(1)对通信对象之间关系的组合重构能力,将极大地改变通信和应用的广度与深度。这里所谓的“关系”是一种泛关系,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或者说联系。尤其是以社交网络理论和技术为代表的社区应用的出现,在融合移动性和位置的基础上,或许能够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沟通产生颠覆性结构性变革。

(2)内容聚合和分享技术,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赖以存在的资源型基础。博客、播客、微博客、RSS、CSS、Wiki、P2P使得任何人都可以以极低的门槛进行内容描述、发现、分发、重用、组合,实现内容资源的聚合与共享。进一步,Widget、Mashup等开放的业务开发和部署工具又为集体智能和去中心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互联网的新型平台应用架构技术是实现信息的大规模存储、发现、重组的基础设施。以搜索技术、云计算技术、存储技术、大规模数据库的组织管理技术为代表的“后端”应用基础设施技术,使得移动互联网时代碎片化的信息的存储、组织、关联、重构以及业务的部署和提供不再有障碍。

高度移动性的接入与智能计算能力,以互联网的新型平台架构为基础,以对关系和内容的重新解构与重构的形态构成了移动互联网的核心产业技术特征,这种技术特征构成了运营商挑战运营支撑结构的外部技术约束和边界。

而同时,新的技术进步也带来了产业环境的异变。

2 新产业技术特征引致的产业环境突变

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必须充分地认识到由于外部技术环境的变换所引致的产业环境的变化,提前研究和分析其变化趋势,并适时地调整自己的业务和市场战略,同时优化内部支撑运营结构。

2.1 运营商面临的市场需求结构长尾化、小众化、碎片化趋势加剧

对于社会公众及其各个阶层来说,无所不在的接入和庞大的计算能力,使得其对信息或者说知识的获取、表达无论在能力还是方式上都发生了质的飞跃,传统上因地位、阶层、身份、权势等的不同而存在的壁垒被大大地破坏。由此而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依靠信息的不对称优势获得的控制能力和权威能力被削弱和破坏,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迅速地获取有关信息。同时,信息传播的随时随地性,又很容易使得具有相同属性的人群以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的方式迅速地聚合或者消散,并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

这种变化表现在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需求上,就是任何产品定位的市场将不再具有普适的价值。整个市场的外在表现是碎片化了的,无论是业务需求属性、地域属性还是人群属性,都显得支离破碎,任何业务市场都将是小众市场。而在小众化的同时,又是一个长尾市场,其长尾的表现为市场价值的长尾性,也就是可汇聚性。那些小众而不可汇聚的市场,对于运营商来说因缺少规模效应而不应该被列入可服务的市场。

因此,从这个角度看,不同于传统的扁平一体化的电信市场需求结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所面临的市场需求结构更加离散,也更加小众。

2.2 产品或者说业务供给结构将趋于分布式和去中心化

对于运营商来说,技术门槛和知识门槛的迅速降低,使得规模庞大的个人、合伙组织、中小企业组织具备了在更宽广的范围服务更大规模的用户的能力;同时由于其缺少复杂的制度制约,在服务小众和长尾市场上,相比大型企业组织而言,就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但是由于缺少品牌或者可信度或者最初的资本门槛的存在,选择与运营商合作也许是最优策略。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区别于传统电信业务集中控制和供给的模式,交付于更大范围的个人和中小组织进行产品供给的模式使得运营商对产品的创新过程、服务过程、营销过程、生产过程的控制力度大大削弱。

2.3 产业融合造成竞争边界和竞争范围发生移动

不论是原有的传统电信业务还是新兴的移动互联网业务,电信运营商面临着相较以前更多的直接竞争产品或者替代产品,其竞争对手也不再局限于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同时,高度集成和智能化的移动终端在成为个人信息处理平台的同时,也使得原先看似不相关的产业在这里高度融合和竞争,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金融行业与电信行业围绕移动支付主导权的竞争与合作。

2.4 产业管制政策目标体系短期内冲突激烈而且管制结构趋于复杂化

由于中国目前在电信、互联网、广电的大信息产业范围之内都尚未形成协调一致的管制政策目标体系、制度机构,更不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传统行业与信息产业融合的加深所出现的新的业务形态可能带来的新问题。未来必将有一个摸索和实践的过程,而这个时期受限于制度变革的路径依赖成本,可能并不会很短暂。政策,作为最大的不确定外部因素将会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业务的发展而更加多变。

3运营商改革传统运营支撑系统的“关系+行为”原则

电信运营商在以传统电信业务为主时,其运营支撑系统是以计费系统为核心的,也就是说不管是客户管理还是业务管理,都是以“如何收费、应收多少”为基础的,其适应的也是标准化的大一统的电信业务。后来演进出来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客户服务系统、商业智能系统、自服务系统乃至有限开放的各类短信、彩信网关、SP业务管理系统,都未能摆脱以收费为核心的控制痕迹。

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样以电信网络为核心的“中心化”的闭环封闭管理的运营支撑系统将面临巨大挑战,它将不能适应碎片化的市场需求结构。这是因为小众化和长尾化的市场需求结构,对于电信运营商目前的运营支撑结构来说,在需求的发现和满足上将存在巨大鸿沟,同时在差异化的服务能力上也存在极大差距。

那么,对于运营商来说,优化和完善其运营支撑结构的原则应该如何设定,才能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业环境特征,从而能够保持竞争的活力和优势呢?

笔者以为,中国的电信运营商的运营支撑结构的改革必须以“关系+行为”的重构为核心,才能适应移动互联时代的发展要求。“关系”的含义如前所述,正是由于彼此之间关系的存在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行为,这种行为也正是通信需求和移动互联网业务需求的基础。运营商的运营支撑结构的优化必须能够对这种关系和行为的改善或者说价值的增加提供有效的支持,并能够通过对关系和行为的综合分析,为碎片化长尾化的业务需求的发现提供基础数据和分析能力。

同时,由于小众和离散的市场结构特性,运营商必须能够及时地追踪应用价值在不同的市场碎片之间的流动和分配,根据其价值建立从业务资源、网络资源到服务资源和营销资源的动态分配机制,并能利用互联网所带来的内容聚合和分享的低门槛技术以及新型的平台架构技术,完成自己的业务创新的流程再造。

4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运营支撑结构构建

按照以上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产业技术特征的运营结构的优化调整原则,运营商需要从新建用户关系行为管理、创新业务运营、调整客户服务支撑结构、提高终端管理能力、组建价值评估系统、建立适合多业务和多行业融合的信息监控管理系统支撑系统等方面进行运营支撑结构的构建和优化。

4.1 用户关系与行为数据管理构建

用户关系及其行为基础数据运营和管理,将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核心运营支撑能力。

我们必须理解的是,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设备乃至设备与设备之间是依靠“关系”存在的。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无线技术和宽带技术乃至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使得这种关系的建立、保持、调整、改进的技术门槛曲线向下陡峭程度变得极大,也就是说“关系”的存在和调整变得更便捷也更容易。

那么,认识到移动互联网的所有业务的存在价值是为了这种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设备、设备与设备之间“关系”的建立和调整,并能够以此为基础优化自己的业务和支撑体系,就显得非常重要。

对于这种关系的反映就是沟通对象之间的行为,这种行为信息有很大一部分就包含在通信行为和移动互联网的业务使用中。

对于运营商来说,由于传统电信业务运营支撑结构中,各个系统之间既彼此独立缺少关联,又缺乏对用户关系和行为的数据记录与组织,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必将面临着巨大挑战。这种挑战的严峻性在于,如果不能从整体的角度按照关系组织业务和服务体系,那么运营商的运营架构就会由于跟随移动互联网市场结构的碎片化而被碎片化,变得支离破碎,其结果必然是竞争力的丧失而沦为纯管道工。

因此,电信运营商首先必须在各个业务系统之间按照“关系+行为”的原则记录和保存各种基础数据,同时又要有一个集中的关系和行为价值分析系统,通过对海量数据的筛选为业务的改进提供支撑。

4.2 开放的支持长尾和小众市场的业务创新运营支撑能力构建

创新支撑能力是避免运营商业务和服务体系被碎片化和获取竞争优势的基础。

对于趋于小众和碎片化的市场需求结构,运营商单凭一己之力将很难发现有效的需求,或者即使能够发现也会由于需求结构的迅速变化导致与运营商自己冗长复杂的业务开发机制不匹配而失去市场价值。而且对于那些长尾化和小众化的市场需求来说,以单个或者少量的规模来看,对于运营商来说可能会存在提供服务成本过高而价值不大的尴尬。因此,运营商必须重构业务创新、运营的支撑结构,以适应移动互联时代碎片化小众的市场。

那么,构建一个开放的业务平台就显得迫在眉睫。笔者认为,这种开放的平台必须是通信能力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也就是说,运营商自身的网络基础通信能力、增值业务、营销服务、计费系统、客户服务系统的能力接口都需要开放,同时这种开放又要融合互联网的各种开放的标准和技术,即以互联网的开放体系开放运营商的业务和服务。

这就需要运营商通过运营支撑结构的调整,实现目前还处于独立或者关联不足的各个系统之间的资源和能力的聚合。只有这样才能为分散的个人和中小组织提供业务创新、客户服务、市场营销的基础平台,而通过这个平台运营商可以实现在业务供给和业务需求之间小众市场的有效的长尾聚合。

4.3 终端的运营、管理和控制能力构建

终端运营支撑能力,将成为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核心抓手。

移动终端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业务和服务的最后的承载设备,负责信息的感知、处理、传输以及业务和服务的最终呈现。因此,如何对规模庞大、系统异构、功能各异的移动终端进行统一的管理,从而能够为业务的创新、部署、营销、售后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将是运营商面临的一个棘手的问题。

同时,由于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融合,除了移动终端之外,用户还可能在电视、电脑、各种便携式电子设备、机器通信模块上有融合的通信和业务体验行为。那么,对于运营商来说,只有对这些终端也有一个全方位的统一管理,才能真正地实现全方位立体的关系和行为数据管理。

因此,对终端或者泛终端的运营支撑,将成为决定运营商有效和迅速响应移动互联网时代小众、易逝、碎片化需求的关键。

4.4 重构业务和客户价值评估支撑系统构建

有效的价值评估系统支撑能力,将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重中之重。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需求规模零散化、客户分布离散化,很可能会使运营商迷失在小众需求市场的丛林中,他们可能既不能发现价值的凸点也找不到成本的凸点,结果就是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而迅速消耗掉自己的实力。

那么,对于运营商来说,按照一定原则优化自己的BI系统,建立符合小众市场和长尾市场的业务价值与客户价值评估支撑系统就非常必要,而目前源自于传统电信业务大规模市场营销和推广的BI系统将不能适应移动互联的市场技术特征。

4.5 行业监管数据支撑能力构建

行业管制支撑系统能力构建,将是应对复杂多变的制度环境的必然要求。

我们都知道,在一个技术和社会环境迅速变化的时代,行业管制的政策一般落后于市场业务的发展,而这一点在中国的制度环境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互联网、广电自身的大信息产业监管体系还在建立之中,同时传统产业与大信息产业的融合将进一步融合,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新的业务和新的市场,或许将面临着来自不同职能管理部门的不同的监管要求。

对于中国的运营商来说,在移动互联网高歌猛进的同时,必须按照监管的要求在各个系统中建立可控的管理数据和功能,同时又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控制和管理中心平台实现对各类系统和业务的管理,以实现可变的统一策略的分发、功能控制、政策审计的要求。

5 结束语

对于运营商来说,运营支撑能力是其竞争优势的核心内部变量,而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其竞争范围和竞争环境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认识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市场需求已经碎片化和长尾化,并能够依靠在用户关系和行为管理、业务和服务创新支撑平台、终端管理、价值评估和行业监管支撑方面的运营支撑结构的优化与调整,运营商或许才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保持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西门柳上,马国良,刘清华,著. 正在爆发的互联网革命[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丁欣,等编著. 决胜SNS:产品设计运营与开放平台社会化营销[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3]居延安,胡明耀,著. 关系管理学[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4](美)贝克尔,著. 王业宇,陈琪,译. 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M]. 上海: 格致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第7篇

政府是“互联网+”的推动者,却也时时为它感到迷茫、困惑。当BAT争相与地方政府签订各种“互联网+”合作协议时,围绕“专车”监管的争议仍在不断发酵。

对政府而言,网络技术是天使,也是魔鬼,它是招商引资的新热点,也是屡屡挑战监管底线的“坏孩子”。

一场五味盛宴

今年两会,“互联网+”写入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促进互联网的跨界融合已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网络巨头更是充分意识到,延伸战略布局,离不开与政府的互动。

2015年4月,阿里巴巴集团联合蚂蚁金服、新浪微博联合启动了“互联网+城市服务”战略,试图为地方政府提供“智慧城市”一站式解决方案,用户通过支付宝钱包、微博、手机淘宝等渠道,就可以查询违章记录、路况,还可以挂号就医。这一服务已在上海、广州、深圳等12个城市上线。

腾讯也不甘示弱,正以微信和QQ为平台推进民生领域的“互联网+”应用,未来将在微信平台加入“城市服务”,提供出行、医疗、旅游等服务。目前,腾讯已与深圳市政府签约,合作探索信息安全与金融创新。

一些地方政府更是主动探索“互联网+”潮流下的创新经济模式。贵阳立志打造“大数据基地”,热情地对互联网公司敞开大门,试图借助网络技术实现经济的“弯道超车”。

不过,“互联网+”带来的不仅仅是玫瑰色的景象。围绕“专车”的争议最生动地说明了互联网对监管带来的挑战。

2013年,滴滴打车、摇摇招车等出租车打车软件悄然流行,有关驾驶安全的争议开始出现。2014年,“专车”进入公众视野,触及“非运营车辆不得载客牟利”的监管红线,被多地叫停。一些地方政府“钓鱼执法”查处专车,引发车主抗议。而政府的态度并未对专车造成真实的阻力,打车软件仍在迅速普及之中。

不过,在互联网彩票领域,政府“动真格”了。本世纪初,我国互联网形式开始出现,到去年末,网络规模已近千亿元,网站有300余家。但根据我国现有法律、法规,仅有2家属于合法经营。今年初,新一轮彩票整顿开启,淘宝、新浪、腾讯等一大批网站均被叫停,至今未恢复。许多中小网站已“改行”谋求生路。

与打车软件、互联网彩票相比,监管层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态度可谓开放,对于P2P、股权众筹的火热发展,央行、银监会、证监会密集调研,去年底,证监会在网站上公布《私募股权众筹融资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今年1月,银监会新设银行业普惠金融工作部,负责监管P2P行业。目前,具体的监管措施还未正式出台。

监管考验

在信息产业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看来,目前对互联网监管的种种问题,都是正常的。

“互联网进入的领域多了,监管问题自然也会多起来。”邬贺铨表示,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拓宽了互联网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互联网之风已经从最初的消费端吹向了产业和公共服务领域,相关产业与公共服务领域的监管模式自然会受到冲击。

冲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挑战监管底线。当创新的“恐龙”戳破了传统的监管“笼子”,问题就产生了。比如,专车打破了“运营车辆才可以载客经营”的法律底线,互联网彩票冲击了“获得有关部门批准才可销票”的法律底线。无论百姓多么欢迎专车、为专车“叫屈”,在法律法规没有修订之前,它客观违法的现实不可否认。

其次,挑战监管模式。创新往往是融合、跨界的,而监管模式往往是线性、单一的。比如,互联网金融跨越了银行、保险、证券、互联网等多个行业,而相关行业的监管却是“各管一摊”,银监会监管银行、保监会监管保险、工信部监管网站,对于融合式创新,监管部门缺乏联动、灵活的应对机制。

最后,挑战监管效率。在互联网的世界,创新的商业模式迅速生长,规模增大,企业数量增多,“管不过来”成为监管部门面临的难题。比如,电商火热起来之后,假货问题开始出现,这对工商部门构成了挑战――那么多电商网站,那么多假货,怎么查?

当互联网遇上监管,种种问题并非中国独有。在专车领域,国外的专车软件Uber在西班牙、印度等地也曾遭到抵制。

其实,应对互联网创新,中国的相关政府部门已积累了一定的监管经验。以网络支付为例,2004年,支付宝等一大批第三方支付公司开始出现,它们不是金融机构,却在从事支付业务,违反了当时的法律规定,且容易引发诈骗、洗钱隐患。但客观上,网络支付的发展确实大大方便了百姓的生活。

在多次调研之后,2010年,央行颁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定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任何非金融机构和个人不得从事或变相从事支付业务。

2011年,央行颁布了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这一业务终获合法地位。在互联网创新领域,第三方支付的监管可以算是一个极佳案例。

要监管,更要做好公共服务

“面对创新,监管的滞后是正常的。”互联网实验室总裁张笑容表示,“一个新事物刚刚冒芽,不观察一段时间,谁也不知道它怎么发展,更不要提怎么监管了。”

在邬贺铨看来,监管部门需要积极应对互联网搅动的市场变化。他说,如今中国互联网公司的诸多创新主要在于商业模式,这些崭新商业模式的存在,一定是需求驱动。对此,政府应对市场需求和商业模式进行充分调研,拿出有公信力的解决方案,维护市场的秩序。

北京市经信委高精尖办公室顾问黎江表示,政府监管的一大初衷是为了应对创新引发的各种问题,然而,许多问题是不能仅仅靠监管解决的,而是要靠政府主动的服务与创新。如信息安全挑战、各行各业的数据资源共享、信息技术标准制定等等。在这些方面,“管”字当头,无助于解决问题。

“可以说,互联网的创新,对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黎江表示。

以“专车”为例,专车之所以风行,是由于其调动了分散的私家车闲置资源,顺应了“分享经济”的大潮;此外,在出租车服务容量有限、公共交通不够便利的条件下,专车也是大众的“刚需”。因此,在应对专车问题时,就应该一方面研究专车的合理性、准入门槛、管理方式;另一方面,也需要从优化出租车服务、完善公共交通服务的角度考虑这一问题。

再如金融安全领域,如今不少非法集资活动披上了互联网金融的外衣。对此,北京汇佳律师事务所律师邱宝昌表示,监管思路不应仅仅停留于查处、打击网络非法集资,而是需要考虑引导网络理财产品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体系、创立非法集资的“黑名单”,完善征信体系,提高非法集资活动的成本。而要从根本上整治非法集资,必须疏通草根金融脉络,要给民间借贷正名,要打破金融垄断。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创新固然顺应了市场需求,但是,对于其衍生的问题,互联网企业也应理性应对监管的介入。在这方面,今年年初阿里“叫板”国家工商总局的案例,不无启示意义。

第8篇

互联网产业促进多项电子服务

互联网行业发展为福建电子政务的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福建省数字办近日透露,福建省将开展电子政务绩效考核。福建省是全国首个把电子政务绩效考核纳入机关效能建设年度考核指标之一的省份,足见政府对建立服务型政府,打造信息化强省的重视程度。电子政务在福建的推进将大幅提高市民的经商便利度和生活舒适度。比如,福州市政府网站打造一站式服务,提高新公司注册等行政审批事务的工作效率,为企业发展赢得宝贵的时间,降低企业的政策成本,使政府进一步从“管理型”转变到“服务型”。

互联网发展同时也积极推动对“数字城市”建设,对于促进会展、旅游、消费等服务业发展,降低电子商务建设成本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数字城市”将增加市民生活的便利度。比如通过无线网络覆盖城市各地,市民在市政府和博物馆等公益场所免费上网,可以最大化运用公共信息。“数字城市”将帮助建立更加友好的电子商务环境。

例如,商务人士可以用手机随时召开或参加视频会议,收发移动电子邮件和参与企业网真会议等等。另外“数字城市”也将使市民的生活更加有趣,塑造新一代的“数码士著”式活。年轻新一代的人们将习惯于用手机看电视、打网络游戏、手机视频聊天,也可以通过网络提供的平台,分享信息,协同合作,在各类社交网络中建立虚拟关系,促进其学习和工作。比如,通过wikipedia,人们可以协同学习,分享信息。最新资料显示,日前知识更新速度极快,通常四年前学习的课程趋于过时,学生对互联网络平台的运用将提高其学习能力,走在“世界是平的”时代前列。目前Myspace、Facebook等社交网络的流行也充分说明新一代对信息互动的需求。

福建加大力度扶持互联网行业

相对于广东等其他互联网行业较发达的省市,福建省的起步较晚,但福建省政府近几年频频出台扶持互联网产业的相关政策,极大地推动了互联网行业的整体发胀。比如今年,福建出台了有关《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信息产业发展合作协议的通知》,明确提出将信息产业作为重点扶持的主导产业,加大海峡西岸电了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社区信息化等的推广应用力度。福建将有效利用台湾海峡的优势地理位置,发展海西经济区,通过多方商业合作将经济模式从内向型经济不断向外向型经济转化。另外今年5月,中国首个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中国福建省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平台在福州开通,企业加入平台所需的会员费由政府专项资金全额扶持,凸现了政府扶持电子商务的决策力。福建政府在《关于加快福建省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到,到2010年,福建省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支撑体系、技术服务和推广应用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电子商务服务业将成为重要的新兴产业。这些政策支持将极大推动福建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使纳入《数字福建“十五”建设规划》的多媒体信息检索、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宾馆网络订房等未来远景能够逐步实现。

信息产业人才面临市场挑战

随着互联网发展,福建省信息产业人才总量持续稳定增长,同时也面临一些市场挑战。比如,人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及技能型人才缺乏。人才培养与实际需要存在脱节现象,学历教育与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的矛盾相当突出。

福建政府在加大对高等学府资金投入的同时,也鼓励校企联合培养互联网和信息产业类人才,借外力来提升本地互联网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目前,总部设在福建省的一些信息产业类跨国企业纷纷与当地高等学府开展合作,比如思科在福建省与厦门大学等10所高等院校合作设立了“思科网络技术学院”项目,在课程建设、师资培训、职业认证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培养优秀的网络技术人才。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减少人才培养资金成本的同时,也为企业输送了与市场要求相符的人才。

产业专业园区优势明显

福建软件园区建设也为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福建的八个产业专业园区,各有优势。国家(福州)显示器件产业园、国家(福清)显示器产业园、国家(厦门)半导体照明产业园为产业的硬件设施生产创建了条件。厦门软件园凭借特区优势,吸引大批软件和动漫类企业进驻。厦门软件园也是全国首家拥有思科视频网真系统的软件园。网真系统通过语音、数据、视频的三网合一技术,运用互联网将公司跨区域的各个办公点进行视频连接,让参与者获取“亲临实境”的沟通体验。为入驻软件园企业的跨国公司员工省却了大量的出差时间和费用,促进各公司间的跨区域协同合作。

厦门软件园等多家福建软件园也同时积极开展全新商业模式,整合政府资源,扶持入园企业,大力推广对外合作。园区建设目前已走上一条股本结构多元化、经营运作企业化、产业导向市场化的新路子,一部分产品进入欧美、日本、香港、台湾及东南亚市场,和台湾地区、日本和美国的跨区域合作在不断加深。今年“9・8”期间,福州软件园与台湾南港软件园签订合作协议,成为福建省第一个闽台园区之间签约。另外,厦门软件园与泰国软件园也缔结为姐妹软件园。福建省信息产业商会和亚太信息产业组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经常性对接交流机制。这些设置为福建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和与其他国家与地区的合作对接提供了良好交流平台。

福建互联网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第9篇

NEC三个方面的优势

NEC作为ICT的领先企业之一,在智慧城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有着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建设经验。7月3日在“2015 NEC创新解决方案展”上,记者采访了NEC总裁远藤信博、NEC中国总代表中国总裁日下清文一行。

远藤信博表示,NEC的财富、资产或是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信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打造解决方案的软件技术,而且这三个方面力量都比较均衡。

NEC利用这三个力量可以实现实时性、动态性,即从物理空间涌现出来的数据NEC在网络空间进行处理后,并且实时地做出有价值的创造,这个创造出来的价值,再反馈到物理空间去。也就是说NEC通过实时和动态创造的价值,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互动和远程的特点,创造实时和动态的价值。远藤信博认为实时动态的处理和远程传输管理就是实现安心、安全、高效、公平的最基本要素。以大数据为例,如果能够实时地对大数据进行处理,它的价值就变得非常高。

另外人们经常提到利用“互联网+”来创新或是创造价值,实际上就是指对于物理空间所产生的各类数据在网络空间进行实时的处理,创造出价值,并且以实时动态的形式,以远程的方式进行价值的提供,这就是“互联网+”的含义。NEC在“互联网+”这个领域能做的贡献,就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软件能力,进行实时动态和远程的价值创造。

远藤信博还强调在互联网+领域当中,还有一个需要人们认真关注和考虑的部分,即在利用互联网+创造价值的同时,对于网络空间的安全进行维护和保证。他举例,在今年4月国际刑警组织在新加坡设立了一个分支机构,NEC除了帮助该机构建立了互联网+的应用基础平台,还提供了网络安全系统,也就是对于互联网+的空间,从两个角度作出支持和贡献。

在谈到本届 NEC创新解决方案展有什么特点时,远藤信博介绍,展会以“智慧之城(Smart City) 创想未来(Bright Future)”为主题,集中展示了“安心便捷的城市”、“高效创新的企业”、和“多姿多彩的生活”三个社会领域的多种解决方案,并展示了NEC的SDN、大数据、核心ICT等。

因地制宜 深耕中国市场

远藤信博表示,一个公司有了好的技术,还需要认真对用户的行业需求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NEC对中国市场非常重视,目前公司在全球设立了5大研发机构,一个设在日本,一个设在新加坡,一个设在美国普林斯顿,设在美国的研发机构侧重于做技术研发,设在德国的研发机构侧重于标准化技术,而设在中国的是研究院,主要侧重解决方案的研发工作和做好本土化的工作。

从1972年进入中国市场后,NEC把中国作为一个巨大市场看待,同时也希望在中国开发出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NEC最基本的原则不是将日本的产品简单拿过来在中国市场销售,而是针对中国市场进行研发,结合中国市场的需求进行产品化,并和软件开发的能力相结合。NEC的目标是立足于中国开发,在中国设计、在中国制造,以中国为市场导向进行销售,继而将产品推广到全球市场。

他举例NEC面向养老健康管理的iCare智慧养老信息化管理平台,就是针对中国老龄化社会的趋势,充分调研本地市场,在中国本地从零开始研发的。它利用了传感、认证、监测、控制和云计算五大技术,并结合终端设备和网络,可以提供全面的信息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可视化等服务,实现用ICT去支持更有效的、更安心的养老健康管理。

NEC中国总代表日下清文在谈到该公司2015战略方针时表示,NEC目前在中国14个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员工人数达3477人。伴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城市生活面临着众多挑战,人口增长、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问题凸显。这些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并不只是中国才有,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根据这些社会需求,2015年NEC在中国的业务重点放在了社会基础设施领域,运用以“平安、健康、高效、公平”为主题的ICT解决方案,打造更加高效的社会基础设施,营造一个安全、安心、智慧的社会环境。以智慧城市的建设为契机,重点关注安全、养老和能源环境管理,以及智慧办公四大领域。

在公共安全领域,多年来NEC融合世界第一的生物识别技术、高性能传感器、大数据预知预兆分析技术、SDN/Open Flow下一代网络等先进技术,为全球提供了丰富的安全解决方案,尤其是在人脸识别技术方面取得了世界领先地位,在美国国立标准技术研究所组织的人脸识别技术基准测试中,NEC人脸识别技术获得了第一名。目前该技术已经应用于40多个国家的500多个项目中,在公民身份识别、出入境管理、视频监控等领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中国已成功应用于安徽省公安厅部署的千万级指掌纹自动识别系统,使得安徽省公安侦破案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

NEC一直致力于促进医疗与养老行业的信息化,该解决方案通过移动终端盒移动技术,构建智慧医疗体系,拉近医患距离,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同时构建新型院内物流管理和配送体系,降低医疗服务成本,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面向健康管理的步态收集和分析解决方案通过ICT对老人的日常步态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及时防止或预警异常情况的发生,保障老人的生活安全。同时,NEC充实现有养老管理系统,结合 NEC i-Care平台、超声波定位系统和人脸识别技术,为养老机构的紧急情况处理,提供了及时且准确的早期支持。

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既是世界各国的共同使命,也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可持续性发展是当代企业发展的方向。NEC也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的重要战略定位,并将能源环境管理作为企业整体发展方向。NEC推出了诸多能源管理解决方案和产品,例如在建筑楼宇里面布线,通过传感设备和计算机进行远程控制,监视楼宇用电量是否消耗过多,通过储电技术,可以把晚上的电量储存起来,以供到峰值的时候使用。另外,NEC也非常支持中国政府推广和普及电动汽车,因为其在这方面也有很多最新最先进的技术与服务。

第10篇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与生活,通过应用互联网,降低了信息获取和交易成本,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进而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目前,我们处于信息技术革命全面渗透和深度应用的新阶段,信息技术催生了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模式(简称“四新”)。在互联网和新经济背景下,要放眼全球看“四新”问题,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更加注重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营造“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

互联网的本质及其主要特征

互联网本质可概括为网络、联接和互动,网络即互联网构建了新的网络体和网络社会,联接即搭建网络节点沟通的桥梁和价值传递的纽带,互动即彼此快捷顺畅地交流信息。

互联网是基础设施、内容、服务的有机统一体。在互联网的构建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去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深入,企业对互联网基础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带宽、网速以及网络设备的运行环境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基础设施能力受限,将阻碍基于网络的技术、组织和业态创新,影响经济增长的动力和轨迹。更快的网速、更丰富的内容和更优的服务,能更好满足企业、个人等工作与生活需求,确保用户获得高质量体验。据Internet World Stats的数据,在过去的10年中,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增长了7倍多,从2000年的3.6亿增长到超过24亿;在体育赛事中,用户上传自拍、视频内容,导致网络上传流量超过下载流量。在互联网技术和应用发展进程中,需要着重解决好信息保护、安全保障、诚信机制等问题。特别是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催生了新的信息共享、数据应用、网络服务方式,使得供给方、需求方之间呈现更好的良性互动。

互联网带来生产要素的内涵扩张和重新组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也是对生产要素的利用和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升的过程,在每次产业革命中,都会有某种关键生产要素成本大幅下跌,而新的占据主导地位的生产要素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在农业社会,劳动力是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在工业社会,劳动、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组合,推动劳动生产率提升和社会进步;在后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并与其他生产要素相互组合,优化了社会分工方式,创造了推动经济增长新的途径。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知识的生产服务通过信息技术支撑,凝固为软件和系统,体现为网络化资源流动,促进了品牌价值提升,为社会各行各业不断创造新的价值。

互联网经济与经济互联网有着本质的区别。互联网经济是基于互联网所产生的经济活动的总和,是信息化、网络化时代产生的崭新的经济现象;经济互联网则是指各类经济部门应用信息化、网络化手段助力生产、决策、服务等。近几年,互联网正在加速渗透到各行各业,催生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教育、分包众包众筹等新组织、新业态、新模式。在互联网经济时代,经济主体的各种经济活动,政府职能部门、社会机构等主体的经济行为,都越来越多地依赖信息网络,要从网络上获取大量经济信息,依靠网络进行预测和决策,许多交易行为也直接在网络上进行。社会经济活动呈现5R特征,即Reduce、Reuse、Recycle、Remanufacture和Reconsumption,零部件跨国采购、加工制造环节分散到全球,个性化、定制化生产服务创造更高价值。

“四新”发展的途径和机制

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推动各类技术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地催生新的业态和模式,促进产业体系演进和变革。

互联网为新技术、新组织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和催化剂。新技术不是简单的产品技术或实验室技术,而是指可实际推广、替代传统应用和形成市场力量的新兴技术。如3D打印、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电网、机器人、M2M、OLED、智能驾驶、可穿戴设备等,即基于互联网等信息技术、面向市场需求、以应用为导向的综合性技术创新。从产业组织的角度看,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产品的供应链从“链状”或“树状”向“网状”转变,企业竞争力从规模优势向产业链整合优势转变。一些专注于生产特种产品的中小型制造企业,围绕大企业的生产服务,密集投入特定领域的技术研发,占据新出现的细分市场。由大企业建立整合集成平台,提供技术支撑和生产,由小企业从事具体生产活动,将成为与互联网经济相适应的产业组织形式和重要生产方式。

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和新模式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空间。各类新业态和新模式以市场需求为中心,打破原先垂直分布的产业链及价值链,产生新的经济环节和市场活动方式,实现资源高效优化组合,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推动智能制造发展,如3D打印以数字模型文件、增材制造为基础构造物体,改变了模具制造和工业设计模式,已广泛应用到相关行业领域。产业链整合重组拓展了新的价值空间,如苹果公司整合产业链、开放产品平台,形成智能终端+内容分发渠道+应用软件与数字内容服务的整合;云制造模式基于互联网建立共享制造资源的公共服务平台,将巨大的社会制造资源池连接在一起,实现产业链制造资源与服务的开放协作、社会资源高度共享。平台经济与联盟经济不断涌现,平台经济包括新电商及OTO模式、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分包众包众筹创新平台等;联盟经济包括同业联盟、异业联盟、产业链联盟等,如IBM、思科、通用电气、AT&T联手组建了工业互联网联盟(IIC)。

互联网推动新兴产业演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伴随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持续创新和深化应用,从现有产业领域中衍生叠加新的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的经济活动,不仅催生了新的产业领域,也带动了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引发产业体系的重大变革。比如,在移动通信、卫星定位等技术发展之后,汽车服务带动出导航、车载信息等新增值服务;物联网、汽车电子、云计算等新技术与汽车产业融合衍生出车联网应用的新产业,移动互联网领域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推出位置服务应用;经济社会各领域海量数据挖掘分析形成大数据应用服务,互联网企业介入银行核心业务形成互联网金融等。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相互碰撞,将进一步激发服务模式、商业模式以及生产消费模式的创新发展,催生出新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在创造新经济增长点的同时,还将不断引发新的消费服务需求,进而形成巨大的新兴市场。

推进“四新”经济发展的建议

要深入把握互联网和“四新”经济发展特点和趋势,确立“四新”发展导向,合力营造有利的经济环境,激发内生增长动力,推动形成政府引导与市场主体相结合的发展机制。

坚持“六要素”综合统筹,营造“四新”发展氛围。“六要素”即指规划定位、市场主体、载体建设、重点项目、产业投融资、政策与服务环境。一要坚持规划引领和正确的定位导向,明确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基础条件和目标,以及路径办法和抓手。二要明确主体,更多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做优做强优势企业,改造提升存量企业,调整淘汰劣势企业。三要优化载体建设,推进园区基地化、基地精细化发展,创新“四新+基地+基金”的载体建设模式。四要推进项目建设,根据产业链细分,吸引一批产业链上下游项目,形成相互支持配套的产业生态圈。五是投融资机制创新,促进政府、企业、金融、社会资金对接,设立重点领域产业基金和并购基金。六是优化政策与服务环境,包括市场环境、诚信环境、政策环境等,服务转型、服务“四新”、服务企业、服务人才。要高度关注国际最新案例和发展态势,找出需要开题解题破题的重点领域以及可以发力的小切口,按照“六要素”定位到细分领域企业主体,优化载体、政策和服务环境等。

优化推进和支撑体系,形成“四新”内生增长机制。一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推进“四新”发展坚持“四个导向”,即从单纯的技术导向转向创新导向,从政府导向转向市场导向,从目标导向转向问题导向,从能力导向转向应用导向。二是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内积极培育“四新”,通过制造业能级提升催生“四新”,通过传统产业改造对接“四新”。三是开展“四新”推广应用重大专项,推进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光伏、LED、北斗导航、车联网等扩大应用专项,推动技术产品、应用领域、商业模式拓展创新,实施一批应用示范工程项目。四是搭建“四新”信息平台,链接相关联盟、园区、协会、风投机构等,跟踪发现、合作引进包括龙头企业、关键技术中心等在内的“四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机构、领军人物和团队。

加强新载体规划建设,搭建“四新”经济集聚平台。一是产业基地园区作为发展“四新”经济的新载体,要吸引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企业集聚,打造产业生态系统;要明确共性和个性问题,通过载体建设解决实际问题;要坚持需求导向,近三年内合力建设20-30个以“四新”经济为主要发展方向的新载体。二是坚持分类管理,推进“四个一批”,即放大一批发展势头良好的新载体,做优一批初露端倪的新载体,做强一批有基础和优势的新载体,培育一批细分定位和目标明确的新载体。三是注重多措并举,以推进园区基地化工作引领新载体建设,以支持优秀开发主体发展带动新载体建设,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区域和乡镇工业区转型升级促进新载体建设,以搭建园区综合信息平台拓展新载体建设。四是做好“四个服务”,不断优化服务“四新”、服务转型、服务企业、服务人才的工作机制。

第11篇

关键词:互联网+;大健康产业;深度融合;新业态;增长极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1-0038-03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从破坏性的粗放式发展转变成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增长的动力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服务业发展及创新驱动的这样一种经济发展常态[1]。张俊祥等认为,随着中国人均GDP的增长,人民对健康的需求也会与日俱增,我国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应将大健康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来部署[2]。王晓迪,郭清认为,我国健康行业缺乏统一的行业准入标准和相关的规章制度,需要国家在宏观层面上进行政策扶持[3]。随着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大健康医药产业的发展备受各级政府关注,“互联网+”和大健康医药产业两者都是最近兴起的新业态,必将成为“十三五”期间经济发展的重大引擎。

国务院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明确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高端装备、信息网络、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重大项目,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邵慰认为,政府部门必须尽早制定和安排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战略部署,颁布具有强激励效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振兴政策,重点激励节能减排技术、环境保护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的创新和引进,从制度层面促使经济发展方式的全面转型[4]。在实施“互联网+”新业态的大背景下,实现大健康产业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大健康医药产业将会迎来发展的春天。随着人民生活生平的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发展大健康产业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大意义。

(一)国内现状

我国大健康产业由医疗性健康服务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部分构成,已形成了四大基本产业群体: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5]。与此同时,我国大健康产业链已经逐步完善,新兴业态正在不断涌现,健康领域新兴产业包括养老产业、医疗旅游、营养保健产品研发制造、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制造等。2007年,大健康产业增加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左右,低于发达国家10%以上的平均水平。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加速,未来市场前景广阔,2014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预计接近4.5万亿元,到2016年,规模将接近5.5万亿元,达到全球第一。我国2009―2014年国内健康产业的产业结构和市场规模如表1和图1所示。(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二)全球现状

健康产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之一,健康产业大约占全球GWP的1/10,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14年全球在大健康产业的消费高达74 681亿美元,表现为,发达的高收入国家在大健康产业的支出最高,中等发达国家次之,发展中国家最少。 2014年,北美地区大健康产业规模为32 232亿美元,占全球市场总量的41.7%;欧盟地区大健康产业规模为17 830亿美元,占比为23.1%;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区大健康产业规模为4 813亿美元,占比为6.2%。如图2和表2所示。(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三)贵州省发展现状

近年来,贵州省大健康医药产业取得了较好发展,形成了以中药材种植和制药为主的健康医药产业体系,其中药品生产企业155家,益佰、百灵制药等14家进入全国制药工业500强;截至2015年拥有规模以上医药企业89家,46户年产值超过亿元,占药品企业总数29.7%。其中,产值上亿元的前十位占比为49.1%,进入全国100强的仅贵州益佰;10亿元以上企业6户,种植以专业种植合作社为主。健康产业发展的短板表现为产业链条短、产业集聚度较低,其中健康疗养、保健品、健康管理等高端健康产业的发展几乎为一片空白。

(一)发展优势

一是贵州省生态功能保持良好,山清水秀,具有发展养老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海拔适中,年平均温度在15℃左右,适宜人居,为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条件。二是中药材资源丰富,气候独特,适合中药材种植。全省共有中药材4 852种,中药材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三位。三是贵州省基础设施建设在西部地区遥遥领先,贵广高铁、沪昆高铁相继建成,进入了高铁时代,实现了县县通高速,人流物流速度大大加快,为大健康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发展机遇

贵州省“十二五”时期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依赖于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化解这些产能过剩行业尚且还需一段时间。这些行业甚至步入了严重过剩,深入调整产业结构成为贵州省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发展大健康产业是贵州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加之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20 243万人,预计2033年前后将翻番到4亿人,到2050年左右,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1/3,由此可以预见大健康产业在未来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潜力。

(三)面临挑战

大健康产业在面临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如药品安全、保健品质量、医患纠纷、产业政策的不完善等诸多不确定性和系统性风险并存。但机遇与挑战并存,俗话说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发展大健康产业只要我们坚持创新驱动,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着力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按照中央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加强顶层设计,做好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和发展规划,必将化挑战为机遇。

(一)实现信息共享

大健康产业是有着巨大市场需求潜力的新兴产业,是我国经济产业中的一大“朝阳产业”,涉及医药产品、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医疗器械、保健器具、休闲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发展大健康产业需要摒弃传统医药产业观念,构建大健康概念,抓好“未治病”。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患者、医院、健康管理三方的纽带和桥梁。

(二)搭建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我国优质医疗资源较为缺乏,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目前,全国有三甲医院776家,多数分布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较为发达的地级市,医疗技术方面的顶尖专家大多数集中于这776家三甲医院,三甲医院总是人满为患,专家门诊更是一号难求,催生出了就医黄牛党。然而,可以运用互联网的快捷方便的优点,建立互联网远程视频会诊,患者只需要将体检报告和病情描述通过互联网终端传递给专家,专家即可根据患者的体检报告和病情描述作出诊断,对症下药。

(三)构建“互联网+”和大健康产业的联动协调机制

“互联网+”和大健康产业同为最近发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两者相遇必然会带来一次产业革命。大健康产业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优势,开展健康管理咨询;医院要开通O2O平台展示,开发大健康管理软件,提高大健康产业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反过来,大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可以促进“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形象地讲就是“互联网+”促进大健康产业,大健康产业反哺“互联网+”。

(四)互联网的评价影响作用促进大健康产业提升服务质量

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的平台优势,客户和顾客可以在互联网上对药品性能和不良反应、保健品质量和口感、医院的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进行评价,通过对这些评价进行大数据挖掘和分析,及时反馈给制药方、保健品生产商、医院等机构,它们获得这些信息后可以根据用户和顾客的评价及时整改,改进生产技术和提高服务质量,最大限度满足用户和顾客的需求,甚至可以做到根据用户和顾客的现实需求生产个性化产品和提供精准的医疗服务。

(一)发展中药材种植

贵州省素有“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的美称,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适宜开展中药材种植。应加大中药材种植基地的规划和建设,根据贵州省各市(州)的气候特点,统筹规划适宜地方种植的中药材种类和品种。贵州省种植的中药材不仅可以供省内大健康产业使用,还可以供应其他地区的大健康产业,乃至出口。

(二)发展特色保健食品

老年健康产品如保健品、营养食品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2015年,我国老年长期护理总费用需8 590亿―14 316亿元,约占GDP预测值的0.32%―0.53%。贵州省生态保持良好,森林覆盖率高,素有天然氧吧之称,具备发展绿色无公害保健食品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可重点发展保健天麻酒、保健核桃饮料、保健刺梨饮料、保健竹笋酒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保健食品。

(三)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休闲观光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中部,海拔适中,气候宜人,生态保持良好,具备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的优势和条件,应主动把握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大力发展集旅游观光、养生、餐饮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延长大健康产业链。

(四)发展健康咨询、健康管理产业

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平台,大力发展健康咨询健康管理产业,依托省内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成立健康咨询和健康管理中心,利用健康咨询和健康管理中心的人才和平台优势发展健康咨询、健康管理等产业,提升大健康产业的服务质量,促进大健康产业向着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

(五)发展高新制药

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充分依托省内百灵制药、贵州苗药等制药企业,加快发展高新制药。重点发展肿瘤治疗药物、心脑血管治疗药物、抗艾滋病治疗药物,加快研发肿瘤和艾滋病预防疫苗。

(六)建设和成立大健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

充分依托省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健康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成立大健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开展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通过协同创新中心的人才和平台优势重点攻关大健康产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全局性问题;为大健康产业发展研究制定和完善相关产业法规和政策;培养发展大健康产业的高层次人才。

(一)制定支持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及时制定支持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从产业发展、规划、投资、税收优惠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出台支持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大健康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成立大健康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尽快统筹和协调相关部门成立大健康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扶持开展健康管理、健康咨询、新医药制造、医疗研发、保健食品药品等相关大健康产业,保证大健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大大健康产业的人才培养和培训力度

贵州省内高等院校应根据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形势,及时开设与大健康产业有关的专业,为大健康产业培养急需紧缺人才,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大健康产业从业人才的培训力度,为大健康产业培训合格的管理及技能人才。

我国经济从以往的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的动力从以往的投资、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服务业拉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但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深入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国经济还会迎来新一轮中高速增长。发展大健康产业是贵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的重要途径,是贵州省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发展大健康产业必须坚持顶层设计,确保大健康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要在国家大力实施“互联网+”背景下,实现“互联网+”和大健康产业的深度融合,发挥两者的协同作用,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为贵州省实现后发赶超提业支撑和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参考文献:

[1] 黄群慧.“新常态”、工业化后期与工业增长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2014,(10):5-19.

[2] 张俊祥,李振兴,等.我国健康产业发展面临态势和需求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1,(2):50-53.

[3] 王晓迪,郭清.对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的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12,(10):10-13.

第12篇

关键词:智慧旅游;旅游景区经营管理;转型升级

1智慧旅游时代到来

自1969年互联网始创至今,互联网已从最初的军事领域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目前,全球网民数量已经高达30亿,中国网民规模约占总人口数的50%,其中使用手机的用户占网民总数的39.1%,2014年11月,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中国浙江乌镇举行,人类全面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旅游业的升级改造有序进行,旅游市场散客化进一步推动了智慧旅游的发展,在线旅游交易规模以超过年均30%的增长率快速发展。

2智慧旅游时代的市场特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对于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逐渐提高,旅游景区是旅游业重要的生产要素,传统的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模式滞后于智慧旅游时代旅游业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发展要求,为实现旅游景区吸引游客、优化游客体验和实现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等目标,旅游景区在经营管理中应进行智慧化转型升级。智慧旅游时代旅游市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散客、自助游客比例上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需求的个性化发展,团队游模式不再具有优势,目前国内团队游比例已降至20%左右,自助游客和散客比例约占80%以上,散客时代全面到来,互联网技术可以将制式的旅游产品依据游客在食、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需求分拆为独立的旅游产品,再由游客自行在网上选购重组,自主安排出游路线、内容和时间,以更精确的方式满足个性化的旅游需求,充分挖掘旅游市场潜力。

2.2旅游方式向个性化、自由化、休闲化的方向发展

当今游客对于旅游体验的要求更加强调个性化、自由化和休闲化,在旅游方式上游客更加倾向于通过网上咨询、私人订制等智慧化手段出行,目前中国有超过80%的游客通过网络媒体获取旅游信息,以提升与旅游景区沟通的顺畅度及获取信息的便捷度,优化旅游体验。

2.3旅游景区传统经营管理模式难以与智慧旅游方式形成有效对接

随着智慧旅游方式的普及,传统的管理模式难以与智慧旅游方式形成有效对接,一系列负面影响逐渐显现,例如,对景区游客数量的管理不当使得客流量超过景区最大承载量,造成景区的植被退化和环境破坏。对旅游景区经营管理进行智慧化升级,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统筹管理、优化资源分配的作用,可以帮助旅游景区经营管理人员及时感知景区状况,引导游客行为,降低负面影响。

3智慧旅游的构成要素

对于智慧旅游的构成要素,多位学者做出过相应的阐述,姚国章认为,“智慧旅游主要有智慧服务、智慧商务、智慧管理和智慧政务四种表现形式”[4];刘军林、范云峰认为,智慧旅游的主要作用在于其可以“加强景区的监督安保工作、增加景区的互动体验质量、推动景区引领趋势与潮流、改变旅游产业格局”[5]。刘利宁将智慧旅游的综合应用指标归纳为“公共安全管理、景区环境监测、景区能源管理、办公管理、景区票务管理、景区医疗、旅游交通、公共平台、智慧酒店、旅游购物、虚拟旅游”等方面[6]。本文主要研究智慧旅游在综合应用及外部表现层面的构成要素,因此,笔者将智慧旅游的构成要素归纳为智慧服务、智慧商务、智慧管理、智慧政务四个方面。

4智慧旅游视角下传统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模式的弊端

基于智慧旅游的视角,结合智慧商务、智慧政务、智慧服务、智慧管理等智慧旅游构成要素,从旅游景区经营管理外部经营和内部治理两方面出发,传统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

4.1外部经营

4.1.1宣传方式僵化传统的旅游景区宣传模式包括宣传海报、电视广告、节会活动、旅行社营销等传统媒体和宣传方式,宣传方式渐趋僵化,不但成本高昂而且效果有限,严重限制了景区的经营效益及发展潜力。4.1.2客源渠道狭窄传统旅游景区过度依靠旅行社客源渠道和“门票经济”,随着旅游市场由团队游向散客游转化,越来越多的游客通过网络获取旅游产品信息,传统的客源渠道和盈利模式已无法支撑旅游景区在现代旅游市场条件下的健康发展。

4.2内部治理

4.2.1服务水平较低旅游景区经营管理具有不同于一般企业经营管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例如在旅游安全保障领域,配套的安全防护基础设施涉及层面多、技术领域较广,容易造成安全保障不完善,遗留下安全隐患。旅游景区的日常经营管理中,不能像其他企业一样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形成企业文化来规范员工行为、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7]。4.2.2旅游资源保护能力较差个别旅游景区存在破坏性建设现象。例如景区建设城市化等现象易造成资源破坏和资源退化;对于客流疏导的不力和对顾客行为的规范缺失易造成环境污染、植被退化和文物古迹的破坏。

5智慧旅游视角下旅游景区经营管理转型升级的途径

基于智慧服务、智慧商务、智慧管理和智慧政务等智慧旅游的构成要素,从旅游景区经营管理外部经营和内部治理两方面出发,分析智慧旅游时代的时代要求和旅游景区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有必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智慧景区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互联网产业与传统旅游产业的结合程度,旅游景区经营管理的智慧化转型升级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5.1外部经营

5.1.1旅游产品新媒体营销充分运用新媒体营销手段拓展旅游产品营销渠道,加强与旅游专业网站、大型旅游论坛、手机移动终端等新媒体的合作,利用微博、淘宝、微信等自媒体平台进行大范围推广,依托大数据锁定客户群,有针对性地实现精准营销。5.1.2旅游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搭建旅游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使游客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需求实现网络选购。来自中国旅游研究院的调查数据显示,互联网已成为当今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设计旅游行程和完成旅游消费的首选工具,搭建旅游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有利于迎合消费者消费习惯,提高景区经营管理效率。

5.2内部治理

5.2.1景区网络通信基础设施保障景区网络通信基础设施的保障是进行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智慧化转型升级的发展基础。具体包括无线网络和手机信号全覆盖、景区智能终端配置、门户网站建设、移动软件推广等内容,以提供通信、信息查询、电子商务、信息化管理等服务。5.2.2智慧化办公加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景区经营管理日常工作中的运用,运用纹考勤办公系统、景区可视对讲系统等智慧化办公系统进行办公业务处理、信息管理、辅助决策和无纸化办公,有利于提高办公效率和质量,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办公条件,实现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5.2.3景区电子导览服务借助自助导览移动终端、固定导览终端、移动智能终端等多种设备及设施,以无线网络、有线网络、电子影像、图片、音频等媒介,为游客提供电子导游服务。通过自助导览移动终端为游客提供电子导航和地图定位服务,为游客规划旅游路线,合理配置出行时间。通过门户网站、手机客户端软件为游客提供周边购物信息,介绍特色产品、传播风俗文化,并提供电子商务服务,支持游客进行在线选购、在线支付。5.2.4景区客流网络管理系统通过景区电子票务管理系统和交通管理系统实现对景区客流的实时管理。运用电子门禁、智能监控、人员定位、车辆追踪、停车场管理等多种技术设备进行游客信息采集、客流统计分析,以及时导览信息、公告交通状况、引导客流走向,保证景区客流量在各个区域的合理配置及旅游线路畅通。5.2.5景区运营电子监控系统对旅游景区内进行视频监控全覆盖,对景区内部环境质量、能源管理和娱乐、游览、交通、机电、消防等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电子监控,及时感知景区运行状况,建立信息化保障和应对机制,确保景区的安全运营及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5.2.6景区公共安全管理系统通过红外视频监控、电子巡查、火灾自动报警、食品安全检测等景区公共安全管理系统,对景区公共安全进行实时保障,通过互联网技术为游客提供便捷迅速的电子紧急援助、卫生服务、远程医疗、远程监护、移动医疗等服务。

6结论与建议

在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互相渗透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旅游业进入智慧旅游时代,旅游景区传统经营管理模式的一系列弊端逐渐显现,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智慧化转型升级有利于构建智慧型景区,达到整合需求、优化供给、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效果,实现旅游业与互联网产业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纽带的产业创新融合,推动旅游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现转型升级,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支柱产业。因此有必要充分发掘互联网技术在旅游产业中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革新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能等作用,进一步紧密旅游业与互联网产业的结合程度,面向市场需求,从外部经营和内部治理两方面对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智慧化转型升级,实现新的时代背景下旅游景区经营管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参考文献

[1]叶铁伟.智慧旅游:旅游业的第(上)[N].中国旅游报,2011-05-25(11).

[2]黄超,李云鹏.“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旅游”体系研究[C].2011旅游学刊年会会议论文集,2011.

[3]张凌云,黎巎,刘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2012(05).

[4]姚国章.“智慧旅游”的建设框架探析[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

[5]刘军林,范云峰.智慧旅游的构成、价值与发展趋势[J].重庆社会科学,2011(10).

[6]刘利宁.智慧旅游因子分析评价与对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

第13篇

1 中国移动互联网整体发展情况

2011年以来,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加速发展,未来呈现爆发增长之势。根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30日,中国网络经济整体规模达943.4亿元,同比上升66.1%,环比上涨22.5%。其中桌面网络经济市场规模为816.9亿元,同比增长60.9%,环比上升23.1%;移动网络经济市场规模为126.5亿元,同比增速高达108.9%,环比增长18.6%。移动网络经济市场规模同比增速显著高于桌面网络经济市场。从整个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展趋势上看,2011年第一季度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2.6%,环比增长14.7%,与最新数据相比差距极为明显,2012年的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保持了高速发展的增长态势,处于高速增长的发展阶段。这一高速增长现象反映了随着时代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移动性和信息的需求急剧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在移动的过程中高速地接入互联网,获取急需的信息,完成想做的事情,所以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条件及基础服务至2011年以来有了显著提升,主要推动因素在于:一方面,在智能终端和应用服务上,其用户规模和渗透率有了明显地增长,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竞争日益激烈,目前的iOS、Android和WindowsPhone三种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三国争霸”,进一步加快了智能手机的普及速度,不断促进移动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第二方面,3G用户规模和Wifi热点的覆盖区域范围显著扩大,移动互联网网民规模持续增长,形成对移动网络服务的巨大需求;第三方面,传统互联网公司纷纷加大对移动互联网的投入,新应用的不断出现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吸引了大量新进入者,推动整个行业更快发展;第四方面,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在加紧战略布局,抢占移动互联网市场份额,极大地推动了移动互联网整体市场的发展。

2 中国移动互联网各细分行业的热门应用

2.1 移动增值

移动增值业务是移动运营商在移动基本业务(话音业务)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用户群和市场需求开通的可供用户选择使用的业务。移动增值业务是市场细分的结果,它充分挖掘了移动网络的潜力,满足了用户的多种需求,因此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是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的主要收入来源。艾瑞咨询最新统计的数据显示(引自:

/29/20120803/178289.shtml),2012年第二季度,在中国移动网络经济领域,移动增值是占比最大的细分行业,达56.6%,但传统互联网公司增值业务增速趋于减缓,市场份额有所下降。而新型的移动增值服务,例如移动阅读、移动视频等增值服务贡献较大,发展势头初显。

移动增值业务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而且越来越不确定。这种移动性和不确定性给移动通信带来市场和挑战的同时,也为移动位置业务的开展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带来了无限商机。

2.2 移动电子商务

移动电子商务就是指利用手机、PDA、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通信设备与无线上网技术结合所构成的电子商务体系。移动电子商务受桌面电商市场的影响取得快速发展,成为移动互联网重要的细分领域,市场份额呈持续扩大趋势,达到20.5%。

移动电子商务利用了移动无线网络的优点,移动终端既是一个移动通信工具,又是一个移动POS机,用户可在自己方便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所需的信息、服务,进行电子交易和办理银行业务。移动电子商务除了能在互联网上完成直接购物,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销售与促销渠道。与目前销售方式的区别体现在:移动电子商务能充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具有移动性、即时性、私人性和方便性,可实现电信、信息、媒体和娱乐服务的电子支付。目前,移动电子商务主要提供银行业务、交易、订票、购物、娱乐、无线医疗、移动应用服务提供商(MASP)等服务。

移动电子商务在整体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的占比激增至30.5%,已呈井喷之势。有79%的消费者在使用手机帮助他们进行购买,未来几年这一数字会显著地增长。移动电子商务时代已来临。传统电商如淘宝、京东商城、凡客等纷纷推出相应的客户端,大规模进军移动电子商务领域。

2.3 移动营销

移动营销指移动互联网和手机终端,以文本广告、语音广告、网页广告、客户端等媒体形式产品或服务促销信息。移动营销由于广告主的进一步认知和智能终端的普及,行业占比逐渐扩大,市场份额达11.0%,发展势头良好。

移动营销市场规模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广告主对移动营销价值的进一步认可和积极的尝试。发展原因:智能终端进一步普及,移动营销依托的外部环境发展良好;移动媒体、广告平台等产业链各方不断提升自身的价值,促进整个移动营销产业链的完善和共赢。

2.4 移动游戏

指用户使用手机等终端,通过移动网络进行专门适配手机的单机游戏和网络游戏。

移动游戏市场份额9.7%,由于功能机比例的进一步缩小带来的单机游戏和Wap游戏营收的减少,市场发展增速趋于平缓,但随着智能终端的发展为移动游戏带来的良好用户体验,将促进未来移动游戏的快速发展。

第14篇

互联网服务上周排名第2,较前周提升12名。网络服务是随着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并呈现出与电信服务日益融合的趋势,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近年来我国互联网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上网人数和增长速度都为全世界瞩目,网络产业已经从过去的吸引眼球上逐渐转向以“盈利”为中心。上海证券表示,在扩内需、调结构和转变产业发展方式的经济背景下,信息网络作为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将有望成为重要的新经济增长点,信息网络产业尤其是信息网络内容和应用层面将获得巨大的发展机遇。电子商务、网络媒体和物联网将成为信息网络应用的主要内容。

休闲用品排名大幅攀升,成为上周排名上升幅度最大的行业,由前周第65名上升至上周第13名,提升52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花钱买健康的消费观念成为新时尚。在户外广阔空间里,人们的精神和体质可得到双重收获,这种思想观念日益渗透发展,所以休闲用品的前景十分广阔。休闲用品大致可以分为运动休闲用品、休闲户外用品、休闲小食品三类。分析师指出,随着年轻的消费群体消费能力的增强,运动休闲类用品的市场需求会越来越大,其中休闲户外用品目前是运动用品市场中最小但最有发展空间的项目,预测户外休闲产业将成为下一个席卷全球的经济大潮。

一个月来制药行业排名呈现持续下滑,由一个月前的第10名下降至上周第31名。由于医药行业具备稳定增长的特性,其相对于整个市场一直具备一定的估值溢价。目前,医药行业相对于沪深300的PE估值溢价率为100%左右,处于历史高位,市场认同度较高的一线医药股今年预测市盈率基本都在30一35倍之间。中信证券表示这一估值已经部分包含了对其业绩明确增长的溢价。天相投顾指出,虽然长期来看医疗改革将促进整个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但短期内股市受货币政策负面影响的风险依然存在,医药行业也难以独善其身。再则3月份虽然两会期间对医疗改革关注度很高,但是未来随着《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意见》的推出,医疗体制改革的政策已经基本出台,未来2-3年主要是各种政策的落实阶段。

第15篇

蕴藏10万亿元背后的蓝海

产业互联网区别于消费互联网,泛指以生产者为用户,以生产活动为应用场景的互联网应用。体现在互联网对各产业的生产、交易、融资、流通等各个环节的改造。从硬件环境来说,消费互联网的普及是由个人电脑、智能终端、网络连接成本的下降所推动的,产业互联网的突破是由更低成本的传感器、数据存储和更快的数据分析能力所推动的。

从推动因素来说,消费互联网得以迅速发展是因为个人生活体验借助互联网得到了极大大提升,购物、阅读、娱乐、出行等方面因为互联网的出现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而产业互联网将会因为更高的生产、资源配置、交易效率而得到快速推进。有专家将“消费型互联网”时期比喻为眼球经济、流量经济,那么,产业互联网将体现出更强的价值创造特征。

虽然,互联网在产业领域的拓展尚属于初步阶段,但是市场巨大!需求的信息和计算量亟需互联网的支持,根据 GE白皮书测算,仅在航空,电力,医疗保健,铁路,油气这五个领域如果引入互联网支持,假设只提高1%的效率,那么在未来 15 年中预计可节省近3000 亿美元。巨大的市场需求,造就了产业互联网发展的无限机遇。业内专家指出,今后的20年,将有力量正在改变和塑造所有的产业,银行、医院、教育、交通等,这些所谓关键领域都要被互联网化。如果说过去20年,消费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消费方式,那么,未来20年,消费互联网的增长将逐渐放缓,产业互联网将异军突起,创造下一个20年的辉煌。

群雄逐鹿

争夺产业互联网市场

中国两化进程与互联网化浪潮叠加的独特节奏、经济结构的调整进程、以及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完善和 BAT 等互联网巨头虎视眈眈的威胁都为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另外,阿里和腾讯虽然在消费互联网领域牛气冲天,但是在产业互联网应用的尝试均未取得好的效果。由于 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的客户积累和运营经验主要集中在个人客户,其向产业互联网拓展过程中优势将不再明显,产业互联网仍是一片蓝海。

然而,产业互联网其魅力之一在于其相对于消费互联网来说壁垒较高,不存在赢者通吃的局面,在特定领域里深度经营可以修建较高的城墙,这就为在固有领域有优势产业资源地位、有企业用户资源、具备互联网思维与互联网服务能力的企业带来了机会。

传统软件企业谁能胜出?

我们看到诸如用友软件、软控股份、广联达、瑞茂通、汉得信息、保税科技、农产品、康美药业等诸多公司在各自领域的产业互联网都有一定的应用尝试。

其中用友软件更在日前更名为用友网络的公告,另外专门成立信息技术公司用友优普,彰显其进军企业互联网方面决心。另外,基于人才竞争激烈的局面,用友优普也打出了“打造产业互联网富一代”的口号,借助大量互联网思维和手段来争抢互联网精英人才。开设面试直通车、定制面试、远程面试、极速入职甚至包括面试官评价机制等招聘流程的设置,无不体现出用友优普的创新招聘思维。

在人才激励培养等方面,用友优普也打出了自己的特色,员工不论层级只要有想法即可成立自己的项目组,如果后期项目培育成熟,还可申请成立子公司,独立运作。“我们一再强调将互联网思维真正融入到企业文化当中,用真正互联网的方式去做优普,以期在未来企业互联网领域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其实,转型不难,关键在于是否将互联网思维真正融入到企业文化当中,用真正互联网的方式做传统企业。

传统企业如何迎接?

产业互联网环境下产业链中传统的优势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加强对产业链的控制,从而在产业链中的优势被放大,因此产业互联网环境下的微笑曲线将会变得更加陡峭。企业必须尽快加强互联网的产业应用,以提升并巩固在产业链中的地位。

互联网对产业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入的,从细分领域来说可以从生产、销售流通、融资、交付四个大的领域进行分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