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经济发展的展望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浙江会展业发展已初具规模
1.展览数量和面积大幅增加。据调查,2004年全省各地共举办各类展览345个,几乎每天有1个。其中杭州223个、宁波39个、温州35个,分别比上年增长82.8%、18.2%、66.7%。在所举办的各类展览项目中,冠有“国际”名称的56个,占16.2%,其中杭州28个、宁波12个、温州7个,分别占其办展数的12.5%、30.7%、20%。全年举办展览面积183.23万平方米,其中杭州81.38万平方米,宁波45.37万平方米,温州15.74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62.2%、264.4%、100.3%。义乌、绍兴、台州、永康、海宁等城市37.74万平方米。展会数量、面积大幅提增,成为2004年我省会展业的最主要特点。
2.主要城市展题定位呈现差异化。从主要会展城市杭州、宁波、义乌的展会情况看,规模化路子和以城市功能定位的色彩逐步增加。杭州展题主要集中在书画艺术、教育科技和生活消费类;宁波展览项目中,经贸性展会占比较高,以轻工产品、日用消费品为主;义乌则依托全国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和出口基地的优势,以义乌为品牌的展会逐渐增多。总体上看,目前杭州展览的展题比较集中于休闲与生活消费类,宁波相对集中于外向型较强的展会,义乌则借助连续成功举办中国小商品博览会的影响力,较好地实现了品牌延伸效应的扩张。以地方特色产业为依托的专业性展会有“中国轻工博览会”、“中国纺织品博览会”、“中国塑料制品博览会”、“中国皮革博览会”等专业性展会,已逐步成为浙江会展业中的第二主力梯队。
在我省会展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我省会展业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展会规模小,秩序差。从展览规模上看,杭州举办的223个展会中,展览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仅54个,占总数的24.2%;温州展会规模则明显过小,在举办的35个展会中,展览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下的就有21个,占展会总数的60%以上;与杭州、温州相比,宁波规模性展会较上年有所增加,在所举办的39个展会中,展览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有19个,占展会总数的48.7%。展会规模偏小,说明浙江会展业仍然未能走出重量不重质的怪圈,许多展会仅是凑热闹而已,对会展市场的培育总体还不够成熟。另一方面,由于会展主办主体复杂又缺乏资质条件的约束,加上展览业务人员素质普遍偏低,我省会展市场秩序差乱的现象还没有得到完全遏制,造成了一些会议和展览水平低,组织管理混乱,鱼龙混杂的局面。
二是展馆设施落后。据最新统计,目前杭、宁、温的11个展馆可供展览面积23.7万平方米,单从总量上看,已初具规模,但从总体看,目前省内已建的展览场所大多缺乏统一布局,单体面积小,功能单一,设施落后,竞争力不强,多数展馆只具备承办一些低档次、小规模的展览,不具备接办大型展会的能力,即使目前有杭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这样一个可算得上大型的会展场馆,但由于该区域周边商贸、娱乐、酒店等服务配套设施几乎是空白,导致其作为会展中心的利用率太低,只得将部分场馆作为汽车销售之用。展览场所是举办会展的先决条件之一,由于缺少专业场馆,客观上限制了与国际展览业、参展商的合作与交流,影响了展览业的规模发展。
三是与同等城市的差距正在拉大。从生产要素、腹地经济优势、旅游基础设施、法制健全透明度和城市基础设施等影响会展中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来看,与同处长三角的江苏省会城市南京比较,我省省会城市杭州在智力密集程度、基础设施、经济区位、产业集群指数等方面固然具有较大的优势,但从城市发展会展业的条件看,杭州与南京的实际差距正在拉大。据有关部门统计,2004年南京会展业排名从上年的全国第10位上升到第5位,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在管理协调方面,南京市会展办实行会展一站式服务,涵盖了市容、工商、公安等多个部门集中办公,保证展会的质量与数量同步发展。杭州得天独厚的会展资源名闻全国,但由于缺乏会展专业人才,能承办高层次展会的企业屈指可数,总体市场运作能力偏弱,加上市场规范不够,大多只能举办低档次的展会,这种状况从根本上制约了杭州会展业的发展。
四是宣传力度不够。目前我省的展会对外推介主要集中于几个传统项目,一些已处于培育当中的展项缺乏足够的宣传推介力度,致使国内外展商和卖家对我省一些极具潜力的展会了解不多,知之甚少,造成展会信息闭塞,知名度长期上不去,结果仅办成一个地区性的展览会。
二、出国参展方兴未艾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出国办展在促进贸易等方面的作用正日益受到企业的重视,浙江省出国参展数量和参展商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博览会中所占比例比上年均有所上升。据统计,全省外经贸(含贸促会)共组织参加境外展览会项目400多个,比上年增加1倍,出展摊位达到4200多个,成交额22.3亿多美元;浙江企业参加中央部办、商会、协会组织的出展摊位2000多个;企业自行参展的摊位约1000多个。三者相加,全省出国参展摊位共计7000多个,占全国的1/3。
2004年浙江省出国展览的几个特点:
1.企业参展意识强烈。随着出国参展带给企业贸易机会空间的加大,一些参展企业更愿意付高额的参展费,甚至以黑市价购买摊位参加世界顶级展览会,而对当地政府组团参加有摊位费补贴或全补贴,但名气不大的展览会则积极性不高。因而在世界顶级的展览会上,浙江省参展团组阵容庞大,有时面积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如五金展、汽配展、家纺展、服装展、户外休闲产品展等;另外,参展企业参展知识及参展水平提高,辨别展会的能力增强,由“政府要我出去”变为“我要出去”。
2.出国参展同“走出去”相结合。企业参展的目的由过去的找进口商型向找合作型转变,通过参展扩大出口额;同时,通过参展考察市场设立分公司和找当地市场合作伙伴共同开拓市场,已成为有实力和有开拓精神的企业参展的另一个目的。
3.企业对开拓新兴市场心情迫切。由于欧美市场相对饱和,企业对开拓新兴市场热情高涨。企业想参加巴拿马、巴西、中东、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等东欧国家展览,同时对开拓非洲市场积极性很高,但又苦于找不到好的展览会。
今后五年要将会展业培育成为推动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会展业“品牌特色”战略,除继续巩固和发展“义博会”、“消博会”、“西博会”等品牌展外,要充分借助CEPA提升服务贸易的平台和杭州即将举办世界休闲博览会的契机,加强与港澳会展机构的合作,同时大力整合会展资源,走差异化、特色化之路,努力把浙江打造成为集休闲商务、投资贸易、国际采购于一体的会展大区。
1.展览业机遇多于挑战。2006年至2010年,世界经济秩序的变化将给浙江会展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是CEPA之后,香港商贸服务业将进一步带动浙江商贸服务的发展,促进浙江市场营销以及品牌战略的开拓,同时香港也能更好地利用浙江制造业的特有优势,促进香港经济的发展,实现双赢局面。二是2006年世界休闲博览会在杭州的召开,将极大地提高浙江的国际知名度,推动杭州产业结构的转型和优化升级。三是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必将在全国各地掀起发展会展旅游、争创会展旅游品牌的热潮。浙江要主动接轨和服务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积极开拓奥运特许商品市场做准备,借助会展业大力发展旅游商品,以实现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对接。四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必将打造一个长三角的“世博圈”,地处长三角的杭州、宁波等地,将是上海世博会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浙江省毗邻上海,且具有发展会展业的竞争优势资源,有望成为发展区域性品牌展的基地。
2.加快成立展览行业协会。近年来,浙江省会展行业发展迅速,2004年杭、甬、温三地共举办展会297个,比上年增加121个,增幅69%;全省会展经营公司增加到近400家。在会展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法规滞后、人员素质偏低是目前浙江会展业面临的最大问题,这集中反映在国内展上。商务部虽然取消了在境内举办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主办和承办单位资格的认定,但展会项目仍是需要审批的,而一些主办单位硬是绕过这道环节,于是展会题材重复频频出现,造成资源浪费,更有甚者,办展货不对板,存在欺诈行为,对我省会展业形象已构成很大损害。因此,要抓紧成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全省性会展行业协会,加快制定行业规章,健全协会的组织体系、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增强协会的服务意识和行业自律作用,充分发挥其对本行业的协调、服务和指导功能。
关键词:个体经济;发展史;阶段;展望;特征
在改革开放后,我国个体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在安置就业、增加财政收入、促进社会稳定等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个体经营发展,要结合其发展史逐步研究与把握它的规律,使其在市场经济改革逐步深化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一、我国个体经济的发展特点
1.数量逐步增加
从改革开放至今,除了1999-2004年间有所下降,我国个体经济组织的数量一直持续增加。个体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个体工商户经营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覆盖了零售业、服务业、餐饮业、制造业等诸多领域。
2.经营规范持续扩大
从个体经济投入金额来看,已经从早期的几亿发展成为现今的十几万亿;从从业人员规模来看,数量增加更迅速,全国30%左右的人基本都在从事与个体经济相关的行业。一些个体工商户由几人构成逐渐发展成为几十人、几百人规模的民营经济组织,成为民营企业,经营规范不断扩大,私营企业得到了扩展。
3.发展环境逐渐宽松
2011年前,我国个体经济只允许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经营,为民众提供服务。自从2011年11月1日颁布《个体工商户条例》后,在经营主体、经营范围、经营规模等方面放宽了限制,鼓励并支持有经营能力的人成为个体工商户、有条件的个体工商户转变为企业组织形式。与此同时,《个体工商户条例》中明确要求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个体工商户发展上给予足够的支持,引导其发展,为个体工商户发展提供完善、健全的制度保障。
4.社会贡献不断增加
当前,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占全国企业总数80%左右,占GDP总值60%左右,每年都为社会提供了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由此可见,其在增加就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且这种作用持续发挥着。
二、我国个体经济发展史
从1978年至今,根据我国个体经济发展进程可将其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起步和迅猛发展时期,时间为1978-1986。改革开放后,我国允许个体经济发展,在政府鼓励和带动下,我国个体工商户从无到有,数量增加十分迅猛,发展速度非常快。
第二阶段是快速发展时期,时间为1987-1999。在这一时期,我国颁布了《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为个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基本规范和发展条件。1987年,我国个体工商户有1373万户,到了1999年,个体工商户已有2160万户,从业人员更是增加了3倍,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阶段是调整阶段,时间为2000-2005。这一阶段,由于我国经济正处于一个调整时期,在此影响下个体经济没有呈现增长态势而是出现了下滑。
第四阶段是稳定发展阶段,时间为2005至今。经过6年调整,个体经济中的“死户”逐渐被清理出去,虽然数量有所减少,但所登记的个体工商户数量切实反映了我国个体经济的发展情况。截止到2012年,我国个体工商户数量由2005年2000多万户增至约4000万户,从业人员数量增至8000多万户,足见个体经济的发展势头。
三、我国个体经济发展前景展望
我国个体经济从改革开放至今经历了34年,期间有发展、有起伏、有调整,总体上一直呈现着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并在促进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营造公平竞争机制、加强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贡献不断增加。但是,我们并不能否认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行业进入资格过高、融资贷款体系不完善等。
从2002年到2012年的10年间,全国个体工商户年均增长率稳定在4.4%,私营企业年均增长率达15.5%。在此期间,国家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为此,个体经济大举进驻电力、电信、铁路、石油等领域,促进了垄断经济改革,利于更为公平、完善竞争机制的建立。此项政策推行后,国务院又推出了促进个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对私营经济投资等做出了全面、细化规定,并放宽了民营资本进入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方式要求,鼓励私营经济发展。
为了确保相关政策落实到实处,2012年有关部门在国务院部署下,制定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落实措施,共包括42条细则,为个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明确方向和发展准则。它们的颁布为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个体经济发展等作出了突出贡献。虽然当前的个体经济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国家为个体经济创造了更好的发展条件,私营企业要坚定发展的决心,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谋求更为广泛的发展空间。党和国家要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深化认识,进一步明确个体经济发展目标和思路,引导私营资本投入,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同时,积极落实各种政策,抓紧推进经济机制建设与改革工作,如建设税收增长的新机制、正确处理税收任务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等,为个体经济发展创造完备、良好的条件,全面推进个体经济发展,加快步入小康社会的步伐。
四、结论
从1987年至今,我国个体经济走过了三十多个年头,经历了快速发展时期也经历了重要的调整时期。无论那一阶段,个体经济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党和政府为个体经济提供了更为宽松的政策条件和广泛的发展空间,个体经济组织要在相关政策指导和鼓励下大胆发展,深化改革,在经济市场上站稳脚跟,寻求更为广阔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媚,李海宁,唐宏敏,胡文玲,李婧.地税力挺小微个体工商户[N].南宁日报,2012-07-23(007)
[2]傅瑶.“十星级”个体工商户可获金色贷款证[N].丹东日报,2010-11-24(001)
实际上,经过高速发展的网络经济只是进入暂时的调整、“挤水”阶段。遭遇“春寒”,并不能扭转网络经济迎来自己春天的大趋势。
一、网络经济受挫的原因探析
1.资源过快地盲目追加到网络业是原因之一。在短期内对一个产业的过快投资,会使该产业畸形膨胀,当人们意识到并缩减对该产业的投资时,向其相关产业的购买需求也将减少。投资的骤热骤冷,将使该产业和其相关产业陷入短期供给过剩的状态。网络业的情况即是如此。1997年之前网络业处于市场孕育期,由于其较好的成长性为股市所追捧,各种公司不分良莠地逢网必触、逢网必炒。触网最直接的效果是二级市场的股价攀升。然而,股市账面上的财富却不完全是真实的,因为市值增长远远超前于经济的实际增长。股市账面上得不到兑现的部分就成了泡沫,成为一种假象,因为市场上根本没有这么多钱来兑现每个人的股市财富。现金总数量和其真实价值是由社会总财富决定的,而不是由随意变动的股市市值决定的。盲目投资在激烈的竞争下无法形成利润,投入的大量资本无法收回,扩张就被迫减缓或骤然停止。与此同时,这些行业立即把影响传播给上游正在跟随扩张的产业。互联网及其支撑行业,如网络光纤、网络商业软件等的急速扩张及泡沫破裂,就是上述问题所致。
2.经营者和消费者的信心受挫是关键。股市的非理性高攀达到一定程度,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会达到极限,一些人开始抛售股票,在抛股的压力下,股市下跌。这本来是股市的自我修正,但如果经济中的不平衡因素同时开始更多地暴露,更多的人就会参与卖股兑现,当人们的心理防线因面对现实而严重受挫时,股市就崩溃了。网络股的骤升骤降就是这种情况。
3.美国产业结构的“软化”与虚拟经济的繁荣,加速了股市泡沫的形成,并成为泡沫经济产生的重要原因。在经济发展中,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传统产业逐步外移,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其主要标志是制造业占三次产业的比例大幅下降,服务业则明显上升。伴随着服务业产出比重的上升,美国出现了产业结构“软化”的现象。加工制造业的外移为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创造了条件,而金融市场和交易工具的创新使虚拟经济的繁荣成为可能。最后因风险投资的参与和退出,使虚拟经济的泡沫处于高涨和破灭的变换之中。
二、网络经济的优势分析
以高科技为后盾的网络经济的确能够改变世界,但它无法在一夜之间改变世界,它对世界的改变刚刚开始,网络经济的真正力量还在后面。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信息网络的发展是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的。这是因为:
1.信息网络的使用能够降低成本、促进竞争,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使经济接近于完全竞争的状态。经济学理论认为,竞争之所以不完全,很重要的一点是信息不对称。而网络使世界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原因之一便是消除时空差距,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在网络经济中,由于信息的完全性与传播的快捷性,使理性预期大大增强,进一步推动了经济自由化。对交易双方而言,网上信息基本上是完全的,因此网络使以完全信息为前提的假设得以实现,从而使市场配置机制更有效率,减少了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市场失灵。
2.网络经济使边际成本由递增变为递减,边际收益由递减变为递增。传统经济学的基础是边际成本递增法则,这是工业社会高成本社会化的反映,其实质是成本随着社会化的扩大而增加。因为传统的生产要素——土地、资本、劳动都具有边际成本递增和边际收益递减的趋势。与之不同的是,网络经济的经济学基础则是边际成本递减法则,它是信息社会成本社会化的反映。网络成本主要由网络建设成本、信息传递成本和信息的收集、处理制作成本三者构成。由于信息网络可以长期使用,并且其建设费用与信息传递成本与入网人数无关,所以前两个的边际成本为零,只有第三种成本与入网人数相关,即入网人数越多,所需信息就越多,这部分成本就会随之增大,但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都是下降趋势。网络规模越大,总收益和边际收益就越大。
3.传统产业对网络业的依赖性增强。信息网络技术具有极高的渗透性功能,使得信息服务业迅速地向传统产业扩张,从而使两者之间界限模糊,出现了新旧产业相互融合的趋势。对网络业而言,它不仅是计算机硬、软件、电信、互联网的简单组合,而且通过国际资本迅速渗透到零售、媒体传播、医药等传统产业,并赋予传统产业以新的技术含义。对于制造业、销售业、银行业等传统产业,网络一端连着消费者,另一端连着企业与经销商,使他们得以扩大销售范围、压缩成本、缩短流通时间。可以看出,信息产业已广泛渗透到传统产业中,对传统产业来说,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实现产业内部的升级改造,以迎接网络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一种必然选择。
4.网络经济顺应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网络经济是知识经济的一种具体形态,知识、信息同样是支撑网络经济的主要资源。“知识已成为所有创造财富所必需的资源中最为宝贵的要素,……知识正在成为一切有形资源的最终替代。”正是知识与信息的特性使网络经济具有了可持续性。信息与知识具有可分享性,特别是在录制、计算机、网络传输技术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其再生能力很强,这就为信息资源的共享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正如托夫勒所言;“土地、劳动、原材料,或许还有资本,可以看作是有限资源,而知识实际上是不可穷尽的。”网络经济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杜绝工业生产对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网络经济的未来特征
经过调整、挤掉泡沫之后的网络业将会呈现出哪些特征呢?综合各种因素分析,可归纳为:
1.新型网络企业将取代传统网络企业。网络经济的突起不仅打破了原有的经济格局,也催生了一批网络企业。如前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业与制造业的结合将进一步深化,成为新型网络企业。注意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将成为众多国家的战略选择,网络经济与工业经济的相互补充和相互带动作用将更加明显。许多人认为单纯从事软、硬件产品开发与生产的传统网络企业应该是近水楼台,实际恰恰相反,传统网络企业将无情地被新型网络企业所取代。
2.商务为主,电子为辅。电子商务作为企业间或企业与个人之间进行商业交易的一种新型商贸手段,是网络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但电子商务中,电子是辅助、商务才是主体,电子是为商务服务的,而商务本身就是传统产业的内涵。因此,电子商务就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交合。一些企业重电子轻商务,或有电子无商务,都必将受挫。眼下,国内外许多网络公司处于困境,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把网站变成纯服务性机构,而没有注重商贸业务的开发,使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商业营销手段还不能实现收支平衡。
3.资本引导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过去信息网络技术发展主要依靠技术本身的动力,而今技术和资本已成为一张纸的正反两面,信息网络的发展和速度主要来自资本的慷慨支持。PC时代是硅谷精英们的骄傲,而网络经济的爆发,则是硅谷与华尔街共同奋斗的结晶。没有资本的支持、不了解资本市场、不懂得资本运营,要进军网络业,简直就是纸上谈兵。原Chinabyte总经理宫玉国说;“我们总是活在资本意志下面,目前资本确实对于中国网络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资本是市场中最主动、最活跃的运动主体,也是组合各种生产要素、支撑各种技术产业的主体。资本的本性就是增值,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资本的高效增值提供了基础,同时资本的进一步增值又引导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
4.其他各产业的发展,将真正体现网络业的引领作用。网络业从广义上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产业,它不断通过国际资本市场渗透到其他传统产业中,从而引发一次又一次新的产业革命,促进了产业结构重组,优化了国民经济结构。这样,必将带来各产业大发展的浪潮,而各产业的发展也将进一步仰赖于网络业的发展,因此,信息网络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领头羊。
网络经济初见端倪,已使我们眼花缭乱。可以预见,新的信息网络经济的发展浪潮将使信息产业不仅成为各产业的龙头,而且也将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新支柱,将直接决定未来的人类生存和国家命运。在这个时候,谁认为网络经济的发展进入冬季,都有可能丧失一个最好的赶超机会。
参考文献:
[1](美)阿尔温·托夫勒,海蒂·托夫勒.创造一个新的文明——第三次浪潮的政治[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