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经济发展的展望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浙江会展业发展已初具规模
1.展览数量和面积大幅增加。据调查,2004年全省各地共举办各类展览345个,几乎每天有1个。其中杭州223个、宁波39个、温州35个,分别比上年增长82.8%、18.2%、66.7%。在所举办的各类展览项目中,冠有“国际”名称的56个,占16.2%,其中杭州28个、宁波12个、温州7个,分别占其办展数的12.5%、30.7%、20%。全年举办展览面积183.23万平方米,其中杭州81.38万平方米,宁波45.37万平方米,温州15.74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62.2%、264.4%、100.3%。义乌、绍兴、台州、永康、海宁等城市37.74万平方米。展会数量、面积大幅提增,成为2004年我省会展业的最主要特点。
2.主要城市展题定位呈现差异化。从主要会展城市杭州、宁波、义乌的展会情况看,规模化路子和以城市功能定位的色彩逐步增加。杭州展题主要集中在书画艺术、教育科技和生活消费类;宁波展览项目中,经贸性展会占比较高,以轻工产品、日用消费品为主;义乌则依托全国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和出口基地的优势,以义乌为品牌的展会逐渐增多。总体上看,目前杭州展览的展题比较集中于休闲与生活消费类,宁波相对集中于外向型较强的展会,义乌则借助连续成功举办中国小商品博览会的影响力,较好地实现了品牌延伸效应的扩张。以地方特色产业为依托的专业性展会有“中国轻工博览会”、“中国纺织品博览会”、“中国塑料制品博览会”、“中国皮革博览会”等专业性展会,已逐步成为浙江会展业中的第二主力梯队。
在我省会展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我省会展业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展会规模小,秩序差。从展览规模上看,杭州举办的223个展会中,展览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仅54个,占总数的24.2%;温州展会规模则明显过小,在举办的35个展会中,展览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下的就有21个,占展会总数的60%以上;与杭州、温州相比,宁波规模性展会较上年有所增加,在所举办的39个展会中,展览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有19个,占展会总数的48.7%。展会规模偏小,说明浙江会展业仍然未能走出重量不重质的怪圈,许多展会仅是凑热闹而已,对会展市场的培育总体还不够成熟。另一方面,由于会展主办主体复杂又缺乏资质条件的约束,加上展览业务人员素质普遍偏低,我省会展市场秩序差乱的现象还没有得到完全遏制,造成了一些会议和展览水平低,组织管理混乱,鱼龙混杂的局面。
二是展馆设施落后。据最新统计,目前杭、宁、温的11个展馆可供展览面积23.7万平方米,单从总量上看,已初具规模,但从总体看,目前省内已建的展览场所大多缺乏统一布局,单体面积小,功能单一,设施落后,竞争力不强,多数展馆只具备承办一些低档次、小规模的展览,不具备接办大型展会的能力,即使目前有杭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这样一个可算得上大型的会展场馆,但由于该区域周边商贸、娱乐、酒店等服务配套设施几乎是空白,导致其作为会展中心的利用率太低,只得将部分场馆作为汽车销售之用。展览场所是举办会展的先决条件之一,由于缺少专业场馆,客观上限制了与国际展览业、参展商的合作与交流,影响了展览业的规模发展。
三是与同等城市的差距正在拉大。从生产要素、腹地经济优势、旅游基础设施、法制健全透明度和城市基础设施等影响会展中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来看,与同处长三角的江苏省会城市南京比较,我省省会城市杭州在智力密集程度、基础设施、经济区位、产业集群指数等方面固然具有较大的优势,但从城市发展会展业的条件看,杭州与南京的实际差距正在拉大。据有关部门统计,2004年南京会展业排名从上年的全国第10位上升到第5位,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在管理协调方面,南京市会展办实行会展一站式服务,涵盖了市容、工商、公安等多个部门集中办公,保证展会的质量与数量同步发展。杭州得天独厚的会展资源名闻全国,但由于缺乏会展专业人才,能承办高层次展会的企业屈指可数,总体市场运作能力偏弱,加上市场规范不够,大多只能举办低档次的展会,这种状况从根本上制约了杭州会展业的发展。
四是宣传力度不够。目前我省的展会对外推介主要集中于几个传统项目,一些已处于培育当中的展项缺乏足够的宣传推介力度,致使国内外展商和卖家对我省一些极具潜力的展会了解不多,知之甚少,造成展会信息闭塞,知名度长期上不去,结果仅办成一个地区性的展览会。
二、出国参展方兴未艾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出国办展在促进贸易等方面的作用正日益受到企业的重视,浙江省出国参展数量和参展商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博览会中所占比例比上年均有所上升。据统计,全省外经贸(含贸促会)共组织参加境外展览会项目400多个,比上年增加1倍,出展摊位达到4200多个,成交额22.3亿多美元;浙江企业参加中央部办、商会、协会组织的出展摊位2000多个;企业自行参展的摊位约1000多个。三者相加,全省出国参展摊位共计7000多个,占全国的1/3。
2004年浙江省出国展览的几个特点:
1.企业参展意识强烈。随着出国参展带给企业贸易机会空间的加大,一些参展企业更愿意付高额的参展费,甚至以黑市价购买摊位参加世界顶级展览会,而对当地政府组团参加有摊位费补贴或全补贴,但名气不大的展览会则积极性不高。因而在世界顶级的展览会上,浙江省参展团组阵容庞大,有时面积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如五金展、汽配展、家纺展、服装展、户外休闲产品展等;另外,参展企业参展知识及参展水平提高,辨别展会的能力增强,由“政府要我出去”变为“我要出去”。
2.出国参展同“走出去”相结合。企业参展的目的由过去的找进口商型向找合作型转变,通过参展扩大出口额;同时,通过参展考察市场设立分公司和找当地市场合作伙伴共同开拓市场,已成为有实力和有开拓精神的企业参展的另一个目的。
3.企业对开拓新兴市场心情迫切。由于欧美市场相对饱和,企业对开拓新兴市场热情高涨。企业想参加巴拿马、巴西、中东、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等东欧国家展览,同时对开拓非洲市场积极性很高,但又苦于找不到好的展览会。
今后五年要将会展业培育成为推动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会展业“品牌特色”战略,除继续巩固和发展“义博会”、“消博会”、“西博会”等品牌展外,要充分借助CEPA提升服务贸易的平台和杭州即将举办世界休闲博览会的契机,加强与港澳会展机构的合作,同时大力整合会展资源,走差异化、特色化之路,努力把浙江打造成为集休闲商务、投资贸易、国际采购于一体的会展大区。
1.展览业机遇多于挑战。2006年至2010年,世界经济秩序的变化将给浙江会展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是CEPA之后,香港商贸服务业将进一步带动浙江商贸服务的发展,促进浙江市场营销以及品牌战略的开拓,同时香港也能更好地利用浙江制造业的特有优势,促进香港经济的发展,实现双赢局面。二是2006年世界休闲博览会在杭州的召开,将极大地提高浙江的国际知名度,推动杭州产业结构的转型和优化升级。三是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必将在全国各地掀起发展会展旅游、争创会展旅游品牌的热潮。浙江要主动接轨和服务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积极开拓奥运特许商品市场做准备,借助会展业大力发展旅游商品,以实现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对接。四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必将打造一个长三角的“世博圈”,地处长三角的杭州、宁波等地,将是上海世博会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浙江省毗邻上海,且具有发展会展业的竞争优势资源,有望成为发展区域性品牌展的基地。
2.加快成立展览行业协会。近年来,浙江省会展行业发展迅速,2004年杭、甬、温三地共举办展会297个,比上年增加121个,增幅69%;全省会展经营公司增加到近400家。在会展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法规滞后、人员素质偏低是目前浙江会展业面临的最大问题,这集中反映在国内展上。商务部虽然取消了在境内举办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主办和承办单位资格的认定,但展会项目仍是需要审批的,而一些主办单位硬是绕过这道环节,于是展会题材重复频频出现,造成资源浪费,更有甚者,办展货不对板,存在欺诈行为,对我省会展业形象已构成很大损害。因此,要抓紧成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全省性会展行业协会,加快制定行业规章,健全协会的组织体系、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增强协会的服务意识和行业自律作用,充分发挥其对本行业的协调、服务和指导功能。
关键词:个体经济;发展史;阶段;展望;特征
在改革开放后,我国个体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在安置就业、增加财政收入、促进社会稳定等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个体经营发展,要结合其发展史逐步研究与把握它的规律,使其在市场经济改革逐步深化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一、我国个体经济的发展特点
1.数量逐步增加
从改革开放至今,除了1999-2004年间有所下降,我国个体经济组织的数量一直持续增加。个体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个体工商户经营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覆盖了零售业、服务业、餐饮业、制造业等诸多领域。
2.经营规范持续扩大
从个体经济投入金额来看,已经从早期的几亿发展成为现今的十几万亿;从从业人员规模来看,数量增加更迅速,全国30%左右的人基本都在从事与个体经济相关的行业。一些个体工商户由几人构成逐渐发展成为几十人、几百人规模的民营经济组织,成为民营企业,经营规范不断扩大,私营企业得到了扩展。
3.发展环境逐渐宽松
2011年前,我国个体经济只允许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经营,为民众提供服务。自从2011年11月1日颁布《个体工商户条例》后,在经营主体、经营范围、经营规模等方面放宽了限制,鼓励并支持有经营能力的人成为个体工商户、有条件的个体工商户转变为企业组织形式。与此同时,《个体工商户条例》中明确要求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个体工商户发展上给予足够的支持,引导其发展,为个体工商户发展提供完善、健全的制度保障。
4.社会贡献不断增加
当前,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占全国企业总数80%左右,占GDP总值60%左右,每年都为社会提供了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由此可见,其在增加就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且这种作用持续发挥着。
二、我国个体经济发展史
从1978年至今,根据我国个体经济发展进程可将其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起步和迅猛发展时期,时间为1978-1986。改革开放后,我国允许个体经济发展,在政府鼓励和带动下,我国个体工商户从无到有,数量增加十分迅猛,发展速度非常快。
第二阶段是快速发展时期,时间为1987-1999。在这一时期,我国颁布了《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为个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基本规范和发展条件。1987年,我国个体工商户有1373万户,到了1999年,个体工商户已有2160万户,从业人员更是增加了3倍,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阶段是调整阶段,时间为2000-2005。这一阶段,由于我国经济正处于一个调整时期,在此影响下个体经济没有呈现增长态势而是出现了下滑。
第四阶段是稳定发展阶段,时间为2005至今。经过6年调整,个体经济中的“死户”逐渐被清理出去,虽然数量有所减少,但所登记的个体工商户数量切实反映了我国个体经济的发展情况。截止到2012年,我国个体工商户数量由2005年2000多万户增至约4000万户,从业人员数量增至8000多万户,足见个体经济的发展势头。
三、我国个体经济发展前景展望
我国个体经济从改革开放至今经历了34年,期间有发展、有起伏、有调整,总体上一直呈现着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并在促进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营造公平竞争机制、加强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贡献不断增加。但是,我们并不能否认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行业进入资格过高、融资贷款体系不完善等。
从2002年到2012年的10年间,全国个体工商户年均增长率稳定在4.4%,私营企业年均增长率达15.5%。在此期间,国家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为此,个体经济大举进驻电力、电信、铁路、石油等领域,促进了垄断经济改革,利于更为公平、完善竞争机制的建立。此项政策推行后,国务院又推出了促进个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对私营经济投资等做出了全面、细化规定,并放宽了民营资本进入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方式要求,鼓励私营经济发展。
为了确保相关政策落实到实处,2012年有关部门在国务院部署下,制定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落实措施,共包括42条细则,为个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明确方向和发展准则。它们的颁布为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个体经济发展等作出了突出贡献。虽然当前的个体经济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国家为个体经济创造了更好的发展条件,私营企业要坚定发展的决心,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谋求更为广泛的发展空间。党和国家要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深化认识,进一步明确个体经济发展目标和思路,引导私营资本投入,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同时,积极落实各种政策,抓紧推进经济机制建设与改革工作,如建设税收增长的新机制、正确处理税收任务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等,为个体经济发展创造完备、良好的条件,全面推进个体经济发展,加快步入小康社会的步伐。
四、结论
从1987年至今,我国个体经济走过了三十多个年头,经历了快速发展时期也经历了重要的调整时期。无论那一阶段,个体经济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党和政府为个体经济提供了更为宽松的政策条件和广泛的发展空间,个体经济组织要在相关政策指导和鼓励下大胆发展,深化改革,在经济市场上站稳脚跟,寻求更为广阔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媚,李海宁,唐宏敏,胡文玲,李婧.地税力挺小微个体工商户[N].南宁日报,2012-07-23(007)
[2]傅瑶.“十星级”个体工商户可获金色贷款证[N].丹东日报,2010-11-24(001)
实际上,经过高速发展的网络经济只是进入暂时的调整、“挤水”阶段。遭遇“春寒”,并不能扭转网络经济迎来自己春天的大趋势。
一、网络经济受挫的原因探析
1.资源过快地盲目追加到网络业是原因之一。在短期内对一个产业的过快投资,会使该产业畸形膨胀,当人们意识到并缩减对该产业的投资时,向其相关产业的购买需求也将减少。投资的骤热骤冷,将使该产业和其相关产业陷入短期供给过剩的状态。网络业的情况即是如此。1997年之前网络业处于市场孕育期,由于其较好的成长性为股市所追捧,各种公司不分良莠地逢网必触、逢网必炒。触网最直接的效果是二级市场的股价攀升。然而,股市账面上的财富却不完全是真实的,因为市值增长远远超前于经济的实际增长。股市账面上得不到兑现的部分就成了泡沫,成为一种假象,因为市场上根本没有这么多钱来兑现每个人的股市财富。现金总数量和其真实价值是由社会总财富决定的,而不是由随意变动的股市市值决定的。盲目投资在激烈的竞争下无法形成利润,投入的大量资本无法收回,扩张就被迫减缓或骤然停止。与此同时,这些行业立即把影响传播给上游正在跟随扩张的产业。互联网及其支撑行业,如网络光纤、网络商业软件等的急速扩张及泡沫破裂,就是上述问题所致。
2.经营者和消费者的信心受挫是关键。股市的非理性高攀达到一定程度,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会达到极限,一些人开始抛售股票,在抛股的压力下,股市下跌。这本来是股市的自我修正,但如果经济中的不平衡因素同时开始更多地暴露,更多的人就会参与卖股兑现,当人们的心理防线因面对现实而严重受挫时,股市就崩溃了。网络股的骤升骤降就是这种情况。
3.美国产业结构的“软化”与虚拟经济的繁荣,加速了股市泡沫的形成,并成为泡沫经济产生的重要原因。在经济发展中,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传统产业逐步外移,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其主要标志是制造业占三次产业的比例大幅下降,服务业则明显上升。伴随着服务业产出比重的上升,美国出现了产业结构“软化”的现象。加工制造业的外移为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创造了条件,而金融市场和交易工具的创新使虚拟经济的繁荣成为可能。最后因风险投资的参与和退出,使虚拟经济的泡沫处于高涨和破灭的变换之中。
二、网络经济的优势分析
以高科技为后盾的网络经济的确能够改变世界,但它无法在一夜之间改变世界,它对世界的改变刚刚开始,网络经济的真正力量还在后面。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信息网络的发展是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的。这是因为:
1.信息网络的使用能够降低成本、促进竞争,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使经济接近于完全竞争的状态。经济学理论认为,竞争之所以不完全,很重要的一点是信息不对称。而网络使世界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原因之一便是消除时空差距,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在网络经济中,由于信息的完全性与传播的快捷性,使理性预期大大增强,进一步推动了经济自由化。对交易双方而言,网上信息基本上是完全的,因此网络使以完全信息为前提的假设得以实现,从而使市场配置机制更有效率,减少了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市场失灵。
2.网络经济使边际成本由递增变为递减,边际收益由递减变为递增。传统经济学的基础是边际成本递增法则,这是工业社会高成本社会化的反映,其实质是成本随着社会化的扩大而增加。因为传统的生产要素——土地、资本、劳动都具有边际成本递增和边际收益递减的趋势。与之不同的是,网络经济的经济学基础则是边际成本递减法则,它是信息社会成本社会化的反映。网络成本主要由网络建设成本、信息传递成本和信息的收集、处理制作成本三者构成。由于信息网络可以长期使用,并且其建设费用与信息传递成本与入网人数无关,所以前两个的边际成本为零,只有第三种成本与入网人数相关,即入网人数越多,所需信息就越多,这部分成本就会随之增大,但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都是下降趋势。网络规模越大,总收益和边际收益就越大。
3.传统产业对网络业的依赖性增强。信息网络技术具有极高的渗透性功能,使得信息服务业迅速地向传统产业扩张,从而使两者之间界限模糊,出现了新旧产业相互融合的趋势。对网络业而言,它不仅是计算机硬、软件、电信、互联网的简单组合,而且通过国际资本迅速渗透到零售、媒体传播、医药等传统产业,并赋予传统产业以新的技术含义。对于制造业、销售业、银行业等传统产业,网络一端连着消费者,另一端连着企业与经销商,使他们得以扩大销售范围、压缩成本、缩短流通时间。可以看出,信息产业已广泛渗透到传统产业中,对传统产业来说,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实现产业内部的升级改造,以迎接网络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一种必然选择。
4.网络经济顺应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网络经济是知识经济的一种具体形态,知识、信息同样是支撑网络经济的主要资源。“知识已成为所有创造财富所必需的资源中最为宝贵的要素,……知识正在成为一切有形资源的最终替代。”正是知识与信息的特性使网络经济具有了可持续性。信息与知识具有可分享性,特别是在录制、计算机、网络传输技术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其再生能力很强,这就为信息资源的共享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正如托夫勒所言;“土地、劳动、原材料,或许还有资本,可以看作是有限资源,而知识实际上是不可穷尽的。”网络经济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杜绝工业生产对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网络经济的未来特征
经过调整、挤掉泡沫之后的网络业将会呈现出哪些特征呢?综合各种因素分析,可归纳为:
1.新型网络企业将取代传统网络企业。网络经济的突起不仅打破了原有的经济格局,也催生了一批网络企业。如前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业与制造业的结合将进一步深化,成为新型网络企业。注意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将成为众多国家的战略选择,网络经济与工业经济的相互补充和相互带动作用将更加明显。许多人认为单纯从事软、硬件产品开发与生产的传统网络企业应该是近水楼台,实际恰恰相反,传统网络企业将无情地被新型网络企业所取代。
2.商务为主,电子为辅。电子商务作为企业间或企业与个人之间进行商业交易的一种新型商贸手段,是网络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但电子商务中,电子是辅助、商务才是主体,电子是为商务服务的,而商务本身就是传统产业的内涵。因此,电子商务就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交合。一些企业重电子轻商务,或有电子无商务,都必将受挫。眼下,国内外许多网络公司处于困境,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把网站变成纯服务性机构,而没有注重商贸业务的开发,使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商业营销手段还不能实现收支平衡。
3.资本引导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过去信息网络技术发展主要依靠技术本身的动力,而今技术和资本已成为一张纸的正反两面,信息网络的发展和速度主要来自资本的慷慨支持。PC时代是硅谷精英们的骄傲,而网络经济的爆发,则是硅谷与华尔街共同奋斗的结晶。没有资本的支持、不了解资本市场、不懂得资本运营,要进军网络业,简直就是纸上谈兵。原Chinabyte总经理宫玉国说;“我们总是活在资本意志下面,目前资本确实对于中国网络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资本是市场中最主动、最活跃的运动主体,也是组合各种生产要素、支撑各种技术产业的主体。资本的本性就是增值,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资本的高效增值提供了基础,同时资本的进一步增值又引导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
4.其他各产业的发展,将真正体现网络业的引领作用。网络业从广义上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产业,它不断通过国际资本市场渗透到其他传统产业中,从而引发一次又一次新的产业革命,促进了产业结构重组,优化了国民经济结构。这样,必将带来各产业大发展的浪潮,而各产业的发展也将进一步仰赖于网络业的发展,因此,信息网络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领头羊。
网络经济初见端倪,已使我们眼花缭乱。可以预见,新的信息网络经济的发展浪潮将使信息产业不仅成为各产业的龙头,而且也将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新支柱,将直接决定未来的人类生存和国家命运。在这个时候,谁认为网络经济的发展进入冬季,都有可能丧失一个最好的赶超机会。
参考文献:
[1](美)阿尔温·托夫勒,海蒂·托夫勒.创造一个新的文明——第三次浪潮的政治[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27.
【关键词】石油钻井,钻井技术,发展,展望
当前,随着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亦急剧上升。我国石油钻井技术自研发以来取得了可喜可贺饿成绩,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不过,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为当代我国石油钻井技术的迅猛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即石油钻井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不仅有助于我国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发,而且是安全开采石油的重要保证。
一、当代石油钻井技术的发展现状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主要采取两种技术手段进行石油开采,即高效钻头技术与喷射式钻井技术。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我国石油钻井技术有了新的突破。特别是深井钻井技术与分支钻井技术在石油开采过程中备受推崇。首先,石油钻井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的大小与钻井成本的高低紧密相关。当前我国石油钻井设备不仅逐步国产化,而且机械化水平比较高。一套完整的设备主要分为八个部分,即循环系统、动力系统、提升系统、控制系统、传动系统、底座系统、旋转系统与辅助系统。而各个系统又由若干个设备组成。其次,石油产量的高低与石油钻井信息传输技术、井下测量与控制技术息息相关。在此,我国井下测量技术不容小觑。比如MWD无线随钻测量仪在我国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意义重大。再次,石油钻井对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当前,我国石油钻井技术,特别是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逐步发展,石油开采条件变得更加苛刻,如高温高压下之超深井、深井,在此,经常会遇到诸如CO2、H2S、 Cl-等酸性比较强的介质环境,特别是这些腐蚀性较强的介质经常混合存在情况下,就会对套管使用性能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
二、当代石油钻井技术发展之展望
新形势下,知识经济的卓越发展必将带动石油钻井技术的日新月异。一定的资金、技术,甚至是风险投资是推动当代石油钻井技术卓越发展的关键环节。至此,未来几年中,作为整个石油工业科学发展之龙头的钻井必将充满生机与活力。
(一)石油钻井设备日渐自动化、大型化
当前,世界其他国家石油钻井技术水平的高低与钻井设备的日趋完善密不可分。为做好石油能源的深海勘探、开发工作,我国石油钻井设备日益自动化、大型化势在必行,尤其是石油钻井机日渐朝着调速变频交流电驱动方向发展至关重要,如此才能有助于提高石油勘探、开发效率。具体而言,该类石油钻井机具有如下优点:首先,不仅有助于整个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之安全系数的增大,而且是工人人身安全的重要保障。其次,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促使增距倍数高达1.25,甚至是2以上,进而推动石油钻井机意外事故处理能力与提升能力的提高,以更好的适应现场施工环境。加之,其恒功率宽调速的特点,从而有助于石油钻井机机械结构的简化。还有,该类石油钻井机具有较强符合承载能力,不仅有助于设备启动难度的降低,而且有助于速度调节的简化,即其可以根据现实情况,及时反馈电网拥有的能量,以推动有关制动装置使用效率的提高。
(二)现代信息技术适用范围不断扩张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3G视频监控技术的运用为石油钻井的安全操作提供了可靠保障。该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语音的优点在加快传输数据的同时确保了数据的安全与可靠。3G无线视频监控具有如下优点:首先,该技术不仅覆盖面广泛,而且不易受山川、河流等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助于远程管理及安全防护,同时避免了因距离远导致网络覆盖面积大所造成的高额费用的危险。其次,该监控不必过多的考虑地理环境,可以安装在诸如水体、崎岖地带及偏远地区等室外任何地方。充分利用移动网络覆盖面广的特点,借助于无限介入的方式,快速、准确地构建监控点。再次,该监控不受时间的限制,其能够随时运用有关设备展开无线电监控工作。简而言之即事先安装了监控客户端的情况下,就能够对监控所辐射的所有控制范围进行监督、控制。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3G视频监控技术在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的运用不仅有助于深入、细致地了解现场施工作业的实际情况,而且有助于提高野外作业的安全系数。
(三)石油钻井技术日趋智能化
现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卓越发展,石油钻井技术日渐智能化,如此不仅有助于资源利用率的提高,而且大大降低了人工操作的风险。这样以来,工人以后从事钻井工作再也不需要顶风冒雪、满身油污进行石油钻井工作,只要身着整洁、干净的工作服,安逸、舒适地坐在办公室按部就班地对着仪表屏幕、按钮进行简单的操作就好。通过长时间的实践与摸索,我国石油钻井技术日臻完善,不仅制定了有关国家行业标准,而且拥有也自身的知识产权测量系统。尤其是2010年,工作人员在孤北345实施随钻地质现场测试,同时迅速采集到了全井段连续深度的随钻地震信号。受随钻地震采集装置的影响,并结合系统集成、信号采集以及传输特性的优势,诸如基于随钻地震的地层孔隙压力预测、基于随钻地震成像等重要技术已有了实质性突破。简而言之,随着石油钻井技术的科学发展,石油钻井日趋现代化、智能化,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石油钻井的质量,而且能够及时有效地检测钻井现场作业情况,即逐步推广、不断普及石油钻井智能化技术不仅是提高石油勘探、开发水平的关键环节,而且也是石油勘探、开发整体质量得到保障的重要举措。
三、结语
石油钻井技术水平的高低与我国石油资源勘探、开发息息相关。随着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的逐步扩大,石油开采难度大大增加。受我国地理环境与地质条件的制约,石油资源勘探、开发过程中,各种问题司空见惯。至此,有针对性地对当代石油钻井技术的发展与展望进行分析,以有助于推动我国石油资源勘探、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孙金庆.浅谈海洋石油钻井技术的更新发展趋势[J].科技风,2013(05).
关键词:风力发电;可再生能源;发电机
1 引言
风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地球上风能资源极其丰富,据专家估计,全世界风能资源总量为全年2×1012kW,即1%的地面风力就能满足全世界对能源的需求。由于风力发电技术的不断发展,风力发电已成为新能源技术中最成熟、最具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之一。风力发电技术产业迅速发展。目前,全世界风力发电所产生电能占用电的比例已达1.5%, 在一些国家,风力发电技术得到普及,并且已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
2 全球风力发电的发展状况
2.1 世界风电发展状况
19世纪末丹麦人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风力发电机组,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风力发电站,随后多个国家相继研制了类型各异的风力发电设备。但由于当时风机技术较为落后、风电成本昂贵、人类对于能源和环境存在的潜在危机认识不足等原因,风力发电的发展速度缓慢。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使世界风能技术的发展处于停滞。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廉价石油的大量使用又使得包括风能在内的所有可再生能源都不受重视。1973年爆发的世界石油危机,使各国政府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给予高度重视。于是风电技术和国家政策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2009年,虽然金融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秩序的动荡仍在持续,但风电行业发展势头迅猛,全球年度市场增长率达41%,行业市场格局基本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美国、欧盟和亚洲仍处于全球风电发展的主要领导地位,明显的变化是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了2009年新增装机容量全球第1的国家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09年,全球风电装机容量累计已达1.58亿kW,增长率累计达31.9%,产出总值为450 亿欧元,从业人数约50万,该产业已经成为世界能源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09 年底,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涉足风电领域,目前17国累计装机容量超过百万kW,2009年累计装机容量排名前10位和新增装机前10 位的国家如图1 和图2所示。
2.2 中国风电发展状况
根据2004-2006年第3次风能资源普查结果显示,中国陆地、海上10m 以上高度的风能可开发量为7亿-12亿kW,但随着风机高度的逐步提高,由过去的几十米达到如今的百米以上,这一数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07 年中国气象局实施了中国风能资源详查与评价工程,并于2010 年首次公布了中国风能资源研究的重要成果:中国海、陆距地50m 以上的高度,风速达3 级以上风力资源的潜在可开发量约为25亿kW,在风电五大国中,中国风电资源与美国接近,远远高于印度、德国和西班牙。
3 风力发电技术
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主要是风机系统的发展和发电系统的发展。根据发电机的运行特征和控制技术,风力发电技术可分为恒速恒频发电和变速恒频发电两大类。现在,全世界风力发电系统正在研发变速恒频发电技术,并有迅速取代恒速恒频发电技术的趋势。
3.1 恒速恒频风力发电
在恒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中,风力机采用定桨距失速控制或主动失速控制;大容量的机组主要采用主动失速控制;当然也有风力机采用变桨距控制的恒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但这种系统有诸如齿轮箱易磨损和输出功率不平稳等缺点,所以很少被应用。产生这些缺点的原因是桨叶节距角的调节不能跟上风速的变化,导致风力机轴上的转矩波动严重,从而影响齿轮箱的寿命和输出功率的平稳性。恒速恒频发电中主要是采用三相异步发电机,也可采用同步发电机,但在大容量的系统中,同步发电机的应用会在电网故障时引发一些问题,所以一般不使用。这种风力发电系统通常在发电机定子与电网连接处接有无功补偿用的电容器组。其容量一般按补偿发电机空载时吸收的无功功率来设计。负载运行时所吸收的额外无功则要来自电网。为了配合系统的起动,一般发电机具有电动机起动功能。在这种风力发电系统中,由于风速经常变化而风力机转速不变,CP值往往偏离最大值,风力机常常运行于低效状态。随着风力发电系统单机容量的增大,发电效率显得越来越重要,追踪最大风能捕获,提高整个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效率成为当务之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及风力机制造和控制技术的发展,使大容量风电机组实现最大风能追踪运行成为可能,它就是近10年发展起来的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技术。
3.2 变速恒频风力发电
变速恒频发电技术的诸多优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使它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大型风力发电机组中。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外新建的大型风力发电系统大多采用变速恒频方式,特别是MW级以上的大容量风电系统。变速恒频发电风力发电系统有多种形式:交-直-交系统,变流励磁发电系统、无刷双馈电机系统、开关磁阻电机系统、磁场调制发电系统、同步异步变速恒频发电系统。这些变速恒频发电系统有的是通过改造发电机本身结构而实现变速恒频的,有的则是发电机与电力电子装置、微机系统相结合而实现变速恒频的,各有各的特点,适用场合也不一样。
4 风力风电的前景展望
多年来,风电行业普遍追求的目标是:在陆地上强风地带建立装备水平轴、大功率、刚性桨叶风力机的大容量风电场。现在,风力发电已由单一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1)关注陆地风电利用的同时,也重视具有广阔资源的海上风电的发展;(2)关注高风速的强风地带的同时,也重视中低风速的弱风地带风电的发展,既可扩大风源的利用,又能降低成本、简化维护;(3)关注大功率风机研发的同时,也重视小型机的发展;关注传统的水平轴升力式风机的同时,也重视新型的垂直轴阻力式风机的发展;关注传统的刚性桨叶风机的同时,也重视用新型材料设计制造的柔性桨叶风机的发展,以增加风机的可靠性和对风能的捕获量;(4)关注联网型大容量风电场建设的同时,也重视分散型、小容量风电系统的发展,这对于发展中国家的雪原、海岛、偏远地区电网不发达这一现状,具有更大的意义。上述风电发展趋势基本上都集中于一点,即最大限度地利用风力资源,积极推进风电事业的发展。2009年12月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又把全人类的目光聚焦到低碳经济这一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上来。总理在大会的正式讲话中指出:“中国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鼓励支持农村、边远地区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在如此长时间内这样大规模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可以相信,一个大规模开发利用风能的时代,一个利用风力风电造福于人类的时代将会到来。
参考文献:
[1]科学技术部办公厅,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世界前沿技术发展报告2008[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摘 要:电工技术的发展要跟随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步伐,电工领域对于新能源、新技术的开发利用,对电力事业有着重大发展意义。本文主要针对电工新技术的发展必要性、结合利用再生能源的实际需求及未来发展方向方面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电工新技术;必要性;前景;展望
引言:电工技术学是涉及电工制造及生产的重要工程学科,是研究电磁领域的客观规律和应用的科技。从19世纪中期开始,距今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已扩展了多个分支学科的工程技术领域,更成为衡量社会发展进步程度的主要标志。电工新技术的发展与各学科之间融会贯通,指引着电力技术科学的发展。
到20世纪下期,在国防、工业发展及科学实验的实质需求推动下,结合众多新型材料及创新理论的科学技术,发展了多种电工新技术,是最具有生命力且活跃的重要分支。新技术发展过程中对一些传统行业技术上的改善发挥了极大的影响作用,革新性的改变了电力生产、制造、交通运输和其它工业的发展,一部分甚至发展成了新兴产业。我国的电力技术及设备在不断更新、提高、进步中,新技术的发展使我国的电力能源产业获益匪浅,能源结构也得到改善,对提升社会经济及科技发展大有裨益。
1、电工新技术发展的必要性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环境及能源的协调是决定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也由此诞生了电力新技术。就我国目前的资源状况、供电质量及对电力的需求性,加强、发展电力新技术极具必要性。
1.1燃煤发电是我国目前主要发电方式,虽然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其劣势是不容忽视的:耗煤量高,产量较低,对环境的污染也很大,不具备可持续发展性,相比发达国家,生产技术较为落后。为了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提高发电量,科学改革、创新发展电力新技术是重要关键。
1.2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工厂、企业的增多,对用电量的需求性越来越大,对能源的索取相应增加,但依照目前能源增长的情况,根本满足不了。因此,对目前的传统技术进行改革、创新,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放大能源使用率。
1.3针对我国目前的能源特点及技术,电力技术的全面发展、改革和提升都是刻不容缓的,具有重大的意义。其中涵括如何高效的燃煤循环技术、水力发电和风能太阳能发电的技术、核能发电技术及磁流体发电技术等,目前这些技术已在初用阶段,但还需大程度的深入开发,相关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
2、我国的电工新技术发展
随着社会科技创新的发展节奏,电力工业也发展较好。结合电力新技术,可以改进我国的供电能源结构,也能使企业更好的发展。下面是针对发电技术及材料的分析。
2.1超导体和半导体材料的应用。六十年前研发出了实用超导体,开始适用于电工生产领域,后来高温超导材料的发现,其优越性逐步替代了其他材料,在电力生产中有了较高的地位。半导体的发现和使用,为电力设备提供了各种电子类元件,为电力行业设备的自动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2电力工业中广泛应用的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1)电磁场的数值计算是电力设备发展的研究重点,使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将原本需要复杂分析、精密实验的问题简单化,推进了电力设计的发展。(2)电机控制的全面、自动发展与数控系统的发展息息相关,可以提升电机系统的全面功能应用。(3)能源扩展、用电效率及能源使用率都离不开电子技术,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3.展望电工新技术的未来
电工新技术的发展方向,如何开发新能源并能相互运用有以下几点。
3.1太阳能发电技术。太阳能作为最伟大的可再生能源,获取方便、不受限制,可以无限索用,利用太阳能发电技术已为产业的发展博得了很好的成就,是电力新技术能源开发的重点。
3.2风能发电技术。风能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清洁性和环保,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是成本低廉的可再生能源,它的广泛存在拥有巨大潜力,可长足发展的开发领域。风能发电技术的规模化发展,为我国的电力事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
3.3核能发电技术。核能是利用核裂变所产生的能量发电的技术,对环境无污染,也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世界上的核燃料相当丰富,且价格低廉,体积小能量大,不会受到任何经济影响,使发电站建设成本降低。核能发电与电工新技术的结合,它的便利性推动了新兴电工产业的发展。
3.4水力发电技术。水利发电是成本低、发电速度快且取之不尽的可再生资源。我国已在多处易发生洪水的地区建设了水电站,不但最大程度的利用了水资源,还能控制洪水泛滥,保证人民财产人身安全,是非常值得推广发展的发电技术。
3.5磁流体发电技术。磁流体发电是将热能转换成电流的直接发电方式,是一种新型、高效且低污染的发电技术。它的持续发电时间可长达数百个小时,发电功率最高可达几万千瓦,相比以煤炭发电的方式,磁流体发电技术的利用以及产业化发展对我国的电工新技术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大现实意义。
4、电工新技术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我国的经济发展趋势良好,电力事业为国家济发展也起着推动作用,因此,加强电工新技术的发展,是具有必需性的。同时也能促进电工制造行业、新型交通运输和高科技医疗技术的发展,这些行业都需要大力的研发电工新技术来推动各种先进理论、新科技以及新型材料在如此庞大的需求中问世,需要逐步对行业进行技术的创新改革。目前我国已经有很多传统的行业受到了电工新技术的感染而发生革新性的变化。
5、小结
国家需要不断的发展进步,未来的生产模式会逐步被科学、脑力劳动来代替劳动生产。电工新技术的发展,对国家的电力发展事业带来了大量的机遇。就目前我国的能源情况和电工技术的特点,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但仍需加大对电力新技术的研发,以至我国电力事业能更好、更快的协调进展。
参考文献
[1]严陆光.二十一世纪若干电工新技术产业化展望[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1,20(1):1-10.
[2]赵峰.刍议电工新技术的发展以及对未来展望[J].电子测试,2015,(10):18-19,6.
【关键词】网络技术 发展前景 应用
网络技术是以人类社会发展为基础而出现和发展起来的,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有着很深的影响,现在网络技术是社会和经济发展重要的依托工具。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网络技术同计算机一起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主要前提,为知识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力量。现在,网络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了各行各业,满足了人们的多样需求,网络技术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对其进行细致研究很有必要。
1 网络技术发展阐述
1.1 网络技术的出现
网络技术的出现是基于计算机技术,与其联合而发展起来的。网络技术产生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主要应用在军事领域,之后逐渐应用到人们生活中,但是,在我国,网络技术的产生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网络技术有着漫长的发展过程,在发展过程中网络技术得到了改进和创新,因此,受到了全世界各个领域的青睐。
1.2 网络技术的发展
网络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被分为多个阶段,最初的网络连接方式是“客舳恕―通信线路――计算机”,经过一定时间的创新和完善,又出现了多种连接方式,这些连接方式有局域网、广域网和城域网。实现网络连接的用料也取得了进步,发展初期是有线通信,现在是卫星等无线网络连接,这种传输材料能让传输速度更快,传输范围更大。
2 网络技术发展蓝图
2.1 网络技术的发展前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在未来,网络技术的发展会逐渐朝着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前进,才可以满足用户在处理信息和数据方面的需要。在应用信息服务和多媒体方面,传输效率和处理方式等会得到不断的进步。而且,网络技术在时间和地点方面没有限制网络的使用,有着移动性特征,提高了上网速率,改进了无线网络技术,让用户使用起来很方便。
2.2 新网络技术发展前景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继续发展,现在涌现出了一些新的网络,包括以太网、数据网和无线局域网。光纤数据网应用于短距离、快速的传输数据,有着个性的双环结构,能够保证数据传输更加稳定。此外,光纤数据网与之前的网络技术比较起来,传输效果更好、抗击干扰的能力更强。无线局域网最近新出现的很受大众追捧的网络技术,从军事领域慢慢拓展到了商业领域,连接性和可扩性非常好。
2.3 网络技术发展注意事项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继续进步,网络安全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重视,网络数据和信息面临的威胁越来越多,必须加大网络安全管理。计算机网络也存在来自自身的安全问题,网络攻击花样越来越新颖,如果遇到网络安全问题,会给我国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带来无法估计的损失,因此,要重视对网络安全的分析。
3 网络技术的应用
3.1 网络技术的应用
网络技术主要应用在通信领域,现在被广泛使用的网络技术有数字、语音和多媒体三者合一技术以及IPv6协议。三网合一技术是把计算机和有线电视网以及电信网结合起来,增大网络技术和通信网络的使用范围。三网合一技术能够降低使用费用,网络用户使用起来也很便捷,网络技术的使用得到改进,在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还推动了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
3.2 网络技术应用领域
由于社会在进步,科技在进步,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受到广泛应用的现在,网络技术已在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占据着重要地位,他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我们可以看到,网络技术可谓无处不在,几乎每个领域都在使用网络技术,本文主要是对其中比较典型的领域进行了阐述,电子银行是一种新出现的基于互联网的服务系统,网络技术是它的服务媒介工具。电子银行去除了时间和地点上的限制,让用户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4 网络技术应用原则
4.1 简单选择原则
在不断发生改革的技术中,网络技术的改革速度非常快,相匹配的计算机设备改革的速度更快。此外,网络技术完全依靠计算机设备和网络技术,由它们一起构成,更新换代当然很快。在选择计算机产品以及网络技术时,必须遵循简单选择原则,选择通过市场检验的高质量计算机产品。
4.2 合理使用原则
我们都知道,网络技术包含很多部分,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技术,有相应的网络技术使用规则,在运用计算机的时候,若并未参照使用规则对计算机进行准确操作,就会因为这一小错误造成计算机全面瘫痪。所以,用户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合理使用原则,保证计算机得到合理的操作,让计算机正常工作。
4.3 细心维护原则
网络技术有着一定的复杂性,这使得计算机网络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关于维护计算机成为了保证计算机正常工作的重要前提。计算机用户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因为使用频率的增多,很有可能导致计算机工作速度变慢,甚至导致计算机发生故障无法运行,因此,在应用计算机技术时,必须遵循仔细维护原则,对计算机进行定期维护。
5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技术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在社会取得发展的前提下,网络技术有着非常乐观的发展前景,未来会受到更多领域的重视和青睐。网络技术在继续进步过程中会与有关技术发生融合,这给人们生活和工作带来的是更多的便利服务,人类社会会向前发展一大步。
参考文献
[1]王蔚丽.网络技术的发展前景及应用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36):94.
[2]靳成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前景[J].山东工业技术,2017(02):145.
[3]郑晓霞.网络技术的发展前景及其应用[J].信息通信,2015(02):158.
[4]杨婷婷,尚鸣,丁成,罗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07):218.
[5]张超.试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05):87-88.
【关键词】 自动化技术;应用;前景
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化,科学技术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和进步,也给新时期的机械制造工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机械自动化技术,正是机械制造在发展过程中应对挑战的产物。对于我国而言,虽然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的时间较短,但是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一种全新的生产力表现形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甚至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一、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概述
机械自动化技术,其实质就是将机械制造技术和自动化技术进行结合,对需要加工的对象,进行自动化、连续性的生产作业,从而使得机械制造的生产过程更加高效化、安全化和自动化,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机械自动化技术属于一门专业性较强、应用范围较广的学科技术,一般来说,可以将其简单地理解为系统工程的一种表现形式,其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程序单元
是机械自动化系统中,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主要功能在于对系统的工作进行判断,明确系统“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的问题。
(2)作用单元
主要是对系统进行能量的施加和定位明确,确保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
(3)传感单元
传感单元是机械自动化系统中的基础性单元,可以实现对系统工作状态的实时监测,以及对系统性能参数的分析。
(4)制定单元
制定单元属于系统的核心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利用相应的设备,对传感单元传输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对比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出相应的动作信号。
(5)控制单元
指用于确保系统正常工作,对系统动作进行调节和管理的保障性单元部分。
机械自动化技术对于机械制造行业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主要表现在:首先,可以使机械制造的过程更加高效和迅速,从而减少制造过程中的人力成本,降低设备的成本造价;其次,可以显著提高机械制造的产品质量,强化生产效率,不仅可以控制产品的生产周期,便于产品的批量化生产,还可以提高机械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提升机械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然后,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机械制造的自动化,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改善作业环境,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应用
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发展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动化应用
自动化的应用是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也是最为关键的部分,涉及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可以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
(1)信息的自动化
机械制造中的信息自动化,主要包括对产品数据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工艺辅助设计以及数据库管理等,通过对设备信息的管理和分析,可以在自动化系统中输入相应的参数信息,从而实现控制生产的目的,是产品质量和实用性的有力保障。
(2)物资供输的自动化
物资传输的自动化,可以利用系统,实现对于生产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结合实际情况,将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自动运输到相应的位置,也可以将成品进行收集和整理后,运出生产线。对于机械制造的生产过程而言,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减少机械制造的生产成本。通常情况下,物资传输的自动化系统,必须包括自动传输装置、自动控制装置和单机自动装置等。
(3)生产的自动化
生产自动化是自动化的关键,是指生产过程中,不需要进行人为操作,系统可以根据事先设定的参数和数据,自动完成生产过程,从原料的运输、抽检、装配一直到包装,完全由系统自动完成。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条生产线往往只需要几个管理人员,极大地节约人力资源。而由于完全由机械自动生产,不存在疲劳操作,可以在机械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进行持续重复生产,从而极大地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减少出错率,确保产品的质量。
(4)设备装配的自动化
设备装配的自动化,主要是针对生产设备而言。可以利用机械自动化技术,结合相应的参数、规格、形态等,对生产中需要用到的设备进行自动化装配,之后结合相应的数据信息,对设备进行调试和组装,形成一条相对完整的生产工艺流水线。
2、集成化应用
集成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主要是指对技术功能和技术经营的集成。在当前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现代化信息技术获得了飞速发展,计算机集成技术的应用,可以对机械制造的过程进行优化。在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合理应用,实现计算机技术、企业管理技术以及数控技术等的有效集成,确保其各自的功能可以得到充分地发挥,推动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就目前而言,较为常见的集成方式,是CAD/CAM 为主的 CIMS工程应用方式,可以切实保证机械制造的稳定和发展,在机械制造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普及,基本上完成了对整个行业的全面覆盖,其本身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也决定了在不久的将来,必然会成为机械制造行业最为核心的生产方式之一。
3、智能化应用
智能化应用,是指融合了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系统工程管理技术在内的多项技术措施,是在自动化的基础上,通过与专家系统的结合,实现智能化生产的技术措施。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系统能够自主对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结合实际情况,对生产进行管理和控制。就目前而言,智能化应用的重点和关键,在于专家系统。所谓的专家系统,是一种先进的智能计算机程序系统,其内部数据库中集成了大量的专家水平的知识和经验,可以利用人类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对相应的问题进行解决。专家系统属于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形象地说,应用专家系统对机械制造的过程进行管理,就好比聘请了一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管理,可以对系统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时检测,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机械制造的顺利进行。
4、柔性化应用
柔性化,是指机械自动化系统可以在面对不同的环境时,表现出相应的适应力,具备良好的可操作空间。也可以说,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出的产品,对于市场有着极强的适应力,可以从容面对市场的变化情况。在当前的机械制造行业,不仅需要对产品的质量进行保证,还必须针对市场的实际需求,及时做出反应,对生产结构和产品类型进行适当调整,避免生产与市场的脱离。而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柔性化应用在机械制造中表现为敏捷制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提升产品的质量;
②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保证产品的生产周期;
③对信息系统的可靠性进行强化;
④对企业结构进行优化,满足市场对于机械制造产品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需求。
柔性化应用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举一个较为显著的例子,在某县城拥有两家农机生产企业,企业规模和产品结构相似,相互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在发展过程中,甲公司实行技术保密措施,固守自身的生产方式,一味埋头生产;而乙公司实行柔性管理,安排专人到农户家中,了解农户对于农机的实际需求,并努力做好技术攻关,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对产品的生产工艺和规格进行了适当调整,虽然在一段时期中加大了成本的投入,但是由于顺应了农民的实际需求,其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迅速扩大,一举超过了甲公司,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三、机械自动化技术前景展望
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推动下,机械自动化技术开始逐渐向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主要体现在:
①数字化环节:可以使用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对产品的零件使用情况进行模拟,从而对产品的生产工艺进行改进和创新,确保自动化生产的合理性。
②数字化生产:自动化的生产过程,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和软件技术的支持。实现企业机械自动化的过程,实际上正是数字化生产的形成过程。
③数字化管理:数字化管理,是指通过对系统数字信号的处理和传输,实现对于机械制造过程的管理,以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机械自动化技术开始出现虚拟化的趋势。虚拟化制造技术实际上与数字化环节存在很大的一致性,同样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控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对机械制造的实际生产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分析,从而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并在实际生产中尽量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从而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提高生产效率。
综上所述,在经济发展的影响下,机械制造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但是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将机械自动化技术和机械制造的相关工艺技术进行融合,才能推动机械制造行业的稳定发展。同时,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机械化水平尚处于发展阶段,差距巨大,但是也在不断缩小,相关技术人员要加强对于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切实提高我国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 刘会卿.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科技创业家,2013(18)77-79.
[2] 李秀昌.浅谈机械制造中数控技术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3(9)201.
[3] 黄永亮.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J].科技创业家,2013(4)95.
[4] 胡阔海.机械自动化技术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探讨[J].机电信息,2012(30)115-117.
[5] 杨旭光.有关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特点和应用的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3)451-453.
一、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环境会计发展存在的问题
1.环境会计在顶层设计上存在漏洞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针对环境会计也制定了多种规则和准则。但是这些规则与准则中,却很少有与环境问题相关的条例,这样就会使得环境会计存在漏洞,其信息披露将会出现片面的情况,从而无法有效的针对环境活动与绩效产生的影响进行评定。
另外,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会计往往会将环境财务与常规财务混淆,没有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规定来进行环境财务处理,导致环境会计顶层设计存在严重的漏洞,这样就会使得研究没有目标,理论探索出现盲目的局面。同时由于环境会计设计顶层存在漏洞,也导致会计信息不够真实和可靠,无法在实践中有效的应用。
2.相关企业没有一个良好的态度
在经济新常态下,环境会计的主体部分也包括企业。企业对于环境资源过度的进行开发,导致环境资源的严重缺失,在环境恶化中,企业应该承担较大部分的责任。而就某一层面来说,企业也没有针对环境进行良好的保护,其在环境会计的发展上采取的是一种消极的态度。此外,国家也没有要求企业对环境会计的发展负责,所以就会使得企业并不会对没有高利益的环境会计进行应用和发展。
企业的发展是以获得相应的利益为目的的,而企业要想应用或者是发展环境会计,往往会使得企业出现基础成本的流失,这样的情况是企业发展所不允许的。可以说,环境会计会使得企业承受一定的负担,而这种负担在企业看来是可以避免的,这就使得企业会放弃环境会计。
3.经济新常态下,环境会计的发展存在技术上的问题
环境会计本身就很复杂,在对其进行核算中,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有很多。其对于技术有着很高的要求,但是我国目前的环境会计技术还无法满足这一要求,这就导致我国的环境会计无法得到良好的发展。很多的环境因素会关系到复杂的技术指标。而一些环境会计中所包含的要素也无法在市场上进行交易,这就使得环境会计无法被全面的计量。就利益而言,市场要重于技术,很多的技术问题就无法得到解决,环境会计就无法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经济新常态下促进环境会计发展的策略
1.最大限度的填补环境会计顶层设计存在的漏洞
国家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针对环境会计进行针对性的条例制定,从下而上的促进环境会计的发展,使得环境会计顶层设计更加的全面。
注重对环境会计准则进行合理的位置设定。要以最快的速度制定出环境会计规则准则,这样才能够使得环境会计得到有效的操作和应用。同时要加强利益监督,为环境会计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另外,要制定出具体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利用信息披露制度来更好的提高社会的关注度,加强社会监督的力度,从而使得环境会计可以在经济新常态下更好更快的发展。
2.累积有关环境会计推广的经验
经济新常态下,要想使得环境会计可以得到较快的发展,就需要尽可能的减少阻碍因素,在环境会计发展可承受的范围内,积累相关的推广经验,设置试点单位,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从而实现全领域的突破性发展。要想使得企业也能够有效的应用环境会计,就需要构建相应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最大限度的减少企业的损失。
3.赢得社会的支持,保障环境会计的有效实施
制定出具体的宣传方案,在各个领域进行环境保护宣传,呼吁社会共同参与到环境会计的发展中。针对环境会计人才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环境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人才保障力度。为了能够培养出更加可靠的人才,就需要相关的会计专业院校进行环境会计课程的设置,使得毕业生能够更快的融合到工作环境中,另外,还需要提高环境会计教育的水平,加强实践课程,使得在校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技术。
[关键词] 奥运后 中国经济
1.后奥运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瓶颈凸显
尽管奥运会的举办将给中国经济带来一系列利好:国际形象的提升,经济增长的需求刺激等等。但进入2008年,世界经济的波动以及中国经济发展深层问题日益显现,将使奥运会后中国经济运行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
中央政府提出要将今年物价水平涨幅控制在4.8%左右,而今年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7.1%,2月份CPI更是高达8.7%,均创1997年以来月度新高。一些机构预测,3月份的CPI也将在8%左右。时任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说,当前物价上涨除了结构性驱动外,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要素价格以及能源、资源类产品价格也是趋升的,环境损害成本过去都不计入价格,现在也要逐步计入成本,所以成本推动型价格上涨压力也非常大。
2007年中国农业经济增长仅3.7%(低于上年的5%),服务经济同步增长11.4%,都低于工业经济13.4%(超过上年的12.5%)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多的现象表明,后奥运时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挑战日益凸显。
北京工商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季铸认为,实践表明,工业经济不断扩张的中国在取得巨大经济增长的同时,资源更加紧张,环境不断恶化,贫富差距扩大,社会失业增加,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和社会代价。代表中国初级工业经济的“东北道路”已经走到尽头,代表高级工业经济的“深圳道路”也已随着无锡水污染爆发而告终结。2008年中国经济将面临增长放慢、通货膨胀双重难题,面对“经济滞胀”陷阱。
2008年世界经济波动的可能也将加大。据美国商务部的国内生产总值报告显示,美国2007年全年经济增长率仅达2.2%,为美国经济近五年来的最低增幅。年初参加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2500名代表普遍认为受美国经济拖累,今年世界经济增速将放缓。摩根斯坦利投资银行亚洲主管罗奇甚至预测美国经济将出现明显衰退,他表示:“当美国消费者遭遇麻烦时,将会对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作为世界工厂,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在2008年将进一步增强,加上奥运会的巨大宣传效应,将使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更加休戚与共。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当前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增速放缓;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影响蔓延,美元持续贬值;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上涨,石油等初级产品价格高位运行。这些都可能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2.筹办奥运加速北京经济结构调整
面对各种发展瓶颈和难题,中国各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更加迫切。而事实上,当许多地方还在艰难探索,寻找发展与消耗的平衡时,奥运之城北京早已率先破题,通过结构调整战略,走出了以服务经济为特征的“北京道路”。
在中国工业化的过程中,北京一度处于资源与产值的困惑中。在脆弱的环境承载能力,国家首都的功能要求以及筹备奥运会的国际责任等诸多因素作用下,服务经济的发展主线日益明朗。2001年北京服务业比重61%,目前已经达到71%。
2006年制定的北京地区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多年来一直位列第一的现代制造业让位于现代服务业,北京提出努力将服务业比重提升到发达国家水平(80%)。
改革开放以后,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许多地区都在推进结构调整,退二进三,这是历史必然,但奥运筹备有力促进了北京经济结构的调整的步伐。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副会长陈剑认为,北京从筹办奥运的最初就提出了绿色奥运口号,这对于经济以资源消耗为代价持续高速增长的中国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经过八个阶段的大气治理,北京每年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由多年前的50%发展到目前的66%。为了实现对绿色奥运的承诺,北京还制定了重化工业提前退出的时间表,以北京首钢、焦化厂为代表的一批重化工业先后实现搬迁,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工厂关停并转,腾出的土地用于引进更多的跨国公司总部,金融、物流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北京看似经济结构的调整,其实是完成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发展质量得到提升,GDP总量不降反升。2006年1月,全国2004年经济普查结果公布,由于增加了服务业的核算指标,修正后的北京GDP总量净增41%,GDP总量在全国的排名从之前的第15名一跃成为第10名,排名升幅居全国之首。北京的服务经济声名鹊起,成为全国绿色经济的领头羊。
2007年7月,国家统计局宣布,全国29个省份(不含)中,只有北京完成了2006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降低4%的目标任务,当年北京这一指标达到5.25%,遥遥领先于全国其他地区,而同期北京GDP增长达到12.8%。
实践证明,北京的资源使用效率已经名列前茅。在服务经济的发展逻辑下,北京已经探索出一条解决资源瓶颈和环境压力的道路,同时其支撑经济增长的人才效率、社会效率(就业)发展都将在后奥运时代步入一个和谐的机制。
3.服务经济将领跑北京后奥运经济
当一个社会以人力资本为基本要素来增长的时候,它就进入了服务经济时代。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相比,服务经济增长更加稳定。理论上,服务经济的供给与需求是平衡的,不应出现传统经济的短缺与过剩现象,也就不会出现以生产过剩为特征的经济危机。
在服务经济的发展逻辑下,中国经济当前发展的资源环境和人口难题都将迎刃而解。目前在中国整体服务业比重只有30%左右的大环境中,北京服务业比重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将引领北京后奥运经济大放异彩。
统计数据显示:1997年,北京服务贸易总额102亿美元;2006年达到374.7亿美元。北京服务贸易总额在全国的份额越来越高,北京以全国4%左右的经济总量,支持了全国19%左右的服务贸易总水平。这个比例充分说明北京的服务业,特别是服务贸易已经在全国处于重要地位。
鉴于服务贸易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平衡贸易结构的重要性,中央政府已经把服务贸易作为发展的重点,提出2010年服务贸易总额达到4000亿美元,意味着每年增速在20%左右。这为北京未来利用服务业优势地位,增强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巨大空间。
总之,奥运会举办对一国和所在地的服务业推动是最明显的。北京正在利用举办奥运会的机会,发掘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北京市已经确定了体育、旅游、会展、文化创意等服务产业作为后奥运时期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其中体育和文化被置于首要位置。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是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有利契机,北京鼓励外资投资体育产业,同时加快培育体育品牌企业集团和大型体育赛事。从2007年开始北京市财政将每年分别投入五亿元,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和体育产业发展的引导资金。
4.奥运会后中国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第一,中国跟发达国家相比产业差距还非常大。即使过去30年来中国的投资增长非常快,可是我们可以继续产业升级、产品升级、技术升级,这些产业升级都需要很多投资。 最明显的就是在1998年到2002年我们出现通货紧缩,国内现有的产业都是生产能力过剩的,物价不断下降。但是那段时间不管是民营经济还是政府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都还是在快速增长,维持了10%以上的投资增长。相信在未来5年、10年甚至20年,这些产业投资的增长速度应该都可以保持在15%~20%。不仅产业的投资空间非常大,中国基础设施改善的空间也非常大。北京到上海的高速铁路开工了,不仅像北京到上海跨城际公共的基础设施,包括北京在奥运之前进行了很多基础设施改造,今年奥运举办时,北京地铁将达到198公里,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成就。到2012年的时候,北京的地铁将会达到274公里,2015年的时候达到561公里,北京将是全世界拥有地铁最长的一个城市,这些当然需要很多投资。第二,不仅投资增长非常快,消费增长非常快。这几年我们总是讲消费相对不足,但只是相对不足。这些年来,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都是相当快的,所以每年的消费增长都维持在10%左右甚至更高,我相信在未来5年10年,消费增长的速度还会维持在这样一个水平之上。第三,吸引外商投资还会保持增长。我们现在的工资上涨了,廉价的劳动力优势似乎在消失,可是搞产业的人都知道,工资只是当中的一个考虑,中国作为过去30年快速发展的国家,建立了非常好的产业群聚产业基础,而且这些地区的交通、道路等等公共设施的改善,让中国有非常好的营运环境、经营条件。因此,我相信在未来中国还是会吸引外商来投资,把中国作为加工基地、出口基地。不仅这样,很多外商还看到中国每年以10%左右的经济增长,这个市场规模的增量是全世界第一的,大于美国,所以还是会有很多外商到中国来投资,把它的产品生产当中的某一个环节放到中国,同时进入中国市场。第四,奥运推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奥运实际上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同时也让中国了解世界的一个非常好的历史契机。相信奥运之后中国的对外环境会更好,奥运会促进中国对外交流、对外经济,不管是出口、进口还是合作,都是一个新的契机。
有这四个理由,相信奥运之后中国还是可以持续维持经济的高增长,而且会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未来还会是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经济不会萧条》中华新闻网王彤
关键词:网上购物;电子商务;信用缺失;实体店
中图分类号:C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155-01
一、调研背景
网上购物是在Internet的销售站点进行购物的一种方式。通过网页任意浏览产品和服务的有关信息,消费者可对产品的性能、价格等进行深入了解和评价,在决定购买后,只需选择所要的产品并输入数量和支付方式就可以在家等着送货上门,轻松而顺利地完成整个购买过程。[1]。但是就其发展而言,网购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
随着网购的日益火爆,其本身也是双面的。例如:网上购物无时空限制、网上购物充分展示商品和服务的理性享受和网上购物成本低等。除此之外,网上购物也存在着不少弊端,比如:信誉度问题、网络安全问题和网络使用局限等问题。最主要的就是网上购物的商品的质量不尽如人意,有的时候消费者确实能够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而有的时候商品的质量却差强人意,使得很多人放弃了网上购物的念头,甚至觉得在网上根本买不到好商品,极大地影响了网上购物的发展。[2]
二、产生此调查结果的原因分析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93份,回收388份,回收率达98.73%。其中的对象主要分为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两大块,调查对象的年龄大约在13~80岁,涉及了几乎各个职业以及各个年龄层次,分布广泛。(一)网络购物性别比不均,产品推销、购买偏女化。无论是从我们身边的网络消费者还是从事淘宝事业的卖主而言,对于网购在性别上女士的数目远远大于男士,笔者认为,这可能与购物热情和消费时间有一定的关系。(二)网上购物辩真假,要看还看评价栏。在对“影响消费者网络购买决策最关键的外部因素”的调查中,笔者发现,大部分的人群在网上购物时还是比较相信评价栏的。笔者认为,评价栏的内容更能直接的表达商品的信息,起到了沟通实物与消费者之间交流平台的作用。(三)网上购物消息多,卖家巧径获人心。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人们获得商品信息的途径一大部分来自亲朋好友、搜索引擎右侧的广告和电视这三大途径。可见商品的好坏与商家的宣传工作有着一定的联系。除此之外,笔者还发现消费者在购买时大多是通过搜索引擎搜索或者通过购物网站首页浏览。可见选择好的途径做好宣传工作是制胜的法宝。(四)网上购物注诚信,交易途径在简捷。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消费者的付款方式首选网上银行汇款和支付宝两大块。相比较而言其他的付款方式都没有获得消费者的青睐,笔者认为,作为一个虚拟世界而存在的网络购物,大家对诚信交易尤为关注,只有卖家厂家做到了“诚信”、“公平”和“公正”这三大点才能真正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三、对于网上购物问题的解决措施及建议
(一)网上购物问题的解决措施:1、卖家诚信经营,买家客观评定。货品的品质保障和交易双方的结算都是因为诚信机制的不完善漏洞颇多。[3]“卖家诚信经营,买家客观评定”要求买家不为蝇头小利而做出不客观的评价或是不理性地做出不客观的评价,特别是看到当别家同样商品价格低廉而忽略了因网购限制而不能关注此商品的更多信息。2、网络安全问题的解决。网络安全问题包括网站的安全和网上支付的安全。由于大众对虚拟网缺乏足够的信任,并且注册信息、登入等操作较为烦琐造成了顾客的心理障碍。3、商品信息的选择问题的解决。孟繁荣、张鑫和袁立群阐述了网络经济中顾客满意度的重要性,指出影响顾客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有:产品质量、购物网站的安全性、网站服务、网上购物的便利性,同样也提出了提高顾客满意度的的策略。[4]4、网络使用局限问题的解决。尽管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运用越发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加之电脑成本不断下降、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国家信息化产业并未全面覆盖,甚至是急需发展。所以,在经济方面,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国家信息化建设提供资金;在教育文化方面,加强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普及网络使用。(二)就政府对网上购物问题的建议。面对我国国情,我们要从现在行动起来,作为政府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从经济、文化、教育三方面进行改善网上购物问题:1、建立、完善网上购物的管理体系、法律法规。网上购物的管理体系搭起用于买家和卖家交易之间的桥梁,减少网上购物问题的发生。面对网上购物,我们应健全法律体系、尽快完善我国网上购物的法律法规体系,制订网上购物交易法,整合现有法律资源,强化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2、加大媒体信息披露力度。媒体应该充分发挥其信息传播者的作用。一方面要加强对非法卖家,非法网购行为的披露;另一方面要加强公众消费权利保护知识的普及,引导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维护自身利益。
四、总结
(一)网上购物讲诚信,公平公正受欢迎。对于以一种网络虚拟化存在的网络购物体制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人群的关注,然而在这华丽的外表下网络购物却存在着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诚信问题。(二)网上购物成趋势,实体店面遭打击。通过本次调研的访谈及数据分析,我小组认为网购已成为21世纪货物交易的一大趋势,而实体店在这一潮流下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三)网上购物势头足,宣传工作是重点。对于网络这样一个信息平台,如何打好广告,使得店铺的商品被广大消费者所熟知是现今网购获得认可的一重要举措。(四)以客观角度购商品,以发展角度观网购。可以说网上购物是新世纪一重大发明,现今网购的势头可谓越来越足,但是在这样一个热点面前,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更应该以一种客观的角度看待网上购物。而作为网店执行者的商家也应该以一种可持续的发展观进行打理。
作者单位:顾奇芬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吴众 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
傅韵竹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参考文献:
[1]严学军.关于网上购物的几点思考[J].湖北大学学报,2001,9.
[2]常鹏.关于网上购物的逆向选择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9,2.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5-216-02
一、 农村经济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一) 新出现的农村经济形式需要借助法
专业户、联合体、个体工商业户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三大形势,而这三种形式的发展都离不开农村经济法制建设工作的帮助。为了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经济建设的步伐,不断发挥农村经济法制作用十分重要。
1.专业户:农村才能经济法制建设是为了实现农村经济的更好发展,而最为重要一点就是新出现的农村经济形势需要借助经济法来实现进一步的发展。专业户不论是向集体承包还是自营,一般都具备投资少而受益快的优势。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这些专业户,因此这就需要依靠经济法来确定下来。例如若专业户要想扩大规模,就必须要联合办厂或者要进行长途贩运,这就专门的经济立法来加以管理和约束。
2.联合体:联合体也是为了满足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而产生的,村民提供劳动、技术、资金并自愿组织成的经济组织。从国家最新的统计数据上来看农村以联合体形式存在的组织有四十六万之多。由此可见联合体的出现和存在,也需要经济法来加以规范。
3.个体工商业户:劳动个体经济也叫做个体工商业户,其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加强对其法制管理。专门的个体经济法规对于个体工商业户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针对其完善立法工作。
(二) 政府机构管理农村需要借助经济法
政府机构在管理农村时,要借助农村经济法,从而更好地提升农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新旧体制共存的局面更加需要农村经济法来加以管理和约束。新旧管理体制的转化需要借助新的经济法来进行管理,就我国当前农村经济法建设的现状来看,原本的法规已经不能满足农村发展的要求。因此构建新的农村经济法迫在眉睫,也是政府机构加强对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依据。
(三)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需要法的保障
光有有效的经济政策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更好地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要求,加快农村经济法的构建成为关键点。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必须要依靠法律的保障,党政政策对于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为此要想使得农村经济法更具有针对性,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内容进行明确的规定十分重要。文件精神的落实也需要依靠法制的构建和完善,从而更好地动员农村经济人口,共同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二、 农村经济法制建设反思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法制建设还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加强对农村经济法制建设必须要从根源抓起,只有将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才可能找到制约经济法制建设的原因,从而提出更好的解决措施。就整体上来看我国目前在农村经济法制建设上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很多经济法未能够充分考虑农村发展的特点;二是忽略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需要;三是片面强调农村集体土地的保障生存功能;四是形成诸多不合理的配备制度;五是经济法制的宣传力度还有待提高。
(一) 很多经济法没有考虑农村发展的特点
在农村经济法制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改善,例如很多经济法在构建时未能够充分考虑到农村发展的特点。每个地区的经济形式和发展要求是不一样的,因此不能盲目的构建农村经济法。例如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借款人必须提供担保银行才能够发放贷款,同时《担保发》要求农民能够将自己的耕地、宅基地、自留地等列入不得抵押的部分。农村乡镇企业建设用地必须要随厂房一同抵押,虽然这种方式有利于强化农村土地保障功能,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村土地的资本功能。因此必须要将法制建设与农村发展的特点相互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农村经济法的作用。
(二) 忽略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需要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经济法的帮扶,因此加快农村经济法制建设工作尤为重要。例如一些本应该统一的法律却呈现“分别立法”的问题,同时部分更多针对的是城市,涉及农村的经济法却是少之又少。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是因为农村习惯依赖政策的调整和帮助,却忽视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需求。其次同样是集体性企业,国家却针对城镇和乡村的集体所有制企业运用不同的制度安排。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是实际存在的且客观存在的,为此为了满足农村对经济制度的需要,加快农村经济立法工作迫在眉睫。
(三) 片面强调农村集体土地的保障生存功能
片面强调农村集体土地保障生存功能也是当前农村经济法制建设的绊脚石之一,为此合理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才是关键。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自由流转被禁止,同时也剥夺了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直接分享城市化所带来的土地增值收益的权力。当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自动流转已然不是什么秘密,为此因此这十分不利于农村存量建设用地价值的实现,为此在面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自由流转的情况时,在未获得法律支持之前是非常不稳妥的。
(四) 形成诸多不合理的分配制度
很多不合理的分配制度也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法制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尤其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法律和政策单方面强调保障城市工业发展,这十分不利于农村经济法制建设工作的开展。例如工农业产品中实行的“价格剪刀差”制度,该制度就与现行的农产品价值规律相违反,这种现象在很多农村都较为常见;同时大部分农业价格的收入通过调整转为了工业部门,因此导致工业以及农业之间的收入呈现不公平分配的现状,这也是其中最为不合理的问题之一。
(五) 经济法制宣传力度不够
经济法制在宣传工作上还有所提升,当前很多农村地区不明白经济法制的具体作用,同时也不了解法制的具体内容。为此可以看出农村经济法制宣传的重要性,尤其是针对地处偏远的乡村和山区。法制建设宣传现在还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普及型不高、二是宣传力度不够。在宣传的形式上还是沿用传统的方式,例如传单、海报、宣传册等。这些宣传方式的普及度不高,而且效果不是特别好。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也拓宽了法制宣传渠道。为此,针对当前经济法制宣传工作中的不足,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三、 进一步完善农村经济法制建设
就当前我国农村经济法制建设工作上存在的不足,提出进一步完善农村经济法制建设的具体措施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措施,希望能够对我国农村经济法制建设有所启迪和帮助。其中对具有法律效力的经济法进行汇总、做好农村经济立法规划、配合当前农村经济改革、开展农村经济法的研究和宣传、执法机关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制度办事、建立群众性执法自治组织等。这些都是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经济法制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 对仍具法律效力的经济法进行汇总
首先要对仍具备法律效力的经济法进行适当的汇总,即在清理过去法规的同时将一些具有价值的法律进行汇编。所有的立法工作必须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公布,以此来做到“有法可依”。将农村经济法规选出来进行适当的分类,再加以编撰为我国农村经济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帮助。因此在建设农村经济法制之前,可以进行汇总这项步骤。
(二) 做好农村经济立法规划
在加强农村经济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时,要针对农村经济立法工作开展合理的规划。做好农村经济立法规划,首先要充分结合农村经济的实际情况,在开展农村经济立法工作时要更具有针对性和可实践性。农村经济立法工作需要进行详细地规划,规划的目的也是为了发挥农村经济法的最大效用。从整体上来看,农村经济法的骨干和大纲为以下两个部分:一是农村经济法的整体内容包含了任务、基本原则、法律制度和责任等;二是在农村经济法当中要注重四个主要内容:种植业相关法规的建设和完善;林、牧、副、渔相关法规的建设和完善;加工业、采矿业、运输业等小型能源型行业法规建设;三是农村环保行业相关法律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 配合当前农村经济改革
农村经济立法工作也要做到积极配合当前的农村经济改革,顺应时展和当前经济形势的法律和政策才是成功的,才是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同时在构建农村经济法制内容时,也要做到事分轻重缓解,只有这样才能够有序地开展农村经济法制建设工作。本文认为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逐步进行和完善农村经济法:农村合作经济法、种子法、农业承包合同条例、粮食订购合同条例、农村个体经济法、乡镇企业法、农村机械化法、农田基本建设法等。这些都是农村经济法制的重要内容,也是需要进一步构建或完善的相关法律。按部就班、先急后缓,逐步完善当前农村经济法的内容。
(四) 开展农村经济法的研究和宣传
开展农村经济法的研究和宣传,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法制建建设的落实和开展。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在开展农村经济法宣传和研究工作上,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并没有起到真正的效果。为此做好农村经济法的研究和宣传工作必须要从观念、方式方法、手段等方面加以创新和改革。首先,从农村经济法的研究工作上要更具备针对性,对当前农村经济法制中尚不完善的地方要加以调整;其次,在农村经济法制的宣传上也要做到科学合理,经济法的宣传不能停留在表面工作,而是要真正让农村人民认识到经济法并且理解到经济法的作用。
(五) 执法机关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执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办事,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农村经济法制建设的作用。这些执法机关包含了:检察机关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而作为执法机关的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法律专业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有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按照规章制度办事。随着农村执法机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就更加要注重对执法观念的树立、执法方法的创新以及加强对执法人员的管理。
(六) 建立群众性执法自治组织
群众性执法自治组织的建立也是进一步完善农村经济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做好和加快群众性执法自治组织的构建尤为重要。群众性执法自主组织是指由一部分退休职工或者是乡民自愿自发组织起来的,由于其不是“官办”组织,所以其不能够行使审判权。但是这种组织在农村经济法的维护上有着其他机构和组织不能取代的优势,因此有关部门应积极吸取该组织上的相关经验,从而更好地在全国各地进行推广。
【关键词】采油;工程;技术;前景;展望
1.目前应用采油技术存在的问题
1.1 常规采油工艺难以满足目前开发的需求
抽油杆注塑扶正块、油管扶正器、油管井口旋转防偏磨器等,为了使这些工具在抽油杆柱组合中达到优化合理,引进了“三维斜井抽油工艺技术软件”来进行优化,同时在设计中,对大泵的抽油杆柱下部增加加重杆来防止因下冲程杆柱受压弯曲导致的偏磨,而且在泵下加长尾管,可起到撑直、稳定管柱的作用。由于滚轮扶正器上的扶正轮与油管壁接触面积小,用钢轮则容易损坏油管,若用尼龙轮,其强度又不够。加之滚轮扶正器的轮轴容易断裂,所以下井时间不长,扶正器即失效,而且因滚轮脱落造成卡断抽油杆的事故也时有发生。注塑抽油杆扶正器也同样存在强度问题,因此扶正器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杆、管偏磨程度,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杆管偏磨问题。
1.2 开发后期垢、锈现象日益严重
近年来,部分抽油井出现了结垢及铁锈卡泵现象,给油井生产带来很大危害。其中,结垢情况主要在抽油泵、电潜泵吸入口、电潜泵叶轮等处,分析原因认为:一方面,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由于地层水、注入水的相互作用、压力下降,原油及岩石的变化等引起原来流体的物理化学平衡破坏,使垢物质析出;另一方面,由于管式泵或电潜泵的机械结构引起在过流断面狭窄处流体流速骤增,压力下降,是垢物质析出所致:另外温度变化也是一个结垢的重要原因。分析铁锈卡泵认为,油藏经过加多年的开发,油井的套管不断发生腐蚀,产生的铁锈,长期积累于套管表面。一方面,在停注降压开采过程中,铁锈因压力变化而崩裂脱落:另一方面,在起下管柱作业时,油管与套管摩擦使锈垢剥落。铁锈悬浮于液体中,并随液流进泵,造成卡泵。近年来,在防垢及铁锈方面进行了一些技术探索,但收效甚微,此需进一步研究、探索和提高。
1.3 重复堵水措施效果日益变差
目前我国有的油田主要遵循“堵水+酸洗+人工举升”的开发模式,从近年来的工作实践来看,主要表现出三轮后重复堵水措施选井困难、措施有效期短、效果变差,特别是在重复堵水方面,主要存在下列两方面的问题:①堵剂适应差、成本高,强度小,不能有效地挖掘远井地带剩余油的潜力;②堵剂耐酸性差,油井堵后酸洗低渗透层段时,容易使堵剂失效,再次沟通底水;③堵剂进入地层范围小,深度堵水缺乏理论支持及现场实践;④三次采油工艺技术储备不足石灰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在国、内外几乎仍是一个技术很少(室内理论评估除外今,中法合作的雁翎注氮项目是该类技术探可借鉴的经验次有益尝试。项目实施结果初步表明:注气是油藏一种比较有利的三次采油途径,但必须与其它先进的采油工艺技术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这是由于通过注气可以形成局部分布的气油界面;随着油气界面的下移,油水界面随之下移,在两个界面之间形成了一定厚度的含油富集带;当这一含油富集厚度能够满足防气和防水的双重开井生产要求时,才可以进行开采,而目前的采油工艺技术还不能满足注气后形成的次生富集油带的生产要求。从目前来看,对油藏来说,三次采油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且投资巨大。投资相对较少的单井或井组的三采技术目前仍很缺乏,其它技术如CO2吞吐技术又需自然资源做保证,因此今后一个时期,油藏三次采油技术发展方向仍不明了;⑤集检系统难以满足低产低效井的正常开发,油藏开发初期,油井单井产量高、井口温度高,地面采用无伴热管集输流程,且管径较大。随着开发过程中产液量的不断递减,这种集输模式越来越不适应。一方面,一些井的产液量下降幅度大,温度也随之大幅下降。另一方面,新钻的油藏特殊部位井或扩边井一般产量较低,温度也比较低,这些低温、低产井逐渐成为油藏后期开发的负担。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油藏开发后期,不断出现一些低温、低产井,而油藏地面集输一般无伴热系统,这给油井产液进站带来困难。若采用短串集输管线,与附近产量较高的油井串联,可以解决低温低产井进站问题,缓解了计量站容量(进站管线头数)紧张的压力,但又带来了油井计量的问题;二是若在低温井口安装电加热器如电阻丝电加热器和陶瓷片电加器,以提高液流温度,保证抽油井的正常进站生产,但又增加了开发成本和油井维护工作量。因此,短串流程和井口电加热的应用范围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如何在现有设备基础上力争减少投入,又能解决集输问题是油藏后期开发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2.采油技术发展趋势及方向
2.1 复合驱油法
三元复合驱是碱/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体系,该技术引人廉价的碱部分或全部替代昂贵的表面活性剂,既减少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又降低了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的吸附滞留损耗,还可大幅度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提高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由于上述优点,三元复合驱在国外发展很快,国内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更为迅速。
2.2 混相法
混相法是将一种流体注人油层,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通过复杂的相变关系与油藏中的石油形成一个混相区段,混相驱在提高采收率的方法中,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可以使排驱剂所到之处的油百分之百的采出。
2.3 微生物法
三次采油是充分利用石油资源的重要途径,虽然三次采油方法很多和这方面的研究取得巨大的突破,但是除聚合物驱外其它驱油法目前仍处于基础理论研究和先导性试验阶段,特别是现在油价不高的情况下还不宜实现大规模的工业化。随着三次采油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特种表面活性剂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同时各种三次采油的驱油方法,都有不同的适用条件,需要根据不同油田的油藏情况、原油组成、地层状况、盐的种类和含量、经济效益等因素合理选择和充分试验。目前,在三次采油方法中化学复合驱无论是提高采油率幅度,还是降低成本都有很大发展潜力,因此完善化学复合驱采油技术仍是今后三次采油试验研究的主攻方向。
3.总结
我国由于国情限制,井数量有限,仅在塔里木、吐哈、中原、辽河、胜利等油田应用,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管理与技术水平上与国外先进水平都有一定的差距。我国近几年新投人开发的难开采储量(低渗透或稠油),虽然在应用捞油工艺、小泵深抽工艺、无油管、小井眼采油工艺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了提高开采效率,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应该加强装备的选择,系统优化研究,同时也应该深人研究综合系统工况分析和故障诊断方法。
参考文献
[1]宋杰鲲,张在旭,张宇.油田增产措施配置规划.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5
[2]谷艳荣.柔性金属抽油泵排砂.采油工艺.2005
【关键词】油气储运技术,挑战,前景,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对油气储运技术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确保油气储运的安全不仅关系到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质量,同时也关系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不容忽视。我国资源消耗量越来越大,长久以来依赖进口资源不是长远发展之计,只有在节约使用的基础上提高技术水平,才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一、油气储运技术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现阶段我国油气储运技术中仍然存在着急需解决的问题和技术缺陷,包括管道、仓储、运输等环节的问题,这些都给油气储运的安全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带来了负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油气储运管道腐蚀的现象较为突出,导致油气储运安全问题频发。管道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油气储运的安全性和环保性,管道出现不同程度的腐蚀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要受到应力水平的影响。倘若应力超过了管道本身所能承受应力的40%,管道就会不堪重压发生开裂,进而受到腐蚀。储运管道遭受到不同程度的腐蚀客观上受到环境的影响,这与埋地环境中化学物质的含量有关,含硫较多的土壤或者植物根系较为发达的地方对管道的腐蚀程度就越大。
二是油气储运中发生的无形消耗影响到资源的质与量。众所周知,油气资源具有挥发性,储藏和运输中已经挥发的部分就会与空气融合,不断增加空气中油气含量,空气受热程度加深或者遇到明火就可能发生爆炸,油气储运的安全性和周围环境的生态化将遭受严重破坏。油气资源还带有一定的毒性,在运输的过程中若是出现泄漏,则会对周围的植物、动物、居民、土地、水源等造成严重的污染,危害生命群体。而这些安全风险的代价是难以形象化地评估的,这就使得油气储运的成本增加,也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对行业的进一步拓展势必产生一定的阻力。
三是油气储运设备使用不当也是造成资源浪费和安全隐患的关键因素。油气储运过程中,通常会用到很多大型的设备,这些设备在日常的运行中受到长期的机械振动,若养护不当,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寿命就会大打折扣。油气储运设备生产工艺水平较低,也在无形中消耗了更多的资源与能源。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质量也存在严重的问题,将会给整个生产链的顺利运作产生影响。在提倡低碳经济的发展前提下,设备和工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行业的发展空间,高消耗、高成本、高投入、低回效益的生产方式势必会遭到市场经济的淘汰。
四是油气储运关键技术水平还处于比较低端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的油气储运技术相比,汽油与天然气资源的混合储运技术还欠缺高端的研究技术。汽油、天然气是两大主要能源资源,所以石油与天然气的混合运输意义重大。世界范围内对这项技术研究的过节也屈指可数,例如俄国铺设了120千米的海底石油、天然气混合运输的管道,而我国的技术水平尚未达到这一高度,这是未来需要进一步开拓和研究技术,以便满足能源的工业与生活需求。在油气储存上,我国常用的技术有地下水封洞库技术、油气吸附技术,并且在成本的投入上和环境的保护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我国的地形条件非常的复杂,这两种技术在喀斯特地貌中应用广泛,对于山区环境复杂的区域则尚且缺乏大规模的布局。另外虽然吸附技术的经济价值高,但是天然气吸附剂与脱附剂的使用会产生一定的热效应,影响油气资源的质量,因此净化技术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油气储运技术面临的发展前景和有效策略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经济发展理念也在逐渐得到有效调整,重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是当前社会各行各业普遍追求的发展目标,在油气储运行业也不例外。油气储运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其发展空间的大小。
今后油气资源储运技术发展方面要大范围地推广和使用马惠宁油气管道,该种管道的可以通过添加剂的作用来适当调节管道内的温度,当外界环境的温度比较高的情况下,管道内的温度依然会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都有妥善存储油气资源的方式,因此管道的管理和养护工作就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油气资源的储运质量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此外管道质量的提升还要依靠材质较好的管道,因此要有计划地对管道实行必要的更新处理,并且要及时检查管道已经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并且形成定期检修制度严格执行下去,提高油气储运技术管理水平对安全生产也是非常关键的。
关于油气资源的回收利用,可以通过效仿国外的先进技术来提高空气中油气资源的回收率,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根据地区的开发和使用情况采用最为适当的回收设备和回收技术,能够充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这是今后油气储运技术发展的一个生态与效益相结合的方向。
油气储运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相关技术人员素质的提升,因此要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和业务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要加强内部培训的力度,在日常的工作中严格要求工作人员,明确储运安全性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对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水平进行定期的考核,促进业务人员不断学习和自我完善。同时也要加强同国外研发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尤其是随着我国技术在国际市场经济中发挥的作用不断增大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也是促进国内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不足,吸收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发展经验,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技术发展水平。
总结:综上所述,经济的快速高效发展离不开能源资源的支持,尤其是油气资源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因此面对当前油气储运技术中的问题和挑战,就要提高对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力度,降低油气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浪费,提高密封程度防止油气污染给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还要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水平,进一步拓展我国油气储运技术的发展空间,推动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维和.我国油气储运技术的发展[J].油气储运,2012(06)
[2]吴忠民,唐开东.油气储运技术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方向[J].中国化工贸易,2014(18)
一、会计专业的概述
会计专业是一门专业性要求高的,监管严格的学科,时涉及的范围也很广泛,包括:鉴证、审计、税收、管理会计、预算制定、财务管理等领域是。会计行业的对象是指经济货币的核算和经济管理监督,是一种资金运动和价值活动,会计工作通常是对企业日常生活生产过程中的资金流动、收益、成本等进行梳理和管理,这些会计管理信息也能反映出企业的资金流动状况,使企业能够掌握目前的资金情况,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导向的作用,因此,会计已经成为企业生产活动中必不可缺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二、会计行业在互联网经济中的作用
由于企业涉及的行业较多,工作分类比较广泛、涉及的项目不同等特点,财务管理会在企业管理中起到直观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会计行业提出了更高技能要求和职业素养的要求,会计作为经济管理中的核心部分在信息经济体制发展变革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也逐渐融入到会计工作中来,通过系统操作可以极大的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使得财务更加的系统化、规划化和合理化。同时,也为企业的经济管理提供便利。
2.1 互网络经济对会计专业的影响
狭义的网络经济是指由咨询、网络、新闻等信息服务行业。广义的网络经济主要是指不受地域限制、时间约束的,消费者能与生产者进行网络沟通的经济产业。会计作为企业经济主体的核心,以往传统会计职能通常是实体企业,有特定的场所和工作时间限制,而网络经济的计主体则是以一种虚拟形态呈现在计算机应用系统中,不受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固定的时间制约,这样就加大了会计职业工作的多元化。对于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来说,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来进行会计管理可以史单位的管理成本得到提升,相对性的政府管理成本也会得到降低,为了实现网络主体的优化调整,会计作为企业经济的核心纽带,将会计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后能够进一步扩大经济主体发展的空间。
2.2 网络经济对会计职能的影响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互联网经济管理的优点,将传统的会计管理和新型的网络经济相结合,开始新的信息共享经济模式。会计职能也有单一的财务核算逐步向多元化职能的转变和发展,这就要求会计从业人员有较高的能力素养,以及能够熟练、准确的操作计算机网络经济业务。
2.3 会计行业在网络经济发展中的凸显
1、?魍尘?济模式下的会计职能管理
通常以报表和纸质文件呈现出来,那么网络经济运营的高速发挥发展已逐渐将传统的信息呈现模式所淘汰,而已一种调理清晰,便捷的电子账目方式呈现在计算机中,增加了账目的条理性和便捷性,从而也加大了财务的管理。
2、财务在资源共享平台的标准化进程
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使得会计变革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通过计算机网络应用,一些基础的会计工作可以得到便捷的展开,在企业内部可建立财务共享的云服务平台,不仅可以丰富数据信息,而且也把会计工作凸显的更为透明化。
三、互联网经济下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
3.1 互联网技术对会计行业的有利影响
从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状况来看,会计的变革也进入了迅速发展的阶段,通过网络终端,将一些基础性的会计工作得以展开,企业内部可以进行网络信息数据共享,为企业财务工作的进展提供了平台。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在不久的未来企业财务管理将会更加的自动化,共享化,那么会计的职能大部分也会由系统来代替,基层的财务人员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对企业内部财务信息进项分析,更好的提高企业经济管理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