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观念的转变,小学语文课堂引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摒弃落后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着力提高学生素质。我就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主动性和学生的创造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控制者、成绩的评判者,是学生学习的绝对权威。在课堂教学中,不注重培养教师和学生的良好互动,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对学习没有兴趣。而新课标则强调:在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这就要求:要通过交流互动,在师生间建立起平等的、和谐的关系,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理解、宽容和关爱,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知识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其自由讨论问题、自由发言、自由支配学习时间,让他们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只有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积极、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全方位的参与,才能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的、自由的、平等的、宽容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在可能的条件下,给学生一定的权力和机会,为有创造性的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机遇,促进创造的出现。要引导和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努力营造和谐、平等的学习气氛,充分尊重和爱护学生,让他们在开放自由平等的环境中创造性学习,勤于思考,踊跃提出自己的问题。对于学生提出问题,不论对与错教师都应给予表扬,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和荣誉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创造性的自主学习。
二、以学生为主体,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直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语文课常用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以教材为依据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要做的就是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教师是知识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教材、参考资料以及教师的个人经验是知识来源,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在这种模式下,语文课堂教学便有“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师充分“咀嚼”的内容,到了学生“口中”自然也就变味了。学生的思维习惯了顺从接受,渐渐对变化和发展产生抵制,不肯接受新事物、新知识,自己也忘记了是一个有着独立思想的活生生的人。当然,讲授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如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利于控制课堂时间,利于同时向众多学生传授。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灌输式和绝对化的课堂教学阻碍了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倡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又要让学生重视接受学习;既要扭转传统的、落后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又要倡导具有启发性的接受学习,把个人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使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结合起来;既要努力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又必须切实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的个性和人格能够得到健康发展,扭转以前小学语文教学只注重语言训练,忽略学生人格发展的片面的做法;要改变以前只关注几个语文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忽略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造成大量差生的错误做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进步,获得发展;要以人文精神为基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教师要认真学习人文主义的教育理论,要让人文精神充满自己的灵魂,真正做到对学生负责,爱护、关心学生。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后,可创设情景、直观形象,表现力和可控性强,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有意、有序地观察事物,同时也可使课文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字词变得容易理解。多媒体教学可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多媒体的画面和配音可指导学生读出语感。多媒体中的音乐可以激发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内容不同,运用的多媒体课件也不同。在写景、写情的文章中,配上一段美妙的音乐,来烘托、渲染气氛,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多媒体的运用,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只要教师创造条件,正确引导,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就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自由飞翔。多媒体教学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声、像、图、文并茂的新天地,甚至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虚拟的幻想空间,从而给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但是网络上也存在一些不利于学习的因素,因此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待多媒体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让他们能够通过快捷的网络获得对自己有帮助的资料。
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课堂气氛 质疑 结合 语文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079-01
在日常教学中,一部分语文教师有着一种错误的认识,觉得语文课难以取得明显的效果,多上一节和少上一节没什么区别。这是一种对学生、更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想法。语文教学难以取得效果,归根结底还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得当。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有着先进的教学理念,要在教学方法上不断革新,教学时要充满激情,对学生要满怀热情。
也正因为如此,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对教学工作从不敢松懈,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方法,虚心向年轻教师请教,因为我知道课程是一种实践,只要用心钻研、探索、反思、总结经验,就可以把语文输送到孩子们当中,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变成学生更真实的发展。新课程要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变成一种真实的、动态的、发展的现实。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获取了点滴的教学经验:
一、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是一种最常见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下才能很好的学习记忆知识。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可以建立在游戏的基础上,用有趣的游戏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小学学习字母为例,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教学方案:
1.教师在课前准备好各种有趣的字母图片和一个铃铛,在讲解完之后,将学生分作几组,每一组学生派出一位成员做代表,进行竞赛游戏。
2.教师举出图片,让学生开始抢答,最先抢到铃铛的一组读出图片上的字母,回答正确的一组加分。
3.教师同时举出多张图片,让学生抢答,完全回答正确的一组才加分。
4.以此类推,最后得分最多的一组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同时激励没有得到奖励的同学继续努力,争取下次能够得到奖励。 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游戏的方法,让学生记忆新学的生字词等。越是有趣的游戏,越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极大的兴趣。不一样的动物组成的图片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鼓励质疑,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要求在解决问题时,与众人、前人不同;独具卓识,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从而具有一定意义的首创性、科学性。而这种独立性的特点往往体现在思维中的怀疑因子:对“司空见惯”的置疑,对“完美无缺”的置疑,对教材的置疑,对教师的置疑……怀疑,常常是创新的开始。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怀疑已成为定论的东西。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就是在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中得来的。在这个循环往复、由低级简单向高级复杂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创造性因素。虽然怀疑并不是每次都是对问题有创新性的见解,或将疑问进行创造性解决,但它仍不失为最有可能打开创造性之门的钥匙。当然,发现疑难,提出问题,对小学生来讲,有一个培养、训练的过程。
1.激发兴趣,养成质疑习惯。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首先要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打消那种怕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了、有失威信或怕挤占课堂教学时间、打乱教学计划的顾虑。实际上,只要教师实事求是,有地放矢,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不断提出问题又能不断地解决问题。
2.教给方法,提高质疑水平。要指导学生从文章语言因素、表达形式、篇章结构、思想感情等方面去发现问题,避免脱离教材内容和语文教材特点的不着边际的滥问。以语言因素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在标点不同处、字词精当处、语句重复处等质疑。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质疑水平会逐步提高,一些学生能提出具有较高思考价值的问题。
3.积极引导,解决质疑问题。启发了学生提问,接着要解决处理好学生提出的问题。发现学生提出带有规律性、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及时予以充分肯定;对于提得不够好的,也不必求全责备。教师应尽量在课堂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问题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无法一时解决的,要向学生说明。
三、在阅读教学中,我重视朗读、理解和感悟结合
初读,将课文读正确,整体感知全文;再读,将课文读流利,理解课文中词句;研读,将课文读出感情,谈独特的理解与感受;练读,将课文读入心,积累语言文字。在不同层次的读中,教师同样鼓励个性化的学习。让学生自己想想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方法,彼此交流、逐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挑出有价值的问题共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画出来,说一说自己这样画的理由,放胆做画学语文;让学生排演课本剧,师生根据语言文字进行评议,演演评评学语文等等。这些颇有趣味的方法不仅能有效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还能促进学生乐学、爱学语文。在学生习惯的培养方面,我注意让儿童在规范中学语文,打下学好语文的基础。这并不与在“玩”中学习语文相矛盾,习惯能影响人的一生,“个性”必须在一定的规范中张扬才不会使学生走上发展的歧途。所以,教学决不能从统得过死转向放任自流,一定要严把“度”这一关。在听、说、读、写几方面,都有一定的规范。
四、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各项语文活动,学会参与、学会合作、学会尊重他人
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方法重要意义一、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课堂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采用的是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板书并讲解课文――学生背诵课文这样的套路。这种课堂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作为一个有思想的学习个体的主观能动作用,忽略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其结果往往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和学习热情的消褪。而有效课堂讲究教学的方式方法,强调尊重学生作为学习个体的特点,要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语文浓厚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正视语文学习,以饱满的热情进行语文学习,最终学有所得。
(二)培育学生健康的人生态度
语文是一门融知识、能力、道德和情操等为一体的学科,通过语文学科不仅能够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道德渗透,培养学生的情操,有效课堂对于培育学生健康人生态度的作用更加明显,通过挖掘语文课本中蕴藏的积极因素,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让学生以更加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从而形成健康的人生态度。
二、对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建议
(一)引入情景教学,提升学生兴趣
情景教学的方式有很多,不同的情景,会让学生获得不一样的感受,要善于利用不同的情景,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1.设置悬念情景,一石激起千层浪
好奇心强是小学生最显著的特点,他们正处在一个好观察、好发问的年纪。小学语文教师如果能把握好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设置一些悬念情景,必然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能够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同时,设置悬念情景,能够让学生参入到问题讨论中来,一个悬念问题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大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
2.创设音乐情景,渲染美妙气氛
小学生对音乐有着独特的敏感力,他们对音乐有着情有独钟的热爱。如果能创设音乐情景,让学生置身到一种美妙的氛围中,从而完成学习。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与之匹配的音乐。例如在《枫桥夜泊》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解这首古诗创作的背景、时间、诗句的意义。在此之后,教师可以提前选择能够渲染这首古诗意境的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朗诵古诗,让他们既能够感受音乐美,又能够深入了解古诗中的独特意境。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观感受,让他们自然而然地进入古诗营造的意境,主动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从而达到情感的升华和共鸣。
3.创设角色扮演情景,增强课堂吸引力
小学生有着较强的表演欲,如果能够加以利用,可以有效地增加课堂的吸引力。如在《陶罐和铁罐》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三人为一组,进行角色扮演,一个学生扮演陶罐,一个扮演铁罐,一个负责旁白。并让学生自己揣摩角色,表达角色对话,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铁罐的傲慢,陶罐的无奈,让学生跟着所扮演的角色进入到文本情景中。这种角色扮演情景的创设,符合学生爱玩的天性,而且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和全面地把握所扮演角色的性格特点,从而更准确地把握整篇文章作者的写作方法,蕴藏的中心思想和情感。利用角色扮演情景,对增强语文课堂的吸引力是非常有益的。
(二)规范课堂板书,营造严肃氛围
课堂板书是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其对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构建是有重要促进作用的。小学语文课堂板书设计必须要注意以下问题:
1.板书内容要明确。板书的内容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如果教师不注重重要内容的板书,会让学生不明重点,遗漏重点。因此,语文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入手,本着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的原则。对不同的内容进行不同的重点处理。例如对小学语文课本中写人的文章,板书的重点要放在人物形象和性格等方面,而对记事为主的文章,板书的重点放在事情起因、经过及结果上。总之,要明确课文重点。
2.板书要“一抓二突三简“。所谓一抓即要抓住课文的要点,二突即要突出课文重点,三简即要简洁,要突出精髓。以《高尔基的童年》一课教学为例,教师的板书可以紧扣书这个中心,通过阿辽沙借书、藏书和读书细节的板书,就能够突出文中重难点,体现文章中阿辽沙刻苦读书精神的精髓。
(三)扩展课外阅读,开阔学生视野
课外阅读是学好语文的重要保证,是语文有效课堂构建的重要保证。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知识,能够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师要发挥作用,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拓展创造条件:
1.可以设立图书角。每个学生的书源可能是有限的,但是如果能把学生的书源聚集到一起,就能够形成丰富的图书资源。教师可以动员学生把自己阅读的书籍贡献出来,放到图书角,并让学生自主管理图书的借阅。确保图书借阅的有序进行。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图书资源的共享,能够为学生拓展课外阅读提供条件。
2.要保障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有效课堂应该是减负增效的,教师要少布置一些抄写和默写作业,把学生从繁重的作业负担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去阅读。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专门的课外阅读时间,让学生有时间和空间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
(四)借助媒体教学,丰富课堂内容
多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工具,已经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课本蕴藏着丰富的信息资源,利用多媒体展示这些信息,必将会丰富语文课堂,会让语文教学更充实,更厚重。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可以借助多媒体完成新课导入,可以借助多媒体扩大教学容量。例如,在《化石吟》一课教学时,课本中对化石的介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化石组成的奇妙世界、展示化石的形成,并利用多媒体解释与化石相关的生物学知识和文学知识等。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化石趣闻,从而让他们更深刻的体会诗赋内涵。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习工具,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发挥这种作用,就要善于改变教学方法,采用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增加课堂活力的教学方法,构筑有效课堂,让学生学的开心、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王英娜.试论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J].学周刊,2011,(32).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标的提出,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方法方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一些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近两年,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下面根据教学实践, 谈谈笔者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一些看法。
一、用对话方式促进发展
对话是最直接和最简单的交流方式,同时也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的思维过程。我们通过对话进行沟通,了解对方的心理,并且能够广泛地、大量地吸取外界的各种信息。在不断的反馈和交换中,变成自己的方式进行理解,建立起新的思维模式,以此来获取最终的结果。
在课堂中:首先让学生先叙述一下各自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吗?都说一说,老师会给大家进行讲解。”在问的时候,我知道教师的行为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面带笑容而且字正腔圆,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学生们开始都不敢说,后来经过鼓励,大家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七嘴八舌,踊跃发言,说出了自己的疑问和困感。在这个过程中,想象力是最活跃的因素,通过对话产生联想和启发,不但产生新的问题,并能够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师生之间在互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很多的契合点,让问题变得不是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语文不再变得枯燥和难以理解。
二、利用渗透阅读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
中国文学博大精深,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滋养中华民族成长的宝贵精神营养。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生古诗词阅读材料的数量和内容上都有了要求。在教授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如果只停留在表面,不开展深入的研究,学生就不能品味到语言与内容的精彩。因此,我在课堂上利用阅读和品味以及想象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大胆地想象诗歌所描绘的场景,把握诗意阅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熏陶出美好的理想和情操。
小学课本中收录的古诗都是千古美文,在教学中让学生反复地吟诵,不仅能加深学生的记忆,并且在朗读的时候,古诗词平仄押韵、对仗工整,让人觉得朗朗上口,不知不觉地就深深进入诗词的意境之中,从而体味到文字的语言美。
如杜牧的《柳》:“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掩溪。”杨万里的《新柳》:“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各人所描绘的场面不同,所蕴含的意义也就不一样。把这几首同一题材的诗歌联系起来讲述,既扩大知识面,让学生了解了祖国诗歌的丰富和文字语言的美妙,又在对比的诵读中提升了学生的感悟能力,把自己彻底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课本中的许多文章都要通过朗读来进行初步的理解。但是再美的文字,对于学生来说都只是一个符号,展现不出文字的美。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也曾经说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同学们通过朗读展开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的想象,使一部文学作品的美好都展露了出来,无形之中增强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巧用幽默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使用幽默的语言不仅可以把知识变得浅显易懂,让学生易于接受,还可以使人在精神上得到彻底放松,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师生间的亲近感。幽默的语言能让课堂变得活泼。幽默的评价可以让学生笑着接纳,而且印象深刻。
例如在学习《九寨沟》这篇文章的时候,通过启发,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站起来,诵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和句子。但还是有一小部分性格孤僻的孩子沉默不已,于是我点名叫一个平时很内向的孩子站起来,让他读描写小熊猫的句子。可能是平时锻炼得少,再加上教室里坐满了听课的老师,这个孩子有些胆怯,读的声音好像蚊子叫一样,并且有些发抖,完全没有了小熊猫喜滋滋地照镜子的感觉。我假装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哎呀,这只小熊猫好像有点害怕呀?我们都没有听清楚,你能再读一遍吗?”班里的同学都对他投去了善意的微笑,这个孩子也开心地笑了。笑声赶走了不安和拘谨,他又重新读了一遍,这次声音很大,一只爱美的小熊猫的形象就渐渐地跃然于眼前了。此后每当上课,我都会注重用幽默的语言去评价孩子,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了,至有一些内向的孩子也变得开朗了。名师于永正曾经总结过自己的经验:“幽默固然有赖于知识的丰富、思维的敏捷、口语的畅达,但重要的是要有融融的爱心、博大的胸怀、乐观的情绪、爽朗的性格。老师笑着看学生,学生就会笑着看老师,只有笑着看学生,才会有幽默的心境。”借势引导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也需要我们平时不断地进行经验的积累。
四、引导精思,更现本色
古人强调:“熟读精思,虚心涵咏,切己体察”,指出“学而不思则罔”。语文学习离不开感悟,这个“悟”就是一种思考。《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目标中,首次提出了“感悟”这一概念。笔者认为,所谓阅读中的“感悟”,是指学生凭着对语言和语境的直觉,获得一定的印象和意义的心理过程,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目的。为此,课堂上应该注意:
1、提出的问题要值得思考。当我们的一个问题提出来,学生小手如林未必是件好事,也许问题太简单。反之没人举手发言也是有问题的。因此,所提出的问题要精心筛选,答案不能一伸手就摘到,也不能高不可攀,要跳一跳才能摘到。首先,创设的问题要紧扣内容。任何问题的提出和设计要紧扣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有针对性地设置。其次,创设的问题要新颖。“求新求异是所有学生(特别是小学生)的共同特点,”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新颖,能激活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求问题。再次,问题的提出要注意难易适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因材施教”。
2、要让学生“潜心涵泳”。潜心涵泳,是一种在熟读基础上潜心专注的感悟策略,就是学生自己去体味、去琢磨,是真正的感悟。例如,《草船借箭》中有一句话: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我们就回去。”如果不加潜心涵泳,学生是很难对诸葛亮的“笑”有所感悟的。而事实上正是诸葛亮的这一“笑”,才是本文最传神的地方。通过对诸葛亮“笑”的潜心涵泳,有的学生感悟到诸葛亮是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有的学生感悟到诸葛亮是在笑鲁肃的忠厚老实;有的学生感悟到诸葛亮是在笑自己的神机妙算。一个简简单单的“笑”字,在学生的全心玩味、专心咀嚼下,竟然开掘了如此生动而丰富的内涵和意蕴。
3、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我们在听课时常会看到有些教师一个问题刚提出来就要求学生回答,学生根本就没有思考的时间还谈什么思维训练,并且每个学生理解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我们的教学应该面向对全体学生,不要为了赶所谓的进度,完成所谓的教学流程而搞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学习,必须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1. 重视诵读教学,引到学生在反复诵读感悟诗韵诗味
重视诵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古诗词特有的音韵之美,决定了古诗词特别适合诵读的特点,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也正说明了吟诵的功效。古诗词是一种抒情性很强的文学体裁,它所抒发的是诗人当时的内心世界,并且古诗都是韵文,句式整齐,音韵优美,语言精练,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也比较喜欢背诵。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避免过多的讲解,而应让学生反复的诵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味诗人当时的心情。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小学生的求知欲非常强,记忆力也处于黄金段,记忆力比理解力要强得多。让学生先读,然后会背诵,这样对于诗的理解也就比较容易了,正如“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情感和语调。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运用恰当的语调带领学生朗读,体味诗味。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多种朗读形式,例如分小组朗读、配乐朗读等等,甚至可以适当的模仿古人读诗时的样子,配以适当的动作,可以帮助学生对古诗的理解,陶冶它们的情操。教学实践证明,吟诵可以使学生感知诗词的音调美和诗词定的意境,吟诵得多了,还可能引发学生的想像、联想、体验和感受,潜心品味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享受无穷乐趣。但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小学生,随意让其反复吟诵可让会让他们厌烦。那短短的几个句子很快就会背了,那读还有什么意思呢?这就要求我们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 给学生设计安排一些新奇点,采用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
2. 分析写作意图,引到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领会个中寓意
诗人都善于观察,他们善于把生活中小不见经传的一人、一事、一物、一景等联系自己所处的现实生活,用优美精炼的语言来刻画,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鹅》、《游园不值》、《春晓》等诗。这些诗的教学可以通过直观启迪,从诗文入手,让学生对教材有感性认识,使他们新奇地体会到,原来周围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妙,只要多留心就能够观察到。又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的教学,只需引导学生分析写作意图,从诗文入手,顺理而下,自然就领会个中寓意:碧空万里,江水浩荡,江面一叶孤舟,东去。站在黄鹤楼上的送行人李白,目送这只小舟向天水相接的地方逝去,而他敬爱的孟浩然就在这舟上,他的心和眼都系在这片帆上,望呀,望呀,帆远去了;望呀,望呀,帆只剩影儿了;眼一迷忽,帆影不见了。可见诗人瞩望已久,思念之切。于是,长叹一声“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感情多么真挚啊!笔者有幸观摩一专家老师上李群玉的《放鱼》一课,他在介绍诗人写作背景后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放鱼时会对鱼儿说些什么?自然过渡到想知道诗人对鱼儿说了什么吗?引导学生诵读诗句,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弄清为什么“莫漫游”,体会诗人的担忧。最后联系生活,找找有没有像鱼饵这样香喷喷、充满诱惑的“铦钩”?课堂由疑到诵,由诵生疑,由疑到意,环节流畅,寓意水到渠成。
3. 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从诗文分析入手品味诗的意境
意境是诗词的灵魂,鉴赏诗词的过程就是品味诗词意境的过程,所以引导学生品味意境是鉴赏诗词的关键。古诗的表达往往是言近而旨远,景近而情深。不论是写人、记事、状物或绘景的诗,不论是抒情和叙事的诗,无一不是社会生活高度集中的概括,是诗文思想感情升华的结局。两者互为表里,互相依存。编入教材的这些诗词具体反映了我国古代诗人对祖国锦绣山河的热爱,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怀,对封建专制和邪恶势力的鞭挞,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人生哲理的探索,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教学中,教师在学生面前要尽可能准确地表达原作所描绘的诗情画意,引导他们品味诗的意境,只有进入了诗的意境才能获得真正的思想启示和艺术享受。教学中,老师们把它当作一首乐曲来看待。一老师在教李白的《游洞庭》过程中,通过反复吟诵来体会文章的美感,以声带情、以形入情。先让学生正确流利地诵读,力求把古诗读准确、读清晰、读出节奏感;进而要求把古诗读流利,读出古诗的平仄押韵的韵律美,提高孩子们的语言感悟能力。随之从语言入手,斟词酌句,在孩子们初步理解古诗大意后,组织孩子们咬文嚼字地吟诵,细细品味,慢慢品赏,读出古诗的抑扬顿挫、回环曲折之美,进而感悟古诗的意境。抓住“耐可乘流直上天?”的问句形式,想象李白当时在洞庭湖赏月时,看到平静、清澈的湖面与天空相接,产生了“直上天”的奇想。怎么能上呢?反问自己。“且就洞庭赊月色”,一个“赊” 字成了诗的眼睛,谁向谁借什么?借了去干什么?体会诗人对皎洁月光的赞美,从而有了到白云那儿买酒的想法。想象画面,读读诗句,我们不得不佩服诗人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动情地描述,豪放的朗读,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这样的教学,怎能不将学生“熏”出来呢?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 教学方法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积累基础知识、开发智力的最佳时期,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更好地促进他们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彻底改变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采取丰富多样的适合小学生特点和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学习,这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彻底改变落后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不再是单纯的讲解,而是将课堂交给学生,引导他们积极思考,进而达到培养他们能力的目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很少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被激发出来,也不会自主学习,更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去学,积极动脑,开拓思维,从而形成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好的学习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产生荣誉感,增强自信心,这种学习过程的良性循环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将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要使课堂教学产生良好的效果,师生间的有效交流与沟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和互动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而且在自由平等的课堂环境中能使学生感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发言、积极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学到知识。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地交流与沟通,要认识到学生间在情感、思维、行为上的差别。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展合作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在这样的氛围中进行教学活动,学生便敢于发言、敢于阐述自己的观点、敢于对教学活动提出质疑。对学生的积极发言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然后再加以引导,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和学习目的。
三、要做到因材施教
正如人有高矮胖瘦之分一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在知识、技能和兴趣特长等方面都有所不相同,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法,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一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为了能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备课时可以设定几个不同难度的问题,成绩好的学生回答难度较大的问题,基础差的学生回答简单问题,其余的学生回答中等难度的问题,这样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二是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让每一位学生都树立自信。在进行上述活动时,教师对差等生的回答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或是亮光,也要给予激励的评价,进而使他们产生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学生产生追求更高目标的学习欲望,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态度上会有明显变化,成绩好的学生会向更高目标冲击,其他学生也会赶超先进、不断进步,从而形成一种争先恐后的学习氛围。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
小学生天生好动、活泼可爱、好奇心重,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吸引他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使课堂变得富有活力。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教师要灵活掌握,选择适合教学内容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此外,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使用多媒体技术,把所学知识制作成课件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生动的画面感知语境,引导学生深入到课文中、走入作家创设的氛围中,让语文课变得更加形象直观、通俗易懂。
五、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师可以采取分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设置基础知识类的问题,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他们进行分组,并采取轮流发言的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还要鼓励平时不善言谈的学生积极发言,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借鉴,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团结互助合作的意识。
六、组织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知识面
学习语文是一个猎取多方面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多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同时要引导学生科学选择课外阅读材料,并进行读书交流,以此开阔他们的视野,扩展他们的知识面。需要注意的是,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教师要挑选趣味性强、学生感兴趣的课外阅读,以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学生有了深厚的兴趣,就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长期坚持下去,字、词、句、文章、诗词等积累就会增多,语文成绩自然也就会提高了。
总之,新的课程改革对学生的发展、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了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探索更新、更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学习动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适应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文文.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1(27).
【关键词】民族地区 小学语文教学 现状 可操作性策略
长期以来一直困扰我国的小学教育问题主要是语文的教学问题,无论是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学还是非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学都存在,语文教学历时非常多但效果却特别差,这不得不令人担忧和惊奇。现今国际文化广泛交流,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学科,理应受到重视。我们应该探究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并致力去解决。
一、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1、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受重视程度不够。当前我国民族区域的小学教育体系中,语文教学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语文一直被认为是一门无关紧要的学科,它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一直以来小学语文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都跟不上教育的发展,严重制约着民族地区小学语文的发展,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2、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师资源匮乏。民族地区的环境相对大城市来说十分恶劣,就拿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来说,地域偏僻,条件艰苦,很多老师不愿来到下面工作教学,再加上工资待遇也不理想,这就造成了民族地区从事小学老师严重缺乏的现象,不单单是语文老师数量少,其他的亦是如此。没有足够的教学经验丰富的语文老师,怎么可能会取得预期的教学目标呢?这样就注定影响制约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甚至是影响整个民族地区小学教育的发展。
3、民族地区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陈旧。当前开展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民族区域的教学理念限制着小学语文的教学,导致不能及时的更新变换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得新课标的执行步履维艰。一直沿用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严重制约着民族地区小学语文的前进,更别提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提升了。
二、民族地区小学高效的语文学科教学课堂的可操作性策略
首先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基础的学科,它对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都有重要作用。因此小学语文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认识到语文教学在基础教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针对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不受重视的现象,需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对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要足够了解,认清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必要性,努力改善民族地区小学语文的落后状况。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要从小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其次注重小学语文教学教材的资源开发和利用,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便满足当代新课标的实际需求。尤其是针对民族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正确分析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与当地区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和个性,针对性的制定教学方法,弥补他们概念上的不足,并且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做到因地施教,因材施教。人文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不断的挖掘教材内涵,注重对小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的教育。不断改革寻找适合民族区域地方色彩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和能力,以达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努力积极推行新课标的广泛实行。如:曹冲称象等。等学生学完课文以后,可以让学生试着挑战一下主人公,看学生自己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意见或者办法等。我们不能一味的接受前人的观点,而是不断的鼓励学生挑战书本。一切事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发展着,不可能一成不变,只有大胆的进行质疑,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最后加强师资问题的大力解决,以教学实效为目标,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质量。师资问题是当前影响制约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方面目前我国也相当的关注和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使得更多的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和大学生走入民族地区为广大的民族区域的小学生服务,例如:“特岗计划”、免费师范生、“硕士”计划等等。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素质提升实质就是民族区域小学语文教学的建设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阵地就是课堂,所以必须充分利用好课堂的时间,以实效性为课堂目标,及时改进教学思路和方法,保证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和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从而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实现,将来为社会做贡献。
三、结束语
总之新课标已经实施,按照新课标要求,不断地改革民族地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明确教师指导者和促进者的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教材内含,提高教学实效性,完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确保语文教学的高效率,从而提高整个民族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沙马立古.浅议民族地区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课改前沿,2013,07(06):45-47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高效课堂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效益的教学活动,这与课堂低效性是相对而言的。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而言,主要指导思想是减轻教师教学负担和学生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从而在整体上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基于此,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师重视构建高效课堂,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为学生今后语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新课标下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意义
在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下,很多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主要采用“讲说为主”的教学方法,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灌输,很少独立进行思考,也没有参与到自主探究活动中,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加之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容易出现厌学、烦躁等负面情绪。随着新课标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理念以及教学动机等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通过构建高效课堂,有效提升了语文教学效率,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可以吸收、消化更多的知识,极大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对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主动转变思想观念,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通过构建高效课堂,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出来。学生在轻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下,无论是知识的学习还是能力的提升,都变得非常高效。
二、新课标下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合理设计新课导入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课堂教学有较高的效率。教师在课堂上适时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新颖、有趣的开场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才能轻松学习,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高效的[1]。例如:在课文《父亲的菜园》教学中,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感受并学习父亲执着和勤劳,理解“父亲的菜园”的来之不易及其象征意义。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谈话的方式引出课题,问:“你们见过菜园吗?能不能描述一下自己见过的菜园的特点呢?”然后让学生读题,问:“读了题目,你们会产生哪些疑问呢”。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都被调动了起来,都想知道父亲的菜园到底是怎样的,并主动和教师一起走进课文看个究竟。
(二)创设情境,愉悦课堂
小学生好奇心与探索欲较强,教师要利用学生这个特点,深度挖掘教材,用幽默的语言、奇特的方式呈现语文知识。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还要注重将语言、课件、音乐等利用起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自由、放松的心态。在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下,学生可以深入探索知识,让高效课堂的构建有了良好学习环境。例如:课文《荷花》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荷花的相关视频,并展示图片,让学生在课堂上对荷花产生直观的认识。然后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积累优美语言的同时,感受荷花的美丽,并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与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师还可以让学找出写荷花的优美句子,并动笔画画荷花荷叶图,这样也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激发思考,畅所欲言
教师在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时候,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各方面资源整合起来,让学生围绕教学内容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始终保持着积极思考与交流的状态。教师要鼓励学生多举手发言,将自身的观点表达出来,并在教师的适当点拨下,实现知识的升华。例如:在课文《触摸春天》的教学中,在学生初读课文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课文主要将的什么事?然后让学生再次细细品读课文,找出奇迹发生前后安静做了哪些事?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每个学生都要发言,这样才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自主解决课文中的问题。这样学生可以深刻理解文章的内涵,并充分体会到安静对生活的热爱。
(四)优化教学,方法得当
为确保顺利构建小学语文高校课堂,教师还要注重用好教学技巧,改进教学方法,让原本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和具体,活跃课堂氛围。这需要教师合理组织教学活动,通过情景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强化训练法、游戏竞赛法、小组学习法、个别辅导法灯光方法,让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和高效[2]。教师也应注重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注意授课的趣味性,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保持舒畅的心情,不再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灌输,而是主动的去探究。例如: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思考问题,让课堂教学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能够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课堂教学展开以后,要采取解释矛盾、实际应用等方法,让教学变得更有趣味性,这样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将要结束的时候,教师要采用质疑问难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从而让学生产生更强的学习动力,确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三、结语
总之,新课标下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已经势在必行,能够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出来,能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此一来,学生才会将全部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在轻松、愉快、和谐氛围下高效学习,在提升学习效率的同时,也实现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对此,教师应主动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构建高效课堂,确保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村小学 语文教学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9-0103-02
新课程的改革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很多情况下,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出现对新课标的理解有误,对新课标的教学方法不熟悉,学情分析不到位,教学评价不深入等问题,新课标在农村小学的实施遇到瓶颈。
一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1.对新课标理解有误
语文教学一方面是帮助小学生掌握人类交往和交流的工具,学会思考和开发智力;另一方面,语言代表的是思想,课文中大部分是古今中外的名著名篇,是富于教育、情感、审美价值的,所以学生不仅要掌握文章本身,还要了解作者背景,追根溯源,才能真正理解教材。语文的实践意义还体现在教材可以培养品德、陶冶情操。
2.教学方法运用不当
新课标对课堂的要求必须有“探讨”,其实作为农村小学教师来讲,他们大多只是停留在盲目效仿,不知道如何深入文章实质,挖掘真实内涵,无法体现学生们的个人感受。农村教学的环境和硬件条件比较差,多数教师以为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能够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殊不知过多地使用多媒体反而掩盖了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过多的形式和过场阻碍了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培养。
3.学情分析的不到位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每个年级的学生阅读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差别比较大,教师模糊了学生阶段性的特点,没有在学生敏感期培养应该具备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如,现阶段低年级向中年级学习过于明显,忽视低年级的词句、朗诵教学;高年级忽视语言学习和语法的掌握,只注重分析文章内容。新课标要求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语文素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语言能力,把每一位学生的语文潜能发挥出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现实是,多数教师在新课标下只关注自己教学实施的好与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4.教学评价的不够深入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小学生的评价过于消极,言过其实。而小学生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往往需要更多的鼓励和激发,积极的评价更能起到好的语文学习效果。很显然,不少农村教师的评价缺乏对学生的激励、导向功能。教师应该提高自身教学和评价能力,关键是以温和的表情,宽容的态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不断提高创新的能力,让学生们获得更多的成就感。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和开发智力的过程中要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和意识渗透,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思维,主动学习。
二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对策
1.增强教师语文教学反思能力
新课标使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面临很多问题,他们急切需要尽快改进教学,其中教学反思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影响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的因素包括小学教师工作任务繁重,时间紧迫,学校缺乏反思氛围,缺乏必要的外部支撑。我认为,要首先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反思意识,认识到反思能够很好地改进教学的重要性,然后加上必要的科学的教学反思方法指导,充分创造积极向上的教学反思环境和氛围是非常必要的。
2.提高教师教学提问水平
农村小学教师在教学提问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问题总是以考试为参考,缺乏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活跃思维的有效提问;课堂氛围在农村教学的评价中比重较大,造成教师过多地考虑如何活跃课堂气氛,忽视了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和抒发个人情感、感想的重要性;还有学情的掌握和分析得不到位,问题设置的欠考虑和生成结果的不重视,这些都是影响小学语文教师有效提问的因素。笔者认为,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非常关键,让农村的教师也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充分把握语文科目的特点,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好,在尊重学生差异和个性的基础上,营造良好的语文教学课堂环境,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3.注重语文教学中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它是小学生学习语言和获得前人宝贵经验的重要途径。美国的小学语文教学非常重视阅读,注重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特别强调阅读带给孩子们的知识和技能。阅读可以让小学生们开阔视野,对遇到的文章和作者见解有自己的理解,甚至出现自己批判性的思维。广泛的阅读可以帮助小学生们获得丰硕的知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农村小学教师不仅让孩子们吸收古人的哲理经验,还要提出不同看法,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不同,找到突破,提出异议,运用所观察到的知识综合分析,论证自己的观点。阅读的整个过程会让小学生们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激发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寻找答案,广泛阅读,积累知识,学会用批判性思维辩证地看待作者的思想,提出自己个性鲜明的见解。
4.学会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被动灌输的现状,究其原因,是教学方法太单一,教师只知道一味地向学生们灌输该记住什么,什么该会写,什么问题该怎样回答,完全是应试教育的模式。其实作为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暂,需要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体验多重学习,比如合作学习、讨论学习、体验学习等,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也可以进行师生互动,探究属于自己班级的语文学习方法,让学生们增加语文学习的乐趣,最大限度地学好语文。说到课堂,美国语文教学的环境相对比较人性化,符合小学生好奇的心理,学生们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文,教学效果也会非常好。
参考文献
[1]金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2]曹利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3]秦慧娣.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策略研究[D].宁夏大学,2013
[4]姚丽霞.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1(10):71~72
[5]王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思考[J].成功(教育版),2013(7):36
一、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
大部分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小学生认字、写字、小型文章的阅读以及日常在口语方面的规范交流、小段文字的作文写作。小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主要是拼音、生活中常见的文字、标点符号、组词、组段等较为基础而繁琐性的知识点。语文教育教学中需要接触的知识点,一般都是需要循序渐进,慢慢渗透,并运用到实践中的。其次,就是对小学生语文思维意识的培养。小学语文思维意识需要培养学生具备准确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模仿能力。比如在学习教材中的童话故事时,教师可以促使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在小学语文书本中学习古代诗歌《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指导小学生对诗歌中所描述的场景进行想象,并将脑海中所呈现出的场景,通过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不但提高了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抽象思维,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指导意义
传统的语文教育教学模式,一般都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讲课的时间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导致学生没有机会向教师提出,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小学生在学习中因出现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最终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新课标的重点核心在于,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角。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极大的调动了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信心,使语文课堂的氛围更加轻松,有利于小学生思维的活跃和语文学习视角的开阔。
三、新课标对小学文教育教学的具体对策
(一)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有创新精神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要探索出一条适合所有学生学习的教育方针,并非易事,这需要我们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具备创新意识。在小学语文教育改革探索的过程中,会出现固步自封,不愿改变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这是不可取的。新课标明确指出,需要我们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开放自己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建立与学生平等交流、互相交流。教师一定要紧跟新课标的教育指导路线,发挥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创新精神,将创新精神与实际相结合。与此同时,可以将小学语文知识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加强小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使学生真实的体会语文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魅力。
(二)教师加强与小学生的良好沟通
传统教育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师“一言堂”,学生很少有发言的机会。新课标教育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在语文课堂中,建立学生与教师相互融洽的氛围。小学生在自控能力方面比较弱,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分心,这就需要教师在自控意识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但切记,教师不应该采取强硬态度,命令小学生。要让小学生从意识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于课堂中各个环节的设置,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探讨,怎样的教育方式是他们所喜欢的、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堂内外问题的交流与探索,语文教师将不再为小学学生提供确定性的语文答案。语文教育工作者通过与学生共同建立小学语文学习中容易出现问题、耐心的指导、运用语文特有的思维模式,探索出问题的最终答案。
四、增强语文教育工作者之间的交流
时代赋予的使命决定了教育工作的改革工作,是一条永无止境的道路。需要教育工作者相互之间不断交流,才能实现对新课标核心的全面应用。语文教育工作涉及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语文教育工作者为人师表,肩负的是国家整体基础性文化的建设。要养成多于同行交流从业心得,借鉴他人在语文教育中的优点,提高自身不足的习惯。教育贵在持之以恒,只有紧抓新课标的核心长期坚持,才会在小学语文的教育中取得成果。
五、结语
深入了解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指导,是小学语文教育不断走向成功改革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可以更加明确的,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优秀的、适合本校学生教育教学规划的方案。注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培养小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小学语文课堂思维意识的形成,不仅仅是出于文化价值的需求,更是实际生活中所必须掌握的技能。所以,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需要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探索科学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方法,落实新课标的指导方针,促进小学生积极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提高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熊广平.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08)
[2]尤瑞琴.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29)
摘要:语文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将影响学生一生的成长。语文是学习、工作的基础和工具,语文教师必须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语文 素质教育 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语文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乃至各种能力上起着重要作用。素质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是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着眼于学生及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生、活泼、主动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教育,体现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原则。素质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主张学生生动活泼地自主学习语文,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方法,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不是督促学生做大量应试篇章或练习册,而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多写课外笔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习惯和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小学生素质发展
与传统的应试教育相比,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更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为社会的发展而服务。因此,语文教学的目标应围绕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去设置,变单一化为多元化,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1重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是非常有必要性的。在给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要充分深挖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适时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使用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和智能训练,潜移默化地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科学思想和科学作风的教育等,促使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
1.2重视小学生的美育教育,培养审美能力。
美育对人的修养与陶冶情操起着重要的作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不仅在思想道德上有教育意义而且在语言文字上是相当美的。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我们很好的利用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机地渗透审美教育,使学生能够结合课文内容,形成对美好纯洁事物的向往,对祖国美丽山川景物的热爱,对人物的崇高品质和坚贞精神的赞叹,对好人不幸遭遇的悲痛,对丑恶事物的憎恨等等, 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和启迪,提高分辨真善美和假丑恶的能力,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审美观和审美理想。
1.3加强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
当今社会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现在对心理因素的培养呼声越来越大,教育要面向现实,面向未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心理因素的培养。注意对学生意志、情感、自信心、竞争意识、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形成完整的人格。
1.4加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
在教学中要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让他们有更多时间进行锻炼,增强学生的体魄和体能。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堂中脑、眼、耳、口、手并用,在身心和整体活动中协调其身体器官的和谐发展,以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心理活动发展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强烈的求知欲。周围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新奇、神秘和富有吸引力的,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实际体验和探索去认识这个世界。
2.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课堂教育既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重要阵地。小学生年龄小,自制能力较差,对世事的接触较少,对五彩缤纷的世界有很强的注意力。教师要让学生乐中学、学中乐。既要成教学任务,又要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般采用课端激趣、课中持趣、课后达趣等形式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求知,获取新知的欲望。
2.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长期养成的一种学习的自觉、自动的行为倾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习惯,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3.加强学法指导,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学方法的改革。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小学语文进行中,要特别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强化学法指导,力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打开语文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一是让学生学会理解词语。
二是让学生理解句子。因为理解句子是读懂课文的基础。在教学时,老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理解句子的方法,提高学生自觉能力。通常采用抓关键词理解句子和结合上文理解句子。
三是让学生学会分段和归纳段意。分段和归纳段意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学生掌握其方法规律。就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记叙文而言,分段一般按时间顺序、按空间变换、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按问题或事物的不同性质、按总分关系的结构、按空行为标志等划分;概括段意一般按缝合法、摘引法、取主法、标题法、合并法等进行。
四是学会归纳中心思想。通常从课题人手、从理解作者议论和抒情的部分人手、从理解时代背景等方面进行归纳。五是教给学生自己评价学习效果。让学生学会自己出一份试卷考自己,出题前教师把出题的原则和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感受答题难,出题更难。这样不仅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通过梳理知识、分析总结,锻炼了思维能力,真正达到了复习的目的。
4.积极评价导向,促进高效学习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拓展
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恰当与否,是学生学习效率高低的前提,在新课标要求下,教育部门对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进行了拓展延伸,以达到符合小学语文教学的需要。教师教育方式对学生是很重要的,对教师自身也是艰巨的任务,那么怎样教学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呢?本文提出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一、以课本为基础,对知识点进行拓展
“万变不离其宗”,教学的前提是熟悉课本,课本是小学生了解语文学科最直接的工具,学生利用课本学习字词、成语、文章中的故事等内容。学生在熟悉课本的基础上,加深对汉字的认识,加深对话语的理解。同时,教师也应熟悉课本,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与学生共同学习。课本是学习的前提,熟悉课本是学习质量的根本保证,学生、教师应共同学习。学生掌握了课堂知识后,教师可以适当地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在课本学习的基础上引进新的字词,引导学生学习课本外的知识,比如,教师觉得优秀的文章、优美的字词、成语或者诗歌等,可以多与学生分享,在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以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基点进行内容拓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新课程改革下,只要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教师都可以尝试。教师可以多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兴趣型的学习,以提高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参与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课堂教学模式应灵活多变,比如,上课过程中遇到课文中出现的字词或者成语故事时,教师要善于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述给学生,或者利用多媒体视频设计一些搞笑的情节和对话,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并进行积极引导,让他们在感兴趣的情况下进行积极的思考,并通过思考获得知识。当然,学生的创新能力也需要得到加强和培养,这样更有助于他们成为全能型人才。
三、注重课外阅读,增长学科间的知识
应加强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除了在课堂阅读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要求学生学会阅读,喜欢阅读,擅长阅读。阅读有几大好处:(1)可快速提升学生认识字词的能力。阅读与认识字词相结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2)阅读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语言水平的高低大部分取决于阅读水平的高低,学生通过在阅读中学习文章中优美的字词语言,并做到学为所用,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又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3)阅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兴趣的形成是发掘学生兴趣的关键,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兴趣,他的阅读量就能提高,阅读成绩也就随之得到提高。(4)阅读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5)阅读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各科成绩。学生阅读时,有时候不仅仅是阅读一科内容,他的选择是多样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有助于开发智力,有助于思考,增强对事物的理解力,所以学生对各科知识也能够很轻易地理解,逐渐使学生的知识储备越来越丰富,相应的,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越来越好。
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新课标要求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势在必行。新生代的环境下,社会需要的不再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想有超强的学习能力,就必须拥有全方位的思维方式。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准备,提高学生的思维、思考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起的作用只是引导和指正的作用,不能全程包揽。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多设计发散思维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发言。这样的教学方法长期实行,慢慢就会有效地培养学生独自思考的能力。其次,鼓励学生阅读。善于阅读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发生转变,通过阅读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创意更加新颖。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多组织探究合作的实践课程。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语文学习的实践形式有许多种,例如,文艺展示、作文比赛等,学生通过阅读实践锻炼,能够培养更加灵活全面的思维方式。
综上所述,笔者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拓展提出了
一些建议,分别从注重课本阅读和课外阅读以及增长学科间的知
识等方面做以简单论述,希望能对小学语文实际教学起到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韩顺增.论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拓展[J].语文天地:小教版,2014(08):20.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运用
小学语文是是后期语文学习的根基,小学语文学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孩子们能否成功地运用汉语,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国人,而小学语文教学是夯实孩子们学业基础、培养孩子们语文兴趣的重要环节,鉴于当前农村小学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法陈旧等因素并顺应新课标教学改革的要求,探索运用几种合适的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有重要意义。
一、多媒体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在农村,由于学生们对外界的接触较少,信息相对闭塞,在课堂教学中即使有老师的耐心讲解,仍可能对课本中描述的情景不能直观了解,从而导致思维开发受限、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下降。目前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对农村小学的基础投入也逐年增大,大部分小学已经拥有少数多媒体教室及相关远程教育资源如国家配发的光盘、卫星网播发的资源、因特网下载的资源等,初步建立了信息化教学的基础。而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将文字、声音、图像整合在一起,则可以克服平常教学中只凭老师讲解、学生想象的弊端,充分发挥同学们的视听能力,多感官地进行语文的学习,让学生的观察、思维和想象力得到充分的锻炼。比如说在讲授《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就可以通过播放桂林山水的有关图片,向同学们展示桂林平静碧绿的江水、婉转苍翠的群山、白云点缀的天空,让农村孩子足不出户就可领略到漓江美丽的风景,培养同学们的美感,加深学生们对“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认识,提高孩子们学习语文的热情。另外在学习《掩耳盗铃》这篇文章时,借助于网络上相关的动画视频再现古代寓言故事就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动孩子们的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学效率,在欢声笑语中传授知识。
二、情景教学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情景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一定的环境氛围,对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进行描述和模拟,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激发其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情感与思维。由于目前农村教师在教学中仍是沿袭原来的填鸭氏教学,只注重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机械式地传授知识,将学生变成了应考的机器,忽视了其个人的体验、感悟和兴趣。而情景式教学则通过再现情景、学生亲身体验便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切身体验中加深对课本知识的认识并从中得到学习和感悟。比如书在学习《将相和》这篇文章时,老师便可在同学们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都要上台按照小组的人员安排对课文进行演绎。在演绎中每个人通过所扮演的角色,充分展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对文章人物的印象,提高了对文章的认识。另外除了通过同学们的个人演绎来再现情景外,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风光、乡间的田野等自然环境,也能让学生在大自然中进入规定的情景。比如,在学习《落花生》这篇课文时,可以将同学们带到的花生田野中,通过仔细观察花生的叶和果,比对满枝的桃李,深刻认识课文中所说的花生朴实无华、默默无闻的精神,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小组合作讨论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标提倡的学生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它通过学生们在合作中互通有无,交换信息,相互帮助,摆脱自己的思维定式,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在小组学习中,大家积极发言,不同的思维碰撞,弥补了个人的局限性,学生在他人那里得到启示,发现自己的不足,大家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从而每个学生都亲自体味到合作和成长的乐趣,极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跳水》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们自己独立思考,认识本文的组织结构和段落大意,并尝试理顺文章中孩子和猴子的关系,然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本文的组织脉络和中心思想,进而尝试思考能使孩子脱离险境的其他方法。如此,孩子们不仅通过自己的能力学习了本篇课文,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而且也锻炼了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从集体合作中得到进步和成长。此外,为了最大限度地使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到小组合作中,真正做到让每位同学都能在合作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老师要尽可能地找学生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对害羞胆怯的学生予以鼓励,必要时做相应的提示,并进行巡视,听学生们的理解是否正确,看对知识的认识是否到位,并给与相应的指导和提示。
四、乡土文化资源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语文作为一门社科学科,它的学习需要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在生活中得到共鸣,农村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以及深厚淳朴的民俗风情,这些都是农村语文教学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对于语文作文的教学,老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的乡土文化资源。首先老师应引导孩子们热爱生活,关注现实,多接触大自然,培养孩子们发现自然和生活的美。此外,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也可以运用乡土文化资源。比如说在教授《乡下人家》这篇课文时,就可以让同学们到农村家庭去寻找理解。屋前黄色的南瓜、碧绿的丝瓜,院里的凤仙和嫩竹,田野旁的小河和庄稼,这一切对孩子们都是那么的亲切和温暖,非常有助于他们对课文的把握和理解。
综上所述,在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乡土资源、设置环境情景并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将对是对语文教学的一大变革,并将对其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值得我们在教学中总结经验,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焦正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索[J].文学教育(下),2014(01),048-049.
[2]王维东.浅析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攻略.中国校外教育,2012(28),65
[3]刘文文.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析.教育教学论坛,2011(27),54-55
[4]肖慧琴.探析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04),249-250
关键词:实用性;创新;小学语文;教学
语文是人们学习和掌握各门知识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并养成学习母语、热爱母语以及能够熟练运用母语的习惯。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变成素质教育。下面,笔者就如何从实用性的层面创新小学语文教学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教学观念要不断创新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无条件的接受者。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行“满堂灌”,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没有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总是让学生进行机械地、重复地训练,这样只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学生的压力很大,他们认为学习是一种任务,只有取得好成绩才是自己的学习目标,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创新意识,要不断更新语文教学理念。
1.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是学生在学习上的引路人和指导者,在教学中占从属地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语文教材的特点,采取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探索,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2.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是重点
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来开发学生的潜能,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想说、敢说、会说,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民主。这样有利于学生发现和学习更多新的知识、方法和思想,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二、创新课堂教学
1.创新课型
教师每上一节课都要采取很多教学方法,以其中一种方法为主,在此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形成某种固定的课堂形式,这就是一种基本的课型。因此,教学方法的创新也是课型的创新,关键是引导学生学会自读自悟,要“悟”出课文的意义。自读自悟式、启发讨论式、质疑问难式等都是对传统讲授式课型的创新,以学生为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创新课堂形式
传统的课堂形式比较死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学习需要自读、讨论和互助,而讨论式学习恰恰能满足这种需要。
3.创新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是教学手段的一种创新。多媒体教学通过形、音、光、色等信息刺激学生的感知器官,使复杂的知识变得简明化,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从而优化教学过程。
4.创新板书设计
一堂优质课要新颖别致、富有创意,要针对学生和教材特点进行精心构思,其中板书设计十分关键。要想使板书设计新颖别致,首先,必须要善于挖掘课文的线索,以图析文,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其次,板书形式也要生动、形象,以立体、动态的简笔画配以精辟的字、词和成语,从而将教学的主要内容展现在黑板上。
5.创新教学语言风格
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反映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是创新教学最外在、最直接、最为学生感知的因素。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吸引学生是教学语言的最大魅力,要牢牢抓住学生,把学生的思想迅速带到文章的情感中,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地理解,而且还要挖掘出文章的内涵。教学语言风格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而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积累和总结经验获得的。它是教师个体精神的外在体现,也反映了教师的综合素质。我们语文教师要紧跟时代潮流,多吸收新鲜事物,与时俱进,在教学中要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的教学语言,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语言风格。教师语言除口头表达外,还包括肢体语言,如手势、目光、体姿、表情等,所以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艺术创新,需要教师发挥身体语言和有声语言,以有声语言为主,身体语言为辅,要尽力创造个性鲜明的身体语言配合教学,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创新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命脉,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学无处不在。教师要将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有机结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总结、探索和创新。教师要在学生听、说、读、写的活动中启发他们的创新意识,调动他们的创新兴趣,挖掘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因此,创新小学语文教学势在必行,教师要立足课堂教学,做工作中的有心人。
参考文献:
[1]郑小燕.浅谈如何创新小学语文教学[J].学周刊:B,2011.
[2]张薇.创新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生命[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
【关键词】生本理念;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一、前言
通过对新课标了解后发现,新课标的提出,对小学语文教学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新课标的提出,不但带给小学语文教学理念上的启发,同时也带给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启发。从新课标下的教学理念来看,生本理念被认为是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向前发展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基于这一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对生本理念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认真做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满足小学语文教学需要。
二、生本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应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课堂情况和教学内容等种种矛盾的解决,最佳的教学效果,出人意料的教学创造均来自于师生共同创造的和谐的课堂气氛。要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和批判精神的学习者,必须通过创设一种能够对学生已有的心理能力提出挑战的教学氛围来完成。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想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充分尊重学生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想取得积极效果,就要对学生的特点引起足够的重视,应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成为主要教学对象,使课堂教学找准着力点。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应认真贯彻生本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内容,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对生本理念分析后可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做到有效贯彻生本理念,就要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看,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满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达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由此可见,在贯彻生本理念中,应明确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3、对学生地位进行准确定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本理念的根本在于对学生的重要性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并将学生作为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从这一角度来看,小学语文教学要想在生本理念下获得理想的教学成绩,就要对学生地位进行准确定位,并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撑。
三、生本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应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空间
新的国家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和感悟。体验性学习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学生经过体验获得的知识就是属于自己的知识,会终身受用。然而,由于学生个体认知水平的不同,体验和感悟也就不一样,加上教材本身的多元性,学生的理解就显示出多样化的特点。
从新课标的推行来看,小学语文教学只有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特点,才能保证生本理念得到有效贯彻,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经过对小学语文教学分析后可知,在生本理念的贯彻过程中,体验式学习是保证课堂教学取得积极效果的关键。为此,我们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空间,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抓住小学生特点,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有效引导。从生本理念出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取得课堂教学的积极效果,就要抓住小学生特点,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有效指导,满足课堂教学需要,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取得成效。
2、注重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制定多元化的自主学习方案。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因素和个性特点,在制定自主学习方案的过程中,应做到因人而异,使自主学习方案能够具备多元化特征,达到促进课堂教学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所以,制定多元化的自主学习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3、按照教学内容需要,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学生只要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为了使生本理念得到有效贯彻,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我们应按照教学内容需要,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四、生本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应开辟多元互动的交流环境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建构意义的动态过程。”建构主义的学习具有显著的生成性,学习者主动参与到知识生成与价值建构之中,不再局限于既定的教材体系、标准答案之内。
从生本理念来看,建构主义学习观所阐述的观点与生本理念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取得课堂教学的积极效果,就要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积极开辟多元化的互动交流环境,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有力支持。目前来看,生本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想开辟多元互动的交流环境,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对生本理念进行深入分析,正确理解建构主义学习观。所谓生本理念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做到尊重学生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建构主义学习观与其有着相似性和共同点。为此,我们应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积极推进建构主义学习观。
2、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积极开辟多元互动的交流环境。生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想取得积极效果,就要努力开辟多元互动的交流环境,使学生能够通过增加沟通的方式加强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满足课程教学需要,使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实效性上有较大的提高。
3、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建立师生间高效的沟通桥梁。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特点,在老师和学生间建立高效的沟通桥梁,满足语文课堂教学需要,使学生能够在平等的关系中实现有效沟通,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五、结论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教学对话是互动的、交往的,它强调师生、生生动态信息交流,使师生的认知、思想、在互动、交往中得到螺旋式的渐进与提升;教师既要学生走进教材,与教学平等对话,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鼓励学生敢于对教材怀疑、质问和批判。所以,我们应对生本理念有正确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贯彻生本理念,全面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冯凝.生本教育:打造人文教育乐园[J].现代教育论丛,2009(08).
[2]李巧萍.周玉娥校长的生本教育实验管理分析[J].人民教育,2009(Z3).
[3]孙冬梅.生本教育观与识字教学[J].现代教育论丛,2009(12).
[4]郑飞艺.小学语文课程组织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