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公共服务精细化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服务与管理信息化是社会工作发展的必然选择
进入21世纪,以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为背景的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全世界掀起了新一代产业浪潮。世界各国通过大数据存储和基于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的应用,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形成了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业态。它不仅以全新的理念和架构重组了人类在各个领域里的实践活动,更推动了人类的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同样催化中国社会工作领域发生巨大的变革。这种变革不仅体现为新业态的出现,更表现为以往被视为自然科学研究工具的统计学和数学算法、信息处理和存储技术等大数据技术,将应用到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领域。作为拓展社会工作新动能的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归纳、整理、分析、综合处理海量信息,推动社会工作走向专业化、专门化、多元化、精细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工作在顶层设计、政策引领、制度建设和实践操作上都有了长足发展,尤其在创新社会治理的大格局中,进一步明确了社会工作发展的方向、思路和任务。从政策制度的不断完善,到专业人才和组织平台的培育建设都有了全面的提升,拓宽了社会工作的维度,社会工作在社会治理中的功能和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给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随着我国社会转型、政府转换职能简政放权和社会工作自身的完善和发展,各类社工机构和社会工作队伍日益壮大。社会工作机构按照一定的宗旨和服务体系,从事服务社会、服务公众的社会工作实务性工作。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国社会工作机构数量快速增长,以年增长10%-15%的速度发展。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社会服务机构156.2万个,比上年增长6.8%,职工总数1197.6万人,全国持证社会工作者共计206183人。其中,社会工作师和助理工作师206183人,比2014年增长29.8%;全国全年参加社会工作专业培训达388321人,比2014年增加41.5%;全国社会工作人才数量突破50万人;全国有321所高校设有社会工作专业招收本科学生,70所高职高专学校招收社会工作专科学生,104所高校招收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每年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3万人;各地社会工作资金投入26.6379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9.6%;全国成就社工岗位181273个,比上年增长了59.1%;全国社会工作机构达到4686家,比2014年增长33%;全国有社会工作行业协会455家,比2014年增长了57.4%。现阶段,我国己初步建立起门类齐全、覆盖广泛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形成了层次不同、区域有别的社会工作机构发展格局,其在参与环境保护、扶持弱势群体、帮助贫困地区、提供就业岗位、创办民办教育、进行慈善捐助、便民利民服务、促进行业自律等许多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力量。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增多,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激增,服务领域的拓宽,对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信息科技手段为支撑,通过大数据重塑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模式,成为社会工作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民政部门要发挥引领作用推进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信息化
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信息化建设新路径的探索,属于全新的研究领域,在国内尚无固定模式可循。国外鉴于国情差别,可借鉴的东西也不多见。所有这些为我们放下包袱,积极研究探索留下了广阔的创新空间。以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嵌入社会工作,依此实现社会工作理念、方式上的变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社会工作创新的优先选项。
民政部门作为社会工作的主管部门,在发展部门信息化的同时,要切实发挥主管部门优势和政策引领作用,在已经建成的“民政社会公共服务平台”下,以建设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信息化系统平台为契机,积极与其他社会工作信息化系统、社会组织和相关机构创立的社会工作信息化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实现跨行业的互联互通,集合相关政府部门、行业机构组织,发挥社会共建优势,为建构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信息化云平台,推进社会工作信息化发挥政策指导和部门引领的作用。在这方面,黑龙江省大庆市进行了有益探索。
“大庆市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综合应用信息平台”始建于2014年,现在正在应用中逐步完善。从宏观体系来看,该平台是大庆市民政局立足现有的“民政社会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架构和资源,在大数据环境下,以开放的建设模式研发建立的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信息化应用系统。从应用的角度来看,该平台属于“民政社会公共服务平台”下设的子平台,内部由专业社会工作者管理信息系统、社会服务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和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三个子系统组成。这三个子系统在云平台大数据的支撑下,通过门户网站群、民政各个业务分平台、移动APP与便民终端及各类服务整合接入应用平台,与服务对象在云端交互,实现信息有效对称,完成服务社会、服务公众、管理社会、管理事务的工作过程。与此同时,这三个互通共享的子系统可以通过“民政社会公共服务平台”数据接口与民政横向相关业务系统、本市自建系统(运营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平台,交通、金融、医疗、教育等信息平台)及本市其他相关社会工作业务系统(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机构、协会)通过云平台互联互通互操作,实现全市内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资源共享和服务管理全覆盖,优质完成平台涵盖的所有业务协同服务任务。
“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综合应用信息平台”具有良好的拓展性和兼容共享功能。从目前大庆市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信息化应用的情况看,服务与管理的覆盖度广、针对性强、解决问题效率高,其自身服务内容包括6大类23项业务:为生活困难老人和空巢老人、“三无”老人开展的为老服务类项目:生活照料服务项目、就餐配送服务项目、病中护理服务项目、法律援助服务项目、意外保险服务项目、心理干预服务项目、社会参与服务项目、身体康复服务项目、养老服务呼叫中心助老服务等其他项目(困难老人拨打政府发给的移动式呼叫器“96700”号码,即可得到多种基本生活需求服务);为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服务项目:如生活扶助服务、就业援助服务、生计发展服务、权益维护服务、生活救助服务、心理疏导服务、生计项目开发服务;为特殊群体服务项目:如纠正行为偏差服务、缓解生活困难服务、疏导心理情绪服务、改善家庭和社区关系、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服务、就业援助服务;为受灾群众生活重建开展的社工专业服务项目:如生活救助服务、心理疏导服务、生计项目开发服务;社工专业人才服务项目:如对专业社工人员进行培训服务、专业社工人员进社区、工厂、学校开展的社工服务;社工服务项目评估中心服务项目:譬如中心属民办非企业单位,中心人员由专业社工人才组成,中心组建专家库,受民政部门委托组织专家对设计的社工服务项目进行遴选,并对社工服务项目实施过程、效果进行评估、论证,对完成的社工服务项目进行评定等。
该平台拓展到云端的服务则涵盖范围更广,几乎涵盖了社会、公众全方位、多维度的需求。包括为各类用户提供专网登录、VPN远程登录、无线登录、手机WAP登录等多种方式,覆盖了大庆市委、市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等200度家单位,共计400多用户;接入了财政局收费系统、会计证发放系统、劳动局“五险合一系统”、房产局房产证审批发放系统、质量技术监督局法人代码证审批系统等7个应用系统;进驻了政府采购、工程交易、产权交易、土地交易等四个中心、45个单位及250个服务窗口,实现了市政府及市政府各委办局面向企业和市民的行政许可项目的网上审批,为企业和市民提供“开放式、交互式、一站式、一表式”的审批服务系统;通过光纤上网和“宽带大庆”,全市县(区)农委(农林局)、62个乡(镇、场)有112个村(连队)可以上网;全市共有农信通用户7730户,农信通覆盖率达91%,为农民提供政策、法规、标准、新闻、各类技术、各类农产品供求、市场行情等信息服务;实现了住房公积金管理业务集中管理、数据集中存储、政策统一口径、业务统一操作。个人账户查询系统通过政府网站直接面向个人。缴交职工实现了通存、通取、通贷;联通了数字城管系统,在主要街道、住宅小区等地区设置了监控点,实现了对地上的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园林绿化、市政设施、桥梁、路灯监控、物业小区等城市管理业务的数字化、信息化;以GIS的强大数据分析和管理功能作为支持,以用户的选择和要求为标准,实现基础地理数据的共享和房产信息的科学有效管理;以社区居民信息为基础、集社区办公、管理、数据同步于一体,提供给各级、各部门浏览、查询、统计社区基础信息,通过社区服务网站和民生论坛,向广大居民提供全天候的生活、工作系列化服务;以RFID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等为手段,以网络化管理平台为支撑,采用出租车双频复合电子标签和自动识别的出租汽车自动监检管理系统通过云端可查,可监管追踪,实现对“黑出租汽车”和“问题出租汽车”的辅助稽查;关联了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与卫生部、黑龙江省卫生厅、市辖各县区合管办及定点机构的网络连接及信息共享;基于大庆市政府网络,关联了信息化协同工作体系和数据共享体系,各业务应用基于上述数据标准、数据中心和协同工作平台来实现。
三、社会工作语境下由大数据、“互联网+”构筑的“养老服务生态圈”
透过宏观,我们再入微观。以大庆市让胡路区庆新社区推出的“双社结合”、“双工联动”,打造“3+1”居家养老助老菜单式服务”专业化新模式为例,从中可以领悟到社会工作语境下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助推养老事业的力度。
大庆市让胡路区庆新社区在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信息化工作架构中,依托政府云和大数据,把社区的各类信息统一归属到民政开发的“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综合应用信息平台”下,推出了“双社结合、双工联动、“3+1”居家养老助老菜单式服务”专业化新模式。所谓“双社结合”就是社区居委会和社会组织结合协作;“双工联动”就是社区社工和社会义工联合行动;“3+1”居家养老助老模式就是以居委会社工服务中心为平台,以社区社工带动心理咨询师为老人提供精神慰籍、心理疏导+以社工带动志愿者为老人提供卫生、理发、洗脚、剪指甲等服务+以社工带动社区居民和身心健康的老年人组成服务队,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和邻里守望等服务。从实践来看,这种养老模式切合当地实际。社区党工委通过“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综合应用信息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对社区居委会和社会组织的优势整合;对社区社工和社会义工的服务方式互补互助。目前,“3+1”居家养老助老菜单式服务模式已在庆新社区全面推开,服务效果明显,社会反响良好。这种体贴式、个性化助老服务做法,得到了辖区老年人,特别是 、寡、孤、独、残等特殊群体老年人的普遍认可和赞许。
[关键词]基层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精品展览;展示空间
博物馆是陈列、展示、宣传人类文化的重要场所,是国民教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民族文化、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2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因此,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之一,积极发展基层博物馆文化事业,增强基层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需要。
我国现有各级各类博物馆2300座,其中市、区(县)级基层博物馆近千座,占文物系统博物馆数63.9%。(1)近千座基层博物馆遍布全国各地,收藏的文物藏品占全国总量的40%。基层博物馆作为当地重要的文化窗口,承载着历史之文脉和民族之精神,对培养一方土地的文化气质、提升地方文化品位、塑造文化魂魄有重大意义。长期以来由于思想观念、专业人才、基础设施条件、经费投入和管理模式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基层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也受到了影响。如何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是新形势下基层博物馆面临的难题。
过往,基层博物馆的主要职能是馆内文物的保护、藏品展出、野外文物勘察和保护。现今基层博物馆应转变观念,创新思维,不断扩大服务领域,培养创新人才,满足公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2)基层博物馆在工作中也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摒弃“阳春白雪”的心态,让人民群众参与到基层博物馆建设中来。这就要求基层博物馆运用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增加宣传力度,吸引公众参与到博物馆文化建设中来。博物馆设计的各项活动,也要充分考虑公众的文化需求。
2008年,全国各级博物馆向全社会免费开放,有利于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履行教育功能,有利于发挥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的社会价值,有利于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宣传推广。实行免费开放后,客流量开始增大,如何为观众做好服务,成为博物馆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的重点。基层博物馆观众可以分为五类:(1)以知识学习为目的,如大、中、小学生;(2)以学术研究为目的,如学者、博物馆研究者;(3)以艺术鉴赏为目的,如文物爱好者;(4)以休闲娱乐为目的;(5)国内外的观光旅游者。对于基层博物馆而言,应研究不同的参观者的文化素养与文化需求,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文化服务。这种“人本”理念应体现在博物馆工作的每一环节,是基层博物馆服务工作的指导思想。只有在充满人性化的服务环境中,才能做到优质服务,才能使每个公民真正享受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
二、发掘整合优势文化资源,打造精品展览
陈列展览包括常设展览、临时展览,是基层博物馆提供给公众最直接的文化产品与服务。“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3),因而如何做好陈列展览,打造有特色、有魅力的精品展览,是博物馆的命脉所在。基层博物馆地域文化浓厚、传统特色突出、观众覆盖面广。但是也面临着代表性藏品数量不足以形成独立的展览专题、设计目标和陈列主题不明确,缺乏合理的逻辑性。这样的展览,难以引起观众兴趣。因而克服藏品不足、把握陈列设计思路,成为打造基层博物馆文化精品的重要课题。
第一,要坚持展览的原创性,挖掘区域人文,弘扬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震撼力,当代中华儿女一定要肩负起弘扬中华文化的历史重任。”(4)基层博物馆当把最能反映本区域历史文化内涵的藏品设为常设展览,作为区域名片和文化宣传阵地,向参观观众展示最具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例如上海市青浦区博物馆大胆摒弃通史类的传统陈列模式,着力构建具有特色的区域博物馆陈列体系,以青浦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青浦区是都市上海文明的发源地、上海乃至长江下游重要的贸易区)、江南著名“鱼米之乡”的浓厚水乡文化两大特色,形成了“上海古文明之源”和“申城水文化之魅”为两大基本陈列。2006年初,青浦博物馆获得了“2002~2004年度上海博物馆陈列精品奖”。
临时展览与常设展览对应,周期相对较短,可以补充诠释博物馆文化价值。不同展示思路、不同合作方式、不同展陈目的形成的临时展览,弥补了基本陈列灵活性不够的缺点。这个部分的展览重点在于专而全,可以发挥市内各博物馆间灵活调动,将每个馆打造出一个至多个精品展览,在一个区域内打造出一批具有文化影响力的专题展览。这样的展览可以充分发挥区域内博物馆藏品的功能,实现珍宝同赏。
不论是常设展览,还是临时展览,都要坚持展览的原创性,坚持自主策划、设计并实施,这样才能做到深入挖掘区域历史与文化。区域历史与文化也是最能弘扬传统文化,并取得当地人的认同,为外来参观者提供了解当地灿烂文化与风俗传统的知识与信息。
第二,坚持展览的多样性,不断加强合作交流。
展览的多样性有两个要点:一是,坚持“常设展览要常新”。常设展览是基层博物馆展览的重中之重,是最能反映区域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然后常设展览的“固定性”也相对容易使参观者产生“审美疲劳”,因而对已有的常设展览要适时做出相应的改造,增加常设展览的吸引力。二是,开办丰富多彩的临时展览。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基层博物馆可充分发挥其在地区文化发展和历史认同方面的号召作用,联合其他文化、科技单位,共同开发文化资源,打造各种临时展览,共同服务于地区文化事业,尤其是青少年教育及当代艺术的发展。
地域文化资源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因而馆际交流展览可以为临时展览提供新鲜血液。各基层博物馆可与国内其他博物馆合作举办临时展览,可以引进展览,同时也可将自己的精品展览输出。馆际交流展览,对促进更大区域的文化交流与文化繁荣有相当的积极作用。
三、开拓新的博物馆展示空间
基层博物馆的展览一般是固定在博物馆建筑中,因而展示空间受到一定限制。“流动博物馆”的出现,突破了展示空间固定性的难题,弥补了文物不足带来的系列问题,强调博物馆之外的实在的展示空间。博物馆是流动的历史,流动的博物馆是活的历史。基层博物馆可通过文化知识讲座,送展览到学校、企业、社区,开展宣传活动,开拓新的博物馆展示空间,打造不一样的“展览”。情况许可下,还可以根据历史场地,形成一个公众参与其中的情境,强调“体验”这一直观的展示方式对于公众的影响,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进行文博知识有奖问答,向参与的市民赠送纪念品,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区域历史文化,普及文博知识。
针对学生群体,基层博物馆除了展览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参观博物馆的课外活动,开辟学生们的“第二课堂”。由讲解员结合学校史前历史课程及乡土教育课程,利用馆内陈展的场景以及展示的文物,为学生形象生动地讲解区域历史文化,再现家乡的魅力和风情,体会自己生长生活地方的美好,加深了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将爱国教育落到实处。
博物馆专业人才的缺失,也是遏制其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提升的瓶颈。作为文化单位,研究能力的提升,是基层博物馆做好陈列展览、开展教育活动、文物保护工作的保障。基层博物馆不仅需要引进人才,更需要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为员工提供职业上升空间与个人价值双重实现的平台,是留住人才的关键,譬如提供在职学习研修、专业培训。目前,文博专业的技术性培训举办的较少,机会稀缺,基层博物馆的培训则更少。基层博物馆应该建立自己的研究平台,加强展览背后的学术研究,提高业务人员的研究水平。
注释:
(1)崔波:《“全国县级博物馆展示服务水平提升项目试点”盘点及展望》,《中国文物报》2006年9月29日第六版
(2)《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关键词:供电营销服务;精益化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一、供电营销业务存在的困难与挑战
1经济环境的影响
现阶段,全球经济发展不稳定,出现一度低迷的状态,而且,国内经济结构与发展模式的调整,经济软着陆的实现,使得国内经济发展速度的延缓,这些原因造成对供电企业发展的影响。因此,经济发展的滞后将造成供电企业的经营利润和营销市场空间被外部企业挤压。
2市场需求的影响
由于电力企业的自然属性所形成的垄断格局,从最初就是“重发轻供不管用”的现象。随着电力体制厂网分开和主多分离等一系列体质的深化改革,都有了巨大的改观。拥有一贯长期沉淀的陈旧思想的供电企业职员缺乏市场需求的观念,不重视客户需求的想象继续存在,而且电力企业的内部管理体系那种以生产作为导向的观念仍然村存在,供电企业还没有对需求导向的观念重视起来。企业倡导的“企业各个部门要为营销服务,营销委市场客户服务”的做法并未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
目前,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在电力企业供电营销服务的内部环节,存在着企业对市场需求信息反馈滞后的现象,企业人员基础工作的牢固度不强,技术知识系统也很匮乏,而且,政府调整变更了投资计划,所以企业对供电营销市场信息的掌握总是慢半拍,加上周期性的电网建设,市场上形成了供电能力分布不均衡与负荷的需求,就从整体上造成了企业无法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供电需求。
3社会需求的影响
电力管理部门经过几次变革后,政府对电力市场的管理日趋严格。人民群众对自身的公众权利维护意识也在增加,对关系到公众的电力企业的关注度也在上升。与此同时,电力企业基层人员对提供优质服务的意识还是滞留在传统的发传单、外出宣传、礼仪服务、营业设施环境等等表面层次上,而对如何使企业迅速的掌握客户用电需求、较少社区停电、优化企业内部结构升级等深层次上没有给予关注。
总而言之,供电企业中所提供的供电营销服务在社会低迷的经济环境、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等的影响下,形成了供电营销服务目前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而改变这一现象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变革。变则通,电力企业只有及时把握市场的需求状态,改变企业的经营观念,调整适合自身的营销策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二、供电营销服务精益化管理的必要性
面对电力企业中供电营销服务所面临的困难,电力企业在供电营销服务方面要进行全面的改革,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带动企业营销结构的优化升级。从策略和观念上做好供电营销服务精益化的管理。
1精益化管理
精益化管理的核心价值是--不浪费,这种管理理念是出自于西方。作为企业生产、销售、服务、各个环节流程现代管理的方式,是企业管理重要的一个环节。精益化管理要求: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深入管理、明确目标等以实现组织结构专业化,员工职业化已达到企业管理准确高效到位的目的。
2供电营销服务精益化管理的意义
供电营销服务精益化的管理是供电企业良好运作核心业务的需要;满足供电企业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的要求;符合供电企业营销技术进行创兴的需求。
三、供电营销服务精益化管理的策略
1加强市场维护精益化管理
现阶段,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供电营销服务可以利用系统软件的开发对供电需求市场有实时迅速的把握。但是系统软件的开发在电网调度方面具有相同点与不同点。在之前,传统的电网调度系统在运行方面存在着较为分散的缺点,而现代的运行系统朝着综合性的方向发展完善。然而,系统集中向综合型方向运行会导致机械设备分担的加重,从而会影响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工作效率的提高。开放式的预备性系统会使多个计算机连成局域网的模式,分解电网调度的压力到多个计算机上,进而使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进一步把握市场需求。
2加强客户服务精益化管理
近年来,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朝着标准化的方向发展,有效的解决了不同系统间存在的相互操作问题,这种方法仍然是以将接口标准为主要理论依据的。目前,因为电网调度系统制作的技术不同,电网之间会存在不兼容的问题,所以实现调度系统的随即使用功能还需要时日,系统的生产厂家还要对软件和硬件进行标准化的技术开发。进而把创新技术贯彻到更好的贯彻到客户服务上去。
3加强电费精益化管理
企业应该充分运用科学技术来提高客户电量抄表的智能远程化,推广安装智能高端电能表,以达到提高居民与客户的用电远程采集成功率的目的;企业要加强对收取电费的准确性,确保客户的利益不受侵犯。
4加强营销稽查精益化管理
企业要加强营销稽查精益化的管理,这种做法有利于给营销精益化管理提供保障,对营销稽查监控的系统功能,把服务、电费、业扩等各个环节的监督融入整个体系,完善企业营销服务的质检体系、质量评价体系、营销体系与现场稽查体系,以完成对电力企业营销服务精益化的全面、实时、科学的监督作用。
5加强营销队伍精益化的管理
为了更好的实行供电营销服务精益化管理,企业应该加强培养营销服务职工的技能,对职工进行分成次,全方面的技能、礼仪、心理系统培训,使职员成为全方位,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不仅如此,企业要加大对营销服务人员的技能成绩考核,起到督促供电营销服务职员认真工作,提升其工作精确性和专业性的积极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科技与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的供电营销服务的精益化管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是十分有必要的。企业要从加强市场维护、客户服务优化、电费的精确度、营销稽查、营销队伍的培养这几个方面全方位的对供电营销服务进行精益化的管理,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婷婷.新形势下电力企业营销系统运行管理体系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1(29).
Exploration on Project Management and Refined Service
of Colleg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CHEN Jian[1], HAO Xiujuan[2]
([1]Shandong University(Weihai), Weihai, Shandong 264209;
[2]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Weihai), Weihai, Shandong 264209)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al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colleg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project management on colleg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is formulated so as to optimize the management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meanwhile, putting the refined theory into the application can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of fining and efficiency.
Keywords: colleg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project management; refined service
项目管理理论是管理科学中的一项重要理论和管理技术,将其引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可以提升工作绩效,规范工作的流程和内容,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在此基础上,通过大学生精细化心理援助体系的构建,将有助于系统的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1 心理工作项目化管理思路简析
项目化管理就是综合应用理论和经验知识,在各种资源约束条件下寻找各项目的最佳实现目标的组织安排和管理办法。其中管理包括领导、组织、人员、计划、控管等五项主要内容。对心理工作进行项目化管理需在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1.1 项目化分解
所谓项目化分解,就是用系统、整体的理念和思路,采用逻辑整合的形式将心理工作分解成若干个项目,并分别进行管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项目化为: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教学、心理活动、心理危机干预、心理日常事务和学生组织管理等六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下亦可再分解成若干子项目。同样,各个学院亦可按此方式对学院心理工作进行项目化分解,结合校、院两级心理组织机构确定的目标、要求,进行逐层分解,并将具体的目标要求、任务安排、执行标准、工作内容、进度要求、经费使用、质量管控措施等进行细化、分解,最终落实到每一个项目组和每一个项目成员。同时加强项目过程管理和考评,建立竞争机制和绩效鼓励,以此带动全体教师和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等积极性。作为心理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必须要善于发现可利用的资源,敏锐地捕捉到学生的需要,并将这些资源和需要转化为可执行的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将复杂项目分解、细化为简单项目,将分散的工作整合、集成、打造为项目进行管理。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要做好规划和预案,把握重点,抓住关键环节,理清脉络,做好协调与统筹工作。
1.2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首先是选对人,其次是管好人。通过委任或竞争的方式确定每个项目的负责人或负责小组。对一些特殊的项目,可采用委任等方式,在委任时要根据其工作经历和经验,专业素养和个人兴趣等综合因素选择合适人选。对普通或一般的项目,或大多数人都适合的项目,宜采用竞争等方式确定项目负责人,将委任和竞争结合起来选择项目负责人,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达成一定程度的平衡。
管好人,最重要的是建立项目绩效考评制度。考评过程中要以项目的类型、难易为衡量标准,制定明确的、有区分度的考核标准体系,对各级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进行逐级、综合考评,并据此进行考核和进行绩效奖励。
1.3 项目时间管理
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何时开始,二是何时结束。根据高校大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时间节点,选择合适具体的项目启动时间和结束的具体日期,依靠项目进度表来实现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项目进度表应当根据项目特征、师生需求、资源共享情况、项目执行的工作日历、风险管理计划等统一考虑,估算项目工期,确定结束时间。并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记录进度表,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部分。在完成制定项目进度表的工作之后,就要严格按照进度表进行过程管理和监督,主要把控好项目的推进情况、工作进展、主要成效等,并及时进行指导、纠正和调整。
1.4 项目质量管理
项目的质量管理主要解答“这个项目好不好”的问题。在管理学界,项目质量管理是一个很难界定的知识领域。现代项目管理认为,质量管理应当是全面的,具有全员性、全过程性、全要素性的特点。从高校心理工作的具体要求看:心理工作项目的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师生群体大小、师生受到正面影响的程度、对学校或学院心理工作的贡献值等。对项目质量的管理还需在有些项目结束后对项目参与者随机抽样进行回访、调研以确定项目质量。
1.5 项目成本管理
项目成本管理主要是回答“这个项目值不值”,项目成本与进度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在高校心理工作经费相对紧张的情况下,更要做好项目的成本管控,尽量少花钱,多办事。除了做好一般的成本管理之外,有必要准备一定数量的机动资金,以处理不确定和不可预见的事件,这些事件不包含在成本估算和预算的结果中,但它也是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项目化分解、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成本管理等可作为项目组织者和领导者的考量指标,而项目时间管理与项目质量管理主要用作项目负责人等考核指标。
2 心理工作精细化服务初探
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要求出发,“精”是“精益求精”,实现工作最优化;“细”是“细致入微”,做到工作的细致化。高校心理工作精细化服务可从体系结构、工作队伍、组织实施、保障设施四个方面加以构建:
2.1 构建精细化的体系结构
心理工作体系应形成预防为主、加强疏导、及时干预的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应紧紧围绕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成长和生活的环境、社会心理支持系统等设置精细化的内容。预防环节主要是通过调查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效防止心理问题和心理冲突的发生;通过有效措施帮助学生认知自我,提高自我管理和掌控能力,学会自我成长,能够有能力处理好成长中的挫折和阵痛,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品质。疏导环节,应建立起立体、全方位的沟通渠道,建立起有效的工作网络,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心理支持体系。在干预治疗环节,应由更专业的机构与人员来进行,比如精神卫生中心或者专业医院。学校应围绕如何配合治疗建立起相应的精细化心理援助。
2.2 组建专业化、专家化的工作队伍
心理工作队伍精细化建设要充分考虑人员的专业背景和水平,以“术业有专攻”为思路,打造一支“技术有特长,领域有专长”的专家型咨询和教学队伍。此外,还要加强队伍核心专业人才的发掘与培养,发挥核心人物的带动和影响作用,提高整个队伍的工作水平。队伍的来源要考虑实际工作的需要,广纳贤才,专兼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不同层次、不同背景、不同专长的相组合,形成梯队化、结构科学的工作队伍。同时要充分重视心理工作人员的培训与教育,这也是心理工作队伍精细化的必要保障。
2.3 设计、完善精细化的实施流程
心理咨询的流程、实施方案要更加精细,更加精准。从心理咨询的提前预约开始、心理咨询的初诊接待、心理咨询中的阻抗、下次咨询的约定、心理咨询个案的探讨以及咨询后的追踪随访等都必须依照科学化、专业化的特点设计详细的流程,这是心理咨询工作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工作越来越复杂,涉及到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必须加强多方的沟通与协作,构建全方位、流畅的工作模式。因为涉及的方面和人员?^多,只有精心组织、细化工作流程、做好过程管控才能确保工作有效、有序进行。在过程管理中,每个环节的关键要素,可采取的途径,有效可靠的变通方式等都需要有细致的流程,采取错误的措施,将对学生造成重大伤害。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煤矿工作;后勤服务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3-0310-01
前言
精细化管理是实践的产物,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在各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所以,目前各个企业应把加强精细化管理放在发展的重点。如果一个企业在精细化管理上不到位,那么该企业在发展上肯定存在些许缺陷;但若一个企业重点强调精细化的管理,那么该企业的工作效率一定会得到提高,并且不会随经济的发展而被淘汰。精细化管理是当今的创新思维、是一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对人类今后的发展起着舵手的作用,指引我们在正确航道行驶。煤矿工业在后勤服务方面注重精细化管理是必然的。然而,在煤矿工作中,我们该如何加强精细化管理呢?
1 后勤服务的基本内容
后勤服务涉及面广泛,包括企业的各各方面。当然主要的就体现在员工的衣食住行上,一个企业在后勤服务上是否到位,可以直接在企业生产效率、员工素质上体现出来。企业只有让员工在后勤服务上得到保障,才能给员工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才能有效的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才能推动企业的发展。
1.1 服装上的管理
第一,企业应设计出自己的工作服分发给每位工人;第二,衣服应统一管理,既工人下班后将衣服交到相关的负责人手里,然后第二天早晨再领衣服;第三,企业可聘请专门清洗衣服的员工,尽可能每天把收上来的衣服洗涤一遍,然后再烘干,保证衣服的整洁。
1.2 饮食上的管理
饮食上就包括吃的和喝的。所以,第一就是给员工提供饮水机及桶装水,方便员工饮水;第二就是食堂的饭菜尽可能多给员工,让员工吃饱。第三要保证食堂饭菜新鲜,菜的种类多,味道不错。
1.3 住宿上的管理
第一,也是最重要一点――保证宿舍的干净整洁,第二,工人一天辛苦工作后最想要的就是安安静静的睡上一觉,所以呢,舒适安静的环境是必不可少的。第三,提供澡堂,并保持澡堂内的整洁,保证员工有热水洗澡。
1.4 交通上的管理
对于每天都要回家的员工进行专车接送上下班,定时定点的长期坚持,体谅员工每天等车,甚至是等到车没座位的辛苦,这在保障员工人身安全上也起重要作用。
2. 煤矿工作管理上存在的不足
2.1 管理观念上的错误
首先,管理阶层本着“小事不管、大事再管,能不管就不管”、“差不多就可以了”的观念放纵着职员,使他们滋生“这是一个无组织、无纪律的团体”的想法,因而更加的懈怠。所以,企业在各方面上都存在管理水平低,管理力量不足的问题。如:煤矿安全方面的监管力量差;在煤矿工业发展规划上也无见解。其次,管理阶层为谋取暴利,贿赂官员、偷工减料降低生产成本;违规生产、强占矿产资源。这些都是各管理层自己思想上、道德上的问题阻碍煤矿企业的发展。
2.2 管理体制不完善
第一,企业对各部门的职责没有具体化的规定,导致各部门权责不明,职能交叉重叠,这就直接影响到各部门间的独立又互助的关系,激化了其企业的内部矛盾,阻碍企业发展。第二,缺乏对员工的奖罚机制,管理阶层的错误观念只会使员工更加的怠慢,如:迟到、早退、甚至不上班等等。这就需要企业对按时上班不随意请假的员工给予奖赏。这样才能激发其积极性。
2.3 监管力量不足
第一,煤矿工作主要是在地下,其安全问题最重要。但我国煤矿企业在这方面做得并不是很好,因此,在煤矿开采过程中时常会出现塌方等问题。工作人员必须要检查地质状况,关注天气预报等等,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第二,各部门间要做到相互监督、相互影响。不仅要有较强的监督意识,而且还应自觉的接受监督,提高工作的透明度。
3 精细化管理在煤矿后勤服务工作中的应用
精细化管理的范围广,运用于煤矿后勤服务上可体现在工作计划、员工生活、人身安全以及操作技术等方面。精细化管理在煤矿后勤服务工作中的实施要点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出发
3.1 提高服务水平
提高服务水平是精细化管理在煤矿后勤中扩展应用的前提。企业应主动给员工提供服务,不断地在衣食住行上保障员工的需求,努力给员工营造友好轻松的工作氛围,确保员工的工作热情。当然,不仅是在物质在的满足,企业也需要给予员工精神上的需求。加强工作期间的文化建设,例如:定期举办员工交流会或定期举办员工文艺表演大赛,加强员工间的和谐关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不断提高各员工的综合素养。
3.2 人身安全上的精细化管理
企业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的主要措施有两点。第一,合理用人。尽可能根据每位员工自身的特点、专业来安排其工作任务。如:对于安全管理人员的招纳则必须是负责任,细心,耐心,工作认真的人。所以,在用人上一定要谨慎,因为从事煤矿工作不同于别的工作,它是与员工性命相连的。第二,安全管理人员要懂得发现问题,然后处理好问题,努力避免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当然,要想发现隐患主要是靠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经验以及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安全管理人员若是有责任心,那么就应做好预防工作,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做到有效的安全管理。
3.3 技术上的精细化管理
在方案设计方面,加强实践论证,结合各种客观条件,如:地表特征,岩石构造,技术水平,瓦斯等来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然后再列举不同的多个方案。在实践中否定、修改。
在施工技术方面,要做到既不浪费各项资源又不影响安全使用。这就需要管理阶层优化支护方式,严查断面的规格,严把质量关口。要有专业人员对坡度转弯,分岔,变坡及水沟等都有科学合理的设计以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作业规程设计方面,作业规程是指导工作人员安全,正确工作的第一手图文资料,一定要做到图文齐全,内容准确,且要根据地质,水文,压力,瓦斯等各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改变更新作业规程,确保其时效性。以保证作业规程可以有效指导工作人员的现场操作,做到施工方法正确,支护方式恰当,减少事故发生,提高生产效率。
结束语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精细化管理已成为众行业中必抓的重点。精细化管理是精益求精的表现,实行精细化管理就是企业的一大进步,它会促使管理阶层创新管理理念、明确发展目标、研究发展计划等等来规范一个企业。所以,要想煤矿工业能不被时代所淘汰,就必须与时俱进,加强精细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广大员工的活力与激情;才能实现煤矿工业管理的规范化、有效化;才能不断推动煤矿事业的进步。希望在今后的日子我们能一起努力共同为煤矿事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也希望煤矿工业发展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07-000-01
摘 要 本文主要对社区用电服务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本着以规范社区用电服务流程,提高用电服务质量为目的,提出在社区用电服务工作中实行精细化管理的新概念,并根据具体的实际工作,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想法,在服务过程中充分体现“精”和“细”的理念,力求在管理工作中有新的突破,为下一步油田社区用电服务工作能够更加规范有序的开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 规范 服务 质量
胜利油田社区电力专业化改革以来,原社区用电抄、收、维修等业务由新组建用电服务队承担,但由于社区用电工作比较繁杂、工作人员业务不熟练等因素,社区用电管理环节逐渐暴露了一些问题。如抄表、核算过程不规范,基础资料不健全,收费台帐不规范,居民户电费回收率低、维修服务不及时等等问题。因此,如何快速有效提升社区用电管理水平,为居民提供优质可靠的用电服务,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精细化管理是企业从法制管理走向文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是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实施精细化管理不仅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要求,同时也是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如何将精细化管理应用于社区用电服务工作之中
(一)要在用电服务队中营造精细化管理的认同氛围
推行精细化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提前引入这一理念,并使其尽快被广大员工理解和认同。因此,一是要组织队内职工学习精细管理理论,让职工能够充分认识到精细化管理决不是将简单的工作复杂化、无谓地增加工作量,而是通过落实责任、量化细节、加强监督等措施,使各项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二是基层管理人员要以身作则,提高自身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其工作核心作用。三是责任制的划分要清晰,职责分工要明确。这是能否有效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要前提,也是各项管理制度能否得到有效执行的关键,真正做到“功有奖、过有罚”,只有这样,才能将用电服务队的管理纳入规范化的轨道。
(二)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融入用电服务工作的每一个细节
关于精细化管理,有这样一个等式100-1=0,也就是说,1%的错误往往会导致100%的失败。因此,必须遵循“管理无小事”的原则,做到班前布置、中间控制、事后检查,将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和作风渗透到用电服务队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使管理责任具体化,实现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
一是要在安全工作中实施精细化管理,重点完善事故预防机制通过对所涉及的各项生产工作的分类,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应急预案,并要通过实践的工作不断去充实和完善。同时,我们还建议在用电服务队开展 “安全提示”活动,即“班组日工作警示法”,用“警示卡”的形式将原有烦琐的“语言监督”变为无声的“自我警示”,从而培养全队职工的慎独、慎微意识。
二是要在服务管理中实施精细化管理。首先要本着真诚服务客户的理念, 加大与社会各界主动沟通力度,定期组织召开与客户之间的研讨会,认真听取客户的意见和用电需求,为客户出谋划策,在供电企业与客户之间架起理解、沟通、信任的桥梁,切实保障电力客户的电力权利;其次要在如何提高服务质量的保障措施上作文章,应当在实行计划停电事先告知,故障停电后主动说明等基本服务的基础上,推行符合自身生产实际的各种“特色服务”。
三是要在用电监督检查中实施精细化管理,努力降低网损。网损率是用电服务工作的一项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其管理水平的综合反应。因此,做好客户的用电检查工作,是有效控制网损主要方法。可以根据不同区域,责任划分到人,根据区域网损指标进行量化考核,全面优质地完成管辖客户的周期和专项检查任务,检查和处理客户的违约用电和窃电行为,进行用电营业普查工作。建立健全客户的档案资料并及时更新资料,实行网损月分析例会制度,针对网损高的区域,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通过实施,检查实施效果,做到有效控制网损。
三、精细化管理的长效机制
优质服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相应的制度来保证,从而使诚信服务的理念落到实处。优质服务用电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应制定一系列可操作的制度来保证其规范运行,使优质服务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在制度保证的前提下,还应通过相应的监督机制来提升制度的执行力。可以通过“接待日”,敞开大门,广泛听取用户建议和意见。与此同时,优质服务工作还应制定相应的奖惩考核措施,并跟踪考核,对一些优质服务工作做的好的员工实行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或每季开展“优质服务标兵”评比,激发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对服务较差的员工,可采取扣发考核工资,通报批评等措施,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共同提高,使优质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一、公共支出精细化管理是公共财政建设的客观要求
作为公共支出的最直接的实施者,公共财政建设要求财政部门首先应该是一个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技术性部门。这里所谓的技术性,主要是指财政部门有责任、有义务把国家各类财政性资金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分配好、使用好,保证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实现公共支出的精细化管理就成为财政工作的基本内容。
1、精细化管理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前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将会迅速增长,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将是我国今后面临的一项主要任务,也将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政府重要组成部门的财政部门,在这方面应该有所作为。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充分说明了财政部门面临的艰巨任务。为此,财政部门在明晰现阶段我国公共服务的基本现状,采取相应对策的同时,对公共支出实行“精细化”管理是非常必要的。要通过“精细化”管理,准确掌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着力点和着重点,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2、精细化管理是公共支出规范化的基础。公共支出规范化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现阶段,公共支出不论是从支出安排的形式上还是内容上,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规范化管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特别是地方财政部门面临的工作压力很大。没有公共支出的精细化,或者说,对公共支出只是一个简单的分类和安排,是不可能完全实现公共支出规范化管理的。
3、精细化管理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关键。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是公共财政的最基本要求。而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的关键还是在于资金的有效安排,这就必然涉及到公共支出的精细化管理的问题。只有做到了精细化管理,才能使财政资金的安排变得十分清晰,效益的发挥与否十分明了,可能出现的失误能够很及时地得以纠正,财政支出的绩效考核变得具有可操作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精细化管理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关键。
二、实现公共支出精细化管理的具体要求
财政公共支出的精细化管理对财政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应该包括财政工作的方方面面。但是,结合现阶段财政工作的具体实际,笔者认为,着重在以下三点。
1、完善的财政支出管理体制。从精细化管理要求来看,现行的财政支出管理体制还是属于“粗放型”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只是侧重于解决中央与地方收入分配的问题,却没有很好地解决中央与地方支出责任和支出范围的问题,省以下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划分就更显得杂乱。为了解决这类问题,中央从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方面进行了探讨。然而,这种努力带有明显的过渡特征,或者说具有很大的临时性、机动性。非特定情况下的临时性给地方政府带来的是非理性的期望。就中央财政来看,这种临时性的表现就是对地方的财政支出安排是盲目的和方向不明的。不论是按照什么因素安排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在给予地方政府自的同时,也使得财政部的监督显得苍白,这又从另一方面弱化了公共支出的绩效考核,会助长管花钱不管效益的现象。
2、成熟的财政公共支出管理方式。现行的财政公共支出管理方式带有很深的计划经济的烙印,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是带有很深的部门干预的特征。中央财政所形成的资金分块管理的管理模式,“统一”了各级地方财政的资金管理,也直接导致了地方财政公共支出的分散性。在现实生活中,形成了谁能够安排资金,谁就有发言权的现象,这也是导致财政工作(特别是地方财政工作)成为焦点的主要原因之一。今年初,在广东省的“两会”上,原广州地铁老总诉苦“节省18亿,反挨财政部门批”,这应该是值得财政部门深思的。
3、规范的财政公共支出管理要求。对财政公共支出的管理,与其说是财政部门的职责,倒不如说是已经衍生为一种政府行为。“公共支出”是姓“民”还是姓“权”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上一部分有识之士的担忧。当前体制下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在支出管理上是鞭长莫及,同时,由于块块之间所固有的项目特征、行业要求、考核标准等的差异性,也使得地方出现了同样是财政部门出来的资金,其管理的重点和要求却不完全相同的现象,给财政公共支出的规范性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
三、实现财政公共支出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思路
1、合理设置财政部门支出管理机构。改革财政部门现有的、以资金分块管理为原则的机构设置模式。具体设想是在不弱化部门职能的前提下,根据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及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需要,对现有支出管理机构进行整合,为财政支出“精细化”管理提供组织保证。
(1)成立预算编制委员会。合并现有的所有负责资金安排和拨付的内设机构,成立财政部门预算编制委员会。财政部门所有的资金支出,都必须经过预算编制委员会的审核和签批后,再履行相关法律和行政程序。财政部的预算编制委员会由部长直接负责,各级地方财政部门的预算编制委员会由相应财政机构的主要负责人负责。为了保证预算编制委员会的正常工作,还要相应建立专家库,财政部门在确定某一方面的财政预算时,就在专家库里相应地随机确定一定数量的专家进行反复研究确定。这样,就可使财政部门从复杂的既管钱又管事的现状中解脱出来,变为单纯的只管钱的技术部门,以保证资金安排的合规、合理、合法。
(2)保留财政资金支付机构。为了保证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顺利推进,各级财政部门负责资金支付的机构要保留,同时,要突出其规范性的特点。要通过对资金支付情况的分析来检查和落实预算编制是否合规、合理和合法,也为预算编制委员会提供相关意见,为相应机构对资金支出的检查和绩效考核提供初步意见。
(3)强化财政资金支出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机构。主要是负责对所有财政资金支出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精细化管理;医疗旅游;工作量化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02
一、引言
社区卫生服务经过近年来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的洗礼,其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不仅是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社区卫生服务发源于基层甚至是社会的最底层,也就是早在二战时期英国为了战后服务所需。因而公益性、大众性和基础性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特质,这一点在全世界几乎毋庸置疑。然则社区卫生服务从发源至今已走过了将近一百年,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有曾经的“市场化”的冲刷,也有社会化、新公共管理乃至新公共服务浪潮的影响,当下全球大多数国家的基层卫生服务除了秉持公益这一基本属性之外,社区卫生服务本身包括其管理模式、人才任用和服务提供方式等也呈现出了更加多元化的态势,这种多元化反之会促进机构本身的公共性。在世界各国积极发展社区卫生的实践探索中,其中不乏有许多成功的例证,新加坡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二、相关概念解析
谈及新加坡的社区卫生服务建设,虽然新加坡也在社区层面实行较大比例的公益医疗,但新加坡的社区卫生却是以其出色的经营管理模式、功能服务开发为著称,可称之为精细化管理。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运用程序化、标准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手段,使各级组织和单元精确、高效、协同、持续运行的一种管理方式;简单地说,就是要使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规范化,规范化的事情程序化,程序化的事情标准化。①具体说来,关于精细化管理,我们可以把它视为一种理念,即在工作中要秉持精益求精的原则态度,把每一项工作都细化到个量目标并以最好的效果和效率完成。在这一点上,精细化管理与德鲁克的目标管理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即倡导将工作目标分解成多个子目标,将其逐一量化完成。但精细化管理是从工作实践中发展而来,而且比目标管理更加“严苛”,强调对工作瑕疵“零容忍”,并且精细化管理还倡导积极运用创新技术和思维对组织进行变革,强调从组织文化层面加强组织成T的追求精细的意识。
三、新加坡社区卫生服务现状
在实践层面,新加坡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实行的是以政府为主导的社区卫生服务。但新加坡的社区卫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走在了前列,强调与广泛的组织机构进行合作式发展,这样的社会机构包括大型公私立医院、非政府组织甚至是市场等等,目的就是能够博采众长、各取所用以此为基层民众服务。以此发展模式为框架,新加坡在基层医疗卫生方面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正是由于这样的相对完整而又专业化细分程度高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的存在作用,新加坡优质的医疗卫生技术、服务及其管理方式在社区得以大放异彩。首先,在“狮城”的社区,民众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能力条件去自主选择各种不同种类型的医疗卫生机构,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私人诊所、敬老院、专科医疗康复中心等,除了这些基层组织,大型的公私立医院也被纳入了基层卫生服务提供的机构范畴,所有的有关社区卫生的机构都由社区发展理事会统筹管理。政府对于私立医疗机构采取政策鼓励、财政补贴的支持态度,主张公私立相互竞争,积极引入市场的作用,通过发挥市场讲求高效率、低成本的优势,鼓励公私立相互竞争。公立机构在私立机构存在的外在环境“威胁”下,不得不提高自身的服务效率效果并努力压缩成本,这样机构自身就会越来越趋向于精细化的管理模式。这种精细化不仅体现在机构的运行模式和服务提供上,还通过现在日益被重视的转诊制度呈现。转诊制度简单说来就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将其转送至最合理的医疗机构,这种严密的转诊制度确保了患者能够得到更有效率的治疗,同时节约了医疗资源。
四、新加坡社区卫生服务精细化管理的借鉴
横向比较中国与新加坡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等因素,新加坡精细化管理的经验有许多值得我国借鉴之处。
(一)重视市场和社会力量,同时保证公平与效率
关于政府、市场、社会与公民自身在公共服务提供方面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以及如何合理界定它们各自的边界问题,这已经是老生常谈,不仅是社区卫生服务,几乎所有的公共服务提供例如教育问题等,都会遇到此类问题。但新加坡在此方面的亮点就是,新加坡本身就是以市场作为主要资源配置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却能够在政府与市场和社会多方面的张力关系中还能保持社区基层卫生高度的公益性和服务的高效率。这有赖于新加坡在社区实行社区发展理事会对全社区事务实行统筹管理,保证社区公共事务至少不会在大方向上偏离公益的轨道。同时社区发展理事会的存在不仅为公共事务提供统一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公共事务的提供提供了多样发展的保障,即私立、社会机构可以凭借自身的优势参与社区的服务提供,但需要在社区发展理事会允许的框架之内。由此以来,市场力量的有效进入,在总体上就奠定了新加坡的公共服务可以像市场那样高效运作、成本效益精细,至少表现在形式上。
(二)确立完善严密的就医分级制和转诊制度
我国的医疗机构转诊制度已经探索实行了许久,但至今难以改变大型综合医疗机构“门庭若市”,但基层医疗机构“冷衙门”的现状。这种现象的不良后果是显而易见,会导致大量的医疗资源浪费和闲置,医疗卫生供需不均衡等后果,甚至可能加剧医患矛盾。我国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出台政策措施对此问题加以规范,但就转诊制实行的实践经验来看,收效甚微。这里面有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仅强调转诊,却没有建立在完善的就医分级制的基础上。所谓就医分级制,通俗说来就是“什么样的疾病就去哪里就医”,对于像感冒这样的常见病症等,如没有职业医师出具的需到综合性医院就诊的证明,就必须首先在社区卫生机构就诊,以此做到医疗分流。如果只强调转诊而没有就医分级,那么转诊的实行效果便会大打折扣。之所以出现此类现象,与我们长期以来对于公共服务机构实行“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不无关系。在这一点上,新加坡包括英国等多数国家,在实践层面的就医、转诊管理的精细程度都相对高。
(三)统筹管理,力求做到工作量化
前文已经提到,新加坡采取由社区发展理事会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提供、服务机构的介入以及服务效果的测评监控等多方面实行统一管理。实际上,由这样一个机构的统筹,不仅可以平衡政府、市场和社会多方面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在社区内对社区居民对医疗卫生的需求、评价和卫生机构服务提供的水平质量进行实时的监控和信息的反馈。全域的社区医疗信息最后都会汇总到社区发展理事会的手中,理事会根据信息反馈情况再进行下一步的跟踪指导工作。这样一来,包括由政府举办的公立医疗机构、社会投资_办的私立医院和社会性慈善机构在社区卫生上都直接对社区发展理事会负责,在避免了“多头领导”的同时也可以做到理事会对社区卫生的全局把握并量化工作目标。例如,关于社区居民的医疗需求的反馈工作,新加坡的公共管理者们通过理事会这一平台深入社区,在了解了居民需求后,将信息反馈至理事会而不是单个的医疗机构,由理事会权衡各机构的优劣势,对区域内的医疗资源进行统筹安排,将最适合的医疗机构配置到居民的医疗需求点上。这样做工便得以量化,除了需求调查、机构的服务测评亦是如此。成立社区发展理事会来保持精细化管理,应该是新加坡的一大特色。
(四)深入开发医疗旅游服务
健康产业是目前最具生命力的产业之一,“健康中国”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之一,而医疗旅游就是“大健康”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模块。新加坡对医疗旅游的研究实践比较成熟,其医疗旅游开发的一个重要支点就是在社区,当然这首先得益于新加坡发达的经济社会条件以及先进的医疗技术,能够将一部分公共医疗做精、做细,甚至采用了酒店式的管理服务,通过这极少部分的高端医疗来为机构筹资,亦可保证其公益属性。其实,能够在社区层面开发医疗旅游,新加坡的做法也颇为大胆,因为在通常我们所知的社区卫生服务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与计划生育服务这六大职能中,能够用来做深入精确开发医疗旅游的似乎只有保健和康复这两项职能的可能性较大,但新加坡就是凭借着社区发展理事会的资源统筹、信息跟踪反馈以及国内先进的医疗技术的支撑,新加坡就是在社区做到了医疗旅游的深入开发,这种模式办法以及相关的配套制度保障也正是新加坡社区卫生服务精细化管理的有效例证。
注释:
①王卫国,姚士洪.精细化管理的认识与实践[J].石油科技论坛,2010(4):37-40.
参考文献:
[1]周策.新加坡医疗保健服务的经验与启示[J].发展研究,2010(3):86-87.
[2]王卫国,姚士洪.精细化管理的认识与实践[J].石油科技论坛,2010(4):37-40.
数据规范、信息丰富、现势性良好的地名地址数据是新型城镇规划与精细化管理的数据支撑与保障,目前国内各大、中城市也正在积极开展此项工作。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南京实际,探索了地名地址数据规范的建立,并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最后提出了数据的应用愿景。
关键词:
地名地址数据;数据标准;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
城镇精细化管理体现的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城镇精细化管理主要运用标准化、数据化、程序化的手段,使管理的各要素精确、协同,使管理决策更加科学、准确。与以前粗放性的城市管理不同,城镇精细化管理必须注重细节。城市管理的细节往往与大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出行、乘车、旅游、购物、医疗、教育等;同时也与政府关心的要素密切相关,如行政区域的范围与面积、管辖范围的自然资源、企业分布、人口分布、商业分布、GDP分布、交通、应急事务对策等。而以上这些城镇精细管理关注的要素大部分直接或间接地与空间地理信息密切关联。而地名地址数据库承载着空间地理信息的框架性内容,是城镇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概略描述,是城镇精细化管理决策最直接的、可以形象化感知的数据基础。丰富、细致、规范的地名地址数据将对城镇精细化管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的特点与分析出发,提出地名地址数据建设要点,并以南京市为例,介绍地名地址数据标准设计内容和数据建设实践,最后提出地址数据应用愿景,以此抛砖引玉。
一、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的特点与分析
新型城镇是以城乡统筹、集约高效、功能友好、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表现为“城乡一体”的城镇发展态势。新型城镇应科学合理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设计合理的新型城镇将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资源享用均等化,最终实现从粗放管理到精细管理的转变。要构建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的格局,地名地址数据库作为重要的数据基础,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具备规划与管理相互促进、螺旋式上升的特点:
1)我国新型城镇建设正处于规划建设阶段,要管理好首先要规划好,科学规划离不开地名地址数据的支持。地名地址数据具有客观性、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其详细的空间位置反映城市自然和人文资源布局,挂接专题数据后将生动反映社会及人文信息的空间分布,形象地揭示新型城镇的区域特征、发展态势、经济分布,有利于新型城镇科学规划。
2)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还具备事务性细化管理的特点,也离不开地名地址数据的支持。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具有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特点,与政府和公众均密切相关,因此应对城市管理细节进行通盘考虑,从而实现有效的精细管理。而地名地址数据客观反映了城市各层级的管理单元分布,将为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平台的搭建提供很好的数据支撑。
二、地名地址数据建设要点
目前国内各大、中城市正在积极开展地名地址数据库建设,但目前我国的地名地址数据库建设还存在着覆盖不全、描述不详细,以及权威性、现势性数据不规范、不统一等问题。要使地名地址数据满足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需求,并为之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撑,必须建设规范、统一、现势、权威的地名地址数据库,其建设要点如下:
1)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需求引导。应充分了解精细化管理的具体需求,如行政区域、社区、小区,甚至楼栋等信息的空间表达,如各类娱乐场所、商业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垃圾站、公共枢纽、餐饮住宿等的空间表达等。只有新型城镇管理的对象空间信息越丰富,才越便于管理。
2)标准先行。要建设统一、规范的地名地址数据库,必须在国家相关要求的指导下,广泛调研各方需求,编制科学、可行的地名地址数据标准。
3)体现权威性。地名地址信息与民政局、公安局的管理工作密切相关,地名地址数据库的采集、建库应和管理部门密切联系,在标准制定、数据源获取、更新维护等环节都应与权威部门充分沟通联系、信息确认,以保证地名地址数据库建设的权威性。
4)统一建库、统一。对于一个新型城镇而言,其地名地址数据库应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技术要求去搭建,不应存在多部门重复建设、多种渠道等现象。该类数据库建设应由该城市的(数字城市或智慧城市)地理空间框架领导小组牵头,多部门协作完成,其应依托于该城市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以地理信息服务的方式向政府、公众,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数据利用开发提供保障。
5)与面向服务的地理信息产品相互关联。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09年的《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技术设计指南》中明确指出:公共地理框架数据主要包括地理实体数据、地名地址数据、电子地图数据、影像数据、高程数据5类,且这5类数据密不可分。地名地址数据与地理实体等其他几类空间框架数据无法分割:它们在空间上、基准上,以及各类数据相互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在标准、更新维护、版本(现势性)上相互关联。
6)更新维护制度化、程序化。地名地址数据库首次建设固然重要,但要使数据库长期发挥作用,必须建立有效的、便于实施的更新维护管理制度,使更新能够自动触发并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流程进行,可以利用社区网格化管理的优势,使更新工作责任到人,逐级上传,并建立权威部门的审核制度,使更新工作及时、有效。
三、标准设计与应用实践
在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需求的大背景下,南京市规划局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2013—2014年度开展了地名地址数据标准建设与实践验证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标准设计
(1)数据概念模型设计
地名地址数据是对地名、地址信息的结构化描述与标识。《南京市地名地址数据规范》中地名地址信息以地理位置标识点来表达,利用该标识点实现与其相关的地理实体空间概略定位。地名地址数据包含标准地址(地理位置的结构化描述)、地址编码、地址位置、地址时态等信息,还包括了与其相关的标准名称(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经标准化处理,并由有关政府机构按法定的程序和权限批准予以公布使用的地名)、地理实体标识码、建筑物编码等信息,便于与现实存在的地理实体及建筑物挂接。结构化描述的地名地址数据利于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相关专题信息的空间匹配、信息挂接展现。
(2)地名地址组成结构
《南京市地名地址数据规范》中描述的地名与地址是密不可分的,面向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的需求,其地名信息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概念,还应满足城镇精细化管理需要下的地名信息(即兴趣点POI)的广义拓展,如商业、娱乐、生活服务等地名及地址信息。任何一条记录中既包含了地址信息(包括标准地址与代码、行政区域代码与各级名称、路街巷名称、门牌号及图片、楼栋号、单元号、建筑物唯一编号等信息)、通用的地名信息(包括标准地名及类别、简称、别名、曾用名、地理实体标识码等信息)及广义拓展的地名信息(即兴趣点POI,包括POI类别、邮政编码等信息),还包括了以数据应用为目的的信息(包括数据来源、数据更新、是否、照片与视频等信息)。如图2所示。
(3)数据分类
我国在2001年了《地名分类与类别代码编制规则》(GB/T18521—2001),该规定对山峰、河流、湖泊、森林、行政区域、矿区、农林牧渔区、交通设施、纪念地等有明显地名意义的地名作了分类规定,其中按自然地名、人文地名分成两个门类,再按照其大类、中类、小类进行细分。但该分类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政府、公众对地名的分类需求,且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对自然、人文的城市框架信息表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南京市地名地址数据规范》中明确了地名地址数据分类表达是在国家相关标准的框架上,拓展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商业服务、交通运输、餐饮住宿、金融保险、旅游服务、房产楼盘、休闲娱乐、医疗卫生、文教科研、生活服务、公共设施等13个分类,近140个小类,并且其分类体系与国家地名分类体系进行了很好的衔接。
(4)标准特色
《南京市地名地址数据规范》的制定将有利于统一南京市地名地址数据生产规则,有利于建设标准统一的地名地址数据库,最终将为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提供更好的数据服务支撑。标准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统一属性信息表,将密切联系的地名、地址、兴趣点等信息三者统一为一体,减少了数据冗余,其数据结构的科学性及信息表达的丰富性为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为信息空间匹配、信息挂接展现、查询、定位及分析统计提供了很好的数据支撑。
2)通过地址编码、地名分类代码、兴趣点分类代码标识,可以实现任意条件的成果输出,提高了数据的使用效率(地名地址匹配)和利用率,实现了面向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的多个行业、多用途的目的。
3)地址编码在国标的基础上增加了社区编号,可以更好地与将来的社区网格管理进行衔接,便于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的社区化(网格化)。
4)地址拆分提高了将来地名地址匹配的精度和效率,便于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的各类专题数据与之匹配和挂接。
5)标准中地理实体标识码和建筑物编码信息将有利于将专题和社会经济信息与建筑物或地理实体(如行政边界、河流、道路、院落等)的挂接、联动,便于统计分析、客观展现。
6)照片、视频、网址、邮编等信息使地名地址信息表达更为丰富,脱密信息标识、数据来源、采集更新属性信息及区域元数据便于数据利用和管理。
2.应用实践
在标准制定后,南京市规划局与公安局紧密联系,顺利完成建邺核心地区的地名地址采集建库,并通过实践反复验证并完善数据规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该部分数据已经在南京市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南京、智慧新城专项系列平台上展现。地名地址采集、建库实践不仅丰富和完善了数据标准,使其能够直接指导生产,也为后一步工作提出了思路:
1)开展地名地址数据库管理平台研发:完成数据归整、质检、入库、更新等辅助工具的开发,为数据建库提供质量保障;另外基于该平台还应实现地名地址唯一标识码编码管理、更新维护、地名地址数据匹配(专题挂接融合服务)、导出等功能。
2)应联合公安局、民政局等权威部门联合开展地名地址数据审核、更新维护等相关工作,保证地名地址数据的权威性、可靠性。
3)建立联动更新制度:要使地名地址在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中发挥更好的应用,还应建立市、区、街道、社区等分级触发更新维护的管理机制,从制度上保障其现势性、可用性。
四、应用愿景
地名地址数据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使者、社会管理与经济活动的桥梁,是实现各部门数据在地理空间上有效共享的重要纽带。地名地址信息的丰富性、多样性及权威性特点,将为新型城镇的科学规划与有效精细化管理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地名地址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摸清家底,客观分析,为新型城镇科学规划提供数据支撑。以往的规划设计在前期现状分析时往往缺乏对人口、经济、基础设施、产业等相关信息空间布局的有效判断,导致规划设计由“拍脑袋”决定,缺乏科学的依据。而地名地址可以与企业分布、企业产值、人口统计、法人数据、GDP统计等规划编制的重要因子进行空间匹配和共享融合,有助于揭示经济社会发展的时空演变和内在关系,也有助于揭示人文信息与城镇化进程等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些都将为新型城镇的规划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2)为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地名地址数据库作为重要的媒介,通过地名地址匹配,将各种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需要的信息与之关联,将可以开发出满足不同需求的城市管理应用平台,可以在空间上进行直观展现和动态维护管理,如住宅管理、户籍管理、卫生管理(环卫、垃圾中转站)、集贸市场管理、公厕管理、公众出行、安全突发事故的处理、建筑能耗监测,甚至可以做到电梯、锅炉等质量安全问题跟踪,残疾人员、老年人员定期管理和跟踪,娱乐场所与公共场所定期跟踪管理等细节性的管理。依托于地名地址数据,城市精细化管理将成为一种常态性管理制度,使城市管理工作更加直观和科学有效,将提高城市管理部门和政府的公信力,从而推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
3)新型城镇规划设计、规划实施与精细化管理相互促进。新型城镇的科学规划与实施,将促进地名地址的不断更新,而其通过精细化管理获取的各个层级的专题信息与地名地址空间挂接,又将为下一轮的规划设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实施面向新型城镇的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客观分析—规划设计(调整)—规划实施—精细化管理是个不断完善并螺旋式上升的闭合环,整个过程将是新型城镇发展有力的推动力。
五、结束语
地名地址数据建设与其他GIS数据建设相比,具有数据结构简单、建设成本低、便于利用的特点,它将为智慧地构建科学合理的新型城镇格局提供科学依据,也是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的有力推手,通过它最终将体现新型城镇的整体观、历史观、系统观的科学发展新理念。
作者:诸敏秋 宋以胜 王芙蓉 尹向军 赵伟 单位: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理工大学国防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地理实体与地名地址数据规范:CH/Z9010—2011[S].北京:测绘出版社,2012.
[2]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地名分类与类别代码编制规则:GBT18521—2001[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3]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地名/地址编码规则:GBT23705—2009[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4]陈玉萍,张秀.地名地址普查与建库研究[J].测绘通报,2015(6):103-107.
[5]卫启云,渠伟勇,黄鸿,等.城市地理编码的部门信息共享与应用实践[J].测绘通报,2014(10):101-104.
[6]佚名.大数据背景下智慧城市精细化管理十问[J].领导决策与信,2013(25):4-7.
[7]李军.城市管理需要精细化[J].现代城市,2011(2):45-47.
[8]杨萌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基本内涵[J].财经界,2014(4):100-102.
[9]张森奎,郭庆堂,许有田,等.基于MicroStation平台地名数据采集更新方法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0,33(2):191-194.
广礼的讲话我非常赞成。实实在在讲,今年一年的工作,市政府是讲究“弹钢琴”、讲究主次矛盾、讲究工作摆布的。因此虽然政府工作千头万绪,但是我们突出了项目建设、城市建设和改善民生这三项重点工作。对于精细化管理,今年市政府没有提出更高的具体要求,但各部门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工作能做到这种程度,我认为应该给予肯定和表扬。在听取各部门汇报后,我确实很受启发、很受教育。大家都能够从理论到实践、再与具体工作相结合,可以看出大家认识到了精细化管理的精髓所在。由于我对精细化管理工作也是在逐渐的理解和实践过程中,没有更多的思考,下面谈几点不成熟的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大意义
现在我们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从发展的角度看,还应当进一步深刻理解。有人讲:评价一个人不是看他能不能说明白,而是看他能不能干明白。对这句话,我个人是持有异议的。对任何事情,说不明白,那就是认识不到位;只有把事物认识清楚,才能说明白,也才能更好地将其转化成实践。如果没有理论的指导,那实践也只能是盲目的实践。精细化管理是一个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理念,对我们来讲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崔市长把它引入到行政管理领域,引入到具体工作中,我们确实还有一个提高认识、深化理解的过程。这方面,我看广礼讲得很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劳动分工越来越细,在这种情况下,服务的精细化和服务的质量会随着劳动分工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精细化不仅是精密细致的问题,更应该看到精细化是一种意识、一种态度、一种理念、一种文化,甚至是一种行为。在这样一个新的要求下,我们能够把精细化管理作为实际工作中的一种行为,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和操作,应该说还有一个认识和研究的过程。我认为在实践中,至少要从以下三点来认识和理解:
一是政府职能的本质要求我们必须实行精细化管理。在社会转型时期,从政府角度来说,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政府职能的定位。崔市长说过,要把如何抓好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定位和最高施政准则。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在目前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公众对政府在民生方面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而且政府在社会管理中代表的社会职能越来越强,涉及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管理、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在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中,具体事要有人管,有人负责,这体现了政府的本职要求。说到底,也就是通过精细化管理来履行政府的职责。
二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实行精细化管理。十七大报告中将“经济增长方式”的提法变成“经济发展方式”,因为增长是相对总量上的一种改变,而发展方式是全方位的。从全国来看,目前的经济发展是资源环境方面付出的代价太大,但报告中没有提到“总量”的问题。而长春不是这种情况,尽管我们发展很快,但总量不足问题依然突出,而且历史遗留问题过多,目前又正处于这些问题的爆发期,所以我们要进行“双向革命”:一方面是进行工业化革命,在工业化中期要咬定工业不放松,没有工业基础就没有经济发展的后劲;另一方面也要进行现代化的革命,在目前竞相发展的宏观大背景下,我们既要做发达城市、发达地区十年甚至二十年前做的事,也要做发达城市现在正在做的事。促进历史遗留问题解决的同时,还要跟上时代步伐,那就是抓好民生。所以我认为,精细化管理就是科学发展观在具体工作中最实际的落实,也是最现实的问题。
三是提高公务员素质和机关工作效率要求我们必须推行精细化管理。我们平时讲的执行不到位,其实就是管理不到位、控制不到位的问题。对于提高公务员素质和机关工作效率,人事局提出过要搞绩效考评。我兼任过三年机关工委书记,对责任制考核中存在的难量化的问题比较清楚。目前,机关责任不容易量化,有些社会化工作也很难用数字来衡量。在这种特殊情况下,需要采取一种新的考评手段和方式。崔市长提出的精细化管理,应该是我们目前提高公务员素质、提高机关工作效率一个具体推动和具体的操作。所以,要深刻认识精细化管理的意义,特别是精细化管理在行政工作中的重大意义。
二、要选准精细化管理的切入点
前段时间,我到日本丰田公司考察时了解到,他们用一个很小的流程改革,促进了整个丰田公司的大发展。通常一条生产线只能生产一种车型,但丰田公司的一条生产线能生产三到四种车型。他们就是通过在流程中实行精细化管理,实现改革创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我们在实施精细化管理中以什么角度切入,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是要提出“政府成本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政府行政有时候是不讲成本的,从政府角度看了也很着急。我们需要研究如何从精细化管理角度入手,科学利用我们政府可掌控的各种资源,实现成本最低化和效率最大化。因此在行政工作中,要进一步树立节约意识、成本意识、效率意识、责任意识,把精细化管理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去,千方百计降低行政成本。
二是要把精细化管理体现在改善民生,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上。建好城市,把一个美丽整洁的城市奉献给社会和人民,不断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是政府的责任,也是群众对政府的期待。这就要求我们在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关注百姓的衣食住行上下功夫,这也是我们今年工作的一个亮点。崔市长提出的“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民生无小事”等原则,是我们抓好民生工作的指导原则。因此,民生工作也是我们精细化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把百姓关心的煤、水、电、气、热等问题落实到每个家庭,是我们工作中的大事。如果我们真正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放在首位,那么精细化管理工作就应该把关系百姓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切入点。
三是要把精细化管理体现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政府提供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目的就是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加温暖。我们每个部门都是政府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把工作做好,做到人人有管理、事事有管理,每个角度都有管理,那就做到精细化了。如果每个部门、每个人都按这个要求去做,整个精细化管理也就会上台阶、上水平。同时政府各部门之间,要强调协调配合,这也是精细化管理的题中应有之意。
三、开展下步精细化管理的建议
根据目前的工作情况,下一阶段要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探讨精细化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今年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要在原有的基础上积蓄力量。传统的方法还是典型引路,我认为今天做交流发言的几个部门都可以作为典型。希望大家再进一步挖掘深化,总结出好的经验做法,在其他部门中推广。按照崔市长要求,我们明年要继续开展“查找改”活动。因此我们要把精细化管理看作是“查找改”活动的一个成果,看作是“查找改”活动的延伸和深化,进而把精细化管理作为“查找改”活动的主要内容进行思考和研究。
如果说“查找改”活动是阶段性的,那么精细化管理就要全过程、全方位地渗透到我们各项工作中去,同时也要注意与政务公开、政务管理结合起来,与“查找改”活动中的一些好的经验作法有机结合起来,把精细化管理这个平台作为强化政府职能一条主线抓实抓好。
四、实施精细化管理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任何事务都有其两面性,在实施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要防止认识上的偏颇和行动上的偏差。精细化管理绝对不是搞“繁琐哲学”,也绝不能因细废大,更不能因推行精细管理而忽视或弱化全局观念、整体观念。精细不是“小器”,应该是一种深度、一种行为,是培养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形成一种人的内在气质和工作习惯。我们要树立一种精神,把精细化作为一种理念,融入到我们的长期工作中,经过十年、二十年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逐渐把精细化管理变为长春市政府的一种理念和一种文化内涵。
二是要避免形式主义和走过场。在政府各部门推行精细化管理还需要一个过程,这是时展的要求,又是我们脚踏实地、培养良好工作作风的要求,同时也是树立工作效率意识、树立长远责任意识的要求。因此,在推行精细化管理过程中,我们要立足结合各部门的工作实际,动真的、来实的,力戒形式主义和“花拳绣脚”。
刚才听了大家的汇报,感到各部门在实施精细化管理上确实做了很多工作,特别是崔市长提出实施精细化管理后,各部门认识得这么深、行动跟得这么快,是我所没有想到的。广礼的讲话我非常赞成。实实在在讲,今年一年的工作,市政府是讲究“弹钢琴”、讲究主次矛盾、讲究工作摆布的。因此虽然政府工作千头万绪,但是我们突出了项目建设、城市建设和改善民生这三项重点工作。对于精细化管理,今年市政府没有提出更高的具体要求,但各部门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工作能做到这种程度,我认为应该给予肯定和表扬。在听取各部门汇报后,我确实很受启发、很受教育。大家都能够从理论到实践、再与具体工作相结合,可以看出大家认识到了精细化管理的精髓所在。由于我对精细化管理工作也是在逐渐的理解和实践过程中,没有更多的思考,下面谈几点不成熟的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大意义
现在我们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从发展的角度看,还应当进一步深刻理解。有人讲:评价一个人不是看他能不能说明白,而是看他能不能干明白。对这句话,我个人是持有异议的。对任何事情,说不明白,那就是认识不到位;只有把事物认识清楚,才能说明白,也才能更好地将其转化成实践。如果没有理论的指导,那实践也只能是盲目的实践。精细化管理是一个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理念,对我们来讲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崔市长把它引入到行政管理领域,引入到具体工作中,我们确实还有一个提高认识、深化理解的过程。这方面,我看广礼讲得很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劳动分工越来越细,在这种情况下,服务的精细化和服务的质量会随着劳动分工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精细化不仅是精密细致的问题,更应该看到精细化是一种意识、一种态度、一种理念、一种文化,甚至是一种行为。在这样一个新的要求下,我们能够把精细化管理作为实际工作中的一种行为,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和操作,应该说还有一个认识和研究的过程。我认为在实践中,至少要从以下三点来认识和理解:
一是政府职能的本质要求我们必须实行精细化管理。在社会转型时期,从政府角度来说,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政府职能的定位。崔市长说过,要把如何抓好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定位和最高施政准则。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在目前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公众对政府在民生方面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而且政府在社会管理中代表的社会职能越来越强,涉及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管理、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在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中,具体事要有人管,有人负责,这体现了政府的本职要求。说到底,也就是通过精细化管理来履行政府的职责。
二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实行精细化管理。十七大报告中将“经济增长方式”的提法变成“经济发展方式”,因为增长是相对总量上的一种改变,而发展方式是全方位的。从全国来看,目前的经济发展是资源环境方面付出的代价太大,但报告中没有提到“总量”的问题。而*不是这种情况,尽管我们发展很快,但总量不足问题依然突出,而且历史遗留问题过多,目前又正处于这些问题的爆发期,所以我们要进行“双向革命”:一方面是进行工业化革命,在工业化中期要咬定工业不放松,没有工业基础就没有经济发展的后劲;另一方面也要进行现代化的革命,在目前竞相发展的宏观大背景下,我们既要做发达城市、发达地区十年甚至二十年前做的事,也要做发达城市现在正在做的事。促进历史遗留问题解决的同时,还要跟上时代步伐,那就是抓好民生。所以我认为,精细化管理就是科学发展观在具体工作中最实际的落实,也是最现实的问题。
三是提高公务员素质和机关工作效率要求我们必须推行精细化管理。我们平时讲的执行不到位,其实就是管理不到位、控制不到位的问题。对于提高公务员素质和机关工作效率,人事局提出过要搞绩效考评。我兼任过三年机关工委书记,对责任制考核中存在的难量化的问题比较清楚。目前,机关责任不容易量化,有些社会化工作也很难用数字来衡量。在这种特殊情况下,需要采取一种新的考评手段和方式。崔市长提出的精细化管理,应该是我们目前提高公务员素质、提高机关工作效率一个具体推动和具体的操作。所以,要深刻认识精细化管理的意义,特别是精细化管理在行政工作中的重大意义。
二、要选准精细化管理的切入点
前段时间,我到日本*公司考察时了解到,他们用一个很小的流程改革,促进了整个*公司的大发展。通常一条生产线只能生产一种车型,但*公司的一条生产线能生产三到四种车型。他们就是通过在流程中实行精细化管理,实现改革创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我们在实施精细化管理中以什么角度切入,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是要提出“政府成本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政府行政有时候是不讲成本的,从政府角度看了也很着急。我们需要研究如何从精细化管理角度入手,科学利用我们政府可掌控的各种资源,实现成本最低化和效率最大化。因此在行政工作中,要进一步树立节约意识、成本意识、效率意识、责任意识,把精细化管理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去,千方百计降低行政成本。
二是要把精细化管理体现在改善民生,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上。建好城市,把一个美丽整洁的城市奉献给社会和人民,不断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是政府的责任,也是群众对政府的期待。这就要求我们在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关注百姓的衣食住行上下功夫,这也是我们今年工作的一个亮点。崔市长提出的“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民生无小事”等原则,是我们抓好民生工作的指导原则。因此,民生工作也是我们精细化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把百姓关心的煤、水、电、气、热等问题落实到每个家庭,是我们工作中的大事。如果我们真正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放在首位,那么精细化管理工作就应该把关系百姓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切入点。
三是要把精细化管理体现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政府提供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目的就是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加温暖。我们每个部门都是政府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把工作做好,做到人人有管理、事事有管理,每个角度都有管理,那就做到精细化了。如果每个部门、每个人都按这个要求去做,整个精细化管理也就会上台阶、上水平。同时政府各部门之间,要强调协调配合,这也是精细化管理的题中应有之意。
三、开展下步精细化管理的建议
根据目前的工作情况,下一阶段要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探讨精细化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今年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要在原有的基础上积蓄力量。传统的方法还是典型引路,我认为今天做交流发言的几个部门都可以作为典型。希望大家再进一步挖掘深化,总结出好的经验做法,在其他部门中推广。按照崔市长要求,我们明年要继续开展“查找改”活动。因此我们要把精细化管理看作是“查找改”活动的一个成果,看作是“查找改”活动的延伸和深化,进而把精细化管理作为“查找改”活动的主要内容进行思考和研究。如果说“查找改”活动是阶段性的,那么精细化管理就要全过程、全方位地渗透到我们各项工作中去,同时也要注意与政务公开、政务管理结合起来,与“查找改”活动中的一些好的经验作法有机结合起来,把精细化管理这个平台作为强化政府职能一条主线抓实抓好。
四、实施精细化管理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任何事务都有其两面性,在实施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要防止认识上的偏颇和行动上的偏差。精细化管理绝对不是搞“繁琐哲学”,也绝不能因细废大,更不能因推行精细管理而忽视或弱化全局观念、整体观念。精细不是“小器”,应该是一种深度、一种行为,是培养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形成一种人的内在气质和工作习惯。我们要树立一种精神,把精细化作为一种理念,融入到我们的长期工作中,经过十年、二十年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逐渐把精细化管理变为*市政府的一种理念和一种文化内涵。
二是要避免形式主义和走过场。在政府各部门推行精细化管理还需要一个过程,这是时展的要求,又是我们脚踏实地、培养良好工作作风的要求,同时也是树立工作效率意识、树立长远责任意识的要求。因此,在推行精细化管理过程中,我们要立足结合各部门的工作实际,动真的、来实的,力戒形式主义和“花拳绣脚”。
刚才听了大家的汇报,感到各部门在实施精细化管理上确实做了很多工作,特别是崔市长提出实施精细化管理后,各部门认识得这么深、行动跟得这么快,是我所没有想到的。广礼的讲话我非常赞成。实实在在讲,今年一年的工作,市政府是讲究“弹钢琴”、讲究主次矛盾、讲究工作摆布的。因此虽然政府工作千头万绪,但是我们突出了项目建设、城市建设和改善民生这三项重点工作。对于精细化管理,今年市政府没有提出更高的具体要求,但各部门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工作能做到这种程度,我认为应该给予肯定和表扬。在听取各部门汇报后,我确实很受启发、很受教育。大家都能够从理论到实践、再与具体工作相结合,可以看出大家认识到了精细化管理的精髓所在。由于我对精细化管理工作也是在逐渐的理解和实践过程中,没有更多的思考,下面谈几点不成熟的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大意义
现在我们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从发展的角度看,还应当进一步深刻理解。有人讲:评价一个人不是看他能不能说明白,而是看他能不能干明白。对这句话,我个人是持有异议的。对任何事情,说不明白,那就是认识不到位;只有把事物认识清楚,才能说明白,也才能更好地将其转化成实践。如果没有理论的指导,那实践也只能是盲目的实践。精细化管理是一个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理念,对我们来讲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崔市长把它引入到行政管理领域,引入到具体工作中,我们确实还有一个提高认识、深化理解的过程。这方面,我看广礼讲得很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劳动分工越来越细,在这种情况下,服务的精细化和服务的质量会随着劳动分工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精细化不仅是精密细致的问题,更应该看到精细化是一种意识、一种态度、一种理念、一种文化,甚至是一种行为。在这样一个新的要求下,我们能够把精细化管理作为实际工作中的一种行为,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和操作,应该说还有一个认识和研究的过程。我认为在实践中,至少要从以下三点来认识和理解:
一是政府职能的本质要求我们必须实行精细化管理。在社会转型时期,从政府角度来说,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政府职能的定位。崔市长说过,要把如何抓好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定位和最高施政准则。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在目前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公众对政府在民生方面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而且政府在社会管理中代表的社会职能越来越强,涉及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管理、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在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中,具体事要有人管,有人负责,这体现了政府的本职要求。说到底,也就是通过精细化管理来履行政府的职责。
二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实行精细化管理。十七大报告中将“经济增长方式”的提法变成“经济发展方式”,因为增长是相对总量上的一种改变,而发展方式是全方位的。从全国来看,目前的经济发展是资源环境方面付出的代价太大,但报告中没有提到“总量”的问题。而长春不是这种情况,尽管我们发展很快,但总量不足问题依然突出,而且历史遗留问题过多,目前又正处于这些问题的爆发期,所以我们要进行“双向革命”:一方面是进行工业化革命,在工业化中期要咬定工业不放松,没有工业基础就没有经济发展的后劲;另一方面也要进行现代化的革命,在目前竞相发展的宏观大背景下,我们既要做发达城市、发达地区十年甚至二十年前做的事,也要做发达城市现在正在做的事。促进历史遗留问题解决的同时,还要跟上时代步伐,那就是抓好民生。所以我认为,精细化管理就是科学发展观在具体工作中最实际的落实,也是最现实的问题。
三是提高公务员素质和机关工作效率要求我们必须推行精细化管理。我们平时讲的执行不到位,其实就是管理不到位、控制不到位的问题。对于提高公务员素质和机关工作效率,人事局提出过要搞绩效考评。我兼任过三年机关工委书记,对责任制考核中存在的难量化的问题比较清楚。目前,机关责任不容易量化,有些社会化工作也很难用数字来衡量。在这种特殊情况下,需要采取一种新的考评手段和方式。崔市长提出的精细化管理,应该是我们目前提高公务员素质、提高机关工作效率一个具体推动和具体的操作。所以,要深刻认识精细化管理的意义,特别是精细化管理在行政工作中的重大意义。
二、要选准精细化管理的切入点
前段时间,我到日本丰田公司考察时了解到,他们用一个很小的流程改革,促进了整个丰田公司的大发展。通常一条生产线只能生产一种车型,但丰田公司的一条生产线能生产三到四种车型。他们就是通过在流程中实行精细化管理,实现改革创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我们在实施精细化管理中以什么角度切入,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是要提出“政府成本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政府行政有时候是不讲成本的,从政府角度看了也很着急。我们需要研究如何从精细化管理角度入手,科学利用我们政府可掌控的各种资源,实现成本最低化和效率最大化。因此在行政工作中,要进一步树立节约意识、成本意识、效率意识、责任意识,把精细化管理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去,千方百计降低行政成本。
二是要把精细化管理体现在改善民生,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上。建好城市,把一个美丽整洁的城市奉献给社会和人民,不断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是政府的责任,也是群众对政府的期待。这就要求我们在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关注百姓的衣食住行上下功夫,这也是我们今年工作的一个亮点。崔市长提出的“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民生无小事”等原则,是我们抓好民生工作的指导原则。因此,民生工作也是我们精细化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把百姓关心的煤、水、电、气、热等问题落实到每个家庭,是我们工作中的大事。如果我们真正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放在首位,那么精细化管理工作就应该把关系百姓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切入点。
三是要把精细化管理体现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政府提供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目的就是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加温暖。我们每个部门都是政府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把工作做好,做到人人有管理、事事有管理,每个角度都有管理,那就做到精细化了。如果每个部门、每个人都按这个要求去做,整个精细化管理也就会上台阶、上水平。同时政府各部门之间,要强调协调配合,这也是精细化管理的题中应有之意。
三、开展下步精细化管理的建议
根据目前的工作情况,下一阶段要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探讨精细化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今年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要在原有的基础上积蓄力量。传统的方法还是典型引路,我认为今天做交流发言的几个部门都可以作为典型。希望大家再进一步挖掘深化,总结出好的经验做法,在其他部门中推广。按照崔市长要求,我们明年要继续开展“查找改”活动。因此我们要把精细化管理看作是“查找改”活动的一个成果,看作是“查找改”活动的延伸和深化,进而把精细化管理作为“查找改”活动的主要内容进行思考和研究。如果说“查找改”活动是阶段性的,那么精细化管理就要全过程、全方位地渗透到我们各项工作中去,同时也要注意与政务公开、政务管理结合起来,与“查找改”活动中的一些好的经验作法有机结合起来,把精细化管理这个平台作为强化政府职能一条主线抓实抓好。
四、实施精细化管理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任何事务都有其两面性,在实施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要防止认识上的偏颇和行动上的偏差。精细化管理绝对不是搞“繁琐哲学”,也绝不能因细废大,更不能因推行精细管理而忽视或弱化全局观念、整体观念。精细不是“小器”,应该是一种深度、一种行为,是培养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形成一种人的内在气质和工作习惯。我们要树立一种精神,把精细化作为一种理念,融入到我们的长期工作中,经过十年、二十年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逐渐把精细化管理变为长春市政府的一种理念和一种文化内涵。
二是要避免形式主义和走过场。在政府各部门推行精细化管理还需要一个过程,这是时展的要求,又是我们脚踏实地、培养良好工作作风的要求,同时也是树立工作效率意识、树立长远责任意识的要求。因此,在推行精细化管理过程中,我们要立足结合各部门的工作实际,动真的、来实的,力戒形式主义和“花拳绣脚”。
根据现在医院行政办公室方面的工作特点来讲主要的管理形式以及管理措施面临着新的挑战,并且在医院中加大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措施,逐渐的完善整体的规章制度以及优化医院的管理工作流程,进行精细化管理形式不仅能够很好的发挥医院行政方面的公共服务性能还能加强领导服务的辅助决策,并且可以很好的落实管理任务以及监督办理考核与医院活动统筹方面的管理。精细化管理工作还可以充分的发挥服务职能中对于部门之间的协调,并且强化文件管理工作,逐渐的增强医院行政部门办公室的整体能力,提高医院的服务效率。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办公室;行政职能
现在的医疗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并且各个医院都在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以及好的机遇,这对于医院的行政部门来讲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现在这样的正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形势下,国家及卫生部对于现在的医院方面提出了“三好一满意”的政策要求。为了适应这样的发展要求,增强医院整体的竞争实力,医院的行政部门需要从自身的方面进行自我工作的总结与反省,逐渐的提升自身的服务技能。所以怎样提升这方面的服务技能以及怎样解决医院中办公室行政部门的管理水平等,都成为了医院当前的主要问题。精细化的管理形式主要是通过落实相关的科学管理方面以及行政管理水平方面,更好的提升办公室的服务效能。
一、医院行政办公的工作职能
医院中的行政办公与其他的办公形式具有相似的方面,主要的存在的价值就是医院中行政工作方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中具有承上启下与协调左右的作用,并且肩负着联系内外的重要职责。总体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具有调研参谋职能
医院的行政部门主要的职能就是帮助领导进行决策的辅助,并且可以为领导提供一些关于决策的信息与建议或是决策的选择方案。所以在医院的领导进行一些重大的决策期间可以充分的发挥其辅助的作用,提高决策的辨识度,并且提高决策信息的筛选,抓住信息的关键点,强化对于各个部门之间的调查,及时的将调查的结果反馈到医院的上级。
2.协调工作职能
从医院层面出发进行思考以及筹划,合理的安排时间与问题的处理。严格的按照医院的规定以及相关制度进行办事,不仅需要更好的协调医院行政部门的关系还要调节好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不断的提升医院整体的服务功能。例如医院中举行一些大型的活动或是义务活动等,就需要有行政部门进行合理的安排以及协调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
3.传达落实各项管理制度以及决策的工作职能
积极的传达医院中的各项管理制度的改善以及相关决策方面的实施,通过各个部门进一步的进行落实,这样才能够保证医院整体、高效的运行。
4.监督检查医院工作职能
医院的行政办公室不仅监督着协调医院管理的职能还需要对医院中的各个方面进行适时的监督与检查,保证医院各项工作真实透明,不断的推动医院方面的整体的效率。
二、医院行政办公室部门面临的问题
因为医院的行政办公室对于医院来讲是重要的管理部门,现在的医疗市场竞争非常的激烈,不仅医院的医疗方面需要进行更高的提升,在医院的行政办公室管理方面也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
1.多元化的服务
在医院中,办公室在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对于信息的筛选能力以及各个部门之间的调查能力以及信息反馈等有的时候行政方面还会直接参与到医院的决策活动中,并且服务的层次大都是领导阶层以及医院中的各个科室等。从整体上来讲服务的对象已经不再单一化,而是逐渐的朝着多样化的发展形势转变。
2.工作逐渐的现代化
随着现代的科技发展以及互联网应用的普及,现代科技发展逐渐的在医院中普及使用,并且医疗设备方面也在逐渐的得到提升,特别是在计算机网络方面,已经逐渐的从传统的有纸化向无纸化转型,并且逐渐的提高了医院的行政办公效率,并且对于工作方面的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精细化管理的对策
当今的社会对于很多方面的发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时期医院行政办公室中遇到的新的问题,需要我们逐渐的提升自身的服务功能,并且对医院行政办公的管理模式进行更好的管理。现在的医院采用的精细化管理形式主要的优化措施包括:
1.完善管理规章制度以及工作职责
医院的行政部门是医院整体管理工作的重心,其肩负着医院的日常管理工作,所以要加强医院的行政办公管理,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建立一套科学的精细化管理系统,明确办公的关系职责,实施合理的奖惩制度。
2.优化办公室工作管理流程
不断的优化医院行政办公室的整体工作流程,加强办事效率。第一需要掌握就是减少信息的传递环节,缩短信息流通的时间,方便信息的传递。其次就是改善以往的办公室协调能力,鼓励各个部门直接面对问题与协调问题。
3.积极贯彻落实各项办公室管理任务
在进行医院管理中办公室人员需要积极的落实行政管理任务,并且主动完成医院安排的各种行政管理问题,积极的进行职责的履行,由传统的、被动的形式向主动,积极的形式进行转变,寻求合适的解决方案进行问题的解决。这样才能更好的落实医院行政办公室职能精细化管理的方式的不断成熟与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结合我国医院行政办公室中的工作职能的提升以及面临的问题,积极的实施精细化的管理形式进行管理,不断的完善医院中的规章制度以及优化其主体的工作管理流程,并且明确工作职能与责任,充分的发挥公共服务管理的能力,积极的服务职工以及患者,现在已经逐渐的成为了新时期医院办公室行政管理方面重要的服务方向与新的挑战。文章主要讲述的就是如何更好的进行化医院行政办公精细化管理,并且根据这方面的调查研究提出了相关的管理意见与建议,希望能够根本更好的促进精细化管理的实施。
作者:林夏琴 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附属儿童医院院办
参考文献:
[1]师琦.试论医院办公室行政效能的提升[J].科技展望,2015,03:239.
[2]穆海玲.精细化管理,提升医院行政办公室服务效能[J].中国卫生产业,2015,05:113-114.
内容摘要:财政资金的公平性评估是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中的一个方面,包括财政资金资源配置公平性和财政公共服务提供公平性评估。开展财政资金公平性评估是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体现,有利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财政资金公平性评估的方法包括目标比较法、横向比较法等。要围绕财政支出结构和提供的公共产品来构建定性评估指标和定量评估指标。
关键词:财政资金 绩效评价 公平
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中的公平性评估
财政绩效实质上反映的就是政府配置资源的效率和政府行政运行的效率。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是运用一定的考核办法、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对特定的对象设置的绩效目标实现程度以及财政性资金使用后获得的结果等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综合性考核与评价。这是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新的政府资金管理方式,目的在于提高政府管理效率、资金使用效益和公共服务水平。这里的“绩”,是指公共财政支出所应达到的而且是可以量化的目标。这里的“效”,是指公共财政支出所应达到的具体指标,也就是公共财政支出完成以后所取得的成绩和完成工作的情况。
财政资金绩效的评价要围绕经济、效率、效益、公平展开。财政资金的公平性评估是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中的一个方面,通过调查财政资金使用方式等,评估财政资金的公平性,分析财政资金对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作用。财政资金的公平性评估内容包括:财政资金资源配置公平性评估及财政公共服务提供公平性评估。
财政资金的公平性评估的公平标准。按公共学者弗里德里克森的观点,社会公平分为以下几类:单纯的个人公平,即一对一的个人公平关系;分布化公平,指在相同类别下的公平关系;集团性的公平,指社会个类别的团体或次级团体所要求的公平对待;机会公平,由于每个人生来天赋不一样,以后的发展也必然会不同;世代间的公平,指人类相邻代际之间的公平。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中的公平,是从财政分配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来评判。财政分配符合一国社会绝大多数成员认可的正义观念。在现实社会中,用以衡量财政分配是否公平的正义标准,是社会绝大多数成员认可的正义观念,或者更具体地说,是社会绝大多数成员认为合理的分配结果和分配程序。财政资金的公平性评估就是评价财政资金的使用是否有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提高社会大多数人的福利水平。
开展财政资金公平性评估的意义
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中的公平评估关心的主要问题是“所有接受政府公共服务的团体或个人是否都受到公平的待遇?社会的弱势群体能够享受到更多的公共服务吗?”传统的公共行政管理更重视效率、效果,对公平不重视。新公共管理运动以来,公平越来越受到重视。对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来说,公平评估应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
(一)是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体现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就是要求我们必须走出追求单一经济增长的认识误区,将社会看成是一个活的有机体,注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推进经济增长、政治民主、社会平等、文化繁荣、生态平衡综合均衡发展,确保社会的全面进步。公平是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政府预算应体现社会公众的受托责任,提供高效的、无差异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政府预算管理只有充分注重绩效,预算支出讲求公平,才能更好地发挥公共财政职能,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进行财政资金公平性评估,有助于增强社会公众对政府预算的编制、执行拥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使政府更加关注社会对无差异地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要求。通过反馈问责,促进政府公平合理使用财政资金,提高预算管理和财政资金配置的公平性。
(二)有利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建立透明、高效政府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公众对社会公平日益关注。中央也明确要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责任政府”、“阳光政府”,强调要关注民生、体现民意、注重公平。但面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现行行政管理体制还存在政府部门职能交叉、权责脱节、机构重叠、人员臃肿、效率不高、考核体系不健全,公共资源配置、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地区不均等急需解决的问题。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中的公平性评估关注财政资金资源配置公平性和公共服务提供公平性,本质上与透明、高效政府建设的要求相一致。因此,财政资金的公平性评估有助于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设透明、高效政府。
(三)有利于完善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依法理财、科学理财。做到依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遵循法治原则、民本原则、责任原则和绩效原则。实现财政资金公平配置,提供无差异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是公共财政的主要目标,也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内在要求。当前存在的由于财政资金配置不公产生单位之间“苦乐不均”、地区之间公共产品和服务差异巨大等现象,表明预算管理离科学化、精细化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开展财政资金公平性评估,通过合理设立评价目标,运用科学的指标体系,评估财政资金使用的公平性,建立反馈机制,实行“奖优、治庸、罚劣”,可以促使各部门自觉采取措施改进预算管理,从而完善财政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
财政资金公平性评估的基本方法和共性指标构建
(一)财政资金公平性评估的基本方法
财政资金绩效评价采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评判。定量分析以项目支出基本财务数据采集分析为主,通过指标计算得出数值,与目标进行比较;定性分析是通过对项目各因素的综合分析,得出文字性评价结论。具体方法包括:
目标比较法:指通过对财政支出产生的实际效果与预定目标的比较,分析完成目标或未完成目标的原因,从而评价财政预算绩效的方法。
成本效益法(又称投入产出法):是将一定时期内的支出所产生的效益与付出的成本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评价绩效的方法。
因素分析法:指通过列举所有影响成本与收益的内外因素,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从而得出评价结果的方法。
历史比较法:指将相同或类似的财政支出在不同时期的支出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判断绩效的评价方法。
横向比较法:指通过对相同或类似的财政支出在不同地区间的支出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判断绩效的评价方法。
专家评议法:指通过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议,得出评价结论的方法。
问卷调查法(又称公众评判法):指通过设计不同形式的调查问卷,在一定范围内发放,收集、分析调查问卷,进行评价和判断的方法。
询问查证法:指评价人员以口头或书面、正式或非正式会谈等方式,直接或间接了解评价对象的信息,从而形成初步判断的方法。
由于公平性评估主要是对财政资金资源配置公平性和提供公共产品的公平性进行评估,在评估时,主要财政资金结构、节省程度(节省程度是经济学上的一个基本概念,它的一般原理是:当产出一定时,投入成本越低越好;当投入成本一定时,产出越大越好)、所提供公共产品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来衡量。在评估方法上应以目标比较法、成本效益法、横向比较法、专家评议法、问卷调查法(又称公众评判法)为基本方法,综合运用进行评估。
(二)财政资金公平性评估的共性指标
1.构建评估指标的指导思想。依据评估的目的和评估内容设计财政资金公平性评估指标。公平性评估指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对照统一的评估标准,对财政资金配置及其结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进行公平性考核和评估。鉴于我国财政资金绩效评价还处在起步阶段, 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强调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 规范和加强财政预算管理, 增强预算单位的绩效观念。因此,财政资金公平性评估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财政资金资源配置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公平性评估。绩效评价目的决定了指标设计的指导思想, 绩效评价的内容决定了指标设计的内容, 依据评估目的和评估内容设计评估指标,可以大大提高评价的针对性, 确保财政资金公平性评估取得实效。
以产出和成果为导向设计绩效评价的公平性评估指标。“产出” 和“成果”是绩效预算的两个重要概念。所谓“产出”指的是项目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所谓“成果”指的是项目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以产出和成果为导向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主要是为了体现财政关注资金使用绩效,在美国、澳大利亚等绩效预算和绩效考评工作起步较早的国家, 产出和成果框架是政府编制预算和考核资金绩效的最普遍原则。公平性评估也应关注资金使用成果,只是关注的重点是财政资金公平配置和无差异提供公共产品中的财政资金的成果,即财政资金使用在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公共产品和服务均等化方面取得的成果。
2.公平性评估的共性指标。在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公平性评估指标选择中,主要指标要围绕财政支出结构和提供的公共产品来进行选择,构建定性评估指标和定量评估指标。既包括生均教育经费、人均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人均医疗卫生支出等定量指标,也包括服务质量、公众的满意度等定性指标(见表1)。设置了财政支出结构公平性和公共产品(服务)公平性两个一级指标。财政支出结构公平性指标主要是从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来评估财政资金配置的公平性;公共产品(服务)公平性指标是从财政提供公共产品(服务)的结果来评估财政资金的公平性。二级评估指标包括生均教育经费、人均社会保障与就业经费、人均医疗卫生经费、人均环境保护经费、人均公共基础设施财政投资、万人拥有学校数(不含高校)、万人医院数(卫生院床位数)、万人拥有的公共基础设施数、公共产品(服务)公众满意度。
综上所述,文章认为财政资金的公平性评估是通过调查财政资金使用方式、评价资金使用的公平效果来分析财政资金对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作用。评估内容包括财政资金资源配置公平性评估和财政公共服务提供公平性评估。其关心的主要问题是“所有接受政府公共服务的团体或个人是否都受到公平的待遇?社会的弱势群体能够享受到更多的公共服务吗?”在评估时,主要从财政资金结构、节省程度、所提供公共产品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来衡量。在评估方法上采用目标比较法、成本效益法、横向比较法、专家评议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估。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公平性评估主要指标分为定性评估指标和定量评估指标。一级指标包括财政支出结构公平性和公共产品(服务)公平性。二级评估指标包括生均教育经费、人均社会保障与就业经费、人均医疗卫生经费、人均环境保护经费、人均公共基础设施财政投资、万人拥有学校数(不含高校)、万人医院数(卫生院床位数)、万人拥有的公共基础设施数、公共产品(服务)公众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吴素芳.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指标设计的思考[J].财政研究,2005(11)
关键词:行政单位;经费支出;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1
行政单位预算精细化管理是以管理科学化为基础,其特征为精细化操作,目的是降低行政成本,是一种能够提高行政效率的管理方式。
一、预算执行管理精细化的基本原则
(一)便于监督原则
将监督职能贯穿于预算执行的整个过程,能极大的提高政府财政管理水平与公共服务水平,而且能对党和国家各项重大政策起到积极的影响,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来说具有重大意义。
(二)量入为出原则
量入为出原则是预算支出最基本原则,它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其中包括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以及和商品供求平衡和预算收支平衡的客观制约。因此, 预算支出要遵循量入为出的原则,只有这样预算的执行才能顺畅。
(三)讲求效率、协调配合原则
要想做好对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工作的督促指导,就需要不断地优化业务流程, 减少工作的程序, 并重视内部的协调配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管理效率,同时讲求效率、协调配合也成为预算执行精细化的主要工作原则。
二、行政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各单位不断加强预算的管理工作,以适应财政精细化管理,但从预算执行的情况来看离精细化管理还有较大差距,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中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一)部门预算编制细化程度不够
个别单位一些部门懒惰成性,总是认为工作每年没有太大差距,因而对于经常性支出的预算并没有采用零基预算法,而是将上年的情况简单分类结合本年的情况直接编制财政定额报给财务部门,没有指出预算具体的用途,没有说明是用于购买商品还是购买服务等,只是按照去年情况直接上报,而对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做任何考虑,忽略了财政深化改革对预算要求的变化。
(二)收入预算不完整
按照相关规定,在预算编制中应全面体现各部门的收支及以前年度的各项结余,但是部分单位并没有将各项收入和结余资金未全部计入预算。如有部分单位在预算编制中会遗忘一些非经常性小额收入,同时其他收入预算数也会与实际数存在差距。
(三)支出预算不准确
有些部门在编制预算时没有充分考虑并预测下年的工作情况,这样就使得单位预算中会遗漏一些非经常性专项经费支出,如此一来就会使得工作的滞后性。没有实施项目支出计划,没有编制滚动预算属于跨年度的支出,资金结余的情况就会由此产生,使得效益也不能够及时获得。
(四)政府采购预算存在漏编情况
根据政府采购预算要求,实行政府采购的项目包括属政府集中采购目录的项目以及非集中采购目录但在限额以上的项目。但个别单位容易出现属政府采购的商品、服务支出未编制采购预算,这主要是因为对政府采购目标内容和要求不熟悉或对政府采购工作了解不全面。
三、实现行政单位预算精细化管理的方法
(一)完善相关制度,为部门预算的顺利进行提供制度保障
为保证预算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首先应该完善相关制度。需要使参与预算编制的人员明白应该要去做什么、怎么做,将预算工作程序化、规范化。这就要求各预算单位要根据财政预算管理相关规定,建立健全单位预算管理办法和相关制度,规范预算单位的各项基础工作,将部门职责权限分清楚,各部门的责任要明确,努力做到合理分工,明确责任,相互配合,紧密相连。
(二) 提高预算编制的精细化程度,项目支出预算必须细化
对于支出预算管理较粗放这一问题提出两个解决方案:一是根据核算项目的不同,增设政府性基金支出、行政事业类项目、基本建设类项目明细表,从而做到完善现有的部门预算报表内容,使得能够更加完整细致的反映支出预算的状况;二是对现有的基本建设会计制度进行改革,增设部分会计科目、辅助核算实行项目,将预算会计相关方面与相应的会计科目、核算方式接轨,将基建会计与预算会计进行一体化核算。
(三)考核可以量化的预算管理状况,这样能够有效的约束、控制预算,提高预算执行的效率和效果
我们可以建立预算执行效率评价指标,比如: 支出结构比率、总支出预算执行率、预算调整率、分项支出预算执行率等。当前的预算软件与决算软件存在不统一的问题,这需要我国财政部门予以解决,解决这一问题才能实现在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之间的直观比较。如果部门预算和部门决算的编制能够利用同一套处理软件,那么我们就可以建立一个具有自动考核评价功能的预决算综合管理系统。
(四)加强学习培训,提高预算编制人员的业务水平
为避免出现因对财政预算政策和规定不清楚而造成预算失误,我们要加强相关人员对预算管理法律法规和财政预算改革政策的学习和了解,加强相关方面的培训,使他们深入领会部门预算改革的精神,熟悉财政预算管理要求,掌握部门预算编制的政策依据、预算编制基本技术与方法。
四、结论
行政单位预算管理可以保障行政单位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为使国家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我们要实行精细化预算管理,这样就可以节约成本,提高行政单位资金使用效益,为我国的社会公共服务和科学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慧娟.浅议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精细化管理[J].会计之友,2012,(12).
[2]孙小丽.《预算法》修订与政府预算科学化精细化管理[J].财政研究,2011.
[3]麻宝斌,李辉.政府社会管理精细化初探[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9,(1).
[4]张重.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精细化管理[J].财会通讯,2009,(9).
[5]邓志辉.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政府行政管理效能[J].消费导刊,2008,(9).
[6]张月玲,陈红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构建[J].财会通讯,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