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地理课堂教学反思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地理课堂 反思 教育观念 听课 评课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如何选择正确的教学途径,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摆在每一位地理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地理学科以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与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主要内容,是与人类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地理学科能够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促使学生了解一些生活现象和规律。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传统教学弊端重重,教学效率低下。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提高课堂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最为重要的是,要对之前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在反思中发现在备课、教学、学生课堂反馈、学生课后练习答题情况等方面的问题,分析原因,加以解决。
二、认真备好每一堂课
备课要备教学内容,备材料,备教具,备学生,备方法等。其中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和备方法。
课堂联系实际,学会结合身边的事件或现象开展教学,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到“地震”时,可以收集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相关材料和图片在课堂上展示,这样学生很快可以进入到课堂中来,同时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讲“城市化”时,可以布置学生课外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南昌市城市发展过程中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不利的影响,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及我们学生能做些什么。课堂上让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收集的材料。大多数学生能够联系自己所见,从交通拥堵(上学放学挤公交,春运时期火车站人山人海)、环境质量变差(“三废”的排放,玉带河、青山湖等的污染)、城市地面的变化(农田变高楼大厦等)等几方面来进行展示。在提出措施时,学生展示了南昌地铁规划图、玉带河污水治理施工图等。这样,学生既从身边的生活中学到了地理知识,同时又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的生活生产中去,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够生动、形象地再现生活,使课本内容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现代教学手段,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形声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其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更加容易,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推动学生活动正常、有序、高效地进行。学生学习有激情,教学效果自然会较好。
传统地理课堂教学只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脱离实际。素质教育提倡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重视和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就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而言,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到野外观察是学习地理所必需的,也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需的,有时候教室以外是我们最好的课堂。
三、加强地理相关素材的积累
要做好地理教学,就要做个有心人。平时可以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收集相关的地理素材。素材丰富了,再合理地应用到地理教学当中,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课后及时总结
及时总结尤为重要,比如教学目标在本次课中是否已经达到了,达到的标志是什么,课堂上出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问题等。如果课后不及时反思和总结,则很难提高教学能力,也很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所以课后反思环节对于教学尤其重要,这也正是大多数教师易忽视的方面。除了了解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外,还要分析学生是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与策略,在课堂上是否有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等。教师最后通过课常观察、个别访谈、形成性测验等多种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反思这些方面,对后续教学将有很大的好处。
五、积极参与听课、评课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理教学;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一词由来已久,杜威、苏霍姆林斯基、叶澜等一批中外教育大家都谈到过教学反思的重要性,特别是新课改以来,教学反思尤其成为了新课改的内在要求,更是青年教师不断自律不断成长的必经之路。但是,地理教师面对课堂和学生时,往往因为教学任务或班级管理的一些琐事,降低了地理教师对于初中地理课堂教育反思的敏感度。
“教学反思是教师进行教学创新的原动力。通过教学反思,既能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强化自我监控意识;又能使教师捕捉到教学中的灵感,进行教学创新。”[1]深入学校,深入课堂,深入教育改革最前沿阵地,教师不仅仅要在教学中遵循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理念,更多的是作为中学教师,必须具备善于思考研究的能力。因此,笔者就自身经验结合所见所闻,浅谈以下几点。
一、重视地理素养生活化的提升
注重培养地理素养是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内在要求。对于知识的本身,重要的不是记忆,而是运用,对于地理知识而言尤其如此。作为学生要懂得这个道理,摆脱记忆的怪圈。对于教师,更应该用地理素养的敏锐性来引导学生,帮助他们获得新的学习兴趣。
笔者曾经用《46亿年之恋》的电影名字举例来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46亿年?怎么用这么奇怪的限定词?确实让人摸不着头脑,可是如果学过基本的地理知识,知道46亿年是地球诞生以来的年龄,就能立刻理解这个电影名字的文艺范儿。这样具体的例子才使学生们真正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处处离不开地理。也正是这样,才真正迎合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2]的理念。
二、重视地理教学中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落实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始终相随,它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3]要想训练学生拥有“地理的头脑”,教师就要拒绝假大空,要努力落到实处。因此要充分挖掘课本的相关图表,重点把握对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的渗透。
现以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中的教学内容里的淮安枢纽工程图片为例。图中曾获得国家鲁班奖,登上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封面的“水上立交”在普通教学过程中很少被提及。为了增强地理课堂上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地理教师在谈及淮河阅读知识窗部分时可以提及该图,并在说明了“水上立交”的基础上增加一句“是南水北调东线调水的唯一通道”。这样的改动,加深了学生对我国工程技术的了解。因此,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挖掘不仅体现在书本上,更体现在教师的话语中。话语中营造的氛围更能让学生印象深刻。
三、重视对知识趣味性的有意识的钻研
笔者曾经在听取复习课地球大小这部分的时候,听到课堂上的师生想方设法记住地球平均半径这一知识点,共同讨论了好几种方法都不甚理想。其实,笔者认为可以根据时间来记这个数字,6月30号过了就是7月1号,连起来就是6371,记得单位是千米,就能很好地记住地球半径是6371千米了。有了这样的小心思,更能寓教于乐。
四、重视对导入新课环节的思考
导入新课是拉近课本知识与师生距离的重要环节,因此地理教师导入新课时要充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要贴合学生的心理年龄,满足学生心理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背景地切入地理课堂,这样才能让课堂活跃高效。例如,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中有有关东北的自然气候的章节,在上这一章节时提及时尚亲子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关于雪乡――牡丹江的那期,同学们就会很有共鸣,这样的导入就能很快地调动学生,令学生振奋。
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让笔者深受启发,并且努力应用到实践中。笔者在教授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走近国家》第四节《法国》这一课时,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纠结了很久。导入新课是吸引眼球的关键,该如何更好更快速地吸引眼球呢?笔者有四种方案备选,第一种,采用的是图片导入法,通过和学生一起回顾观看法国的标志性建筑、美丽的田园风光等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而开始新课,这样的导入十分正统,但缺点是老套缺乏新意;第二种,打亲情牌,介绍法国是与中国建交的第一个西方国家,缺点是对孩子们来说有点儿政治化;第三种,介绍法国的奢侈品牌,缺点是有拜金主义嫌疑;第四种,法国是跑酷运动的发源国,优点是时尚又充满活力,最适合青少年。最后笔者采用了第四种,通过介绍跑酷运动来引入法国的学习。这样的实践时尚风趣,满足学生的猎奇心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五、重视对科学性错误的总结和反思
作为地理教师,要认真备课,并且要在关键点上注意强调正误,不能想当然地糊弄学生。笔者在协助指导教师负责会考复习工作时,对这一点深有体会,一些简单的知识很有可能会因为自己没有认真对待或缺乏执教经验而导致学生信口开河。
例如,“印度人是白种人”。学生容易想当然地认为印度人是黄种人(原因是印度是亚洲国家),或印度人是黑种人(原因是印度人肤色黑)。所以作为老师最好在第一次接触人种划分的时候就用印度人的例子来强调肤色不是区分人种的全部依据。
又例如,“湄公河注入太平洋”。学生容易认为湄公河自北向南注入印度洋(原因是分不清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分界是马六甲海峡)。
这样的例子在教学中还遇到过很多很多,对于地理教师来说,这些错误都是宝贵的,因为它们能更好地反馈教学,让地理教学工作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白文新.地理课堂教学反思技能应用策略探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1(09):10―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 初中地理 教学反思 概念 内容 影响因素
一、地理教学反思的概念
教学反思研究是当前国内外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对于地理教学来讲,地理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地理学科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地理教学反思是地理教师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经之路,特别是对青年地理教师而言,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地理教学反思是指地理教师对地理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总结经验教训,从而进一步提高地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1]。值得强调的是,这里的“反思”是一个连续、有序的过程,需要地理教师通过个体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团队的团结协作,最终达到地理教师个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专业的成长。
二、地理教学反思的内容
不同的研究者对地理教学反思应该反思什么的回答各有见解,笔者认为地理教学反思应该透视地理学科的性质,无论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或是思维能力的发展,还是良好人文精神与审美情趣的培养,地理学科都有其独有的基本特点和学科价值。但是地理教学反思内容与一般意义上的教学反思内容有许多相同之处。
(一)对教育教学观念的反思
随着新课改工作的步伐不断推进,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变得越来越清晰。一线教师,必须打破传统课堂固有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一节课的教学活动中仅仅扮演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要处理好教与学、师与生的关系。师生之间要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各自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各自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达到新知识生成的目的,最终促进学生的长久发展。
(二)对教学目标制定的反思
一节课教学目标的准确制定是整节课达到预设教学效果的关键。对地理教学目标的制定不仅要考虑到教材的内容和课标的要求,还要考虑到所教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发展程度等方面。如果出现部分教学目标设计不合理,就会使地理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实现;如果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实现所有的学习目标,并且学生的表现很轻松,就说明教学目标制定得太过简单,不利于学生的深入学习。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要实现共同发展,必须关注个体间的差异,一节成功的地理课堂教学要保证大部分学生实现80%的具体目标。地理教学目标制定得太有难度或是太过简单,都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地理教师就要反思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发现并分析优点和不足,甚至可以在课下再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重新制定,进行课堂重构,预测教学效果,为下一次的教学目标制定提供借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地理课程总目标是一个宏观的、综合的目标,为了进一步明确清晰这一总目标,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了细化[2]。这三个维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其实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绝不能教条地、机械化地加以分割,尤其是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制定,往往会被地理教师忽视,常常套用“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等”既定框架,学生没有发自内心感悟到这一点。这就需要地理教师不断反思:一整节课结束后,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怎样的提升或是升华,那么作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这节课究竟要如何传递,并且能够传递给他们什么。
(三)地理教学内容的反思
新课改提出了十大重要理念,也制定了新的课程目标,其中不仅包括总目标,而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了具体细化,但任何教学目标的实现都需要通过特定的教学内容的学习完成。地理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的照本宣科,而是要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要在满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需要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改革后课时紧,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密切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联系。学生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不仅要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发展符合地理特性的思维能力。地理教育不仅是地理科学知识的教育,而且是地理科学精神、地理科学态度、地理科学方法的教育。这就要求一线地理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时,既要关注对教学内容深度的挖掘,又要考虑到对教学内容广度的拓展。
教材是师生对话的话题,也是范例。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师们应将新教材看做是参考书,开拓更大的创新和发展空间。因此,地理老师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对教学资源生成等方面进行反思。广大地理教师必须打破传统教学观念,把传统的“教教材”观念及时转变为“用教材教”,书只是师生对话的话题,是参考材料。改变教师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课堂过程的引领者。
三、地理教学反思的影响因素
影响地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因素有很多,但概括而言,地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通常受到两个因素的制约,一方面是教师自身因素,另一方面是教师外部客观因素。
(一)自身因素
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师要做学习型、研究型、反思型教师,强调反思在推进教学,也在帮助教师成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教学反思是为了达到教中学、学中教,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改进教学工作和建立高效课堂的目的。地理教学反思应是地理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等作为认识对象,从而进行深入的、全面的审视、反省和总结。
然而有些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形成了某种习惯性教学行为,思维定势的方式就逐渐“生根发芽”,对之后的教学行为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所谓习惯性教学行为,就是教师根据已经形成的某些思维结论支配课堂教学行为。由于批判精神与质疑能力恰好是创造性思维最具活力的因素,如果习惯性思维在教师的教学行为中发挥主导作用,久而久之,地理教师的创造性就会走向衰落,惰性就会产生。地理课堂要走出模仿与复制的僵化怪圈,地理教师就必须用批判性的反思教学代替习惯性教学。只有这样地理教学才会有进一步的发展,地理学科才能越走越远。
总之,地理教学反思不仅需要教师思想层面上的认同、思想观念上的重视,还需要行为实践上的落实和自觉主动的坚持。教学反思对于一名地理教师的发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每一位地理教师都应予以充分的重视。
(二)教师外部客观因素
1.教师教学工作繁忙、时间紧张
在现代学生减负的背后是教师诸多的付出,教师乏味的工作背后是一系列工作任务。教学要求、升学压力使我国中学地理教学任务普遍繁重,压力很大。地理教师的日程安排紧张,平日里,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学生工作、学校行政工作等工作事项。这使有些地理教师即使愿意进行教学反思,也没有时间和精力。
2.学校对教学反思的管理和评价导向
新课程改革后,教师书写的教学设计中的一块内容就是教学反思,甚至“每天写教学反思”被一些学校单拿出来,当做硬性要求。当然,这种做法能够保证教师“写教学反思”,但真正“思”了吗,就无法确定。这样的共性趋同,教师们不免将教学反思当做学校布置的任务,教学反思是教学进程中的一个促进点而不是用作敷衍工作任务的障碍,硬性的教学反思对教学毫无作用,真的教学反思是自觉的、有深刻感悟的。
四、结语
反思可以强化自我监控意识,进行教学创新。教学反思对教师的自我完善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研究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具有实践指导性的研究还比较少,具体到各个学科的教学反思研究不是很多,尤其是对地理学这一学科的研究就相对而言更少。本文定位于对地理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探讨地理教学反思的相关内容,希望对读者有针对性的帮助。
尽管地理教学反思对提高地理教师的职业道德,提高地理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地理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促进地理教师的自我完善等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影响地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因素有很多,无论是主观方面地理教师对教学反思的认识不足,对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学习运用不够等,还是客观上地理教师教学工作繁忙、时间紧张,学校对教学反思的管理和评价导向等的影响,都使得地理教学反思研究的进行缺乏深入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反思教师自身的素养
在上课中,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方方面面都会影响学生的行为。作为高中地理教师,不仅要教会地理知识,还要用自己的地理素养影响学生,使学生在课中感受地理的魅力,从心底爱上地理课。在目前的高中地理课堂上,有一部分教师对于自身的专业课素养不重视,认为教地理只是为了学生的考试,这是教师所要反思的。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懂得如何教书,更要知道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让学生从内心喜欢并认同地理这门学科。
2.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积极进行集体备课
教师共同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反思,在现在的教学中更注重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互相查缺补漏,共同开发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知识量储备相同的教师用不一样的教学方法教出来的学生是完全不一样的,在集体备课的情况下,大家可以共同讨论在地理教学课堂上要如何高效地上课以及如何解决在课堂上存在的问题等,通过大家的讨论和反思有效提升高中地理的课堂效率,及时反思不同教学方法的优缺点,让自己掌握更好的地理教学方法。
3.反思地理课堂的教学是否有效
课堂本身是一个传播知识的场所,但是作为教师,所教授的知识越多,学生不一定越会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授正确而有效的知识。例如,教师从高三到高一教学的时候,对于“地球的运动”这部分内容在教学中就会无意识加大难度,让学生畏惧地理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能不能适应这个阶段的学生。
二、利用教学反思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对于目前高中地理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思,并提出解决办法才能有效地提升高中地理课堂的效率。通过上文对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按如下方法改革地理课堂教学。
1.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在培养地理教师专业素养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高中时期是学生形成地理素养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应该更加重视这个阶段的地理教学。随着学生学习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方式很有必要。比如,在学习“中国雨带”的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新闻,这样就能加深学生对中国雨带概念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
2.利用课堂提问的教学技巧
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诱导学生回答问题或者学生提出疑问,比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中国雨带”如何推移,学生可以先根据之前的知识整理出推移规律,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在学习时,也会跟随雨季的变化而产生好奇感,从而自由进行想象,不懂的问题也会积极进行提问。
比如,“中国雨带”的推移是受什么影响的呢?教师可以解答学生的疑惑,这主要是受夏季风强弱的变化以及移动速度快慢的影响,而这也是取决于副热带高气压的势力。夏季风势力强、推移速度快,就会出现北涝南旱的现象;而夏季风势力比较弱、推移速度慢,就容易出现北旱南涝的情况。因此,学生可以根据这样的学习更好地掌握高中地理的一个大难点,同时,这样的课堂教学也是高效、有质量的。
3.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效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这样不仅能够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有效增加课堂容量,而且可以通过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激发高中生的学习欲望。高中的学生对任何知识都有很强的求知欲,多媒体这种新颖、形象的教学方式更能得到学生的欢迎。
关键词:新课标;地理;课堂教学;定位;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3.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1-0227-01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育教学对师生关系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从而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是当前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发展课题之一。
一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因此学生自己能够明白的就不需要教师进行讲解了,这样可以节省有限的课堂时间,同时还能在某种程度上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可见,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有足够的信任,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实现创新与发展。可见,学生是当前学校课程改革的中心,教育教学应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1.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吸引学生参与到地理的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同时,教师要从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对学生自身的兴趣、水平以及发展需求有一定的了解,然后才能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能力进行有效的教学实践活动。
2.要让学生在地理课堂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这主要是因为高中生在心理与生理上基本上都处于发展的成熟期,因此教师因该对高中生的心理特征有正确的了解和把握。不仅要熟悉他们成熟的方面,还要以恰当的标准和眼光来要求他们。这样才能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发展。
二利用交流加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从总体上来讲,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起指导与组织作用,因此需要在组织方式上灵活应对,提升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当学生对某个问题需要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时,教师就应该将这一问题放给学生,这样他们就可以从问题出发,共同交流、各抒己见,共同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结论。
与此同时,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自身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兴趣,也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三学会利用教师的引导作用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从整体上讲,教师在课堂中所教授的内容是一致的,但学生的掌握情况却千差万别,对知识有不同程度的理解与掌握。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没有真正发挥自身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缺乏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这就容易影响课堂教学措施的有效落实,并且也没有学生的主导性可言。尤其是在当前新课程标准的大环境下,教师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更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发展性问题。
1.创建良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的有效创设能够有效有法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其中,好奇心是人们对事物探求的先导,因此好奇心是具有创新精神的最有力表现。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上一定要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并且是恰当的情境中对矛盾进行揭示,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无限的求知欲望。教师就可以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来提出问题,这样就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在地理课堂当中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
2.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学习方法就是一种思维方法,可见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一定要注重并加强对学生自身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为中心,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对同一问题进行探索与创新。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对不同的学习环节进行阶段性的学习指导,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而对于个别的同学,教师需要对他们进行深入的了解,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让他们找到并掌握好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实行积极的教学评价,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具有主导性的作用,并且教师自身的教学情感对学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而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部分教师由于缺乏专业教学热情和专业思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得过于呆板,从而造成压抑的课堂气氛,学生也不认真对待教师提出的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就失去了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是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要想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与良好的发展,一定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准确的定位,了解和掌握高中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对地理课堂教学进行准确的定位和思考,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薛彩霞. 新课标下的地理课教学反思[J].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2011.(29)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0087-01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必须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全面的教育教学能力,全新的教学行为。为此,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真正肩负起实施新课程的重任。教学反思作为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无疑具有深远的影响。加强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反思、促进初中地理教学水平稳步提高是地理教师的职责。
1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加强教学前反思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课程理念认为: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着眼点不应该是给学生传授系统的地理学,而应该是通过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为此,在教学前,教师要做到充分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及运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是否能做到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否侧重于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教学前教师所收集的教学素材是否致力于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与体验,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引发共鸣;反思教学前所设想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反思教学内容的深度和范围对学生是否适度;反思是否能通过运用开放式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思是否能通过运用交互式的多媒体手段帮助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反思所设计的教学活动是否有助于达到课程目标,而课程目标是否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的。教师只有做到将新的课程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做到教学前的充分反思,才能确保教学不偏离以学生为本的方向,达到预期的效果。
2以学生能力的培养为关注点,加强教学中反思
作为中学阶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等理念的延续,加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和生存能力等的培养更是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为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是时刻以学生能力的培养为关注点,不断在反思中优化地理教学过程,进而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有效提高。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最根本的着眼点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大胆地放开手脚,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合作与探究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的作用,让他们在动手、动口、动脑当中培养观察、思考、和实践的能力。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要坚持做到以下六项反思 :一要反思是否通过引导学生亲自操作地理学具而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二要反思学生是否在自主阅读中主动发现了地理特征;三要反思学生是否能够运用地理原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四要反思学生是否在合作与探究中通过分析地理图表学会总结地理规律;五要反思是否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六要反思是否在突破学习难点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把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关注点,给学生以充分的表现机会、锻炼机会,使之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进而促进学生能力的广泛提高。
3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加强教学后反思
关键词: 教学竞赛 反思 地理课堂 有效教学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充分利用好这一阵地,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地理课堂有效教学,要求根据学科特点,转变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不断地追求和反思,不断地学习和创新。现笔者就一次教学竞赛活动,针对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一、对一次教学竞赛的反思
2015年10月,福建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学校举办首届高中各学科“能力导向的课堂有效教学”教学竞赛活动,我代表本校参加地理学科比赛,参赛的课题是必修(一)“2.2气压带和风带”。赛后经过专家点评及笔者深刻反思,对本节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措施总结如下:
1.对教材的把握还不够到位。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重点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分布”,难点是“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理解与绘制”。所以,要明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承前“大气的运动――风”和启后“气候的形成成因、分布、特点”的作用,因此,“三圈环流的形成”是个难点,却不是重点。重点应该是“气压带、风带的形成”。特别是近地面为主的风向。我在教学中用了较多的时间讲解三圈环流的形成,通过板图、教学模型(纸箱上画出三圈环流)和肢体语言等方式试图突破难点,其结果是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必要。今后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把握教材,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2.对学生的学情认识不够。本节需要识记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较多,促使学生阅读教材、阅读地图、绘制地图是本节课对学生的能力目标。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对学情的把握尤其重要。在教学中,我先讲“三圈环流”,再讲“气压带和风带”。可是,它们的内在联系,学生是否真正明白?(学生往往会认为这是两个方面的知识点,把它们独立开来)赤道地区因为上升气流,因此形成了低气压,可是为什么赤道地区形成“赤道低气压带”?(我在授课中从赤道因为上升气流所以形成低气压,直接过渡到形成“赤道低气压带”)“三圈环流”的近地面和高空是水平气流还是垂直气流?(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较弱,不明白箭头的含义)等,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可是对于学生来讲,还存在很大疑虑,由于对学生这一学情认识不够,使师生互动过程受到较大影响。以后遇到类似情景,要求教师备课具有更大弹性,对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做更充分的估计和预测,尽量使知识的讲授细化,实现教学目标。
3.对学生表达力的培养还不够。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到黑板上画出“热力环流示意图,然后完成教材33页中活动内容(画出单圈环流),在讲解了北半球的三圈环流后,让他们自学南半球的三圈环流,然后完成学案中的“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图”,最后让学生完成教材35页的活动(动手制作三圈环流模型)。这其中,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的培养较突出,但是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做得还不够,一些问题的设置没有体现知识的前后联系。学生只能机械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课后让学生说出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时,许多学生往往表达得不清楚或者不到位。所以,在今后教学中,我们应该回归教材,向教材学习,吃透概念、原理。教师的口头语言、板书、板画应该规范,让学生能够学会清楚准确地表达。
4.新课导入上可采用更加新颖的方法。我在授课中采用问题导入法,即通过“从北京到乌鲁木齐的往返所花的时间不同”引入新课。虽较自然,但趣味性不够。后来观摩了其他同行的授课,认为如果采用影像资料导入法,效果可能更好。如播放一段“西风带”或者“马纬度”等有关的视频,导入新课。学生通过影像报道,形象直观地感受到大气的运动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对大气的运动产生兴趣,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教学竞赛的反思对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启示
通过这次教学竞赛课活动的经历,我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有比较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1.准确、客观地把握学生的学情是落实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关键。有效教学最终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若不了解学生,不能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一切教学活动的设计都是空中楼阁,是徒劳的。这需要教师细心观察,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对学生的学习状态、知识体系、思想动态进行多方位、长期的跟踪和评价。如何做好这方面工作,是教师今后长期不断研究和探讨的一个课题。
2.恰当处理教材,努力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明确课程标准的要求,深刻领会教材的意图,将课本教材作为精读材料进行分析,总结出每一段材料的大意,斟酌每一幅插图在教材中的作用,每一幅插图下面小字部分材料的解释,用批判的眼光看待教材,分析其知识的前后联系,明确其在课程中的地位,并结合学生学习情况,才能对教材进行科学处理。
3.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积累。本节课设计之初,也想到利用一些视频资料。但平时没有积累这方面的资料,听完别人的课,才想到可以准备“中国气象频道”的一些资料,如“马纬度”、“哈德莱环流圈”等,或者准备一些相关的新闻报道。这样,可能会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体现很多地理知识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空间是很大的,只要教师在生活、工作中做有心人,增强职业的敏感性,就能够不断地收集和积累对教学有用的素材,从而建立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宝库。
4.多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本节课的备课活动由自己单独完成,教学设计思路上还比较狭隘。所谓旁观者清,有些教学的疑问如果能够与同仁们多交流探讨,也许就能想出更好的教学方法。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对课程设置、教材选择的规定放宽了,增强了教学的弹性,同时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如何准确地把握地理课程标准,合理使用教材,这些都需要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还可征求学生的意见及家长、社会人士的参与。
5.多开展观摩课、研究课、创新课之类的教研活动,使年轻教师迅速成长,使地理课堂呈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和活力。近些年来,通过“技能大赛”、“高中教学开放周”、外出培训等方式加强了学校之间的交流,充分利用了教师资源,使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通过这次教学竞赛活动,我觉得收获不小,既学习了别人的长处,又认识到了自己的短处,对今后教学有很大的益处。教师要珍惜每一次这样活动的机会,成为学习型的教师。
总之,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和要求,需要教师们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调整、改革和创新,从而形成个性化的,适合自身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黄京鸿,胡淑飞.有效教学理论与地理课堂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6,250(10):4.
[2]白文新.地理课堂教学提问艺术与技巧[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6,249(9):8.
撰写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2021年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反思总结
第一,指导学生预习。地理是一门十分注重与生活相结合的学科,指导学生对新课进行整体预习。例如,在讲人口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在假期调查自己家族人口增长和迁移的状况,了解自己家族人口变化的特点,并试着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为学习人口的发展、分布做充分的准备。而且还要做好课前预习,每次上课前将相关的预习题留给学生,指导他们有针对性的自学,找出疑难问题。
第二,加强上课前的备课。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教师要钻研教材、定好目标,背诵学生该背的内容,典型例题自己先要做,及时补充专业知识。和同学科其他教师___备课,探讨教学方法。上课时,根据各班学生实际情况和自己独有的思考充实教学的各个环节,确保上课不打无准备之仗。
二、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采用“小组学习”、“分组讨论”、“一帮一结对子”等的授课方式,这样可以使每一节课的活动设计更加的切实可行。例如在讲述《水资源》这一节知识的时候,我要学生在生活中多注意观察,几个人一组,开放式的课堂学习,对“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句话进行分组讨论。学生便能通过观察和日常生活把水循环的意义概括出来。
三、转化教师角色
高效课堂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学生是主体,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___者和合作者。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否发生变化,教师应针对这种变化提供相应的服务。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教师也在成长,在新课改推进过程中,教师要用心去呵护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通过优化教学细节来营造一种足以润泽学生心灵的民主关系,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教学的过程变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在课堂上可以多用一些“你认为呢”“谁还有不同的意见”“我们一起来探索”“我们开始活动”“非常好”“太棒了”“请坐”„„的话语,以此来鼓励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创设平等、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
四、认真反思教学过程
教师的反思大多是针对教学过程进行的,反思尤其重要。要对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否提高等情况进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探索,使教学与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高效课堂要求很多知识让学生讨论互相学习,在讨论的过程中,可能有些学生所谈内容大多是完全脱离了教材的内容,有些学生甚至在活动过程中趁机打逗,表面看上去很热闹,似乎每个学生都在参与活动,但实际上,教师对课堂的驾驭到底怎么样?当整个活动结束后,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是不是很好?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流于形式,在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索、实践得出结论这才是高效课堂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活动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严谨,对于活动的每一步都应该给予学生清晰地描述和指导,然后再要求学生进行实践。新课改的这一要求实际上是对老师能否掌握整体课堂教学过程、能否驾驭课堂的一个重要挑战。
总之,通过“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与反思,让我深刻的感悟到地理教师身上的责任和重担。领会到节约、高效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概念,教学同样需要。在实践中我们要总结教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切实改变现状,构建低耗高效的课堂,长足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反思范文二
一、反思当前的教育形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凸显了学科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要真正让学生从书本堆中解放出来,切实为学生减负,真正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课外时间。课堂有效教学成为新课改形势下教育工作者们重点研究的课题。
二、反思高效地理课堂的教学细节
1.把课堂还给学生。杜绝“一言堂”、“满堂灌”。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控制教学过程,控制学习方向,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创设愉悦、自主的学习氛围,提供进行探究活动的基本工具,多用激励性语言,鼓足学生干劲,树立学习信心。
2.紧密联系生活实例。初中地理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教师应采取形式多样的教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最大限度的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努力建立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多引用学生易接受的、以感性材料为主的、富于情感色彩的地理内容,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中要注意以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例子为连接点,丰富和引导学生的主动思维,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使感性认识自然的上升为理性认识。
3.教学内容展开时力求问题化。结合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贯穿课堂,使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内在的有机联系,并水到渠成的形成对课堂知识的认知。
4.构建开放性的地理教学形式。从课时的安排、内容的取舍到课程内容顺序都不要拘于课本和教参。学生很感兴趣的,对学生很有用的,要多安排课时;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内容,次序混乱的要合理的调整;结合学生实际和学校情况,遇到课程内容安排不合理时,对内容可以进行适当的取舍。
【关键词】中学地理;优质高效;教学实践和反思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落实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全社会对教育教学工作都寄予了高度的关注和深厚的希望。作为一名一线的中学地理教师,在深感任重道远的同时,我也清楚的明白,想要在日新月异的教改大潮中站稳三尺讲台,就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重新打造自己的课堂,让其更富有新意、创造力和活力,始终与优质高效的理念相伴同行。
“优质高效”,即指在预定的时间内,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手段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并获得预期效益的最优化,使学习者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通俗的理解就是,用学生在学业上的收获、进步和提高去检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体表现在:在认知上,学生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学生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积极实践,努力探索,不断反思,现就课标、学科特点、教学环节设计和信息技术运用几个方面,谈一谈在打造优质高效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和感悟。
一、前提条件――以独特的学科魅力感染学生
地理是一门涉及领域十分广泛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地表的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等特征。因此,突出学科特点,以丰富的图文信息为手段,引导学生认识地理现象,教会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帮助学生建构地理思维,就成为日常课堂教学的重点。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真切体会到地理与生活的联系,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从而形成对学科本身的“活性”认识。只要这种学科兴趣被激活,那么优质高效、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就能有发挥的温床和施展的根基。
二、理念引领――以全新的课标要求定位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是组织教学和检测教学成效的重要依据。只有紧扣课程标准,明确教学任务才能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新课标确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课程的价值追求,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它的制定立足知识,讲究方法,培养情感,三者相互联系,层层递进,从知识形态逐渐走向能力要求和精神领域。应该说,把握好目标,准确全面的吃透教学内容,是建构优质高效课堂的根本保证。因此,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充分有效的将学科特点、学科内容、学科体系和三维目标结合起来,通过有效的教学双边活动,让学生既学会又会学,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
三、具体实施――以精心的课堂设计展开有效教学
1.重视课前导入的铺垫作用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本小说、一首歌曲、一场电影能否在第一时间吸引住人的眼球,开头部分十分重要。一堂好课亦是如此,设计精彩的课前导入是上好地理课的第一步,也是教学内容得以顺利展开的前奏。
在教学中,导入的设计灵活多样,但最终选择何种方式,还要视教学内容而定,力求两者能够相得益彰。
例1:电影导入式。在学习《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时,为了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理想的导入效果,我经过反复挑选和寻找,最终将目光定格在电影《后天》中的一段下冰雹的片段。因为这部电影当年震撼一时,人气很高,相信很多学生应该看过。果然,视频一开始,学生就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熟悉感,从而为整堂课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同时,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解气温及其特点对我们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促进其求知欲的高涨。
例2:游戏导入式。在学习《日本》一课时,我选用一个flash地震逃生小游戏作为导入。游戏中设置了5个生活中的常见场所:家庭、影院、野外、商场、户外,考察学生当地震发生时,你在不同场所,利用最短时间,应做出的正确逃生方式。这个互动游戏让学生激动了许久,成为这节课的一大亮点。随后提问:“生活在东亚的哪个国家的居民最需要掌握基本的逃生方式?”,学生脱口而出“日本”,教学便在激动和欢快中顺利开始。
可见,导入的选择和设计对一堂课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而学习情绪则直接影响到教学的高效与否。可以说,精彩的导入是精彩课堂的良好药引,颇具抛砖引玉之效。
2.重视教学活动设计的组织和呈现
教学过程中教师循循善诱的问题设置、自主探究的活动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选择都是实现课堂优质高效的重要保证。它既要能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又要体现出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性,还必需保证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性。因此,无论是宏观上的教学构架,还是微观上的细节处理,都要仔细斟酌。
例1:《新疆》的地形特征――问题引导式探究活动“一读、二思、三画图”。
《新疆》的地形特征“三山夹二盆”是新疆自然环境部分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对这部分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层面,包括山脉和盆地的名称、山脉走向特点、分布规律;还要求学生掌握技能层面,即学会用简图表示该地区地理事物的分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选择采用问题引导式的探究活动:教师先列出层层递进的系列问题,然后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读图、探讨、绘制,最终展示成果。通过“一读、二思、三画图”的方式,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点,又锻炼了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能力,使知识、技能、方法三者得到了综合的运用和发挥。问题设计如下:
①读图观察新疆有哪些重要的地形?
②读图说出新疆山脉的具体名称和走向特点。
③读图说出新疆二大盆地的名称,并描述其所在的位置。
④观察山脉和盆地的分布,找找它们有什么分布特点。
⑤用简单的线条绘制这种分布规律,绘图时注意地形区所在的经纬度位置。
例2:《聚落》中聚落的发展和保护――角色扮演式活动“假如我是……”。
对于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往往可以选择这种教学方式,创设开放的情景,设置特定的角色,留给学生畅所欲言的空间和时间,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在本节教学中,关于北京四合院的去留问题,我设计了四个角色:
①北京市长;②北京的老百姓;③北京的房地产开发商;④北京的游客。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角色,在讨论的基础上,派代表说说本组成员的想法或对策。学生的回答各种各样,可圈可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其中可行的、积极的对策加以归纳和升华,就自然而然的引出对待古老聚落应有的情感和态度。
当然,话题的选择并非局限于北京四合院,只要贴近学生的认知,围绕学生的生活,他们一定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智慧结晶,并且,学生的自我认识和总结要远比教师的陈述和解说来得有效、有说服力的多。
3.尝试用学案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中学地理教学中经常会面临的问题是时间紧、容量大。如果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想做到面面俱到,那重难点就可能不够突出。因此,可以将一些简单问题留给学生在课前自主解决。那教师如何能及时掌握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效率情况,同时又不减少课堂的容量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实施学案教学。
一份好的学案既包含了教学目标、学习方法的指导,同时也整理出教学内容的知识框架,还可以针对知识点配以相关练习和简单的随堂检测。它使学生更加明确教师的授课意图和自己的学习方向,使学生从“苦学、死学、难学、学会”变为“乐学、活学、易学、会学”。学生用好学案,等于多了一个帮助自己“课前预习、课上解疑、课后复习”的得力助手;教师编好、用好学案则无疑是打了一剂推进优质高效课堂达成度的良药。
四、辅助手段――以恰当的教学媒体提升课堂活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解决很多传统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提高教学效率、降低教学难度、扩大信息容量、帮助知识迁移等。而且,很多媒体设备都具有交互性,因而更容易创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教学环境。鉴于此,将地理课与信息技术结合,可以让教学更加绽放光彩。
例如:工业布局的学习,我选用flas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选一选图标 说一说理由”,在操作中归纳总结工业选址的注意要点。再如:为了检测学生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的掌握情况,以交互的Inspiration概念图课件为平台,让学生将相应文字拖动到图中的相应位置,以达到检测与巩固的双重目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课堂不是信息技术的简单堆砌,它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应该遵循科学选择、有效整合、恰当运用等原则,发挥其应有的优势。
综上可见,上一堂课离不开课前的认真准备,而上一堂优质高效的课更离不开精心的设计和反复的推敲。在新课改的引领下,教师唯有不断转变教学观念,努力探索钻研,不断实践创新,认真反思总结,才是今后最大的出路。希望通过自己常态化的教学实践和反思,能紧跟新课改的步伐,努力打造出优质高效的地理课堂,在漫漫的探索之路上不断成长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地理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理教学;教学反思
一、引言
教师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不仅完成了自身教学经验的积累,促进了自身监控意识的有效提升,同时也为其课堂教学的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不仅要加大教学理念的创新力度,同时还应该具备较强的思考研究能力,才能实现促进初中地理教学效率和质量有效提升的目的。
二、学生地理素养培养生活化反思的目的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地理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知识本身的学习和实践的应用。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冲破以往的记忆知识的怪圈,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促进其地理素养的不断提升,才能达到将其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的目的。比如,教师在地理知识讲解的过程中,运用了《46亿年之恋》这部电影的名字,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虽然46亿年这一奇怪的限定词,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点不知所措,但是学生通过深入的学习地理知识后,知道了原来46亿年是地球诞生以来的年龄。这种将具体实例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生活与地理知识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从而更加注重知识本身的学习和实践的应用。
三、教学观念和教学理念的反思与创新
以往教师所采取的灌输式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主角,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无法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这种被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的自我实践反思意识也呈现出逐渐淡化的发展趋势。所以,为了促进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稳步提升,教师必须积极地进行教学理念的改革和创新,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地理课堂实践过程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反思,才能确保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稳步提升。
四、教学过程反思的目的
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反思大多针对的是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比如,教学难点的突破是否准确、教学重点的把握是否恰当、重点知识的讲解是否到位等。经过这样的反思过程,将其所获得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引导和帮助学生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学习地理知识,使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实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另外,现阶段大多数教师所推崇的探究式学习方式,也为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方式。
五、教学方法反思的目的
教学方法的应用是影响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必须对这方面的内容予以充分的重视。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深入地进行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将现代化多媒体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在教学方法不断创新的同时,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充分地激发出来。虽然地理知识的教学内容是一成不变的,但是在教学操作上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而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为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六、教学反馈反思的目的
教学过程是影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那么要想全面的掌握和了解学生理解地理课堂知识讲解的程度,就必然会涉及教学的反馈。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每一个表情和动作,及时地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和不理解的知识,同时还要在课堂练习的过程中,及时地分析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并以此为基础对学生掌握新知识的程度进行全面的评估。教师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进行地理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方法。另外,新的初中地理课程改革对学生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等各方面知识的掌握也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作为一门实践性相对较强的学科,这几方面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紧密配合,同时还应该通过课堂练习以及作业练习等方面的及时反馈,才能确保教师全面详细地掌握学生学习知识的实际情况。另外,作业练习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学生练习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习和巩固知识的过程。
七、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地理知识作为一门承上启下的学科,其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积极地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才能实现促进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目的。而学生则在积极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将其与现实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初中地理课程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邵海英.浅谈“微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5,(19):398.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的核心,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重新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和个性化需求,从而使地理课堂教学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需要看到的是,在当前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来看,由于地理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对于地理教学的革新力度不足,造成地理教学的方法陈旧,内容枯燥乏味,无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造成一部分学生出现厌学的情况。同时,由于教师一直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扮演主导角色,对学生们发号施令,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无法得到重视,自己的观点看法不敢轻易提出,或者即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也不会受到重视,甚至会受到老师的斥责,这就严重阻碍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必须要做好师生角色的转换工作,让师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进行对话,教师要从课堂教学的掌控者和主导者向组织者和引领者的方向转变,而学生要从旁观者向参与者的角度转变,只有如此,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促进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的提高。
二、切实优化课堂结构
优化课堂结构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真正使课堂资源得到优化,课堂的所有积极因素才能被充分调动,才能使地理教学的作用得到真正发挥。反观当前的地理课堂教学,课堂结构设置不科学是一个主要问题,教师从头到尾一直进行知识和理论灌输,进行大量的板书和口头讲解,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对地理知识和理论来不及进行消化吸收,甚至对于有些知识还来不及反应过来,教师已经进行下一个知识点的讲解了,这样的话,学生就无法从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吸取营养,获取乐趣和知识,时间长了,就会对地理教学失去兴趣,自然也就无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教师一定要切实优化好课堂教学的结构,巧妙地设置教学内容,不要从头到尾满堂灌,要给学生预留出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消化理解吸收的时间,这样才能使学生们在吸取知识和营养的过程中活得快乐,获得动力,进一步增强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创建自由的学习氛围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很重要,只有充分地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才能有利于促进师生感情的增强,信任的提高,进而营造一个自由、开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不用担心自己的做法和想法是对还是错,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不足,教师仍然具有极强的权威,学生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发表之后,也会受到老师的责备和批评,这就导致学习氛围枯燥、压抑、封闭,学生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常常会有一种窒息感,没有一点的学习乐趣可言。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致力于营造一个宽容自由开放愉快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甚至可以让每名学生尝试当一节地理老师,让学生与老师互换角色,增进彼此的信任和友谊,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于地理课堂教学过程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四、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关键词】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中新课程的主渠道,是学生获得进步与发展的主阵地,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有效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保障,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实现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教学设计要符合新课程理念
地理课程标准对原有地理课程的更新主要不是在地理内容上,而是在课程理念上。同样的地理内容,课程理念不同则教学方式不同,教学效果也不同。教学设计对新课程理念的贯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教学目标明确清晰;牢固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订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教学方法优化组合;地理课程标准讲究教学方法,将教学方法提升到教学目标之中,要求针对课程内容,依据课程理念,选择和组合教学方法,体现教学过程和师生互助。地理课堂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教学方法的优化讲究的是切实有效。教学方法有效,教学效益和效率就会得到兼顾提高。
教学内容突出学科特色。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要做到富有成效,必须突出地理学科特色--空间性,区域性,综合性。高中地理课程虽然是系统地理,但也要突出空间性,揭示空间规律,培养空间思维能力。不能形成空间概念和空间分析能力的地理课堂教学是无效教学。比如,"气候"要综合地形,"水文"要综合地形和气候,"植被"要综合地形、气候、水文,"经济"要综合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政策,总之,体现综合性,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才有实效。
二、课堂教学过程要遵循课程改革宗旨
点燃激情,激发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知者,好知者莫如乐知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地理老师对地理专业的热爱,地理专业素养的广博,饱含激情的投入,特别容易点燃学生学习地理的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特别是直接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方法和规律的点拨,提升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例如,我曾上一节地理的时事热点专题课,我准备了2009年日全食、西南大旱、上海世博会等十多个热点材料。如果单纯的引导学生把材料一个接一个地讲练完毕,一节课下来,生的收获只是掌握了这些时事热点材料所涉及的内容。有效的课堂应该是让学生掌握分析时事热点的方法,而不仅限于了解材料本身。因此,我先选取了其中一个材料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确解决热点材料题的一般方法: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回顾相关的知识点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完成相应习题后,我还进一步提出问题: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我们所学知识,同学们又可以怎样来命题呢?学生各抒己见,气氛活跃。可见,教师如果重视方法和规律的点拨,学生不但掌握了材料信息,更具备了分析同类时事热点材料题的能力,课堂更具实效。
三、教师要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
自觉地反思行为是教师应具备和坚持的,教师越善于反思,教学能力和水平越能得到快速提高。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我们常常进行的是教学后反思。
例如:教师上完一节课后,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效:上课时自己是否很兴奋?学生的状态如何?实际教学中是否超越了教学设计?有没有无效率和效益的环节?有没有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哪一环节如何调整更有效?
教学反思在内容上包括:对教学观念的反思、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对教学行为的反思、对教学反馈的反思。反思可以促使教师汲取教育教学理论,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勤于动脑,坚持写教学日记,听课交流。反思书写可简洁明了,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反思行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持之以恒,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
四、更多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在教"书",教学是传授知识,教师的讲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这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和实践获得知识、得到发展。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学习,被动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和身心的发展。
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有"服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了"学",就无所谓"教"。所以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教师要成为共同构建学习的参与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
总之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育理念教导下,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老师要明确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充分作好课前准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优化地理课堂教学,采取多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使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地理 生成性问题 应对策略
1 问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随着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深化越来越受到关注,就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应对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形:一是教师过于强调预设,对生成问题置之不理;二是教师过于关注生成,使教学目标偏离方向;三是教师缺乏基本素养,让生成资源悄然流失。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忽视课堂中即时生成的预设之外的问题,这显然是不可取的。反之,教师如果善于应对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不仅有助于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和生命的关爱,也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有效管理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2 概念及研究范围的界定
我们研究的“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是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出现的超出预设方案的影响课堂氛围、师生思路及行为的即时信息,是由于教学的双向互动、学生的不同经历和生活体验以及他们对情感的不同理解等原因而即时生成的各类事件或因素。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不同的生成性问题,其利用价值也不一样。积极的生成性问题可以被用来辅助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能够激发学生的地理思维,提高学生的地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探索精神。课堂是动态的,教师要在瞬间判断和捕捉稍纵即逝的生成性问题,对教师的驾驭课堂能力、敏锐观察能力、正确把握生成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挑战。
3 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成因分析
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类型多样,有个体生成性问题和集体生成性问题,有课程内生成性问题和课程外生成性问题,等等。在课堂教学中无论哪种生成性问题,一般都是有因可循的。
3.1 文本因素。当学生自主使用、感悟文本或在教师的指导下研读、理解文本时,可能由于文本内容激起学生的兴趣点或文本内容超出学生的理解能力,这时,教师应乘机调动学生探究或质疑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这些生成性问题进行再思考、再探究、再建构。
3.2 学生因素。学生因素主要包括学生的地理知识基础、个人经验、思想品德、兴趣爱好、行为方式、行为习惯、地理观念、地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由于班级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尤其在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目的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不同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学习状态与学习结果。
3.3 教师因素。教师因素主要包括地理教师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教学经验、教学风格、智力水平、思维方式、性格爱好、人格魅力、个性品行、工作态度等,教师的这些差异也是教学活动中影响生成性问题的重要因素。如,当教师任教一个新班级初期,部分学生不太适应,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让学生来思考、解决这些问题,学生一定会积极主动,兴趣盎然,也能缓解尴尬气氛。
3.4 环境因素。环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环境因素有时能影响甚至决定教学活动的进程和结果。如,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和舒适的教室物质环境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产生更多的富有价值的生成性问题;再如,教室外的噪音和人员的不停走动,会使部分学生目光和听课注意力转移,成为干扰课堂教学活动的生成性问题。
4 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应对策略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但并不意味着它是没有规律可寻的。只要我们对诸多的生成性问题的应对方法进行总结和锤炼,就能探寻到应对生成性问题的有效策略。
4.1 课前充分预设,关注生成。高中地理课堂中生成的问题,是难以全部预知的。但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地理知识基础、地理思维能力、社会阅历、心理特点、听课状态以及课堂具体教学内容等,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时,可以对课堂中可能生成的问题进行充分预设,使教学尽可能在预设之内生成。当然,课堂是复杂的,教师在预设时,不可能也不必穷尽课堂的可能变化,应该进行弹性预设。预设目标可以在生成中随机升降,教学重点可以在生成中合理调整,探究主题可以在生成中适时替换,教学流程可以在生成中即时变奏。
4.2 课中智慧处理,应对生成。丰富繁杂的生成性问题普遍存在于常态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对于课堂中出现的符合地理课程内容的生成性问题,教师可以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往更广或更深处进行积极探索,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对于课堂中出现的不符合地理课程内容的生成性问题,如果对课堂整体没有太大影响的,教师不必刻意去制止,最好采用轻描淡写应对法,如用轻柔的语言进行提醒或用眼神、肢体语言示意学生停止不当行为。反之,如果教师进行深度干预,如点名批评或严厉训斥,不但会打击学生,影响课堂正常的教学进程,也会破坏课堂和谐融洽的气氛。如果对课堂教学影响较大的如大声喧哗、在教室内来回走动、与他人发生争吵等,教师不能纵容,要立即介入,尽快让课堂走上正轨。
4.3 课后勤于反思,优化生成。教学反思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作善于进行教学反思,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增强处理教材的能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应对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的有效性,使课堂生成性问题发挥其最大的教育教学价值,还能提高教学艺术和教学质量,积累教学经验和教育智慧。教师课后除了一般性反思,还要针对地理课堂中的生成性问题进行重点反思,例如:课堂中生成性问题是在什么情境下产生的?自己应对这些生成性问题的措施是否确当?这些生成性问题对课堂教学产生了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课前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效果预想存在哪些偏差?……通过及时反思,教师能发现自己思想上和行为上的不足,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扬长避短,把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应对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标;教学方法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繁琐的地理运动、复杂的地理规律,成为限制课堂效率的障碍。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科学探究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提高教学的效果放在第一位,杜绝无效教学。因此,需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素质。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能力,是一线教师需要直接面对的课题。以下是本人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一些方法,望能与广大同行共同探讨:
一、注重学科融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
现行高中地理教材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知识面十分广泛,知识体系庞大而复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依据高中地理课程这一特性,在日常地理课堂教学中,合理与其他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融合渗透,增强地理课堂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多样性,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比如与语文融合,可以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文学性,教学是一种艺术,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尽量应用趣味,生动,鲜明的语言组织教学,教学语言要形象和富有激情,这样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联想翩翩,记忆犹新。在地理教学中融入语文教学是相得益彰,效果非常好的。在讲内蒙古高原的特征时,可引用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黄河之水天上来,东流到海不复回”既说明了黄河的流向,也揭示了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源泉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既轻松又愉快的事情。所以,要提高课堂效果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的创设,会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会在他们的思维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因此,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情境,营造适宜的氛围,突出教学的动态性,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的感情共鸣,能让学生触景生情、由情创意,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模拟、搜集、调查、绘制、访问、考察等实践活动,丰富学生体验,促进学生的认知过程。
2、合理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地理教学媒体是储存和传递地理教学信息的工具。由于媒体介质的不同,地理教学媒体之间的教学特性在表现力、再现力、传播面、参与性和受控性等方面具有差异。因此,只有根据需要选择地理教学媒体,进行地理教学媒体的整合,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学媒体的效能。在教学中,对于地理事实(包括地理景观、地理分布、地理过程)、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技能和地理问题解决,不同的地理教学媒体在储存和传递地理教学信息方面的效能是不同的。地理教学实践表明,计算机媒体在揭示地理过程、解释地理原理、引导地理问题解决、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等方面具有高效能,而对地理景观、地理分布的教学信息传递的效果次之。
三、加强课后反思,是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效果的根本
【关键词】新课导入;教学目标;学生兴趣;创设情境;利用地图;空间思维;教学反思
【导读】初中地理课要加强书本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感到学有所用,学到的不是干巴巴的“死知识”,而是生活中的“活知识”。
地理学科是素质学科,不参加中考,只在七八年级学习,作为考查科目。其意义相比较中考科目而言显而易见,因此,学生、家长在思想认识上不能做到足够的重视,思想上的懈怠,在行动上漠不关心。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使地理课堂成为有效课堂,让学生在地理课上愿意学、有所学,学有所用呢?
一.常言道:施教之功,贵在引导。
地理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作用。导语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就像乐曲中的“引子”,戏剧中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激发兴趣,渗透主题,创造情景的作用。如果教师采用恰到好处、引人入胜的导入方法,从课的一开始,学生就能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必备的基础知识和较好的方法手段进入对新知识的学习探究。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学习了地理知识,而且发展了思维能力,提高了精神品格,使师生双边活动更加融洽地开展。同时,导入不仅只在于一节课的开始,在每个知识点的讲授之间,知识点间的过渡和新知识的导入也同样重要,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这里根据教学实践和平日的积累,举例探讨一些方法。 一、“设置悬念”导入、二、图片导入、三、歌曲导入、四、视频导入、五、复习导入、六、诗歌导入、七、地图导入、八、设置情景导入。可是新课导入因人因时因地不同,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教无定法,贵在得发。
二.常言道:有目标才有航向
明确的目标就是知教学目标、知教学重难点,知学生三者相集合,使用恰当的方法使学生有明确的前进方向。教师做到心中有数。课前让学生清楚的知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重点、难点。我每上一节课前提前2---3分钟进班,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注在黑板的左上角,让学生清晰的知道本课的结构,在课堂进程中,不断的提醒学生,目前我们完成了哪个目标,将要学习哪个目标,进行到重、难点时,更是重复提醒。学生由于了解了课堂的结构,学习时目标更明确,在教师的不断提醒下,分神的情况少,其投入课堂的有效时间自然就增多了。教学效果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地理教学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到学有所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地理课要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觉得学到的不是干巴巴的“死知识”。这些知识,在今后的生活中会有重要的应用,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去海南岛旅游时,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份从学校出发到海南岛旅游的最佳旅游陆上交通线。看谁设计的路线花费最低,观察景点最多,内容最丰富。认识学习那里的热带雨林景观、热带动物,观察民风,了解民俗和特有的建筑风格等。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密切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更需要地理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机智、可亲可敬的教态等,都能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浓厚兴趣。
四.常言道:情景教学 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讲青藏高原时,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观察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从而让他们感受到青藏低压缺氧、寒冷干燥、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再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察。接着引导学生分析它形成的原因,再讲“世界气候”时,利用多媒体创设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自然景观。
五.常言道:地理就是生活中的一张地图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教学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地图教学,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线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学习和掌握地图知识,对于学生学习其它科学知识以及开发学生的智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一些地理教师不愿用、不会用地图的情况导致教学要求不高或教学能力低弱的现象。目前在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死记硬背”现象,恰恰与地理教师不重视提高自己的地域空间思维能力有关。在用好地图的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技术,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地域空间想象能力。地图来自课本、地图册、生活中自己拍的一些图片,让学生贴近生活,热爱生活。有效引导学生投入到课堂来。课堂45分钟使每个学生每分钟都在学习。教师应尽可能多的使用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或者学生熟悉、有感觉的材料,在课堂上教师除了按照授课的内容要求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做到有意识,有针对性的将相关图片画面融入其中,切实做到没有图就没有地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