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绿色建筑可行性分析范文

绿色建筑可行性分析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绿色建筑可行性分析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绿色建筑可行性分析

第1篇

国外在建筑节能理论研究方面,主要可归纳为节能的可行性分析、激励政策、合同能源管理、评估体系4个视角的研究。

1.1基于经济分析的建筑节能可行性研究

建筑节能实施的可行性及实施的制约分析是国外早期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Bon等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分析了绿色建筑实施的困难,并提出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市场导向的政策解决这一问题。Bartlett等在分析不同决策者的基础上,指出不同决策者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对其决策的影响。Larsson等在分析绿色建筑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绿色建筑实施的挑战和可行性。Bordass以英国的项目为例,从项目的各个阶段分析了绿色建筑的成本和价值。

1.2基于经济激励的政策和融资研究

Amstalden等在基于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碳税等不同能源价格预期及经济激励政策的基础上,站在业主的角度对瑞士建筑节能改造进行了经济分析,指出瑞士的经济激励政策能够使业主获利受益,进而促进业主建筑节能改造的积极性。Grosskopf等提出了一个经济激励的框架,旨在激励房产商并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

1.3基于合同能源管理的应用研究和风险分析

Sorrell提出不同企业的合同能源管理可行性分析框架,在考虑了影响改造费和服务费的各项因素基础之上,对不同的企业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提出不同的评估方法[8]。Millsa等就节能项目中资金及项目管理风险问题提出了分析框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了精确分析,并以建筑节能领域财务风险分析为例,就如何鉴定、量化以及管理风险进行技术指导和实证分析。

1.4基于绿色建筑评价的评估体系研究

Lützkendorf等分析了设计过程中的不同评估任务,把“工作共享法”和设计工具相结合,建立了“建筑物整体绩效”的体系,并为未来评估工具的实施提出了相关建议。Papamichael分析了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工具,并讨论了适用于不同用户的不同特点。从国外对建筑节能研究情况来看,其涉及面较为广泛,从建筑节能的可行性分析、经济激励政策研究到合同能源管理和评估体系的研究,从建筑节能的施工过程到未来的研究方向,从项目的层面到企业的层面,都做了详细的研究。从研究阶段上来看,经历了从建筑节能实施的可行性分析到建筑节能运作的研究再到总结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的研究。从研究方法上来看,大多数文献都是通过实证的研究方法对某一问题的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建筑节能实施的过程,并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趋势提供了研究基础。因此,上述研究对中国建筑节能理论的发展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中国建筑节能理论研究现状

2.1研究进程

1982年原国家能源委员会委托原国家建委建工总局下达了有关建筑节能方面的科研任务,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物理研究所和空调调节研究所承担了JGJ26—86《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采暖住宅建筑能耗现状的调查、实测与计算分析》《我国民用建筑金属外窗的能耗现状及其节能措施的研究》和《墙体保温性能的改进研究》四项研究课题。这是我国(建设部)开始进行建筑节能工作的标志。但是,1997年中国政府才开始强制实施建筑节能。自建筑节能实施以来,建筑节能的理论研究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认知和概念引入阶段(2005年以前)由于可持续建筑、绿色建筑等概念是舶来品,所以在这一阶段的研究文献中,研究人员着重介绍可持续建筑或节能建筑的概念。对中国可持续建筑的定义、特点、技术原则进行了论述,并确定了中国可持续建筑的理论框架。Chen提出,由于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在可持续性的原理和概念的认知上不同于发达国家,中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提供了实施建筑节能的有利机会,并根据中国实施可持续建筑的实践情况,指出中国的政策方案仍处在愿景阶段。

(2)深化阶段(2005—2009年)在这一阶段,由于政府政策的推动开展了大量的各项基础研究工作,为建筑节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出现了大量的有关“建筑节能”的研究成果(如图1所示)。供热体制改革、能效标识项目、外墙保温等强制性标准和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大量的研究背景。这一阶段的研究向纵深化方向发展,学者们的研究内容从节能建筑实施的影响因素、节能建筑的经济评价,到节能建筑的实施运行管理、绿色建筑节能评价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图1各研究阶段数量

(3)总结反思阶段(2009年至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建筑节能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基本建立起了一套建筑节能标准体系,新建建筑执行强制性标准的比例有了很大提高,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任务超额完成。理论上,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建筑节能实施几十年实践和理论的总结上,包括技术成熟度分析、政策的实施效果分析、节能运行管理研究综述等。周楠等对近几十年的建筑节能政策、能源价格、税收财政政策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指出这些节能政策对中国未来的节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孔祥飞等对中国在“十一五”期间实施建筑节能的激励政策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建筑节能实施的阶段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分析,识别了建筑节能机制的缺点,并对下一个五年计划中实施建筑节能提出了建议。李百战等总结了中国交付低碳建造环境的障碍,并识别了研究的机会,文章提出研究活动应强调各参与方的合作,使中国不仅在技术层面而且要在知识前景领域在国际合作中居于领导地位。郭汉丁等阐述了国外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培育与发展理论研究成果,概述了我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培育在外部性、经济激励政策、合同能源管理等4个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提出了基于主体行为分析的既有建筑改造市场培育机制的研究方向。

2.2研究内容建筑节能的实施和推进依赖于政策法规、技术和运行机制三个方面

从历年来的研究内容上看也基本涵盖了这三方面的内容,但是技术在一定时期稳定的情况下,节能的实施和推广更多的是依赖于政策法规和运行机制的管理。

2.2.1基于政府行为的建筑节能政策的研究

政府在推进建筑节能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一方面对整个建筑节能市场的运行起着监管作用,特别是在大型公共建筑中,政府的监督作用尤为重要;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能够推动建筑节能的运行。适当的经济激励政策是促使建筑节能市场外部性内部化的主要手段,可有效地弥补由外部性带来的市场部分失灵,是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培育的主要措施。刘贵文通过对经济激励政策和强制节能政策比较分析,得出经济激励政策更具效能的结论。张丽等论述了经济激励政策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的推动作用,并借鉴国外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热力管网改造及围护结构和室内热能系统改造的激励建议。王洪波等以新建建筑为研究对象,从激励对象、激励目标、激励力度三个方面进行了激励政策体系的方案设计。钟韵等提出采取一定的激励政策对于提高建筑节能是必要的,并通过建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市场这一模型,根据不同的激励对象和节能效果进行激励,并以北方采暖地区为研究对象,提出特别要以节能绩效为基础进行激励,以防止搭便车的现象。戴雪芝对中国能源政策、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实施效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建立了经济激励政策的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并依据此指标对经济激励政策效益进行了量化评价。为实现对经济激励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韩青苗等从建筑能源利用效用最大化、激励政策协调机制、公平性、效率和可接受性5个方面构建中国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

2.2.2基于市场机制的建筑节能运行管理研究

建筑节能的推广和实施单纯依靠法律和行政的监管手段是不够的,要运用市场机制来促进建筑节能。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施建筑节能以来,关于建筑节能的运行管理的研究主要包括外部性分析、信息非对称性分析、合同能源管理运行分析、风险分析以及建筑节能运行评价体系的分析。

(1)基于外部性和信息非对称性的运行制约机制分析目前业内学者基本达成共识,即建筑节能投资存在较强的外部性,这为政府制定相关激励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学者研究经济激励政策提出了要求。卢双全等分别通过对建筑节能的外部性分析,提出了消除建筑节能外部性的政策措施。金占勇等分析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外部性及其对节能改造的影响,并提出了分阶段、针对不同利益主体的经济激励方案。在建筑节能改造中,政府和建筑业主存在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基于这个前提,韩青苗等分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政府与既有建筑业主之间的利益博弈,确定了使委托人期望效用最大的合约参数,并总结了提高经济激励合约效果的关键因素。续振艳等则分析了节能改造市场中逆向选择问题,并通过对世界各国解决不对称问题的经验分析,得出通过信号传递、信号甄别、建立能效标识制度来解决此类问题。尽管王洪波等认为激励需求端的激励机制缺乏现实条件,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而是通过对供给端即开发商的激励可以有效的推动建筑节能的实施。而占松林等则通过分析建筑节能市场中的利益相关者,认为购房者的行为选择是建筑节能市场的源动力,并从消费引导的角度提出扩大建筑节能市场需求的对策,提出了加强宣传、建立能效标识等的建议。

(2)基于节能改造成本和收益的运行风险分析在建筑节能实施的初期进行的影响节能改造措施实施的原因调查中,认为初期投资太高的占到80%。由于节能各个利益相关方特别是投资者对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融资缺乏合理成本分担机制、金融市场支持机制以及市场失灵矫正机制,使得资金筹集十分困难[28]。针对以上问题,刘玉明等采用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建立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价模型及评价指标。孙金颖等则从建筑节能金融服务市场的角度分析了建筑节能服务市场投融资存在的内外部风险,并提出了适合中国建筑节能发展的5种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框架模式,为推动中国建筑节能发展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

(3)基于合同能源管理的建筑节能运行模式研究研究者们表明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过程中通过建立建筑节能服务市场可以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和融资瓶颈的问题,而合同能源管理是节能服务市场的主要运作机制。国内学者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一方面,对建立建筑节能市场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另一方面分析了合同能源管理的可行性及对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

(4)基于评估体系的建筑节能运行评价的研究要科学的发展节能建筑,进行能效测评和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是必需的,它不仅能评价一个建筑是否是“绿色建筑”或其“绿”的程度是多少,而且对节能建筑的发展有着指导意义。学者们分别对不同的单体建筑和不同地区的建筑进行了能耗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能耗测评方法。秦佑国等针对我国建筑发展现状对绿色建筑评估的指标权重体系及适应性进行了研究,从而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杨红霞等从能量、经济、系统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建筑节能的能量评价法、经济评价法和系统评价法。杨玉兰等在描述了评价中国住宅建筑节能指标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夏热冬冷地区的建筑节能评价指标,其指标的建立为其他气候地区建立评价方法提供了思路。

3中国建筑节能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

尽管学者们在建筑节能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第2篇

关 键 词:PC房屋;建设投资;财务净现值;内部收益率

Summary: are widely used in Germany, USA, Finland and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as well as Japan and Singapore this system, PC system with high efficiency, hig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truction precision, short construction period, and many other advantages. This structural system in the Middle East has good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but this house because of the high cost of shipping, so consider building factories in foreign countries is the essential way to promote this house, this paper the feasibi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echnical and economic point of view .

Keywords: PC housing;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financial net present value; internal rate of return

中图分类号:F272.5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 PC住宅产业化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开始进入成熟期。目前诸如万科、远大住工等,从设计、制造、开发、施工、运营服务的建筑全寿命周期,提出了整体解决方案,用工业化方式制造建筑,实现资源节约和低碳排放,提升建筑品质和效率,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

1 PC体系主要技术参数

1.1 体系依据的主要技术规范

全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体系——基于装配式剪力墙体系的多层技术体系是建立在现行国家规范(《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基础之上,符合现行设计规范要求,可以满足建筑师对建筑的多样性、复杂性、个性化的要求。

1.2不同地区之间的适用性

集成房屋并不是我国特有的建筑,在国外已经出现了相当一段历史,不论是地处地震多发带的日本,还是在零下40度的北欧,或是在热带地区的新加坡,集成房屋均比国内成熟,这表明它是具备普遍适用性的。

2PC体系在中东地区推广的技术可行性

2.1可提供的结构体系

目前主要可以提供两种结构体系:

高层-----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特点:承重结构现浇、其余部分工厂预制生产。

多层/单层-----全装配预制混凝土结构体系,特点:包括承重结构全部采用工厂预制生产。

由于中东地区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加上当地居民的居住习惯,大部分多层住宅在5层以下,因此非常适合采用全装配预制混凝土结构体系,这也符合我们推广预制房屋的集约化、工厂化及最大限度减少现场湿作业的宗旨。

2.2 设计的可行性

国家标淮的《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规程》已进入审批阶段,虽然没有具体的颁布时间表,但应该很快颁布实施。现阶段,此类房屋可以参照我们国家传统房屋现行的《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等相应规范来设计。

设计院资源方面有两种选择方案,一是继续和国内传统的工民建设计院合作,来进行房屋的设计工作,然后构件的深化设计交给远大设计部门来进行;二是把房屋的建筑、结构、水电和深化设计全部交给PC生产企业。

2.3 当地建厂的可行性

我们目前所说的建厂仅是为本项目提供PC产品的工厂,不涉及对外经营,因此能否建厂可能更大程度取决于项目业主。建厂涉及问题解决如下:

2.3.1 土地

土地问题解决共两种方案:一是在项目现场周边租用土地,由于当地土地多数属于私有,需要业主协调解决,这是解决建厂用地的首选方案;二是利用建筑厂区土地,初步估算如果建设带有2-4条PC线规模的工厂,需要占地90-130亩(60,000m2-87,000m2),这种方案会对项目工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需要把最后一期的PC构件全部生产完成后,拆除工厂,然后进行项目最后一期的建设。

2.3.2生产线的设计

国内大型的PC生产厂可以提供2-4条PC生产线的包括总图、土建、工艺的全部设计方案。

2.3.3生产线的设备

由PC生产厂提供包括PC生产线、钢筋加工、混凝土制备和构件养护窑等全部设备,并提供安装、调试或者安装指导。

2.3.4厂房及相应附属设施

常规建设,其中厂房的钢结构国内加工,现场安装。

2.4生产运营的可行性

2.4.1生产技术工人

国内招募或者国内招募+使用当地工人两种方式解决,由PC生产厂提供培训,或者把整个工厂的运营交给国内的PC生产厂。

2.4.2生产用材料

生产所需材料包括钢筋、水泥、砂子、碎石、外加剂、保温板等均为常规材料,优先考虑当地解决。

2.4.3生产用燃料及动力

生产用电可以配备相应功率的柴油发电机组,其余诸如柴油、重油、油等当地解决。

2.4预制 PC构件安装和施工的可行性

安装PC构件比传统施工需要更少的技术工人,所需大型机械设备会增加,但所需设备较为单一,一般每个施工班组配备一条25t-70t的汽车吊,PC构件安装由远大提供安装指导。

2.5售后维修服务

可由PC生产厂可提供包括售后维修服务的全产业链的技术服务。

3经济可行性分析(针对沙特房屋项目)

3.1针对沙特项目以租代售经济可行性分析

沙特劳工宿舍项目总建筑规模约为20000套,建筑面积总计40万m2。综合考虑建筑规模、工厂寿命周期和项目建设工期,我们考虑建设一条含有2条PC线+1条钢筋线的生产线,年生产能力为6000套,约合12万建筑面积的房屋。根据测算,不包括流动资金,生产线建设的总投资金额为13136万元,宿舍建设EP+C的单方造价为2399元/m2。

根据我们所做的市场调查,未来房屋项目建成后,如果以出租的方式提供给业主,那么每年的租金收益为900元/m2。根据上述数据,本项目的财务盈利能力分析如下:

1)固定资产投资

本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流动资金=13136万元

固定资产余值(PC工厂):13136×10%=1313.6万元

每年每期房屋租金收入(每期6000套):900×6000×20=10800万元

每期房屋折价销售金额(按30%):6000×20×720=8640万元

流动资金估算:9000万元

经营成本:6000×20×2399=28788万元

维持运营投资(按设备的5%):5934×5%=300万元

建设投资现金流量表如下:

建设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万元人民币)

静态投资回收期:Pt=7-1+(4046.4/19440)=6.21年

即房屋建成4.21年后收回全部投资。

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折现系数取6%,则

项目财务净现值FNPV=8485.48万元≥0,项目可行。

2、针对沙特项目可行性分析结论

1) 拟建规模为2条PC线+1条钢筋线的生产线,年生产能力为12万m2房屋,工厂建设期12个月。

2)工厂生产周期3年,到期后只按回收10%残值考虑。每年生产6000套房屋,房屋从第3年初投入使用,并开始回收租金。每期房屋租期为3年,到期后按房屋原价的30%处理给业主。

3)投资回收期6.21年。

4)项目财务净现值8485.48万元。

5)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i1+(i2-i1)NPV1/(NPV1+NPV2)

=10.8%。+(11%-10.8%)×54.95/(54.95+238.26)=10.85%

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10.85%

(其中:i1=10.8%时,NPV1=54.95万元

i2=11%时,NPV2=-238.26万元)

4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到一种在海外推广PC预制房屋的新思路,同时这种方式在经济上和技术上均是可行的,对我国的预制房屋出口必然会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3篇

目前我国的建筑固体废弃物处理大多仍处于集中填埋阶段,对于废弃物的回收利用还未大规模出现,大多回收厂商都只针对单一一种废弃物,规模小导致产量和效率都偏低。在德国,仅在柏林就有20多座综合垃圾处理工厂,利用建筑垃圾制备再生骨料处于世界先进水平[1]。随着国内建筑工程规模越来越大,对综合性建筑垃圾处理工厂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建设综合性建筑垃圾处理工厂的可行性做出初步评估。

2综合性建筑垃圾处理工厂的经济可行性分析

以废弃混凝土为例,文献[2]提及,再生骨料的生产成本在15元/t左右,加上运输和分拣的费用可能会更高。目前碎石骨料的售价为75元/t,若能实现两者等价,那么再生骨料无疑是具有经济价值的。文献[3]计算,若建筑拆除商还要向回收企业缴纳20-30元/t的废弃物回收费用,那么再生骨料的利润可达到73.57元/t。

除开废弃混凝土外,再生砌块、木材、玻璃、塑料这些早已有专门的回收工厂,只是规模较小,尚未形成规模,但这些私营工厂的存在已说明了回收废弃物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建筑固体废弃物中唯一大规模的回收只有废旧钢材,从1999年起,我国废钢回收个体经济便已快速增长[4],至今仍具有十分广阔的经济前景。所以综合来看,建设综合型建筑废弃物回收工厂是具备经济可行性的。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建筑垃圾中所占成分最大的废弃混凝土,一旦规范再生骨料用于建筑工程的国家标准获得通过,废弃混凝土可能从无人问津变成交易物,这样无疑会使它的再生成本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当建筑废弃物成分复杂,或处理工厂离破碎场地距离较远时,回收成本也会提高。

因此,为了保证建筑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具备经济价值,一是需要通过立法来支持,规范建筑垃圾处理途径,要求建筑拆除商强制向回收工厂缴纳回收费,并对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二是由于建设综合型建筑垃圾回收工厂占地面积庞大,投资回收效益慢,特别是前期投资高,私人企业难以承担其建设成本。因此国家应该牵头建设这类大型的废弃物回收工厂,并在实际运行中优化工艺和设备,总结高效的生产和管理方式,再向社会推广。三是大力发展移动式回收设备,如果能在建筑拆除重建工地就地破碎和再利用,则能使再生骨料的成本进一步降低。

建筑废弃物的回收经济效益随处理费用、运送距离、占地损失、原料质量、地方建筑垃圾排放费用等因素影响,起伏范围较大。即使如此,建筑废弃物回收也是具有经济效益的,而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种效益将会越来越大。

3技术可行性分析

3.1工艺可行性

目前,除了废弃混凝土外,我国各类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工艺都已较为完善,各类废弃物回收工厂已经证明了其工艺的可行性。废弃混凝土的再生利用只在特定范围内运用过,尚未有投入运营的生产厂,不过针对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的研究一直在进行。文献[5]便在融合了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回收工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可行的废弃混凝土再生工艺流程。

各类废弃物的回收工艺整合后,无论从管理还是生产上来说,其复杂程度都会增加。不过这些对回收工艺本身影响并不大,而且国外已经有了较为先进的综合型循环处理厂,生产工艺完善可靠,对国内来说可以借鉴和学习。因此,对建筑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的循环再生工艺是可行的。

3.2综合性工厂可行性

随着建筑垃圾数量的快速增长,散、乱、小的作坊式废弃物回收厂已无法满足如今城市所需的处理量。以苏州市为例,2009至2011年,苏州市每年约产生500万吨建筑垃圾[6],即使是年处理量达100万吨的综合性建筑垃圾回收工厂也需要五家以上。而年产500吨以上建筑垃圾的城市,我国还有很多,因此大型综合处理厂是急需且必要的。一个完善的综合型建筑固体废弃物回收工厂,应具有收集、处理、生产、运输等功能,因此工厂需要以下数个功能分区。

(1)废弃物堆放区

用来堆放各工地运送来的建筑垃圾,堆放区要求场地宽阔平整,地处高势,并带有工程车车库。场地宽阔平整可以分门别类的堆放不同类型的建筑垃圾,并能保证一定的行车顺畅。同时能满足废弃物进行预处理要求。地处高势则方便设置破碎机和胶带输送机,令生产线可以从地势高处往地势低处延伸,减少工厂能耗。车库则可以缩短工程车往返休整地和工作地之间的距离。

(2)生产区

生产区是整个工厂的核心,按生产工艺的区别分为A、B两个区域。A区是再生骨料和砌块的生产线,噪音和扬尘都较大,因此应尽可能远离其它功能区域。同时A区划分应考虑到再生骨料和砌块都需要堆放空间,所以需预留成品堆放场地,并单独设置出货路线。B区是再生木材、玻璃、塑料的集合生产线,一个大型厂房便能容纳,可以方便地控制噪音和浮尘。由于这三类再生产物不能像骨料和砌块那样露天堆放,所以需要在厂房附近建立储存仓库。

(3)行政和员工宿舍区

行政区一般正对主门,根据管理人员的多少来建立,用于存放档案和资料,记录工厂的处理信息,监控生产线的运行状况等。另外建筑废弃物处理厂离城市较远,地处偏僻,因此需要建立员工宿舍。整个工厂功能分区图如图2-1所示。

由于工厂占地面积较大,且进行垃圾回收处理,所以应建设在城市外环区域,不宜离城区太远。工厂四周应该有公路环绕,交通方便。附近有建筑材料深加工厂为宜(如钢铁厂、木材厂、玻璃厂等),可以形成产业链,进一步降低再生成本。建筑固体废弃物回收工厂对环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噪音和粉尘两点上,所以只需远离居民区即可。除此之外,工厂对地域和环境并没有其他要求,符合这些条件的城市周边地区不少,从建设技术上来说也是可行的。

4社会可行性分析

建筑固体废弃物回收是属于绿色建材的一部分,而关于绿色生活的概念现已深入人心,人们对这种能优化环境,节约资源的工厂设施普遍持支持态度。政府也可以对此进行一定的宣传,消除人们对再生建材所造建筑物的疑虑。

建造大型建筑废弃物回收厂也是对中央政策的响应,随着国家对工程施工废弃物再生利用标准的颁布,建筑垃圾回收工厂势必会得到国家的支持,影响是正面而积极的。另外,大型建筑废弃物回收厂对政治体制、法律道德、宗教民族、社会稳定性等没有影响。

5结论

综上所述,建立综合性建筑固体废弃物再生工厂是完全可行的。综合处理工厂的建立,能有效解决我国建筑垃圾回收率低下的问题,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冷发光,何更新,等.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化现状及发展趋势[J].环境卫生工程2009,(01).

[2]钟汉华,等.废弃混凝土回收利用现状及前景展望[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3]柳春红,邢世海.废弃混凝土开发利用的可行性分析[J].应用能源技术,2009,(1):7-9.

[4]林家冲.废钢回收领域中的个体私营经济现象透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0,(5):22-25.

第4篇

关键词:绿色超高层; 全寿命周期;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章编码:

引言

作为新兴起的一种建筑形式,超高层建筑在使用中更加注重人性化功能的设计,这对于不断改善生活的广大民众来说是十分实用的,但是建筑物的节能问题也同样是科学设计和优化的重点。

2、针对绿色超高层建筑的设计流程

项目的绿色用地的设计目标要根据项目施工的特点,因地制宜,同时要兼顾到业主的需要,最终确定超高成绿色节能设计的方案和目标。

在起步方案阶段,要根据建筑中预计的绿色建设用地来确定主动节能和被动节能的功效和所占的比例,然后再通过经济性价比分析是否适合建筑施工,从而确定设计的方案。

项目可行性分析研究阶段,应该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科学分析,最终确定建筑设计的方案是否可行,然后根据设计方案来安排具体的施工措施和技术手段,然后通过不同方案之间的对比,大体预计设计的成果。

对施工图的深化设计阶段,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绿地建设的相关要求,然后对计算的数据进行量化,从而不断的优化绿色节能方案。

在绿色建筑的节能申报阶段,应该有绿色设计方案的咨询指导公司对目标进行预估,然后准备相关的材料,组织专家讨论。

在施工阶段的知道要求展示绿色建筑方案的设计过程,同时对施工的顺序和规则进行编制,以此来知道绿色建筑的施工。

3、关于绿色超高层建筑设计的技术体系

3.1.在绿色超高层建筑的过程中要选择能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位置,然后通过对公共事业的发展,减少光污染、增大室内渗透等技术来达到降低对周围环境影响的目的。

3.2.在绿色节能建筑跟能源环境的关系中,绿色建筑通过围护结构、空调系统、照明、电梯等,最终达到降低能耗的作用。

3.3.对水资源的节约和利用,经过收集场地中的自然水,来减少城市用水量,从而减少对水的需求,增加水的重复使用率。

3.4. 在施工中节能材料的利用,要充分的发挥3R材料、土建与装修一体化、采用当地材料和高强度材料等技术,最终达到节能的目的。

3.5.在建筑过程中对室内环境的控制应该通过增强自然同层以及现则高效的空调系统同时充分的利用自然光和低挥发性材料来改善室内的环境。

4、超高层绿色节能建筑的设计原则:

4.1.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低碳节能的措施,将建筑物的能耗、气候等特点与节能减排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然后将所有的元素按照轻重顺序,进行安排,要明确节能目的。在施工的时候将增量成本控制作为主线,从而为减少绿色超高层建筑的成本提供范本,同时要关注搞成建筑节能的通用性。

4.2.在施工中优先选择用“被动式”节能方法,这样可以通过可持续的规划,科学合理的布置,建筑结构的合理安排来保温隔热,这样可以使得自然风通过建筑的窗户,从而实现建筑队采暖、通风、供暖的能耗的降低,在施工完成后就不再需要高耗能的机械设备来来提供能量了,而是通过自然环境的资源呢来达到节约的目的。

4.3.“主动式”节能方法作为补充,然后通过发电机设备来收集并转化能量,然后对地热以及太阳能等进行充分的利用,通过这些可再生的环保能源,太高传统能源的使用效率。

5、对于超高层绿色建筑的设计进行总结

5.1.要重视人文理念

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据选择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以及人文因素等原因综合考虑设计方案,同时采取优势互补的方式来促进能源使用效率最大化。

5.2.重视能源使用效率

在超高层绿色建筑中要结合特别的地理气候环境以及建筑物自身的特点,最大程度上科学的安排建筑的节能设置,在设计施工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使用可以再生的能源,这样能够实现能源的梯级使用,从而提高建筑物的效率。

5.3.在施工中土建与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

这样的设计施工方式是通过降低装修中的二次污染和材料的浪费来节约能源的,在考虑到空间后期使用的条件下,如果条件可以应该是使用轻质墙体的隔断。

5.4.在施工中要使用高性能的建筑材料

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和最大化发挥材料的使用效率思路,应该加大对循环材料的使用力度,然后保证超高层的使用寿命不少于100年,确保在使用过程中超高层建筑的安全性能和质量,从而降低使用量,间接的减少废气的排放和能源的耗损,保护环境。

5.5.进行绿色施工

要不段的增强施工过程中的科学管理和技术上的创新和改善,从而最大程度的减少资源的浪费,保护周围的自然环境,减少不良污染,最终达到绿色施工。

5.6.要重视建筑质量的管理

对能源和环境信息进行监管,增加运营管理和物业管理过程中的智能化水平,促进建筑物的节能减排,最终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5.7.要加强完善政府的扶持政策,促进节能建筑的发展,同时坚强管理和监督

在绿色建筑的开发和评估的过程中,政府的作用是主导型的,在可持续发展的整体目标基础上,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对不同的建筑主体进行鼓励,然后通过补贴贷款等财务措施来促进保护环境和环保政策,同时增加可行性。

6、结语

目前,我国的超高层建筑设计还在起步发展的阶段,其中很多的技术和产品都还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发展体系,所以我们还应该不断的进行探索和研究,通过科学和高效的技术来促进绿色节能建筑的发展。字这个过程中,需要相关的法律规范约束,同时需要进行广泛的宣传,制定激励机制,引导广大建筑活动主体共同实现绿色建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廖章斌.浅析高层建筑安全监控措施[J]. 技术与市场. 2011(06)

[2] 熊俊琼.浅谈高层建筑施工安全对应措施[J]. 科技致富向导. 2009(04)

[3] 蔡志健.高层建筑施工安全对应措施的探讨[J]. 山西建筑. 2009(33)

[4] 郑建国,潘凌.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J]. 经营管理者. 2010(08)

[5] 朱荣.高层建筑施工安全对应措施的探讨[J]. 中国水运(理论版). 2007(06)

第5篇

【关键词】 绿色建筑;建筑节能;可持续发展;可行性;发展趋势;存在问题;解决路径

随着人类追求经济发展,人类日益增长的住宅建造需求与地球各种资源的逐渐枯竭形成鲜明对比。在我国,住宅能源消耗比重增加,因此,怎么做到有效科学规划资源,实现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这一基本国策,是中央政府及国民非常关心的问题。

一、建筑能耗现状与建筑节能可行性分析

1、建筑能耗在我国的现状

作为能源消耗大国,我国2015年的建筑能耗占到了总能源消耗的33.6%,[1]不过随着建筑节能,可持续发展等理念的提出,节约能源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大量污染和矿物能源消耗方面,对新的节能措施不了解,对建筑节能的意识淡薄,同时建筑节能需要全能的技术人才。

2、建筑节能的可行性分析

从经济上来讲,例如上海市建设的某生态办公示范楼,由于采用了太阳能发电、再生能源等生态技术,该节能建筑初期成本增加了256.2万元,但是在投入使用后,建筑节能达到了68.7%,该建筑项同全寿命周期投资增额净现值为90.19万元。[2]这个例子向我们展示了建筑节能的巨大收益。

从科技上来讲,例如一栋有太阳能技术的大楼能节约一般建筑取暖能源消耗的30%以上。[3]除此以外还有很多节能科技,如Low-E玻璃等。

从生态上来讲,标准的节能建筑的节约能效是50%,如果是公共建筑每年每平方米可以节约30公斤标准煤,如果使用由建渣回收利用的绿色混凝土,那么水泥的用量可以减少60%。[4]

二、建筑节能的发展趋势分析

据有关机构统计:城市中30%的用地被用于住宅建设,全国总能耗的20%左右为住宅耗能,我国政府将建筑节能纳入规划,提出“2020年建筑节能远景规划目标”和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5]

1、建筑节能当下的应用

常规建筑能源暖通空调的能耗占建筑能耗30%~50%左右,随着人均建筑面积的不断增大,暖通空调系统正在得到广泛应用,这势必会使能源供求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在节能方面,在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应用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土壤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及水源热泵等新型技术。[6]

2、建筑节能未来的发展趋势

建筑节能在我国建筑中提高能源利用率潜力十分巨大,节能之路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直接、最廉价且有效的一条途径,它可以改善人类生活工作条件、减轻环境污染,是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程序。[7]

在建筑物地址的选择上,优先考虑向阳性、避风性较好的地区。同时,对于容积率的大小,应该坚持适宜的原则,保证建筑内绿化面积符合相关的标准。[8]另外,建筑物内绿化充分,可有效地调节建筑物内的气候。

建筑物材料的使用应当坚持节能、环保的原则,新型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在未来,随着我国在生物分子学及化学分子学等方面的不断发展,新型节能建筑材料将会成为一大发展趋势。

三、绿色建筑的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式

我国的节能部署相对西方国家推行较晚,从1986年,颁布实施了第一部旨在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行业法规到1998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到现在不过也才短短十几年,因此,我国的整个建筑节能法制体系和实施部署及实施细则,依旧存在着许多问题。

1、绿色建筑节能发展面临的问题

中国建设的能源利用效率仍处于起步阶段,开发建设成本高,建筑节能需要实质性的经济激励资金支持,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在思想的组织管理方面,建设参与各方的节能意识淡薄,国民未能意识到建筑技能给我们带来的经济益处,建筑从业人员在建造过程中也未培养该意识。

中国目前的费用结构,无法实际贴切到使用者的切身利益,并在同一时间导致严重浪费能源取暖的用户没有节能减费的主动意识。我国现阶段的施工在节能技术方面所做的研发和推广仍然不是很乐观,这些阻碍多数来自于施工过程中对成本的控制。同时,我国对再生能源、环保型材料的使用并不普遍,而建筑施工过程中,污染物的处理措施也并不完善。

2、绿色建筑节能发展面临问题的解决方式

(1)不断完善我国的法律法规。根据我国国情及建筑节能在我国的发展趋势,不断完善我国关于建筑节能方面的法律法规,并制定相应的经济鼓励政策。还需要国家在起步阶段给予资助,提高开发商的积极性;建立处罚机制,使一部份高污染高耗能的建筑不能通过。

(2)培养国民的节能意识,鼓励节能技术创新。通过节能建筑设计逐步实现系统化建设,提高员工意识,高校的合作规范体系化,并鼓励对建筑节能技术的研发及创新,予以相应的鼓励奖励政策。同时需要开发商与政府大力宣传,要让老百姓切实体验过它的好处才能对其有正确的认识。

(3)可再生能源及绿色建材推广。绿色水泥、绿色砖等造价的,可回收的建材已经悄无声息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需要更广泛的利用这些资源,并加入新型能源来有效降低化石能源的使用;水资源的回收循环利用也尤为重要,雨水、废水要更有效力的回收,从而节约宝贵的水资源。

(4)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及排放。新建筑要节能化,集中供暖解决的人们取暖问题,但是能源消耗却高于一般建筑,目前城镇集中供暖的建筑约有40亿平方米,每年取暖用煤达到5200万吨,一旦改造完成将节约大量资源并且能减少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6]这是我国建筑节能改造的重^戏。

四、结语

建筑节能涉及建筑各门相关学科的许多方面,是一项集管理、技术、材料等于一体的项目,同时与我国可持续发展政策息息相关。为了使这项工作顺利开展,在涉及到他们在工作的各个方面时,需要让双方之间的合作能够全面、有效地参与在涉及到他工作的各个方面。同时,要在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成功建筑节能案例的经验及节能技术,进行相应的创新,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节能成果。

【参考文献】

[1] 陈晓旭.建筑节能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探索[J].理念,2010(11)70-71.

[2] 张泽平,王鹏举,孙继红.浅谈建筑节能与可持续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7)140-141.

[3] 龙惟定.试论建筑节能的科学发展观[J].建筑科学,2007(2)15-21.

[4] 李妍.谈建筑节能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J].建筑论坛,2006.128.1-2.

[5] 王D,李臻舒.建筑节能与可持续发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19)81-82.

[6] 宋虎存.浅谈生态节能与可持续发展建筑[A].山西建筑,2007(6)247-248.

[7] 和海波.探讨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202-205.

[8] 廖韵.浅谈建筑节能与建筑规划设计[J].建筑节能,2015(12)68-69.

第6篇

【关键词】蘑菇;可行性分析

菌类食物自古以来就有“上帝的食品”、“山珍之王”等美称,是21世纪的健康食品。该类食品的性能好,不仅可以日常食用,还可以滋补身体,浑身是宝;蘑菇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和多糖等营养成分。蘑菇富含18种氨基酸,有些蘑菇中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比例比牛肉更好;研究发现,蘑菇的营养价值仅次于牛奶[1]。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蘑菇出口国,年出口量达30万吨以上。同时,国内市场同样商机无限。就蘑菇而言,一年中城市居民能吃到鲜菇的时间仅仅只有2-3个月,还有四分之三的市场份额有待开发。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作为另类蔬菜――食用菌正是未来社会人们所需高蛋白、低脂肪、低血脂有益人体健康的无公害食品。因此开发蘑菇加工产品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一、蘑菇加工项目是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国和出口国,在国际市场上占据绝对优势,一些发达国家唯恐我国食用菌冲击其国内市场,一方面,利用技术优势,通过设置常规性技术壁垒、超常规性技术壁垒、反倾销甚至投机性壁垒来制约我国食用菌的国际贸易,使我国食用菌产业不断受到伤害[2]。

二、蘑菇加工是完善农业产、加、销的市场体系的需要

通过蘑菇深加工的实施,可以使农产品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利益连接起来,同时为了实现共赢,促进产业协调发展,签订农产品种植保护价收购合同,发展订单农业,加大农副产品深加工投入力度,拓宽加工农产品出口转化渠道,实现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生产。通过蘑菇加工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农业产、加、销的市场体系发展与完善,同时对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等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三、蘑菇加工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服务“三农”、服务社会能力的需要

蘑菇加工生产采用现代化的产业模式,在有效保证原材料质量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加大产品出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蘑菇加工企业利用标准化生产技术,农户提供优良品种,他们之间建立长效地利益运行机制,采用有效的组织管理模式,促使农户加大科技投入,改变菇农因传统蘑菇种植季节性因素,造成菇房空闲浪费,经济效益的降低的现状,切实调整农村产业化结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真正意义上增强服务“三农”、服务社会的能力。

四、蘑菇加工项目是调整农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农业发展的方向是向特色农业、绿色农业。蘑菇加工项目在引导农业区域发展的同时,有利于发展绿色农业。同时,由于蘑菇加工企业的壮大,对特定农产品需求量大,因此有利于农产品种植结构调整,农业结构升级。实施对农产品加工后,有利于敦促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增加附加值。

农民收入增加的基本途径之一是农业生产性收入的增加。由于蘑菇加工业的兴起,带动蘑菇种植业的发展。通过同农民订立购入合同,降低农民种植业风险的同时,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因此,蘑菇加工项目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增强农民栽培信心,而且使农民的经济利益得到切实保障。

因此,我们必须尽快利用我国农村劳动力和栽培技能优势,推进蘑菇产业由分散经营的传统格局向集约化规模生产方向发展,争夺和占领国际市场,推动我国食用菌产业实现一个量的飞跃和质的转变。

五、国内外市场供求状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物的营养价值更为关注。“一荤、一素、一菌”的健康新理念,引导消费者向绿色保健、安全营养、味美方便的方向发展。蘑菇集美味、营养、药用于一身,更受人们喜爱。蘑菇是消费最广的世界性食用菇种,国内外市场对蘑菇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近年来,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食用菌进口量和居民日常消费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美国在2006年食用菌人均消费量超过4千克,日本达到5千克,并且每年超过10%的速度递增。国际上的蘑菇一些主要生产国家,由于劳动力成本高,产量呈现减少的趋势,进口量不断增加。国内外市场对蘑菇需求量的不断扩大,有力地刺激和推动了我国蘑菇生产。

六、蘑菇加工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在项目建设期,现金的流出量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开办费、垫付的流动资金。在项目运营期,现金的流入量主要为销售收入、固定资产残值、垫付的流动资金的回收,现金的流出则要表现为是经营成本、营业税金、项目建设期的现金流出量、项目运营期间的现金流入或现金流出量都统称为现金流量。

投资项目财务可行性分析的主要依据是投资评价指标,分为静态评价指标和动态评价指标,静态指标属次要指标,动态指标属主要指标[3]。动态指标主要包括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和内部收益率;净现值是整个寿命期内各年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净现值率是净现值与原始投资的现值的比,该指标大于零可行;获利指数经营期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之和与原始投资的现值的比,指标大于1的投资项目可行;内部收益率反映投资项目的实际收益水平,指标大于或等于资金成本时项目可行。在对同一项目进行财务可行性评价时,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内部收益率指标的评价结论是一致的[4]。静态指标主要包括静态投资回收期和投资报酬率。投资报酬率是指年息税前利润与项目总投资的百分比,该指标只有大于或等于基准投资收益率才具有财务可行性[5]。

(一)基础数据

项目总投资为2103.9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703.9万元,流动资金为200万元。达产年的流动资金为200万元。年销售税金及附加按国家规定计取,产品缴纳增值税,税率为17%;所得税25%,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分别按增值税的5%和3%提取。以国家综开办颁布的贴现率8%为本次财务评价的基准收益率。本项目拟在一年内完成,第二年投产,生产期按9年计,项目计算期为10年。本项目的销售价根据市场和企业实际出厂价确定,单价18万元/吨,年产蘑菇加工能力200吨,正常年营业收入估算为3600万元,项目正常年的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为9.79万元,项目平均年总成本费用估算为3034.5万元

(1)原辅材料及燃料动力费用为2000万元。

(2)工资及福利费总额为300万元。

(3)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及递延资产摊销估算。

固定资产原值1000万元,按平均年限法计算折旧,生产设备折旧年限为10年,残值率为5%,则年折旧费为95万元;房屋、建筑物200万元,折旧年限为20年,残值率为5%,则年折旧费为9.5万元。

土地出让金计入无形资产,原值为1000万元,按20年摊销,年摊销费为50万元。

(4)年修理费按设备的8%计为80万元。

(5)其他费用估算其他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技术开发费及其他制造费用估算为500万元。经营成本为2880万元

(二)财务可行性分析

1.编制现金流量表。如下表所示。

(l)本项目初始投资=2200+200=2400(万元)。

(2)经营成本=2000+300+80+500=2880(万元)。

(3)营业税金及附加=(3600-2880)×17%×(3%+5%)=9.79(万元)。

(4)不包括财务费用的总成本费用=经营成本十折旧+摊销。投产后第l年至第9费用=2880+104.5+50=3034.5(万元)。

(5)息税前利润=营业收入-不包括财务费用的总成本费用一营业税金及附加。投产后第1年至第9年的息税前利润=3600-3034.5-

9.79=555.71(万元)。

(6)投产后各年的调整所得税=555.71×25%=138.93(万元)。

2.计算指标(以下计算均为所得税后的指标)。

(l)投资回收期。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累计净现

值出现负值年数+(未收回现金流量的绝对值/下年净现金

流量)=5+(/-114.88/)/571.28)=5.20年。不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5.20-1=4.20年。

(2)投资报酬率。投资报酬率(ROI)=(年均息税前利润/项目总投资)×100%=555.71/2400×100%=23%。

(3)投资净现值。NPV=(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第t年的

复利现值系数)=917.58(万元)。

(4)净现值率。净现值率(NPVR)=项目的净现值/原始

917.58/(2200+185)×l00%=38.47%。

(5)获利指数。获利指数(PI)=l+净现值率=l.38

(6)内含报酬率。根据现金流量表用插值法计算内含报酬率:〔NCF:×(p/F,IRR,t)=0计算内含报酬率17.4%

进行决策时,如果主要指标和次要指标全部可行,则项目完全可行;如果主要指标可行,次要指标不可行,则项目基本可行;如果主要指标不可行,次要指标无论是否可行,则该项目均不可行;通过以上分析,静态指标中的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为5.2年,大于计算期的一半,超过基准投资回收期,该指标不具有财务可行性,而不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为4.2年,小于运营期的一半,该指标具有财务可行性,投资报酬率为23%,大于基准收益率8%,该指标可行;动态指标中的净现值等于917.58万元,净现值率等于38.47%,均大于零,获利指数等于1.38大于1,内含报酬率等于17.4%大于8%,主要指标均达到或超过相应标准,所以该项目基本具有财务可行性,只是投资回收期较长,有一定风险,如果条件允许,可实施投资[3](见表1)。

七、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分析是以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亏平衡点(BEP):

BEP=(年固定总成本/年销售收入-年可变成本-年销售税金及附加)×100%=65%

计算结果表明,该项目只要达到设计能力的65%,企业就可以保本,因此该项目实施后风险较小。

参考文献

[1]科技网省略.

[2]黄文清,张俊飚.食药用菌: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二).

[3]宋宁,李梅芳,岳桂云.商业会计.2009.12.23期:浅谈以现全流量对项目投资进行财务可行性分析.

第7篇

⒈活动背景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随之产生的垃圾数量也不断增多,人们开始怀疑,我们在提高文明的同时,是否也在破坏文明?地球只有一个,她的生命是脆弱的,不能因为人类着眼于眼前的利益而肆虐破坏,使本已脆弱的躯体更加脆弱!保护地球,从现在开始,从你我开始,从小事开始。

2.活动目的

为增强我院广大同学的环保意识,活跃我院环保气氛,促进我院环保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也为丰富我院第二课堂文化生活,繁荣校园文化,宣传环保知识,为具有手工艺制作特长和爱好的同学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风采和活力,闪亮当代大学生的智慧和灵性,放飞大学生的激情和灵感。

3.可行性分析

环保手工艺大赛各环节设计均力求既有创造性又有科技性,将吸引各系同学参与其中,在本次比赛中,既增进了各系同学之间的交流,又可激发起同学们对手工艺作品的追求与热爱,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比赛各环节合理可行,所需经费也较为合理。整个活动的可行性较高。

二、活动形式

科创环保手工艺大赛

三、活动地点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内

四川省德阳市某小学

四、活动时间

XX年11月3日——XX年11月21日

五、活动对象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全院师生

六、主办单位

共青团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绿色环保协会

七、赞助单位

八、 赞助商回报

1、如赞助商提供活动所有经费,可获:冠名权宣传;横幅宣传;我协会为赞助商制作海报、宣传单等宣传方式。

2、如赞助商提供700元,可获:横幅宣传;我协会为赞助商制作海报、宣传单等宣传方式。

3、我协会为赞助商制作《宣传策划书》,并发表到德阳三所高校校内网。

九、 活动流程

(一)前期准备工作

1、组织我协会干部、干事对全院各班进行宣传、讲解;

2、活动用品的购买:横幅、宣传单的制作;活动证书的制作;邀请函的制作等;

3、组织我协会会员利用休息时间对各寝室进行宣传、讲解、动员;

4、活动前期通过大量海报、横幅在活动场地宣传。(海报、横幅都粘贴在人流量大以及同学们经常驻足的地方,如:食堂门外的公示栏、四教大厅等学院醒目的地方)

(二)人员的安排

奖励方式:1、科技组:一等奖一名 50元+证书

二等奖两名 30元+证书

三等奖三名 20元+证书

最具意义奖 证书

2、手工组:一等奖一名 50元+证书

二等奖两名 30元+证书

三等奖三名 20元+证书

最佳设计奖 证书

3、团队奖: 一名 100元+证书

4、各组优秀奖: 八名 证书

作品评比现场及颁奖典礼费用:

矿泉水50瓶 1元/瓶 50元

气 球3袋 5元/袋 15元

第8篇

【关键词】区域社区室内设计改造

1区域社区内部空间现状及设计改造的必要性

城市区域社区作为社会共同体的区域集中性代表,其外部占地规模、室外周边环境,内部空间功能组织完善与提升,对开展社会互动活动,解决区域地块社区的社会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部分社区内部空间尺度局促,设备、家具陈旧老化,办公功能单一等问题,从而不能快速适应于现代化区域社区内部空间使用的整体性、高效性要求。

2区域社区室内设计改造可行性分析依据

针对不同区域社区的自身特点,具体项目具体分析,其可行性分析依据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1)现场实践勘测调研;(2)项目委托书;(3)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原始图纸文件;(4)各专业工程的设计规范标准;(5)项目投资估算等。

3区域社区室内设计改造可行性设计方案

3.1总体性设计原则

区域社区内部空间改造设计的过程应符合相关专业的规范要求,功能合理、形式美观、空间明快、经济适用并具有一定前瞻性及扩展性,“以人为本,物尽其用”,设计理念应具有实际的操作性,便于日后施工及维护保养,在预定的投资造价范围内,通过设计手法的巧妙运用,空间多元组合达到良好的实用、高效的综合效果。

3.2室内功能的需求分析

从内部使用功能的角度出发,根据城市社区的区域分布特点,并结合自身实际的使用情况进行内部功能的有效扩增与简化,其室内功能基本涵盖如下几个部分:(1)智能化服务中心(开放式公共办公区);(2)接待室;(3)各类办公室;(4)青少年科技家园;(5)多功能区;(6)教室(培训空间);(7)老年人活动室;(8)残疾人活动中心;(9)工会之家;(10)母婴关爱区;(11)档案室;(12)简餐厨房;(13)公共卫生间;(14)预留扩展房间等功能模块区域。

3.3室内空间组合

平面规划需结合各空间特性要求,对室内原有布局结合自身使用要求进行重新规划,优化改善不合理的空间部位。天花作为照明、空调、消防、弱电等设备密集集中的区域,并根据现场实际的陈旧破损情况采用局部翻新与区域翻新相结合的方式,天花内部各系统应根据现有空间布局按标准规范做相应调整,终端的风口、排烟口、疏散标识、喷洒头、烟感头、灯具的点位等均应结合天花的整体设计改造方案优化其原有布局,保证天花造型、灯位、设备及消防终端的整齐、美观。

3.4装饰建材选用及工艺要求

在满足使用者的具体功能需求、主体结构不受损害的前提下,对建筑内部空间各个界面材料进行合理选配,墙面、地面及棚面原有材料在投资预算范围内局部或整体性进行面层翻新,其构造要求需达到国家现行规范标准的强度及刚度要求等,材料间、材料与主体间的连接应安全可靠,材料选用应经济、环保、防火、耐用,并达到室内改造设计的预期效果,局部特殊空间还应满足隔音、吸音、防滑、防撞等功能要求,同时结合各城市地域性的历史文脉及文化特色,融合建筑自身风格特点,内外风格协调一致,结合材料自身质感运用设计手法营造出现代、开放、高效、极具亲和力的便民交流、办事服务空间。

3.5视觉导视系统

视觉导视系统分为静态导视系统和动态导视系统,其类型选择、空间位置、使用数量及材质运用都会对日常办公产生一定的作用与影响,改造设计力求达到导视布点合理、信息完整、指示明确的系统要求。

3.6灯光设计

根据建筑自身的采光情况及地理朝向,结合自身的办公特性,综合考虑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对天花照明及局部墙体照明进行系统性设计,不论在灯具种类的选择、布点数量、照度、位置分布、灯路控制方式的考察上,均应达到公共开放式区域、封闭式区域的照度及防眩要求。

3.7声学、色彩系统

(1)声学:室外空间与室内空间的界面区域如:建筑外窗的更换,空间与空间的垂直隔墙、入户门的选用,天棚、墙面声音反射集中区域的材料选择、通风管道的外层包裹材料,应综合考虑采用隔音性能好、隔热、保温、吸声效果佳的专业声学材料,即美观又降噪。

(2)色彩:空间特性的不同其色彩的使用存在截然的区分,其空间色彩分布主要集中在室内装饰建材材质的颜色与纹理上、家具材质的颜色、陈设绿植三个组成部分,空间色彩的营造需结合实际使用者的需求、办公特性、地域性特点等综合因素并结合色彩心理学突出视线线索和空间感受。

3.8家具、陈设及绿化

(1)室内家具可基本概括为固定式家具和移动式家具两大类,不同类型的家具应环保、美观,体现出人性化的设计,并且强调使用上的安全性结合使用群体的特性,家具的结构构造、尺寸、材质应满足人体工学原理、舒适美观、方便耐用的要求,家具细部的阳角处需进行导圆化处理,防碰防撞,其配套的五金件的选用也应牢固耐用,避免由于身体的不经意接触而产生划伤的发生。(2)陈设与绿化:社区内部空间的陈设如:墙面展板、海报应充分体现办公系统的特质,高效、简洁,并营造出便民、亲民的整体氛围,传递社会的正能量,在公共区域局部视线范围内布置适宜的绿化生态的植物小景,改善室内空间区域小气候、吸附有害气体,焕发出室内勃勃生机,并且也起到柔化室内人工环境,调节内部空间人群的心理功能。

3.9无障碍设计

公共卫生间内需设置残疾人独立厕位及相关配套的扶手、五金配件、残疾人进出无障碍坡道等,并且在残疾人活动的空间也应配套相应的保护措施便于残疾人日常使用,在楼梯及有高差的部位也需考虑设有起止步盲人指示,在设计细节上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3.10智能化系统设计

强弱电综合布线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内外网设计:应采用物理隔离的方式,结合室内改造设计,将计算机网络分为:内网、外网、设备网三套独立系统,保障办公网络及信息安全。插座端口预留应能满足实际使用要求:在原设计基础上根据现场点位的实际情况,结合设计改造议案和使用者的需求,酌情增减点位,已经确定的点位也应结合室内家具的实际布局调整到与工位对应的位置,所有线路应能保证为隐蔽埋设。

3.11环保节能

内部空间的改造各界面应选用对人体无害的装修材料,在保证人们生命健康的前提下,融入绿色向上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内部环境、室内空间与人的良性互动,从而达到绿色健康的空间评定标准。要考虑节约人力资源,降低室内改造后期可能发生的维护成本,降低能源损耗。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的绿色能源的政策、指令、规定及有关标准措施,合理利用能源,降低能耗,最大限度的降低空间内部改造的投入成本,同时改造设计中应注明所采用的主要建筑装饰材料,应满足《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的要求,其中的大类建材应严格按照国家现行的规定选择并达到国家标准,如:细木工板、墙面装饰板、油漆、乳胶漆、塑胶地材、矿棉板、砖、理石等,以满足空气环保质量要求。

3.12相关各专业的协调配合

在室内空间改造的设计过程中如遇与其它相关专业协同配合时,应综合考虑现场实际的工序安排及各设计专业的技术协调,统筹多层次的推进整体项目进度。

4结语

区域社区室内空间改造需根据城市各区域地块的特性和实际现状、预算成本等多因素条件深入浅出的多角度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系统多维度、多层次、综合开放性的空间设计体系,为此,本文虽仅从室内空间改造的设计角度去浅谈其设计改造的可行性,但通过在此节点上多方面、多角度的系统梳理、分析及不断的落实,发现并带动整个区域社区全方位综合品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郑曙阳.室内设计资料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2]郑曙阳.绿色设计之路———室内设计面向未来的唯一选择[J].建筑创作,2002(11).

[3]朱会平.家具与室内设计[M].黑龙江: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4]李远成.室内装饰设计的理论及时间[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8(03).

[5]韩冬青.建筑形态建构方式的比较和探索[J].新建筑,1994(3).

[6]刘芳,苗阳.建筑空间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7]孙佳成.室内环境设计与手绘表现技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8]王晓俊.风景园林设计[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9]〔美〕弗郎西斯•D.K.钦著,邹德侬,方千里译.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10]张世礼.中国现代室内设计研究散记[J].中国室内,2001(3).

[11]潘谷西.中国建筑史参考图[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第9篇

关键词:可行性必要性适用性法规性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施工企业购置机械设备需要占用大量的资金,如何确保机械设备投资能够快速顺利回收,是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经营管理决策面临的首要问题。机械设备淘汰又是一个政策性较强的问题,究竟是以机械的物质寿命,还是技术寿命,或是经济寿命等为依据进行淘汰?它与企业的施工规模,设备装备结构和装备水平的关系非常密切,存在一个如何把握淘汰尺度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会使企业在经济上蒙受巨大损失,陷入被动的境地,施工企业机械设备投资经营管理通过技术装备规划决策的“四性”(即可行性、必要性、适用性和法规性)分析,来评价决策方案“能不能做”、“该不该做”,以及“是否合用”或“是否合法”是十分必要的。依照评价结果,企业可以区分方案的优劣,决定方案的取舍。笔者根据多年的管理经验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对机械设备投资经营管理。

一、机械设备规划决策分析

1.1可行性分析与评价

可行性分析与评价是指机械的经济可行性分析与评价。通过机械设备的经济可行性分析,重要解决技术方案的资金来源和均衡使用,以及投资效益的问题。如果购机或机械设备技术改造方案没有资金的支持,一切都将成为空谈。如果有资金支持,但是达不到预期的投资效果,技术方案同样也不能实施。因此需要分析资金筹集或融资的渠道,分析资金使用的额度、期限和成本,以及企业的偿还能力和投资回收期的目标要求或规定等。企业应根据对符合条件的购机或技术改造方案的评价结果指导技术方案的实施。

1.2必要性分析与评价

所谓必要性分析与评价,又可称为常用性分析与评价。它所涉及的问题是建筑施工企业有无必要自己购置某种机械设备,或有无必要采用自有机械设备的方式来满足施工生产需要。如果某种机械设备是不必要的话,就不需要购进新机械,现有的旧机械也应该寻找机会通过变价出售或转让的方式淘汰。至于旧机械技术改造问题,应以其目标结果为依据来确定其必要性。

必要性分析与评价应以机械设备中长期利用率的目标水平(一般应达到50%~60%以上),以及机械设备中长期利用率的预测结果为基本依据。结合企业技术装备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中已经明确的未来从事的建筑结构形式,装备结构调整的原则,施工方法及施工规模等资料数据来综合考察技术方案,其只有在经济上符合企业的长远利益时才称得上是必要的。

1.3适用性分析与评价

适用性分析与评价主要是指通过对机械设备进行全面的技术性能分析与评价,考察机械设备能否满足企业未来或当前施工生产需要的决策分析工作。其评价结果也是机械设备新增或技术改造,以及机械设备淘汰的依据。适用性分析与评价,应结合机械合理使用的先天性目标进行,需要把握的问题是:

1.3.1明确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与建筑结构形式或施工方案之间的匹配关系。

1.3.2明确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与施工作业环境之间的匹配关系。

1.3.3明确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与综合机械化组列之间的匹配关系。

1.3.4明确其他方面的匹配关系,如机型品牌的匹配应追求单一化,以便于机械设备保养、售后服务和技术改造等。

1.4法规性分析与评价

施工机械设备在工程施工中,主要应符合国家环境保护部门颁布的有关法规和规定,在施工过程中有责任采取有效措施以预防和消除因施工造成的环境污染,应控制扬尘、固体废弃物、污水和噪声的排放,达到绿色施工。

二、机械设备投资决策

在选购、选用或租用机械设备时,必须进行一定的经济评价,通过方案的对比分析,从中选择最优方案。

2.1投资回收期法

投资法是指通过比较各种机械设备的投资回收期,从中选择最短者为最优方案的方法。在其它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把要比较的某种机械的投资费用,与采用这种新机械所带来的年收益二者之间的比值,作为该种机械的投资回收期限,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T-投资回收期(年)

M-机械设备投资费用

F-所采用机械设备的年收益

2.2年等值成本比较法

当决策目标不是仅有一个,而有多个时,一般属于多目标决策问题。例如,两台生产能力相同,但性能或新旧程度不同的机械,它们在价格,使用寿命和每年平均所要支出的费用上都不一样,比较二者优劣时,可以用年等值成本比较法,机械设备年等值成本最小者为最优方案。年等值成本比较法能考虑到的因素,以及提出的一些假设是:

2.2.1购入机械设备的一次性投资费用(P0)减去残值(Ln)后,看成是按一定利率(ⅰ)借到的一笔贷款;

2.2.2机械设备每年必须支付的使用费(Cv)被看成台班费中的可变费用部分。实际中,即使机械设备的生产能力相同,其大小也有差别。

2.2.3机械设备的使用年限为机械设备的自然寿命,并看成是贷款的年限(n);

2.2.4机械设备的自然寿命结束时,转让或处理的残值及产值利息(ⅰ1);

2.2.5机械设备投资的占用成本,也称最近的机会成本,它的取值假设为这笔投资存入银行并复利的形式增加的那部分价值,即利息(ⅰ);

2.2.6计划逐年按相同的金额偿还贷款。

机械设备的年等值成本(Cc)计算公式如下:

Cc=(P0-Ln)×kr+ⅰ1+Cv

式中资金回收系数kr可根据下面的公式计算:

现举例说明如下:

现有A和B两种机械设备,生产能力相同,A的购入价格是100000元,估计年平均使用费为8000,一般按附加费用,包括附加维修、保管、燃润料消耗等计算,该机的使用寿命为8年;B的购入价格是80000元,估计年平均使用费为10000,该机的使用寿命为6年。假定A和B的残值不计,利率差别不大,均按8%计,贷款在使用期内逐年偿还,平均年使用费用也按年支付。

将A、B两种机械的年等值成本作经济性比较如下:

A=100000×+8000=25400(元)

B=80000×+10000=27280(元)

经比较可知A机械虽然购入价格较高,但实际每年应摊入工程成本的费用则比B机械节约约27280-25400=1880(元)。

2.3单位工程量成本比较法

当工程量一定,工期又没有严格要求或不是很紧时。选用或租用机械时,可用单位工程量成本比较法。单位工程量成本较低的机械一般应视为较好或较合适的机械设备。

工程成本与工程量的比值即为单位工程量成本。工程成本一般由固定费用和累计台班费用构成,其中固定费用又是由机械的施工准备费、安装费、往返调运费和完工收尾费等组成的,它一般与工程量的大小、工期长短或机械设备的效率无关,最终需摊入工程成本之中。每种机械设备的累计台班费都随机械设备施工工作量的增加而增加,机械生产能力不同,完成相同的工作量所对应的累计台班费是有区别的。一般讲当符合经济运行条件,工作效果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生产能力大的机械累计台班费用较低,但固定费用高;而生产能力小的机械累计台班费用较高,但固定费用低。

2.4界限使用时间比较法

界限使用时间比较法是指通过确定机械盈亏平衡点的使用时间,即在工程量和单位工程量成本一定时,通过确定机械的台班数,来比较机械合理使用时间范围的一种方法。它即可以用于机械设备与机械设备之间的比较,也可以用于机械设备自身的经济分析。

第10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住宅;节水设计

引 言

当前,我国的水资源利用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很多建筑由于缺乏必要的节水设计,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既提高了建筑使用者的经济负担,也增加了我国社会的水资源供给压力,绿色建筑住宅的节水设计是保障建筑节约水资源的重要工作,目前已经引起了我国建筑住宅设计领域的重视。

一、绿色建筑住宅节水设计的重要意义

绿色建筑的含义不是指建筑装饰的颜色或建筑外部绿化的程度,绿色是一种环保节能的象征,而绿色建筑理念的核心,就是对水资源的节约,水资源节约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避免水资源的过度浪费,另一方面是提高水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水资源的循环使用是绿色建筑节水设计的关键,另外,绿色建筑在我国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节水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绿色建筑的发展,我国的大城市人口近些年来呈现大幅度增长,人口密度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水资源的供给压力,据国家能源机构统计,我国大城市的人均水资源占有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世界上十三个水资源稀缺国家就有一个是中国,尤其是中国的大城市,有一半以上处于缺水状态,水资源的稀缺既包括本地区自然储水量不足,也包括水资源质量较差,不能够保证工业民用供水,因此,我国的水资源人均占有量较低,分析绿色建筑住宅的水资源节约措施,对提高我国水利用率十分重要。

二、绿色建筑住宅节水设计的具体要求

(一)保证节水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绿色建筑住宅的节水设计方案制定必须以充分的材料为基础,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节水设计方案可行性分析,并且对水资源供给方案的科学性进行审查,保证水资源能够高效循环利用,还要对市政污水排放量进行统计,切实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二)提高市政供水的科学性

要加强对市政供水压力的研究,确保充分利用供水压力将水资源及时有效的进行供给,避免供给过程中的能源浪费,对于建筑高度较大,供水压力需求较强的建筑,要将其区分为若干部分进行供水,尽可能降低供水能耗。要对废水回收进行科学的计算,计算的公式为:

Rr=Qu/Qy×100%

Rr为废水回收率,Qu为实际用水量,Qy为收集水量。另外。要根据供水压力的特点选择供水设备,并且深入分析供水设备的能耗情况,保证供水设备的运行效率,要加强对冷却水循环利用的重视,将冷却水通过处理之后运用到洗车和灌溉等方面,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要注重将雨水进行收集和重新利用,提高供水科学性。

(三)新型供水方式

灌溉用水是绿色建筑住宅水资源消耗较大的方面,在绿色建筑供水过程中,要使用微灌、喷灌等方式进行灌溉供水,避免直接灌溉造成水资源利用率低下,切实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要科学的控制供水压力,确保水资源能够充分被植物吸收。

三、绿色建筑住宅节水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提高市政供水管网利用率

绿色建筑住宅的节水设计初期要充分考察建筑所在区域的市政供水管网分布情况,充分利用已建官网水压机水量,简化供水管道设置,避免水资源在供给过程中出现流失,科学的配置供水压力,建筑的低层使用直接供水方式,减少水资源供给能耗。建筑高度超过20层,要将供水压力控制在100Pa,建筑高度超过30层,要控制在150Pa.建筑高层要根据水资源具体需求设置供水设备,如果绿色建筑所在地区的市政管网较为密集,可以考虑使用叠压供水,以此提高水资源配置的科学性。要尽可能使用变频水泵作为供水设备,通过调整水泵的功率实现供水能耗的控制,研究表明,使用变频式供水设备能够使供水设备的电能节约10%-40%。要分析绿色建筑不同部分的用水消耗情况,绿色住宅建筑卫生间水资源消耗量为21L,厨房消耗量为20L,洗浴消耗量为29.3-33L,洗衣物消耗量为22.7-24.6L。

(二)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

水资源循环使用既包括对雨水等资源的收集处理和再次使用,也包括对热水能源的高效利用,首先,要改良绿色建筑住宅的供水材质,选取保温性良好且抗腐蚀性较强的材质作为绿色建筑的供水管材,在保证热水资源的热量不会过多散失的情况下,避免管道因腐蚀而导致水资源浪费【1】。另外,要对绿色建筑住宅的水表进行改良,使用新型水表对水资源利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切实保证绿色建筑使用者节约水资源。利用水表对水资源进行调节的公式为:

V=(1-α)1.5×Qmax×Tc

V为管道容积,Qmzx为上游管道流量,单位m3/s,tc为水表效率,α为程度系数【2】。要增加绿色建筑住宅所在小区的进户水表数量,并且定期检查每一户的水表显示数字,以便对供水管线的漏水情况进行排查,要提高水表指示针的敏感性,根据供水管道的型号配置与其相适应的水表,避免水表体积较大无法对微小水流进行统计,以便提高供水造价的科学性,有效提高绿色建筑住宅的水资源利用率。

四、绿色建筑住宅节水新技术

(一)水龙头的配置

普通的水龙头既容易出现漏水等问题,也容易造成开关过程中水资源的浪费,因此,要使用新型水龙头取代传统的水龙头,充气水龙头是较为理想的水龙头,研究表明,使用充气水龙头能够将水资源节约率提高30%-50%,既使是非专业人士进行操作,也能将节水率控制在20%-30%,充气水龙头最佳节水位置是传统水龙头水资源消耗最为严重的位置。

(二)冲水装置的配置

绿色建筑住宅卫生间的冲水装置要尽可能选取容积较小的水箱,研究表明,6L左右的水箱最适合作为普通卫生间的冲水装置【3】。要使用多档位的冲水装置,配冲水量在9L以上,并且配置冲水器的配套设施必须符合国家建设部的相关政策法规要求。

结束语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类能源供给较为紧张,水资源作为保障工业生产和居民用水的重要能源,其节约设计一直是建筑住宅设计工作的重点,目前,我国政府加强了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社会各界的节能意识也逐渐提高,绿色建筑作为环保节能型建筑,其节水设计工作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许萍,等.节水型水龙头普及中的问题及建议[J].给水排水,2013,10.

第11篇

关键词:建筑垃圾 自保温混凝土多孔砖

能源危机、资源缺乏和环境的恶化使得人类认识到保护环境和有效利用资源,实现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对材料工作者来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减少材料对环境的负担性是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绿色材料的出现是自然界对人类行为反作用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材料科学的一种进步。

1.绿色建筑材料的含义

“绿色建材”是在1988年国际材料科学研讨会上首次提出,随后在1992年联合国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并于1994年设立了“可持续产品开发”工作组。各国纷纷制定了绿色建材的性能标准。归纳而言,绿色建材是指在原材料的利用、生产过程、施工过程、使用过程、废弃物处理等过程中,对环境基本不产生污染,对人类生存环境和健康无害的建筑材料。绿色建材应具备以下特点:

(1)节约能源与资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废弃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的材料。

(2)生产过程中不形成新的污染源。

(3)具有更高的使用效率和优异的材料性能,从而能降低建筑材料的消耗。

2.发展绿色建材的必要性

建筑材料是重要的基础材料工业和原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也是天然资源和能源消耗最高、 对生态环境破坏最大、污染大气最多的行业之一。这些因素已成为建筑材料工业发展的几大障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走开发使用绿色建材、有效的利用资源,亲和自然、保护自然,才能使人类拥有健康、舒适的环境,也是使人类合理地解决生存与发展的矛盾,实现“与自然协调,与环境共生”的必由之路。

3.自制建筑垃圾制作自保温混凝土多孔砖

3.1研究的主要内容:

建筑垃圾制作自保温混凝土多孔砖是在原来的墙体材料生产基础上,研制开发的节能环保建筑材料。在国家鼓励和扶持的新型环保节能建材产品政策引导下,借助原有主导产品在业内的影响力发展新的节能环保产品,大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

3.1.1原料供应及政策

原料来源于城市建设过程中废弃的无机固体建筑垃圾,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对建筑企业加以约束和引导,对建筑垃圾进行规范管理,并统筹进行回收利用,达到确保回收再利用生产企业的原料供应。

3.1.2技术指标

①研制的自保温承重多孔砖的粗细骨料均取之于建筑垃圾中的无机固体废弃物,且无需对它们进行严格分拣,制成的多孔砖不需要烧制,无碳排放,绿色环保。既解决了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建筑垃圾困扰问题,同时也做到了资源重复利用、节约了大量的土地和土地征用费、保护了生态环境,真正做到了绿色环保。

②通过在建筑垃圾中添加一定量的珍珠岩玻化微珠无机保温材料,在保证砖的强度的前提下提高了其保温性能,减轻了砖的自重。

③在不增加胶凝材料(水泥)用量的情况下,通过优化多孔砖的孔洞结构形式、铺浆面采用盲孔等方式来提高砖的抗压强度和保温性,从而达到既能承重,又能保温的双重功效。

3.1.3优势及可行性

①价格低廉:用保温多孔砖砌筑的墙体,同目前其他外墙外保温技术相比成本只占它的66%

②技术工艺可行:每个过程、每个指标都实行严格的测试检验,保证了产品强度和保温性质量可靠。

③耐久性很好、维修费用低:保温多孔砖墙体只要按多孔砖技术规程的要求施工,不会因墙体问题而发生表面裂缝及空鼓等质量缺陷,它的使用寿命同混凝土的使用寿命一样,强度虽使用寿命增长而增长,砌筑成的墙体在使用中基本无维修费用。

④施工周期短、施工限制少:保温多孔砖砌筑完毕,墙体的保温系统也就完成。同目前其他的外墙外保温技术相比,大大缩短了建筑物的施工期。

⑤节能政策的支持:近年来,国家对墙材革新和建筑节能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全国所有城市城区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随之取代“秦砖汉瓦”的免烧砖、多孔砖、空心砌块等新型墙材异军突起,加速了我国墙体材料更新换代。 而我们利用的建筑垃圾,更利于回收,新墙材可享受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

3.2研究内容分析与介绍:

3.2.1将建筑垃圾中的废砖、废混凝土、废砂浆等惰性物质粉碎成≤10mm的颗粒,然后按一定的比例掺入一定的水泥、膨胀珍珠岩玻化微珠、水等,拌合均匀后放入模具中振动挤压成型,在温度≥10℃、相对湿度≥95%RH的环境中(或高温蒸气中)养护一定时间,达到一定强度后,即可用于建筑工程施工的自保温混凝土多孔砖。

3.2.2研究利用建筑垃圾制作不同强度等级的自保温混凝土多孔砖的最佳配合比、表观密度、抗压、抗折强度、耐久性及保温等性能。

3.2.3比较普通多孔砖的表观密度、抗压、抗折强度、耐久性及保温等性能。

3.3项目设计的技术原理介绍:

3.3.1本研究以砖混结构为例[砖混结构中,烧结砖占30%~50%、砂浆占25% ~35%、混凝土占20 %~30%、其它(陶瓷、玻璃)占5% ~10%],并结合多孔砖的成型、抗压强度、保温性的综合要求,最终采用建筑垃圾骨料颗粒最大粒径为≤10mm,砖:砂浆(含玻璃、陶瓷):混凝土=43:31:26(质量比)为研究对象。

3.3.2收集建筑垃圾,将建筑垃圾中的废钢材、塑料、木材、纸屑等金属和有机材料进行分拣后,再将余下的碎砖、砂浆、混凝土等无机非金属固体废弃物用粉碎机粉碎成公称粒径≤10mm的颗粒。

3.3.3对粉碎的骨料进行颗粒级配分析与压碎指标值测定;并对水泥、消石灰粉的性能进行检测。

3.3.4制作建筑垃圾骨料中不同玻化微珠掺量的强度试验试件,养护至28d后,测定其强度,并分析不同玻化微珠掺量对其强度的影响情况,从而确定最佳掺量。

3.3.5设计不同水泥用量,同时掺入5%的消石灰粉和试验确定的最佳玻化微珠掺量建筑垃圾干硬性混凝土配合比,并进行击实试验,以确定不同水泥用量下,建筑垃圾干硬性混凝土的最大干密度与最佳含水率。

3.3.6借鉴国内对多孔砖的已有研究结果和成型方法,确定合理的孔洞结构形式。

3.3.7设计加工多孔砖成型模具及导热系数测定试件用模具。

3.3.8按击实试验确定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采用振动挤压成型的方式,制作最终确定的孔洞结构形式、不同水泥用量的建筑垃圾自保温多孔砖,养护至14d、28d后,分别测定其孔洞率、体积密度、吸水率、相对含水率、抗压强度、软化系数、线性干燥收缩率等性能参数。

3.3.9制作掺有玻化微珠的建筑垃圾干硬性混凝土保温系数测定试件,养护至28d后,送至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然后依据检测结果和多孔砖的尺寸、孔洞结构与尺寸,计算出建筑垃圾多孔砖的保温系数或热阻系数。

3.3.10综合分析试验结果,确定符合要求的强度等级、耐久性和保温性的合理配合比。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绿色施工;前期策划;实施方式

前 言

伴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加强,近两年来,绿色施工得到快速地发展。然而,一些项目在绿色施工施行的过程中,出现了管理混乱、执行不力、达不到预期目标的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归根到底,都是前期策划不周全造成的。因此,合理的前期策划是绿色施工顺推进行的关键。

1 策划特点

1)全面动员项目人员,依照前期策划,各取所长,互相配合完成绿色施工前期策划。

2)会同有关事业单位、甲方、设计单位参与研究预期施工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研究讨论施工方案可行性,制定绿色施工方案。

3)建立绿色施工监督管理制度,明确有关人员责任,并做到对施工现场实时监控,确保绿色施工方案真实有效。

4)安排绿色施工主要负责人前往各地学习先进绿色施工工艺、策划方案,并提出符合本项目的施工建议。

5)邀请业内绿色施工方面的权威专家对项目进行实地考察,总结、学习有关专家的指导意见。

2 策划流程与策划要点

2.1 前期策划流程设计

明确工程概况搜集有关法律法规明确绿色施工目标明确绿色施工管理人员制定绿色施工管理制度制定绿色施工施工方案会同各方进行可行性分析确定最终施工方案开始施工总结推广

2.2 前期策划实施方式

2.2.1 根据工程概况,分析周围环境,明确绿色施工区域及相关要求。

2.2.2 搜集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全面贯彻国家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明确绿色施工方案编制原则。

2.2.3 制定绿色施工总体施工目标,提出预期经济目标、环境保护目标,并杜绝事故发生,同时根据施工目标制定绿色施工考核指标。

2.2.4 明确绿色施工管理人员,制定绿色施工管理体系,明确管理人员责任划分。

2.2.5 制定绿色施工相关管理制度,包括编制: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培训制度、评价制度、问题检查及整改制度、资料归档制度、应急方案、奖罚制度等。

(1)环境保护制度应当涉及施工现场噪声、污染、节能与能源利用、大气污染、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等方面,明确各个部分环境保护范围与目标,实现对相应具体目标的有效管控。

(2)培训制度应当实现对相关人员的施工培训、交底,同时安排人员学习行业优秀做法。

(3)分析评价指标,确定环境保护指标,资源保护规定,现场优选管理措施,材料、水、地、能源利用评价指标,实现量化评价指标。

(4)制定监督与问题整改制度,实现实时监督与问题反馈,从而达到绿色施工有效推进。

(5)完善资料归档制度,利于改进相关工艺与日后推广。

(6)针对意外发生时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作好必要的物质、设备、材料、资金等资源准备,制定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措施。

(7)针对绿色施工工作,单独设置奖罚办法,以鼓励各参加人员的积极性,对影响施工的行为也进行严厉的处罚,确保绿色施工能落到实处。

2.2.6 根据绿色施工目标及管理制度,制定各部分具体的绿色施工方案。包括具体的施工工艺,机械、材料、劳动力安排。

2.2.7 根据已编制的管理制度及施工方案,邀请有关政府部门、甲方、监理、相关专家,公司项目负责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进行会谈,研究方案可行性,项目将积极听取各方提出的建议,完善、修改绿色施工施工方案。

2.2.8 根据各方的意见最终确定施工工艺及相应的预算安排。

2.2.9 安排人材机入场,开始实施绿色施工。

2.2.10 施工进入一定阶段后开始对绿色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进行总结和推广,以获得社会认可,提升企业形象。

3 效果评测

绿色施工前期策划是对绿色施工全过程管理中的主要一步,是确保相关效益的前期基础。通过相关施工过程,达到以下效益:

经济效益:提高相关材料、机械、能源利用率;循环回收利用建筑垃圾及水资源;使用太阳能,节约用电。

环境效益:减少施工现场垃圾、废气、废水排放,降低噪音污染、化学光污染及粉尘污染。

社会效益:通过实行绿色施工,获得有关单位、媒体及居民积极评价,提升企业形象。

4 结语

绿色施工前期策划,是在施工现场现有基础上推行的系统活动,其具有目的清楚、流程明确的特点。通过对施工方案及预期目制作前期筹划,一方面可以顺利推进绿色施工工作,另一方面可以极大提高施工效果。总而言之,精心的策划是绿色施工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 齐宝库;王欢;刘霞;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建筑业绿色施工必要性探讨[J];建筑与预算;2012年第4期.

[2] 金志强;浅谈绿色施工的重要意义及其具体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3期.

第13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

引 言:绿色建筑即指在全寿命周期中,从原料生产、运输到建筑设计、施工、使用、维修及拆除整个过程消耗最少的资源,制造最少废弃物。其内容包括合理开发利用能源、资源,与自然融合、建立舒适的生活环境。其目的在于在全寿命周期实现“绿色”,即对环境友好,实现人、自然、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强调建筑与人文、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是二十一世纪世界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成本控制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1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概述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的全寿命期成本,是指从项目前期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使用直至拆除等一系列过程发生的费用,也即项目在确定的寿命周期内或在预定的有效期内所需支付的研究开发费、制造安装费、运行维修费、报废回收费等费用的总和。

2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影响因素

2.1预算编制不合理

在项目初始阶段制定合理的预算,使其满足未来计划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预算来实现项目所有预期目标,则只能减少项目目标,或者增加预算。

2.2缺乏与绿色建筑相关的经验和知识

绿色建筑的成本,其实相当一部份消耗在了甲方、设计公司和承包商在绿色建筑设计、施工过程中的认知成本,以及由此导致的工期延误,变更费用增加。

2.3项目实施中临时决定加入绿色措施

应尽量避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临时决定加入绿色措施,产生设计变更,导致成本增加。

2.4绿色建筑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分散

缺少专人负责跟踪绿色建筑的所有细节,容易因多头决策,管理分散,导致管理成效差,时间和资金浪费的问题。

2.5缺乏明确的绿色设计目标

在现实中,决策者可能因为资金和时间风险的不确定性,担心过早的确定绿色建筑设计目标,容易使自己处于被动地位,最终使绿色建筑设计目标缺乏清晰度。然而,绿色建筑设计目标缺乏清晰度,会对项目投资定位产生影响,造成后续工作的返工、设计变更等,提高了项目成本。

3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控制的具体措施

3.1采用整合式设计模式

可以在项目前期规划设计阶段,把项目各专业整合起来,充分考虑各绿色建筑项目参与者的意见和想法,避免由于信息交流的不通畅造成后续工作的返工、设计变更等,而大大增加了成本。一般来说完整的设计团队包括:规划师、建筑师、景观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也可能会有一些专业顾问的加入,如能量分析师、照明、自然采光设计师、室内空气质量顾问、废水处理顾问等。为达到最终的可持续目标,业主及其将来的使用维护人员、建筑承包商也应参加设计目标和可持续设计策略进行讨论的会议,最好是参与到整个设计过程中来,这样可以增加他们对该项目的理解与支持。

3.2 成立优秀的团队

绿色建筑的成本相当一部份消耗在了甲方或设计公司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的认知成本。为了降低绿色建筑认知成本,需成立优秀的团队,采取团队合作的工作模式,通过组建“绿色团队”确立项目目标,来实施绿色建筑项目。

首先,需选择一个积极主动的项目经理,管理和指导设计团队,追求业主的绿色建筑利益最大化。其次,要组建一个熟悉绿色建筑评级制度和指导方针,具有绿色建筑设计和施工经验的团队;在选择设计方时,需要求其具有创造性、有成效的解决绿色设计问题的经验。最后,需要有一个绿色建筑专门负责人,且该负责人最好具有绿色建筑认证资质。因为他需全过程的跟踪绿色建筑的所有细节,使这些细节符合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要求,避免因多头决策,导致管理成效低下,时间和资金浪费的问题。

3.3制定合理的预算

目前所制定的预算通常会偏高,往往超出计划要求。这是因为绿色技术、绿色设备都是新兴事物,设计师与甲方在采纳接受过程中普遍持保守态度。他们有可能把绿色建筑设备的规格设计得过大,与建筑本身的负荷不匹配,达不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因此,为了制定合理的预算,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建立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价模型,在满足绿色建筑目标的前提下,通过分析和研究项目全寿命周期中各个部分的成本组成情况并进行评价后,对原设计中影响项目成本的过高费用部分进行修改,合理分配预算,降低成本,提高成本管理绩效。

(2)运用价值工程原理与限额设计的有机结合,从功能和成本两个角度综合考虑和评价,并提出优化办法,确保设计阶段工程造价不突破投资限额的前提下,控制投资支出,有效使用建设资金。前期规划设计阶段可采用价值工程方法对绿色建筑的成本和功能关系进行分析,追求绿色生命周期成本和绿色建筑功能之间关系的平衡。同时设计人员应充分了解业主的设计意图,进行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经济分析,运用项目设计的经济理论,使得完成的设计作品既不会突破初始投资限额,又能满足寿命周期成本的要求。

(3)注意加强多方案的比选

可根据国内外成功的经验,为了实现绿色建筑的目标清单,提供多个方案用于投资决策,期望能追求绿色生命周期成本和绿色建筑功能之间关系的平衡。多方案比选方法可采用费用效率法进行分析,从多个方案中选择费用效率值较高的方案,实现绿色建筑经济性。

3.4成功的招标文件和合同

对设计单位进行招标时,可要求投标人总结他们的绿色建筑设计的经验,并对他们的设计资格予以评价;对承包商进行招标时,可要求投标人提供合理的绿色环保运营维护和回收等绿色施工方案;为评标委员会制定评标规则,评标应考虑环保内容等评标因素;在与中标人的合同档中明确规定双方的责任与义务。

3.5尽早确定绿色建筑设计目标

在不同项目阶段开展绿色建筑可行性研究和设计对增量成本也产生直接影响。越是在项目前期,如规划、方案阶段将建筑设计和绿色策略同步考虑,增量成本将越低。应尽量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确定绿色建筑目标,避免对项目投资定位的影响,造成后续工作的返工、设计变更,从而有利于降低成本。理想情况下,在设计方案招标前,就应决定项目是否要满足绿色建筑标准,是否要实现绿色建筑认证。如在中后期,如扩初、施工图设计阶段,往往不得不通过附加的技术措施和装置来实现同样功能,导致增量较大增加。由此可见我们应尽量在项目前期开展绿色建筑可行性分析,可大大减少增量成本。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管理能够有效避免片面追求建设成本最小化,较好地考虑到了绿色建筑建成后的运营、维护以及拆除成本。采用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管理的方法,对大力推广绿色建筑、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第14篇

绿色建筑工程是一种满足生态保护要求和国家发展战略的一种新的建筑类型,对于降低工程建筑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绿色建筑工程作为着手点,集中研究了价值工程理论在绿色建筑工程投资决策中的应用,以期为广大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绿色建筑工程;投资决策;价值工程理论;应用

绿色建筑工程是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最大限度实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目的的新型建筑工程,旨在为使用者营造舒适健康的最佳使用环境,而价值工程的意义在于寻求到最合理的成本以实现扩大建造效益的一种经济技术方法,由此提高建筑产品的价值含量。

1价值工程的内容

价值工程又称为价值分析,是在将经济目标与技术方法相结合的情况下,要求现代的管理技术必须注意经济效益的内容,其核心在于对功能系统的准确分析。该方法是以提高建筑工程价值为最终目的,以最低的建造维护费用实现建造功能的一项科学分析方法。实现价值工程的过程其实就是对建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只有在实践过程中落实方法论,才能得出真实可靠的数据内容。工程价值和费用往往具有固定的关系模式,经过专业人员长时间的研究,这种关系以公式方式表现出来即为:V=F/C(其中V表示价值,F表示建筑的功能,C表示使用费用)。这套公式为评价建筑产品的价值和成本、功能提供了较为科学的衡量标准,同时也为实现最低的建造花费提供了方法保障。

2价值工程理论运用到绿色建筑工程投资决策中的可行性

2.1绿色建筑工程与价值工程在本质上具有共通性

将价值工程理论运用到绿色建筑工程的投资决策中是具有可行性的。首先,绿色建筑工程与价值工程在本质和内涵上具有一定的共通性,这两者在核心要求上也是一致的。“绿色建筑工程”这一概念也带给人们一种新型的居住生活理念,绿色建造的过程顺带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相关工作,同时也成为价值工程的题中之义。价值工程的重要目的在于提高所研究建筑物的价值,而绿色建筑工程是经济价值与环保价值完美结合的产物,兼顾多种价值的绿色建筑工程自然成为经营开发者和投资者所追捧的对象。

2.2有利于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把价值工程理论运用到绿色建筑工程中,更加利于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根植于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上的绿色建筑工程始终将其绿色理念作为根本立足点,这也是整个建筑行业现今大热的建设理念。完成绿色建筑工程对过去陈旧建筑物的替换,也更有利于填补过去建造活动对社会环境造成的缺失和减少各种资源的损耗及浪费。

2.3绿色建筑工程和价值过程能够共同发挥作用

在现实中,人们时常会面对买得起产品却用不起的情况,这是因为要维持产品的使用往往还要花费资金投入,建筑物行业也存在这一现象,一栋建筑物的花费不仅仅是在购买时候产生,之后维护运行也会花费大量的费用。绿色建筑工程不仅涉及到最初的建筑成本,还有后续不断投入的运营、维护成本,这些又统称为全寿命期的成本,具体包括了:初期设计、招投标投入、签订合同、施工至竣工的验收以及建筑报废需要翻新或者拆除所产生的费用。就目前来看,制约绿色建筑工程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绿色建造的成本造价过高,由此很多购买方会望而却步。但价值工程的介入则能够为产品的设计、研发提供更优的方案,设计费占到工程费用的1.5%到2%,其比重在一般情况下都是较小的,但对整个工程的最终造价影响率却高达75%以上,从而保障了绿色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价值工程理论在绿色建筑工程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3.1估算目标成本的方法

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估算是实现投资决策准确化的重要参考标准,也是建筑项目在分析价值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估算工作的顺利进行对设计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能起到分析、控制和指导的作用。在估算时要进行模糊样本的收集,并在此基础上对统计的材料和估算目标认真分析,这种方法对于绿色建筑工程成本估算是具有现实适用意义的。模糊识别,具体是指模糊模型A1A2A3•••An作为估算域U中的子集,其中被识别的对象B也被预设为模糊,再计算对象B与模糊模型Ai的贴近程度(其中i等于1到n的任意值),经计算得出B与哪一个具体子集存在最小的贴进度,则认定其属于同一类。当对于绿色建筑工程进行投资决策的时候,首先要注意对以往出现的具有同样相似特点的建筑进行资料收集,对其外形特征、结构特征和性能特征按照上述模式方法和一定的科学原则进行分析评估。其次对各个因素对应的隶属函数进行确定,紧接着根据其贴近程度大小选择出与要估算的建筑项目最相似的三个子集,最后再将这三个子集所代表的工程单方造价采用取其加权平均值的方法,求出其平均值,所求的数值则为绿色建筑工程估算的项目成本值。

3.2确定功能要素权重的方法

在绿色建筑工程的设计阶段,其功能指标还是较为繁多的,其中有些指标的权重还十分模糊。通过对设计阶段的各项指标进行的功能评价,往往能够帮助其按照重要程度进行分配。一个好的设计方法应该同时兼顾了购买者的要求与设计中各项指标的权重比例。价值工程功能评价内容的系数值也是各项指标的评价系数的平均值,评价功能与其权重是呈现正相关关系的。虽然这种将权重评价进行量化的方式比较困难,并且难以实现精确的估算,但同样模糊计算的方式能为其评价提供有效手段。模糊评价是具有综合性的,其方法是根据所要评价的对象,即绿色建筑工程的特征,列出评价的矩阵,通过对这些函数的评判,给对象评判的指标并按照最优顺序进行排列。

3.3模糊评价的实施步骤

概括说来,模糊评价步骤包括:第一,寻找到所要功能指标的合集,即因素集U,和各项指标内容U1,U2,U3•••Un。第二,设立一个权重集A,并且为其相对应的权数A1,A2,A3,A4•••Am,按照重要程度排列。第三,设立新的评价集V,以此包括对评判对象所作出的评价合集,V1,V2,V3•••Vm。第四,建立特殊的评判矩阵R,再根据V对于合集中的因素作出的评判内容通过R中各个子集同V中子集相比之和算出R集合的值。第五,根据各个因素模糊的评判集合B,单单对R进行运算是远远不够的,不足以反映出整个评价结果,所以对B的评判也是十分重要的。据此,对B的评判可以得出:B=A•R(其相乘包括子集中每一个要素的相乘,B作为评价的综合结果,也是n维的行向量,A作为评判因素的权重集合是一维的行向量,R是U到V的关系矩阵。第六,对所有模糊的综合评判进行归一。

3.4价值工程的决策模型方法

绿色建筑工程在设计阶段往往面临着许多种类的方案可供选择,价值工程的运用可以对绿色建筑工程的经济性和技术性等做出综合评价,通过控制造价和分析功能等具体方式实现选择最优方案的目的。概括来说,首先由专家、设计人员、购买方就各方的意见达成合意,并对对象进行评价,最直观的方式就是通过分数表现出来,接着再计算出所要评价的绿色建筑工程的集合平均值,并且选择最优的对象。其中平均值最大的就是最优。

4结束语

绿色建筑工程为国家建筑物行业的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绿色建造的内容也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因此,做好价值工程的工作和推广绿色建筑工程的使用便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但是面对复杂的建筑环境和架构内涵,要更好的达到“绿色”目标,还需要专家们深入研究调查、全面认真分析,以此实现价值工程理论在绿色建筑工程投资决策中更加完善的运用,促进整个绿色社会的发展。

作者:张志静 单位:安阳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薛海锋.价值工程理论在绿色建筑工程投资决策中的应用[J].建筑,2012(03):66-67+71.

第15篇

关键词:绿色酒店建筑;优质杂排水;水量平衡分析

收稿日期:2011-10-11

作者简介:闫静静(1985―),女,河北邯郸人,硕士,主要从事低碳园区和绿色建筑的方案规划、设计与咨询工作。

中图分类号:TU9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11-0178-03

1引言

绿色酒店是指在酒店建设和经营管理过程中,坚持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理念,以节能降耗和促进环境和谐为经营管理行动,为消费者创造更加安全、健康服务的酒店[1],绿色酒店建筑是指在满足国家绿色建筑评审的酒店建筑。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首次提出了“绿色饭店”的概念[2],2002年商业行业标准《绿色酒店建筑等级评定规定》;2006年3月国家旅游局颁布了《绿色旅游酒店》;2010年全国绿色酒店建筑工作委员会了《2010中国绿色酒店建筑发展报告》,坚持落实节能节水20%的目标。

在酒店用水中,洗澡水、卫生用水和绿化用水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各种不同用水环节对水质要求不尽相同,全国范围内越来越多的酒店建筑使用分质供水系统。酒店用水环节较多,排水水质复杂,但酒店水系统发展相对完善,一般采用分质供水,室内污废分流的供排水体制。

酒店的生活用水包括沐浴、盥洗、洗衣、厨房、冲厕等,用水及排水水量与时间有关,通常早晚为用水及排水高峰期。各类排水污染物浓度均小于住宅排水的污染物浓度,由于酒店大部分水量用于沐浴,所以其综合排水的污染物浓度也远远低于住宅。酒店的污水经处理后可用于冲厕、绿化、洗车、浇洒道路,从经济、技术上都是可行的。

酒店的排水可分为优质杂排水、杂排水和生活排水3大类,其水质在污染程度上逐渐变差,处理难度逐渐增加[3]。要研究选用哪几种水作为酒店的中水水源,必须在水量平衡计算的基础上,经过技术分析来确定。酒店建筑中优质杂排水有盥洗排水、沐浴排水、游泳池排水,其水质较好。根据《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 50336-2002[4],宾馆、饭店建筑用水比例为冲厕占10%~14%、厨房占12.5%~14%、沐浴占50%~40%、盥洗占12.5%~14%和洗衣占15%~18%。评价排水污染的主要指标有BOD5、CODcr和SS,具体水质浓度见相关规范[5,6]。综合考虑降雨条件,充分利用酒店优质杂排水,不仅可节约水资源,提高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还能减少自来水费用,突出酒店特色。

2案例分析

2.1基础资料

天津某酒店总建筑建筑面积为56 487m2,主要功能区包括客房、宴会厅、餐厅、SPA、办公用房及商业用房等。项目最高日用水量为531.83m3/d,排水量按生活用水量的90%计算,为478.65m3/d。

2.2水量平衡分析

酒店除自来水外,项目可用水主要包括雨水、沐浴排水、盥洗排水、游泳池、温泉和SPA的排水。按照规范[4]中规定,计算出各非传统水源使用环节日最大需水量如图1所示,非传统水源最大使用环节是室内冲厕,其次是绿化,车库冲洗所需水量最小。

图1项目日最高非传统水源需求量

进行逐月水量平衡分析,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无论是否将雨水作为水源,酒店的优质杂排水都能满足酒店的室内冲厕、绿化、道路和广场浇洒、洗车以及地下车库地面的冲洗。

由于雨水的COD值较高,可生化性较低,一般BOD/COD的值在0.10~0.15之间,远小于0.30,若作为中水水源势必会增加中水处理系统的负荷,影响处理系统的稳定性,降低中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率[7],并且雨水收集和处理系统成本较高,不建议对雨水进行收集作为中水水源。为实现上述目标,将优质灰水全部进入酒店地下一层的中水处理机房,进行处理并作回用,确定采用日处理量为200m3/d的中水处理系统。

2.3水处理工艺流程

处理流程包括预处理、主处理和深度处理3个阶段。预处理阶段包括格栅、调节池和毛发过滤器3个处理单元。参考规范[4]中对各种建筑物各类排水污染浓度表,并结合酒店灰水排放的污染物组成,确定主处理阶段采用生物法,这里选择“接触氧化池+MBR”法;最后进行深度处理,主要以消毒处理为主,保证出水达到相应用水标准(图2)。消毒处理构筑物采用接触消毒池,彻底杀灭各种病菌。通过计算,得到各处理构筑物外形尺寸等参数,如表2所示。

2.4中水回用方案平衡图

根据逐月水量平衡计算,可以得到中水回用方案全年水量平衡图,如图3。

图3中水回用方案系统水量平衡分析

由图3可以看出,全年本工程非传统水源用于冲厕22 835.1m3,绿化7 128m3,道路和广场浇洒4 285.5m3,洗车5 843.8m3,车库2 303.1m3,综合考虑未预见用水量,全年项目共使用非传统水源46 635.1m3。本项目年用水总量为160 147.3m3,则该酒店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为29.12%。

2.5经济性分析

中水处理工艺经济分析主要从工程总投资和运行费用两方面进行。工程总投资包括直接费和间接费,其中直接费由土建费和设备材料费组成;运行费用主要包括动力费、消毒费、维修费等,具体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该项目采用“接触氧化法+MBR”生物处理法,设置日处理量为200m3的中水处理与利用系统。通过技术经济分析,系统总占地面积127m2,工程总投资78.96万元,运行费用8.4万元/年,年节约用自来水46 635.1m3,单位中水成本1.8元/m3,目前天津市商业自来水价格按7.5/m3计算,每年可直接节约水费26.28万元,进而计算出投资回收期约为3年。

3结语

酒店建筑是用水大户,水费是酒店重要的运行成本之一。本工程中水回用系统单位中水成本1.8元/m3,投资回收期约为3年,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项目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达到29.12%,有利于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绿色酒店技术的推广。另外,对于有条件的酒店建筑除使用自建中水站外,还应大力推进雨水、海水等其他非传统水源的使用。

2011年11月绿色科技第11期

参考文献:

[1] 杨洋.论我国绿色酒店的发展[J].时代经贸,2008(6):72~73.

[2] 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GB/T 21084-2007)绿色饭店[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 陈立.绿色建筑水循环安全保障[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 中国人民总后勤部基建营房部.(GB 50336-2002)建筑中水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 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GB 50015-200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