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园区网络建设范文

园区网络建设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园区网络建设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园区网络建设

第1篇

关键词:校园网;建设;使用;维护

中图分类号:TN711 文献标识码:A

1 调研与规划

1.1 我们真正需要什么

目前,校园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对校园网络信息化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成为信息技术管理人员面临的一个难题。对于大多数中小规模学校来说,信息技术资金投入是有限的,因此校园网的规划应当根据学校需求的轻重缓急和现实的经济状况,明确急需的服务功能,并结合学校的实际发展要求进行长远规划,确定分步实施方案。

一般来说,学校园区内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信息化管理,包括学籍管理、E-MAIL、FTP、BBS、搜索引擎、网络控制等;二是信息化教育,如视频点播VOD、实时远程教学、网络学校、网络电话、网上考试等。做为校园网络的设计规划人员,一定要知道,学校要利用网络实现什么样的功能,从而按照学校的实际情况,规划校园网络的基本架构、应用种类和扩展空间。

1.2 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校园网络建设一般应遵循先硬件,后软件;先网络,后服务的原则。在综合布线及硬件设备的选型上,为保证网络系统能够高效可靠地运行,在兼顾可靠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尽可能选择技术先进、行业内口碑较高,市场占有率比较高的产品,如CISCO、华为、IBM、HP等公司的产品,因为这些设备在网络建成后的三至五年当中是不会轻易更换的。在进行网络规划与建设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软、硬件设备的冗余及容错能力,提高整体系统的抗故障能力,为系统的现实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实施与建设

2.1 要在基础建设中尽可能多的实现我们所需的功能。

在校园网络初期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多的把校园网络功能的实现安排在硬件设备上,因为这是最稳定的解决方案。同时,能在土建过程完成的,就决不留在以后解决,尤其是综合布线,弱电配置等,如果能在楼体土建过程中完成,网络整体的规划将会非常明晰。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至少在制作工艺及设备安装上力求独立,与校园内其他布线及设备区分开来,这样对我们日后的维护与管理都是十分有好处的。网络的拓扑结构和物理子网划分等要尽可能考虑到学校未来的发展和信息技术设备的增容。

2.2 建设质量需要专业的检测与评价

工程完工以后的检测与验收常常被很多学校所忽视,很多人觉得能够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能用QQ进行即时交流就是一个合格的校园网平台了。实际上,一个合格的校园网络平台,“连通”只是一个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我们在工程验收的时候,需使用FLUKE等专用仪器对光缆和双绞线进行通断、衰减、损耗等测试,形成标准测试报告,这才是对网络整体性能的最客观的评价。同时,对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安全控制、硬件设备的配置参数等都需要严格把关,对不合格的网络设备、不合理的网络配置都要进行重新调整,这样才能保证校园网络系统的稳定运行,减少网络故障发生概率。在网络工程验收的时候,还应注意测试网络的实际承载能力。工程验收合格后,学校应保存好施工方提供的综合布线系统图及保修卡等文档,确保以后维护工作的正常进行。

2.3 网络运行要看整体性能

网络组建是否成功要看该网络所涉及的软硬件的整体性能,即网络系统的最终集成效果。所谓系统集成,就是通过结构化的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分离的软、硬件设备以及信息资源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的、统一和协调的系统之中,使资源达到充分共享,实现集中、高效、便利的管理。系统集成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以及各类应用系统的集成,它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保证整体性能最优,即所有部件和资源整合在一起后不但能工作,而且全系统是低成本的、高效率的、性能匀称的、可扩充和可维护的系统。因此,在这个阶段与系统集成商对网络设备定型及综合布线等进行不断的沟通与协调是至关重要的。

3 培训与使用

3.1 设备利用率是网络建设好不好的重要指标

网络建成以后,设备利用得怎样对网络设计与建设来说是一个重要检测指标,设备利用率不到20%就说明存在投入的浪费,如果利用率超过了80%就说明对网络使用的估计不足。在建网之初,设计人员要对学校的整体网络需求做详细的调查研究和评估,按照学校需求的实际来进行组网设计,软件的选择要符合使用者的客观水平和应用习惯。同时,最关键的一点就对网络的使用者进行行之有效的培训。有些时候,一个简单的校园网络使用手册就可以很好的提高网络的使用效率,同时降低网络维护频率。

3.2 使用好网络远比建设好网络要困难得多

网络的建设只要有充足的资金和高素质的网络技术人员就可以了,但网络使用的好不好是校园内所有师生参与的共同结果,人的因素占了更多的成份。所以,使用好网络远比建设好网络要困难得多。从学校管理层面来看,网络的使用首要在校长,如果学校的一切工作从校长开始都是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的,那么信息技术手段在园区网内的应用会很快铺展开来。从学校管理制度上来看,学校的办公自动化体系是否完善,学籍管理系统,在线考试系统,一卡通系统等等是否贯穿学校的日常工作至关重要。最后就是提高师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采用多种培训形式和活动,提高园区内信息技术设备的应用效率。

4 维护与升级

4.1 是请他人来修,还是我们自已动手

再完善的网络也会出现故障,如何保障其按照预先的设计进行工作是个大问题。采取何种方式来做好校园网络系统的管护应该是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考虑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可是很多学校的领导往往认识不到这种管护的重要性,认为只要是教计算机的教师都可以兼职来承担这项工作。实则不然,网络系统软件硬件的维护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它要求维护人员具有丰富的系统集成经验和软件硬件常识,他应该是信息技术这一领域的“杂家”。一般的计算机教师是不能胜任这项工作的。所以学校就面临着一种选择,要么委托他人来进行管护,要么引进专业人才或将自已的教师派出去进行相关业务的培训。这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定。不管怎样,让现有的计算机教师兼职做网络管理和维护人员是一种不明智的选择。

4.2 什么时候需要升级

对于一个设计得很好的网络来说,硬件的升级一般来讲频率不会太大。通常情况下,硬件网络系统五年之内都应该能满足软件系统的应用,否则,就说明当初的设计是不成功的。网络系统的升级一是服务器,网关等硬件系统的固件升级,二是现有软件的版本升级,三是为新的应用而扩容的软件和硬件设备。一般来讲,固件的升级一般半年或一年升级一次就可以了,软件原则上只要有升级包就应该进行升级,使用软件保持最新状态,而扩容的软硬件最关键的就是保证它与原有系统的最大兼容性。

总之,校园网络的规划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个学校的现实条件和应用水平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规划设计方案,它不仅体现在网络本身具备的技术特性和应用特点上,也体现了不同具体用户的各种现实需求,从根本上讲能够从学校实际需求出发设计出来的网络对于该学校而言就是最好的网络系统。

第2篇

关键词:教育;边远地区;校园教育网;网络建设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信息因素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潮流。我国很多地区的学校校园教育网的建设已经实现数字化和现代化,但我国边远地区的校园教育网建设较为落后。校园教育网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是什么,边远地区如何具体开展校园教育网?本文就是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一、校园教育网的概念

校园教育网是在学校范围内和一定的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为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教育提供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的计算机网络。首先,校园网应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先进的信息化教学环境。这就要求:校园教育网是个宽带和专业性很强的局域网络,如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平台、多媒体演示教室、教师备课、电子阅览室考试资料库等,都可以在该网络上运行。如果一所学校包括多个专业学科(或多个系),也可以形成多个局域网络,并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起来;其次,校园网应具有教务、行政和总务管理功能。概括地讲,校园教育网为学校师生提供教学、科研和综合信息服务的宽带多媒体网络。

二、校园教育网建设的必要性

当今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强弱的标志,校园教育网的建设是顺应信息化潮流与社会发展的需要。21世纪的教育必须要适应信息化社会需求,因此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特别是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中”强调以网络技术作为基础,以各种信息技术为依托,以教育软件和教学网络资源为支持来推进教育改革。同时,校园教育网极大地方便了一线教师对网络的需求,也使一线教师享受网络教育的便利,十分有利于促进教育优质化、信息化的发展。

三、边远地区校园教育网建设的建议

边远地区地理位置在我国边疆地区、地理条件艰苦、经济条件较贫穷,校园教育网的建设落后和不全面,甚至没有条件进行系统的校园网建设。

边远地区校园教育网的建设要具有实用性、经济性、先进性、成熟性、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保密性、扩展性、可管理性,采用“主干千兆、支干千兆、百兆交换到桌面”的总体原则,为了建设一个先进的校园网,避免重复投资,另外,要进行长远的规划,在重要设备上不能采取迁就的方法。建网时要确保为网络几年后的扩展留有余地,对于重要设备采取“宁缺毋滥”的思想,计算机网络的技术更新换代、设备价格降低和性能提升的速度都很快,如果抱着“一步到位”的思想,就可能会使先期巨大的投入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因此,在校园教育网规划中,重点先选好网络主干设施的重要性超过服务器设备,现有布线可以重用或者重组,路由交换设备也能通过降到下一级子网的方式继续发挥作用,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在校园教育网主干技术及关键设备选择时应长远规划,选择符合学校需求的主流厂商的产品。产品需要经过严格广泛的测试,选择成熟,有广泛使用用户,且技术先进的产品。

校园教育网建设的最终目标为教学、管理和科研服务。建成的校园网能够高质量、高效率地为各个部门日常办公提供服务,根据资金情况逐步建设丰富的网上应用系统及教学资源,发挥网络资源共享、信息快捷、无地理限制等优势,真正把现代化管理、教育技术融入学校的日常教育与办公管理当中,并且可以很好地支持多媒体教学、课件资资源共享、VOD视频点播、远程教育等教学应用。

四、结语

第3篇

关键词:编译原理;教学反馈;课程结构;实践方案;网络社区;课程设计

0.引言

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课,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计算机以及计算机程序的本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求解问题的能力。学习编译原理需要的背景知识很多,可以说这门课是对学生前阶段计算机知识的一次大检阅。无论从课程的理论性还是实践性来看,要求都是非常高的。对于这样一门难度极高的课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经常互动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并给予解答。

那么,如何保证教学质量?一方面,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去琢磨教材,思考采取何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另一方面,需要采取合适的方式,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对他们课后的学习进行引导。事实证明,在很多情况下后者相对于前者更显重要。随着Internet的发展,网络社区和社交平台的使用在学生中非常普遍。如果为学生在课后提供一个学习材料和信息非常丰富的网络社区,让大家在这个平台上积极讨论,能有益于解决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难点问题。笔者与同事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本文中对此做了一些总结。

1.“项目开发式”授课

传统的教学体系中,无论采用“龙书”“虎书”“鲸书”“陈火旺”版,或是其他版本的教材,编译原理课程的教学主干基本是相同的,比如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的产生、属性文法与语法制导翻译、运行时存储空间的组织和管理、代码生成、代码优化等。编译原理是一门综合性和实战性非常强的课程,如果教师仅仅是把所有的主干内容在课堂上讲完,通常来说效果不会太好。学习编译原理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练了很长时间的基本功,如果到了这门课程我们还是强调基本功练习,就失去了这门综合课程的意义。根据课后调查,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编译原理的知识除了做高级语言到低级语言的翻译器以外还能干什么。由于今后从事与编译器相关工作的人数毕竟不会很多,很多学生因此认为本课程没什么大不了。如果让学生能够在本门课中得到专业能力的综合提高,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1.1“软件工程”框架

笔者认为,教学内容的选取应强调对编译原理和技术的宏观把握以及触类旁通的综合运用,教学中突出主要框架,避免把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到一些细节的算法和过程上。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要部分可以按照软件工程中的步骤对各个部分逐步求精,让Top Down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把握全局的作用。具体说来,可以按照软件工程里需求、设计、编码、测试等几个主要步骤来组织教学内容。

(1)需求分析阶段: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将要处理的任务,然后对任务进行详讲,制定出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

(2)任务的设计阶段: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对每一章节的知识点有明确的把握,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设计任务。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分配每个小组具体的任务并挑选出专人负责,小组工作将严格按照设计的任务和进度来进行。学生对给定的任务需要详细分析出具体知识点,对于没有学过的知识点可以通过教材预习一课堂听讲一课后讨论等方式掌握,最终带着任务在工程中加以应用。

(3)编程实现阶段:这个环节直接关系到最终的教学效果。在任务实施之前,教师要对每组制定的计划进行检查,及时纠正计划中的错误或漏洞,尽可能避免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出现错误。教学中,对于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该如何做,而是通过适当地引导和指点,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是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则需要在全班统一指导和讲解,从而确保任务的正常进行。

(4)任务评价阶段:学习过程是以任务为核心的,当所布置的任务完成后,学生要学会如何及时评价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自评、、组内互评以及教师的综合点评可以有机结合。通过评价训练,可以更深层次地加深对知识的把握。

1.2引用多领域实例

编译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地了解编译程序设计的基本理论、编译系统的结构及编译程序各部分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技术。理想的结果是学生既能掌握编译理论和编译方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又具有设计、分析、实现和维护编译程序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编译原理理论知识包括形式语言、有穷自动机理论等抽象内容及大量的算法,较难理解和掌握。因此,深化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和编程水平更显重要。

教学中我们发现,仅仅将书上的实例讲给学生听,学生并不好掌握,能运用这些理论解决问题的就更少了。如果在讲完理论之后适当引进一些实例,例如:将状态转换图在硬件设计中的应用——设计状态机模型介绍给学生,并给出相关学习资料和网站介绍,如此下来,通过对状态转换图的实例运用,使得原来非常抽象的正则表达式概念学起来就具体多了。另外,由于Windows的普及以及微软提供的强大技术支持,人们使用电脑非常方便了,但也使很多人误认为学计算机就是学Windows;甚至许多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也都被局限在了Windows平台,一些教师也不愿意花过多的精力在其他的操作系统。坦白地说,Windows平台虽然方便好用,但同时也阻止了初学者进一步接触操作系统的内核,所以教学中不妨结合操作系统的内容,引进Linux的概念。学生在接触了Linux操作系统之后,会发现Linux上的很多操作或表述都要用到正则表达式等相关知识。总之,学习编译原理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其本身的理论体系,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这些思维方式和方法去解决问题,以及知道应用前景。

2.编译原理网络社区的建设

上面说的道理可能很多同行都已经想到了,如何做到呢?尤其是教百人以上的合班课,建立专门的网络社区对学生的理解程度进行实时跟进是个很好的选择。此外,教学中我们还会收到这样的反馈:很多学生听老师讲课似乎很明白,但自己转述起来就很难。诚然,在学生的理解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似懂非懂的问题,讨论是一个帮助达到透彻理解非常有效的方法。然而在课堂上甚至在课后教师也难以找出适合而充足的时间来组织这样的讨论。网络社区可以有效地克服地域和时间上的困难,让大家方便地交流意见和看法,教师也能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指导。

2.1分专题组成“聊天室”

不同的学生感觉到的学习困难不一样。教师可以按不同的专题设立讨论社区,同时附上相关的课外材料、实验计划和步骤,以及供参考的实验例程源代码。好学的学生一般希望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其他同学的学习兴趣。教师也要及时地对学生的留言进行评议,进行肯定和纠错,使他们在激励中主动去思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针对典型问题,教师可以挑选出众的学生到课堂上作简单的讲解,让他们自己制作PPT,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学生阐述问题的方式和语言虽然没有教师那么精炼准确,但往往能让他们的同龄人更容易接受;另一方面,这种形式可以使学生明白网络社区是和课堂紧密相连的,是课堂的延续。网络社区的积极活动很容易被量化,成为重要考评成分。

2.2课前问题的提出和课后讨论

这里分为课前和课后两方面:教师在课前提出问题,让学生提前预习教材。编译原理课程很多内容乍一看会让人一头雾水,学生带着问题上课,效果要比教师直接灌输好得多,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自学的能力,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课后讨论可以集思广益,面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答方法,这样不仅让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问题,而且教师也可以在学生回答时发现不足,及时纠正错误,同时也能让教师打开思路给出一些更接近于学生的解释和实例。如果单个学生对于问题的深入有困难,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这种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4篇

关键词:网络 学生 校园网络环境一、青少年上网现状

近年来,网络剧烈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利用好网络,我们的生活受益无穷,错用了它也会让我们掉入无底的深渊。在中国的6800万网民中,在校青少年占着很大一部分比例,这高素质的一群,有多少人在利用网络,如何利用网络成为社会各界关心的问题。六成青少年用网娱乐。据记者在北京、武汉、重庆等多所高校调查结果显示,几乎90%的同学都触过网。掌握青少年上网的基本情况,对加强高校的网络阵地建设和培养高素质的青少年网民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青少年上网情况调查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6年7月的调查数据,在我国约2650万网民中,18-24岁者占到36.8%,而这正是青少年所处的年龄段。作为网民主体之一的青少年的上网行为是否健康,直接关系着网络文明乃至整个未来社会文明的进程。青少年上网率为84%。网龄小于1年、1年-3年、3年-5年和5年以上者分别为上网学生的43%、51%、2%和4%,每周上网时数小于5、5-10、10-15和大于15小时者分别为77%、13%、6%和4%,上网地点在家中、校内、网吧和其他地方者分别为11%、38%、71%和2%,其中主要在网吧上网者多达53%。

网络对青少年的成长既有积极功效,又有负面影响。52%的青少年认为网络的积极功效大于负面影响,相比之下,只有19%的青少年认为网络的负面影响大于积极功效。

三、青少年上网的利弊

(一)上网对青少年的有利因素

第一、可以开阔视野。上网可以及时了解时事新闻,获取各种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第二、可以对外交流。学生的一个被人经常提及的缺点就是缺乏信心,不敢与外界对话、交流。现在有了互联网,他们可以彻底克服这个心理障碍,并且在对外交流的过程当中,又开阔了自己的视野。

第三、可以促进青少年个性化发展。没有顾忌地向网友倾诉,减轻课业负担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可以在各个BBS里张贴自己对各种问题的看法和见解,一来可以锻炼文笔,二来觉得很有成就感;可以提高自己某项业余爱好的水平;自己动手做主页正成为时尚,把自己喜爱的图片资料传上去,开一个讨论区,发一些贴子和大家交流,在掌握了电脑软件的运用同时自己做版主的感觉真的很棒,有利于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二)上网对青少年的不利因素

第一、网上信息泛滥可能造成青少年信仰的缺失或价值观的多元化,影响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互联网上信息接受和传播的隐蔽性,有可能引起青少年道德意识弱化、社会责任感下降;网络交流的隐藏性、无约束性,极容易使青少年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

第二、网络聊天是许多青少年上网的主要内容,多数进入聊天室聊天的青少年大都没有固定的话题,这种散漫的聊天方式,容易影响青少年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注意力;计算机网络挤占了青少年读书和思考的时间;在网络上,有人靠帮别人写论文、做作业赚钱,于是,许多缺乏自律的青少年从网络上下载文章作为作业交给教师,甚至硕士、博士论文也从网络上购买,这就大大降低了青少年学习的认真态度。

第三、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人们网上交际主要依靠于抽象的数字、符号,青少年终日沉迷于这种人机对话的模式,会对社会适应行为和能力受到影响,更有甚者,有些青少年还可能患上“网络社交障碍症”;在网络环境下,青少年交往的对象、身份都不确定,这就减弱了青少年的社会角色的获得能力;网络交往的虚拟性、自由性,很容易导致人们行为的普遍失范,不利于青少年的社会化,甚至导致青少年社会化的失败。

四、构建和谐校园网络环境的简单探索

笔者对构建和谐校园网络环境做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笔者认为也应该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如:校园内成立学生网站,使学生上网有固定的活动场所、硬件设备,并且由专业教师进行管理和辅导。

1、给一部分有特长、有兴趣的学生提供进一步深入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进一步增强电脑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掌握较深入的技术。这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乃至就业能力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

2、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动手,自己设计、制作一个学生自己的主页。相关栏目的设置,完全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活动。尽量使学生觉得这是自己的网上空间,有一种亲近感,从而学生愿意多点击、多浏览。

3、采集学生活动等信息,及时、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网上新闻报道既有一般新闻报道具有的及时性,又有一般电视、广播媒体所不具备的长效性。学生网站在报道时应拍摄一些数码照片,再配以文字,图文并茂,将校园里发生的各项学生活动情况生动地展现在网络空间。

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第5篇

关键词 职业技术学院 校园网络建设 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7.03.009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ampus Network

Construction 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LAI Jinhui

(Yuncheng Polytechnic College, Yuncheng, Shanxi 044000)

Abstract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is the cradle of cultivating technical talents, campus network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chool work. Through the campus network can facilitate th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activities, to promote the activiti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smoothly.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work experience, the author mainly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ampus network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for your reference.

Keywords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campus network construc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0 前言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在我国职业技术学院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校园网络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改善校园网络建设存在的弊端,需要改革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络建设的资源共享,建设规模,投资主体,人才支撑和网络规划等领域。但是这些领域的改革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校园网络出现的问题,职业技术学院要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校园网络的发展方向,从而促使校园网络获得更好的发展。

1 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络建设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在我国教育系统中,计算机技术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校园网络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特别是校园网络的互交性比较好,信息资源比较丰富,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因此人们非常重视计算机技术在校园建设中的应用。人们对校园网络建设问题比较关注,人们已经认识到计算机系统的核心就是软件,校园网的核心就是校园网软件平台,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人们已经解决了校园网存在的观念方面的问题。因此现阶段我们打造的教育模式是建设以软件为中心的信息化教育模式。信息化教育模式需要硬件和软件的同时投入,主要包括30%的硬件投入和70%的资金投入,这样教学资源建设才会顺利落实。由于我国教育部和学校对校园应用系统比较重视,因此校园网络建设的重点工作就是软件应用,现阶段的校园网络发展现状可以呈现以下几种状态。

(1)校园网络建设呈现出规模小型和多样化的状态。我国很多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网处于半封闭的状态,再加上职业技术学院属于中等规模的院校,因此校园网络规模大部分属于中等和小型规模,主要包括1-2台高档设备,4-8台中档设备,5000-10000个信息连接点,技术主干力量包括4-6人。

(2)校园网络人才呈现出中低档次状态。由于我国职业技术院校的校园网络发展速度较快,高校网络的建设者的档次无法提高,这就使得校园网络的发展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撑和高素质技术人才,这种校园网络发展现状使得我国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3)校园网络是由高校自主创办的。现阶段,我职业技术院校自行创办网络建设活动。国内各大职业院校存在重复建设等状况,缺乏学校与民间的联合开发创办形式,这种思路的狭窄性对校园网络建设会产生一定的阻碍。

(4)对校园资源加强互联和共享。由于我国开通了现代化的信息高速公路,校际之间的联络也呈现出日益频繁的状态。通过校园网络的连通,可以让不同的学校实现资源的目标,外联Internet的应用对大范围资源的共享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共享教育资源还需要加强技术研究。

2 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络建设的发展趋势探析

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无法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传统的教学方式需要改革,职业技术院校校园网络的发展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状态,我国校园网络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校园网络成为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计算机于20世纪80年代初进入美国教育界,我国对计算机的应用也非常广泛。通过对美国计算机使用情况的调查表明,学校在开发和应用计算机方面还不是很令人满意,教育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就是教学软件无法达到有效的使用效果,尤其是软件的开发存在严重的滞后性。我国教育界在计算机应用方面面临着和美国相同的状况。美国教育界从1996年开始发展校园互联网教育,受到美国的影响,我国职业院校的互联网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状态。但是在校园互联网建设中,由于缺乏必要的国家政策支持,导致校园网对教学和管理并没有产生实质性的作用。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络储存着很多学校内部的信息资源,对高校校园网的应用和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美国的教育技术标准在学生和教师方面都有关于这方面技能的评判,说明美国教育部门对软件和硬件方面都有所投资,尤其是在人力资源建设方面非常重视。我国借鉴美国的发展经验,对于校园网络建设呈现出了整体化的状态,我国需要整体考虑校园网络建设问题,校园网络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硬件基础设施,同时信息资源的建设也是重要的工作内容,这就需要技术人员加强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

(2)加强对网络功能和整体规模的研究。我国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园网络建设方面需要进行整体规划和安排。学校应该站在校园网络建设的整体布局和规划方面,对学校的通信环境和地理环境进行综合考虑,对各期网络建设方案进行科学规划,对网络系统的总体结构,经费预算、服务功能和建设步骤等方面进行统筹考虑。此外,技术人员需要对资源配置,通信网络和网络管理等方面进行分层设计,这样才能保证网络结构具有较强的清晰度,工作人员对其使用,管理和维护也是非常方便的。同时技术人员应用无线接入技术,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使用笔记本电脑和网络进行连接。

技术人员可以用国际化的标准,选择多种用途和结构化的网络产品,这样可以确保在某一时期网络不至于落后。同时工作人员应该用有限的资金解决紧急问题,这样会为科研和管理提供平台,可以有效完成计算机协同作业,计算机仿真,虚拟教学和数据处理等任务。宽带多媒体的应用形成了多媒体网络教室,远程教学和视频会议等形式的教学方向,网络宽带教学中的资源共享问题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通过学校网络建设有助于学术交流环境的营造,Internet的快速访问,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国内外同行协同工作,这对信息的交流和学校形象的展示是非常有益的。

(3)信息资源建设要保持内扩外联性。我国职业技术学院的内部信息资源主要包括网上管理系统,BBS、网上办公系统和电子图书馆等。我国校园网络的信息功能需要不断进行拓展。通过远程教育系统和网络多媒体可以促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同时也能对教育资源进行共享。校园网络可以更好的辅助远程开放性教学,这对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可以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功能是行政,教务和后勤管理等。这种智能化的管理模式可以提高学校处理日常事务的效率,从而实现数字化和自动化办公,例如利用校园一卡通和网络资源可以为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提供便利,有助于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落实。外部信息资源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电子邮件系统和Internet访问可以达到良好的服务功能。跨校选课可以共享资源,从而达到互惠互利和优势互补的目标。通过网络选修课程对校际交流和知识面的拓展是非常有利的,在教师科研,实验室和教材建设等方面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的目标。

数字图书馆能够用数字技术处理各种文献,对区域对象可以方便网络信息的查询和传播,不受时空限制可以垮库实现无缝链接,用户对于需要的信息可以达到智能检索的目标。校园电子网络也逐渐流行起来,网上商品交易平台主要针对的是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生,校园对此提供有效的管理和服务,形成的电子商务具有校园特色,并且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4)政府越来越重视网络教育。我国发展网络教育对推动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网络教育小组的建立可以保证这项工作按计划落实,经费,人员和检查督促等各项工作都能落实到位,因此关于网络教育领导小组的成立是非常必要的。领导小组需要定期调研保证具有统一协调性,在做好网络教育评估工作的基础上,保证网络教育具有高度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5)校园网络的安全性问题值得重视。计算机的信息资源对于服务器和工作站中的信息存储是非常有益的,因此技术人员必须保证网络信息具有高度的安全性。由于接入的校园网用户较多,其结构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多样化的用户权限对网络设备的要求更高。校园网络主要包括数据安全和系统安全等方面的内容,技术人员要掌握防备病毒和黑客的操作技术,及时处理没有被授权的数据访问权限。

(6)商业网和教学网需要加强融合。商业网和教学网的融合可以形成一种混合型网络。教学网是师生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教学网可以为网络环境提供各种服务。商业网主要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校园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教学网,对于教学网的改革非常必要,教学网既要具备对用户管理的支持功能,而且也要实行计费管理,同时这种计费管理模式要符合学校经济条件的性价比。为了满足校园网的发展需求,各大高校需要培养更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并加强全国职业技术学院的网络一体化管理,可以将分散的力量变为集中统一的力量,从而避免重复建设等问题,这种统一的管理模式可以推动我国校园网络的快速发展。

3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网络建设是信息化时代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在我国教育领域应用比较广。对于职业技术学院来说,网络建设可以为学校的各项工作带来便利,在此基础上学校的工作效率也会大大提升,学生也能利用网络搜索需要的学习资源,这对学生开拓视野是非常有利的。文章首先分析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网络建设发展现状,再探析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络建设的发展趋势。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络建设水平的提高所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胡同宇,曹哲新,邓涛.高校校园网络建设现状c发展趋势[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38-41.

[2] 姜德重.高校校园网络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4.8:61-62.

[3] 代牧.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现状分析与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11:18-19.

第6篇

关键词:SAS技术 IP-SAN 云存储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10-0050-02

1、引言

随着高校办学模式的多样化,加上成人教育、在职教育、网络教育等的快速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高校呈现了跨地区的多校区数字化管理模式,体现着学校核心工作的教学信息资源管理与应用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学校各方人员在获取各种教学信息资源的手段和方式随着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和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研究成果的广泛应用亦发生重大的改变,而能支撑这种改变的技术核心是高效、安全的云存储网络。此外,为了适应高校多校区办公的工作模式,需要教学管理信息存储网络能够提供智能化的管理机制来实现多校区之间的协同工作。

如何合理而有效的建设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使高校校园科学、合理地应用现代网络存储技术来保证数字化校园海量信息的存储安全,并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信息资源服务,是跨校区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本论文基于作者长期从事学校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教学工作的实际经验,从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际需求入手,分析研究了跨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云存储网络系统的建设方案以及核心技术,设计了适用可行的结构框架和实施方案,并提出了合理的优化测试意见和升级拓展思路,可供高校数字化校园动态管理进行参考和推广。

2、建设方案及核心技术

数字化校园建设跨校区云存储网络设计与实现与数据备份和容灾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存储网络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加入备份与容灾后的网络拓扑结构和模式,避免重新开发时资金的重复投入。

目前高校跨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的存储网络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如何大幅度的增加存储空间以满足各种数字资源的存放问题,而且这些服务每年对容量的需求还在不断增长,如果要在校内架设镜像站必然对数字化校园存储网络的容量提出很高要求。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在建设过程中的前几次设备的资金投入往往比较充分,但却无法应对今后的增长需求,况且数字资源本身也有其自身特点,一味的追求用高速和高稳定性的FC磁盘无疑也会造成浪费。设计一种能适合今后发展需要的廉价的云存储网络系统是数字化校园存储网络建设的基础。

目前国外大型企业、公司、学校等对存储网络有着很高的要求,存储技术和实施方案已经从直接存储模式(DAS)和网络存储模式(NAS)向存储区域网络(SAN)发展,从设备的层面来说,FC-SAN的优点毋容置疑,但相对于一般高校数字化校园管理设备来说,光纤的造价往往过于昂贵,通常只能在建站初期实现第一步的资金投入,后期维护和升级往往比较困难,无法将FC-SAN的优势继续发挥出来。此外,不同SAN厂商的产品在管理方面的兼容性也不尽如人意,为今后的扩容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为了在高性能、高安全性的数字存储与存储容量、造价之间找到平衡点,本方案着重从IP-SAN的理论层面纳入进行论证,利用已经成熟的TCP/IP和iSCSI协议构建兼容性强而造价相对低廉的IP-SAN云存储网络,并通过建立IP-SAN+NAS的混合模式将原有早期设备合理的融入到新的以云计算为核心的存储网络中。

云存储是在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概念上延伸和发展出来的一个新的概念,是指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一个系统。当云计算系统运算和处理的核心是大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时,云计算系统中就需要配置大量的存储设备,那么云计算系统就转变成为一个云存储系统,所以云存储系统是一个以数据存储和管理为核心的云计算系统,是多设备、多应用、多服务协同工作的集合体,它的实现要以WEB2.0技术、集群技术、网格技术和分布式文件系统、CDN内容分发、P2P技术、数据压缩技术、存储虚拟化技术、存储网络化管理技术等多种技术的发展为前提。

架构跨校区数字化校园云存储网络,主要采用SAS技术及RAID技术,在云计算环境下,通过SATA硬盘组建RAID 6磁盘阵列,建立基于iSCSI协议的跨校区IP-SAN网络,利用IP-SAN存储网络技术实现跨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建设。

本方案较好的解决了高校跨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存储设备在容量、安全性、扩充性、成本和今后的维护等方面的问题,具有很高的灵活性。着力解决校园存储系统的选项工作,用于提高用户的访问性能和服务种类,并能满足数字化校园管理不断增长的电子数据信息量的要求。

3、框架设计与实现

要满足多校区、廉价和云存储三个方面的要求,并能提供安全可靠的存储服务,可以选择IP-SAN结构的存储网络,整个网络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

整个网络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代表主校区和两个分校区。每个校区的内部结构类似,以主校区为例,又分为两个区域,第一区域为IP-SAN区域,以SAS技术构建的存储阵列通过存两台内置双四核处理器和iSCSI HBA适配卡的储服务器构建成廉价的海量存储设备,存储服务器之间实现热备份功能,运用iSCSI协议双端口接入两台千兆的以太网交换机,实现与服务器/主机群的连接,两台以太网交换机彼此进行冗余配置,服务器/主机通过双网卡与双千兆交换机连接。

第二部分为局域网,服务器与工作机、检索机通过千兆交换机实现连接,再通过路由器接入校园网,提供不同的数据库服务,这部分的网络结构与原来各个校区的网络结构一致,不同的只是交换机和路由器已经能够提供千兆的连接带宽。

在两个分校区与主校区之间,IP-SAN的交换机使用路由器通过租用的100Mbps电信Internet通道直接进行连接,由于主校区和分校区都在一个城市内,通过Internet连接时经过电信内部路由器跳接的次数并不高,虽然不能保证实时传输的性能,但连接带宽往往较高,而且费用较低。各校区之间也可以通过光纤专线实现连接,但考虑到专线费用昂贵而且带宽较低低,两端还要使用转换器/路由器将TCP/IP协议再次封装为专线的E1或E2协议后实现连接(即使使用FC-SAN,FC交换机也需要转换器将FC协议转换为V35串口或TCP/IP协议后才能再次封装为E1或E2协议而无法直接转换或两端直接连接,所以FC-SAN跨校区的带宽也不高,造价则因为需要多个转换器而更昂贵),并不适合数字校园存储的造价方面的要求。分校区按相同的方式构建IP-SAN存储网络,其目的主要用于容灾和数据异地备份,此外还负责对视频数据进行智能缓冲,在播放软件的支持下对分校区重复点播的视频进行缓存,减少对校区之间带宽的占用。此外,分校区也设立了服务器用于实现容灾功能,在主校区出现故障后利用备份数据和服务器将云管理系统切换到当地的服务器继续进行。

进行数据备份时,采用从主校区存储设备直接镜像到两个分校区的存储阵列的方法。

这个基于IP-SAN的云存储网络构建好以后,每个校区都有各自的分云数据中心,校区内部服务可以形成云内互联,而校区与校区之间形成云间互联,又与每个服务终端形成云-端互联,这样就形成了“资源虚拟化、管控自动化、IT能力服务化”为特征的数字化校园跨校区管理私有云应用平台,这个平台有全局的智能联动管理“CLOUD OS”,对所有校区的计算、存储和网络三大IT基础资源池进行全局的调度和资源编排与交付,此外,还根据各校区用户、业务系统的不同互访需求,实现网络层的资源隔离和安全访问控制。

4、测试优化与升级拓展

这套存储系统建立后,在正式投入前还需要进行检测,从局部的阵列性能优化测试到全局的虚拟用户网络负载测试对整个存储网络进行深入的了解,找到系统潜在的问题并进行解决和优化。

测试平台作为一个单位分别放置在主校区和两个分校区,分校的存储网络通过路由器与主校区IP-SAN中的千兆交换机实现连接,应用服务器分别找到各个校区的存储服务器分配的iSCSI存储阵列。通过测试进行相应的软硬件选项与配型,最终完成整个云存储网络系统的软硬件资源优化。一般情况下,数据中心的各种系统(包括软硬件和基础设施)是一大笔资源投入,在建成后一般经历3-5年硬件系统就即将面临逐步老化与更换,而软件技术则不断面临升级的压力。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增加的业务需求也对资源扩展产生考验。而此IP-SAN云存储网络系统在传统架构基础上纳入了云计算模式,将不断产生的业务需求作为服务构架整个系统的核心,采用租用第三方云设施的方式,剥离了云存储系统中与数字化校园管理核心业务无关的因素(如IT基础设施),如需自己重新建设,可按需获得。

在此云存储网络系统建设中,网络是最底层的管道,因此采用“网络先行”的思路建设,在进行网络构架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过程中会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实现了网络层的云就绪,以承载未来云计算IT平台的动态需求和最终成本问题。

参考文献

[1]周东华.构建网络存储方案.运城学院学报,2005年4月:1008一8008.

[2]林许岸.网络数据安全策略的研究与实施.电脑知识与技术,2005年第14期.

[3]王佳隽.云计算技术发展分析及其应用探讨[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0年20期.

第7篇

关键词:科技资源网络服务 平台 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8-204-03

围绕黑龙江省科技工作确定的主题“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着力打造资源共享平台、科技研发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企业创新平台,从根本上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从源头上增强服务社会能力,从内涵上提升科技支撑产业能力。以企业科技创新需求为导向,以建立共享服务机制为核心,围绕我省重点支柱产业,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多赢的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的共享与利用模式,合理有效利用各类信息资源,提高科技资源利用率,搭建服务于全社会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科技创新的服务体系。

一、科技资源网络服务平台建设

1.网络服务平台建设的意义。科技资源作为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与人力、物质、能量等多种资源一起,共同构成了支撑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体系,在资源利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重要,已经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领域的国际竞争焦点,也是衡量信息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强科技资源开发利用、提高开发利用水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强科技资源开发利用,有利于减少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帮助政府和企业选择决策,减少经济活动中的资源的损耗,降低成本和节约开支等;有利于加速经济主体多元化、传统产业改造的进程,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经济从速度型向质量型、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换;有利于推动政府转变职能,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有利于体现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有利于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统筹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有利于更好地为公众提供科技、教育、就业、医疗等各种社会服务,方便社会公众的社会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我省经济发展处于全国的中游水平,加快科技资源开发利用是加快经济发展,实现飞跃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

基于黑龙江省煤电化科技资源网络服务平台的开发研究,以煤电化产业科技创新需求为导向,以建立共享服务机制为核心,围绕我省煤电化产业发展,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组成产学研战略联盟,进行共性技术的研发,开展从科研到产业化一系列科技创新活动,为煤电化行业科技进步提供科技资源网络化服务和技术支撑。

2.资源共享的社会性。科技资源网络服务平台社会共享的核心任务是信息资源的开放和共用。针对全省科技基础条件较差,且信息资源比较分散、条块分割、各自所有、重复建设的问题,以整合相关领域的存量资源为基础,优化增量资源配置,建立共享机制。建设科技资源平台社会共享,就是要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将相关优秀创新团队和人才、科研设施条件及先进知识、成果、信息等集聚在一起,以新的体制和机制,形成研究、开发、转化与产业化的创新系统,齐心协力开展研发攻关和创新服务。可以说,整合与集聚是平台形成新的资源优势、创新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关键环节,强化研发与服务是平台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离开资源整合建平台,搭起平台不搞好服务,也就失去了建立平台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

充分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利用国际国内信息资源,形成具有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的信息资源社会共享服务平台,有效改善我省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增强持续发展能力,为我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强有力的科技资源服务条件保障。充分利用其信息资源,广泛集成全省信息资源与服务而建立的一个面向终端用户的信息共享平台,是我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中的四大共享平台之一,服务于黑龙江省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信息资源和社会共享服务,是集成网络资源与服务,还将集成和共享全省科技信息资源和省其它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信息资源,是一个资源丰富、面向社会开放的重要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共享信息平台。

3.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从黑龙江科技资源数据库中查得目前我省还没有专门的煤电化科技资源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主要表现在:(1)煤电化科技资源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布局。长期以来,在科技资源基础条件建设方面,我省存在校研企科技资源单位分割、单位所有的局面,缺乏共享的观念和社会氛围,缺乏有效的共享机制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2)煤电化科技资源建设缺乏强有力的稳定的财政投入。近年来,上海、广东、北京等地持续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科技资源基础条件建设,而我省对科技资源基础条件建设的经费投入远远低于这些省份。(3)尚未形成一支稳定的专业化技术支撑与服务队伍。我省这方面的专业人才缺乏,难以支持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对专业技术人才重视不够,待遇低,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4)煤电化科技资源没有很好积累和保护。相当一部分资源严重短缺,信息滞后、数据垄断、资源流失。“重有形资源,轻无形资源”、“重建设、轻运行”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第8篇

[关键词]医疗卫生信息化;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R197.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2-0023-01

当前,我院信息化建设如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一样,在各领域中如火如荼地进行,随着卫生信息化建设在我院发展的步伐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也势在必行。医院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服务为医院全面信息化管理以及患者就医提供了相当的便捷,是实现基本现代化医院的必备条件。在医疗保险大面积推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医疗消费透明化,医药分家的现实环境下,使得复杂的医疗诊断工作能够在各部门的相互协作中顺利进行并及时完成。

1 我院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及现状

进展情况:最初,我们把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看成是一个单纯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问题,并没有从系统工程角度来管理和实施,误变为只要投资购入一定规模的计算机设备和软件,自行组织一些计算机软件技术人员进行编程开发就能解决问题。后来,我院成立了信息部,主要由统计室、计算机室、图书室等职能部室组成。其主要职责是搜集、整理分析各种数据,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依据。但以往这些专业归属各异,工作内容相互独立,各职能部室之间联系松散。此外信息专业人才缺乏,又受经验式管理模式的影响,各级管理者信息意识淡漠,对信息职能部门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高。因此这个时期的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并无实质性进展。

随着我国卫生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医疗卫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信息部自筹建以来,坚持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原则,逐步推进数字化医院建设。HIS、PACS、LIS已成为我院“信息技术”的亮点。

1.1 HIS系统:HIS具有增加效益、减少医疗差错、提高医疗能力,并能节省资金的突出优势。包括管理员系统、西药库管理系统、中药库管理系统、门诊药房管理系统、住院药房管理系统、挂号管理系统、门诊收费管理系统、住院结算管理系统、护士工作站管理系统、病房摆药管理系统、手术麻醉管理系统、病人查询系统、住院病案管理系统、院长查询系统、综合统计系统、医技计费系统、物质库房管理系统等。

1.2 PACS系统:PACS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结合网络工程、影像工作站、临床医生工作站及存储设备所建立的综合性信息系统,是现代医学服务中的CT、MRI、B超、DSA等诊断工具的最佳管理方案。我院现已经联接影像科大型设备,全院60个浏览、管理终端。PACS系统的运用是现代医疗诊断革命性的变革,实现了影像系统无胶片化和实时传播。依靠PACS系统,使整个医院的其他科室都能共享到影像科内部的信息资源。

1.3 医疗保险结算系统:我院为济南市医保定点医院。医保系统联接了济南市医保办、济南市物价局,设置了圈存机,导医部、收费处、药房、住院处等部门设置了专用医保窗口。信息处理实现无纸化和无片化,真正实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数字化医院。

2 推动我院信息化建设持续发展的策略与措施

2.1 依靠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动:根据卫生信息化建设要求到2010年我国80%的医院将达到全面实施医院管理系统目标。去年8月,在北京启动的“中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推进工程”从医院管理改革和信息化建设需求出发,引导我国目前以“收费为中心”的医院信息系统走向“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系统,面向医院开展长期广泛的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

2.2 提高医院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特别是院领导班子的意识程度。信息化建设不是简单地购置一些硬件设备,上一套在别的医院应用还算成功的软件就完成了,它还需要与医院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信息化牵涉到医院的方方面面,它应该是全院使用部门、使用人员的事情,全院对信息工作的配合与使用,也直接影响到一个HIS系统能否生存下去。

2.3 引进全面的竞争机制:要竞争就必须提升核心竞争力,而医院信息系统的逐步建设与完善为改善病人年覆盖面流程、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从而提高医院整体形象、提升医院竞争力起到重要作用。

2.4 培养复合型人才: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现有的专业技术人才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不能满足需要。目前,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中,既懂IT、又懂医学以及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缺乏。IT培训可以为医院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提高投资效益,取得双赢效果。

2.5 卫生信息化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建立:医疗卫生信息化服务具有公益性和社会统筹安排的特点,因此要建立以政府宏观协调主导的卫生信息化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将各种信息化资源进行无缝衔接,实现医疗卫生信息的传递流畅,资源共享,为医卫生活动提供及时、准确、快捷的卫生服务信息。

3 存在问题与对策

3.1 在新形势下,我院信息系统存在着功能不完善、有部分职工对信息管理工作认识不够,法律法规意识淡薄,还有部分职工对电脑操作技术不能完全掌握,在电脑记录操作上存在不规范等行为。如何从庞大的医院信息数据库中挖掘、集成已有的数据资源,建立数据模型,结合科学的统计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找出最有价值的信息,作为领导决策和为医疗、科研、教学提供参考依据,这些问题应当引起重视。

3.2 目前我院的管理者已经意识到网络信息化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竞争中优势主要来自信息资源的有效建设开发、利用、管理。我院通过培养电脑专业人才,组织人员参加与系统程序与供应开发商一起完善在应用过程中系统出现的问题,推荐在岗青年参加信息管理专业学习。医院管理工作必须与时俱进,现代医院管理必须加快网络化和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发展服务信息化和网络化,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使医院统计管理工作达到信息管理有序化、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文献信息服务整体化,基本实现信息资源的共知、共享,形成现代化的网络体系。应用医院信息系统为医院经营管理和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 结束

第9篇

关键词 远程医疗;重症监护;远程监护;远程会诊

中图分类号:R197.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7)06-0014-03

Establishment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remote intensive care network in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ZHU Guanghua1, CHEN Jing2, ZHANG Jianying1, JI Jingwei1, JIN Yan2, REN Chuancheng2, HU Xiaoying1(1.Jiangchua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200240, China; 2.Shanghai 5th people’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emote intensive care network in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Methods: Taking the intensive care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hospitalized the Jiangchua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Minhang District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patients from June 2012 to January 2014 were as a control group and the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14 to June 2015 after the remote intensive care network as a research group. The mortality, the number of transferred to the Fifth People’s Hospital and the average length of stay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of the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llected. Results: The number of deaths accounted for 20.4% of the total number of patients, referral number accounted for 33.3% and the average time of intensive care was (5.48±1.69) day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number of deaths accounted for 9.8% of the total number of patients, referral number accounted for 19.6% and the average time of intensive care was (4.95±1.48) days in the research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platform before the opening, the numbers of death and the referral were decreased; the average time of ICU patients was shortened after the opening. Before and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etwork,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telemedicine; intensive care; remote monitoring; remote consultation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是医院集中监护、救治危重病患的临床科室,它对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具有生命危险或潜在高危风险的患者提供及时、系统的医学监护和诊疗技术[1]。ICU对危重病患的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监护,并给予积极的干预,为患者提供规范系统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现代ICU设施需配置专业人员,且费用昂贵、技术专一[2]。尽管其在危重症监护、救治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但是对于许多慢性重症患者和潜在高危风险的患者的观察和处理仍然难以顾及,这类患者长期占用床位,极大的浪费了医疗资源,同时又使那些需要进行临时监护的患者难以得到及时治疗。

专业化的ICU建设需要很高的投入和维持,二级以下的基层医疗机构缺乏专业ICU人才和病源,即便有也难以维持正常运转。建立远程ICU可以使这一临床难题得以解决[3]。远程ICU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云平台,实现了对患者的实时心电、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监测结果的远距离传输及网络会诊[4]。远程监护系统可使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得到与综合医院一样的服务,提高我国基层医疗单位的医疗保健水平[5]。

曹茂诚等[6]的研究发现,建设以ICU为核心的家庭与院前急救、社区急救、院内急诊四位一体的可视化急危重症综合救治信息网络平台,可使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通过网络联系在一起,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综合医院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远程医疗,可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水平及服务质量[7]。本研究旨在比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远程重症监护网络建立前后慢性病患者死亡率、转院率及住院时间长短的情况,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远程重症监护网络建立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以上海市闵行区江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的重症监护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住院患者为对照组,远程监护网络系统安装后的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住院患者为研究组,收集两组患者的死亡例数、转院至第五人民医院的患者病例数及在重症监护室的平均住院时间。

1.2 建立远程重症监护网络系统

远程重症监护网络系统包括监护中心、远程监护终端设备和通讯网络、多媒体技术。监o中心建立在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的远程会诊中心,远程监护启动后可实时收到监护患者的生命监护仪、电子病历、检验、放射及超声等信息;远程监护终端设备安装在江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患者病房床边,包括生命体征监护(心电图、心率、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体温)、电子病历资料、临床检验及放射、超声等影像资料;通讯网络、多媒体技术包括电信10 M光缆宽带。信息网络平台的构建遵循国际先进的、基于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架构的医疗信息共享技术、多媒体标准和存储标准,通过用户名、密码安全认证的VPN协议相连。

1.3 监护网络人员组成

监护中心的医疗团队由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各科主治医师级别以上的医生组成;远程重症监护终端则由江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完成会诊网络终端平台的操作;硬件技术维护和网络调度中心人员负责网络技术支持维护、网络会诊请求应答和专业人员调配。

1.4 监护网络运行方式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重症监护患者进行24 h常规监护,当患者需要远程会诊咨询时,社区医生向监护中心发出申请,同时上传患者的监护信息及影像资料至中央服务器。监护中心收到会诊请求,即刻安排值班医生进行会诊。会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史、辅助检查、目前症状、体征和实时生命体征监护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完善疾病诊断,确定治疗方案。同时,监护中心可联系医生库内的各科医生实现多科联合会诊。会诊后,对重症患者继续进行远程联合监护,患者的实时生命体征监护信息和影像会持续在会诊中心屏幕上显示,由会诊中心值班医生对患者进行跟踪治疗和指导。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资料

对照组共有93例重症监护慢性病患者住院,平均年龄(65.99±11.13)岁;其中男性患者53例,占57.0%,女性患者40例,占43.0%;心血管系统的病例数最多,为39例,占41.9%,其次是神经系统及呼吸系统,分别占25.8%和17.2%,胃肠消化系统及内分泌系统较少,分别占9.7%和5.4%。

研究组共有112例重症监护慢性病患者住院,平均年龄(67.54±11.27)岁;其中男性患者67例,占59.8%,女性患者45例,占40.2%;心血管系统病例数最多,为41例,占36.7%,其次是神经系统及呼吸系统,分别占25.9%和17.6%,胃肠消化系统及内分泌系统较少,分别占9.8%和8.0%。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者死亡、转院人数和住院时间比较

对照组有19例患者死亡,占20.4%,有31例患者转入上级医院,占33.3%,患者重症监护平均时间为(5.48±1.69)d;研究组有11例患者死亡,占9.8%,有22例患者转入上级医院,占19.6%,患者重症监护的平均时间为(4.95±1.48)d。

远程监护平台网络开通后,死亡人数及转院人数均有所下降,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远程重症监护网络的建立显著改善了重症监护患者的死亡率、转院率,缩短了其重症监护时间。远程监护平台能够提供非常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为远程监护与会诊双方提供快捷清晰的音像平_,使会诊中心的专家能够全面连续的掌握患者的生命体征信息和病情变化,基本上可以实现除体格检查外的所有需要掌握的医疗信息,并且能够在会诊后对患者持续进行密切监护,进一步提高了对患者病情变化的掌握度,从而能够准确、全面的指导社区医生对患者进行救治。及时而准确的治疗一方面能够降低患者由于医治不当造成的死亡率与转院率,另一方面能够缩短重症监护的时间,节省医疗资源。

远程医学涉及医学的多个领域,包括诊断、治疗、监护、手术、护理、健康教育、医学信息、图像存档传输、医学培训、病例研讨、学术交流、家庭医疗保健等方面[8]。远程医学使医学资源得到共享,大大减少了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不必要的路途奔波,同时还可减少医疗费用,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远程医疗使患者的就诊不拘束于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并方便快捷地获得综合性医院医疗资源的支持,极大的提高了区域医疗整体水平,同时可加强医疗服务体系间的联系与合作,进一步加强医学专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缓解医疗卫生资源的缺乏和分布不均,使优质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构建完善合理的分级诊疗模式[6,9-10]。

计算机技术及信息网络的飞速发展为远程监护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远程监护技术的监护对象可以从患者到健康人群[11],监护参数可以从生理参数到日常生活状态[12],应用领域可以从急诊救护、极限状态下的人体生理状态研究到面向千家万户的家庭健康保健。对于缺乏专业化ICU建设的二级以下基层医疗机构,许多慢性重症患者和潜在高危风险的患者的观察和处理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远程医疗起步比较晚,且远程重症监护信息网络平台是跨区域的医疗行为,真正推行尚面临一些困难,比如缺乏系统的管理规范,医患双方的认知差异,远程医疗标准化的问题,投资回报的问题,患者病情及隐私的保护等。因此,远程医疗真正的普及应用还需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和医疗保险机构制订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统一标准,明确医疗责任,提高远程医疗的投资回报[13]。

参考文献

[1] Salins N, Deodhar J, Muckaden MA. Intensive Care Unit death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family satisfaction of Intensive Care Unit care[J]. Indian J Crit Care Med, 2016, 20(2): 97-103.

[2] Kaczmarek MC, Ware RS, McEniery JA, et al. Epidemiology of pertussis-related pa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admissions in Australia, 1997-2013: an observational study[J]. BMJ Open, 2016, 6(4): e010386.

[3] Reynolds HN, Rogove H, Bander J, et al. A working lexicon for the tele-intensive care unit: we need to define teleintensive care unit to grow and understand it[J]. Telemed J E Health, 2011, 17(10): 773-783.

[4] Peters SG, Farmer JC. Con: Is the tele-intensive care unit ready for prime time?[J]. Crit Care Med, 2004, 32(1): 288-290.

[5] Khunlertkit A, Carayon P. Contributions of tele-intensive care unit (Tele-ICU) technology to quality of care and patient safety[J]. J Crit Care, 2013, 28(3): 315.e1-12.

[6] 曹茂诚, 张文武, 田方, 等. 四位一体的可视化急危重症综合救治信息网络平台研究[J]. 医疗卫生装备, 2016, 37(8): 52-55.

[7] 陈玉娟, 廖生武. 综合医院远程医疗服务对促进社区医疗服务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 现代医院, 2015, 15(1): 7-8, 12.

[8] Chaves JN, Libardi AL, Agostinho-Pesse RS, et al. Telehealth: assessment of websites on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 in Portuguese Language[J]. Codas, 2015, 27(6): 526-533.

[9] 马骏, 廖生武, 李林, 等. 综合医院远程医疗服务对促进社区医疗服务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 中国数字医学, 2013,(10): 12-14.

[10] 李霞, 吴艳艳, 唐源. 远程医疗服务对促进新型社区医疗体系建设的意义[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4, 17(2): 22-23.

[11] Jahrsdoerfer M, Goran S. Voices of family members and significant others in the tele-intensive care unit[J]. Crit Care Nurse, 2013, 33(1): 57-67.

第10篇

不过,在这个以网络融合和大带宽为特征的物联网时代,以往基于铜线的“一种业务、一张网络”的传统建网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园区多业务和大带宽发展的需要,统一的网络接入承载、敏捷地适应业务的变化、灵活的无线接入方式,这些都成为新的智慧园区建设的重要需求和考虑因素,因此,园区网建设正在从铜线阶段进入全光纤阶段。在多业务承载和全光成为园区网络建设的趋势下,日前,华为推出了敏捷园区全光网络解决方案,意在打造一个可靠、开放的园区信息化新平台,构建以人为本的智慧园区。

园区网面临三大挑战

在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不断深入园区的趋势下,智慧园区网的建设不同于以往简单的网络铺设,而产生了一些新的需求。首先就是开放,要满足企业园区中上下游合作伙伴互联,同时让员工和访客都能开放接入,并对ICT产业链合作开放;其次是弹性需求,园区网要能快速叠加新业务、满足新需求,快速接入不同的终端,全光接入各种园区场景;另一个重要的需求就是安全问题,园区网要能隔离网络攻击,并具有受控的权限分配。

在这些新的需求面前,园区网无疑面临着诸多挑战。华为企业业务BG基础网络总经理李向军总结认为,挑战主要来自以下三方面:一是如何构建弹性网络,对业务解耦。园区网除了要兼容既有的传统业务,更重要的是能满足未知的新业务;面对带宽需求每年增长40%的大趋势,园区网要有充足的带宽扩容空间,并能低成本扩容;另外,园区网要能全场景接入,适应各种不同的场合。二是当移动应用暴增时,园区网如何确保体验一致。在园区中,接入方式、接入地点、接入终端都在动态变化中,保证ICT的一致性体验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三是如何实现网络的安全管控,这主要来自安全管理、内部泄密、恶意攻击和资源滥用四个方面。

李向军认为,正是园区网面临的这些挑战,促使华为寻找更先进、更符合需求、更与时俱进的解决方案,而华为推出的全光网络解决方案恰恰能很好地应对这些挑战。

全光网络解决方案

李向军表示:“华为以打造高品质园区网络为目标,结合在园区通信领域的多年积累,推出了新一代敏捷园区全光网络解决方案。希望借助华为建设的园区网平台,帮助用户实现信息业务精细化、移动化、协作化。”

李向军介绍说,华为敏捷园区全光网络解决方案是点到多点的无源光网络架构,相比点到点的架构,可以节省骨干光纤70%,同时无源的架构减少了有源故障点,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其次,该方案实现了业务统一承载,并可弹性扩展。在业务上,它通过一张光纤网络不但可以承载POTS电话、TV业务、上网业务、专线业务、视频监控、控制业务,而且可以快速适应未来出现的各项新业务和新场景的要求,改变过去一种业务、一张网络的建网模式,从而节省建网成本和维护成本,实现新业务的快速部署。在带宽上,可以实现从单纤2.5G到10G、40G以及更高带宽的平滑扩展,而无需大规模改造无源光网络部分,从而以较少的投资,快速实现带宽升级,满足未来带宽快速增长的需求。

另外,全光网络解决方案还实现了高效运维。在部署方面,对大量用户侧的ONU/ONT设备采用批量预配置和即插即用的部署方式,实现一次进站、集中软件调试,不但降低了现场安装和调试的难度,部署和调试效率更是提高了13倍。在网络维护方面,综合业务专家检查系统可以实时检测和快速定位故障;智能ODN跳线系统可实现远程控制光纤跳线,而无需手工操作,极大地降低了人工维护成本。在物联网时代,终端设备正在成几何级数增加,高效的部署和运维成为新的挑战,华为的这一解决方案可以有效地解决部署和运维中的诸多难题。

智慧园区的基石

据李向军介绍,华为作为光接入领域的领导者,仅2012年在ITU-T接入领域被接受的标准中贡献率已超过50%。有数据显示,2013年第三季度华为在光接入网络市场所占份额第一,并已连续7年在光接入全球市场份额保持第一。

第11篇

华为举办首届POL产业论坛

华为接入网产品线总裁王正安在开场发言中表示:“随着全光网络在全球的蓬勃发展,园区网络建设也迈入了全光园区时代,全光网络将成为新时代园区通信网建设的最佳解决方案。为了更好地推动POL产业的发展,华为在西安研究所打造了AgilePOL全光园区技术方案体验中心,在西安研究所V5办公楼使用POL方案部署了超2000个光纤到办公桌面,为员工提供高宽带企业办公网络,可以看到POL方案和产品展示厅、传统网络和POL方案的机房和走线对比,给大家呈现一个可视化的真实的POL网络体验。最后希望和大家一起,共同把POL产业做大做强。”

POL网络将成为未来的趋势,如今华为在西安的研究所的员工、研发人员均在使用云终端服务器来进行日常工作。企业园区除了自身的网络互联互通的需求以外,其背后隐藏了更多企业自身的专有服务。华为POL解决方案的目标,是满足企业自身的业务转型,包括ICT的转型,企业ICT的转型背后的驱动力在华为接入网产品线副总裁周军看来包括两方面:一是体现在带宽提速需求上,带宽由原来的几十兆到百兆,到千兆的提速。二是一张网络上承载多种业务,园区包括视频、多媒体、摄象头等。校园有远程教育,老师与学生的实时视频通信。这种业务需求其实推动了、驱动了企业园区、学校所需要考虑更高的带宽。

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刘洋表示:“全新部署的POL网络,与传统网络相比,无源的ODN器件极大地提高了施工人员的部署效率,并且降低了后期运维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实现了在一张全光网络上进行全业务的承载,包括语音、数据、视频业务和园区的无线覆盖、门禁一卡通等业务。”

中国移动通信设计院高级工程师王海保表示:“当前住宅建筑已有光纤到户的设计施工规范,那么随着未来发展趋势和应用需求的增长,对于企业办公楼、写字楼等类型建筑,将会编写类似的规范以及标准图集,来指导不同场景下光纤网络建设。”

华为一直致力于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技术和POL网络部署方案的研究,在帮助企业构建最佳园区接入网络的同时,愿与产业伙伴一起打造开放、健康的全光产业生态圈,实现合作共赢。

华为全光园区技术方案体验中心揭幕

当日,华为的AgilePOL全光园区技术方案体验中心正式揭幕。该体验中心位于华为西安研究所,能够同时展示传统以太局域网方案和全光园区方案,通过实际的部署对比使参观者能够全方位体验两种方案的差异。来自企业、运营商、建设设计、系统集成、建筑装修等相关领域共一百多名嘉宾见证了揭幕仪式并参观了体验中心。

周军在接受《中国信息化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POL解决方案,实际上我们认为非常适合有一定规模的园区宽带提速,包括信息化改造、ICT网络升级、建设等场景。POL在网络建设上对酒店和园区有一定区别,园区相当于是办公的,更多关注的是上网语音、业务体验更快,酒店其实更关注的是娱乐,希望用这套东西解决打电话、WiFi、电视等问题,终端是不一样的。”

AgilePOL全光园区解决方案采用基于PON技术的POL组网方式,利用无源光纤替代传统以太网线完成企业局域网建设,构建网络扁平化、易部署、易管理、大带宽多业务、面向未来平滑演进的新型全光园区网络,让用户更便捷地体验云业务。

企业园区对网络解决方案的需求,是一种非常综合化的需求,对于当前像POL这个园区网络来说华为是其中的一部分。华为也可以向园区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的设备商,在当前园区网络,现在处在一个升级换代的阶段。这主要来自于企业业务的一些需求,如今中国宽带2020,以及工业4.0的一些需求,那么传统的宽带网络以及传统的宽带网络的带宽,已经不能满足未来企业业务发展的需要。

如今华为推出来的POL解决方案,是面向未来5-10年的企业园区网络的一个应用网络。POL解决方案,狭义上来讲,就是聚焦在园区接入层的这个网络。

只要能建FTTH的条件下基本都会选择PON,因此华为公司在这个时候推出POL解决方案,华为在合适的时间以及在成熟的技术下,提出来的一个解决方案,并且客户包括企业园区,他们有实实在在的网络改造和网络提速要求。

如今企业园区的业务模型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只是简单的宽带上网、互联互通,到如今的“云”化,业务模型变成了从上至下,从下至上的方式,对于POL网络模型非常适合。周军表示:“如今华为在APOLAN做了联盟成员,我们希望和我们行业伙伴共同把POL解决方案做大做强,而且这个市场容量能够做大。这里头包括我们企业园区的一些,包括楼宇综合布线的规范,光线部署规范,包括一些设备部署规范,包括规格,我们都希望和行业的标准组织,包括一些区域的标准组织来共同制定这些规范,这是我们希望能够持续来做的。另外一个层面和我们的系统经营上,过去他们更熟悉的是传统交换机方式的园区网,我们现在也希望跟他们一起把POL解决方案熟悉起来,面向客户植入更好的企业园区网络建设。”

POL解决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也会遇到不同程度的挑战,周军在采访时表示了目前的三个阶段挑战。这三个阶段会遇到不同挑战。第一,在网络规划阶段使用了PON技术,PON技术跟传统网络交换机有很大不同,它涉及到光功率一些数据参数规划,这是和传统以太网交换机完全不同。

第二,在工程部署阶段、布线阶段,在现场施工时,要求工作人员如何更快捷地部署POL网络和有源设备,如果没有好的办法去快速解决光纤和分光器部署,包括入大楼、入办公室等问题,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是在网络运维阶段,在企业网络运维部门运维人员较少的情况下,就能快速去定位网络问题,包括末端设备故障,排障,甚至快速解决问题,这也是目前华为考虑的问题。

第12篇

关键词:网络;规划;设计;安全性

目前,中国正在逐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产业结构,各地方城市正努力打造一个个中、小型园区,用于集中发展经济产业,而发展信息化是实现一个园区创新发展的必要条件。组建一个高稳定性、强壮性、安全性、可管理性的计算机网络平台;提供多业务、多协议、多服务的计算机网络体系;实现工业生产、科研、行政管理和内外通信等目标的计算机园区网络基础应用;继而紧随信息社会不断前进的步伐,扩充建设拟定远程网络应用、信息资源库、园区内 IP 电话系统、视频点播、多媒体服务、数字化办公及园区“一卡通”应用系统等。

一、系统需求分析

1. 配置简单方便:为了保证客户端使用的便利性,将采用便于管理和配置的客户端以及服务器系统。

2. 设备支持广泛:选择能够适应更多设备的操作系统。

3. 可靠性和稳定性:在网络建设时,要求网络设备必须要具有可靠性和稳定性,从而防止网络系统的瘫痪,并且在网络系统的规划中要求能够提供网络设备的冗余和备份功能。

4. 可管理性:系统需要具备较多的管理工具,以便于网络管理员对整个网络进行监管。

5. 更低的成本:网络的设计必须考虑到经济成本,必须具备实用性和经济性。去选择高性价比的设备。

6. 扩展性:一个易于扩展的网络系统才能适应当今的发展。所有系统的设计要求采用主流的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以保障该系统可以在未来几年内适应公司的业务发展需求,便于促进网络的扩展和企业的结构的变化。

7. 安全性:网络安全是网络使用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网络的正常使用

二、网络解决方案设计

1. 接入层认证设计:接入层认证设计使用 802.1X 的安全认证访问技术。

2. 接入层的安全特性设计:在公共网络和内部网络之间必须要有防火墙 ( 软件的或者硬件的 ),以确保园区网络的安全性。

3. 接入层管理成熟度设计:接入层的交换机的首要条件是必须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以面对恶劣的环,但对设备的功能要求不能过高,稳定运行是其主要的性能指标。

1. 汇聚层业务支持能力设计:交换设备支持二层、三层、四层协议,支持单播路由协议,如 RIPv2、OSPFv2、BGP4 等。

2. 汇聚层可靠性设计:选择 3 层设备,可大大减轻核心层设备的路由压力,有效平衡路由流量。

3. 汇聚层扩展性设计:汇聚层应选择性价比高的设备,并且功能和性能不能太低。

1. 核心层性能设计:核心层的网络交换机一定要功能性强,本设计从接入层到汇聚层到核心层,依次采用智能二层交换机、千兆智能路由交换机以及万兆骨干智能路由交换机。整网具备良好的硬件基础和性价比,完全提供高效的网络性能,保证未来 3 - 5 年仍然不落后,保证运营网络即使大数据流量情况下的畅通无阻。

2. 核心层扩展性设计:禁止采用任何降低核心层交换机的处理能力,或者增加分组交换延迟时间的方法,应避免增加核心层路由器配置的复杂性。对网络中每个目的地具备充分的可达性以及足够的路由信息来进行交换。发往网络中任何设备的数据包,核心层的路由器不应使用默认路径来到达内部的目的地;聚合路径可用于减少核心层路由表大小。

3. 核心层可靠性设计:核心层设备必须使用双机冗余热备份,也可使用负载均衡功能,来改善网络性能。从接入层到汇聚层再到核心层均采用双千兆设计属性,更是在增加网络带宽的情况下,增加了网络的可靠性。

4.IP 地址规划与 VLAN 划分:在网络的建设中,IP 规划及VLAN 的划分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合理的划分可使网络更加高效可靠地运行。本文使用 C 类 IPV4 网络地址对园区进行地址划分,确保其在今后较长时间内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1. 网络的主要安全隐患主要包括:病毒以及木马进行破坏;不法分子利用恶意软件以及外网的非法入侵;私密文件或邮件被非法窃取、访问以及操作;关键部门访问非法网站和敏感信息泄露;备份数据和存储媒体的丢失,被不法分子利用;来自网络中不明黑客攻击;

2. 实现网络的安全对策:

(1) 利用特定的系统安全软件以保护用户以及记录关键操作。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外来非法用户对网络的入侵,也能实时对客户端用户使用情况加以掌控,更能让管理员利用网络的改造针对性的服务器、客户端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因此需要建设良好的环境来保障园区物理设备的安全、安装防病毒服务器、加强企业对网络资源的管理。

(2) 防火墙部署设计:由于园区网与电信网络是直接光纤接入,经由防火墙分为 DMZ 区域和普通区域。防火墙上做 NAT 转换,分别给客户机端的地址段。分为防火墙接客户区和 DMZ 内主要有各类的服务器,内网主要由 3 层交换机作为核心交换机,下面有两台

2.层交换机做接入。

(3) 用户身份识别:对用户访问的内容进行控制以及快速的去定位到入侵者或者用户,提供园区网追踪网络攻击者。

(4) 广播攻击和病毒抑制:广播攻击的抑制是由 ET 系统和交换机联动实现的。

本文对园区网络的规划与设计基本完善,特别是在对高速骨干网络技术及应用等方面展开分析和讨论,还特别对网络系统的安全问题做了详细的防范设置。只是网络发展较为迅速,难免会出现个别应用系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需要逐步进行优化。

参考文献

[1]陈桂英.校园网建设刍议 [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08(4):44-45.

[2]冯蕾蕾.广播发射台公共无线局域网建设 [J].有线电视技术 ,2013,20(11):92-95.

[3]田建勇.析星型拓扑设计组建校园局域网 [J].安顺学院学报 ,2011,13(1):90-93.

第13篇

关键词:校园网络; 网络安全

 

开展的校园网络互联建设,旨在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其最终建设目标是将建设成为一个借助信息化教育和管理手段的高水平的智能化、数字化的教学园区,最终完成多个校区网络和统一软件资源平台的构建,实现统一网络管理、统一软件资源系统,为用户提供高速接入网络,并实现网络远程教学、在线服务、教育资源共享等各种应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事管理、教学和科学研究等工作。最终达到在网络方面,更好的对众多网络使用及数据资源的安全控制,同时具有高性能,高效率,不间断的服务,方便的对网络中所有设备和应用进行有效的时事控制和管理。

一、校园网应用需求

在校园网络中,视频、音频、数据集于一身,如果保证不了高带宽、又有多种视频、音频、数据流混杂在一起进行传输,就无法保证重要业务的畅通,造成网络延迟、服务不可用。所以要想真正改变网络的效率,更有效的保证应用服务的运营,需要通过端到端的QOS,智能到边缘的方式减少对网络核心设备的消耗保证网络的有效畅通。可以在园区网应用中,对不同服务流进行详细的分类,划分优先级,以及尽可能地避免发生拥塞。

在校园网络建设中存在多用户,多服务的现状。带来了对网络系统要求具有高效率,以保证大数据量访问下有效的处理能力。针对需求设备要能对数据做到分布式处理,这样的分布式处理可以节省主交换引擎的消耗。并在大量的数据应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要保证所有硬件设备都可以进行快速的转发,要具备高背板带宽(交换容量),所有端口都能保证线速转发。这种分布式处理可以极大地提高整体处理能力,保证了网络畅通。

在校园网络中,对于校园网的安全保障十分重要:校园网的信息点分布很广,与一般企业网比较,校园网用户的流动性大,信息点存在随意接入使用的问题。学生及外来不明身份的用户,在校园网中找到任何一个信息点,就可以进入到校园网,可以肆意干扰和破坏校园网网络平台及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另外校园网的网络安全,还需要考虑与外网及内网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安全访问控制。为了发生安全事件后,能够有效、快捷地处理事故,采用上网审计手段是十分有必要的。一个健壮的网络应该还应提供必要的手段,禁止特定病毒的传播以及由于病毒造成的流量拥塞。

二、网络建设设计目标及原则

校园网络系统的建设在实用的前提下,应当在投资保护及长远性方面做适当考虑,在技术上、系统能力上要保持五年左右的先进性。并且从学校的利益出发,从技术上讲应该采用标准、开放、可扩充的、能与其它厂商产品配套使用的设计。

根据校园网的总体需求,结合对应用系统的考虑,网络建设的设计目标是:高性能、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安全性、易管理的万兆骨干网络平台。

网络建设设计既要采用先进的概念、技术和方法,又要注意结构、设备、工具的相对成熟。不但能反映当今的先进水平,而且具有发展潜力,能保证在未来若干年内占主导地位,保证校园网络建设的领先地位。

在考虑技术先进性和开放性的同时,还应从系统结构、技术措施、设备性能、系统管理、厂商技术支持及保修能力等方面着手,确保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达到最大的平均无故障时间。

三、校园网网络结构分析

校园网网络结构可分为:骨干层、汇聚层和接入层。网络中心节点及其它核心节点作为校园网络系统的心脏,必须提供全线速的数据交换,当网络流量较大时,对关键业务的服务质量提供保障。另外作为整个网络的交换中心,骨干层在保证高性能、无阻塞交换的同时,还必须保证稳定可靠的运行。因此在网络中心的设备选型和结构设计上必须考虑整体网络的高性能和高可靠性。

汇聚层是各校区的数据汇聚平台,为全网提供了快速交换支持,是各区域数据、媒体流会聚主节点。接入层网络由楼栋交换节点和楼层交换节点组成,接入层网络应该可以满足各种客户的接入需要,而且能够实现客户化的接入策略,业务QOS保证,用户接入访问控制等等。楼层交换节点采用千兆智能堆叠交换机,提供智能的流分类和完善的QoS特征。为各类型网络提供完善的端到端的服务质量、丰富的安全设置和基于策略的网管,最大化满足高速、融合、安全的园区网新需求。

四、校园网管理

校园网管理软件应做到拓扑图、流量监控、事件监控、非网管设备的管理等等,用户第一次上网就必须认证,保证了用户上网的安全和合法性。支持用户预缴费自助开通功能。具备人性化的用户账号到期自动提醒功能,可以自定义提醒条件。具备多元素绑定,自动绑定,控制、拨号,带宽控制、IP地址类型控制等多种接入控制功能,提供业界最严格的接入控制功能。

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是学生一般自控能力比较差,很容易沉迷于上网玩游戏、聊天、看电影,从而影响了其正常学习任务。上网时间段的控制与学生作息控制一样,很有必要性。实现灵活、方便、人性化的时段控制功能。实现对用户按事先设定的权限分配IP地址(包括分配随机IP和固定IP)。支持自动绑定用户账号、IP、MAC、交换机IP、PORT等,极大程度减轻了用户管理维护的工作量。

校园网建设,应本着保证校园网的高速和稳定可靠的原则,以保证安全稳定的设计理念来构建该校园网络。在大型的设备中,从核心、到汇聚、到接入设备,都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为将来的网络扩展留下了充分的余地。

 

参考文献:

[1]《校园网络系统设计方案 》2004年06期《电气智能建筑》北方设计研究院自动化通信所白素月.

[2]《校园网络存储系统设计》2011年19期《科技信息》广东省工业高级技工 唐伟.

第14篇

背景简介

广州科学城创新基地是广州开发区管委会为进一步推进广州开发区科技创新体系而建设的,基地总建筑面积达8.1万平方米,实行智能化管理,拥有完善的配套设施。该科技创新基地是整合广州开发区社会科技创新服务资源的重要载体;主要吸引国内外具有先进科技水平的项目进行研发、中试及产业化;是集研发、技术成果交易与产品展示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孵化器;是归国留学人员创业及国家863计划、科技攻关项目成果的转化基地,也是优秀科技企业及企业家的培训基地,目前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

在现代化信息沟通决定着企业发展命脉的今天,科学城创新基地为了能够吸引海内外优质企业的加盟,并为之创造便利的信息高速公路,在2004年决定全面启动整个园区信息化建设,打造国内一流的信息化园区,为企业的信息化服务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支撑。整个园区信息点高达2200个,其中包含了文本、视频、语音等多种数据通信需求,如何既能保证合理的投资规模,同时又保障全网用户高速数据互联的需求,并保证网络面对未来的弹性扩展,成为科技城网络决策者最关心的问题。

系统设计

在系统设计和产品选择上,我们采用锐捷网络公司的系列产品,来建设广州科学城的整个园区网络。

在网络建设中,我们充分结合科学城网络应用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定制了适用的个性化解决方案,拓扑图如图2:

采用以万兆核心交换机RG-S6800系列为核心、安全智能交换机RG-S2100系列为接入的整个网络体系架构。由于园区企业用户众多,针对办公楼群的大范围移动数据通信的需求,网络架构中还采用了锐捷网络的高速无线局域网产品RG-WSG108系列,全网形成“有线交换主干、无线辅助高速接入”的多元化架构。

RG-WSG108系列产品以802.11g技术为基础,通过信道带宽加速技术,成功将信道带宽提高到108Mbps,为整个创业园区的科技成果展厅、大型会议区、开放办公区域等场合提供了高速无线接入的手段。同时,为了便于安全管理,该系列产品除了支持传统的WEP加密技术之外,还提供了SSID广播禁止功能和基于802.1X认证的WPA技术,配合成熟的安全认证解决方案,为整个创业园区提供了安全、高效、大面积覆盖的高速无线园区网。

系统优势

该方案在基于高速骨干交换架构的同时,最大的亮点来自于遍布于全网接入层的高速无线局域网产品所产生的多种优势。它具有以下特点:

信道带宽完全保证用户接入速度。方案中接入层采用的高速无线局域网系列产品RG-WSG108R以802.11g技术为基础,通过信道带宽加速技术,将信道带宽提高到108Mbps,使得同一区域多种用户的高密度无线访问成为可能,为整个创业园区的科技成果展厅、大型会议中心、开放办公区域等场合用户提供了高速无线接入的手段。

多向智能天线系统实施超长覆盖能力。RG-WSG108R产品随机可带有多向天线系统,同时配合增强型的射频芯片系统,提供了出色的障碍物穿透和大面积覆盖能力,在该项目实施中建筑楼内型号可穿透两层单墙体仍然保持较强的通信能力,彻底解决了园区内写字楼结构复杂,型号覆盖难的问题;同时,RG-WSG108R产品还可以外接增强天线,对于今后的信号覆盖提供了灵活的扩展能力。

同时,RG-WSG108R产品采用了最新的的动态频道选择技术,当通信信道占用较拥挤时,接入点产品可动态调整到空闲信道持续传输,避免信道干扰带来的通信中断。这对于这种大型园区网络中,存在多种电气干扰或多个AP的信道干扰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之道。

安全管理

多种安全技术避免非法用户入侵。为了便于安全管理,RG-WSG108R产品通过支持多种安全技术,完全保障了众多企业用户的信息安全。

RG-WSG108R支持传统的WEP加密技术,加密位高达128位,只有所有加密位全部吻合,用户终端才能通过RG-WSG108R进入网络,这对于大多数网络攻击即可完全屏蔽掉;

传统的无线局域网AP产品是通过在空中明文广播其SSID号来通知各种进入覆盖区域的用户终端,这对于那些可以截获SSID的非法入侵者来说是很容易办到的,因此,RG-WSG108R采用了最新的无线通信身份认证SSID的广播禁止,用户可选择不进行SSID广播,只有已知SSID的用户才是合法用户,这样即可锁定合法用户,避免了传统无线产品带来的巨大隐患;

基于802.1X认证的WPA(无线接入保护)技术,采用整体认证的方式,同时配合锐捷网络成熟的安全认证解决方案,可以实现每个用户(用户名、口令)、每台计算机(IP地址、MAC地址等)的准确定位,可以彻底保障用户的安全身份。基于多年在802.1X认证技术方面的成熟研究和大量客户项目实施经验,在这样的大型企业实施高安全的认证网络,不但彻底打消了用户对安全风险的顾虑,也将用户在此方面的投资性价比显著提高;

多种功能保障投资规模。RG-WSG108R产品系列附加提供的网页过滤阻断的防火墙功能、企业级VPN功能、MAC地址过滤功能,以及全中文向导式配置界面和简易的TFTP升级方式,都为客户后期的实用和维护节省了大量的成本。

第15篇

目前东亚总体投资环境还是良好的,这一点可以通过东亚地区FDI流入的情况得到证明。在世界FDI流入量自2000年以来呈逐年递减趋势下,东亚的FDI流入量却自2002年呈现出逐年递增趋势。2003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最大的FDI接受国,当年东南亚国家吸引的FDI也达到了191亿美元,增长了27%。总的来说,东亚国家在吸引FDI方面成效卓著。

东亚区内投资合作严重滞后

东亚地区区域内的制度性合作,不仅远远不能满足投资领域功能性合作进展对制度性合作提出的强烈需求,更是大大落后于东亚其他领域如贸易领域、金融领域制度性合作的进展。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包括:

在宏观领域,由于东亚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多方面的巨大差异,使其很难像欧盟那样进行水平型的投资合作,同时又由于种种原因,区内大国难以发挥强有力的领导作用,从而也使其很难像北美自由贸易区那样进行垂直型投资合作。这意味着东亚投资合作注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的进程。在这个进程中,需要东亚各国,选择一些优势区域和领域率先进行投资合作,然后再扩展到全部区域和领域。

在微观领域,由于区内企业投资东亚的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导致区内企业双向投资不畅。以日本为例,日本是东亚的第一投资大国,其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与其市场规模和潜力相比,还是极其小的。而且日本吸引的外资主要来自欧美,2003年来自亚洲的外资仅占其全部外资的7.6%。此外,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投资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也基本上是单方面的,主要是东盟资金流向中国。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中国正逐步成为资本输出国。在东盟的投资已呈现出稳步增加的趋势。但截止到2003年底,中国企业在东盟的总投资额9.4亿美元,也仅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8.25%,与其作为友好近邻的地位极不相称。

上述投资问题的存在与投资服务体系不健全密切相关。环视东亚地区,在投资服务体系的建设上差距很大,很多国家基础设施落后,行政缺乏效率,政策法规上也有待于进一步协调。

从现实来说,虽然各国之间包括宏观和微观层次的投资合作意愿很强,但付诸行动的少,其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一个合适的载体来推动区域内投资合作的展开。

对策建议

东亚投资合作园区网络的建设正好顺应了东亚投资合作的进程,同时作为载体弥补了东亚区内投资合作方面存在的不足,对于推进东亚投资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来说,就是在东亚各成员国内选择适当地域建设若干“东亚投资合作园区”,在各成员国内的“东亚投资合作园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协调形成统一的“东亚投资合作园区网络”。

一、东亚投资合作园区的主要功能系统

东亚投资合作园区,应是围绕东亚投资合作的各个领域和环节构建的综合系统。这一综合系统应由一般性商贸服务系统和与东亚投资合作直接相关的专业系统组成。其中与东亚投资合作直接相关的专业系统涵盖如下10大子系统。

1.投资信息交流系统

制约目前东亚投资合作的主要瓶颈因素之一,就是投资信息交流不畅,投融资双方信息严重不对称。要扩大东亚投资合作,关键是要建立起完善、便捷、顺畅的企业投资信息交流系统,只有信息通畅,投资才会蓬勃发展,不然,信息缺乏的瓶颈因素将始终制约企业投资东亚的热情。东亚投资合作园区可以设立东亚投资信息中心,一方面收集、整理和分析本国宏观经济走势、产业发展动向、外资政策、产业政策、引资项目等与投资合作相关的信息对东亚各国的投资者;另一方面收集、整理和分析东亚各国的相关信息对国内企业。尤其重要的是,东亚投资合作园区的投资信息交流系统在未来可与东亚投资合作园区网络的信息网络系统直接对接,既可提高信息效率,亦可降低信息搜集成本。

2.投资项目展示系统

东亚投资合作园区应有专门的机构跟踪东亚的大型投资项目,并在园区内常年设立东亚投资合作项目展厅,推介展示东亚的大型投资项目;同时也可以通过定期举办投资展览会、投资项目洽谈会,开展大规模地招商引资活动,为企业之间的项目对接创造条件。

3.投资相关物流系统

投资活动必然伴随有相关的物流活动。由于园区聚集了大量的信息流、资金流、服务流,与投资合作相关的物流功能也必然催生。

4.投资便利系统

东亚投资合作园区设立的投资便利系统,首先要为东亚企业投资提供便利条件,如准备相关文件、代为办理与投资相关的各种手续;其次要为本国企业投资东亚其他国家提供便利条件,如利用熟悉东亚各国国情的优势,为企业投资其他东亚国家提供东道国政策咨询、市场行情分析、寻找合格的合作伙伴等。为此,园区将设立东亚投资服务中心、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人才资源交流中心、运输公司、旅游公司、综合服务性公司等相关的服务机构。

5.资金融通系统

融资当地化是许多跨国公司进行海外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方式,许多中小跨国企业由于在国际金融市场和本国资金市场融资能力有限,更是倾向于在东道国融资。因此,东亚投资合作园区应承担起为东亚投资企业提供资金融通服务的功能,同时也为本国企业投资东亚提供融资服务。

6.总部经济系统

作为东亚投资合作的重要载体和东亚地区的一个高级投资服务区,园区将为未来在东亚地区投资的各国跨国公司建立亚太总部奠定良好的基础。尤其在吸引与东亚投资相关、以商业存在形式提供的现代服务业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7.双向招商引资系统

东亚投资合作园区应面向东亚,发挥“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功能,构筑招商引资的双向系统。一方面,作为东亚投资合作园区,面向东亚招商引资是其主要的使命之一。由于园区内建立了完备的面向东亚的投资服务体系,使之与其他工业园区相比,在面向东亚招商引资时更具有专业化特点。另一方面,东亚投资合作园区还将发挥帮助企业走出去的作用,尤其在企业集群走出去方面将发挥积极的效用。

同时,东亚投资合作园区的建成将强化东亚概念,使得东亚区外的资金在东亚寻找投资机会时成为率先考虑的对象,从而获得对东亚区外招商引资时的先发优势。

8.投资争端调解系统

目前,东亚区域投资合作的法律框架尚未形成,整体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尚未健全,这极大地妨碍了东亚投资合作的进展,影响了东亚投资活动的效率。在此条件下,东亚投资合作园区可率先构建投资争端调解系统和机制,一方面为东亚各国引入园区的企业提供高效的投资争端调解服务;另一方面亦可为区外企业投资东亚遇到的问题、摩擦和争端提供调解服务。为此,园区应与东亚各国政府和一些国际经济组织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由于园区自身的投资争端调解系统将与未来的东亚投资合作园区网络的投资协调和投资保护网络直接对接,应可提升其调解效率和水平。

9.投资合作研究系统

鉴于东亚国家之间的巨大差异和区域内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复杂情况,投资本身又涉及有关母国和东道国的软、硬环境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东亚投资合作园区应当发挥东亚投资合作研究中心功能,构建与东亚投资相关的研究系统,为企业投资东亚以及东亚的投资合作提供深度研究。园区可以与国内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成立一些研究中心;同时,可以引进一些研究咨询机构,或邀其在园区设立分支机构,这些研究机构专门从事有关东亚的宏观经济、重大投资项目的研究,既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某个领域、某个国别的研究,目的是为相关政府机构尤其是投资东亚的各类企业提供专业的投资决策咨询。

10.投资合作培训系统

从目前东亚的整体状况看,政府的投资行政管理效率、企业的跨国经营能力和人力资源的素质和水平还比较低下,这是妨碍东亚投资活动有效展开、东亚投资合作顺利进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东亚投资合作园区应设置与东亚投资合作相关的培训系统,并直接与上述东亚投资合作园区网络的培训网络对接。园区可以和国内以及东亚其他国家的政府、有关国际组织、大专院校、专业培训机构合作,设立各种培训中心,或定期不定期举办各种培训班、研讨会等,培训对象可以是行政管理官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

二、东亚投资合作园区与一般园区的区别

1.东亚概念

如上所述,东亚投资合作园区网络建设,是东亚经济发展与投资合作形势变化的必然产物。园区的功能定位虽也具有开放性特点,即不排除非东亚区域的投资者进入,也不排斥非东亚投资服务活动,但面向东亚的国际地域特色更加鲜明,东亚投资者及其投资服务活动将构成园区功能的主体和核心。

2.网络体系

国内已有各类园区基本是以独立形式存在和运营的,彼此之间并未形成功能和制度性的必然联系。而未来的东亚投资合作园区则具有鲜明的网络特点,东亚各国、各地区设立的东亚投资合作园区,都是整个东亚投资合作园区网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各个东亚投资合作园区之间形成内在的功能和制度性联系。园区内部的各个组成系统,都是整体东亚投资合作园区网络各个子网络系统的构成环节,以致可使各个组成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乘数效应”。

3.投资合作功能

国内已有各类园区的功能定位多是综合性的,一些具有专业特点的园区也几乎没有以投资合作为主体功能的。而东亚投资合作园区则以投资合作为中心和主体来构造系统、设置功能。其中虽也鼓励一般商贸机构进入,但这些机构也仅限于为其他投资合作机构提供配套服务,进入园区的主体机构一般都应是从事与东亚投资活动或投资合作的某一领域和环节直接相关的专业机构,分别组成从不同层面和领域与东亚投资合作直接相关的专业系统,使其为东亚地区投资者提供一个高级投资服务区。所以东亚投资合作园区必然超越现有园区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开发模式,转向主要以信息、会展、融资、物流、决策、咨询、培训业为主体,一方面将分散全国各地的东亚直接投资进行整合,发挥集聚效应;另一方面也为中国企业对东亚地区投资提供各类支持,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桥头堡。

三、东亚投资合作园区网络的主要功能

1.信息网络功能

由于每一园区都承载足够的信息流,并建有相应的信息甄别、分析和研究机构,网络将各个园区的投资信息系统连接在一起,使各个信息流汇聚为统一的信息网络,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东亚投资合作在信息交流方面遇到的障碍。

2.融资网络功能

在东亚,既存在严重的投资不足,也存在大量的资金外流。造成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区内融资渠道,难以实现资金余缺分布失衡的区内调节。同时,一些大型投资项目,单靠一家或少数几家企业是难以满足其庞大的资金需求的,在东亚尤其是东亚落后国家更是如此。这些都说明了建立区内融资网络的必要性,而“东亚投资合作园区网络”即可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起这一功能。

3.物流网络功能

在各园区物流中心充分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统一的东亚投资相关物流网络。这不仅促进了区内相互投资的顺利开展,而且本身也为东亚投资合作提供了巨大的商机。

4.项目网络功能

在每一园区均建立相应的投资项目推介展示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统一的投资项目推介展示网络,能够适应各投资项目之间的协调配合关系。

5.协调网络功能

从东亚的实际条件看,在目前及未来近期很难建立起统一的投资合作法律框架。从而也意味着在投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摩擦和争端,还很难依靠统一的法律框架来调停和解决。建立“东亚投资合作园区网络”,在各园区建立相应的投资规范体制和争端解决机制,然后在各园区之间进行统一协调,可在相当程度上填补难以建立统一的投资合作法律框架留下的制度和法律空白。

6.培训网络功能

在各园区设立相应的投资相关培训机构,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统一的东亚投资合作培训网络,通过合作协调,从整体上提高东亚政府的投资行政管理效率、东亚企业的跨国经营管理能力、以及东亚人力资源的素质和能力。这对东亚后发展经济体可能尤为重要。

7.研究网络功能

在各园区建立起相应的东亚投资研究机构的基础之上形成统一的研究网络,既可为东亚投资活动提供高水平的决策咨询服务,亦可通过分工协作提高各研究机构的效率和水平。

8.投资政策试验功能

如前所述,目前及未来近期很难通过建立统一的东亚投资合作法律框架,来全面推进东亚地区的投资自由化。而“东亚投资合作园区” 可以作为各国推进投资自由化的“试验田”,率先在园区内实行相对超前的投资自由化政策,然后通过园区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统一的区域投资自由化网络。

9.投资保护网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