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区域规划设计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城市 居住区 规划设计 理念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居住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广大居民已从解决最低的住宿需求发展到强调住宅平面布局与内部功能分区,从注重社区内部居住环境发展到关注社区外部的周边环境。这反映了居民生活品质和精神文化品位的提高。因此,成功的社区规划应在充分理解和尊重现代居住理念的基础上,努力开发现代居住文明的内涵,创造符合现代生活模式的新型社区。主要是分析现代居住区规划的新理念及发展趋势。
1、过快的发展带来的新问题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城市的不断扩张,由此也产生了不少的问题。利用中国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分析具有明显的“时滞性”缺陷。城市更新与城市扩张过程中,中圈城市巾大量现的封闭社区等新城市宅问形式改变着以往的城市空间结构,表现出一些新的城市社会空间特征。房地产市场数据能够直接反映住宅供给环境的改变,并可以间接预测出城市居住分异结构及趋势。封闭社区的大量崛起导致城市社会空间碎片化与公共空问私有化;现代社区组织模式和生活方式转变加剧了社区邻里关系淡漠。这些都是我们现代城市居住区当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上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以期能减少相关问题的产生。
2、现代城市居住区域现状
居住小区是城市的基本构成。小区建设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居住环境的优劣,而小区规划又是小区建设的先行,是影响小区建设水平的重要环节,因此,住宅小区居住环境的优劣,首先取决于规划方案的好坏。针对近年来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日益提高。规划设计出一批居住环境良好、社区功能完备,具有当地特色的高水准的居住小区对我们来说已经成为一项急待解决的问题。小区 内 景 观过于形式。看上去很美,可是,离人们却还有距离。虽然普遍小区里都会有大面积的草坪,但是不准人们走在其中,以至于景还是景,路还是路。绿地面积大,但是相对集中,植物,尤其是较高的植物太少了。植物的作用具有多功能性,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有造氧、遮阳、除尘、降噪以及吸收废气、保持水土、增加湿度等功效。现在小区绿化的实用功能却远远不能发挥它的作用。
3、城市居住区设计新理念
3.1、与高科技的的结合
新的居住区设计理念首先就应该是一个从整体规划到建筑单休设计都与高科技手段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智能化的新概念居住区。人类已经进人信息时代,已经完全有条件利用高科技手段,包括信息管理和通讯自动化、物业管理自动化、设备自动化控制、安全防护自动化以及家庭智能化等;应用在物业和楼休甚至室内布局上,解决现在住宅中存在的一些间题。达到理想的小区环境。使它成为以人为本的生活理念、贴近自然的建筑艺术、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为人们提供一种安全、舒适、方便、高效和节能的生活、工作环境。
3.2、与绿色生态的结合
城市住宅小区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分布最广,与居民口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绿地,它在改善居住区小气候和卫生条件,美化居住区环境和为城市居民创造室外休息活动场所等方面有显著作用。从城市住宅小区的历史现状及设计原则看,对现代住宅小区如何营造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作探讨很有必要。
增加小型的小区出人口,休现各个楼体的个性,方便识别,小区景观和设施要更接近居民,解决居民停车位的问题,加大室内的弹性空间。
3.3、与人性化的管理的结合
小区总面积过大,几个大门不管安排在哪个位置,都会有离它比较远的楼体,所以,我们应该把居民区做成开放式住宅,我们可以在利用现代化的安全监控系统的支持下,加强门禁系统。在主要的几个大门之外,另设几个小的出人口,使小区内部的道路,真正可以四通八达。使没有开车的居民可以就近出人小区。这样,既可以把进出的车辆和人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流,又可以解决城中城的问题。避免现在小区用围墙完全隔开周围环境,留给我们的只有一些街道。把小区与周围的环境融合在了一起。充分节省地上空间的利用率,把机动车的车库移到地下,车辆的出人口设在整个小区出人口附近,以便方便管理和保证小区内居民的安全。山于机动车辆全部移到地下,所以,停车厂内设备设计要全面,电器设备:变电设备,紧急用电源设备,中央监控设备,照明设备,显示灯设备,电话设备,内线电话,扩音设备,火灾报警设备,以及其他电器设备,如电梯,电视等。管理设备:收费管理设备,交通管理设备,厂内监控设备。给排水设备:给水设备,排水设备和消防设备。空调排风排烟设备:空调设备,排风设备和排烟设备。停车厂是住宅小区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又把整个小区的机动车全部移到地下车库里,所以,安全问题是首要的,各种设施一定要完善,以确保小区居民的安全。
3.4、整体与部分的结合
楼体之间的楼间距加大,高低穿插,使整个小区富有个性之外,还要使每个楼与楼之间有明显的区别,比如设置不同的设施和小景,便其识别性强,个性鲜明。也可以使整个小区更美观。一方面,有央庭院作为社会共享部分;另一方面,将绿色延伸到每一户的窗户外,使住户在视线里就能看到好的、美的社区环境和城市环境,或使住户能走人绿色,使之成为可享有的绿色。围绕中心绿化的景观之外,还应该把小设施、小景观做到在一个楼体周围,让他延伸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里。
3.5、与人性要求的结合
现在人们已经开始从重视建筑木身、单体户型,开始变为关注居住环境、建筑与环境、人与环境的关系,注重的是共享空间的价值。居住小区是城市的组成部分,所以其规划也应该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历史人文环境及居民的生活模式,使整个小区有机地融人到所在城市的大环境中。使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相互依存。在越来越注重人居环境的今天,我们应该把人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协调起来,真正做到花园式的住宅环境,把小区的整体规划和设计与周围的环境融合起来。改善现在小区的独立院形式。
3.6、创造和谐的邻里关系
在设计当中应该要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给居民创造一个增加相互接触、熟悉、交流的地方,给大家一个交流,运动和休息的场所。解决现代小区,绿地面积普遍用大面积的草坪来休现,草坪和各种较高的植物都有着不同的功能,应该使植被更丰富一点,多种和移栽一些植物。公共绿地和住宅旁边绿地也有着不同的功能和要求,所以,应该改善现在,创造花园式小区景观。采光也是人类住宅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自然采光有利于人休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但是现在的住宅,由于房间不管是朝向哪个方向,都会有采光不理想的时段,所以,我们把部分独立式的楼体做成可旋转式,使住户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房间的角度,满足房间采光的需要。
3.7、与建筑物功能的结合
对于室内 ,为了能体现空间不同的功能性,我们把室内做成弹性空问,房间的格局可以随意变化,把墙体作成像挡板一样可以自山推拉的墙休,为改变室内布局,留出尽可能大的弹性空间来满足人们对家这一空间的不同需求。使家不仅仅局限在静止的状态,还可以做为宴请朋友、开派对、聚会以及家庭健身等业余生活的场所。现代规划师大都为自然人提供居住环境,而没有为社会人提供居住环境,使社会性失去往日的本质。所以居住区群体空间不仅是居住环境的操作对象,也是根本的目标。这样,居住区群体空间自然成为指导性的依据和指标,它反映居住环境对社会性的考虑与满足。我们追求居住区群体空间不仅是为使居住环境美好、有趣,也是为给人提供完整、健康、娱乐的居住环境,抵抗现代工业对人性的挑战。
4、实例分析
这里我们以宜春市某小区绿化规划来进行具体实例解析,本小区位于宜春市建设北路与外环北路交汇处,北依原始生态森林,南望袁山公园,毗邻未来的行政中心区,社区占地约116 km2 ,建筑面积约为173 km2 ,以后现代欧陆风格设计缔造宜春市标志性高尚生态社区。
4.1规划原则和思路
规划时利用原有的地形条件,依山就势,追求简洁实用,景观均衡,以绿色、舒适、便捷、安全为设计核心(图1) 。在植物造景上,根据其特点,将整齐的植物造景与雅致的自然风景相结合,以提高方案的完整性和观赏性,同时又兼顾实用性。在设计中摒弃了绿篱围边,松柏成行的传统布置,采用开放式规划,使小区平面图案简洁大方,富有时代感。因小区内房屋栋数较多,为避免设置过长的景观大道,在小区的区域划分上做文章,通过设置多条步道和分段步道以缩短住户出入小区的步行时间。小区景观设计时结合地势尽量提高绿化率,并设置多个景观广场,将布局细化。与主体楼群形成45°夹角;北边3栋楼房相对独立存在。
4.2 步道与广场结合,节约空间,增加绿化率。
小区内景观步道并不是一道到底的存在于小区之中,考虑到尽量保持原有地形和绿植,将房屋规划分块进行,主楼群对称于景观步道,用5个水景区缓和坡度,形成小区入口的主体景观。步道两边设置块状绿植依附于水景之上,且根据楼间距离设置水景区大小,使得5个水景区有大有小,有弯有直,水的流动暗示了房屋的发展方向,并提供了广阔的休憩空间,解决了现今小区内居民沟通场所过少的问题。主楼群与两侧楼群间形成的三角形区域也被利用起来,设计成2个三角形的小花园,这样不但提高了土地绿化率,而且增大了休憩空间。北边3栋楼房因规划离主楼群较远,出入均走北侧入口,故于主体楼群间没有设置过大的步道,只设置了一些弯曲的小道,便于通行,这样也便于保留原先的绿植。
4.3小区绿化规划特色
依附地形规划景观。小区地势略有坡地,故北边地势略高,南边地势略低,小区设计时保留了北边坡地绿植,在余下空间将房屋规划为4块:主体楼群、左侧楼群、右侧楼群、北边独立3栋楼房, 4部分之间有步道连接,且各部分房屋均设有小区出入口。主体房屋群呈轴对称分布于景观步道两边,由景观步道的5个水景区将地形坡度慢慢由北向南缓解,步道两边设置大量绿化景观和休憩场所,使绿化景观有连接房屋并引导房屋发展方向的作用;两侧楼群依靠道路建设,
结束语
不同类型居住社区社会空间的规划设计应对。在快速城市化和全面社会结构转型的过程之中,如何结合现有的社会经济文化基础,充分考虑不同的地域、功能类型、人口特质等诸多因素,促进不同类型居住社区的社会空间的整合,将是能否保证国家稳定的关键,也是居住社区规划面临的一大难题。不同类型的居住社区主体,在社会交往的习惯和方式上,以及在对居住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社会网络结构等方面均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而另一方面,城市人口异质化及同质聚集的趋势已然形成,如何在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在防止城市人群过度分化,甚至异质群体对立局面的出现,同时又保证适度竞争的存在与发展,并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等多目标中,寻求最佳的平衡,达成居住社区的社会整合发展,将是居住社区规划不容轻视的一大课题。
参考文献
[1] 周俭.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Abstract: The regional economy has spatial characteristic. Due to its powerful capabilities of spatial analysis and visualization abilities of intuitive image, 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has been gradually introduced to the analysis of regional economy in order to make up for the lack of traditional research methods. A regional planning system based on GIS will be designed in this article. It provides conveni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ervices for regional planning makers through the data query, statistical analysis, spatial analysis, regional economic disparities analysis and results of graphical output.
关键词: GIS;区域规划;系统设计
Key words: GIS;regional planning;system design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5-0194-02
0 引言
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能够综合采集、存储、管理、检索和分析各种地理空间信息的计算机系统,并能够进行数据和图形的传输和接收。这种系统能够将地理位置和空间数据相互结合进行分析,实现经济和空间的结合,对经济信息从空间的角度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数据表达。GIS与区域经济分析的联系主要有几点:首先,区域经济的各项数据由GIS的分析产生结果,这些数据对区域经济的未来预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经济信息和空间信息融合的产物;其次,GIS通过对区域经济的综合分析,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模型集成平台,可以更加便捷的对各种模型进行分析和集合;最后,基于GIS具有强大的可视化功能,这样就能够将分析的结果更加直观的展现在用户的面前,大大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因此,GIS在区域经济的研究中是有很大的利用价值的,这种价值主要体现在经济学者利用GIS可以对区域经济的未来规划区域产业布局、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和制定区域发展战略方面。本文就主要设计了一种基于GIS的区域经济规划系统。
1 系统的目的
区域规划是一定地域范围内区域发展的战略策划和产业发展与布局的方案设计及其实施对策的总和,是优化区域空间结构、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和解决区域发展方向问题的重要手段。区域规划的制定者可利用基于GIS的区域规划系统,对地区的实际自然、经济、社会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对提出的发展目标进行预测,得出、比较和评价规划方案,最终确定规划方案。
2 系统的功能
2.1 GIS基本功能 本系统具有GIS的基本功能,如文件、编辑、视图等。文件功能可以进行文档的打开、新建、保存、另存,对各类地图图层的打开、保存、退出等,支持地图分层管理。编辑功能可以进行撤销、复制、粘贴等基本操作。视图功能可以对各类地图图层的文件进行缩小、放大、移动等操作。
2.2 数据查询功能 要设计一套区域规划方案,首先要进行调查研究——根据规划任务的要求考察区域发展的现实基础、环境条件和可能前景,以找到并明确区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传统的方法是进行实地调查,获取区域经济、社会、科技、自然等各方面的信息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分类和整理,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的专题研究,为规划的编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通过本系统的数据查询功能,既可以实现空间数据的查询,如属性查询、位置查询、空间位置和关系查询、邻接多边形查询、缓冲区查询、距离查询等。例如,通过位置查询,能够从一定条件的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具有完善基础设施的多个图层中查询出满足空间位置条件的城市,作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中心。也可以实现区域经济数据查询和编辑,如不同年份的行政区划、人口、文化状况、资源、工业、农业等各种统计数据,种类很多且数据量巨大。系统可根据用户的设定,将区域经济、社会、科技、自然等各方面的数据自动编制成专题图表输出。
2.3 统计分析功能 本系统的统计分析功能包括基本的统计分析功能和统计模型分析功能。基本统计分析功能可以实现某个地区、某个时段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差、均方差等基本的统计分析计算。而统计模型分析功能是从区域经济的特性出发,运用区域经济领域中常用的经济方法,如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趋势外推等,以完成不同种类的区域经济方面的分析,并能根据不同因素的影响,在因素变动的情况下,做出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的预测,建立预测方案供用户选择。通过预测模型计算指标数值,确定区域发展的目标。
区域规划最终要将各种分散的因素综合成一个统一的规划方案,利用本功能可以对各种规划方案进行评估和优选,综合规划模型和预测模型,制出规划的文本方案。
2.4 空间分析功能 为了使区域规划方案能够落实并实施,确定区域空间结构十分重要。这实际上是确定推动整个区域发展的空间增长极点,使经济资源、人力资源和科技资源能够集中起来,发挥更大的集合性作用。
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可以弥补当前传统区域经济分析方法在空间分析能力方面的不足,使其实现经济布局的分析、缓冲区分析等。
2.5 区域经济差异特征分析功能 不同的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基础、资源、政策、人口、教育状况、资金、资本等各方面的差异,造成各个地区区域经济之间的发展水平、发展阶段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区域规划的作用是优化空间结构,解决区域不平衡发展的问题;调整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的关系;促进落后地区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综合开发优势资源,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通过系统的区域经济差异特征分析功能可以实现对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状况和发展阶段进行分析,用图形方式表现出来,并且实现对区域经济的分区。例如,可以设定不同的区域经济评价指标,利用系统生成类型区或系统区,行政区或经济区,核心区、区和过渡区,优化提高区、重点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等,按照不同区域构建区域发展格局。
2.6 制图功能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要制定供选方案,绘制规划图,编写规划报告及相关说明。这里首先需要专题研究,其次是综合研究。本系统的制图功能可以实现区域经济图形的生成、区域经济专题地图生成、区域经济专题统计图表和综合规划图的制作。这样就将区域经济分析的结果以图形、统计图表或者专题图等形象直观的方式展现在有需求的各类用户面前,更加形象地展示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并且预测其发展趋势。
3 系统的数据分析
按照系统应用上的需求以及所存储数据的性质,本系统所涉及的数据在逻辑上分成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两部分。空间数据(也称图形数据),是指和地理空间相关的各种数据,以矢量数据或栅格数据的形式在二维空间上描述区域地形、地貌、各级行政区域界定,以及与经济开发建设相关的基础设施和能源设施等要素的地理分布,可以将其抽象为点、线、面三种类型,并用不同图层来表示。而属性数据,是与各空间地理区域单元相关的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特征数据,以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共同说明要素的名称和性质。区域经济统计数据数量繁多,如土地资源背景、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聚集规模等,表现形式是字符串及统计数字,它是本系统主要用来进行处理和分析的数据。
地理空间数据(即图形数据)在图形上包含有不同种类的大量信息。通常利用“层”来组织并且管理数据,地图上的所有要素都可以被抽象为:点、线、面几个要素类,然后把不同专题的图层分别归类到点、线、面几个要素类中(表1)。系统属性数据包含历年的经济统计数据,经济数据量大并且种类多,用数据表会满足我们的功能需求,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在进行表结构设计的扩展。如地区生产总值信息表(表2)等。
结合研究需要,在建库时对数据进行分层处理,根据数据的性质分类,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归并为一个数据层,这样GIS对单幅或多幅图层进行分析和指标量算,以原始图层为输入,而查询和分析结果则是以经过空间操作后生成的新图层表示,有利于GIS空间分析功能的发挥。
4 系统的总体结构
基于GIS的区域规划设计的基本思路为:调查研究建立数据库数据的分析预测规划方案的输出,基本结构如图1。
5 系统提供的服务
通过基于GIS的区域规划设计系统,可以为区域规划的制定者提供如下便利的信息管理服务:
首先,制定区域规划所需要了解的区域经济的数据纷繁复杂,而本系统数据库中各种数据信息经过一系列的筛选、归纳、分类、整理,形成标准的数据文档,利用数字化手段结合区域电子地图,转化为所需的空间数据,针对不同类型的管理内容,按层进行地图编辑。用户在查询数据时,通过对数据类型的设定,可以得到规范化、标准化和数字化的数据。
其次,系统内设针对区域规划的分析方法和预测模型工具,根据用户的需求,可对区域信息进行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科学分析与处理,为区域规划提供详尽的数据分析以及多种预测方案,并可对规划方案进行评估与选优。
最后,系统利用GIS强大的可视化分析、空间分析及制图输出功能,可以方便快捷地得到所需的专题图、专题统计数据表以及综合的规划图。数据以地图的形式数据输出出来,更加直观,为最终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陈斐,郭朝辉等.基于GIS的区域经济分析与决策初步研究[J].人文地理,2002,17(6):77-80.
[2]史嵘,肖龙阶.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经济研究中的应用[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54-56.
[3]黄芳芳.基于GIS的区域经济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以江西省为例[D].江西理工大学,2011.
[4]孙久文.区域经济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5]邱友良,叶舜赞等.珠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研究综合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热带地理,1998,18(4):361-366.
关键词:农业区域规划;图纸;设计思路;绘图软件;平面布局图
中图分类号:F123.2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2.02.025
The Design of Agricultural Regional Planning Drawings
LIU Xin-yu,HUANG Xue-qun,NIU Gao-hua
(Institute of Rural Economy and Regional Planning of Tianjin,Tianjin 300192,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design principles, ideas, drawing content and technical support, which also analyzed the drawing designs with this kind of programming by taking examples of general plans including modern agriculture in Beichen District and Binhai aquarium fish science park in Tianjin, so as to propose suggestion to further improve the design of planning drawing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regional planning; drawings; design ideas; paint software; layout diagram
农业区域规划是指如何在空间和时间上科学合理地安排各种农业生产,使有限的农业资源获得最大的效益。编制好农业区域规划,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个重要任务[1]。
农业区域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和规划图件两部分。规划图件是以各种符号反映农业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包括农业资源的种类、特征、数量、质量,以及农业类型或农业区域的空间位置。表达某些用文字难以表达清楚的区域差异,用制图手段清晰地定位、定性和定量,反映农业资源状况及其变化。为因地制宜指导农业发展服务,为工程的规划设计及科学研究提供依据[2]。
规划图件是规划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在空间上表述规划的内容,为规划提供更形象、更直接的描述。具有空间定位性强、表达准确、直观性好等特点。
1 农业区域规划图件设计原则
1.1 遵循实际原则
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编制图件所采用的各种资料要准确可靠,在图中所表示的线条、面积、位置要力求准确,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1.2 遵从文本原则
图件要与文本内容相符合,要遵从文本、服务于文本。合理确定图件比例尺、色彩风格,参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准确表达文本中的重要内容。
1.3 创造性原则
图件要基于文本的表述性之上更加形象生动的表现规划内容,就要有独特的创新性,要敢于突破以往的图件模式,尝试用更新奇及生动的形式表现规划内容,这要求图件编制人员具有良好的规划水平并能充分理解规划文本的内涵,敢于突破传统。
1.4 艺术性原则
图件的内容是通过它的特殊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的,一个好的图件,直观易懂,要通过其特殊的艺术特点表现出图件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更好地传递规划内容的信息,使得规划更具有说服力和表述性[3]。
2 农业区域规划的类型及编制内容
农业区域规划按照其规划主题方向可分为两种类型,区域性农业规划和农业园区规划。
2.1 区域性农业规划
区域性农业规划是以一定地区的农业布局为研究对象。而地区是指某一地域整体的组成部分,即地域单元。区域性农业规划是以整个地区的综合发展规划为基础,欲解决整个地区的农业生产力发展综合配置问题。此类规划图件的编制内容一般包括以下3方面。
(1)区域总体综合规划布局。其主要是表现规划地区农业的分布及分区等总体情况。
(2)分产业农业规划布局。通过农业的各个分项分别表示,及农林牧渔等,表现各产业规划的一般情况、特点及分布,规划的主要意图和具体内容等。
(3)分块农业规划布局。在规划地区以下,根据合理分区的要求,按照一定的原则,划为若干规划分区,并对各个区内的农业资源等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如按照地区的各个行政单位进行划分,及各个镇或者村等。
2.2 农业园区规划
农业园区规划是指以单个地块的布局为研究对象。以单个园区性质为基础的规划,此类规划面积一般不大,且规划内容比较具体,是属于详细性规划。此类规划图件的编制内容一般包括以下2方面。
(1)园区总体布局及规划分区。主要表现园区内的各个功能区及其内部详细规划内容。
(2)园区附属设施规划布局。包括园区内部道路、给排水、电力、卫生设施、绿化及旅游路线等布局。
3 农业区域规划图件设计思路及技术支持
3.1 设计思路
农业用地又称农用地。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养捕水面、农田水利设施用地(如水库、闸坝、堤埝、排灌沟渠等),以及田间道路和其他一切农业生产性建筑物占用的土地等[4]。
在收集所设计地块的综合背景下,根据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指导性规划,确定农业产业发展的空间范围,对农业用地现状进行分类,重点区分开一般农田、基本农田和养殖水域等土地利用类型。并严格按照土地类型进行后续的规划设计。
按照区域农业结构类型,各个地块性质及特点区分其产业类型及功能,绘制出功能分区图和布局图。根据所处区域及其与外界区域关系等绘制出区域位置图、相对位置图以及道路、水系图等。
3.2 技术支持
农业区域规划图纸的设计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应用软件,选择好的绘图软件首先要看其操作是否方便快捷,界面是否简洁明了,是否简便易学等,最后看其提供的功能是否适合于规划。
目前广泛应用的绘图软件主要有:CAD、Adobe Photoshop和Adobe Illustrator等。
采用的其他软件还有Google Earth,3D MAX等。
4 规划图件设计的实证分析
4.1 天津滨海观赏鱼科技园区总体规划
天津滨海观赏鱼科技园区地处天津津南区八里台镇,在津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规划区内,是市农委、市滨海委、市科委建设天津市6个滨海农业科技园区之一。
规划的依据及参考资料包括:津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津南区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津南区八里台镇域总体规划、津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和该园区地块现状图及CAD图件等。
经过对天津滨海观赏鱼科技园区CAD图的测量,园区地块总面积70.81 hm2,地块呈长方形(南北向延长)。根据园区现状图,园区地块南部有大片的水面,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原有自然条件进行水面养殖和景观创意;园区地块北部紧邻津港公路,交通优势明显,是园区物流交易场所选址的最佳位置,有利于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交易,故在此处设立出入口和交易中心最为合适;园区地块中部土地平整,面积开阔,很适宜进行观赏鱼的生产设施建设(图1)。
滨海观赏鱼科技园区将建成中国北方观赏鱼研发中心、北方观赏鱼综合服务平台、高水平现代化观赏鱼产业化示范基地、北方观赏鱼集散物流中心的功能定位。园区将形成观赏鱼养殖业、物流配送业、科技服务业、休闲文化产业4个主导产业。由此,基于对周边环境、交通组织的分析和对区域环境的综合考虑最终将滨海观赏鱼科技园区从北向南依次布局为研发服务区、物流配送区、标准化养殖区、新品种展示区和种苗繁育区,形成物流研发、设施生产、展示繁育等有分明区域特点的园区分布。
依据整体规划、主导产业及观光休闲的需要,规划园区道路时,选线位置要合理,主次分明,功能明确,分级布置道路。园区的过境道路要与其内部道路连接畅通,道路密度适当、位置合理,规划道路的骨架应将各个功能区完好的连接。主要过境道路有北部的津港公路、西侧的天嘉湖路、中部的友谊南路延长线和南部的唐津高速,构成园区对外交通体系。园区内设定“二纵五横”的主干道路体系,各功能区配合主干道路建设多种形式的甬道、简易道路等,实现路网体系畅通。园区设出入口3处,其中2处分别位于津港公路上,1处位于天嘉湖路与新品种展示区交界处(图2)。
园区内土地利用现状类型主要为耕地、河流、坑塘水面等。园区在规划后,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有设施养殖用地、生态养殖用地、物流加工用地、科研办公用地、科技试验示范用地、基础设施用地等。
根据以上方法,确定图件比例尺,确定图件主要反映的内容,设计图纸21张,主要类型包括以下5点。
(1)位置及区域图。包括区域位置图、产业空间布局图、农业园区分布图,共3张。
(2)土地利用图。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规划图,共2张。
(3)园区功能及布局图。包括功能分区图、平面布局效果图、园区鸟瞰图,共3张。
(4)园区设施分布图。包括道路分析图、给排水分析图、旅游线路图,共3张。
(5)园区意向图。包括物流研发意向图、标准化养殖意向图、种苗繁育意向图、新品种展示意向图、绿化意向图,共5张。
4.2 北辰区现代农业总体规划(2009─2015)
北辰区地处城市近郊,其农业必须以发展高水平设施农业和高科技现代农业为目标。该规划的设计是针对北辰区农业地面积逐年减少的问题,通过规划主要解决未来北辰区农业产业结构特点,以及各主要乡镇农业结构分布问题。
规划的依据及参考资料包括:《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北辰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指标落实方案(2006年―2020年)》、北辰区区域图(CAD版本)以及各乡镇提供的镇域图。
此类规划一般是采用由点到线和由点到面的方法。点就是在规划范围内,农业分布的聚集地(如园区的分布等)。线和面就是点有一定规律分布而形成的条状带和块状(如产业带和功能区等)。通过点的分布,总结出其分布规律,并将其以线和面得形式表现在图上。在此利用了系统分析中的演绎法。
根据规划内容,先在《北辰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指标落实方案(2006年―2020年)》上区分开一般农田,基本农田和水域,在草图上分不同颜色标出,并根据提供资料标出北辰区近期一些重点建设项目及占用土地。
根据各乡镇提供的资料,统一标出各种种植业类型用地,如设施农业、特色种植、生态种植等;标出养殖业小区分布,如生猪养殖小区、奶牛养殖小区、蛋鸡养殖小区等;标出水产养殖小区分布;标出种源农业、旅游观光小区等分布。
通过系统的分析,将以上各种农业要素进行整理并分类表现在图纸上,及形成了各种产业分布图和功能分区图等。如将种植业分为设施种植用地,特色种植用地,生态种植用地等,并根据其在北辰区的分布形成三带两区:设施种植的3条发展带,特色种植和生态种植的两个发展区,同时标出各个重要发展节点(图3)。
根据以上方法,规划共设计图纸21张。主要类型包括以下5种。
(1)北辰区位置及区域图。包括区域位置图、区域交通图,共2张。
这主要体现了北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北辰区周边交通情况,用以说明北辰区有利的的地理、交通状况。
(2)北辰区农业布局及功能分区图。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图、农业功能板块布局规划图、特色农业园区布局规划图,共3张。农业功能板块布局规划图(图4)将北辰区未来农业分为3大板块:西部特色农业板块、中部精品农业板块、东部生态农业板块。农业特色园区布局规划图表现北辰区未来构建的“一区九园”的现代农业空间布局。
(3)北辰区水系、道路、绿化图。包括道路分析图、水系分析图、绿化系统分析图,共3张。分别表现了北辰区区内道路交通、水系以及绿化的状况。道路分析图表现了北辰区区内高速公路、道路和铁路分布状况。水系分布图根据北辰区水利局提供的资料,在表现全区主要河流的基础上标注了扬水站、倒虹吸、涵闸、桥的位置。绿化系统分析图分别表现了道路、铁路、高速公路、河道两侧的绿化以及主要节点的绿化。
(4)北辰区农业主要产业布局图。包括优质高效种植业(图3)、健康水产养殖业、生态畜禽养殖业、种源农业、农产品加工物流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布局规划图,共6张。
(5)重点镇农业规划布局图。包括双街镇、双口镇、青光镇、小淀镇、大张庄镇、西堤头镇农业布局规划图,共6张。这几张图件的主旨是将各乡镇农业根据其农业类型划分出设施种植区、水产养殖区、果品种植区、生态种植区、休闲观光区和畜牧养殖小区等。同时标出乡镇在北辰区的地理位置和一区九园在各乡镇所处位置及其功能分区图(图5)。
5 进一步提高图件设计水平的建议
农业区域规划图是农业区域规划成果最直接的表现,在各项农业区域规划工作中不可缺少。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日益更新,农业区域规划图的编制的技术和要求也逐年提高。同时,图纸设计的基础资料也更加详尽,以前的底图一般都是纸质,需要进行扫描,并在CAD中描绘出线条,现在底图已经基本电子化,直接就可在CAD中打开并导成图片格式。这样绘图的速度和质量也得以大大提高。
农业区域规划图的设计有一定的规律和版本参照,同时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5.1 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设计农业区域规划图不仅要熟悉农业规划的知识,也要不断提高使用绘图软件的能力,更加熟练地使用各种软件,每一款软件的功能都有其侧重点,一个好的图纸是利用多种软件相结合的作品。同时,充分挖掘使用的绘图软件的功能可以使绘图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2 借鉴其他规划图件
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多参考其他农业规划图,不能生搬硬抄,而是学习和借鉴其他图件中所运用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要善于总结,勤于思考,取百家之长,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可以形成一套自己独立的风格。
5.3 不断探索更加新颖的绘图内容
好的农业规划图件是可以最直观的表述文字的内容的,因此能够更全面、更出色地将文字的内容表现在图纸上就是绘制好的规划图件的一大重点。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探索、尝试新的图纸类型将文字中所阐述的一些特定性问题,如文字中的规划依据、优劣性分析用图片的形式,更好的表现等。
农业区域规划图纸和文字都是规划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目前文字与规划仍然为独立的两个部分,笔者认为能够将文字和图片更好地结合,在文字中穿插图件,图件中形象的表述文字的内容,将两者融为一体,必将使得农业区域规划的内容更加丰富、直观,也必将使得农业区域规划的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杨文飞.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业区域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7):26-29.
[2] 热拉尔・希巴里斯,唐正平.多语种土地词汇手册(中文版)[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130.
关键字:工业园区;地方政府;入驻企业;规划建设
Abstract: Since 2008 the United States outbroken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re had a downturn in the economic growth of the European and American countries, which caused great loss to China who dependent on foreign export. Therefore at the moment, we should clearly realize that it is urgent to expand domestic demand and adjus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hus a economic stimulus plan a 4 trillion RMB issued be the nation, and the local government's new park construction has also arised.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rgues that carrying out park construction should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within his abilities, position reasonably and select carefully. Local governments, design institute, participating enterprise is the key,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public supervision is a favorable measure to promote the oper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dustrial park.
Key words: industrial park; local governments; participating enterpris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工业园、产业园、集聚区、制造基地等战略规划国内外由来已久,当前我国又一轮的规划建设已经兴起,国家出于国内外经济形势,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多重因素考虑下,决定对园区建设加以推广,其目的是提升各地资源优势、产业特长,从而引进一些符合要求配对企业,加强协作,形成集群,打造各自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有效推动产业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增加地方就业、居民收入、财政税收等,促进社会稳定繁荣。在这个过程中,国家是战略规划制定者,起草者,设计单位是受国家规范引导、约束,同时也是产业战略方针制定的参与者,智囊团队,服务者,他承担了工业园区总体规划、概念性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设计。地方政府是产业园区的甲方,邀请设计院规划,政府各部门及相关领域专家评审规划成果,吸引入园企业,考察企业实力,督促具体项目落实,包括施工进度、质检、验收,直至企业投产运营。企业在政府规划文件下发,结合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根据自身企业特点,考察各个对口园区,包括政策,成本,区位其他相关企业等相关因素,选择项目落户地点,建设厂区,开展生产研发,逐渐发展壮大。由上述层面分析,园区规划建设主导的因素主要是政府、设计院、入园企业。当然,也受到当地居民、土地、施工、监理、材料供应、区位资源、交通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然而,伴随大规模的园区规划建设,也相应出现了很多严重的问题。
1、 政府对园区建设缺乏因地制宜,地方政府都想在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中分一杯羹。园区规划在各地方纷纷出现,上至地市,下到乡镇,面积规模从几平方公里到几十平方公里不等,不论山地县市、丘陵地区,还是缺乏资源的平原农业区,大搞工业园,征用农田,拆迁房屋,扩宽道路,增大绿化。很多园区建设不能量力而行,好大喜功。
2、众多地方园区定位雷同,结构相近,在招商引资、企业发展上已经造成恶性竞争,园区吸引入园企业混乱。由于各地产业园区众多,人才、资源、区位、交通等参差不齐,导致有的产业园区入园项目数量多、技术高,有的恰恰相反,甚至引进项目都存在困难,园区之间的“贫富差距”集聚拉大。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为了相互竞争企业入驻,纷纷提出优惠政策,包括减税、七通一平,企业入园条件宽松,入园企业与总体规划的园区定位不符合,食品加工企业入驻机械产业园,服装生产企业入驻新能源产业园,有的更是差异巨大。产业集聚区内未形成企业间相互发展的有机结合,企业之间缺乏紧密联系,产业集聚名存实亡。
3、园区规划定位缺乏国内外市场研究分析,盲目发展,不顾市场潜力,急剧扩张。电子产业园区、食品加工园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光伏产业园区、服装产业园区、机械制造园区、船舶产业园区、化工产业园区、风电产业基地、仓储物流基地、汽车零件制造园、钢铁制造基地、半导体研发产业园区、建材加工产业园等不胜枚举,出现了很多产能过剩的行业,他们却很少注重研发而继续扩大。
4、设计单位水平对园区规划定位影响深远。国内有众多设计单位,各自实力参差不齐,园区规划设计是关乎国计民生、区域未来发展的大方针,设计院设计水平、能力的对区域定位发展至关重要。园区规划是区域规划的一部分,它涉及很多产业领域,科学的规划需要对产业有深刻的理解,不单单是规划图纸方案,还有相关产业当前国内外市场的研究,包括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分析,国内和周边国家经济产业结构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对未来入园企业产生重大影响。事实上很多设计院很难做到这一点,他们不是产品生产的实践者、管理者,还有相当多规划单位缺乏对世界主要国家产业规划历史、潮流的深刻理解,纯粹感性的规划设计方案不足以担当振兴地方的智囊,反而会使得区域发展定位出现错误。
5、园区发展成为个别企业”圈地运动“的幌子。根据国家政策法规,工业用地购地费用相对低,像西宁周边一些工业园内购地费用仅2万/亩,沿海地方每亩几十万元。然后,相比较每亩几百万的居住用地,工业用地低廉,转换用地性质个别企业非法投资一个渠道。因此,一些房地产公司以产业扩大为名,成立工业企业子公司,比如饮料加工,还有一些工业企业成立地产子公司,然后低价获得园区用地使用权,通过非法渠道变更土地使用性质,工厂变住宅,赚得高额利润。甚至通过转让土地获得丰厚差价。
6、园区建设成为标准厂房的“麦田”。当地一些企业购地后大规模建设标准厂房,吸引沿海企业入驻,收取租赁费,分红等,有的直接建好标准厂房转手倒卖。园区不像规划中远景的园区,而规划也只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最终规划没有为当地发展做出有利的引导,反而成为投机者“合法牟利”的渠道。这才是园区规划建设最大的悲哀。
7、园区吸纳了很多产业低端企业。尤其是内地园区引进的项目有些并非高技术、有潜力企业,而是在沿海面临原料成本增加、人力成本较大的落魄企业,而内地园区优惠政策、廉价劳动力和原料成本成为低端企业残喘的温床,这些企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当地提供一定的就业机会,但是它们始终是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淘汰的对象。
以上种种现象对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有严峻影响,必须杜绝,同时,我觉得以下建议会对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具有有益帮助。
1、政府对于园区规划建设一定要量力而行,因地制宜。产业发展影响因素众多,区位,交通,地理,气候,人才,资源,政策,现有企业等都有很大的影响,不一定每个地方都要建工业园区,养老、旅游、度假、文化、饮食、音乐等服务业及软实力也能推动经济发展,服务业是未来社会就业发展的主要载体;
2 、入园企业应科学考察,严格筛选,评定其对当地经济、就业、环境卫生安全等因素的影响。污染严重,低端、附加值低、落后的企业在当今经济发展中就应该被淘汰。严惩虚假圈地、倒卖工业用地、转换用地性质的投机者和违法操控人;
3 、园区规划建设对设计院应提高门槛,涉及地方政府,国家产业升级,经济振兴大计的方案定位必须接受社会各界的参与,集思广益,接受大众、舆论、媒体的监督;
4、政府、规划团队、评审团队应更多的学习国外先进的园区规划、建设、管理、监督机制,着眼市场,充分调研,科学分析,合理评价。随着经济全球化,对国外产业结构学习、经营研究更加重要;
5、提高园区建设标准,打造未来“智慧园区”,“绿色园区”,“节能环保生态园区”,占领信息化、新能源、、物联网时代的先机。
关键词:区域原生态科学化;景观施工;景观规划设计;城市生态;伦敦绿色廊道
Abstract:Landscape design to regional ec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landscape construction for ecological balance area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The rational use of land and space resources as the guiding premise of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landscape. The London Green Corridor case, using empirical analysis of Regional Ecological Science in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n.
Keywords:Regional Ecological Science;Landscape construction;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Urban Ecology; The London Green Corridor
中图分类号:TU9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8-0073-02
1 前言
园林的建设是伴随现代城市的高速发展,人们远离大自然后,渴望返朴归真,追求自然生活环境而应运而生的一个新兴园林绿化风格。在城市整体规划和城市生态建设中,提出区域原生态科学化概念,并应用于景观规划设计及施工中。区域原生态科学化概念是指保护区域内原有的生态环境,运用科学方法培植多种植物生长,因地制宜地创造整体的景观效果。景观规划设计是为当今作为保护区域生态科学发展提出理念,景观施工则是重点实施如何保持生态平衡。在当今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一方面,我们需要在反省中重新审视人类自身与自然的关系,使人文生态与自然生态的关系逐渐趋于平衡;另一方面,人们更加需要建立一个融合目前社会形态、文化内涵、生活方式、面向未来的,更具人性化、多元综合的理想生活环境空间。区域生态科学化是为实现一定地区范围的开发和建设目标而进行的总体部署。
2 区域原生态科学化的概念
广义的区域原生态科学化是指用生态科学方法对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进行总体部署(包括区际和区内);包括区际规划和区内规划,前者主要解决区域之间的原生态发展不平衡或区际分工协作问题,后者系对一定区域内原生态发展和城市建设布局进行全面规划。狭义的区域原生态科学化则主要指一定区域内自然原生态环境与国土开发整治有关的建设布局总体规划。当我们把一些小规模的景观规划建设行为放在一个区域背景考察,并且与强有力的促进城市增长的外力因素结合起来看时,区域原生态科学化地必要性就显现出来了。作为区域经济中的重要节点.都市经济的出现就是这样一个背景和外力因素的主要标志。计算机、通讯、信息技术的革命使整个区域前所未有地联系成一个网络.都市成为全球经济的控制节点。除此之外人们的流动性也大大增强了,在国家和国际层面上表现为移民、全球商务和旅游;在区域层面上表现为机动车拥有和使用量的增加。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环境与20年前孕育新传统主义的环境有所不同,城市快速发展也造成了原生态破坏;于是区域规划针对这些新的情况再次出现;在区域原生态科学化的宏观大背景下,进行城市景观规划设计,能够更加全面的分析场地要素,多方面权衡利弊,综合评价后,再进行景观的施工工程。
3 区域原生态科学化的来源
区域原生态科学化是安排聚落并使之与区域原生态相协调的活动。它考虑一个住区系统——城市、市镇、乡村——是如何通过道路、运输、公用事业、通信线路等基础设施连接起来,又是如何通过自然原生态河道、农田、公园、湿地等开放空间来相互隔离、缓冲的,使原生态达到科学化可持续发展。
McHarg的《设计遵从自然》一书引起了国际性的反响.并改变了景观规划设计和区域原生态的发展方向。他的设计方法是在区域尺度上整合原生态环境及其他要素。这个方法标识了自然系统吸收人类活动影响的能力(McHardg.1969)。Ed Bacon的著作《城市设计》描述了如何指引及调整城市内部的增长,从而使它区别于增长管理这种着眼于乡村和近郊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主流思想(Bacon 1967 费城规划委员会,1960)。另一个例外是Kevin Lynch,他一生都在做有关城市设计和原生态保护的工作。他在区域尺度上的主要著作是《保持区域感》(Managing the Sense ofa Region)(Lynch 1976)。McHarg、Kevin Lynch、Ed Bacon给当代区域设计提供了灵感,他们均以自己的方式实践了区域原生态科学化的某种形式,在一个世纪以前展示过的完整综合全面的景观规划与设计方法,并在施工中传承其设计理念;在实践中有两个重要的范例:纽约区域规划协会(NYRPA)的1929~1930年纽约市及郊区规划及施工,以及Patrick Abercrombie的1944年大伦敦规划及施工。另外还有欧洲大陆的案例包括哥本哈根的“指状规划”及景观施工和荷兰的兰斯塔德规划及景观施工,都是体现了区域原生态科学化在景观规划设计与施工中的应用。
4 区域原生态科学化的综合性
区域原生态科学化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对整个国民经济建设进行总体的战略部署,为城市景观规划和景观专业工程施工提供宏观的技术经济依据。因而,它对所规划地区的整个经济建设的重要决策具有指导性。全面规划,统一布局,协调各方面的矛盾,使景观规划方案在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先进、适用,建设上现实、可行。
良好的区域原生态科学化在景观规划设计与施工中的应用可以达到几个远大的目标:有效地提供基本的公共与商业服务(基础设施物流与通信),保护乡村土地和敏感的原始自然环境:支持农业牧业及其他乡村经济活动,恢复与复兴城市及其他社区等。
5 实例:伦敦绿色廊道
5.1绿色廊道概念
在19世纪,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规划的领导思想是建设绿色斑块,即公园;20世纪,重点思想是建设绿带,即公园道或者绿色通道;21世纪人们渴望拥有多样化的城市开放空间,而不是仅限于街道、广场、公园。具有很强的自然特征和很高的生态价值的绿色通道为开放空间规划提供了有效途径,最近几年,绿色通道被系统的认为是保护城市生态结构、功能,构建城市生态网络和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的核心。
绿色通道是具备较强自然特征的线性空间的连通体系,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休闲、美学、文化、通勤等其它多种功能。根据绿色通道的发展过程,绿色通道具有以下显著的特征:①具备较强的自然特征;最直观的即具备大量的植被,这样就可以将完全人工化的景观如硬质道路排除在研究范围之外。②线形空间;这是绿色通道自身的基本空间特征。线形空间在人类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感观上,它给人以运动感,构成了人类的一种重要体验;在生态过程上,它对物种、营养、能量的流动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它集中了多种具有很高价值的资源,因此这是一种很重要也很普遍的景观组成。③连通的网络;首先是绿色通道网络本身的互相连通,这个网络必须形成一个互相作用的整体;其次,它必须与周围的景观周况连接;它和周边土地的利用方式之间有着深刻的相互影响。
5.2伦敦绿色廊道规划
5.2.1 1929年伦敦开放空间规划
这个规划是大伦敦区域规划委员会制定的。规划中包括了关于Raymond Unwin雷蒙德昂温的规划思想即引入绿化隔离带概念和开放空间的一些指标。“开放空间”不同于“开放用地”,后者是指没有开发的用地,而前者是指休闲用地。考虑到开放空间的布局,这次规划最大的特征就是规划了环绕伦敦的 ’绿环’状开放空间。1938年,绿化隔离带法案通过,征购了大面积的土地,但是这些土地没有连接起来。而且许多地段都没有实现休闲功能。大多数土地变成了地方政府所有的农田而非绿色通道和公园道。
5.2.2 1943-1944年伦敦开放空间规划
这个规划是由Patrick Abercrombie帕特里克.阿伯克龙比 (建筑师、城镇规划师、景观设计师)所指导。他推进了1929年的思想并且引入一种设想:用绿色通道将内城的开放空间与大伦敦边缘的开放空间连接起来,创建伦敦的绿色通道网络,目标是实现:城镇居民从家门口通过一系列的开放空间到乡村去。这些连接性公园道最大的优点就是能扩大开放空间的影响半径,使得这种较大的开放空间与周围区域关系更加密切。总之,这是一个伟大的思想,相信它还会继续影响开放空间规划。
5.2.3 1951年伦敦开放空间规划
1951年伦敦行政县发展规划参与机构单-(伦敦县议会,1951)。这是一个法令性规划,没有明确的个人思想。他们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增加有植被的公园空间。如果这个规划完全实施了,它将使得城市绿地和开放空间结构均质化。规划者自称他们的成就是:使每千人拥有4英亩的开放空间。但他们忽视了Abercrombie阿伯克龙比为伦敦规划的绿色通道系统。
5.2.4 1976年伦敦开放空间规划
1976年的伦敦开放空间规划基于对社会科学的广泛深入研究,由伦敦县议会发起,由大伦敦议会完成。这个研究被描述为:“任何近来的休闲研究中最有意思和最有用的”(Burton 伯顿和Veal维尔,1971)。但是它同样忽视绿色通道思想,并且导致了不同寻常的结论即公园应该按照不同的大小等级来配置:大城市(metropolitan)公园、区域(district)公园、地方(local)公园。
5.2.5 1976年后伦敦开放空间规划
1976年后关于伦敦开放空间最有意义的改变就是发展不同类型的绿色通道,也被称作绿链。最初的绿链由大伦敦议会整理调整(绿链连接委员会,1977),目的是为了保护大多数开放空间以及开发它们的休闲潜力。开放空间全面的以链状形式在伦敦东南部展开。在开放空间之间规划了绿链步道,连接成一串绿珠项链。
5.2.6 1991年伦敦开放空间规划的绿色战略
绿色战略报告(Turner特纳,1991)提出了一系列的叠加的网络,每个都有不同的属性。第一个网络是步行绿色通道,是为步行者而规划,沿途设置不同项目,包括火车站、购物中心、学校、公园、河谷等。步行网络是由一个非法定组织(伦敦徒步旅行论坛)发展的。步道唯一的目标就是作为休闲线路。第二个网络是自行车绿色通道。这是由伦敦自行车组织提出的。1000英里的自行车线路网连接了伦敦的地方中心,这个网络主要功能是通勤。象步行网络一样,这是一个局限的政策,两个网络都应该包括通勤休闲功能。第三个网络是生态绿色通道,是由第三个非法定组织提出的,即伦敦生态小组(大伦敦议会,1986)。规划者希望这些绿色通道成为野生动物迁栖的通道。生态廊道具有的优势:第一,它们是栖息地的一种;第二,它们能在整个城市尺度上延伸;第三,它们包含精神文明价值(因为我们常常会感到我们的文明销毁了自然环境)。
总之,伦敦经过上个世纪不同阶段的开放空间规划,最终又再次认识到绿色通道在城市开放空间规划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再次认识到1943年-1944年的规划(到目前为至也是最伟大的规划)所包含的生态和人文内涵。伦敦开放空间规划历史说明:法令性规划并不重要,而思想和概念规划才是最关键的。
6 结语
运用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哲学关系原理进行区域景观生态规划,能够促进从区域景观生态过程与功能的实际需求出发,提出切实有效的生态格局和生态结构规划方案。本文的重点是强调一种规划研究的哲学理念,即从生态过程和功能需求出发,寻求有效的景观规划格局和生态系统经营方式,进而实现对区域生态质量的调控。
景观施工是一种具有时间和空间双重性质的创造活动。每个时代都赋予了景观设计不同的内涵,都会对景观设计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现代意义上的景观规划设计,因工业化对自然和人类身心的双重破坏而兴起,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己任。“景观设计的宗旨就是为了给人们创造休闲、活动的空间,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而景观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的生活同地球和谐相处”[3]。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景观生态战略点识别方法[J].地理学报.1998,53(增刊):12-18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综合,要素
Abstract: The modern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aim to make the physical space environment more comfortable, convenient, sanitation and beautiful. All the elements in a certain geographical space, do comprehensive designs in the premise of realizing a predetermined unified goal to make all the various facilities function achieve to mutual cooperation and coordination, unity and space can form a perfect.
Keywords: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comprehensive, elements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城市规划设计
1、城市规划设计的概念
城市规划设计是以发展眼光、科学论证、专家决策为前提,对城市经济结构、空间结构、社会结构发展进行设计。具有指导和规范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是城市综合管理的前期工作。城市系统的特性决定了城市设计是随着城市发展与运行状况进行长期调整、不断修订,持续改进和完善的连续决策过程。
2、城市规划设计的意义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很强的工作,涉及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等广泛领域,是城区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是管理城市建设的重要依据。提高规划设计工作的水平,把城市规划设计好、城市建设管理好,对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3、城市规划设计的任务
城市规划设计是根据国家城市发展和建设方针、经济技术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布置城市体系;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布局;统一规划、合理利用城市土地;综合部署城市经济、文化、基础设施等各项建设,保证城市有秩序、协调发展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二、旅清设计中心在开发区发展中的作用
进入新时期,旅顺开发区积极抢抓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辽宁沿海开发开放、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着力培育、壮大船舶制造、机车制造、重大设备制造等主导产业,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已基本形成一个枢纽、四大产业同步发展的规划格局,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在全省40多个省级以上园区中保持领先地位,成为全市、全省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旅清设计中心成立于1995年,隶属于旅顺开发区规划建设局,作为辖区内唯一的一支规划设计团队,设计中心始终秉持科学的规划设计理念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积极参与辖区的规划建设,先后完成了近千个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规划范围覆盖道路、基础设施、园林、工业园区、居住区、大中院校等各个领域,为开发区的迅速崛起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开发区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1、规划设计思路
旅顺开发区作为一个临港新区,规划设计工作需要从零开始,在借鉴其他城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开发区自然、人文等特点,力求探索总结出能适应区情、符合长远需求、环保绿色的城市规划设计新理念 ,尤为重要。开发区作为绿色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发展区域后,规划面积56平方公里调整至102平方公里,这对于规划设计工作,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旅清设计中心作为开发区的规划设计骨干,在第一时间提出“结合新老城区,整体规划绿色新城”的规划理念,围绕西部临港新城核心区进行延伸规划,走出一条有有质量、有特色的全新规划设计之路。
2、规划设计内容
在开发区二十年的建设发展和远期规划决策中,旅清建筑设计中心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开发区第一版整体规划就是由旅清设计中心独立完成的,为开发区今后的整体规划、大项目引进、功能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奠定了发展基础。先后完成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大连天瑞气体、金洋环境工程等59个项目土地调编组件;组织完成了引碧工程线由规划和轻轨线由开发区段的市政管网改线设计以及西部临港新城(开发区)天燃气专项工程规划,填补了功能上的空白;协助北京清华规划设计院完成了核心区控制性规划编制及核心区景观设计工作;协调设计院进行了土羊高速延伸工程工可研编制并组织专家组进行了评审;依据核心区景观扩初设计方案,积极同大连水利设计院(提供景观设计所需基础资料)、辽宁省城乡规划设计院(核心区桥梁设计)进行工作协调。在此基础上,针对大名工业园、双岛湾临港工业园、大连重工起重厂区新港改扩建、天门山度假城等重大项目的专项规划设计进行了预可研。
特别是在西部临港新城概念性规划与设计过程中,旅清设计中心结合 “双核、三湾、四轴、五片区”的规划建设格局,在注重城市功能设计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设计意见,为开发区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调整产业结构、拓展城市规模提供了有力保证。
一是在城市功能设计上,以生态宜居和现代服务业为规划设计目标,深入发掘和利用现有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设计成为服务配套完善,具有文明生态示范效应的宜居社区;二是根据未来入驻产业类型,将核心区设计成具有生产服务、商贸金融、文化体育、会展、物流、总部经济等六大功能的综合性绿色新城,形成二次腾飞的动力之源;三是结合双岛湾港发展需求,在低碳临港产业及旅游业等方面配套综合设施,形成功能多元的城市活力之核;四是引入“有机聚合”的规划设计理念,以分散化的集中模式,实现核心区集约性与环境舒适性之间的平衡,强调了融入环境组团模式和山海交融的空间组织结构;五是结合水系现状,以核心区内南北滨水生态景观带为中心,形成两轴四元六带八节点的格局,将山景、水景融入城中,形成山-海-港-城交映的城市形态。
三、新时期开发区城市设计的思路与方法
当前旅顺开发区正面临着由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型的重要的历史机遇期,如何加快服务业发展、推进服务配套建设、加速升级转型已成为开发区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实现这一目标,应结合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正确处理城市局部建设和整体发展的关系。要从全局出发,使城市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布局上做到结构合理,主次分明,互相衔接,科学考虑城市各类建设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合理安排城市生活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等,形成统一协调的有机整体。
2、正确处理城市规划设计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关系。任何城市的发展都会经历形成、改造、更新的演变过程,近期建设是远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规划设计中既要保持近期建设的相对完整,又要科学预测城市远期发展的需要,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
3、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关系。保持人与自然相互协调,既是当代人类的共同责任,更是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基本原则。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始终坚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从环保的角度进行规划、从绿色的角度进行设计,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使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实现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
4、正确处理增量与存量的关系。土地是城市的载体,是不可再生资源,要本着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做到精打细算,珍惜城市的每一寸土地,把集约建设放在首位,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和定额指标,形成合理的功能与布局结构,为城市更新预留控制用地,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5、正确处理统一规划与突出个性的关系。了解城市已有特色,避免“千城一面”并不断丰富、创造这一特色,对于城市规划设计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往大处讲,这是一个城市和谐、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从小处说,这对于保留一座城市的个性与魅力,有着一种特殊的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在制订城市发展规划时,要冷静、谨慎,更要留有余地,为子孙后代守住历史的家园,留住生命的色彩。
关键词:住宅小区;规划;建 设;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转型,小区建设开发的迅速,当地建设了不少住宅小区,有位于中心地段,设施配套齐全,为中高消费层服务的小区;也有位置偏远,为中低层服务的安居工程。住宅小区的增加,许多相应的政策法规及管理方法没有及时跟上的问题就暴露出来,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创造高质量的住宅小区规划和建设。
1住宅小区在规划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住宅小区规划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小区在规划建设中能否取得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三者协调统一,是衡量小区建设水平的综合尺度。如果开发商以增加经济效益获取高额利润为出发点,只管建设,不管小区的管理,那就必然使小区建设造成盲目的恶性循环。达不到改善居住环境的目地,其主要问题是:
(1)加大小区的建筑面积建设单位都希望在有限的地基范围内增加一些建筑面积,缩小房屋的日照间距,增加楼层,使住在低层的居民得不到充足的阳光和 良好的通风 。
(2)绿地少小区规划中,规划了小区道路绿化带,组团绿地,小区游园等,为居民活动、休闲而组织的娱乐设施,无故被取缔,利用地段空隙插建,即使没挤占,也没有按规划意图实施,使小区活动场 所严重缺乏 。
(3)加大小区商业网点建筑面积由于不同用途的土地进行不同的项目建设,其效益是不同的,有些开发商在住宅小区的开发上,一定程度地出现随意性, 擅自增加小区中商业网点的建筑面积,缩小沿街的商业网点与建筑红线的距离,其目的就是获取利润,从而破坏小区的完整性与合理性 。
(4)小区配套不完善目前,相当多的小区只建住宅,不重视为之服务的配套设施建设,如结合绿地而布置的托幼和为老年人服务的活动站,无故被取消,停车场跟道路建设跟不上。忽视公共厕所的规划建设,小区临街底层大都是商业服务网点,客流量大,而公共厕所廖廖无几。以上问题严重阻碍了小区建设的健康发展。可见,加强和重视小区公共配套建设是当务之急。
2 规划建设高质量的住宅小区
建设高质量的住宅小区,必须以市场经济为前提,以《城乡规划法》为依据 ,小区存开发过程中,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量力而行,尊重群众意愿,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针对小区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制定出有关法规,加强监督管理,维护小区的科学性和法制性,使规划设计和管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人是居住环境的主体,人一刻也离不开生存于其中的居住环境,在小区规划设计中,做到高起点、高水平,体现“以人为本” 的原则,妥善地处理居住环境中公共性与私密性、方便性与安全性 、领域性与识别性的关系,不断提高住宅内部及其周围环境的合理化和完善化 。
2. 1 小区的空间布局
近些年来,我们编制的小区规划,多数考虑规划结构,把小区划分成若干组团,确定小区中心位置,公建配套、道路及绿化系统等,但是有的方案存在着组团之间分隔不明显,一般的做法是组团之间以道路、绿化或公建来分隔,这样才能达到分组清晰的目的。居住组团尽量要做到围合院落,避免造成组团和外部交 通四通八达,以达到安全和安静的目的。要分析人流主导方向,设置小区主要出入口,在主要出入口处设置明显的标志,如雕塑、大门等。在建筑排列方面,精心设计,组合成风格统一的小区,以达到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有规律,重复中有节奏,布局严谨,构图完整的效果。
2. 2 道路系统
小区道路是城市道路的支网,是它的延伸 ,为了使小区内居住环境安静、安全 ,不使小区的交通环境混错,造成居民心理压迫和不安,小区道路组织的原则是顺而不穿,通而不畅。区级道路设计成曲折形成弧形,促使驶入小区内的车辆被迫降低速度,衔接组团和院落的支路,基本上采用尽端式,做到车辆不能穿行,保证了住宅组群内部的安全。
2. 3 住宅的布置
住宅成组成团布置,便于居民生活的组织和管理,组团内部是居民生活的“小天地”,因此组团内部空间面貌的好坏,对整个小区环境质量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组团布置的手法一般采用行列式布置和周边联列式,前者用得广泛,在满足采光 、通风的前提下,运用点条搭配,长短结合,错开拼接等方式,后者把绿化集中在中间,绿地比较完整,但要避免把一些零星小建筑如居委会、变电所、调压站等设在场地中间。为了使院落空间成为人际交往场所,增加居民对住地的归宿感 。同时居民组团具有较明确的领域界限和防卫空间,增加居住安全感和居住环境的识别性。
2. 4 小区的公共建筑布置
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置,应将商业服务设施布置在人流交通必经之路的小区道路入口附近,使居民回家途中顺路购物方便,同时,商业区是人流集中之处,设于路口,有利保持小区的安全和安静,又兼顾到小区外行人购物。文化站和托幼要有安静优美的环境,应考虑与中心绿地空间结合,以达到环境怡人和提供方便室外活动场地。改善底层的居住条件,在住宅底层设置车库,以解决周围居民的需要。此外,也有与组团的其它公建共同组成小品建筑,增加组团的个性。
3 住宅建筑时空的全面性
“以人为本”的住宅建筑,时空的延续性使其具有了某种低于建筑空间文化的特质,实现了抵御建筑空间文化创新的再现,丰富了当前颇为雷同的居住模式。然而,仅有时空的延续性,并不能符合现代人的要求。为此,还必须考虑其时空的全面性。在完成了人性空间与自然空间的合理结合之后,需将适合现代化社会发展的人类自身生活方式的一些必要因素考虑到其中,主要包括住宅建筑的舒适性,适应性,生态性,信息性,文化性,智能型等等。
3. 1 住宅建筑的舒适性
住宅建筑的本质就是为人服务,首先就要讲舒适性,也就是说住宅建筑要寻求一种在符合购买面积,户型的基础上,使得各功能空间有合理有效的安排,各得其所,分区明确,并使各功能的空间有诗意的尺度,比例,方便家具的布置和人的活动,同时要保证各功能空间的相对私密性。为满足室内环境质量,各功能空间要采光充足,通风良好,使用率高,并体现一定的艺术性和超前性。对于外部空间的环境,居民交往的空间创建也是居住舒适性的重要体现,应力求把原有的生活纳入进来,作为居民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要结构明朗,形象纲举目张,群体设计要多种围合,变化多变的私密,半私密的空间,配合如一,广场,绿地,小品,通透环廓等构成统一景观,做到安全宁静,温馨而利于交往。
3. 2 住宅建筑的适应性
住宅建筑的适应性主要表现在多样性和可变性两方面,多样性:由于住宅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住宅开发建设单位要避免“贫富皆宜”的单一项目而要有一定的特殊,适合多种目标群体,赋予个性化的项目,来满足日益多样的市场需求,可变性:由于功能的多样性和技术的可行性,使居住空间的灵活可变得以实现,其可变性一般是以“户”为设计单位,按基本间定型的厨卫等定型设计,居室部分采用活动式隔断灵活分隔,即每户的平面围护结构不变,管道基本固定不动,厅室隔断按一定模数灵活不止,分户墙可以固定,也可采取取消分户墙而根据实际购买需求取舍的售楼方式,据此,住户的室内布置就可以各尽其能,各取所需,设计布置一个温馨而有个性的家,如此自然提高了居住建筑的使用效率,使住宅建筑易于改造而拥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3. 3 住宅的生态型
如今生活在都市里的人都渴望回归自然,希望更多地与大自然接触,但住宅建筑仅有绿色还不能说其具有生态型,住宅的生态型是以绿色为基础涵盖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等多种理念。生态的建筑设计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尊重设计地段内的土地,环境,及植被的特点,因地制宜;整体,全面的考虑设计区域内部与外部环境关系;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不可分割;设计过程的多学科综合性。
人类生存离不开洁净的空气、充足的阳光和浓郁的绿丛。但随着工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却造成环境的污染与自然生态的恶化。在建造住宅时往往忽略了原有地形,有意无意地破坏了地形地貌,对基地的地物诸如树丛、植被,水面等也未加爱惜,致使水土流失,绿地减少,同时也缺乏对空气污染、噪声污染、水质污染、辐射污染、垃圾污染的重视,最终使环境遭受严重污染,影响居住生存质量。
4 加强住宅小区的规划管理
小区规划建设是一项多学科的工作,规划建设的好坏,不仅与规划、建筑设计、园林绿化、管线综合、施工质量有关,同时也和规划管理有关,同时也和规划管理有密切联系。
4. 1 严格按规划设计方案施工
承担开发建设的部门应严格按照规划设计部门设计的方案来施工,不能私 自修改或变动,如果确需修改或变动,必须经过有关部门同意,批准后方可改动。
4. 2 加强检查验收工作
有关部门应不定期地检查开发商是否按设计方案要求进行施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和处理。加强验收工作,对擅自改变层数、规划位置、增加建筑 面积等与规划审批图纸不符的问题,要按有关法规严肃处理。
4. 3 加强有关规划法规的宣传
要采取多种方式宣传城市规划有关法规,使开发建设管理部门了解掌握有关规定,增加遵守法规的自觉性。
4. 4 提高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意识
行政管理部门对居住小区规划的建设,实施集中统一管理,并将小区开发经营活动有效地纳入该地区的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之内,协调好各种基础设施的配套,是实施规划与建设管理的当务之急,只有不断地提高规划管理部门的职能意识,才能避免小区建设与管理不协调的现象发生。
4. 5 采取正确的规划约束方式
目前我国普遍实行的是行政职能管理约束方式,即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发放规划许可证,将规划意图强制贯彻到小区的开发活动中,并且监督开发部门执行,必要时加以行政干预。但是这种方式容易产生控制力不够,管理不严的弊端,而且较多地受到管理者主观意图的影响。鉴于当前小区规划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该采用协议契约管理,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工程建设结束,把遵守制度的开发商的费用退回,否则按违章的程度扣取一定的费用,这是保障规划实施的有效约束方式。
4. 6 加强社区管理
社区管理必须推行科学规范管理方式,体现“以人为本” 的原则,创造舒适、方便、安全、卫生的生活居住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区正常的社区管理工作不流于形式。 同时加强小区规划建设的统一管理,小区规划要以总体规划为依据 ,协调好基础设施的配套工作,确保高质量住宅小区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综合体;能力分类;功能研究;社区服务中心;
Abstract: Nowadays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continuously upgrade the quality of living environment, the requirements have also increased, the living environment clean and tidy, far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people. Therefore, this article mainly to the "people-oriented" concept as the starting point, carries on the discussion to the community planning. For complex within the community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 the purpose is to study the main function to the community, different configuration of the crowd, research and human activities etc., truly meet the needs of the people living environment, leisure space and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and so on, hope to discuss with you.
Keywords: complex; classification; function research; community service center;
中图分类号: B84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引言
随着程式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各行业的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加速推进了服务业的转型。而在社区层面上则表现为原来封闭独立的居住环境,内向的公共服务设施服务模式趋于瓦解,社区作为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在居民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显,它是居民生活相关的重要组织载体,也是促进城市和谐的重要内容。而在城市的发展中,由于开发规模、建设时序不同,造成城市的发展结构不协调,区域中心缺失,城市中配置的各种功能也难以满足居民生活要求;体现在区域归属感减弱,对城市的记忆逐渐淡化。因此,通过社区综合体的建设一方面可以更好的整合各类服务资源,另一方面也便于构建区域中心。
2、概念界定
2.1 综合体
对社区综合体进行解释,首先要从综合体的定义出发。“综合体”就是将城市中服务功能、产业功能、社区服务、配套服务等多种功能进行整合,同时在彼此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最终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整体。而社区综合体则是将综合体中主要面向社区服务的功能进行整合,以社区为服务单元,整合社区管理、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功能,形成社区的邻里中心。依靠社区综合体来构建区域中心,主要是从综合体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出发,更多的为人提供一种综合。一般来说,社区综合体具有以下特色:
(1)集约性:各产业功能、资源要素、服务设施等在空间上的集中,以减少建设与配套成本,提高服务能力与运营效率。
(2)复合性:通常由三种或三种以上功能构成,各种要素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定的规模集聚效益;
(3)关联性:单纯的功能集中并不足以形成综合体,只有各部分间建立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才能使各功能实现复合式集聚。
(4)公共性:综合体中大部分空间为公众可以使用或者进入的空间,不仅表现在地理空间上,更重要的是引导使用者交流互动。
2.2 综合体服务能力分类
根据规模及服务人群能力来分类,以服务业为主的综合体主要分为三个等级:1、城市中心级综合体;2、社区中心级综合体;3、小区级综合体。(表1)
表1 综合体分类表
2.3 社区综合体
社区综合体,作为整个邻里单元的中心,是以社区为主要服务对象,在业态上集社区管理、居民服务、公共活动、教育医护为一体的综合设施。构筑一个社区的中心,促进人的社会交往,在人的心理感知中建立标识。在人的使用功能上相比较城市综合体,社区综合体对酒店、办公、商业、会展等功能进行了降级,并对展览、会议等功能进行弱化,主要凸显的是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居住区级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服务作用。
3、社区综合体探索
通过对社区综合体建设模式的探索,重点对社区综合体功能、设施关联性、使用人群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社区综合体对社区单元内的服务设施的集约化,多种服务功能的复合化,形成社区单元的中心,有利于提供服务的均好性。在服务上,提高居住环境品质,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与社会交往,塑造社区文化、增强社区归属感。相关研究表明,社区活力中心往往是处于步行尺度的可达范围内,因此在社区综合体范围内建立“人车分行”的交通组织体系,使人的公共服务需求尽可能在慢行范围内得到满足,更利于形成以开敞空间和生活配套为主的社区中心,建立标志性、活力性、高品质的社区综合体。
3.1 社区综合体功能研究
人是社区综合体的使用主体,社区综合体所配置的功能首先要满足人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一方面对于社区综合体的功能配置,应根据居住区级规模,参考相关规范及地方管理规定进行配置。一般包含两大类,一类是综合服务中心,包括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健身馆、文化活动中心(含青少年活动中心)、公厕、再生资源回收站等;另一类是独立服务设施,包括中学、综合运动场、派出所、居住区绿地、居住区商业中心、公交场站、加油站、加气站、养老设施等。同时根据人的使用情况可以对社区综合体主要功能进行更详细的功能分类,例如将社区管理分为:派出所、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分为:社区用房、社区服务中心;教育分为:幼儿园、小学、中学等。另一方面,基于人需求层次的不同,可以对社区综合体所配置的设施进行分级设置。
首先是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设施,主要包括社区管理中的街道办事处、派出所;社区服务的社区服务中心、社区用房、养老设施;以及医疗卫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公共文体设施:文化活动中心、综合运动场、综合健身馆、居民健身设施等,这些设施基本涵盖了社区综合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部分,同时又是构筑社区中心必不可缺的部分。
其次,从较高需求层次的要求和增强社区凝聚力的角度出发,将一部分设施定位为建议配置设施,主要包括:教育设施的中学、小学、幼儿园;医疗卫生的综合医院;以及一些大型的商业:大型超市、购物中心、综合购物中心;餐饮服务和文化娱乐设施的电影院、图书馆、文化宫等。将以上设施置于社区综合体中,可以进一步提升社区综合体的中心效应。
第三,将更高需求层次的要求定位为可以选择配置的设施。这部分设施的配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社区综合体在整个区域乃至更大范围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其功能主要包括商务办公、会议展览、酒店服务等。(表2)
表2 社区综合体设施配置要求一览表
3.2 使用人群研究
社区综合体应把“服务于人”作为根本出发点,因此对人的活动行为进行研究,是社区综合体建设模式的重要内容。按不同的年龄段划分为幼儿、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这四种类型的人群,在使用社区综合体中都有各自的需求。一方面社区综合体中需要配置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服务设施,另一方面在设施的规
划中还需要考虑不同人群使用时间段对社区综合体的要求。
(1)幼儿
首先,幼儿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其活动的时间与地点自主性较差。同时幼儿又是一个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主要阶段,公共服务设施应有针对性并提供必要的场所。要考虑到同龄相聚性的原则,在幼儿园的设置上尽量与公共开敞空间相结合,避免道路的过度分割,保证区域的相对完整性。其次从时间性上,白天在户外活动的主要是一些学龄前儿童。放学后、午饭后和晚饭前后则是各种年龄儿童户外活动的主要时间。节假日与寒暑假期间儿童活动的人数增多,活动时间多集中在上午9 时到下午5时,因此幼儿园在设置上就需要避免与商业设施、菜市场等人员流动性大的设施组合在一起;还需在幼儿园等设施附近设置一些文化娱乐,休息游憩的设施,来服务幼儿家长在等候接送儿童时的需求。最后考虑到幼儿的自我中心性。小区中儿童游戏场的主要服务对象是3~12 岁的儿童,在社区综合体配置上需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远离社区的停车、市政、社区管理等设施。
2)青少年
青少年在平时生活中的活动线路相对较为单一,主要局限于教育设施与住区之间的线性活动,在其主要的活动线路上,可以通过串联各类不同的设施来方便青少年的自发性活动。在小学附近设置可以进行公共活动的公园及运动设施,在联系社区单元外部的交通设施附近设置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活动方式和交流平台。
3)成年人
成年人每天的活动最频繁,处于同一密集活动时间幅度内的如: 上下班、接送小孩、购物、存放车辆等内容; 同时,这些活动具有一定的程序和线路。成年人希望尽可能以最便捷、最有效的行动路线完成需要做的若干事情。对于成年人的活动方式,主要区分为两个大的时间段:工作日、休息日。社区综合体在工作日的服务配置中,首先考虑的是高效性的原则,并最大限度的激发邻里单元内的自发性活动,促进社区间的交流。如在社区综合体周边主要的道路结合便利的慢行系统(如绿化步行廊道、自行车租赁点等),同时在上下班高峰时间的交通设施附近设置农贸市场等商业服务设施,便于人出行的同时提高社区综合体的使用效率。
社区综合体在休息日的设施服务配置中,则更多考虑线路的丰富和使用设施的多样性,以此来满足成年人对于社区综合体的各种要求。(例如在农贸市场附近设置社区商业,将产生较高关联性的设施临近设置,在享受社区服务功能的同时,还可以有便捷的交通设施作为支撑以及多样的文化服务设施、商业设施,来提高服务水平)。
4)老年人
老年人的生活特性主要是其生活环境发生了性质的变化,由原来的以工作生产为主转向以生活休闲为主,特别是对精神生活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应将养老设施与开敞空间、老年活动中心、文化服务设施等进行组合,以促进老年人的自发性活动。
综上所述,一方面社区综合体规划的功能配置上,以必要性活动设施点为中心,构筑起网络化的自发性活动体系,并考虑在功能的配置上尽量做到具有较高的设施关联度;在空间上构建多条通行廊道,为社区综合体所服务的人群提供不同的选择途径,将独立设置的运动场、居住区绿地、公交场站等进行合理的集中,形成社区综合体中最具凝聚力的中心。另一方面,社区综合体应努力做到高效配置,便捷服务的特点,将社区商业、社区服务、社区管理及社区教育等功能进行整合设置,为人提供“一站式服务”,使综合体中各类设施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构建起整个社区的公共核心。
4、结语
社区综合体规划模式的探索,希望找寻一条宜居城市的途径,以“人”为出发点,在满足人日常生活需求与舒适环境的基础上,营造社区中心,满足社会交往、文化认同、归属感等多元心理需求。同时,通过研究不同年龄层次人群的需求,合理组织社区功能及交通流线,使社区综合体发挥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桢栋.当代城市建筑综合体研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7;
[2]唐子来.居住小区服务设施的需求形态趋势推断和实证检验[J].城市规划,1999(05)32~36;
【关键词】 城市规划;水系景观区;设计建设;理论依据
城市作为人们的生活归宿和精神家园,不仅是人与自然共创的自然景观,更反映了所在地区的文化特征。随着城市建设高速向前发展,人们在享受繁华与喧嚣的现代城市带来的物质满足的同时,对城市环境质量和生活品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如何能够规避环境污染、空间拥挤、精神生活匮乏等一系列问题的困扰,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居环境早已是城市规划建设中极其重视的问题。
水系是市内环境中的重要构成,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骨架网络,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方向以及性质布局。城市中的临水区域具备平衡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充裕的交流活动空间等功能,因而成为了城市空间中最具吸引力的理想生活地段。时至今日,随着人们生存理念的不断更新,城市水系的景观建设也更加受到重视,成为了改善城市环境,丰富城市文化内涵的重要措施。
一、国内城市水系景观建设现状
水是自然景观中最有灵性的构成要素,在决定城市特征方面有时要比城市建筑更为重要。我国城市水系景观区域建设的理论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后开始发展起来。1990年钱学森率先提出了构建“山水城市”的概念。而同济大学风景科学研究所的刘滨谊教授则率先开辟了景观设计规划领域的理论研究,开创性地提出了现代景观设计规划的三元理论。近年来,我国城市水系景观开发成为城市建设的热点,很多城市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将水系景观的设计与建设作为自身的重点项目对待,水系景观区域也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构成部分。成都市则采用了综合整治的方法,将府南河防洪、绿化、安居、道路、文化的功能集于一体,取得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提供了极具借鉴价值的城市建设经验。而北京市自1998年开始,便对市内水系进行大规模的综合治理,使得城市水环境明显改善,建成了水清、流畅、岸绿和在有条件的河段实现通航的现代化城市水系。
二、城市规划建设对水系景观的影响
快速发展的城市给水系造成了诸多不利的影响,例如市内河道和湿地的填埋,自然水系统的破坏。而水系的变化反过来又制约了城市规划建设的健康发展,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面硬化,缺乏调节城市气候的功能
城市化发展已明显改变了已有的地形地貌,而在水系景观的规划建设中,基于加固河堤的考虑,通常采用了浆砌块石和混凝土将堤岸硬化的方法。这种设计形式在虽能发挥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坡岸稳定的作用,且能使河道坡岸显得整齐划一,但对景观区内的生态系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极其显著的。而且由于河道内蓄水能力较低,仅仅依靠人工水坝拦截和人工放水保持一定的水位,基本上无法完成对城市气候的调节功能。
2、水面积减少,生态功能退化
随着市区规划面积的扩张,常常导致水面积的减少。已有的数据表明城市化水平与城市水面积呈现负增长的趋势。再加之水体严重污染、堤岸硬化工程、自然生态水量不足等原因,造成了城市内河岸线缩减、河道断流的现象,自然水中的水生植物和鱼类等大规模灭亡。不但使生态水体失去了自身的净化能力,也严重破坏了水系景观的观赏价值。
3、安全考虑不足,防洪排涝风险加大
在现代城市化进程和道路修筑工程中,生态水系和路面状况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路面硬化比例升高导致径流时间的明显缩短,同时增大了雨水径流量和洪峰流量。多数河道都具有城市的排污泄洪功能,但河堤护岸常做了整体硬化处理,这种规划建设方法导致的最大安全隐患就是泄洪能力降低。因此即使在市区建设中花巨资修建排水管网系统,仍然会增大防洪排涝的风险,对城市居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4、亲近性较低,公众参与程度低
城市居民是水系景观区的真正使用者,只有居民广泛的参与到设计过程中,才能真正创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景观空间。但由于水系景观区域的建设涉及规划土地等诸多方面,所以最终的设计方案一般都由政府部门牵头,依托设计单位完成。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局限,设计人员与广大市民缺少沟通,广大市民没有机会接触和参与到对设计方案的讨论工作中来,导致规划方案实施后总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三、针对城市水系景观设计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重视生态平衡,营造和谐景观
城市水系景观区生态系统的建立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也对建立稳定生态格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城市水系景观区规划与设计时,应深入客观的分析生态失衡的原因,从多个方面来加以改善。不仅要解决河流水质的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也要尊重河流的自然生态特征,以积极的方法恢复自然护岸,使得自然水系的生态功能得以有效发挥。
2、建立水系景观保护区
整治过程中严格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将河岸建设成维系城市生态的绿色走廊。河道景观区域内的绿化应以适合生长的本地植物为主,辅以多样的物种相互搭配,并根据不同用地类型采取配套的绿化形式。以现有生态资源状况,在河道两岸设立保护区、恢复适合动植物栖息的自然发展空间,保证鸟类等生物具有较为独立、安静的栖息迁徙空间,旨在提供各类生物适合生态保育的生存环境。
3、搞好水系景观区域的人工造景设计
在漫长的河堤岸线上,若仅是以平铺直叙的行列树木为景观,难免会有些单调乏味的印象。因此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时应特别注意景观元素彼此之间协调呼应,形成主次和谐,特色明确的观景效果。同时,应当充分运用自然景色的四季变化,通过不同季节特征的植物,创造含有春夏秋冬各季特点的水系景观区。
四、结语
水系景观建设在城市规划中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深远的涵义,在环境层面上,水系景观区的自然因素使人与环境之间达到了平衡、和谐的发展;在经济层面上,水系景观区具有高品质的旅游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潜质。在社会层面上,水系景观区不仅提供了富有特色的开放社区,同时也提高了城市整体的可持续发展性。
【参考文献】
[1]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2]郝天文.城市建设对水系的影响及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的应用[J].给水排水,2005(31).
[3]徐欣.浅谈山水城市建设中水系的治理[J].人江, 2001(1).
[4]闫石.开封水系工程中滨水景观设计研究.河南大学,2012.5.
【关键词】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生态设计;景观设计
一、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1)功能与形式统一设计必须根据不同的气候特点、居民生活习惯的不同、对户外活动要求不同来进行。乔木、灌木、草坪要有一个合理的配置比例,达到最佳的生态和美化作用.
(2)设计需经济实用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尽量减少土方工程。适地适树,建筑周围的土壤由于建筑施工经常有建筑垃圾等阻碍植物生长的环境,须采用耐瘠薄、抗性强的树种。而且现在很多居住区的物业管理也跟不上,导致植物的生长状况不良,因此更需要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树种。
(3)美化环境园林绿地设计是一种多维立体空间艺术的设计,是以自然美为特征的空间环境设计,有平面构图,也有立体构图,同时又是把植物、建筑、小品等综合在一起的造型艺术。绿化要有统一的形式,在统一的形式中再求得各个部分的变化。要充分利用对比与调和、韵律节奏、主从搭配等设计手法进行规划设计。
(4)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居住区绿化是以满足居民生活、为生活在喧闹都市的人们营造接近自然、生态良好的温馨家园为宗旨,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用最少的投入、最简单的维护、达到设计与当地风土人情及文化氛围相融合的境界。
(5)居住区绿地规划应以人为本小区绿地最贴近居民生活,规划设计不仅要考虑植物配置与建筑构图的均衡,以及对建筑的遮挡与衬托,更要考虑居民生活对通风、光线、日照的要求,花木搭配应简洁明快,树种选择应按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来设计,并区分不同的地域,因地制宜。北方地区常绿树种应不少于2/5,北方冬春风大,夏季烈日炎炎,绿化设计应以乔、灌、草复层混交为基本形式,不宜以开阔的草坪为主。另外以人为本并非一味迎合目前人们的趣味,更重要的是通过环境影响人、造就人、提高人的层次和品味。
二、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思路
(一)居住区的生态设计
1.因地制宜配置各种植物
生态园林是根据植物共生、循环、生态位、竞争、植物种群生态学、植物他感作用等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地将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相互配置在一个群落中,有层次、厚度、色彩,使具有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从而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肥力,实行集约经营,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壮观而能的复层混交的立体植物群落,使我们的居住区绿化发挥更好的生态效益。
2.提高居住区绿化的绿地率和绿视率
在居住区内不透水的部分(道路、建筑广场)比例较大,而绿地面积已经很少,设计时,应合理分配园林各要素,(如植物、道路、建筑、山石、水体)的比例关系,重点突出植物造景,同时充分运用植物覆盖所有可以覆盖的黄土,努力提高单位面积的绿地率和绿视率。如同样是道路地坪,石板嵌草道路要比纯铺装的道路地坪好。同样是景墙透空,栽植攀援植物景墙要比无攀援植物透空景墙更能发挥生态效益。同样是休息、绿化功能的建筑小品,花架要比亭子更能提高绿视率。
3.提高居住区绿地单位面积的叶面积系数
叶面积系数=叶面积/单位面积。园林绿地中的物流和能流数量的大小决定园林绿地生态效益大小的最具实质性的因素,改善植物的空间分布状况,是提高绿化水平的有效途径。运用生态园林原理,设计多层结构,乔木下加栽耐荫的灌木和地被植物,构成复层混交的人工植物群落以得到最大的叶面积总和。
4.提高物质、能量的循环
生态园林是良性循环的园林,应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在多层次人工植物群落中,通过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代谢作用,实现无废物循环生产。植物根系分布的土壤,好气性细菌使有机物迅速无机化,净化土壤和增强肥力,并吸收空气中的CO2,如以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改造土壤结构和增加土壤肥力。在群落中适当多种女贞、槐树等蜜源植物,增加天敌数量,从而减少对危害性大的害虫的控制,以求达到利用天敌昆虫、鸟类、动物等防治害虫,以生物治虫为主,尽量少用化学药剂防虫,使环境不受药剂的污染。
(二)居住区的景观设计
1.意境创造
园林植物是意境创作的主要素材:园林中的意境可以借助于山水、建筑、植物、山石、道路等来体现。但园林植物产生的意境有其独特的优势,这不仅因为园林植物有美丽的姿态、丰富的色彩、沁人的芳香、漂亮的芳名。而且园林植物是具有生命的活机体,是人们感情的寄托。用园林植物创造意境可以归纳为几个方面:
(1)利用美丽的姿态。松象征坚强不屈万古长青的英雄气概;竹象征“虚心有节”;梅象征不屈不挠,英勇坚贞的品质;柳象征强健灵活,适应环境的优点。
(2)利用丰富的色彩。色叶木:秋的联想;白花:宁静、柔和;黄花:朴素;红花:欢快、热烈;枫象征不怕艰难困苦,晚秋更红。
(3)利用沁馨的芳香。桂花:甜香;兰花:幽香;含笑:浓香;梅花:幽香;荷花:清香。
2.植物配置
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是构成居住区绿化景观的主题,它不仅起到保持、改善环境、满足居住功能等要求,而且还起到美化环境、满足人们游憩的要求。首先要考虑是否符合植物生态要求及功能要求和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居住区绿化时植物配置还应该以生态园林的理论为依据,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利用植物生理、生态指标及园林美学原理,进行植物配置,创造复层结构,保持植物群落在空间、时间上的稳定与持久。此外还应考虑到落果少、无飞絮、无刺、无毒、无刺激性的植物。
3.空间处理
居住区除了中心绿地外,其他大部分都分布在住宅前后其布局大都以行列式为主,形成平行、等大的绿地,狭长空间的感觉非常强烈,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植物的不同组合,打破原有的僵化空间,形成活泼、和谐的空间;乔灌结合,常绿和落叶,速生和慢生相结合,适当地配置和点缀一些花卉、草皮。在树种搭配上,既要满足生物学特性,又要考虑绿化景观效果。绿化率要达到50%以上,这样才能创造出安静和美丽的环境。根据植物的生态特性和开阳县的气候特征可分为:
(1)适合于作上层栽植的植物:落叶乔木:银杏、樱花、玉兰、桂花、栾树、杜仲、泡桐、刺槐、悬铃木、等。
(2)适合于作中层栽植的植物:适合于林下遮荫条件下的植物:紫薇、龙爪槐、金银木、垂丝海棠。适合于林下半荫或全光照条件下的植物:紫荆、红叶小檗、红叶李、金叶黄杨、紫薇、小叶女贞、红花榉木。适合于林缘或疏林空地栽植的植物:海棠、紫叶李、紫薇、月季、迎春、牡丹。
(3)适合于作下层栽植的植物:金银花、草坪草、常春藤。
三、结论
居住区绿地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分布最广,是普遍绿化的重要方面,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居住区的绿化水平也应相应的提高,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不同要求。因此,加强居住区绿化建设首要的任务是必须做好设计。提高设计水平应在尊重传统、尊重科学基础上摈弃原有落后的环境,着重注重生态及景观设计,才能使居住区绿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经济发展;居住区;绿化;规划和设计
1前言
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住区的绿化和设计也应运而生,并且逐步地发展并且趋向成熟。一般情况下,我们将居住区的用地依据其功能划分成4类:住宅用地、道路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公共绿化用地。在早些年,居住区公共绿化用地在规划的过程中没有占有分量的地位,通常是在其他用地要求均满足的时候才考虑来规划一下公共的绿化土地。因此在那个时候,居住区的绿化和设计相对来说非常滞后。
改革开放之后,人们对其生活的环境要求开始逐渐的提高,随着而来的就是人民对其环境景观要求也在逐步的提升。用户的需求就是建设者的发展方向,所以居住区建设者也开始了对居住区环境绿化重视了起来,并且大幅度的增加了公共绿地面积,居住区绿化率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最终促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2 居住区公共绿地科学合理的空间布置
在我们进行居住区绿地规划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具体问题具体的分析,使我们既不造成土地的浪费和空缺,也不会因过分的注重效益而缺乏科学合理的公共绿地设计,使我们最终可以达到景色好、人们心情也好的和谐状态。
2.1居住区住宅的空间
在我们进行居住区建设的时候,居民的住宅空间是我们建设中比较重大的一部分,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在对其进行规划和设计的时候必须把住宅的采光、通风以及生活杂务方面的用地都考虑进去并且进行妥善的安排。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在楼道口的左右边设置临时的存车位;在每个建筑出入口的周围且阳光照射的位置设置晒衣的地方;同时,儿童活动的场所应该设计在距离住宅远些的地方,这样可以确保住宅的清静;另外,在垃圾堆积的地方应该有便捷的出入口,这样可以方便垃圾的运输与清理,当然这个地方还应该适当的隐蔽,以保持居住区整体的美观。总而言之,我们在做居住区绿化的规划和设计时,不仅应实现美化和绿化的作用,还必须布局合理。
2.1居住区游憩的空间
在我们进行居住区建设的时候,一定要把可供游憩的空间考虑到规划和设计里面。这样做是为了方便有老人和儿童居住的用户,为他们预留适当可以活动的面积,居民在这些游憩的空间里可以游览居住区的美丽风景、可以闲适的散步、还可以适当的做一些娱乐活动以提高生活的质量。除此之外,应当在合适的地方设置一个简单安全的健身场所,供居民在夏天的时候领着孩子在一起唠嗑,放松自己。简单一句话,就是恰当安排可以供不同文化程度与不同年龄阶段居民游憩的服务内容。
2.2居住区绿地的空间
在我们进行居住区建设的时候,居住区绿地的空间布置应该根据其实际的情况来进行规划和设计,不能一味的为了美观而栽种一些不适合该地方土壤的花草树木。我们必须按照居民的环境要求,根据灌木、草坪以及地被等习性而科学合理配置,并且配置的方法应该丰富多样,不仅符合绿化功能要求,同时也与帮助居民营造具有生活气息的环境要求相符合。在我们具体的绿地空间布置过程中,因为其平行线条很多,例如围墙、道路等,所以,我们在进行植物配置的时候应该用林冠线起伏的变化以及林缘线曲折的变化等各样的手法,使得平行直线条可以自然的融入进曲线里面。
3居住区绿地规划要求
1.1绿地规划应该坚持以人为本
在我们进行居住区建设的时候,其绿地布置应该贴近居民的生活。我们在规划和设计的时候,即应考虑植物对建筑的衬托和遮挡以及其配置和建筑构图是否均衡,我们还必须考虑的是居民的日常生活对光线、通风及日照等的要求。居住区是居民生活和憩息的地方,因此植物的配置最好也具有季相的变化,使其和居民一年四季生活的规律一致。除此之外,我们要求以人为本并不是有意去配合居民的趣味,我们更重要的目标是可以通过美好的环境来影响人以及提高人的素质和生活层次。
1.2功能和形式应该进行统一
在我们进行居住区建设的时候,规划和设计应该按照居民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气候特点以及不同户外活动的要求等来进行。在具体的规划设计过程中,我们必须因地制宜的使用有防噪声、调节小气候及可以监测与吸附大气污染等功能的植物,例如灌木、乔木和草坪等,而且我们还应该具有合理的配置,以保证最终可以达到美化生态的作用。除此之外,在有条件的院子里,我们可以种植一些能够在短期就有经济收益的经济植物,还可以种植葡萄、核桃以及枣等等好看且实惠的植物。
1.3应该在合适的地方种植合适的花草树木
在我们进行居住区建设的时候,会对原有的土壤产生极大的破坏,其中建筑垃圾的就地掩埋导致土壤的状况更加恶化,所以我们在居住区绿地规划和设计的时候应该主要使用抗性比较强、比较耐贫瘠且治理较粗放的树种。另外,我们还应该把药材、果树、观赏植物的搭配以及灌木、乔木、藤本、花卉、草本的搭配考虑进去,综合运用立体绿化和平面绿化各种各样的手段,真正做到因地制宜的种植花草树木。
4居住区的绿化中的问题
4.1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对城市发展考虑不足
我们在对居住区进行规划与设计的时候,由于大多数的开发商一味的考虑自身的开发利益,所以他们几乎就不考虑这一项目可能对城市造成的影响。在很多的居住区,一些必要的设施都没有被规划进去,更不用说相对应的文化设施与教育设施。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其和城市逐渐脱节,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也比较突出。
4.2居住区绿化的用地量不够
我们在对居住区进行规划和设计的时候,由于开发商要求最大限度来追求其经济效益,那么其规划和设计就很大的压缩了绿化的用地面积甚至于没有绿化用地,这样就使得居住区的整体居住环境慢慢恶化,人与环境也达不到和谐统一。
4.3居住区缺乏人性化
我们在对居住区进行规划和设计的时候,通常情况只是满足居民基本的生活条件,几乎完全没有把居民的精神与社会需求考虑进去,忽视居住区的绿化率和绿地率。一般这样的居住区在进行规划和设计的时候,没有让公众参与,所以住户通常情况下只能被动接受既定的设施与居住的环境。
5 结束语
居住区绿化在园林绿化的系统中分布比较广泛,同时也是普遍绿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节。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居住区绿化的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逐步可以满足不同的人们对环境质量不同的要求。所以,我们应当承认好的规划和设计是居住区的绿化建设中的首要任务。居住区绿化应该善于借景衬景,科学合理的使用现有的自然资源以形成小区独有的生态环境,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园林的规划与设计》中国林业出版社
[2]吴成林.浅谈居住区的绿化方式[J].林业勘查设计,2013
[3]杨玉杰,居住区绿化中存在问题和对策的探讨[J].住宅科技,2012
关键词:风景园林 小区绿地绿化建设 生态 景观 经济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1城市小区绿化美化现状
现如今老百姓是城市小区的主人,是创造社会经济效益的主力军,为了使他们能够安居乐业。他们居住环境就应得到改善,得到社会关注,那么在居住的同时配套的公共设施就应落实。而小区绿化就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小区绿地在景观设计和规划方面就应得到足够重视。环境问题已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人们越来越希望生活在一片似“世外桃源”的地方。
2设计原则
2.1、坚持生态原则
城市小区生态系统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最大的区别在于其组成成分的数量比例的不同,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生产者)所占的比例最大,因此增加城市小区绿地数量,是增加城市小区绿量的首要保证。增加绿地数量,首先要靠政府重视,政府要依靠城市小区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保证城市小区达到一定的绿地率和公园绿地面积,这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国家提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倡建设生态省、创建园林城市小区等政策实施和大环境下,绿地分布的均匀性问题应引起重视,
其次是依靠市场经济的杠杆作用,大力引导农民发展苗木生产,增加供应城市小区苗木的生产绿地。再者,就是通过我们的宣传发动,提高全体市民的绿化意识,使所有的单位、小区、居民、街道等都做到“见缝插绿”,争创园林达标单位、园林式单位等。园林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法律法规,把好绿地率审核这一关,把城市小区的绿地面积真正提高上去。
2.2坚持景观原则
坚持景观原则,也就是要有精品意识,在有了绿量的前提下,绿地要有美感,要有赏心悦目的感觉,这样,才会让人心情舒畅,才能达到促进人的心理健康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所种的绿地,不但要有绿量,还要有质量,充分发挥造景艺术手法,通过植物配置,营造出一种艺术化的园林景色。
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早在三千多年前,殷周时已筑台掘池开始有囿的营造。秦汉建筑宫苑时,筑土而山,开始进行山水创作,至魏晋南北朝,发展成以山水为主题的人工山水园,缀山理水技术已经比较高明。唐宋文化艺术空前繁荣,山水画名家辈出,造园艺术受山水画的影响,发展到以诗情画意进入园林的阶段,增强了意境的表现,称唐宋写意山水园。但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国的城市小区建筑风格早已与世界接轨,再用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来建设绿地会与现代建筑显得非常的不协调。疏林草地,大草坪等景观不时出现,造成千城一面、地域不分、风格模糊的绿化局面,则丧失了中国园林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精髓,并非好的绿化手法。
2.3坚持经济原则
经济原则也可说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二十一世纪全球普遍关注的大事,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人口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等等。在我们小区建设中,也存在可持续发展问题,建成的绿地,今后大部分要由我们管理,除了建设费用,养护管理费用问题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一方面是直接的管理费用,另一方面是种下去的树木今后的发展和利用问题,这些都是园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2.3.1片植
要增加绿量,片植无疑是增加绿量的一个好办法,这样做,施工企业是最喜欢了,施工技术简单,工程量又多,最容易获利。可是,作为建设业主来说,就要仔细想想了,片植的利弊哪个大,利在哪里?无疑是增加了绿量、施工容易、初植景观好看。而弊呢?严重违背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限制了植物的地上地下生长空间,养护成本大,需要经常修剪,关键是寿命不长。按常规来说,十年的片植植物,生长必然严重衰退,此时挖出来的植物毫无用处,不挖难看,挖掉心痛,可是这与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方针是相违背的做法。所以笔者认为,要尽量少用片植,除非十分必要,如道路隔离带。提高绿量可以用球灌木代替,配置得好,可以做出很多好的植物配置小品,球灌木长大了挖出来可以用,既不浪费资源,又能获取经济效益。
2.3.2草花
城市小区需要绿色和彩色,需要生命的色彩,用草花来点缀城市小区绿地,无疑是最有效的手段。但在城市小区中大量运用草花来装扮景观,其运营费用是相当高的,显然不利于绿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会更加重绿化养护经费不足的压力。解决的办法就是尽量在一般的地块多用宿根花卉或是地产的可自播的花卉,如、一串红、鸡冠花、茑箩、紫茉莉、蜀葵、鸢尾、萱草、牵牛花等等。
2.3.3树种
要纠正外来树种比本地树种好的偏见。只要是活的植物,它都有生态效益,至于好看不好看,则要看我们怎么种植,怎么养护了,要大力提倡多用本地树种,本地植物,不用或者少用外来植物。
2.3.4地被(草坪)
草坪热曾经风靡中国,经过实践检验,在城市小区绿化中大量使用草坪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存在养护费用高、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生态效益相对不好等弊端,已被许多有识之士所认识,但在实际工作中,草坪的应用量仍然过大,用地被植物替换草坪仍需要我们大力提倡和推广。我们在这方面用大量的地被植物, 如金叶莸、金星草、萱草、鸢尾代替,效果很好。
2.3.5配套设施完善,综合功能齐全
居住区除绿地,以及衍生出的附属设施外,还要让居民享受到足不出院的一些便利措施:例如卫生保健,教育,商业,娱乐等。居民区绿化要推陈出新,注重人文化设计,博采众长。而绿化区域可划分为儿童区,老人区,公共区等。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在设计时要符合儿童特点,尽量规划种植一些色彩艳丽丰富的树种,一些低矮的树型,种植的树木要具备无毒,无刺,无飞絮的特点。而随着社会老龄化推进,老人数量逐步增加,老人休息场所应选择一些高大乔木为老人遮荫,晨练,散步创造美好的意境。而对大多数人群要通过运用大范围,色彩不一花灌木与草组合方式来给居民创造一个茶余饭后休息锻炼的环境。而这个环境要做到四季有四色,春季绿意盎然,夏季绿树成荫,秋季霜叶似火,冬季绿色常延的景观。而选择的树种要根据我市气候特点,土壤的习性选择一些如樟子松,火炬,卫矛,国槐、刺槐等树种,还有一些应时的花卉。做到植物萌芽,抽叶,开花结果时间相互交错,乔灌木花草相结合,长绿与落叶相结合等,最后达到以绿为主,方便居民的目的。
3 结论
城市小区绿地规划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这就要求要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设计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才能真正提高城市小区绿化水平打造宜居城市小区。
参考文献:
1、《园林艺术》,张路红,安徽美术出版社,2003
2、《园林树木学》陈有民,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关键词:雨水;生态;规划;设计
引 言
雨水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在城市水循环系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建筑区占据着城市近70%的面积,并且是城市雨水排水系统的起端。建筑小区雨水利用是城市雨洪利用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雨水利用的贡献效果明显,并且相对经济[1]。小区是城乡社会最基本的单元,也是城市社会管理的微观基础,因此只有城市的每个细胞(小区)健康,才能维持整个城市系统的健康。随着环境时代的到来,,建筑与小区对雨水的简单利用渐进为对雨水高层次的开发,为充实与更新城市风貌特色,雨水环境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并成为今日城市设计的重点。本文正是以小区理水为研究对象对小区雨水利用工程进行初步探索。
1 当前我国雨水环境面临的问题
在当前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我国面临的雨水环境问题包括雨水径流等非点源污染引致的水质恶化问题,因过度开采而不及时补充地下水及地面建筑密度过大引起的城市地面沉降问题,防洪能力下降引发的洪涝灾害问题。
从水质恶化,地面沉降,洪水泛滥三种水环境问题成因分析可得共识,水环境问题的产生都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有关,小区规划与设计过分强调建筑形态和主体结构的建设而忽视了针对雨水利用的整体性研究。雨水利用工程是一种新的系统工程,我国的雨水利用工程还只是处于起步研究阶段。因此,在未来小区规划与设计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小区大环境和雨水环境的共享性,做到小区规划与设计同小区雨水专项规划与设计同时进行,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将“雨污”“雨洪”变废为宝,加以利用。
2 对小区雨水利用规划与设计进行思考
小区雨水循环利用的理念与实践正在逐步为我国开发商和居住着所接受,但目前人们对雨水利用方式了解程度的差异,许多新建设的城市住区住宅项目雨水环境建设仍存在着盲目性和随意性,缺乏先进的发展理念和科学技术。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以本国或本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为研究基础,结合当前国内水环境问题,选择合适的“本土化”的发展模式。“本土化”的发展模式包括两个步骤:一是制定小区雨水环境规划基本思路;二是规划基本思路支持下的工程设计。
2.1 制定小区雨水环境规划基本思路
与传统的雨水径流管理模式不同,解决城市雨水问题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从源头进行降雨径流污染的控制和管理,其基本原理是通过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机制来达到对暴雨所产生的径流和污染物的控制,并综合采用入渗、过滤、调节蓄流等多种方式来减少径流排水量,使开发后城市的水文功能尽可能的接近开发之前的状况。基本思路可以概括为:以水定规划,即以水系为骨架的网络格局,以影响雨水环境因素和雨水利用方式的不同,通过道路红线、城市绿化绿线、河湖水面蓝线确定整个规划区为“建设区域”、“交通区域”、“绿地区域”和“水域”;以水定规模,“雨水利用工程的设计和建设,以建设工程硬化后不增加建设区域内雨水径流量和外排水总量为标准”[2]。以构建雨水利用系统作为小区给水排水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应与小区内其它给排水系统一样进行雨水总量平衡分析、综合计算。准确的水量平衡分析是决定雨水利用系统规模和优化方案的重要依据,我们可以根据水量盈亏平衡情况(采取地下水与地面水联合措施,在丰水期以雨水资源代替地下水为水源,并通过人工回灌地下水,蓄养地下水资源)对雨水直接利用、渗透、排放等进行合理分配;以水定布局,小区雨水系统应根据城市规划布局、地形结合竖向规划和城市雨水受纳置,以居住小区为单位因地制宜建立集中生态雨水处理系统与分散生态雨水处理系统相结合的布局,通过建立滞留池、渗透沟渠等以利就近排放、处理与回用,提高雨水处理效率。
2.2 规划基本思路支持下的工程设计
居住小区的土地利用大致可分为四个区域:建设区域、交通区域、绿地区域和水域。其中建设区域包含组团建筑和,交通区域包含主干道路和停车场等,绿地区域包含渗透沟渠和洼地等湿地系统,水域包含生态蓄水池等水域。在绿化带、植被缓冲带规划中考虑对城市水文的影响;在地面硬化中增加渗透铺装;在景观设计中,尽可能保持原有的地形地貌,使用低势绿地、渗透管渠等渗透措施,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促进雨水环境的生态健康。
2.2.1 建设区域土地利用设计
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了屋顶绿化在改善环境,节约能源等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许多城市的地方政府也都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屋顶绿化。因此,以建筑物为主的建设区域可以通过屋顶绿色来利用雨水。
屋面雨水污染负荷包括降雨过程中雨水和空气中污染物接触所形成的污染负荷和雨水在屋面冲刷过程中所形成的负荷,屋顶绿化可以通过植物截留吸收部分雨水并利用植物根系降解所蓄积的污染物;在靠近雨水收集区域要考虑溢流口,遇到暴雨时超出土壤渗透能力的降雨可通过溢流口直接下排,不会造成屋顶过量积水。
2.2.2 交通区域土地利用设计
道路、停车场和步行广场是人和车辆比较聚集的场所,雨水径流水质容易受到污染,如果地面材料均采用不透水材料很容易断绝雨水入渗土壤的机会,无法循环回大地来滋润土壤,同时造成土壤失水、植生环境恶化、洪水量大增的现象,这是一种十分不经济、不生态的做法。为了改善城市的渗透功能,必须进行人造环境的全面透水化设计。
地表铺面透水化设计法就是以多孔质的透水混凝土、嵌草砖、透水砖等来铺设地面的方法。人工补助入渗设计法是在道路、停车场和步行广场路面设置倾斜微小坡度,不仅保证水体下渗、路面排水,同时还能将雨水冲刷道路时所含有的金属离子和其他无机污染物通过植物吸附[3]。切忌用不透水混凝土作为在渗透路面的下垫面,硬化的下垫面无法达到渗透的效果,使一切设计成为形象工程。
2.2.3 绿地区域土地利用设计
绿地区域包含渗透沟渠和植被洼地等系统,绿地区域不但是雨水汇水面和天然的渗透设施同时还是雨水污染物处理单元。渗透沟渠设计的关键是控制调整好周边道路和沟渠底部高程关系,雨水冲刷道路、停车场和步行广场未下渗部分沿地势流渗透沟渠,由于初期径流的污染严重,若降雨强度不高,流在渗透沟渠中的水经土壤过滤和下渗;若降雨强度较高,渗透沟渠中的水体则溢流进入生态蓄水池,经过植被的滞留、吸附处理再进入河流。
绿地系统是一种有效的径流截污净化设施,还能起到调蓄雨水和增加下渗的作用,但对于渗透沟渠的使用有一些实际的限制,这包括土壤的渗透率、随时间增加潜在的渗透率的降低以及对地下可能的污染.必须对这些情况进行检查以确定渗透设施是否恰当,包括地下水的深度、地下水位季节性的变化、地下水流动方向和坡度等。
2.2.4 水域土地利用设计
水域的设计主要是生态蓄水池的设计,国内很多城市小区的屋顶雨水收集系统已经比较完善了,但是却没有相应的处理和回收系统,收集的雨水仍与污水一起排走。生态蓄水池能起到地表中用来调蓄雨水的作用,它可以使水分慢慢的渗透入地下,补充地下水位;生态蓄水池也能在水位较高时溢流排除多余的雨水。生态蓄水池的设计遵循水量平衡原理,总径流雨水量是下渗雨水量、调蓄雨水量、排放雨水量之和;在降雨强度不大的城市,排放雨水量设计为零,调蓄雨水量即是进水量和下渗雨水量之差。
生态蓄水池驳岸是指恢复后的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它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生态驳岸可恢复和改善滨水地区生态环境。可抑制地表径流,截留地表垃圾,防止垃圾进入河道污染河水;可绿化环境,提供舒适宜人的景观;可控制护坡土体流失,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使被破坏的生物链又逐渐形成,从而慢慢恢复到原始自然环境。这是传统的硬质化护坡所无法比拟的。
3 结语与展望
传统的城市发展对雨水问题多采取排放的作法,对雨水资源化和污染控制考虑得不够,亦即对自然的生态平衡、城市水系统整体环境等未作细致分析。事实上,在城市规划时,在宏观上把握城市发展的同时,合理对雨水问题加以论证,把土地利用计划与雨水利用、径流污染控制相结合,会对总体上控制解决城市雨水问题带来许多便利。
小区雨水的利用是维护自然界水循环环境的需要,节水的需要,修复城市生态环境的需要,抑制地面沉降、洪涝灾害的需要。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系统以其良好节水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适应城市的现状与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背景。
参考文献
[1]赵世民,赵锂,王耀堂等.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实施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7~18.
【关健词】生态小区;规划建设;要点;措施
1 生态小区的特点
生态小区与传统小区相比较,其社会性、群体性是不同的。生态小区能够营造满足人类自身需求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及周边环境,让人们回归自然,让人群和谐共处。生态小区具有高效性需要各种能量在系统内部的高效率的流通转换,最后达到资源投入少,但产出多、污染少的结果。生态小区的持续性兼顾不同时间、空间、合理配置资源,能够保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资源的永续利用。生态小区的有序性体现在对资源利用、经济生产、社会服务、环境整治等高水平的管理方面,能够保证生态小区内部各要素的协调统一发展。
2 生态小区的建设要求
2.1 整体绿化要求
首先,小区的建设需要体现整体上的生态文明,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生态小区建设时就需要计划实现节能、节地、节水、低污染以及物业等的有效管理。在生态小区体现整体生态文明的同时需要加强绿化的建设,绿化植物的空气净化功能和湿度调节功能能够给小区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因此生态小区建设时需要优化选择绿化植物,同时注意加强水景的再造和自然水网的利用,促成其构成一个小范围的生态圈。
2.2 防止污染的要求
防止污染需要生态小区的建筑用材应全部采用对人体无害的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并且这些材料可以尽可能的回收利用,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需要采取各种技术措施防止和消除居住区中存在的诸如噪声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放射线污染和粉尘污染等多种污染。具体来说,可以采取双层或多层玻璃隔绝噪声;减少粉尘的排放;对污水进行分级过滤和生化处理等等,以使居住环境质量得以有效地改善。
2.3 节约资源的要求
生态小区的建设需要重视对污水的回收,对雨水的收集利用以及对节水设备的研究和开发,确保小区用水的质量和正常供给。除了节约用水外,生态小区的建设还需要重视节能,不断提高住宅的保温、隔热性能,减少能源的消耗,大量采用节能电器产品。同时要提倡居民使用新能源,例如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地热采暖等。
2.4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生态小区是一个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的不断发展、日益完善的社会体系的有机结合。生态小区建设的时候需要达到资源、能源在小区内部和外部之间的平衡和循环使用。同时,生态小区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人的需求与作用,因此,应将小区建设紧密地与环境及人类的生活本身融为一体,营造和谐的居住环境与人文环境。
3 生态小区的建设要点
根据2001年5月建设部颁布的《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我们知道生态小区的建设需要在能源和水、气、光、声、热环境以及绿化、废弃物处理、建筑材料等9个方面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3.1 能源系统
生态小区的能源系统建设,重点应放在建筑节能与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建筑节能重视对住宅的围护结构和空调系统进行节能设计,建筑节能达到50%。同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能源节约技术和措施,如自然光照明、节能电器、节水设备等,其他节能措施节能达到5%。生态小区太阳能等绿色能源的使用应至少要达到小区总能耗的一定比例以上。
3.2 水环境系统
水环境系统的建设重点应放在节水、水的重复利用与水环境系统集成3个方面。在节水方面,重点加强节水器具的使用。在水的重复利用方面,重点宜放在中水使用和雨水收集上。在水环境系统集成方面,重点可放在水环境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方面。根据有关标准,生态小区建设水的回收利用率达到居住区总用水量的30%,供水设施采用节水、节能型,节水型器具达到100%。直接饮用水,覆盖率达到80%。
3.3 气循环系统
气循环系统主要指生态小区居民所处的大气环境。虽然我国还没有对住宅小区的环境提出具体要求,但其至少应符合以下标准:第一,生态小区的大气环境质量应能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第二,卫生间具备通风换气设施,厨房设有烟气集中排放系统,住宅自然通风面积达80%,以保证主要居住空间空气新鲜。
3.4 声循环系统
生态小区建设考虑声循环,主要是为了让小区居民远离噪音的污染。生态小区建设之初需要精心选址,并应对周边噪声源进行测试分析。室外声环境系统设计应满足:日间,噪声小于50dB,夜间小于40dB。建成之后,也需重视采用人工降噪措施,如减震、隔声措施等。达到使室内日间噪音小于35dB,夜间小于30dB。
3.5 光环境系统
指小区内的自然采光系统与人工照明系统。生态小区的光环境系统的建设首先应该避免炫光、阴影等光污染,不得采用霓虹灯等强烈灯光做广告,不得采用玻璃幕墙,等等。其次,要注重室外景观的视觉可达性,在室外公共场地采用节能灯具达到100%,提倡由新能源提供的绿色照明。
3.6 热环境系统
热环境系统,旨在采用符合节能、环保卫生、安全原则的住宅供暖、空调技术,给居民营造一个满足居民的热舒适度要求、建筑节能要求、环保要求的环境。建设重点在于采暖、空调、生活热水的使用上,具体还要结合小区建设的实际情况,同时利用各种绿色能源,为小区提供热环境。
3.7 绿化系统
生态小区绿化建设与我国目前的住宅小区绿化建设相比更强调其生态功能。它的建设重点除了满足绿化率(达35%),种植保存率(95%)、植物种类(多于50种)等指标要求外,更要注重绿化系统的防晒、防尘、降噪、通风、水土涵养、空气保湿等生态功能的建设。应加强垂直绿化,垂直绿化面积达到绿化总面积的20%。
3.8 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
主要指对居民区生活垃圾的管理与处置。生态小区的废弃物管理与处置应遵循3R原则(资源化原则、减量化原则、无害化原则)。小区生活垃圾包括收集与处置的部分,收集、处置率应达100%;垃圾实行分类收集,分类率应达到70%。
3.9 绿色建筑材料系统
生态小区的绿色建筑材料系统指小区建设所采用的各种材料,应该符合国家绿色建筑材料的相关标准。在生态小区建设中,应加强对3R材料的使用,使用率应达到30%。同时要采用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的建筑材料和产品,并要求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
4 生态小区建设的措施
4.1 做好小区的规划设计,减少开发的盲目性
做好小区的规划设计,减少开发的盲目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①以人为本,改善居住环境。将人们物质层面的安全健康问题和精神层面上的需求问题结合起来,为居民提供优美舒适的环境的生活空间。②要因地制宜,全面规划。首先,要做好生态小区的选择工作,同时合理开发和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其次,要将建设目标统一在规划之中,分期建设、逐步实施,做好小区的规划工作。
4.2 加强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生态小区的建设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运用。因此强调生态意识和思维革新同时,必须注重研制和运用新技术。一方面,应最大限度地利用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提高废物的无害化处理水平。另一方面,运用高科技,研制并采用以绿色建材为代表的新型建筑材料,尽量减少工程建设对大气、水体和土地等的污染。此外,由于新材料的成本过高,我们还应注意控制新材料、新技术的使用比例,将其与常规技术和材料充分结合起来使用。
4.3 提高生态环境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首先要提高建筑师的生态意识,建筑师应通过广泛的研讨、学习和交流从整体上规定建筑师的生态意识水平,使其树立生态建筑设计观,用相应的生态设计理念来指导建筑设计。其次,要做好科学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生态环境意识,让其认识到自身的重要性和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郑卫民,吕文明,高志强,等.城市生态规划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彭怡.我国城市生态小区建设研究[J].山西建筑,2008(4).
[关键词]电气规划设计;负荷预测;供电系统;管线敷设
[abstract] this article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related working experience, a simulation case of engineering, electrical planning design of relative analysis for your reference.
[keywords] electrical planning and design; Load forecasting; Power supply system; Pipeline laying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电气规划与设计的相关体会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规划设计上力求室内居住舒适、布局合理、间隔优良;室外环境优雅、绿化率高、生活配套设施齐全。电力规划要在此基础上,结合城市供电的总体规划和区域电力系统规划,预测小区的总电力负荷,变配电站所的位置、装变容量,高低压管线走向、敷设方式等。
1.1 负荷预测
电力负荷预测是电力规划的重要内容,是规划设计的基础和依据,小区电力负荷预测既要考虑本地区目前用电水平,又要兼顾以后的发展,要有前瞻性。随着我国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用电器日益普及,空调、电热水器、电取暖器等大功率家用电器不断进入家庭;因而在负荷预测时,用电指标应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向周边的发达地区看齐。小区的用电特点在于用户多样性,既有一般用户又有重要用户;既有多层住宅和高层住宅。又有小区级公建和少数市级公建。可分为生活用电、公共建筑用电、道路及景观照明用电。一般采用分类建筑用电综合指标法来预测电力负荷,这种方法具有“详细、具体、精确”特点。
1.2管线规划与敷设
为了使小区的环境优雅及供配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要求强弱电系统的管线采用地下电缆网络,避免采用架空线。10kV高压电缆采用电缆沟或埋地电缆盒敷设;低压电缆的敷设方式有:(1)直接埋地敷设。(2)在电缆沟内敷设。(3)穿加强PVC管敷设。同一路径的电力电缆,既有高压又有低压,或低压电缆超过8根,采用电缆沟敷设。
规划电力电缆线路走向,应尽可能选择距离最短的线路,避免和减少与其它管线相交叉,电缆过道路时要穿钢管保护。由于小区的道路较窄,电力管线可沿绿化带、建筑物的边沿敷设;对于有架空层或地下车库连通的建筑物群.采用电缆桥架敷设,是既经济又方便的方法。
1.3其他方面
防雷接地系统设计:在防雷上,随着建筑物高度及用途的差别,需有防直雷击、侧雷击、感应雷击的措施。有防人身和设备安全的接零和接地保护,有防接触电位差的等电位联结,有防电子设备误动作的屏蔽接地等。弱电系统设计:火灾自动报警与联动控制系统设计;信息网络设计;小区智能化管理设计等,通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综合应用,确保弱电设计达到给住户提供一个宽松、和谐、安全的的生活环境,提高居住环境水平。
2 工程概况
该模拟小区项目呈南北长向的不规则形状。地势由西至东逐渐升高,纵横两条市政道路,将用地分成A、B、C三部分。A地块为该项目主要用地,包括公寓、商场、高档住宅楼,B地块独立设计成高层商务写字楼用地,C地块和北面另一住宅区融为一体。
3 负荷分级及用电指标
因为该模拟住宅小区以高层和小高层为主,所以客梯、消防梯、排烟排风、正压送风机、消防水泵、楼梯、电梯间应急照明、消防负荷以及小区公共建筑的照明均为二级负荷,其余均为三级负荷。因此分别在各区地下室均设有柴油发电机作为二级负荷的备用电源。用电指标确定是进行负荷计算的重要依据,考虑到该小区住宅属于三线城市的特点、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及现有用电标准,对于住宅按60W/m2考虑,需要系数参照《全国民用建筑工程技术措施——电气》进行选择;对于公共建筑,按有中央空调统计负荷密度为:商场80W/m2,写字楼办公室60W/m2,幼儿园20W/m2,地下车库12W/m2,设备用房20W/m2,物业、居委会管理用房45W/m2。
4 电源及供电系统
4.1供电电源
在A、B区室外公共建筑绿化用地范围内,建立1#、2#、3#lOkV六回路(一进五出)的3台开闭所,用首尾相连的方式串接,使lOkV配电系统形成环形的供电方式为各区(A、B、C区)室外箱变及室内变电所提供双向lOkV电源。其中l撑开闭所的电源进线和3}}开闭所的电源出线由供电部门的总变电站提供。
4.2供电系统
按当地供电部门要求,A、C区住宅部分为一户一表用电,可做成室外箱变的供电方式;B区的办公用电及A、B、C区公共部分用电(商业,动力、照明)必须由专变供给,且要求集中计量。根据此方案,我们在A区地下室设立1#、2#公共变电所(配电房),在C区地下室设立3#公共变电所(配电房),在B区地下室设立4#公共变电所(配电房)。A、C区住宅一户一表用电供电系统和A、B、C区公共部分及B区办公部分、公共部分用电的供电系统如下:
(1)C区住宅一户一表供电系统主要由1个630kVA和1个500kVA室外箱变组成。其中l#箱变630kVA(1WP)负责供12#、13#、15#楼,建筑面积共15900m2(132户)的用电。2#箱变500kVA(2WP)负责供16#、17#楼住宅建筑面积共13400m2(120户)及幼儿园(14#楼)建筑面积共2400m2的用电。
(2)A区住宅一户一表供电系统主要由以下5台室外箱变组成:
①3#箱变630kA(3WP)负责供A区2#楼公寓一户一表,建筑面积共18500m2(364户)的用电。②4#箱变630kA(4WP)负责供A区5#楼住宅一户一表,建筑面积共21000m2(202户)的用电。③5#箱变630kA(5WP)负责供A区6#、7#楼住宅一户一表,建筑面积共20000m2(128户)的用电。④6#箱变500kA(6WP)负责供A区8#、9#、11#楼住宅一户一表,建筑面积共15600m2(100户)的用电。⑤7#箱变500kA(7WP)负责供A区10#楼住宅一户一表,建筑面积共15800m2(96户)的用电。
(3)A、C区及A、B区之间市政家园路、兴园路的路灯及道路两侧的灯箱、广告牌、公交车停站点等设备用电由设在A区的室外箱变1OOkVA(WP)提供。
(4)A、B、C区公共部分及B区办公部分用电由以下4个室内变电所供给,供电系统如下:
①A区公共部分用电主要由2个1#、2#公共变电所(配电房)组成(因为设计时考虑如设置1个变电所,其供电到最远的用电设备半径会超过250m,故考虑设置2个)。其中1#公共变电所作为A、C区公共用电总计量的唯一集中计量和控制点,由2台干式变压器及系列高、低压开关设备组成。其中,1台630KV变压器(1AP)负责供2#公寓楼,3#商业楼,5#~7#住宅楼及部分地下车库的商业、动力、照明用电;另1台500kA变压器负责供3#楼商场部分中央空调冷水机组用电。2#公共变电所由1台500kA干式变压器(3AP)及系列高、低压开关设备组成,负责供8~11#楼住宅公共部分及部分地下车库的动力和照明用电。
②C区3#公共变电所(配电房)主要由1台630kVA干式变压器(1CP)及系列高、低压开关设备组成,负责供12#一17#楼住宅公共部分的商业、动力、照明用电,以及c区地下车库、设备和管理用房、小区给水加压泵组,小区消防泵、喷淋泵组的用电。
③B区4#公共变电所主要由1台800kVA干式变(1BP)和3台630kVA(2BP一4BP)干式变及系列高、低压开关设备组成,其中800kVA(IBP)变压器负责供B区1#写字楼及地下车库所有动力、照明用电。另3台630kVA(2BP—4BP)变压器负责供B区1#写字楼的空调用电。
5 低压进、出供电管线敷设情况
根据建筑分布情况,A区是3个区的中心,因此我们设计了1#、2#开闭所在A区,3#开闭所在B区。高压进线电缆由供电部门的总变电站沿电缆沟穿管埋地敷设到1#开闭所,然后由1#开闭所接到2#开闭所;2#开闭所连接到3#开闭所,再由3#开闭所环回到供电部门的总变电站。
1#开闭所引出的二回路高压出线电缆沿电缆沟穿管埋地进入C区地下室后,走电缆桥架连接到C区室外箱变。同理,2#、3#开闭所引出的回路均采用此方式连接到各区箱变或室内变电所。各区箱变或室内变电所的所有低压出线均走地下室电缆桥架连接到各区的低压配电设备。
6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