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生物探究的过程范文

生物探究的过程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生物探究的过程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生物探究的过程

第1篇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避免形式;教师主导;创新能力;联系生活

从高中生物教学内容来讲,基本上都是对自然界的生物本质进行专门的分析研究,这就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以广阔的世界为背景,使学生有探究的欲望,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从教学方法上来讲,传统的机械、死板的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新课标的要求,只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乐趣,产生厌烦的心理,即使在短时间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一些专业知识,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降低教学质量,达不到预期教学目标。下面笔者将归纳总结探究式教学在应用过程中的几点经验。

一、避免过于形式化

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意义,逐渐受到教育界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同时,也有很多教师尝试着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使用探究式教学手段,但是,很多实际应用还只是停留在表面上,而使探究式教学失去了原本的内涵,并没有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这就使高中生物教学陷入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也有一些教师,为了使教学课堂能够完全掌握在自己可以控制的范围内,将课堂探究的每一个步骤都计划得十分详细,使学生完全投入教师事先设置好的思想圈内,而没有任何创新和突破,这会使学生逐渐失去想象力,失去渴望新知识的动力。

探究式教学在使用过程中要考虑到教学内容是否适合这一教学手段,像一些相对比较复杂、抽象的内容,是不太适合利用探究式进行教学的,例如,在高中生物学习中,会涉及“生命基本单位――细胞”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比较固定,其中会包含细胞壁、线粒体、叶绿素、核糖体等知识,这些内容虽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用肉眼是观察不到的,也就不会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如果仍然使用探究式教学,学生也很难发现这些组织的具体功能,然而如果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讲解,就会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很显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很多内容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透彻地理解本质。如果一味地应用探究式教学,很容易使探究式教学失去原有的价值。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高中生物教师,必须要善于变通、善于思考、善于结合实际。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在整个教学实践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拓展,要在给予学生一定学习空间的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避免在自主学习中出现走入理解误区的现象。从本质上看,探究式教学的整个环节是属于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不能够利用自己提前设置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思想控制,而应该是根据具体的探究活动,因地制宜地加以启发,使学生拥有广阔的思维,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同时,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精确的分析和解答,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还要对他们的探索行为给予精神上的鼓励,使学生拥有足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例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可能会涉及“糖类与蛋白质和脂类之间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部分内容,可以使学生通过一个小实验来探究,“馒头在唾液的作用下会产生什么效果。”这个实验可以依据事前设计好的实验步骤来进行,之前向学生介绍各种实验工具的具体用途和作用,并提出一些有关实验的几个问题,告诉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这就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他们在努力获得新知识的同时锻炼了动手能力,使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

三、着重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标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创造力,探究式教学在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给予学生很大的思维空间,能够使他们在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探究性教学使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这种积极心态下,更有利于突破传统思维,因此,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要切实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将生活与课本密切联系

任何一门学科都不能离开实际生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引入一些现实实例或者发生在身边的故事,很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还可以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切实应用到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以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深化理论,因此,探究式教学也不能忽略了生活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

自主探究性教学为高中生物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教学空间,能够满足新课标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能够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第2篇

中学物理教学,不仅仅是把物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物理的能力,使他们拥有敏捷的物理智慧,猜测和想象是物理智慧中最活跃的成分,对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是物理探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往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较难把握的难点。

一、猜想与假设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

中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与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世界的过程在认识上应该是相似的,中学物理学习中的探究活动是引导学生获取物理知识、进行类科学研究探索,培养科学探索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探究活动中,根据已知的一些物理现象,进行猜想与假设,然后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这本身是科学探究的内容和要求。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事实上,在物理学史上很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是源于猜想。在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之后,“电能生磁,磁应该也能生电吧?”法拉第就是在这样的猜想下,经过整整十年的实验,最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物理天才霍金的时空观让人感觉玄妙无比,令人不能不惊叹他的想象能力。物理学发展至今日,还有许多的猜想有待人们去证实,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会有更多的猜想不断的衍生,发展。

多年来,物理课程偏深、偏难,考试偏重于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利用公式解题上。其直接结果,就是导致平时的物理教学教学中“重灌输、轻启发;重教授、轻活动;重机械训练、轻实质体验。”大量的模仿训练使学生跌入了深深的题海,启发思考这一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被弃而不用,本应是学生亲身体验的探究过程变成了直接告诉现成结论,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规律更是少而有少。教师在教学中过多重视教学生应试技巧,而忽略了对学生创造思维、创新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进行课程改革,就是要大胆摒弃传统教学中不利于学生发展的老套套,跳出框框,打造全新的物理教学模式。

物理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使他们形成一定的物理思想。假如物理教学过程中回避了直觉、猜想、假设,实际上就是剥夺了学生创造的机会,他们自己的想法和主张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他们的想象力没有了驰骋的空间。教师应该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物理科学不仅仅是观察现象,理解公式,还可以根据现象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而能够通过想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最后推导出物理规律。

二、要鼓励学生敢于猜想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式的进行学习,学生除了认真听讲还是认真听讲,根本不能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他们的好奇心受到了压制,他们想象的空间受到挤压。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开始时,学生往往不敢猜,一方面由于他们习惯了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另一方面他们怕自己说错了,受到老师的指责,或同学的嘲笑。这时就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不管他们的猜测是否准确合理,教师都要持肯定的态度。培养他们的猜想要从最容易的入手。比如在学习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时,猜想串联电路中点的电流有什么关系这是比较容易的,又比如在演示自制温度计时,盛水玻璃瓶放入热水中时,不妨先让学生猜猜,细玻璃管中的水柱会怎样变化,尽管学生大多数都能猜到,但不能因为容易就忽视猜想的这一环节。要知道根据已有的经验作出合理的猜想,这是科学探究中最具创造性的一环。只有从细微之处有意识地养成学生积极思维,积极猜想的习惯,才能逐步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方法。

三、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猜想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猜想,可能会遇到两种尴尬的局面,一是学生怎么猜也猜不到点子上,二是学生的猜想漫无边际。怎样避免这两种情况的发生呢?这有赖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在此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探讨。

在物理教学中科学猜想与假设过程其实和科学研究一样应该有两种基本的方法,第一种是实验方法,另一种是理论分析方法。

实验方法可以有下述几个步骤:

(1)明确研究本课题的目的和要求。

(2)大胆进行“科学猜想

(3)对猜想结果进行讨论,去伪存真,去繁求精。

比如说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中,在让学生进行猜想时,如果教师引导不够,学生的猜想往往会出乎教师的意料。学生不仅猜想可能与压力大小有关,可能与速度大小有关,可能与摩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可能与接触面的面积有关,还猜想到了可能与质量大小有关,可能与材料有关,可能与密度有关,可能与形状有关等等……这样学生的猜想放得太开,不容易猜到关键的点子上,如果所有的猜想都要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实际上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里也不可能做到,这时可以借助于简单得演示实验进行引导,比如,让学生体验一下推重一些得箱子和轻一些的箱子,或者让学生体验怎样抓牢泥鳅,然后进行猜想,学生的猜想有了明确的指向性,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有助于学生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而理论分析方法应该有以下步骤:

第3篇

关键词:生物 教学 艺术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强调的就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与当今提倡的素质教育中的树立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观是相符的。生物学课堂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艺术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处于主动状态,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可以培养他们具有学习生物学的各种能力,发展其智力,达到全面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的传播、学生技能的培养、能力的提高以及思想与品德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的,可以说,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环节。从整体上来说,教学过程应该具有引入兴趣的导入美、波澜起伏的流程美、抑扬顿挫的节奏美和回味无穷的结尾美。这样我们探讨课堂教学过程的艺术就可以从导入的艺术、问答的艺术、启发的艺术、结尾的艺术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如何使艺术性的教学手段贯穿于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之中。

1 导入的艺术

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无论是上理论课还是实验操作课,教师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恰当自然地导入新课,这就涉及导入的艺术。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巧设一个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序幕”,就会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开启思维的机器,使得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到课堂教学的情境之中。这就好比文章的开头,好的开头可以使读者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一种强烈的渴望读下去的心理。常用的几种导入艺术的方法有:新旧知识联系的方法、悬念法、趣味法(生动有趣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板书等)、情境教学法等。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要根据教学的风格、内容以及自己和学生的个性特点,切不可生搬硬套。

下面以高中生物选修模块3中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为例,比较一下两种不同的导入方式。

1.1 常规导入

上课仪式之后,采用直白方式介绍:“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我们在必修模块中学习过的基因工程的三种基本工具,还记得吗?”……

1.2 情境教学法

上课仪式之后。

师:首先请同学们一起来观看一段视频。在观看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这段视频向我们传递了哪些信息?

(播放学生们感兴趣的我国科学工作者培育转基因抗虫棉过程的视频。)

师:视频我们是看完了,通过视频同学们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呢?

生: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知道了,我国的科学工作者已成功培育出了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抗虫棉。

师:很好,那究竟如何才能培育出转基因抗虫棉来呢?

生:让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毒蛋白基因在棉花细胞中表达,可培育出抵抗棉铃虫害的抗虫棉。

师:对,我想请同学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要实现这一过程需要哪些相应的工具?

生:一是“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二是“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三是“分子运输车”──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

师:好的,接下来我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分别学习DNA重组技术的这三种工具。

经过对比可以看出,第一种导入的方式直白、平淡,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而第二种方式通过创设情境(以视频介绍现代生物科学和技术中的前沿领域,开拓了学生视野,增强了科技意识),提出问题,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调动了学生积极思维,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提高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 问答的艺术

问与答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亦是教学过程推进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使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学生掌握的知识不是由教师直接提供,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思考、师生间、生生间相互交流得到。这样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问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比如说:提问要适时、适度、适量。另外,提问还要面对全体学生,而答的艺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和回味性。前面情境教学中用到的通过提问方式导入新课的形式即是问答艺术的一种。

例:在学习DNA重组技术的“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的作用时。

师:由此可见DNA连接酶的作用是将双链DN段“缝合”起来,即恢复被限制酶切开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在此,我想请同学们一起回忆一下,是否还记得我们曾学习过的另一种可以连接形成磷酸二酯键的酶,叫什么?

生:DNA聚合酶。

师:同学们一起来讨论一下DNA连接酶与DNA聚合酶是一回事吗?为什么?同学们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生:不是一回事。相同点:形成磷酸二酯键。不同点:1)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酸片段上,形成磷酸二酯键;而DNA连接酶是在两个DN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2)DNA聚合酶需要以一条DNA链为模板;而DNA连接酶不需要模板。

这样适时而且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通过学生间的互相交流总结,让学生自己得出准确的答案,既避免了学生对概念的混淆,又使新知识与原有知识融合起来,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另外,对学生的作答,教师要力求正确清楚,有时候,学生的回答离题太远,不得要领,这就要求教师灵活机动地根据问答的实际情况加以组织和诱导,以达到教学要求。

3 启发的艺术

启发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学过程中的很多情况都是靠启发进行的。启发的艺术是指教师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巧妙的教,这就好比种子发芽需要合适的温度、水分一样,是需要时机的,如果不按时机,不顺其自然,就很难奏效。另外就是要教得巧妙,只有时机而没有巧妙的艺术也不容易成功。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师当然需要,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所以,要废除“满堂灌”,提倡启发式。但启发式并非提问式,设疑、激疑的目的是让学生产生认知的冲突,经过紧张的思维活动,冲破层层难关,真有所得,并获成功的喜悦。启发艺术的表现方法有很多,如诱引法、点拨法等。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对教师所提的问题难以理解和接受,因而回答也不得要领,此时,教师可以采用点拨法对学生加以启发,以利于学生解答接受。

例:与学生一起学习“分子运输车”――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四个问题,以此来分析作为载体需要具备的条件:

1. 作为分子运输车――载体,如果没有限制酶切割位点将会怎样?

(教师适时点拨,设疑限制酶切割位点的作用是什么?师生进一步解疑得出限制酶切割位点可以被限制酶切割,进而目的基因才可以插入。)

生:载体没有切割位点,外源的目的基因不可能插入,因此就不可能被运输到受体细胞。因此,要有1至多个限制酶切点。

2. 霍乱菌的质粒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你会用它来做分子运输车吗?

(教师适时点拨,设疑霍乱菌对受体细胞来说是一种怎样的细菌?并进而归纳出霍乱菌是一种致病菌,其质粒对受体有害,将影响受体细胞新陈代谢,进而使转入的目的基因也无立足之地。)

生:不会,因此我们选用的载体必须对受体细胞无害。

3. 假如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不能复制或不能转录,转基因生物能有预想的效果吗?

(教师适时点拨,导入受体细胞的目的基因不能复制或不能转录,我们将不可能获得基因的产物,实验将没有意义,而且目的基因在细胞增殖中会丢失。)

生:不可能有预想的效果。因此,导入的目的基因的载体要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表达。

4. 目的基因有没有进入受体细胞,如何去发现?

(教师适时点拨,如果载体上有遗传标记基因,这样,在载体进入受体细胞后,就可通过标记基因的表达来检测。)

生:我们选用的载体必须有某些标记基因,便于筛选。

对载体必须具备条件的分析是本节的难点。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只有通过适时的点拨、诱导才能让学生明白,只有真正想到科学工作者实际工作中这方面的困难,才会明白预先为什么要选具备某些条件的载体,也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调节了课堂的气氛,调动了学生积极思维。

4 结尾的艺术

俗话说:“有始有终。”所以,教学过程的艺术不仅要求开始时引人入胜,具有吸引力,而且结尾要求更加精彩,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中,教学艺术水平高的教师往往更加重视结尾的艺术性,对这一环节精心设计,以收到异乎寻常的教学效果。

例:在学完DNA重组技术的三种基本工具这一课的结尾,以一道与开始视频相关的题目来结课,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具有强烈的成就感。

根据所学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及其作用,完成表格。

这样的结尾,既复习了本节课所学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的作用,巩固了新知识,又让学生学有所成,感到现代生物科学和技术中的前沿领域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困难,激发了学生探究生命奥秘和热爱生物科学的情感,同时也激起他们对下一次教学的强烈渴望。

诚然,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正因为这样,它才包括了许多种艺术类型,各种艺术类型之间相互区别,又相互影响。我们只有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通过不懈的努力去探索、创造、掌握各种教学艺术,使各种教学艺术相互协调、相互交融、相得益彰,才能使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郑晓霞.教师实用语言艺术[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0.

[2]张武升.教学艺术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3]范长寿.中学生物教法研究[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

[4]周美珍.中学生物学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武侠网络游戏;武侠文化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2-0268-01

前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用户的急剧增加,网络游戏这种新型的娱乐方式以及开放性、娱乐性、新奇性和互动性的特点为越来越多人所接受。武侠游戏借助唯美的画面,实现现实中无法做到的飞檐走壁等特技赢得了大学生的喜爱。

网络文化是一种新兴的文化样式,他们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的同时,也对传统的社会规则、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产生了巨大影响和并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从大学生本身来说,他们正值青春期,但缺乏社会生活的经验,善于接受新潮,但缺少科学理论的修养和批判、鉴别、抵制的能力,上没有形成完善的独立人格。因此,在网络武侠游戏的设计当中就应有所倡导,以武侠理念来升华游戏本身,使大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了解武侠精神。

一、游戏产业状况

自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政策,为游戏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在08年金融危机下,中国网络游戏市场以183.8亿元的实际销售收入,比2007年同比增长76.6%的数据展现了惊人的产业潜力。2010年网络游戏用户最常玩得游戏类型中东方武侠类游戏占26.3%,成为中国网络游戏市场上的宠儿。

追溯历史,游侠可定义为古代士阶层优秀品质的融合化身。其一诺千金,忠肝义胆,知恩图报的特质为后世所推崇效仿。然而游戏制作商因过多考虑市场因素,导致多数游戏公司过多关注于游戏外在,缺乏优秀民族文化精神的渗透,对于游戏的社会教化意义考虑较少。韩国是游戏产业大国,其游戏产业的发展与政府、企业重视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分不开的。高素质的人才是游戏设计、开发工作的核心。以游戏等文娱方式,引出“文化立国”的战略,弘扬民族文化,立志要让国家跻身世界五大文化产业国之一,让“made in Korea”的文化品流行与世。对比可见中国武侠网络游戏对武侠文化的传承存在观念性的问题。

二、大学生眼中的武侠游戏

笔者经过2011年7月对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武汉纺织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体育学院十所高校中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问卷和笔录调查。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后得出如下成果。

(一)武侠文化在网络游戏中的“生存现状”

调查显示有83.7%的大学生在游戏中忽略NPC所说情节,因而减少了对武侠文化的接触机会。而另一张统计图表显示出87.8%的大学生不愿意主动了解武侠网络游戏的文化背景,反映出武侠网络游戏并没有发挥优秀武侠文化的教化作用。但大学生并不排斥武侠文化因素,这就需要网络游戏在设计游戏时要把武侠文化巧妙的安排在游戏中来,把优秀武侠元素传递出去

(二)当代大学生对武侠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目前大学生对武侠文化的不同理解。调研结果显示大约有48.3%的人反对武侠世界中的侠义准则作为社会道德大力提倡,支持者占47.4%,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在理解武侠文化以及侠义准则存在偏差,武侠文化中的优秀因素没有得到弘扬和挖掘。今天,社会道德约束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武侠世界中的侠义准则符合当今社会和时代的需要,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地可持续发展。

(三)大学生对武侠网络游戏偏爱程度及游戏风格

52%的大学生至少接触过一款或者更多的武侠网络游戏,其中喜欢Q版风格的占43%,写实风格占36%。Q版风格和写实风格体现在网络游戏中最大的区别在于暴力元素。Q版风格趋向可爱,虽然是武侠的背景,但是对游戏中暴力符号进行了一定的缓和。且Q版武侠网络游戏的格斗机制多以回合制为主,较写实类的武侠网络游戏直接打斗的血腥场面减少很多,不凸显侵略性。较高知识水平决定了大学生群体更多的倾向武侠游戏中的非暴力版块。

(四)大学生对武侠网络游戏的建议

武侠网络游戏在社会中的流行程度极高,游戏质量高低会影响社会发展,大学生玩家认为武侠网络游戏应“关注社会现实,树立侠义精神,注重价值倡导”。武侠文化经过中华文明上千年的沉淀,其思想内涵包含儒道佛等多家哲学观点。这些可以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中国古代优秀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应当成为武侠网络游戏推广的重点。

三、对武侠网游的思考

(一)发挥武侠文化的教化作用,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武侠文化经过中华文明上千年的沉淀,其思想内涵包含儒道佛等多家哲学观点。儒之侠的“仁勇兼备,为国为民,兼济天下”,道之侠的“独善其身,清静无为,大道无形”,佛之侠的“无欲无求,超脱顿悟,普度众灵”, 这些哲学内涵最终被提炼成为武侠文化中的“义”。如果说“义”反映的是侠客思想内涵,“武”则是这种道德内涵得以外在实现的主要途径,这共同构成了中国侠客文化的主要内容,凝结成为中国古代优秀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应通过网络游戏的形式,寓教于乐,对全社会产生积极的教育意义。

(二)创新武侠文化传播途径,加大网络游戏的武侠元素

“内容同质化严重,原创才是正道,不要为了赚钱而作游戏,要作出文化内涵,做出民族精神。”“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而不仅是用技能、等级等元素来吸引玩家。”因此,武侠网络游戏在中国传统文化开发上的创新是目前大学生玩家十分期待的。走原创,探寻武侠文化独树一帜的表现形式是武侠网络游戏需要突破的瓶颈。

(三)建全网络游戏管理机制,营造良好市场氛围

我国目前的游戏市场上缺乏有效的网络游戏管理机制和评级标准,网络武侠游戏的质量参差不齐,需要一个正规的机构定期对武侠网络游戏就文化内涵、运行平台的质量以及防沉迷系统的切实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以此对游戏的运营商进行约束。联众电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市场部经理王迅余说“我们在制作游戏的时候常常担心,游戏制作出来以后会不会招致社会、玩家和国家相关部门的的反对,因为我们没有一条明晰的可遵循的规则”。营造出有利武侠网络游戏等类型的网络游戏有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是武侠网络游戏进步的必要前提。

(四)净化网络游戏环境,建立有效监控与鼓励机制

良好的社会网络游戏环境,可以有效地促进大学生正确利用好网络。国外已经开始尝试给网络用户制定行为准则,我国也开始制定类似的准则出台但尚需不断完善。对于游戏开发商,还应该根据游戏内容的调整而调整税率。比如,某款游戏开始时税率很高,但如果开发商在升级版中将内容做了调整,那么相应的税率也可以做出适当的调整。互联网环境需要系统、完整行为规范,从而减少低质量网络游戏泛滥现象,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多方气力齐抓共管。

四、结语

我国网络游戏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产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文化内涵是游戏的灵魂,网络游戏则成为传统武侠文化有效传播的现代方式,大大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同时大学生作为网络游戏重要的消费者对待网络游戏中的武侠文化也有着自己的理解。目前中国网络游戏产业还在不断发展,尚不完善,各种机制有待建立健全,如何将武侠文化更好地和网络游戏相结合,仍然需要更多的人来研究和解决。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电子商务 就业率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0-107-02

近年来随着网购的兴起,电子商务这一概念正逐渐深入人心。它在改变消费者传统消费方式的同时,也为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力量。2010年电子商务金额超过4.3万亿元;2011年超过6万亿元。未来3年,我国电子商务投资市场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

为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2001年6月电子商务被批准作为目录外专业在全国高校中开设,目前全国已有306所高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每年的本科毕业生多达3万人以上,高职类毕业生多达1万人以上,数量较大并仍在继续增长。

面对电子商务行业的迅猛发展,本应抢手的电商专业毕业生却遭遇了求职中的寒冬——近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远低于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47%的就业率。这一现状背后势必存在着更深层次的问题。

一、问题分析

(一)用人单位方面

1.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大多都注重应聘人员的工作经验,希望所招到的人员上岗即可操作,独立完成相关工作任务,弥补本单位的人才缺口。目前,工作经验成为了用人单位衡量求职人员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而这一项就是应届毕业生的软肋,于是当用人单位不肯妥协时,尽管招聘岗位专业对口,但高职类毕业生只能被拒在大门之外。

2.没有相应的入职培训,对员工的发展及职业生涯规划不关心。学生就业后,进入到工作岗位,尽管经过学校学习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与知识,但要尽快熟悉陌生的环境,还需要接受入职培训。而很多用人单位都忽略了这一点,往往只是将工作任务分配给新职员,由他们去想办法学习完成。这样会导致工作的低效,尤其是新职员操作不规范或错误而无人及时纠正时,必将给单位带来损失。另一方面,对于就职后的职员,单位不注重后续的培训,无法满足职员希望自我提升的需求,老职员看不到自己的未来,更无职业生涯可谈,容易产生跳槽的想法,这种情绪也会传递给新职员。

(二)学生方面

1.毕业生好高骛远,高不成低不就。应届毕业生在择业时,往往抱有过高的理想抱负,不愿意从最基层做起。还有些毕业生认为进过高校深造,毕业后至少要从“白领”做起,不甘心做工人,致使很多岗位从自己身边流失。另外,当今网购的盛行,例如淘宝网、阿里巴巴网等知名电子商务网站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斗志,有些学生毕业前就已经开始筹备开设自己的网店。但经过对某职业技术学院2007级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发现,过半数自主创业的学生,因为经营状况不好,最终选择放弃创业,到企业工作,积累经验。原因主要在于:缺乏经营经验,在刚起步时自己的想法还可以维持店铺经营,但随着竞争的不断激烈与业务量的增大,很多事务处理起来力不从心。

2.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动手能力差。一些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浮躁,对于安排的实训课程不能认真参加练习,错过了储备知识的时间,在求职过程中才发现欠缺得太多。

3.求职技巧不足,未做好从学生到职员的角色转换。多年的学习生活之后,尤其是在应试教育之下,学生更多习惯于被动反应,即无指令不思考不行动。工作时,常表现为领导吩咐一点就做一点,其他的不多想也不多做,让用人单位感觉在使用这样的人员的时候比较吃力,会产生不良评价。

(三)学校方面

1.缺乏配套电子商务软件、系统,学生无法进行电子商务的后台模拟训练。缺乏配套电子商务软件、系统,实训时只能领学生浏览各类型网站,通过浅浅的观察、注册用户、体验购买流程等总结其经营特点、营销理念,而不能进入后台操作,或建立自己的经营性网站进行实践操作,这样学生很难真正地了解到电子商务网站是如何运作的,中间会出现什么问题,如何应对,需要掌握哪些技能,使实训的意义大打折扣。

2.学生顶岗实习制度不够完善。我们往往只重视毕业生的实习,其实实习锻炼应该从大一开始进行。没有学校的统一要求,很多学生不会在校期间进行实习,当毕业时又因为没有任何工作经验,以至在面试中被用人单位拒之千里。或是因为从未以工作人员的身份接触过社会,不了解市场,不了解自己的专长,当抱着不切合实际的梦想走向社会时,处处碰壁。

3.教材理论化强,有些材料过于陈旧。有关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已经确立,但更新较慢。目前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迅速,成功或是失败的案例层出不穷,当应用于技能操作教学时,使用的教材很难顺应变化,及时更新。这容易使技能培训偏离实际需要,学生不了解当今电子商务企业的实务操作情况。

二、应对策略

(一)企业方面

加强与学校的合作沟通,举办一些校企联合的活动,增加用人单位与学生的接触,使其能够看到应届毕业生的优势,愿意接纳,增强其启用应届毕业生的信心。建议企业制定员工培训计划,使其得到全面的提高,增强员工忠诚度。

(二)学生方面

1.继续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内容。在学生就业前,对其进行商务礼仪、应用文书写、面试技巧等知识技能进行培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其更好更快地适应新工作、新环境。同时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放平心态,踏实求职,避免高不成低不就。

第6篇

关键词:酰化反应 芒果苷 抗炎作用

以提高药物的跨膜通透性为切入点,合成脂溶性较高的芒果苷酰化衍生物,并对其抗炎活性进行研究和评价,旨在进一步提高药理活性。

一、试验材料

1.动物

健康雌性小鼠(SPF级),体重在18~20g左右,生长周期为6~8周。将小鼠饲养于恒温恒湿室中,控制温度为22℃左右,湿度为60%左右。

2.试剂及药物

二甲苯(AR)、冰醋酸(AR)、地塞米松、芒果苷(98%)、醋酸酐(AR)、丙酸酐、丁酸酐

3.试验仪器

酶标仪(F039300)、电子天平(AG135)、医用离心机(TDL-5)

二、方法

1.化学合成实验

常温水浴下,于100ml的乙酸酐中边搅拌边滴加1.5ml H2SO4(98%),加入芒果苷10g,混合摇匀后置于40℃恒温水浴下反应18h,并应不时搅拌加速溶解。完成反应后,边搅拌边倾入10L的水中,过滤,取不溶物,并于常温下用300ml的无水乙醇溶解,再倾入10L的水中,重复上述操作2次。不溶物于40℃条件下烘干,并恒温称重,得到的产物为乙酰化产物,为13.9g丙、丁酸酐分别加入H2SO4量为2ml、2.5ml,反应温度为60℃、80℃,重复上述操作,分别得丙、丁酰化物11.3g、8.5g。

2.产物分离纯化

用乙醇溶解少量的酰化反应产物,并以硅胶拦样,于常压下置于硅胶柱顶上进行层析,分段收集,并利用TLC进行检视。并与相同单一斑点的馏分相合并,溶剂回收并结晶,以甲醇作重结晶,从而得到化合物单体。

乙、丙、丁乙酰化产物的层析溶剂分别为:7:2:1的氯仿(CHCl3)、乙酸乙酯和丙酮溶液;25:1的氯仿和甲醇溶液;10:7:3的石油醚、氯仿和丙酮溶液。

三、衍生物化学结构的确定

波谱分析化合物的HR-MS、EI-ES、HMBC、13CNMR、1HNMR光谱,确定其化学结构。

四、抗炎作用

1.实验方法

选140只健康雌小鼠,并随机分为对照组、芒果苷组(低、中、高剂量)、阳性药组、PAM组(低、中、高剂量)、HPM组(低、中、高剂量)、HBM组(低、中、高剂量),各组10只。均予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或者药物,按每10g体重0.2ml,连续给药5d。尾部静注0.25%的伊文斯兰,每10g体重0.1ml;于右耳中滴入0.02ml的二甲苯致炎。每只小鼠予以0.6%的冰醋酸。以6mm的打孔器于其左、右耳廓的相同部位取耳片,并称重。并以6ml的生理盐水注射清洗腹腔,取腹腔液,并以500r/min进行离心约10min,以酶标仪检测上清液吸光度值A,波长为590nm。计算小鼠的耳廓肿胀度和肿胀抑制率

2.统计学分析

以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以 表示数据,并作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

五、结果

1.芒果苷的酰化衍生物

将酰化反应物进行分离,得到3中化合物单体,即PAM、HPM和HBM,并经波谱分析验证其化学结构,具体见图1

图1 PAM、HPM和HBM的化学结构式子

2.抗炎作用

芒果苷酰化衍生物对于小鼠耳廓肿胀症状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对比见表1。

表1 抗炎作用比较(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

六、讨论

本研究中,通过对芒果苷进行酰化衍生,得出PAM、HPM和HBM三种衍生物,检索证实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一致。这三种衍生物为PH1-3时,表现了较高的溶解性,而在PH4-8时,其溶解度则急剧下降,不符合BCS对高溶解性药物的规定。三者均具有高脂溶性,符合BCS高通透性药物的规定。

研究结果显示,在抗炎作用相同的情况下,PAM、HPM和HBM的剂量仅为芒果苷的1/4,可见芒果苷的酰化衍生物具有更强的抗炎作用,提示其衍生物具有更高的抗炎活性。这可能是由于PAM、HPM以及HBM具有高通透性,能够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从而更好地发挥其抗炎作用,值得深入研究并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吴玮峰.芒果苷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

[2]周智.芒果苷药理实验研究新进展[J].内科,2011,06(5):462-464.

[3]邓家刚,袁叶飞.芒果苷单钠盐的制备及其与芒果苷的药效比较[J].华西药学杂志,2008,23(1):17-18.

作者简介:狄绍炎 助理工程师,男,本科 1980.12 江苏常州.医药化工。

第7篇

关键字:新课标;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教育部门对于教师提出了探究式教学的要求,实行探究式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的模式,确保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对学习探究掌握主动权,教师在生物探究教学活动中的主要任务是创造良好的探究教学课堂氛围,教师要注重生物实验对在探究式教学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深刻的理解相关知识。因此,生物学科中的探究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实验的探究。

一、新课程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新课程的探究式学习的相关方法较为新颖,教师难以全面的理解把握

新课标要求学生在进入高中时期就需要对生物知识进行学习,部分学校由于生物师资力量有限,很难在高一便开始实行生物探究式教学。许多学校即使在高一开设生物探究式教学,但是由于教师人员有限,出现了一个教师需要对多班的生物进行教学的情况。教师由于精力有限,教学负担较重,忙于应付教学进程,从而没有时间对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和实施。许多教师往往在实行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探究活动后,会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2、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解出现偏差

部分教师对于新课程高中生物探究教学认识不到位,理解出现偏差。新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进行改进和提高,新课程实行的主体是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起辅助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够深刻地理解新课程的含义,不知道在新课程的要求下如何进行授课。

3、教师对实验目的理解不明确,改变实验的性质

部分教师会因为实验过程较为复杂,学校的实验设备资源有限,产生畏难情绪,从而跳过许多探究学习的实验,例如,对于“细胞核内部组成物质的研究”,由于细胞核较小,难以观察里面的物质组成和分布情况,就直接跳过这部分的实验,或是教师在课堂上将一切实验步骤操作完成后让学生观察,省略了学生的操作环节,导致学生在没有实验操作的基础上盲目的学习新知识。部分学生由于对所学的内容没有进行实验探究,对相关知识掌握不牢固,而未能达到新课程探究学习的目的。

二、浅谈如何更好地开展新课程生物探究式教学

1、探究式教学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教育部门推行新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各门课程,教师在生物探究式教学活动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地提高学生对新课程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生物学习的思维方式进行培养,强调生物新课程中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要想保证生物探究式教学更加有效的进行,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

2、探究性生物教学要求教师要对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探究

教师要适应角色的转变,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到生物探究活动中。新课程提供的教学素材非常丰富,教师要对生物教材进行充分利用。生物探究的步骤依次为:提出问题、分析资料、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对讨论结果进行试验验证、得出结论、再次验证结论。在探究活动中要让学生充分感受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带来的乐趣。例如,对酶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先收集巴斯德、李比希等生物学家对于酶探究过程的相关资料,再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简单的阐述,然后将学生分组进行对酶本质的讨论,让学生亲身感受探究性学习方法对生物学习带来的帮助。

3、针对生物课程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生物学科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探究性教学要与生物实验紧密结合。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对学生进行探究性教学,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实验的内容选取学生感兴趣且容易操作的课题。例如学习“光合作用”的相关内容,光合作用实验步骤相对简单,实验效果较容易观察和记录,实验操作并不复杂。教师在对相关知识讲解完毕以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对书本知识进行验证,通过学习、实验、验证,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加强。

4、加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探究意识,通过实验对所学知识深入的研究

探究性实验顾名思义就是在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了解的前提下,对相关知识进一步进行学习研究。以“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为例,学生在学习相关的知识时可以了解,当蔗糖溶液浓度为30%时,植物细胞开始出现质壁分离,在这基础上,教师可以对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进一步发散思考,例如:除了蔗糖溶液之外,植物细胞在其他溶液中是否也会发生质壁分离;蔗糖溶液浓度为多少的时候,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不能还原;为什么不能还原等,通过这样的实验让学生牢固的掌握学习的生物知识。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活动的实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许多的困难和阻力,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需要起到带头作用,及时的调整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对新课程的研究,坚持指导学生对新课程要求的实验进行操作,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师生互助学习,针对生物学科的自身特点结合高中学生学习习惯,不断地进行探究过程的思考和完善,最终让学生学会利用探究的方法更好的学习生物。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探究性实验教学 初中生物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146-01

1 引言

作为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生物学知识的传承、生物学研究的发展都对实验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因此实验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之中又尤其显得重要。实验教学具有知识传承和能力培养的双重任务和功能,其不仅需要为学生提供知识、提高实验技能水平,还需要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能力。在传统初中生物教学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人们往往把实验教学的功能仅仅定位在知识传承上,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实验教学片面地当作知识传承的工具和手段,使实验教学成为仅仅为知识学习服务的附属物。

目前,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在理论与实践中都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然而,由于起步时间较短,难免还存在一些不成熟的地方。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原则,并给出了可行的探究性实验教学实施方案。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对当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从而为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可靠、高效施行提供制度保证。

2 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特征分析

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顺利、高效开展,在紧抓探究性实验教学共性问题的同时,还必须密切结合这一过程当中的“初中生物课程”以及“初中学生”两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做到有的放矢。

在目前的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中,初中生物课程与高中生物课程之间有两年的断层。经过两年的时间,学生在初中所学知识到了高中往往已经遗忘殆尽。然而,虽然具体的知识点容易忘记,但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旦养成,却是怎么也忘不掉的。优质的初中生物教学,应当能够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锻炼其生物学的科研素养,为高中生物乃至大学生物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也正是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目标。因此,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初中生物学课程定位的必然要求。另外一方面,初中生物课程在中考成绩中所占比例极小,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这为探究性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3 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原则

在探究性实验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构建初中生物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方式,需要深刻理解和正确处理实验教学中的“趣”、“疑”、“动”、“思”等四个学习环节之间的关系,把“趣”、“疑”、“动”、“思”的有序活动作为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基本设计原则。

在初中生物的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地引导学生合理地处理上述四个关键环节,让学生自主质疑、自主实验、自主分析得出结论,最终实现知识和科学原理的深入内化。

4 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施方案

科学的探究的一般模式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一堂好的探究性实验课也应该按照这一模式进行组织。对于高中学生,只需要做适当演示即可,但是对于尚未形成系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初中学生,应该更加注意引导,让他们循序渐进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 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体系建设

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成功、有效实施,仅仅依靠个别老师和学生教育观念的改变是行不通的,它需要每个初中学校实验教学体系“硬”条件和“软”条件的全面提高与优化。

“硬”条件指的是良好的生物实验硬件条件配置,其是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存在的前提。新课程教材内容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包含了丰富的科学探究实验,这些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科学探究的本质。但目前初中学校还没有给学生提供探究性实验所必须的仪器和场所,原有的实验资源和管理方式难以满足科学探究的需要。这就需要按照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所要求的实验选题加强相应的实验仪器、设备及其场地的建设,使探究性实验建立在必要的物质基础之上。

“软”条件指的是教师素质的优化与提高,以及自由的实验环境。“软”条件时是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成功实施的关键。在探究性实验教学过程中虽然以学生的自我探究为主,但是教师的积极、有效引导是学生自我探究的指南针,是学生正确航行的重要保障。各级教育机构应积极开展探究性实验教研活动,钻研探究理论,设计探究实验,并组织有关教师进行学习、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水平。此外,还应积极为学生创设自由发挥、自由组合、自主探究的实验环境,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研究性实验,实现实验时间和空间的全方位拓展。就一定意义上说,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场所无处不在。

第9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

【分类号】G633.91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有效满足初中生物的教学要求,教师应该一改传统的机械、填鸭式教学方法,将探究式教学融入到初中生物教学中,不仅仅注重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中,不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

1.1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初中生物课堂上,教师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分组设计自己的探究方案,当学生针对生物课本上的某一方面内容思考自己小组的探究方案时,小组内部的成员需要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并将不同的想法加以融合。探究方案完成后,每一组需要将自己的探究方案运用简明易懂的语言表述出来,并且与同学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同学需要针对探究方案的不足之处提出自己的建议,不断完善探究方案。在完善探究方案的同时需要学生之间形成合作的关系,共同对探究方案进行研究,可以在交流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1.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

在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起着引导的作用,通^教师向学生下达探究任务之后,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完成探究方案。同时学生的探究方案需要向全班同学进行表述,让同学和教师理解自己的探究方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在学生了解其他同学探究方案的同时,会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在不断地提问和讨论中,学生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见解,不仅仅有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探究方案的掌握,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

1.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师在布置完生物探究任务之后,进行探究的全过程都需要学生进行完成,教师只是作为引导者和解惑者。一般情况下,探究任务是分组进行的,在一个小组内,会根据学生的特长和任务的需求进行分工,每个人都有自己负责的部分。从撰写探究方案、准备器材到记录实验过程等生物探究的全过程,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打破了传统生物教学的局限性,学生在探究式课堂上,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将其付之于实际操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1.4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在设计探究方案时,往往会设计出具备许多变量的实验方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进行实际操作的实验方案要求只有一个变量,因此学生需要对探究方案进行不断地分析和探究,对各种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分析,从中选择出最恰当的变量,形成探究方案。学生在确定探究方案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基本的分析能力,要学会取舍,并对现有的数据、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最后形成探究方案,得出具有建设性的结论。在这一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2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相关措施

2.1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出良好的探究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首先,教师应该善于提出一些具有趣味性和科学性的问题,在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究。例如,在学习“叶绿素”相关知识时,教师想要让学生知道叶绿素的形成与光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蒜苗是绿色,蒜黄是黄色向学生进行提问,在好奇心的趋势之下,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其次,教师在创设探究情境时,应该时刻谨记发挥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使学生可以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思维,对生物问题进行探究。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加强问题的新颖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进行生物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

2.2教师适当点拨,确立学生的探究主体地位

在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作为引导者,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点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加自主、独立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学经验显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越强,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就越强。例如,在学习“人体所需的有机物、无机物”时,教师以学生每日的食谱为题材进行教学,要求学生设计自己的食谱,食谱中的食物应该包含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等可以促进身体发育的物质。学生在设计时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并且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览和评选,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探究式教学的主体。

2.3对探究进行合理评价,鼓励学生进行创新

对生物探究式教学进行合理评价是探究式教学环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探究式教学改变了传统生物教学的方式,可以通过学生本身对生物内容进行探究和实验,拉近学生与生物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学生对生物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应该意识到对探究式生物教学进行评价的重要性,在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时,不应该仅仅关注探究结果,探究过程和学生的实验操作也是相当重要的,合理的评价有利于引导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同时教师应该从具体的探究活动中获得灵感,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促使学生敢于向结论和探究方案提出质疑,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不断地探究中进行改进、反思,从而提高学生进行生物探究的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综合素质。

3结语

初中生物教学是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的融合,在初中生物教学方面,教师应该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将探究式教学用于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的进行情境创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要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合理评价,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引入探究式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科研能力等多方面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第10篇

在教育教学大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初中生物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应该与时俱进,为此,在初中生物课堂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已经成为生物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有利于提升生物教学的有效性。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特征如下:

1.自主性。与传统的老师讲述式的生物实验不同,探究性实验需要学生自己设计并完成实验,这就需要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的基本内容,并能运用实验设计的原则方法和原理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然后动手操作实验,自主观察,分析实现过程,得出实验结果。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以体验式的学习模式进行探究性学习,具有极大的空间,突出了极强的学习自主性。

2.探究性。这里所说的生物探究性实验主要是学生通过探究性的实验或者活动来总结生物知识,这与验证性的实验教学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探究性的答案是未知的,需要学生自己去探求和解决。在探求的过程中,学生的探究意识得到激发,知识迁移被有效地运用,创新意识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3.灵活性。生物探究性实验对于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只要能达到教学和学习的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问题假设,可以运用不同的探究方法,也可以利用不同的材料用具,所以探究的过程有很大的灵活性。

二、优化初中生物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对策研究

以往生物实验教学的方式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为了实现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在生物实验的教学过程中革新教育思想,优化教学过程,加大对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参与性和探究性,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实现探究性教学,可以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初中生物实验课课标指出:“有效的生物实验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生物实验的重要方式。”因此,开展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已经成为生物教育教学发展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题中之义。

1.重新界定师生角色,做好课堂管理。在生物实验课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界定好师生之间的角色,切忌教师满堂灌,一定要突出学生的参与性和自主性。教师是课堂的协调者与组织者,不可以出现越位的现象,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给足学生时间与空间,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学习任务就放手给学生自己去做,学生不能完成的,如果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可以完成,也让学生去做。针对学生不能完成的,教师才给予一定引导或者指导,这样学生才能提升探究意识和学习能力。在具体的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搞清楚学习的重难点,这样带着任务去学习就会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自然也会提高学习的效率。

2.完善教学路径,丰富探究方法。要想实现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就应该革新教学观念,突出教学路径的创新与完善,另外还要依据学情丰富探究方法。在教学路径的选择上,只要符合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要求的都可以被利用,比如情境教学法,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实现知识的直观化教学,还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知识的存在与价值,有益于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需要注意的是,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教师一定要紧扣教材和教学内容,考虑到学情,这样才能实现有效教学。教师要革新思维,丰富探究方法,如实验类比法、合作实验法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视野,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3.给足学生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动手操作。要想实现探究性实验教学,还必须给学生留足时间与空间,培养学生善于质疑、敢于质疑和能够动手操作的能力。如在讲述《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这一节的内容时,教师首先设问:水在绿色植物体中扮演什么角色?然后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合作,动手试从果菜中找到水,全班交流,设计验证干小麦种子是否含水实验方案,分组实验,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学生会极有兴趣的带着这一疑问,积极投入到实验中。待学生实验完毕,找出结果后,教师在对其进行归纳总结。由于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取知识和探寻知识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的,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和总结的作用,所以对于学生自己探究出来的知识,他们会印象深刻的。

第11篇

一、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现状

1.课程信息量与课时不符

在新课程改革之后,高中生物教材内容有了一些形式上的改变,不但内容更加丰富,连整个版面设计上也更符合现今的高中生物教学,但是若根据如今的高中生物教材开展探究式教学的话,教师只能进一步扩大教学课时,否则很有可能完不成教学任务。

2.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探究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模式大不相同,因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因为教师自身教学水平不高的原因、对于探究式教学方式的认识不够深入、不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整个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过程变得枯燥无比,学生根本没有参与兴趣。

二、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改进意见

1.合理规划教材内容

虽然新课程改革之后高中生物教材内容作出了一定的改变,但是若教师合理规划教材内容,找出适合学生深入探究的生物知识,那么既不会耽误教学进度,又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对生物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找出内容有关联的生物知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采用套入式的方法让学生进行探究,并且要合理规划学生的探究时间,这样才能实现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2.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要想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使探究式教学更加顺利地被应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需要采用一定的辅教学手段,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设计探究内容,使学生对探究式教学更有参与兴趣。

3.结合高考试题教学

第12篇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物探究;实验教学

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不仅是学生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形成生物学基本技能的一种重要手段,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提高生物综合素养的舞台。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教学,懂得了如何获得知识和信息,提高了综合能力。因此,生物教师应在实验教学中更新教学理念,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氛围和条件,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提高生物学素养。

然而,当前农村初中生物教学还是学生背概念、背名词、背要点,甚至是背实验。探究性实验的开展一直得不到重视,主要受教学资源、教师水平、教育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实验基本不做,演示实验只是简单地体验和验证,毫无探究过程和探究意识可言。

一、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根据实际适当调整教材的教学顺序

农村有比较丰富的生物资源,但如何把生物资源转化成生物教学资源,需要生物教师对当地的生物资源进行全面普查,为上好生物课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这样,在上课的时候就能根据当地的生物资源调整教学内容。在讲述有关内容的时候,可以把学生有针对性地带到教室外,通过直观感受使学生在认识上得以升华。例如,学习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种子植物等内容时,就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周围的植物资源,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但是,有些课时内容的安排与涉及的生物生长季节有一定的时间差,如果按照教材的顺序讲授,可能会错过最佳的观察时间。这样,就可以根据需要将讲课的顺序做适当的调整,使讲授的内容和生物的实际生长周期相吻合,有利于开展生物探究性实验。

二、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的“合理错误”,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创造性

在“探究性学习”实践中,为了真正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热情,教师需要大胆地让学生自主提出“探究性学习”目标、确定“探究方法、手段”。但在这些过程中,学生肯定会出现一些不足甚至是错误,如果教师简单地用“对”和“错”来评判,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束缚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对初中生的逻辑思维水准及动手能力要求不宜过高,在他们逻辑思维范围之内的“合理错误”,教师要积极鼓励、合理引导,使学生能大胆探索、主动发展。

三、重视DIY,培养探索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理念,是培养生物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但是,在使用初中生物新教材(苏科版)的过程中,作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形式“DIY”往往被教师忽视。只有重视D1Y功能,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行为习惯。

例如,给家庭成员和学校学生测血型、量血压;做观察昆虫如蚂蚁的记录;给校园的植物挂标识牌;参观并实践果树嫁接、扦插等常规农业技术等等,都是很好的课外兴趣活动的项目。在这些活动中教师要跟踪指导,对学生在兴趣活动中出现的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对出现的各种现象进行必要的探究讨论。

四、变结论性教学为过程性教学

过程性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材的基本内容分布提出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验、去观察、去探求新知识。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可以变“结论教学”为“过程性教学”,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比如,在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节——探究阳光与有机物的关系”时,教师提前组织兴趣小组进行探究实验,在课堂上完成最后探究活动,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防止进入以“多媒体技术”替代“探究性实验教学”误区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农村中学也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甚至有的示范课、比赛课中都出现了以“多媒体技术”替代“探究性实验教学”,使教学活动的探究性完全丧失。如,《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一节,“观察溶液浓度的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教师用电脑动画模拟了“植物吸收水分”的实验,尽管吸引了众多学生的“眼球”,但它忽视了生物实验探究的重要性,并严重影响甚至扭曲了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实不可取。

第13篇

一、建立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新课程倡导学生探究性学习,以期每一位学生能够通过探究性的学习对生物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引发更多的思考。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教学活动,与生物教学改革的成败息息相关,活动成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生物教学的现状和创新教育、素质教育之间的矛盾。

(二)教学理念的发展需要

目前,高中生物课程的内容有了一些调整,教师的教学理念也要改变。通过何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生物实验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能力都是教师要思考的问题。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尽最大可能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实验中,让学生身临其境,让教学效果更加突出。

(三)学生认知发展需要

根据已有教材资源,结合实际情况,将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调整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内容。在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校的环境、学生的经历设计教学方案,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得到一定的提高,还能获取生物知识,拓展探究学习的空间,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建立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策略

(一)创造环境,提出问题

对日常生活或是实验现象等进行一定的观察或思考能提出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是生物探究性实验的对象。教师创建一些和生活相关的探究活动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问题情境深入思考,发现更多的问题、产生更多的困惑,进一步探究问题,汲取知识。在探究性实验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观察、调查、测量,还是提出假设、进行交流、建立模型等都需要借助物质媒介。这些媒介可以是教学工具、具有探究理念的教材、仪器设备等外在的物质,学生的家长、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学校的各级人员也是物质条件的一部分。给予人、财、物的支持,各方联手为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营造好的环境与氛围,帮助教师理解其本质,提供更多的课程资源。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提出一个问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种好奇心会给学生提供较好的先决条件。提出了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下一步的思考,把问题变成一种假设,让假说作为探究的先导。

(二)分析问题,做出假设

提出了问题,做出假设。比如“淀粉酶活性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的课程方案,学生可能会假设:淀粉酶的活性会随着温度的升高变强。教师对学生的这一假设进行引导,帮助学生理清此实验的研究问题:一是要如何测量和控制温度,二是怎么观察并检测酶的活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翻阅书籍、借助计算机搜集资料,进行调查,小组合作,小组成员分工完成小块任务,最后汇总成果,得到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分析已有的信息并进行归纳、概括,成员之间从多个角度进行讨论。

(三)探究实验,分析结果

科学结论唯一的标准就是科学事实。有力的证据是分析科学的依据,假设是否成立只有通过实验检验。在进行实验时,学生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充足的资料,还要在实验过程中明确搜集信息的准确时间,能够完成预定的观察目标。

通过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搜集资料进行实验分析结果活跃学生的思维,将所学的知识在大脑中建立知识网络。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拓展思维,体现出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特点。

得出的实验数据就是实验的结果,反映的是客观事实,教师引导学生在数据的基础上对实验进行科学的分析,然后得出实验结论。可以采用文字表达、数学表示等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描述。得出实验结论后,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把其应用到实践中,让学生体验实验给出的结果的真实性。

(四)培养师资力量

第14篇

关键词:探究性活动;创新;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277-01

在新一轮课改中倡导的教学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转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能力的培养。在《生物学》新教材中添加这些生物探究性活动旨在于增强实验教学,让学生参与和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学生通过科学的分析、综合的思维过程获取知识。这一过程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平台,让学生有较多的思考和讨论的空间,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敢于实践的能力得到培养。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着手于生物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实现生物学新教材课程标准的关键之一。

1.耐心组织探究活动,分组选题

生物探究性活动形式多样,仅利用课堂的40分钟是很难 上好生物探究性活动 的内容,更不用说学生是否掌握和深入理解该知识点的本质。因此,教师应针对自己目前所任上生物教科书(如七年级上册)里所有的生物探究性活动耐心地把有探究价值的内容挑选出来改成生物探究性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开展探究性活动,在开展探究性活动时,先指导学生做好 探究计划,要求学生在课前以分组(全班的同学分为四大组,各大组选不同题进行研究,各大组内又以2人或3人小组为单位,同时进行同一选题的研究。例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观察草履虫"、"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测定种子萌发率"、"二氧化碳是 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植物的呼吸作用"等)形式完成相关探究实验活动,通过这样做出来的活动结果,既有小组内的横向比较,又有大组内各小组的纵向比较,使学生所得的结论更科学、更切合实际。

2.把握探究原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在开展探究活动前,教师应根据实验目的,通过设计疑点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剖析问题,探讨原理,并围绕实验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实验方案。也可以参考书本的实验方案 ,引导学生从实验步骤、实验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改进,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与掌握,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灵活地处理各种问题,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准确把握实验原理,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如在做"观察草履虫"的实验,最主要是想让学生懂得更多关于原生动物的生活习性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于是在学生在做实验前,教师应提前教会学生如何寻找、培养、观察草履虫。尤其是通过设计改进草履虫的饲养方法。学生们在设计草履虫培养液时,根据草履虫生活在营养丰富的有机物液体中的原理:有的学生用开水泡稻草,将其浸出液冷却和过滤后作培养液;有的学生把稻草煮熟后再熬一 段时间,冷却后作培养液;有的学生在开水中加入葡萄糖作培养液;有的学生直接用臭水沟中的水作培养液等。这样,既能有效激发学生深入了解草履虫生活习性的和实际应用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大胆改进,鼓励创新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要难。”体现创新首先是问题要有创新。在实施教材的实验中往往会受不同程度限制,尤其是方法。因此学生在熟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课本中原有的实验方案认真研究分析,发现实验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方案,使其方案与原方案相比更加科学、可行、简约。如在做“植物的呼吸作用”的实验中,学生就对实验材料产生了质疑,他们会想出了萌发的种子,植物的其他部分会不会呼吸呢?学生就发挥想象,并找到各种材料回来做实验(如:茉莉花的茎、叶、花、土豆、草……)。结果发现取回来的材料只要还鲜活,没有枯萎,这些材料都能使封闭的瓶子内出现小水珠,点燃的蜡烛放进瓶子时会熄灭,瓶中导出的气体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活材料的保温瓶的温度比灭活材料的保温瓶的温度高,从而推导出活的材料都产生二氧化碳、水和能量,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按自己的实验方案实验,自主选择对比实验组,得出结论。让学生勇于参与研究和改进实验方案,学生的兴趣得于高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深入讨论,激发思维

讨论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交流方式,它体现出在不同的思想撞击中下必能产生智慧的火花。深入对实验结果的讨论,必然会激发学生极大的探究欲和热情,这样更显示出学生对其的自主能动性,以及创新思维也得到鼓励,有了主动交流对比与体会的欲望。如"植物的呼吸作用"这个实验中如何检验二氧化碳这个环节里,有很多学生一次就成功,但有些同学经过反复多次实验才成功。学生在实验后谈论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时,很多学生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失败,并总结出该实验的要领。与此同时,学生除观察到实验目的直接 相关的现象外,可能还发现其他一些奇异现象。如在"测定种子萌发率"实验中,学生发现萌发后的豆苗会出现紫色的部分,产生了很多的疑问。这 些奇异现象的发现正是学生敏锐观察力的体现,也是再次探究的起点和契机。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及时抓住学生的一闪之念,加以指导,就可能有所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灵感,延伸研究兴趣;培养敏锐观察力和辨别领悟能力及独立探究的能力。

第15篇

关键词:探究性实验;教学能力;教学效率

探究性实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同时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一、演示实验向探究性实验的转变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由演示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的转变,能够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活动。演示实验性教学始终是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没有主动地参与进去,就不能得到相应的实验的效果。探究性实验教学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验中去,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学生的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能够充分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亲身体会中掌握知识,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探究性实验及活动的开展

组织学生多开展生物探究性实验和课外探究性活动。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不能仅限于课堂教学,应该扩大教学的途径。生物是一门自然的学科,因此要多接触自然环境,所以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面向自然。通过学生的调查、访问、分析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课本知识。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独特的思维模式,设计自己的实验,真正实现生物实验教学的探究性,教师只对学生进行指导,不干预学生的实验,最后有学生总结实验的材料、步骤和结果。

三、提高教师探究教学能力

提高教师探究性教学的能力,加强教师探究性实验专业知识的培训。教师在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中起着导向的作用,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开展和管理能否取得成效,主要靠教师的组织和策划能力,因此,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组织能力,和对探究性实验的把握。此外,要不断加大在探究性实验中知识储备,能够应付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使实验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是教育发展面向新时代的一种改革,不仅适应了社会的发展,还为培养新时代的人才打下了基础,探究性实验教学充分意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帮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验中去,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水平。且寓教于乐,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