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人际沟通能力的重要性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008-02
人际沟通能力不仅是高职生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更是高职生赢得就业竞争的实力体现。笔者通过观察了解,发现在招聘过程中用人单位青睐会交流、善沟通、懂协作、人缘好的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究其原因是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比较强,综合素质比较高。可以肯定地说,在专业水平大体相当的前提下,人际沟通能力就成了在就业竞争中胜出的法宝。为了解用人单位对高职人才的需求状况,本课题组向近300家单位发放了《企业对高职院校人才需求调查问卷》,在回收的280份有效问卷中,所有的用人单位在回答“贵公司最看重员工哪些方面的素质能力”中,无不例外地选了“人际沟通能力”一项;在“您认为高职院校学生最需要培养提高的能力有哪些”的问题中,用人单位也都选了“人际沟通能力”。由此可见,提高人际沟通能力非常重要。基于此,本文探讨高职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
一、高职生人际沟通能力现状及原因分析
调查问卷显示,95%的企业认为人际沟通能力是员工的必备素质;认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能够与企业外部保持良好的沟通状态,善于与人打交道,及时捕捉商机,获取各方面信息,既是员工自身得以发展的一项关键技能,又是企业提高服务品质、赢得社会认可的重要渠道。人际沟通能力是除了专业能力之外最被企业看重的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是高职生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然而,笔者通过长期观察和接触,感觉到高职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普遍欠佳。现对其产生的原因分析如下。
一是性格因素影响学生的人际沟通。有的学生由于天生胆小害羞,缺乏与人交往的主动性;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少言寡语,不善于与人沟通交流;有的学生个性孤僻,独来独往,不愿与人交往。由于缺乏正常的沟通交流,别人很难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很难了解到他们的真实想法,他们自然也得不到他人的真正关心和帮助。本课题组对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学生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由于性格原因遭遇人际沟通困难的学生所占比例高达20.5%。例如,在2012年11月份的一次就寝纪律检查中,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一名辅导员发现有一个女生躲在宿舍走廊尽头哭泣。经过长时间的交谈询问,才了解到该生是入学未满一个学期的2012级学生。该生由于对刚接触的专业生疏,感到学习较吃力,总担心学业难以顺利完成,看到周围的同学却学得轻松自在,其思想压力日益加重,以至于抑制不住痛哭。其实,对新专业有生疏感,学习起来相对困难,这是多数新生的同感。如果该生能够及时与教师、同学沟通交流,获知同学的感受,获得教师的开导,这种心理压力就能及时得到化解。
二是心理因素影响学生的人际沟通。在高职院校中,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对高职教育认识不足,认为就读高职院校没有出息,因而产生自卑心理;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家庭贫困觉得低人一等而产生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使他们自我孤立、自我封闭,压抑、抗拒正常的交往需求,不愿、不敢、不想与他人进行正常的沟通,久而久之阻碍了他们人际沟通能力的发展。
三是家庭因素影响学生的人际沟通。如今的大学生大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他们被视为父母的掌上明珠,从小受到长辈的溺爱,这种生长环境使许多独生子女自小以自我为中心,注重自我感觉,缺乏人情往来和对他人应有的尊重。脱离小家庭进入学校这个大家庭后,他们仍习惯于小家庭的生活方式,很少与他人交往,遇到问题也不懂得如何与他人沟通,由此出现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
二、高职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的途径
人际沟通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是衡量高职生人才质量的重要指标。高职院校应顺应社会需求,在抓好专业教育和其他素质教育的同时,努力培养和提高高职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一)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学生对人际沟通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多数学生由于没有真正认识到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对一个人今后走上社会的重要性,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认为是否交际是由个人性格决定,不想也不愿去改变,因而缺乏积极与人沟通交往的主动性。高职院校应通过各种方式、利用各种场合大力宣传良好的人际交往对一个人健康成长、顺利成才的重要性,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正确理解人际沟通能力的作用,认识人际沟通能力是高职生必备的素质,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和提升这种能力。
(二)利用课堂教学,为学生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无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教师都应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平台,精心组织教学,创设情境、巧妙设疑,通过回答问题、分组(下转第16页)(上接第8页)讨论、模拟情景、情节演绎等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做到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配合,使课堂成为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平台。这种灵活、生动的课堂组织形式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能让学生在课堂中锻炼心理素质,提高人际沟通的能力。
(三)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扩大学生人际沟通的范围。高职院校应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与众人沟通交流的机会。例如,班级内多开展主题班会、素质拓展等集体活动;鼓励开展班级与班级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联谊交友活动,扩大学生的交往范围;广泛开展文体比赛、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展示才华的过程中掌握为人处世的原则,学会与人协作,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四)开设相关课程,强化学生人际沟通的技能。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高职院校应有针对性地开设演讲与口才、现代社交技巧、沟通的艺术等课程,以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教师传授、强化训练等方式,有效地锻炼和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水平。
(五)通过参加社会实践,锻炼学生人际沟通的能力。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既能检验学生的知识水平,积累社会经验,更能锻炼学生的交际沟通能力。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各个假期,以课外作业的形式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参与社会调研,比如对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情况、对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调研结果作为学业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通过这种适当加压的方式,促使学生主动体验生活、主动融入社会、主动与人交往,从而使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人际沟通能力是现代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更是现代社会对大学生提出的新要求。高职院校应正视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现状,重视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积极采取措施,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从而赢得竞争。
【参考文献】
[1]林琼.高职院校工科生沟通能力现状与培养[J].人力资源管理,2012(6)
[2]陈娉.高职院校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及培养策略[J].科技资讯, 2009(7)
关键词 学长制 大学生 人际沟通能力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Effect Research of Senior System Enhance Academician Interpersonal Skills
GUAN Yuanyuan, SUN Houchun
(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29)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ut senior system in practice, by way of self-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mode, a flat roof of communion and mutually for freshman and old boy ,prefect system brings into full play enhancing academician interpersonal skills.
Key wordssenior system; academician; interpersonal skills
“学长制”是一种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其要点在于通过高年级学生以平等、博爱的精神与新生实现良性互动,帮助他们解决在全新的环境中所必然面临的各种学习、生活以及情感上的困难,以早日适应正规的大学生活。作为一种新老生交流互助的平台,学长制的实施对提高新老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有着显著的作用。
1 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及现状分析
人际沟通也称人际交往,指个体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或肢体动作、表情等表达手段将某种信息传递给其他个体的过程。有的人对成功人士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为85%的成功人士与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关。人的成长、发展、成功、幸福都与人际关系密切相关。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其个性发展、心理健康、成长成才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必要前提。
大学时代是人生重要驿站,是准社会化时期,大学生要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单靠书本学习的方式是不够的,必须进行人际交往。①人际沟通能力在大学期间显得尤为重要,具有良好人际沟通能力的学生,大都能保持开朗的性格,热情乐观的品质,从而正确认识、对待各种现实问题,化解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形成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迅速适应大学生活。相反,如果人际沟通能力欠缺,不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则容易形成精神上、心理上的巨大压力,难以化解心理矛盾,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病态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可能形成恶性循环而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一份2004年在北京、上海、南京完成的大规模心理症状自评测查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学生有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在南京医科大学每年对新生的心理普查中,对在大学期间的人际交往有信心的学生基本都低于参加测评人数的一半。影响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因为现在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从儿童时期开始,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过分关爱使得与同辈人交往的时间偏少,而与父母的交往中子女占绝对优势,由于父母无原则的退让,让很多儿童养成了自我中心的“心理优势”,导致交往技能的缺失;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对成绩的过分重视,使学生把时间都用于课本学习,不重视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在进入大学以后,由人际关系的变迁与重构而导致的疏离与孤独,使大学新生产生环境适应障碍;②现代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也给大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造成其社会化的不足,导致其人际关系的非人性化倾向的出现。③
2 学长制的实施对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提高的作用
人是社会性动物,正如马克思所言:“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进入大学之后,大学生们面临着新的环境、新的群体,重新整合各种关系,处理好与交往对象的关系便成为他们新的生活内容。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其今后事业发展与人生幸福的基石。
学长制的实施是现行的辅导员管理模式和导师管理模式的有效补充,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实现,有利于新老生的互相交流,有利于人际沟通能力的提高。
2.1 学长制实施对学长的人际沟通能力提高的作用
人际沟通是一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训练出来的。新生在学长的帮助和指导下,能使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尽快适应大学环境,而学长自己本身也是学生,也会遇到和低年级同学相同的问题,通过指导和帮助低年级同学,老生能够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际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合作能力、适应能力等,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学长制的顺利实施关键在于学长的选聘、培训、工作指导与考核,在这个过程中,参与学长竞聘的学生通过书面申请、面试等程序,比其他同学拥有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在工作开始前的培训使学长拥有了更多的人际沟通方面的理论学习机会,而学长在开展工作时能否顺利进行主要依赖于自身的人际沟通能力。
人际沟通的心理因素包括认知、动机、情感、态度等。认知是个体对人际关系的知觉状态,是人际关系的前提;动机在人际关系中有着引发、指向和强化功能;情感是人际关系的重要调节因素,直接关系着交往双方在情感需要方面的满足程度,它往往被当作判断人际关系状态的决定性指标;态度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变量,每时每刻都在表现某种态度,态度直接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建立、形成与发展。担任学长的学生对人际沟通的重要性认同感强,在交往过程中主动性强。学长一般拥有很强的责任心,为了给新生做好生活、学习等方面的指导工作,为了在帮助低年级学生的过程中展现更好的自己,他们会更加积极、认真的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会更多的接触老师、同学,请教更多的人,也就拥有了更多的人际沟通的机会,而如何将自己的所学、所感很好的传达给低年级的学生,他们也会更花心思去研究人际沟通的技巧,从而在实践中提高了自身的人际沟通能力。
学长制的实施,丰富了老生的工作经历,提高了他们适应社会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了视野,担任学长的学生在我们所做的问卷调查中,全部认为担任学长工作提高了自身的人际沟通能力,而在我们的日常观察中,也发现学长的工作能力和技巧在逐步提高,自信心不断增强,在与人交往中更加得体、积极,人际沟通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学长的人际沟通能力提高也体现在就业过程中,我校于2006年开始实施学长制,首批担任学长的70名2005级的学生已经毕业,一次性就业率为100%。他们进入社会后,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能帮助自己更快地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
前言
护士在从事护理实践过程中,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形象及沟通能力,这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需求,也是护生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要求具有精湛的护理操作技能,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科学的审美能力,加强护生礼仪和人际沟通能力已成为当今护理教育必不可缺的部分。现今,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护理院校等教育部门关于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课程的开展存在着许多现实性问题,导致护理生在参与实际工作中在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方面表现出很多的不足之处,由此可见,护理院校必须从实际出发,改善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教育模式与制度。在本文中,谈及了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必要性、现状与问题,并且针对改善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教育模式与制度提出了建议。
正文
一、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必要性
根据调查,发现现今许多的护理生都意识到自身修养以及内在气质的提升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必须得到有效的解决,他们希望可以通过更好地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护理礼仪规范和人际沟通的能力。对于新手护士而言,即使已经意识到自身的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做到护理礼仪规范的人并不多。与此同时,现在很多护士在工作中难以做到与病患者及其家属的有效沟通与交流,大部分的医院纠纷都是由于护理人员与病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不良沟通所导致的。毫无疑问,这是他们在职业能力中的一大弱点。护理人员拥有良好的护理素质、规范的礼仪以及优秀的沟通能力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医患关系,这是医院高质量医疗服务的体现。
二、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现状与问题
1、许多护理院校对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课程缺乏充分的了解与足够的重视度,在这些护理院校里,该课程甚至被边缘化。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教育体制与模式所存在的不完善之处是根本原因,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课程一旦缺乏完善的制度管理与约束,缺乏硬性规定,护理院校所毕业的护理生必定是对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
2、护理生对于专业化、高质量护理礼仪规范教育以及人际沟通能力教育缺乏充分的了解与认识,只重视专业硬性技能,却忽略了人文教育,有些护理生认为这些人文教育学科不重要,难以真正下功夫去对待这些人文教育的课程。毫无疑问,这是明显不符合培养专业性、高质量护理人才的根本目的。
三、针对改善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教育模式与制度的建议
1、选择高素质、专业化地师资来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高素质的师资容易对护理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与熏陶。当所选择的师资拥有一定的人格魅力、优秀的人际交流沟通能力和美学素质的时候,其所讲述的课程必定也是具有其个人的独具的特色之处,让学生从课程中真正的领悟到礼仪的重要性与技能,真正掌握到与人相处、与人交流的技巧。一位具有独特魅力的老师不仅给学生带来了高水平的专业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其个人的审美修养感染了学生,让学生发自内心的以老师为榜样,真心向老师学习。通过正面的引导,高素质的师资以其良好的职业形象,为护理生打造了高质量的职业品牌,激发了护理生的职业情感和完善了其职业素质。
2、从加强护理生道德修养与素质出发,改变只重视礼仪表面动作的训练的现状。护理人员的道德修养与素质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态度起着决定性作用,从而也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如果护理生在学校的课程中忽略自身职业形象的建立与维护,缺乏对护理礼仪规范、人际交流能力的重视,那么其在实际性工作中也难以达到应有的护理人员礼仪服务的要求。
3、可以通过其它课堂的辅助作用,弥补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实际应用技能的不足。虽然许多护理生已经顺利通过理论上的教学和实训的考核,卷面上是掌握了护理礼仪的基本知识和人际沟通技巧,但是每个护理生的个人素质和学习能力水平存在一定的区别,难以在实际性工作中也做到专业化的护理礼仪规范,理论与实际脱离。这个问题必须经过一个深化且长期的训练,方可得到解决。
4、案例实训:
(1)语言沟通方面:
案例分析:张护士看到明天要做手术的陈阿姨站在角落叹息,于是张护士主动向前安慰她:“陈阿姨,您是不是在担心明天的手术?您的主刀医生有精湛的医术,多年的临床经验,请您放心吧!”
(2)体态语言沟通能力方面:人类彼此交流的主要方式是通过体态语言进行的,除了说,“视”、“听”“微笑”等等非语言的沟通方式在人类沟通交流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与意义。例如,对于聆听技巧的训练,按照五个步骤来进行:目光需要集中在当事人的脸上,对当事人点头会意表示认同,在适当的时候插问,最后还要训练学生如何与当事人进行深入的交流。
关键词:康复治疗专业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对策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61-01
现代康复治疗的发展要求康复治疗人员不仅要学习康复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知识和技能,使康复对象能够得到主动、全面、系统、有效的康复治疗。康复治疗的实践调查表明,康复治疗需要用70%的时间与他人进行沟通。因此,治疗师的沟通交往能力,是做好康复工作的关键能力,这就要求康复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康复理论知识以及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人际沟通能力。
1康复治疗专业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现状及原因分析
1.1适应能力差。同学们从学校转入医院,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心理上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医院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适应,医院的教学和管理模式与学校相比更具弹性,强调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有很强的适应能力,部分学生在学校养成的学习、生活中的依赖性不能很快调整,产生了适应不良的现象,尤其是在处理医患关系、师生关系等问题时,一些学生感到迷茫困惑,有的同学甚至产生惧怕交往的心理。
1.2社会认知能力不完善。大学正是学生的社会认知系统建立和完善的重要阶段,包括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环境的认知。在人际交往中,不少同学自我认知出现了偏差,部分学生过高评价自己,与别人交往时以自我为中心,处处为自己着想,只关心自己的需要和利益,遇事强调自己的感受,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价值和人格,漠视他人的处境、利益和感受。还有部分学生自我评价过低,缺乏主见,人云亦云。有些学生甚至压抑自己的性格,有意讨好别人,失去了自己的个性特色。有的同学对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不能正确地理解和接纳,阻碍了个体社会化。
1.3过度封闭自己。部分学生在与别人交往时,总喜欢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和需求掩盖起来,给人一种孤傲处世的感觉,一些古怪的行为和习惯有时令人难以理解。这种人交往的失败就在于心理上建立了一道屏障把自我封闭起来,从而无法与别人沟通,使自己的人际关系处于危机之中。
1.4教育教学存在一定不足。
1.4.1教师方面的因素。康复教师多为专职教师,有的是本校毕业后留校任教或大学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学校,他们与病人接触少,缺乏临床经验,对治疗环境及病人不熟悉,其教学重点只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实训操作时重操作步骤和操作方法,而忽视了与病人的沟通。没有让学生去体验病人,用自己的感受和语言与病人沟通,更没有让学生把沟通贯穿于整个康复治疗操作中,学生不会与病人交流,造成了治疗上的“哑巴操作”。
1.4.2教学环境方面的因素。康复实操教学区是康复治疗学生进入临床康复治疗工作之前的一个重要模拟演练基地,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场所,但是在实操课中,很多学校都没有安排去医院见习,操作练习面对的都是模型、模具,交流时不能与学生进行情感应答,缺乏真实感,以至学生交流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有的同学感到可笑,从而影响了沟通能力的培养。
2培养康复治疗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有效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学院康复治疗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较弱,在思想意识上、主观心理上和沟通技巧上均存在不少问题。因此,针对以上问题,可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2.1加强职前教育,培养优秀的性格品质[1]。通过开展职前宣教讲座、情景模拟等活动,一方面学生可以了解康复治疗中沟通的重要性,培养优秀的个性品质;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认知能力,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及环境,善于接纳自己的优点、缺点,引导学生懂得尊重别人、赞美别人、鼓励别人和宽容别人,正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个性,鼓励学生多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充分体验不一样的角色感受。
2.2实施情感教育,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医患关系是当代医务人员中最敏感的关系。注重情感教育,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和谐、友好、信任的育人环境,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2.3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与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培养是大学生未来社会化的重要要求,针对现在学生自我意识强烈的特点,正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个性,充分发挥各类教育载体的引导功能,鼓励有特长的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各种文体活动,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在不同的舞台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2]
2.4在康复治疗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培养学生沟通技能的关键。教师对医患沟通意义的理解、带教责任心、康复临床经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病人关爱的态度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沟通技能的培养[3]。如教师在示教每一项治疗操作时应努力做到语言清晰、准确、规范、在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根据不同的病人使用恰当的语言与患者通,做好解释工作。学生练习时,要督促、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医患沟通贯穿于整个康复治疗操作过程中,而不要背老师的语言,这样反复练习,使学生能自然与患者交流,同时注意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康复治疗操作用语,避免说废话或语言不当引起医患纠纷。
总之,人际沟通能力作为当代大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重要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提高康复治疗专业学生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力,发展合作精神,是学生走向社会、适应职业环境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4]。培养康复治疗专业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病人,在临床实践中,学生使用有效的沟通手段,帮助病人适应角色的转变,为促进病人康复起到重要作用。在实际的康复治疗教学中,加强人际沟通技能训练,创新教育途径,注重实践锻炼,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掌握沟通知识和技能,并能在临床学习中自觉运用。
参考文献
[1]刘朝晖,温梅,李惠超.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6(12)
[2]陈莺,孙苗芳,黄家懿.护生人文能力现状及其培养[J].护理学杂志,2007(19)
[关键词]社会工作 大学生人际沟通 沟通原则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8-0249-01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沟通成为时代的主题,沟通能力已成为新世纪人才竞争的重要指标之一。人际沟通也称人际交往,指个体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或肢体动作等表达手段将某种信息传递给其他个体的过程。作为一个社会人,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沟通。良好的沟通有利于人际关系的改善,个人身心的健康发展,促进生活的和谐。大学生是一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群体,他们自我定位高,成才的愿望非常强烈。然而事实证明,当代大学生虽然接受高等教育,但他们心理发展尚未成熟,而且在以往的成长过程中,顺境多,挫折体验少,使得他们心理耐挫力和应对能力都较弱,以致无法面对社会生活竞争日益加剧,在经济、学业、就业、情感等方面给他们带来的越来越大的压力。在大学里,面对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同学,有效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大学生沟通能力现状
(一)“养尊处优,心理优势”型
当下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从小生活环境优越,加之父母无原则的退让、溺爱,让很多大学生从小就养成了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优势”,而良好沟通的开始,是以双方平等为基础的,这类心理优势会导致交往技能的缺失。
(二)“成绩优异,自我封闭”型
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虽然越来越多的重视素质教育,不过依然没有彻底转变对成绩的过分重视,教师和家长依然重视学生的成绩,这使得学生把大部分时间都用于课本学习,有些学生虽然是家长和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但由于学习的同时忽略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这一类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因人际关系的变迁与重构而导致的疏离与孤独,使得他们产生新环境的适应障碍。
(三)“网络达人,现实内向”型
现代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也给大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造成其社会化的不足,导致其人际关系的非人性化倾向的出现。如一些学生离不开网络,是网络社交的活跃分子,懂得各种网络有效沟通交流方法,却在现实中人际沟通不畅。久而久之,现实生活中的人际沟通能力欠缺,变得被动与内向,过分依赖网络。
二、加强我国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几点建议
(一)正直、平等原则
积极营造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氛围。重视交往双方人格上的平等,彼此尊重是友谊的基础,是两心相通的纽带。交往需平等,平等进而深交,这是人际交往成功的前提。古人云:“欲人之爱己也,必先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取决双方,既要自尊,又要彼此尊重。
(二)互补、互助原则
互补、互助是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处理的一种心理需要,也是一项基本原则。由于大学生在经济生活上还没有完全独立,依然处在以学习生活为主的学生时代,因此该原则主要体现在精神领域。包括大学生气质、性格、个性特征的内容。比如,一些学习好但性格内向的大学生,可以用业余时间辅导成绩一般但性格开朗的同学,这样彼此互助,建立信任,学习好的同学既能提升沟通能力又能帮助学习一般的同学提高成绩。“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交往过程中要勇于吸收他人的长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三)参与现实交往,网络社交适度原则
如今,每个大学生几乎都离不开网络,网络固然是好的工具,但是毕竟是虚拟的,不能够完全代替现实沟通所给人的成就感、幸福感、喜悦感等等。大学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学校会有各种社团,大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去实际参与。心理学上,每个人都是天生的自我中心者,都希望他人能承认自己的价值,支持自己,接纳自己,喜欢自己。由于这种寻求自我价值被确认和情绪安全感的倾向,在社会交往中,更重视自己的自我表现,注意吸引别人的注意,希望别人能接纳自己,喜欢自己,从而在社交中提升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综上所述,如同其他事务一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也有它内在的规律性,只有遵循了正确的交往原则才能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更好的人际交往的艺术。大学时代是人生重要驿站,是准社会化时期,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单靠书本学习的方式是不够的,必须进行实际人际交往。具有良好人际沟通能力的学生,大都能保持开朗的性格,热情乐观的品质,从而正确认识、对待各种现实问题,化解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形成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迅速适应大学生活。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注重他们的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厚重.大学生人际关系原理江西[M].江西人民出版社.
[2]凡禹.人际交往的艺术[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护理礼仪;人际沟通;护生
临床护理人员沟通能力是决定患者满意度、依从性及康复程度的关键因素,有效沟通是对患者照护工作中的核心。
一、护生沟通表达能力的现状
从学校进入临床实践,护生等于一只脚已经迈入了社会,他们所面临的是比学校中单纯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复杂得多的护患关系、医护关系以及护护关系等。谢建飞在其研究中指出,护生的临床沟通行为、治疗性沟通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呈正相关,因此,护生需要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调查显示,沟通过程中,护生在过程控制、沟通结束等环节表现不佳,针对“无效人群”的沟通处理能力显著较低。由此可见,护生的沟通能力还有待加强。
二、护生提高沟通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1.在校期間
近年来,由于人际关系而导致的校园恶性事件频频见报。护生在大学期间,与其接触最多、最亲密的就是其室友和同学,教会护生如何正确表达自己,如何正确与他人交往是保护护生的一个重要方式。护生在学习期间就应学会如何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
2.面试求职
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对大学生在公众场合的自我表达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求职面试中就要求大学生以自信的态度、自如地在公众场合展示自己的才华。传统的礼仪与人际沟通课堂也提倡表达沟通能力的培养,但大部分的教学重心仍旧放在传统的仪态姿势、常用礼仪知识的学习上,对学生的表达能力的训练较少涉及。一些学生在实习面试之时异常紧张,身体僵硬,甚至连一句话也难以完整表达,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所以说,帮护生得到走上职场所必需的“沟通表达”这块敲门砖非常重要。
3.工作需要
护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与同事友好相处也是非常重要的。笔者曾经遇到一位护士,在很短的时间内连续跳槽三次。究其原因,是觉得难以与同事相处,在身体不舒适时没人愿意在工作上帮助她。新一代大学生个性独特,且多是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中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如果不能在大学期间得到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的锻炼,这对其将来的就业是极为不利的。
4.社会交往
在现代社会中护士的地位有了较大提高,护理工作不再是“医生的嘴,护士的腿”。医院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不仅仅是“发发药,打打针”那么简单,而是更重视护士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时,不仅要把事情说清楚,讲明白,还要知道如何讲述才不会引发患者的不适和不满。
三、建议
1.灵活应用“翻转课堂”
在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教学中,对“翻转课堂”加以灵活运用,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教学项目,在每个教学项目之前设置引导文和任务单,学生分小组根据引导文和任务单进行课前的讨论学习。在课堂上采用竞赛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积极发言得分,得分最高的教师还会给予相应的奖励,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很多不愿主动举手发言的学生能够主动在课堂上发言。
2.结合情景剧教学
目前,我校的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实训课中大量运用了情景剧教学方式,将情景剧与传统的礼仪教学融合在一起。例如,在“自主练习见习,我可以做到”的项目中,学生先了解假期联系医院进行见习的过程,并将其编排成情景剧进行表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有上台讲话的机会。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运用到了传统的礼仪知识,还锻炼了组织能力、编剧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尤其是当众表达的能力。
3.开设专门的“演讲课”“面试课”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我校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组还专为二年级的学生开设了“演讲课”和“面试课”,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单人演讲与面试的情形,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
【关键词】和谐;沟通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260-02
沟通是护士在实践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能力,护士所从事的工作是需要与人交流互动的工作,有效恰当的沟通交流有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从而更有效地满足病人的身心健康需要。这就需要护理工作者在掌握熟练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外,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及良好沟通能力是优秀护理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因此护理教学中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培养其良好的沟通能力。
1 树立沟通理念,改革教学方法
随着护理事业的发展,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护理专业护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以往的人际沟通教学中,多将人际沟通内容穿插在众多学科中学习,缺乏独立、系统、科学的体系,所讲内容与其他知识重叠度高,加上理论单一,可应用性不强,学生不能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实践应用能力较差,人际沟通教学效果不佳,使人际沟通成为护理学生职业能力中的一个弱项。护理专业教学在传授临床护理知识、技能的同时,必需重视沟通能力的培养,要充分认识到护士与病人充分而必要的沟通的重要性,树立沟通意识。同时,改革教学方法,促进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提高。人际沟通是一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学科,改进及丰富其教学方法,将实践融入理论教学,有利于提高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进而通过情境实践活动体验领悟的方法,将理论教学转变为丰富的活动体验,将课堂空间转变为师生主动重构的模拟情境,从而将护生的被动接受转变为开放的互动交流。在教学中,也可进行交流技巧训练,根据预定的训练目标与方法训练学生。实践证明交流技巧训练也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实际沟通能力的方法。也可通过改变评价方式,以学习态度、平时表现(实践运用能力)、表演、参与实践训练和专题综述(口头或书面)等为主进行评价,淡化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作为教师要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
2 调整教师队伍,重视潜移默化
要淡化单一课程意识,促进《人际沟通》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有机结合,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教师队伍应由人文学科、护理学科、临床的实习带教老师共同组成。挑选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学科教师;挑选综合素质好、亲和力强的年轻教师担任实践课辅导教师,同时挑选富有敬业精神、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关爱学生、并具有丰富的护理经验和管理经验的护理工作者担任实习带教老师,在专业素质、专业态度、专业情感等塑造方面起到良好的言传身教作用。同时运用人文关怀理念培养护生的温馨服务意识、规范用语意识、优雅举止意识,给患者以美的感受。还要注重自身的语言修养,使护生懂得语言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护理手段,要善于运用语言艺术与患者交流沟通。言传身教中教师的智慧和美德必然对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作用。有助于他们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并在潜移默化中使思维变得富有理性和弹性,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3 创设情境教学,模拟角色扮演
通过扩大其人际交往范围、采用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授课及开展课外活动等方式,培养和训练护生沟通交流能力。在护理教学中,特别要注重对护生进行语言和非语言表达训练。在护理操作课教学中,可以设置情境,比如说实验室门上贴某科病房,让学生去了解模拟患者的年龄、病史、患何病等问题,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将准备好的用物推进病房,微笑着与患者打招呼、问候,姿态自然大方,端庄稳重,用简练的话语清楚准确地表达操作的目的和要求。操作过程中与患者情真意切地交谈,分散其注意力,消除其紧张感,使患者轻松地配合完成操作,以教师的情景示范去影响、教育学生,然后让学生学着去做;每项操作都要求学生以灵活恰当的语言向患者解释,争取患者的支持与配合。另外,鼓励她们参与角色扮演等锻炼其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在示教课上,对部分操作练习可采用角色扮演。由学生分别扮演患者与护士角色,充当护士角色的学生除了要给“患者”操作外,还要随时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有何需求,并解答“患者”的问题。针对不同的操作内容,由学生自己设计不同年龄、性别与疾病的情境。角色扮演完毕后,交流感受,然后相互交换角色。应用角色扮演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从而提升“人际沟通”课程的教学效果。通过上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既让学生感受到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和非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体味到护理工作的魅力与价值,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4 引导博览群书,注重自我锤炼
护理学科是以医学知识为基础的专业,又与社会人文学科密切相关,是直接与人打交道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护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还要掌握适当的心理学、社会学、医学伦理学等知识,这就需要护生博览群书,开阔视野,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一天天沉淀着知识、阅历和对人生的感悟,乐观地面对生活,对自己充满信心,用积极的自我形象和健康的生活态度,主动与人交往,以不断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罗森塔尔效应,及时鼓励、肯定学生,增强他们沟通的勇气和信心。通过后天的努力学习、实践锻炼不断提升品德、气质、性格特征、劳动态度、学识、思维方式、审美观念等方面的修养水平。不断修炼人格品质,不断加强自身修养,通过自我锤炼,塑造高尚人格,培育高尚情操,铸就优良作风。精湛的技术和全面的知识是维系沟通效果的纽带,娴熟的技能是取得患者信任、继而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
5 树立服务意识,提升服务理念
医院工作是一种以服务为始终的系统工作,护患的关系是帮助者或帮助系统与被帮助者或被帮助系统之间的关系,即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从始至终贯穿于其中。怎样保证患者在医疗期间身心愉快地顺利恢复健康,保证医疗质量,既达到治愈目的,又提高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呢?这就需要帮助护生树立和提高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护生“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升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基础,增加实践技术操作及与患者交流的机会,为今后全方位地走进护理工作岗位打下理念根基,进行这种观念的教育和指导,不仅可以提升护生主动服务和灵活服务的思想和方法,而且还可以充分展示护理工作者良好的精神风貌,为和谐的护患关系打下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不仅是护生学习、生活的需要,更是将来走向社会、走向工作的需要,是护生适应社会能力的综合体现。作为一名护士,做好人际沟通是做好护理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是最基本的素质。作为护理教育工作者,创设条件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可以使护生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从而更有效地满足病人的身心健康需要。
参考文献:
[1] 王斌.人际沟通.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 严蓉.当前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
[3] 王蓓颖.优化人际关系 构建和谐大学.教师教育研究,2006,(9).
[4] 赵海鸣,情境教学在《人际沟通》课程教学中的研究.,2007,13(12).
【摘要】:护理人际沟通是护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伴随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要求护理人员除具备专业的技能知识外,还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因此护理人际沟通课程在教学中越来越重要。本文就如何提高护理人际沟通课堂教学效率提出相应的措施,力求为人际沟通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学效率;护理;人际沟通;
护理人际沟通是护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着重阐述护理工作中的人际沟通理论和应用策略,同时进行相应的沟通能力的训练[1]。伴随医学的发展,人们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具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更要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因此加大护理人际沟通课程的研究,对培养学生护理沟通等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人通过查阅资料并结合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人际沟通课堂教学效率进行阐述,为人际沟通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1、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渠道,是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设计者、实施者、指导者,学生是参与者,二者相互作用,完成教学目标。虽说教无定法,但时代呼唤效率。由于职业技术学校生源相对较差,部分学生上课的自控能力弱,不听讲的现象比较普遍,提高课堂效率是教师必须面对的现实。教学效率受多方面因素控制,例如教学能力、教学态度、学生基础、学习态度、教学辅助设备等,其中某些因素是短时间内不可改变,如学生的学习基础,但可以通过改变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辅助设备等因素提高教学效率。
2、提高课堂效率的措施
2.1、对教材把握
教材处理能力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核心。人际沟通课程是一门以实用性为主的课程,教材的安排体现出实践训练为主线,理论结合实践,内容灵活多样的特点。在备教材时,除了把握住每章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同时还要注重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性[2],防止出现脱节的现象。以王斌主编的《人际沟通》为例,各个章节即是相对独立的,同时章节间也有着紧密的联系性。如在讲授第五章交谈沟通理论时,可以与第二章人际沟通理论结合,使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巩固复习旧的内容,巩固旧知识也利于新内容的开展,二者相辅相成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此外,教材中提供的案例分析、拓展阅读等材料是长期护理工作总结出的精华,要充分利用好这部分资源,适当的以讨论或读后感的形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吸取经验教训,另一方面渗透护理精神,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2.2、上好绪论课,树立正确观念
心理学有种现象叫第一印象效应,即对某事或者某人的态度受第一印象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应该非常重视上好绪论课。首先要精神饱满,激情飞扬,给学生来个精彩漂亮的亮相,获得良好的第一印象。熟话说爱屋及乌,学生先喜欢上老师,然后才愿意学这门课程,从而为以后良好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其次,要介绍人际沟通课程的重要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与人交往的能力,且此门课程不是专业课,认为没有学习的必要。面对学生这样的心理,转变他们的观念是当务之急。通过各种故事、临床护患冲突的案例让学生明白,许多纠纷发生均与护患沟通障碍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3],强调本门课程对提高护士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增强护士专业素质的重要意义。转变学生固有的错误思想,让学生认识到人际沟通课程的重要性,教学效率的提高自然就水到渠成。
2.3、提高学习兴趣
在职业学校教学活动最难办的事情是学生不听讲,缺乏学习主动性。主要的原因在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消极厌学的现状。将人际沟通课程中枯燥的理论知识变成学生愿意学、学得懂的内容,需要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交往原则等理论,先采用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例子,然后由浅渐深的上升为理论。又如吴晓璐[4]等应用角色扮演教学法,让小组学生分组角色扮演,然后班级内讨论,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了与患者沟通的技巧,更重要的是他们本身就是参与者,极大的激发了求知的兴趣。在群体行为理论中可以结合实际的游戏进行教学,既增加团队协作意识,也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
2.4、提供合理的课堂平台
人际沟通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活动多采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游戏等形式。这种教学模式,使教师的角色发生较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信息的提供者,而是参与者、协作者,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合作关系,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例如进行角色扮演教学时,教师不再是导演、演员,而是整个环节中引导者、归纳者。让小组学生自行设计角色、情境、编写剧本、角色扮演,然后班内讨论,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性,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的良好风气,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2.5、现代化教学设备相结合
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设备。多媒体已经是现代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设备,不仅增大客容量,而且使知识直观化、立体化、形象化,能够直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在护理礼仪、非语言沟通的课程中可以插入相应的电教片或者往届学生参加的技能大赛的录像,边观看边总结,使学生反思自己的不良习惯,同时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更好的理解人际沟通课程。讲解治疗性沟通的课程可以利用录像机把学生模拟人际沟通的场景录制下来,然后集体观看,有针对性的讨论,这样学生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印象深刻,很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2.6、做好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进行全面、冷静、深入的思考和总结。黑格尔的观点认为,反思是行为主体对自身既往行为及其相关观念自觉进行异位思考的认识活动,也是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有效手段。教师进行课堂反思主要是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通过这种方式总结自己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可以在今后的教学留用,也要找到不足或失败的原因,利于今后克服或改进。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总结,直接带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本人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具有实用性,能否达到训练学生能力目标;教学时间安排是否充足、合理;教学案例或故事是否激发或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
虽说课堂教学看无定法,实际上是有一定的规则可循,只要我们教师不断探索与研究,不断反思与总结,总能寻觅到适合自己的高效率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斌.人际沟通[M].第2板.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02.
[2]马旭明王雪琴.护理专业人际沟通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0,45(7):306-307.
关键词:角色表演;护理礼仪;人际沟通教学;应用
前言:护理专业学生在进入到工作岗位之后,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等,都会产生交集。提高护理礼仪水平,提升人际沟通能力,可使学生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进一步满足岗位需求,对于学生就业意义重大。本文选取我校护理专业学生共130名作为教学对象,对角色表演在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一、角色表演概述
护理专业教学中的角色表演,指的是以专业护理人员的标准要求学生,为其设置不同的角色,使其能够在扮演不同角色的过程中,体验到坚持护理礼仪的重要性,同时使其认识到,采取何种人际沟通方法,可维持医患关系和谐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1]。将角色表演用于护理专业学生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以及护理水平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意义[2]。
二、角色表演在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对象
选取我校护理专业学生共130名作为教学对象,以65人为一组,将其分为常规组教学组与角色表演组两个组别。两组分别采用不同方法教学,教学后,观察两组学生的整体护理礼仪以及人际沟通能力提升情况。
(二)教学内容
以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方法作为主要教学内容。
护理礼仪包括仪表、体态、服饰、言语礼仪四种,考虑到学生的就业问题,同时将求职礼仪渗透到了教学过程中。
人际沟通以沟通技巧为主。
(三)教学方法
于教学正式展开前1星期,告知学生进行准备,教学时,学生在教室内,围坐成圆形,表演者站在圆形中间表演,教师与其他学生观看:
1.护理礼仪教学方法
仪表与服饰礼仪:以2名学生为一组,组内互相检查各自的仪表,如发现存在仪表礼仪问题,应提出,各自总结仪表礼仪经验。
体态礼仪:教师要求两名学生上台,一名学生表演端正体态,一名学生表演不端正体态,在两名同学表演完成之后,教师向学生提问怎样的体态符合护理礼仪,并要求学生总结经验与体态礼仪注意事项。
言语礼仪:教师要求两名学生上台,由教师扮演患者,两名学生分别与教师沟通,一名示范规范的言语礼仪,一名示范不规范的言语礼仪。示范完成后,教师向学生提问,怎样的言语礼仪符合护理礼仪规范,同时要求学生总结言语礼仪需要注意的问题。
求职礼仪:教师扮演HR,由2名学生上台,一名学生示范规范的求职礼仪,一名学生示范不规范的求职礼仪。
2.人际沟通教学方法
可采用模拟医院的方法,对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进行培养:
(1)角色设置:以4名学生为一组,组员分别扮演护理人员、患者、患者家属、医生4个角色,共设置两组组别,一组为正面表演组,表演合理的人际沟通形式,一组为反面表演组,表演不合理的人际沟通形式。
(2)情境设计:患者准备做手术,术前焦虑及恐惧情绪十分严重,且对手术情况不了解,对护理人员不重视,对手术方法存在怀疑。
(3)表演内容:学生需要表演术前、术中、术后、出院时的护理。
(4)观察指标:观察学生沟通过程中,是否仪表大方、精神状态是否饱满。正面表演组需要尽最大程度表现出大方的仪表与饱满的精神状态。反面表演组则需要尽最大程度与正面表演组形成反差,以使对比更加强烈。
(四)教学评价
在教学完成之后,采用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法,对常规教学组与角色表演组的学生进行考核,观察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
(五)评价结果
考核结束后,观察两组学生的笔试与面试考核成绩发现:相对于常规教学组学生而言,角色表演组学生的笔试与面试成绩优势显著。
3结论
本文研究发现,采用角色表演的方法进行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护理礼仪水平以及人际沟通水平,对于其护理整体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对于其就业也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
为进一步改善教学效果,在角色表演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使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体[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作为主导者而存在,功能在于引导课程的发展方向,为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进行表演。学生应成为教学的主体,课程的大部分时间均应由学生的表演、评价以及经验总结而占据。
(2)教师素质要求。采用上述方法教学,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理论水平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且能够充分了解当前医院各个角色之间的关系,这是保证教学情境真实性增强的关键[4]。
(3)注重课程安排。角色表演可以在单独一课时中进行,每周可安排一次,以使学生能够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到实践过程中,使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能够加深,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护理理论与实践水平,保证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能够尽快进入角色,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综上所述,相对于采用常规方法教学而言,在常规教学基础上,将角色扮演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够真正应用到实践过程中,对于学生护理水平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在角色表演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够切实体会到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等的需求,这对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较为有利。
参考文献:
[1]安晓妤. 角色表演在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教学中的应用[J]. 内蒙古中医药,2013,29:115-116.
[2]夏同霞,张亭亭,郑喜兰,周静,陈俊希,陈红波,廖家露,王嘉. 《护理人际沟通与礼仪》课程教学考核评价标准的研究及应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15:2291-2292.
[3]黄文杰,李定梅,季怀平. 情景剧表演在护理人际沟通教学中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2007,19:59-60.
1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 无菌观念淡薄
无菌操作贯穿于临床护理过程的始终,是提高护理质量、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保证,也是护理教学的重点。但笔者在临床实习带教中发现,护生普遍存在着无菌观念淡薄的现象。
具体表现:配药不戴口罩、帽子或不按规范穿戴口罩、帽子、工作服;不按规定修剪指甲;不按规范步骤洗手或进行手臂消毒;已戴无菌手套还摸眼镜、摸口罩,摸头发,用手直接在消毒盒内拿纱布等等。
原因:(1)护生缺乏足够的院内感染知识,没有认识到无菌操作的重要性。(2)在护理教学中,教师强调和监督得不够,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例如:上护基操作课时,为保证教学进度,不浪费课堂教学时间,在学生没有按规范戴口罩、帽子、穿护士服时,老师没有及时要求学生改正,或纠正了学生的错误却不说明原因,不分析危害。久而久之,学生就不重视规范着装、规范操作了。有时,教师的示范教学也不规范,让护生误以为有些步骤是不重要的,是可以省略的。
1.2 安全意识差
护生在实习过程中会遇到两个方面的安全问题:一是劳动安全。二是人身财产安全。而实习带教过程中,笔者发现护生在这两方面的意识都很差。
1.2.1 劳动安全意识差
具体表现:在实习中后期,自以为各项技术已掌握熟练,在未征得带教老师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对病人进行侵入性操作,或擅自省略操作步骤,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等。对差错事故故意隐瞒不报,以为可以瞒天过海,导致错过了补救的最佳时机,引发更严重的后果。在操作过程中不注意自我保护,替病人拔针换药时,手被病人使用过的针头扎到,不做处理或不规范处理,导致自身受到感染。
原因:(1)角色定位不清,法律意识淡薄。由于在校学习和临床带教过程中对护生在医疗行为中的身份都介绍得很少,很多护生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清,对自身的行为可能导致的法律后果缺乏足够的认识。一方面认为实习就是不拿工钱的工作,把自己等同于护士,对病人进行各项操作,一方面又把自己当学生,认为出了事也不过是写检讨认错,受学校处分,所以做事不谨慎,甚至草率马虎。(2)理论知识不扎实,经验不足。(3)缺乏职业道德和责任心。没有真正理解“健康所系,性命所托”的真谛,为了避免受到带教老师的批评或病人及病人家属的责骂,对差错事故故意隐瞒不报。
1.2.2 人身财产安全的自我保护意识差
具体表现:在校外租住房屋,夜间不注意关好门窗,贵重物品、现金、银行卡随意摆放被盗;不能正确用电用气,导致失火,煤气泄漏。上下班途中不注意交通安全,出现交通事故。不遵守规定,深夜下夜班不在值班室休息,独自回租住地,给人身财产安全带来隐患。
原因:(1)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力度不够。(2)护生长期住校集体生活或在家庭中生活,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良好保护,缺乏个人独自在外生活的经验,缺少防备意识和安全知识。
1.3 人际沟通能力差
现代整体护理的实践表明,护理工作中护士需要用70%的时间与他人进行沟通。①因此,人际沟通能力是护生做好护理工作的关键能力之一。但在临床带教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护生存在人际沟通不良的状况。
具体表现:(1)担心带教老师对自己产生不良印象,遇到不懂的知识和现象不愿或不敢向带教老师请教。(2)人际沟通缺乏主动性和技巧,本来是正确的操作,由于没有跟病人及其家属事先沟通或沟通不到位,导致病人误解甚至投诉。(3)不能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和看法,或缺乏自信,遇到带教老师操作不规范时立刻否定自己的正确操作,按错误的操作做。
原因:(1)学校对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长期以来只以考试分数判定学习的好坏,只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人际沟通等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2)护生对人际沟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的护生片面地认为,只要专业技能过硬,就能胜任工作中的一切问题。有的盲目追求“个性”,认为沟通就是妥协,是没有个性和主见的表现。常常采取冷漠对待或逃避正面接触的方式与人相处。(3)人际沟通课程大量灌输理论,实践性教学少,没能引导护生将沟通技巧和理论运用于日常生活,没能让护生真正体会到人际沟通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对策
2.1 在日常护理教学中强化护生的无菌观念
(1)在护理教学中结合临床实例,加强对医院感染知识的讲授,分析消毒灭菌不严格、隔离措施不得当、无菌操作不规范导致的危害。
(2)在讲授无菌操作时,让护生按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实验指导的内容做空气和咽部细菌的培养检查。通过对细菌培养结果的观察,使护生加深对空气和咽部有大量细菌存在的印象,进一步增强其对手术室、治疗室、婴儿室等场所空气消毒和在医疗操作过程中戴口罩重要性的认识,自觉树立无菌观念。②
(3)加强实验室建设,建立模拟手术室、模拟病房等,让学生在一个相对标准化的环境中上操作实验课。同时,在护基操作课中教师要规范示教,对学生的操作练习要严格把关。只有每一次都坚守原则,才能树立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
2.2 加强法律意识、职业道德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1)在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中,针对医疗责任事故,重点学习《护士法》、《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详细讲解医疗责任事故的处理流程,使护生明确自己的身份,明确自身行为的法律责任。
(2)搜集近年来护理实习生出现医疗差错事故的案例,在新生入学教育和护理专业课相关章节的学习过程中重点举例强调。学工、教务部门和辅导员也可以举办“模拟 病房”、“人生AB剧”等活动,让学生通过预设的特定情景,体会如何避免、减少、处理、面对医疗差错事故。
(3)通过思想政治课和职业规划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明确职业特点和职业目标,增强护生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
(4)学工部门、安全保卫部门应当定期开展一些安全知识讲座,印发安全知识手册分发给学生,辅导员应当多到学生寝室巡查,遇到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要及时在全班指出问题,分析后果,及时督促整改,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发言,不断强化学生的防范意识。
2.3 转变教育观念,全方位提高护生的职业技能
学校和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分清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区别。明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将护理从业人员应当具备的各项知识和能力全面罗列出来,细化分解成具体可操作性的单项指标,贯穿于各科课程学习和学校活动中,全面提高护生职业技能。
(1)在新生入学初期,通过知名校友报告会,优秀毕业生交流会,临床见习和暑期社会实践等,让护生从入校开始就认识到培养人际沟通能力的重要性,自觉主动地提高自身人际沟通能力。
(2)基础护理、人际沟通、护理管理、护理礼仪等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应主动将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人际沟通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讲授,既让护生学到专业知识,也让护生同时学会各种情景下与病人、病患家属及其他医护人员沟通的方式。
(3)以赛代练,以赛促学,通过职业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校内,教学管理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团委、辅导员、学生会、学生社团应当紧密结合护理专业特点开展学生活动。同时,要鼓励、推荐学生参加校外的职业技能比赛,通过比赛,拓宽视野,提高技能,找到差距,树立信心。总之,要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和平台,让护生在活动中明确自身职业发展方向,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注释
【关键词】高职学生;核心能力;辅导员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要求:“职业教育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国家方针政策对于包括高职教育在内的职业教育有了具体的要求,在此指引下,高职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作为提高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和作用不言而喻。笔者在辅导员岗位上工作多年,结合实际经验对辅导员在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实践和探索。
一、高职学生核心能力的重要性及现状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社会和企业要求高职学生需要掌握较好的专业知识, 同时应具备与完成专业任务密切相关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即核心能力。核心能力培养在高职教育中至关重要,然而现状却不容乐观。
(一)核心能力培养在高职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
所谓核心能力是指在人的能力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能力,是从所有职业活动中抽象出来的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力,即与专业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无直接的联系而与完成专业任务密切相关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劳动社会保障部将与人交流、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提高、创新革新、外语应用能力列为八项核心能力。在此基础上教育部高教司在相关调研报告中指出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最需加强的核心能力可以归纳为: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敬业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根据笔者对与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长期合作的部分企业访谈的结果显示,相较于专业能力,企业认为毕业生能否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往往更取决于核心能力。专业能力可以视为学生进入职场的“敲门砖”,而核心能力则是帮助学生持续发展的“助推器”。
(二)高职学生核心能力现状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普遍更侧重学生的专业能力,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已在课程设置中将核心能力作为基础课程加入到课程体系中,如心理健康课程、职业指导课程等,但在实际操作中对核心能力的教育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且由于没有系统、规范的课程体系,教师往往在教学中缺乏针对性,难以将各项核心能力贯穿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以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差。而高职学生本身对核心能力的认识也存在偏差,再加上缺乏科学的引导,导致高职学生核心能力现状不容乐观。
二、辅导员在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中的实践与探索
核心能力的培养与辅导员岗位职能相吻合,可以说是贯穿于辅导员的主要工作之中。正是基于上述背景,笔者所在的系部在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中做出了尝试性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辅导员通过组织开展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
辅导员以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活动作为载体,组织开展系列专业技能培养、文体礼仪培养、综合素质培养等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笔者所在的系部在这方面的实践与探索如表1所示。
表1 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活动统计
活动类型 活动名称(内容) 对应的核心能力
专业技能类 “火箭飞翔,梦想飞扬”水火箭比赛 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测出实力,量出水平”测量技能大赛 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典型水利水电工程案例分析与思考”讲座 职业认知(敬业精神)
“关于徕卡自动化监测系统在国内应用的案例介绍”专题讲座 职业认知(敬业精神)
“江淮杯”技能大赛总结表彰大会 职业认知(敬业精神)
水质检测技能竞赛 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深入郁南,服务水利”三下乡活动 组织协调、沟通能力
文体礼仪类 魅力班级大赛 组织协调能力
“大学生人际交往”主题论坛 人际沟通能力
宿舍装饰设计大赛 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吾爱吾师,吾爱吾校”主题征文、摄影比赛 职业认知(敬业精神)
博物馆志愿者讲解员活动 人际沟通能力
“挥笔墨人生,展水利风采”书画大赛 个人兴趣特长
学雷锋系列活动 组织协调、沟通能力
“不学礼,无以立”礼仪培训 人际沟通能力
综合素质类 “十精神解读与思考”讲座 政治素养
演讲比赛 人际沟通能力
优秀校友座谈会 职业认知(敬业精神)
“我为校庆添光彩”主题活动 职业认知(敬业精神)
“关爱生命,安全发展”安全教育讲座 安全意识(职业精神)
心理健康PPT设计比赛 心理素质
新时期广东精神讲座 政治素养
“关注时事,聚焦热点”调研比赛 政治素养
(二)辅导员结合专业背景开设核心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
笔者所在的水利工程系是学院的大系,辅导员人数较多,专业背景比较复杂,学院有关领导及系党政领导都鼓励辅导员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开设课程,这一方面有利于辅导员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辅导员也可以结合专业背景开设与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相关的课程,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笔者所在系部辅导员开设课程的具体情况表2所示。
表2 辅导员开设核心能力培养相关课程情况
辅导员 学历(学位) 专业背景 开设课程
A 硕士学位 法学 水利法规、就业指导
B 硕士学位 水利工程 水文学、水政水资源管理
C 在读硕士 英语 水利科普英语
D 硕士学位 思想政治教育 “两课”、就业指导
E 本科 音乐 水文化建设中的音乐基础
F 本科 工程管理 形势与政策
G 本科 中文 经济应用文写作(水工方向)
(三)辅导员分模块进行学生核心能力培训
除邀请校内外的专家老师进行专题的学生核心能力培训外,辅导员还可以结合自身的兴趣特长分模块进行学生核心能力培训,所分的模块如表3所示:
表3 辅导员分模块进行学生核心能力培训情况
辅导员 培训模块
A 人际交往及沟通能力
B 计算机应用基础
C 学生干部心理调适
D 口语表达基础
E 公共礼仪与形象气质
F 素质能力拓展
G 应用文写作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2] 于兴艳.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研究[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6).
关键词:护理工作; 护士; 人际沟通; 人际关系;
0 引言
护士从事的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与人沟通,护士与同事之间、护士与患者之间、护士与医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是护士职责的重要内容[1],护理工作中的人际沟通主要有护患沟通、医护沟通、护际沟通等,有效的人际沟通是解决同事关系、护患关系和医护关系的重要途径。
1 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人际沟通和人际关系
1.1 护患沟通
护患沟通是指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交流的内容是与患者的护理及康复直接或间接的信息。同时,也包括对方的思想、感情、愿望和要求等方面的交流。目的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收集患者的资料,确立问题,提供信息和情绪支持[2]。在护患沟通中,其中心内容就是要彼此信任,这也是护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
1.2 医护沟通
医护沟通是指对于患者情况如何医生和护士要进行沟通[3],医生要把诊疗中需要注意的内容及时告知护士,护士也要把诊疗中所看到的患者情况及时汇报给医生,以此来对诊疗中的问题进行协调和处理。从中可以看出,医护之间的有效沟通有助于患者康复,患者在医疗全程中都需要医生和护士的紧密配合。
1.3 护际沟通
护际沟通主要是指护士长、护士、护士实习生等之间的人际沟通。医院一个病区的护理工作是由多个护士共同协作完成的,各有分工,需要彼此紧密配合,只有护士间良好的沟通才能使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2 在护理工作中保持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意义
护士在护理工作中首要职责是要处理好护理人际关系,而所谓护理人际关系是指护理人员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通过交流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关系,最主要包括护患关系和医护关系、护际关系等。在护理工作中保持良好沟通和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护患之间的相互理解,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增强患者配合护理工作的自觉性及对护理人员合理的依存性;缓解可能出现的护患关系的紧张局势局面,提升护理质量。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更有助于护理工作展开[4]。良好的医护沟通、护际沟通使各项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从而利于病人的康复。和谐的人际关系使护士在工作时保持良好的情绪,能够愉快的工作,促进护理工作者们的身心健康。
3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如何保持好的人际关系?
3.1 尊重
只有真正发自心底尊重他人,他人亦会投桃报李,给予护理人员尊重,相互尊重是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
在面对患者时,护理人员的话语表情、动作、行为以及就医环境都在给患者以某种信息,体现着自己情感和态度。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因为自己患有某些疾病,都希望护理人员能在这一过程中给予自己医疗、生活、环境等方面以细心护理和照顾。尊重患者,尊重生病价值,自觉地维护患者的权益,是护理工作人员与患者保持良好关系的前提和保证。医护关系和护际关系都属于患者就医的有机组成,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都有较大的影响。在为患者服务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之间互相尊重,护士之间互相尊重,才能使各项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3.2 积极乐观的心态
乐观,是一种健康的心态,能做到遇事时的一直从容乐观,是一种成熟的心态和处世境界!乐观的心态,是一种温暖的力量。
护理工作是面对生命的工作,责任重大,稍一疏忽就可能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这就需要护理人员拥有健康的身体、稳定的情绪,积极乐观的心态使护士情绪处于稳定向上的状态,从而利于护士建立好的人际关系、高的工作效率。
3.3 豁达、开朗的性格
豁达的性格让我们把工作中的不愉快一笑置之,不和不值得的人和事计较。阳光开朗的性格使我们能够经常给他人带来欢声笑语,带来幽默诙谐,使我们更容易和别人相处,与病人、医生、其他护理人员保持良好的关系,从而利于各项护理工作的开展,促进病人的康复。
3.4 提高个人素质
3.4.1 职业道德方面的素质
护士是白衣天使,救死扶伤是其工作职责,因此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护士与患者是两个地位平等的个体,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对患者应像对待朋友亲人一样,为其创造整洁、舒适、安全、有序的诊疗环境,及时热情地接待患者,用同情和体恤的心去倾听他们的诉说,并尽量满足其提出的合理要求,施予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3.4.2 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严守工作岗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认真做好查对制度,时刻牢记医疗安全第一,杜绝医疗差错事故发生。
3.4.3
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捕捉有用的信息;有丰富的想象力,勇于技术创新。要善于观察和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并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观察病人的心理活动及身心两方面的动态变化,解除病人的心理压力并满足病人生理、生活上的合理需要。
人们都愿意与高素质的人打交道,护士素质高了,工作质量就会高。护士素质不仅与医疗护理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而且是护理学科发展的决定性要素[5]。
3.5 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交流是一个复杂的、智能的过程。交流主要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方式如外貌、表情动作来进行[8]。护士能否成功地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有赖于护士良好的交流与沟通能力。在护理实践中要注重护士沟通方式、方法、技巧的培养,通过护士良好的语言与非语言沟通,使护理“人文关怀”渗透到日常护理工作中。
良好的护患沟通,可以增进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尊重,增加对护士的信任,调动发挥患者及家属的积极性,疏导患者的社会及心理问题,减少护患纠纷。作为护理人员,应当掌握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结合患者的生理、心理、精神、文化水平等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从而最大限度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9]。
沟通能力是一种应用能力[6,7]。护患之间良好的沟通有助于患者康复,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能够促使诊疗顺利进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也促进良好的医护沟通、护际沟通,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
3.6 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
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各种常见病的症状、体征和护理要点,能及时准确地制定护理计划。掌握护理心理学和护理伦理学知识,了解最新的护理理论和信息。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是做好护理工作、建立和谐护理人际关系的前提。有系统、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3.7 有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过硬的技术。
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是一个优秀护士应具备的基本条件,除了常见的医疗护理技术外,对现岗位的专科护理技术应精通,能稳、快、准、好地完成各项护理工作,高超的护理技术不仅能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能增强自己的自信心,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过硬的技术增强病人对护士的信任感,利于与病人建立好的人际关系,也利于取得其他医护人员的信任和合作。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更新,护士更应该刻苦钻研业务,努力完善护理技能,掌握运用各科新业务、新技术的精湛技能,以取得病人和同事的信任。
4 结语
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对护理工作的主要执行者——护士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了适应新医学模式下护理工作的要求,当代护士应不断进取,提高自身的修养,使自己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恰当处理好护理工作中的各种人际关系,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赵婷, 王海燕.浅谈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的有效人际沟通[J].农垦医学, 2017, 39 (3) :286-288.
[2]梁彩侠, 韩中国.护患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 2018, 25 (3) :15-17.
[3]张颖.护理工作中人际沟通与人际关系处理[J].中外企业家, 2018, (24) :212.
[4]高改银.护士礼仪在临床护患沟通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 (14) :283.
[5]杜仙.开展?护士特殊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的体会[J].中国校外教育, 2018, (02) :163.
[6]谭小燕, 陈羽保, 张勰.学生标准化病人在高职护理人际沟通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18, 36 (24) :109-111.
[7]王凤华, 石统昆, 谢宏, 等.标准化病人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沟通能力评价的应用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 29 (10) :1392-1393.
【关键词】人际沟通;重要性;障碍化解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挥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沟通方式大为扩展,人们之间的联系变得日益密切。特别是如今社会各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人际沟通能力,在此时显得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有更加重要的作用。沟通一般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即人与人之间借助语言和非语言的意义符号进行信息、想法、意见和情间的倾向交流,以达到彼此了解和求得协作的过程。
一、人际沟通的重要性
人际沟通现在具有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重要性,本文主要从以下社会角度和个人角度进行论述。
(一)社会角度。首先,沟通作为人与人之间发生联系的最主要途径,对加深相互间的理解、化解矛盾有着重要作用。经过沟通人们可以很好的了解对方的所思所想,化解误会,增进双方感情。其次,沟通寻求支持与机会。人作为一个社会的存在,社会性是其本质属性之一,人们要更好地存在这个社会,沟通将会起到重要作用。沟通可以使别人更好的了解我们自己,我们的想法等等,在面临抉择的时候给予我们应有的支持。另外,良好的沟通技巧还可以更好的把自己的优点展现给别人,为自己寻找机会。最后,沟通可以帮我们建立联系。沟通是一切人际关系赖以建立和发展的前提,是形成、发展人际关系的根本途径。在社会生活中,一个人不可能脱离他人而独立存在,总是要与他人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在人际沟通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离开了人际间的沟通行为,人际关系就不能建立和发展。
(二)个人角度。首先,沟通是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的重要因素。作为信息加工和能量转化系统的人类有机体必须与外部环境保持相互作用,必须接受外界的各种刺激,才能够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心理学史著名的“感觉剥夺”用极端的环境条件实验证明了这一点。而在现实环境中,人际沟通所提供的具有社会性意义的信息,与一般的物理性刺激相比更为重要。其实,沟通是智慧活动和智力发展的必然过程。在个体的身心发展过程中,沟通承担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就像早先被发现的狼孩,因为一直以来都是被母狼抚养,缺乏和人类沟通,以至于七八岁的她只有6个月婴儿大的智商。由此可见,沟通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必要前提。不仅如此,即便处于人类社会中,沟通也会对人类时刻都在进行的只会活动产生影响。最后,正常的沟通可以维护人的心理健康,即它有助于人们的心理健康,能促进良好个性的形成。人际沟通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需要之一,同时也是人们赖以同外界保持联系的重要途径。通过沟通,保证了个人的安全感,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如果沟通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
二、沟通出现的障碍
在沟通的定义中,提到沟通时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包括信息传递和理解两个主要成分。在实际的沟通中,并不是都能达到信息传递和理解这两大目标。各种障碍将会影响到我们的沟通,下面将从四个方面对沟通存在障碍进行介绍。
(一)物理环境障碍。物理沟通障碍是指在人们沟通的环境中存在的障碍。一个典型的物理沟通障碍是突然出现的干扰噪音盖过了说话的声音。当物理干扰出现时,人们通常会意识到,并会采取措施予以补偿。物理沟通障碍要转换为积极的因素,可以通过生态控制,发送者使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接收者的感受和行为。比如说,整洁的环境、开放式的办公环境等都会影响来访者的知觉。
(二)个人障碍。个人沟通障碍是指由于人的感情、价值观或者不好的倾听习惯而产生的沟通障碍,另外还包括人们在受教育程度、种族、性别、社会经济地位和其他方面的差别引起的沟通障碍。信息沟通在很大程度上受个人心理因素的制约。如个体的修养、气质、态度、情绪、见解、记忆等差别,都会成为在信息过滤传递中不同程度地影响沟通效果。
(三)语义障碍。语义沟通障碍主要指因对语义的不同理解引起的障碍。它是由我们沟通所使用的符号自身的局限性而产生的。语义障碍主要源于人们用于沟通的符号。信息沟通的符号多种多样,如语言、文字(包括图像)、体态语言等,这些符号通常有多种含义。
(四)反馈过程的障碍。有一个经常被提及的哲学问题:树木倒地时会发出声音,但如果没有一个人在树林里,这样的声音是否依然存在?它证明了人际沟通中的重要性一面。从沟通的角度,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没有人知觉到,所以,只有声波而没有声音。人际沟通过程必须包括发送者和接受者两个方面。在反馈过程中, 由于反馈本身渠道的设置和使用, 以及反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信息失真等, 都可能给沟通带来障碍。
三、化解沟通障碍的方法
了解如何消除化解沟通中的障碍,改善沟通的品质,对于个人效能的发挥、主管自我生存状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正确选择沟通的地点和方式。选择一个合适的沟通物理环境是沟通实现的前提。沟通地点和沟通方式的选择,对于沟通目的实现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沟通之前,最好根据沟通的内容和沟通的对象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沟通的地点,这样可以有利于双方的交流和沟通的实现。另外,对于沟通方式的选择,特别要注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现如今沟通的方式日益网络化、即时化和便利化,最好根据沟通的对象和沟通的内容选择适合的沟通方式。
(二)评价自己的沟通状况,制定沟通改善计划。一切问题的解决和改善,都是以对问题的意识为前提的。对问题意识记得越清晰,改变的努力就会越有效。因此,要想改善个人的沟通,必须先系统评价自己的沟通状况。沟通状况可以根据自己的独特的生活范围和交往对象来评价。根据得出的结果来制定改善计划。沟通能力的提高和沟通状况的改善是整体的,但又必须通过细节的、具体的步骤来实现。
(三)提高沟通的准确性。准确是沟通存在的前提。在某种意义上,如果沟通的结果是误解,那发生沟通比不发生沟通更糟糕。不发生沟通,意味着建立良好的沟通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已经产生了误解,那重建良好沟通的过程往往十分困。提高沟通的准确性,首先要提高自己你准确描述事物的能力。其次要对一切沟通方式都要有明确的概念,并且对别人是否也会同样理解某种信息表达报纸清楚地认识。
(四)加强反馈。我们在进行沟通时往往过多的注意到了信息的传递者,而会减少信息接受者的关注。但是,在沟通中,作为与信息传递者地位平等的受者的反应,也同样的重要。关于这一点我们在信息沟通的语言交流阶段就可以看出,聆听的技巧可以影响的信息传递者信息的传递。聆听的同时就在反馈,这一时期信息传递者将受到我们的直接影响。沟通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沟通的一面体现在它的思想性、目的性且注重结果、质量和效率, 其另一面贯穿于与人际沟通过程中的一举一动, 一言一行, 这些无不透视着人性的关怀和理解。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好好把握沟通的实质, 摆正沟通的心态, 掌握沟通的方法,不仅有助于自己事业的成功, 同时也是自我超越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徐子健.管理学[M].广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能力培养
一、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1999年,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IME)制定的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中,沟通技能成为其中的一项重要指标。2008年,我国教育部和卫生部颁布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其中对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2010年起,职业医师考试中也增加了职业素养部分。2002年4月,南京大学专家组对三十所医院的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比例达438%,医生认为双方存在相互信任的比例仅为259%,这种不信任将慢慢演变成“集体不信任”。近年来医疗纠纷的不断发生,使得患者、患者家属对医疗质量感到不满,进而引发社会对医务界的不满和误解。这充分地说明了目前的医疗纠纷并不单单只是医疗技术的问题,而是医疗服务的问题。由此可见,人际沟通能力对于医生而言显得越为重要。
二、现阶段医学生医患沟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1沟通能力的培养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医学院作为培养医疗队伍后备力量的教学基地,在培养医学生的沟通水平和技巧上,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医学生需要从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中学习医患沟通的能力,这种原始的师徒教学模式缺乏规范性、系统性,有些带教老师自身就缺乏沟通能力,使得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也因带教老师的水平不同而迥异。而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医患沟通是医生必须具备的临床技能之一,也是医学生的必修课程。
2医学生紧张及胆怯心理
大部分的医学生在刚刚进入临床实习阶段接触病患时,都会产生紧张及胆怯的心理,不知道应该怎么与病人沟通。有部分医学生甚至会面红耳赤、语无伦次,加上部分患者对刚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的医学生有着强烈的不信任,容易导致医患之间的沟通障碍。
三、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有效途径1医科院校开设相关课程
在我国,极少有医学院校开设医患沟通教育课程,沟通技能还只停留在简单的“采集病史”阶段和对患者病情、治疗方案的交代上。因此,把医患沟通课程教育融入医学院校的教育体系,通过学校教育,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是迫切需要的。
2带教老师帮助医学生树立信心
带教老师应该给医学生足够的信心,尽早地将医学生以“医生”的身份介绍给患者,使学生能够以医生的角色面对患者;在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的同时,鼓励医学生多与患者接触,教会他们找到与患者沟通的切入点,通过对患者、家属的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分析,锻炼他们帮助患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患者面前多肯定、鼓励医学生所取得的成绩,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消除胆怯心理,树立自信,提高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又可以增加患者对医学生的信任感。
3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观念
医学生应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学会感同身受,使患者感到被理解,从而获得患者的充分信任。另外,还应该尽量用通俗的语言给患者说清楚病因,尽量拉近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距离。
4建立监督考核奖罚制度
不定期派老师深入各个病房进行教学质量抽查,针对医学生的医患沟通状况进行调研,收集医学生的医患关系状况、医疗纠纷发生率和对带教老师的评价等,并且定期组织评分,对优秀生进行适当奖励,对后进生进行适当教育。
总之,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引导他们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使之成长为符合现代医学模式要求的临床医师,是我国未来医疗服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许双虹,陈治珍,胡小英,等.医患沟通问题的调查分析〖=J〗.中华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05).
关键词:人际沟通;大学生;建议
导论
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科学的不断进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高新技术层出不穷,正所谓高竞争的时代,人本管理思想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关键是人才,靠的是协作分工,靠的是不同专业技能的人,有机的、系统的组合。神九的升天、“蛟龙”的探海、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等等。现代企业的发展无一不聚集了全人类的智慧和力量,工厂生产需要沟通,家庭生活需要沟通,朋友之间需要沟通,实施营销需要沟通,绩效管理需要沟通,文化教育需要沟通,思想教育更需要沟通……而人际关系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微妙关系的一种形象描述,也是一种思想,一种态度,更一种技巧的表现。大学生如何做好人际沟通关系,将决定着其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赢得成功。
一、什么是沟通
沟通的概念: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思想和交流情报、信息的过程。人们采用的传递信息的工具不仅有语言、文字、符号,也包括姿态和行为。沟通最基本的要素是:信息发出者、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信息发出者是信息沟通的源头,是有目的的信息传播者。信息是沟通的内容,即表达沟通的主体思想、观点、需要、意见和消息等。通道即传递信息的途径,信息必须载于通道才可能沟通。声、光、电、动、物、人、报刊、广播、电视等都是信息传递的媒介。信息接受者接到信息后,经过译码才能了解和认识信息,沟通的目的才能达到。沟通对于任何群体或组织的工作效果都十分重要,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也有赖于信息的沟通。
二、我校大学生人际沟通的现状
身处当代社会之中,人际交往与沟通是必不可少的。社会中的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的,大学生同样离不开与人交往。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大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在2013年3月期间,在本校以调查问卷的形式随机采访了100名大学生(男、女各50名),其中大一至大三年级的受访者分布大致平均。如图表所示:
则反映了我校各年级学生的人际关系情况:大一新生普遍人际关系一般;二年级学生三种情况分布大体均匀;三年级学生人际关系在良好和一般的情况占大多数。上述情况笔者分析大体原因如下:大一学生刚刚入学,对新事物、新同学、新老师、新环境还处在认知不全面的程度,所以人际沟通的主动性和开放性不强,导致人际关系一般的情况占了大多数,而良好和很差的情况则极少;二年学生对大学环境基本具备了自己大体的认识和一套比较成熟的对事物评价的标准,以为对校园基本熟悉,所以对人际沟通的主动性和实践性较大一新生来说要强一些的,处理得当就会人际关系良好,处理的不尽如人意则会人际关系较差,在大二年级的体现就表现出3种情况大体均等;大三年级经过在学校的长期生活,对这个校园里的事物已相当熟悉,在校深造期间思想境界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心理素质与心态经过了一定的锻炼,沟通能力在此期间也得到了一定的增强,可以观察到其人际关系的稳定与成熟,但大三的学生面临着考研升学、实习工作、考证评优、感情波动的问题也随之增多,所以分析大三年级的学生人际关系的情况分布要考虑到背后的因素,实际上大三年级学生的人际关系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
三、我校大学生人际沟通现状分析
学生们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中,而且自己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里度过的,这使得大学生较少或者不愿关注人际交往,交往的范围比较狭窄。长期的学习考试压力使得大学生早已习惯了这种比较被动的交往模式,这是心理长期受到压抑的体现,让这样一个大学生突然面对积极交往这个问题,往往使其有些不知所措,无法一下子克服一系列的问题,诸如:
(一)自卑心理。长期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尤其使大学新生在面对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时难以适应,觉得总有种莫名的不安;当与一个素不相识的人面对面时,往往觉得浑身不自然;当看到一个比自己成绩好的同学时会有意无意地避开;当老师叫到自己名字时,第一反应总是自己做错事等等。这些都是自卑心的体现。
(二)冲动心理。现在的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平时总是受到家长的精心呵护,因此难免会遇到问题以自我为中心。大学生的许多人际冲突,都是发生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往往是一次无意的碰撞、不经意的言语伤害、或区区小利等等,本来只须打个招呼、说声道歉,也就没事了,但双方都“赌气”,不打招呼,也不道歉,而是出言不逊,结果引发热战,使人际关系处于不好的状态。
(三)封闭心理。大学生人际和谐的表现之一是乐于与人交往,然而有的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则形成不同程度的封闭心理,阻碍其正常人际关系的形成。有的是因为性格内向,被人误认为封闭;有的是因为紧张的学习所累,始终处于疲倦状态,自然也就很少有高涨的热情;有的则是因为心灵上的创伤所致。心理封闭往往使自己在有困难时一个人去想办法解决,在有苦楚时一个人默默承受,久而久之,心理问题在心里积压,造成了愈加自闭,与人交往也就更少,这样一来也就越不合群,从而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四、人际沟通的重要性
(一)为什么要进行人际沟通
1、人际沟通是人类社会存在的重要方式,是人们相互认识、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的重要途径。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人们沟通和交往的领域不断拓宽,其作用日益突出。
2、在职场中最常见的沟通是人际沟通,这类沟通发生在与上司、与同事、与下属、与客户等人之间。事实上,只要在社会中生活,人就离不开沟通。
3、从我们身边讲:人际沟通也是不可缺少的,只有通过与其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你才能了解周围人的性格品德,它的产物就是你与其他人的融洽程度。只有良好的沟通,才能使你与其他人和平相处,互利共赢。同事之间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才能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知道对方好恶,才使自己在日常工作中不至于碰壁。
(二)人际沟通的重要性
1、当今社会,职场如战场,大家拼命相互攻击,推卸责任;职场如舞台,人人翩翩起舞,尽情挥洒才华。搞好与别人的关系不可或缺,人际关系沟通至关重要。
2、一个人能够与他人准确、及时地沟通,才能够建立起人际关系,而且是牢固的、长久的。这样才能够使得自己在事业上左右逢源、如虎添翼,最终取得成功。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假如人际沟通能力也是同糖或咖啡一样的商品的话,我愿意付出比太阳底下任何东西都珍贵的价格购买这种能力。”沟通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人与人的交流、沟通如果不顺畅,就不能将自己真实的想法告诉给对方,会引起误解或者笑话。人与人的交往,就是一个反复沟通的过程,如果沟通好了,就会很容易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果沟通不好,闹点笑话倒没什么,但因此得罪人、失去朋友,就后悔莫及了。沟通作为一个重要的人际交往技巧,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其影响也很大。此因,人际矛盾大多数都可归因于沟通不畅。
在人际关系中,特别强调“增加共识”,实际上就是多进行有效的沟通。如果一个团队能够沟通顺畅,上下合力,所爆发出来的力量是上害怕的。所以沃尔玛公司总裁沃尔顿说:“如果你必须将沃尔玛管理体制浓缩成一种思想,那就能就是沟通。因为它是我们成功的真正关键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不善于沟通将失去许多机会,同时也将导致自己无法与别人协作。世界是一个联系的整体,只有与他人保持良好的协作,才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源,才能获得成功。现实中的成功者都是擅长人际沟通、珍视人际沟通的人。
五、大学生如何进行人际沟通
(一)悦纳自己克服自卑心理
要想协调人际关系,让别人接纳和喜欢自己,首先要悦纳自己。一个人自卑、缺乏自信的人往往与对自己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我们与他人进行比较时,一是要注意比较的标准,不能以已之短去比别人之长,这样势必导致误差。二是比较时必须注意客观性,千万不能认为自己某一方面不如他人就什么都不如人。当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客观合理时,才会增强自己的信心,自信心强才有可能克服不必要的自卑心理。在沟通中,要有交往成功的信心,不要总是被人际交往会失败的心理所困扰。人际交往是交往双方积极主动的过程,一方主动而另一方被动势必造成交往难以正常进行。主动大胆地与人沟通有利于消除胆小、害羞所带来的交往障碍,因为主动大胆地与人进行交往,能够锻炼自己的胆量。只有大胆地尝试,主动地参与社交活动,慢慢地才不会害怕见陌生人,那种自卑的心理也会随之而慢慢被消除。
(二)真诚待人、尊重他人是人际沟通的基本原则
真诚是指一个人待人的态度,是一个人发自内心而不是虚情假意的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有些学生把直率和直言当成了正直和真诚,认为真诚和正直起码直就是要实话实说,就是表在思想一定要直来直去;“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与人交流时,应该讲究方式方法,尤其在表达不满时更是要考虑到交往对象的接受程度,以便于工作能够优化人际关系,减少人际之间不必要的隔阂和磨擦。
要做到对他人的尊重就应做到:首先,要学会面带微笑。微笑是发自内心的对别人的友好、接纳、赞同、理解、宽容和尊重。其次,要认真倾听。尊重的另一个重要的表现方式是认真会倾听。要诚心、耐心、细心地听,即使对方讲的话并不十分令人感兴趣,也应让人家把话讲完。在人际交往中尤其要注意尊重别人的原则,不损害他人的名誉和人格尊严,肯定他人的能力与成绩。否则,就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冲突。坚持尊重的原则,必须注意在态度上尊重同学,平等待人,讲究语言文明、礼貌待人,不开恶作剧式的玩笑,尊重同学的生活习惯。
(三)宽诚待人体现大学生的良好品格
大学生们的自尊心是非常强的,不允许别人轻易地冒犯自己。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严以律己,宽限以待人,应该在与人交往中学会忍让,学会妥协,学会宽恕别人,这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更高水平的人格风范。大学生个性的多样化,感觉的“过敏”,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矛盾,这就要求大学生在沟通中不要斤斤计较,而要谦让大度、克制忍让,不计较对方的态度,不计较对方的言辞,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行为责任。只要胸怀宽广,发火的人一定也会自觉无趣。宽容克制并不是软弱、怯懦的表现。相反,它是有涵养、有“肚量”的表现,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剂,能“化干戈为玉帛”,赢得更多的朋友,实现双赢。
六、结 语
沟通是为了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和群体进行交流的过程。因为,我们每天都在和别人进行着口头或是字、肢体语言的交流,进行着信息的交换,所以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沟通;因为沟通,我们把彼此的信息和想法进行了交流,之后才会产生见解或者共鸣;因为沟通,我们才能了解我们周围的人的性格品德;因为沟通,我们才能达成共识,才会有合作共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