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统计学的前景分析范文

统计学的前景分析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统计学的前景分析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统计学的前景分析

第1篇

【摘要】选择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公正、客观、准确地反映教学的客观实际,充分体现出现代大学体育教学的特点。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迅速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国家和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普通高等院校的教育质量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体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高等院校的整体教育质量。因此,构建科学的大学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推动大学体育教学评价工作的健康发展,是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和专家访谈法,通过网络资源查阅了相关资料,并对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到这些学校实施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具体方法、手段和评价指标,并对资料并进行了统计、汇总和比较分析,力求科学、完整的表达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现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论证和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现状。本文从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评价方法的运用、评价主体的选择以及具体评价指标的选择等几个方面对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现状进行研究与归类。1.1现行评价体系中各种评价方法的归类与研究。通过查阅多所高校的体育教学文件发现,在现阶段,不同的体育项目呈现出不同的教学特点,采用的评价方法也有不尽相同,通过比较,归纳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主要采用以下几种评价方法。1.1.1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指对学生通过学习所取得的最终成绩进行测定和评价的一种方法。表现在体育教学方面就是评价者通过对接受体育教学的学生体育成绩进行测试,判断和测试学生跳得多高、跑得多快、投得多远等最终成绩或某些具体量化指标,最终通过量的形式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和打分,以此来确定学生体育课成绩。当前,终结性评价不仅应用于百米、铅球等田径教学项目中,而且在篮、足、排、乒、羽等体育教学项目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授课教师通过对一些关键技术如定点投篮、脚背颠球、双手垫球、定点发球等指标进行量化,以此来衡量学生的成绩。终结性评价是当前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运用的最广泛、最透彻的评价方法,测试指标的直接量化可以更为直接的反应出学生的体育成绩及分布状况;但是,这种直接量化的评价方法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与当前教育部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相违悖。1.1.2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又被称为教学形成性评价,是相对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而言的。所谓形成性评价,是指通过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所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表现在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中就是通过对学生某一段时期的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态度和学习策略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期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幅度。过程性评价在当前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各高校开设的体育健身班和学生的体育平时成绩这一块,授课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平时表现、学习态度、健身参与等方面做出综合性评价,并给出相应得分。这种评价方法体现出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但是在评价过程中,往往由教师的主观给分直接确定学生成绩,评价缺乏足够的客观依据。1.1.3潜代性评价。潜代性评价,是近几年来欧美高校普遍采用的评价方式,指在真实情境下运用多种方法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评价方法。表现在体育教学中就是通过在真实的比赛环境或特殊设定环境中对学生运用各种所学体育技能的能力进行评价,以确定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运用各项技术的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目前国内的普通高校中对潜代性评价的运用较多体现在户外运动和素质拓展的教学与评价上,即通过设定一定的情境,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技能完成一定的任务,根据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打分。这种评价方法更多的表现在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上,教师的教学和引导都是为了促使学生能动性的完成相应的任务。但是这种评价方式无论是在项目的情境设置上还是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都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各个项目中的具体运用都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置和体系改革,因此在国内的常规体育教学项目中,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运用。1.2现行评价体系中评级主体的选择及比较。现行的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评价的主体包括领导、专家、同行、学生等,选择不同的评价主体往往体会现出不同的评价侧重点,无论是学生、领导、专家还是同行在评价中都会从自身的观点出发,找出合适的切合点对某一位教师的体育教学质量进行评价。1.2.1专家评教。专家评教是指由学校聘请的专门人员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实施以及学校教学文件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一般由专家通过看课、听课等形式,对某一部门或者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全方位评价。从实践效果看,这种评价对学校宏观控制教学质量、掌握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的确有帮助,对指导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也有一定好处。但是专家的人数和听课次数有限,且体育教学中不同的授课班级和不同的教学项目往往体现出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特点,专家可能会由于体育知识的局限性而不能正确理解某些项目的教学情况。因此,有时专家评教并不能准确的反映出每一位体育教师的教学情况和教学质量。1.2.2同行评教。同行评教是指从事相同工作的人员之间或同一部门的同事之间相互进行的教学观摩与评价。由于同行之间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相互比较了解,评价结果相对比较准确,对于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教学研究、集体备课、统一课程标准和要求有好处;但是由于教师的教学、科研负担较重,难以使这种评价制度化、经常化和规范化;而且教师之间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方法有所不同可能会导致完全不同的评价倾向。此外,高校教师的组织结构比较松散等特点也决定了同行评教这种评价方式难以长期有效的坚持下去。1.2.3领导评教。领导评教是指直接掌握课程教学实际情况的领导深入教学一线查课、听课,并形成一定的制度,每次听课都有专门的评价和记载。由于评价主体的行政权威性,其评价的影响力也比较大的,但是缺乏足够的专业性。1.2.4学生评教。学生评教是指由学生对本班级的任课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示范等教学情况进行评价的方法。由于教师在教学中直接面对的就是学生,因此这种由学生直接参与教学评价的方式也是现行评价体系中被普遍采用的一种评价方法。一方面可以通过学生监督教师的教学情况,另一方面也对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学生对于课程体系了解的局限性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特殊利益的关联性,决定了这种评价方法的局限性,学生可能在顾及自身利益的情况下或者对于课程体系了解不完整、不准确的情况下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做出不公正评价;教师也有可能为了取悦学生而放低教学要求和教学难度。1.3现行评价体系中评价指标的分类与权重。指标体系中不同的侧重点反映出评价单位和评价主体不同的主导方向,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监测、激励、定向、引导”等一系列功能决定了教学评价体系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评价指标的内容和评价过程中的价值取向成为了左右教师教学行为和高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指挥棒。现行的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具体指标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3.1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教师的职业道德在体育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方面是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决定的,与其他公共课相比,体育课需要教师在运动保护和关爱学生方面做出更多努力;另一方面,体育课的室外教学组织和实施对体育教师的敬业爱岗、言传身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现行评价体系中要求对体育教师的言传身教、仪表、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等职业道德方面的具体表现做出评价。1.3.2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体育课教学质量评价的核心部分,也是评价体系中体现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体系。现行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体现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指标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实现、教材内容的安排与实施、教学组织的调控与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中的生理负荷与心理负荷、教师的语言表述和动作示范、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力、教学中是否因材施教、控制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及应变能力、是否给与学生联想创新的启迪、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讲解是否到位等。这些评价指标一方面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和课堂的驾驭能力,另一方面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贯彻和实施能力。1.3.3教师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当前的教育环境和教育体制不仅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教师科学研究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现行评价体系中,很多评价单位将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列入了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体现在教学指令评价体系中的具体指标就是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科学研究能力、是否将最新的教学研究理论贯穿到教学实践中等几个方面。2.2现行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缺陷与不足。2.2.1教学评价方法过于单一,只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略了过程性评价尤其是潜代性评价。从当前的评价体系中可以看出,占主导性的评价方法还是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只是体现在占整体成绩比例很小的平时成绩中,而潜代性教学评价方法基本没有在常规体育教学项目中使用。2.2.2部分教学评价主体的评价缺乏有效性和全面性。在现行体系中,领导、同行、专家等评价主体一学期只对相应的教师进行一次评教,采用的方式往往只是看课听课的形式,而单次的教学评价并不能反映出教师教学情况的全貌,缺乏有效性和全面性。2.2.3现行评价体系过于注重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而忽略了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有重教轻学的倾向。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和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当前的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显然没有将评价重点放在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上,可以说是重视了“教”而忽略了“学”。2.2.4评价的具体指标过于公式化和程序化,过于注重体育教学的共性特点,而没有体现出体育教学的项目差异性和教师教学的个体差异性等特点。

三、结论与建议

1.树立科学、全面的质量观。现行的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将教师“教”和学生的“学”割裂开来,不能客观的反映出高校体育的整体教学水平。因此,树立科学全面的质量观不仅对于提高普通高校体育教育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且影响着高校体育教育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2.加强过程性评价和潜代性评价在教学评价实践中的运用研究。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的持续性评价,而潜代性评价则是对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能力的客观评价,这两种评价方法更能体现出现代高校教育的特点和“以人为本”的宗旨。3.建立长期有效的评价机制。现行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只能反映出教师在短期教学中的某一方面的情况,而不能长期、全面的体现教师在教学规划、教学实施、教学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也不能体现出体育教师在不同教学项目中的个性和教学特点;因此,需要建立起一套长期、有效的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保证能够全面有效的反映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桑志华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J].教育管理与评价,2000,(14).

[2]李文艺.胡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科学性和科学化初探

[J]四川体育科学2007(2).

[3]刘刚.体育教学形成性评价的特点与机能类型

[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22(2):112-114.

[4]张玉霞.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探析

[J].安徽体育科技,2006,27(4).

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素质 SPSS统计软件 模型构建

一、SPSS统计软件特性分析

(一)SPSS统计软件应用范围

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是一种“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开始时它的全称为“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但最后被命名为“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它最初用于统计学分析运算、数据挖掘、预测分析和决策支持任务,有Windows和Mac OS X等版本。后来随着SPSS公司对这款软件的更新与改进,它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起来,它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都有涉及,并且都收到使用者的好评。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杂志报刊都对SPSS统计软件的各方面功能做出了很高的评价。

(二)运用SPSS统计软件的实例分析

某高校要对大学生党员素质进行评价,以便于对发展和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工作实践。他们首先选取了“道德品行”“政治素养”“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心理素养”这五个方面对大学生党员素质进行评价,然后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己对党员的要求来判断学生党员是否能做到其中一点。其中1表示“非常不同意”、2表示“不同意”、3表示“不能确定”、4表示“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从发出的300份卷中筛选出有效的188份,然后用SPPS统计软件对分卷信度用克隆巴赫系数测量,该系数表示的是问卷调查结果总变异中由不同被调查者导致的比例占多少,整个问卷和各个子问卷的克隆巴赫系数如下表所示:

为了验证所获得数据的有效性,该试验还进行了Bartlett’s Test和KMO指标验证。Bartlett’s Test检验的sig为0.000说明参与分析的数据来自正态分布的总整体,而KMO的取值在0到1之间,所得到的值越接近1,表明这些变量对因子分析的效果越好,这些因素很好的解释了大学生优秀党员应当从什么地方开始培养,而SPSS统计软件则是验证了这些因素的有效性和可信度,为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模型构建

(一)大学生素质评价模型研究背景

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年轻人的思维也追上了时代的最前端。步入大学殿堂的“90后”一代年轻人,他们追求自我和个性的特点越来越显著,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与分析也遇到了挑战。如何根据大学生的特点来构建素质评价模型是新一代教育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二)SPSS统计软件对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模型构建的作用

对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要从学习能力、工作能力、政治思想、心理素质四个因素考虑,这四个因素涵盖了大学生的外在处事能力和内部思想,是对一个人的综合职业素质比较全面的评价。大学生的职业素质评价模型由这四个因素构成。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这几个因素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这些因素对职业素质评价所占比重的大小,然后根据各个因素所占的比重构建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模型,得出科学的评价方法和评价重点。

(三)SPSS软件对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情况分析

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大学生职业素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可以了解到我国当代大学生需要培养的职业素质,也可以看出在校大学生对自身优秀职业素质的期盼和要求。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涵盖了学习、工作、政治、心理等四大方面,以大学的具体生活为基础,由校园小范围扩大到社会这个大范围,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运用SPSS统计软件,可以得出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的重点,让大学生充分了解到自己达标和不达标的地方,加以改正。

三、结论

对大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行评价是大学生发展阶段中的必要条件。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大学生成长和发展,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认清自己与社会外界的关系,有助于自己以后的工作和生活。而在SPSS统计软件的分析下,可以看到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由多种原因共同决定,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只有多方面的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才能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统计学;发展;就业前景;探析

如今,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这就要求统计提供统计方法,也要求统计能提供更有效的调查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随着人类社会各种体系的日益庞大、复杂和精密,统计学的重要性愈来愈明显。这样一来,社会对统计人才的要求就多了,而这种社会需求使统计学专业的教育发展迫在眉睫,也为统计学专业的就业开辟了前景。

1统计学的发展状况

1.1统计学的发展历程。统计学的产生和社会实践是密不可分的,统计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其发展历史可追溯到远古的原始社会。统计学产生于应用,在应用过程中发展壮大,而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则是在长期统计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从统计学的发展过程来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古典统计学的萌芽时期(17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初期)、近代统计学的形成时期(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现代统计学的发展时期(20世纪初至现在)。统计学专业产生的时间是1890年,英国的牛津大学首先设立了该专业。之后,英国的剑桥大学、美国的哈佛大学等世界名校相继也设立了统计学专业。

1.2我国统计学的发展。我国相对来说,对统计学的研究起步较晚。原因在于解放前,我国统计主要照搬数理统计学的那一套,导致统计理论与统计实践完全脱节。解放后,又照搬了苏联社会经济统计学,虽批判了数理统计学,对我国经济体系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有些偏激。直到党的后,在改革开放中,我国统计学才有了较大的发展,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各种观点也纷纷活跃起来。才使得全国许多院校陆续设立统计学专业,有北京大学、山东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并开始扩招学院。

1.3统计学发展的现状。统计学是一门认识自然和社会的方法论科学,它来源于统计工作,是统计工作经验的概括。现代的统计学专业是在随机抽样的基础上建立的数理推断统计学。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统计学不断吸收和融合相关学科的新理论,因而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可以说,人们的一切社会生活都离不开统计。英国统计学家哈斯利特曾说过“统计方法的应用是这么的普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习惯中,统计的影响是这样巨大,以致统计学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也不过分”,有的科学家甚至把当今时代叫做“统计时代”。可见,统计在现代化管理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2统计学的就业前景分析

2.1统计学就业现状。有资料显示,2014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727万人,比被称为“史上就业最难季”的2013年再增加28万人,创下历史新高,并且大学毕业生人数还在逐年增加。准备就业的大学生人数之多可以想象,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的各方面压力都非常巨大。并且与那些“985”、“211”名校相比,普通大学的毕业生明显处于劣势,因此,大学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2.2统计学就业方向。统计学是一门“收集、分析、展示和解释数据”的科学,只要有数据的地方,就需要用到统计,统计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统计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有三大部分:统计局等政府部门、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部门、以及各种企业事业单位。事实上,对于一些中大型的城市,由于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加之本身进入政府部门或企业部门从事工作比较困难,统计学专业毕业生的竞争就显得尤为激烈。而在经济相对一般的基层地区,提供给统计学专业毕业生对口的工作岗位又很少。综合分析,统计学专业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但整体而言,由于竞争大,各公司、企业自然会优中选优。相对来说,如果英语比较好,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并且统计分析能力强,还是很容易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因而,专业知识成为衡量一个毕业生是否优秀的最基本条件。

2.3统计学毕业生就业前景预测及建议。目前,虽然统计学专业的就业情况不太好,但从长远看,将来的就业前景还是较为明朗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成立单独的统计系就是最好的证明。首先,统计学应用的领域十分宽广,几乎涉及到各行各业,在各种岗位上确实能接触到处理数据等统计工作。例如,可以通过统计方法进行水文、气象以及地震预报的研究。尤其是在经济方面,也常常会用到统计学的知识。例如,需要用统计学的方法处理股票的历史数据。而对于有着“金领中的金领”称号的精算师来说,就需要具备非常深厚的统计学功底。因此,统计学专业学生要打好数学基础,具有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的基本能力以及良好的科学素养。另外,大学生不应把未来职业的目光都定在传统的“集中”区域,而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个性做出合理的职业选择。

综上所述,若是统计学毕业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统计计算能力,在就业时能从自身条件出发,对工作不挑剔,可观的评价自己,就业前景还是较为可观的。要用长远的目光看问题,全方位的考虑并选择就业渠道,勇于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才能在就业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余霞.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唐松兵.当代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第4篇

目前,我国13所民族院校中,基本上都开设了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或相关数学专业。由于数学学科基础性较强,因此在专业基础课的设置方面,民族院校与普通高校没有本质区别。然而,由于民族院校师生结构的特殊性及理工类专业设置的滞后性等原因,导致大部分学校在数学教学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民族院校是在人文学科的基础上增设理工类学科的,除张大林提到的学生数学基础较薄弱、教师教学方法较传统等问题外,还存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合理、课程衔接不当、教师不能较好地把握因材施教原则等问题。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广,在大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已普遍达成共识。然而,受师资力量和水平的限制,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很难做到引进与专业相关的数学建模案例。当前大学数学教学基本分为文科类、经济管理类、理工科类和数学类几个层次,为了便于同步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只从这几个层次上加以区分。因此,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社会需求和专业特点开展教学是今后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何伟等在阐述关于民族院校数学教育的思考中提到,自然科学没有民族性,但自然科学的掌握者有民族性,对其进行的教学可以有民族特点。因此,民族院校的数学教育可以结合民族特性开展。在完成基础数学教学的基础上,应以数学建模系列课程教学为载体,根据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选择有利于发展民族经济的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开展具有民族特性的数学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把握民族地区发展的前景分析能力和项目开发能力。在地方民族院校中,应结合地方实际,针对民族旅游开发、民族工艺品设计、民族药品研制过程中涉及的数学模型展开教学,探索合适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

数学建模教学与竞赛活动,是一项成功的高等教育改革实践。从13所民族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不难看出,随着数学建模竞赛活动影响力的扩大,各民族院校也加大了对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系列课程的教学力度。然而,纵观各民族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统计学专业等数学相关专业的培养方案,不难发现其课程体系中与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课相关的课程之间不能较好地衔接。因此,在公共课挤压专业课学时的情况下,只有科学有效地开设数学建模系列课程,将拟开设的课程有机地衔接起来,才能让学生系统地学习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综合各高校课程设置情况与教学实践,我们认为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系列课程可以按下图的关系加以衔接。另外,因为这一系列课程中均包含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课程之间交叉的内容着重放在一门课中展开,从而突破各门课程的学时限制。

例如,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和动态规划等优化数学模型可以放在运筹学课程中进行教学,而在数学模型课程教学中不再重复这部分内容。这种将数学模型课程中涉及的具体模型放到相关课程里进行教学,是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其他课程教学的最好体现。当然,教学的内容除覆盖基本知识点外,应结合专业特点展开。只有灵活选取有利于学生就业的内容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学的形式应多样化,可以开展专题讲座,也可以引导学生从简单课题入手,将实验室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实践。

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更强调素质教育,而强调学生学习活动的实践性是素质教育的内涵之一,从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知识,更容易产生沉淀而成为人的素质。应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的实践活动统称为数学建模活动,它是一种小型的科研活动。通过参加这项活动,学生可以对科研活动的全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科研的各个环节均可得到训练,这些环节包括:分析和理解问题背景、收集相关信息、明确主攻目标、方案比较与抉择、模型建立与求解、仿真检验与模型改进等。数学建模活动作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课外科技活动,它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其他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第5篇

关键词:应用能力;应用意识;实践能力

有句话说得好,不是知识没有用,而是你不会用知识。因此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至关重要。数学应用通常是指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有实际背景的或者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笔者就“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一些实践和体会。

一、在知识产生过程中创造实际问题情境,培养数学应用的意识

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我们周围,学生可从他们已有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学习数学。在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中,创造实际问题情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例如,指数函数的概念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实际问题情境。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0年发表的《未来20年我国发展前景分析》判断,未来20年,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可望达到7.3%。那么在2001―2020年,各年的GDP可望为2000年的多少倍?

如果把我国2000年GDP看成是1个单位,2001年为第1年,那么:

1年后(即2001年),我国的GDP可望为2000年的(1+7.3%)倍;

2年后(即2002年),我国的GDP可望为2000年的 倍;

3年后(即2003年),我国的GDP可望为2000年的 倍;

4年后(即2004年),我国的GDP可望为2000年的 倍;

......

x年后,我国的GDP可望为2000年的y倍,那么y= 。

问题一提出,学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学生在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中走入指数函数概念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而不是凭主观意识捏造的,更不是从天而降。在有目的的教学设计中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二、创设生活应用题,提高对应用问题的分析能力

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我们应创设生活应用题,提高阅读分析能力,收集数据信息,提高数学应用的水平。学生往往对这种大量文字的应用题有恐惧心理,教师要给予正确的指导,让学生快速领会题意,把握题目的信息,是十分必要的。

笔者认为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解决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联想题目相关的生活背景。(2)收集数据信息时,要关注数据的单位是否统一,除了文字信息外,有时还要读一些表格和图像等信息。(3)模型归类,如函数模型、三角模型等。(4)寻找量的关系,这是最重要的环节。有的是等量关系,有的是不等量的关系,有的是几何位置关系。往往找出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就可以得到量的关系。(5)回到生活情境中回答问题,有时要对数据进行适当的处理。如计算结果为4.2辆汽车,实际问题应为5辆汽车。

例如,(2010.福建.理19)某港口O要将一件重要物品用小艇送到一艘正在航行的轮船上,在小艇出发时,轮船位于港口O北偏西30°且与该港口相距20海里的A处,并正以30海里/小时的航行速度沿正东方向匀速行驶。假设该小艇沿直线方向以v海里/小时的航行速度匀速行驶,经过t小时与轮船相遇。(Ⅰ)若希望相遇时小艇的航行距离最小,则小艇航行速度的大小应为多少?(Ⅱ)假设小艇的最高航行速度只能达到30海里/小时,试设计航行方案(即确定航行方向和航行速度的大小),使得小艇能以最短时间与轮船相遇,并说明理由。

在分析的过程中,首先笔者提出了一些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这是一个什么背景问题?有哪些数据?同类型的数据的单位是否一致?

接着,因为这是一个几何模型,所以要求学生根据题意作出几何位置关系图(如上图)。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从文中寻找关键字眼,找到各个量的关系式。从“相遇”知道小艇和轮船使用的时间要一致,从“航行距离最小”得到小艇走垂线段OT。从“最短时间”知道必须在T和B之间相遇,再利用勾股定理建立等量关系。

实践证明,阅读分析能力是靠不断的有效训练的,如果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那么可以使学生克服对实际应用题的“恐惧心理”,进行有目的性的阅读分析。

三、引导学生深入生活,提高数学应用的实践能力

1.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数学其实并不枯燥,它的趣味藏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学习不等式的证明时,我在课堂上做了一个演示。我带来一杯盐水溶液,然后在盐水溶液中加入一些盐,问学生这盐水会变咸吗?

学生觉得问题简单,不耐烦地回答:“当然。”

我立即提出一个问题,请用最近所学的数学知识加以分析。

这下子,学生怔住了,一时课堂上鸦雀无声。

我提示:“这个过程中溶液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很快就作出了分析:在盐水溶液中加入盐,盐水变咸了,这是因为加盐后的盐水溶液的浓度变大。但是不知道用什么数学知识解释这个问题。

我继续提示:“你能不能用字母来表示加盐前后的浓度呢?”

学生思考一会儿,作出了数学角度的分析:不妨设原来的溶液为b克,其中含盐a克(b>a),这时候的盐水的浓度为■(■,用求差比较法证明■>■。

在这个例子中,笔者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理解了一个生活常见的问题,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认识周围的现象,可以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态度来看待问题。

2.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学习统计时,笔者发现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因此,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以“数学期望”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本地某电视专卖商场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单位明年的经济效益所采取的措施之一是提前做好货源的准备工作。要对本商场进行预算评估时遇到一个问题:明年本商场销售额预计能达到多少?受商场的委托,笔者组织了一些学生对该商场电视销售的市场预测进行调查,从而为该商场在组织货源时提供决策依据。

该商场柜台组有班组长6名,营业员18名,根据统计学中的分层抽样知识,在这24名中随机抽取组长1名和营业员3人进行抽样调查。

他们的预测值如下表:(预测值的单位:万元)

其中组长预测的期望值为750×0.2+700×0.6+650×0.2=700(万元),营业员1预测的期望值为735×0.3+685×0.5+660×0.2=695(万元),营业员2预测的期望值为710×0.2+670×0.5+640×0.3=669(万元),营业员3预测的期望值为725×0.2+690×0.6+655×0.2=690(万元)。

在计算柜台组的综合预测值时,组长的给予较大的概率(0.4),因此综合预测值为700×0.4+695×0.2+669×0.2+690×0.2=690.8(万元)。

在这个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应用了分层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及数学期望的知识帮助商场进行决策,让学生亲身体会“数学是有用的”。

第6篇

一、证券投资基本分析

基本分析是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以及影响上市公司经营的客观政治经济环境等要素进行分析,以判定证券(主要是股票)的内在投资价值,衡量其价格是否合理,提供投资者选择证券的依据。

我们知道,证券价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买卖力量的对比程度。买的人多,价格自然就上涨,反之也然,即供求关系决定证券价格。但是这种供求关系又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国家的宏观经济指标、经济政策、行业发展状况、产品市场、公司销售和财务状况等。具体地讲基本分析可从两个方面分析。

1、宏观因素分析。宏观因素分析包括:经济周期分析、市场利率分析、经济政策分析和证券市场调控政策分析。

2、微观因素分析。微观因素分析就是对上市公司本身进行分析,它构成了基本分析的核心。(1)公司所属行业性质的分析。公司所属行业性质的分析主要有:发展前景分析、商品形态分析、需求形态分析、生产形态分析。(2)行业生命周期分析。任何一个行业都要经历开创、扩张、停滞和衰退的行业生命周期。同行业不同公司的业绩状况虽有不同,但与该行业所处的整体发展阶段有很大关联。当公司所处行业蒸蒸日上时,该行业所有公司的成长性都看好;当公司所处行业开始衰退时,即使有些公司能够做到经营有方,但行业内大多数公司的整体状况则很难令人乐观。(3)财务分析。财务分析又称财务报表分析,就是对证券发行公司的各种财务报表,通过对其账面数字的变动趋势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比较分析,以便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及其经营业绩,并预测公司未来发展前景,有利于投资者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二、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技术分析是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证券价格的运动规律,根据过去证券价格的变动情况来推测证券价格的未来走势。技术分析是通过分析证券市场的市场行为,对市场未来的价格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的研究活动。它的目的就是预测市场价格未来的趋势。为达到这个目的所使用的手段是分析股票市场过去和现在的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包括三个方面:1价格的高低和价格的变化;2发生这些变化所伴随的成交量;3完成这些变化所经过的时间。简单地说,就是价、量、时。在这三方面中,价格的变化是最重要的。从不同侧面对市场行为进行分析就组成了技术分析的各种方法。根据市场行为得到的数据而产生出来的各种图和表是进行技术分析所要用到的最基本的东西。人们通过长期实践,总结经验,创造了很多从图表看未来的方法,这些方法构成了技术分析的全体。

正确应用技术分析,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增加证券投资者预见未来和对当前形势正确判断的能力,在投资者进行股票买入和卖出决策时,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在证券投资市场上,仅仅凭借直觉和运气是不够的,用科学的方法对自己当前的行为进行指导是至关重要的。

1、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三大假设。技术分析是预测投资品种价格未来走向的研究行为,依赖的是过去和现在的市场行为。技术分析有它赖以生存的理论基础。按照目前流行的说法,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三大假设:一是市场行为包括一切信息、二是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三是历史会重复。

在三大假设之下,技术分析有了自己的理论基础。三大假设是我们进行技术分析的基础,它不是十全十美的,但是不能因此而否定它存在的合理性。承认它的存在,同时也注意到它的不足才是合理的。技术分析的理论主要的理论基础有:道氏理论、波浪理论和江恩理论。

2、技术分析方法的局限性。技术分析方法在长期的证券买卖实践中,给人们带来过相当可观的盈利。技术分析也有两面性,它有神奇有效的一面也有无能为力的一面,这是由技术分析方法的构成决定的。技术分析方法已经被广泛地介绍和应用,对技术分析方法应用于市场的效果要有清楚的认识,避免被一些现象所迷惑。技术分析作为一种证券投资分析工具,在使用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技术分析必须与基本面的分析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其准确度,单纯的技术分析是不全面的。(2)注意多种技术分析方法的综合研判,切忌片面地使用某一技术分析结果。实践证明,单独使用一种技术分析方法有相当的局限性和盲目性。如果使用每种技术分析方法,都得出相同的结论,那么出错的可能性就很小。(3)前人和他人的结论要通过自己的实践验证后才能放心地使用。由于证券市场能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收益,近年来研究证券的分析方法各异,使用同一种分析方法的风格也不同。前人和他人得到的结论是在特定的条件和特定的环境中得到的,随着环境的改变,这些方法也应有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三、正确掌握证券投资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的应用

第7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环境金融学发展前景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体系始终在艰难和险阻中前行,尽管遇到了种种困难挑战,但所幸凭借坚固信念和毅力取得了突出成就。而金融学理论和实践也正是在此环境下形成了较完善体系,构建了相对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但总体来说,金融学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引起相关人员高度重视。

一、关于金融学历史演变的阐述分析

(一)计划经济阶段

据相关历史实践了解到,计划经济市场下我国无论是产品消费支出还是资源生产提供均由政府部门事先计划安排,随后再将计划指令下达到对应部门机构,部门机构再将计划指令分发给具体性的生产运行等操作组织,这种经济体制直接决定了我国金融学不会有太大发展。从金融学理论角度来说,其可以积极吸收借鉴他国优秀实践成果和操作经验,然而因我国并不具备金融学发展的最佳环境,致使出现了理论较早而实践较晚情况。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

总体来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谓是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即为:“以计划经济为主,以市场环境为辅”、“将计划经济制度看做是计划和市场统一制度”及“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等,相应的金融学也随之延伸拓展,金融学实践应用频率也是愈来愈高。同时还可将金融学详细划分成财务学、银行学、证券学及行为金融学等多个组成部分,各个环节分工明确共同指挥着市场经济的运行发展。除此之外,在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渐渐转变成横向窄、纵向浅趋势。由此可以了解到,我国金融学发展正朝着精细化方向前进,并且对金融学实践应用也是愈发重视,这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无疑有着十分积极作用。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金融学面临的挑战

(一)内涵缺乏明确性

就当前实际情况而言,国内针对金融学方面的内涵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而这也是我国金融学必须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在市场经济水平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金融学早已成为术语之一,在这种诱因的基础上,现阶段我们所谓的金融学不但涉及到此种定义,并且还能够为金融学未来发展趋势奠定基础。部分研究学者表明,我国金融学更注重围观,因此金融学最终所呈现出的内涵便会存有较强的为惯性,就如资本主义市场一般,因为金融学内涵出现的变化,其自身所具备的特性也就愈发突出。借助对金融学词条内涵进行的分析与探讨表明,其中主要涉及到金融、财政与融资等多种内涵。部分研究学者针对金融学做出了进一步的划分,主要分成国际金融学以及货币银行学两个方面。与此同时,还将金融学与货币进行了有机的融合,以此让金融学和银行系统之间的关联更为紧密。然而对比其他先进国家所提出的金融学理论,与国内经济学家所提出的理论之间存有一定的不同,或者说完全不一样,其他先进国家认为,在金融学之内主要涉及到两方面的内涵:首先,和投资学之间关联极为紧密的范畴。其次,企业之内具有较强特有性的金融体系。国内经济学者针对金融学展开研究的过程中,多数会将金融学划分到理财学的范畴之内,由此便产生了金融内涵与会计内涵界限不明的现象。

(二)学科理论缺乏前沿性

由于金融学自身内涵缺乏明确性,所以直接造成金融学理论缺乏前沿性的现象出现。在我国现阶段的金融学经济体系内,主要涉及到国际金融学以及银行学两个方面,特别是展开宏观研究的过程中,多数都是把金融学归类于银行学之中。冉伟,无论是站在商业层面,还是管理学层面而言,金融学其实更倾向于金融与投资两方面,具有一定的微观性。如今国内在提出金融学理论的过程中,依旧需要建立在以往经济机制的基础上,然而却未对二者展开精准的划分,由此造成金融学研究长时间以来都处于较为局限的状态。

(三)专业知识未能与实际生活接轨

金融学一直以来都是和社会群众日常生活之间都具有密切联系的学科之一,然而在具体的研究之内却未遵循战略发展指导,其已拥有的金融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不断加大。我们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生产工作中,往往会应用到很多金融学方面的专业知识,然而在社会经济市场不断革新的影响下,金融学发展早已不能紧跟时代快速发展的速度,其所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我们实际生活与工作之间的偏差越来越大。基于此种现况下,金融行业也便不能在市场经济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找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此便会导致很大的经济损失出现。就如证券市场一般,若是想革新国有股现阶段的减持现象,同时革新与之相应的监督管理理念或者是依法指导等多项内容,那么则都需要在与之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的辅助下所完成。以此若是金融学不能提供更为有效与准确的指导,那么其所面临的金融学问题也就不能获得很好的处理由此也就对金融行业的战略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四)基础理论缺乏前沿性

就金融行業现阶段的发展情况而言,金融学所具备的价值也正处于上升阶段。然而因为国内金融学中所设置的内容较为滞后,内涵定义缺乏明确性,知识体系建设较为粗糙,所以不但致使金融学教学内容缺乏全面性的现象发生,基础理论缺乏前沿性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加之师资力量极为匮乏等多方面因素,都对金融学未来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金融学的发展前景分析

(一)金融学理论分科势必然愈发健全,更为注重学科交叉

就金融学理论现阶段的发展趋势而言,金融学日后发展方向能够分成宏观金融学、微观金融学与交叉金融学三种类型。首先,宏观金融学必然会更注重为社会主义经济市场未来建设提供更全面的服务,会在金融市场战略发展与设定、宏观经济制度编制与执行、金融媒介疏通及其管理等多个方面展现出珠联璧合的作用与意义。其次,由于微观金融学会涉及到投资学、企业金融以及证券市场微观体系三方面,而这都极易对市场主体能否持续发展、市场能否更具一定自律性与自主性、市场能否达到微观金融学相关理论前提的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并且还是重要基础。因此,围观金融学日后发展需要更具实际性以及高效性,同时何况有为微观市场的正常运行及顺利发展提供良好的理论支持。最后,在社会分工愈发精细化的形势下,学科交叉必然是无法逃避的。将数学与心理学和金融学进行有机的结合,并付诸实践,能够进一步展现金融思想工具由常规语言逐渐转化至数理语言以及心理现象。而这对日后金融市场开展科学的管理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促使所生产出的金融产品以及金融体系运作形式与市场未来发展需求相一致,并且不断强化其可靠性。

(二)不断提升金融学专业人才团队培养力度

就国内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而言,早已形成标新立异的特性,然而在国际与国内金融学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影响下,金融学早已与我们日常生活与生产工作之间的关联极为紧密,勇士互联网金融也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由此表明,加大金融学教学及实践力度就显得极为关键。所以,在对金融学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的时候,不能够仅仅的照本宣科,而是需要对理论结合实际给予高度的重视,特别是现阶段金融学范畴以及金融市场之内的热门知识以及主要问题,都应该尽可能的积极面对挑战,学有所得,以此促使金融学专业人才的专业理论知识更为丰富,职业道德良好以及实践能力较强的高素质人才。

结束语

通过以上探讨,笔者认为国内金融学未来发展方向需要从实际、实践与学科结合等多方面着手,综合性发展。其获取的结果为:首先,促使国内未来经济学更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性,然后,促使国内金融学更具宏观性,确保经济运行的战略发展。最后,开展与金融学相关的微观研究,从所有细节着手,同时帮助优化系统建设及其发展。所以,在推动金融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还应该正确应对金融学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挑战,有条不紊,从而才可以推动金融学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金融学的发展展望[J].金融经济,2017(018). 

[2] 张茹琪,王樱潮.关于金融学教学改革的观点与建议[J].经贸实践,2017(21):336-337. 

[3] 王程,余承谦,李振波, 等.金融世界观与金融学知识体系浅析[J].消费导刊,2019(13):178,182. 

第8篇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H-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些年来,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这些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了机械工业领域,形成了机电一体化,不仅对机械工业的产品功能、构成和技术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也给机械工业的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带来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从“机械电气化”时代迈入了“机电一体化”阶段。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不仅深刻影响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的科技、经济、社会和军事的发展,并以蓬勃的生机向前发展[1,2]。

1 机电一体化概述

机电一体化的概念最早是1960年代末由日本安川电气公司提出,是将机械和电子技术集成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作为一门新型学科,机电一体化已经建立起了一套自身的体系,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得到充实和更新。机电一体化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它从系统的视角出发,成功将微电子技术、机械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测控技术及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有机结合起来。作为一种系统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通过对各功能单元进行合理布局与配置,使这些功能的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实现了优化系统的目的。一个所谓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或机电一体化系统就由此产生。所以,“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3]。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并不是微电子技术、机械技术等新技术的简单拼凑,而是将以上技术群进行有机融合的综合技术。正是这一点,使机电一体化在概念上与机械电气化相区别。从发展历程看,尽管从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但这样的机械工程技术仍属传统机械。进入到机电一体化阶段后,其中的微电子装置不仅具有了和某些机械部件一样的功能,而且还具备了诸如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检测、自动调节与控制等许多新的功能。形象地说,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可以替代人力去完成许多机械劳动,实现人手和肢体的延伸,而且还拥有了智能化特征,实现了感官与头脑的延伸。这一点也在功能上将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区别开。这个定义强调它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机电整合。它在复杂的非线性上下文包括电脑和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它存储和处理信息、通讯和互联网,这发送信息,以及各种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4]。

2 国内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现状

当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尽管较之以往我们的机电产品出口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仍然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正确对待机遇和挑战,思考并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无疑会有助于提高我国机电技术产品的水平和性能,对于完善我们的市场经济制度也大有裨益。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完整的机电一体产业形成的角度看,我们的机电一体化面临以下两点任务:其一,要进一步推动传统工业技术升级,实现节能高效,这就需要对传统产业进行微电子技术改造。其二,大张旗鼓地开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机电产品,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5,6]。

首先,在技术政策上,要对能耗高、效率低下、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传统产业进行限制,加快对落后产品的淘汰。同时,要鼓励对传统产业实施机电一体化技术改造。

其次,我国机电一体化产业覆盖面广,发展迅速,而我们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是有限的,产业的规划和发展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我们应建立机电一体化行业“协会”性质的统管合作机构,并赋予其职能,既有利于深入的行业调查,指导行业布点布局的调整,发展重点项目,又有助于制定出纵览全局的“机电一体化”发展计划和战略规划,以避免开发上重复、生产上撞车。

再次,通过“协会”的有效组织和广泛宣传,一来可以建立行业信息平台,及时分享更多的行业内部信息,二来可以增加产业在社会上的认知,使行业内外都重视和支持“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既可以吸引外商到我国投资发展“机电一体化”的眼球,又可以更加方便合理调配资源。同时,尽管人民币升值短期内会减缓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但对技术贸易来讲,却可以利用此时的时机,大量引进相关产业的先进技术,反哺自身加工业,提高企业的利润空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大力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开发数字化、智能化机电产品,既是振兴我国传统机电工业的新鲜血液和源动力,也是一条促使机电行业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日益完善的捷径[7,8]。

3 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趋势

Microelectro-mechanical系统(MEMS)一直是一个近年来热门研究领域。它也是一个快速增长的行业,它们的大小已经超过100亿美元,数以百万计的MEMS一直在等产品汽车安全气囊和喷墨打印机。MEMS技术已经应用到开发微型光学开关来处理高卷数据和话音通信的通信。MEMS本身是一个机电一体化极好的例子。作为另一个措施,表示的重要性小型化、美国政府投资270美元在2000年在国家纳米技术倡议关于人口统计学的改变,ASME报告中,“人口统计学是第二强大的力量改变世界的经济和社会。在未来40年,世界人口预计将将增长50%左右。婴儿潮一代将进入高级成熟度然后年老。“然后,报告触动了几个具体的方面包括欧洲和日本人口迅速老龄化趋势。虽然报告中没有讨论ASME,这种趋势将激励机电朝着人性化方向发展,如护理机器人的研发被称为人类友好的机电一体化。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最近发表了一份报告,题为《机械工程在21世纪的发展趋势》,其内容主要介绍了从20世纪到21世纪机电一体化的进展和今后发展的趋势。它从以下四个类别描述了工程学的变革趋势:技术变革、人口变革、经济变革和社会变革。随着科技的进步,以下八个领域将会是机电一体化发展的主要途径:信息技术、微型化、材料科学、生物工程和医药、能源、运输、环境工程和制造业等[9,10]。

4 结论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对优化本国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本国经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机电制造思维是基于现代工程教育而逐步兴起和发展起来的。机电一体化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它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和产物。当然,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多,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总而言之,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机械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发展与延伸,在经济社会不断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占据着极为关键的地位。我们需要明确机电一体化技术未来发展方向,妥善处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障碍,推动机电一体化时代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安红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37.

[2]刘莎,周泉.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3):108-109.

[3]黄恩勇.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与发展前景分析[J].河南科技,2012,(1):79.

第9篇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274056);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1135);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创新工程计划项目(CXZZ13_0626);江苏省第九批“六大人才高峰” 计划项目(WS-029)

[通信作者] * 蔡宝昌, 教授,博士生导师,Tel:(025)68193567-8050,E-mail:

[作者简介] 秦昆明,博士研究生,E-mail:

[摘要] 代谢组学是研究机体代谢网络和代谢产物整体变化及内在变化规律的重要方法,与中药学的研究思路有一定的相似性。在中药现代化的研究过程中,充分借鉴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将加快传统中药学与现代生命科学的结合,推动中药现代化的发展。该文主要从代谢组学的概念、代谢组学在中药毒性作用机制、中药方剂配伍机制、中药方剂药效作用机制和中药炮制机制等研究中的应用予以阐述。总结了代谢组学在中药现代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发展前景。

[关键词] 代谢组学;中药;机制

代谢组学(metabolomics/metabonomics)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系统生物学(system biology) 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代谢组学之父,英国帝国理工大学Jeremy Nicholson教授[1]首次提出代谢组学概念:代谢组学是生物体在病理生理刺激和遗传因素改变的条件下,在不同时间、多方位定量检测其代谢变化,通过测定整个机体的代谢图谱来探讨基因功能调控机制的学科。代谢组学主要通过多指标综合分析,研究生物体在内、外因素(如疾病侵袭、药物干预、环境变化等)作用下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一般指MW

1 代谢组学的研究内容与流程

代谢组学研究最早主要进行代谢轮廓分析,经过不断发展,目前,代谢组学研究主要开展4个层次研究:第1个层次为代谢物靶标分析(metabolite target analysis),目标是定量分析一个靶蛋白的底物和/或产物;第2个层次为代谢轮廓分析(metabolic profiling analysis),采用针对性的分析技术,对特定代谢过程中的结构或性质相关的预设代谢物系列进行定量测定;第3个层次为代谢指纹分析(metabolic fingerprinting analysis),不分离鉴定具体单一组成,定性并半定量分析细胞外、细胞内全部代谢物;第4个层次为代谢组学,定性和定量分析一个生物系统全部代谢物[8]。

完整的代谢组学研究的流程包括样品的制备、数据的采集和数据的分析及解释,见图1。其样品主要是尿液、血浆或血清、唾液以及细胞和组织的提取液。样品的制备包括样品的提取、预处理和化合物的分离。样品通常用水或有机溶剂甲醇、乙腈等提取。分析之前,样品常先用固相微萃取、固相萃取或亲和色谱等预处理。核磁共振(NMR)、色谱-质谱联用等是最常用的分析方法。随着电喷雾等软电离技术的出现,质谱联用亦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代谢组学的研究中,如气-质联用(GC-MS,GC-Q-TOF-MS/MS)、液-质联用(LC-MS,UPLC-MS,UPLC-MS/MS)、电泳-质谱联用(CE-MS)和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等联用技术[9]。但无论采用哪种分析技术,代谢组学都要处理海量的原始数据信息,通过统计学处理,充分抽提数据中的潜在信息,解读数据中蕴藏的生物学意义,这是代谢组学研究的关键内容。

代谢组学研究可以获得大量的、多维信息。为了充分抽提所获得数据中的潜在信息,对数据的分析需要应用一系列的方法。首先必须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归一化和滤噪,后期的数据处理主要采用模式识别技术,包括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非线形映射(nonlinear mapping,NLM)、簇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等非监督(un-supervised)方法和SIMCA(soft independentmodeling of class analogy),PLS-DA(PLS discriminant analysis), ANN(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等有监督(supervised)方法[10]。

图1 中药代谢组学研究流程

Fig.1 Flow chart for metabonomics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 代谢组学在中药现代研究中的应用

2.1 中药材品质评价研究 中药的质量与其品种、产地、采收期、药用部位等密切相关,目前,由于中药材来源较为混乱,质量参差不齐,如何评价中药品质成为一个关键问题。传统的中药品质评价方法主要为采用各种分析方法对主要成分进行分析,难以全面了解中药的品质情况。为了对中药单味药更加深入的研究,通过代谢组学研究单味药的“代谢指纹图谱”,不仅能够研究药物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还能为全面评价中药质量提供可靠的方法和依据。近年来,国内外专家采用代谢组学方法对多种中药进行品种评价研究,主要研究见表1。

2.2 中药饮片药效作用机制研究 中药饮片是中医临床处方药,也是以中成药为代表的健康产品的原料药。单味中药也是一个小复方,常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各种化学成分都有多种药理作用,同时,多种成分之间还有协同和拮抗等作用,因此,揭示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是一个难点。目前,多数中药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传统的药理实验方法只

表1 中药材品质评价的代谢组学研究

Table 1 Metabonomics research for quality evalu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o.中药名称分析样品分析仪器数据处理方法结果分析参考文献

1赤芍、白芍炎症大鼠模型血清UPLC-MS 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赤芍和白芍的抗炎作用具有显著性差异,可以用于品质评价[11]

2款冬花 不同发育阶段提取液GC-MS 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不同发育阶段代谢组呈动态变化趋势;与传统采收期12月样品相比,10月和11月的样品与12月相距较近[12]

3 南柴胡和北柴胡 南、北柴胡制备的逍遥散样品/1H-NMR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南、北柴胡组成的逍遥散均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但南柴胡组成逍遥散的抗抑郁效果及起效时间优于北柴胡[13]

4 郁金、姜黄、莪术挥发油样品GC-MS 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4个成分莪术酮、表莪术呋喃酮、莪术双酮、吉马酮可以很好的区分3种中药[14]

5 川乌、草乌、附子甲醇提取液 UPLC-Q-TOF-HDMS模式识别 川乌和附子有22个共有代谢物,川乌和草乌有13个共有代谢物。附子和川乌中有异塔拉定、卡米查林、准葛尔乌头碱,而草乌没有[15]

6 关防风、川防风、口防风甲醇提取液HPLC-ESI-TOFMS主成分分析 不同防风得到很好的区分,并且找到升麻素等10个特征性成分[16]

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中药的药理作用机制,代谢组学研究不仅研究药物本身的代谢变化,而且研究药物引起的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直接反映体内生物化学过程和状态的变化。通过认识体液“代谢指纹图谱”变化原因,阐明药物作用靶点或受体。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对多种中药药效作用机制进行的代谢组学研究,取得了有意义的研究结果,代表性研究成果见表2。

2.3 中药炮制机制研究 中药炮制研究的核心是阐明中药炮制机制,即揭示中药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及药效作用的变化规律及内在机制。由于中药是多成分复杂体系,在炮制过程中,必然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变化,而如何揭示炮制过程多种复杂的变化是中药炮制研究的难点。传统的采用化学和药理进行中药炮制机制研究,难以揭示微观层面多成分的变化及其规律。代谢组学可以从整体上揭示中药炮制前后本身及对机体代谢物的影响,进而为阐明中药炮制机制奠定基础。近年来,国内外专家采用代谢组学技术对多种中药的炮制机制进行了研究,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见表3。

2.4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它以中医辨证论治为指导,按照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配伍而成。中药复方由于药味较多,不同配伍之间存在复杂的作用。代谢组学具有非破坏性、整体性、动态性等特点,可以系统研究代谢网络的整体性和动态性变化,适合研究中药复方不同配伍引起的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通过检测体液的代谢物和分析引起代谢谱变化的原因,可以评价中药复方不同配伍对机体的生物效应,从而阐释中药复方配伍规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近年来国内外对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主要代谢组学研究成果见表4。

2.5 中药复方药效作用机制研究 中药复方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按照组方配伍原则,确定中药的药味和用量之后而成的,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和手段。中药复方中组方中药所含化学成分复杂,各个成分分别结合到自己的作用靶点发挥作用,而且作用过程中干扰因素众多,这就决定了中药复方的药效和作用机制具有多成分、多层次、多靶点、多代谢途径的特点。如何阐明中药复方作用的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是目前中药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中药复方进入生物系统后,起效的是复方中的原形成分或代谢产物,或与机体作用形成的新成分,三者构成体内中药复方成分的代谢物组,进而通过多靶点、多系统综合干预人体内源性代谢物组来治疗疾病。因此,通过对人体生物样品的代谢组学分析,经模式识别处理,可以监测代谢网络在中药复方干预下的变化过程,从而为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研究及效应物质基础研究提供技术支持。近年来国内外对中药复方药效作用机制的主要代谢组学研究成果见表5。

2.6 中药活性成分药效机制研究 中药活性成分指中药中发挥药效作用的化学成分,是阐明中药作用的关键。大量研究表明,单一的化学成分不能代表中药的整体功效和作用机制,只有那些发挥生物学作用的中药化学物质才可能是中药活性成分。利用代谢组学研究中药活性成分的药效作用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王丽等[57]采用/1H-NMR结合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了大蒜辣素对肝脏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大蒜辣素可以使大鼠尿样中三羧酸循环中间产物柠檬酸、α-酮戊二酸、琥珀酸含量呈现出先升高后逐渐恢复的趋势,进而保护肝脏。Gu Y等[58]采用UPLC-Q-TOF-MS结合代谢组学研究了小檗碱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小檗碱可以使糖尿病患者血浆中13个游离脂肪酸含量显著下降,进而引起血糖降低,见图2。Zhang A等[59]采用UPLC-MS技术结合代谢组学研究了滨蒿内酯治疗肝损伤的机制,结果发现滨蒿内酯可调节肝损伤大鼠的胆汁酸代谢、嘧啶代谢等,使之恢复正常状态。

图2 小檗碱降血糖作用机制的代谢组学研究

Fig.2 Metabonomics research for hypoglycemic activity of berberine

2.7 中药毒性作用机制研究 中药具有毒、效二重性,药物的毒性会使机体代谢活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可能表现在基因或蛋白水平,进而影响终端代谢产物的变化。中药成分复杂,其毒性作用及机制难以用单一器官或组织来评价,应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不同时间点生物体液,分析代谢谱的改变,可动态检测机体生物体液的代谢图谱变化,评价中药毒性作用机制。近年来代谢组学技术已被应用于中药毒性作用机制研究,对于揭示中药的毒性作用机制,确保中药的安全有效使用具有指导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对中药毒性作用机制的主要代谢组学研究见表6。

3 中药代谢组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近年来,代谢组学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在中药现代研究中从探索到逐步成熟,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中已经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对于揭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代谢组学本身的复杂性,目前仍处于不断发展和逐步完善的阶段,代谢组学在中药现代研究中仍在存在一些主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现有的分析技术尚不能实现对生物体内的所有代谢途径中的所有代谢产物进行全面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造成代谢组学研究中存在局限性,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会获得不同的结果,如果建立更有针对性的方法需要进一步探索;同时,开展代谢组学研究所需要的检测仪器设备价格昂贵,操作人员的专业性强,对代谢组学技术的推广应用有一定的限制。

其次,代谢组学研究中一些非实验性因素对结果有较大干扰。实验表明,各种生理因素,如性别、年龄、饮食、健康状态、动物品系、温度等刺激,甚至气候环境的改变,均可影响生物体的代谢产物及代谢谱,因此为数据的分析带来一定的难度;同时,在代谢组学数据分析中,尽管已有几个较为常用的数据库,但是收集的代谢产物数量还有待完善,很多研究过程中发现的代谢物目前无法通过数据库进行确认。因此,代谢组学数据库需要进一步完善。

再次,在代谢组学数据分析过程中,常用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等统计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大多适用于线性数据集,如何从非线性数据中有效提取代谢物的变化规律也是代谢组学所面临的问题。这需要代谢组学研究中要充分借鉴和吸收数学、统计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随着上述问题的逐步解决,笔者相信代谢组学能够为全面阐释中药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提供更好的技术平台。除了在上述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外,代谢组学还可以用于中药提取工艺优化、中药制剂工艺研究、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建立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各种先进的代谢组学分析技术的广泛应用、组学数据的成功对接以及代谢组学数据库的完善,代谢组学可以更好的进行中药现代研究,能够为阐释中药作用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进而有力地推动中医药事业现代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Nicholson J K, Lindon J C, Holmes E. ″Metabonomics″: understanding the metabolic responses of living systems to pathophysiological stimuli via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NMR spectroscopic data[J]. Xenbiotica, 1999, 29(11):1181.

[2] Shyur L F, Yang N S. Metabolomics for phytomedicine research and drug development[J]. Curr Opin Chem Biol, 2008, 12(1):66.

[3] Clayton T A, Lindon J C, Cloarec O, et al. Pharmaco-metabonomic phenotyping and personalized drug treatment[J]. Nature, 2006, 440(7087):1073.

[4] Lao Y M, Jiang J G, Yan L. Application of metabonomic analytical techniques in the modernization and toxicology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 Br J Pharmacol, 2009, 157(7):1128.

[5] Zhao L P, Nicholson J K, Lu A P, et al. Targeting the human genome-microbiome axis for drug discovery:inspirations from global systems biology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 J Proteome Res, 2012, 11(7):3509.

[6] Gong P, Cui N, Wu L, et al. Chemicalome and metabolome matching approach to elucidating biological metabolic networks of complex mixtures[J]. Anal Chem, 2012, 84(6):2995.

[7] Li X, Luo X X, Lu X, et al. Metabolomics study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a comparison of stages and subtypes diagnosed by Western and Chinese medicine[J]. Mol Biosyst, 2011, 7(7):2228.

[8] 王广基, 查伟斌, 郝海平, 等. 代谢组学技术在中医药关键科学问题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分析[J]. 中国天然药物, 2008, 6(2):89.

[9] Ebbels T M. Predi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drug toxicity using probabilistic modeling of temporal metabolic data:the consortium on metabonomic toxicology screening approach[J]. J Proteome Res, 2007, 6(11):4407.

[10] Chen M. Metabonomic study of aristolochic acid-induced nephrotoxicity in rats[J]. J Proteome Res, 2006, 5(4):995.

[11] 杨琪伟, 杨莉, 熊爱珍, 等. 赤芍和白芍抗炎作用的UPLC-MS代谢组学初步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1, 36(6):694.

[12] 薛水玉,王雪洁,孙海峰, 等. 基于气质联用的款冬花蕾动态发育代谢组学特征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 2012, 37(19):2863.

[13] 郭晓擎, 田俊生, 史碧云, 等. 南柴胡和北柴胡组成的逍遥散抗抑郁作用的/1H-NMR代谢组学研究[J].中草药, 2012, 43(11):2209.

[14] Xiang Z, Wang X Q, Cai X J, et al. Metabolomics study on quality control and discrimination of three Curcuma species based on 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ry[J]. Phytochem Anal, 2011, 22(5):411.

[15] Sun H, Wang M, Zhang A, et al. UPLC-Q-TOF-HDMS analysis of constituents in the root of two kinds of Aconitum using a metabolomics approach[J]. Phytochem Anal, 2013, 24(3):263.

[16] Li Y Y, Wang X X, Zhao L, et al.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 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analysis of Radix Saposhnikoviae for metabolomic research[J]. J Chromatogra Sci, 2012,10:1.

[17] 龚梦鹃, 叶文华, 谢媛媛, 等.巴戟天补肾阳作用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 2012, 37(11):1682.

[18] 张上上, 刘心昱, 郑姝宁, 等. 骨碎补醇提物对骨质疏松预防作用的大鼠尿液UPLC-MS/MS代谢组学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 2012, 37(5):658.

[19] 王东琴, 李晓伟, 张福生, 等. 基于GC-MS代谢组学技术的狭叶柴胡解热作用研究[J]. 中草药, 2013, 44(5):574.

[20] 李春雨, 王平, 王张, 等.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大黄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作用机制研究[J]. 中草药, 2012, 43(2):312.

[21] 谷金宁, 牛俊, 皮子凤, 等. 尿液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人参总皂苷治疗糖尿病心肌病大鼠作用机制[J]. 分析化学, 2013, 41(3):371.

[22] Zhao Y Y, Feng Y L, Bai X, et al. 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based metabonomic study of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surface layer of Poria cocos on adenine-induced chronic kidney disease provides new insight into anti-fibrosis mechanism[J]. PLoS ONE,2013,doi: 10.1371/journal.pone.0059617.

[23] Qiao X, Ye M, Xiang C, et al. Metabolic regulatory effects of licorice: a bile acid metabonomic study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J]. Steroids, 2012,77:745.

[24] Lu X, Xiong Z, Li J, et al. Metabonomic study on ′Kidney-Yang Deficiency syndrome′ and intervention effects of Rhizoma Drynariae extracts in rats using 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mass spectrometry[J]. Talanta, 2011, 83(3):700.

[25] Qi Y, Qu L, Wu Y, et al. A plasma metabonomic investigation into the intervention of volatile oil of Magnolia biondii pamp on rat model of acute inflammation[J]. J Ethnopharmacol, 2011, 137:487.

[26] Yan S, Wu B, Lin Z, et al. Metabon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aging and investigation on the anti-aging effects of total flavones of Epimedium[J]. Mol Biosyst, 2009, 5(10):1204.

[27] 郭娜, 范斌, 彭娟, 等.基于超高效液相-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的中药女贞子代谢组学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0, 16(10):131.

[28] 王雪洁, 李震宇, 薛水玉, 等. 基于植物代谢组学技术的远志不同炮制品质量控制研究[J].中草药, 2012, 43(9):1727.

[29] Geng L, Ma C, Zhang L, et al. Metabonomic study of Genkwa Flos-induced hepatotoxicity and effect of herb-processing procedure on toxicity[J]. Phytother Res, 2013, 27(4):521.

[30] Li Y, Wang Y, Su L, et al. Exploring potential chemical markers by metabolomics method for studying the processing mechanis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sing RPLC-Q-TOF/MS: a case study of Radix Aconiti[J]. Chem Cent J, 2013, 7(1):36.

[31] Wang X J , Wang H Y , Zhang A H , et al. Metabolomics study on the toxicity of Aconite root and its processed products using ultra performance liquid-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ionization synapt high-definition mass spectrometry coupled with pattern recognition approach and ingenuity pathways analysis[J]. J Proteome Res, 2012, 11(2):1284.

[32] Zhang H M, Li S L, Zhang H, et al. Holistic quality evaluation of commercial white and red ginseng using a UPLC-QTOF-MS/MS-based metabolomics approach[J]. J Pharm Biomed Anal, 2012, 62:258.

[33] 梁琦, 谢鸣, 倪诚, 等. 广防己配伍黄芪肾毒性的代谢组学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34(1):42.

[34] 柳长凤, 陈平平, 刘树民, 等.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黄连解毒汤配伍规律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 18(13):147.

[35] 武斌, 曹敏, 于海龙, 等. 基于代谢组学的苍耳子配伍黄芪后减毒作用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2, 28(2):98.

[36] 李欢, 夏鑫华, 刘梅,等. 麝香配伍冰片干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代谢组学研究[J].中药材, 2012, 35(8):1274.

[37] Xu W, Wang H, Chen G, et al. /1HNMR-based metabonomics study on the toxicity alleviation effect of othe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in Niuhuang Jiedu tablet to realgar (As2S2)[J]. J Ethnopharmacol, 2013,148(1):88.

[38] 王静, 袁子民, 李云兴, 等. 基于GC-MS代谢组学法研究黄连、生地黄治疗Ⅱ型糖尿病的配伍机制[J].中国中药杂志, 2014, 39(3):526.

[39] 施旭光, 吴美音, 黄曼婷, 等. 基于代谢组学的补中益气汤“益气升阳”配伍机制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4,20(1):103.

[40] Wang H, Bai J, Chen G, et al. A metabolic profiling analysis of the acute hepatotoxicity and nephrotoxicity of Zhusha Anshen Wan compared with cinnabar in rats using /1H NMR spectroscopy[J]. J Ethnopharmacol, 2013, 146(2):572.

[41] 陈曦, 杨永霞, 王淑美,等. 基于NMR代谢组学研究脑脉通复方提取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影响[J].中草药, 2012,43(1):97.

[42] 王彬, 沈岚, 从文娟,等. 基于代谢组学的六味地黄丸干预大鼠甲亢模型的作用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3, 29(5):632.

[43] 吴宏伟, 高健, 李韶菁, 等. 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氨基酸代谢组学方法研究黄芪注射液治疗脑缺血[J]. 分析化学, 2013,41(3):344.

[44] 涂佳玉, 阿基业, 王广基, 等. 通塞脉微丸干预缺血性中风模型大鼠的血浆代谢组学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 2012, 37(7):1028.

[45] Su Z H, Li S Q, Zou G A, et al. Urinary metabonomics study of anti-depressive effect of Chaihu-Shu-Gan-San on an experimental model of depression induced by chronic variable stress in rats[J]. J Pharm Biomed Anal, 2011, 55:533.

[46] Yue R, Zhao L, Hu Y, et al. Metabolomic study of 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in rats and the interventional effects of Huang-Lian-Jie-Du-Tang,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13, doi: 10.1155/2013/439690.

[47] Jiang H, Nie L, Li Y, et al. Application of 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mass spectrometry to metabonomic study on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 and intervention effects of Ping Gan prescription[J]. J Sep Sci, 2012, 35(4):483.

[48] Xiang L, Jiang P, Zhan C, et al. The serum metabolomic study of intervention effect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exiang Baoxin Pill and a multi-component medicine polypill in the treatment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rats[J]. Mol Biosyst, 2012, 8(9):2434.

[49] Liang X, Chen X, Liang Q, et al. Metabonomic study of Chinese medicine shuanglong formula a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rats[J]. J Proteome Res, 2011, 10(2):790.

[50] Tan G, Liao W, Dong X, et al. Metabonomic profiles delineate th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ini decoction 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rats[J]. PLoS ONE, 2012, doi: 10.1371/journal.pone.0034157.

[51] Dai W, Wei C, Kong H, et al. Effect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ngxinluo on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rats studied by using urinary metabonomics based on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J]. J Pharm Biomed Anal, 2011, 56(1):86.

[52] Wang X, Wang Q, Zhang A, et al. Metabolomics study of intervention effects of Wen-Xin-Formula using ultra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coupled with pattern recognition approach[J]. J Pharm Biomed Anal, 2013, 74:22.

[53] Gou X, Tao Q, Feng Q, et al. Urinary metabonomics characterization of liver fibrosis induced by CCl4 in rats and intervention effects of Xia Yu Xue decoction[J]. J Pharm Biomed Anal, 2013, 74:62.

[54] Gao X X, Cui J, Zheng X Y, et al.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anti-depressant action of Xiaoyaosan in rats using 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combined with metabonomics[J]. Phytother Res, 2013, 27(7):1074.

[55] Song X, Wang J, Wang P, et al. /1H NMR-based metabolomics approach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Xue-Fu-Zhu-Yu decoction on hyperlipidemia rats induced by high-fat diet[J]. J Pharm Biomed Anal, 2013(78/79):202.

[56] Zhao L, Gao H, Zhao Y, et al. Metabonomic analysis of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Zhibai Dihuang pill in treatment of streptozotocin-induced diabetic nephropathy[J]. J Ethnopharmacol, 2012, 142:647.

[57] 王丽, 宋敏, 杭太俊, 等. NMR代谢组学法研究大蒜辣素对大鼠的作用机制[J].药学学报, 2009, 44 (9): 1019.

[58] Gu Y, Zhang Y, Shi X, et al.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rberine on type 2 diabetes based on comprehensive metabonomics[J]. Talanta, 2010, 81(3):766.

[59] Zhang A, Sun H, Dou S, et al. Metabolomics study on the hepatoprotective effect of scoparone using 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 ionization quadrup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J]. Analyst, 2013,138(1):353.

[60] 梁晓萍,张政,胡坪,等.蟾酥急性毒性的代谢组学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1, 32(1):38.

[61] 王亮, 江涛, 冯毅凡, 等.代谢组学评价蛇床子提取物对大鼠毒理作用的初步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 2010, 6(10):20.

[62] Ma C, Bi K S, Zhang M, et al. Toxicology effects of morning glory seed in rat: a metabonomic method for profiling of urine metabolic changes[J]. J Ethnopharmacol, 2010, 130(1):134.

[63] 杨永霞,唐冰雯,丁佳佳,等. 甘遂毒性的血浆代谢组学研究[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4, 36(1):38.

[64] Yan G, Zhao Y, Deng P, et al. Investigation of toxicological effects of Shuanghuanglian injection in Beagle dogs by metabonomic and traditional approaches[J]. Exp Biol Med (Maywood),2010,235(11):1356.

第10篇

关键词:视频回放;排球;教学;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807.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7-3612(2010)08-0099-03

A study on the Method of “Repeating Video” Applied in the Voll eyball Skill Teaching

WANG Yaodong1,YANG Zhuo2

(1.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 ng 100083,China;2.Beijing Cit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 “repeating video” is a visual and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P.E. cour se . It requires the teacher to record the techniques of students in the course an d report the video to enable the students to compare their techniques and the co rrect techniques and find their gap and improve their techniques under the guida nce of the reaching. By repeating the procedure, the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co re of the techniques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enhance their performance. This st udy designs a volleyball teaching experiment to compare this method and the trad itional teaching metho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video repeating method has b etter effect than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method and is widely recognized by thestudents. At the same time, the author reckons that the most crucial part of u niversalizing this method is to enhance the computer operating system of the spo rt teachers.

Key words: repeating video;volleyball;teaching;multimedia

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迅速推广,以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为主要 特征的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应运而生。这种辅助教学技术以信息量足、内容直观形象等特点而 著称,不仅能满足学生学习的多种需要,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和主动性。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在体育课中CAI技术应用多数仅囿于教室内的体 育理论传授,在术科中的应用则不多见。体育教学是一项模仿性很强的教学,要求直观、形 象,学生也希望能在课堂上得到及时的反馈,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传统的体育教学 过程主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的练习、教师的纠错等方式向学生传授运动技术,学 生的自主学习则较少。本研究以排球课选修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视频回放”教学方法对 学生技术教学的促进作用。所谓“视频回放”教学方法即通过用摄像机摄录学生上课的技术 学习表现,通过教师课后的剪辑,让学生自己与正确技术对比以发现自身技术的问题,然后 在教师的帮助下提高技术水平。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中国矿业大学2009级排球选修课学生,实验 班39人,对照班36人,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法

1.2.1.1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确定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随机进行抽样,任意抽选出选修排球课的两个班级,一个作 为实验组,另一个为对照组。在针对两组同学进行实验教学之前,首先对两个组别进行诊断 性问卷调查,以掌握他们起初的排球技术水平和学习排球动机的情况。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统 计分析后,结果表明:两个组别的排球技术学习动机并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进 行 实验教学之前,两组学生的排球技术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经过检验并无显着性差异(P>0 .0 5);在实验之前,请4位专家对两个班级学生的发球、扣球、传球和垫球四个项目的技术水 平状况进行评定,然后利用SPSS软件对评定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 的技术处于同一水平(p>0.05); 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专项身体素质测试,包括台阶跳、网球掷远和侧滑步,在得出测试 成绩之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表明两个班级的专项身体素质无显着性差异(p>0 .05)。通过上述的分析可知,两组学生实验前的排球水平、学习排球的动机、专项身体素 质和技术水平等各种基本条件均无显著性差异,本文研究对象的选取是合理有效的,符合研 究的要求。

1.2.1.2 实验安排实验时间为2009年10月中旬-11月中旬,对照组与实验组均16学时(每周2大课,每节课 为90 min计2学时)。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体育教法,即讲解―示范―练习―纠错的教学方法进行排球垫球、传 球、下手发球和扣球四项技术的教学,最后与实验班统一进行考试。

实验组采用“视频回放”方法进行辅助教学。用一架普通摄像机对准上课的学生,记录 学生上课的表现。教师也按照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过程,讲解―示范―学生自主练习,所不 同的是要求每一组配对练习的学生均在镜头前练习2~4次。教师在课后将摄录的上课视频进 行剪辑,挑选出每位学生最好的技术动作进行慢镜头显示,同时教师在排球教学视频中剪辑 出该堂课内容的示范动作。为发扬学习的榜样作用,由教师选出每堂课技术学习效果最佳的 3名同学。每堂课最终剪辑出来的视频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这段视频在下节课之前的20min播放给学生看,播放结束后开始在球场集合上课。如此重复这个过程,直到考试。

1.2.1.3 考核在对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考核的时候,要分别单独进行考试,从而有效地避免互相干扰 的问题。在这里,四项技术的分值是对四位专家的打分进行平均得到的。

1.2.1.4 所需设备多媒体和摄像机一台,视频处理软件Adobe.Premiere.Pro v7.0等一些基本设备。

1.2.2 数理统计法 所用数据均用SPSS13.0 for Windows统计 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四项排球技术评定结果比较分析本文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扣球、发球、垫球和传球技术的掌握状况进行对比分 析,如表2所示。其结果为:这两组学生在扣球技术评分成绩无显著差异,而在发球、垫球 和传球技术的评分成绩中呈现显著差异,这表明对于学生学习发球、垫球和传球技术时,“ 视频回放”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而在学习扣球技术时,源于技术本身难度大,因此 此法运用于教学中难以达到辅助教学效果。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技术水平得分(±V)的差异性检验

组别人数 垫球传球发球扣球

对照组3679.7±7.183.1±6.580.4±8.676.5±6.9

实验组3983.9±5.180.1±6.882.2±2.476.3±5.2

t-2.56-2.19-0.952.40

Sig.0.015*0.033*0.019*0.235 注:*表示两个组别的技术水平得分具有显著性差异。

2.2 基于“视频回放”法排球技术水平得到提高的原因分析

2.2.1 心理学原因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有其他老师去听课时,学生会比平时听课更认真,练习更主动。 而实验组的实验就是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因素,在课堂装备了摄像机,等于发挥了听课的功 效。在运动心理学中这是一种“观众效应”。所谓观众效应,是指有他人在场时,操作成绩 产生的变化(张力为,毛志雄,2007)。特里维斯早期的“转盘追踪”实验表明,在有观众 的情况下,被试的练习成绩会有所提高。

其次,在下次课之前,教师能将上节课中学生的学习表现用“视频回放”的方式重新反 馈给学生,指出学生中总体的练习情况,并给出上节课的“三佳”学生,这样更能调动学生 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学习排球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因而取得了更佳的学习效 果。

最后,“视频回放”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动作记忆水平以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人 是通过知觉从外界获得信息,再在记忆中贮存下来,积累知识并在后来加以运用。当外部刺 激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感觉印象后,形成感觉记忆。其中视觉的感觉记忆称作图像记 忆,听觉的感觉记忆称作声像记忆,声像记忆的容量小于图像记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 解和示范不便于学生的记忆,而通过“视频回放”方法反复刺激,可以加深学生对动作完成 过程的感觉,提高技术的记忆水平。

2.2.2 教育学原因

教学信息环境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之一,教学信息环境是关于教学活动中知识 信息、教学活动信息的来源、传递和加工状况与条件的总和,它是一种无形的环境,以教学 的物理环境为依托,有自身独特的结构和功能。在排球教学中,教者运用“视频回放” 的教学手段,将教学相关内容和有效信息转变成符合学生多种感官接收特点的内容和信息, 这不仅增添信息的含金量,而且还行之有效地传达了教学信息,同样使信息互动有效性达到 最大化。另外,“视频回放”方法运用于教学中,还能够帮助部分由于年龄增长而身体及运 动素质下降的教师,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消除由于运动技术下降所带来的不规范动作技术所带 给学生的错误运动表象。

2.3 学生对排球教学满意程度及锻炼意向的调查结果为了解学生对“视频回放”教学方法满意度和排球课结束后继续参与排球的学习和锻炼 意向,对对照组和实验组所有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表3、4所示。由表2可以看出, 对照组学生对排球课教学满意的占69.4%,而实验组则高达84.7%,超出对照组15.3%。由 表4 可以看出,实验组可能参与排球项目锻炼或终身参与排球项目锻炼的学生高出对照组9%。由 此结论,“视频回放”教学方法能令学生更加满意排球课的教学以及更加促进学生参与排球 项目锻炼的积极性。

表3 排球选修课满意度调查结果(百分比)

组别人数/人完全满意比较满意无所谓不太满意很不满意

对照组3622.247.219.48.32.8

实验组3946.238.515.300

表4 学生参与排球项目锻炼意向调查(百分比)

组别人数/人 终身锻炼可能锻炼不再锻炼

对照组3633.350.016.7

实验组3948.743.67.7

2.4 “视频回放”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课中的推广及发展前景分析 与常规教学方法相比,“视频回放”方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 生学习的学习 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终身锻炼习惯的养成,更加适合现代学生的要求。这种教 学方法对于体育课教学的场地设备以及教师的计算机多媒体处理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随着 国家对高校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器材设备已经不是大问题,一般高校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 设备,摄像机甚至已经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对于学校来说更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 对于视频的处理能力。由于种种原因,多数体育教师的计算机多媒体软件处理能力并不高, 难以及时剪辑上课所需的视频。如果体育教师能够通过自学或其他方式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笔者认为“视频回放”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3 结 语

在体育理论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极为普及,而将其运用于术科教学中极为少见。本 文运用实验法对“视频回放”教学方法进行有效设计并应用于排球教学中,实验结果证明“ 视 频回放”教学方法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师生一致认可,而且此法能够卓有成效的 提高学生学习技术的水平,同时也获得了更多学生的认可,促进他们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 养成。如果能提高体育教师计算机视频处理能力,这种方法就有广泛的应用前途。

参考文献:

[1] 汪爱丽.多媒体在排球教学中的探索及其运用[J].山东体育科技,2008 ,30(3):84-86.

[2] 王朝群,李骁君,卢成义 等.多媒体CAI课件应用于排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山 东体育科技,2003,23(2):57-59.

[3] 王桂荣,刘家生.论CAI在排球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 ,22(1):104-105.

[4] 姚珂.多媒体动态图示引导法在排球正面扣球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武汉体育学 院学报,2005,39(3):117-119.

[5] 赵书祥.实用体育统计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6] 王智慧,刘书元等.大学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与成绩评定模式的创新研究[J].体育与 科学,2008,29(4):91-94.

[7] 王德慧,龚坚等.体育课程评价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 ,20(5):70-73.

[8] 张继磊,于元波.社会转型时期体育课程评价的思考[J].山东体育科技,2008,30(3) :66-68.

[9] 宋英,贡娟.学校体育课程评价的趋势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3(2):1 15-122.

第11篇

关键词: 在校大学生;短期支教;效果;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1-0321-03

0 引言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志愿活动的定义是,“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志愿精神的产生乃至于个人对人类及社会的积极认识、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价值取向,而这个取向又来自个人的背景、教育和经验,也来自于社会环境的作用。

志愿精神是个人对生命价值、社会和人生观的一种积极态度。”[1]支教,则是一项以支援落后地区乡镇中小学校的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为主要目标与内容的志愿活动。短期支教是指社会机构、学校机构、学生社团所组织在一段时间内规律进行的支教活动。

大学生支教作为一种志愿服务活动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并融入了校园文化。随着志愿活动群体的壮大,他们的影响越来越大,而短期支教因为参与时间灵活,大学生的参与热情较高。因此,这些志愿活动,尤其是在校大学生短期支教项目,更需要正确的引导。

1 调研设计

1.1 调研思路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与广州地区“Wake & Love唤醒·爱”支教公益组织进行合作,将该组织与其对口支援学校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一周的时间里,我们以支教团队成员的身份,与支教者及受助孩子进行密切接触。信息采集方面,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与一对一访谈两种方法。一方面,通过分别发放问卷,调查普通大学生、接受志愿服务的学生与大学生志愿者各自对支教效果、教学状况、发展模式等问题的认识;另一方面,采用一对一访谈的形式,深度了解支教组织与接受志愿者的学校的真实需要和想法。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我们先充分地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查阅文献,搜集资料,设计问卷,准备面访提纲等。实地考察安排在大二上学期的寒假,我们在对口接受志愿服务学校的学生中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调查班级,发放问卷、指导填写并回收,再选择典型的学生进行深度访谈。此外,我们注重与对口学校领导、老师的沟通,从他们的角度了解教学方式的变化以及学生与志愿者心理状态的变化。

1.2 问卷设计

问卷设计是本项目的核心部分,所有的数据信息活的都依赖问卷设计的合理性。问题和选项的设计遵循社会调查的一般方法。

我们的问卷调查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对在校大学生志愿者、接受志愿服务的学校和学生、提供志愿者的机构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了解他们关于“在校大学生短期支教问题”的认识与建议。

调查的第一部分是在校大学生志愿者。由于调查在寒暑假进行,而且为了确保结果具有普遍性而非局限于某一个地区某一所大学的在校大学生,我们采取网上问卷调查的形式,以便于得到更广泛普遍准确的调查结果。

调查的第二部分是接受志愿服务的学校和学生,对象是“Wake & Love唤醒·爱”组织对口支教的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蔡朝焜纪念中学。广东省郁南县蔡朝焜纪念中学是由郁南县人民政府主办,旅加华侨蔡秉龙先生捐资成立的中学,为纪念郁南籍抗日英烈蔡朝焜而命名。学校于1995年筹建,1996年9月3日落成。蔡朝焜纪念中学位于广东省郁南县都城镇城中路末端,依山傍水,不远的地方是西江。学校有高中教学班60个,2011年始开办初中教学班,约150人,60%为农村儿童,其余学生来自较近的县城,留守儿童在初中生总体中占较大比例。

实地调研结束之后,项目组成员将问卷进行编码,将问卷信息转录成电子数据,进行最基本的统计学分析,得出每个变量的基本分布。通过了解各年级学生的家庭背景、已掌握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等,掌握学生在接受支教前的基本信息,与支教后的状况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有关支教效果的研究结论。

调查的第三部分是提供志愿者的机构。由于我们选取了“Wake & Love唤醒·爱”公益组织作为调研对象,我们以参与“Wake & Love唤醒·爱”组织的所有在校大学生志愿者作为调查样本,以便得到与第三部分相对应的利于比较的调查结果,因此我们采取了对口邮件的方式进行调查。

“Wake & Love唤醒·爱”是由广州市高中生自愿建立,下属广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关爱广东省留守儿童、关注留守儿童群体成长发展的非营利性志愿服务组织。在与留守少年儿童的短期支教活动中,其成员将会在学习上和心理上给予留守少年儿童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该组织旨在和参与者们共同践行作为社会公民的责任,培养自己作为当代优秀青少年的感恩观以及回馈社会的意识。通过将外面的世界引进去,把更多的活动机会呈现给留守儿童,利用短暂的支教时间引导孩子们思考,将一些有用的学习方法教授给孩子们,授之以渔,让他们能够获得一些长足的提高,从而在未来的生活发展中取得进步,给自己的人生找到准确的定位。

2 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我们通过对大学生志愿者、接受志愿者的学校、提供志愿者的机构、接受志愿服务的学生进行调研,调研过程采取问卷调查及访谈形式。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2.1 大学生支教群众基础

有25.4%的受访大学生愿意以支教来帮助有需要的偏远地区儿童,这是支教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力量。这也表明支教作为一种志愿活动已在大学生心中有了一定的根基。

在对大学生支教活动捐款意愿的统计中,超过三分之一的大学生非常愿意捐款,同时还有三分之一的大学生表示偶尔愿意。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支教基础的牢固。

统计了受访大学生父母对子女支教的态度,仅有不到一成的父母不支持子女支教。可见支教所受家长方面阻力较小。

超过七成的受访者表示对支教志愿者有敬佩感。这表明支教这项志愿活动给社会大众留下了较好的印象。同时,有4.7%的受访者认为支教志愿者之所以去支教,是因为个人目的。这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提醒我们重新审视那些鼓励支教的“政策性”加分。

综上,支教的群众基础牢固,同时也应对志愿者进行一定的筛选。

2.2 对大学生支教的认识

80.95%的受访大学生认为支教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治标不治本。而66.67%的志愿服务接受者认为支教服务有很大的积极作用。这种结果的不一致也正是调研必要性的体现。我们更应注意到的是有三分之一的志愿服务接受者对他们接受的志愿服务并不十分满意,这也说明支教服务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超过九成的受访支教志愿服务接受者认为寒暑假支教是理想的支教形式。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周末支教这一形式值得推敲与改进。

支教主要提供的内容:科学知识教育、艺术素质教育、性格素质培养。从调查结果可知,三方面内容的需求比例顺次为50.10%、30.70%、19.20%。科学知识教育是支教提供的主要课程,不过也应注意到志愿服务接受者的其他需求,对支教服务的课程进行合理地规划。

2.3 短期支教弊端调查

关于大学生寒暑假支教的弊端志愿服务接受者选择“支教时间过短,留给学生的印象不够深刻”和“在支教离开后,当地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支教者的不同会引起当地师生关系的变化”的各占五成。这两项也是以后的支教服务要重点改进的方面。

九成的受访者认为支教没有影响当地生活,一成受访者表示支教干扰了他们的正常生活。这一成比例虽然不高,但也反映了一定问题,支教活动应注意降低对当地生活的影响。

3 大学生短期支教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的教育现状无疑是现今制约着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进一步发展的“短板”。通过开展支教活动缩小教育差距,改善总体教育质量的想法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在中国乡村教育整体处于落后地位的形势下,大学生短期支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是,大学生的短期支教仍然存在许多现实问题。

3.1 支教者的供给与受助学校的需求不一致

由于短期支教本身具有时间短、流动性大的特点,大学生短期支教往往缺乏一个长期有效的教学计划和大纲,决定了支教学生无法帮助受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调查结果来看,80.95%的受访大学生认为支教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对于支教的内容上却存在极大的盲目性。从受助学校的需求调查结果可知,50.10%科学知识教育、30.70%艺术素质教育、19.20%性格素质培养。但是支教学生在提供艺术素质教育方面的潜能更大,所以支教组织与受助学校之间的协调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发挥支教学生的优势才能更好地满足受助学校的需求。

3.2 部分参与者已偏离了支教的初衷

志愿者加入到支教活动中来,纯粹是出于爱心和回馈社会的责任意识。可是,随着活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支持,参与者的心态也开始复杂起来。一方面,校园社团和媒体对大学生志愿工作的过分推崇和盲目鼓动,使部分大学生出于非理性的从众心理,一时心血来潮而加入支教组织。另一方面,由于各高校大多都把参与支教等志愿工作的经历纳入评优、保送的参考指标之一,一部分大学生出于功利的目的,加入到支教工作中。

从参与者的动机上说,由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受访公众普遍认为带有个人目的地参与支教活动的学生仅是少数,但是,不可否认,确实有一部分学生对支教活动的认识比较片面,参与动机已经偏离了助人为乐、回馈社会的初衷。

3.3 短期支教志愿者缺乏培训

在提供短期支教服务的高校学生社团中,绝大部分都没有为支教学生提供专业化、技术性的培训,即便有,也仅仅是邀请具有较丰富支教经验的高年级学长来做一两场经验交流。一部分大学生在走上讲台之前对教学内容不作充分准备,缺乏教学经验和管理技巧,更缺乏应对课堂突发事件的能力。支教大学生与受助学生容易打成一片,课堂教学很难控制。因此,大学生从一名受教育者到一名教学者的角色转变存在一定的困扰。

3.4 活动效果缺乏反馈机制

一些支教组织的体制欠完善,大学生短期支教的前期准备就尤为仓促,活动后的反馈、支教大学生与受助学生们的持续联系更是被忽略了。这既无法巩固已经取得的教学效果,也难以对不合理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做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和完善。

3.5 大学生短期支教成本有待降低

大学生参加支教的热情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作为组织管理方面,需要实现项目的投入产出比合理。在对支教者的调研中,我们发现支教者与受支教学校所在的地区几乎是无关联性的,这样,支教者对受支教学校的当地文化不了解,难于做到支教内容及沟通的深入。

4 发展策略

虽然大学生短期支教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客观地看,大学生短期支教,在学生们参与活动的动机、活动的计划组织、活动的实施到活动后的反馈这整套流程中,都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4.1 建立各地区的支教联络机构

目前大学生短期支教主要来自于大学生社团、学校学生会、NGO招募、学校党团机构以及个人参与等渠道。其中大部分志愿者是以学校社团形式招募的,然而各种学校的支教社团缺乏联系。如果一个地区,比如一个城市内各大学的支教社团能够相互联系,结成一个联盟,一起制定支教计划,实现对一个地区的持续帮扶,有利于支教的连续性的实现。

各地区的支教联络机构在支教人员与受助学校之间承担桥梁作用。支教联络机构及时掌握受助学校的教学内容及进度,将信息反馈给支教人员,支教人员结合受助学校情况做好支教准备。

4.2 加强志愿服务的引导宣传

虽然志愿者能给受助学生带去的知识有限,但是最重要的是带去热情,在受助学生心里树立好好学习的信心。端正支教者进行支教的态度,支教不应是旅游观光、获得生活体验。而是通过支教活动带给志愿者的是他们在支教过程中自我价值的实现、精神层面的收获和快乐。

4.3 加强支教人员的选择及培训工作

支教活动是属于志愿行为,但是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志愿活动,它除了需要志愿者有爱心之外,还需要志愿者具有一定的教育心理学基础。

支教者乃传教授业者,不仅进行知识的传授,而且也是形象的传递。所以,相关机构招募支教者时,应首先从报名者中选择综合素质较强的大学生,考虑支教者的个人能力;同时,加强支教人员的培训,要求支教者注意自己的穿着、言行举止。大学生支教应从里到外体现出为人师表的形象,使支教真正达到预期效果,而不是徒有形式。

4.4 增加支教效果的反馈环节

各地区的支教联络机构在完成每次的支教计划后,应及时收集受助学校的信息,了解支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信息反馈给支教组织,一是为了将来选择支教者提供依据;二是为了更好地选择支教内容。实行支教效果的反馈,建立受助对象档案,更有利于支教活动走向良性循环。

4.5 选择有针对性的支教形式

大学生短期支教按时间长短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周末支教(也包括在某些工作日,仅有一天或半天时长的短期支教)和寒暑假支教两种形式。为了避免支教对受助学校的后期影响,同时考虑在校大学生群体自身的特点、接受志愿者学校的需求以及不同支教形式的特点,应选择针对性强的支教形式。周末支教的特点:时间短;人员变动大;教学内容零散。推荐礼仪、手工、体育竞赛等教学内容。寒暑假支教的特点:时间较长;人员相对稳定;教学内容较连贯。推荐科学兴趣课程、美术绘画、文学欣赏、性格素质等课程。

4.6 鼓励短期支教大学生返乡支教

为了更好达到支教效果,提高支教的性价比。鼓励短期支教大学生返乡支教,有利于节约成本;加强大学生服务家乡、回馈社会意识;有利于支教者与受助者之间的沟通,提高支教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江汛清.中外志愿活动比较[J].青年研究,2003(1).

[2]王若懿.大学生支教——看花容易绣花难[J].教育,2008(3).

[3]沈艨,邓云岫,沈金荣.大学生在城市和农村开展短期支教的研究对比[J].文史博览(理论),2011(3).

[4]王梦奇,柯文娣.大学生短期支教的问题和对策——以西南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对口支教温江区镇子实验学校为例[J].大众商务,2010(8).

[5]王瑞.大学生支教的问题与对策——以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为例.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2009.

[6]赵芬.大学生支教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大众商务,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