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大学生领导力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现代学者们认为,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会去影响他人,也要接受他人的影响,因此每个人都具有潜在的和现实的领导力[1]。在全球化的今天,大学生领导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公民教育与提高公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大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以及提高自身多方面的能力[2]。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开始把领导力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内不少高校对大学生领导力进行了培养,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不多。了解我国大学生领导力状况,探索领导力影响因素,能够为有效培养大学生领导力提供重要依据。
1 问题的提出
1.1 领导力的界定
国内外对领导力概念尚无统一界定,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领导力属于特定群体,是处于领导地位的个体已经具备或需要掌握的能力;二是每个个体都具有潜在的领导力,它是利用资源掌握一定能力,实现自我和团队目标的过程。本研究中,我们将领导力定义为每个个体都具备的潜能,它是大学生在现实情景中完成个体和团队目标所体现出来的能力,包括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实践执行能力、分析解决能力、学习创新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及心理素养等八种能力。
1.2 研究对象
云南农业大学在校本科生共119人,男生70人,女生49人,大一44人,大二30人,大三23人,大四22人,学生干部46人,非学生干部73人,理工农类69人,人文经济类50人。
1.3 研究工具
1.3.1 大学生领导力问卷
自制大学生力领导力调查问卷,经过初测、修改、复测,问卷最终包括38道题,以“完全符合”至“完全不符合”五点评分,包括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实践执行能力、分析解决能力、学习创新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及心理素养8个因子,各因子的全部初始特征值均大于l,特征值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6.768%,且各项目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575,表明量表的构想效度较好。总量表和分量表的Cronbach 值分别为:0.9031、0.8474、0.7983、0.7690、0.7062、0.8696、0.8637、0.7822、0.8160,表明量表的同质信度较高。
1.3.2 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
FAD基于“McMaster的家庭功能模式”,量表共60个条目,含问题解决、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总的功能七个分量表,每个条目从“很像我家”到“完全不像我家”进行4及评定,得分越低,家庭功能越好。量表有较好的的信效度。
1.3.3 大学生社会参与量表
大学生社会参与量表,采用西南大学罗爱林硕士硕士论文中的《大学生社会参与量表》,该量表共30题,包括获取信息、校园活动参与、社会活动参与、表达意见、参加组织、参与公共事务6个因子。从“完全同意”到“完全不同意”进行5点评定,得分越高,表示越多参与社会事务,该量表信效度较好。
1.4 研究过程
发放问卷130份,回收有效问卷119份,有效回收率91.5%。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
2 结果分析
2.1 大学生领导力个人基本信息差异分析
2.1.1 性别、专业、年级差异
男生在实践执行能力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男生18.12,女生16.13,P=.001),表明男生的决断力、规划性、执行力、意志力略强于女生。人文经济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因子分显著高于农科工科学生(文经类学生14.85,理工农类学生13.94,P=.025),表明经济、人文类学生比理工农科类学生更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处理与组织内其它成的关系。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分析解决能力(大一12.89,大二13.90,大三14.53,大四14.90,P=.022)、沟通协调能力(大一13.65,大二14.80,大三14.54,大四15.00,P=.046)、信息整合能力(大一13.67,大二15.06,大三15.05,大四15.38,P=.006)、心理素养(大一17.54,大二18.40,大三18.86,大四19.48,P=.039)得分上有显著差异,其余因子分差异不显著。表明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大学生在问题的处理、人际关系的处理上更为成熟,也更懂得如何充分利用信息资源。
2.1.2 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的差异
学生干部领导力各因子分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见表1)。担任不同级别的学生干部在领导力各因子分上没有显著差异。一方面可能是学生干部本身就是学生群体中表现比较优秀的成员,另一方面可能是在学生干部岗位上得到锻炼,所以他们的领导力强于一般的学生。
表1 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领导力差异
2.1.3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差异
从不参加、偶尔参加和经常参加校园活动的学生在分析解决能力(从不参加13.28,偶尔参加13.40,经常参加14.92,P=.029)、自我调控能力(从不参加16.86,偶尔参加17.59,经常参加19.27,P=.027)、实践执行能力(从不参加17.10,偶尔参加17.79,经常参加18.61,P=.040)、学习创新能力(从不参加14.06,偶尔参加15.07,经常参加15.17,P=.043)上的得分有显著差异,其它因子分没有显著差异。有兼职打工经历的学生在分析解决能力(兼职14.33,未兼职13.23,P=.041),自我调控(兼职18.96,未兼职16.81,P=.001),实践执行能力能力(兼职18.12,未兼职17.02,P=.040),团队合作能力(兼职18.18,未兼职17.15,P=.037)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没有兼职打工经历的学生,其它因子分两者没有显著差异。说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大学生处理问题、协调与他人关系、完成任务、调节个体情绪的情景,能够使大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开发自身潜在的领导力。
2.1.4 家庭背景因素差异
农村学生和城镇学生、父母亲职业、父母亲学历在领导力各因子分上没有显著差异。
2.2 大学生社会参与和领导力相关分析
除了表达意见因子与信息整合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心理素养相关未达显著水平外,社会参与其他因子与领导力各因子显著相关(见表2)。说明社会参与为学生领导力的发展有着重要关系,不同形式地参与到社会,提供学生更多的机会去完成任务、与人沟通交流、处理信息资源,从而学会带领团队、解决问题。
表2 大学生社会参与和领导力相关分析
2.3 大学生家庭功能和领导力相关分析
除信息整合能力外,问题解决因子与领导力其它因子呈显著负相关。除信息整合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外,沟通因子与领导力其它因子呈显著负相关。除实践执行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外,角色因子与领导力其它因子呈显著负相关。除信息整合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外,行为控制与领导力其它因子呈显著负相关。情感反应因子与自我调控能力、实践执行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心理素养呈显著负相关。情感介入因子与自我调控能力、实践执行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心理素养呈显著负相关。家庭总体功能因子与领导力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见表3)。家庭功能评价分数越高,代表家庭功能越不好,结果显示,家庭是个体成长的重要环境,个体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家庭氛围及家庭成员的影响,家庭功能越好的学生,其领导力也越高,家庭功能不好,将影响到学生领导力的发展。
表3 大学生家庭功能和领导力相关分析
3 大学生领导力培养对策
3.1 更新观念,提高对领导力重要性的认知
传统观念将领导力等同于领导者具备的能力,认为领导力培养只需要针对学生干部,实际领导力开发对象也基本上是学生干部,很少覆盖更广阔的的学生群体。因此,学校、教师、学生需要更新观念,充分意识到领导力对大学生全面素质提升的重要性,把每一个大学生当做具有领导潜力的个体。学校层面可以考虑以适当的方式将领导力的培养糅合进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之中,领导力的理论课程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教师可以在教学和日常行为中做出示范,指导学生参与各种课外活动。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领导行为技能(如书面和口头交流、推理、团队建设、动员、倾听和计划等),帮助他们形成必要的到的承诺(如个人责任、伦理基础、价值观选择和个人承诺等)[3]。对于学生而言,需要认识并发现自身领导潜力,学习领导力理论知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项社会实践当中。
3.2 建设高校领导力课程体系
目前高校开展领导力培养存在重实践技能、轻理论的问题,很少在基础课程体系中设置领导力相关课程。缺乏系统的领导力知识,大学生的领导力无法得以正常的发展与迁移。美国学者Lyons和Paul认为,领导研究是跨学科的,他是心理学、政治学、公共行政学、卫生医疗学、管理学、社会学和教与学等学科的集成。我国也有学者指出,领导学需要综合运用许多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4]。高校要根据新的培养目标,重新整合、规划课程体系,将领导力的培养融入整个课程体系,将必修课和选修课有机结合,从课程内容上,领导力教育和通识教育相结合,通识教育可以为领导力教育提供所需的知识、态度和技能,而领导力教育可以作为通识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5]。领导力课程内容包括领导学理论、领导技能培养、自我意识提升、背景文化、特定问题处理等,开设领导学概念、领导学历史、领导心理学、组织行为学、公共关系与领导力等课程。通识教育注重学社综合领导素质的提高,开设哲学、逻辑学、经济学、语言学等课程。从课程教学上来看,可参照美国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的方式,理论课程讲授领导力基础理论、领导力技能相关理论,实践课程包括校园文化活动参与、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形式。在具备基本理论和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个体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选修课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差异性。
3.3 提供领导力实践平台,开发特色领导力培训项目
仅仅通过提升大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基本素养是不够的,需要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在特定情境之中采取与之相匹配的行为,才能使大学生领导力水平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不断的提升。学校需要加大对实践活动的经费投入,为大学生开辟出适宜提高其领导力的平台。组织各种类型的校园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吸纳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各种社团组织,有条件的情况下,实行学生干部轮流制度,联合校外企事业组织进行合作培养,以提升领导力为目标,通过解决现实情境中的各种问题真正使大学生领导力得到锻炼。可以参照国外高校领导力培训项目的内容方式,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进行项目的设置,由领导力课程任课教师来对项目进行管理,在领导力开发项目中兼顾思想引导、技能提升与个人成长,并根据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需求和特点,在内容上有所侧重。培训模式以技能的建构为重点,包括冲突管理、 如何授权、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等,主要着眼于提升学生在担任领导者角色时的行为表现。教育模式则聚焦于帮助学生增进有关领导力的知识、能力,并在各类不同的情境下对这些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效的迁移。发展模式更注重全人发展,主张强化个体在各种不同团队情境下的自我觉知[6]。
3.4 加强学校与大学生父母的沟通,发挥家庭系统功能的正向作用,为大学生领导力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家庭是影响大学生思想观念、行为模式的最重要环境之一。在家庭系统的互动模式、情感表达方式、处事风格、价值观都在无意识中渗透到了家庭中每一个成员,影响他们自身的成长和对外关系的处理。学校应加强与大学生父母的沟通联系,对父母进行教育方式的培训,发挥家长的表率作用,尽量提供孩子独立的机会,让他们学会规划自己的生活和未来,鼓励孩子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通过锻炼提高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规划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智强.高校开展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分析和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1, 28(3):4-7.
[2]翁文艳,赵世明.国外青年学生领导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领导科学,2011:7-9.
[3]文茂伟,房欲飞.在通识教育中发展大学生领导力:以美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08,216:7-10.
[4]房欲飞.美国高校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45-47.
Abstrac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cological system,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 cadres fall into four aspects of personal temperament, family function, school cultivates and social participation, and this paper uses SPSS17.0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func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luence factors and the college student cadres leadership, and combined with work reality,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关键词:生态系统理论;高校学生干部;领导力;影响因素
Key words: ecological system theory;college student cadre;leadership;influencing factors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9-0194-04
0 引言
高校在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是从学生身份向社会身份过渡的准备阶段,是学生综合能力获得与发展的关键时期。高校学生干部作为学生队伍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成长成才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引导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从学校层面来看,学生干部作为学生管理者,是学校与班级、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辅导员的得力助手,提高其领导力可以提高工作有效性;从学生自身来看,学生干部领导力的提高会带动提升全体大学生的领导力,从而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1 概念界定
1.1 高校学生干部
朱文欣(2008)[1]认为,高校学生干部是在高校各级团、学组织和各类学生社团中担任一定领导工作或管理工作的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优秀分子,是业余的社会工作者。黄宏强(2009)[2]研究认为,学生干部主要指班级中的班长、团支书,学生会、学生社团副部长以上的学生干部,课题组、兴趣小组、项目小组等的组长等。刘东海[3](2011)认为,学生干部是高校的教育职责、管理职能、服务职能等在学生队伍中的组织者、协调者和执行者。学生干部具有身份双重性、工作高效性、义务性和榜样性、任期时限性等特点。
本文采用我国《高校学生干部培养规划(2006-2010)》中对于高校学生干部的定义,即“高校学生干部主要是指党团组织兼职学生干部、各级学联和学生会干部、学生社团干部、班级干部”。
1.2 领导力
“领导力”一词出现于19世纪中期,关于领导力的概念有四种:领导力是一种能力:领导力是领导者向被追随者阐明其意图,使被领导者服从、尊重并对领导者忠诚,以及与之协作的能力(Moore[4]);领导力是一种关系过程:领导力是指领导者通过影响和引导特定群体或个人,进而达成组织发展目标的过程(俞文钊[5]);领导力是一种影响力:领导力是指对他人的影响力,帮助他人认识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寻找生活的真谛,进而为社会做贡献(史蒂芬・柯维[6]);领导力是一种力的集合:领导力是指由领导职能、领导体制、领导素质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产生的合力(黄颖[7])。
综合对领导力和学生干部概念界定,我们认为,学生干部领导力是“学生干部所拥有的,能够吸引和影响普通学生为实现班级、社团、学生会或其他相关组织目标过程中表现出的综合能力”。包括组织管理能力、认知思维能力、感召进取能力、心理调节能力、信息技术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2 理论基础
布朗芬布伦纳(1979)在其著作《人类发展生态学》中首次提出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社会环境(如家庭、学校、机构、社区等)看成一种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因素构成的功能性、社会性的整体。根据对儿童发展影响的直接程度不同,布朗芬布伦纳将该行为系统分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4个层次[8]。
微观系统是指具有特定物理特征的小环境,是对人的生存与发展影响最直接的系统[9]。对学生而言,学校是除家庭以外对其影响最大的微系统[10]。中观系统一般由多个微观系统组成,由多个发展中的个体通过积极参与融入其中的情境之间的联系或相互关系[11]。对学生群体而言,家庭、学校和朋辈之间的联系共同构成了中观系统。外系统是指个体虽没有直接参与其中,但此类场所内发生的事情却无形中影响到其发展的情境[12]。父母的工作单位、家庭所在的社区、学校的管理部门、学生能够浏览的网站是外系统种主要类型[13]。宏观系统指的是在整个文化或亚文化层面[14],包括以正式形式存在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以非正式形式存在于人脑中的意识形态两种类型。
3 研究假设
3.1 社会参与与学生干部领导力的关系
关系型领导理论强调学生不但要关心自己的学习,还应面向社会,从关怀社会中获得学习。徐晓林等(2004)[15]研究发现,大学生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是参与社会实践的主要方式,通过社团实践,大学生的社交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以及自身特长都得以提高和施展。Justine Cassell等(2006)[16]研究指出,青少年通过参与多元化的社区活动,可以有效培养自身的社会信任、团结、集体主义精神。何春梅(2008)[17]研究发现,大学生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可以锻炼自己,增加社会经验。王萌萌(2011)[18]研究发现,学生干部在自己的职位上进行锻炼,他们在忧患意识、责任心、服务意识等方面比普通学生更具榜样性和示范性。李彦等(2012)[19]认为,社会参与提高了大学生对自己创新意识的主观评价,观察和了解社会提高了大学生们的发言欲望,使他们更多地表达对社会的看法。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H1:社会参与对学生干部领导力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3.2 家庭功能与学生干部领导力的关系
由生态系统理论可知,家庭是所有微观系统里对人们影响最直接的,是个体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撑的重要场所。Hartzell HE(1984)[20]研究发现,家庭功能不仅与儿童的认知发展和学业成绩有关,而且直接影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对将来的学业和社会成就有很强的预测作用。苏建文等(1992)[21]研究发现,父母自身素质修养、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亲戚朋友间的关系以及优良的教育背景,都会对孩子的智力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王芳(2013)[22]研究发现,家庭环境对大学生领导力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杨玉刚(2013)[23]认为,家庭因素会对大学生领导力的形成与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H2:家庭功能对学生干部领导力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3.3 个人禀性与学生干部领导力的关系
领导特质理论认为,具备某些特质的人能够提高作为领导者从而获得成功的可能性。Benjamin等(1999)以高中生为研究对象发现,人格特质、认知能力、兴趣、领导动机与领导力之间显著相关。Kickul (2000)、Bartone & Snook (2002)发现,认知能力和人格特质对领导力具有显著预测作用。陈静(2012)[24]研究认为,大学生的个人特质会对其领导力产生重要影响。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H3:个人禀性对学生干部领导力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3.4 学校培养与学生干部领导力的关系
Dobosz&Beaty(1999)以高中生为调查对象发现,参与竞技运动的青少年比未参加任何竞技运动的青少年表现出更强的领导力。Ricketts&Rudd认为,在学生的正规教育中融入开发青年学生领导力的教学内容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领导力的认知和行为。Certo(2011)[25]以小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开展由同学领导、教师支持的小组阅读讨论会可以发展儿童的社会技能和领导能力。王斌等(2011)[26]研究认为,将领导力培训适当、适时、适度地融入到学生课外活动中,对学生领导力的培养和提升是有效和必要的。王芳(2013)认为,来自学校的教育是影响大学生领导力发展水平和方向的最重要因素。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H4:学校培养对学生干部领导力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4 实证分析
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学生干部工作实际,修改编制《高校学生干部影响因素测量问卷》和《高校学生干部领导力测量问卷》,向南京地区多所高校发放问卷共200份,回收问卷180份,问卷回收率为90%,剔除无效问卷16份,得到有效问卷164份,有效问卷率为82%,并对问卷信度和效度加以验证。
相关分析是探究不同变量之间关系紧密程度的统计研究方法,用相关系数定量地反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的强弱。本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影响因素与高校学生干部领导力之间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1和1之间,绝对值越大,表明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越强,若显著性系数小于等于0.01,表示在0.01水平下关系显著,显著性系数小于等于0.05,表示在0.05水平下关系显著。
4.1 社会参与和学生干部领导力
由表1可知,社会参与与学生干部领导力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46。其中,参加会议维度与领导力各维度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信息获取维度与组织管理能力、心理调节能力、信息技术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维度以及领导力本身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与认知思维能力、感召进取能力在0.0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校园活动参与维度以及社会活动参与维度和领导力本身及其各维度均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意见表达维度与心理调节能力在0.0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与其他维度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参加组织除与认知思维能力在0.05水平显著外,与其他维度均在0.01水平显著。
4.2 家庭功能和学生干部领导力
由表2可知,家庭功能与学生干部领导力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92。其中,情感联系维度与领导力各维度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情感冲突与领导力本身及组织管理能力、感召进取能力、信息技术能力维度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与心理调节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在0.0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与认知思维能力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互动协调维度与领导力本身及感召进取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与组织管理能力、心理调节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在0.0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与认知思维能力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情感冲突与领导力及组织管理能力、感召进取能力、信息技术能力维度在0.0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与心理调节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在0.05水平上显著正负相关,与认知思维能力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4.3 个人禀性和学生干部领导力
由表3可知,个人禀性及其个人特质、个人魅力维度与领导力及其各维度都在0.0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个人禀性与学生干部领导力的相关系数为0.652。
4.4 学校培养和学生干部领导力
由表4可知,学校培养及学校培养制度维度与学生干部领导力在0.0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学校培养实践维度与领导力及组织管理能力、感召进取、信息技术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与认知思维能力与心理调节能力在0.0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5 结果讨论
通过相关分析发现,社会参与、家庭功能、个人禀性和学校培养的部分维度对学生干部领导力部分维度具有显著预测力。社会参与方面:社会活动参与对组织管理能力、认知思维能力、感召进取能力、心理调节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有显著预测力,校园活动参与对认知思维能力、感召进取能力有显著的预测力,意见表达对信息技术能力有显著预测力,参加会议、参加组织对人际沟通能力有显著的预测力;家庭功能方面:仅情感联系维度对领导力有显著的预测力;个人禀性方面:个人特质维度对领导力6个维度均具有显著预测力,个人魅力对于对于感召进取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具有显著的预测力;学校培养方面:学校培养实践对于组织管理能力和感召进取能力具有显著的预测力,学校培养制度对学生干部认知思维能力、心理调节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具有显著预测力。
6 对策建议
6.1 国家层面
应在全社会营造领导力培养的良好氛围,通过建立包括党政领导干部、各学科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等在内的、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负责学生干部培养课程教授工作,实现学生干部培养的队伍保障。依托教育培训机构和各级理论研究机构,建立一批覆盖范围广、受益面积大、功能突出的学生干部培养基地;充分调动和利用社会资源,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城市社区等组织中建立社会实践基地、教育基地和志愿服务基地;加强同各类素质拓展训练机构的联系,实现学生干部培养的阵地保障。利用互联网资源,建立便捷高效的网络信息化平台;建设和维护学生培养相关网站,指导各地各校共青团、学联组织充分利用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学生干部人才资源库和信息交流平台。
6.2 高校层面
6.2.1 重视学生干部领导力教育
学生工作者要实现自身理念和工作方法的升级转向,以身作则,为学生干部树立榜样。制定和完善学生干部选拔、培养、激励、考核制度,开展座谈交流,言传身教,不断提升学生干部的领导意识与能力。
6.2.2 开设领导力培养理论课程
开设有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人才学等专业的高校,可利用现有的学科优势,开设领导科学相关课程。没有类似专业的高校,可在对教授职业生涯规划课时,穿插领导力相关内容课程,把领导科学的理论知识与学生就业技能结合起来。
6.2.3 强化与社区的联系交流
高校应积极引导学生干部开展各类型的志愿服务活动,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深入农村和工矿企业,走进社会基层,培养学生干部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造就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6.2.4 选派优秀学生干部挂职锻炼
选派优秀学生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是提高学生干部社会参与程度的重要手段。通过挂职锻炼,学生干部可获得更多接触社会、服务社会的机会,提高其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6.2.5 搭建广阔的实践锻炼平台
通过组织研究辩论、策划比赛、拓展训练等活动,提升学生干部的沟通表达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统筹规划能力;通过志愿服务、支教支农、科技下乡等活动,提升学生干部的服务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企业实习,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学生干部的实践创新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决策能力。
6.2.6 将竞争机制引入学生组织
建立健全学生干部竞选制度,通过自我展示、竞岗演说、民主投票等方式,全面考察竞选同学的语言表达力、组织动员力、临场应变力等。
6.3 家庭层面
家长应给子女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家长首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给子女树立榜样;鼓励子女多参加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等;家长应主动帮助子女树立自信心,在子女遇到困难与挫折时给予帮助与指导;帮助子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领导动机与领导意识。
6.4 个人层面
首先,增强自身的领导意愿与动机,强烈的动机能够激励自我上进和发展,是决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其次,提升领导意识和服务意识,工作学习中多总结提升,多为集体做贡献。最后,积极参加相关培训课程、社会实践,通过志愿服务、顶岗实习、科研比赛和学术会议等积累经验,提升能力。
高校学生干部领导力的培养与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学校、家庭和学生等各方面力量的共同作用,宏观引导与平台支撑相结合,环境影响与个人努力相结合,全面关注,重点培养,才能使得学生干部领导力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朱文欣.浅谈高校学生干部领导能力的培养[J].浙年专修学院学报,2008.
[2]黄宏强,等.高校学生干部领导能力结构研究[J].心理研究, 2009.
[3]刘东海.高校学生干部领导力培养研究[D].天津大学,2011.
[4]Moore, B.V. The May conference on leadership[J].Personnel journal, 1972.
[5]俞文钊.企业管理者领导能力研究[J].心理科学,1993.
[6]Sharon Lund O’neil , Elwood N. chapman. Your Attitude Is Showing [M]. Prentice Hall, 2007.
[7]黄颖.和谐城市与城市领导力建设[J].领导科学,2006.
[8]Harden KP, Turkheimer E, Loehlin JC. Genotype by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in adolescents' cognitive aptitude. Behav Genet, 2007,37(2):273-283.
[9]桑标.生态系统观视野下的学生心理健康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03.
[10]刘杰,孟会敏.关于布郎芬布伦纳发展心理学生态系统理论[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
[11]Treuer T,Fabian Z,Furedi J.Internet addiction associated with features of impulse control disorder: is it a real psychiatric? [J].Affect disorder,2001.
[12]King JL,Kraemer KL.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national policy and global competitiveness[J].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and policy,1995.
[13]Kraut R,Patterson M,Lundmark.A Social Technology that Reduces Social Involvement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J].American Psychologist,1998.
[14]Bronfenbrenner U., 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9.
[15]徐晓林,吴开松,石海燕.大学生领导素质与培养研究[J].湖北民族学报,2004.
[16]Cassell J, Huffaker D, Tversky D, et al. The language of online leadership: gender and youth engagement on the internet[J].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06.
[17]何春梅.青年学生社会参与状况分析[J].青年探索,2008.
[18]王萌萌.当代大学生社会参与[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
[19]李彦,等.大学生创新意识与社会参与的实证研究[J].科学・经济・社会,2012.
[20]Hartzell HE, Compton C. Learning disability: 10-year follow-up [J].Pediatrics,1984.
[21]苏建文,等.家庭环境与婴儿认知与动作能力发展的关系[J].教育心理学报,1992.
[22]王芳.大学生领导力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13.
[23]杨玉刚.大学生领导力结构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郑州大学,2013.
[24]陈静.大学生领导力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研究[D].青岛大学,2012.
为深入、稳步推进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与石景山区教育委员会合作的“绿色教育”项目,发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资源优势,为石景山区培养优秀、拔尖人才,石景山区教委选出中学生100名、青年教师20名,双方联合开展了青年领导力提升项目,简称“飞翔计划——与北师大著名专家、大学生精英一起成长”。
项目举措及成效
“飞翔计划”的活动及成效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领导力培训。结合中学生的实际,邀请北师大著名教授采用讲授、研讨、参与式等方式,进行中学生领导力培训,分为理论讲座、研讨、项目建设和户外拓展两场。
“社团活动设计”观摩及角色扮演。选派北师大优秀学生会干部、优秀学生到石景山区某学校就某项社团活动决策进行表演,石景山学员进行观摩,并进行情景模拟表演。观摩及表演后,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由专家以专业的视角进行点评。同时,要求所有学员回去后组建自己所在学校的团队,在进行团队建设的基础上,策划设计一项学生欢迎的(从学生视角出发的)有意义、重要的活动,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目标、内容、实施策略、方式方法等),并对参与人员进行合理分工、明确各自的责任,并选择时间、组织专家进行答辩。
朋辈互助。选派北师大教育学部的优秀学生干部和学生与石景山学员建立“大手牵小手,互助互学”结对子活动。选派的学生现场讲解自己的成长经历,激发学员拼搏奋斗,全面发展。同时,项目建立学员与北师大优秀学子的长期联系机制,进行互帮互助,深入个体解决学员平时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以及情感等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协助、指导石景山学员完成“社团活动设计方案”。
社团活动设计方案答辩。在北师大大学生的帮扶下,石景山学员对团队建设、社团活动设计方案进行答辩,要求活动有创新、切实可行、参与人员合理分工、责任明确。
学员人生发展规划培训。采用一定的方法,在北师大教授、大学生的指导下,进行自己的SWOT分析、兴趣剖析、家庭及社会环境分析;研讨中学生的人生发展规划,确定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阶段目标、实施措施等。要求:每一位学员都要进行自我人生规划,并于期末汇编成册。
社团活动计划开始实施。对上学期石景山学员设计、并经过答辩的社团活动进行实施,要求记录活动过程、内容,并将进行展示。
学员人生发展规划培训分享。结合之前所参与和学习的领导力方面活动和知识,将拓展视野、激励他人、公共发言、团队建设以及组织会议等方面作为议题,进行讨论发言,论坛开展之前提交会议论文。
专家深入学校指导、召开小型研讨会。对石景山学员组织实施的社团活动、学员人生发展规划进行实地指导、帮扶,并召开小型研讨会。
社团活动大展示。精选五个学校的社团活动或者学校学生活动特色项目进行展示,学员现场观摩,专家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