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专题研究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专题研究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语文教学专题研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小学语文教学专题研究

第1篇

关键词: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问题研究

会计专业人才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行业中都具有较大的需求,其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技工院校能够实现教育和企业的直接对接,成为当前我国重要的教育模式。新时期我国技工院校在会计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不断显现,课程标准与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不符、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缺乏完善的一体化校本教材等成为新时期我国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存在的重要问题。因此,必须要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最大程度上提升新时期我国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

一、新时期我国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标准与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不符

技工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要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同时要以教学对象的广泛性、培养目标的直接性和专业设置的市场性对其教育教学进行组织和完善。但是,当前很多技工院校在实际的会计教育教学过程中,开设的课程较多、相对十分杂乱、对技校学生要求较高,很多的课程内容已经过时,这使得技工院校的课程标准与其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很大的矛盾,使得会计人才的培养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成为新时期我国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面临的一大问题。

(二)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当前我国教育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这对技工院校会计专业人才的教育教学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国大部分技工院校在进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而很少能够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实践教学,使得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后进入企业难以根据其理论知识进行相应的工作,其大部分会计工作都要从头开始学起。同时,在校企合作方面,我国技工院校还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其难以与各企业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和应用模式,使得很多学生难以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深入到企业进行实践,这同样是其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重要表现之一。

(三)缺乏完善的一体化校本教材

技工院校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根据学校和其所在地区经济尤其是企业发展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因此在会计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在遵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标准基础之上,根据工学合一的形式编制一体化的校本教材。但是当前,我国技工院校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其所采用的会计教学课本与一般性高校的没有根本性的区别,很多授课教师都是从其他院校直接引进,各校本教材的编写未能真正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合理性以及有效性,难以以企业的人才需求和学生的就业需求为导向。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技工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教学面临的问题不断增多。

二、新时期我国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的对策建议

(一)重新设计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的课程标准

当前,我国技工院校在会计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必须要对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重新定位,坚持培养目标的直接性、课程和专业设置的导向性、教学对象的广泛性来进行有效的会计专业教育教学。同时要以市场发展为导向,采用最新的会计专业教学课程标准,并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调整,提升技工院校会计专业学生择业的竞争能力。同时,要不断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在技工院校教育教学及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充分提升当前我国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的质量。

(二)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相互结合

一方面,要根据最新的会计教育教学变化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教学,使其能够充分接收到最新的理论教学,同时要根据学校自身的情况,开设相应的实践教学,使得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另一方面,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使得学生能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又能够深入到企业中进行真正的会计实习工作,进而不断提升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完善和丰富一体化的校本教材

新时期我国技工院校在进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完善和丰富一体化的校本教材,要根据当地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及学生的就业需求为导向,以目前我国对技工学校的课程标准为依据,对其校本教材进行重新编制,严格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合理性以及有效性等原则。使其校本教材能够真正服务于技工院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真正满足企业及学生的需求,增强技工院校对会计专业人才的教育教学培养能力。

三、总结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新时期我国技工院校在会计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问题,使其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因此必须要重新设计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的课程标准、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相互结合、完善和丰富一体化的校本教材等切实改进和提升新时期我国技工院校会计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魏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技工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品牌,2014(04).

第2篇

关键词 中专学校 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中专学校体育教学开设的重要意义

中专学校属于职业教育,其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因此中专学校开设的课程大多数都是与专业相关的技术型课程,体育课程则开设得比较少,并且中专生在课余时间很少进行体育运动,这使得很多中专学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比较低,这对学生自身和学校的教育事业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首先,学生缺少体育锻炼会导致他们体能差,精神面貌差,这也会间接影响到学生专业课的学习,阻碍中专学校培养技术水平高的专业人才。另外,虽然当今社会,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要非常强烈。但社会需要的职业人才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不是单单只有主业技术而没有过硬的身体素质的弱者。因此,中专学校一定要认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把体育教育放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进行全方位的改革,这需要学校分析校园的基本情况,并针对自己学校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实施到位,促进体育教育的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中专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

2.1学生理论培养不够重视

当前,我国中专学校都大多注重技术教学,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反而没那么重视,学校的体育课本来就开设得少,很多中专学校一个星期一节体育课,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教师既要让学生进行锻炼又要讲解体育理论,这样显得非常的仓促,体育教育遇到很大的阻碍。还有很多教师只是在完成体育教育的任务,并没有真正把体育教育落到实处,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全丧失,体育教育陷入困境。

2.2教学评价方式不够科学

目前,中专学校在体育教学检查与评价上缺乏科学性,大多数中专学校的体育课考核还是以考技术,测达标为主。这种不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根本没有把学生的体能是否达标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不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3中专学校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的改进思路

3.1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在中专学校,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比较重要,需要抓住职业学校的学生特点,从学生就业入手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对此,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努力。首先,职业学校的学生给社会上的印象就是不爱学习,成绩差,违纪现象司空见惯。这些特殊的群体,在初中时期,大部分文化课成绩不是很好,甚至有的学生是个别教师“遗忘的角落”,针对大部分学生坐不住好动,利用青春期学生的好胜心理培养学习兴趣,中学生朝气蓬勃,好胜心强,凡事都想争个第一,处处都想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因此,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来培养其学习兴趣。其次,由于职校的学生毕业之后就业主要是到企业,现在随着企业的做大、做强企业文化也越来越浓相继开展一些体育比赛。如奇瑞公司、美的公司等每年都会举办趣味运动会、篮球赛等来丰富企业员工的生活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这不仅仅是它们企业自己内部在搞这些比赛企业与企业也在举行。所以很多企业的老总在学校招工都提到需要有技术又有体育特长的学生他们是很受欢迎的。因此,选择在每年的新生第一次的体育引导课上从学生就业入手,以此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

3.2改进教学评价方式

当前,中专学校的发展普遍都倾向于专业技能的学习,但学习是一项系统性任务,想要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就必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在一起,否则,根本无法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因此,中专学校应该及时转变以前的教育观念,改进教学评价模式,贯彻实施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相结合的原则,确立适宜的体育课教学目标和成绩评价体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相结合的原则,确立适宜的课堂教学目标。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目标是为社会所需培养出各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要想实现和完成职业教育的目的、任务,就必须要求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相结合。 任务的双重性。任务的双重性是指既要完成体育教学课程标准中的重点内容,又要完成各种专业所需要的身体素质和专业必须的技术,技能的教学。这一点就区别与普通高中的体育教学。也就是说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与各种专业的体育教学两者促进,互为补充。即专业素质的提高与技术的掌握有利于课程标准的理解。对课程标准教材的理解与掌握又促进专业技术的巩固和提高。因此,体育教学必须实行双轨走路,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中等专业学校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内容的针对性。首先,是针对专业特点将课程标准的内容适当的删减,增加符合专业特点的内容。其次,将课程标准教材引向专业化。如汽车运用与维修班的学生平时主要活动上肢,下肢活动较少,所以在传授课程标准内容如“快速跑”时要引导学生结合专业学习。先让他们徒手沿直线跑,然后再手中负重跑,最后作迎面接力跑,既增强活力,激发了兴趣,又调节了运动量。使学生不仅掌握跑的基本技术,又要掌握根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特点进行教学的方法; 量的合理性。量的合理性是指合理的安排运动量与课的时间分配等。首先是在运动量的安排上,要考虑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活动量(运动量)远远地超过了普通高中学生。因此应特别注意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活动量与运动负荷的关系。如果与普通高中学生的运动量一样是不够的,因而应加大强度,逐级增加运动负荷,使身体适应学习、实习和工作的需要。其次是一课时时间的分配问题。即课程标准内容与专业技术及专业所需身体素质的学习、训练各占一定比例。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双重任务,才能体现出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 传授知识的科学性。传授知识的科学性是指向学生传授正确、有效、科学体育基础知识及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任务的双重性与量的合理性所决定,传授知识要少而精,准确扎实,使知识适用于社会与专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培养提高学生自我锻炼的自觉性和终身锻炼的习惯,教会学生先进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锻炼身体的方法; 实践的实用性。实践的实用性是指体育教学的内容选择要符合专业特点,适用于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即经济又适用。由于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除了学习必要的课程标准知识外,更重要的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技能的训练。通过在校的二、三年学习以后,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及专项身体素质,马上上岗便可顶岗工作,速见成效。因此在整个教学中,必须抓住专业特点,全面提高身素质和专业技术技能,达到学用结合。

(2)建立健全合理的成绩目标评价体系。体育课应该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成绩考核评价是一种有效的实施手段。如果在体育教学评价中只重视学生的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体育教育的过程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那么,以往的体育教育评价,还远远没能充分发挥出评价的效果,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引导教学方向,调控教学进程,激发学习热情,实现教学管理的功能。对此,可以采取了专业不同、身体素质不同的班级和班级内不同运动水平设置不同的成绩评价标准,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

参考文献

[1] 韩少勇.浅析高职体育教学的现状及改革方向[J].当代体育科技,2015(15).

[2] 熊立芳.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2).

[3] 韦毅华.关于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11).

[4] 穆涛.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思路[J].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5(01).

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 实践教学 体系

一、问题的提出面对

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特别是基础教育领域的课程改革和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已是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改革与深化的一个关键问题。教师职业是一种实践性职业,在教师职业素养形成的过程中,实践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重要地位。它是形成教师职业技能和教师专业情意的重要环节,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专业化的必要阶段,对于合格教师的成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1 年,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出台,《意见》明确要求:“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完善教育实践课程管理,确保教育实践课程的时间和质量,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创新教师培养模式,探索建立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合作培养师范生的新机制。”

二、文献综述

国外研究现状概述在国外,实践教学一直是备受学者们关注的重要课题。一方面,在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方面,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学者康奈利和柯兰蒂宁致力于探究教师个人实践知识、专业知识场景和教师专业身份之间的关系,主要成果《教师专业知识场景》一书从多个层次探讨教师专业生活,探究了教师知识的领域以及如何应用到教师的生活之中。

1986年,美国卡内基教育和经济论坛在题为《国家为21世纪准备教师》的报告中提出,为教师职业做准备的最好环境,是一所联系大学和中小学的临床实践学校。同年霍姆斯小组发表了题为《明日之教师》的报告,报告指出在专业发展学校中实习教师、大学教研人员和中小学教师应当建立伙伴关系共同致力于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水平。在霍姆斯小组看来专业发展学校是“为初学者的专业训练,有经验者的继续发展,以及教学研究和发展”所能考虑的最佳的学校形式。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荷兰莱顿大学教育研究院的贝加德、威鲁普和梅叶等学者,开始把研究视野扩展到具体的学科教学(阅读理解教学和科学教育等)、教师评价、新手教师和富有经验的教师的比较以及专业身份等方面的研究。在《师范生吸收指导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及其与自我信念的比较》一文中指出,师范生获取各种教学信息的来源包括:自我信念、指导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和理论,作者调查了荷兰教师培训机构的 35 位师范生及其他们的指导教师,报告显示,总体而言,师范生能够部分吸收指导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结论是:技术的应用对于师范生的学习过程具有重要价值。

三、访谈法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围绕研究的问题,与多名在职小学教师进行了深入访谈,了解他们对小教专业实践教学的看法,了解淄博师专小教专业毕业生成为小学教师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优势和不足。进行访谈主要是与问卷调查相结合,进一步深入了解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便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合理对策。

四、基本概念界定

小学教育专业小学教育专业是培养小学教育工作专业人才,服务于小学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独立的教师教育专业。通过本专业的培养,让学生树立小学教育工作情感,系统掌握小学教育理论知识、小学教育工作技能和小学教育研究能力,能够胜任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和教科研工作,成为适应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小学师资人才。对于“小学教育专业”的内涵,首先,小教专业是一个独立的专业,与其他任何专业一样有学术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其次,是一个教育类专业,服务于教育工作领域,培养师资人才,即教师教育专业;其三,小教专业最基本的要素是“小学”,是服务小学教育和小学生,以培养小学教育工作专业人才为特色。“大学层次的专业学历水平”、“教师教育”和“服务于小学教育和小学生”构成了小教专业的基本内涵。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际操作,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养成反思精神和创新精神,增强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各种教学形式的统称。作为高等师范教育的实践教学则包含了各种职业技能训练课、教育实习见习、微格教学、社会调查等各种形式。

第4篇

一、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1.培训意识淡薄

对小学数学教师进行专业培训,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学校为了使得数学教师专业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应该加强教师专业培训,然而部分小学对教师专业培训意识淡薄,拟订的培训计划存在不完善之处[1]。

2.培训缺乏整体规划性

由于小学对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的时间较短,所以容易造成培训缺乏整体规划性,主要体现在所培训的内容不统一,过于重视理论培训,忽视教学经验的培训,在此情况下,导致数学教师专业培训积极性不高,而且对培训没有深度反思,从而降低了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培训的有效性。

3.培训方式不完善

有效的培训方式可以确保小学教师专业培训取得良好效果,然而,在传统观念的制约下,一些小学教师专业培训方式不完善,因而对小学数学教师的全面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有效解决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培训问题的策略

1.加强对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培训的重视

在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和深化的背景下,某小学为了促进数学教师的良好发展,并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加强了对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培训的重视,保证教师专业培训能够有序开展。该小学对教师专业培训进行了统筹规划,通过制订培训目标和培训实施细则等,并明确分工,确保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培训教育的整体性、规范性和系统性[2]。该地区教育局对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培训予以高度重视,在每个年度内都会制订专业培训计划,对小学数学教师展开系统性的专业培训。

2.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培训过程中,应该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使教师在培训中掌握有价值的信息。培训的内容是整体培训的核心部分,所以在培训前,一定要明确培训内容,并保证培训内容的有效性。在选择培训内容时要结合数学教师的知识需求、教育观念、特点等,然后将教学必修和选修作为培训内容。同时,采取完善、科学的教师培训教育手段,选择能够激发教师积极参与培训的内容,从而为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培训奠定良好基础。

3.健全数学教师专业培训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培训过程中,应该不断健全数学教师专业培训方式,然后采取有效的培训方式,将远程培训和参与式、分层教学等作为主要培训方式,从而提高教师专业培训质量。例如,某学校在向教师培训“数学建模”过程中,采用了远程培训的方式,借助于互联网使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远程培训模式的作用下,数学教师可以对数学建模有深刻的理解,尤其是数学建模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影响,教师与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构建模型能够完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利用参与式培训模式,有利于教师积极参与到培训中来。

在完善专业培训方式前,一定要对教师进行分类,并对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培训划分不同的阶段,进而促进培训的针对性。在对教师进行分层的过程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主要分为预备、发展和持续等阶段,小学采用案例教学法和分层教学法等专业培训方式,因为这些培训方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将理论与实践联系在一起,向教师传授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新颖的专业培训方式的作用下,能够充分调动数学教师参与专业培训的积极性,从而为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为了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并促进教师的良好发展,应该加大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然而,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培训是项系统性工程,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培训效果不佳。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小学数学教师的综合能力在培训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婷婷.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行为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3.

第5篇

 

在我国体育教学的大纲里面,有很多体育项目,标枪是比较基本的科目,它也是体育专业里面田径最为普遍学习的科目。而实际教学当中,以及体育的实际训练当中,田径里面的标枪学习不受重视。对于这门技术很多学校掌握不好。目前这种情况需要改变,学生的标枪技能学习需要提高,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田径课程缩短,这就让田径课程的教学难度加大,在学校的要求下田径教课将收到挑战和要求,田径这门课程,不仅要在授课当中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田径知识,以及基本的田径技能和身体素质。学生在说课上面还应积极培养这方面能力。这些都是要努力去作的。而且在田径的教学过程当中,不论是哪一个单一的体育项目的培养,都是为了让学生全方位发展而准备的。在体育的术科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按照并且遵循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以及形成影响。田径的活动当中,掷标枪应该是非常复杂的运动了,也是技术性非常强的运动。教育部也把这项活动作为师范院校必须的重要科目。在体育运动的投掷项目里面,器械属于最轻的,而且它的助跑也是最快的。这项运动如果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好是很难得。

 

一、标枪教学、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法难以适应现代标枪技术发展的需要

 

现今体育教师在教学当中所应用的教材,以及采用的方法,还停留在传统的体育系通用的教材。在标枪的教学上面尤其是技术教学上面也是如此。在教学的方法上面,也是存在一定技巧,应该是先分解然后再进行完整。在教学步骤上面也存在一定的技巧,按照步骤一步一步进行,然而这样教学是常规教学,并没有什么不对之处。根据人体自身的身体结构来讲,如果单一的动作进行反复的重复,很容易形成动力定型。动力定型也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形成的,这种动力定型是相对静止而言的,如果这种运动必须具备速度和完整的时候,很容易出现不连贯情况出现。也很容易出现不协调的状况,以及节奏出现紊乱的状态等等,这种情况的发生还容易在单一技术上的练习上面浪费了大量时间。

 

(二)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定位

 

我们在《田径》这个教材当中可以看出,教材把标枪的教学重点放在了最后用力上面。也把这个环节当中是投掷标枪运动当中的最重要一环。对于标枪投掷这个体育运动,它应该是非常连贯的一个运动。它对技术性要求更为严谨,要求技术必须完整和连贯。并且也是复杂多变的,不能单独的重视某一个环节,比如单独重视投掷最后的用力,这样会导致投掷标枪的整个运动造成脱节,以及出现停顿等。这样会影响到这个技术的完成性和效果。如果方法不当还会容易受伤。

 

(三)投掷步的教学要求

 

标枪运动有它自己的特点,它不仅是技术性非常复杂的运动,它还需要速度并且需要力量。教学过程当中它存在很多难点,尤其是教学实践当中,标枪的投掷步这个阶段,其中的技术性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从投掷标枪的基本动作开始,投掷首先应该从手持标枪开始。应该是面对所要投掷的方向,应是直线助跑,一直到最后用力的时候左脚落地,这样才算投掷动作完成,投掷有一定的步伐,而它的步伐又是非常复杂的。应把这些部分都进行分解,分解成简单的容易掌握的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因为学生在复杂的学习当中,以及复杂的技术动作当中不容易理解,如果单纯的只是把整套动作不分解教给学生,学生还处于一个简单模仿形态这种情况之中,所以让学生很容易产生错误的动力定型,这样让教学的难度加大很多,所以,老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有划分的教授,并且把重

 

二、影晌普修标枪教学问题的因介

 

(一)影响标枪教学客观因素

 

影响标枪的教学有很多因素,首先,很多高校都面临这扩招的政策,而这些学校如果学生多了,就会让学校的训练场地面临挑战,还有很多学校放宽了对残疾学生的录取条件,虽然加快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它也会给高校的现行教育模式带来很大的冲击。很多学校在学校当中都感觉到文化课安排不合理,很多时候把文化课都安排在下午的七八节上课。让学生没有足够时间进行课外活动,也没有时间把精力放在标枪的普修上面。学校也在教育经费上面临着经费不足,以及学校人口的密度不断加大等。对于运动的场地没能够及时的扩建,学校不仅是场地还有器材都面临这缺少的状态。尤其是投掷类的运动,标枪就是这种项目,它的训练需要很宽敞的场地,占用的场地需要很大,同时它的危险系数也是非常大的,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安全,所以必须得采用专业的场地和时间进行标枪的技术性训练,课余的时间学生用于标枪的训练是不能达成的。

 

(二)影响标枪教学主观因素

 

尽管体育专业的学生在身体素质上面有一定的基本功。而且他们在训练的水平上面有一定的基础,但仍然存在对体育的认知,以及对体育的需要和对体育的参与意识,还应该具有对体育的评价意识,现在他们对这方面还是不够的。很多体育的学生都心存靠体育考上大学的想法,都只是关注于眼前考上大学的成功。他们抱着这样的想法考大学,所以很多学生就更难在专项上面下功夫,也就不喜欢在标枪的学习和训练上面下功夫。所以他们投入普修课程的时间也是非常少的。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的严谨程度还存在不足,而学生中面对标枪的学习存在自觉性不足。学生的基础性如果差些,就会直接导致他们在思想上面没有对标枪运动的重视,很多都是在标枪的学习和训练当中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与老师的互动也没做好,很难产生互动效应。还有的主观因素是他们的身体素质以及他们自己的训练能力毕竟有所限制。他们对于标枪的学习和训练存在着积极性差,有时候会丧失学习标枪的信心,这些都是对标枪学习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投掷标枪的技术应该完整化,不仅是由手持标枪助跑,还包括在爆发投掷中间的连接动能等步骤。这一整套动作最后由肩部直接投掷出去。在标枪的运动和训练年当中,投掷标枪技术分为握法和助跑,还有最后用力以及标枪出手的平衡这几个部分及环节。不论哪一个步骤和环节,都不应该出错,如果一但某一个环节出错直接影响下边的动作完成。乃至直接整个投掷的最后成绩。所以在投掷标枪的开始就要对学生加深整体和技术上的认识。并且要通过老师的示范,让学生很好的掌握投掷方法,同时也可以利用世界名将的投掷视频,以及世界名将比赛的资料对学生进行技术性讲解。尤其是对技术环节上面更应该认真讲解,老师在对学生讲解的过程当汇总要把握住技术的实质性。而且在技术的特点必须要突出,对技术的结构必须精讲。同时不忘记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让学生懂得安全措施。老师要及时给学生坐示范动作,并且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让学生能够正确的站队形以及位置。能够从内心深处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标枪的兴趣。并且热爱标枪训练,能够熟练掌握这门技术。

 

(三)标枪教学抓住技术环节因素

 

标枪的投掷运动是非常复杂的体育项目,是我们常说的多轴性旋转的运动项目,在对于最后投掷标枪的环节应该是投掷者最后爆发的过程。属于瞬时极限的用力方式。这个环节直接影响到投掷标枪的成绩,是直接因素也是技术环节当中最复杂的部分。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对这个环节加以关注。能够从根本上引导学生注重关键环节的导向,尤其是在教学的具体过程当中,对于过于细致的面面俱到应该分清主次。应该渐渐的逐步深入,这样能让学生更容易学会技术的要领。能够有效地让学生领会标枪投掷的要领。并且能够达到理性的成绩。

 

在此同时,在教学初期应加强辅练习,如:用标枪做各种标枪绕环,在同伴的帮助下做拉肩、顶肩动作,单手投掷实心球等。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提高学生的肩关节和髓关节力量、灵活性、柔韧性,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原地插枪时,教师应边讲解、边示范,并根据实际情况,集中或个别纠正学生的动作。

第6篇

【关键词】德育工作 专业精神 促进 思考

教师是联系教育理想与理想人才的最直接、最形象的媒介,教师工作越来越成为具有独特职业特点的不可替代的专业化活动。而要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使教师更好地适应社会、学生的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教师的观念,培养教师的专业精神。结合学校的德育工作,我们认为: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能够促进教师专业精神的提升和教育观念的创新。下面就此谈谈我们的一些调研和思考:

1.现阶段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思考

尽管中小学的领导和教师.多年来对学校德育工作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取得了一些成绩,创造了不少经验,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很多学校的德育工作与目前的社会发展形势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不相适应,存在着薄弱环节,这些不适应和薄弱环节可概括为观念上的“一个忽视”与具体做法上的“三重三轻”、“三个不适应"和“四个不能”:

1.1 “一个忽视”:长期以来受大一统经济模式影响,学校德育忽视个性发展 。

1.2 “三重三轻”:即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

1.3“三个不适应”:即德育工作不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适应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1.4 “四个不能”:即不能很好地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特点和认识规律开展德育工作,存在成人化倾向;不能很好地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不能很好地将校内教育、社会实践和家庭教育密切地结合起来;不能很好地将知识教学与行为养成密切地结合起来。

以上的“三重三轻”、“三个不适应”和“四个不能”问题,都在不同方面程度不同地违反了构成学生良好品德的知、情、意、行等要素间的相互促进与制约的规律,是由于没有很好地适应德育过程的其他规律和特点造成的,要克服这些缺点,就要求教师必须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德育工作方面的知识,掌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品德形成规律,从而有效的提高教育者的专业教育水平。

2.如何从教师专业化角度去思考并制定对策

2.1 如何在观念上改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1.1 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成千上万的专家,而且也需要成千上万的各类技术人员和有一定专长的劳动者。要转变老实听话就是好学生的观念,教师要重新认识那些富有创造性的学生,要注意保护他们的创造热情和个性发展,对那些“五分加绵羊”式的学生要加强引导并适时的进行性格教育。

2.1.2 突破僵化模式,倡导个性化教育。个性特征是有差异的.只有基于这一点,才能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在制定教育目标时,应体现出层次和个性,要使传统教育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不可偏废一方。

2.1.3 注重性格塑造,培养良好心理品质。培根说过,性格决定人生。中小学阶段正是人生性格塑型阶段。教师要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2.2 怎样做好德育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2.1 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全面提高教师素养和提升教师专业精神,是德育工作之源。我们学校的做法是:全教会上统一思想,让全体教师明确德育工作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依托班主任会议,通过班主任向任课教师辐射,让教师认识到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对教师成长的重要作用,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年终评优奖先时,把育人效果、师德素养作为衡量标准,让教师明确德育工作在教育教学中的不可或缺性及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2.2 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寓德育于各科教学活动中,让活动作为工作载体,让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工作抓手,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成为教育阵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熏陶。

2.2.3 让德育贯穿于教学活动中。课堂是主阵地,各科教学是有效途径。教师一定要加强研究,立足课本,掌握学科特点,将学科特点与德育的独特性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将德育内涵寓于学科教学始终,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

2.2.4 加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仅靠思想上说服是不行的,还得靠环境感化教育和约束教育,而环境感化教育的内容、方式等的设计则是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又一平台。

第7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我国已基本实现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生源质量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下降尤为明显,涌现出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学生”,本文结合多年德育工作的实践和探索,对职业院校“问题学生”如何进行清查及教育转化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问题学生;清查;教育转化

1 “问题学生”的定义及主要类型

有很多学者对“问题学生”如何界定都提出了自己的定义,张毅将“问题学生”定义为心理健康程度上介乎于健康学生和心理异常学生之间的处于亚健康状态。霍丽娟认为“问题学生”是指在学习、性格、思想道德等方面有某些障碍的学生。职业院校里的“问题学生”更多是指不爱学习导致学业不佳,旷课、挂科甚至被开除学籍等现象,或者是由于有生理、心理上的缺陷,导致其行为怪癖、不合群、与他人交往困难容易发生矛盾的学生。

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行为特点来看,“问题学生”的类型分为以下几类:

(1)学业问题

大学阶段的学习与中学阶段有很大的不同,强调的是学习的自主性,许多学生因此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丧失学习目标,谈恋爱、沉迷于网络游戏、旷课等现象层出不穷。

(2)人际关系问题

大学生从校门到校门,缺乏人际交往经验,缺乏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妨碍了良好的人际交往圈的形成。

(3)生理缺陷问题

这类学生身体有一定的疾患,如身材矮小、残疾等等,这类学生有很强的自卑感同时还具有很强的自尊,对他人的言论非常敏感,易仇视他人与社会,容易与周围的人群发生矛盾。

(4)恋爱与性的问题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性生理基本成熟,有性冲动和性要求,他们渴望得到异性的关注与爱情。但由于性心理的不成熟,与异性相处经验欠缺,常会产生不知所措、恐惧甚至不正确的行为,为情所困无法自拔。

2 明确“问题学生”的清查对象和具体清查措施

2.1 对“问题学生”的清查主要是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思想品德、生活习惯、行为特点等方面来进行。

2.1.1对近期发出下列警示讯号的学生,应作为重点清查对象:

(1)、与周围的朋友谈论过自杀或在信件、QQ、微博、微信中流露死亡念头者;

(2)、不明原因突然给朋友或家人述说告别的话、赠送自己经常使用的物品等行为者;

2.1.2 由于学习压力大导致心理或行为异常,如第一次出现不及格科目的优等生、需要清考多门功课学生;

2.1.3 因各种原因受处分、留级、休学后复学、经常旷课或突然失去联系的学生;

2.1.4 因有严重的网瘾导致学习及社会功能出现障碍学生;

2.1.5 遭遇重大打击或外界刺激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1)、家庭突发重大变故;(2)、身体突发难以治愈的严重疾病;(3)、感情受到挫折;(4)、当众受羞辱、受惊吓;(5)、与他人发生不可调解的矛盾;

2.1.6 性格过于内向、孤僻、有人际交往障碍的学生;

2.1.7 有严重心理疾病症正在服用精神类药物控制病情以及曾患有心理疾病休学、病情好转又复学者;

2.2 “问题学生”的清查措施

2.2.1 建立分级干预体系

(1)建立新生“问题档案”体系。新生入学时,要求辅导员对带班学生认真观察和深入调查,并对从家长和以前同学处了解的情况做好登记,同时,在新生开展心理普查测试时,清查出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

(2)建立“学生—宿舍—班级—辅导员”清查体系。每间宿舍选派一位寝室长,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宿舍同学的各种问题,在遇到紧急情况可以稳住事态的发展,及时辅导员反应情况。充分发挥班委、团委的骨干作用,通过多种方式了解本班同学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态,一旦有异动时,立即反馈给辅导员和领导,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

(3)建立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对于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特别是心理问题,应加强与学院心理咨询中心之间的联系,有学生需要治疗时及时进行干预。本校心理咨询中心无法解决时,应及时联系家长和校外医院,联手学校、家庭及医院三方及时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

2.2.2 以每周的班会和团会为平台进行专题教育。

结合学生大学期间各阶段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利用每周的班会和团会进行主题班会教育,例如:新生入学时,集中学习学生手册,让学生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特别是对于旷课、挂科等情况的处理条例,规避因不了解学校各种制度带来的问题。

2.2.3 创建班级活动QQ群,群成员包含班级每位同学以及辅导老师,群里定期各种信息,如警惕传销等,利用飞信、微信、微博等新兴网络工具,实时掌握学生动态和需求。

3 “问题学生”的管理和教育转化策略

对这些“问题学生”的管理和教育转化,我们要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切不可操之过急,引起学生发反抗情绪,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

3.1 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分类进行转化

(1)学业问题。这类“问题学生”主要是因厌学而导致的旷课、挂科、留级等情况,但他们不存在行为恶习或者道德方面的问题,对于这类学生,首先要了解他们不爱学习的原因,因专业导致的可以申请调换专业,因学生自觉性差产生的旷课、挂科等问题,要强调学校的学籍管理规定,并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待这类学生不能心慈手软,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以最合理的措施去管理他们,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实用的综合技能型人才。

(2)人际关系问题。这类“问题学生”主要是由于不会与同学处理人际关系,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不要直接干预宿舍同学之间的矛盾,主观判断谁对谁错。在方法上以感化为主、批评为辅,矛盾实在解决不了时,可以给学生调换宿舍,避免寝室矛盾升级。多举办班级活动,让班上同学相互了解,形成团结友爱的班风学风。

(3)生理缺陷问题。就读在普通学校的生理缺陷学生通常只属于轻度的生理缺陷,比如长相缺陷、残疾等。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他们毕竟特殊困难群体,教师应给予他们更多地关注和帮助,也可以举办一些活动,让这些同学都有显示自己才华、表现自我赢得尊重的机会。

(4)恋爱与性的问题。由于大学生恋爱问题而导致的校园恶性事件也是不胜枚举,在新生入校时要开展恋爱与性主题的教育,普及恋爱与性的基础知识。更要重视发挥心理咨询机构的作用,对个别因恋爱问题引发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帮助他们恢复信心,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3.2 建立定期汇报制度,定期向学校领导、学生家长汇报学生的问题,由于家长不愿配合教育,学生无法获得毕业证或者开除学籍产生纠纷时,学校也可以以此为依据,在工作中化被动为主动。与任课教师密切配合,定期召开任课教师会议,了解学生在课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共同转化“问题学生”。

3.3 辅导员在处理突发事件感到压力过大,可以告知学校领导,交由专业机构进行解决,在处理问题时辅导员要学会自我保护,也要注意保护学生的信息,避免学生资料的泄密。

【参考文献】

[1]陈卫东.职业学校问题学生分析及教育对策探索[J].管理艺术,2010.

第8篇

>> 浅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小学作文教学中选材谋篇环节指导策略的研究 浅谈写作中选材的失误与规避措施 对机械设计中选材问题的分析 让学生从日记中选材作文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谈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浅议农村小学英语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分析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刍议 浅谈小学作文的选材 浅谈考场作文中关于议论文的选材 作文的选材及运用 作文批阅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 农村小学语文现状及改进的几点措施 农村中学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浅析当前小学高年级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写作中选材的方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2-5-24.

[4] 向巧芬.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应抓好“三注重”[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8).

[5] 苏丹薇.“求真”――我的语文教学故事[N].广州日报,2010-10-10.

[6] 程郁缀.唐诗宋词(中国古代文学专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1.1.

第9篇

摘要: 本文从专业化角度对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在专业化进程中的作用、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研究。体育教师专业化与继续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高效的继续教育是不断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保证,我国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应确立人本化培训目标,树立专业意识,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体育教师;专业化;继续教育;岗位培训

专业化是社会各行各业谋求职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职业、专业化都不是新生事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职业进入专业领域,专业化已成为社会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有关“一个职业能否称之为专业以及专业如何发展”等问题的研究已成为社会职业发展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体育教师职业也不例外。从目前国内有关研究体育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资料看,主要集中于讨论“体育教师专业及体育教师专业化概念”“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及我国体育教师职业化的进程”等方面,而就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和培养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本文拟从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入手,探讨继续教育对促进体育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重要性,以及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专业化发展策略,为推进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提供参考。

一、 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体育教师专业化是指其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其群体为争取体育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前者是指体育教师个体专业化,后者是指体育教师职业专业化,体育教师个体专业化与职业专业化共同构成体育教师专业化。体育教师专业化在本质上强调的是成长和发展的历程。单从体育教师个体专业化来讲,这一概念就着力强调两点。

首先,它强调体育教师作为教育学生工作的专业人员,要经过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专业人员的发展历程。体育教师虽然已经历职前的某些教育或培训并获得上岗的资格证书,但并不意味他就是一个成熟的体育教师专业人员,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空间是无限的。

其次,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强调其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专业人员,发展的内涵是多方面、多领域的,既包括一般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娴熟、能力的提高,也涵盖态度的转变、情意的发展。在长期与学校环境的互动过程中,需要体育教师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思路、教育理念,丰富专业知识和技能,逐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从而表现出与特定职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体育教师角色行为。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累积和连续的特性,过去所学的知识技能,是现在立身的基础,也是未来发展规划的基础。

二、体育教师专业化呼唤继续教育的专业化

既然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种“动态”的持续发展过程,那么对体育教师的教育也应提供相应全程支持。体育教师专业化,必然要体现出专业全要素的统一性,这就使得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呈现出统一性,即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继续教育。因此,体育教师专业化要求其继续教育也应走向专业化的轨道。从体育教师群体看,体育教师专业化过程包括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继续教育三个阶段。如果说体育教师所受到的职前教育是其专业化的起始阶段,在职继续教育则是专业化的深化和发展阶段。相比职前培养、入职培训来说,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更为重要,因为体育教师职后的时间更长、教育体会更深,这使得继续教育的空间更大,也更容易使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发生质的飞跃。因此,将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纳入专业化轨道,这不仅是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其继续教育得以发展的源泉。

三、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现实窘境及原因

1.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一是继续教育的呼声来自于外界,体育教师认为继续教育是国家和单位的事情,与自身无关,自己只是完成任务,而政府部门的强制性培训任务,反过来又造成了在职体育教师的反感。二是体育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保证。体育教师承担着日常繁重工作的压力,加之继续教育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致使体育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参加培训学习。三是继续教育开设的课程与教学实际联系不大,教师觉得参加没有多大意义。

2.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效果不显著。究其原因是体育教师没有明确继续教育的目标,对继续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认识不足,将继续教育看作拿证、晋升的手段,这样使得继续教育流于形式。二是培训内容理论抽象性强,只能使体育教师了解一些理论知识,很难让体育教师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教育实践中,体育教师仍然按照以前的经验进行教学,对教育质量的提高并无大的益处。三是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不平衡。主要原因是:各省市有关领导对体育教师培训工作的认识程不同,各地区经济、教育、发展不平衡。在新形势下,继续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将其纳入体育教师专业化的轨道,以体育教师专业化内涵来规范体育教师继续教育。

四、顺应专业化发展要求,实施有效的培训对策

1.确立以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本的人本化培训目标。继续教育要确立人本化培训理念,以人为本,就要求体育教师培训以体育教师为本,体现对人的终极关怀,体现人之为人的精神。体育教师培训过程中既要强调体育教师为社会、发展所应承担的义务,同时也应赋予体育教师自我发展和自我需要的权利。因为,只有弘扬体育教师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唤起体育教师自我发展的心智,树立继续学习的理念,体育教师培训工作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为本,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体育教师要树立专业意识,变强制培训为自主学习。体育教师应明确专业化对自身的重要性,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把专业知识的学习看作自身的事情,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学习,逐步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正如有的学者说:“不少人将研究技能的提高寄希望于体育教师‘脱产进修’或‘在职培训’,殊不知体育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亲自进行研究即是最有效的‘在职培训’方式”。从此意义上说,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含义不能局限于接受一定机构的培训,而应扩大到体育教师的自我教育上。体育教师要不断对自己和他人、对己队和他队的教育和比赛进行分析、评估并做出结论。

总之,继续教育是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新途径。学校教育、在职培训、远程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建立一个多层面的学习体系,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享有学习的机会,具备学习的能力,享受学习的乐趣,体育教师教育的任务在于为教师的继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体育教师教育,不仅仅给予学员们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及一纸学历,而是要教学员们学会学习。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的知识总是要被更新换代的,但是在学校中树立继续学习的理念,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却可以使教师们受用一生。有一位教育学家说“:什么是素质?忘记学校里老师教的知识,剩下的就是素质。”继续教育就是要在学员的心中积淀继续学习的素质。(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溯,呙华锋.体育教师教育的专业化概念的研究[J].安徽科技,2003,(1).

[2]郭华生.论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职业化进程[J].吉林学院学报,2005,(1).

第10篇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已经进入了全新的阶段,各地区、各学校在新的教学经验、方法、模式的探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促进了语文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在部分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没有完全能够适应教学改革的发展需求,需要引起重视。本文主要针对当前部分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其突破途径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主要困境

1.现代教学设备齐全,但是实际使用效率不佳。随着教育四配套工程的加快,从城镇小学到农村小学都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多媒体、实物投影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走进了课堂,成为了教师的得力助手。但是,部分学校的语文教师对这一信息手段的使用技能不高,或因年龄偏大存在畏难情绪,或因对信息手段的有效运用存在片面认识以及具有懒惰思想,没有将其有效运用到教学活动之中,导致这些设备或闲置或使用频率较低。

2.教学研究正常开展,但是业务能力提升不快。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作为基础,许多农村小学经常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但是仅限于读一读教育刊物上的文章,学习教育法规政策等等,没有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层次开展教学研究,尤其是对当前教学改革方面的最新成果、优秀语文教师的经验方面没有能够做到学习借鉴,这就影响了教师语文教学业务能力的提高。

3.教学工作按部就班,但是学生综合素质不高。许多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正常进行,但是还是采取灌输模式,讲授为主,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参与和发挥,久而久之,这样的教学活动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发展方面就会严重滞后,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习效率也较为低下,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4.教学管理有序进行,但是资源整合力度不足。对许多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工作进行调研可以发现,从早读到活动课,每一个环节流程都在有序地进行,但是整个教学工作没有彰显出特色,也没有能够构建起有效的立体模式,特别是许多有利于语文教学工作开展的资源没有能够得到整合运用,学生的学习活动缺乏延伸的空间,在课外没有能够进行个性化、差异化的活动拓展,无法产生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辅助与促进功能。

二、有效突破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困境的措施

对于广大农村小学教师而言,应当认真分析研究教学工作中面临的困境,学校与教学主管部门也要强化这一方面的调查研究,做到掌握实际情况,改革推进措施,帮助基层农村小学有效突破当前语文教学的困境,主要应当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强化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不足,直接导致这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无法正常高效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其影音展示生动形象和富含信息量大的特点也就无法充分体现出来。对此,无论是学校、教育主管部门还是教师自身,都要强化信息技术能力的学习提高。学校与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开展定期的信息技术培训,借助于各种脱产、在职培训,让教师能够有效掌握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自己也要利用业余时间多学习,学习多媒体手段的操作演示,还要学习自主设计课件,灵活地运用信息手段使语文教学工作能够得到优化与改进。

2.强化语文教学改革研究,提高教师岗位履职水平。教学研究对教师履职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帮助,部分农村小学在语文教学研究方面流于形式,没有能够与时俱进,制约了教师能力的提升。对此,学校与广大教师应当共同努力强化教学研究。首先在语文教研的方式上要进行改革,不要局限于单纯的学习文章,要更多地将先进的经验与自身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多采取实践课、观摩课、研讨课的方式,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研究,还可以通过申报课题组织实施的方式,吸纳更多的语文教师参与到这些课题的研究之中,提高履职能力。另外,语文教师还要立足自身的教学实践,广泛浏览先进的教学经验,与自己的语文教学工作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灵活运用,综合突破语文教学困境。

3.强化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在以灌输为主要模式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性较低,对语文学习的投入程度也难以迅速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对课题教学的模式进行充分的优化。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学习参与愿望,设置更多的自主学习平台让学生参与其中。教师既可以通过设置思考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分小组研究讨论,利用这样的学习载体来集中大家的思维来突破难点。教师也可以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将教学目标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其中的大部分内容,对于存在的重点难点教师则进行进一步的启发点拨,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有效地动起来,更多地参与到研究活动之中,在这样的活动中提高能力,巩固了知识点的掌握效果。

4.强化教育资源整合利用,提高语文教学拓展效果。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而言,教师不仅要抓住课堂进行着力,还要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将各种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资源整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对语文教学课堂的补充功能。教师可以通过课外兴趣小组的方式,让学生认真地分析自身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在课外活动中开展针对性的训练巩固。教师也可以通过组织竞赛活动、专题研究活动等方式,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变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了这样的教育资源整合,小学语文教学将会呈现出勃勃的生机,学生在学习的方式内容等方面会更感兴趣,投入程度也更高。

第11篇

关键词:“金工实习”模式;会计学专业实践课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2

会计学专业是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十分紧密的应用型学科。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社会对会计学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理论基础扎实,还要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而目前河南省内各高校并未普及以校方为主导的学生普遍参与的会计学专业实践活动,使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与社会需求标准脱钩。目前,金工实习作为国内高校机械类专业具有普及性的一门实践技术专业课,不仅为学生的理论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成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必要环节。该实践模式全面提高了毕业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使之能尽快适应社会需求。而根据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正需要类似的高效实践模式来为高校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学习的平台,让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切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河南省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情况调研

从就业与实践能力的关系看,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大学生成功就业的一个重要指标。山东大学社会系曾经做过调查,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实践能力以47.8%的看重程度位居在学生的综合素质中第一要素。有学者调查指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评价,用人单位选择“较强”的只有9.7%,很多单位认为当前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比以往更差,教师选择“一般”的高达57%,学生选择“很强”的只有3.4%。由此可见,无论是企业、教师和大学生自己,对大学生实践能力水平的评价都不高。

目前在河南省高校会计学教育课程设置中,现有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以下不足:

1.实践教学观念落后。从实践教学理念看,多数高校的实践教学依然停留在理论教学的阶段,不够注重学生的主导地位。

2.实践教学内容存在缺陷。从实践教学内容看,多数高校实践教学安排缺乏连贯性和完整性,忽视对学生岗位意识的培养。

3.实践教学资源不足。从实践教学资源看,多数高校的实践教学活动在校内模拟实践基地进行,但由于受校内条件约束,加之与社会及企业联系不紧密,使得实践教学不够理想。

4.实践对象范围过小。高校会计学专业的实践多以学生自主寻求社会实践机会为主,仅有小部分学生可以获取合适的专业实践机会,大部分学生无法通过专业实践提高就业能力。

综上所述,目前大学生实践能力普遍不足,与社会会计学领域人才需求标准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学校由于实践观念落后和资源不足等局限因素,未能充分发挥会计实践的作用,这使得高校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无法得到充分提高。

二、“金工实习”模式的剖析与借鉴

金工实习又叫金属加工工艺实习,是一门实践基础课,是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学习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等课程必不可少的选修课,是非机类有关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1.“金工实习”模式的特性

(1)普遍性。“金工实习”作为校方提供的选修课,其受众群为高校所有机械类专业学生,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实践活动的方式,保障了“金工实习”的普遍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基础性。“金工实习”旨在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熟悉机械零件的常用加工方法,并且应初步具备选择加工方法、进行加工分析和制定工艺规程的能力。通过基础技能的锻炼可以为后续理论课程打下基础。

(3)实用性。金工实习在铸造、焊接、焊工等方面,让学生自主设计,独立加工,制作简单产品,培养学生真正的实践专业技能。

2.“金工实习”模式中存在的局限

(1)实践形式单一。“金工实习”仍保留 “师带徒”的单一模式,大多实践任务以认知和简单操作为主,仍不能完全符合社会需求。

(2)时间连贯性较差。“金工实习”大多设置在高校学生大一升大二的暑假,多为一次性教学,缺乏连贯性和完整性。

(3)知识结合性不足。“金工实习”多设置在低年级阶段,学生的理论知识层次较低,能理解的实践内容较为有限,不能实现学练结合、相辅相成的预期目的。

3.“金工实习”模式在会计学专业中应用的必要性

金工实习作为一门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它以实践教学为主,学生进行独立操作,并辅以专题讲授的模式,对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起着不可忽视和替代的作用。而各高校会计学专业正可以借鉴这种高效的实践模式,实现实践与理论教学并重,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满足社会会计领域对人才的需求。

三、会计学实践创新模式的思路及结构框架

会计实践创新模式是以巩固和加强专业的基础知识,掌握会计专业最新实用技能,熟练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实践教学模式。

1.会计实践创新模式结构

目前在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普遍使用的会计专业教学方式为Course(课程学习),即Lecture(理论大课)与Tutorial Questions(小课)相结合的方式。在河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一部分引进外方专业课也采用了该种大课小课相结合的方式,以Business Communication(商务沟通) 为例,学生在大课中学习教材理论知识,在小课中模拟商务沟通的场景,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对大课中的理论知识理解地更加深刻透彻,也切实提高了学生商务沟通的实践能力。实践证明,大课小课相结合适用于高校的专业教学模式并且效果显著。

而会计实践创新模式作为会计学Tutorial Questions(小课)的一个组成部分,与Lecture(理论大课)共同形成了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学体系。其在不同阶段,根据Lecture(理论大课)的课程进度,又设计了不同的实践内容作为辅助,从而优化了会计学教学体系,其具体结构示意如下:

2.会计实践创新模式具体内容

会计实践创新模式独特的结构要求其具有详尽的、合理的、具有时代性的实践教学内容。在结合了河南高校的教学资源水平和质量的前提下,其具体内容设计如下:

2.1第一阶段:①实物认知:认识和了解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科目汇总表、会计账簿等会计资料;②视频观看:观看会计人员和会计主管日常工作的视频、了解会计常规工作;③企业参观:按组分批有计划地去企业实地参观,感知财务会计人员工作。

2.2第二阶段:①实验教学:按步骤,遵循会计流程,模拟教授简单的账务处理;②会计信息话:观摩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演示,并掌握简单的账务信息化操作;③企业讨论:邀请企业人员和在校学生讨论会计日常学习经验。

2.3第三阶段:①分析财务报表:审核和分析财务报表极其勾稽关系、相关数据间的逻辑关系和常见的比率关系;②综合财务操作:填写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编制科目汇总表、编会计报表、填纳税申报表;③企业讨论:与更高级的企业会计主管共同探究学习相关会计理论和实践知识。

2.4第四阶段:①岗前培训:巩固所学理论知识,企业提供岗位具体内容的讲解和培训;②强化训练:强化会计人员基础技能,如复核审核发票、填写记账凭证、登记账簿;③企业实习:经过面试选拔,获得在企业实习的机会。

3.会计实践创新模式特性

创新模式以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容、系统的规划、灵活的时间、以及社会需求的导向为创新,有效地促进了高校学生认知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和提高应用能力,也大大提高了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和社会竞争力。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特性:

(1)社会需求导向性

社会需求导向性作为会计实践创新模式的一个亮点,校企合作充分为高校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这种以动态合作为特点的新模式已深获河南立信兴豫会计师事务所的认可。因为其不仅能将社会对会计学专业的要求和期望第一时间传递给高校,同时也可以把最新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法规教授给学生,有利于高校学生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就业水平和就业质量。

(2)系统规划性

会计学专业实践创新模式应用体现了由认知到验证再到认知、由单一到综合的,一步步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一体化、多层次的职业规划性。

(3)形式多样性

会计学专业实践创新模式应用改变了单一枯燥的课堂教授的传统模式,而是融入了多元化生动形象的创新手段,主要有以下五种。

(4)群体普遍性

借鉴“金工实习”模式是工科必修课的成熟实践模式,会计实践创新模式同样适用于会计学专业的全部学生。作为Tutorial Question(小课)的一部分,该新模式可以确保学生真正参与到会计实践中,切实提高高校会计学专业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整体能力和水平。

(5)时间灵活性

区别于“金工实习”为期一个月的模式,会计实践创新模式的时间安排方便灵活,各阶段的实践课程根据教学安排课穿插于各学期中,可根据学校和企业的时间就行调整。确保各个阶段拥有不同侧重内容,始终与理论知识同步进行,使学生得以在实践中强化理论知识,在理论知识中完善实践技能。

上述实践教学模式,针对河南省内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定的解决思路,尽管该模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对学生实践课成绩的考核标准缺乏参考依据,仍需进一步完善;然而,从该模式在河南大学会计学专业的试行结果来看,接受过实践教学训练的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相比之前有大幅度提高,相关会计师事务所和校方都表示对推行该模式表示赞同。

参考文献:

[1]田凤萍.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2012,2.

[2]吕开斌,刘云秀,罗惠波.论普通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实践能力[J].中国科技信息,2005(24).

[3]王瑞芳,郑红梅.吴安永金工实习是值得重视的一门课程[J].合肥工业大学学学报,第14卷第1期.

[4]王芝玲.中高职业学校开设金工实习课程的必要性[J].职业与健康.

作者简介:田馨滦(1994-),女,河南省新乡市人,2011级本科在读,河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第12篇

关键词:高职学校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教学问题 解决措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汽车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市场的扩大对相应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从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学效果似乎不容乐观。[1]

一、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现状

高职学校的最为明显的特色就是培养与市场发展及需求相一致的职业技术人才。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这种势头并没有持续多久,教学过程中开始暴露出许多传统模式的漏洞和问题,严重阻碍着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2]

(一)传统模式占据主导

汽车运用与维修是一门较为注重理论知识培养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专业,教学中有许多概念性的理论知识,针对理论知识部分,一般采取的都是理论教学为主、学生自主探究与学习为辅的模式。这一模式中,教师居于整个课程教学的主导位置,学生的学习状态普遍较为被动。新时期条件下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重新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通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来带动整个课程教学的发展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提升学生自身的知识获取能力和应用能力。这一标准客观要求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模式的转变。但是从目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现状来看,教育工作者们在一段时间里的确进行了大量的摸索和探究,但传统教学模式依旧占据着主要地位。

(二)教学模式单一化现象严重

除教学模式存在问题外,现阶段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还面临的另外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学手段单一。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们普遍存在一个误区:转换教学模式是浪费有限课时的表现。在这样一种权衡下,大多数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都会倾向于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一种教学手段。在这样一个误区的影响下,将会直接导致整个课程教学的死板与僵硬,学生学习无激情,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通过教学主题就能预知下一环节的教学内容。这样平淡无奇、毫无新意的教学模式只会收到诸多负面效果,激发不了学生潜意识里的挑战欲望以及挑战激情。

(三)实践操作合理性不足

实践操作课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提升学生汽车运用与维修综合素养的有效措施,及时巩固学生理论知识基础的同时,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填补知识层次中的不足。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现状来看,只是一味的按照教学目标实施理论教学计划,对学生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具体吸收情况及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一概不知,在实践操作教学中也只是进行简单的动作示范教学,对提升学生知识连贯性与融通性的重要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提升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通过上文论述,我们已经对高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现状有了基本的认识。基于这一认知的基础上,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特点出发,就其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策略和措施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培养学生自学意识,实施一体化培养

高职学生是已经具备一定学习能力的群体。时展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综合运用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一体化”培养计划的落实势在必行。在学生一体化培养计划中,首先应引导学生树立与时俱进、自我充实的意识和理念,让学生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学生树立这一理念之后,应将实际操作环节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和发现问题的重要窗口,形成教学过程的良性循环。一旦学生将整个教学过程当作自己学习的机会,势必会激发学生探究和设计的主动性,从而提升整个课程教学的有机性,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实现奠定基础。[3]

(二)结合市场需求,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除自学意识的培养与树立、一体化培养计划的实施外,还应从市场需求入手,着力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促进学生对自身知识结构的优化,更新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与运用能力。在不断的实际演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对市场的适应能力。比如在进行机械基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结合汽车常见故障进行示范教学,或者在课程教学的导入环节播放一些深受学生喜爱的动画或视频,调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在教学活动正式开始时,再引导学生回归到教学计划中。如此以来,不仅能改善以往教学过程中学生懒散、缺乏积极性的状态,同时还能有效强化课堂效果,提升课堂张力。[4]

参考文献:

[1]黄鑫. 能力与专业: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3.

[2]高琳. 案例分析法和项目教学法在汽车维修专业中的运用[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08:70-72.

[3]贾会星. 基于专项技能认证的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J]. 科技信息,2013,22:39-40.

[4]汤霓. 关于中职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的调查报告――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J]. 职教论坛,2010,12:80-86.

第13篇

初次相遇是2001年秋季,正值太仓市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之际,当我偶然看到《小学语文研究》这本杂志时,立刻被其全新的理念、朴实的文字、深厚的底蕴吸引住了。杂志以“为课改实验服务,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服务”的宗旨,为一线教师学习新“课标”,研究新教材,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开展教研活动,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不知不觉中我爱上了这本杂志。在与《小学语文研究》相伴的日子里,我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并与自己的课堂教学相结合,不断实践着,以课堂案例、随笔等形式记录着自己的教学生涯。

一次,我在《小学语文研究》杂志上,读到张庆老师撰写的《强化自我体验,促进学生发展》一文,张老师结合李平老师《三袋麦子》的教学,对课堂中落实新课改理念的做法进行深入剖析,对新“课标”中“体验”一词做了形象化的解读。读着文章,我不由想到,什么是“体验性学习”?小学语文教学中该如何推进“体验性学习”?我找来多期《小学语文研究》杂志,对“标准专栏”中的文章细细品读,认真思考,发现了其中巨大的研究价值。2003年暑假,我把思考写成了“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成功地被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立项。可以说,是《小学语文研究》杂志,把我引入了科研的天地。

为了将课题研究做深,我带领着朱棣文小学课题组二十多位教师投入到再学习之中。《小学语文研究》更是我们精读的刊物,给了我们很多启示,让我们萌发了从识字写字、阅读、综合性学习和写作四大板块来做“大体验”课题的想法。在三年多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得到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委会、《小学语文研究》编辑部很多专家的支持和指导。课题组先后在《小学语文研究》杂志上发表了《加强角色体验,促进读书感悟》《知情并重,以情促知的尝试——体验教学》《体验中感悟,感悟中创造》等十多篇科研论文和教学案例。2007年1月,《小学语文研究》杂志还开辟专栏介绍了我们的课题成果,促进了体验教学成果在更大区域推广。

2008年初,体验教学课题进入总结提升阶段,我想把多年来研究成果进行整理结集,以专著形式出版。这个想法得到了《小学语文研究》杂志副主编钱锡铭先生的支持。他细致阅读了我们所有的成果材料,对专著的整体思路进行了耐心的指导,提了许多建设性意见,还一章章地帮助审核。4月份,《体验教学实践研究》正式出版了,得到了许多赞誉。更令人惊喜的是,这项研究成果还获得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我想,这与多年来《小学语文研究》杂志的支持和引领是分不开的。

2009年元月,《小学语文研究》杂志扩版更名为《七彩语文·教师论坛》。为了帮助更多的教师尽快进入科研天地,杂志的“课题研究”栏目专门组织了一次“关于课题实验的培训”系列活动,特意约请我撰写一期培训文章——《课题研究,为教师成长注入“生命活水”》。我以前几年撰写的研究报告《课题研究,伴我走过一路阳光》为基础,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切身体会,具体谈了如何引领教师走进课题研究的园地,如何让课题研究成为教师工作的常态,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生命活水”。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老师们,只要热爱教育、投身科研,与《七彩语文·教师论坛》为伴,就一定会有良好的成果。

去年8月,我调入太仓市明德小学工作。当我为如何发挥校内骨干教师优势,引领这所全市“航母”学校的诸多教师走上良好的专业发展之路而发愁时,我又读到了杂志的专访《名师工作室——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深受启发。我想:我们学校数十位语文教师,一定能够在规范、科学、有效推进课题研究过程中,习得方法和理念,提升教师和学生整体水平和素养。说干就干,“语文体验教学研究工作室”成立了!我作为导师,和二十多位学员一起开始了新一轮的体验教学研究,在忙碌而充实的日子里,我们享受着语文教学浓浓的快乐和幸福!杂志的一个专访,给了我灵感,在我面前呈现出一个全新的视野、全新的工作方式,我真的感谢她!

第14篇

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谈小课题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

一、小课题研究有利于促进小学语文教师职业修养的提高

在小课题进行过程中,教师的这种精神在不断地成长和升华。回想教师对学生原始的爱更多是出于喜爱,很多教师是因为喜欢孩子选择了教育,但是教育孩子的工作不能只建立在此基础上。因为他们身心需要发展,各方面要和谐、健康地成长,还需要成人更多理智的爱――教育之爱,它是建立在喜欢孩子的基础之上更深刻的爱。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学习、探索、研究的精神,时时把握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其中包括思维发展规律。所以,只有对儿童各方面的发展情况了如指掌时,才会对儿童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通过小课题研究,可以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和反思能力

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是提升自身的实践智慧,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是使自己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成为自身实践的研究者。课题研究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

1.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观察,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

“观察”和“聆听”是了解孩子的前提,是教育实践的依据,而“反思”则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杠杆。我们把传统的授课变为“效果分析”“观察反思”,我们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有质量、有故事。这一变化,把教师的地位从主宰者拉回到观察者、支持者;把反思,分散到教师与学生的一日活动之中,使教师时刻关注学生,时刻分析自身的教育行为。更重要的是,把孩子一些寻常时刻的寻常事定格在特定的情景中,这些“寻常事”常常令教师们兴奋不已,更激起大家关注孩子的兴趣,它们将成为一个个小小的案例,充实着我们的实践研究,留下实实在在的研究足迹。

2.在小课题实施过程中,通过和学生交流,可以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

撰写教育日记、教育随笔,是与自己对话,自我质疑,自我解惑,跳出自我,提高教育决策能力的良好途径。因此,我们引导教师进行实践前的说课和实践后的自我评析。

课题研究的实施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要发现问题首先要会反思,在活动前反思,活动中反思,活动后反思,反思产生问题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课题实施之初,课题组老师只是跟着教研人员的思路去开展活动。问题是管理者发现的,方法也是管理者提出来的,教师只是方法的实施者,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我们要求教师撰写活动后的反思,从寻找问题入手写课后分析,到从寻找问题并提出问题的办法写反思,教师们在不断的实践中反思能力逐渐提高,并运用到各项工作中,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先查找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并积极实施,教师们正是在不断的反思实践中去完善教育目标、方法,去完善自我。

三、通过小课题研究,丰富和充实了课程内容,可以提高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

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开发和利用农村课程资源,必须要立足于农村这一广阔天地,充分发挥农村独具的乡土资源的优势。我们另辟蹊径,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掘课程资源,以此为依托,开发园本课程。

1.以自然资源为依托,体现课程资源的乡土特色

活动内容:《各种各样的土》

活动反思:“土”是一个非常好研究的主题,幼儿不仅了解有关土的相关知识,而且走出了课堂,接触了大自然,充分感受泥土的特性,了解了土的多种用途。让幼儿亲近大自然,根据提供的材料玩土,用放大镜观察土里的小昆虫,用筛子过滤土里的杂质,通过亲身体验实践,幼儿的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人合作意识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他们对自己的信心,在实践中发展了自我价值。

2.充分挖掘社区及家长资源

活动内容:《怎样利用水发电》

活动反思:社区资源的利用在农村户外科学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实施课题《怎样利用水发电》,正是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取得的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本地有著名的“山美水库”,有电力丰富的水电站。参观之前,我们先实地考察,取得电站工作人员的支持,请他们当解说员,带幼儿参观大坝、发电机房,讲解发电全过程。

活动内容:《石磨的本领大》

活动反思:有效利用家庭环境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重要手段。多数家长认为农村户外科学活动安全系数小、花钱多、卫生条件差。为了让家长转变观念,我们召开了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讲座,向家长开放教育教学活动,深入家庭访问等举措,让家长主动参与幼儿的活动,指导他们参与幼儿的活动。

四、课题研究有助于教师知识和技能的提高

教师的知识广度会直接影响到幼儿认知的效果,课题研究的开展会促进教师对知识的不懈摄取,更恰当地面对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要大胆鼓励教师把眼光放长远,不要只看树木而不见森林,要调动教师反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破研究的表面形式。

第15篇

关键词:经管学科;教学质量;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3-157 -02

一、经管类学科课堂教学质量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对经管类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研究相对欠缺

如今,许多高校并没有针对经管类学科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和方法。经管类学科与自然科学学科相比有着完全不同的学习方法,而国内外目前对课堂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自然科学领域。自然科学学科旨在说明自然, 最多是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而经管类学科则是对社会现象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研究,是关于人的科学或者关于人际关系的学科。因此,我们大多数高校所采取的采用自然科学学科的管理方法来管理经管理类学科是不合理的。虽然近些年对经管类教育教学进行着不断的探索,但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在该领域的探究依然任重而道远。

(二)经管类学科教学质量评估标准难量化

教师的工作成绩绝大部分体现在学生的素质提高上,教师的教学质量,也应通过衡量学生的全面素质来体现。而教育产品不同于物质产品,教育产品是有思想、有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同时教育教学质量具有模糊性、迟效性、动态性的特点。因此从学生的全面素质角度去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是较为困难的。即使我们把可评价的范围进行一定的限定,如通过课程教学质量来衡量不同教师的教学质量。但我们传统的做法――用一张试卷来衡量学生的学科成绩是否科学?这是不是又会助长像高中阶段的死读书的现象呢?还是应该鼓励学生多去参与社会活动,感受工作岗位?这些又如何来纳入我们的成绩考核系统呢?

二、经管类学科课堂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设置和企业需求脱节

高校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然而,如今一方面企业出现了招工难、用工荒,另一方面大学生面临就业难,这说明我们培养的学生和社会需要的人才之间是有距离的。很多用人单位反映,大学毕业生到工作岗位后很长时间进入不了状态,常常表现出实际应用水平的欠缺。这就要求我们高校要与时俱进,和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相关岗位所需的人才需具备哪些素质和技能,从而不断更新并完善我们的教学内容。虽然,近年来高校一直在倡导教学改革,但往往有浮于形式。从高校管理层面,鼓励教学改革无从下手;从课程教学层面,教学内容和方法陈旧老套。

(二)学生缺乏企业体验使得课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大学生中的大多来自于高中三年后,涉世未深,没有任何企业工作经验,没有体验就难以深刻。作为一个大学经管类学科的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我深有体会,我在给成教班学生上管理课程时,学员们的眼神中充满着对知识的渴求,他们时而皱眉,时而沉思,即使课间也凑上讲台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提出各种问题。而同样的课程上给高中三年后的学生,学生们的脸上更多展现的是迷茫,听到动听处虽也动容,却往往课上哈哈一乐,课下却难有多少收获。

(三)实践教学环节虚浮

经管类专业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其特色是必须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操作能力。因此,经管类学科的教学内容应更加强调同实践紧密结合,加强学生的体验式学习环节。但是现在大多高校的经管类课程,教学计划上设置了专业所必须的实践内容,可是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却只是停留在课堂讲授教材的层面上,而很少安排教学实践活动。甚至有的院校在毕业实习这个最重要的环节,由于经费紧张或联系不到接收学生实习的单位等原因,对学生进行放羊式管理,结束后拿回一个实习证明即可,从而使得毕业实习形同虚设。

(四)专注技能培养,而对综合素质重视不够

经管类学科外延广泛,更加强调应用性,相对于理工科来讲,要求学生涉猎的内容要更加广泛,要具有较强的发散型思维。如今,我们的教学内容在不断细化,要求每一门学科提炼出主要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其实,不断细化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管理类学科的知识点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和影响的。而我们的学科教学更多关注的是本课程的知识点,显然对相关学科和课程的涉及非常少。久而久之,就造成了经管类学生的“专而不全”,这样知识结构显然是做不好管理工作的。将来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亦是如此,管理工作的成功,是受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的,优秀的管理者是不能有“短板”的。

三、加强经管类学科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

(一)从领导到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

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先导。从领导到教师彻底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切实把专业素质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来抓。要打破传统的为考试服务、以教师为中心的思路,改变过去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应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只有领导重视,才能明确教学改革的方向;只有教师重视,才能使工作落到实处。

(二)经管类学科教学内容改革

高等教育是专业教育,但更是素质教育。由于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经管类专业课程设置,不仅要构建管理人才合理的知识结构,而且要全方位提高其执行能力。所以,经管类专业的课程应在对社会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基础课程以“必需、够用”为度,强调广基础;专业课侧重学生专业业务素质的提高,强调适应性;实践课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强调应用性;素质拓展课重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个性发展,强调前瞻性。各高校还应依托地方经济,结合本校专业优势,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服务地方经济。

(三)深化校企合作,改进教学方法

校企共建共同培养人才是学校和企业接轨是高校改革的方向。高校要根据企业需求设置专业,校企共同制定课程标准,调整师资结构,鼓励企业专业进校园,安排学生有计划地深入企业,将教、学、做有机结合起来,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与实践性。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设专业专用实验室,加大实验设备的投入,重视“第二课堂”的开展,提倡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定期组织开展各类竞赛。

(四)提高经管类教师教学水平

学校的活动主要是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是直接由教师组织和主持的,因此教师的思想态度,业务能力直接制约着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长久的,也是巨大的。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使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谈如何对学生进行教育,而教师的素质始终未受到真正的重视。事实上,大多经管类专业的教师从高校到高校,普遍缺乏从事经管工作的实践经验,因此,教学时泛泛空洞、坐而论道现象较严重,为此要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就必须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大“双师型”教师比例,鼓励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五)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近年来,用人单位对经管类毕业生素质与能力的要求愈来愈高,现代管理理念的普及和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对管理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活动方式的改变,使管理人员知识、能力结构有了新的标准。企业管理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是一种综合性工作,它承上启下、协调左右,管理工作的运行状况直接影响着一个单位的整体工作水平和效率。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是具备大局观念,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较强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钱方明.地方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若干问题探讨[J].实验室研究索,2008,27(12):122-125.

[2]杨晓,田源,田冠军. 理工类地方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探索――基于重庆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改革思路的探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0,12: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