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公共安全管理的理论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相关概念阐述
公共安全问题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来,同样,公共安全管理活动也是伴随公共安全问题的产生而产生。现在公共安全已经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公共安全管理指维护公共安全的主体(通常是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或公共服务机构)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公共安全政策,履行相应的职责和义务,通过组织、领导、指挥、协调和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实施预防、处置、恢复等行为,为社会公众提供保障生活、生产等安全的公共服务的活动。公共安全管理的过程就是以政府主要角色的公共安全主体为实现社会安全的意图和目标而实施的持续不断的组织、协调、指挥、控制等程序的一系列活动。
公共安全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消除威胁、预防灾难,挽救生命、保护财产,减少损失,迅速恢复、持续维护社会稳定和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在现代社会的高危险期,传统的与非传统的公共安全事件日益增多,比较突出的领域包含了自然灾害、安全生产、金融风险、信息安全、社会安全、公共卫生及民族宗教等。特别是民生矛盾突出,反映在城乡就业、征地拆迁、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多方面,使公共安全呈现出频发性、高危性、群发性、连锁性等特点,也使得传统的公共安全管理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呼唤公共安全管理主体有更包容的心态与机制来应对新问题的出现。
二、公共安全管理中的包容性维度分析
党的十报告第七部分以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为标题,清楚地标明了社会建设的两个重点内容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而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根本。民生是国之根本,民富才能国强。只有民生得以发展,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只有老百姓感觉幸福了,整个社会才能和谐发展。因此,公共安全管理的核心就是建立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观,就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把社会公民的生存权、发展权、救济权等权利始终摆在第一位,建设和谐社会中首先以人的生命为本,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和健康为代价的原则,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也是安全发展的核心。
中国的GDP 连续多年平均保持了8% 的高位增长, 却鲜有人知道每年因公共安全问题造成的GDP 损失高达6%,非典、禽流感、地震、海啸、暴力抢劫等等这些问题每年夺去了20 万人的宝贵生命。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我们也要认识到安全也是稳定、安全也是生产力、安全也是最大的效益,公共安全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提高人民的幸福度和满意度。
三、公共安全管理中包容性缺失导致的现实问题
公共安全涵盖了政治安全、人身财产安全、社会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涉及的具体事件包括自然灾害、生产事故、食品药品、生态环境、公共设施、地下空间、社会治安、社会保险、金融安全、国家安全等有关社会政策与制度。我国从1954 年首次规定制度至今,公共安全管理的法律体系己经初具规模,已制定了针对社会紧急危险形势的《法》、针对地震这一特殊自然灾害的《防震减灾法》、针对洪水特别是特大洪涝灾害的《防洪法》、针对火灾的《消防法》、针对安全生产事故的《安全生产法》、针对环境保护和环境灾害防治的《环境保护法》以及针对公共卫生事件的《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没有统一的《公共安全管理法》,这使得各级政府在实施灾害防御、应急救灾以及灾后重建等措施时,由于缺少法律依据,难以把握自己的职责定位,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而最终伤害了救助群体的利益。
另一方面已有的法律法规涉及单一灾种多,涉及综合管理的法规少。通常事故或灾害的发生,往往波及到社会各个层面,涉及许多部门和领域,单一灾种的法律显得力不从心,无法实现综合的防灾减灾,特别是在如何实施灾害管理、如何界定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政府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管理责任等方面没有相关的法律予以明确,这使得政府在面对规模较大的危机和社会风险问题时无法兼顾到所涉群体的共同利益,难以对不同的利益分配进行协调。
四、应对策略
关键词: 公有公共设施;管理人; 社会公众; 安全保障义务
中图分类号:DF521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公有公共设施一般是指由行政机关或其特许的公务法人基于公众共同利益的需要,为增进人民福祉,设置或管理供公众使用各类有体物或附属于该物的相关设施,包括公路、桥梁、港阜码头、堤防、下水道、公有垃圾场、公有屠宰场、公有行道树等[1]。政府一旦向社会公众提供这些公有公共设施,政府及其设置的管理人(以下统称“管理人”)就有义务保障社会公众使用的安全,因公有公共设施造成损害,政府及管理人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赔偿义务。那么,公有公共设施管理人的安全保障义务来源有哪些,内容是什么,界限划在什么地方比较合理。本文试就这些问题进行论述,以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一、管理人安全保障义务的理论基础
所谓安全保障义务就是对特定人的人身、财产负有照顾、保护义务的人应当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避免侵害他人权益。管理人的安全保障义务是指对公有公共设施负有管理职责的人,如果该设施具有损害他人的危险,即负有防止他人遭受该设施损害的义务。这里的损害危险主要指公有公共设施在维护、修缮、保管、巡查等方面存在瑕疵,在目前的技术水平条件下缺乏通常应具有的安全性,致使使用者的人身和财产受到损害的危险。和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的基础不同,社会公众对管理人信赖的基础不是合同而是一种信赖关系。我们知道,现代社会推行“依法行政”,其重要方面就是政府要保障社会公众的信赖利益,打造诚信政府的形象,实现政府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这就要求:
(一)政府行为具有正当性,值得社会公众信赖。自20世纪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在行政上是一种服务与合作的关系,在观念上是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为了管理社会、服务社会,政府无偿向社会提供各种公有公共设施,其提供服务的行为被推定为具有正当性。社会公众基于对政府的信赖,相信其提供的公有公共设施不会存在基本的安全瑕疵;而实际上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公有公共设施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其中有些缺陷是无法避免的,而有些缺陷在现有条件下是完全可以避免或者可以控制到最低程度的,对这部分缺陷造成的损害,政府无疑成了这些危险源的制造者。尽管政府在提供公有公共设施方面毫无过失可言,也不存在道德上的非难性,但是为了保障社会公众的安全和信赖利益,政府有责任去排除或控制这些危险源,让社会公众放心使用。
(二)保障公众安全,实现利益平衡。从利益关系上说,政府对社会公众利益的集合是无偿的,因而对公共利益的维护和分配也应该是无偿的,也就是说,社会公众已经无偿地分担了公共负担,接受政府的公共服务也应当是无偿的,除非特定的社会公众分享了比其他社会公众更多的公共利益。如果要求社会公众在享受政府提供公有公共设施“免费午餐”的同时,自己去解决由此而带来的危险,无疑会使得他们在使用这些公有公共设施时变得小心谨慎,畏首畏尾;而一旦造成损害还要其自行承担,社会公众在使用这些公共公共设施时就不是无偿的,而是以承担某种风险甚至损失为代价。这样,政府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就被破坏,本应由政府承担的责任就不合理地转嫁到社会公众的身上。再者说,在避免公有公共设施造成损害方面,由于政府及其设置的管理人离危险源近,控制危险的发生更容易,投入的成本较特定的社会公众低。所以,为了维护社会公众的信赖利益,政府也应当承担安全保障义务。
二、管理人安全保障义务的来源
经营者安全保障义务的来源多种多样,包括法定义务、合同义务和附随义务,而管理人与社会公众之间不存在合同关系,提供设施并加强管理是政府及其管理人的一项行政服务职能,所以合同义务和附随义务并不是管理人安全保障义务的来源。尽管有人认为政府修建收费公路等,管理人和社会公众因收费而使得两者之间有了合同关系,据此推断出合同也是管理人的义务来源之一[1]17,但对此说法笔者不敢苟同。因为随着公路管理体制的改革,收费公路都是由各自的公路公司负责经营,其收费不仅是为了收回修路的成本,而且更带有明显的营利性质,公路公司的安全保障义务属于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范畴。笔者认为管理人未尽安全保障义务是基于国家法律规定以及依诚实信用和保障人权等原则而产生的。具体而言,管理人安全保障义务的来源主要有:
(一)保护他人安全的法律规定是管理人安全保障义务的主要来源
在现代社会,国家为保障社会公众免受公有公共设施带来损害,专门出台了相关法律,直接课以行政机关或相关的事业单位保障社会公众安全的义务,这些规定就成了管理人安全保障义务的主要来源。例如,我国《公路法》、《水法》、《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等对管理人的安全保障义务都作出了明确规定。我国《公路法》规定,公路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对公路进行养护,保证公路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依法对有关公路的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公路养护技术规范》规定,各种路面应定期清扫,及时清除杂物,以保持路面和环境的清洁。我国《河道管理条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河道主管机关以及河道监理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加强河道管理,执行供水计划和防洪调度命令,维护水工程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河道的整治与建设,应当服从流域综合规划,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通航标准和其他有关技术要求,维护堤防安全,保持河势稳定和行洪、航运通畅。”《风景名胜区条例》规定:“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安全保障制度,加强安全管理,保障游览安全,并督促风景名胜区的经营单位接受有关部门依据法律、法规进行的监督检查。禁止超过允许容量接纳游客和在没有安全保障的区域开展游览活动。”
(二)社会活动安全注意义务是管理人义务的补充来源
尽管法律对管理人安全保障义务作了相应的规定,但是法律不可能将所有公有公共设施的安全保障义务都规定出来。对于这些未法定化的危险,往往是通过社会活动安全注意义务来调整。社会活动安全注意义务是指“在自己有责任的领域内,从事或持续特定危险的,负有义务根据情况采取必要的、具体期待可能性的防范措施,保护第三人免于危险”[2]。这一理论基础肇始于德国的一般安全注意义务理论。其核心是旨在“从事交易或者社会活动,肇致形成或者持续特定危险源的,应当采取必要安全措施,以保护他人免受损害”。它是安全保障义务中除去已经类型化的义务来源之外的部分,范围非常广,是安全保障义务中最具活力的来源。根据王泽鉴先生的理论,笔者认为公有公共设施管理人的社会活动安全保障义务也有三种情形[3]:一是因自己的行为发生一定结果的危险而负有防范的义务,如市政管理部门修建下水道设施、挖掘水沟,应加盖或设置必要的警示标牌;二是维持某种交通的需要,如公路养护部门在维修公路时应在一定的范围内设置必要的警戒线,并作合理的提示,在改建公路桥梁时应设置临时的通行公路;三是因从事一定职业而承担防范危险的义务。如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应保证旅游高峰期间游人不能过分拥挤,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三、管理人安全保障义务的内容
(一)提供的公有公共设施设备必须符合必要的安全保障标准,这是管理人安全保障的基本内容。管理人所提供的建筑物、配套服务设施、设备应当安全可靠,有国家强制标准的应当符合强制标准的要求,没有国家强制标准的,应当符合行业标准或者达到该类设施所具备的最低安全标准。这就要求:
1.所提供的设施设备必须经验收合格。公有公共设施在投入社会活动使用前必须经过建筑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并允许投入使用。正在兴建或者尚未正式投入使用的公有公共设施,其所造成的危害不能称之为违反安全保障义务。
2.所提供的设施设备必须符合安全管理要求。在安全管理方面,现行法律法规一般要求公有公共设施的设计人管理人在设计使用过程中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并保证该设施设备一直处于良好的状态。
(二)已经使用的公有公共设施,其管理人应合理控制危险源。这是管理人安全保障义务另一主要内容。根据克雷斯蒂安•冯•巴尔的理论[4],危险控制义务可分为两类:一类就是那些得以使潜在的受害人对危险自己负责的义务,管理人的这类义务主要是警告或者告知义务,而具体的安全防范义务经提示后则由社会公众自己承担。这主要是因为对这类危险管理人无法采用积极的防范措施予以避免,而交由社会公众自己去采取措施,避免的效果可能更好些。所以,虽然警告是最弱的安全措施,但简单、经济,在一定情况下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另一类就是以直接排除危险源为目的的义务。这类义务主要是由于公有公共设施本身存在的明显的不安全因素,仅通过警告告知等方式仍不足以防止危险的发生,在此情况下管理人还应该采取积极措施,直接排除危险源。如公路桥梁可以通过竖立障碍栅栏保障人行通道的安全,高速公路通过设立上跨桥的方式保障公路两边行人横穿马路的安全。究竟管理人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排除危险,一般认为,如果管理人本应直接采取措施排除危险而没有去排除,或者管理人为了降低成本,仅仅发出一些警告和指示,甚至连警告和指示都没有发出,那么管理人没有履行合理地控制危险源的义务,存在有过失或者重大过失。[注:如部队仅在尚未清理完毕的演习场出入口贴出“有危险,村民不得进入”的告示是不足够的。具体案例可参阅杨立新主编《类型侵权行为法研究》。(杨立新.类型侵权行为法研究[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686.)]。如何认定管理人合理控制危险源,笔者认为应参照以下标准:
1.控制危险源的预防成本与可能造成损害之间的比例。在确定本应采取某一具体预防措施而没有采取是否违反了安全保障义务时,需要比较所影响的负担和收益的分配。 一般来说,如果行为人期待利益超过他行为的预期成本,那么他所承担的行为风险就是合理的;如果损害非常大,但是预防的成本很低,而预防产生的有效性却很高,那么就要求采取预防措施。如果管理人为增加预防措施而增加了相应的成本,而该成本又通过其他从事该活动的行为人进行分散,而它导致的损害却集中于一些不幸的受害者身上时,那么管理人就可能被认为是没有合理控制危险源。反之,如果管理人增加的成本进行了适当的分散,而且受害人的损害机率和程度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分散,管理人即可被认为对危险源进行了合理控制。
2.危险源的性质及其防止危险的成本。一般来说,预防危险的程度应当同某一特殊危险可能造成损害的大小和可能性相适应,但在危险发生的机率非常之小,以至于危险可能被描述为“仅仅是一种可能性”而不是“合理可预见的”情况下,对于该种危险源就根本不要求进行预防,因为这种预防的投入和危险的发生根本不成比例。
(三)防范制止侵权行为。作为公有公共设施的管理人,由于具有了解认识其管理的物的能力,并且也能认识到如何防范和制止因该管理而导致侵权行为发生的能力。因此,管理人有义务在侵权事件发生之前,制定相应的预警机制和应对突发事故的预案。在侵权事件发生后应采取相应措施将损害降低到最低程度。这一义务具体包括:
1.防范制止来自外界、第三方的侵害。管理人的职责是保护公有公共设施的安全,至于外界或第三方在公有公共设施场所内直接侵害他人利益的,管理人应在其可预见的范围内承担防范和制止的义务,但是如果超出可预见的范围,要求管理人防范和制止来自外界、第三方的侵害,则就对管理人要求过高。如公路上每一定距离的路段就应配备相应的养护车辆和养护人员,定期对公路进行巡逻,及时修复被损坏的公路路面,防止因路面被毁而使行人或驾驶人员受到损害,这是管理人防范外界或第三方侵害应尽的义务。
2.排除安全隐患。管理人对于有违安全的特定人应当进行劝阻,必要时通知公安部门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如劝阻深水区域游泳的人离开深水区域,禁止报废车辆上路行驶等。
3.对于正在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危险,管理人应当积极施救或者配合相关部门及人员进行施救,以避免损害的进一步发生或减少损失。如水库大坝管理人员对落水的人应积极施救,拨打急救电话120或报警电话110等。
(四)对特殊群体承担的特殊安全保障义务。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人身损害的司法解释》中规定了经营者对儿童安全保障的特别义务。但实际上,在公有公共设施的使用上特殊群体并不仅限于儿童,色盲、盲人以及其他有生理缺陷的残疾人等也经常是公有公共设施的使用人。因此在建设公有公共设施时,这些群体的安全也是应该予以考虑的。公有公共设施不应存在对特殊群体有特殊的危险,尽管这些危险作为正常人可能并不存在,但由于特殊群体的生理原因,无法识别和控制这些危险,作为管理人有义务控制或减少这些危险。比如城市主干道的人行道上设置盲道,这不仅是政府人性化管理的表现,也是政府市政部门应承担的安全保障义务。
四、管理人安全保障义务的界限
尽管管理人在一定情况下必须承担安全保障义务,但其承担义务也是有一定界限的。那种不论是天灾还是人祸,只要损害的发生是在公有公共设施场所范围内,就认为管理人违反安全保障义务,就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观点,实际上是不合理扩大了管理人的安全保障义务的范围,加重了管理人的负担。司法实践中就出现过夏威夷椰子树不长椰子的法律笑话和长江、黄河是否也要加盖的疑问[5]。近几年来因道路交通事故而状告公路部门的案件日益增多,其中有些案件状告公路部门是毫无根据的[6]。因此,必须界定管理人安全保障义务的界限,那么界限划在那里比较合理呢?笔者认为,判断管理人安全保障义务有以下三个标准:
(一)管理人是否尽了合理注意义务。只要管理人尽了合理注意义务,即使发生了损害也无需担责。那么如何认定管理人尽了合理注意义务呢?笔者认为主要是管理人对损害能否预见,也就是管理人的义务仅及于那些处于可预见的危险范围之内,管理人只有在可以合理察觉危险的情况下才承担安全保障义务。如市政管理部门在下水道窨井被偷盗好几天却没有派人修复,就说明市政管理部门对受害人的损害已经有了合理预见而没有采取相应措施,那么市政部门就应对此造成的损害负责。被誉为“中国公路第一案”的判决就认为公路部门对损害有合理预见而未采取措施应承担责任[7]。如果是公路养护部门刚巡视完路面不到半个小时,就有不明第三人将油料泼洒到路面上,管理部门没有接到任何报告,致使事故发生,那么对这类事故的发生管理人是无法预见的,也就无需承担责任[8]。
(二)管理人和受害人之间是否存在近因关系,即受害人的损失与管理人的安全保障义务是否具有关联性。2004年7月,北京圆明园女游客遇害一案,法院认为圆明园管理处为了保障游客的人身、财产安全,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规定颁发了旅游管理规定,并制订了符合有关规定的安全保障措施,也就是说,圆明园管理处采取了与其活动相适应的保障措施。在安全警示方面,要求公园管理处对景区内是否发生刑事案件进行预见并制止,显然超出了公园管理处的职责范围。因此,法院认定公园管理处履行了安全保障义务,对游客的损害不承担责任[9]。这个判例说明提供规范完备的设施、稳定良好的景区秩序是景区管理者的安全保障义务,要求景区杜绝发生刑事案件则超出了其义务范围,因为刑事案件的发生与公园管理处的安全保障义务没有近因关系。类似的还有因台风吹倒路树,损坏路边汽车,或因水灾使道路排水孔盖脱落,致路人行经掉落罹难,或因地震使桥梁水泥脱落损及汽车,这些事件的发生都与管理人的管理职责没有关联,管理人不应承担赔偿责任,只承担道义上的救济责任。
(三)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能否避免危险的发生。公有公共设施造成的危险多种多样,有的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能够避免,而此时管理人却没有采取措施去避免该损害的发生,对此可以认定管理人没有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而对于有些危险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根本无法避免,即便管理人尽到了合理的注意义务也无济于事,对此就不能认为管理人没有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如长江、黄河整条河流的安全保障措施就无法彻底解决。
总之,针对公有公共设施给社会公众造成的损害,一方面人们既要区别管理人与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有所不同,保护社会公众人身财产不受侵犯,另一方面又要给管理人安全保障义务划一合理界限,防止随意扩大其义务范围而产生的不公平。
参考文献:
[1]马怀德, 喻文光. 公有公共设施致害的国家赔偿责任[J]. 法学研究, 2000(2):14-15.
[2] 林美惠. 交易安全义务和“我国”侵权行为法体系之调整[J]. 月旦法学,(80):252.
[3] 王泽鉴. 侵权行为法第一册[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 94.
[4] 克雷斯蒂安•冯•巴尔. 欧洲比较侵权行为法:上卷[M]. 张新宝,译.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1:461.
[5] 钟志平. 公共安全保障义务不能任意扩张[EB/OL]. (2003-11-18)[2006-11-10]. 省略/public/detail.php?id=91204
[6] 公路侵权责任不能任意扩大化[EB/OL]. (2006-05-25)[2006-11-08]. 省略/zyw/n301/ca271290.htm.
[7] 梁慧星. 道路管理暇疵的赔偿责任 ――大风吹断路旁护路树砸死行人案评释[J].法学研究,1991(5):27.
【关键词】公共消防 安全管理 存在的问题 对策
一、 当前我国公共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共消防安全管理也发生着变化,使得现行公共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消防法制制度不健全
改革开放后,伴随着消防实践的不断深化与广化,我国的消防法制制度取得了重大的成绩,极大地促进了公共消防安全管理的规范化与法制化。当前,我国已经形成以《消防法》为基础,以公安部及各级政府相关机构制定的相关条例为辅的消防法律法规体系。但是,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需要在以后的立法实践中进行改进。
(二)、组织建设不完善
我国的消防组织经过多年来的演化,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已经从单一的义务制度向多元化发展,构建中国特色的消防力量,在实践中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当前,我国的消防组织大体分为六类:公安消防部队、职业制消防力量、专职消防队、乡镇专兼职消防队、志愿消防组织、安保服务型消防组织。虽然我国的消防组织建设已经取得了重大成绩,但是我国仍面临着诸多问题。一是消防警力严重不足。当前,由于消防任务大幅度增加,与消防力量的增加不成比例。二是消防行政制度效率低下,难以满足社会对公共消防安全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三是消防组织建设地域性差异明显。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不同地域消防组织建设的差异性很大,很多欠发达地区的消防组织建设十分滞后。
(三)、消防财政供给不足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之相对应,我国消防财政供给的规模与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但是,当前我国的消防财政供给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消防供给规模不足。虽然从整体上说,我国消防财政供给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资金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第二地域配置不平衡。我国社会经济存在各地域发展不平衡的难题,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域在财政能力、理念、教育水平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防财政供给地域配置的不平衡性。
二、 我国公共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之对策
完善我国公共消防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我国公共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着众多问题,既有体制上的,也有主观上的,难以满足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我们应当拥有改革的魄力与能力,在借鉴发达国家有益经济的基础上,根据本国国情,加强改革,制定出各项行之有效的对策。
(一)、加强消防制度建设
第一要进一步完善《消防法》及相关配套政策。对于语义不清,易引发歧义的规定进行清晰的界定,要进行详细、明确的解释,尽量少用空洞的词汇,以提高现实中的可操作性;对于不合理的规定及制度漏洞,要根据国情尽快地进行弥补,保证法律在法理及逻辑上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以《消防法》为依据,加快相关配套法规政策的设计与出台,对于与《消防法》冲突的行政规章制度要及时改进,增强《消防法》的权威性与可操作性;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机制,对新《消防法》在实践中的执行效果要及时掌握,在动态中不断完善《消防法》。
第二加强消防执法工作。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引入竞争机制,积极吸纳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激励消防执法人员提高自身的消防法律知识与执法意识,优化知识结构,推动消防执法工作的规范化与法制化,打造高素质的消防执法队伍,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切实提高消防执法水平与效率;加大消防执法监督力度,扩大监督的深度与广度,将消防执法监督推向基层,同时加大消防监督方式创新力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尤其是新闻媒体的作用,形成覆盖面广、层次分明的消防执法监督体系;建立健全消防防执法过错责任认定及追究机制,完善业务考试及执法考核机制,防范执法人员的机会主义行为。
(二)、 加强消防组织建设
第一改革消防行政机构体系。当前,要加强消防组织建设必须要整合现有资源,成立专门的消防机构,构建层次分明,权责明确、沟通顺畅的消防组织体系。将国家级的消防组织进行整合,成立统一专门的国家消防部门,将以前各组织的职能有效地融合到新部门,以此来避免多头管理及由此带来的制度冲突。在各级地方政府设立消防厅(省级)、局(市级)、站(县级),职能基本与中央相同,归各级地方政府统一管辖。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全国消防组织建设发展的平衡性,重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消防组织建设,这就需要国家及地方在人力、物力及财力上对落后地区给予一定的倾斜与扶持。第二要促进消防力量的职业化与多元化。根据当前的国际经验,消防力量职业化是大势所趋。在今后的改革中,要逐步改革不合时宜的兵役制度,大力促进消防人员的职业化,与公安部门逐步脱离,切实提升消防人员的收入及稳定性,以缓解当前警力不足及人才流失的困境。此外,还应大力发展非职业消防组织建设。参照发达国家经验,我国还应大力发展兼职及志愿制消防组织建设,给予资金与政策的有效扶持,并且充分调动与发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壮大民间消防力量,对消防常备力量进行有效补充。
(三)、大力发展消防教育
一要转变消防教育理念。深刻认清国际消防教育的趋势,认清自身教育存在的不足,转变固化、不合理的教育理念,摸清消防教育的规律性,重视消防教育方式创新,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同时,应当重视消防教育的长远性与可持续性,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纲要,以有效地指导消防教育。
一要促进消防人才教育的国际化。闭门造车是造不出好车的,同样,要培养真正高素质的消防人才也有必要走国际化的道路。在今后的消防人才教育中,要走国际化培养人才之路,应当与消防实践发达国家的相关消防教育机构在国际间消防技术、人才、装备、科研等方面加强交流,将有潜力的消防人才派遣到国外先进消防教育机构进行进修,学习先进的消防技术、管理、经验,互通有无,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消防人才。
二要大力弘扬消防文化。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了解基层的消防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改变当前说教为主的宣传方式,积极进行宣传方式创新,注重人性化与普及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教育公众;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报纸、网络等社会媒介,加大消防宣传力度,优化宣传内容,促进宣传形式的多元化;政府要真正地重视公民消防教育,加大公民消防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及师资队伍的投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消防教育体系,并纳入全面教育的范畴,例如建立专业的消防图书馆及纪念馆,以大量消防历史及实物教育公众;坚持公民消防教育从娃娃抓起,将消防教育作为未成年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并根据未成年人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育方式,以从小培养未成年人的消防意识及火灾自救能力;大力宣传消防职业及消防员的先进事迹,增强社会公众对消防职业的了解,摒弃错误观念,切实提升消防职业及消防员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道路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安全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是指通过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企业生产中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降低生产事故的发生率,为企业安全、有序地进行生产提供保障。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大多作业需要在露天的环境下进行,这就使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将安全管理落实到道路施工的全过程,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保证工程的施工进度,而且能够使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除此之外,加强道路施工安全管理能够使道路施工过程中的各项生产要素得以重组,使人力、物力等各项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分配,从而使道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能够充分采用现代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顺利地进行施工,营造良好的道路施工安全管理环境。
2影响道路施工安全管理的因素
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影响安全管理的因素不仅特别多,而且各因素均处在不断变化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道路施工安全管理的难度。因此,分析并把握影响道路施工安全管理的因素,才能在安全管理过程中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确保道路施工工作的正常进行,具体来说,影响道路施工安全管理的因素主要包括如下几点:首先,环境因素。道路施工不仅战线较长,而且多属于露天作业,加之交叉作业等情形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道路施工的难度。由于施工环境的复杂性,使道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具有极大的不可预测性,一旦检测不准确便会影响施工进度,给施工单位带去损失,如:恶劣的天气因素、复杂的地形地势等。其次,人为因素。道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牵涉到的人员比较多,既包括安全管理工作人员自身,又包括专职以及临时的施工人员,其中施工人员大多具有很大的变动性,且他们的素质及施工水平高低不一,这就为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例如:一些施工单位为了降低人工成本,往往会选用一些临时的施工人员,这些施工人员大多缺乏相应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意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施工标准去执行,往往说一套、做一套,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为安全施工带来一定的隐患。其次,材料因素。材料作为道路施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当前时期下,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逐步成了大多企业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这就导致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谋取一己私利,往往会生产或采用一些与国家规范标准所不相符,甚至残次伪劣材料。这些不合格的材料一旦流入施工环节,将会对道路的质量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从而形成较大的安全隐患。最后,管理因素。在当前时期下,道路施工安全管理由于受分工不明确、责任意识不强、执行力不迅速等因素的影响,也会使安全管理工作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变成一纸空文,从而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导致与施工相关的不安全因素无法被及时发现、解决,致使安全管理流于形式。此外,部分管理人员安全管理意识淡薄,缺乏对道路施工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这也会导致安全管理工作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障碍重重。
3提高道路施工安全管理的路径选择
3.1更新道路施工的安全管理理念
管理理念对安全管理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通常来说,传统的安全管理理念往往将事故处理放在重要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和安全管理的目的相违背。因此,当前时期下道路施工的安全管理应当从更新道路施工的安全管理理念着手,使相关施工单位充分认识到安全和施工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在安全管理过程中主动将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做到预防为主,不再为眼前的经济效益而牺牲长远利益。此外,更新道路施工的安全管理理念要求相关施工单位应当提高施工活动的预见性和警惕性,以严谨的态度积极排除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从而将不安全因素控制在相应的范围之内,最终达到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的目的。
3.2完善道路施工的安全管理制度
在道路施工的安全管理过程中,完善的管理制度是项目得以顺利进展的重要保障。因此,这就要求相关施工单位在实际工作中能切实做到如下几点:首先,施工单位应当根据不同施工项目的具体情况,逐步完善施工现场、岗位安全责任、安全技术、安全操作以及安全检查等方面的标准,使安全管理制度实现精细化发展,从而促使道路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指导以及相关操作实现规范化;其次,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还应当包含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通过以制度的方式将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使道路施工相关工作人员能够自觉提升自身的责任感及安全意识,从而避免安全教育流于形式;最后,对于道路施工项目的分项工程也应当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使相关的施工方案能够严格按照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从而做到有章可循,增强方案的执行效果。
3.3构建道路施工的安全管理体系
为了有效保障道路施工安全,切实将道路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就必须构建相应的道路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其中,道路施工安全管理职能部门的组建是极其重要的环节之一,它主要对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进行负责。通常来说,组建道路施工安全管理职能部门既要充分考虑安全管理工作的特性,又要与施工现场的具体管理工作相结合,从而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安全管理计划和管理策略。除此之外,构建道路施工的安全管理体系是道路施工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依据,能够对安全管理人员以及现场施工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增强各个岗位负责人的责任心。针对当前时期下道路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逐步构建道路施工的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及连续性,才能推动道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4创新道路施工的安全管理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以及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无论是对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是各行各业的生产活动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互联网这一时代背景下,提高道路施工的安全管理要求道路施工单位必须创新道路施工的安全管理模式,促使现代化信息网络安全管理模式的建立。这就要求道路施工的项目部应当建立网络化的安全管理体系,对专职工作人员的个人资料信息、安全协议书、安全生产计划、安全教育计划、特殊作业人员的上岗证以及其他的安全措施进行详细的记录,坚持做好道路施工的安全管理记录日记,将一切可能对道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造成影响的信息备案在册,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违章必纠”。
3.5提高道路施工安全管理的人员素质
依据我国安全生产法的相关要求,道路施工单位应当将提高道路施工安全管理的人员素质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从而使道路施工的安全管理人员能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切实将安全管理工作做到位,确保道路施工的有效进行。具体而言,提高道路施工安全管理的人员素质应当从如下两个方面做起:首先,应当提高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准入标准,通过严格考核的办法进行择优录用,使所录用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从而使道路施工安全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得以提升。其次,对于现有的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培训,使他们通过举办知识讲座、参加竞赛等方式,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到工作实践中去,使自己的操作实现规范化,并学会应对突发事件,提高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4结语
道路施工作为一项便利人们日常生活的惠民工程,其安全管理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在当前时期下道路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这就要求相关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应当提高对道路施工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并把握其影响因素,不断更新道路施工的安全管理理念、完善道路施工的安全管理制度、构建道路施工的安全管理体系、创新道路施工的安全管理模式,并提高道路施工安全管理的人员素质,从而切实做好道路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为道路施工的安全进行提供保障。
作者:吕涛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交通运输局
参考文献
[1]梁炜.市政道路施工安全问题研究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阐释[J].建材与装饰,2016,40:231-232.
[2]夏玉超.浅析当前道路施工中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2:177.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安全;质量;管理
如今,我国的经济实现了高速的发展,我国的电力事业也实现了长足的进步,在电力工程施工中,其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在进行电力工程施工中,提高施工质量非常的关键,配网施工单位提高施工质量的控制,能够确保企业的顺利运行。配网工程的安全质量控制,应该在电力施工的整个环节中落实,强化施工环节中的安全质量控制,防止电力施工中出现不当的操作造成的经济损失,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
1 电力工程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质量控制
1.1 在电力施工的重要环节设计安全质量控制点
在电力工程施工一些重要的施工环节中,或施工中容易出现故障的部分设计安全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在施工前,应该设计完善的施工计划,对安全质量控制点进行分析,然后通过详细的案例分析,确定安全质量控制点的位置,尽可能地关注施工中的细节问题。提前预测在施工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分析将会产生的问题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设计安全质量控制点。
1.2 制定完备的施工程序和施工技术参数
电力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施工人员在施工中应该了解自动化的相关知识,在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应该向施工人员普及自动化的知识,使他们对新的自动化理念有一定的了解,掌握电力新技术的应用。通过对理论知识的研究分析,在实践中提高可行性,使施工更加的顺利。
1.3 对电力工程施工进行质量的预防和控制
在施工之前,施工人员应该对施工中可能会发生的故障进行预测,然后对设计的安全质量控制点提前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形成风险应对方案,以防在施工中措手不及,对以往施工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回顾总结,防止在施工中由于疏忽造成施工的质量问题。
1.4 做好相关的技术交底的管理工作
在工程进行之前,应该做好相关技术的交底工作,从而确保施工中技术的应用合理,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技术交底工作能够使施工人员更加了解施工方案,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不能干什么,让他们在施工中对一些技术的应用更加的得心应手,对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起到指导的作用。
2 电力工程施工阶段的安全质量控制
电力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安全质量控制,能够对工程的整体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在前期准备工作完善的基础上,将施工质量的控制最终落实到施工的过程中,是提高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阶段。在施工的过程中进行质量的控制应该分成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等,应该在每一个流程都制定安全质量控制的方案,强化监督。电力工程施工进行之前应该对使用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对使用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测,对施工方案进行分析,确保施工方案合理性后进行施工。
配网中最主要的设备莫过于变压器和电缆,在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在了解变压器属性的基础上,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设备采购,应多采用节能环保变压器,防止不必要的消耗产生,确保变压器的三相负荷在运行中是可以保持平衡的。在施工中,要定期实现对电缆的检查,确认电缆的型号、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果电缆是采用人工敷设的形式,那么应该提高敷设的效率,防止由于半径的弯曲导致电缆的表面受到损伤。如果是运用机械的方式敷设电缆,应该对机械的拉力进行合理的控制,防止拉力过大对电缆造成不必要的损坏。在敷设电缆支架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敷设的流程进行准确的把控,确保电缆支架的位置准确无误,防止电缆的交叉和重叠问题的出现。
在雷电天气频繁的地区,电力架空线路施工中应安装避雷器等装置,通过接地线的设计,防止电力遭受雷击。在城区架设线路中,应该运用高度架设的方式,防止树木对其造成不良的影响。在对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防止设备在运行中出现故障,导致施工质量的降低,防止设备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在电力工程的施工中,还应该确保各类部件的合格,防止一些零部件的污染问题,确保电力工程的每一个环节的施工都不会遭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施工中还应该强化对施工流程的控制,电力工程的建设应该通过对国家相关标准的分析,从而能够通过单位和部门管理结合的方式,掌握好施工的流程,按照施工的步骤有条不紊的进行。进行绝缘装置的设计,提高线路的绝缘性能,从配网施工管理角度出发,通过对当地特殊天气情况的分析,在一些雷电多发地区应该增加绝缘子的片数。采用架空方式的输电线路,应该充分分析架空线路的输电能力,防止外界环境的干扰。杆塔是支撑线路的基础性措施,借助绝缘子将导线架在空中,然后维持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转,解决杆塔在架设中稳定性差的问题。在电力工程完成后,应该对工程进行质量的检查,对电力的功能进行测试。在电力工程的事后控制中,应该通过对过程的安全质量控制和终端安全质量控制进行分析,提高配网工程的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工程完成后,应该实现项目的有效交接,确认项目是否可以投入使用,促进项目的投产使用,发挥出其自身的价值。
3 电力工程验收过程的安全质量控制
电力工程的验收能够检查电力的质量,而且能够分析电力是否达到了技术的标准,是否能够在特定的区域内使用,是施工后进行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进行验收的过程中,应该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流程加以分析,强化质量验收的细节问题,为确保日后该项目的正常使用。在工程验收完成后,应该实现程序的检验,对电力工程的安全运行情况进行分析,这个阶段可以分成不同的步骤进行,应该对每一个流程按照电测试的方法进行,然后实现对整个系统的分析,在每个系统合格后再验收。在电力工程交付后,还应该进行最后流程的质量管理,在电力运行中定期检查,应该进行定期的回访工作,听取业主单位的意见,对10kV配网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记录,从而及时解决问题。
4 结语
配网工程的质量对电力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配网线路的基石,能够确保为人们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因此,配网工程在施工中进行安全质量控制是相当重要的,通过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方位控制,提高工程质量,使配网运行更加安全和稳定。
参考文献
[1] 孙毅敏,孙毅力.基于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及技术措施的探析[J].黑龙江科学,2014(08):279.
[2] 刘志星.论电力工程施工质量、安全和进度管理[J].通讯世界,2014 (17):45-46.
关键词:电力工程 施工 安全管理 措施
Abstract: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The safety management is not only related to powe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but also affects the safety of construction personnel and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power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safety problems in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we must strengthen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 of the problem, research on safety management strategy, and provide reliable guarantee for the smooth construction of power engineering.
Keywords: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就是电力工程施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管理活动。由于施工现场是个动态的多工种立体作业,生产设施的临时性、作业环境的多变性、人机的流动性,形成了人、机、料的动态集中,导致安全隐患的大量存在。许多惨痛的教训表明,电力施工的事故几乎均发生在施工项目中,并与项目部安全管理不力或疏忽大意有关。因此,加强和完善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是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常抓不懈的问题。
1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原则
1.1操作人员的培训
在进行电力工程施工时,坚持以人为主,对操作人员的主观意识进行引导,放在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位置,这不只是要保证工程施工人员的自身安全,同时,也是在加强电网安全与电力设备的维护。不仅要科学地管理工程项目中的人员,进行正确引导,而且要切实落实责任。
1.2依法施工
电力工程中的安全管理已被提到法制的范围来进行。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掌握安全生产的相关知识,并且能够在电力工程的施工过程严格执行。另外,还要科学处理安全与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效益的关系,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要能够依据相关规定严格处理。
1.3落实责任
电力工程的施工中,要建立安全管理机制,积极落实安全责任,以保证工程管理的相关工作顺利进行。在电力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贯彻“安全第一”的方针政策。安全管理机构在进行工程管理时,要侧重控制和预防工作,堵塞一切安全漏洞,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要分析并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积极动员所有人,提高安全意识,落实具体责任到个人。
2电力施工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
2.1对安全问题不够重视。
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多单位企业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安全生产。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追求经济效益、提高本企业竞争力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安全问题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对安全生产抱有侥幸的心理,留下的隐患一旦发生,将会给企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2.2施工人员素质偏低。
随着我国电力工程企业的不断增加,队伍也在不断地壮大,但施工人员的素质似乎跟不上企业的发展需求。我国劳动力十分充足,但大部分没经过专业的培训,素质水平普遍不高,缺乏安全意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因此,很有可能会给电力施工安全带来隐患,对企业的发展壮大也十分不利。
2.3生产设备、生产资料引起的安全问题。
在电力施工过程中.生产设备和生产资料也会引起安全问题。在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和生产资料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施工所使用的机械设备维修保养不到位,如设备老化、部分机械部件损坏等都会给施工带来安全隐患。另外,不按操作规范操作机械设备也会引起安全问题。施工过程所用到的生产资料应当全部是合格的,应该在施工前进行检查。例如一卷电线或者一颗螺丝存在问题,就可能给整个施工带来损失。预防生产设备、生产资料出现问题还需要执行人员把好关,消除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3加强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的四项措施
3.1树立企业的安全文化,加强安全意识
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文化,它不仅对企业的员工、管理、目标以及决策等进行了综合的概括,它直接影响着我们在施工过程中是以怎样的管理和态度来进行的。因此,施工企业必须要有与自己相适应的企业安全文化,通过文化的熏陶与影响,使得全体员工都发自内心地将安全作为我们施工中的大事来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一个企业在施工中安全运行。
3.2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1)落实安全责任制。在生产过程中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实行管理责任到位,是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的关键所在。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电力施工企业除了要认真遵照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以及《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等规章制度外,还需要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企业自已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分层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将安全职责具体落实到部门、班组以及个人,将安全生产的职责,权限进一步规范化、明晰化,确保施工安全和员工的人身安全。
(2)提高项目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安全知识培训和安全生产技术培训来提高项目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这样,通过学习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安全管理专业知识和企业规章制度获得管理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素质,进而不断提高项目安全管理水平。
严防不安全行为。我们要端正态度,特别是那些会对我们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的因素端正主观态度,例如:生理或者健康状态较差、操作技术或者技能水平差、对安全问题不重视等。所以,我们应当要加强对职工的安全素质教育工作,通过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施工习惯,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安全施工环境。
3.3完善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
(1)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各类安全工器具、起重工器具的检查、维护和保养,并定期进行安全预防性试验,确保设备能正常运行。
(2)加强现场监督,杜绝安全管理漏洞。现场施工人员及监督检查人员要持续对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实施现场标准化作业和标准化管理,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现场安全措施、安全风险进行安全性评估,找出安全薄弱环节,及时补充完善。对重大危险源要进行重点控制,务必把事故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
(3)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各项法规、规定。为了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安全生产为宗旨,实施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做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维护人身和财产安全,保障建设工程顺利进行,施工单位必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规、电力行业施工安今技术标准、规范及规程,进行施工。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依照上述法规、规程严格处理,力争减少违法、违规行为的出现,达到安全施工的目的。
4结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深入,一方面人们对安全生产规律的认识及对安全事故的防范措施和技术手段会有新的发展,由于企业实力的增强,可以采用更先进、更安全的设备、设施、工具和工艺方法;另一方面,由于生产经营活动中大量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有可能产生新的安全问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电力建设管理水平与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与市场经济要求相比,差距还较大。在继承传统的有效管理方法的同时,电建施工现场的现代安全管理将是企业决策者和广大安全工作者面临的思考。电力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任重道远,应常抓不懈。在电力施工过程中,企业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要求安全施工。认认真真做好每一项安全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时代的进步,必然对电力施工的安全管理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强化安全意识已成为电力施工企业现代化飞跃发展、社会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识。
参考文献:
[1]张志敏.送变电施工企业的项目安全管理[J].电力安全技术,2010(12).
1.1努力做好安全思想教育,从思想上重视安全施工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应注重从思想上着手,做好施工、监理以及建设单位各管理层的安全教育工作,即,使其在学习安全知识过程中,树立安全生产、管理意识。与此同时,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下,将安全知识在施工队伍中加以宣传和推广,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施工意识。为充分发挥安全教育作用,施工单位可举行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例如,定期举行安全生产大会,并在会上列举事故真实案例等,使施工人员从思想上认识安全施工,不仅与自身生命有重要关系,而且和企业的声誉及长远发展联系密切,在实际施工时,认真执行和贯彻安全生产各项制度。
1.2制定安全生产制度
任何工作的有效落实,均需要制度加以约束,因此,施工单位应结合不同部门工作特点,制定详细的安全生产制度,既包括对安全施工方面的一般要求,又要包括应对突发事故的相关内容。另外,还要求施工、监理、建设单位结合自身职责积极制定安全制度,并保证统一标准,从实际出发,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例如,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要求不同部门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将安全生产责任加以分解,并层层落实,具体到个人。
1.3注重施工组织设计及相关技术教育
为确保水利工程施工各项技术措施有效落实,施工单位应编制《安全防护手册》,将常见的安全问题编制在内,并分发给各管理及施工部门,要求其认真学习。另外,设计施工组织时也应充分考虑安全管理,并在综合分析水利工程施工特点的前提下,明确不同施工环节的安全隐患,并制定有效应对措施,尤其应对施工交底工作当作工作重点认真落实,要求施工人员明确施工中的难点、重点,以保证安全技术措施的认真落实。
2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
2.1狠抓两方面内容,提高施工安全系数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应狠抓“施工工序”、“施工对象”,其中施工对象包括土方爆破、深基坑开挖、大坝围堰筑堤等,而施工工序包含脚手架工程、运输、吊装构配件、焊接钢筋等。为提高上述两方面施工安全系数,应制定并实行安全检查制度,要求检查具体施工过程,确保安全施工制度的正常落实。
2.2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的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管理不仅可以保证施工管理质量,而且还能显著提高施工管理效率。要求施人员在不同环节施工中,明确施工对象、要求以及安全内容,同时严格遵守标准内容,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盲目施工、责任不明、情况不清情况的出现。
2.3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水利工程施工现场是安全管理各项内容落实的重要环节,为此,施工单位应将现场施工安全管理放到工作的应有高度,并按照以下措施,保证现场安全管理质量:注重现场安全作业制度的完善与建立;同时,加强特殊工种人员的管理。针对高空作业、危险作业等,避免非专业人员上岗操作。而且还应注意易爆易燃材料的管理,为防止意外的发生,存放位置应远离人口密集位置。另外,水利工程施工中,应尽量避免赶工作业,一方面赶工作业时部分施工人员存在抵触情绪,无法保证施工质量。另一方面多数施工人员身心疲惫,尤其是夜晚作业时视线不好,而且容易瞌睡,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针对确实需要赶工施工时,应做好充分的准备,例如,让施工人员休息好,合理布置照明设备,并加强巡视监督等,以切实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除此之外,考虑到水利工程作业面广,施工程序多而繁杂发杂,尤其涉及一些易爆易燃物品,稍有不慎容易发生火灾。因此,应抽派专门人员做好防火工作,在注重消防知识培训工作的同时,加强日常消防演练,以提高应对火灾的反应灵敏度,降低火灾造成的损失等。
3结语
关键词: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引言
近几年,国家的“十一五”规划中加大了对水利行业的资金投入,各地水利工程项目纷纷开始动工,而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生产管理等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并且在实践应用中愈来愈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尽管从2005年以来就已开始实行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但各地安全事故仍频频发生,贯彻安全法规和标准,深化安全生产的思想对于水利工程施工已日益迫切需要。
1 水利工程施工特点
1)水利工程多涉及水库、大坝、渠道衬砌、堤防、涵闸等施工项目,受汛期和季节影响较大,必须保证雨水和冻害等因素侵袭情况下的施工安全,而以上因素均与气象有关,很难预测并准确把握,属于不可抗力范围,对施工的安全生产管理存在较大隐患。2)水利工程往往是施工战线较长,工地之间的距离较大,施工班组类型较多,相互之间联系很不方便,整个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难度大。3)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多为“露天式”作业,无法进行非常有效的封闭隔离,对生产人员、交通车辆、工地设备、施工对象、工地材料的安全管理增加了很大的难度。4)水利工程施工中,当前使用的施工材料及施工工艺较为落后,防护设施不够齐全。如模板受材料影响可靠性较低,搅拌机、振捣器、挖掘机等施工机械安全保险装置落后,容易造成机械伤害,这也对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提出了挑战。5)水利工程工地招用的工人中,70%是农民工,普遍文化层次较低,他们的知识水平、安全意识等,还无法很快适应水利行业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不了解水利工程的建设规程,普遍未经过基本培训和安全教育,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安全应变能力较弱,为自己和他人增加了安全隐患。
2 水利工程安全事故发生原因分析
水利工程施工是一个由人员、设备、环境、管理等多方面组成的复杂系统,他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事故的原因往往取决于人、物、环境,而这三者又都受到管理的制约。
1)人的因素。即指管理人员、操作工人、事故现场的在场人员等。他们的不安全行为是重要致因。主要包括:忽视安全,忽视警告;危险作业;使用不安全设备,用手工代替工具进行操作或违章操作等等。2)物的因素。即指设备、工具、原料、成品、半成品等。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物质基础,是生产中的隐患和危险源,当条件达到时就会转化为事故。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安全防护装置失灵;材料强度不够,工具零部件磨损和老化;存在危险物;物品的堆放有缺陷等。3)环境的因素。不安全的环境是引发安全事故事故的直接原因。一般指的是:生产环境的异常,即指温度、湿度、通风、采光、噪音、振动、采光等方面;自然环境的波动:土壤、气象、水文等的恶劣变异。4)管理的因素。管理的原因是事故产生的间接原因,直接原因得以存在的条件。它包括: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指导,或检查指导错误;劳动组织不合理;技术缺陷,指工艺流程、操作方法存在问题;没有安全操作规章制度或不健全,未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安全隐患整改不力等等。
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环境的恶劣状态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管理上的问题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水利工程的发展,各企业争新创优,积极研究学习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方法,从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是施工安全以及安全管理的漏洞依然是困扰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采取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是促进水利工程企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一、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
安全施工是建筑工程的灵魂和生命,是维持国家经济效益、企业长远发展的保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水利工程规模大、工期长、难度高,使得安全施工变得尤为重要。具体而言,水利工程大多为国家投资项目,投资大、工期长,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会损害国家的经济利益,而且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的前途命运。正因如此,严抓安全施工管理,争做优质工程才是唯一出路。实践经验也表明,注意安全施工会提高工作效率和工程质量,水利工程安全施工,十分重要。所以找出水利工程安全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变得尤为迫切。
二、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分析
1、对安全事故不能及时解决
水利工程项目大多远离城区,交通不方便,配套设施装备不完全,特别是消防问题急待解决,目前水利工程主要是电气火灾问题,而工地现场又缺乏消防知识教育,电焊工、油料员、电气工人等缺乏安全防火意识,因此经常发生火灾后不能及时应对,对工程建设造成极大危害,此外安全消防大多没有落实责任制,工程施工监督不到位,对临时措施处理过于简陋,对安全问题存在侥幸心理,这些可能造成严重安全事故。
2、 监理责任心差、监理力度薄弱
水利工程难度大、工期长,且施工环境复杂多变,导致监督手段略显乏力,现阶段主要以备案为主、安全质量抽查为辅,因此对施工过程中的监督还缺少必要的法定手段和技术方法,另一方面监理队伍也是良莠不齐,一些监理工程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甚至无证上岗,对安全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严重影响了监理部门的整体素质,这些种种行为都导致了监理工作成了门面工作,安全施工不能落到实处,成为安全事故的诱导原因。
3、安全管理能力不强
安全施工,是水利工程能够顺利实施、顺利完成的重要前提保证,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形式来看,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能力,仍然不够到位。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强调的是以人为本,而国家一直以来也非常的重视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但是一些施工企业、单位仍没有做好这一点,比如说施工企业、单位的内部并没有做好相关的安全普及教育,不仅仅施工企业、单位的管理者、领导者不重视安全问题,甚至连一线的操作人员也忽略了自身的安全。施工企业、单位过分的强调自身的利益,强调施工的进度、施工的成本等等,却忽略了对整个工程运作的安全管理,久而久之就逐渐的丧失了实施安全管理的能力。比如说施工企业、单位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会选择使用一些低资质的工程队伍来实施具体的工程建设,这些施工人员没有专业的基础、没有专业的技能,更没有良好的素质,不仅仅不了解水利工程的建设规程,对建设工程中安全应变的能力也非常差,从而成为了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人群之一。而这些,都是因为施工企业、单位不重视安全管理、安全管理能力不够的重要体现。
4、环境引发安全隐患
水利工程的施工环境往往比较差,其占地规模比较大,工序比较复杂,从而使得施工的班组比较多,不利于展开安全管理工作。不仅仅如此,水利工程施工的地点往往比较偏远,在交通上来说非常的不方便,这样一来就使得整个水利工程难以进行安全的协调管理。比如说在水利工程的施工现场,某一个施工组需要采取爆破的施工手段,但是又不能够及时的、全面的通知其他的施工班组人员,从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安全问题,影响到水利工程的施工。
三、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生产管理的措施
1、 提高安全意识
培养并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是水利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要把培养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上到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领导,下到各个岗位的施工人员,把安全问题放在施工的首位,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抓好安全教育。出现小的安全问题彻底检查,防微杜渐,对特种作业的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包括施工作业流程,机械设备的操作方法,消防器材等有关知识,及时给施工人员进行教育。让施工人员时刻牢记安全问题,存在不安全因素的事情一定不要冒险,时刻把好安全关,形成所有人员,专职人员监督的体系。
2、责任到人,严抓施工安全管理:水利工程施工难度大、周期长,安全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需要明确各级主管部门、项目法人和施工人员的职责范围,将安全管理落实到人,各个部门明确自己的责任,相互配合、互相监督,并经常开展交流和调研活动,各个工序完成后及时总结当前安全管理的利与弊,对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有贡献的人要给予嘉奖,对无视施工安全或者因个人原因造成安全事故的人要给予严厉处罚,此外还可以将将水利工程的安全监督的职责交予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这样不仅规范了政府对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督,也是实行政府与社会共同管理的重大举措。
3、加大监理工作力度,确保施工安全进行:工程监理是工程建设安全控制的主要力量,正对现阶段水利建设监理力量薄弱的现实,必须增加监理投资,完善监理制度,对工程完成各分部工程做到及时监察,特别重要工序需要更加严格,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发生安全事故时能稳定处理,工程能继续运作。
4、采用先进科技和安全技术施工,提高安全因子:在当前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机械仍为上一代已经被淘汰的老机器,施工方法也比较落后,这就难免在操作过程中发生很多人为的错误,而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通过及时更新高科技含量的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替换传统的施工工艺,尽量减少繁琐的人工操作,增加机械作业,对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各环节进行安全管理监控,特别是关键的重要环节更要时时监控,对工程施工环境、天气等需要了解清楚,做好安全事故隐患的预防工作,提前防范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
5、突出重点,狠抓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的最终落实点是在施工现场,这也是建设过程中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地,因此要想做好水利施工安全管理,就必须严格把握施工现场的施工安全,健全防火、安全等基本制度制,完善机械、设备等安全使用管理制度,对材料进场出场严格把关,合理分配,及时回收。设立施工现场安全监督队伍,对于任何有安全事故隐患或违章操作行为立即制止并严肃处理;对高空机械、危险作业的施工人员要执证上岗,并对机械设备及时检查并维修,杜绝安全隐患;各部门分工协作,安全交接,深夜施工作业要尽量避免,夜晚加强巡视,做好消防措施,对安全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防患于未然。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施工具有点多、面广、工期长,大量使用非专业化劳务队伍,而且施工场地复杂,施工条件较差等特点,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因此,在施工项目安全管理中,必须坚持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在当前倡导“以人为本”安全理念的指引下,坚持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坚持安全管理的主动性、防护针对性的原则。水利工程的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实施长效管理。只有健全入场教育、安全技术交底、监督检查和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受益、谁管理、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制度等措施,才能真正搞好水利工程现场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 赵展锋,孙建锋.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探讨[J].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1,(01) .
[2] 叶丽琴,纪跃新. 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方法[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1,(10) .
[3] 王志学,赵树凤. 刍议水利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J].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1,(05) .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2)01-0000-01
摘要:施工管理离不开“管”和“理”。要“管”好人手的分配,也要“理”顺施工的程序。要随时纠正现场施工各种违章、违反施工操作规程及现场施工规定的倾向性。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1 施工前做好准备工作
要做好每项工作,都必须在工作前对这项工作进行全面了解,这样才利于更好地开展工作。对于建筑施工工程,也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了解工程概况。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不了解工程情况,盲目工作,等于赤手空拳去打仗。要顺利开展工作,必须有备而战。
1.1 劳动组织准备:劳动组织准备的范围既有整个建筑施工企业的劳动组织准备,又有大型综合的拟建建设项目的劳动组织准备,也有小型简单的拟建单位工程的劳动组织准备。
1.2 物资准备:材料、构(配)件、制品、机具和设备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物资基础,这些物资的准备工作必须在工程开工之前完成。根据各种物资的需要量计划,分别落实货源,安排运输和储备,使其满足连续施工的要求。
1.3 技术准备:技术准备是施工准备的核心,由于任何技术的差错或隐患都可能引起人身安全和质量事故,造成生命、财产和经济的巨大损失。因此必须认真地做好技术准备工作。
1.4 施工现场准备:施工现场是施工的全体参加者为夺取优质、高速、低消耗的目标,而有节奏、均衡连续地进行战术决战的活动空间。施工现场的准备工作,主要是为了给拟建工程的施工创造有利的施工条件和物资保证。
1.5 施工的场外准备:施工准备除了施工现场内部的准备工作外,还有施工现场外部的准备工作。其具体内容如下:
1.5.1 材料的加工和订货。
1.5.2 做好分包工作和签订分包合同。
1.5.3 向上级提交开工申请报告。
2 企业安全管理方面的原因
一是建设单位将建筑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发包给不够资质或能力的单位甚至非法的个体承包商,或没有向施工单位提供准确完整的地下管线、水文观测、气象以及相邻建筑物的资料。这可能导致施工中挖断管线、损伤地下设施和影响场内和周围建筑物的安全。二是勘察、设计单位不按进行勘察或设计,或改变勘察设计文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使勘察设计成果存在缺陷,不能保证建筑物和施工人员的安全,而工程监理单位未对施工单位的安全技术措施或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进行认真的审查,在施工过程中也没有对施工单位落实安全措施的情况进行认真监理,发现事故隐也未采取果断措施予以整改和消除。三是随着国家基建投资的不断加大,建筑企业准入政策的调整,使得施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施工队伍不断扩大。尤其是最近几年,个体建筑业迅猛发展,施工企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是由于施工单位是建筑安全活动中处于主体和核心的地位,建筑安全问题主要出在施工单位的身上。主要表现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对新工艺的认识和准备不足;市场行为不规范等方面。
3 加强施工队伍的组织
作为一个管理员都必须了解每一个施工班以及施工人员的基本情况,与他们建立良好的班风,使之自觉遵守施工规则和执行安全的规范,并自始至终地遵守这一集体无形的准则。
4 施工过程中抓好生产安全
4.1 制定目标,建立体系--安全环境文化。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不仅要高标准和严格照合同履行业主提出的“质量、工期、投资”的“三控制”要求,同时必须落实好对整个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的全方位控制。为此在工程动工之际,总承包项目经理部就提出了安全生产创“六无”的高标准管理目标,即实现“无重伤、无死亡、无坍塌、无中毒、无火灾、无重大机械事故”。
4.2 确定重点,加大投入--安全物质文化。由于建筑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建设单位在工程招投中肆意压价,甚至将发包价格低于成本价格。对确保施工安全的措施费用的不予认同拒绝支付合理的安全费用为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强求施工单位不合理的工期要求,而施工单位为了保证施工进度和工期,把有限的资金优先用于生产上,设备和安全防护措施落后、工人劳动条件得不到有效的改善。
施工场地的变换以及施工阶段的变化,导致施工用电线路改动工作量巨大。总承包项目经理部始终严格执行建设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的要求,临时用电针对不同施工阶段和不同专业特点,均编制有专项设计方案,坚持做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电箱实行“一机、一闸、一保护”制,照明、动力分别设置,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在施工现场及临设范围设置防雷系统,保证雷雨季节施工作业及居住环境的防雷安全。对于施工现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要严格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9年5月日起施行)的要求进行严格检查和控制,防止和减少事故,对现场起重机械(塔吊、汽车吊、履带吊等)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安全管理进行规范,加强对起重设备的安装、报验管理,同时还要加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其具备安全作业知识,要求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4.3 全面防御,重点监控--安全行为文化。总承包项目经理部经常组织员工安全生产政策和法规,教育干部员工深刻领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同时认真落实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有针对性提出各个施工阶段的安全要求,包括临时施工用电、深基坑围护、高支模、高空吊装等专项设计和安全技术方案,制定和下达冬季、雨季施工、防雷、防暑、防台风等季节性专项安全措施,保证安全教育普及到施工现场的每位员工。落实有针对性的各类专项防范措施,下大力气解决存在的薄弱环节,严防高处坠落,对于高支模、深基坑、大型机械设备、大负荷用电设施等部位,定期监测,专人负责;对于高温、高湿、台风、易燃易爆等恶劣施工环境,制定周密的应急预案,管理到位,落实到人。
5 强化质量管理的措施
在建筑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通过内审程序,可不断自我改进和完善体系方面的缺陷,而且,还能借助外审的力量,找出管理中的不足和缺点,从而达到纠正和改进的目的。通过ISO9000标准的贯彻、运行和贯标认证,使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得到了全方位地提高,思想中有了管理的意识,有了向管理要效益的意识。
6 小结
总之,施工管理当然离不开“管”和“理”。要管好人手的分配,也要“理”顺施工的程序。要随时纠正现场施工各种违章、违反施工操作规程及现场施工规定的倾向性。实行有目标的组织协调控制是基层施工技术的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做好施工准备,向施工人员交代清楚施工任务要求和施工方法,是为完成施工任务,实现建筑施工整体目标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施工条件。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速公路,施工,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U412.36+6
一、高速公路施工安全管理存在问题与分析
1.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薄弱
部分施工企业领导的思想认识不能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安全责任主体不到位,安全管理工作薄弱,仍然存在重经济效益、轻安全生产的倾向,施工作业安全规章制度普遍落实不到位,特别在安全投人、安全培训、建章立制等方面,差距很大。
2.施工安全规程不够健全
现有的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标准或规范主要规定了一般公路施工安全的技术要求,无法适应高速公路车辆流量大、行驶速度高的新形势,以及在不中断高速公路交通的条件下进行施工作业的需要,施工安全规程尚不够健全。特别是国内部分高速公路进行的扩建工程,主要采用两侧拼接施工工艺,施工现场与运行车辆会相互干扰,从而给施工安全管理带来较大困难,有许多新的问题需要去研究和解决。
3.施工安全设施不够完善
在已有的施工安全设施中,静态安全设施多,动态安全设施少普通安全设施多,电子安全设施少图形显示安全设施多,声响警示安全设施少适用于一般公路的安全设施多,适用于高速公路的安全设施少。不能够很好地起到提醒、诱导、警示驾驶人并促使驾驶人提前采取相应措施的作用,远不能适应高速公路建设迅速发展的需要。
4.施工作业中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
由于部分驾驶人疲劳开车,遵守道路交通规则的意识淡薄,以及施工安全规章制度不够健全,作业路段现场缺乏足够的诱导、警示和安全防护设施,施工人员安全观念及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等原因,道路施工过程中尚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隐患,人员伤亡、机械设备损坏甚至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二、在高速公路施工实行安全管理的措施
1.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方面
《安全生产法》相关规定: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是施工生产过程中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其部门工作人员是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其作用是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并根据国家法规政策制定本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组织施工企业内部各种安全检查活动,开展日常安全检查,及时整改各种事故隐患,监督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等,它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重要组织保证。
2.安全培训教育和考核方面
公路施工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安全技术素质、防止产生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人的操作失误的霞要方法,尤其是对一线的操作人员(农民工)的教育,他们技术素质差,法律意识谈薄,因此加强安全教育使操作人员做到“三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是做好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1)安全教育主要抓好五个层面。首先,要做好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培训教育。其次,抓好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第三,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重点培训的内容包括:了解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事故案例;掌握现场的急救方法,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第四,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由于其工作具有特殊的危险性,因此,企业应在定岗时选拔具有一定文化程度、操作技能、身心健康和心理素质好的人员从事相关工作,并定期进行考察、考核、调整。第五,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教育。
(2)安全教育的方式。安全教育的方式有4个层面。入场教育:新工人进场都应该经过公司、项目和班组的三级教育,三级安全教育的时间不得少于40小时,通过三级教育,使作业人员深入了解自己所在岗位的工作任务、内容和特点,存在的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预防职业危害的主要措施及事故应急处理措施。日常教育:利用各种形式经常对职工进行思想、技术和遵章守纪的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采用安全例会、班组班前活动教育等形式。特殊教育: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属于特殊培训的一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及时对本岗位作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培训,掌握新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方法;当发生重大事故和恶性未遂事故,安全主管部门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安全教育,吸取教训,防止重大事故发生;当颁布新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时,应及时组织职工进行学习,深刻领会和理解立法的目的和宗旨。继续教育:所有职工每年都要接受相应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培训时间应遵照国家有关规定。
3.施工安全管理方面
施工安全管理应坚决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高速公路扩建项目应严格按照锹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人生产和使用”的要求进行建设与管理。”施工作业单位应按国家规定建立安全管理部门,配备专职安全员,重点解决本施工路段的施工安全问题、临时交通安全设施的完好问题等在进行施工作业前,应结合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安全保障方案,并报有关部门批准。针对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中存在的部分安全设施已被拆除、临时标志和标牌增多,需要傍晚和夜间施工、车辆借道行驶、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和设备与行驶车辆干扰等问题,应制定详细的施工安全对策和管理规章制度,加强路政巡查和现场安全督导,及时制止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同时,应严格安全奖惩制度,以保证扩建工程的顺利实施和施工安全。
4.施工安全作业措施方面
为保证高速公路施工时的交通安全,应始终坚持执行“三不准”制度即没有批准施工安全预案不准开工,没有施工作业许可证不准上路,没有经过安全培训和没有上岗证的人员不准参加现场作业。同时,要做到“三个落实”到位即按规范规定的道路施工标志、标灯全部落实到位,施工人员安全标志、着装落实到位。应实行施工单位的施工现场安全责任奖惩制度,做到奖惩分明,同时应明确规定在施工成本中必须有一定比例的安全生产经费计划,用于购置施工用临时安全标志、标牌以及先进安全班组和安全员的奖励等。
5.机械化施工设备方面
近年来,许多地区高速公路推行快速养护方法,采用高效率、技术含量高的机械化施工.设备,提高了道路施工的效率和质量,减少了高速公路上施工作业人员,降低了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
6.施工信息方面
应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和规程的要求,针对具体的施工路段情况制定完善的交通诱导方案和作业路段诱导、警示标志,以及醒目的施工管示灯、临时标线带、反光轮廓标和护栏等交通安全设施的布设方案。还应针对扩建工程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特点,对交通安全设施以及施工信息的显示与应进行专项设计,并将静态和动态安全设施、普通和电子安全设施、图形显示和声响警示安全设施有机结合、合理布设,使得驾驶人及时掌握施工、天气等交通异常信息。
三、结语
在高速公路上进行路面施工存在的危险性大,如果不重视安全管理,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一则给受伤害的工程施工人员蒙受灾难,给家庭造成巨大的不幸;二则施工企业要停工整顿,支付巨额的经济赔偿,影响企业的形象和经济效益。三则造成员工的思想情绪低落,影响工作积极性发挥。因此安全生产,责任重大。高速公路路面施工安全管理是—项复杂的任务,安全施工涉及面广,要求高,需要做好各种安全管理工作。有关各个部门都要认清其特殊性,加强认识,做好各项安全生产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王炜.《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关键词]公路施工;安全事故;发生原因;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1-0020-01
公路施工安全管理作为公路工程管理重要组成部分,按期完工和确保工程质量是完成工程项目创造效益的重要保障。在公路施工项目中施工安全不容忽视,由于施工安全直接关乎到人们的生命安全,近年来由于在公路施工中保护措施不当、安全意识薄弱等问题,造成安全事故不断发生,为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并且在施工中存在领导在安全问题上没能引起重视,血的教训时刻提醒着各施工人员,在公路工程施工项目中要加强安全意识,加大安全管理力度。在施工中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确保公路施工在安全顺畅的状态下顺利竣工。
1、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1.1安全意识差
部分施工单位现场安全管理意识薄弱,不按照施工要求施工,如部分施工队不按照要求编修施工方案,同时没有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导致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冒险蛮干。部分施工队没有仔细研究施工图,就开始施工,在施工现场埋下安全隐患,影响工程安全质量。
1.2安全管理存在漏洞
在部分公路工程中大多数企业为了中标放低价格,然后为了获取利润将工程转包给资质较低甚至不具备资质的施工队,施工队为了经济利益实行一切从简原则,使得现场施工安全措施不到位。有些施工企业编写施工指导只用于投标并没有用于实际施工中。因此在公路工程中由于安全管理漏洞的存在导致安全事故频发。
1.3技术较低造成
施工企业的技术人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术的低下对公路工程的安全施工具有一定的影响。如施工企业聘请毕业生工作,由于毕业生对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环境熟悉度较低,无法全面的预知施工安全事故,不能很好的辩别施工危险源,因而在施工中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2.加强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意义
2.1提高工程经济效益
针对公路工程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有利于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带来的经济损失,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同时施工企业通过加强管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利于减少施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2促进公路工程的和谐发展
加强公路工程的安全管理,建立高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对工程可能发生危险进行定量定性的分析,有利于为以后的公路工程提供危险因素分析和安全管理参考,从而提高公路工程的投资效益。同时加强安全管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利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发挥公路工程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作用。
3.安全管理措施
3.1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要想提高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首先需要完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对施工现场的危险源实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具体措施包括:
(1)建立危险源管理制度,根据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的危险源建立管理制度,如要求施工企业加强日常巡检,按照施工操作要求进行安全操作。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将施工安全落实到具体的个人身上,根据施工人员责任的大小以及完成情况进行相应的奖惩。对有技术要求的岗位的施工人员必须持证才能上岗或经过培训且合格以后才能进行相关操作,减少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
(2)根据施工危险源的级别要求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不同程度的控制活动,并做好每日检查记录,对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进行研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问题。
(3)施工企业应该针对可能出现的重大安全事故建立应急预警方案。根据承包工程的规模、施工环境、施工技术要求以及施工现场存在的重大危险源等情况制定科学的具有指导性的应急方案,提高安全管理在事故发生时的应变能力,尽可能的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
3.2重视施工环境安全管理
根据公路工程的特点完善施工现场和环境和安全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施工现场布置要求紧凑,场内交通便利,减少临时设备的搭建,满足工程施工防火、卫生等方面的要求。同时合理划分施工现场的功能,依据工程项目的要求划分作业、材料堆放、办公和生活区等,这些区域之间留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如办公和生活区应该离建筑物坠落处的半径之外,并应建立相应的防护措施,树立警告牌,避免闲人进入危险区。
3.3加大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
在公路工程的现场施工中是由人来进行各项操作的,因此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必须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的教育,帮助施工人员树立安全施工意识,远离危险源。对技术要求的岗位必须选用技术合格、安全意识强的施工人员从事该岗位的工作,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保证施工进度与安全生产的和谐共处,减少因为抢工期造成的安全事故。
3.4做好施工设备管理工作
做好施工设备的安全管理有利于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效果。首先机电设备的安放要遵从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原则。其次操作人员在进行设备操作前要进行安全检查,防止设备带故障运行。再次如起重机械类的操作设备必须配备指挥人员进行操作,减少砸伤事故的发生。最后做好施工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结合定期检查,提高施工设备的安全性。
4.结束语
总之,加强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既是工程顺利进行的主观需要,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施工企业必须树立安全施工意识,针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危险因素采取合理的、科学的措施,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保证公路工程的顺利进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14 文献标识码: A
【引 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近些年来,工程建设和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在发展过程当中,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同样的存在不少的问题。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公司管理的各层次和施工现场的每一个操作工人,再加上土木工程产品生产周期长、自然环境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决定了质量管理的难度大,我们必须运用现代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按照国际质量管理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保持有效运行,覆盖所有工程项目和每个项目施工的全过程,才能保证土木工程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当前建设领域中的问题最突出的是管理不够完善,质量、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的两大问题。
一、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1.1、建筑业施工生产流动性大,产品的形式多样化,产品的体积庞大,结构复杂,露天作业,季节性比较长,机械化程度低,材料品种繁多,安全系数小,很难控制,隐患较多,必须全员参加安全管理这项工作,协调配合,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工作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是企业头等大事,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也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是开展正常活动的必需要求,是一项重要的政治性任务,安全生产的文明施工是高效益,高效率的前提,就是最低成本消耗获得最大的价值。
1.2、在管理工作过程中,要将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摆到应有位置,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对于国家有关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等,要及时传达贯彻和落实到每一个建筑施工工地,安全文明施工监管薄弱,检查不到位,处罚不到位,而且部分企业领导、项目经理日常忙于事务,只在口头上讲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或为了应付检查走过场,从而影响了建筑施工的安全。
1.3、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数量少,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综合素质较低,达不到工程管理的需要,使得安全管理工作薄弱。另外,建筑工地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大部分一线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缺乏基本安全知识,其安全防范意识和操作技能低下,而职业技能的培训又远远不够,安全意识不强,自我保护能力差,甚至一部分项目经理和现场管理人员对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也缺乏了解。
1.4、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体系和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体系形同虚设,名存实亡,安全生产机构、消防机构、文明施工机构、卫生保卫机构的工作无从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未能认真落实,未能从施工企业-项目部-班组-施工人员逐级落实安全生产指标,未能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无从考核。
1.5、建筑施工环境恶劣,由于建筑工程的特点所决定,建筑工程施工环境具有露天、高空、工种交叉等不利因素,并且建筑工程一般是比较庞大的工程,场地狭小,立体交叉,导致建筑施工环境恶劣,容易诱发安全生产事故。据不完全统计,建筑工程施工发生安全事故的,很多是由于施工环境恶劣而造成的。
1.6、建筑施工技术不够规范,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操作管理是安全管理的关键,建筑施工现场对《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不熟悉,从而导致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对施工技术操作管理不到位,现场存在大量事故隐患。
1.7、安全经费投入不足,安全设施、设备、用品、用具等配备不到位,安全经费和安全设施的投入是进行安全生产抓好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由于建设资金不到位,垫资,不正当竞争或者违法分包,转包等因素,使部分施工现场无脚手架及安全网等设施,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二、土木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安全控制
2.1、在建筑施工现场施工之前进行安全评价,可避免选用不安全的工艺流程和危险的原材料以及不合适的设备、设施。当必须采用这些设备、设施时,提出降低或消除危险的有效方法。开工之后进行的评价,可查出施工中的缺陷和不足,及早采取改进和预防措施。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评价系统建成以后,在现场旅工阶段进行的安全评价,可了解现场的现实危险性,为进一步采取降低危险性的措施提供依据。
2.2、提高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建立施工安全应急预案增强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防范能力,明确安全生产权利与责任关系,通过加强专业安全知识教育,组织相关管理人员积极参加安全讲座,加强员工的安全管理、建立安全机制、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对于施工中突发的意外安全事故,首先确保施工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其次保护财产安全。对于安全事故紧急情况,应该制定应急预案,确保突发安全事故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保证应急反应、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以及各种应急反应资源处于良好的预备状态。在日常生产施工过程中,通过加强施工安全教育,构建应对安全事故的应急反应预案,做到防患于木然。
三、加强安全生产的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落实奖惩制度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是工作的一般程序,安全生产也不例外,在安全生产布置的同时,制定相应的检查计划。检查形式是多样的,施工企业安全检查一般分为常规性安全检查、特殊性安全大检查、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
施工现场生产环境复杂,工作面多、工序繁杂、施工机械的性能和施工人员的技术等级、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对施工现场进行常规性安全检查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基础环节。安全管理部门对那些带有安全隐患的工作场所长期地进行监督检查、督促、指导,使生产中产生的安全隐患得到及时纠正或排除。
特殊性安全大检查是在某一特定时段和区域内开展的,参加人员层次多、检查范围广、带有针对性的进行。定期检查是施工企业在日常的生产活动中的一项检查制度,有固定的时间属于例行检查范畴。
不定期抽查虽不是制度化的检查,但它的意义非同一般,不定期抽查带有突击性检查的性质,也就是说在没有预先通知和施工现场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而进行的安全检查,由此发现的问题更真实更客观,解决处理的安全问题方法更有效,做为施工企业尤其是施工现场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检查和指导,目的在于扎扎实实的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性能,保障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就必须从建设工程项目勘察设计安全管理、全程施工安全管理、建设工程项目监理单位与建筑工程有关的生产经营单位、建筑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等相关工作做重点抓。只有做好建筑工程项目全程中各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防止先天患产生,确保各工程项目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王占明,谢胜利.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问题研究性分析[J].科技信息,2011.
[2] 张尧. 关于土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思考[J]. 企业导报, 2011,(10)
【关键词】安全理论;安全要素;安全型企业
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是当前各个企业生产和工作中坚持不变的方针,在发电企业工作中要实现快速平稳发展,就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进行生产。在发电厂安全生产管理和实践工作中,安全是常见的概念形式,如何正确的把握安全技术管理,提高企业生产水平是企业安全管理中的主要工作重点,也是安全生产追求的最高境界。
1 安全理论
安全来源于对安全型电气设备的解释演绎,是现代化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和健全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属于安全管理中的系统化结构形式。在发电厂工作中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状态却是影响其安全生产的主要原因和趋势。因此抓紧安全工作还需要从人和设备双方面入手。随着国家安全指标技术标准的不断完善和规范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已经给企业现场安全、文明生产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实际困难。解决这一问题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更是发电企业生产的根本保证方式。
2 安全型企业
安全型企业,是指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等)健全、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安全生产大监督和违章积分、曝光管理办法等)运转正常,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位,安全生产始终处于可控、在控状态,无任何人身、设备、电网、火灾、污染等不安全事故发生,生产一直保持安全、健康、稳定的状态。
3 安全理论在发电厂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基于安全理论,发电厂实现安全型企业应遵循的基本途径是:通过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杜绝人员的不安全行为;通过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的检修维护质量,消除设备的不安全状态;通过改善作业现场环境及劳动安全防护,消除运行操作和检修作业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通过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和制度体系,堵塞管理上的漏洞。
3.1 人员安全
生产人员(包括安监、运行、点检、检修、维护、外包工程人员等)必须完全具备能够适应火力发电厂生产系统要求的生理、心理条件,具备在生产全过程中很好地控制各种环节安全运行和正确处理系统内各种故障及意外情况的能力。要具备这样的能力,首先要通过教育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纪律水平。
3.2 设备安全
设备安全是安全的基础。没有可靠的设备健康水平作基础,就不可能实现安全生产,更谈不上安全。设备管理的核心是点检定修,深化点检定修是发电厂实现设备安全的根本途径。在做好设备选型、安装等工作的基础上,提升定修工作效果,推行设备绩效管理,深化设备点检管理。一是在加强运行巡检和设备专业点检的基础上,对设备进行精密点检和技术诊断,实行设备劣化倾向管理。二是通过精密点检数据分析,定量地确定设备的技术状况和劣化程度,确定设备的性能和经济技术指标,进行状态检修,实现对设备安全预控的目的;同时做好生产设备技术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技术监控体系,充分发挥技术监控网的作用,对发电生产的技术状况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测监控。通过精心检修、精细管理,打造设备质量精品,确保设备和系统能够在规定的运转周期内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实现设备的安全。
3.3 运行安全
通过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和运行规程,杜绝人员误操作,使所有设备和系统都保持安全、稳定运行,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发电厂的运行安全管理工作要围绕“两票三制”展开,要充分发挥“两票三制”在运行管理中的作用,利用“两票”管理系统,抓好“两票”的标准化工作。日常检修和定期工作中涉及的操作要全部使用标准票,用标准票规范运行人员的操作行为,避免发生误操作事故,使“两票”真正起到“生命票”的作用。电气操作要通过电子“五防”系统、监护、唱票、复诵、录音等手段,保证操作的正确。
3.4 劳动和环境安全
为现场作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行业规定的劳动安全条件和必需的劳动防护用品,并采取措施对生产人员进行可靠保护,保证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彻底消除各种不安全、不卫生因素对现场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危害。
3.4.1 劳动安全
对发电厂现场作业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涉及劳动安全的主要作业有电气、高处作业、机械、起重、特种作业等,在这些作业中使用的设备、安全防护设施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程和标准规定的安全要求,同时还要为作业人员提供必备的劳动防护用品,以达到劳动安全的目的。
3.4.2 环境安全
这里所说的环境包括空间环境、时间环境、物理化学环境、自然环境和作业现场环境。要努力通过改造使企业的生产空间、平面布置和各种安全卫生设施、道路等符合国标要求,实现空间环境的安全。实现时间环境的安全,要做到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和设备定期试验报告及点检劣化趋势分析来决定设备的修理和更换时间,同时必须遵守((劳动法))’使员工在法定工作时间内从事工作,避免疲劳作业。
3.5 管理安全
安全管理就是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实施控制,使其符合安全生产规范,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安全管理的成败取决于能否有效地控制事故的发生。安全管理要从传统的“事后管理”逐渐转为现代的“事前管理”和“过程管理”,即通过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的事前管理和过程监督,控制现场作业人员的各种不安全行为和设备、系统的各种不安全状态,使企业的安全生产局面可控在控,并将各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避免各种人身伤害和设备损坏事故的发生。
企业安全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在管理中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的超越,一切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都应当能够适应社会技术的发展和各种针对性抢的规章制度的应用。坚持安全生产中应当做好每日的巡查和不定时的现场检查活动,对工作中的各种风险和其他问题进行综合的管理控制,牢牢的掌握科学操作方式和方法。
【关键字】工程安全 方法 意义
Abstract: Security is a basic aspirations for human, but also the premise of a variety of work including engineering. This paper will research the management mean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security management in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engineering practice.
Key words: engineering security;means; significance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总论
工程安全,是一切工程开展的前提,也是监管部门进行资质审核的重要方面。工程安全的好坏,关系到群众和员工的生命,因此必须想方设法来实现这个宏观目标。工程安全的细节包括方方面面,但是在实践中体现出来的问题是有规律可以遵循的,具有很强的国情背景,因此工程安全的管理方法必须结合实践并且具有可操作性。
工程安全,大可以影响国家声望,小可以左右企业的声誉等无形资产。它通过管理手段将科学的量化指标执行到具体工程,是工程圆满完成的必要条件。因此可以说工程安全管理是利益相关方都要追求的潜在必要目标。工程安全的意义,一言以蔽之,就是企业,业主,公众等等利益攸关者的生命。
工程安全管理的管理方法探微
工程安全管理的突出问题
由于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还不成熟,因此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很多方面,也包括工程安全。在工程开展之初,我们存在着招投标不合理,资质审查不严格等问题,导致了我们的施工方在先天意识上对安全的松懈。在工程开展过程之中,我们存在着环节复杂,层层转包,权力责任利益脱节的现象。同时,监理方的责任大多没有完全履行,甚至出现了监理方和建设方同属一个企业的不合理现象。在工程结束的验收阶段,由于建设方、投资方、业主、公众的信息不通畅或者权利保障机制缺失,导致了一系列“豆腐渣”工程堂而皇之通行无阻。
从人员素质来看,参与工程建设的大多为民工。他们大多没有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安全意识较差,这些,都是我们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管理方法的探究
工程安全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权力部门和企业、业主、公众形成合力,才能打到一个良性的结果。
从职能部门来看,主要是强化招投标的公开合法,通过市场竞争筛选安全信誉高的建设方。同时要严格把控施工方的准入门槛,对于不符合资质的单位,坚决禁止参与工程建设。以保证工程安全管理的先天条件。同时,要严格落实相关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建设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执行。
从市场主体来看,我们要按照市场经济的优化原理来组织建设,坚决减少人为转包环节,节约社会成本;同时,必须运用管理信息系统对建设信息进行科学对接和交流,在法律基础上,完善合同契约,明确投资方,建设方,监理方,原料商,施工方,业主,公众等利益相关者的权力,责任,利益。
以便于问责、维权和授权操作。力争做到分工明确,操作有序,出问题有人负责,有矛盾有人解决,形成合力而不是相互扯皮。
同时,从行业规范来看,我们要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之上由行会组织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向国际标准看齐。特别是监理方,要严格执行国标并且根据工程实际制定自己的企业标准,在每个工程建立的过程之中,都应该严格执行。
从工程安全的内容看,工程安全既包括财产安全,又包括人身安全。因此,必须对工地的生产生活资料予以精心的保护,力争做到工地分区合理,相互协调,做到防盗、防火、防水,同时还应该防止各种非人力因素的灾害,并制定紧急预案以防万一。职业防护上,应该做到防触电,防跌落,防滑,防辐射等等。同时,也千万不要忽视员工职业病的保健预防。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很多临时设施,如工棚,施工平台,脚手架等等器材的质量,很容易被忽视,酿成过不少悲剧。
从工程监理方的独立性来看,必须杜绝监理方和施工方的灰色联系,更不能出现同一个老板自己施工自己监理的情况。对于有过舞弊记录的监理方,必须实施严厉的制裁,加大其违法成本。
从工程的验收阶段来看,必须紧密联系投资方和业主。需要强调的是,很多时候业主并不是投资方,业主的身份也可能千差万别数量庞大而且松散,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相关法规的时候,必须要加大对业主的保护。在工程的验收阶段,可以尝试引入业主代表制,赋予业主话语权,以避免投资方和施工方勾结,影响业主利益和工程安全。
从从业人员素质来看,我们现在这方面几乎是空白。大量的民工直接参与工程建设,安全意识淡薄。一方面他们不注重自我保护,不戴安全护具就进入工地的情况时有发生;另一方面,他们对安全规范的执行率不够,导致了材料浪费,克扣,误用等等,最终严重影响工程安全。因此,可以尝试引入行业准入标准,通过岗前的科学标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以达到人力资源的整体提升,减少管理成本。
总之,工程安全的问题不少,有些矛盾已经达到了临界点,因此必须认识到工程安全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同时,研究安全管理的方法要有实用主义的精神和科学的前瞻性,既考虑到问题的紧迫和解决方案,又要考虑到经济格局的变化和社会需求的变革。所以,工程安全是一个群策群力,常做常新的工作。安全管理不仅要立足本土,还要放眼国际,力争少走弯路。
工程安全管理的意义
保障群众生命财产的意义
我国工程建设规模巨大,但是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各种令人震惊的巨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以2003年为例,我国发生工程安全事故1292起,死亡1524人;2004年,发生工程安全事件1144起,死亡1324人。工程建设本身属于第二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石。同时,工程安全本身关系到员工,业主,群众的生命财产。因此,工程安全及其管理对于人民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工程安全的市场营销意义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实体生命和核心竞争力,因此在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今日,我们的工程安全管理,有必要纳入市场营销战略之中,作为企业愿景加以实现。传统的建设企业依靠自身人脉和公关推动来获得中标的模式,已经不适用于今天的经济全球化了。中国的企业,特别是工程建设企业,不能单单依靠廉价和速度来争取市场,而要靠恒久的品质考验来赢得世界的信赖,要靠科学的安全管理来赢得人文的尊重。
总之,只有把工程安全变成企业文化准则,才可能统一认识,走得平稳,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工程安全的行业特点和注意事项
工程建设一般具有投资大,劳动强度大,建设周期长,建设监管难度大等特点,因此既要把科学管理的精神引入到工程安全管理当中,又要注意每一个工程,每一个工种,甚至是每一种材料的特性,以做到管理和科学的良好结合。
工程安全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同时要精通各种机械性能、操作禁忌,各种材料的正确使用方法,这就对现代工程安全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综合能力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徐艳丽.浅析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理[J].中国建设教育,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