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医学研究生教育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转化医学自提出以来取得了显著的医学、社会和经济效益,国际上转化医学已取得的成果使其成为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我国医学的发展要顺应时展的步伐,大力培养转化医学人才是必不可少的策略。当前,我国医学研究生的培养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科研型和临床型。这两种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在我国医学专科人才的培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其研究生素质的定向培养,尚不能满足转化医学理念的要求[5]。因此,转化医学理念对医学研究生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1.1转化医学理念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实施转化医学教育,理论联系实践,可以激发医学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研究生经过了五年本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经过了本科临床实习期的观摩,已构建其知识体系,对各种疾病也有初步的认识。在研究生阶段,强化他们基础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相结合的意识,倡导其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的诊疗为目标。医学研究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积极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觉地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请教研究生导师。避免单纯以为目的,科研创新性差,成果应用前景渺茫的研究方向。这样的学习过程,能让他们逐步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方向,能激发其继续深造的欲望,从而明确自己未来想要从事的研究方向,并在长期的教学、科研以及临床工作中沿着这个方向继续不断深入,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1.2转化医学理念可以培养团队精神一些重大疾病、多系统疾病从病因、机制、诊治到预防,涉及的因素众多,极其复杂,临床问题的解决靠单一专业学科医疗力量很难完成。这往往需要多学科的基础、临床人员组成研究团队,发挥各自专业优势,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通力合作、联合会诊,共同完成疾病的诊治。转化医学即倡导基础与临床科技工作者的密切合作,由临床研究者对疾病的进程和特性进行观察,提出科学问题,基础研究人员进行深入研究,然后将基础科研成果快速指导临床应用,为临床治疗提供用于疾病医疗的新工具,从而提高医疗总体水平。另外,医学实验技能课和动物实验课,也需要研究生们团结合作,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研究生在接受转化医学教育的同时,就水到渠成地培养了这种互助、共进的团队精神。
1.3转化医学理念可以提升综合素质对医学研究生进行转化医学理念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具有转化医学能力的医学精英,进而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医疗水平,促进医疗事业发展。在现今转化医学的时代,仅具有单方面的科研能力和临床技能是远不够的,转化医学理念主张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既精于科学研究又精通临床技能,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能敏锐发现临床中待解决的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具有丰富的多学科、多专业的知识,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交流沟通和协调能力,能组织多学科多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因此,对医学研究生进行转化医学教育,可使其自身专业素质更加全面、系统,厚积薄发。
1.4转化医学理念为交流合作提供平台转化医学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基础教学科研人员和临床医务人员频繁的交叉对话,使双方均能不断熟悉对方语言,进而促使转化医学变成双向通道———从实验室到病床,再从病床到实验室,依此形成良性循环。转化医学教育无疑为研究生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学科交叉的开放式交流合作平台,鼓励多学科介入机制以完成研究项目的跟踪、系列研究。藉此互动平台,医学研究生可以不断提高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提升个人的科研领导、科研协调的能力,建立联系网络,形成积极、和谐、互助的团队合作的局面,这也将最终促进其个人职业生涯的成长。
2推进转化医学教育理念的策略
对医学研究生加强转化医学理念教育,有利于培养具有转化医学能力的医学精英,有利于提高我国当前整体医疗队伍的水平,有利于跟进国际医学发展的步伐。推进转化医学教育理念的广泛普及,需从政府、高校、医院、企业等各层面齐抓共管,打造出蔚然成风的蓬勃局面。宏观把握制定转化医学发展的长期战略规划,联合医科、理科、工科等多方面的力量,组建跨学科多专业研究团队,搭建医学研究共用平台,建立促进转化激励引导机制,催生高层次研究成果,形成“产学研”一条龙发展模式[6]。以转化医学理念加强医学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体包括如下策略:
2.1强化师资力量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增选综合素质高、博学强识的授课教师,保证师资力量。为教师们提供交流的平台。可以在基础医学院和临床医院之间定期举办学术沙龙、会议、讨论会等,让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师们增进沟通,取长补短,更新研究理念,拓宽研究思路,这样才能为更深入、有效地开展转化医学教学奠定厚实的师资基础。可以实行双导师制,如科研型的研究生可以选择临床医学的教师作为副导师,临床型的研究生可以选择基础医学的教师作为副导师。主导师和副导师联合为研究生制定个体化的培养计划,这样可使研究生们在基础和临床领域中得到全方位、深层次的指导和培养,有利于科研思维的拓展,有利于临床实际问题的科研化,能促进青年学子们的长足成长。
2.2优化课程体系转化医学的核心理念即打破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固有屏障,建立彼此间的紧密联合。因此,在课程体系的建立上,适当减少公共课学时,确立以基本知识、临床应用、实验技能为重点的教学内容,将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有机融合,以疾病为基本元素讲授相关知识,围绕临床问题的各个方面(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等)展开启发式教学。重视综合性的系统生物学的教育,增进医学生对学科之间的交叉和基础医学知识与临床医学知识之间的衔接融合的理解,在理论层面真正跟进转化医学的思维模式。实验课程应适当减少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加强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课程的开设,充分调动研究生的主动探索和创新精神,培养其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另外,科研工具和方法学的教学亦是必不可少。良好的文献检索、文献综合能力,扎实的外语功底,医学统计学的熟练掌握和应用等,均有助于医学研究生合理知识体系的构建,为今后顺利开展科学研究提供知识储备。国内很多高校调整学科结构,目前增设了转化医学二级学科,这为医学成果的转化和转化医学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孵育基地。
2.3拓展实践应用目前医药行业在基础、临床、新药和器械研发等各个环节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基础研究人员不重视研究成果解决实际问题的可行性,临床医务人员不能跟进国内国际的前沿科学问题,药物和器械临床试验不能紧贴临床的实际需求,这样造成了大量的医疗资源的浪费。实现转化医学理念,需要政府机构、医院、高校、高新科技企业等多方面力量来共同推进,需要不同学科背景的人员切实合作,才能形成“产学研”一条龙的发展模式。在研究生培养模式上,应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启发其获得科研灵感,培养自己独特的科研兴趣和方向,并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努力践行。
3结语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教育;研究生课程;学习技术;评估;专业精神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的最高阶段,是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最主要方式之一,而我国医学高水平人才普遍缺乏,所以医学研究生教育至关重要[1]。医学研究生教育要与时俱进,要改变我们的教与学的方法其实并不容易,因为我们必须要把自己的一部分和过去作为学员和培训者的个人经历抛在脑后。重要的是,要引导和培养研究生独到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要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完善医学研究生教育。医学生在完成基础医学教育后,一般要接受8年左右的专业和职业的技能培训,以发展必要的知识能力、动手能力和职业精神,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研究生。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压力变化和出现的紧张局势需要结合起来看,要广度和深度的研究,同时强调教育功能,保留实践在医学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掌握核心要义,不断引进新的主题培训计划,承认各专业的重要贡献,并强调各专业间的交叉合作,基于上述一系列的思考,确定了从医学研究生课程、学习技术的应用、能力的评估以及医学教育的专业精神等四个方面进行主题研究,围绕这四个方面的主题来探索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医学研究生课程
医学研究生教育课程的趋势是走向以成果为基础的教育模式,并认识到有必要在医学教育的不同阶段之间加强整合。过去的许多关注都集中在教育过程上,并对教育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假设。而人们认为医学研究生的学习是自然发生的,是日常临床工作的一部分,没有任何有明确目标的有组织的教育计划,高级医生的参与是无组织的和随意的,没有对受训者的教育需要给予应有的关注。医学研究生教育的一个关键趋势是转向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中,重点已转变为注重产品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在以结果为基础的教育中,学习成果是明确规定的,培训的内容和组织方式、采用的教育策略、教学方法、评估程序和教育环境都是根据所述的学习成果来决定的。推行以成果为基础的模式,以及采取一种方法,把研究生训练的学习成果清楚地阐明,并告知研究生培养相关人士,包括医院、学校等培养机构的管理者,让大家均面临重大压力。这样会使得在决定研究生课程和培训方案时,这些教育成果应该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2]。以成果为基础的教育作为医学培训的一种教育方法仍处于起步阶段。这种方法是否能实现其美好的愿景还有待观察。然而,迄今为止的消息是令人鼓舞的,在实施了成果为基础的教育的地方,已经产生了重大和有益的影响。在不久的将来,所有的医学研究生培训都将有明确的成果,而有关医学培训计划的实施将会受到学习成果的影响。学习成果可以嵌入到课程的可视化表示中。研究生课程集教育策略、课程内容、学习成果、教育经历、评估、教育环境以及学员个人的学习风格、个人时间表和工作计划于一体。课程图通过展示课程的这些关键元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来帮助培训师和受训者。通过这种方式,课程对所有利益相关者更加透明,课程图的使用可以说是一项重要的教育策略。医学单一的教育模式阻碍着医学教育的发展,医学教育必须被分解和重新设计,作为一个真正的连续统一体,从中学延伸到大学、医学院、医院培训和医学研究生教育,过去20年来在实现这一目标方面几乎没有取得进展。然而,由于教育、物流和经济方面的原因,以及新的学习技术的推动,这种情况将会改变。我们将看到未来医生教育的连续性,从学生决定学医开始到退休结束。教育计划的不同阶段将与学生从一个阶段晋升到下一个阶段相结合,而其中一个学习阶段结束的学习成果将作为下一个阶段的入职要求。
二、学习技术的应用
新学习技术的迅速推广是我们将看到医学研究生教育发生重大变化的第二个主要领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深入研究。一方面是模拟器的使用,在医学上使用模拟器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这项技术已经达到了一个成熟有效的阶段。1970年代早期的模拟器之一,“哈维”心脏病学患者模拟器,已被证明是一个有效的工具,在本科和研究生培训课程中教授和评估临床心血管技能。直到最近,模拟器还被认为是一种新奇的东西,是主流医学培训项目的主要手段之一。高水平视觉逼真模型的应用,以及模拟检查过程的触觉和感觉的精密设备的使用等,越来越多的模拟器正在得到医学相关方面的使用。一项最佳医学教育的系统综述阐述,高保真医学模拟是有效的医学教育手段,可以有效的补充医学教育的病人护理场景设置。在模拟中,通过提供有效的反馈、重复的练习、设置一系列的困难、设置临床变化、一个受控的学习环境,从而获得多种学习策略和个性化的学习经验。虚拟现实模拟代表了研究生培养的范式转变,虚拟现实技术将在医学研究生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是电子学习,互联网和新的信息通信技术的普及已经改变了人们交流的方式、产业运作的方式、政府与公民互动的方式,而且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人们学习的方式。电子学习并不是一时的潮流,也不仅仅是知识的转移,在线学习是可以更高效的,学生不需要在单独的学习,他们可以成为在线社区的一部分,教师和培训师也有着重新定义且重要的角色,对于医学教育来讲医学技术或许是女王,但与时俱进的教学法才是王道。电子学习带来了适合医学研究生教育内容开发的新方法,包括基于可重用学习对象(RLOs)和语义网的教学设计。RLOs是学习资源的小块,范围从单个图表或插图到这些资源的序列或集合。要创建一个课程,可以将RLOs链接或聚合在一起,就像将儿童的积木组装在一起创建城堡之类的结构一样。与构建块一样,可以重用相同的RLOs来创建其他课程。语义网是对internet发展的一种延申,其中基于WEB的材料,包括电子学习资源,可以根据上下文以某种方式自动链接或关联在一起。这个上下文不仅由资源本身的内容提供,还由描述该内容的数据提供,即所谓的元数据。语义网技术将允许更智能的网络搜索,并允许学员更有效地检索和分享来自网络的相关信息。它还将促进地理和文化上不同的受训人员之间的在线协作学习。电子学习将是医学研究生教育中最重要的发展之一。它不仅是一种利用信息通讯技术提供更有效和精简系统的方法,还是一种可能改变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工具。目前电子学习的形式有很多种,采取哪一种形式最为有效还不能确定,但不可避免的是,未来大批研究生学员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网上环境中接受教育。
三、能力的评估
在长期的医学研究生教育中,为获得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入学资格或毕业文凭,学员需通过正式的书面、口头和临床技能考核。而未来的医学研究生教育将更注重学员能力的评估,这与过去医学研究生教育的特点有很大的不同。一方面是基于学员能力和表现的评估。在过去,人们更加强调以业绩为基础的评估方法。通过研究生教育课程的评估程序来提供相应证据,主要是研究生受教育期间的课程成绩及规范化培训成绩等,来证明学员在每项指定的学习成果中已达到最低可接受的标准。目的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最初是在本科教育中引入的,现在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生教育。包括从询问病人的病史和体检情况到掌握病患沟通技能、实验室调查的解释和调查的实际程序、在受控情况下使用检查表或评级量表进行测试等基于绩效的评估和其他富有创新性的评估等等。学员将被评估为一个多专业团队的成员,将应用非常规的设置或虚拟现实模拟器,去处理一系列实际的临床方案,如,在医院车库模拟事故上演急救等。另一方面是项目组合与自我评估。项目组合评估就是为了有一个真正的基于表现的评估,鼓励学员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包含一段时间内收集的工作资料是学员为证明自己已进行学习而准备的证据收集。它不仅记录了受训者的教育经历,而且还记录了这些经历如何有助于受训者掌握所需的学习成果。它有效抵消了评估简化方法的局限性,促进了综合和复杂活动的评估,支持以结果为基础的教育方法,积极地让受训者参与自我评价的过程。自我评估是研究生学习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学员将能够规划自己的发展,以实现结束学习后的预期成果。且学员自备电子档案,作为他们教育活动的记录,辅助他们开展自我评估。
四、医学教育的专业性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医学教育和医学培训负有特定责任的个人必须要发展必要的、有时更专业的医学教育技能。可通过广泛的面对面和远程学习课程,来获得医学教育的证书、医学硕士或博士学位等。医生去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且教学技能要巧妙的融入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当中,所有专门负责培训的医生都需要证明他们已经获得了必要的教学技能[3]。而所授的教学课程往往侧重于超越特定教学技能的内容领域,需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模式,需要负责培训的医生不断地丰富自己,努力去成为一个发展卓越的临床教育工作者。与医学教育的新专业主义相联系要认识到需要从基于意见的教育转向基于证据的教育。BEME合作组织(bemecollaboration.org)致力于创建一种重视实证教学的文化,并促进医学教育中可用证据的获取。BEME是指教师在实践中根据现有最佳证据实施的教育方法。承认不同类型的证据可能被用来选择决定相应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决定课程设置以及医学教育中的其他问题。医学研究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发展道路还很长,需要医院和学校一起努力。在实践教育中,不管是医院还是学校都要以研究生为本,结合医院的实践需求,整改教育理念和方法,以此实现预期设定的教学目标[4]。从医学教育的课程设置、新学习技术、评估与专业精神四个主题对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限制实现医学研究生教育的愿景可能不仅是在技术、教育和后勤等方面,更有可能是医学研究生教育的管理者缺乏规划医学研究生教育的想象力、设计能力和实施能力。我们可能会看到,在教育方面可能实现的目标和实际实现的目标之间,差距越来越大。但是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医学研究生教育模式,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所有的医护工作者、医学教育机构的管理者和培训者、所有利益相关者都要作出贡献,一起努力,并且必须对即将要发生的事情承担一定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黄坚,熊凤珍.医学研究生教育浅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20):91-92.
[2]周倩慧.新形势下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问题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8,5(48):329-330.
医学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医学人才。本文就我们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实践,探讨医学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医学研究生教育应首先应加强医学专业知识的全面学习,做到博学而精深。同时,应注重科研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最后,医学研究生的教育国际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总之,医学院校研究生教育应更加注重创新性、科研素质、人文素质和国际视野的培养,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专业医学人才。
关键词:
医学研究生教育;实践;思考;科研与人文素质
随着我国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化,国家建设和卫生事业对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需要也日趋迫切。这类人才既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又要具有很好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使之成为能进行国际交流和研究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本文通过讨论本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实践工作,着重从专业知识和科研素质、人文素质、教育国际化等方面论述对医学研究生教育的探索和思考。
1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做到博学而精深
研究生教育相比本科生教育而言,本质上是更高层次的专业化教育。而医学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专业人才。一般来说,一名医学是在完成了4-5年本科医学院校的系统培训,并在考试合格后才能接受研究生教育。而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报考者均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所以这类人群往往具有具有较扎实而全面的医学专业知识和良好的临床操作技能。但是实际工作中也有一部分研究生因为没有临床工作经验,或医学专业知识不全面而不能很好地胜任研究相关工作。针对这种情况,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应着重加强医学专业知识的全面学习。同时,我们认为本阶段的培训不应只是简单地重复本科阶段内容,重点是在更高的层次上,更深入的学习。通过必修课和选修课程的学习,每名研究生就可大大补充和拓展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加强临床操作技能。如我们专业硕士研究生,首先要必修病理学的全部理论课程,再进行必要的外科病理诊断培训,使其掌握常见疾病和病变的病理诊断。通过加强专业课程的培训,使其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同时,随着学科的迅速发展,病理学也已经进入了分子病理学时代,对于很多疾病的认识不仅仅是从形态学的角度,更应从基因水平和分子水平进行诊断和分类。所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手段就成为分子病理学必备手段,因此,除了掌握本专业知识,研究生还必需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如分子生物学、肿瘤生物学等。所以医学研究生必须首先具备广博的医学知识,才能够做到专业,也就是所说的博学而精深。
2注重科研素质的培养,做到扎实而创新
医学研究生教育目标是为国家培养医学专业人才,因此培养的人才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应具有较高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的能力,也就是具有较强的科研素质。所谓科研素质包括丰富的学科知识、缜密的科研思维和全面的实验技术等多方面。只有具备丰富的专业科学知识,才能及时掌握本专业前沿知识并发现本领域的热点问题,所以若无丰富的专业知识,科学研究也就无从谈起。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专业知识的获得,除了在临床工作中不断的经验积累,还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特别是文献检索,早已成为当今科学研究的一大利器。因此,文献检索能力业已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生最基本的科研素质之一。同时,目前普遍认为,医学研究生科学思维模式的培养也是一个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的环节。医学研究生必需具有缜密的科学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因此,为了培养研究生的文献检索和科学思维能力,我们每个课题小组每周固定一次在实验室成员间进行学习交流,研究生自行选择与自己课题相关的高水平的最新研究论著,通过检索大量文献以幻灯汇报的形式与课题组其他成员共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快速掌握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而且可以学习文献中的研究方案的设计、研究方法等,逐步培养研究生的科学思维模式以及科研能力。同时,我们科室每周组织一次学术活动,各个课题研究小组的研究生轮流汇报近期实验进展、研究结果。通过一系列科室学术活动,研究生之间不但充分的进行了交流和学习,取长补短,也有助于早日培养其科研素质。
3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做到德才而兼备
传统观念往往仅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强调其本专业的知识学习。但是对于现代社会,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科研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从“生物医学模式”已逐步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再者由于卫生行业的特殊性,更多的要求医学研究生将来无论是从事临床还是科研工作,除了应具有扎实的临床技能和医学知识之外,更要具有崇高的医者品格和强烈的人文关怀。所以在新的形式下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当前,一部分学生功利心较强,忽视长期的能力培养,片面追求SCI论文,甚至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篡改数据,弄虚作假,违背了基本的科研道德,漠视科研的宗旨和意义。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再次发生,我们需要注重对医学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使其在首先在思想上杜绝弄虚作假的念头,同时加强对原始实验数据、记录的检查,在实际工作中防止违背科研道德的事情发生。而对于临床型的医学研究生,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则需言传身教,以实际行动感召学生。所谓医者仁心,以身作则就是最好的榜样。还比如经常邀请本单位到艰苦地区支援工作的医生和老师给学生做报告,通过学习他们身上的大无畏奉献精神以及人性上的闪光点,以人格的力量来感召和教育学生,培养其人文素质。只有具备崇高的品格和高尚的道德操守,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能真正在“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发挥作用。所以,注重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才能使他们真正做到德才兼备,在我国的医疗教育事业上做合格人才。
4医学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学人才
在国际协作交流日益频繁的大背景下,国家大量需要能够真正“走出去”体现我国医疗水平的医学人才,因此教育国际化显得尤为重要。国内众多高校均认为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当今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而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研究生师资队伍的国际化。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培养高素质的研究生导师队伍是其中尤为关键的一步。因此我们认为首先应尽可能创造便利条件派遣教师到国外知名大学短期或长期的交流访问、合作研究。纵观我科研究生导师95%具有国外留学的经历和合作研究成果。通过这种培训,首先有利于教师队伍的能力提高,特别是教师的英文听、说能力。很多教师在回国后都能积极开展工作,通过实行双语教学等教学手段,以实际行动来促进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同时,国外留学交流也便于导师与国外知名研究机构建立联系,开阔了研究生导师的国际视野,为进一步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创造了条件。其次,教育国际化是另一重要方面体现在教学内容上。教学内容必须找准定位,与国际接轨。同时积极开展双语教学,根据学生学习能力适当引用原版教材,营造国际化的研究生培养氛围。通过开展联合培养等模式,选派优秀的研究生到国外知名院校学习进修。在文章撰写等方面要求学生阅读国际学科研究前沿的最新英文资料,鼓励研究生用英文发表学术论文等。这些手段都有效地促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开展。
5结束语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教育;教育质量;质量保障
一、研究生教育内部保障体系的构成
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主要指高校为了实现连续的质量控制和提高所建立的贯穿于从招生到学位授予的管理体系,主要致力于学校内部的研究生质量保障活动,在整个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是整个体系的核心,大致由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监控体系和质量反馈体系三部分构成。质量管理体系是基本部分,包括招生、培养、学位、思政教育、就业指导等多个环节,也包括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环境等方面的建设。质量监督体系主要包括高校内部学位评定委员会和各个学科评定分委会,旨在加强自我评估的力度,即展开校内自评,包括: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学校发展政策评估、学科评估、教师绩效评估、学生成绩评价、毕业生情况分析等。 质量反馈体系主要包括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旨在通过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提高质量,是质量保证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
二、国外医学研究生教育内部保障体系的比较分析
医学研究生教育是医学教育结构中较高层次的教育,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医疗人才和发展学科技术的双重任务。现从国外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监控体系、质量反馈体系三个方面来对国外医学研究生教育内部保障体系进行比较分析。
(一)国外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体系
在医学研究生招生制度方面,加拿大、英国均没有统一的入学考试,但对研究生的报考资格有严格要求,一般由学生本人申请,学校或导师通过档案审查和面试来录取,主要注重对考试的全面考察,尤其是学习能力。美国的研究生招生制度注重以市场调节手段来控制招生规模与专业方向,保证了研究生教育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和学生的个人发展需要。美国各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虽注重智力潜力和时间能力,但却仅将学业成绩和标准考试成绩为录取条件的参考依据,而往往拔面试成绩和推荐信视为录取的依靠条件。日本在医学研究生的录取过程中会展开统一的笔试和面试,同时也很看重学校导师的意见。
在医学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方面,加拿大有着严格的教学模式和考核制度。研究生的课堂学习十分注重培养独立思考、结合实际工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只讲得扼要和精炼,而要求学生自己读的文献资料很多,即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与创新性。研究生有一半的课程为听课考试,另一半的课程免去考试用答辩办法,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查阅大量文献还得进入实验室进行实践,以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美国对研究生实行宽进严出的“淘汰制”。研究生入学后就安排有各种考试考核,要求参与众多学术报告,还要参加资格考试和综合考试。美国的培养过程不仅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还是实行跨学科的学习。在教学方式上,主要通过校内、校际的各种学术活动和国际间的学术交流。英国高校在医学研究生教育过程的方式、方法上有很大的自主性,注意培养研究生的自学、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的能力;关注课程内容的综合化,并鼓励跨系、跨校选课。法国大学培养医学研究生的方式较为灵活,研究生可以同时在本校或外校的两个不同专业学校,并形成了教学单位与科研机构联合培养的体制。日本大学选课十分自由,根据学术需要和洗好进行课程与教师的选择,并有试听的设置,课堂以研讨的方式进行,并且每堂课都要求学生进行课堂发言。
在研究生导师制度方面,加拿大医学高校对导师要求严格,导师的申请需要通过学校答辩委员会组织的答辩后,由学校发给教育部长和校长联合签名的导师资格证书。每个学生都有相应的导师和指导小组指导。法国的医学研究生培养采用导师制,通常由一个研究生培养组负责实施。培养组包含负责人、一个教学小组和几个研究生小组,这种多学科的综合培养方式适应当今科技交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的发展趋势,更具广泛性和适应性。美国医学研究生导师主要指导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听取研究生的汇报。每个美国研究生都有一个指定的论文委员会(由3-4名具有不同学术专长的教授组成,其中一名为主要导师)对其进行指导。这种指导方式可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接受不同观点的熏陶。英国研究生也由导师团队负责指导,其中一名主导师,一至两个副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研究计划和学术研究。另外还有一名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心理。
(二)国外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体系
国外高校内部均有一套完善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自我评估体系。美国各大学内部均要定期对研究生的学习项目进行包括自我评价、校内外共同评价、提交评价报告、评价结果处理等一系列过程的评价,并要求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将学校情况与校外大环境的需求结合,使得各高校的研究生教育不与社会需求脱节,又有自己的特色。法国的内部质量监控由大学内部设立的评估委员会负责实施,既配合国家评估委员会工作,又开展校内自评。自评机制包括院系评估、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教师、学生成绩评价,学科发展评估,毕业生情况分析等。英国各大学的内部质量监控体系比较全面专业,一般包括教学目标、培养目标、课程设计内容和组织、教学学习评估、学生成绩以及学生指导、质量管理和标准等一系列监控体系。
(三)国外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反馈体系
英、美、法、加、日等国的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反馈体系都由专门的机构负责。这些机构通过在高校内部收集教师、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修正研究生培养工作偏差,促进研究生培样质量的提高;并需要把握本国和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和需求,及时向高校提出学术和管理方面的建议,促进高校内部优化专业结构、调整研究生方向、完善质量管理机制。除此之外,这些机构还定期做调研,对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了解医学院校培养的研究生是否符合社会经济、医疗科技的发展需求,用人单位对研究生质量评价的好坏以及对来自不同培养机构的研究生评价的高低等,并将调研结果作为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的重要影响因素,以促使医学高校内部进行全面质量监控。
三、国外医学研究生教育内部保障体系给我们的启示
与国外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实施相比,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也与国外医学研究生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借鉴国外的经验,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内部保障体系的完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逐步改革招生制度,把好入口关,保证生源质量;二是明确培养目标,制定科学的课程体系,调整专业结构,创新教学内容;三是不断提高教师水平,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严格把握学位授予关;四是建立有效的自我评估机制,集科学性、灵活性、层次性于一体,对不同类型、不同培养目标的学科,采用不同的评估标准;五是注重教育质量反馈调研,及时了解高校研究生培养是否符合社会需求,促进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的优化。
参考文献
[1] 王战军,等.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 周文辉.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3] 贺桂琼.加拿大医学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西北医学教育,2009(1).
[4] 王炜,徐小强.法国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与质量保障[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3).
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在四川多民族的地域优势和成都中医药大学多学科的背景优势条件下,创建了包含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一体化、多层次”的藏医药人才创新培养体系。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民族医药学院结合研究生社会需求调研,紧紧围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体系工作,努力探索藏医药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创新途径,开拓了多种教育渠道和教育资源,在为教学创新改革提供条件保障的同时,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和软环境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藏医学研究生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开展藏医药研究生培养的高校有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西藏藏医学院和青海大学藏医学院。由于藏医学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且各高校的情况各自不同,几乎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目前都在探索最适合各自院校的培养模式。藏医学研究生教育至今为止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导师素质参差不齐,数量较少;生源比例单一,学缘结构较差;科研、临床教学能力不足;±音养方向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等
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在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中,发现藏医学研究生教育存在许多问题-方面现代院校教育的大课堂,使得学生包括研究生很难有机会和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探讨;加之在藏医药理论指导下的藏医药课程的特殊性,如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开设的研究生课程《晶珠本草选/概论》,之前未储备该理论知识的研究生,即本科为其他专业的学生,就很难把握藏医学立体、复杂、抽象的意象思维。因此,藏医学研究生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大都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时期。
另一方面,现代院校教育存在与名医经验传承严重脱节的现象,这些名医所在分散,学校、医院、药厂、私人诊所和寺庙都有他们的身影,这导致许多宝贵的学术经验难以传承和发扬。藏医药的研究生人才相对匮乏,而民族医药的研究与开发又迫在眉睫。所以,如能缩短高水平藏医人才的成长途径,对加快藏医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人类治疗高原病及其他疾病的意义不言而喻。
2.藏医学研究生教育发展新途径的探索
2.1广泛调研确立藏医学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为了确立符合行业发展和时代社会需求的藏医学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通过多种形式先后对甘孜州、阿i贝州州藏医院和白玉县、松潘县、木里藏族自治县、若尔盖县等部分县(中)藏医院;西藏自治区藏医院、藏医药研究院、藏医学院;西藏山南地区藏医院、青海省藏医院、藏医学院;甘肃甘南地区藏医院、藏医药研究院;山南地区藏药厂、西藏自治区藏药厂、青海金诃藏药,、金珠藏药等单位(除云南外的五省藏区的藏医医疗、科研、藏药企业);四川德格县德格印经院、德格县八邦寺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藏医人才的社会需求和藏医行业发展需求调研,并拜望、聆听了著名藏医专家阿嘎?旦科老师的意见,制定出培养藏医基础(思维-诊疗-传承-藏文化)扎实,能够到藏医医疗、科研、藏药企业、保健行业以及藏区基层行政管理岗位就业的并且具有一定发展潜能的藏医学研究生人才的培养目标。
2.2采用专兼并用引聘结合的方式构建师资队伍,突破师资短缺瓶颈近4年来,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在民族医药界,“网罗”了一批知名藏医师、科研人员和学者作为特聘研究员,在特殊办学条件下积极寻求多渠道援助,已采用“以专职教师为授课主体,辅以聘用兼职教师讲座、授课、担任导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积极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发挥地域和品牌优势,本着“双赢”原则,聘任了藏医专业兼职或客座教授10余名,迄今巳请到了教学效果良好、在相应领域具有一定学术地位的阿坝卫校伟科主任医师、康巴藏语卫视编辑益西多吉、巴塘康宁寺住持堪布阿珠格西、阿坝州藏医院华尔江主治医师、西藏藏医学院藏医系主任次仁教授、青海省藏医院院长昂青才旦教授、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魏立新教授等为学生授课或讲座,让研究生通过与名师零距离接触学习的方式提升藏医学研究生的知识实际运用能力。
3.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体系完善各项制度和软环境建设
3.1发挥地域优势借鉴学校多重点学科发展经验完善软环境建设在软环境建设方面,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一方面积极利用甘孜、阿坝两州自然、人文和医疗资源,组织学生在藏医院临床观摩学习,并根据除藏医院外,民间、寺庙也有众多,藏医大师行医的事实,对跟师观摩对象不作限制,但在制度建设中,为学生制定了详细而严格的学习记录表格,观摩学习记录考核审查合格后方可计入学分,确保学习取得良好效果;一方面利用学校品牌优势,多次主办大型学术会议,并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全国各大学术会议、论坛和学术研讨会,拓展视野,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发展;另外,还与西藏藏医学院、青海大学藏医学院、青海省藏医院、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等单位建立联合培养平台,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软环境提供了有利保障。
3.2围绕培养目标构建实效性较强的藏医学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深人的研究并征询了大量专家意见,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将藏医学专业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分为四个板块(如图1):即专业基础知识课程群、专业知识课程群、实践实训课程群、综合创新知识课程群,其中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群均分为藏医和相关医学两部分。课程的开设注重藏医思维、传承能力的培养,为藏医临床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保障,多种形式的实践实训课程是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力措施。,
研究生课程采用“因人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主要是专业基础知识课程和专业知识课程,如必修课有〈漏珠本草选/概论》《藏药学选/概论>〉等,选修课有《藏文化基础》《藏传佛教基础》等;而综合创新知识课程和实践实训课程则主要体现在跟师学习过程中。由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中发现,在跟师学习中同时考虑到“家传”和“寺庙因素,应将二者融合在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中,增加人文精神因素在藏医学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中的影响,以培养出智、法、能、德兼备的具有文化、理论、临床等藏医学相关知识的的现代复合型藏医学人才。
3.3注重教学效果健全教学质量监督保障体系成都
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为了加强对培养过程各环节的质量监控,学院于2014年专门成立了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学位委员会,作为教学和培养质量监督的领导机构,制定了〈诚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研究生教学监督和学位培养工作暂行办法》,使学院教学培养质量监督工作进入了制度化管理轨道。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委员会定期抽査研究生教学质量及课题进行程度,由研究生向委员会汇报课题进展,并对委员会专家提出的问题,及时解决或纠正,最终由委员会专家给出综合意见反馈给学院,作为研究生培养的考核之一。
3.4以信息网络建设为突破口搭建科研信息平台提髙研
究生获取和运用信息的能力由于藏医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在现代教育院校教育下培养出来的藏医学研究生存在知识面不宽,专业领域过窄,知识结构单一,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加上专业相关的信息量不足,信息利用滞后,造成许多科研仅停留在低层次研究水平上,创新、超越甚少。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通过新一代的信息基础设施搭建科研信息平台,在培养过程中实现人力、数据、计算、网络通信、仪器设备等资源的全面共享,±音养出具有更强的获取信息的能力、整合和评价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信息能力的研究生,推动藏医学基础理论研究进展与创新。
4.讨论
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经过多年探索曰,正在进行藏医学本科人才教育的改革尝试(成都中医药大学教学改革重点项目“融合师承、家传和寺庙等社会教育资源的特色藏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首次提出“院校-师承-家传-寺庙”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突出师承教育、家传教育和寺庙教育的特色藏医思维和藏族文化,变单纯的知识灌注为藏医思维提升及藏族文化储备的训练,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人手来完善藏医学本科的院校教育。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学院考虑将“家传”和“寺庙”因素加人藏医学研究生培养计划,为培养合格的藏医学研究生提供软环境支持。
藏医学的研究生教育在全国尚属起步时期,在某些方面虽然可以借鉴中医学研究生教育的经验,但藏医学自身的民族文化特色如佛学思想和天文历算等的教育培养,同样需要重视;在藏医学研究生的科研和临床培养方面,必须要增加硬件条件的建设,如临床培养基地、科研实验基地等,但这并不是短期可以实现的。适合各高校的藏医学研究生教育发展模式还需不断探索。
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的藏医学教学经验虽然不够深厚,但作为藏医药高等教育的承担者之一,通过教育改革的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社会和时代需要的藏医药人才,从始至终都是学院研究生教育的中心和重点。在未来的工作中,学院将继续利用学校的多重点学科背景、藏医药师资力量和区域优势,发挥藏医药教学科研特色,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体系,在稳步推动教学体制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创新,推动藏医药研究生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关键词:数字化可视三维教材;医学研究生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8-0183-02
一、医学数字化可视三维教材应用前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电子传播媒介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知识传播的途径和结构。传播知识迅捷、海量和易得的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冲击了传统科学知识传播的格局。处在新媒体冲击下的医学科学教材、书籍、杂志等也在多媒体教学中脱颖而出[1]。国际数字出版论坛(International Digital Publishing Forum,IDPF)2010年1月的统计显示,虽然仅占全部图书市场销售的3%,教材较上一年也有四倍的增长。2011年7月开始,随着iPad走进美国高中,随即引发了电子教材的开发。
世界正进入“无纸书籍”的学习新时代,电子课本以及教材包已经悄然迈入教育的殿堂。在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实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及教育部近期开展的“三通二平台”建设之际,电子课本以及教材包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抓手[2]。医学研究生教育也应该充分利用数字化可视三维教材的优势,从国内教育应用状况中探索医学电子课本的示范应用。
二、医学数字化可视三维教材必要性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医学教育资源也愈加丰富。医学教育逐渐成为由教室、实验室、计算机室、模拟接诊室以及教学医院等组成的完整、丰富的教学单元。选择最新、最前沿的内容进行讲授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生先进教育理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阶段,教学活动大型化、课程安排和教学形式单一化的状况仍然在很多高等医学教育中存在,传统封闭型、记忆型和以“教师、教室、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还被很多医学院校继续采用。
近年来,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CAI)正逐渐进入现代医学教育。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医学院医学教学中逐步推广和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利用计算机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3]。同时,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正在国内兴起,不出国门,也能接受世界顶尖名校的免费教育。一场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运动正席卷中国。数字化可视三维教材就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和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的一种产物。
三、医学研究生教育难点
医学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在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等各方面都合格的医学人才,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技能,进而改善和提高服务质量[4]。这些医学研究生毕业后必须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医学实践并完成更高层面的专科培训和继续教育。同时,现代社会还要求他们具有扎实的科学基础,能够以患者为中心、实践为导向,具备向公众提供全面的卫生保健服务所应有的各方面的基本知识技能和素质[5]。
但是现阶段,一部分医学研究生教育仍然以讲授、实验、分组实习的传统方法来安排教学活动;实验课时相对较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自学能力,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其创新精神。绝大多数医学院校也提到有必要持续减少课堂讲授时间,而不断增加学生们自主学习的机会,增加以问题为导向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病案CBL(Case-Based Learning)以及基于团队合作TBL(Team-Based Learning)的学习等,将模拟或模型教学应用于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各个方面[6]。与此同时,更好和更时髦的教育系统――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作为新一轮的全球学习革命,正在用技术完成教育资源民主化。这场从硅谷和MIT发端的在线学习浪潮,旨在“将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传播到地球最偏远的角落”。MOOC终将满载着顶尖高等学校的精英课程,往免费精英大学教育的未来一路奔去。数字化可视三维教材势必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四、医学数字化可视三维教材在医学研究生教育中的优势
医学数字化可视三维教材在医学研究生教育中的优势不言而喻。医学数字化可视三维教材使得医学研究生教育中一些难以口头表达、难以肉眼观察到的实物、过程实现最方便、生动和形象的动静态模拟,对于形象理解这些实物和运动过程有着极大的帮助,能以其广泛的适用性、开放性极大地丰富教学形式,使教学生动、形象,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医学数字化可视三维教材可以借助计算机惊人的运算速度和海量的存储,提高医学信息量;在计算机特有的查询功能协助下,可以使人们在信息的海洋中快速定位所需信息和内容;医学数字化可视三维教材在内容的表现形式上,集合了多媒体的技术优势,由声音、图像、视频及动画等丰富的多媒体元素构成[1]。基于宽带网络技术的医学数字化可视三维教材在保留了类似传统书籍和杂志“翻页”阅读方式的同时,增添了纸质书籍和杂志所不具备的动画、音乐、声效、图文等精彩效果。
五、医学数字化可视三维教材在医学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
教育部对改革教学模式提出了明确要求“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医学数字化可视三维教材从多媒体元素聚合角度看,明显优于常用的演示文档(Power Point),在教学活动中有着很大的发挥余地;此外,医学数字化可视三维教材可以在调动研究生的视听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7]。例如在医学数字化可视三维教材中建立和应用全数字化人体真实结构三维模型,即数字化可视人体(digitized visible human),无疑将大大改革解剖学的教学,医学研究生可以在计算机上手动跟踪每一个结构(如骨骼、肌肉、血管及神经等),将对现代研究生医学教育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有着十分诱人的应用前景[8]。
六、结语
及时准确地将世界新技术革命、医学研究发展以及医学新学科发展信息反映在医学研究生教学中是极为重要的。医学数字化可视三维教材借助计算机技术新兴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特有的优势,将在多媒体教学中脱颖而出。从事医学研究生教学的导师应主动学习并且有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新技术不断创造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相信医学数字化可视三维教材势必会在现代医学研究生教育中发挥出越来越显著的应用优势,为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掀开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步金梅.Iebook医学科普教材在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0):300.
[2]吴永和,马晓玲,杨飞.电子课本出版与生态发展的阐释与研究――基于标准研究、产业发展与教育创新的视角[J].远程教育杂志,2013,(1):17-28.
[3]梁茜,张万红.浅谈中外医学教育的基本情况及其差异[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3):432-435.
[4]黄婉霞,张立威,王家骥.中澳全科医学教育发展的比较与思考[J].中华全科医学,2012,(3):472-474.
[5]Nikendei C,等.德国医学 教育[J].汪青,编译.复旦教育论坛,2010,8(1):93-96.
[6]M.Brownell Anderson Steven L. Kanter.北美医学教育,2010[J].刘瑞梓,译.复旦教育论坛,2011,9(4):91-96.
研究生思想教育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研究生思想教育管理的承担者,本文将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新时期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做出了新的思考。从理论层面深入探讨提高医学研究生思想教育方法的可行性,从思想层面积极引导医学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实践层面严格督促研究生以良好医德为准则,将思想教育落实到临床学习工作中。力图促进临床研究生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生;思想教育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必经途径,在继续教育中起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1]。我院作为吉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院,自2012年开始实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和住院医师培训并轨的培养模式,此次并轨的最大优势是参与培训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达到毕业条件并培训合格之后可获得四证(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和专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毕业后即可行医,大大提高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然而,住院医师大多是刚走出校门的本科生、研究生,他们对前途充满信心,思想活跃,工作积极,渴望成才。但他们对当今社会出现的各种不良思潮、错误观念缺少应有的免疫力。因此,加强对住院医师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伦理观,显得更为迫切[2]。我院一向非常重视临床医学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并一直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机结合,经过两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管理者的教育引导
1.思想教育学习讨论会
传统的思想教育形式往往存在单一、枯燥且脱离实际等缺点,通过近年来的探索,我院积极开展以讨论会为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管理者可以结合教育部临床专业研究生培养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相关文件精神进行教育引导,定期开展思想教育相关主题的学习讨论会,以小组分组讨论形式开展,系统讨论医德医风、医学伦理等方面思想教育问题和体会,研究生也可以结合自身体会进行学习交流,师生互动,不断明确医德医术的重要性,严格要求自己,医术上精益求精,思想上不断完善,态度上积极热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提升自身思想道德水平,将良好的医德医术内化为自觉遵守的准则,在平常学习工作中不断践行。
2.入科前集中培训
我院对进入临床的研究生入科之前实行集中培训,近年来,共培育研究生1123人次主要针对医德医风、专业素质、科研能力等多个方面。通过集中的学习和活动使他们明确医生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与伦理道德水平,加深对基层医疗工作的认识和了解,努力将自己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医学事业接班人。培训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3]:(1)医德医风教育:促使研究生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本职工作和患者保持很高的热情和责任感;(2)临床实践技能培训:掌握相关的临床操作技能可以使研究生尽快适应临床工作,得心应手,树立自信心;(3)医疗法律法规普及:使研究生知法懂法,自觉遵守各项医疗规章制度。
3.医学道德教育课程
将思想道德作为一门研究生必修的医学道德教育课程,挖掘诚信道德的典型事例[4],阐述医德失范的真实案例,并在学习结束后对研究生进行理论考核,考核主要从社会公德、集体主义、职业道德、医学伦理、医患处理等方面进行,满分100分,结果上报研究生办公室从理论层面对其领悟程度进行考查,针对思想道德考试不合格的同学进行进一步深刻教育。借助这种方式,督促研究生重视学术道德,提高研究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二、导师的监督指导
1.导师言传身教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导师的思想道德、处世哲学、治学态度以及成才经历都会对研究生产生影响。导师是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不仅要在学习和生活上关心自己的学生,还要的是在思想上对他们加强引导。我院积极在研究生入学前组织研究生导师参与德育课程的教学,提高导师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能力,还把它作为遴选和考核导师的重要指标,强化了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为研究生树立高尚医德高超医术的榜样,对研究生思想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师生交流会
研究生导师应定期和自己的研究生进行交流,加强沟通,关注研究生思想动态,针对研究生生活和学习上的困惑进行指导教育,并定期举办师生经验交流讨论会,近几年,我院共举办院级师生交流会5次,参与人数约800人,会上师生之间畅所欲言,在鼓励研究生加强临床技能,树立良好医德,促进良好医风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3.学术实践活动
导师定期组织研究生参加医学专业学术实践活动,例如:填写活动内容通过这些活动,调动研究生钻研医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术习惯,在不知不觉中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三、研究生的自我教育
1.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讲求利益,名利并重的价值观正在逐渐形成,而且在一部分研究生的心目中已是根深蒂固。医院是救死扶伤、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行业,临床科室直接服务于病人,与病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在临床研究生教学中始终贯穿:在对病人实施医疗服务中,要求高尚医德与精良技术的结合,在诊疗工作中要求高度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5]。为提高研究生自我道德修养,举办了多次讲座和座谈会,深入到学生的中间,了解与研究我院研究生道德情况,建立道德修养评价标准,有针对的提高研究生思想道德水平[6],不断自省,不断总结自身不足。只有锲而不舍、矢志不渝才能攀登医学高峰,只有秉承踏实认真、兢兢业业的态度,献身医学事业,才能成为一名白求恩似的医务工作者,传承白求恩精神。
2.加强自律
研究生管理者的教育引导及导师的监督指导是他律,研究生自身的反省和自觉遵守才是自律,提高研究生思想道德水平,归根结底要靠研究生自身的努力。思想道德教育只有通过研究生内化为自我要求、自我约束,才能真正达到目的,实现从他律到自律升华。近年来,我院进行关于医学研究生医德医风自我管理的讲座2次,着重于将良好医德规范内化于心,并将其固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做一名具备良好医德医术的合格医师,这正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真正意义所在。
四、建立完善的思想教育体系
1.出版相关学习教材
相关医学教育工作者应结合当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专业研究生并轨的特点[7],参与出版相关思想教育的学习教材2本,作为管理者、导师和研究生的学习依据和理论参考。
2.成立考核小组
成立了相关考核小组,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包括,针对思想教育形成完善的考核机制,定期对相关规范化培训的研究生进行学习教育,并组织考核评估,对表现优异的研究生给予表彰,对表现不佳的给予继续教育,努力使其达到教育的目标要求。
五、效果与体会
1.结果
我院通过规范系统的学习、评价、教育、反馈,对提高研究生医德医风、医学伦理、思想政治,自我修养等方面水平有积极作用。通过组织多次讲座,加强与研究生、导师之间深切的交流,了解研究生思想政治水平、发现和解决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切实的践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生思想教育管理的有效路径,在促进我院研究生思想政治水平提高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2.体会
完善的临床医学应是一门技术与人文相结合的医学,而医学人文思想和理念的形成离不开医学思想道德教育。医学研究生是未来医学科研、教学和医疗工作的骨干力量,对其医学人文素质应该有着更高的要求。多年来我院一直努力探索医学研究生思想教育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力求充分发挥管理者、导师和研究生自身的作用,提高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促成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衔接,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输送越来越多的优秀医学人才。
作者:徐广军 刘忠玲 孙小雪 汪丽 单位: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参考文献:
[1]陈旻敏.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可行性探讨[J].研究生教育,2011(9):118-119.
[2]王国栋,刘新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人文思想[J].2013(20):351-352.
[3]赵美玉,李强.临床医学生实习期间的思想教育和管理研究[J].德育研究,2010,(30):65-66.
[4]时玉平,李纯辉,付伟,麻吉河.研究生学术道德、学术诚信教育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1(21):126-127.
[5]何珂.浅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学伦理教育[J].继续医学教育,2011(25):11-14.
(1)大部分临床医学研究生是应届本科毕业生或者有临床经验的基层临床医生,在入校前基本没有科研基础,对实验室环境陌生。一年级的研究生课业繁重,学生往往没有时间进入实验室,得不到有针对性的科研素质训练,因此等进入实验室工作后,通常需要大量时间熟悉和学习实验基本技能。临床医学研究生往往希望能有更多时间在医院科室进行相关临床专业的学习,跟着导师做手术、上门诊。
(2)临床专业的导师大都是临床医生,由于医生的工作量大,大多数医生基本没有时间到实验室工作,对科研过程和实验室技术都不熟悉,对研究生科研工作的指导也是力不从心,研究生不能得到系统有效的训练。另外,有一部分导师自身能力有限,业务繁忙,对学科学术前沿缺乏了解,导致其知识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不高,无法很好地指导研究生,严重影响到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3)研究生创新能力差是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研究生对导师的科研方向、方法依赖性较强,缺乏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样会严重阻碍其自身科研能力的培养。研究生应该在临床及科研过程中提出前人未解决的问题,并将之转化为科研问题,进而进行科学设计,并辅以必要的科学实验研究。只有敢于提出问题、挑战权威,才能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并不断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
(4)学校应该鼓励创新,制订相应的奖励制度,调动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使研究生乐于超越自我、开拓创新。科学创新是需要勇气的,任何创新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因此,学校应制订适当的奖励制度激励研究生。
2提高临床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具体措施
研究生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新形势对医疗行业从业者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新时期的临床医学研究生必须全面发展,因此,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需要探索新的出路。
(1)无论是科研思维的建立还是创新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一个有利于研究生学习和锻炼的环境。在研究生的教育和培养过程中,环境的影响甚至大于导师的影响。因此,建立一个结构合理、层次丰富、分工明确的研究生培养基地是十分必要的。将基地构建成一个包含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基础医学研究生、临床医生和基础研究人员、实验室技术人员在内的互助体系,使临床医学研究生与基础学科的导师及研究生有常态化的交流。牛顿说过:“我之所以看得这么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如果没有知识积累的高度,那么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也就无从谈起。扎实的理论知识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必要条件,临床医学研究生得到具有丰富学识的基础学科导师的指导,使得自己的知识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对学科学术的认识不断加深,为科研活动的进行打下良好基础,在遇到困难时也不会盲目。科研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手段,熟练掌握才能事半功倍。实验技术人员可以帮助研究生寻找更科学合理的科研方法,创新科研思路。临床医学研究生与基础研究生的交流能促进双方共同进步。这样,无论是课题的设计、实验的具体实施,还是论文的撰写,临床医学研究生都会觉得得心应手。
(2)在实验基地内部创立一个有利于创新和求真的学术环境,以促进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高压学术氛围和不健康的学术攀比氛围都不利于研究生的成长。实验基地可以在小环境内提高毕业门槛,这对研究生来说是压力也是动力;建立有效的正刺激和反刺激体制,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设立创新奖励基金;对发表高质量论文的研究生进行奖励,例如制订留校优先和出国推荐等制度,创造一个鼓励创新的环境。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医学图像处理;教学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6.138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6-0-02
为满足医学研究生对医学图像加工处理需求不断增加的现状,各医学院校在医学研究生的计算机教学中纷纷引入了医学图像处理课程。其目的在于使学习者能够适应医学影像设备在医院广泛应用的现状,掌握基础的、主流的相关医学图像处理的计算机数字处理技能。医学图像处理是围绕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医学影像技术的多学科交叉性的学科,其以计算机为载体和主要工具,对不同医学影像设备所采集和生成的医学影像进行目的性的二次处理,进而辅助于医疗工作。
涉及数字图像处理的医学图像主要包括:计算机射线照相检测(Computed Radiography,简称CR ),数字化X射线照相检测(Digital Radiography,简称DR),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MRI),正电子发射机断层扫描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简称PET),超声成像(Ultrasound,简称US)等。对学习者来说:首先是通过医疗图像设备获取相应的医学图像;其次是了解待处理的图像及其特征,并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相应的计算机算法方案;再次是使用相应的图像处理工具(Photoshop或Matlab)按照算法方案进行特定图像的处理;最后是对处理结果进行验证,如果结果具有可靠性、实用性则将处理结果用于医疗。
医学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是基于图像处理的理论,针对医学中医学图像相关内容,结合医学图像处理的过程而展开的教学活动。
1 医学图像处理课程分析
本文以S医科大学为例,对其研究生的医学图像处理课程进行了剖析。
在课程基础方面,需要完成医学影像学基础、计算机公共基础学、医学诊断学等部分课程;在课程实践方面,需要有计算机实践中心作为支持,并具备计算机应用环境,安装Photoshop和Matlab等专业处理软件;在教学时间方面,依据内容为64学时;在教学内容方面,依据聂生东 等编著,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图像处理》教材为准,教学内容涵盖了医学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典型方法和使用技术三个主要方面,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在教学考核方面,将理论性考核与技能实践性考核相结合,实现综合性评价。
2 医学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现状
为进一步对研究生医学图像处理教学进行分析,本文对部分医学院校的医学图像处理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分析,以下为调查结果。
2.1 对医学图像处理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
首先,调查显示近50%的医学院校没有针对研究生开设独立的医学图像处理课程,而是部分地将相应的教学内容移入到研究生计算机教学的部分章节,课时少、内容概括,难以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其次,在已开设医学图像处理课程的学校,超过30%的学校将其设定为非指定选修课或者为影像专业的专业考查课。
2.2 教学内容简单
医学图像处理课程是多学科的交叉性边缘学科,其对计算机使用及编程内容要求较高,同时涉及很多数学建模、算法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发现这对医学研究生的学习和运用具有较高的难度,因此实际教学中内容难以深入,难以实现其教学目标的要求。
2.3 教学工具单一,难以满足教学要求
调查显示,70%以上的医学图像处理课程使用的是Adobe公司的Photoshop软件工具,不容置疑Photoshop是功能强大的图像编辑处理软件,但医学图像处理很大程度上要设计特定算法及组合方案,是更高级的图像处理,如边缘检测、对象识别、智能分析和配准等,这是Photoshop难以实现的。目前,公认图像处理课程教学中较好的软件是具有编程功能的Matlab和C++等工具。
2.4 缺乏合理的教W团队
目前,90%的医学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工作由从事计算机教育工作的教师承担,其重要问题在于计算机教师属于理工学科范畴,其对医学相关问题的研究和理解有限,难以实现图像处理与医学问题的结合。同时,这个问题也体现在医学图像处理的教材中,纵观现有的医学图像处理教材,其作者90%以上为计算机领域的研究者,导致教材只是在浅层实现图像处理向医学方向的靠拢。还有部分院校的医学图像处理课程由医学影像专业的教师承担,其问题表现在相应的教师没有较深的计算机图像处理素养。
2.5 其他方面
除了上述主要问题外,研究生的医学图像处理课程的问题还表现在教学实践性差,教学案例医学针对性不足,教材内容可用性不强等方面。
3 医学图像处理课程的发展对策
基于研究生医学图像处理课程的限制和主要问题,未来医学图像处理课程要想在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上运行,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3.1 提高认知程度
国家教育管理机构、各级医学院校和学习者本人都要认识到医学图像处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在医务工作者未来工作中的重要性。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了全信息化时代、综合素质时代和高科技时代,相关人员一定要认识、并重视医学图像处理在辅助医学诊疗中所具有的极其重要的作用。
3.2 组建合理的医学图像处理课程体系
医学图像处理的多学科性要求其学习者要有一定的多学科知识和技能基础,这也是医学图像处理可以进行深入学习的前提。因此,要在医学本科生阶段构建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医学诊断学、影像学等知识基础架构,使医学图像处理成为这些课程的延续与深入。
3.3 组建医学图像处理领域的科研教学团队
教学是大学教师最基本的工作职能,同时大学教师还有科学研究的义务。组建医学图像领域的科研教学团队,将多学科的教学研究者,以科研为目标组合到一起,实现彼此间的交流、合作和领域渗透,打破目前教学在师资方面的限制。
3.4 建设医学图像处理实例资源库
医学图像处理实例是提高课程针对性,明确未来业务需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等的最直接手段。要想使医学图像课程可持续发展,建设医学图像处理实例资源库是十分必要的。
3.5 采用先进的教学形式,注重教学环境的建设
医学图像处理课程在定位上比较注重于研究生医学图像处理技能的培养,是实用技能的素质教育,因此,实践教学尤为重要。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现在的教学需求,因此,应注重新教学形式的引入,如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SPOC教学模式等。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教学环境的建设,构建高性能、全数字化的教学设施和教学实践平台环境,这也是教学的基础保障。
3.6 依托互联网实现医学图像处理教育的延续
目前,限制医学图像处理教学效果的另一因素是教学学时有限。医学图像处理是一个系统的理论和工程,有限的教学学时严重阻碍了学习的深入性和可持续性,因此,应借助互联网等现有的科技形式对教学进行进一步延续。
4 结 语
随着信息时代、高科技时代和多媒体时代的到来,医疗诊治的工作中包含大量的诊疗相关图像,这些医学图像作为医学诊疗的辅助,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医疗相关工作者必须掌握医学图像处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发现、获取、提并利用这些医疗图像的价值。医学图像处理课程正是在这样的需求下进入到大学教育体系中,为了更好地完成相应课程的教学工作,本文以研究生为例对医学图像处理课程教学进行了剖析,并从课程教学的现状和发展对策两个主要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对未来研究生医学图像处理课程的发展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科研诚信;研究生教育;诚信教育
科研诚信建设是国家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基础。科研诚信是科研人员具备的基本科研素质,是不可逾越的生命线[1]。医学院校的毕业生未来大多数都要称为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医学研究和服务的对象是人,地方医学院校研究生教育为地方建设培养出众多技术人才、学术骨干,在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医学科研领域抄袭剽窃、数据作假等学术不端行为等学术腐败现象在我国大面积爆发。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弘扬科学道德、遏制学术不端行为,成为当前我国医学科研领域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1 造成研究生科研诚信危机的原因分析
1.1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医学科研投入资金大幅增加,人们对科研产出的预期增大,不良社会风气和浮躁心态作祟,导致我国科研不端行为时有发生[2]。许多地方医学院校单位对研究生的优秀考核主要是考评数、论文的影响因子数、获得奖项数等。基本上是以硬性指标指标为准,并据此与奖学金等挂钩,同时,这些指标也是用人单位录取人才时的重要衡量标准。这样的评价体系极易诱使一部分人通过低成本的作假获取更大的收益,超越伦理底线弄虚作假。
1.2 教育制度的问题。
近年来,国内高校各种学术腐败现象层出不穷,抄袭现象大有泛滥之势。学术造假对学校、社会均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医学研究生科研诚信的品质很难不受影响。医学研究生是医学科研工作中重要的主力军。很多学校规定,研究生在校期间需要在核心期刊发表1~2篇论文才能满足申请答辩的资格,有的院校甚至把申请学位的条件“一刀切”的规定为必须发表SCI论文。为了完成这些硬性指标,有些研究生在完成课题和撰写论文时,千方百计拼凑论文,多发论文,快发论文,一稿多投,甚至背弃基本的科研道德。也许,在制定这些制度的目的可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研动力,敦促研究生努力学习,提高效率,认认真真的完成科研课题,但这一规定是一把“双刃剑”,有的学生因为基础差或者动手能力不强,不能完成这些指标,最后不得不丧失科研诚信,编撰数据和结果,甚至花钱从市场上购买论文。
1.3 科研平台的限制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科研平台的高低决定着科研成果的大小。没有经费,缺少相应设备,技术条件不成熟等先天的不足在地方医学院校中是非常现实的问题。研究生导师因工作原因科研关注有限,招生数量多,许多师生关系都是有名无实,部分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和经费短缺。科研活动条件、经费承担和开展学术交流等方面的科技资源配置不均衡。
1.4 监管机制的缺失
医学科研的跟踪机制是指对取得医学科研项目的经费、进程、阶段等进行跟踪和监督的机制实质上也是一种过程监督机制。重课题的申请立项,轻课题的研究结题。跟踪机制不完善也为医疗科研学术腐败和学术造假提供了的活动空间。许多地方医学院校的科研诚信教育几乎处于宣传教育阶段,许多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对科学精神、科研规范、科研道德不甚了解。
2 研究生科研诚信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
地方院校科研资源有限,有的研究生导师经费短缺,在研究过程中,不允许失败, 现在的期刊喜欢发表阳性的结果,阴性结果往往被杂志拘稿,为了文章,铤而走险。医学院校里的临床专业学生,因为临床工作任务重,没有时间做实验,为了毕业,借助于论文编辑公司,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作用,已经不再是新鲜事,论文可以明码标价,俨然成为一种商品。近年来,研究生招生扩招现象严重,特别是在职研究生数量的迅猛发展,使得在职研究生的科研诚信问题成为重灾区。
3 加强对医学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 我们应该注意四个方面
3.1 重视学术道德教育
开设《科研诚信》教育的课程,学习相关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等法律规定了科技人员要遵守科研诚信,尊重知识产权,了解国家设立的监督管理机制,学术诚信档案制度等[3]。医学研究与生命健康息息相关,需要坚持伦理原则,对受试者进行有效保护,尊重实验动物福利要求,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科研诚信规范。
3.2 医学科研监督机制的完善和执行
医学科研方案设计、立项申请、开展研究、、奖励申报等各环节提出诚信行为规范要求,加强对科研诚信建设的领导、组织和管理,加强对科研人员培训,建立健全机构内部科研诚信监管制度。贯穿开题、中期报告、最后的答辩整个研究过程中,不定期的抽查实验报告及记录,落到实处,真抓实干,把科研不端的土壤彻底清除。同时对发生的科研不端行为按照制定的相关法规和制度,严查严办。
3.3 导师应做诚信的典范
研究生导师是对学生实施科研诚信教育的关键主导者,其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严谨的科学态度,高尚的科学精神,去教育引导学生,才能使科研诚信教育的效果达到最大化。研究生导师的遴选要严格,经费、科研诚信、学术水平 、指导学生的时间等多个方面应综合分析,限制导师招收学生的数量,有些情况下可以实行双导师制,确保指导学生的时间保证。同时,积极借鉴国外将诚信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教育的优秀做法。建立以导师为指导的科研小组,在实验研究中,导师既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不放羊式管理。
3.4 改革研究生毕业标准。
当前许多地方医学院校对研究生毕业的要求与现实严重脱离, 规定必须达到规定数量的文章才能答辩,达到规定数量的文章甚至是SCI研究生才能拿学位证书等等,各学科一刀切,不注意学科间的不同特点。因此适度调整医学科研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于医学研究生形成诚信的风气大有益处。我们的领导决策也看到了科研诚信的现实问题,正在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医学院研究生学位划分为科学学位与临床学位,不同类型的研究生的毕业的要求不一样,临床学位研究生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执业医师考试为主要毕业考核目标。
4 小结
诚然,研究生自身诚信意识、 责任意识淡薄, 缺乏理想, 缺乏信念, 这该是造成研究生诚信危机的内因。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育就是养成好习惯, 我们的教育应该使学生养成诚信的好习惯。高等医学院校具有培养医学人才、进行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方面的责任,高校更是提高思想修养的地方,而思想修养是否也可以用论文数量来进行计量?过分倚重科研、论文的考核体系将是地方医学院校研究生教学考核管理的退化。2014年9月,国家卫生计生委正式《医学科研诚信和相关行为规范》,以加强卫生计生领域的医学科研诚信行为规范和监督体系建设。在国家卫生计生委近日召开的医学科研诚信建设专家研讨会上,《规范》的出台为医学科研诚信划出一道不可逾越的红线。
【参考文献】
[1]彭志红,唐波,汪荣泉,等.浅谈医学研究生科研诚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医学教育探索[J].2010,9(1):137-139.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学研究生的思想特点
研究生作为一个高知识和高智力相对密集的特殊群体,由于其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等方面的差异,他们有着自身的思想特点。总的说来,他们是青年中的佼佼者,一般都有良好的品质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乐于思考且善于独立思考,思辨能力很强;在政治思想上比本科生更成熟,人生观、价值观基本稳定;思维敏捷,认识问题有一定独特见解;吸收新鲜事物快、思路开阔。但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信息多元化,研究生更多地受到商品经济文化的熏陶和浸染,其思想观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已经和正在发生变化。具体就医学研究生而言,突出表现为少数人不同程度地存在下列问题:用价值规律和等价交换原则看待和处理医患关系,淡化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观念,他们自视清高,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态度冷漠、生硬,对病人缺乏责任感,个别人甚至索取个人回报,接受礼金;他们过分强调自我价值,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缺乏奉献精神等等。客观地认识和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生的思想特点及其新动向,是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条件。
二、当代研究生中存在的突出心理问题
1.期望与现实落差大,引发失落、迷茫心理。
许多研究生入学前对学业、导师以及未来的就业前途抱有过高的期望,而在残酷的现实和激烈的竞争中就会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许多人考研都是迫于社会上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希望通过提高学历增强竞争力,使自己将来有更好的就业前途。甚至有些人是在一种“集体无意识”的状态下随着考研的潮流加入了研究生的行列,潜意识中天真地以为只要读上研究生未来就是一片灿烂。而现实是:近些年由于研究生的大量扩招,社会上的高学历人才数量急剧增加,虽然就读研究生之后竞争实力增强了,但社会就业压力也加大了,就业前景不像理想中的那么乐观。而对大多数研究生来说从考研到读研这一过程在体力、脑力、经济上付出了较高的代价,自然就期望丰厚的回报,一旦觉得付出和得到不成比例时,必定导致心理不平衡,有些人甚至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从而对生活产生失落,对未来充满迷茫。
2.对未来目标定位过高,形成焦虑心理。
目前社会的主流舆论导向是:作为一个成功者就应当努力追求并如愿以偿地拥有“硬件”,否则就是一个失败者。因此,当前许多研究生把出国留学、有好工作、买房子等“硬件”看的很重,对自己未来的生活目标定位过高。许多研究生就是在这种错误的舆论导向中对人生错误定位,产生了焦虑心理。虽然,从医学角度看,焦虑可以视为一种忧患意识,能使人警醒、催人奋进,具有进化的意义。但焦虑如果发展到极端,就成了一种心理障碍,使人充满了过度的、长久的、模糊的忧愁和担心。一般的焦虑都有一定的诱因,研究生群体形成焦虑的诱因,则在于流行的社会意识对所谓“成功”的片面认定与过度强化。当社会意识对所谓“成功”片面认定与过度强化之后,社会的期待、家长的期盼就成了一些研究生特别是名牌大学研究生的心理障碍。
3.自视过高,形成自闭、孤傲心理。
许多研究生因为一直以来学习优秀,很多人都是在老师和父母的赞赏声中长大的,因此养成了说话做事总爱居高临下的习惯。这种清高傲慢不仅造成同学间的关系紧张,而且把自己封闭在自我狭小的空间中,时间过长有可能引发抑郁心理。当前研究生群体的清高、孤傲行为主要表现形式为不尊重他人,对他人没有礼貌,喜欢贬低他人,看不起别人。在学习中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认为自己完美无缺。同时自我封闭,将自己置身集体之外,不愿与同学交流,不愿帮助他人,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喜欢独来独往。
三、改进医学研究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建议与对策
1.抓好研究生入学教育
研究生入学教育是做好低年级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借此机会应该给研究生介绍学校学生管理体制及管理办法,组织学生学习研究生守则、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研究生奖励制度、研究生处分条例等有关规章制度。同时,运用典型违纪案例展开深入教育,警示他们引以为诫,使研究生尽快了解学校的管理规定,迅速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对于医学研究生要特别注重党团组织、研究生会建设和骨干队伍的培养,形成一个较好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体系。
2.加强医学研究生艰苦奋斗精神教育
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研究生中相当一部分人艰苦奋斗的观念淡薄,贪图享受思想严重,政治上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学习上缺乏长远奋斗目标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劳动观念不强,怕苦怕累,不愿到基层或条件艰苦的地方去工作。作为医学研究生,艰苦奋斗就是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狠练内功,提高救死扶伤的本领。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使他们明白: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如今我们提倡艰苦奋斗,不再是去过苦日子,而是要奋斗,要进取,要掌握现代医学知识,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
Keywords:PDCA?circulation,medicalpostgraduatestudents,quality-orientededucation
基金项目:南华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2JGB11)
医学硕士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医学事业培养高学识、高能力、高素质等综合能力高的医学专业人才的重大任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对医学硕士研究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医学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大计【1】。由美国著名的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PDCA循环系统,又被称为“戴明环”,是一套广泛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循环体系,它可分为四个阶段:计划(Plan,简称P)、实施(Do,简称D)、检查(Check,简称C)、处理(Action,简称A),通过四个阶段不停地周而复始地循环,实现质量水平的改进和提高。PDCA循环法是保障质量体系高速运转的基本方式,是提高质量管理的重要方法,同样适用于医学硕士研究生素质教育。
1、应用PDCA循环提高我校医学硕士研究生素质教育
1.1计划阶段
1.1.1分析我校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国医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出了大量优秀的医学人才,但目前我校医学硕士研究生素质教育中还存在不少问题:(1)、技能操作能力低:学校录取环节缺乏技能考核,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实习时缺乏对临床技能操作的重视;(2)、临床与科研未兼顾:部分学生读研只为了混文凭,只重视临床专业知识的学习,只在临床上工作,不重视科研,不懂科研,而有些同学只是会写文章,不会看病;(3)、读书报告会不重视:本该由导师组织,科教科组织出力不讨好,办不下去;(4)、新开课程不学习:我校新开《临床医学新进展》,部分学生认识不到位、不上课、未能通过考试;(5)、沟通能力差:目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更注重于医学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不够重视沟通能力的培养,部分医学生不能很好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需求,导致患者及家属的不信任,甚至发生医患纠纷,使越来越多的医学生对医生这一行业感到失望。
1.1.2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1)、医院在医学研究生录取环节增加技能考核,使医学生更加重视自身临床技能的培养。在硕士培养中,完善临床能力考核标准,加强临床能力考核。医学研究生毕业后参加工作大部分要分配到临床一线,只有具备较高的临床工作能力,才能独立处理及解决临床中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否则空有一张医学硕士文凭,却不能很好的救死扶伤,服务于人民【2】;(2)、重视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同时重视科研研究思维能力的训练。完善临床能力考核标准,加强临床技能考核,重视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3)、由导师主导创办读书报告会,增进学生们的学识,加强医学研究生间的交流,共同讨论,共同学习,共同进步;(4)、新开课程,提前告知上课形式及考试考核办法、上课时科教科老师清点出勤率,任课教师实行招募制、试讲,丰富课程内容,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教学与实践相结合【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到课率、通过率;(5)、开设系列医患沟通课程,在临床实践中培养医学生与患者沟通的技能。让医学生学会区别对待不同的患者,及时有效的开展同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工作,让医学生有意识、循序渐进地在实践中学会建立良好和平等、和谐的医患关系【4】。
1.2实施阶段
(1)、学校、医院在录取医学研究生环节中加强技能考核,综合医学生各方面素质,择优录取;(2)、加强医学研究生临床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学校、医院、科室、导师共同参与培养计划的制定,培养环节采取提醒制、考核制,在每一环节到期前一周至一个月提前提醒导师,避免到时未完成培养、考核任务;(3)、导师定期组织读书报告,医院、科室组织学生参加本校或外校的学术活动;(4)、增加学校课程相关的新知识,拓展医学生的知识范围,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规范医学生的学习纪律;(5)、教师言传身教,注重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交流,让学生学会与不同的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确保足够的沟通时间,增加“医患沟通”技能考核【4】。
1.3检查阶段
由学校和医院、科室组织、建立检查监督小组,定期检查相关问题的执行情况,并制定相关的考核方法,开展双向评估、质量监控【5】。
1.4处理阶段
对以上3个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校、医院、科室、导师,并提出整改措施,借此不断改进医学硕士研究生素质教育。也就是说,对成功的经验要加以肯定,并不断发扬,便于以后工作时遵循;对于失败的教训及时总结,避免以后出现同样的问题;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在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形成良性循环【6】,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全面提高医学硕士研究生素质教育。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临床医学衔接随着现代医学技术以及医疗制度的逐步发展和完善,新的医学教育理念逐渐地取代了传统的一次性医学教育观念。所谓的新的医学教育理念也被称为“三阶段”,指的是医学院校教育——毕业之后的医学教育——深入医学教育,这样的终生教育观念逐步地取代了一次性医学教育,也被社会和医学界广泛认可。作为医学院校本科毕业之后的两大教育途径:研究生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是医学专业所特有的教育阶段,在医学教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为了让我院医学人才培养体系能够更加完善,并且有力地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的相关改革,让医学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教育方式和制度更好的和当前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相衔接,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临床技能的应用型医学人才,我院在2011年启动对相关方面的改革,对于改革的要素主要是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招生、培养还有学位授予环节。
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衔接的背景及意义
所谓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的是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在结束了院校的相关教育之后接受更加专业、系统规范的培训以提升自身的临床能力。我院2005年开始招收培训医师开始,招生数量逐年下降。从2005年的41人降到了2010年的29人,生源方面也有所下降。究其原因有二:第一,是医学专业的特殊性,要求高学历人才,所以许多重点高校的本科毕业生选择读研;第二,是规定培训期间若考取硕士研究生则合同自动终止;许多培训医师为了能在目前日益加剧的就业竞争中占得有利位置,主动放弃了培训计划。
与此同时,我国研究生教育经历了20多年的快速发展,当前已经无可争议地占据了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的地位,但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不尽如人意也成为不争的事实。国务院于1998年正式颁布了《关于开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点工作的通知》并于此后增设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专业学位的目标在于让学生更加系统的掌握本科学当中的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够熟练掌握临床技能,在根本上提高学生在临床工作当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建立有机的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及研究生教育结合在了一起,并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培训内容及体制上具有一定的契合点和相似处。为适应新的医疗卫生体质改革,提高医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整合医学教育资源构建医学教育平台,积极探索建立医师培养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将是一项有力举措。
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衔接的具体办法
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方案,从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和全国统考生中选拔优秀本科毕业生作为试点培养。
1.选拔条件
生源为参加统招高考并以一本线录取的生源应届本科毕业,且同时具备学历和学位证书,本科就读专业应符合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和住院医师招录的有关要求;专业课程平均成绩排名年级前30%,无不及格科目,国家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不低于425分或通过相当水平考试(硕士入学初试英语不低于60分或通过公共英语四级PETS4);在校期间表现突出,协调及组织等综合能力强,担任院系干部或荣获省级以上奖励或在某领域有突出特长。
2.培养模式
培养实施学校、医院两级管理,以医院管理为主,学生具有培训医师和硕士研究生双重身份,学制为3年。学生在培养过程中需完成两个层次的培养任务:医师需按卫生部规定的住院医师培训细则要求完成临床轮转培训,并通过培训医师各类考核,于培训第一年取得《医师资格证书》、第三年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合格证书》;二是在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任务的同时,完成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规定课程学习,符合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标准,通过论文答辩,取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研究生学位证书》。
学生在管理及保障方面:一是与医院签订培养协议,完成培训计划及活动安排,医院予以相应培训补助,培训期间,医院不办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的手续。二是获得研究生学籍,但不纳入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范围,不享受国家和学校研究生助医、助研、助管、助教等补助。三是若培训期间出现重大医疗过错或第一年未通过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则立即中止培养,毕业不发放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转为专业型研究生培养。通过执业医师考核后由医院统一办理注册手续。四是实行导师团队指导制,由轮转科室推荐,按照二级学科组成导师团,各轮转科室设专职导师一名,负责该科室轮转期间医学人文教育、临床教学、临床研究指导、出科考核等。教务处负责组织月考、年度考核、阶段考核等,由导师团参与实施考核。
临床医学院从2011年逐步筹划并启动此项改革,改革初期招收少量学生作为试点培养,通过2012年的招生及申报情况看,受到学生及社会各届的认可和支持,学生录取名额与报名比例达1∶10,可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学位教育相结合的改革势在必行。
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保证生源质量问题对策
该改革项目启动的时间较急迫,宣传力度不能够深入基层当中,部分学生对此抱观望态度,院校对于这项改革的看法也并不一致,无论是导师因素还是在培养模式的接受程度上面持不同态度,各项政策依然处于摸索阶段,对于导师的指定、培训过程还有就业情况都不够明朗加之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导致教育资源紧缺,学生存在着明显的“高分低能”现象。如何确保学生培养质量是改革面临的挑战性问题。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相对比较强的应用科学,培养质量的基础很大部分决定于生源质量。确保生源质量首先要做的就是规范招生工作,这也是高校及临床学院需要思考以及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确定好生源院校范围及选拔标准是把好质量关的有力抓手。对学生准入有严格的规定和标准并认真贯彻实施,同时教学的资源需要得到确实的保障,加大改革的宣传力度,增加师生对于改革的理解和支持,对于招生招录过程当中发现或者是存在的不足要积极改正,才能够让培训医师及研究生的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精英教育”。
2.开展研究生双休日课程班教育
按卫生部培训医师培养要求需临床轮转满36个月,但按常规研究生培养需完成国家规定课程和学分方可进行专业培养,也就是说常规研究生临床轮转时间不能满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的大纲要求,如何有效利用时间,确保学生三年内完成两个层次的培养任务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是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完成课程学习即利用双休日课程班周末上课,完成研究生课程学习。据测评统计,同意此办法的同学及专家占测评总人数的82%。
四、结论
当前我国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关键的时期当中,想要更好第加强临床医生队伍的建设以及满足群众基础医疗的庞大需求,改革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制度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提升毕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有在社会当中的竞争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联合培养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目前这个改革依然只是出于初级阶段,在摸索的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问题,我们要树立服务意识,对培养过程加强管理,以竞争奖励机制的手段不断促进改革制度的良性发展,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实力和实践能力的实用医师。这种改革制度对于住院医生还有专业学位毕业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值得探究推广。
参考文献: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能力;细胞生物学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265-02
人类社会已经步入创新不断涌现和竞争不断加剧的重要时期。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而科学技术创新离不开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高等学校担负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构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第一要务。教育观念的更新,首要更新的是高等教育体系中庞大的师资队伍,他们是教学改革的执行者,是课堂和实验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中最有力的影响者,毕竟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多学科、多层面长期共同努力的结果。
细胞生物学被列为生命科学的四大基础学科之一,是在生命科学领域和高等教育体系中均占有重要位置的前沿学科。医学领域的许多重大发现与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发展创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对医学院校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而言意义日益突出。在医学研究生课程体系中开设的细胞生物学课程,在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培养科研思维的同时,如何利用课程授课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做好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一环,是我们当前面对的教育课题之一。我们在研究生细胞生物学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地加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对改革的迫切性、系统性有了更深的体会。
一、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教育观念更新是前提。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也认识到忽视能力培养是制约创新型人才成长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按着教学计划和教科书一章一节地向学生讲授,学生熟背理论而与实践脱节。二是忽视自主能力的培养,限定领域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不主张学生的自主发挥,学生理解书本但不会思考。三是忽视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只学习已有结论和经验,忽视未知领域的大胆探索和形成结论的深入研究[1]。在实现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导师及教学团队的教学观念的更新是前提,也是基础。各指导教师的创新力的保持和对教育教学先进理念和技术的不断学习有助于保持教学的生命力。
2.师资队伍加强是保障。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中科院院士杨玉良曾说过:“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加速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重视提高研究生本身的质量,更要重视提高研究生导师的质量。”[2]研究生和导师之间关系的满意度调查显示师生双方的总体满意度较高,但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并认为导师的学术素质是影响研究生培养的关键因素之一[3-4]。我们的师资队伍建设目标是业务精湛、勇于创新、师德高尚、教风严谨,梯队合理。搭建技术力量雄厚的师资成为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强有力的保障。我们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中,重引进也更重培养,引进看学历、选专业、重学缘,培养分批次、重坚持,力求优势互补;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以小型的学术报告会的形式加强交流,互助共进;在梯队建设上,看重专家教授的经验,也注意吸纳思维活跃的中青年学者;并依据多学科交叉和融合,学生的兴趣主导,确立了双导师制,并注意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二、深化课堂改革,推行创新课堂
1.课程设置合理化。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设置做到适时调整,丰富选课资源的同时,加强学生选课的自主性,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培养的需求。
2.优化教学内容。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首要是课程改革,而课程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学内容的优化。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建立在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的基础上。知识作为能力和素质的载体,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研究生阶段知识的获取不应该局限于本科阶段的某一本教材的重复拓展。我们在课堂设计中集思广益,打破教材的局限,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设置了十个小的专题题目,专题内容涉及细胞生物学的基本技术及其创新、前沿知识、热点领域,并充分考虑细胞生物学与医学的密切关系。如细胞通讯、细胞信号跨膜转导及其与疾病的关系,端粒、端粒酶和肿瘤的关系及其研究进展,细胞骨架与运动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举例(原因分析、分子细胞学调整、研究进展)等。学生既能从中巩固提炼的基本理论框架,又能获得丰富的前沿信息,在学习中还有助于科研方向的确立和科研思维的培养。
3.改革教学方法。我们在前几年的教学中留心对研究生的理论基础、能力水平和喜欢的教学模式做了问卷调查,相对于本科生研究生阶段学生的特点突出表现为:已经具有比较广泛、系统的理论知识基础,并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更向往自由的思维和互动表达。综合研究生的特点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试行教学方法改革,彻底改变教师灌输知识的单一模式,更多地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担负引导、组织实施、总结和考评的职责,更多的时候也是讨论和争论的主体之一,变师徒关系为伙伴关系。具体实施是依据学生兴趣分组,3~4人/组,组内分工协作,依据自己所选的感兴趣的专题查阅资料,开展讨论并推举一人以PPT文稿的形式图文结合在课堂上汇报讲解,同学可以自由提问,教师做针对性的点评、补充。创新的课堂组织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保障了自主学习的效率,协作中锻炼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课堂表达和提问互动有效地活跃了学习气氛,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并提高了学生综述及表达能力。此种形式受到了选课学生的一致好评,也吸引了更多的研究生加入我们的学习队伍中。
4.考评手段合理化。在转变教师单向传授知识模式的同时,打破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的划一呆板的考评制度。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主要是课堂表现和实践实训,各占50%。课堂表现的评价中以小组汇报讲解中的综合能力表现作为主要的考评指标,并逐步完善了评分标准,简介如下:基本原理简明扼要、切中要点、通俗易懂;研究应用举例典型、兼顾多方面;重视结果分析(尽量使用图表);重视技术发展的进展和研究理论进展(突出新意)。除了陈述者有奖励分之外,课堂提问及回答者都有酌情加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课前准备、课堂提问、课后总结的学习资料都可以组织建立个人学习档案,学习档案也可作为酌情加分的因素。
三、反馈与思考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新的考评方法改革的突出优势在于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以及团结协作能力。
但在试行新的教学方法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有待于改进的问题。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需要合理调研,依据社会、培养目标和学生主体的需求做出调整,充分适应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需求。在教学内容的优化上,学生更注重研究进展的讨论和热点文献的分析,教学内容需要每年更新,不能一成不变。在教学方法改革中,试行讨论式课堂的问题反应在四个方面:个别小组成员因自制力不强、计算机水平限制、口头表达能力欠缺等原因对所选专题的基本理论或研究进展陈述不清楚,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他同学对该专题领域的学习。在课堂汇报环节,受部分同学表达能力的影响,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课堂进展的节奏会略显拖沓。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部分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综合能力得到了比较充分的锻炼,也有个别学生在混学分,并没有进行真正的自主学习。且教师对新的教学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评价体系中,给学生公正、全面、合理的评价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热情,但其过程是相当烦琐的,需要教师团队比较多的精力投入,适当的激励机制能更好地配合教学改革的推进。
四、展望
创新能力是科技发展的核心动力,硕士研究生培养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环,更需要创新能力。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更多体现在实践实训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校、学院、导师和学生等多个主体的重视和参与,但基础是作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导师或导师团队中的每一位教师,都能保持教育改革的热情,及时地发现现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能拥有足够的改革的勇气和决心。教师的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技术、方法的不断提高完善,才能真正推动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江龙华.论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校教学模式改革[J].现代大学教育,2007,(5):102-105.
[2]周晋,王树叶,刘述川.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与创新[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5):787-789.
关键词:西欧国家;医学教育;医生培养
一、西欧国家的医学教育制度和医生培养体系
(一)英国
英国的医学学位包括内外科学士、外科学硕士和医学博士等类型。
1.内外科学士学位
医学本科教育学制5-6年,其中包括2-3年临床前学习阶段和3年临床学习阶段。在第6年,医学生将集中学习作为住院医师所应具有的主要知识和技能,并分担住院医师的部分工作。对于成绩合格的医学毕业生可获得内外科学士学位。大约90%的医学生在获得内外科学士学位后选择进入医院从事内科医师或外科医师的临床工作,其余10%的医学生选择继续攻读理学硕士、哲学博士等研究型学位。英国共有27所医学院校,每年约有4900名医学生毕业,医学院对报考学生的学业成绩要求较高,平均报考录取比为6:1。
2.外科学硕士学位
通过毕业后教育的外科医师可以在职申请外科学硕士学位,学位授予标准为:从事1-1.5年与外科有关的临床研究工作并取得成果。外科医生只有在取得外科学硕士学位之后,才有可能被提升为顾问医师。
3.医学博士学位
通过毕业后教育的内科医师可以在职申请医学博士学位,学位授予标准为:从事3-5年与内科有关的临床研究工作,在注册后的5年内,提交博士论文,对于资历较高的医生,可以提交已发表的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内科医生只有在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后,才有可能被提升为顾问医师。
英国1983年颁布的《医学法规》明确规定:取得医师资格的首要条件就是拥有英国任何一所大学授予的内外科学士学位。英国没有国家统一的医师执照考试,凡是获得内外科学士学位并达到英国医学总会实习医师标准的医学生,将自动成为临时注册医师,在教学医院内科和外科各进行6个月的轮转实习。
英国医学总会和毕业后医学教育培训委员会负责对全科医师和专科医师开展培训,包括制定培训标准和进行培训质量控制。全科医师培训3年左右;专科医师(58个专科)培训5-9年。培训通过者成为注册全科医师或注册专科医师。
(二)法国
法国医学教育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2年)和第二阶段(4年)为医学院教育,第三阶段为毕业后医学教育(全科医生3年,专科医生5年)。法国有49所大学医学院,平均每个医学院每年招生140人。法国每年的高中毕业考试由政府统一命题,通过率约70%。凡是通过高中毕业会考的学生都可以进入医学院学习,没有名额限制,但在医学院学习过程中要经历两次“医学会考”的严格淘汰。在第一次医学会考时,法国卫生部按照人口与医生比值以及各大学医院接受医学生能力,确定进入第二学年的医学生人数,通过率一般在15%左右。第二次医学会考指的是每年6月份全国专科医师选拔统一考试,完成第二阶段学业的医学生必须通过这次会考,才能获得第三阶段毕业后医学教育的国家医学博士(专科医师)资格。
法国医学教育第一阶段(PCEM)主要课程包括人文科学和公共基础课程,以及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学、医学心理学、遗传学、生理学等生物学课程。PCEMl阶段相当于大学预科,全国第一次医学会考通过率较低,体现出医学教育的“精英”特征。第二阶段(DCEM)各学年的课程有所侧重,在DCEM1学年,医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医学课程;在DCEM2学年,医学生需要学习解剖学、病理解剖学、药理学、诊断学等课程;在DCEM3和DCEM4学年,医学生需要学习临床医学必修和选修理论课程,同时在医院的临床科室轮转见习。第三阶段(TCEM)包括毕业后教育的全科医师和专科医师培训。完成第二阶段学业的医学生,必须参加每年6月份举行的全国专科医师选拔统一考试。根据成绩排名和个人志愿,通过者被分配到某医院临床专科,进行5年专科医师培训,学业结束时须提交博士论文,成功通过论文答辩者获得“国家医学博士(专科医师)”证书。而那些没有通过全国专科医师选拔统一考试的医学生,则进入3年的全科医师培训,医学生通过临床理论课程考试,完成临床实践和论文答辩,获得“国家医学博士(全科医师)”证书。法国法律规定,只有通过医学教育第三阶段TCEM,获得国家医学博士学位,并向医师协会注册取得医师资格者,才能开业行医。
法国医学教育制度和医师培养体系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住院医师培训是在高等医学教育的第三阶段进行,承担住院医师培训的医院都是综合性或专科性国立大中型医院,医院临床科室主任均是大学医学院的临床授课教授。二是住院医师培训纳入国家整体计划,接受培训的住院医师,按照培训计划学习临床理论课程,在教授指导下参加科室临床轮转培训,并具有独特的“双重”身份,既在大学注册为医学生,又在卫生局注册为医院雇员,由国家付给相应工资。
(三)德国
德国有39所大学医学院,全国每年招收医学生约12000人。高中毕业生可以凭借“完全中学毕业证书”直接进入医学院学习,但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经过两个阶段的国家医师考试,淘汰率均为30%-40%。第一阶段考试在第二学年末,通过第一阶段考试者才有资格参加第二阶段考试;第二阶段考试在第六年末,通过者才可获得国家医师考试合格证书。
德国的医学教育学制6年。医学教育计划包括课程学习、急救工作训练、3个月护理实践、4个月医院见习和1年临床实习等教学内容。德国没有设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德国医学博士学位属于研究型学位,医学博士学位和医生职业准入没有关系。对于那些完成教学计划规定学业,通过两个阶段国家医师考试的6年制医学生,颁发“国家医师考试合格证书”和“大学毕业文凭证书”(相当于我国的硕士学位)。德同对医师职业实行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只有获得“国家医师考试合格证书”和“大学毕业文凭证书”者,才能成为注册前住院医师。注册前住院医师在医院没有处方权,必须在上级医师指导下,经历18个月培训后,到各州医学会申请注册医师资格,经官方认可后,在各州的医学执照管理机构注册并获取行医执照,方可成为独立行医的注册住院医师。在德国,参加全科医师培训的比例为35%-50%,培训时间3年,合格者获得全科医师资格证书;参加专科医师培训的比例为50%-65%,培训时间4-6年,合格者获得专科医师资格证书。
二、西欧国家医学教育和医生培养的特征分析
西欧主要国家医学教育制度和医生培养体系在医学学位和医师准入的关系、院校教育和毕业后教育的衔接等方面,都和美国医学教育模式存在一定差异。
(一)医学学位和医师准入
在美国。医学博士学位(MD)是第一级专业学位,是医师准入的基本要求;医院的毕业后教育不再授予高级专业学位。
在西欧国家,毕业后医学教育还可继续授予医学专业学位。英国内外科学士学位是第一级专业学位,是医师准入的基本要求;通过毕业后教育,医学生可获得外科学硕士和医学博士学位。法国医学专业学位只设博士层次,包括国家医学博士(全科医师)和国家医学博士(专科医师)两类,医学生在毕业时就已是具有行医资格的全科医师或专科医师。德国医学院的毕业文凭证书类似第一级专业学位,是医师准人的基本要求;医学博士学位是科学学位,和医师准入制度无关。
(二)院校教育和毕业后教育
在美国,医学院校教育和毕业后教育(住院医师培训)阶段划分明确。获得医学博士学位(MD)只是住院医师培训的准入条件,一名专科医生的学习和培训时间从大学起,可长达15年之久(文理学院4年+医学院4年+住院医师培训3-7年),并需要通过多次考试。在医学院,医学生前2年学习解剖、生理、生化、病理、药理、微生物等基础医学课程;后2年进行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精神病科和家庭医生科等临床专业训练。在二年级结束时参加全美医师资格考试(USMLE)的第一部分测验,通过测试后方可进入高年级学习。医学院毕业前进行USMLE的第二部分测验。通过全美医师资格考试第一、第二部分的医学院学生,才可获得医学博士学位。MD获得后,在1-3年内参加USMLE的第三部分测验,通过者获得行医资格。其后,还需进入为期3-7年的按专业定向的住院医师训练,住院医师培训期末,再参加由各医学专科委员会组织的专科证书考试,通过者获得专科医师资格。在医院工作的专科医师收入高于主要在社区工作的家庭医师。家庭医师培训时间一般为3年。
在法国,医学院校教育和毕业后教育(住院医师培训)阶段有机融合。医学生完成本科医学教育第一、第二阶段(共6年)学习后,在第三阶段的毕业后医学教育期间,凡通过临床专科培训(5年),论文答辩合格者,可获得国家医学博士学位(专科医师)证书;其他进入全科医师培训(3年)者,通过论文答辩,可获得国家医学博士学位(全科医师)证书。
在英国,住院医师培训阶段的内科医师可以申请攻读医学博士(研究型学位),外科医师可申请攻读外科学硕士学位(高级专业学位),只有获得医学博士或外科学硕士学位的医师才有可能成为顾问医师。
三、借鉴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