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对健康教育的认识范文

对健康教育的认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对健康教育的认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对健康教育的认识

第1篇

【关键词】 辅导员;辅导员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已发生了较大变化,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相当一部分人存在心理健康障碍。在高校中,虽然都设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但实际工作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人员绝大多是与学生接触较多的辅导员。在辅导员的行列中,大部分都来自非心理教育学专业,加之日常管理工作繁杂,使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指导”这一工作中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大部分非心理学专业的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辅导员自身的心理素质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实际工作中要如何正确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存在问题,这些应引起高度重视,并给予研究解决。

1 辅导员要积极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心理健康的全面素质学生,是关系到民族未来、祖国兴衰的一项艰巨而迫切的任务,是十分必要的。辅导员只有充分认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才能坚定工作信念,才能在工作中及时处理学生的思想、心理问题。为此,辅导员应从以下三方面来认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1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当今社会的教育,更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修养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在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也可以说整体优化教育。这种教育以受教育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但长期以来,很多人对身体健康比较重视,而对心理健康却较少注意。实际上只有体(身体)魄(心理)健康的人,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不仅没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可见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而且还应包括心理上的健康。因此接受心理素质教育在综合素质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自我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未来社会建设者心理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未来民族的素质好坏和祖国的兴衰。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一种必须、新型的教育手段,也成了思想和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1.2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对高等学校提出的又一新问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生活节奏正在加快,竞争变得更加剧烈。社会竞争既表现为专业水平的竞争、综合能力的竞争,同时也表现为心理素质的竞争。现代化的过程既是经济发展、生存环境变化的过程,更是社会结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变革的过程,也是民族文化、国民性格变迁的过程。然而,当这种改革过多、过快、过猛时,相当一部分人就会感到不适应,感到迷茫、困惑,从而加重人们的心理负荷,以至于造成一部分的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调整就会产生相应的心理疾病。因此,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人们用健康的心理去迎接挑战。

1.3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今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或晚期,心理已基本成熟。他们大多数人的心理是健康的,心境开朗,具有统一而稳定的人格,能客观地认识自我、有效地工作及学习,友善而和谐地处理人际关系与周围社会环境协调一致。但是,由于社会环境快速变化和主观原因等,也有一些学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常,据有关部门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对学习、生活、择业等出现了种种不适应,不能正确而有效地处理学习、恋爱及人际关系等。用学生自己的话说,终日过着“单调而紧张”、“烦躁抑郁”的生活。多达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近年来,大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成为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2 辅导员要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培养健康人格

辅导员直接的工作对象就是学生。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对学生影响重大,要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首先要维护并增进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由于辅导员工作任务繁杂、难度大、意外事件多,往往给他们心理上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情绪容易波动,心理容易失衡。

2.1 一般来说,影响辅导员心理健康的因素有以下一些:

2.1.1 大学生工作的难度大,辅导员的付出与实际效果之间不平衡,易导致急躁情绪。学生工作的难度大,有些问题非要反复教育,即使这样,也仍然有个别学生不计后果地触犯校纪校规,甚至违法乱纪。如果辅导员对目前学生工作的难度认识不清,思想准备不足,极易在工作中产生急躁情绪。

2.1.2 部分辅导员的岗位职责不很明确,导致工作头绪多,工作量大,易导致心理负担过重。目前,辅导员工作常常是事无巨细,无法集中精力去考虑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长远计划。他们的工作程序和计划安排常被打乱,不仅要承担超额的工作,还要承担超额的责任,无形之中增加辅导员的心理负担和心理压力。

2.1.3 大学生中突发事件较多,涉及的范围较广,有的影响还较大,这些易给辅导员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大学生是一群思想、心理正趋于成熟但还未完全成熟的年轻人,他们在大学生活中常常因为在思想、学习、身体、心理、纪律等方面发生这样和那样的问题需要辅导员去解决。尤其是有些事情是很难让人预见和防范的。对一些有一定影响的突发事件如处理不慎就可能要承担来自社会和家长的误解和指责。有人形容辅导员像是坐在火山尖上,整天忧心忡忡,唯恐出事,其心理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2.1.4 辅导员自身有大量的现实问题需要解决,一些人缺乏工作经验,容易引起心理问题。多数辅导员是非专业出身的,知识的局限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再加上他们人生阅历有限,社会经验不足,这使他们在处理复杂的事务时容易陷入无所适从、束手无策中,或由于经验不足而致使问题处理不当,从而引起种种心理压力。所有这些都可能构成一个又一个的心理应激源,影响他们的情绪,导致心理不适,并与工作中的压力互相作用,引起新的心理问题。

2.2 为了帮助辅导员克服心理压力,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建议应做到以下几点:

2.2.1 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知难而进。辅导员要有坚强意志,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相信自己的努力会得到大家的承认和尊重。对学生工作要坚持常抓不懈,正确对待学生工作中的“反弹现象”,知难而进,力戒工作上的急躁情绪。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在工作中自觉地磨炼自己的意志。

2.2.2 善于计划和预见,提高效率。高校学生工作虽然面广且琐碎,但还是有许多规律可循,计划是学生工作的首要环节。对学生中经常发生的和可能发生的事件应有应急措施,使工作基本上有条不紊,提高工作效率。新时期要特别注意把握好学生工作的新特点,努力使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可依,努力避免工作上的杂乱琐碎之态,以减轻心理上烦乱之感。

2.2.3 善于自我肯定和解脱,开阔胸襟。作为一名教育者,任何时候都要有乐于奉献的精神。辅导员在工作中遇事要大度,要有容天下难容之事的度量,对自己所作的努力可以适时地进行自我肯定,以寻找心理上的精神支柱。学会自我解脱,当一些恼人之事缠在心头时,不妨寻找一些轻松的活动去把它暂时忘却。可以努力适合自己的业余爱好,以陶冶情操。

2.2.4 保持健康的体魄,劳逸结合。健康的身体对保持乐观的工作态度和开展工作十分有利,有些心理上的不适是由身体不适引起的。因此,平时积极锻炼身体,注意劳逸结合对调适辅导员的心理是有益无害的。

3 辅导员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体规划多方面做工作

3.1 加强学习,提高辅导员心理素质。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辅导员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辅导员自身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辅导员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辅导员的职业牲特征要求他们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要能及时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学生管理工作中去。

此外要对辅导员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高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辅导员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每一位辅导员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利于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管理过程中不出现失误。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辅导员队伍,这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的。

3.2 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指导和帮助。据调查,目前大学生很大部分接受心理教育不多,很少接触过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据《中国青年报》日报道:“95%的大学生没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因此,高校要通过心理普查、心理学讲座等方式,让学生懂得青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自己年龄特点,懂得自我调节的正确方法。使学生了解青年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烦恼,不能苦恼,要积极的采取措施调整自己,可以通过对自己鼓励、减压或是进行心理咨询、辅助治疗等方法解决心理问题,避免造成心理疾病。

3.3 在高校开设有关心理健康讲座,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目前不少高校都定期开设心理健康讲座,邀请专业心理辅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团体学习心理辅导,指导学习和加强自我教育,完善自己的个性,培养自己在学习中的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能。但开设心理健康讲座,不仅仅要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讲座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第2篇

【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专业的指导思想正在从以病人为中心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转变,护士应全面的了解病人的身心情况。在实施疾病治疗计划的同时帮助病人及家属获得有关疾病自我监控和健康促进的知识,有目的的开展健康教育,对患者的早日康复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现将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 健康教育的内容

1 入院时的宣教:肛肠病患者多数病程较长,患者及家属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 负面心理。患者入院后,护士热情接待,态度和蔼,主动详细介绍病区情况,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科主任、护士长,消除陌生感;讲解疾病治疗的相关知识,介绍手术医生技术等,并以治疗过的典型病例说服患者,消除患者思想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 相关知识宣教:(1)排便异常:腹泻与便秘均是肛肠疾病的重要发病因素。便秘是最大的祸根,直肠内长期滞留有毒物质不仅可诱发直肠癌,且粪便堆积,影响血液循环,用力解出干燥粪便必然会使承受较大压力产生裂口或是痔核脱出。(2)不良的排便习惯:上厕所时看书,玩游戏,吸烟等能缓冲大脑的排便反射,极易造成便秘。

3 饮食知识教育:日常生活中,饮食规律及品种难免发生改变,如食物质量的精粗,蔬菜种类的改变与量的增加,蛋白质、脂肪、淀粉、纤维素等含量的多少,水分的摄入情况,都能直接影响粪便成分。长期饮酒或喜食辛辣食品的人,因酒和辛辣物质可刺激消化道黏膜造成血管扩张,结肠功能紊乱,因此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是十分必要的。

4 手术宣教:(1)术前检查目的及注意事项,肛肠疾病患者大多为择期手术,需进行各项相关检查。应向病人讲述检查目的和意义以便配合。术前应做充分准备工作,让病人放松精神,保持充足睡眠,调节饮食,戒烟酒。(2)术后少活动,减少活动有利于减小伤口摩擦的机会,可使术后伤口疼痛减轻。鼓励患者多饮水,及时排尿,一般术后24小时可排大便,便后清洗伤口,常规换药。

二 健康教育形式

1 语言教育:实行整体护理护士责任制,向患者分阶段(入院、手术前、手术后、出院前、出院后)讲解相关知识。

2 集体教育:利用健康教育宣传栏及相关报纸杂志,定期召开座谈会,进行防病,治病的知识宣教,把疾病的相关知识传授给患者和家属,使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

3 个体教育:实施教育要因人而异,沟通是护士与患者进行交流的一种治疗性护理技术,尽可能用患者熟悉的语言讲解,努力做到通俗易懂,使患者乐于接受。

4 随即性教育:与病人谈心,在治疗检查的过程中,随时指导患者的正确生活方式,这种方式可随病人的情况随时进行。

三 效果

1 通过健康教育充实了病人的医学知识,消除了病人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增强和提高了病人术后自我护理能力。

2 密切了护患关系,增强了护士与病人沟通的时间,缩短了病人和护士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护理内在质量,使患者满意度大大提高。

第3篇

关键词: 德育教育 心理健康 心理疏导

在教育改革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担负着德育教育的重任,更是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和塑造者。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心理承受能力都在悄然变化。如不进行正确、及时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心理障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学习问题。

1.学生存在的厌学现象

存在厌学心理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他们常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上东张西望,做小动作,或与其他同学打闹,影响课堂纪律;无精打采,萎靡不振,在课堂上睡觉;或者在下面偷偷摆弄手机、看课外书,玩玩具;有的经常旷课或干脆逃学,等等。针对以上情况,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区别对待。绝不能歧视或放弃这些学生,要从学生的德育教育入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育、鼓励他们发奋学习,培养他们的远大志向,让他们认识到知识对自己未来成长的重要作用。对学习落后的学生要及时进行辅导,帮助他们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2.学生存在的学习疲劳现象

学生的学习疲劳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同表现,形成的原因有许多,如学习的环境、学习持续的时间、学习的紧张程度、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情绪的变化等,都可能是引起学生学习疲劳的原因,为了预防和避免学习疲劳现象的发生,应按照国家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情况,合理、科学地安排好课程,教师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授课时,做到直观有趣,讲练结合。

3.学生存在的学习落后现象

学生的学习成绩落后,是指学习成绩经常明显低于同龄学生的一般水平,这部分学生跟不上正常的学习进度,完不成教师安排的各项学习任务,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自卑、逆反、厌学等心理,自暴自弃。针对这种情况,行之有效的做法是对学生施之以爱,爱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基础。用爱的目光注视学生,用爱的语言鼓励学生,用爱的微笑面对学生,就能培养出通晓事理的学生。只要我们心中充满爱,用爱感染学生,包容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误,用爱教育引导学生,把学生引入健康成长的轨道,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

(二)人际关系失调问题。

紧张的人际关系会使学生会变得神经过敏而倍感压抑,学生的人际关系失调包括与家庭成员、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紧张。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避免因人际关系紧张导致缺乏友谊。

(三)青春期发育的心理问题。

一些学生对自己的青春期变化感到无所适从,有的对自己的生理、心理变化感到困惑,导致一些心理障碍。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学生早恋现象日益增多,对学生健康成长极为不利。针对这些现象,教师要及时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教育,普及青春期知识,教育学生与异性同学正常交往。

(四)不良人格问题。

学生常见的不良人格主要表现为:偏激、狭隘、嫉妒、敌对、暴躁、依赖、孤僻、怯懦、自卑、神经质等。纠正学生不良人格,就要营造和谐的环境,为他们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并对他们进行耐心的心理疏导和交流,增进学生对健康心理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教师身上肩负着教育、培养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每一位教师都要科学地对待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管理工作中。坚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径,做好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怎样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品质呢?

(一)要多给学生表扬和关爱,少一些批评与训斥。对学生多一些鼓励和表扬,不管是谁,工作中取得成绩,得到肯定和表扬,他的工作积极性一定会得到极大提高。学生更是如此,只要获得老师对他加以的肯定和表扬,其自尊心会得到极大满足,学习和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自然而然地就会提高。因此,对学生而言,老师真诚的鼓励和关爱,往往是无价之宝,极易激发他们的成功欲望,同时会产生持久的积极向上的动力。

(二)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要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任何活动都是学生生命得以表现的基本,活动过程是学生的内在潜能,双向对象化的过程。因为人有联合他人的倾向,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学生热情高涨,各自表现。如在“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主题演讲比赛中,学生积极参赛,努力表现自我,兴趣和热情极高。学生通过展示自己,增强了自信心。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让他们尽情展现自我。

(三)要让学生经常在生活和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要积极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那么,如何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呢?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认知,掌握文章中各个方面的知识点,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抓住细节启发、感染学生,让他们总结体味艺术力量对心灵的震撼,体会到用自己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后成功的喜悦。

(四)要注重转变学生的不良心理状态。如果发现学生存在不良心理倾向,则要及时纠正和引导。如有的学生嫉妒心理很强,有的猜疑心太重,有的有自卑心理,等等。在发现学生这些不良心理问题时,要及时纠正,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克服。做到入情入理,细致入微,相信学生会积极转变。

(五)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以敏锐的细致的目光观察其言行,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地进行认真、耐心的交流和辅导,对症下药。通过朋友式的谈心,有针对性地梳理、引导,帮助分析利害关系,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达到解除心理障碍的目的。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坚持不懈的努力协调,这不仅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而且是引导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以平易近人的姿态与其共享喜怒哀乐,以真诚的善良的心灵为其示范领航,学生的健康心理会由此渐渐得以培养。

综上所述,教师只有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真正得到学生心理上的认同,对学生开展综合的、多种途径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谈得上运用灵活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有效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4篇

[中图分类号]R363.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7-179-01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医院病房为教育基地以住院病人及家属为教育对象,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使病人了解增进健康知识,改变病人的健康行为或问题,使病人的行为向有利于康复方向发展的教育活动。(1)我科对癫痫手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收到了良好效果。现简介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8年8月-2010年2月,共行癫痫手术60例,年龄4-60岁(32岁),其中颞叶癫痫48例,非颞叶癫痫12例。单纯病灶切除50例,胼胝体切开8例,大脑半球切除1例,功能区皮层电凝热灼1例。40例实施了正规的术前健康教育(单纯病灶切除30例,胼胝体切开4例,大脑半球切除1例,功能区皮层电凝热灼1例)。20例只进行一般术前交代(单纯病灶切除20例,胼胝体切开4例),结果发现,经过正规术前健康教育的患者及家属,术后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明显要高于后者。

2 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

2.1 间接健康教育

将常见问题、大众化问题利用宣传栏及发放健康手册等形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文字简洁且通俗易懂。

2.2 定期举行健康讲座

护理人员根据病房内患者及家属要求安排健康教育讲座,组织患者及家属学习,鼓励患者及家属在学习中的提问并积极解答,定期抽查患者及家属掌握的情况。

2.3 健康教育计划

妥善安排好教育时间,根据患者自身特点制定适合每个患者的健康教育内容并保证健康教育工作切实落实,将教育项目和内容指定成标准护理计划(附表)

健康教育护理计划

2.4 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

2.4.1 心理指导

(1)对于需要手术的癫痫患者的健康教育不同于一般手术患者,根据患者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不但包括疾病知识,治疗知识,更重要的是给与健康心理指导。(2)强调通过手术可以治愈或控制癫痫发作,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对手术的信心。

(2)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手术的目的及预期效果,讲述手术的大致过程及可能出现的不适及注意事项,并请接受手术患者与其直接交流,使患者及家属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3)根据病人的年龄,职业,癫痫类型,病程长短,发作形式,术前评估,有针对性的接触病人的思想顾虑,及时解除,使其在接受手术时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2.4.2 癫痫知识的教育

(1)癫痫手术患者为病程长、发作频繁、药物难以控制患者,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有针对性的介绍手术治疗的优点和方法,和此患者手术的适应性,使患者对自己的手术过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配合手术顺利进行。

(2)患者家属癫痫知识的宣教也很重要,因为疾病致贫,许多家属对手术的期望值过高也将成为术后效果满意程度的关键。病情不同决定着手术方式的不同和手术的效果。手术有时并不能满足患者及家属的全部要求,我们术前有针对性的对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在征得家属充分理解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2.4.3 术前教育

(1)禁止患者及家属串病房防治交叉感染。术前为保持局部清洁应洗澡、剃头,防止局部感染。

(2)练习床上大小便防止术后便秘、尿潴留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致血压升高,出现颅内出血的危险。

(3)指导患者按规定禁饮食,防止术中、术后并发恶心呕吐而使胃内容物返流甚至引起误吸。

(4)简单告知手术需要的时间及可能出现的不适情况,消除患者的疑虑及恐慌,征得患者配合,保持患者平静的心态接受手术。

2.4.4 术后教育及指导

(1)根据患者的手术类型对患者家属做有针对性指导,如颞叶癫痫手术后病人多有短暂的神经精神症状,额叶癫痫有可能出现语言障碍,手术头部引流需短暂的肢体约束等。避免患者家属出现恐慌及焦虑,影响患者自身情绪。

(2)提醒患者及家属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如感觉,定向力,语言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等要及时汇报给医务人员,以观查有无手术的副损伤。

(3)手术或姑息性手术后,一旦癫痫发作,要正确对待,及时用药。

(4)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说明正确服药的重要性,防止家属过于期待手术,忽视药物的加强治疗。

(5)术后早期训练语言功能及记忆力床上活动四肢,拆线无异常早期下床活动.逐渐恢复运动功能。

2.4.5 出院指导

(1)术后无症状发作亦需要服药1-2年待痊愈无症状停药。

(2)姑息性手术术后服用抗癫痫药准确及时严格按医嘱服药,不得随意减药或停药,如有异常症状及时就医。

(3)告知患者戒烟酒,高维生素饮食,少吃刺激性的食物,保持情绪平稳,避免情绪激动或紧张,根据病情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避免过劳。

(4)按时来医院复查(第一次:术后3个月,第二次:第一次后的半年,第三次:第二次后的一年)。如患者病情有变化,随时复查。

3 效果评价

自从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以来,患者及家属普遍反映住院期间,不但得到了护理人员优质的护理,使身心顺利康复,而且通过接受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学到了很多知识病人通过护士的健康教育对整个手术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更加主动配合治疗,应对能力也大大提高,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大大提高。同时实施健康教育也激发了护士们求知欲望及责任心,使护士的自身价值在工作中得到体现和满足,形成了人人主动学习,求知若渴的良好风尚。

参考文献

第5篇

一、当代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1. 自卑心理。

这是由于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在学习和生活中没有得到尊重,并多次受到挫伤后产生的一种带消极反抗性质的情感,是自尊心另一种极端的表现形式。这些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屡犯错误,所以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他们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于是自认为无药可救、低人一等,变得心灰意冷、萎靡不振,形成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

2. 逆反心理。

有的学生,由于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疑虑心理重,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家长的一片苦心与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怀疑一切、目空一切,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对榜样及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采取消极抵抗。

3. 孤独心理。

少部分自以为已成熟的学生,不愿意和老师父母交流,更不愿意和那些不成熟的同学交流,往往自高自大,把自己封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而一个劲地抱怨别人不理解、不体贴、不关心,于是与世隔绝的孤独感油然而生,心理上的孤立,往往形成孤僻的性格,他们很少和别人交往,人际关系疏远和淡化,只一味崇尚做“超人”和“怪人”。

4. 嫉妒心理。

在学校,有一部分学生因漂亮的容貌、优异的学生成绩、或因优越的家庭条件而受到多人宠爱,这时,可能会引发另一部分学生的嫉妒之心。人们越是关心和重视嫉妒对象,越有可能会让绝望与恐惧感产生,从而发展为憎恶、敌意、怨恨和复仇这样一些恶劣的情绪。在行为上可能会对对方加以恶意中伤,在极端情况下,有些学生甚至会发生伤害等攻击性和破坏。

5. 惧怕心理。

就学生群体来说,不同层次的群体存在着不同的惧怕内容:优生惧怕同学的竞争、中间生惧怕掉队、后进生感到前途无望等现象。就学生个体而言,也存在着惧怕不同的对象,有的是惧怕某一学科,如数学或英语等、有的惧怕父母的期望落空、有的惧怕记忆力突然衰退等等。一旦惧怕惯了,往往就会形成性格上过于胆怯和羞涩而产生心理障碍。他们可能处处疑心,事事戒备,缺乏自信心和主动性,在学习上,也常常会表现为缺乏闯劲和首创精神。

二、班主任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与措施

(一)班主任要摆正角色,提高自身素质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繁琐、责任大且费力的工作,面对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有些班主任往往是警察式的或保姆式的,对学生的问题缺乏预见和对症下药的方法;而有些班主任则把自己看成一个引导者而非学生的对立面,对于暴露出的问题不是忙着训斥和禁止,而是能透过看本质,懂得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心理输导。把自己当作学生的心理导师,是班主任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条件,也是班主任师德提高的必经途径。教师只有热爱班主任工作,才会产生动力,才敢面对压力,才能不厌其烦地把时间和精力投放在教育学生的工作上努力地把他们教好。因此,热爱班主任工作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作为教师,应该把爱无私的奉献给学生。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先得自己装满水,要使心理健康教育出成效,班主任自身应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虽说在大学院校时每个师范生都学过心理课程,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那些知识已是远远不够了,因此,在工作之余,班主任要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阅读并研究一些心理教育方面的书籍,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同时,要寻找机会多听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学术报告,多向专家咨询,多与同事探讨,并在日常工作的实践中,学会总结,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与完善。

(二)教育中应坚持的原则

1. 以理解、尊重为基础,以爱心为出发点。

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往往是形成共识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理解具有不同寻常意义,作为班主任要理解学生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充分尊重学生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要从爱心出发,老师爱学生是必要也是必须的,但在爱基础上要管,管要讲原则,老师有爱心学生才能更加爱老师,只有师生情感不断加深才能更充分产生教育的成效。

2. 对症下药,具体分析。

每个学生的素质、才能、知识、个性和兴趣等都是有差异的,由于受不同的自然、社会环境的影响,对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班主任老师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朋友,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充分了解,细心观察学生的真实思想,针对不同学生存在的不同心理,选择不同的形式,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做工作。班主任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把握学生思想脉搏,才能把“心理导师”工作做好、做活、做细,达到因人施教的目的和效果。

3. 点与面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

所谓点,是指针对班内各个体学生而言,抓住不同学生心理个性进行沟通,认真、细致、耐心地倾听他们内心的困惑,或采用书信形式,通过语言、文字,给有心理困惑的学生以帮助、启发,使他增强安全感,把老师当成知心朋友。而面则是面向全体同学利用各种形式的班会进行普遍性地疏通与指导,端正其态度,提高其认识,使班级整体能积极向上,充满正气。良好的班会活动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心理障碍,相互沟通,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能在班会的互动中产生潜伏的积极影响,同时它还有利于教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育可采取的内容与方式

1.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莎士比亚说过:“自信心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班主任要设法采取多种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一是利用各种机会真诚地称赞学生。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从心理学角度揭示出:“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受到赞美。”班主任教师要细心观察,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实事求是、及时地赞扬学生的每一点滴的进步和潜在的优点,让学生自我认同、肯定。我就曾在开学之初,对本班每个学生逐个谈话,谈话中尽力肯定学生的优点,谈话的结果是:全班学生士气大振,信心明显增强。赞扬是火种,可点燃学生心中的憧憬和希望;赞扬也是雨露阳光,能促使学生不断成长、进步。二是采用暗示教育法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暗示教育法即借助语言、表情、动作、环境等对学生的某种言行进行无声的教育,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信心十足、愉悦兴奋的进取心态之中,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如班主任可利用眼神暗示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上课集中注意力,可用拍肩等动作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增强学生的信心。

2. 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是开设心理辅导课,进行普及心理学常识的教育,使学生了解心理学常识,特别是掌握心理健康的若干标准,掌握出现心理障碍时的解脱方法。

二是开设心理咨询、咨询信箱、热线电话,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活动。

三是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打开心灵窗户说“悄悄话”的活动。因为同龄人通过互相倾诉、互相沟通、共同分忧,极易达到心理疏通的目的。

3. 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促进班集体关系的和谐、融洽。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满往双方的需要,使双方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而不良的人际关系必定表现出对立的情绪和行为,如果学生的心理不健康,与别人不能心理相容,就会嫉妒别人,怀疑别人,仇视别人等,如果拥有健康的心理,就能与别人心理相容,其表现为理解别人,宽容别人,团结别人,帮助别人等。对人际交往和沟通具有强大吸引力本该是学生阶段的显著特点。然而,由于现在不少学校的教育以升学为目的,以考试排榜为特征,过分强调学生之间的竞争,加之现代家庭住房单元化,独生子女增多的特点,从客观上束缚了学生的人际交往,结果造成了同学之间情感淡漠,师生之间缺乏信任。班主任要通过各种活动,教育学生主动地与他人交往,学会换位思考,学习一些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和方法,要让学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正如郑板桥所说:“退一着,让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让学生明白:“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

4. 注意科学用脑和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

近代医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紧张而有节奏的学习与活动才会取得更大的成绩和进步,才会产生良好的反馈效应,使人体验到快乐和满足的情绪,有利于健康心理的保持和发展。注意积极休息和科学用脑可以提高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加快进步,使学生体验到愉快的情绪,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教育学生:脑力与体力劳动依次轮替、相互交叉,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就是这一道理。

5. 坚持以疏导代替指责,以谈心代替说教。

第6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诗歌Show――自信心的培养

一、选好主题,定好课题

一个好的课程主题不但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还能吸引学生,引发深思。在如何选题的问题上,肖观仁进行过统计分析,目前教学中普遍存在选题单一、辅导主题范围太大、容易引起歧义等问题。那么应该如何选好主题,定好课题呢?笔者认为,在主题的选择上,可以《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指南(试行)》为依据,结合本校本班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心理发展特点,纵横交互进行选题。也就是说,每个年级可以有几个固定的、相同的辅导主题,而同一个主题在不同的年级要由浅入深,体现课程的层次性,切忌选题过于单一、片面。

另外,主题选好后,如何定好课题也需要一定的艺术。课题的制定可以有两种模式,一是直接型,二是间接型。以本节课为例,本节课属于自信心理辅导课,直接型的课题可以制定为“扬起自信的风帆”“自信伴我行”“我自信,我能行”等,这样的题目具体明确,避免歧义;而间接型的课题则可以根据一些教学特色或者活动来命名,如本节课是以诗歌活动为主活动贯穿整节课的,因此命名为“诗歌Show”。这样的题目形式新颖,让人耳目一新,但同时也会让人费解,所以在选用间接型课题时,可以加一个副标题,这样既生动有趣,又能表明主题。

二、轻松导入,引情激趣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良好的活动情境、轻松自然的导入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主动探索、积极思考,所以一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导入尤为重要。田丽认为,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导入的方式有三种,即预热法、澄清法和介绍法。而笔者认为,在预热法中,可以具体用到以下方式:故事、巧设情境、制造悬念、实物、模型、图片欣赏、音乐律动、热身游戏、角色扮演等。以本节课为例,先让学生观看奥巴马以及羊城小市长自信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知自信,引入话题;在此基础上,巧妙设计一个“我说你做”的小活动,即让学生展示一种自信的目光、一个自信的站姿、一种自信的声音、一个自信的手势,借助肢体动作、表情、语言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又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保持自信状态,并把信心延伸到接下来的课堂活动当中,一举两得。

三、教学活动,层次分明

一节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离不开好的活动设计,而好的活动设计应该体现系统性和层次性。所谓系统性,指的是各个教学活动不是零散拼凑,而是相互之间衔接紧密,过渡自然,主线明晰,容量合适;所谓层次性,指的是按照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变化历程,由浅层感知到深层感悟,由浅入深地设计各个教学活动。以“诗歌Show”为例,以主题活动“诗歌表演比赛”贯穿整节课,其他所有的活动都是为其服务,“诗歌Show”犹如一个大舞台,将自信的知识渗透其中,通过准备、排练、表演、评价以及最后的分享,既让学生体验了自信的力量,又从中知道了有哪些因素可以让一个人变得自信,一节课下来,活动紧凑,滴水不漏,给人行云流水一般的感觉。

此外,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设计也充分体现了由浅入深的层次性。在课堂的一开始,先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一个人自信的外在表现,接着让学生相互练习自信的一些肢体动作,然后创设一个“诗歌Show”比赛平台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信的力量,最后分享得出增强自信的内在因素,提升自信。这种由外而内、由浅层感知到深层感悟的过程,既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得以充分体验和感悟,又拓展了本节课的宽度,提升了其深度,使得这样的课堂更加具有实效性。

四、注重体验,激发分享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注重通过主体性活动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心理体验,进而在分享交流中领悟、探索、实践,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可见,体验是学生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核心,体验活动的设计必不可少。在设计体验活动的时候,既要为辅导目标服务,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如游戏、辩论赛、模拟现场、情景再现等。在本节课上,我们采用了现场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自信地解决难题、自信地上台展示、自信地给予并接纳评价,“诗歌Show”犹如一个大舞台,学生可以在其中自由展现,尽情体验。所谓“实践出真知”,学生在亲身体验完这个活动后,自然能够感受到那份自信的力量,这比教师不断重复地告诉他们什么是自信、怎样才能做个自信的人更加有效。当然,教师还可以设计其他的活动,如吸管插土豆、穿越白纸、巴格达飞毯等。如果一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只是单纯的纸上谈兵,而没有切合学生实际的体验活动,或许就会“纸上得来终觉浅”。

同样,分享也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重要活动之一。通过分享,学生能互相察觉问题所在,共同解决;通过分享,学生能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透过分享,学生能发现盲点,洞悉自我;通过分享,学生能了解彼此的收获,引发共鸣,激发智慧的碰撞,收获快乐。分享一般有以下形式:个别发言或表演,全班同学听看分享;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分享;所有同学写,然后选一些分享。本节课采用了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分享的形式,这样可以让全部学生参与完活动后都有机会分享自己的感受。经过小组讨论,学生的想法和感受更为清晰,利于在全班作交流分享,节省学生在众人压力下的思考时间。因此,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应该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可以充分与教师、同伴进行交流,分享课堂的感受和收获。

五、过程评价,尊重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最终的目标都是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在课堂上,辅导教师要尽可能地保护学生的自尊,特别是涉及学生隐私问题的时候更要如此。因此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宜采用过程性评价,把着眼点放在学生的参与度、自身能力的发展、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创造性等方面;同时,不要用成人的思维定势来否定学生某些“孩子气”想法和做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想象;此外,弱化竞争结果,肯定学生的努力付出,保护学生的自尊自信。

第7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5-197-01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和生活习惯的逐渐改善,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由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人们生活方式联系密切,所以糖尿病的防治工作迫在眉睫,而健康教育就是要通过改善患者不良生活方式,防止和减低并发症的发生及风险。本文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7年12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34 例男性,平均年龄为68岁;22例女性,平均年龄为65岁。

1.2 方法 了解研究对象掌握糖尿病知识的情况和以往生活方式,并从饮食、运动、作息、心理等方面制定了教育计划,采用个体化的方法告诉患者要终身接受健康教育,并根据病情合理调整具体方式。

2 社区健康教育方式

2.1 糖尿病基础知识教育 这些患者都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但是很少了解糖尿病知识,所以应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方式,用通俗的语言向其讲解糖尿病的定义、症状、常见的并发症、危害及预防等的重要性,并告知其降糖药物的分类和服用的注意事项,使其可以对自身的病情进行初步判断,达到更好的控制病情的目的,同时还应该让糖尿病患者阅读相关书籍及知识讲义,观看相关知识录像,提供宣传糖尿病基本知识的资料,并演示胰岛素笔和血糖仪的使用方法。耐心细致的对待年长患者,使患者家属同时也对相关知识进行了解,并对其个体差异进行适当的调整。

2.2 饮食指导 饮食指导作为糖尿病患者治疗的重点,是糖尿病得以控制的必要措施。糖尿病患者既要通过饮食治疗对其血糖进行控制,还要保障其日常工作生活中正常的营养需求,因此饮食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患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认为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只要按时服药对饮食上并没有太多的估顾忌,特别是家属有这样的想法的较多,认为偶尔吃一顿好的不碍事。针对这些不正确的态度,我们应该在教育中和患者一起制定食谱,采取多种形式帮助病人和家属认识到控制饮食的重要作用,使病人和家属自觉的配合饮食治疗,通过饮食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2.3 运动治疗 运动治疗作为糖尿病的基础治疗,适当的运动可以使患者的血糖得到改善和控制,减少降糖药物的用量,所以应该让患者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并根据个人爱好,广泛的开展书法、画画、气功、太极、慢走、跳舞等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总之应以适量,个体化和经常性为原则,要按照个体化从轻到重的原则,运动期间应该对血糖进行密切的监测,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运动方式。

2.4 调整作息时间 规律的作息,充足的睡眠也是治疗糖尿病的一项重要的措施,所有患者中29例作息时间不规律的患者,大多数是不用上班的退休职工,睡觉没有时间限制,还可能因下棋等休闲项目导致坐的时间较长,并且还常熬夜,所以我们应该这对这些情况进行正确的诱导,使其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对自己的生活和休息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

2.5 心理疏导 因为糖尿病患者没有充分认识到终身治疗的作用,导致出现一些不良心态:(1)焦虑和恐惧心理,对糖尿病的长期性和引起的并发症产生焦虑和恐惧的心理,过分关注病情,形成了较重的思想负担;(2)轻视和无所谓心理,许多老年糖尿病患者认?樗晔?大了,因此对治疗满不在乎,不重视病情;(3)消极悲观的情绪,治疗一段时间后,因为病情不稳定,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对治疗失去信心。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应该和病人加强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从不同的角度关心病人,使其对医务人员建立起安全感和信任感,使其逐渐消除对糖尿病的错误认识,增强其治疗的信心。

3 结果

通过近一年来对56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其生活方式改善的情况如表1所示。

由表1所知,经过健康教育之后,各项指标都得到显著改善(P

4 讨论

第8篇

【关键词】健康信念模式;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教育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22-02

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常发生于中老年人中,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以及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性激素逐渐减少和生理性退行性变所致。骨质疏松的临床特征表现为骨骼疼痛、伸长缩短、驼背、呼吸功能下降,易于骨折为特征。有资料显示我国骨质疏松患者呈上升趋势,骨质疏松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骨质疏松引起最大的问题是骨折,骨折的治疗需要高昂的治疗费用,加重了WTO经济负担。此外骨质疏松还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由于骨折导致病人长期疼痛与活动不便,容易出现残疾或并发症。沈汝枫等最近所做的一项针对北京地区2520名40~65岁围绝经期妇女的调查发现,围绝经期妇女OP患病率为37.83%,55~59岁患病率75.31%,而60~65岁患病率为89.59%[2]。有资料显示男性患者OP患病率较女性要低,但OP性骨折所带来的生活能力丧失或死亡和女性相差不多。本文旨在提高人们对OP临床表现以及检查方法等基本知识的认知,提高人们对OP的预防意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OP防治意识、OP知识、健康信念以及自我效能水平等。

1.4统计方法

基线调查发放问卷280份,回收272份,通过3个月教育后,发送270份问卷,全部收回。通过对比两次合格问卷,计算合格率。对研究获得问卷资料进行编号,并用统计软件SPSS11.5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结果

健康教育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健康信念、OP知识、自我效能水平以及OP预防意识的改变情况如下表1所示。健康教育前后两组研究对象对OP认知改变情况如下表2所示。通过实验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后两组研究对象对OP知识 、健康信念、自我效能、OP预防意识水平具有差别统计学意义即P

3结论

骨质疏松是一种慢性疾病,不仅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生命与健康,还增加社会保健系统的经济负担。近些年来我国骨折疏松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通过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预防意识,有效的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因此对骨质疏松的教育迫在眉睫[3]。本次研究调查了OP资源,包括OP资源的针对性、利用情况、可承担性。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术研究对象都有医疗保险,但很多中老年人不清楚去看病的医院是否有OP教育人员或BMD测量设备。这个结果说明虽然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得到极大的普及,但在OP资源普及性和宣传力度上仍然存在不足。 本次调查还发现,中老年人获取OP防治知识最主要的媒介是电视、广播以及报纸。今后对OP知识的教育可以通过这些途径开展下去。此外医生/护士也是提供OP知识的重要途径,因为提高医务人员的医学素养对提高OP 的预防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故应注重医务人员的理论培训。

表1、两组教育干预后健康信念、OP知识、自我效能水平以OP预防意识的改变情况

注:*p

表2两组研究对象教育前后对OP认知情况

通过本次实验研究发现中老年人在饮食习惯上做的较好,在运动感知上存在着误区,认为自身承受不了较高的运动。因此在OP防治工作中,应该重点放在为不同健康状况的中老年人设计相应的安全、有效的运动计划。研究中老年人对OP预防意识低,而导致这个原因是中老年人对OP 知识了解不足以及对OP易感性认识。通过教育两组研究对象对OP知识、OP预防意识、自我效能水平、健康信念都有所提高,其中实验组患者提高的较为明显。这说明有针对性的教育,对中老年人认知骨质疏松的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彭涛.综合干预措施对社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效果评估[J].广州医学,2009,40(3):67―68.

第9篇

【关键词】耳鼻喉;门诊;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97.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402-01

前言

健康教育实质是一种干预措施。是运用教与学的理论,增进人们的健康知识,从而使人们自愿采取健康的生活行为、有效利用现有的卫生保健资源,最终达到改善人们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它是整体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护理的各个阶段,是一种有目标、有计划、有评价的系统教育活动。良好的健康教育可以影响和改变病人不健康的行为,引导和帮助养成健康的习惯,使其达到最佳健康状态。而对于护理工作者来说有利于进一步的完善。整体护理,提高护理质量。[1]耳鼻喉科是门诊有自身特点,比如涉及范围广包括头颈部、呼吸道等,控制着人体的听觉、嗅觉、平衡觉以及呼吸、语言、发声、吞咽等,耳鼻喉科门诊的健康教育有其独特性。本文对我院门诊2012年1月到2009年12月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现总结经验如下: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患者450例,男250例,女200例。年龄21-60岁,中位年龄43岁,其中鼻窦炎120例,鼻息肉92例,鼻中隔偏曲102例,中耳炎76例,慢性扁桃体炎87例。

2 健康宣教方法

2.1 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 耳鼻喉科患者对健康知识最为关心是手术相关知识、治疗方案和药物知识。耳鼻喉科患者治疗方式主要以有创治疗为主,有的需要在门诊接受小手术治疗,患者的健康需求很大一部分集中在对手术方式、手术的损伤、手术的效果、术后注意事项等方面存在问题。此时患者最需要医护人员为其详细讲解,解除其忧虑,护理人员应该在自身知识范围内有效的为患者解释治疗的方式与效果,对于药物治疗的患者,解释药物名称、作用、不良反应、预防和处理措施及注意事项,使患者心中有数,积极主动配合治疗,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2.2 为患者制定教育资料 可以采取卡片的形式,把门诊就诊须知内容制成卡片给就诊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之用,将常见病、多发病、急诊病编写成健康教育手册,并分门别类,标记为:耳病篇、鼻病篇、咽喉病篇等,方便患者有针对性的取用。

2.3 就诊时的健康教育 耳鼻喉科所涉及的器官多为细小的腔洞,很多时候患者病情较轻,仅仅为局部症状,常常未受到患者重视,认为病情较轻或因经济条件没有做到早诊断早治疗,而延误病情,所以接诊患者时需仔细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同时注意语气与言语得当。护士开始要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门诊就诊须知、接诊医师情况,根据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种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告知就诊时注意事项以及如何配合医师治疗,向患者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解除患者紧张和陌生感,以最佳身心状态接受治疗。

2.4 加强护理人员自身素质

2.4.1加强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的培训。结合耳鼻喉科疾病特点,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和护理技能比赛,通过反复学习、竞争,提高护理人员对专业知识学习的自觉性,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患者健康教育中。

2.4.2加强护理人员沟通能力的培养。 最后注意加强护士口才和沟通技巧的培训,强化护士阅读和演讲,提高护士的语言表达能力。

2.4.3抓住健康教育的时机,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时候,注意掌握时机、场合、技巧、因人而异,因时制宜,以求获得满意的教育效果。

2.4.4加强护理人员人文素质的培养。要求护理人员参加各种疑难病例讨论,了解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法,制订切实可行的教育内容,

2.5 关注患者满意度 护士主动与患者沟通,主动询问患者,主动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把冰冷物化的治疗过程变为同情关怀的全人治疗和照顾。[2]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满意度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从患者的需求出发,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让护理人员明确护理服务质量标准,目的和要求,知道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时刻将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方便让给患者,把实惠送给患者,把温馨留给患者,加强医患之间友好关系,拉近医患彼此距离,促进护患相互理解,提高患者对门诊的满意度。

3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3]为使这一项工作逐步完善,我们要有以人为本的健康意识,应充分利用接诊、候诊、随诊等环节。[4]日常工作中护士应该积极主动地与患者交流、沟通,并且注意语言技巧,力求语言通俗,声音洪亮。护理工作要以患者为中心,一切从患者出发,患者的满意是我们的追求。

参考文献

[1]钟勤.社会发展对医院健康教育的需求[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OO,35(6):364.

[2]蔡永平.与时并进的护理工作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01,1(1):6-8.

第10篇

[中图分类号] R1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5)08(b)-0161-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on sexual and reproductive health knowledge and behavior of aquaculture industry female practitioners in Yangjiang City. Methods 329 cases of female staffs of a large aquatic product company in Yangjiang City in September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 samples were obtained by the method of stratified sampling. According to the health education method, respond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of 160 cases were given traditional health education metho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169 cases were given medical staffs and community joint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The knowledge of sexual and reproductive health and AIDS, treatment and medical expens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sexual and reproductive health related knowledge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after intervention of the control group (all P < 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correct answer rates of AIDS prevention knowledge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after intervention of the control group (all P < 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community outpatient rate increased, and third grade class A hospital outpatient rate reduced, compared with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after intervention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medical expense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after intervention of the control group (all P < 0.05). Conclusion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sexual and reproductive health knowledge level and regulate behavior of female staffs.

[Key words] Health education; Female; Aquaculture industry; Knowledge; Behavior

生殖健康是指生殖系统及其功能和过程所涉及的一切事宜,包括躯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的健康状态,而不仅仅指没有生殖系统的疾病或虚弱,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关系到责任问题、人权问题,更增加了复杂性、重要性和前瞻性[1]。生殖健康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生殖健康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有良好的生育与性生活能力;二是性生活安全,不使自己及患性病;三是是主动获得适当的保健服务。影响生殖健康的原因极其复杂,包括家庭、经济、情感、健康状况等。阳江市(以下简称“我市”)属于沿海地级市,水产资源丰富,水产从业人员明显多于其他行业从业人员,而从事水产行业的大多是30~45岁的育龄妇女,该年龄段女性性活动相对活跃,而女性工作人员的不安全性性行为已成为我市性病流行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为促进该人群改变高危行为,减少性病艾滋病的传播,本研究于2014年9月对我市某大型水产公司从业女性169名进行性与生育方面的联合健康教育干预,旨在观察其对水产行业从业女性性与生育健康状况的影响,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对阳江闸坡某大型水产公司从业女性329名进行调查。研究对象均现从事水产行业工作且自愿接受调查,排除有严重内科及妇科疾病者。根据健康教育方法不同将调查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160名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实验组169名采用医护人员和社区联合健康教育干预。两组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沿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实验组采用医护人员和社区联合健康教育干预。根据育龄期妇女易接受的健康教育方法,制订实施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组建了由1名主管护师负责的健康教育小组,邀请1名妇产科主治医师直接进入社区医院,集体讲解各种避孕措施的适应证、禁忌证、优缺点、副作用及避孕方式的正确选择;人工流产的基础知识;艾滋病的预防等,现场互动解疑,发放健康教育处方,观看多媒体影片。采用个别指导及集体解疑相结合的多样化形式,指导正确健康的卫生习惯及方式。期间免费培训社区医院护士来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妇幼保健院进科学习,提高护士健康教育知识水平,时间持续为1年。

1.3 调查方法

采用查阅资料自行制订的《性与生育健康知识问卷》进行调查,经专家检验论证。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女性工作人员进行一对一访谈式的问卷调查。两组均于健康教育干预前后,采用同一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各种节育方法及人工流产基础知识的知晓情况、避孕方式的正确选择情况、避孕成功和节育效果自我满意情况等。调查三甲医院就诊、社区医院就诊、年人均费用情况。艾滋病知识调查参考国际通用的艾滋病知识(8项)[2]问卷,评定标准分为是、否、不清楚和未作答。本次问卷调查对象329名,深入访谈18名,回收有效调查表329份,有效率为10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性与生育健康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实验组健康教育干预后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行为明显优于同组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2.2 两组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调查显示,“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和“与HIV感染者共用注射器吸毒会得艾滋病”两个问题回答正确率较高,而“蚊子叮咬不会传播HIV”、“与HIV感染者或患者吃饭不会得艾滋病”两个问题回答正确率较低。干预后实验组艾滋病8项知识的回答正确率明显高于同组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3。

2.3 两组就诊情况比较

干预后实验组社区医院就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三甲医院就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4 两组医药费用比较

实验组干预前年人均医疗费为(72.4±15.3)元,干预后年人均医疗费为(55.0±10.0)元;对照组干预前年人均医疗费为(70.1±16.0)元,干预后年人均医疗费为(68.0±9.2)元;干预前两组年人均医疗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健康教育干预后实验组医药费用较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3 讨论

生育健康是目前世界人口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国内外已经开始重视生育健康问题。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地域广等原因,人群受教育程度、工作性质等差别很大。阳江市水产行业从业人员人口流动性大、较分散,生殖健康方面的宣传活动缺乏集中性,工作难度大,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3-4]。本研究结果显示,阳江市水产行业从业女性的生殖健康知识及行为较差,健康教育可提高其知识掌握及行为,但仍需做很多努力。第一,加强对于相关知识的宣传,并加重对于未婚女性和男性的宣传力度,使其了解计划生育政策和生殖健康知识,并鼓励平等互助的两性关系的建立[5-7]。第二,建立完善的流动人口登记制度,对人口的实时流动情况有系统全面的了解,并针对流动人口的结构在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的权益保障方面做出最适当调整。第三,加强各区域之间的联动,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落后的地区,给予一定的经济援助,使当地流动妇女在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方面的权益得到应有的保障[8]。健康教育贯穿于计划生育工作的每个环节,是提高育龄妇女自我保健水平的有效途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包括单位经常举办健康讲座、定期体检、设立健康专栏板报等,使女性树立良好的自我保健观念,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9]。

传统健康教育形式比较简单,缺乏科学的健康教育规划与评价体系,在实施的过程中,有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支持活动的经费、人员安排、性思想及性活动的随意性、流动工作人群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人力物力资源的匮乏等问题,使健康教育不能有效长期坚持。因此,如何建立健康教育的长效机制,是其全面推广的关键[10-13]。本研究采用医护人员和社区联合干预的方式,结果显示,实验组健康教育后性与生育健康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同组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且三甲医院就诊率及医药费用一定程度减少。提示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提高水产行业女性工作人员生育健康知识水平,使之树立良好的自我保健观念。

第11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 健康体检 人群 健康意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工作压力的不断加大,亚健康状态人群不断增多,人们的健康状况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威胁。如何进行病因预防、临床前预防、临床预防,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除了定期进行全面的健康体检外,有效的健康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健康教育作为保护和促进人群健康的手段,已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它可让人们提高健康意识及自我保健意识,对已存在的疾病进行合理的治疗,对潜在的亚健康趋势进行有效的预防。我院体检中心2007年2月及2008年3月对某单位两次体检人群的健康教育和体检结果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07年2月及2008年3月两次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金达莱环保有限公司员工;2007年参检317人,其中男性139人女性178人,平均年龄40岁。2008年参检321人,男性140人,女性181人,平均年龄41岁;两年参检者在性别、年龄、文化教育程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2007年参检的317人,按常规进行体检,体检结束发放健康知识问卷调查表,对结果有异常的人群进行指导、治疗;此次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2007年体检结束后我院医务人员在该单位组织了多场健康教育讲座,发放各种健康教育手册295份,传授健康知识,并派专家进行现场解疑,对需要治疗的员

工有针对性的制定治疗计划,并做好随访工作。2008年3月该单位参检的321人设为实验组,体检结束后发放健康知识问卷调查表,对两年体检人群的健康知识了解度及体检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3统计方法

两组资料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2 结果

实验组在相关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肾结石的检出率及体检人群对常见病、多发病的知晓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和见表2)。

表1 该单位健康教育前后体检结果

3 讨论

3.1从体检结果不难看出该单位两次体检人群的健康知识了解度及体检结果呈现负相关:2007年该单位职工的疾病检出情况:参检317人,糖调节受损15人(4.7%),高血压38人(12%),临界高血压52人(16.4%),高血脂47人(15%),脂肪肝37人(11.7%),肾结石10人3%;在该单位职工的所有体检项目中,阳性检出率为62.78%(199/317),与相关资料报道[1]的相比,该单位职工高血压、高血脂及脂肪肝比率相对偏高。2007年体检结束后通过对体检人群进行多场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讲座,发放各种健康教育手册295份,传授健康知识,并派专家进行现场解疑,对需要治疗的员工有针对性的制定治疗计划,并做好随访工作。使受检人群的对健康知识的知晓度明显提高,有效地预防或减少了疾病的发生。2008年该单位职工的疾病检出情况:参检321人,糖调节受损6人(1.87%),高血压23人(7.16%),临界高血压33人(10.28%),高血脂21人(6.54%),脂肪肝15人(4.67%),肾结石3人(0.93%);在该单位职工的所有体检项目中,阳性检出率为31.46%(101/321);与2007年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

3.2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干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和过程。其目的是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2]。无论在临床还是在非临床,健康教育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医学、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边缘学科[3]。医务人员通过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以及与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教育,改变不利于健康的多种行为习惯,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具有一定的保健能力,并贯穿于疾病的预防、治疗、护理、康复等活动过程中,指导体检者预防疾病、促进健康[4]。

3.3对相对固定人群的定期健康体检,可以早期发现疾病并进行干预;对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提出预防保健措施并进行有效的干预是健康体检的主要目的。

参 考 文 献

[1] 兰玲秀,刘爱彬,刘希红.社区人群体检学制测定结果分析及健康教育[J].护理进修杂志,2005,20(5):480—481.

[2] 田素芝.社区在职居民体检疾病谱结果分析[J]. 护理进修杂志,2006.21(5)434.

第12篇

摘?要: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远。本文借鉴积极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分析研究生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PREMA模型对高校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并提出了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途径,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好服务于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思路。

关键词 :PREMA模型?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题:本研究受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4JYB004)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项目(项目号X13019)资助。

良好的心理健康毫无疑问应当是高层次人才的核心素质之一。研究生作为高学历群体,在更丰富、松散和多元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他们有着更高的理想和追求,面临更多机遇、挑战和竞争,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与冲突。由于国家一直没有针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各研究生教育机构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目标与途径的理解各不相同,导致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诸多问题。

一、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从2003年到2012年10年间,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增长1倍,超过58万人。到2015年,我国在校研究生规模将达到170万人。随着研究生规模的迅速扩大,研究生群体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据《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2009-2010)数据显示,从2005年开始,硕士研究生就业率连续下降,2009年和2010年,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率甚至不及本科生。

研究生群体具有高智力、高文化、高自尊、高抱负的特征,使他们在拥有更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此外,与本科生群体相比,研究生群体年龄跨度长,背景差异大。根据某高校数据显示,研究生群体年龄跨度比本科生高20周岁,研究生群体中已婚比例也远远高于本科生。因此,既不能忽视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不能简单照搬本科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

现有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从观察到的问题或现象入手,进行经验总结性的探讨,另一类是主要使用较为单一的研究工具,例如90项症状清单(SCL-90)探讨研究生所面临的心理压力、心理健康水平的前因变量等主题。关注研究生心理问题的特点或干预方法、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结果以及心理危机预警或干预体系建设,大多数是从传统的疾病模式出发,关注已经或即将出现心理或行为问题的学生,着眼于如何帮助学生走出抑郁,减轻焦虑等,也就是说如何使研究生心理健康达到无病的及格水平。

同时,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工作则存在医学化、孤立化、碎片化、雷同化等问题。在内容、方法和手段方面与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雷同,尚未形成有特色的符合研究生心理与行为特点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关研究生心理特点及适用的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者也尚未达成共识。甚至有人误将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自杀预防和个别心理疾病的治疗,使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和目标受到极大的限制,大大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高层次人才中本应发挥的作用和价值。

二、PREMA模型及借鉴价值

20世纪末,首先在美国兴起的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运动,由于它独特的以人的积极力量和美德为研究对象,强调心理学不仅要帮助那些处于某种“逆境”条件下的人们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并得到良好的发展,更要帮助那些处于正常环境条件下的普通人学会怎样建立起高质量的社会和个人生活。积极心理学质疑以往心理学中对消极面的过度关注,认为着眼于消除病态和痛苦最多能把小部分“问题人”修补成没有问题的普通人,没有痛苦并不意味着得到快乐,心理学应当纠正以往的失衡,致力于促进社会成员达到理想的幸福。

2011年,积极心理学研究先驱和领导者塞利格曼在对积极心理学领域的已有研究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基础上,提出PREMA模型,代表了积极心理学领域的最新进展。该模型认为可以通过充分发展五个元素促进个体达到快乐、丰富和有意义的生活状态,帮助个体、社区、甚至国家达到蓬勃发展。PREMA是五个基本积极元素的缩写,即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s)、投入生活和工作(Engagement in life and work)、积极人际关系(Positive Relationships)、意义(Meaning)和成就(Accomplishment)。塞利格曼认为,通过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意识地增强这五个基本元素,可以帮助个体、社区乃至整个国家和世界获得真正可持续的幸福。大量的实证研究也表明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和方法的校园干预计划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在减少抑郁、焦虑、学习和行为问题及促进幸福感方面卓有成效。

塞利格曼提出这五个基本元素分别都是可测量的,并且对幸福有独立的贡献。积极情绪指快乐等良好的感觉,投入指全神贯注于正在进行的活动,人际关系指和他人紧密的联结,意义指感受到的目标感,成就指完成和成功的感觉。五个基本积极元素均有相应的理论和研究支撑,具体如表1所示。

通过对PREMA模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该模型非常适用于作为目标来指引个体及群体追求幸福和蓬勃发展的方向,并作为一个系统、全面、清晰的标准来评估当前的幸福和蓬勃程度。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积极情绪的频率和深度如何?生活中有多少时间和事件能够处于专注的状态?是否能感受到正在做有意义的事儿,正在过有意义的生活?人际支持是否充分、有效?是否能够自主决定并达到自己所设定的目标,客观的成绩如何?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回答能够清晰地勾勒出个体或群体的幸福水平。

此外,该模型的五个因素自身能够实现自成系统的良性循环,这些因素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例如,意义感能够增强努力和投入,带来积极情绪;良好的人际关系既可以增加积极情绪,又可以通过拓展个体内外资源,提高成就水平;而积极情绪也能够提升成就,人际关系。该系统内一个因素或几个因素水平的提高必然能够带来整个系统的提升,使其在良性循环中顺畅运作。不但在单个个体的小系统层面,在像学校和社区这样中等规模的系统层面和国家、社会这种大规模的系统层面,同样可以通过提高模型中五个因素来提高整体的幸福和蓬勃发展程度。

三、基于PREMA模型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目标

基于PREMA模型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目标应当定位于通过教育活动帮助全体研究生增加积极情绪体验、建构积极人际关系网络、发现和寻求学习及生活的意义、促进努力和投入,充分发挥优势和潜力,获得优秀成就,提高研究生个体和群体的整体幸福感,进一步将校园建设成为积极的组织系统。

四、基于PREMA模型构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途径

1.增强全体包括学校各群体在内的全体人员培育积极心理的氛围和意识

包括研究生导师,授课教师,教辅管理人员,树立关注积极心理建设的氛围。通过宣传、定期专题培训、向全体人员普及积极心理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在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中渗透积极影响。教育学校各级各类人员,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参考是否能够发挥学生优势、带来积极情绪、促进人际关系等方面来审视和评价其日常工作。

2.科学测评,引导研究生关注、发现和应用自身优势

通过讲座、宣传、尤其是科学的心理测验等教育活动引导研究生关注和发现自己的优势,并尝试有意识地增加自身优势的使用。当我们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使用优势能力时,是我们能够得心应手,高效率,获得更多积极情绪的时候。因此,需要通过高覆盖、多层次的教育手段,在科学测评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注意和认识到自身优势,并引导学生加强对自身优势的使用。

3.提供机会,建构和拓展有意义的人际关系

通过开发并实施能够拓展和建构积极人际关系的项目,给广大研究生提供机会建立和发展有意义的人际关系。由于研究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更加独立多元,研究生虽有建立人际关系的需求,但缺乏途径和主动性,日常交往中,以浅层次信息交流为主的交往多,而能达到相互支持和激发的深层次共享和交流少。因此,学校需鼓励开展旨在建构积极人际关系的学习项目,例如,推动教学部门开展小组教学,组建跨专业跨年级的项目小组和工作小组,建立学习兴趣社区,定期举办主题沙龙等。

4.鼓励探索和意义发现

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需要在更细化的学科分之中进行深入探索,引导并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和思考专业生活、人生目标、日常生活等内容的深层意义,是提高研究生群体生命意义感,并促进其持续蓬勃发展的重要源泉。可以尝试在学校层面建设支持探索和发现意义的氛围,例如:通过开展基于经验和感悟交流的讨论会,引导研究生探索和发现自己的专业、自身行动为他人和社会所带来的改变等。

5.提高应对和管理能力,有效提升实际成就

第13篇

[关键词] 糖尿病健康教育;认知;非糖尿病专科护士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12(a)-0124-05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长期患病可引起多器官功能缺陷即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已成为我国第三严重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2]。糖尿病健康教育是实行糖尿病三级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3],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的具体体现。而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如怎样培训护理相关人员、如何保证糖尿病健康教育的质量、如何面对患者的提问等。本研究是通过研究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对糖尿病健康教育的认知情况、影响因素及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从而间接得到临床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分析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和相关问题,对以提高非糖尿病专科护士综合素质为糖尿病健康教育的主要工作目标,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为临床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开展提供依据,进而更好地指导患者控制血糖及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控制血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8月~2013年4月,便利抽样调查研究4所三级综合性医院的180名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全部为注册护士,工作1年以上;其中男21名,女159名;年龄22~27岁,平均(25.00±5.79)岁;文化程度本科143名,专科37名。所有研究对象均为遵循知情同意原则下自愿参加。

1.2 研究方法

根据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护理内容及参照有关文献[4]设计调查问卷,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问卷包括被调查者个人资料和对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掌握情况和影响因素等。

第一部分:非糖尿病专科护士的一般资料。主要内容为:年龄、性别、工作年限、职称、职务、最终学历。

第二部分: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对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基本认知和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影响因素问卷。

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对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规范化进程的认知程度。共有17个题目,内容分别为:①有必要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②健康教育可缩短护患距离;③健康教育可减轻患者焦虑心理;④糖尿病健康教育可提高护士自身素质;⑤可健康教育提高护士业务水平;⑥健康教育可减少护理差错及事故发生;⑦需要健康教育护士专门接受培训;⑧患者期盼护士的健康教育;⑨影响健康教育主要因素是人力不足;⑩影响健康教育主要因素是工作负荷;■影响健康教育的主要因素是专业知识缺乏;■影响健康教育主要因素是经验不足;■影响健康教育的主要因素理念陈旧;■您需要的支持是加强培训健康教育;■你需要的支持是加强专业知识;■你需要的支持是加强培训人际关系;■你需要的支持是增加非糖尿专科护士。

答案设计为4选项:①非常同意;②同意;③无所谓;④不同意。评分方法采用4分制:评分方法为:答案①计为4分;答案②计为3分;答案③记为2分;答案④计为1分,总分为68分,最低分为17分。得分在47~68分为高水平认知分数段,24~46分为中等水平认知分数段,17~23分为低等水平认知分数段。得分越高,说明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对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认知水平越高。

第三部分: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对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

此部分包括9个方面的内容[5-6]:①饮食治疗;②运动疗法;③口服降糖药物的知识;④胰岛素治疗的有关内容;⑤认识低血糖;⑥并发症的知识;⑦掌握自我检测的方法;⑧足部护理的知识;⑨心理方面。总共39道题目,每道题目总分5分:该项内容掌握90%~100%为5分,该项内容掌握7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2.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类别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得分

不同工作年限、不同职称、不同学历护理人员间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知识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 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对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得分(n = 180)

2.2 护理相关人员对糖尿病健康教育开展的必要性和影响因素的调查

认为有必要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得分最高,为(3.48±0.73)分,认为影响健康教育的主要因素是理念陈旧的得分最低,为(1.99±1.09)分。见表2。

2.3 护理人员对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的各题得分情况

在胰岛素治疗相关知识、掌握自我监测的方法、糖尿病并发症知识的掌握、口服降糖药物方面的掌握程度较高,而在运动、饮食疗法、足部护理知识和心理护理等方面掌握较差。见表3。

3 讨论

3.1 目前我国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现状

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对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基本认知程度高,平均得分为(3.48±0.73)分,说明目前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基本能够明确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糖尿病健康教育对患者自身生命体征的稳定、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等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这种认知程度为临床实践中常规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思想保证。有报道显示,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疾病教育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角色,患者对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措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知晓程度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7]。有效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可以改变患者错误的不良生活习惯进而缓解和控制患者糖尿病血糖和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可减少医疗费用[8]。对影响糖尿病健康教育开展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26.67%、32.78%的护士认为的主要因素是人力资源不足和工作负荷过重。在实际的工作中,随着护理学日益向专科化方向发展,使非糖尿病专科护士擅长本专业的病房护理,而对于相关的糖尿病护理工作缺乏具体的了解;这就要求要开展糖尿病专科教育,全面提高各非糖尿病专科护士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知识水平。

3.2 加强高年资、高职称护士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培训工作,强化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

本研究对180名非糖尿病专科护士进行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基本认知调查发现,职称高、工作年限长的护士,其得分低于职称低、工作年限短的护士,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高年资护士护理观念有关,认为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是重复其他医务人员的工作,是浪费人力资源有关。但高年资护士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其社会阅历高于工作年限短的护士,因此,在临床实际护理工作中,应加强教育非糖尿病专科护士转变观念,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化护理模式。在糖尿病健康教育过程中,高年资、高职称护士能够游刃有余的解决各种各样的突发问题,因此要加强高年资、高职称护士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培训,在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工作中应积极发挥高年资、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士优势,使之能够身体力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动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顺利而有效的开展。同时也要采取患者满意度的调查以及回访,评价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以便根据回访找出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缺点,对其进行总结和改进。

3.3 培养和提高低年资护士的自身综合素质及业务水平

本调查还发现,不同学历的护士在调查中对于糖尿病健康教育可提高护士自身素质及业务水平问题的认知存在差异(P < 0.05)。这更加说明糖尿病健康教育和临床的实际经验密切相关,护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效果,加强非糖尿病专科护士素质和业务的培养是提高糖尿病健康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实际工作中应有计划地组织非糖尿病专科护士不断学习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学习相关人文科学的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沟通、交流的能力;在现阶段高级临床护理人才的缺乏的情况下,要发挥高年资护士在着方面的优势,组织临床授课,向低年资的护士传授知识。同时还要加强护士的继续再教育,利用网络和医学杂志,通过多种渠道提高非糖尿病专科护士的知识水平,有利于非糖尿病专科护士提高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及多学科知识的积极性,对培养护士的整体化护理意识起到良好的作用糖尿病。健康教育扩展了非糖尿病专科护士的角色功能,也把糖尿病护理理论和临床研究带进了一个新领域。糖尿病健康教育要求非糖尿病专科护士不但要具备传统的本专科的护理能力与技巧,而且还要求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具备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正是这样的要求,使得非糖尿病专科护士不断具备了生理性及社会性心理健康等方面评估患者和与患者交流巧沟通的能力。

3.4 规范护理行为

全面开展糖尿病专科护士资格认证,持证上岗,确保非糖尿病专科的护理质量,资格认证可以有效规范护理行为。

3.5 加强培训

对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支持因素调查得出,加强培训护士健康教育和学习专业知识占比最高,专业知识和健康教育是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理论指导。糖尿病患者对护理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同时又具有其独特性[10]。在健康教育过程之中,针对不同内容的病情、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都做到恰到好处的解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无形之中对非糖尿病专科护士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非糖尿病专科护士不但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心理学、社会学知识、健康教育等领域的知识。只有以多学科的理论为指导,才能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10-12]。因此,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护士采用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包括基础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知识等多方面的知识。

3.6 对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的调查

结果显示传统功能制护理模式没有得到改变,护理人员缺乏全面的整体的护理理念。作为一种需要终身治疗的疾病,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在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应该牢记整体护理概念,始终关注患者的血糖情况,同时能够根据具体情况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

综上所述,本研究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调查分析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对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相关内容的认知状况,不同工作年限、不同职称、不同学历的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对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相关内容的认知情况及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结果显示,目前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基本能够明确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这种认知程度对于临床实践中常规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思想保证,临床工作中应根据调查结果做好针对性的工作,合理安排人员,在健康教育的工作中应积极发挥资历深、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士优势,全面培训非糖尿病专科护士的糖尿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动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顺利而有效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陈敏丽.慢性病护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20.

[2] 常向云.糖尿病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4,2(1):49-50.

[3] 卫生部.1996年~2000年国家糖尿病防治规划纲要[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6,4(2):49-50.

[4] 黄津芳.护理健康教育学[M].2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225-226.

[5] 李淑莲,游淑钦.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11(6):200.

[6] 崔金红.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国保健医学研究版,2007,15(8):148.

[7] 戴秀菊,杨金娟,方群.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及血糖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7):58-59.

[8] 陈宗伟.糖尿病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6,4(1):51-52.

[9] 景良洪.优质护理服务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3):111-112.

[10] 刘俊.胰岛素泵在非糖尿病专科使用中护士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对策[J].河北医学,2013,19(5):777-779.

[11] 叶慧丽,王桂桃,阮建波.临床护士继续教育现状及认知需求调查分析[J].现代医院,2011,11(9):110-111.

第14篇

摘要目的:通过实施不同健康教育方式,观察比较两组糖尿病病人的自我管理水平,分析有利于病人病情的健康教育方式。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病人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病人采取短期集中式强化健康教育方式,对照组病人采取传统的分次糖尿病健康教育方式,观察比较两组病人自我管理水平。结果:实施不同健康教育方式,两组病人各项测试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集中式强化健康教育,能够提高糖尿病病人的自我管理水平,有利于病人病情康复及稳定,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短期集中式;健康教育;自我管理水平;护理;效果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6.019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加,糖尿病(DM)的早发现率和早治疗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1,2]。该病是内分泌科常见病、多发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3,4]。治疗上,除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控制、自我监测和运动锻炼外,自我监测是糖尿病管理要素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在糖尿病血糖控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5,6]。国际糖尿病联盟强调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需要病人的配合,自我管理教育理念的提出能够着重培养病人的实践技能,以病人自身为中心,增强病人自我管理的积极性,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这一措施使得病人的血糖水平控制达标率显著提高[2,4]。为了探索最佳的教育方式,我院针对短期集中式强化健康教育和传统的分次糖尿病健康教育展开研究,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病人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54例,女46例。年龄38~69岁,平均年龄 (46.89±6.78)岁。排除病人:具有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疾病、血液病以及肿瘤疾病。将其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治疗、病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病人的教育内容、授课人员以及授课总数均相同。试验组采取5 d短时集中式健康教育,每天约2 h,由糖尿病专科护士授课,将当日住院的糖尿病友集中在健教室,通过PPT课件,图文并茂地讲解糖尿病健康知识。5 d内每天给予不同的授课主题,涵盖所有的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并对病人接受的健康教育内容登记在《糖尿病健康教育单》上。对照组病人则采取每周1次,分次5周进行健康教育。授课后现场问卷调查病人掌握情况,由责任护士根据问卷错误部分解答病人存在的误区,再进行重复宣教。均为半年后随访病人。

1.3观察指标对两组病人分别进行自我管理量表测评,统计对比两种教育方法后病人的得分情况,确定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1)DM患者知识水平。应用密西根DM中心发展成熟的DM知识测试问卷(DKT)量表中文版进行测定[2],该量表每道题的Cronbach A系数在0.70以上,效度在0.60以上。该量表共23道单项选题,每题均为单选题,选对得1分,选错不得分,总分23分。(2)DM患者自我管理水平。采用Deb-orah的DM自我管理量表进行测定[3]。该表效度0.84,信度0.78[4]。量表共分饮食、运动、药物治疗、血糖监测、足部护理5个部分,共20道题,每个部分2~7题不等,每道题得分有0~7分8个等级。(3)糖化血红蛋白(HbAIC)值。由化验室完成。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自我管理水平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3讨论

临床实践中,糖尿病治疗原则主要是饮食控制、药物疗法、运动疗法、血糖监测以及自我教育管理等五项内容。自我管理糖尿病治疗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7],加强其自我管理教育可以增加DM病人遵照医嘱的行为,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对病人的疾病恢复有很大的帮助。

本研究采用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前后病人的糖尿病知识、整体自我管理水平、运动依从性、血糖监测依从性、药物依从性、饮食控制、足部护理以及血糖水平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效果更为明显,即短期集中式健康教育方式改善的更明显。

短期集中式健康教育效果突出的原因可能是利用病人住院期间进行短期集中式听课,强化了病人的记忆力,养成短期内的行为习惯和记忆习惯,病人在短期内接受大量的疾病知识,并进行强化认知训练,这符合记忆遗忘规律。而传统的长期分次教育由于周期较长,病人坚持比较困难,并且时间分散对病人的记忆力冲击小,病人不能形成行为习惯,容易遗忘[8]。另外,短期集中教育是在病人住院期间进行的,此时病人的社会活动较少,能够集中精力系统全面地学习,传统的教育方式是在病人出院之后,病人很难集中时间和精力学习、实践[9]。在应激情况下,机体的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糖素等抗胰岛激素明显上升,胰岛素的分泌受到抑制,导致血糖升高,糖尿病的强化教育措施能够提高病人糖尿病低血糖的相关知识以及救治措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和遵医行为,缓解其负性情绪,减少低血糖的发生频率,提高其生活质量[10]。

总之,通过全方位、系统、有计划地健康教育,病人能够充分认识到治疗的意义以及遵医行为的重要性,会自觉配合医师的嘱咐,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DM病人长期预后,预防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糖尿病健康教育需要医务人员长期坚持并进行全社会的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Gundtoft PH,Kristensen AK,Gulaksen BA,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mellitus in patients with shoulder symptoms is low[J].Dan Med J,2013,60(10):A4705.

[2]Sartorius N,Cimino L.The co-occurrence of diabetes and depression:an example of the worldwide epidemic of comorbidity of mental and physical illness[J].Ann Acad Med Singapore,2012,41(10):430-431.

[3]Canivell S,Ruano EG,Sisó-Almirall A,et al.Gastric Inhibitory Polypeptide Receptor Methylation in Newly Diagnosed,Drug-Na?v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 Case-Control Study[J].PLoS One,2013,8(9):75474.

[4]Petersen AB,Knop FK,Christensen M.Lixisenatide for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J].Drugs Today (Barc),2013,49(9):537-553.

[5]卢桂好.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11):428.

[6]王颖.糖尿病健康教育在自我管理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0,31(35):6585-6586.

[7]刘琦云,白永韬,王小爱,等.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4):91-92.

[8]梁月艳.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中的作用与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3):235-236.

[9]招丽媪,谭晓雪,刘红瑞,等.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对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7):6-8.

[10]高凤梅,张玉珍.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6):113-114.

第15篇

关键词:人本主义 高校 心理健康教育 启示

一、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不足

教育对象不够全面,教育程度不够深入。目前大部分高校是由开设心理健康公共课和设置心理咨询中心为形式,开展集体教育和个别心理咨询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由于授课形式的局限,心理健康教育公共课的教育对象和效果都是有限的。教育内容不够丰富,教育方式不够创新。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过渡时期,促进身体、心理健康和谐发展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立足于学生成长发展需要的本位。组织教育内容,但是针对新时期学生普遍面临的新情况,教育内容还没有及时得到更新。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大学生主要的压力来源包括:生活和学习适应、宿舍人际关系、恋爱关系、职业生涯问题、学业压力、金钱问题,人生目标和乐趣等。而不同年级学生而对的主要发展问题又有所不同,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不同,要培养的技能也不同。要针对问题,有计划地开展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教育是否会有成效的关键所在。另外,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及心理咨询、针对性心理训练开展情况效果不够明显;大学生心理测评及心理档案仅限于排查层面,对于跟踪和改善效果的评估则开展较少。

教育观念不够科学,教育互动存在脱节。目前的在校大学生大多数是八十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很多学生在上大学前都是家中的宠儿,父母对其过分呵护,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上大学后,老师就成了他们的爸爸妈妈,来咨询中心求助的学生常常是来这里找“父母亲”的。而我们的压力在于,家长普遍认为,把学生送到大学,大学就应对学生的一切负责任,如果学生在学校生病或遇到困难挫折选择了极端的手段,如自杀等行为时,学校要负全部责任。这种现状导致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还是教师负责灌输的比例大,而学生自我教育、主动学习、积极担当的比例小。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优势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宗旨是以人为本。人人皆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要面向大众,学习也是终身的。该理论强调价值的原则,认为教育应使学生获得价值感,应该挖掘、激发学生的内在价值,使受教育者获得生存的意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把人的本性、潜能、价值、创造力提到心理学研究对象的高度,这是人类心理学史上的一个创举。马斯洛认为人类共有真、善、美、正义、欢乐等内在本性,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达到人的自我实现关键在于改善人的“自知”或自我意识,使人认识到自我的内在潜能或价值。

人本主义心理学探索和研究的内容丰富。他直接探讨意识经验和社会生活的关系,打开了心理学研究向上或向社会方面发展的通道,再次从主体内部出发扩大了心理学研究的领域,丰富了关于人类精神生活研究的内涵。如人的价值、生活意义、自我实现、意识状态转换、超越自我、高峰体验、生死体认、宇宙觉知、人类协同等等。马斯洛把完善的人性教育作为人本教育的基本内容。通常人在低级需要获得满足后即追求高级需要的满足,追求的内容是实现人的“内在价值”,包括真理、美、新颖、独特、公正、严密、简洁、善、效率、爱、诚实、单纯、改善、秩序、文雅、成长、清洁、宁静、和平等。如果能实现这些价值,’便可以达到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人本主人心理学的核心是自我实现理论。人本主义的目的,追根究底就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人所能达到的最高度的发展,即帮助人达到他能够达到的最佳状态。在马斯洛看来,人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潜能,发挥人的潜能,超越自我是人的最基本要求。环境具有促使潜能得以实现的作用。然而,并非所有的环境条件都有助于潜能的实现,只有在一种和睦的气氛下,在一种真诚、信任和理解的关系中,潜能才能像得到了充足阳光和水分的植物一样蓬勃而出。为了使儿童健康成长,应当充分信任他们和信赖成长的自然过程,即不过多干扰,不揠苗助长或强迫其完成预期设计,不以专制的方式,而是让他们自然成长和帮助他们成长。

三、借鉴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深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改革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