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

第1篇

论文摘要:本文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并结合已有研究,对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并结合相应的教育原则,据此提出了可行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不断地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将在满足自身生理需求的同时,开始关注个人心理健康问题。对于学生家长来说,特别是初中生家长来说,他们在关注自身的同时,也在关注自己孩子身上的变化。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变化没有做好准备,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怎么越来越不听父母的话了,诸如此类的困惑,教育界在进行思考。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逐渐被大家关注到。

1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结合我国初中教育的特点,且根据已有研究我们得出,我国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城乡差异。

对于现有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用参差不齐来形容。在部分有条件的学校,有经过专业培训过的专职心理老师,通过他们开设心理健康课这样的方式来实现的这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然而对于大部分学校,特别是二级城市以下的众多学校来说,具有兼职心理健康老师的学校可谓是凤毛麟,特别是农村初中,绝大多数学校没有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课程。

(2)心理健康教育课安排较为随意且内容不系统。

在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中学,利用班会课或者德育课时间进行安全等方面的教育,且并无固定的心理健康课时间。关于初中生的适应问题、性教育、学习方法、自我接纳、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课程内容涉及得较少。而初中阶段,学生由于学习内容、生理心理发育、学习生活环境等因素发生较大的变化,会出现或多或少的不适,需即使进行指导和疏通。而现有课程安排并未过多考虑到本因素。

(3)家庭因素对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学校而外,家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角色。家庭是学生除了学校而外另外一个长时间生活学习的场所,因此,家庭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情景当中,更多家长因为工作、自身等诸多主客观原因,对于学生教育的关心更多体现在对学习成绩的关注。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关注度远不及对学习成绩的关注,由于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而与此同时父母步入中年期,这个时期的成人要面对来自事业、生理、心理的特殊时期,因此极易产生冲突。而这个时期的冲突的处理又将影响亲子关系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

2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原则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以提高和发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初中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期促进其全面发展。简言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促进初中生发展为最终目的。根据对已有的研究分析,我们得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遵循如下原则。

(1)普及性原则。现有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由于种种限制,普及性不强。而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身心发展以及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更多的心理关怀。我们对于问题学生需要重点关注,但与此同时不能忽视对其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防范于未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功能。因此,在初中生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学校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

(2)发展性原则。由于初中生所处于的成长阶段,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必须采取发展的眼光。初中是学生成长迅速的阶段,这种成长不仅限于身体上的成长,也包括心理方面的成长。因此,对待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叛逆等行为不能简单地以好与坏来定性,以免造成对学生的伤害。

(3)包容性原则。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其健康成长。对于有问题行为的学生,比如行为退缩、学习障碍等方面的学生,要多一份耐心。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理解与包容,会促进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有助于学生敞开心扉,也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润物细无声。

(4)活动性原则。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该增加活动课程内容。活动的设计需要紧扣主题,趣味性强且具有思考性,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去领悟成长。与此同时,活动需要遵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期在得以较为充分的发展。

(5)指导性原则。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出现成长的烦恼较为集中的时期,他们需要得到教育者的指导性建议。此外,初中阶段也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塑造的一个重要时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带有一定的指导性。

3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根据上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我们的教育方式可以以课程、专题讲座、个体辅导、团体辅导、科普小册子等形式进行。

(1)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专门老师的教授,结合生理卫生知识讲授情绪情感、学习策略、人际关系、性心理健康等方面内容。以便学生深入地了解自己心理状况,正确地处理学习、生活中所出现的各种心理困扰。由于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得绝大部分学生可以接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2)专题讲座。学校应定期举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讲座的内容主要涉及情绪、学习、人际、性心理等。让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让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讲座。让学生在较强动机的驱使下,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3)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学校需要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室,让出现心理困扰的学生能在学校里面找到一个安全可靠的地方去解决相应的问题。个体心理咨询需要有专门老师负责,该老师需具备一定的心理咨询经验,对于普通的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有一定的界别能力。此外,建立相应的心理档案也是非常必要的工作。

(4)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团体辅导工作是当今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一个重点,对于集中解决部分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有时间、受众、效果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团辅中的各种活动可以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自我探索与思考中来,到达积极参与积极成长的目的。团体辅导工作可以是专题团体辅导,也可以是团体咨询,同时在我们的学科教育中也可以融入团体辅导的理念。

(5)科普小册子的编制。学校可以编制一些心理健康小册子发放给学生,里面应包括情绪调节、人际交往、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便于学生及时自我调节。也是心理问题预防的一个较为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第2篇

论文摘要:本文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并结合已有研究,对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并结合相应的教育原则,据此提出了可行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不断地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将在满足自身生理需求的同时,开始关注个人心理健康问题。对于学生家长来说,特别是初中生家长来说,他们在关注自身的同时,也在关注自己孩子身上的变化。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变化没有做好准备,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怎么越来越不听父母的话了,诸如此类的困惑,教育界在进行思考。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逐渐被大家关注到。

1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结合我国初中教育的特点,且根据已有研究我们得出,我国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城乡差异。

对于现有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用参差不齐来形容。在部分有条件的学校,有经过专业培训过的专职心理老师,通过他们开设心理健康课这样的方式来实现的这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然而对于大部分学校,特别是二级城市以下的众多学校来说,具有兼职心理健康老师的学校可谓是凤毛麟,特别是农村初中,绝大多数学校没有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课程。

(2)心理健康教育课安排较为随意且内容不系统。

在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中学,利用班会课或者德育课时间进行安全等方面的教育,且并无固定的心理健康课时间。关于初中生的适应问题、性教育、学习方法、自我接纳、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课程内容涉及得较少。而初中阶段,学生由于学习内容、生理心理发育、学习生活环境等因素发生较大的变化,会出现或多或少的不适,需即使进行指导和疏通。而现有课程安排并未过多考虑到本因素。

(3)家庭因素对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学校而外,家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角色。家庭是学生除了学校而外另外一个长时间生活学习的场所,因此,家庭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情景当中,更多家长因为工作、自身等诸多主客观原因,对于学生教育的关心更多体现在对学习成绩的关注。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关注度远不及对学习成绩的关注,由于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而与此同时父母步入中年期,这个时期的成人要面对来自事业、生理、心理的特殊时期,因此极易产生冲突。而这个时期的冲突的处理又将影响亲子关系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

2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原则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以提高和发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初中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期促进其全面发展。简言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促进初中生发展为最终目的。根据对已有的研究分析,我们得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遵循如下原则。

(1)普及性原则。现有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由于种种限制,普及性不强。而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身心发展以及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更多的心理关怀。我们对于问题学生需要重点关注,但与此同时不能忽视对其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防范于未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功能。因此,在初中生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学校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

(2)发展性原则。由于初中生所处于的成长阶段,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必须采取发展的眼光。初中是学生成长迅速的阶段,这种成长不仅限于身体上的成长,也包括心理方面的成长。因此,对待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叛逆等行为不能简单地以好与坏来定性,以免造成对学生的伤害。

(3)包容性原则。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其健康成长。对于有问题行为的学生,比如行为退缩、学习障碍等方面的学生,要多一份耐心。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理解与包容,会促进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有助于学生敞开心扉,也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润物细无声。

(4)活动性原则。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该增加活动课程内容。活动的设计需要紧扣主题,趣味性强且具有思考性,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去领悟成长。与此同时,活动需要遵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期在得以较为充分的发展。

(5)指导性原则。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出现成长的烦恼较为集中的时期,他们需要得到教育者的指导性建议。此外,初中阶段也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塑造的一个重要时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带有一定的指导性。

3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根据上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我们的教育方式可以以课程、专题讲座、个体辅导、团体辅导、科普小册子等形式进行。

(1)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专门老师的教授,结合生理卫生知识讲授情绪情感、学习策略、人际关系、性心理健康等方面内容。以便学生深入地了解自己心理状况,正确地处理学习、生活中所出现的各种心理困扰。由于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得绝大部分学生可以接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2)专题讲座。学校应定期举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讲座的内容主要涉及情绪、学习、人际、性心理等。让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让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讲座。让学生在较强动机的驱使下,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3)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学校需要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室,让出现心理困扰的学生能在学校里面找到一个安全可靠的地方去解决相应的问题。个体心理咨询需要有专门老师负责,该老师需具备一定的心理咨询经验,对于普通的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有一定的界别能力。此外,建立相应的心理档案也是非常必要的工作。

(4)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团体辅导工作是当今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一个重点,对于集中解决部分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有时间、受众、效果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团辅中的各种活动可以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自我探索与思考中来,到达积极参与积极成长的目的。团体辅导工作可以是专题团体辅导,也可以是团体咨询,同时在我们的学科教育中也可以融入团体辅导的理念。

(5)科普小册子的编制。学校可以编制一些心理健康小册子发放给学生,里面应包括情绪调节、人际交往、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便于学生及时自我调节。也是心理问题预防的一个较为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策略

在对一些初中的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一些学生存在厌学情绪,生活的态度是比较消极的,胆子比较小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初中生正是因为存在的这些心理问题,导致了学习效率的低下和厌恶生活[1]。因此,初中教育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构建一个健康的环境。

一、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焦虑

初中生的学习压力是比较大的,总是担心自己的考试分数,担心自己的学习成绩会下降。一些初中生甚至因为担心自己的考试分数整夜失眠。时间久了,初中生的睡眠质量就会下降,学习成绩也很难提高。还有一些初中生在考试之前是比较焦虑的,总是担心考题是不是简单,这就是很多学生的考前焦虑症。基于初中生存在的这些学习压力,初中生开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焦虑问题[2]。一些初中生开始对自己周围的环境变得敏感,在平时会感觉恐慌和烦躁。

(二)自卑

自卑是很多初中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自卑在性格内向的学生中比较普遍。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总是感觉自己一无是处,没有任何优点。这些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是不勇敢解决问题的,而是选择逃避困难。例如,一些学生在考试后考取的分数是比较低的,这些学生不仅不会积极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而是选择逃避,认为自己学习成绩是班级中最差的,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时间久了,这些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放任自己的学习。这些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是不愿意和教师和同学交流的,因为他们感觉自己是最差的,是缺乏和别人交流的勇气的。

(三)社交恐慌

交际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能力,但是一些初中生却是有社交恐慌问题的,主要体现为与家人、老师、同学在一起交流时感觉是不自在的,这些学生在和别人交流时,对别人的言行举止是比较敏感的,如果别人不经意说的话是很容易中伤自己的[3]。例如,两个学生在一起聊天,如果一个学生是有社交恐慌问题的,那么如果对方无意中说了一句讽刺的话,那么这个学生是会感觉自己的尊严被损坏,就会陷入深深的痛苦中。还有一些学生在与人交流时感觉是比较害羞的,不敢看对方的眼睛。

二、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改进策略

(一)运用人性化的教学策略

学生的焦虑问题是因为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产生的,所以教师应该对症下药,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人性化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构建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方式,让学生之间一起探究知识的奥秘,让学生在多媒体课件中通过观看图文并茂的课件,感受知识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的课堂,让学生感受知识就在生活中。教师通过运用人性化的教学策略,可以减轻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这样学生的身心可以得到放松。

(二)师生真诚沟通,让学生增强自信

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是有爱心的,可以和学生真诚沟通。教师在面对那些自卑的学生时不应该是用鄙视的眼神,而应该是用爱滋养他们,像朋友一样关注他们的内心最脆弱的地方,鼓励他们战胜困难。教师可以定期和一些自卑的学生进行深入交流,耐性倾听学生的苦恼,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4]。例如,一些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比较差的,所以感觉自己是个无用之人,生活的态度也是消极的。教师可以在了解了学生的苦恼后,帮助学生分析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这些学生就会发现,虽然自己的成绩是比较差的,但是自己唱歌是好听的。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就能认可自己,慢慢就能增强自信。

(三)开展实践活动,改变学生的社交恐惧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参加活动中慢慢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的活动,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做志愿者的过程中有很多与人交流的机会,这对学生来说是极好的锻炼。教师还可以在假期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学生可以去一些公司做兼职,学生通过做兼职可以接触形形的人,可以学会如何与人沟通。教师做好了这些工作,学生就可以通过锻炼解决自己的社交恐慌问题。

21世纪,不仅需要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也是需要身心健康的人的,一个人的身心是健康的,才能在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中勇敢克服所有挫折,才能处理好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相信,在初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将会培养出社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永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6.

[2]周静.关注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J].湖北招生考试,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