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音乐课堂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初中音乐课的进一步发展,虽然很多学生喜欢音乐,但对音乐课却较为反感。通常情况下,音乐教师即为课堂的“表演者”,师生间缺乏良性互动。以下就此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初步分析。
一、充分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学生在进入初中阶段的学习以后,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他们的性格及思维习惯产生了一系列变化。其逻辑思维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不断提升,对知识有着极强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他们的思维敏感而活跃,同时兴趣爱好较为宽泛,对事物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自身的发展及展现需求不断增多。这一时期,是其情绪波动较大时期,而且叛逆的念头不断滋长。近来,笔者就“你向往的音乐课”进行了调查。经研究数据表明,学生对音乐课的重视力度不够,认为音乐课就是学生娱乐消遣的课程,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身心放松。并且课堂上时常出现嘈杂和笑声,纪律涣散。造成以上原因并不是音乐的欢快节奏,而是教师所播放的音乐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难以体会音乐的意境。
比如,教师在播放《东方之珠》时,学生完全不懂欣赏,嘻嘻哈哈,有的学生甚至要求教师换流行歌曲,只有极少部分学生能听完整首曲子。初中学生在上音乐课时,认为书本上的歌曲陈旧、过时,不如换流行歌曲,所以很难投入精力学习歌曲,对音乐节奏的把握以及音乐情感的领悟更是无从谈起。教师开展轮唱及拉歌环节时,学生表现得都较为踊跃,但是大家只是倾向于看别人的表演,自我表现的意识不强烈。
二、认真备课,同时提高积极性
1.备课准备
作为一名合格的优秀教师,除了掌握较强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内涵。新课标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能保证音乐课的最佳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积极引导学生,实现师生间的良好互动。由此可见,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新课标要求教师不断落实素质教育的若干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初中音乐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能否满足新课标的标准,需要我们深入分析思考。据调查显示,很多音乐教师的备课工作缺乏灵活性与实践性,为了应付学校领导检查,在备课过程中过于死板;有的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课前根本没有备课,课上随意发挥,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起着阻碍作用,而且不符合新课标中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所以,初中音乐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全面细致地做好备课工作,保证音乐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2.教师情绪
有的音乐教师备课工作做得相当细致,但是由于情绪把握得不好,所以师生间很难开展良性互动。比如,教师在教《七子之歌―澳门》时,要充分拿捏曲子的情感,体会曲子中悠扬、深情、流畅的旋律,将的深情和殷切祝福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教师要情绪激昂,投入饱满的感情,只有自己融入曲子,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激情和热情。要实现音乐课堂的良好互动,需要音乐教师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笔者就此提出了有效策略。
三、充分了解初中生心理,投其所好
由于年龄段的不同,每个学生会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小学生由于智力及心理发展不成熟,他们将音乐课作为其玩耍的时间。而初中生由于审美情趣的发展,他们更希望教师在课堂上教授流行歌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教师要提高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就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初中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在正常教学环节完成以后播放流行歌曲,或者编排简单的舞蹈,组织同学即兴表演。总而言之,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实现师生间的良性互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四、提高学生自信心,鼓励学生表现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的自我表现力不强,没胆量把心中所想的展现出来。所以要求初中音乐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平等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主动投身课堂学习中。同时要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其自信心,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能主动与同学或者教师交流学习心得。
参考文献:
[1]沈雪.初中音乐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2011.
关键词: 初中音乐教学 反思 策略
一、情景再现
(一)预设中的。
这是一堂音乐研讨课,在欣赏完《春节序曲》到创编表现春节热闹欢庆的情景时,我提问:“如果用道具和舞蹈动作来表现这两段音乐,你该怎样表现?”安静了很久的学生第一反应是:我要鼓,我要锣,我要扇子,没听清要求就蜂拥而至,教室里“锣鼓齐鸣,绸扇飞舞”,好不热闹。眼看着时光飞逝,学生并没有再现出春节欢庆热闹的气氛,本来应是课的,最后却在我的怒吼中低潮收场。课后同行的话使我幡然猛悟:“想法是好的,各个环节都得照顾到,既考虑学生参与,又考虑感受体验,创作等系列环节。但这节课让学生有多少时间在投入地听音乐,有多少时间在讨论春节相关知识,表现春节情景和创作歌词?哪个环节让学生真正感悟到音乐是如何表现春节喜庆的情景?”
(二)防不胜防。
在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反思后我又上了《春之声》的研讨课,在欣赏完音乐后提问:“你听了这首乐曲有什么感受?”有位男同学发言:“我听过这首曲子后,好听是蛮好听的,但是晚上听了会睡不着觉,影响睡眠。”教室里一阵大笑。这是个意外,这突如其来的答案让我不知所措,在一阵心慌后我说了句:“啊,你真幽默。”继续提问其他同学寻找我想要的答案。整节课“死气沉沉”地拖到下课。
(三)渐入佳境。
在反思中我又上了《故乡情》,教学内容为欣赏《思乡曲》、学唱《鼓浪屿之波》,通过聆听、演唱、讨论朗诵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分析这两首作品的旋律特点,体会浓浓乡情,指导学生用柔美真挚的声音演唱《鼓浪屿之波》。我共设计四个环节:
1.初步感知音乐情绪――引情。
请学生给徐悲鸿的作品《箫声》配背景音乐,以引出《思乡曲》。(《姑苏行》、《喜洋洋》、《思乡曲》)
2.欣赏与感受音乐――激情。
欣赏《思乡曲》,在欣赏的过程中先用不同色彩的线条表现出每个段落的不同节奏特点和情绪,让学生不仅对音乐有感性认识,而且能够进行分析和判断。再引导学生探究作曲家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把思乡情表现得如此强烈。
3.围绕音乐自主学习表现――燃情。
学唱《鼓浪屿之波》,请学生找出歌曲中最感人的是哪几句。在情景中演唱后学生惊喜地发现自己唱出了情感。
4.生成、创作――升情。
当师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调性不稳及旋律下行的感觉不明显等问题时,我不强行灌输或视而不见,而是用举头、低头等肢体语言暗示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来创作:“当我低头时音乐应该怎样?”当学生把旋律下行的技法准确唱出来时,成功的喜悦感顿时就溢满课堂,师生在一片深情真挚的歌声中将思乡情升华为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祖国富强的爱。
通过三节课的深刻反思,我明白:课堂教学中遇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教师对教学理念理解偏颇,如第一节课天平向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和情景的创设上倾斜,没有真正关注通过揭示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来激起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和感悟,引起学生没有目的的无效参与;有面对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动态生成认识不到位,没有在课前为充分设想学生没有按照老师的意图来上课等各种各样的可能而出现的情况做好应变准备,只会在预设的“樊笼”里挣扎,敷衍应付而引起学生机械学习,等等。因此,对于课堂教学的失败,教师一定要平和、理智地看待,认真学习反思并辅之以策略处理,引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丰盈的情感体验,有技能技巧的发展,更有参与音乐活动的审美愉悦。
二、策略
(一)情感的激发、体验是音乐教学成功的催化剂。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情感这条主线,通过音乐情绪、情感的特质,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情感强度,使情绪情感与音乐的情绪情感和谐地沟通与交流,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要注意的是音乐情绪与情感体验不能仅停留在外化的层面上,更需要内心深处的体验,寻求那种动人心魄使人忘我的境界。所以在教学方式上应运用美术、音乐、舞蹈等综合手段创设特定的音乐情境,唤起学生的审美注意,并且多让音乐本身面对学生,用音乐来呼唤学生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投入,以自己对音乐、对学生的真情感染学生,以自己娴熟的技巧和对作品的激情演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知识技能的暗化是音乐教学的营养剂。
音乐教学应突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需经常反复聆听和分析音乐主题,找出最具表现的音乐元素展开教学。
(三)创作教学为学生音乐表现服务是音乐教学的添加剂。
创作教学包括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作、音乐创作等,但这些方式不应硬搬到每节课中去,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然后根据每节课的实际,学生的能力水平,以及学生课堂上的反应来设计创作活动。
(四)把握课堂教学的“活”是音乐教学的调味剂。
要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就必须想办法让一首歌曲教学变得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节奏紧凑、容量充实,做到歌活、情活、动作活、心活,让学生有唱、有跳、有听、有看、有创作、有感情的宣泄,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真正焕发活力。但同时也要注意活而不乱,收放自如。根椐教学内容的设计动静结合,有张有弛,层次分明。蹦蹦跳跳这种活动要有,但不能太多;师生间的问答、交流互动是中层次的活动,它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保持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最好的活动是教师的语言、情境的创设、情感体验引发学生心潮起伏,浮想联翩的心动,它是创造力最好的源泉和动力。各种层次的活动在课堂上结合起来,运用得当,教学就会如鱼得水,收放自如。
(五)重视预设,关注生成是音乐课堂的兴奋剂。
加强课前“教学设计”,自觉“预计”师生、生生、生本多边对话而出现的“非预计性”知识和智慧的生成,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目标不能过于偏向认知目标,而应更加注重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会出现哪些情况,每种情况如何处理,并事先作出相应的教学安排,形成“弹性化”方案,在操作时给学生留足自主自由思维的空间。对学生们有创建的见解,甚至是“异端邪说”,要在给予辩证的评价和鼓励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见解,纠正他们的成见。
三、结语
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激发,才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要获得进步,总要经历一定的磨练,新课程实践为这种磨练提供了舞台,新课程视教师的实践为最丰富的资源。新课程课堂教学实践的磨练,改变了认识自己、看待学生和看待教学活动的思维方式,形成了新的教师观、学生观、教育活动观,更新了教学行为,从教学的设计阶段,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阶段和教学方式与重建阶段,均力求超越每一节的限制,从学科的本质、整体,促进学生发展方向的潜在价值都有一个较明确的认识。我会以更新的理念、更优的手段、更专的方法迎接越来越富有挑战性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音乐新课程标准.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江苏省滨海县陆集中学,江苏盐城2245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应跟上时代的步伐,进行相应的改革。在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心理特点以及教学内容,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互动式教学。文章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的音乐课堂氛围、传达快乐的学习情绪、引导音乐情感和激发想象力,这几方面进行了互动艺术的论述。
【关键词】初中音乐;音乐课堂;师生互动;艺术
音乐可谓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音乐教育是通过提高人的审美意识来达到影响人的内心世界的目的。初中音乐教学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倾听音乐、感受音乐,从而最终表现音乐、创造音乐,这是一种培养学生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的教学活动。传统的初中音乐课只是单纯地讲解歌曲的背景和理论知识的介绍,这种枯燥的教学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热情和兴趣。随着新课标的改革,音乐课也应与时俱进,创造新的教学方式,让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就目前而言,很多学生喜欢音乐但是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普遍存在,音乐课堂中的师生互动还是十分欠缺,教师自导自演的现象比较严重。因此,探讨初中音乐课堂师生互动艺术,对于改善目前的音乐教学现状,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热情,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良好的兴趣是教学的开端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无论做什么事情,无论学习哪一科目的内容,都需要有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这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时,应当结合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和有目的性地进行激发,改变音乐教学的枯燥乏味,增加生动形象的教学。比如,可以在音乐教学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一些音像资料,图、文、声并茂的教学使得音乐教学变得更加形象、更加吸引人。同时,这样的音乐教学能让学生更加亲近音乐,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不断创造音乐。
现在运用得比较多的是“互动性”教学模式,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当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或欢快或热烈的音乐氛围。加上美丽的画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带领学生在音乐的世界里感受美,发挥出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逐渐扩大学生对音乐的视野范围。此外,教师应当掌握好学生的心理,抓进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在学生的座位设置上,可以改变传统的座位,改为圆形或者马蹄形的座位,营造一种凝聚的效果,让学生感受不一样的学习方式。
二、营造和谐的音乐课堂氛围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除了语言之外,还可以通过音乐来营造出和谐的教学氛围。让音乐来引起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达到情感共鸣,有利于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认识到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扮演成一位合作者、辅助者,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点拨和指导,发挥出教师的导向作用。此外,需要营造出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舞台,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的课堂环境下,切身地感受音乐的魅力。只有营造这样和谐的音乐课堂氛围,才能更好地实现师生的互动,才能充分挖掘出学生对于音乐的潜力,从而培养出学生积极向上的性格。
三、传达快乐的学习情绪
教师的情绪很容易感染到学生,为了让学生能在音乐课堂中轻松愉悦地学习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当努力为学生传达快乐的学习情绪。比如在学习《多么快乐,多么幸福》一课时,教师要将这种快乐的幸福的情绪传达给学生,以便让学生用积极的情绪来学习这首歌曲,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由此可见,在初中音乐教学当中,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快乐的情绪来教学,将这种快乐的情绪感染给学生,提升师生双方的快乐情绪,只有在这种快乐的情绪中学习,才能使学习成为一种快乐的事情。
四、引导音乐情感和激发想象力
情感是音乐的标志,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能够净化人的心灵,给人在情感上带来音乐的震撼。初中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中,要把握情感的原则,不断点燃和激发学生的情感火花,让学生能在这种勃发的情感中体会音乐的美感。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不必详细介绍每首歌曲的背景和特点,而是让学生自己认真地听和欣赏,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寻找音乐中的那种情感,有利于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课堂气氛得到了活跃,那么课堂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升,教学效果也自然而然提高了。
教师在教学民歌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多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影像资料,让学生边观看视频边欣赏音乐。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很容易被优美的旋律所感染,可以很快地进入到歌词所创设的情境中,不由自主地跟着歌曲哼起来。这时,教师可以抓紧有利时机,让学生试着理解写词人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通过这样愉悦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容易被激发出来,并且可以积极讨论,踊跃发言,继而很快就能准确而又生动地演唱歌曲了。
五、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在初中音乐教学当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的音乐课堂氛围,传达快乐的学习情绪,引导音乐情感和激发想象力。教师要留给学生体验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走进作品中,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师生共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进而体现“互动”为音乐课堂所带来的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金慧萍浅谈初中音乐课堂师生互动[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