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我的职业的规划范文

我的职业的规划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我的职业的规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我的职业的规划

第1篇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自我认知法;客观测量法;主观意识法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4-0086-02

知识经济中“知本”要素对“资本”要素的逐步替代使人成为企业管理成功的关键和主体要素,职业生涯管理是个人和企业取得长久竞争力一种有效人力资源管理开发工具。是故,关照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是现代企业人本管理的应有之意和重要职责。实践表明,年龄层次、知识结构、社会经验、性格特征不同的人在职场上表现出不同职业轨迹。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都是以自我认知为基础的。

一、职业生涯理论中自我认知观点评述

职业生涯理论发端于西方20世纪初期,现已发展成为有关职业匹配和发展的一系列以心理学研究为基础的理论体系,按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职业选择理论和职业发展阶段理论。各种职业选择理论均是以客观的自我认知为核心内容和前提条件的。

职业选择理论主要以职业生涯理论奠基人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森斯(Frank Parsons)为代表,主要是根据个人对自己的性格、气质、资质、能力、动机、价值观等个人工作参数进行科学可靠的认知分析,再据此匹配或选择相应的职业。

职业发展阶段理论则侧重职业的“发展”维度,主要是把整个职业过程看作是自我认知的发展过程,认为职业的发展阶段与年龄相关,按各年龄阶段所呈现出来的职业认知特征、职业需求和职业发展任务的不同而进行的研究。

二、自我认知法的构成参数

自我认知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自己生理、心理、社会活动以及对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认知,包括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感知和自我评价等。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评价和期望。对所有自我认知的方法进行解析,与战略分析基本方法SWOT分析架构类似,均可疏离出其理论框架主要由四个“W”参数构成。

1.你要什么(What do you want)。职业是个人谋生的手段,其目的在于追求个人幸福。要什么就是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定位,在自己理想的框架内制定职业生涯目标,并将它分解成阶段性目标。在择业时,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预期收益——个人幸福最大化。明智选择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职业取向,从社会角度和个人意向中取舍,从而在由收入、社会地位等变量组成的函数中找出一个最大值。

2.你喜欢做什么(What do you like doing)。人不是单纯的经济动物,特别是在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兴趣便成为工作的主要动力之一。从事一项自己喜欢的工作,工作本身就能给人一种满足感。调查表明,一个热爱工作的人往往比不热爱工作的人,愿意多付出一些额外的努力,也因此往往表现得更为卓越。即兴趣与职业生涯成功几率有着明显的正相关性。据此,在认知自我、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时,要考虑自己的职业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

3.你擅长做什么(What is you good at)。彼得·德鲁克在《管理自己》论文中充分强调充分发挥自己长处的重要性,指出这是成为杰出人士的必由之路。对于一个集体,需要克服的是“短板定理”,而对于个人,需要转换木桶理论思维模式,改以斜木桶理论,即不要一味想着努力去补齐短板,而是应该去发挥自己的长处。每个人天赋、兴趣和后天经历不同,其职业技能的所长所短在一定时期内多为一个慢变量甚至是一个常数,不可能短期内转换。因此,正确认知测评自己的核心能力和潜能是职业生涯选择和发展成功的基础。

4.环境支持或允许你做什么(What does the situation allow you to do)。任何职业的选择和发展都离不开现实情境的囿限。每个人的职业诉求、偏好和特长都是从属于职业环境这个外控参数的。职业环境分析主要是要分析包括本单位、本市、本省、本国,甚至国际上环境中对职业生涯选择和发展的机遇因素与障碍因子,将先前分析出来的个人优劣势置于这个大环境中进行矩阵组合分析,以此给出既能满足个人兴趣、又能发挥个人特长、同时还可获得环境支持的经过三重优化的决策组合策略。

三、主要自我认知法评析

从职业生涯角度来看,个体的人格、兴趣、价值观等都是我们需要重点了解的内容,自我了解的途径与方法有很多种,我们根据个人意识在自我认知中所起的作用,将自我认知法分为客观测量法和主观意识法。

1.客观测量法评析。客观测量法是一些学者通过科学、客观、标准的方法,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们的能力、人格等心理特征和行为确定得出的一系列量表,它是以往一些学者根据大量的样本实验研究得出的测量工具。客观测量法分别从职业价值观、职业性格、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适应性、人格和气质等方面对未知的我进行测量。客观测量法的特点主要是方便、快捷、且具有经济性,客观测量的一些工具是具有较高可行性的理论,但是它的结果并不绝对,它是无法测验出被测者的行为表现,在进行测评时,很多人可无法避免地运用考试技巧和猜测方法进行测评。所以这种客观测量结果只能做职业选择的参考,另外我们也不可能每天进行心理测验,在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寻求别人的意见更好地进行自我认知,发现“盲目我”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

2.主观意识法评析。主观意识法主要是通过自我的主观意识和感受进行自我职业特质认知的多种方法,主要包括工作经验回顾法、羡慕他人工作法、成就感法、介绍信法、记录法等。(1)工作经验回顾法评析。工作经验回顾法主要是自己回顾自己以前的每一项工作经验,当自己无法认真完成这些回顾时,我们可以请熟悉自己,并可以信任的朋友帮助我们进行回顾。从自我认知角度来说,工作经验回顾法可以让我们找到自己工作中的兴趣所在,用以对职业生涯进行“继续”或“转换”等动态优化决策。相对于客观测量法,工作经验回顾法更能深入准确测量出人对目前工作的主观感受。但其缺陷在于,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详细的回顾起自己以前的工作状态,而且对于刚毕业的学生等没有工作经验的人来说此法不具有可行性。(2)羡慕他人工作法评析。人是有比较倾向的动物,人的认知或感受通常不是绝对值意义上的数值,多为比较坐标系中所处序列或相对位置的函数。表现在工作感受上,通常人们会对比自己工作经验丰富、技能精湛、绩效卓越的人产生一种羡慕心理感受。运用这种羡慕法能使我们更清楚自我的工作兴趣、工作期望等,并可以让这种兴趣更具体。这种方法适合自己在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或者对自己职业目标不够具体的情况下,但是它的不足之处在于我们往往分不清什么是真正的羡慕,另外我们羡慕他人的工作时,往往也只接触到他人工作的表面情况而无法进行深入了解。(3)成就感法评析。成就感法与上述羡慕法原理类似,只是羡慕对象不是别人而换成了自己,这时羡慕心理自然转换成骄傲自豪心理。它要求主体回顾过去一段时间内,自己特别满意与有成就感的工作经验,据此认知出自己的工作性向与能力等职业生涯关键成功要素。成就感可以让人提高工作效率,获得自信,取得更大的成功,能让人们从中获得自信与满足。也能让人们更清楚自己喜欢的职业与工作,发现自己的优势。成就感法也与工作经验回顾法一样,适用于有着工作经验的职场工作者,对于刚毕业的求职者,一方面他们无法接触到正式的工作,不了解这个工作岗位,另一方面有部分有干部经验的学生,他们也很难将平时的成就感转换到正式工作中。(4)介绍信法和记录法评析。介绍信法是通过别人了解“盲目我”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通过5~7位熟悉自己的人给自己写“关于我”的介绍信方法,从侧面了解自己。这种方法可以让自己知道在别人眼中的自己,了解自己的另一面,避免自我分析时的片面性,以全面看到自己。

记录法主要是将自己的每天工作与生活用日记的方式或将个人的经历写成自传形式记录下来,从而判断自己的内在素质。这种方法不在于评述而只在记录自身的工作状态与感受,这样我们可以通过对比侧面了解自我,为自我评价提供更详细更真实的资料。另外自我反省、自我总结也是自我认知相对比较简易可行的方法。

主观意识法中的各种实用方法可以比较真实地得出结果,相对于客观测量法来说可以获得更多具体且有说服力的信息,而且其得出来的结果比较可靠,但是主观意识法要么操作较为复杂,要么操作时间较为长,花费的成本也较高,一般很多人不会专门花一段较长时间来坚持搜集一些较为复杂的资料,且由于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事情的夸大或者缩小。

四、结论

自我认知不是一蹴而就,可以说它如职业生涯管理一样是一个持续的工作,甚至长达一生,因为根据职业生涯管理理论,各个阶段每个人的工作喜好、工作兴趣、价值观、职业能力等都有可能发生改变。所以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自我认知是一个最基本的、也是一个持续的管理过程。

参考文献:

[1] 2007.R.Fords.G.R.Judge,T.A.Rowland,K.M.,&Fitzgibbons,D.E.(1994).Subordinate influence and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process:Test of a 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58,101.135.

[2] 郭海龙.国内自我管理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出路探讨[J].管理科学,2005,(8):62.

[3] [美]Reardon.Lena.Sampson.Peterson.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侯志瑾,伍新春,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

第2篇

近些年,高等教育的普及在带来众多优势的同时也带来了就业等一系列问题。在这种形势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对于应届毕业生,对于已经进入职场的大学生都尤为重要。作为职业教育比较完善的西方国家,美国孩子从6岁就开始职业意识的开发,新加坡推出“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网络系统的试验计划,帮助小学生展开职业规划。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目前只在大学校园开展,并且相对于国外成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国的生涯规划教育明显还存在很多问题,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一、目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1.各个高校重视程度不够

近几年,就业形势严峻,各个高校都在比拼就业率。在这样一个大数据时代,从教育主管部门到高校到学生家长都把毕业生就业率当作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标杆,很少有人能持续关注高校毕业生将来的职业发展。因此,各个高校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怎样提高就业率上,职业发展教育则被视作一门必修的副科,显然,成了教学任务中的非主流。另外,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更多地还停留在就业政策指导和就业形势分析上,很多就业指导教师也是刚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人,没有经验也没有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发展规划。即使有的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上得比较生动有趣,学生爱听,也多是泛泛而谈,很少有针对每一届毕业生的特点进行的个性化的职业指导。因为大多数的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自身就没有创业的经历,所以关于创业的内容就涉及得更少。因此,很多学生感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及职业指导比较空。

2.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力量有限

就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绝大多数的高等院校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缺乏一支专业扎实,有着丰富就业创业经验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这背后的原因很多,有社会问题、国家政策问题等等,但主要都与学校的职业指导教师多为兼职老师,且是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居多有关。这些年轻教师自己刚走出校门,又进入了另一个校门,从一个象牙塔走出,又进入了另外一个象牙塔,自身原本就没有在社会大潮中历练过,属于就业创业经验先天不足。如果后期培训和进修的机会不多,职业指导教师的能力得不到提升,职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效果肯定得不到保证。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听得乏味,教师讲得也费劲,特别是课堂外的个性化职业指导,没有实践经验做基础,大多也得不到较好的开展。

3.高校毕业生认识不到位

虽然现在各个高校都开设了职业规划与指导课程,然而大多数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的认识都不到位。有的学生认为这些课程是教育部规定开设的,虽然是必修课,但不是专业课,可以不重视;有的学生仅对课堂中的一些游戏和故事感兴趣,但凡讲到理论和实际应用就打瞌睡。职业规划与指导课程带给他们的不仅是理论与方法,更多的是在杂草丛生的原始森林中给他们指明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但大多数学生对此都很茫然,很少有学生从认识、了解自己出发,认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严格执行。加上为了尽快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社会产生的“先就业,后择业”等不利于职业规划的声音,很多毕业生都抱着“骑驴找马”的心态实现初次就业。没有长远的规划,没有专业的契合,甚至没有看清所从事职业的性质,从而大大增加了毕业生就业的盲目性。这样的认识导致众多的毕业生毕业时多是在寻找得以栖身的工作,或者仅仅在为了生存而应付工作,不是真正开始从事自己的职业生涯,非常不利于他们日后的职业发展。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宗旨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点不仅仅是找到一个工作,从事一份职业,它以评估人的性格特征和气质为基础,以创立一生的事业和实现完美的个人价值为终极目标,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教育过程。“它贯穿于人的一生,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人的自我规划、自我发展能力,增强自我教育的意识与能力,达到个体生活质量和生命境界的提高,成为自为的人。”[1]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职业生涯教育对每个人都是必要的,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特别是刚要走出校门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显得尤其重要。刚离开象牙塔的大学生不仅需要为就业做准备,不仅需要找到一份安身立命的工作,更重要的是需要为一生的长远发展作好规划和准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既可以帮助高校毕业生树立远大理想、确立长远发展目标,同时也要可以帮助他们制定阶段性目标与计划。

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必须高度重视自我教育

1.最终目的的一致性

职业生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唤起他们的自我意识。职业生涯课程的开始就是自我认知,生涯教育非常重视对人的“自我”的挖掘和开发。只有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挖掘自身潜能,探索未知的世界。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才能超越自我。生涯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自我的提升与价值的实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生涯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内在本质是统一的。所不同的是,生涯教育是一个从外而内的探索过程,由外部环境激发内在教育需求。而自我教育是由内到外的发掘过程,由内部受教育的过程而受益的过程。受教育者个体基于对自身教育的不满足,而额外接收的教育,虽然受教育的方向不同,但本质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自我而做努力。

2.过程的同一性

科学的生涯规划需要制定长期、短期不同时期的计划,并随着时间、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不同时期的计划中包含着再教育的内容,在后期的适时调整中更需要不断进行再教育。再教育的过程和自我教育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达到提升自我的目的,虽然受教育的起因和动力可能不尽相同,但过程是一样的。自我教育较之再教育更有自发性和主动性,是生涯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因此,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必须高度重视自我教育。

虽然高校为高校毕业生的顺利毕业和入职发展创造了众多的外部条件,社会各界也为其营造了有利的就业环境,但作为个体的高校毕业生能否在社会中取得好的发展还取决于他们自身。积极、科学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坚持不懈地进行自我教育,并时刻加强和改进自我教育的方式方法,才能适应职业生涯的需要。

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自我教育必要的前提条件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发掘大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自身的个性特征、现有的和潜在的资源优势,自身的劣势和不足,即了解本身的特性;熟悉周围的环境,特别是与生涯发展相关的工作世界,包括行业特性、所需的能力、就业渠道、工作内容等因素,即了解工作舞台的特性。”[2]大学生需要在认清自我的前提下给自己找好合适的定位,然后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爱好、特长的课程,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方式,选择符合自己性格特点和人际交往能力的生活方式。并且有针对性地发掘自身的潜力,充分发挥自我的主体能动性和积极性。而当自我意识觉醒,会产生自我与超我的矛盾,个体内部心底的理想和实际现实的矛盾。这些心理矛盾给大学生们造成的思想冲击和动荡正是自我教育的有利条件和契机。这些矛盾促使个体意识的觉醒,让他们作为独立的社会人开始自我反思,才能迈出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第一步。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自我驱动性

确定职业生涯目标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旨在引导学生知己、知彼,全面客观分析各种利弊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出自己的明确具体且切实可行的职业目标,拟订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行动计划。”[3]“德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当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状态遭到破坏时,就会唤起人的需要,即引起个人全身程度不同的紧张,这种张力会引起人的行为,使人恢复到平衡状态,需要得到满足后紧张得以消除。”[4]确立目标,改进生存环境,才能激发大学生进入个体紧张状态,持续努力,才能让生涯规划的纸上谈兵成为前行的驱动力。为了最终达到职业生涯目标,必将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自我教育的驱动性得到了提升,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第3篇

关键词:职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策

一、引言

学生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学生根据自我的现实条件与发展潜力、外界机遇与制约因素以及对机遇与制约因素发展变化的预测,确立自己的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生涯发展道路,制定发展规划、学习计划以及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具体行动方案,包括行动的具体策略与进程。当前,由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就业竞争白热化趋势明显,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以取得自我职业生涯的成功,而职业学校的学生既无学历优势,又无经验优势,如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获取自我职业生涯的成功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能客观地了解职校学生职业生涯的概况,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福建、河南两省内近10所学校2000多名学生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找到职校学生生涯问题的所在,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具体情况,如表1、表2、表3所示:

三、结果分析

(一)专业选择存在盲目性

众所周知,选择专业的实质是确定自我的职业方向与领域。专业选择适合自我、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能实现专业与职业的有效对接,有助于学生职业生涯快速、健康的发展;反之,则会制约学生职业生涯成功,导致教育教学资源的浪费。调查发现,职业学校学生的专业选择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首先,自我参与专业选择力度不够,只有26.47%的学生由自己选择专业,其余的学生专业选择是听取家长、教师或朋友的意见的,没充分体现自我的主体性。其次,对专业的了解不够,只有52.94%的学生对自己所选专业了解一些,高达38.24%的学生对所选专业不了解,这就使得专业学习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并给以后的就业埋下不可忽视的隐患。同时,学生了解专业的渠道主要是通过学校的宣传资料、教师介绍、新闻媒体或亲朋推荐,不难发现学生获得的专业信息主要来源于学校“提供”,学校为争取生源,往往优势突显过多,弱势阐述不足,使得学生得到的专业信息呈现出单一化,难以获得客观的评价。再次,缺乏对自我的了解,82.35%的学生没有测验过自我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等,直接导致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较低,只有11.77%的学生对自己现读专业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23.53%的学生对现在就读的专业不满意,64.70%的学生对现在就读的专业感触不深,比较迷茫。因此,在职校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专业选择等进行合理的引导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对自我职业生涯发展潜力认识模糊

自我职业生涯潜力的全面、客观认知是学生树立适宜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职业生涯发展通路的重要前提。职业学校学生对自我目前的知识、技能与态度认识比较模糊,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缺乏充足的信心。信心是使人保持旺盛斗志的推动力。学生对自我职业生涯成功信心十足,才能在学习中动力十足。调查发现,55.88%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信心不足,体现学生没有充分认识自我的职业生涯发展潜力。只有29.41%的学生清楚或比较清楚地知道自己最喜欢的职业对从业人员的潜在要求,38.23%的学生清楚或比较清楚自己在知识、技能与态度方面同目标职业对从业人员要求之间的差距。清楚自我职业能力、职业态度与职业技能的差距是制订学习目标与学习计划的重要依据,反之,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缺乏相应的目标与针对性,导致学生在自我感觉良好中缓慢发展,甚至是与自我的期望背道而驰。

(三)职业生涯目标追求偏颇

自我职业生涯目标追求主要通过学生对职业生涯成功的标准及影响因素等的看法反映,这是决定个体采取职业行为或职业准备行为的思想基础。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目标追求在我国传统文化思想观念生活环境与成长经历等的影响下存在以下偏颇倾向:一是理想色彩较浓。在自我的职业期望中,55%以上的在校生希望从事的职业既比较稳定,又适合自己性格与能力,还要有较高的收入,希望三者兼得;而毕业生则在职业的稳定性职业与自我的适应性两方面低于在校生,反映其先求生存再求发展的观念,与当前倡导的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不谋而合。这说明在校生对职业生涯追求的理想色彩偏浓。二是对外在职业生涯的追求偏重。认为职业生涯的成功主要体现于收入、职位、职称等方面,特别是在校生对持续发展基础获得的关注不够。50%以上的毕业生注重获得持续发展的基础,而在校生对职业生涯成功的外归因偏重。很多学生认为取得职业生涯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机遇、家庭、背景等,这容易导致学生忽视主观努力的重要价值,在学习与生活中表现出消极被动或侥幸的现象。

(四)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

职业学校学生处于从依赖向独立、从学校向社会过渡的时期。此时的他们,对职业生活倍感兴奋与好奇,却较少理性思考与设计,这将影响其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职校学生的职业生涯处于任其发展的状态,缺乏有意识的设计。47.06%的学生会经常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但也有一些学生从来没有思考过自己未来的职业;只有26.60%的学生有详细或比较详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只有11.68%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14.70%的学生非常清楚或比较清楚职业生涯规划。由此可见,职业生涯规划在职业学校的学生中认识不够,自身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较弱,急需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

四、结论

职校生从入学起,基本确定了其未来的职业方向,因此,职业学校在给予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也应关注学生认识自我与职业,树立专业学习目标,了解相关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掌握职业发展对人才素质发展的要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教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科学正确地认识职业和自我的前提下,按照自身的发展需求与目标,科学地规划职业生涯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储克森.职业・就业指导及创业教育[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刘俊彦.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M].中国言实出版社,2004.

3、闫静.理想求职与职业生涯设计[M].新时代出版社,2002.

4、陈军,董丁戈.职业生涯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J].当代青年研究,2005(12).

5、王沛.大学生职业决策与职业生涯规划[M].科学出版社,2007.

第4篇

关键词 高职学生 自我规划与管理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教育大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双重的影响,职业教育需求日益扩大与职业教育质量备受诟病形成了一对鲜明的矛盾。一方面是注册制的实行,给了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深造的机会;另一方面,人才培养与评价和现实需求的错位,注定让高职生们在入校时就已被贴上许多负面的标签。因此高职学生的校园生活质量问题,高职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规划等问题不断呈现出来,也引起了学界广泛关注,高职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既有大学生在自我规划与管理中存在目标不明确,心理素质差、经济消费缺乏合理性的特点,又有文化基础较差,知识阅历参差不齐,自卑心理较严重等特点,但是其动手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又有明显优势。如何结合现阶段的这些特点,充分发挖掘高职学生的内在潜力,调动起自我规划与管理能力,为以后的生涯发展做必要准备,是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一直以来的课题。

1文献综述

高职学生的自我规划与管理是指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效的利用和整合自我资源,通过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完善、最终实现自己人生理想与目标的一个过程。 刘林(2003)以高等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和现代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入手,提出将管理对象转变为管理主体,进而将学生能够从服从管理变为自我管理。 职业生涯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并不包含在职业上成功与否,每个工作着的人都有自己的职业生涯。(汪利硕士论文)毛建梁(2007)提出自我管理是高职院校师生双赢的创新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模式,学生个体、正式团体、非正式团体。郭凤苓等(2013)从中美两国大学生的学业目标和能力的对比来阐述确立目标的重要。相关文献多从当前高职学生的自我规划与管理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领导重视不够,师资队伍不足、学生意识缺乏等现象去评说,对于做好生涯规划需要学生达到什么样的状态,需要什么样能力的阐述偏少,其实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高职学生自我规划与管理能力的一种表现,是自我成长的一种方式。学生的自我规划与管理能力直接影响着生涯规划的成败与否。

2高职学生自我规划与管理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洛说:许多人觉得在命运面前,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打破现有的框架需要勇气,因而许多人最终还是选择了安于现状,这样似乎更舒服些。所以在当今社会,“勇敢”的反义词已不是“怯弱”,而是因循守旧。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们要在命运前面打破“安于现状”的“因循守旧”,而拿出“勇敢”的“非凡勇气”规划自己的人生,选择自己的职业,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卢梭也说过:选择职业是人生大事,因为职业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这一奋斗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既有大学生在自我规划与管理中存在目标不明确,心理素质差、经济消费缺乏合理性的特点,又有文化基础较差,知识阅历参差不齐,自卑心理较严重等特点,但是其动手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又有明显优势等现状探讨高职学生自我规划与管理对职业生涯的影响。

2.1良好的自我规划与管理能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开始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认识自我

目前高职学生的自我认知情况不容乐观,首先表现在部分学生对自我的认知不够,对自己的爱好兴趣、特长、能力、性格等不是很了解,存在认知评价过高也就是所说的自负和认知评价过低也就是所说的自卑的状况。其次表现在部分学生对自我了解基本清晰了,可是执行行动能力偏弱,也就是不知道该如何行动,如何去规划自己的生涯,或者说是没有真正意识到行动的重要性,职业生涯规划只是停留在在口头上。高职学生出现以上这些自我认知偏低的原因不容忽视,了解状态,分析原因,从主观认识、客观环境、具体自我认知方法等方面予以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认识到提升自我规划与管理的能力帮助自己充分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增强生涯规划的意识是生涯规划的第一步。

2.2良好的自我规划与管理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专业,了解职业,职业环境,增强职业认同感,开始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二步,制定职业目标

职业认同是个体对所要从事的职业有一定的认知,并从内心认为所要从事的职业有价值意义,能从工作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实现“有业者乐业”的状态。高职学生的职业认同是基于专业认同的基础上学生对当前所学专业和相关行业的发展进行关注,在对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有一定的认知后,有了较清晰的职业发展方向,从而充分利用实习实(下转第16页)(上接第7页)践的机会,加强对职业的认知和了解,为能够从事心目中的职业做充分的准备。职业认同感是学生生涯发展必要因素。职业认同感有利用学生清晰生涯发展目标,并制定行者有效的行动方案。职业认同感有利用学生工作潜力的发挥;职业认同感有利于学生对将来的对企业的产生归属感。职业认同的过程是高职学生自我规划与管理能力提升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

2.3良好的自我规划与管理能让学生更好的制定可行性的生涯方案,开始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三步,制定生涯规划方案

生涯规划或者说生涯发展是一个系统的、由内而外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包括生涯觉醒、自我探索、职业探索、决策与行动以及评估与反馈等几个方面。职场有句名言:“你今天站在哪里并不重要,但是你下一步迈向哪里却很重要。”职业就像生命的台阶,需要经常站在不同的高度审视自己,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职业倾向、职业环境、根据主客观的条件统筹安排,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方向,并着手行动来实现自己制定的职业目标。比如为了实现工作目标如何安排生活、学习和工作,如何分阶段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

2.4良好的自我规划与管理能让学生理性的对待生涯规划方案,做好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评估与调整

评估与反馈工作是职业生涯规划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在大学阶段做的生涯方案,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原生涯方案已经不适合工作时的你, 需要对职业生涯规划方案进行及时的评估与修订,否则生涯方案的执行就会遇到阻力,甚至无法运行。 评估与反馈这个过程是个人不断认知、不断提升也是对社会不断加深认知的过程。资格过程需要学生有很好的自我规划与管理能力利用明锐的观察力,发现内外环境的变化,并及时反馈、内省提升自己做好生涯规划方案的评估与调整,对自己不断加深认识的过程,对自我认知不断提升的过程,也是对社会不断加深认识的过程,是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加有效的一种手段。

3结语

生涯规划的过程就是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从开始的觉醒、自我探索、职业探索,生涯方案的制定、决策与行动、评估与调整,这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自己去运作、执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指导教师在统筹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提升自我规划与管理能力,才能做好生涯规划工作。

参考文献

[1] 吴从娟,姚拓.大学生自我管理与规划现状调研[J].时代教育,2015(17):232-234.

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实践效应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c)-0208-02

职业生涯规划指的是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对一项职业或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最终退休[1]。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风暴的影响,我国经济虽然仍保持高速发展,但“就业难”的问题已变得特别突出,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就业能力较弱,没有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成为了社会的弱势群体。

1 培养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实效性

90后大学生有着显著的时代特征。他们重视自身价值,认为个人的进步与发展需遵循科学地规律。那么大学生究竟如何明确自己未来的职业目标?仅靠传统的就业指导已经满足不了他们主动规划自己职业道路的要求,所以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效性这项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1.1 为了解自我提供实效性引导

对于大一新生来讲,校园生活即陌生又新奇,正是引导他们发现自身特点与自身性格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性格真正成型的关键时期。引导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时,要把目光投向未来。研究清楚现在想做的工作十年后会怎么样?自己的职业在未来社会需要中是增加还是减少?自己在未来社会中的竞争优势,随着年龄的增加是不断加强还是逐渐削弱?在自己适合从事的职业中,哪些是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等等。综合考虑上述几个方面的因素,才能够使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实效性[2]。

1.2 为职业兴趣与提高相关技能提供实效性引导

大学生一旦对某个行业或某个职业产生兴趣,那么即刻引导他们积极探索,并鼓励他们全力追求。在大学期间,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职业领域实效性的生涯规划,掌握兴趣所在,即能在未来的工作中找到努力的动力,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优势,让自己取得优异的成绩,甚至获取成功。

1.3 为就业持续性能力提供实效性引导

引导大学生不断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与职业结构,以满足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不同需求。然而职业规划是一个繁琐且复杂的过程,要想具有实效性,即需要弄清几个问题“我是谁?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环境支持什么?为达到我的职业目标,我又该干些什么?”引导大学生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懂得在执行自我评估、环境评估、目标设定、目标实施、反馈修正等环节的基础上,突出实效性部分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重点,确切把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目标。

2 目前四川理工学院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效性能力的现状

科学的生涯规划能够引领规划者树立明确目标,形成强大动力,并设计践行方案以实现梦想[3]。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效上,最大的需求是了解“自我”,并通过科学的方法、专业的手段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兴趣、需求、价值;其次“自己与环境的关系”,包括动力和阻力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等客观条件;再次是教育与职业的资讯,如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介绍、常见职业介绍等[4]。

我国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实效性方面认识不足。工作在许多方面标志着个人的身份、个性、习惯以及生活方式。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可能会导致自尊感下降,自我效能感降低,生活满意度不高,甚至抑郁。当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会观念和社会实际需求发生了错位[5],导致大学生在毕业后一定时间内往往会集中爆发职业危机。基于长期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足的大学毕业生存在就业现实与自身特质的反差,使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效性教育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之一。

目前四川理工学院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实效性能力方面非常欠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不等同于学生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6]。传统的就业指导课,一般在大学三年纪开始学习,从就业形势与政策、职业选择与定位、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方法与技巧、求职中自我保护的措施与途径、职业适应与发展以及创业等6方面学习和了解,其中多以宣传就业过程中遇到的政策及解决的办法,以及介绍就业的经验等,没有给学生提供一个了解自我与如何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即几乎没有涉及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为此四川理工学院在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全面展开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实效性培养的课程,并在大学一年级已经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实践活动。

3 四川理工学院在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实效性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工作

3.1 课程

课程是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效性的基础。由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是新近引入的理论,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对这一理论比较陌生。只有完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方面的课程建设才能做好其他的相关工作。从大一新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引导他们首先做好大学生涯,要过上一个充实而又有意义的大学生活,从而为今后的人生道路做好铺垫。

3.2 咨询

因为每个个体的具体情况和所能依赖的条件不同,所以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个性化的特点。课程学习只能起到普及知识的作用,具体到个人的人生定位和职业道路的选择的时需有个性化的咨询指导。因此,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既是必然。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对未来职业世界只有笼统的、模糊的感性认识,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解难免有不足之处,只有加强面向个体、个性化的咨询辅导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职业辅导咨询可以设在就业指导中心或者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从事。除了个别咨询外,也可以针对一些普遍的、共性的话题进行团体咨询。

3.3 测评

“知己”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只有切合实际的了解自我才能做好自己的人生定位,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然而个体在成长过程当中对自我的能力、兴趣、个性等方面的认识很多时候带有主观性,因此,必须借助心理测量学科的研究成果,通过科学的手段测评自我的能力、兴趣和个性,以建立一个更为科学、客观的自我观念。

3.4 活动

大学生涉世尚浅,他们对外部环境的感性认识不足,那么急需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组织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他们对外部环境的了解。

3.5 队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关系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为尽量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要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高等学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队伍[7]。

参考文献

[1] 王泽兵,孙加秀,盛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青年研究, 2007(2):17-19.

[2] 蒋嵘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139-142.

[3] 龚宇平.大学生生涯规划团体辅导新论[J].教育评论,2013(3):72-74.

[4] 赵颂平,章荣祥.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与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 2004(3):103-104.

[5] 袁庆宏,王春燕,陈琳.基于职业生涯成功的大学生可雇佣性养成研究[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3(3):152-157.

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同一性;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C96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4-0051-02

每年到了毕业生就业季,总会出现各种“就业难”“史上最难就业季”等新闻。诸多研究者为此进行了各种分析,并提出了解决之道。但是常用的职业生涯规划可能与中国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并不贴切。换个角度或许可以更好地认识就业难问题。

一、高校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存在的问题

透过就业难的现状,还应该看到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迷茫、困惑。甚至在三年级,大学生就表现出毕业出路的矛盾心态,常常在考编、考研、考公务员等方向上犹豫不决。面对这样的就业状况,许多研究者认为应该从职业生涯规划入手来解决现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起源于西方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制约因素,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简单地说就是个体为未来职业发展所做的准备。国内在研究探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时,更多的是看到了行动方向、行动方案,却忽略了要结合当事人个人自身特点和环境制约因素。这两个因素恰恰是行动方向、行动方案的前提。正是因为忽略了这两个因素才使得在制定职业目标时迷茫、困惑,出现了跟风、随大流等现象,也在社会上滋生出考研热、公务员热等不正常的职业选择潮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借鉴西方好的理论和经验。但是在借鉴的同时,千万不能曲解这些理论或只截取其中的部分。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强调职业规划应该建立在对当事人自我心理认识的基础上。这个观念和中国人习惯的就业观念是有出入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强调的是内在择业观,即根据自己的人格、能力、兴趣爱好进行择业,择业是自己的事情。中国人传统的择业观则是外在的,根据职业的利益、社会地位等因素进行择业,择业不仅是自己的事情,更是整个家庭的大事。正是这种外在的择业观造成了现在如此多的择业乱象。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这个问题。借鉴西方的一些择业量表来帮助择业,比如《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MBTI职业性格测评》等。能够发展到这一步当然是进步。但是这些量表最实际的作用在于帮助人力资源部门甄别人选,为特定职位筛选出最适合的人选。而对于求职者来说,仅凭一两个量表很难帮助自己完全认识、认清自己的心理特质。这个问题的解决要建立在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的基础之上。

二、自我同一性理论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自我同一性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来的关于青少年发展的重要理论。他将人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发展危机。青春期的发展危机就是同一性与同一性混乱之间的矛盾。埃里克森没有对自我同一性给出明确的概念,后来的研究者一般认为自我同一性是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一致性形象。埃里克森倒是对自我同一性所要达成的目标做出了明确的说明,“从所有可能的以及想象得到的关系中,(年轻人)必须在个人问题上,在职业方面,在性领域,以及在意识形态方面做出一系列范围更小的抉择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从自我同一性的概念及理论目标可以看出,埃里克森这一理论就是青少年通过对自我的认知、认同,而实现个体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自然包括职业领域)明确自我形象、自我选择,并对自我选择负责。埃里克森对于自我同一性的应用还主要是在临床心理学领域。

而此后的研究者,如玛西亚(Marcia)更加重视自我同一性概念的可操作可测量,并将其应用带职业发展领域。她从探索和承诺两个变量来考察自我同一性。两两组合形成四种自我同一性状态。一是自我同一性达成(identity achievement),经过探索形成明确的自我意象,并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二是自我缓冲期(moratorium),正处于探索阶段,尝试各种自我意象的选择,还没有形成承诺。三是同一性阻滞(foreclosure),没有经历过自我意象的探索,就形成了稳定的自我意象,并对之承诺。这些意象大多来自家庭的目标。四是同一性混乱(diffusion),不主动的去探索自我意象,当然也不会形成稳定的自我意象承诺。玛西亚的研究被广泛应用于职业教育领域。后来据此还编订了《自我同一性状态客观测量的标准化量表》(Extended Objective Measure of Ego-Identity Status,简称EOM-EIS)。职业领域的分量表是该量表的重要内容。

自我缓冲期是指在自我同一性达成之前应该有一个自我意象探索的过程,即尝试各种自我意象。面对现代纷繁复杂的职业体系,没有任何人可以一下子就确定自己喜欢干什么工作。因此埃里克森认为青春期少年必须经历自我意象的探索过程。为了鼓励青少年的自我探索,社会应该对处于这个阶段的青少年持更加宽容的态度,对青少年的各种尝试不应该受到过度的责任和义务约束。比如青少年爱穿奇装异服,虽然成人社会对此感到怪异甚至是反感;但可以更加宽容地看待,一笑而过。因为这正是青少年自我意象探索的尝试,即便没有父母、教育工作者的干涉,绝大多数青少年都会逐渐回归社会主流。反观我们的中学教育,留长发、染发,奇装异服都是被严格禁止的。甚至在网络上流传着中学生发型标准图以供中学生参考。追溯这些规范的根源,还在于我们的教育过度的泛道德化。把发型、服饰与道德联系在一起。其潜在的意识是留长发、染发的都是小流氓,只有外形符合成人规范的青少年才是品德良好的中学生。

同一性阻滞是指没有经历过探索,由家长、教育工作者直接强加给当事人的自我意象,并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使之对强加的选择(即使表面上是其自愿的选择)做出承诺。例如一个中学生立志要成为一名医生,并且把医学院作为自己高考的唯一目标。或者是从小就在父母的安排下进入职业足球学校,为以后成为一名职业球员而放弃其他正常的学习。这些都属于自我同一性阻滞。国内的中学生绝大多数都属于这种类型,从小接受父母的某种职业观念,如公务员有地位、稳定、收入好,医生是白衣天使,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等等。中小学阶段又面临巨大的学业压力,根本没有自我缓冲期的探索历程。因此在高考、在就业这样的重大选择关口,主要依靠外界信息来进行择业。

同一性混乱与自我同一性达成是一对矛盾体,是自我同一性的反面。当事人不仅没有职业价值取向,也不会积极主动地去尝试。这种状态很难考虑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因为一个人如果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他怎么能够确定自己愿意为哪个职业领域奉献终身呢?一个人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他怎么能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体验到工作的乐趣和幸福感呢?

从以上各种同一性发展的状态来看,自我同一性最佳的发展历程应该是经历自我缓冲期的各种体验、尝试,然后逐渐过渡到自我同一性的达成状态。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是要有自我缓冲期,当事人在这个阶段能够主动探索各种职业,甚至是亲身体验、尝试。而这个过程也需要社会、教育工作者、家长给予更加宽容的态度。只有经历过探索、体验,才能在发展到成熟的时候做出理性的职业价值取向,并做出职业承诺。顺利过渡到自我同一性达成的状态。由此可见,自我同一性的顺利达成,是职业生涯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青少年要在进入社会后进行理性的职业选择,首先就要达成自我同一性。

三、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途径

自我同一性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之间的关系已经明确,下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促成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达成。很明显,这个问题应该关注自我缓冲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其实也借鉴了自我同一性理论的核心观念,它认为职业生涯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有特定年龄阶段的发展过程,具体包括成长、探索、建立、维持、衰退等五个阶段。其中,探索阶段(15~24岁)又分为尝试期、过渡期、初步试验承诺期。对于探索期进行如此详细的划分,说明探索期对于以后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性。

反观我们现在的大学教育,很少有机会能够让大学生主动体验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职业领域。在大学教育的发展历程中有偏通识教育的,有偏专业教育的。目前大多数国内高校都偏向专业教育。从自我同一性和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看,过早地确定青少年的职业取向,而没有充分的探索体验,只能造成自我同一性阻滞。而自我同一性阻滞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职业选择的困惑。在结束高等教育前,面对职业生涯产生不安,甚至恐惧的情绪。进入职场后体验不到应有的工作乐趣,最终面临的是职业失败,或是发展后退,重新探索自己的职业需求。

通识教育则更强调大学生基本学识和素养的提高,更加全面地促成人的发展。这种培养模式不重视在某一个领域的深入发展,而是看重学习能力的发展。从实际教育效果看,用人单位对高校的专业化培养模式也是颇有怨言。其中主要的抱怨就是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在企业中无法直接使用,还需要大量的岗前培训才能胜任某些岗位。甚至有用人单位不愿意招聘大学生,而愿意招聘高职院校的学生。这不得不引起高等教育的思考。高等教育偏向专业化教育,但是教育的结果又不符合社会的需求。等于是费力不讨好。根据以上构想,理想的高校通识教育应该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仍然开设各种专业课程,但是所有的学生选课打通。学生可以任意选择不同专业的课程。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不同的专业就读。二是只要学生修习完成足够的学分,就可以毕业。毕业证书上的学科可以精简为文科、理科、工科等类型。根据学生选课的主要倾向选择相应的毕业门类。三是在教育中,不仅重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还要带有更多体验性质的技能课程。这些技能应该和用人单位现在的技能需求相结合。缩短高等教育与职业要求之间的距离。四是全社会应该树立新的高等教育理念,不再把大学作为职业教育的培训基地。在所有用人单位,广泛建立岗前培训机制。选拔人才以素质优先,而不是专业优先。

参考文献:

[1]郭金山.西方心理学自我同一性概念的解析[J].心理科学进展,2003(2):227-234.

[2]周红梅,郭永玉.自我同一性理论与经验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6(1):133-137.

[3]刘楠,张雅明.同一性风格: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研究的新视角[J].心理科学进展,2010(4):691-698.

[4]王泽兵,孙加秀,盛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青年研究,2007(2):17-19.

第7篇

1 企业战略规划管理体系的构建准则

1.1 战略规划管理的整体性

企业的战略规划管理体系是一种组织构架的模式,其立足于整体部署,需要对多个部门的职能进行综合地考虑。企业的战略规划管理囊括了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对企业资源的重新分配以及合理利用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通过采取优化组合的办法可以最大化地利用资源。但在企业战略规划管理的过程中,战略重点的寻找是相当重要的,需立足于具体工作的实际状况,将重点设于企业的战略规划最为核心的问题上面。从本质出发,企业战略规划管理的整体性决定着企业的成长发展以及生死存亡,准确的找到最为核心的问题才能使企业竞争力得到有效地提高,而力量平均分布、面面俱到的工作模式,可能起不到良好的作用。

1.2 战略规划管理的长期性

企业战略规划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提出战略规划的目标到最终地实现,要经历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可能不同目标的实现需要耗费的时间也不同,但4-9年的规划时间是相当正常的,很多大型企业战略的规划发展都是以十年作为基数的。如果把战略思想的形成与提出的时间也包括在内的话,那么工作周期的时间会变得更加漫长。因此,如果危机来临时企业才想到用战略性的观点对问题进行解决时已为时已晚。有些战略学家曾提出,企业战略目标最优的实现时间应在5年内,若耗费太长的时间会对工作效率产生影响,工作的难度也会变得更大。

1.3 战略规划管理的灵活性

企业战略规划管理的研究方向决定着未来企业的变化趋势和发展方向,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不论是资源分布的情况,同行业间的竞争力,客户对企业的要求,文化、经济、政治环境等都处在不间断变化过程中,企业的战略规划要对风险和机会的预测保留一定的余地,使其变得灵活机动,能够伴随着时间与环境的变化进行恰当的调整。至于在实施战略的过程中,需同实际的情况结合进而进行恰当的变化与更改。正因为企业战略的规划管理存在着诸多的不可确定性,因而企业战略的规划管理应保持较好的动态性与灵活性。

2 企业战略规划管理体系构建实施的策略

2.1 分析战略

分析战略是指经过客观性的分析,为企业的更好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战略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即对环境的分析,对同行业竞争力的分析等。

2.2 制定战略

战略的制定需要以不违背总体经营的目标为前提,为实现经营目标而进行的一些列的资源配置决策过程。制定战略所参考的各种条件复杂多变,同时,其是在对战略进行分析后所开展的延伸性工作,需要同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而做出预测,从而确定企业发展的方向以及目标。其包括资源配置的情况、组织构架的形式以及生产与经营的范围。

2.3 实施战略

战略的实施需经过系统地、精密地部署,有着强烈组织性的战略规划的流程。例如,在执行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对战略进行适当的控制与调整,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战略目标的彻底实现。只有在经过有效战略过程的情况下,才可以使他们更合理,同企业的战略规划管理的目标更为接近。战略的实施要同实际的工作要求进行结合,依据战略目标制定出切实有效的策略,比如年度目标、组织架构的形式等。在该基础上对企业内部的所有资源进行合理地分配,建立一套兼具激励与监控的管理制度,营造有利于企业战略实施的环境氛围,从多方面入手使企业战略可以更好地实施。

2.4 评价战略

战略的评价处在企业战略规划管理的最后环节。对战略进行评价的最终目的是通过采用一系列的措施使企业的负责人以及管理者可以较为深入地认识到在企业战略规划管理的过程中多方面的成就以及问题。对战略进行评价贯穿战略部署与实施的整个过程。一般对战略进行评价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即评估企业内外的变化因素对企业战略的实施可能会形成的威胁,适当地调整企业的战略,评价管理的业绩以及纠正措施。

3 企业战略规划管理体系在企业具体管理中的应用

3.1 从实际情况出发,做好战略的组织与研究工作

企业战略的研究职能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战略研究以及战略性研究。战略研究是指为应对未来的环境变化所制定一系列的战略规划和战略目标的工作流程。战略性的研究要通过科学合理地部署,是以战略的研究为基础和前提的,为应对未来环境变化做出的具有指导意义的策略。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企业并未设立专门性的策略研究机构,仅在工作失误的情况下,在相关会议中提出挽救性的措施。这种情况表现出在企业发展成长的过程中主动权利的缺失,进而限制了开展竞争活动的主动性。

3.2 严格控制实施战略的执行力

战略的控制包括以下四个内容,即规划的控制、组织的控制、成本的控制以及宣传的控制。战略规划和战略部署部门制定规划控制的方案,组织的控制是指企业的组织整治结构。目前我国有大量企业的整治机构并没立足于其自身的实际状况,对不同的公司来说,战略的部署往往是存在着较大差别的,若出现了同质化战略的现象,那么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将不能生存与发展。不同公司间的治理结构有着不同的依据,治理结构也应是具有差异性的,只有这样才可以发挥组织控制的作用。

第8篇

【关键词】发展;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目标

一个人可以非常清贫、困顿、低微,但是不可以没有梦想。一个人可以失败、受挫、生病,但是不能失去希望。梦想成就未来,梦想成就希望。只要梦想存在一天,只要规划实行一天,我们就可以创造奇迹。我想,此时我所说的话也代表了许许多多从事教育事业的教育工作者的想法。

我于2003年 7月份走上三尺讲台,不知不觉中已经从事教育工作九年的时间。教育这一行业给我的最大感觉就是每个老师都在积极进取,校园里的学习氛围浓厚,处处渗透着人文关怀。学校尤其对于青年教师的个人成长十分关注。所以当时作为青年教师,我不但要做好规划,而且还要虚心向前辈学习. 在师徒结对形式的帮助下,我第一年就升入了高三。我想这些都渗透了学校在教学指导方面的许多想法和规划。也正是这份对于青年教师的信任,以及我对于自己发展目标的初步规划和设想,让我更快的成长起来,夯实了业务基础,由青涩的大学毕业生转化为有着一定业务能力并逐渐走入成熟的青年教师。

2008年至2010年我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处于一个满怀希望的探索阶段。为了让自己有着更加明确的目标,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引领性下,我做了可行性强的三年发展规划,不但使自己有了清晰发展方向,并且还在学校的生涯规划指导下和一系列宣传活动中,不断的完善自我,探索教育发展规律。就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和积极的行动中,我的眼界更加开阔,不再仅仅局限于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应该怎样讲等这样的小问题上。因为我深切的感觉到自己的理论知识不够,必须建立一个明确的有效的发展目标,规划好自己近三年的发展方向。否则,我将很难有更大的发展。于是,我在学校的指导和帮助下,明确了在短期内应该如何武装自己,取得进步。我在2009年考取了东北师大外国语学院教育硕士研究生,想从理论上提高自己,使自己在教育领域里面许多的问题面前不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记得在一次谈话中我们学校的孙校长亲切的说 “丫头们,职业生涯规划将点亮你们的人生”就是这样的一句简单朴实亲切的话语,却更加坚定我做好规划,不断取得进步的决心。

在这期间我的这一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内容的大部分都已经完成,同时我也获得了一定的成果。多篇论文获奖,代表学校参加各项比赛.同时指导的学生在课本剧大赛和全国英语比赛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由于教学工作成绩显著,被长春市教育局评为教学先进个人。作为年轻人,只要有规划,就会有进步.点滴积累才能汇成江海.

2010-2012年,是我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践行期”。在注重师生生涯规划质量的同时,更侧重于找寻高效推进“践行”的方法与途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对我们全校师生进行了多次有针对性的指导,邀请知名专家讲座,并对生涯规划的模板进行了充实与完善。我还记得在我在自己生涯规划的开始部分写过这么一句话 “登山,要爱山、放眼千里,眼中有山;涉水,要爱水、极目水天,胸怀四海。” 就是怀着这样的豪情,我又开始了我的第二个三年规划。在这三年中,我更加侧重于在理论的指导下,探索教育规律,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力求提高课堂的时效性,使学生们能够自主学习。同时,我也更加注重由普通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的转化。我所工作的学校有一支科研能力强,有奉献精神的科研队伍。以校长为核心的党政领导有着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教学陈校长和相关处室的主任运用他们丰富的教研经验和先进的科研方法,无论是在问题的研究上还是科研的后期支持上都给与了我们这些年轻教师以充分的指导和信任.对我们这些年轻人精心组织和具体帮助。每学期,学校还拿出一定的资金,对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表现突出的课题组、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在这样的关怀和浓郁的科研氛围中,我们这些年轻人在不断地由普通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三年里我在不懈地努力中,也取得了一些荣誉。2011年被评为长春市骨干教师。在教育局举办的说题大赛和导学案大赛中都获得了一等奖. 2012年我被聘为吉林省英语学科名师工作室成员。成为石英名师工作室中年龄最小的老师.同年,我被评为长春市科研骨干教师。所写的三篇论文分别在吉林省教育学院和中国基础教育等刊物中发表。更值得一提的是, 我所写的“高中英语五步教学模式问题研究”个人专项课题申请立项.我从过去仅仅参与别人的课题研究,到今天自己课题立项.这些变化使我向科研型教师又迈进了一步.

这几年所获得的一点点荣誉也许显得微不足道。但是作为亲身经历者,我深有感触的说,是生涯规划,促进了我们这些青年教师的成长,让我们每一天都有奋斗的目标,走出浮躁与迷茫,有了积累与实践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教育学生。

我的职业生涯规划在经历了前两个时期之后迎来了2012至2014年的反思延展期。反思过去的几年里,我在不断的超越着自己,我想任何的成功必然都是有理由的。正是这种完善成熟的生涯规划和明确的发展目标,使我们能够远航,迎风破浪.我相信我们每个教育同仁们都做好了再一次冲刺的准备。作为年轻人,我虽然不是最优秀的,但我要永远走在通往最优秀的路上!

参考文献

[1]钟谷兰,杨开.《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朱湘吉.《生涯规划与发展》

[3][美]雷恩・吉尔森.《选对池塘钓大鱼》.机械工业出版社

[4]《GDF职业技能分类卡》.北森公司

[5]理查德・尼尔森・鲍利斯.《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中信出版社

[6]罗伯特・洛克.《把握你的职业生涯发展》.轻工业出版社

[7]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上海教育出版社

[8]《GCDF职业兴趣分类卡》.北森公司

第9篇

摘 要 SWOT分析,即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

关键词 SWOT分析 职业规划 职业调整 大学生 应用

一、 SWOT分析简介

SWOT分析法由美国哈佛大学K.J.安德鲁斯教授于1971年提出,他在《公司战略概念》一书中将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分为内外两部分,其中,内部环境主要指企业自身的相对优(Strengths)与劣势(Weaknesses),而外部环境主要指企业面临的机遇(Opportunities)与威胁(Threats)。企业的战略制定就是要从组织目标出发,依据自身与环境的匹配分析,从而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发展战略(图1)。

有效的SWOT分析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明确目标原则。组织目标是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没有明确的组织目标,发展战略就如无源之水、无的放矢。但实际应用中,部分企业混淆了组织目标和发展战略的关系,脱离目标进行SWOT战略分析,大大降低了SWOT分析法的针对性、有效性。

第二,相对性原则。组织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遇与威胁都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因组织发展目标的不同而异。以控制成本、降低风险为目标,则规模大、投资多元就是优势;而以快速创新、灵活应变为目标,则规模过大、投资过多就是劣势。

第三,动态性原则。组织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遇与威胁是动态的。这种动态性随组织所处的发展阶段、外部环境而变。处于创新阶段的组织,规模小、机构精简就是优势,而一旦进入成熟阶段,过小的规模、过于简单的机构就成为劣势;

第四,系统性原则。SWOT分析中的四个因素相互影响、互为制约,优势如果未与对应的机遇匹配,所制定的战略可能无法实现组织目标;而所谓的劣势如果与恰当的机会结合,却可能出现起死回生的转机。只有系统思考,发挥优势、把握机遇,克服劣势、规避威胁,才能制定出最适合组织发展的战略。

二、 SWOT分析在大学生职业发展应用中的可行性探讨

首先,无论是职业规划或是调整,都是围绕个体职业发展目标展开;其次,职业规划或调整最终都必须为个体提供明确的决策结果。就职业规划而言,就是要为个体提供实现职业目标的途径、方法、步骤,使个体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规划。就职业调整而言,就是要为处在职业原高或困境中的个体提供如何摆脱逆境,向更高职业目标推进的调整措施,尽快脱离职业逆境困扰;再次,职业规划或调整必须考虑内外因素的影响。其中内部因素包括:个体的能力、兴趣、个性、经历、目标、价值取向等,外部因素包括:行业前景、企业前途、内外部劳动力市场、职业道路发展情况、职位竞争情况等;最后,职业规划或调整必须在考虑内外因素影响的基础上,采取系统优化、综合配比的方法,最终制定出最适合个体职业发展的规划或策略。综上所述,SWOT分析可作为职业发展中职业规划或调整的有效工具。

三、SWOT分析在职业规划及调整中的实施

SWOT分析法在职业规划及调整中的实施流程如图2。

1.个体职业认知。明确的个体职业认知是运用SWOT分析制定职业规划及调整策略的前提。包括个体的自我及职业认知。其中自我认知包括能力、潜质、兴趣、个性、目标、价值取向等,可通过专门职业机构或所在组织的测评中心、橱窗分析、360度反馈等方法,充分了解个体职业特征与素质,尤其是充分挖掘“自己背后”的“我”。职业认知包括行业前景、企业前途、内外部劳动力市场、职业道路情况、职位竞争情况等,可通过专门职业机构或所在组织的职业发展中心的职业咨询与职业信息,充分了解面临的职业环境。

2.明确职业目标。明确的职业目标是实施职业策略SWOT分析的核心。职业目标作为职业策略SWOT分析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包括确定职业锚、职业范围、职业高度(成就),在此基础上根据职业认知的结果设定候选职业群,并收集候选职业群的行业特征、工作环境、能力条件、素质要求、职业个性,以确定SWOT分析的评判标准。若基于职业调整,则着重于产生职业高原的原因、候选职业群的组织文化、条件要求、发展前景与竞争情况等的分析。

3.SWOT分析。第一步,将候选职业群按职业、行业、岗位类型区分,并列出各细分候选职位的具体要求与特点;

第二步,针对各候选职位的要求与特点,列出对应的SWOT矩阵,包括内部因素(优势、劣势)和外部因素(机遇、威胁);

第三步,为各子因素赋值。赋值时,内部因素主要根据候选职位的要求为基准,外部因素主要根据候选职位竞争程度和个体对候选职位环境的价值偏好为基准,优势、机遇为正值,劣势、威胁为负值;

第四步,根据个体职业目标、价值取向和发展阶段,为各候选职位赋予权重,并计算各候选职位策略得分;

第五步,比较各候选职位策略得分,最终做出职业决策。决策模型如下:

Ci=ΣSij+ΣWij+ΣOij+ΣTij C=Max{r1*C1⋯ri*Ci}

其中:Ci为候选职位i的得分;Sij为候选职位i的第j项优势分值;Wij为候选职位i的第j项劣势分值;Oij为候选职位i的第j项机会分值;Tij为候选职位i的第j项威胁分值;ri为候选职位i的权重;C为取各候选职位分值与对应权重相乘后取极大值的最终决策。

4.实施与反馈。按照SWOT分析所得的职业决策结果制定相应的职业发展战略,包括短期策略与长期策略,并制定出实施计划。根据个体职业发展情况定期及时审视职业发展战略实施情况,并重新运用SWOT分析对发展战略做出适时调整。

四、提高SWOT分析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中应用效益的建议

1.明确SWOT分析的应用重点。在职业规划与调整决策应用中,SWOT分析主要是帮助个体根据职业目标分析自身优、劣势以及环境中的机遇、挑战。

2.提高个体的参与度。SWOT分析要求个体明确地列出针对某个职业目标自身的优、劣势,而这其中有许多是关于个性、兴趣、价值取向等内隐信息,除非个体主动参与,否则难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进而影响最终分析结果。

3.提高分析的系统性。SWOT分析作为职业发展决策辅助方法之一,其有效性有赖于职业管理系统的整体效益。如个体的优、劣势就必须通过测评中心、橱窗分析、360度反馈等方法综合获取,而环境的机遇和威胁则须通过职业信息系统深入分析获得。另一方面,SWOT分析是基于某一时间点的静态分析方法,而职业生涯管理的动态性决定了不同职业阶段个体的职业目标和职业环境都将有所变化,从而导致原有SWOT分析结果偏差。

4.加强基于组织角度的应用。职业策略SWOT分析的应用主要基于个体。组织也可充分发挥SWOT分析的效用,以提高招聘中的人职匹配与人组织匹配度、员工不同发展阶段职业发展辅助策略的针对性、职业通道设置与路径选择的有效性,从而使组织职业管理系统有效运作。

参考文献:

[1]杜映梅.职业生涯规划.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63-66.

[2]廖泉文.职业生涯“三三三”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9):12-16.

第10篇

随着我国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和国家对残疾人教育问题的不断关注,残疾人中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考上了大学。但是在社会偏见和严峻就业形势的双重压力之下,残疾人的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又是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项重要举措,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对残疾人大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目前我国的残疾人大学生主要由聋、盲和肢体残疾这三种类型组成。盲和肢体残疾的大学生主要以融合的方式同普通大学生一起就读,而聋人大学生由于沟通和学习方式的差异性,我国有专门招收聋人的高校或院系,如:北京联合大学、中州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等等。本文就以这些聋人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这一群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 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界定

1.1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①

1.2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1.2.1 课程目标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优势,帮助大学生重新对自己进行定位;引导大学生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使其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指导大学生客观、真实的解读现实就业市场,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引导其进行前瞻性的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探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指导大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大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实现其职业目标与理想。

1.2.2 课程内容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设置内容不仅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大学科的课程,还应包括实践活动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等课程。课程内容应包括大学生就业形势和法律法规、择业观教育和素质培养、大学生素质测评与人职匹配理论、择业技巧和方法、职业发展与职业适应、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及升学指导和创业指导等。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应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努力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设计:

2 开设这门课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1 目前国内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由于最近几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再加之我国人才市场供求关系的不稳定性,以及供求双方的价值取向的不对称性,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这也势必会影响聋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些聋生甚至过分焦虑,对毕业后的就业不报任何希望,大学的生活失去了目标和方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直接影响到毕业后的就业。所以招收聋人的高校很有必要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引导学生合理的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和职业生涯,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2.2 聋大学生的竞争劣势明显

聋生由于听力障碍的限制,专业的选择方面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有些聋生所读的专业甚至是他们完全不了解或不喜欢的专业,这就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也势必会影响他们毕业后的就业。此外,聋生在上大学之前大都在聋校就读,习惯了只属于聋人的校园文化和氛围。但是进入大学后,周围环境发生了变化,学业竞争日益激烈,加之和其他大学生的沟通存在障碍,所以有些聋生就会产生孤僻、自暴自弃等严重的心理问题,对就业前景也是一片茫然。所以对聋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更应该为他们开设持续性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心理、学业、人格等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在老师引导下完成大学的学习任务,发展健全的人格,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2.3 用人单位对聋大学生的认识存在偏见

根据残疾人就业条例第二章第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提供适当的工种、岗位。其中,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5%。未达到规定比例的用人单位,应当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但是在执行过程之中有些单位认为聋大学生在沟通方面存在问题,不利于团队的合作,所以他们宁愿缴纳残疾人保障金也不愿意聘用聋大学生。甚至有些单位认为残疾人大学生影响公司的形象,既不安排残疾人大学生就业,也不缴纳残疾人保障金。所以用人单位的偏见使得聋人大学生的就业之路越来越窄。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数目可观,所以他们对求职者的要求也会提高,希望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这样一到岗位便能胜任工作,为企业带来效益。所以即使在同等的条件下,甚至在聋人大学生的人力资本存量更高的情况下,聋人大学生也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2.4 大学生对接受职业生涯规划的迫切要求

随着义务教育的实施,以及教育平等、教育民主等思想的传播和影响,我国残疾人的教育不断得到重视。进入高校的聋人大学生观念也有所变化,自主、独立的愿望十分强烈,他们也意识到大学期间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所以要求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愿望比较强烈。所以对于聋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符合聋生自身发展的需求,同时对社会的稳定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长远而重大的意义。

2.5 对聋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

我国几千万的残疾人是成为社会的负担还是社会的资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的质量。优质均衡的教育是让个人和社会长期收益的积极投资。有人估计,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投资,它的投入和收益的比率是1:10,而特殊教育的投入和效益要比普通教育高一倍以上。因为经过教育,大部分残疾人能够生活自理,且自立,使社会不用专门拨付相应的救济费用。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门与职业和就业密切相关的课程,更应该得到重视。这样才能确保聋人大学生自身素质和就业率的提高,同时减轻家庭和国家的负担。

3 建议

3.1 解决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存在的显著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形式单一、内容零散,被动式、应急式和“零敲碎打”式,缺乏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②有些院校仅将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组织的几次讲座和招聘会看作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独立的课程支持和专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心。这些问题的存在,也严重影响到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的提高。大学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必须由过去单纯针对毕业生转向全体学生,并将就业指导纳入大学教育的常规内容,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从学生进校开始,就对其进行持续性、有针对性的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其树立合乎自身条件和社会发展的职业目标。

3.2 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所以职业生涯规划师资力量的高质量显得尤为重要,但是针对目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师资短缺或参差不齐的现状,高校可以和教育部相关部门紧密合作,开展就业指导人员的系统培训活动,使目前专业教师短缺的问题得以缓解。同时各院校之间应该进行紧密合作,达到优秀教师资源相互学习和利用的目的,每学期邀请校内外的相关专家举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技巧指导讲座。学校教师通过集中的培训和学习,建立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科学化的职业生涯指导队伍,对聋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第11篇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 职业生涯 自我规划 管理

一、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概述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生活中的一切和工作职业相关系的行为和活动,以及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个人愿望等连续性经历的所有阶段及过程。而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特殊的阶段,具有鲜明的特点。从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来说,高校大学生属于职业生涯的培训阶段,主要是学生对职业生涯进行认识、规划和探索,个人通过学校、社会活动及各种工作实践,形成科学的、合理的自我观念及职业角色,对选定的未来职业进一步的修正和能力提升。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在大学时期客观的、理性的认识自己的能力、人生观、价值观及个人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深入的了解社会上各个行业、各种职业、社会环境的需求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成功的关键因素,经过自我认识、自我反省,进行自我修正,从而有效地提升在未来职业生涯发展中所需要的决策和应变能力,发展规范的、科学的、合理的个人职业生涯理论,并且制定有效的、可行的实施方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目的是探索适合自己的职业,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理论规划,有效地培养职业知识和职业观念,丰富未来职业发展的工作实践经验,从而提高在未来职业发展中的心理素质和工作能力,在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二、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规划的意义

根据调查,目前在校大学生在了解社会、了解自我、对自我职业期望的理解等方面,在方法技巧上表现欠佳,因此,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对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大学时期是学生人生中最美好、最珍贵的时光,学生正值青春年华,短短几年,显得尤其宝贵,经不起折腾和浪费。因此,大学生要在大学期间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需求,进行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使大学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在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中,首先要认识自身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明确自身的学习目的、学习方式以及如何进行自我发展,确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理想和奋斗目标。经过对自身的条件、所学专业的特点的优劣势、就业形势以及社会需求进行全面、细致、深入地分析与研究,确立一个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然后根据这一目标,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以提升在未来职业发展中的竞争力。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对学生的职业生涯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能够引导学生在大学生活过程中有目标、有计划地发展,避免和消除了学生在大学时期漫无目标、得过且过的生活,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对未来职业的适应能力。

2.对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具有激励作用。现在在校园网站上流行一句话:有时候人不逼自己一把,就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高校大学生通过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设计出一个明确的职业方向和奋斗目标,然后就要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地前进,所以说,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对大学生具有激励的作用。大学生在自我规划的过程中,分阶段分步骤不断地向规划出的职业理想和奋斗目标发展,激励学生自觉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向上、坚持不懈的学习动力,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和就业力。

3.对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具有鞭策作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规划充分体现了高校以生为本的原则,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最好体现。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的原则,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在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中找到合适的发展目标并且为之不断地奋斗。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滋味,树立了学生在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信心和乐观心态,对学生走入社会、实现个人理想、发展职业生涯具有鞭策作用。

三、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规划存在的问题

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是首次制定职业生涯自我规划,而且在校大学生还没有真正地步入社会,所以在制定职业生涯自我规划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1.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规划的目标不明确。有许多高校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所学习的专业,因此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对自己“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感到迷茫,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大学生在入学前自我认识不足,选专业时缺乏对职业兴趣和能力倾向的考虑。因此,在大学时期对专业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甚至出现厌学现象,沉迷于与学业无关的事情中,这就直接导致大学生在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时出现了目标不明确的现象,不利于以后的职业生涯的发展。

2.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规划对职业的抉择能力不足。一些高校大学生因升学压力等因素,在大学所选择的专业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现偏差甚至大相径庭,因此在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中对未来职业的抉择出现了迷茫和犹豫,既想坚持自己喜欢的职业又想做专业对口的职业,缺乏对未来职业的抉择能力,严重地影响了职业生涯自我规划的合理性。

3.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自我规划中执行能力差。目前,高校大学生主要是90后,这一代人普遍具有依赖性强、过分追求自我、做事目标不明确等特点。90后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娇生惯养中长大,做事情的独立自主的能力差,因此在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中的执行力差,做事不分主次顺序,没有时间概念,控制力差,是阻碍职业生涯自我规划实现科学、合理的重要因素。

4.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自我规划中价值观不合理。大学生在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中,对自身及职业的认识不足,对职业的价值观出现偏差。在大学生的择业标准及择业态度中,大部分学生的职业选择基础是发挥个人专业特长和实现自我发展,因此对职业的期望值较高。对职业的期望与社会现实出现较大的偏差,不利于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四、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和管理

基于当前的时代特征,针对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当前的就业形势,在校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自我规划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1.认识自我,树立崭新的思维理念。认识自我是高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自我规划的基本前提。首先要对自身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有所认识,性格和爱好也是职业选择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还有对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有明确的认识,专业水平的高低是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还要明确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就是指大学生的生存方式问题,人生价值和意义要有正确的认识,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价值观能够影响职业发展的好坏。因此,正确地认识自我,树立崭新的思维理念,确立规划对职业生涯的重要意义,在规划中能够扬长避短,以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树立目标,把握具体的规划要素。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自我规划主要是由职业理想、发展过程和执行策略等要素组成,其中职业理想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规划的核心,它是由学生根据自身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以及知识技能为主要依据得出的比较科学的、合理的结论,也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生活方式、学习动力的决定性因素。它有效地弥补了大学教育的缺失,使学生在学习上具有极大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职业生涯自我规划的质量,是职业生涯规划具体实践的行动指南针。

3.循序渐进,遵循科学的规划原则。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自我规划中,不仅要正确地了解自身的性格特点和知识技能,树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理想,也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考虑社会因素。在当今社会,大学生数量与日俱增,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因此,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自我规划中,要客观地认识和分析社会环境,以及环境的发展趋势对自身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对规划方案进行及时地、合理地修改和完善,遵循科学规划的原则,循序渐进,才能更好地实现的职业生涯自我规划的发展目标。

4.具体实施,实行有效的生涯管理。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规划不是纸上谈兵,只有理论而不付诸实践。而是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提高工作能力。在社会上,用人单位往往对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格外青睐,而一些大学生就是因为缺乏工作经验而被淘汰,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拥有高学历却被工作经验丰富的低学历者打败。这就要求大学生要勇于实践,可以利用寒暑假或周末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将职业生涯规划付出行动,实行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以增长见识和才干,丰富自己的视野,更加了解社会企业的需求,增强在未来求职中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对大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大学生自身的学习、发展计划,是为以后的职业生涯而建立的职业方向、发展阶段、行动实践的具体方案。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今,高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自我规划和管理,制定适合自身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科学的规范的职业规划,是学生提高就业力、竞争力的实际需求,对大学生实现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打开一扇成功之门。

参考文献:

[1]沈道海.论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1:38-39

[2]熊艳.论高校学生的自我规划及其管理.教育与职业,2008,9:149-150

[3]杨红艳.关于就业难形势下在校大学生自我规划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9,31

[4]吴萱,董俊.大学生自我规划、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6,8

第12篇

>> 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析 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综述 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策略 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研究 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与思考 中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析 浅论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对策建议 “三全”思维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探析 探析独立学院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构建 以微信为载体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析 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基于实践教育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讨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实践研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实践教育的研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创新实践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自我认知教育 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 浅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自我探索 职业生涯规划视阈下的大学生自我教育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4-02-18.

② 布茂勇,唐玉琴.构建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51.

③ 杨凤勇,李娟.高校形势政策教育的创新与实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3):104-105.

第13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自我定位;职业生涯规划

一、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定位

1.辅导员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力量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辅导员是高校学生的坚强后盾,是学生与学校沟通的桥梁,是学生在学校的第一责任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和高素质人才是辅导员工作的核心目的。辅导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在必要时给予学生一些点拨。目前辅导员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2.辅导员是学生的好朋友

辅导员不仅是学生的导师,还是学生可以依赖的好朋友。辅导员的一切工作都离不开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应帮助学生科学地、清晰地、客观地看待和分析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得到学生的充分信任,而后帮助学生对人生进行规划。作为学生的好朋友和“大家长”的辅导员,不仅要在思想上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还要在生活上给予他们关怀,从而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这才是辅导员工作的核心。

3.辅导员是学校制定规章制度的参与者

所谓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同理,没有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就不可能制定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规章管理制度。而辅导员与学生交流互动密切,了解学生的所想所思,所以让辅导员参与到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和管理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

1.为辅导员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拓宽其职业发展途径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团和教育教学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培养工作中起到很大作用。但由于各方面原因的影响,辅导员这支队伍的流动性较大,辅导员在工作中没有较好的归属感,对自身的职业也没有较强的认同感。若想彻底解决此类问题,就要建立健全辅导员保障机制,为辅导员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拓宽辅导员职业的发展途径。比如考虑到辅导员工作的任务量大、事务较多等工作特点,在制度上就应该更加关爱辅导员等,从而使辅导员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有职业认同感。

2.辅导员自身要认同自己的职业,有坚定的信念

辅导员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因此,辅导员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对职业的认同感。若辅导员没有坚定的信念,对待自己的工作就会产生懒散想法,无法有序地开展工作,无法用实际行动去带动学生学习。这就要求辅导员具有坚定的信念,认同自己的职业,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有志做具有高尚道德和具有卓越精神的新一代工作者。

3.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辅导员要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做到边工作边反思。这就要求辅导员与教育工作者或同行多交流和沟通,多参加辅导员培训,从而拓宽自己的职业道路,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学校要重视辅导员工作,为辅导员提供工作及生活方面的必要帮助,使辅导员能够在学校组织的各项培训中收获多多,将这些知识更好地用到实践中去,做到对学生因势利导,对学生多加关爱,进而提高辅导员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最终实现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专业化和合理化,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为学生和学校之间建立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平台。

综上所述,高校的辅导员应秉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使自身的工作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和勇于探索。高校辅导员应做好自我定位和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从而满足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发展需要,使辅导员队伍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第14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规划;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职业规划学说始于20世纪六十年代,并于六十年代中期从欧美国家传入中国。作为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职业规划已经在各大高校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并逐步被引入当今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教育中。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确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引导学生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使其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来增强职业竞争力以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理想。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自身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增加成功的机会。因此,就业指导工作要帮助大学生形成明确的职业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但是,在归纳研究后发现,当前的职业规划相关理论还比较贫乏,我国缺乏相关的对大学生心理、行为的深入研究,使职业规划理论缺少基础理论支持。

一、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1、规划意识淡薄,职业目标模糊。我国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没有针对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他们普遍认为在大学阶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还为时过早,误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以后走向社会自然就会做的一件事。这种规划意识淡薄会产生许多不利影响,如“先就业,后择业”观念,工作缺乏稳定性等。

2、自我认识不足,职业准备不到位。准确认识自我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很多大学生往往停留在主观认识自己的阶段,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大学生应准确了解自己的价值观、个性、兴趣、能力和就业环境等实际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符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而在社会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二)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1、职业指导缺乏力度,专业队伍严重欠缺。虽然多数高校设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但其指导工作也仅仅限于部分就业信息和就业政策宣传,对于实质性的职业指导工作难以完成。专业人才队伍欠缺,使得一些学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疲于应付,更谈不上实施全面有效的职业指导。高校专业人才队伍严重欠缺制约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

2、职业规划指导不足,指导方法单一。虽然高校已经普遍设置了就业指导机构,而且对职业规划指导工作越来越予以重视,但是从整体上看,职业指导人员配备、设施建设、教材投入等方面资金不足,缺少物质保障,同时在组织学生进行职业实践活动及实习等方面也存在资金不足现象,影响职业规划工作的开展。

3、服务个性化缺乏。在实践中,还可以看到系统性较差,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只局限于毕业生这一个群体,只局限在就业这一个环节,而对非毕业生、就业之外的环节(包括学业、职业和事业发展问题),则缺乏指导与帮助。其实,大学生的就业与此前的学业、此后的职业和事业都是一个整体,需要进行系统的指导,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要素,都会影响学生的发展。

二、改进职业生涯规划的措施

(一)从学生方面改进职业生涯规划

1、自觉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当今社会正处于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了激烈的竞争,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提前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在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劣势的基础上,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加强职业规划意识,首先要接触了解与就业有关的信息、政策,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等,借助多方面信息或专业人士的帮助,冷静分析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职业,同时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也有利于自觉加强职业规划意识。

2、提高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认知能力是指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能力。有效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自己的性格、情感、思维能力、特长等。弄清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应该干什么,在众多职业面前我会选择什么等问题。自我认识的同时进行自我剖析,分析自己的条件,根据自己特点确定职业生涯规划,做好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准备。

3、确定职业目标。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就是明确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明确正确的职业生涯目标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因为有了职业目标才有追求成功与事业的方向和动力。大学生确立一个什么样的目标,要根据客观实际条件和可能来加以设计,要坚持与社会企业需求一致,与自身特点结合,目标要高但不能不切实际,而且目标幅度不要过宽。除此之外,目标的设定要有弹性,长短配合恰当准确,有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之分。大学生在设定职业目标时,同一时期目标不宜过多,而且目标设置要在道德规范、法律规定范畴之内,应具体明确。

4、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大学是准社会形态,也是进入社会的缓冲期。学生根据自身特点,确立明确目标之后,就要根据自身的职业生涯开展有意义的社会实践。职业环境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个体,我们只有应职业环境的需要趋利避害,最大可能地发挥个人的优势,才能实现个人目标。职业环境分析包括对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组织(企业)环境的分析;要评估和分析职业环境条件的特点,发展与需求变化的趋势;自己与职业环境的关系以及职业环境对自己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等。要弄清楚自己在这种职业环境条件之下,究竟能干成什么?这样的职业生涯规划才会切实可行,而不致流于空乏。要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活动,进行未来职业生涯的体验和预谋,培养自己的工作态度、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吃苦耐劳意识以及职业角色,以缩短自己的社会适应期,加速社会化进程,尽快形成职业素养,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从高校方面改进职业生涯规划方案

1、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舆论宣传。首先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其工作的开展用法规的形式规定下来,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法可依;其次是鼓励民间机构创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培训机构,弥补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的不足;第三是利用官方媒体加大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宣传力度。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社会的发展深深影响着我们生活、工作的方式,进而影响我们对职业的规划和追求。作为社会剧变的产物,生涯规划已成为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的重要任务。

2、加强职业生涯课程建设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得到各高校的普遍重视,而如何开设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包括两门:一是《大学生职业规划与职业发展》,面向对象是非毕业生;二是《大学生就业指导》,面向对象是毕业生。高校可以依托自身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针对不同的专业,编写相应的就业指导教材,设置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实践活动、文化素质等教育课程,课程的设置要有前瞻性,使学生了解学科相关职业最前沿的动向与发展。可以使企业最新的生涯规划成果、经验教训、管理理念进入教科书,缩减学校教育与社会应用之间的差距。改革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实行基础知识教学讲授法、环境意识教学调查法、模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践法以及案例教学法。高校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增加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3、加大物质投入,建设专业化师资队伍。与国外相比,我国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经费投入存在明显的差异。目前,缺乏专业性的、稳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是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不能取得积极成效的关键因素。因此,在“硬件”上,要投入必要的物质保证,如咨询辅导室、信息查询室、面试模拟室等;在“软件”上,必须朝着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方向发展。要建设专业化师资队伍,就要做好高校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培训工作,完善专业组织建设,保证专业人员素质。

4、鼓励多源参与,建立行业规范。国外成功经验和目前我国高校的现状告诉我们,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不能仅仅依靠学校就业中的少量专业人员,高校中的其他力量,也应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特别是教师队伍也应该在学生成功就业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亟须制定适应我国实际情况和今后发展相关的标准来规范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使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有章可循,规范操作。

5、开发适合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系统。要提高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科学性,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还必须选择专业化的评价工具,或者可以凭借内部专业人员的力量进行开发,或者联合外部的测评机构共同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系统工具。引进职业测评体系帮助大学生客观地了解自我。职业测评具有预测、诊断、探测和评估等功能,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其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倾向性,还可以评定其个性特征和动机需求水平,并提供其潜力不足及发展建议的指导。

(作者单位: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曲艳.企业人才需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D].天津大学,2005.

第15篇

一、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舆论宣传

在我国现有的文化背景和氛围下,要顺利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政府和学校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舆论宣传.政府的首要工作是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其工作的开展用法的形式规定下来,形成于政策或法规,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法可依.其次是鼓励民间机构创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培训机构,弥补目前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的不足.第三是利用官方媒体加大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宣传力度.而职业学校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做好职业生涯机构的完善、课程的开设和咨询等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工作.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站、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竞赛等方式或活动宣传职业规划的内涵、意义和作用,借助“第二课堂”,利用寒暑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丰富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经历.

二、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个新事物,人们对其理念、内涵和外延并不理解,以致于人们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要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必须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我认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第一,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正确认识主客观基础之上的一个长期坚持的自我探索过程.第二,职业生涯规划重在实践.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就是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落实为实际行动,不断接受社会、企业组织和他人反馈的信息,对自身的职业体力倾向、职业能力倾向和职业个性倾向予以全面科学的衡量与评价,实现择业观从“我能干什么”的理想型向“我会干什么”或“我适合干什么”的现实型转变.最后,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实现个体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是要帮助个人正确认识自己,充分了解了内外环境有利和不利因素情况下,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使自己的规划符合自己的兴趣,符合社会的需要.

三、构建系统的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效率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种系统、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不是就业教育内容的简单拼凑,它应该有自己的体系.职业教育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学业规划、如何开展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生涯路线和目标设计、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等内容.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离不开小学和中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铺垫,这就是说要成功地对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应在中小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教育.我以为小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启蒙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培养儿童的职业意识和正确的职业理念,让他们对不同的职业有初步的了解,形成初步的职业理想.中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形成职业理想、制定实现职业理想的途径和方法.

四、完善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加强教师队伍和课程建设

(一)建立和逐步完善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

要指导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进一步完善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首先是成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我们可以通过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扶持社会力量建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以满足目前对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要.这些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的存在:第一,可以依靠社会自身的力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培训和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第二,通过政府的资助开发职业生涯规划系统测评工具.第三,可以通过提供职业信息服务、开展职业咨询服务、进行就业市场指导等活动,为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指导.其次是要完善职业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内部职能机构.

(二)培养一批专业、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

对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培养非常关键.一个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接受培训后,笔者认为应该具备以下专业素质:(1)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方面具有较广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较开阔的视野以及一定的实战经验.(2)具有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两方面.学习能力体现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总结的能力.工作能力主要是体现在能够创新,能够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提出新的可行性的规划方案.(3)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具有充分的自信心、控制情绪的管理技巧、人际交往中的人格魅力以及应对压力的能力.

(三)加快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