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财务预算原则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预算编制;规划;细化;监管和审计
高校作为国家科学研究和高级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财务预算编制应根据自身事业发展可能筹集到的收入情况,合理统筹支出项目,并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原则
尽管高校收入的来源渠道比过去增加了,而且收入的绝对数也在不断地增加,但是在高校发展的道路上,需要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职工待遇等花钱的项目实在太多了,因此,只能量力而行,不得搞赤字预算。否则,会影响高校后续发展,容易陷入财务危机中。
(二)保证重点,统筹兼顾,勤俭节约原则
由于收入的有限性,不可能一下子解决所有的支出项目,高校只能根据自身的事业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分轻、重、缓、急保证重点发展项目,同时兼顾一般项目,促进高校健康、稳定地发展。此外,在资金的具体安排上,对每一个支出项目都要精打细算,科学论证,从多种方案中做出最优决策。如大批量的采购、大面积的维修改造和基建项目,推行招投标法、政府采购等,要做到公开、公平竞争,以节省开支和杜绝腐败。
(三)成本——效益原则 对某些项目。如大型维修、更新改造、对外投资、基建等项目,事前要进行科学、充分的论证,尽可能制定出几种可行性实施方案,从中选出低成本、高效益的方案。切忌一哄而上。不讲求成本效益而盲目上项目。
(四)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原则
在预算资金的具体安排上,一方面不要一味追求节约、少花钱而忽视项目质量和长远利益,因为这样可能会导致预算项目不能较好地发挥作用,或建成后需要不断地维修,甚至较快过时淘汰,反而花更多钱,造成资金的浪费;另一方面也不要一味追求高标准、高质量而不考虑其使用功能。从而导致花不必要的钱造成资金浪费。此外,既要考虑教职工眼前的福利待遇提高,也要考虑高校长远发展所必需的资金投入,把调动教职工教学,研的积极性与增强高校发展的后劲、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学校的竞争力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成为推动高校不断向前发展的合力。
(五)收入预算稳健原则
由于预算编制时间在预算执行年度之前,因此,预算年度的财政拨款、学生招生计划等影响收入的许多因素都不确定,这就使得收入预算难以准确预计。由于支出预算是根据收入预算的多少来确定的,因此,对收入的预算必须持稳健原则。在编制收入预算时,应根据收入来源的各个可能渠道。对每一收入项目充分考虑其取得的可能性及影响因素,综合分析,仔细测算,科学预测,既不要打“埋伏”隐藏收入,也不要盲目高估收入。
(六)适度负债原则
随着高校教职工和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高校现有的基础设施和实验仪器设备等难以满足高校迅速发展的要求,急需大笔的资金投八。尽管财政增加了拨款,向学生收取的学费及住宿费收入也增加了,但高校人员经费及公用经费的支出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资金缺口仍然很大,这必然会导致高校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或借款筹资。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借款或贷款终归是要偿还并要支付利息的;如果形成不良贷款,不仅学校受损失,也会影口自学校的进一步筹资。因此,高校举债发展必须适度,必须对每一个融资项目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既要考虑项目的效益是否显著,也要考虑学校的偿债能力,否则将会给高校后续发展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二、高校财务预算编织的具体实施
高校财务预算编制是一项政策性较强、要求高、难度较大,涉及到各方面利益的复杂而具体的工作,必须综合考虑、认真筹划。
(一)提早做好预算编制的规划,充分做好预算编制的前期工作
预算编制的前期工作主要包括预算编制的规划,即编制人员的确定、编制全过程各阶段的划分、编制工作内容及时间安排、编制程序和预算调查表的设计等。编制人员的确定事关编制质量,一般应由业务水平高、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会计主管人员具体负责,并配备一定的助手。预算编制的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预算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制定预算编制的详细规划,搜集预算编制有关的基础资料,并向学校各职能部门发放预算调查表,指导各部门对预算调查表认真填列且按时收回。该阶段预计需两周时间。第二阶段:预算资料审核、整理、汇总,提出初步预算草案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工作为:对收集的有关预算的资料进行认真的审查、核实,必要时作实地调查研究,对预算的各个具体项目认真测算,然后整理、归纳和汇总。提出初步财务预算草景,交学校财务部门领导初审,经修改、补充、完善后提出正式的财务预算草案,送交学校有关领导审阅。本阶段预计两周时间。第三阶段:审定财务预算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工作为:根据学校领导对预算编制草案的意见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形成正式的财务预算方案。本阶段预计两周时间。综上,预算编制的全过程约需六周时间,一个半月左右。为了保证预算编制有较充足的时间,并能够在年度开始时执行预算。一般情况下,预算编制开始时间至少应在预算年度前一年十一月初。 (二)预算编制尽可能细化到各个部门、基层单位和具体项目,以提高预算的准确性,便于预算管理
预算编制细化是预算管理的基础,是预算编制最基本的要求。
1 要搞好预算项目的设计
预算项目的设计应尽量与会计科目相对应,这样便于会计核算和预算的监督管理。预算项目的各级次要层次分明,结构要合理,使预算方案构成一套完整的体系。该体系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财务预算汇总表、部门预算明细表和重要项目预算明细表。
财务预算汇总表由两大部分组成: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其中,收入预算按收入来源渠道细分为具体的收入项目。支出预算分三级:第一级项目为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第二级项目为第一级项目下的支出项目,如人员经费项目细分为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和助学金。公用经费项目细分为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招待费和其他费用。第三级项目为第二级项目下细分更具体的项目。部门预算明细表是按职能部门或基层单位列示的、反映该部门或基层单位预算年度收入及支出的所有具体预算项目。重要项目预算明细表是对财务预算汇总表中需要的、需进一步详细分解的预算项目的细化,例如:办公用电话费、水电费、维修费、交通费、办公费等需列示各职能部门或基层单位的具体预算额。
2 预算资金要尽可能落实到具体的职能部门或基层单位及具体项目上
争取做到各具体职能部门或基层单位的每个支出项目都能在预算中反映,每一笔支出都有根有据。在此基础上形成部门预算明细表和重要项目预算明细表。
关键词:预算编制;规划;细化;监管和审计
一、高校财务预算编织的主要原则
高校作为国家科学研究和高级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财务预算编制应根据自身事业发展可能筹集到的收入情况,合理统筹支出项目,并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原则
尽管高校收入的来源渠道比过去增加了,而且收入的绝对数也在不断地增加,但是在高校发展的道路上,需要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职工待遇等花钱的项目实在太多了,因此,只能量力而行,不得搞赤字预算。否则,会影响高校后续发展,容易陷入财务危机中。
(二)保证重点,统筹兼顾,勤俭节约原则
由于收入的有限性,不可能一下子解决所有的支出项目,高校只能根据自身的事业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分轻、重、缓、急保证重点发展项目,同时兼顾一般项目,促进高校健康、稳定地发展。此外,在资金的具体安排上,对每一个支出项目都要精打细算,科学论证,从多种方案中做出最优决策。如大批量的采购、大面积的维修改造和基建项目,推行招投标法、政府采购等,要做到公开、公平竞争,以节省开支和杜绝腐败。
(三)成本――效益原则 对某些项目。如大型维修、更新改造、对外投资、基建等项目,事前要进行科学、充分的论证,尽可能制定出几种可行性实施方案,从中选出低成本、高效益的方案。切忌一哄而上。不讲求成本效益而盲目上项目。
(四)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原则
在预算资金的具体安排上,一方面不要一味追求节约、少花钱而忽视项目质量和长远利益,因为这样可能会导致预算项目不能较好地发挥作用,或建成后需要不断地维修,甚至较快过时淘汰,反而花更多钱,造成资金的浪费;另一方面也不要一味追求高标准、高质量而不考虑其使用功能。从而导致花不必要的钱造成资金浪费。此外,既要考虑教职工眼前的福利待遇提高,也要考虑高校长远发展所必需的资金投入,把调动教职工教学,研的积极性与增强高校发展的后劲、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学校的竞争力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成为推动高校不断向前发展的合力。
(五)收入预算稳健原则
由于预算编制时间在预算执行年度之前,因此,预算年度的财政拨款、学生招生计划等影响收入的许多因素都不确定,这就使得收入预算难以准确预计。由于支出预算是根据收入预算的多少来确定的,因此,对收入的预算必须持稳健原则。在编制收入预算时,应根据收入来源的各个可能渠道。对每一收入项目充分考虑其取得的可能性及影响因素,综合分析,仔细测算,科学预测,既不要打“埋伏”隐藏收入,也不要盲目高估收入。
(六)适度负债原则
随着高校教职工和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高校现有的基础设施和实验仪器设备等难以满足高校迅速发展的要求,急需大笔的资金投八。尽管财政增加了拨款,向学生收取的学费及住宿费收入也增加了,但高校人员经费及公用经费的支出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资金缺口仍然很大,这必然会导致高校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或借款筹资。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借款或贷款终归是要偿还并要支付利息的;如果形成不良贷款,不仅学校受损失,也会影口自学校的进一步筹资。因此,高校举债发展必须适度,必须对每一个融资项目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既要考虑项目的效益是否显著,也要考虑学校的偿债能力,否则将会给高校后续发展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二、高校财务预算编织的具体实施
高校财务预算编制是一项政策性较强、要求高、难度较大,涉及到各方面利益的复杂而具体的工作,必须综合考虑、认真筹划。
(一)提早做好预算编制的规划,充分做好预算编制的前期工作
预算编制的前期工作主要包括预算编制的规划,即编制人员的确定、编制全过程各阶段的划分、编制工作内容及时间安排、编制程序和预算调查表的设计等。编制人员的确定事关编制质量,一般应由业务水平高、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会计主管人员具体负责,并配备一定的助手。预算编制的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预算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制定预算编制的详细规划,搜集预算编制有关的基础资料,并向学校各职能部门发放预算调查表,指导各部门对预算调查表认真填列且按时收回。该阶段预计需两周时间。第二阶段:预算资料审核、整理、汇总,提出初步预算草案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工作为:对收集的有关预算的资料进行认真的审查、核实,必要时作实地调查研究,对预算的各个具体项目认真测算,然后整理、归纳和汇总。提出初步财务预算草景,交学校财务部门领导初审,经修改、补充、完善后提出正式的财务预算草案,送交学校有关领导审阅。本阶段预计两周时间。第三阶段:审定财务预算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工作为:根据学校领导对预算编制草案的意见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形成正式的财务预算方案。本阶段预计两周时间。综上,预算编制的全过程约需六周时间,一个半月左右。为了保证预算编制有较充足的时间,并能够在年度开始时执行预算。一般情况下,预算编制开始时间至少应在预算年度前一年十一月初。
(二)预算编制尽可能细化到各个部门、基层单位和具体项目,以提高预算的准确性,便于预算管理
预算编制细化是预算管理的基础,是预算编制最基本的要求。
1 要搞好预算项目的设计
预算项目的设计应尽量与会计科目相对应,这样便于会计核算和预算的监督管理。预算项目的各级次要层次分明,结构要合理,使预算方案构成一套完整的体系。该体系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财务预算汇总表、部门预算明细表和重要项目预算明细表。
财务预算汇总表由两大部分组成: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其中,收入预算按收入来源渠道细分为具体的收入项目。支出预算分三级:第一级项目为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第二级项目为第一级项目下的支出项目,如人员经费项目细分为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和助学金。公用经费项目细分为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招待费和其他费用。第三级项目为第二级项目下细分更具体的项目。部门预算明细表是按职能部门或基层单位列示的、反映该部门或基层单位预算年度收入及支出的所有具体预算项目。重要项目预算明细表是对财务预算汇总表中需要的、需进一步详细分解的预算项目的细化,例如:办公用电话费、水电费、维修费、交通费、办公费等需列示各职能部门或基层单位的具体预算额。
2 预算资金要尽可能落实到具体的职
能部门或基层单位及具体项目上
争取做到各具体职能部门或基层单位的每个支出项目都能在预算中反映,每一笔支出都有根有据。在此基础上形成部门预算明细表和重要项目预算明细表。
3 要强化项目的论证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项目安排上的盲目性
这就需要对经常性的支出项目建立起有关的资料库,如教职工基本情况资料库、学生基本情况资料库、主要耗材或办公用品需要量及价格信息库等;对专项基建项目、维修改扩建项目等。尽早做好可行性研究,建好项目库,供预算编制时作为是否纳入年度预算的参考。
(三)运用科学的预算方法和电子计算机工具。认真测算各个预算项目的预算金额,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财务预算总体上分为两个部分: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由于各部分预算各有其特点。故应采用不同的预算编制方法。
1 收入预算编制方法
高校收入主要包括财政拨款收入、学生学费及住宿费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等。财政拨款收入一般会稳定增长,可以上一年度的财政拨款数为基数,结合增招的学生人数进行合理预计;学生学费及住宿费收入可以采用“标准收入预算法”测算,即根据各年级、各专业学生人数与相应的收入标准测定其预算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不易准确测定,可根据每一个收入项目的特点,分析其取得收入的可能性及影响收入的各种因素,按照稳健原则逐项仔细测算其预算数。
2 支出预算编制方法尽量采用“零基预算法”
即对每个支出项目取消传统的基数加增长的编制方法,一切以“零”为起点,按照预算年度所有因素和事项的必要性及轻重缓急程度,认真仔细分析。权衡得失,择优选择,重新测定出每一具体项目的预算金额。对于人员经费预算,按照标准定额逐人核定。对于公用经费预算,按有关标准和定额,对每一职能部门或基层单位下的具体项目逐项测算。对其中办公费、差旅费、邮电费等行政综合费用,可实行“定额管理”,根据部门人员定编数及业务特点核定其部门预算数额。对水电费,逐步推行一户一表计量管理,核定其预算数额,推行预算“定额管理“,可控制支出的惯性膨胀。对于一些大宗项目,如设备采购、材料采购、基本建设、维修改造等项目,需进行广泛的市场调查和周密测算,必要时还需请有关专家参与论证,以提高预算的精确性。
财务预算编制是一年一次的必做工作,各年的财务预算编制,其内容、方法等变化不大,如采用手工编制费时费力,而采用计算机工具,以后年度编制财务预算可在上年度的基础上修改、补充,既省时又省力,还能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预算编制的质量。
三、加强对预算的监管和审计,确保预算理管的正确执行
前言
财务是高校管理的关键部分,财务预算管理与高校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管理人员逐渐认识到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开始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控制财务编制过程,并对编制原则进行深入分析,充分研究实施策略,以提升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性,促进高校健康、快速发展。
一、高校财务预算的编制原则
(一)收支平衡原则
现阶段高校的收入渠道有所增加,收入不断增长,但是由于高校需要不断更新教学设备、改善教学环境、提升教师待遇,因此,需要支出的资金也在持续增长。在进行财务预算编制时,需要遵循收支平衡的原则,量力而行,以免支出超出能力范围使高校陷入财务危机。
(二) 合理负债原则
随着社会上对高校教学要求的提升,各大高校开始了对自身教学环境、教学设备的完善。虽然这一措施吸引了更多学生前来就学,学费、住宿费等收入都有所增加,并获得了更多的财政拨款,但是在完善过程中,高校中的各项经费也随之增长,所需资金仍然无法得到满足,这一情况下,高校必然会采取贷款、借款等方式进行筹资,而在还款时,不仅需要偿还所有借款,还需要支付一定的利息。因此,要求高校在财务预算编制时,遵循合理负债的原则,对融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和效益分析,充分考虑学校的偿还能力,避免不良贷款给学校造成的消极影响。
(三) 成本效益原则
对于高校的一些大型项目建设或投资,需要提前进行论证分析,由相关人员制定多种不同的实施方案,对方案的可行性、所需成本、预期效益等进行科学的分析,选出低成本高效益的方案,切忌过于注重短期利益而盲目开展项目,影响高校未来发展。
(四) 统筹兼顾原则
由于高校的收入有限,无法完全满足所有的支出项目,因此,需要高校遵循统筹兼顾的原则,科学规划学校发展道路,有计划的、循序渐进的开展各项支出项目。对每一个项目都采取方案择优的方式,对资金进行合理分配,精打细算,并通过招投标法等方式,实现项目的公开、透明,以免资金浪费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五) 收入预算科学预测原则
高校的收入预算受招生计划、财政拨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预测难度较大,因此,在高校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应遵循收入预算科学预测的原则,充分考虑各收入项目的影响因素,做到既不隐藏收入,也不高估收入。
(六) 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相结合原则
在高校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应遵循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相结合的原则,避免过于追求低成本而造成设施建成后防腐维修、设备淘汰较快,反而导致资金大量浪费,不利于高校的长期发展。
二、高校财务预算编制实施策略
(一) 重视前期工作
预算编制的前期工作主要是对预算编制的规划[1]。包含了对编制人员的选择、预算调查表设计、编制阶段划分、编制时间及内容的安排等。编制人员的业务素养对编制工作的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因此,高校应选择责任心较强、专业水平较高、具备丰富编制经验的人员作为主要负责人,并配备相应的助手。
将高校财务预算编制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制定编制相关的材料,并对预算调查表进行发放和回收,第二阶段为制定预算草案阶段,对所收集的预算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调查核实资料的真实性,对各项目进行测算,利用总结数据进行预算草案的设计,并交由上级进行审核,提出正式草案,第三阶段为财务预算审定阶段,根据领导意见对草案进行修改、完善,最终形成正式方案。通常整个预算编制过程需要六周左右,高校应合理安排时间,以保证预算编制时间的充足。
(二) 细化预算编制
细化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基础,是预算编制的基本要求[2]。因此,高校在财务预算编制实施的过程中,应对预算编制进行细化,尽量细化到各基层单位、部门以及项目,提升预算的准确性。
做好预算设计,尽可能的与会计科目相对应,保证预算项目的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形成包含重要项目预算明细表、预算汇总表、部门明细表三部分内容的完整预算项目体系。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在预算中体现出每一支出项目,保证所有支出都有根有据,并制定部门的预算明细以及重要项目的预算明细。加强并落实对各项目的论证工作,避免盲目安排项目相关工作。对于经常性的支出项目,需要创建相关的资料库,如主要耗材价格信息库、职工基本信息库等。对于专项基建项目等,需要提前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创建项目库,以便为年度预算提供相关数据。
(三) 使用科学的预算方法和工具
在进行高校收入预算编制时,需要对不同的收入采取不同的预算编制方法。例如学生学费等收入可以使用标准收入预算法,经营收入可以结合收入项目特点及影响因素,按照科学预测原则进行预算。
在进行高校支出预算编制时,可以采取零基预算法。零基预算法,即以零为基数的编制计划和预算方法[3]。将零作为起点,对预算年度所有项目的缓急程度进行分析,测算出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的预算,并对每一人员和部门进行逐一测算、核定,并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论证,以提升预算的精确性。
高校的财务预算编制工作时每年必做的工作,其内容、方法上不存在较大差异,采用人工编制十分浪费人力和时间,并且极易出现人为失误,因此,需要采用计算机等工具进行编制,能够直接在编制过程中在上一年度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修改,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节约了人力和时间,并保证了编制的准确性,大大提高了高校财务预算编制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机关;财务预算;管理
Abstract: The financial budget management organs financial management method is the most basic, the most effective, the most authoritative, its financial management authority, i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But in actual operation process, due to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trictions, certain economic activities is difficult, the preparation and execution of the financial budget of the existence of many technology or the thought problem. These problems reflec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financial budget management department. This article on how to address this situation, further improve the department budget management,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a financial budget elaboration.
Keywords: authority; financial budge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3
一、机关财务预算的重要性
在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机关面临着需求日益增长但经费增加相对缓慢的境况,而财务预算的制订可以详细地规划出全年单位经费来源的渠道和数额,投入的方向和重点,从而使财务人员在财务管理中就可以有目的、井然有序地沿着预算所规划出的轨道运行。一般而言,财务预算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计划与调节作用,主要解决财务数额有限而单位建设所需财力较大造成的供求矛盾突出的问题。二是供给与保证作用,财务预算的供给与保障作用主要表现在针对预算项目需要拨款,根据项目安排经费数额供应经费等方面。三是监督与控制作用,监督与控制是同步进行的,通过对下级和事业部门财务预算的审核监督使其预算项目安排合理,以控制经费的投入方向和投入量;通过控制拨款监督预算的认真执行;通过结算报销可以对财务开支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有效监督;通过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和检查又可以掌握财务开支情况与事业任务完成情况是否相符,从而监督经费使用效益。而控制又确保预算落实,编制预算时,控制经费的投入量和投入方向;执行预算时控制拨款,控制报销,控制事业进度;调整预算时控制其综合平衡。
二、机关财务预算管理的误区
1.部分单位党委财务预算意识不强,“重供轻管”现象屡禁不止
目前,有的单位领导对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有无必要开展财务预算管理这一问题的认识并不十分清楚和统一,在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较低,致使财务预算管理缺乏权威性和前瞻性,难以发挥财务预算的控制作用。在执行过程中,不按预算办事,随意调整预算、突破预算,财务预算计划与预算执行“两张皮”现象尤为严重,年初预算形同虚设。
2.预算编制人员素质低,预算编制质量不高
经验对于一个财务人员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一部分财会人员正是由于过于看重自己的这笔财富,往往只看重自己的主观认识,抱残守缺,不去获得分析、决策信息的管理理念。他们利用传统习惯思维,继续沿用过时的管理思想或过时的管理手段,不愿意主动分析吸收新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手段,这直接影响到财务预算管理的编制与财务使用效益的好坏。而有的单位财务人员责任感不强,业务素质较低,预算编制粗枝大叶,不能按照工作任务的要求认真分类,综合预算缺项、漏项的情况屡见不鲜;有的甚至资金预算不到位,计划上的项目资金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
3.部分单位只重视短期活动,忽视长期目标
由于部分单位在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只重视短期活动,忽视长期发展目标,使各期编制的财务预算衔接性差,财务预算指标与单位长期发展战略不相适应。
三、加强机关财务预算管理的措施
1.强化党委财务预算意识,明确财务预算管理的全员参与性
党委重视、党委当家、财务理财、齐抓共管是增强财务预算意识的关键。相同的财务标准,相同的基础条件,党委宏观决策水平高低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效益,还可以防止因决策失误给单位带来的损失和浪费。加强财务预算管理,仅仅提高单位领导的预算意识是不够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明确,单位财务管理是一项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系统工程,应坚持实事求是、注重效益、明确权责、全员参与、目标控制、分级实施的原则。因此,必须充分调动单位所有部门参与预算编制的积极性,不能漏掉任何一个预算部门。
2.明确预算目标,坚持财务预算为单位长远目标服务的原则
财务预算是运用合理的预测和决策方法围绕单位长远目标而进行的一项财务活动,所以财务预算最终服务的对象是单位的长远目标。如果财务预算脱离了长远目标,那财务预算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简单来说,财务预算不仅要注重短期的目标,更要跟单位的长期目标相一致。从单位的长远发展来看,长期预算显得更加重要一些。作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该充分重视长期预算的制定过程和执行情况。但由于长期预算的时间跨度较长,所谓的计划不如变化快,在长期预算的编制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很难预测到,所以长期预算的准确性较差。但长期预算关系到单位的长远目标,在较长时期内会对单位的财务状况和资金运用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还需要每年根据实际情况对原编预算及时进行修订、调整。另外,优化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流程,避免短期行为。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预算执行“短期行为”,以及歪曲或篡改财务预算数据等行为。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流程的优化是单位预算管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
3.加强人才培训,提高单位财务管理干部专业素质
搞好财务预算人才是关键,建立一支高素质符合现代经济建设要求的财务管理干部队伍,是提高机关财务预算管理及经费使用效益的有效途径。为此,既要不断加强财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与技术交流。通过思想教育工作,促使财务人员增强管理财务的责任感,树立控制财务的责任意识,在财务预算执行的过程中,主动及时地反馈信息,积累有用资料,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生的问题;通过加强培训、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来造就一批精通财会业务知识、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以适应不断发展的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
4.强化预算编制工作,积极探索适合当代机关的财务预算编制方法
近年来,由于各机关外部的经济环境不同,采用的财务预算编制方法也不同。一般说来,当单位经济业务活动较稳定时,可以采用静态预算的方法;当外部环境变动较大,单位经济业务活动不稳定时,则更适宜于采用弹性预算和滚动预算的方法。但是,不管采取什么样的预算编制方法,都应该坚持以下编制原则:坚持量入为出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综合预算的原则;坚持部门预算的原则;坚持零基预算的原则;坚持一般不予调整预算的原则;坚持权责对等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分析外部的经济环境和各级机关自身的特点,制定出适合自己单位的财务预算编制方法,才能最终编制出为机关经济活动服务的重要依据。
四、结束语
在当前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机关面临着发展需求日益递增但是经费增长却相对缓慢的情况,而财务预算能够有效地规划出经费来源的渠道以及数额,投入方向以及重点,进而促使机关的财务管理能够有条不紊地按照预算所规划的道路运行。
参考文献:
[1]孙秀君.浅谈如何搞好机关财务预算管理.中国集体经济.2010(15):170-171.
企业财务预算是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资金的取得和投放、各项收入和支出、企业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资金运动所作的具体安排。财务预算是有效组织和协调企业资源,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和获利能力的一种方法,也是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约束机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优化企业资源配置,确保企业实现各项战略目标的重要管理手段之一。
一、现阶段企业在实施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施财务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明确
预算组织架构是预算管理体系的骨架和起点,但在现实中很多企业未能建立层次分明的预算组织体系,预算的组织机构还不健全,职责还不明确,预算的编制和调整工作都由财务部门来完成,各职能部门并未真正参与到预算的编制、控制等体系中来。
(二)财务预算与企业经营战略相脱节
企业编制财务预算的目的就是为了防范风险,更好地实现其经营目标,进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可是现实中许多企业编制的财务预算各期的衔接性差,预算指标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不相适应,导致了企业财务预算的短期化,造成企业只重视眼前利益而使长期利益受损。
(三)财务预算与外部市场或企业内部实际情况相脱离,可行性低
许多企业在编制财务预算时,经常出现两种情况:一是财务预算指标偏高,企业无法在当前的市场情况下完成既定指标,造成财务预算的可行性降低;二是财务预算过于宽松,各部门可以轻松地完成财务预算指标,这也使得财务预算难以起到应有的约束和激励作用。
(四)财务预算的编制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
预算指标一般要根据一系列现有的实际数据和预测数据经过客观的计算后才能确定。然而现实工作中有不少企业在确定预算数据时,只是采用简单的方法来主观估计预算数,缺乏必要的预测环节,或随意地运用增量预算或减量预算的方法确定预算数,这样编制出来的预算必然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
(五)没有建立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
目前在已实行预算管理的企业中,较普遍地存在着在预算实施期内,未对实际经营结果和财务预算的差异进行分析,内部绩效考核与预算目标相脱节。具体表现在,分析和考核部门不明确、分析和考核内容不具体或与预算目标没有直接关系、没有形成制度化、没有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二、企业如何有效实施财务预算管理
(一)建立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组织机构
财务预算组织是财务预算机制运行的基本保证。财务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在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组织机构的基础上。首先,企业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设立财务预算委员会(或类似机构),其人员组成可由企业相关领导、财务、人力资源、生产、经营等企业内部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该委员会应在法定代表人或董事会等机构的授权下,负责财务预算管理的领导和协调工作。其次,在预算管理委员会下可设日常工作部门,具体负责组织企业财务预算的编制、审查、汇总、上报等工作并跟踪监督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另外,企业内部的财务、人力资源、生产、经营等职能部门具体负责本部门业务涉及的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等工作。
(二)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确定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目标
财务预算目标实际上是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基础的财务管理目标,没有战略意识的财务预算就是企业的短期行为,就会失去正确的目标和方向,不可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所以财务预算管理过程必须是围绕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全过程。企业的战略导向、战略目标将直接决定预算模式的选择、预算重点和预算目标如何具体确定。因此,企业要实行财务预算管理,必须根据市场环境和企业的现有资源,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并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确定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目标。
(三)运用科学的编制方法,编制与市场相适应的财务预算
首先,企业要做好财务预算的事前预测工作,采用以历史数据为基础的弹性预算方法,对不同的方面采用不同的预测方法。对于销售预测,应根据历史年度数据和市场需求等因素采用概率分析法得出企业最佳的销售收入预期值。对于成本支出预测,应以谨慎原则为指导,通过建立成本数学模型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当前的市场状况进行合理预测。其次,在编制财务预算过程中,要坚持由总到分与由分到总相结合、由上至下与由下至上相结合、由内到外与由外到内相结合的原则,在综合考虑市场信息和企业内部情况的基础上,按照切实可行的编制程序,运用科学的编制方法,编制与市场相适应的企业财务预算。
(四)做好企业内部基础管理工作,完善财务预算编制基础
企业财务预算是以业务预算、资本预算为基础的,而业务预算要求各种业务开展必须规范,各种业务流程必须科学。因此,企业要根据各自的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从销售、生产、供应等各个方面加强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包括作业标准、作业流程、技术经济定额、信息收集和记录等。在编制财务预算时,企业内部生产、投资、物资、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及财务等职能部门应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分析企业内外部情况,包括用户对企业产品的需求、产品市场价格、原材料的供应和市场价格,还有产品生产能力、生产消耗、各项费用、现金流量以及企业发展状况等各方面的内容。只有按这种实事求是的原则编制出来的预算,才是切合企业实际的预算,才能够指导企业预算年度内的生产经营,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在一定的战略目标指导下,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投、融资活动实施有计划、协调运作的各项财务管理活动。是具有企业计划、协调、控制、激励、评价生产经营等功能的一种综合贯彻企业战略方针的机制。是一系列专门反映企业未来一定预算期内预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收支等价值指标的各种预算的总称,具体包括现金预算、预计利润表、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现金流量表等内容。
财务预算的期间一般为一个年度,即;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实际工作中,一般将年度预算按季或按月加以分解,求得季度或月度预算,以利跟踪分析。
企业财务预算编制流程一般为制定计划、全面分析、加以量化,对上述方案进行系统的编制,定期检查执行情况。
二、财务预算管理的特征
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基于战略的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系统,作为落实战略的保障方法,财务预算管理必须贯穿企业全部业务经营活动,它与企业的业务经营预算、投资及筹资预算等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企业完整的全面战略预算体系。因此,财务预算具有全面性和战略指导性特征。
(一)全面性
财务预算不是单一的财务数字的汇总,财务人员不能闭门造车,在编制预算时,应与企业的业务经营等部门相互沟通商榷,结合企业总体目标,编制出适合本单位业务发展需要的财务预算指标,预算指标要与业务经营目标相匹配,即:财务报表的每一个项目均体现企业经营活动中某一特定方面的数量状况,这样编制出的财务预算指标完全体现出了涵盖企业全面经营状况的特征。
(二)战略指导性
企业在发展中需要战略性的管理和长远规划,而科学的财务预算管理正是企业日常经营与管理战略的结合。因为财务预算目标的确定是结合企业的业务经营战略目标而制定的,所以,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均应遵循企业的财务预算指标,符合实现预算指标的要求,才能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战略目标要求。由此可见,财务预算在日常业务经营中具有行为的战略指导性。
三、财务预算编制原则
日常实践中,企业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来进行财务预算的编制。
(一)综合性原则
财务预算要综合体现企业的未来经营预测状况,不但要包括财务预算的损益预算、权益预算、现金预算等,还要包括企业的业务经营预算等,例如:根据由业务销售部门做出本年度企业的产品预计销售情况,而据此预算销售这些量的产品有可能发生的差旅费、广告费等各项业务费用。这样,有关预算指标之间相互衔接,勾稽关系明确,才能保证整个预算的综合平衡,符合企业的业务发展需要,才是有效完整,执行力强的预算。
(二)逐级预算,汇总管理原则
每年年初制定财务预算时,应成立企业内部预算管理委员会,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各级预算单位分别编制本级预算,由上一级主管预算单位审核之后,统一报送财务部门进行最后的汇总编制,经预算管理委员会讨论批准后方可实施。具体执行中,实行上级管下级,逐级分别管理的原则。
(三)合理性的原则
财务预算的编制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经营目标,充分考虑未来经营中可能发生的各项变动因素,并做出相应的备用调整方案,科学的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四)不调整原则
财务预算一经确定,原则上一般不再调整。若因经营变化确需调整的相关支出,须事先提出申请,经企业内部预算会批准后予以调整。
四、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
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追求稳定发展,提高经营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财务预算的主要作用在于促使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提高经营绩效。同时,在工作实践中也要定期总结、发现问题,及时分析,纠正偏差。其主要作用有如下几点:
(一)能够明晰经营目标、充分发挥计划职能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在经营中会面临很多不确定的风险,如果不预先规划,一旦发生问题,就会措手不及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做什么事,不仅要考虑当前,还应审时度势。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日常实践中,只要企业有健全、完善的财务预算工作,并不断加强日常工作的计划性,就可使企业的成员对各种环境变化予以准确的预测,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可以较好地规避由于内部、外部诸多不确定性引发的风险。计划虽然不能完全消除风险,但它会尽可能地将风险对企业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使企业根据发展状况及时调整目标要求,从而确保企业的稳定经营与持续发展。
(二)能够掌握经营活动的发展动态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监管部门应根据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要求,定期或不定期,逐项检查或抽查预算执行情况,密切关注日常经营动态,对于各部门偏离原定指标的行为及时指出并纠正,同时,调研分析各部门的信息反馈,分析差异原因,及时调整应对方案。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目标实现的几率,及时化解风险,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使资源浪费或经营不力,降到最低程度。
(三)便于沟通管理,确保员工各司其职,提高工作效率
预算的编制过程要全员参与,各员工、各部门都要提出涉及到自己工作方面的相关预算情况,了解预算的整个编制过程,明确自己在预算中的作用,确保员工各司其职,有章可循,目标明确,使管理者和员工双方及各部门之间在预算制定之初就达成共识,减少未来执行中的障碍,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关键词】经济性;高校财务部门;预算管理探讨
财务管理部门是完善高校管理的基础,而预算管理又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我国预算法规的颁布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应该受到更多的重视。但是根据相关资料的研究我国高校财务预算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高校财务的科学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完善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
一、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概述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是完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预算主要是根据高校日常业务资金流动情况,对高校未来业务往来、资金流动等基本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预计、规划和测算,并通过计算形成一套数量化、具体化的资金计划方案,为高校今后开展的各种业务活动提供平价和监督的标准,从而实现既定的目标。高校作为一类非盈利群体应该根据发展规划的需求,统一制定资金支出账目,科学的做出相应的规划,通常高校在编制预算规则的时候应该遵守:(1)资金预算应放在重点项目中,高校日常的经费是有限的,财务主管部门应该结合学校实际的发展目标优先满足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高校科研工作的支持。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时财务预算人员必须要秉承节约的原则,尽可能的按照国家规定进行预算,保证财务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2)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在编制过程中还应该尽可能的规避风险,实现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稳妥性。这就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财务管理能力,锐利的眼光,才能实现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科学管理。
二、完善我国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措施分析
(一)转变预算管理理念,重视部门之间的交流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是维持教学工作顺利展开的关键,在市场经济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应该不断更新观念,通过宣传获得相关领导干部对预算管理的重视。为达到预算管理的目的,可以在高校内部管理人员中开展预算管理知识和能力的普及活动,让更多的人关注预算管理,同时预算管理关系到高校日常教学的开展有必要让多部门人员参与讨论,这样不仅可以保障预算管理的科学性还能够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作为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更应该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重视对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用知识武装自己。财务管理人员也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形成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提高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高效性。
(二)完善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和资金安排
加强对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是保证高校快速发展的关键,落实高校预算管理工作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强化各部门资金申请资格的审批,要保证各部门所申请的资金是必须的、合理的。同时高校应该成立专门的物资采购部门负责学校日常材料的采购和监督,高校二级单位需要采购大型物资时要先向有关部门进行申请,相关部门应该根据二级单位的实际情况以及采购物资的适合度进行审核,或者是组织相关专家针对设备的利用率、用途以及必要性等进行分析,财务管理部门在设备购进过程中要保证各项手续的完备。
(三)加强高校财务预算编制的完善
完善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编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是“妥善”原则,高校落实预算管理要遵守国家的相关法规章程,严格按照正常渠道实现收入的增长。各院系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各院系的创收收入也是学校财务预算的一部分,各院系在上报创收收入时必须秉承真实性的原则,任何院系都不能随意隐瞒或者是虚报创收收入;同时为了提高各院系的创收积极性可以设定一些激励措施,比如:各院系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的收入可以按照比例上交,重点主要是要促进高校的快速发展。其次高校在落实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时,还应该秉承“积极”的原则,即高校财务主管部门应该根据高校日常的资金支出情况全面的进行预算,其他部门也应该配合财务预算管理部门的工作,真正做好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
(四)提高高校财务预算监管力度和工作执行的科学分析
监督管理是保证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真实性的一个因素,为提高搞下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额实效性,可以由校长领导、财务主管和审计主管共同组成财务预算小组,专门指导和监督高校财务预算工作的开展情况;并且财务主管部门要根据高校日常资金支出情况以及学校发展的需要成立专门的资金以防备高校建设时资金的需要。同时高校财务预算执行工作也是影响高校发展的一个因素,在预算工作执行过程中采取部门要不断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对预算编制进行审核,及时找出预算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纠正。其次高校科研经费是财务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科研经费是提高高校科研水平的资金来源,针对这部分资金要加强管理,各科研项目在审批过程中对于经费的申请务必要严格审查,保证申请资金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不仅如此还需要个科研项目负责人定期对项目资金的支出情况进行汇总上交,保证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监督工作和执行的科学性。
三、结语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高校要提高自身的竞争水平,需要在做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的基础上重视对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可以从预算管理理念、完善预算管理和资金安排、加强财务预算编制以及提高财务预算监管力度和执行力度等方面不断完善高校的预算管理工作,提高高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孟卫东,黄波.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高校资源优化配置机制设计研究[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04):20-21
【关键词】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前言
财务预算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将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到管理过程中,建立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系统,能够使管理效率得到提高,是高校发展的主要途径,对其设计与实现问题进行研究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扩大该系统的应用范围,提高其应用水平,为高校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1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概念与原则
1.1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概念
高校财务预算即以高校的财务支出计划等为对象的管理工作,是高校平衡收支的主要手段。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内容较多,不仅包括对财务支出的管理,同时还包括对预算审批以及编制的管理,将其用于高校中,能够为高校财务环境的优化带来帮助,是其长远发展的基础。
1.2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原则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应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需要注意的是,收支平衡指的是相对平衡,不要求收入与支持完全相等,但两者之间不能存在过大的差距,从长期的角度看,两者能够达到平衡的水准,这样才能使高校的财务状况更加合理。
2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1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系统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系统是以财务预算管理为主要功能的系统,是在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项信息化管理方式,相对于传统管理方式而言,具有效率高、技术性强的特点,对系统进行设计,并保证其能够顺利实现,是当前高校必须关注的主要问题。
2.1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系统的设计
2.1.1系统流程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系统所实现的预算,应由外部财务账务系统录入上年实际值,并以项目数据为主,进行预算分配与调整,将三者结合,形成预算数据。预算数据进行预算统计、执行查询以及预算分析,能够最终以报告的形式体现出来,最终完成预算工作。
2.1.2系统数据
系统数据以总收入支出预算为主,其中总支出预算主要包括教育支出A算与其他预算,而教育支出预算则包括单位经费预算。机动费预算以及其他预算等。系统设计过程中,应将上述数据进行综合全面的体现。
2.1.3功能模块
系统功能模块应包括系统管理、预算设置、预算分配、预算调整、预算执行以及统计分析几大模块。其中系统管理模块应包括用户及权限管理等,从系统不同功能的角度入手,实现对系统的全面管理。预算设置模块的功能在于实现对各个项目的设置。除此之外,其他模块各自具有其功能,通过互相综合与统一,实现预算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在各大模块中,以预算的设置、分配、调整、执行与统计为核心部分。
2.1.4数据库设计
系统功能的实现需要数据库的支持,不同功能模块数据库的设计方法不同,以教育支出项目预算为例,其功能在于实现对未来教育支出的估计,其数据库的设计应通过Qsb字段来实现3]。
2.2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系统的实现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系统可采用Sybase PowerBuilder 12.5+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来完成设计,模式以C/S为主。
2.2.1各功能模块的实现
在上述设计方法的支持下,不同功能模块的实现方面不同功能,以系统管理模块为例,其中包括用户权限管理的内容,在实现过程中,用户对系统的登陆以及对信息的查询,应通过输入用户名+密码的形式来完成。系统支持用户对信息进行更改,同时也支持用户自行更改密码,但需要注意的是,用户权限应与管理员权限分开,在系统中,管理员具有更大的权限,能够实现对系统中数据的处理和对权限的设置等。
以权限的设置为例,可以通过相应流程,获取用户编号,在此基础上,查询权限表,如不允许该用户访问,应在权限表删除用户权限,用户密码的更改相对简单,用户可以自行操作完成。在年度预算的设置过程中,用户可以进行到预算表窗口,点击使表格呈现可编辑状态,继而将年度数据输入,并进行结转,完成下一年度预算。
2.2.2功能模块实现要求
为保证用户能够实现对各功能模块的操作,必须确保系统具有完善准确的操作提示,用户的每一步均能够按照提示来完成,以提高用户对系统的使用效率。但同时,也要限制用户的操作,保护系统安全。除此之外,为使预算表能够从电子形式转化为纸张形式,系统还应支持导入与导出功能,并设置打印功能,保证在打印之前,用户能够预览打印效果,避免出现打印失误。
3系统测试
为保证系统功能全面,应从编码阶段、功能阶段以及投入运行阶段出发,实现系统测试。
在编码阶段,应确保其编码的准确性,避免其中出现错误,以为系统功能的实现打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在功能阶段,应确保各项功能的设置能够全面覆盖的高校财务预算的方方面面,同时能够保证用户可以对系统进行顺利的使用,应加强对用户的提示,并完成权限设置等内容。测试应针对上述内容展开,保证其全面性与合理性。
在投入运行阶段,要对系统功能的实现问题进行测试,观察其是否能够顺利完成预算工作,同时观察其他方面的功能是否符合最初设计要求,最终达到提高系统应用可靠性的目的。
4结论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提高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水平的基础,是高校工作信息化的主要体现。设计与实现应坚持全面性的原则,即保证系统中全面涵盖高校财务预算有关的种种工作,同时应坚持可靠性原则,通过系统测试,分别判断系统每一设计环节以及每一功能实现的可靠性,以此确保系统功能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薛辉,汪玉琳.基于的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价值工程,2012,07:161162
[2]王青,刘沛.基于THINKPHP技术的高校财务预算系统开发与实现[J].软件导刊,2013,07:101103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预算 管理
一、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现状
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是帮助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对单位内部的人财物进行计划、协调等的一项管理制度,它已经成为事业单位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单位实现计划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因各种原因,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还是存在许多不足。
(一)预算编制方法单一、不完善
由于对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单位人员在预算编制时较少去寻找新的方法,而是一味的效仿,使得预算编制方法单一,容易出现漏洞;像气象局等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方面基础比较薄弱,固定资产核算不实、部分事项会计核算不清等问题较为严重,在对事业单位发展计划进行预算编制时,要么数据不够准确、真实,要么就是简单的借鉴之前的数据资料等,造成预算编制不合理、缺乏准确性。
(二)预算执行缺乏绩效评价
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方面不够重视,再加上绩效管理较晚引入到事业单位,使得单位对绩效评价及其约束机制等方面缺乏认识;事业单位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就很难用成本、产出等单一指标去评价,容易造成指标选取不全面、不合理等问题,这样绩效评价更难进行。
(三)监督力度不够、机制不够健全
管理体制不完善造成资金支出随意性比较大,再加上机制的松散使得资金运行不够科学、资金使用效率低;过分强调费用支出管理的重要性,而忽略执行中的考核、监督;财务预算人员的工资与业绩脱节,业绩的考核就无法与预算执行情况相联系,再加上激励措施缺乏、人员积极性差,导致预算缺乏执行力。
从事业单位的现状来看,在财务预算管理模式、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方面都存在不足,接下来针对这四方面的问题来具体分析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模式及应用。
二、事业单位管财务预算理模式的选择
美国管理会计大师卡普兰教授认为,预算中的行为与企业的组织结构有直接的关系,他将这一关系分解为两种类型,即集权管理模式和分权管理模式。在集权型模式下,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在运作时分解目标、落实责任、制定措施,帮助最高管理层控制和监督单位全体人员的行为。这就需要单位拥有完善的管理机制,使这个预算管理机制中的每一方面都能考虑到其行为引致的结果。
所谓分权管理模式,是强调下属执行者(各基层单位、职能部门)是一个责、权、利相结合的经济实体,这种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财务预算指标的现实性和可靠性,大大激发了下属执行预算的自觉性;部门与部门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得以充分交流。但它需要激发这个预算管理体系中的每一部分,发掘人的无穷大的潜力,只要找到这样一种激励机制,就能取得良好的结果。
综上所述,集权管理模式和分权管理模式各有利弊,在经济市场环境多变的情况下,事业单位应该权衡这两种财务预算管理模式的优缺点,对其进行整合创新,寻找适合本单位的预算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针对事业单位是以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方面需要,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为直接目的的社会组织,事业单位应将目标管理理念和财务预算管理理念相结合建立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体制。利用事业单位预算反映单位费用收支的特点,将加强费用支出管理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目标,全面考虑到单位各部门之间关系,以及预算原则、编制、执行和监督等预算工作程序问题,建立相应的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预算管理模式。
三、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模式的应用
事业单位要有专门负责预算编制的部门,分别负责收入、支出等预算的分析、审核和综合平衡,最后形成总的预算草案,该部门负责人对总预算承担责任,其中,收入预算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包括预算外资金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支出预算包括: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上缴上级支出、事业单位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事业单位对各自的财务预算进行编制、上报,接受上级的检查考核,要对本单位财务预算的准确性负责,同时要加强对下面人员预算管理知识的培训,强化他们的预算意识,提高对财务预算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在这一预算组织结构下,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应用程序具体如下:
(一)制定战略预算管理目标
事业单位根据预算期内的计划目标以及收入、支出的初步预测,制定下一年的预算总目标,并将总目标分解为各子目标,进而根据预算编制原则和方法进行预算编制。
(二)编制财务预算草案
预算执行部门结合自身特点以及预测的执行条件,按照上级下达的财务预算目标和政策,填写各自的预算表格并上报。预算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合法性原则。预算的编制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收入的取得要合法,支出要符合国家的各项财务规章制度。真实性原则。预算的编制要与单位履行的职能紧密结合,对每一收支项目要有科学的测算方法,做到预算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可靠性原则。预算的编制要可靠稳妥,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不得编制赤字预算。突出性原则。预算编制时要合理安排各项资金,在兼顾各项的同时,要优先确保突出重点支出。完整性原则。要按综合预算的原则编制,单位的各项收入要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改进预算的编制方法。事业单位应学习企业预算编制方法,从不同的出发点编制预算并进行比较,例如以费用控制为起点、以计划目标为起点进行编制。预算的科学性来源于真实的历史数据、对未来理性和客观的预期、适宜和先进的编制方法等,所以事业单位应该从不同角度寻找多种编制方法。全面推进预算管理,将计划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责任人身上,使管理者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预算方法要由下而上、由上而下、不断反复和修正,最后汇总形成单位的全面预算报告。
(三)财务预算执行和调整
预算年度开始后,单位在年度预算草案批复之前,可暂按上报的年度预算草案安排支出。在年度预算批复之后,单位按照批复的预算执行。正式下达执行的财务预算决议,具有权威性,预算一经批复,必须严格按照执行,原则上不得调整。但有一些在批准的预算中无法调剂解决、需要调整追加财政性资金预算的,可申请调整预算。当部门预算与预算控制数差距较大时,应当根据部门预算及时调整第二季度分月用款计划,按规定逐级上报审批。
(四)建立预算的绩效评价体系和控制机制
评价指标是考核的核心,所以要全面、准确的选取指标,并且要以定量指标为主,加强考核衡量准确性;各部门尽量选取共性指标,增加各部门之间的可比性;在以节约资金为原则下,关注指标选取,建立绩效评价体系。通过在评价体系中规定关于预算执行情况的有关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才能够保证预算的顺利执行。同时将预算指标分解、各目标落实到实处,形成全面的预算执行责任机制。要对财务预算的执行进行控制与监督,将预算执行的进度、差异、对预算目标的影响等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报反映。
四、对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建议
(一)树立预算观念,提高对预算编制重要性的认识
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首要和核心环节,是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等各项工作的基础,预算就是指挥棒,是确保各项重点工作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各单位务必高度重视预算工作。
(二)强调统筹协调,加强预算编制的综合性
要切实加强预算编制管理,必须按照统筹兼顾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来编制预算,努力提高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单位编制预算的时候,既要考虑到财政资金,同时兼顾“十二五”规划项目的落实,特别要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基本建设项目提前谋划。事业单位要采取更为有力、更加有效的措施,进一步优化资源,统筹规划项目的衔接和落实,像气象局就要特别做好山洪地质灾害工程项目的资金安排。
(三)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财务预算管理
在财务管理软件选择面越来越广的条件下,事业单位应搭建适合本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财务分析、集中监控、动态预警、支持决策一体化管理,实现财务主管部门和审计部门(包括内审)对财务预算行为的实时监督、审计和分析。
五、结束语
事业单位要围绕中心工作,把预算编制工作与学习贯彻十精神结合起来,并且要与上级中心任务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需求结合起来。全面改革发展并实施财务预算管理体系。保证事业单位财务预算工作顺利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分析.时代金融,2012
【关键词】 模糊C合评价法; 财务预算; 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 F812.4;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06-0076-04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和高校的快速发展,高校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出现的问题日益突出。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认为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预算管理弱化,难以满足高校财务资源科学、合理、有效配置的功能。目前,我国关于高校预算绩效的研究成果较少。早期研究主要有:江文清[ 1 ]构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估体系,但是没有评价预算绩效;徐莉萍等[ 2 ]基于共同治理角度设计高校财权预算管理制度来提高高校预算管理效率;李权、朱波强[ 3 ]从平衡计分卡四维度进行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探究;陈秀兰[ 4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探讨高校财务预算在事前、事中、事后的优化研究;李现宗等[ 5 ]尝试构建自主发展型预算管理模式;褚贵忠[ 6 ]基于PART评价模型提出完善高校预算管理的新思路;李永宁[ 7 ]从政府拨款角度研究了高校绩效评价体系设计。面对高校预算编制及执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研究高校预算绩效的指标构成,并尝试采用有效的、能处理多因素及主观判断的方法进行评价。
二、高校财务预算绩效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高校财务预算的特征使得高校财务预算绩效评价必须遵循一定原则,总体看应该考虑达到四个目标:有效性目标、效率性目标、经济性目标和系统性目标,反映高校财务预算的内涵及绩效管理特点。高校财务预算绩效评价的关键是设计合理客观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规范高校财务预算绩效评价的流程、组织架构及实施保障举措。要做好高校财务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一是兼顾客观性及系统性原则。高校财务预算绩效评价时应该保持客观性原则,为此,应该设计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做到指标选择具有代表性、权威性和可信度。评价过程中应该充分听取有关理论专家、实务专家立场公正的意见。与此同时,预算绩效评价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指标互相联系,层次分明,系统构成全面且完备。高校在进行财务预算绩效评价时,可以运用层次分析法等计量方法,综合考虑实务及理论专家意见,将所有重要指标体系涵盖在内,综合衡量其直接效果和间接成果。具体运用时,要结合高校财务预算最关键特征,设计出简洁、层次分明而又能反映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的指标体系。
二是兼顾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原则。高校财务预算绩效指标比较复杂,指标体系设置具有层次性,为准确衡量高校财务预算项目提供依据。具体评价时既有定量指标评价也有定性指标评价。高校财务预算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是个系统工程,要明确科技支出绩效评价目标及原则,运用科学合理的测度方法,设计出针对高校各项事业发展的绩效测度指标。定量指标在反映高校财务预算方面具有可比性、确定性和直观性等特点。鉴于高校财务预算绩效评价的复杂性,并不是所有科技支出绩效评价都需要运用量化指标反映,也需要合适的定性指标反映。应该说,兼顾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可以帮助高校采用可量化和可操作性指标,引导科研创新项目取得具有层次性的科技投入产出绩效,并使财政科技指标计算口径与会计核算口径和统计指标体系保持一致。
三是兼顾价值导向性与操作性原则。不管怎样,高校财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要能体现出高校各项支出的价值目标。高校财务预算绩效要反映投入与产出对比的收益,应根据高校财务预算的内在规律归纳出高校财务预算评价指标体系。在组织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时,必须把高校财务预算绩效评价与国家及地方政府高等教育政策落实相结合。预算绩效评价工作能否有效实施,与指标设计有关,如指标体系是否精准反映预算支出规律,是否具有完备性和简便性,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唯有指标体系合理均衡、简繁适中、简便易行,数据符合规范化、标准化原则,才能具有极强的操作性。
四是兼顾可比性及合理性原则。高校财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选择,要符合可比性原则,依据高校财务预算的内在规律,反映出财政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率及效果,体现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的内在要求,做到操作性及可比性兼顾。高校财务预算绩效评价如何做到具有合理性,关键取决于指标测度数据具有技术的可能性及经济的可能性。兼顾可比性及合理性原则,使得高校财务预算评价更有利于对高校预算资金使用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估。
三、模糊综合评价法基本原理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对具有多种属性的研究对象进行综合评判的研究方法。该方法利用模糊集合精确、科学、有效地解决在综合评价中不精确、不完全信息对于评价结果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对于涉及模糊因素的研究问题来说,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解决方案。本文尝试运用此方法对高校的预算管理绩效进行评价。
大多数评价方法建立在“非此即彼”的基础之上,但是很多实际问题建立在“亦此亦彼”的基础之上,例如专家在对研究对象进行评判时很有可能部分同意一种评价结果,同时对另一种评价结果也不持反对意见,对于这种模糊因素,模糊综合评判法通过构造隶属度指标来解决。隶属度反映属于某种评价结果的程度,它的取值在0到1之间。
模糊综合评判法由因素层(包含主因素层及子因素层)、评判集合和相关评判矩阵构成。假设主因素层X=(x1,x2,…,xp),表示主因素层指标,A=(A1,A2,…,Ap)对应每一个主因素层指标的权重,例如ak(k=1,2,…,p)表示指标Xk在X中的权重,而且∑Ak=1,其模糊评判集合P=(p1,p2,…,pn),在模糊综合评判法中,对第i个指标的评判即为主因素层到评判集合中的模糊关系,由此构成评判矩阵R,于是在p个指标下的评判矩阵R为:
四、高校财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构建
高校财务预算应建立预算绩效考评机制,对预算安排的各类经费目标完成情况、取得成果及存在问题实施考评。新预算法首次提出了要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因此,高校应设计一套特定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评价指标对高校财务预算的管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价(见表1)。
(一)高校财务层面的绩效评价指标
1.筹资能力指标。该指标主要反映高校多渠道筹集资金的能力及资金Y构是否合理,主要包括:财政生均拨款增长率、非税收入增长率、自筹资金增长率、财政生均拨款数占总收入的比率、自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率。
2.财务运行绩效指标。该指标主要反映高校财务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效率、效果,主要包括:人员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公用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专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教学科研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基本建设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固定资产增长率、投资收益率等。
3.偿债能力指标。该指标不仅反映高校的债务情况,也反映高校对财务风险的承受能力,通过该指标计算结果能够反映高校未来事业发展的潜力,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负债率、总支出占总收入比率等。
(二)高校内部管理绩效评价指标
高校为了实现合理高效的资源配置,需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及业务流程。通过内部管理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及教学保障能力等指标体系进行评价。
1.内部管理能力指标。该指标主要反映高校日常事业管理为教学、科研、后勤保障等方面服务的能力,主要包括:“三重一大”决策程序合规率、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率、业务流程完备率、学生满意度、毕业生就业率等。
2.资源配置能力指标。该指标主要反映高校财力、物力资源的有效配置能力及利用效率,主要包括: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教学经费支出占公用经费支出比例、教学仪器及实验设备购置费占总支出比例、生均图书数量、教学用房利用率、教学实验设备利用效率、图书资源利用效率。
3.教学质量保障能力指标。该指标主要反映高校教学管理方面的师生比结构、教师职称学历情况、专业课程设置情况等,主要包括:师生比、教师占全部在职职工比例、教授博士占教师比例、教学名师占教师比例、精品课程占全部课程比例、教育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重、毕业生合格率等。
(三)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指标
预算执行情况是预算编制是否科学、合理的主要体现,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指标主要包括:预算执行管理指标、预算执行进度指标及预算调整指标。
1.预算执行管理指标。主要包括:建立预算执行领导责任制、明确预算执行职责分工、建立预算执行制度、预算批复与细化、建立国库集中支付监控预警。
2.预算执行进度指标。主要包括:预算执行时间、预算收入完成率、预算执行进度、预算执行序时进度比、政府采购预算执行进度。
3.预算调整指标。主要包括:预算调整方案、预算调整程序、预算调整审批程序合规率、预算调整理由、预算调整结果。
五、模糊综合评价法在高校财务预算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绩效评价方法常用的有平衡计分卡法、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评价法。考虑到判断高校财务状况需要大量样本,明确的判断标准也很难确定,因此,高校财务预算绩效评价还是比较适用模糊综合评价法。
为了验证模糊综合评价法在高校财务预算绩效评价中的有效性,本文以特定某一个学校的财务数据为依据,对其财务预算绩效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评价语集合设定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根据新预算法下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可以得到因素集={财务层面指标,内部管理层面指标,预算执行层面指标}。对于每一层面,从相应的二级指标开始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逐级计算其隶属向量。
筹资能力一级指标包含财政生均拨款增长率、非税收入增长率、自筹资金增长率、财政生均拨款数占总收入的比率、自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率5个二级指标,其相应的二级指标权重根据其重要性分别设定为{0.3,0.25,0.2,
0.12,0.13}。为了得到相应的评判矩阵,聘请20位专家分别独立地依据相关财务数据对筹资能力一级指标下各个二级指标在设定的评语集下进行评判。假如20位专家中有5位专家认为生均财政拨款金额指标为优秀,则其评判矩阵中的系数为5除以20,即0.25,由此得到筹资能力一级指标下对应的各个二级指标相应的评价矩阵。
内部管理能力、资源配置能力、教学质量保障能力的权重根据重要性分别设定为0.4、0.2和0.4,于是内部管理层面一级指标的综合评价矩阵为:
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法,该高校的财务预算绩效为良好。
【参考文献】
[1] 江文清.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初探[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35-138.
[2] 徐莉萍,濮郑杜晓敬.基于共同治理的高校财权预算管理制度设计[J].高等教育研究,2012(11):32-34.
[3] 李权,朱波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探究[J].财会通讯,2014(26):97-98.
[4] 陈秀兰.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高校财务预算优化研究[J].会计之友,2012(9):98-100.
[5] 李现宗,毕治军,颜敏.高校预算管理转型研究[J].会计研究,2012(12):68-73.
[6] 褚贵忠.基于PART评价模型下高校预算管理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3(3):25-28.
[7] 李永宁.政府拨款导向的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研究[J].会计之友,2016(19):95-98.
【关键词】财务管理 预算管理 途径
财务预算管理在国外企业应用的比较广泛,例如美国90%以上的企业都采用预算管理方式,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无论是理论还是具体实践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不利于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我国企业需要不断加强预算管理理论的学习,在企业管理实践中要不断提探索实施财务预算管理的途径,以推进我国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体制的建设。
一、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内涵
(1)财务预算管理的定义。预算管理即指预算控制,是预算编制、调整、执行、分析与考核的过程,是在企业管理中与企业的存续相关的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未来情况进行预期并控制的管理行为及其制度安排。企业财务预算建立在预测和决策基础上,是一种系统的管理。
(2)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第一,财务预算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现代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占据中心地位,而财务管理的具体内容是对资金的管理。而财务预算具有为企业资金及其流转提供评估和预测,能够保障企业的偿债能力、变现能力、收益质量和财务弹性。因此财务预算是财务管理实施的必要工具。第二,财务预算管理具有导向作用。现代企业经营发展需要制定长远的战略目标,而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能够全面体现企业战略思想和经营管理重心,能够反映企业经营者的决策,能够提供明确的成本、利润和资金等方面信息,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起到导向作用。第三,财务预算管理具有激励作用。预算管理是企业建立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发展机制的有效措施。企业通过预算管理,可以细化企业各级部门的职责,并将预算指标与经济鼓励相结合,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第四,预算管理具有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满足各预算表的平衡关系,能够有效降低预算的随意性,能够协调企业财务管理各环节的工作,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保障会计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的企业实施财务预算管理还处于推广阶段,部分企业在预算管理实践工作中存在诸多的问题。例如,企业编制预算脱离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管理人员重视企业短期经济利益的实现,没有关注企业员工个人利益,造成人力资源流失。部分企业因为预算的编制存在宽余,导致员工为个人利益的实现提供虚假信息,造成企业经济损失也不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还有部分企业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监管措施,造成预算超支,不利于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现代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途径
财务预算管理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我国企业实施财务预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下文简要介绍几种提高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措施。
(1)树立现代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理念。财务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要高度重视预算管理的作用,提高企业人员对实施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意义的认识,积极营造适于预算管理开展的企业氛围。全面预算管理包含企业管理与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部门,而企业员工是预算管理的直接参与者,因此企业员工要具有现代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理念,才能有效保障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顺利实施。财务部门通过协调、控制、配合各部门进行财务预算的编制、审查、汇总、上报、反馈、分析等工作,才能保障企业实现全面财务预算。
(2)加强企业财务预算的执行与控制。预算的执行与控制是企业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要想有效实施财务预算要达到以下几点要求。第一,预算相关的部门要遵照财务预算管理的原则,严格依照各项财务预算制度与程序执行预算,严格掌控预算的审批签字的权限,实现对预算执行全过程的监管以及落实预算数据段的分析与考核工作。第二,保证财务预算数据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实用性。编制财务预算遵循“统筹兼顾、量入为出”的原则。实施预算的各级部门要对预算期内的各项经济活动做出全面的预算,保障测算的精准度,杜绝夸大数据、虚报数据的情况发生,以保障预算管理的可控性。第三,明确企业的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实现预算资金分配的公正、公平、透明,以及已经审批决定的预算不可随意调整和更改,保障预算的严肃性与有效性。第四,加强预算信息的反馈,各级部门针对财务预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做出反馈,保障企业财务全面预算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3)完善先现代企业财务预算考核体系。财务预算的有效执行需要相关的考核与监督,因此企业要不断完善预算考核体系,制定适应企业发展实际需要的考核指标以及考核奖惩制度。考核要坚持“预算为基础、从严从细、量化到入”的原则。在制定考核奖惩制度时,要综合实绩与预算的差异方向及大小的因素来决定奖励方案的系数,保障企业管理人员编制科学准确的预算方案。
(4)构建现代企业信息化平台。现代企业信息化平台是财务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的基础,信息的高度集成,能够为预算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有利于现代企业实现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度统一,能够规范业务数据、预算流程,有利于完善预算编制内容,优化预算编制结构,最终建立起预算管理信息平台。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具有全员参与,覆盖生产经营各环节的优势,提高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的现代化建设。
四、总结
现代财务预算管理质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背景下,企业要树立实施预算管理的财务理念,提高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思想认识,探索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的方法与措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才能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永红.建立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探析[J].管理学家,2011,(1).
[2]尤志凉.现代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运用[J].交通财会,2010,(11).
[3]周品芳.论加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J].当代经济, 2006, (20).
关键词:企业集团 财务风险 控制
一、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的内涵
企业集团是以一个实力雄厚的企业为主体,以产权联结为主要纽带,辅之以产品、技术、经济、契约等多种纽带,把多个企业、单位联结在一起,形成的多层次和多法人的经济联合体。为保证企业集团健康有序地发展,加强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尤为必要。
财务风险是财务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风险。财务风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财务风险是由企业负债引起的,具体的说是指企业因为借入资金而增加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和企业利润(股东收益)的可变性;广义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的财务系统中客观存在的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和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实现的财务收益和预期财务收益发生背离,因而蒙受损失的机会或可能。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是指经济单位通过对风险的确认和评估,采用合理的经济和技术手段对风险加以控制,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的一种管理活动。风险管理学源于保险学,风险管理通过控制对策处理损失风险,如果在实施控制对策后损失仍然可能发生,则可运用财务对策。财务对策是将损失转移给他人,或将损失留给组织或家庭内部。但在财务独立经营的资本财务时代,风险管理应当成为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
财务风险管理关注企业价值损失,它通过管理价值风险来管理物质要素。
二、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原则
1.收益、风险均衡原则。风险均衡原则要求集团不能只追求收益,而不考虑发生损失的可能,集团进行的每一项具体的财务活动,要全面分析其收益性和安全性,按照风险和收益适当均衡的要求来决定采取何种行动方案,趋利避害,争取获得较多的收益。
2.风险适度、限度承担的原则。财务风险的存在是一个普遍的事实,但必须正确及时的识别风险,控制风险,并明确最大的风险限度,保证企业的正常安全运营。
3.超前预警,有效规避的原则。风险的出现具有预示性,企业集团必须建立健全风险识别系统、预警系统和财务风险的管理系统,从而有效规避风险。
4.分级分权管理的原则。对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要在集团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实行分级分权的管理办法。以集团现有的管理体制,按照集团的母子公司分级管理和控制。
三、防范和化解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对策与措施
(一)建立健全企业集团财务风险识别与预警系统
通过建立预警系统,用以判断财务风险存在的大小,对集团的影响程度,是否存在危害性风险,构建财务风险管理的决策系统。
1.财务风险的识别。财务风险识别是对财务风险管理内容在不利风险刚出现或出现之前,就予以识别,以准确把握各种财务风险信号及其产生原因。集团财务风险识别的主要方法有:现场观察法和财务报表法。现场观察法即通过直接观察集团的各种生产经营和具体业务活动,具体了解和掌握集团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
转贴2.财务风险预警。财务风险预警是要在财务风险实际发生之前,捕捉和监视各种细微的迹象变动,以利预防和为采取适当对策争取时间。集团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一旦发现财务风险信号,就能准确及时传至主要人员,以防事态的逐步扩大。
(二)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控制机制
选择合理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处理好集团和子公司之间的集权与分权关系。在适度集权的基础上,企业集团应建立权责利相结合的机制。从集团全局出发,针对不同的职能部门规定不同的经济责任,划分不同的经济职能。集团财务部门加强对投资决策、成本控制等方面问题的研究,通过各种形式的内部市场化建设,以及内部结算中心的建设来优化财务管理行为。为适应组织结构扁平化的发展趋势,集团财务管理应广泛应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加快信息的集成化速度。在企业中实施企业资源规划系统通过将企业流程再造及供应链统筹管理纳入企业财务资源规划系统,使企业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既是防范与化解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也是确保企业财产安全和财务活动效益性的有效手段。
(三)加强企业集团的财务预算管理
财务预算管理由集团公司组织实施和管理,实施对象包括集团本部、集团下属企业、以及集团下属企业的全资及控股子公司。财务预算是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资金的取得和投放、企业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资金运作,所作的具体安排。
1.建立财务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即集团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对集团财务预算的管理工作负总责,成立由有关职能部门组成的财务预算管理委员会,主要拟订财务预算的目标、政策,制定财务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审议、平衡财务预算方案,组织下达财务预算,协调解决财务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问题,组织审计、考核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督促企业完成财务预算目标。
2.规范财务预算的编制程序和方法。根据集团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在决策的基础上,提出企业集团财务预算目标。各预算执行部门按照企业财务预算委员会下达的财务预算目标和政策,结合自身特点以及预测的执行条件,提出详细的本部门财务预算方案,财务预算委员会应当进行充分协调,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初步调整的意见,并反馈给有关预算执行部门予以修正,再由财务预算委员会逐级下达各预算执行部门执行。
3.做好预算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各预算执行部门定期报告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对新情况、新问题及出现偏差较大的重大项目,要特别注重查找原因,以提出改进经营管理的措施建议。
为规范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我国正式颁布实施了《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其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与更高要求。而从高校角度,面对当前新的经济形势与新的目标发展要求,高校财务管理部门也有必要对自身工作进行认真深入的反思,即如何通过改进传统财务管理方式来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精细化管理理念为上述目标的实施提供了宝贵契机。高校财务预算作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从根本上影响着高校后续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因此以精细化管理理念为指导,改进当前高校财务预算工作,对于促进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丰富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经验,在深入理解精细化管理内涵基础上,对精细化管理在高校财务预算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
一、树立先进的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理念
高校是典型的盈利要求较低的事业之一,但其仍然需要保证年度收支的平衡及一定时期内的适当负债,约定支付同样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不可逾越的底线。因此,规范高校财务预算工作,以更加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指导,开展高校财务预算工作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这就要求高校的管理者,特别是高校财务管理者们要更新传统观念,有意识的将先进的、精细化的市场管理理念引入到高校预算当中,指导高校财务成本核算与预算编制工作,促进高校有限财务资金的有效使用。
二、逐步构建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体制
体制保障是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能够顺利、成功实施的关键。尝试逐步建立专门的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委员会,主要管理者由学校党委书记或者校长来担任,财务、审计、教务和人事等职能部门配合组成。财务预算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的工作有论证下各院系、部门提交的年度预算的科学性、为预算调整提供指导,以及对全校各院系、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考核,重点监督、考核各院系、部门的财务预算执行进度、资金使用效果等。
三、为高校财务预算提供更多的精细化管理依据
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之所以无法得到彻底的落实、实施,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实际的管理实施依据。虽然已经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高等学校财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等的制度支持,但是由于不具备针对性、具体性,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实施效果始终不甚理想。因此,有必要针对精细化管理在高校财务预算中的应用制定、实施专门的管理制度、规范和措施。比如:制定与实施高校精细化财务预算全员参与制度,以此来进一步明确相关工作岗位的职责、核算的基本程序、工作标准和考核具体细则等。
四、建立高校财务预算定额支出标准体系
主要由高校财务部门牵头,全校各院系、职能部门协助下,坚持“外调纵比横评”原则基础上,形成高校财务支出的各类定额标准,将其作为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与高校各项事务有关的,如:人员经费定额标准、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学科或者专业定额标准、教学设备定额标准、维修定额标准、图书定额标准和基建定额标准,等等。以各类定额标准为基础建立高校财务定额标准库,以此为依据将高校财务预算工作精细化。
五、严格高校财务预算编制与执行程序
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能否真正有效实施,关键还是要看预算的编制与执行。因此,首先要慎重选择高校财务预算编制方法,为保证预算的科学性,也要注意多种预算方法的综合应用,对于特定经费预算也应选择特定方法,如高校人员经费的预算就需要采用增或减量预算方法,其是基于国家、校内人员相关开支标准非常明确基础上的。除了要严格高校财务预算的编制,精细化管理还要求要严格预算执行程序;必须明确哪些经费审批权限是校级管理层的,哪些经费是可以下达给院系、各部门的。
六、有针对性的细化高校财务预算执行
高校财务预算执行,具体来说就是经费的分配与使用;经费是一次性分配,还是按月分配或者按使用情况分配,分配方式不同预算执行效果不同。实践证明,按月分配或者按使用情况分配的预算执行效果、资金使用效果等都优于一次性分配。还有就是专款专用的问题,在坚持项目经费编码制基础上,不同类型项目经费的控制也应该使用不同的控制科目,因为项目类型不同经费使用范围也各有不同。再者,就是预算执行过程中免不了有调整需求,原则上不充行调整预算,但遇到特殊情况必须调整预算时,应该先进行认真、科学的论证再做决定。
七、构建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信息平台
构建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信息平台的目的在于促进精细化管理在高校财务预算中的应用。平台的建立要求,首先要建设多维度的、相对完善的高校财务预算控制体系;其次,平台中要依据经费类型、项目类别等分别设置;第三,经费分配充分结合一次分配和按月分配两种方式;第四,要建立消息反馈机制,完善经费审批与管理流程;第五,平台要能够为学校各院系、部门提供相关信息查询和领导决策的支持服务。
关键词: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预算;管理
财务预算管理是一种与企业整体战略方针相符合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对企业财务预算的一系列环节的管理和控制。财务预算管理是对企业财务方面的活动预算和管理,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预算管理具有与其他企业不同的特点,因此在执行预算管理时所采取的措施也与其他企业有所不同,由于目前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预算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要不断完善财产预算管理工作还需要从各方面努力。
一、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预算管理的特点
财务预算是反映企业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预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效益、现金收支等的预算,通过对财务预算的管理来合理配置企业资源,并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支持,以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预算主要包括企业财务资源的合理分配、市场和管理方面的费用预算、根据企业目标制定经营指标等。由于保险行业的特点致使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预算管理也具有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特点。首先是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具有很大的风险性、滞后性和不确定性,这就使得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变得十分复杂和特殊。其次,财产保险公司的收入和支出的确认情况与其他行业所遵循的配比原则并不相符,保险公司的费用支出,如当期的税金、保险保障基金、业务管理费用、手续费等,都是计入会计当期成本中的,这些费用是以保费收入时间为确认时间,其核算方式是以保单获取成本。第三是财产保险公司的责任准备金计提,由于会计期间与保单责任的差异决定了责任准备金计提需要精算师进行精算估计,而精算师的精算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对财务预算的结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预算管理的现状
由于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预算的种种特点,加上市场经济环境的瞬息万变,导致目前的财产保险公司在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第一是财务预算的管理制度问题。我国的财产保险公司一般都具有十分繁杂的层级结构,和分布广泛的各种分支机构,而且很多保险公司内部都未设置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或是部门职能不够明确。没有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自然无法顺利开展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也就不能对公司的经营和投资等活动进行有效的预测和控制。公司各部门之间由于缺乏预算管理制度的规范,常常会只顾本部门的利益尽量多地争取预算资金,财务预算管理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第二点是财务预算考核指标问题,保险行业并没有统一的预算考核指标,所以各保险公司的预算体系和考核指标都不相同,具有各自的侧重点。比如说有的保险公司的预算考核指标仅以会计利润为标准,有的公司则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考核指标。这样就会影响同行业之间的比较和竞争,也会影响保险公司对本公司的业绩进行正确评估,无法为保险公司改善经营管理提供依据,而且还会影响到保险行业的主管部门监管工作。第三点是财务预算管理的执行问题。有部分保险公司虽然设置了专门的财务预算部门,编制了预算方案,但是缺乏对预算的执行和控制过程的重视,空有预算方案而缺乏执行力度,根本无法发挥预算的作用。
三、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一)企业职能部门的协调要求
财产保险公司的传统管理模式一般是按照部门职能来划分管理模块,这样的管理方式下各部门的管理之间因职责不同而引起冲突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企业的预算也无法落到实处。所以加强保险公司的财务预算管理有利于协调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二)各职能部门的发展要求
因为保险公司的预算是综合考虑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平衡而制定出来的,所以每个职能部门的预算目标都符合公司的预算总目标要求,而公司总的预算目标自然是要以各职能部门达成各自的预算目标为基础。因此加强对财务预算的管理可以说是将企业各职能部门的目标进行了量化,能够使其在公司的整体目标引导下安排好本部门的活动,为公司的整体发展提供支持。
(三)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
由于企业的经营会受到外部环境、政策和企业发展阶段等因素的影响,即使在财务预算执行过程中,实际的预算实施情况必定会与预算方案有一定的偏差。在这种时候预算就要作为对照标准,让企业的经营决策者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出现的偏差,以便根据预算指标及时调整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四)企业绩效考核的要求
公司的绩效考核是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制度,在制定绩效考核指标时,企业预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企业的整体目标分解成一层层的战略目标的量化性指标,最终让每一个员工承担本岗位的职责。预算指标可以引导绩效考核指标的确定,并且具有标准性,根据预算执行情况来考评工作绩效,可以更加客观准确地反映员工的工作情况和对企业的贡献。
四、财产保险公司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措施
(一)健全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预算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不能完全交由财务部门处理。在公司设置有专门预算管理体系的前提下,还可以设置专门的财务预算委员会。该委员会的成员应该由公司的主要经营者和负责人领导,由各部门的负责人组成,遵循权威性和全面代表性原则,将各部门的信息统一整合起来,增加预算的科学性,使预算具有可操作性。在各部门信息共享的条件下审批和编制预算方案,并监控预算实施情况,根据执行情况对预算进行实时调整,对公司发展的经营活动规划实施全过程的预算管理。比如说及时发现公司经营情况和预算的偏差,并分析其原因,根据原因调整预算方案;或者解决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冲突和矛盾等。
(二)分解和细化财务预算指标
首先是以应分尽分为原则,公司的全面预算必须要分解为各职能部门预算或各经营机构预算,使各个预算执行单位都能明确本单位的工作目标;公司的年度预算要分解为季度预算,这样有利于各预算执行单位将其作为组织本单位经营活动的依据,最终实现年度预算目标。其次是以责任到人为原则,各个预算执行单位对预算指标进行分解,按照责任中心制执行预算。例如业务管理部门是以保费收入、保险种类、赔付率、手续费率为关键指标,在年度预算时,制定出各区域、各机构、各险种和各时期的不同执行标准。行政部门是以资产、行政费用和办公场所为关键指标,根据公司的年度总资产和总的行政费用来制定执行标准。人力资源部门是以职工总薪资和职工总人数为关键指标,根据公司年度预算的职工人数和薪资来制定合理配置的原则。
(三)完善财务预算的差异分析和考核
保险公司要重视对财务预算执行中出现的偏差分析,因为关于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风险防控探析文/杨进分析出预算控制中出现的预算差异可以找出公司经营和管理的不足,再将分析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寻求解决的方法,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定期对预算结果进行考核和评价,将财务预算的项目列出考评表,可以直观地反映出预算的成效,也能作为预算执行单位和执行者的考核依据,有利于落实财务预算的责任制,让相关责任体了解预算执行结果并及时改进,也能给下期的预算编制提供参考。
五、结语
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预算具有多样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还存在预算管理、考核等各方面的问题,因此保险公司要完善财务预算的管理体系、分析制度和考核体系、规范预算编制的流程、提高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有效加强财务预算管理,保证公司实现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继红.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预算管理探讨[J].商情,2013(46).
[2]金乐.关于保险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外资(上半月),2011(12).
[3]张莉莉.如何加强保险公司财务预算管理[J].科技视界,2013(13).
关键词:高校 绩效管理 财务预算
一、高校开展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一)高校财务预算编制不合理
在预算的编制方法上,高校财务预算目标的确定往往和实际情况相脱离,“基数加增长”是现行高校进行财务预算时采取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虽然简单方便,但是却有很大的缺陷和隐患,使得高校财务预算丧失公平公正、透明规范原则。在编制预算时,高校以去年的支出作为基础进行编制,长期采用这种方法,将会造成高校各个机构随意增加不合理的支出,导致本年度的预算指标和实际支出金额相差悬殊,并且这种差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导致资金缺乏高效的使用效率。
(二)高校财务预算编制的内容太笼统
部门预算编制要求高校将全部收支都囊括进去,但是目前高校的发展趋势呈现出多元化态势,其下属的院系、科室等多渠道产生的收入和相关的支出通常都没有被纳入到高校的综合财务预算体系中来,成为了预算外资金体系。缺乏监督管理的资金体外循环将会严重破坏高校正常的经济秩序,不利于高校的财务管理。预算编制内容的不完整和不具体导致了高校提供的会计信息大多严重失真。
(三)高校的财务预算支出控制乏力
经过多年的会计实务证明,财务会计人员总可以找到方法逃避和控制支出的金额,这使得财务控制者产生追加预算的动机而不是将资源在各个项目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国家和高校之间存在的信息障碍将加剧高校财务管理者提高财务预算的动机,最终高校从国家获得的资源浪费在效益低的项目上。由于对预算的控制力和约束力不强,很多高校每年的花费实际数将远远超过年初的预算数,学校财力将无法负担这种超额的支出。
二、绩效管理视觉下的高校财务预算管理
(一)高校应该增强前期预算绩效编制
高校应该争取编制各个部门的预算经费,将各项财务计划进行合理的安排。高校的部门预算大多是以其下属的院系、科室及其附属的单位为部门进行预算,各部门自行负责进行经营收入和支出的预算数,提出自己的部门预算建议方案并交给学校的财务部门审核通过,审核通过之后再交给预算管理委员会审议,最终由学校汇总,编制高校的综合预算。在编制部门预算的时候,各部门应该合理和科学的进行预算资金安排,将财务预算科目尽可能地细化。
(二)高校应该用制度来保证财务预算的顺利实施
高校按照经济活动的主体来划分部门预算的范围,给各个部门勾画出预算执行的范围,提供了各个部门奋斗的阶段性目标。高校应该建立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的信息库,需要高校各项业务的原始资料和会计核算资料应该合理的分工和收集,并保证其完整性和系统性。同时,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系统的信息能够得到及时反馈。
(三)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应该重视事后反馈作用的发挥
绩效管理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高校的财务管理者不能将之单纯地视为提供考核依据的一种手段和方法,更要重视其为高校的财务预算工作和绩效管理工作提供的各种有用的、积极的信息。如果绩效考核没有相应的绩效反馈制度与之对应,绩效管理工作相当于没有进行,也说明了高校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进行的绩效考核工作实则被白白耗费。因此,绩效管理工作必须将绩效考核的结果及时、准确地反馈给每一个预算支出机构和教职工,让他们了解到绩效考核的结果与自己日常工作之间的联系,使得他们通过绩效反馈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质量或者教学水平,不断在绩效反馈中提升自我,升华技能。
三、绩效管理视觉下的高校财务预算策略
(一)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整体上应注意的事项
第一,在财务预算编制中应开展摸底调查,掌握基础资料。通过对各院系、部门人员的编制与结构、院系学生数量和分类、部门科室设置、材料消耗、资源配备等基本情况摸底调查,核实和掌握基础数据,为细化收支预算编制奠定基础。同时应合理测算各项可能收入,不仅应测算高校可控制财力,还应将院系的创收、横向科研收入等不可控收入纳入预算中。
第二,在财务预算执行中,应加强支出过程监控,尤其是注重基本建设经费、实验室经费、基础设施改革经费以及大宗设备购置、图书资料采购等管理。
第三,在财务预算绩效考核中,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并行之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使其呈现多层次、多因素的立体结构。
(二)增强前期预算的绩效编制
第一,正确编制部门经费预算,合理安排各项财务计划。部门预算是市场经济国家财政管理的基本形式,预算以部门为依托,以部门为基础单元。高校的部门预算管理是指高校下属的院及其附属单位的所有经费收入和支出都由本部门或单位负责编制,并提出预算建议方案然后报学校财务处的预算管理办公室,经审核通过后,统一上报给预算管理委员会审议,最后在此基础上汇总、编制全校的总预算。
第二,强化激励,实施合理预算奖惩。学校实施的部门责任预算,是按经济活动的主体来反映的,为各个责任单位确定了奋斗的目标。这个目标能否达到,则取决于各个责任单位的实际执行情况。为了保证预算得以完成,在实施预算管理时,学校还应当制定一定的配套措施,以便激发员工完成预算的积极性,实现学校各个部门自主管理的境界。这种配套激励措施不仅要考虑精神上的激励,而且也要考虑物质上的激励;不仅要有近期的激励,而且还要有远期的激励目标。
(三)实行中期预算执行绩效控制
高校要实行资金集中管理与会计集中核算。在“财力集中、财权下放”的原则下,高校财务以学校管理为中心,很大一部分教育经费分散到学院管理。如果资金有学院自行管理,容易造成资金分散。资金结算中心可以解决这个矛盾,各学院的资金统一由资金结算中心管理,资金相互之间可以调剂使用。
要对财务预算管理的执行进行监控。应通过审计的方式,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执行监控。对当年预算支出安排的审计,可从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两部分进行。审计人员经费,要考虑人员经费的安排是否打足,是否强化了效益意识。对公用经费的审计,首先对占用很大比例的公务费安排的审计,因为合理的公务费的开支是学校工作正常开展的基本保障。其次应加强对重点及新上学科建设费用的审计,看是否符合重点学科发展建设需要。再次应注意基本建设经费、实验室经费、基础设施改革经费、房屋修缮经费以及大宗设备购置、图书资料采购等审计,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采购与付款环节、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环节和实物资产的领用环节是关键点。财务部门应确切掌握和控制项目基金拨付频率、规模和速度,严格遵循先审计后开工、先审计后付款、先审计后结算的“三先三后”原则,强化工程监理和验收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提高资金使用及效率。
(四)确保后期预算绩效考核
第一,建立预算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确定绩效目标是编制预算的重要环节,也是目前通常被高校预算编制所忽视的环节。如果想要拥有确实有效的绩效目标,首先就要有科学的预算绩效指标体系。高校战略规划中的长期宏观目标可以分解细化为短期微观的绩效目标,而预算就是实现绩效目标的资源配置工具。预算和绩效目标之间由一组绩效指标建立联系,预算通过绩效指标的计算衡量是否达到绩效目标,绩效目标通过绩效指标的计算对预算方案的执行结果进行反馈。
第二,高校预算绩效指标的制定原则。首先,科学性原则。高校绩效指标体系要求所选择的指标不遗漏、不重复。指标种类中既包含资产绩效、校产绩效等财务指标,也要包括教学绩效、科研绩效、声誉绩效等非财务指标。其次,整体性原则。高校绩效指标体系实际是一个指标群,该指标群中的指标个体的内容要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这样才能反映高等学校的总体绩效。最后,可比性原则。高校绩效指标应该在统一的核算范围之内建立,这有利于高校同时进行纵向与横向比较。
第三,高校预算绩效指标的设计。我国高校绩效指标体系可以使用平衡计分卡评价体系和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相结合的方法,并借鉴《英国高校管理统计和绩效指标体系》的做法,首先将我国高校的战略目标划分为教学绩效、科研绩效、自筹能力、资产绩效、校产绩效、声誉绩效等六大层次,然后在这六大层次中选取若干个关键绩效指标,对预算执行结果加以衡量,这样就构成了表达高校预算导向的绩效指标体系。
四、结语
总之,高校的财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应该注重前期预算编制,从源头上做好财务预算工作,并按照绩效管理的办法评价财务预算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来表明高校对财务预算工作结果的肯定或者否定结果。在实际工作中,高校要建立财务预算管理的信息库,并注重绩效反馈的重要作用,使得绩效管理工作全面、有效。
参考文献:
[1]陆媛.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及绩效指标设计[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1).
[2]杜峰.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中平衡计分卡的运用[J].商业会计,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