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儿科病人护理要点范文

儿科病人护理要点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儿科病人护理要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儿科病人护理要点

第1篇

说句实话,刚独立分科时我感到肩上的担子很沉重,心中产生了从未有过的压力。

第一,因为我护理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欠缺;

第二,儿科病人的特殊性及护理操作技术难度大,再加上儿科起步较晚,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等因素使我感到工作难度很大。

俗话说得好:“路是人走出来的”,我在院领导及护理部领导的帮助下化压力为动力,逐步让儿科护理工作走向正规化。

首先根据科室现有的护理人员数量进行合理的 分工和安排,将各班岗位职责汇总成表,制定儿科工作细则标准,要求人人熟悉并按之执行,护士长进行不定期考核,做到奖罚分明,公平对待;

第二,对科室的基 础设施在现有条件上作出一些合理的调整和完善;

第三,对抢救药品和器材及无菌物品作了补充,进行规范化管理;

第四,针对我科的特点和现有条件对病房管理作 出了合理的改进和规范;

第五,深化安全管理,强化安全意识,做好安全护理工作。安全护理是儿科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理人员护理儿科病人的重要环节。因此,加强每位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教育,做好安全护理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要点。为此要求每位在岗人员必须掌握病情,尊重病人及家属, 关注病人及家长的心理变化,重视心理护理和精神关怀,及时解决患者或家属的思想问题。巡视病房,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常规制度,同时对病室的各种设施、物品及 家属要加强安全管理。

第六,了解护理学科发展的新动向,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强化“三基”训练,学习新业务、新知识、新技术,努力提高每一位护 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使其跟上时展的需要。加强专科业务学习,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科内、院内业务学习及三基理论考试和操作训练;

第七,加强护患沟通, 定期组织召开工休座谈会,听取患者及家属的建议,以便护理工作的改进和提高,真正做到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

第八,坚持每晚夜查房,对当天病危病重病人做 到病情及护理问题心中有数,必要时做出相应处理。

第九,每月召开科内护理会议,针对当月护理工作中的缺陷与不足,提出改进方案与办法,不断完善,不断提高。

最后,护士长是科室的理财人,应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杜绝浪费;我要求全体医护、工勤人员,从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开始,从自我做起,严格控制科室支出,对一切浪费的现象,及时发现并提出意见,对浪费严重的还进行严厉批评,必要时辅以经济处罚,虽然这样或许会得罪一些人,但我知道, 加强经济核算,降低医疗护理成本,讲究经济效益与医疗护理效果,都是护士长必须做到的。

此外,我知道在目前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只有不断的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使自己适应这竞争、改革的大潮,在这任职的一年中我做到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政治素质,参加自学考试;另外还积极参加党课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

2009年我科在院领导的正确带领下,在儿科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业务量再创新高。09年业务较07、08年又有了较大的提高,具体业务量详见附表。

第2篇

关键词:儿科;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危重症患者指的是病情复杂、严重、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的患者,此类患者是治疗、护理关注的重点,如果没有及时、准确掌控患者的病情变化,会影响疾病的预后[1]。对于儿科病区而言,由于婴幼儿难以准确表达自身病情,且危重症患儿往往病情发展迅猛,护理工作难度相应增加,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且能够认真观察、准确评估患儿的病情变化情况。为了解儿科护理人员对危重患者病情的知晓情况,进一步加强护理质量管理,笔者进行了相关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4年7月~2015年7月对长兴县人民医院儿科危重症患者,按照护理部制定的《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检查计划》进行护理质量检查,被检查护士共30名,年龄20~45岁,平均(27.2±6.9)岁,工作年限1~14年,平均(4.1±1.2)年,包括护士10人,护师14人,主管护师6人,学历包括中专1人,大专14人,本科与本科以上15人。

1.2方法

1.2.1制定调查表格参照文献[2]中关于危重患者检查标准,结合护理部提出的《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检查计划》进行调查表格的制定,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诊断与病史、症状主诉与进展、阳性体征与检查指标、专科与心理护理要点、治疗方案与用药、常见并发症、康复计划。每项调查指标根据调查结果计分,不掌握记0分,部分掌握记1分,完全掌握记2分。1.2.2调查方法由护理部主管护理质量控制的主管护师1名、儿科护士长1名和护理管理人员2名组成质量控制调查小组,每月对病区危重患者的护理管理情况进行调查统计,了解责任护士对所负责患儿的病情知晓情况与对应的处理措施,由调查小组对护士的工作质量进行综合打分。

2结果

从调查情况来看,30名护士对儿科危重症患者的一般资料、诊断与病史、症状主诉与进展、治疗方案与用药的掌握情况较好,但对阳性体征与检查指标、专科与心理护理要点、常见并发症、康复计划的掌握情况一般。见表1.

3讨论

3.1儿科护理人员对危重患者病情知晓情况

从本文统计数据来看,30名护理人员对儿科危重症患者的病情知晓情况一般,虽然对儿科危重症患者的一般资料、诊断与病史、症状主诉与进展、治疗方案与用药的掌握情况较好,但对阳性体征与检查指标、专科与心理护理要点、常见并发症、康复计划的掌握情况较差。这说明儿科护士更注重患儿一般病情的掌握,能够很好的遵医嘱进行治疗,但未能深度察觉患儿的治疗需求,对于心理、并发症、康复计划等内容的掌握程度较差。

3.2加强儿科护士对危重症患者阳性体征与检查指标的掌握情况

从本次调查数据来看,儿科护士对危重症患儿阳性体征与检查指标的完全掌握仅达到76.67%,这说明仍有近1/4的护士不够重视患儿的阳性体征检查。由于危重症患儿的病情复杂、发展迅速,因此儿科护士要在掌握患儿诊断、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及时把握阳性体征改变,了解相关检查指标,才能及时、准确评估病情变化,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做好抢救准备提供依据。有文献[3]调查结果显示,我国65%以上的护士更注重患者的常规治疗和皮肤护理,忽略了患者其他的治疗需求,未能体现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因此护理管理者应当做好相关培训,指导护理人员学会观察患儿的阳性体征,确保能够及时做出病情评估,将书本知识与临床工作相结合,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3.3加强儿科护士对危重症患者专科与心理护理要点的掌握情况

随着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临床更注重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护理人员要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正确服务思想,而非以疾病为中心[4]。儿科的专科护理要点是要以危重症患者特有的体征、症状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为依据而进行的。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护士难以对患儿的疾病特点进行概括和描述,而是对常规护理内容进行不断重复,这充分表明了护士在患儿专科护理和心理护理需求方面的空缺。从本次调查情况来看,完全掌握患儿专科与心理护理要点的护士仅占63.33%,不掌握的护士占6.67%,说明危重症患儿的专科、心理护理诉求被忽略,超过40%的护士未能重视患儿这方面的护理需求。考虑专科护理不足的原因可能与护士未能熟练掌握患儿的阳性体征和预判并发症有关,而心理护理方面的不足,则可能与传统的护理思想影响有关。对于护理管理者而言,要加强护士的全面培训,提高护士的现代护理认知,要强调对患者身心需求的满足,鼓励护理人员加强在职学习,补充社会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不断充实自身,以满足临床护理需求。

3.4加强儿科护士对危重症患者常见并发症的掌握情况

儿科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复杂,并发症发生率高,危害性大,因此必须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和对症护理。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能够完全预知并发症情况的护士占到80.00%,考虑原因可能与护士难以主动了解患儿病情有关。由于患儿难以正确描述自身感受,因此当患儿症状不明显时,护理人员在护理知识不扎实的情况下难以判断出是否存在潜在并发症[5]。所以要加强护理人员基本知识的学习,通过一帮一的形式带动新护士,增进低年资护士的临床经验积累。

3.5加强儿科护士对危重症患者康复计划的掌握情况

从本次调查情况来看,仅有63.33%的护士能够完全掌握康复计划的相关知识,并制定出康复计划,仍有较多数的护理人员不知道如何制定危重症患儿的康复计划,甚至不知从何入手,这会严重的影响患儿的康复[6]。护理管理者要针对性的拟定培训方案,加强护理人员制定康复计划的意识,制定相关流程以供护理人员参考,满足危重症患儿的护理需求,提高患儿的康复效果。

4结语

综上所述,儿科护理人员对危重症病人的病情了解不够全面,尤其对于阳性体征与检查指标、专科与心理护理要点、常见并发症、康复计划的掌握不佳,应当加强培训及管理。

参考文献

[1]封在李,张宗艳,尹梅香,等.病情知晓对强阿片类药物止痛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观察[J].肿瘤药学,2014,4(1):59-61.

[2]洪峰,张炜敏,贺晓新,等.北京医护人员结核感染控制知晓情况调查[J].中国防痨杂志,2012,34(2):69-72.

[3]沙珊瑚,陈永浩,张志杰,等.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0):23-24.

[4]王婧,冯泽东,孙彭赛男,等.甘肃省武威市中小学生肺结核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4,31(6):98-100.

[5]李庆艳,刘春华,王伟红,等.山东省5市医务人员对HBV母婴传播阻断措施知晓情况比较[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22(35):5510-5515.

第3篇

【摘要】 目的 总结手足口病的护理要点及在儿科病房收治手足口病的隔离措施。方法 对379例手足口病患儿采取相关护理措施及对其中131例收住儿科病房的手足口病患儿采取隔离措施。结果 对379例患儿,特别是16例重症患儿,通过采取相关护理措施达到预期效果且在儿科病房收治手足口病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无一例院内感染发生。结论 尽快掌握手足口病护理要点;在儿科病房收治手足口病可以大大地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 手足口病;护理;隔离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小儿,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较为少见。临床表现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部分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心肌炎、肺水肿、急性迟缓性麻痹等,个别重症者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本院本组病例为2008年4月10日—2009年9月20日共379例手足口病患儿,其中248例收在医院另设的隔离区,由于2009年6月广东省卫生厅通知手足口病可收住儿科病房,所以其余131例手足口病收住儿科病房。379例中重症16例,无一例死亡。现就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为2008年4月10日—2009年9月20日共379例,男273例,女106例,3岁以下178例,3~5岁135例,5岁以上66例,其中危重病例16例,均痊愈出院。

2 护理

2.1 加强心理护理,做好疾病宣教 手足口病家属因对本病不甚了解,精神高度紧张、焦虑,甚至恐慌,耐心向患者家长交待病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患儿多有恐惧心理,哭闹不安,护理人员要用温和的态度、爱护、体贴,病房内可适当摆放一些动画片、玩具分散患儿注意力,以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多鼓励表扬患儿,使其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2.2 生命体征的观察及护理 182例在就诊前1~2天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对住院患儿建立床边隔离,密切监护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变化,及时向医生报告,给予对症处理并做好记录。

2.3 皮肤护理及口腔护理 379例病例均出现皮疹,2天内出齐,2~6天后消退。保持皮肤清洁,保证患儿衣服、被褥清洁干燥,衣服要宽大、柔软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剪短患儿的指甲,防止抓破皮疹引起感染。皮疹处也可涂抹炉甘石洗剂以减少患儿的不适,皮疹已破裂者,局部皮肤涂抗生素药膏。臂部有皮疹时保持臂部干燥清洁,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避免感染。患儿每次进餐前后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漱口,婴儿喂奶的前后少量多次喂水,以保持口腔清洁。护理人员每天用无菌棉签蘸生理盐水清洗患儿口腔后,在口腔黏膜破溃处涂蒙脱石散,以促进愈合减轻疼痛。139例因为口腔疱疹抗食的患儿涂蒙脱石散第2天就能进食。清洗口腔时动作要轻、快、棉签应是滚动,切不可摩擦,尽量减少患儿痛苦。

2.4 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手足口病主要致病原以EV71型病毒和柯萨奇A16型病毒为主,引起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主要为EV71型病毒[1]。

2.4.1 神经系统 16例重症患儿13例有神经系统症状,其中11例有肢体抖动,1例高热后出现抽搐,1例先嗜睡、颈硬、昏迷。密切观察患儿瞳孔的变化,发现患儿有肢体抖动,高热、剧烈头痛、呕吐立即报告医生,如有呕吐立即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的发生。观察腹部是否膨隆,有无尿潴留的发生,必要时导尿,严禁按压排尿,以防脑压增高引起脑疝。保持大便的通畅,以防便秘用力排便引起脑压增高。

2.4.2 心肺衰竭 在原发病的基础上突然出现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发绀、心率快、呕吐咖啡样物、吐泡沫样痰等,应立即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两路输液通道,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做好气管插管准备,必要时使用正压机械通气。心率异常增快与体温不成比例,心慌,心肌酶谱检测出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异常增高,应高度怀疑发生心肌炎的可能[2],严格控制输液速度,记录24h出入量。

2.5 做好消毒隔离,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传染病,主发通过粪-口途径,密切接触传播为主,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牙杯、玩具、食品等可引起感染;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菌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因此,做好消毒隔离尤为重要。对患儿和密切接触者隔离7~10天,严格将体温降至正常,皮疹基本消退,水疱结痂脱落作为解除隔离的三个标准[3]。

2.5.1 隔离 第一步护理人员应分开护理病人,病区内护士每天分两组,一组护理手足口病人,一组护理非手足口病人。病区内拖地板的工友也是分开负责手足口区与非手足口区卫生清洁工作。

2.5.2 清毒 EV71病毒对紫外线、干燥敏感,因此病室空气保持相对干燥,每日紫外线照射1次2h。隔离病房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医护人员做诊疗前后要严格消毒双手,防止交叉感染。对出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先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2h,再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2次后方可收治病人。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位患儿后,均应认真洗手或用快速洗手消毒液消毒。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应专用。听诊器、血压计用后酒精擦拭,体温计含氯消毒浸泡。病区内使用的非一次性物品、仪器等要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每日2次。

2.5.3 患儿排泄物及生活垃圾处理 患儿大小便需经2000mg/L有效氯浸泡处理30min后,再倒入厕所,厕所用漂白粉和含氯消毒液每日2次喷洒。患儿生活垃圾均视为医用垃圾,由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处理。

2.5.4 患儿出院后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在院内使用的物品尽量遗弃,因病毒在50℃可迅速被灭活,个人衣物更换后用50℃以上热水洗涤或熨烫。也可在阳光下暴晒2h。

2.5.5 加强隔离宣教 在儿科病房收治手足口病,因为病区里还有大量非手足口病患儿,为防止引起院内感染,必须对手足口病家属及非手足口病家属做好宣教,禁止手足口病患儿离开隔离区,禁止非手足口病患儿进入隔离区。不仅口头做宣教,病区还贴大量的醒目的标志让家属一目了然哪里是手足口病隔离区。对非手足口病家属更要做好宣教,跟他们说明儿科病房收治手足口病是省专家的意见,我们已做好相应的隔离消毒措施,不会引起传染,以免引起家属的恐慌。经过我们的宣教没有一例非手足口病家属表示不满。

2.6 饮食与休息 手足口病患儿在病毒感染后如再继续剧烈活动,过度疲劳,营养不良等更易致病毒性心肌炎,因此,患儿应当减少活动,多卧床休息,增加营养[4]。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鸡蛋汤、菜粥等。食物以温凉、清淡为宜,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过咸等食物。对于因抗食、厌食而造成的脱水、酸中毒的患儿,要及时补水纠正酸碱失衡。

3 讨论

在儿科病房收治手足口病只要落实好隔离措施,加强宣教,就不会发生院内感染,更有利患儿的康复。16例危重病例有11例出现肢体抖动,如果没有一定的儿科工作经验很难发现,及早发现重症病例及早抢救可防止病情的近一步恶化。手足口病收在儿科病房不仅有利于病情的观察,且在治疗及抢救重病人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可大大地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吴晓波.手足口68例临床分析.少儿急救医学,2006,12(6):559.

2 胡晋怀,胡晓峰.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心肌酶谱检测及临床意义.医学检验与临床,2008,19(1):44-45.

第4篇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情感的传递反馈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交流也随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是一个要求人们广泛沟通的时代。在医学界,随着医患关系的日益紧张,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尤其是与他们当中的特殊群体――小患儿的沟通,更加显得棘手复杂。因为他们的特点是年龄小,对疾病缺乏深刻认识,心理活动也随病情迅速变化。因此,怎样与患儿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是当今社会每位儿科护士需要掌握的最重要的技巧之一。

笔者结合几年来与患儿相处的临床工作经验总结如下心得。

护患沟通需要有高尚的医德做保证。因为医疗工作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医护人员的一生都要把病人的利益。人类的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是一项平凡而高尚的职业,作为一名儿科护士,只有端正自己的处事态度。建立助人为乐的价值体系,树立崇高的理想才能对患儿发自内心的同情,才能真诚地对待他们,适当的表达移情。

护理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临床经验,才能做好与患儿的护理及沟通工作。同时,护理人员沉着、冷静、严谨的态度以及娴熟的操作,尤其是穿刺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更可以有效稳定家长及患儿的情绪。

在我国现实生活中,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一旦生病父母格外紧张、焦虑,他们大都过分照顾。夸大病情,对医护人员提出过高要求,所以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家长的心理支持,家长的心理状态对患儿有直接的影响。例如,父母对护士的不满意可转变成患儿对护士的愤怒。所以护士做好与患儿沟通的前提是首先做好家属的解释安慰工作。

儿科护士对患儿应多加鼓励,不应训斥、恐吓,保护儿童的自尊心成为患儿的贴心人。可利用孩子的好学心理进行启发诱导,取得在治疗上的配合。针对儿童的模仿心理,鼓励患儿学习榜样,通过个别带动整体。

由于儿科病人病情急。变化快,又不善于表达,所以要求儿科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机智灵敏。加强巡视,善于从观察到的细微变化中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报告医生,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

第5篇

【关键词】新生儿科整体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722.1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186-01

1 新生儿科整体护理要点

1.1、合理排班,实施弹性排班。 合理的人员配备,是确保整体护理开展的基本要求,一是增加全院护理人员数,二是护理部经常深入临床一线,根据治疗、护理工作量,随时调配护士,同时要求各科室实行弹性排班,星期天、节假日应有较充足的护理人员数,以保障系统的护理程序为病员服务。实行病房护士分组管理,将病房护士分成 5―6个小组[1],由学历高的或有经验的高年资护士任组长,每组负责一定数目的病人(根据床位数而定),为病人做好各种治疗、护理、宣教,主动做好各种护理。

1.2、按病人病情实施分层管理。 严格按患儿病情轻重,进行分工,对危重症及护理难度和技术要求高的患儿由护理组长或执行护士进行护理,病情平稳及恢复期患儿由助理护士负责,体现能级对应,以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以保证护理安全。做好科内护士的临时调配及调配登记工作,严格按护理部要求合理排班,做好弹性排班工作,做到护理组长责任制,根据科内实际情况,下半年进行护理组长竞聘。人员到位的情况下,增加中夜班护士人数,保障护理安全并提高夜班工作质量,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关心护士的生活和身心健康,保证同工同酬,建立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为护士工作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2]。

1.3、加强护理质量监控。 加强质量控制与评价是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以整体护理质量标准为依据,建立护理质控组,护理部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检查,检查时注意患儿的实际效果,反映护理工作的有效性,通过询问,听取患儿家属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和提高护理质量。

1.4、注意护理工作实效。 加强护理人员与患儿家属的沟通接受完整的健康教育,完善各级护理人员职责、护理工作程序、质量评价标准、健康教育计划、规范护理记录,设立健康教育答询护士,让护士有限的时间用在患儿的治疗护理、病情观察和健康教育上。

1.5、组织管理落实。,在原来整体护理小组的基础上,增加小组成员,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医院整体护理实施方案,指导和督促科室的工作,协调解决在整体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护士长加强节假日及晚夜班查房力度。护士长参加每日晨间护理,参加晚夜班值班,节假日值班,督导薄弱环节护理工作质量,确保节假日安全。

1.6、运用激励机制,提高护士素质。 将整体护理的内涵落实到对护士的素质评价、护理诊断率、护理措施以及病人的满意率等方面,护理部每月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测评,让病人评选“最满意的护士”,使护理人员看到自身价值体现,从而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新生儿科整体护理体会

2.1 促使护理人员学习和掌握护理程序 整体护理病房要求护理人员为病人解决各种护理问题,对病人进行疾病相关知识介绍、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进行休息、饮食、服药、特殊检查前及出院指导,没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就无法做好这项工作;护理人员认识到进一步学习的必要性,积极学习整体护理相关知识及专科理论,提高了理论水平,,并且能够灵活地运用于临床。

2.2 加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护士长每天进行两次以上护理查房,检查护理人员工作情况,促使责任护士全面了解患儿病情、治疗情况,主动观察病情,及时解决护理问题,技术操作精益求精,不断地改善服务态度,主动关心和体贴病人,加强了责任护士与患儿家长的沟通,提高了护理质量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2.3 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 护理查房能够及时发现护理人员实施护理程序的失误或遗漏,便于及时纠正或弥补,避免了差错事故的发生。

2.4 提高了护士长的自身素质 护士长检查护理程序运用情况及病房管理,促使她们需运用新的思维方法,不断学习新的理论,更新知识,掌握更多的现代医学及管理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素质,使护理工作更加正规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 分诊;病人满意率;护理程序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016-01

随着医学的发展,病人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病人需要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其中包括对门、急诊病人的准确分诊,目前,由于病人法律意识的增强,在就医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而使医疗投诉次数明显增多,医疗投诉其中包括对门、急诊病人分诊错误所导致的医疗投诉。正在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很多医院都将“零差错”、“无投诉”作为医院发展的管理目标[1]。因此,研究提高对门、急诊病人的分诊准确率就显得特别重要。

1 临床资料

我院2011年门、急诊病人人次为194596:,2012年门、急诊病人人次为228787,2011年和2012年门、急诊分诊护士均为谢护士。

2 分诊工作方法

2.1原有分诊工作方法

2011年1月份,谢护士从其它岗位调出到分诊岗位,未经任何关于分诊工作方法和知识的学习、培训,未对分诊工作方法进行探索、研究,直接进行分诊工作。

2.2 现有分诊工作方法

谢护士进行分诊工作一年,经向各科室医师及病人调查发现,对门、急诊病人的分诊准确率不高,从2012年1月份开始,改进原有分诊工作方法,采用如下现有分诊工作方法。

2.2.1 认真学习诊断学的理论知识

分诊护士认真学习并掌握内科腹痛、外科腹痛、急腹痛、妇产科腹痛、癌性腹痛、炎性腹痛、各种性质的头痛等疼痛特点,认真学习并掌握各种疾病的发热特点,认真学习并掌握诊断学理论知识,认真学习并掌握疾病的鉴别诊断要点。

2.2.2 分诊护士向各科室医师进行电话预约安排患者就诊

分诊护士经仔细询问病人的病情后,如果仍不能确定该病人属于哪个科别的病人,向有关科室的医师电话告知该病人的疾病情况,得到有关科室医师确认该病人应该到有关科室就诊,再告知病人应该去有关科室就诊。口腔科的病人,需要等候很长的时间才能得到诊治,也可以向口腔科医师打电话为病人进行预约诊治。如朱女士,于2012年2月4号上午8时来院准备补牙,分诊护士可以先打电话询问口腔科医师:“现有需要补牙的朱女士需要候诊多少时间才能够轮到她补牙?”,口腔科医师回答说:“下午1点半”, 分诊护士就可通知朱女士下午1点半来补牙。

2.2.3 认真学习并掌握传染病的理论知识

积极参加医务科组织的关于院内感染的业务知识学习,掌握常见传染病的症状、体征和鉴别诊断要点,掌握传染病的分诊工作流程。分诊护士需不断地加强学习传染病知识,因新的病毒感染所致疾病层出不穷,如非典型性肺炎、手足口疾病、甲型N1H1流感等,这就需要分诊护士掌握这些新的传染病知识。

2.2.4 虚心向医师求教为病人的切诊方法

护士在护理学校和护理工作生涯中,学习了护理知识和实践了对病人的护理,但对病人的切诊仍然是护士的薄弱环节,分诊护士须向各科的医师虚心求教,掌握对病人的切诊方法。

2.2.5 运用改进的护理程序进行分诊工作

分诊护士运用“护理评估―医疗诊断(原为护理诊断)―实施(给予分诊)―评价(即由医师或病人进行评价分诊的准确性)―如果分诊护士为病人分诊错误―分析分诊错误的根本原因―改进措施”方法为病人进行分诊工作。运用改进的护理程序为门、急诊病人进行分诊工作是整体护理意义的延伸,丰富了整体护理的意义。如:病人陈某,女,83岁,因慢性下腹痛来院就诊,护理评估:分诊护士对病人进行望、闻、问,切,分诊护士经观察得出医疗诊断:慢性子宫内膜炎,给予分诊:通知导诊人员带领病人去妇产科就诊,经妇产科医师检查,无妇科疾病,妇产科医师评价:此患者不是妇科病人,应该去康复科就诊,分析分诊错误的根本原因:向康复科医师求教,康复科医师解释为慢性子宫内膜炎和腰椎骨增生虽然都有下腹痛的表现,但病人腰椎骨增生仅有下腹痛,但没有白带增多的表现,而慢性子宫内膜炎性疾病既有下腹痛,也有白带增多的表现,老年女性由于雌激素的分泌减少,导致腰椎骨钙减少而致腰椎骨慢性增生,腰椎骨慢性增生可导致慢性下腹痛,经向病人询问,陈女士无白带增多的表现,分诊护士分诊错误的根本原因为分诊护士没有询问患者的白带情况,导致分诊护士为该病人错误分诊。改进措施:如果再次遇到此类病人,一定要询问病人有无白带增多的表现。

2.2.6 分诊护士必须具备的素质

分诊护士必须具备的素质:对病人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观察病情要细致;对病人要热情;视病人如亲人;坚守岗位;学术求精。

3 结果(见表1)

2011年和2012年分诊准确率的比较表(表1)

由表1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11和2012年分诊准确率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4.1 对门、急诊病人进行准确分诊能够明显降低医疗投诉

如病人张女士,45岁,于2011年4月因患肿物就诊,询问分诊护士需到哪个科室诊治,分诊护士安排病人到妇产科就诊,张女士在妇产科侯诊厅等候了约1个小时,才轮到张女士诊治,妇产科医师告知张女士,肿物属于外科疾病范畴,请张女士到门诊外科就诊。张女士火气大发,向有关部门投诉,诉说让她白等了1个小时。又如病人赵女士,42岁,于2012年6月因患肿物就诊,询问分诊护士需到哪个科室诊治,分诊护士安排病人到门诊外科就诊。赵女士能够得到准确分诊,未有投诉发生。病人对分诊护士投诉次数见表2。

2011年和2012年病人对分诊护士投诉次数表(表2)

由表2看出,病人对分诊护士投诉次数从2011年的10次将为2012年的零投诉。

4.2 对门、急诊病人进行准确分诊能够使病人得到及时救治

如患儿陈某,6岁,于2011年3月就诊,因腹胀(但无痛苦面容,无发热,无呕吐)就诊,被分诊护士安排到外科就诊,经外科医师检查,告知患儿家属患儿腹胀属于内儿科疾病,需到内儿科就诊,由于分诊错误,患儿的诊治不及时。如患儿成某,5岁,于2012年3月因腹胀来院就诊,分诊护士观察患儿,无痛苦面容,无发热,无呕吐,经观察和综合分析,安排患儿成某到内儿科就诊,内儿科医师及时为患儿成某进行了诊治。

4.3 对传染病人进行准确分诊能够使就诊流程符合规范

如患儿张某,4岁,于2011年5月因手足部皮疹就诊,分诊护士认为患儿患有皮肤病,被安排到皮肤科就诊,经皮肤科医师检查,告知患儿家属患儿患有手足口疾病,需到内儿科就诊(内儿科有独立的手足口疾病病区),因此,不准确的分诊不但造成患儿就诊不方便,更造成患儿就诊路线不符合规范,易造成手足口疾病传染给其他小儿。又如患儿赵某,5岁,于2012年4月因手心、足心皮疹就诊,分诊护士仔细处观察患儿,疾病诊断拟“手足口疾病”,分诊护士安排导诊人员带领患儿按照院感科指定的传染病人就诊路线到内儿科科室就诊。

4.4 减少了导诊人员对病人导诊的工作量

由于分诊护士能够对病人进行准确分诊,大大减少了导诊人员对病人导诊的工作量,导诊人员就能够有更多的时间为病人提供总服务台的其它工作,如:各种检查报告单的发放、解答病人的药物咨询、双向转诊、免费测量血压等工作。导诊人员对病人导诊的工作时间见表3。

2011年和2012年导诊人员对病人导诊的工作时间表(表3)

由表3看出,导诊人员对病人导诊的工作时间减少了平均1小时/天。

4.5 减少了病人就诊时的候诊时间

由于分诊护士能够对病人进行准确分诊,又由于分诊护士向各科室医师进行电话预约安排患者就诊,大大减少病人就诊时不必要的候诊时间。门、急诊病人就诊时候诊时间见表4。

2011年和2012年门、急诊病人就诊时的候诊时间表(表4)

由表4看出,门、急诊病人就诊时的候诊时间减少了平均20分钟/人次。

4.6 病人对分诊护士的满意率明显提高

由于分诊护士对病人进行准确分诊,大大减少病人就诊时不必要的在其它科室的候诊时间,使病人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因此,病人对分诊护士的满意率明显提高,病人对分诊护士的满意率见表5。

2011年和2012年病人对分诊护士的满意率表(表5)

由表5看出,2011年和2012年病人对分诊护士的满意率有统计学意义。分诊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让病人对医疗服务满意。

4.7 减少了各科室医师不必要的工作量

由于分诊护士对门、急诊病人进行了准确分诊,从而使各科室医师减少了对非本科病人的不必要的体格检查、问诊及书写病历等工作,从而使各科室医师有更多的时间对本科病人进行详细的诊治。

5 结论

现有分诊工作方法能够明显提高门、急诊病人的分诊准确率,门、急诊病人对门、急诊分诊护士满意率明显提高,减少了医疗投诉,现有分诊工作方法值得应用和推广。

6 分诊工作进一步改进建议

因对病人的切诊和对诊断学知识的掌握是护士的薄弱环节,建议把护生对病人的切诊和对诊断学知识的掌握纳入规范的护理教育课程,同样,在护理工作中,建议护理部把护士对病人的切诊和对诊断学知识的掌握纳入护理理论和操作考试范畴。门、急诊病人病情复杂,需要掌握全面的医学和护理知识的高年资护士才能够为门、急诊病人进行准确分诊。

第7篇

无论是白天或深夜, 护士是病人的守护神,她与病人接触的时间最多,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士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观察用药后效果,为病人排忧解难,达到优质护理的目的,为实现其根本愿望,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加强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这一点对于护士来说尤为重要。

1 巡视病房频次

护士长带领在班护士每日2次查房,巡视分早上接班时和晚上接班时。责任护士自接班后开始进行巡视,按护理等级巡视,特级护理24小时由专人护理,一级护理1小时巡视1次,二级护理2小时巡视1次,目的为观察生命体征,对输液病人巡视时间为随时巡视观察,目的为观察输液情况,并及时填写分级护理巡视单及输液巡视单。

2 巡视病房的具体内容

2.1 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疾病先兆,使病情得到及时控制。

2.2 负责病情观察及皮肤护理等基础护理,及出院指导,了解患儿睡眠及饮食情况。

2.3 负责输液方面观察,对药物作用及用药注意事项及时宣教,核对输液卡,输液速度及名称是否相符,输液部位有无红、肿、热、痛等。

2.4 随时实施健康教育,在巡视病房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家属的警惕性,督促养成良好的健康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

2.5 检查病区环境和秩序,对于儿科病房来说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及限制探视很重要。患儿本身抵抗力弱,做好解释工作能有效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2.6 回答家属提出的问题,家属会对治疗及收费问题提出疑问,巡视病房时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 巡视病房的具体方法

3.1 观察病情技巧:儿童病情发展过程易反复、被动、变化多端,如果处理不及时病情容易恶化甚至危及生命,因而决定了儿科护理工作观察任务重的特点。一位有技巧,有能力的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广博的医学知识,做到勤巡视、勤询问、勤观察、勤思考、勤记录。儿科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及较强的临床应变能力,一旦发现患儿急性发病,首先应保持镇静,做到忙而不乱,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医生做好处理。

3.2 有效地与家属沟通:对儿科患者来说,陌生的环境,有限的活动空间与时间,都会对其心理产生影响。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交流,取得家属的配合,帮助家属及患儿尽快适应在医院的生活,尽快熟悉医院环境,保证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3.3 善于发现环境和病区秩序对病人的不利因素:检查病人的治疗环境是否安全、舒适。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优美的适合患儿恢复健康的治疗环境。舒适的环境包括室内温度、湿度、光线、噪音的适量控制与清洁的维持。及时发现不利因素,如探视人员过多、病房过于闷热,这样对患儿的治疗与恢复都是不利的,通过巡视及时发现,及时给予制止。

3.4 及时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以病人第一需要为中心,是开展健康教育的成功要点。对于患儿家长提出的问题给予详细周到的解答,并讲解一些育儿的护理知识,如患儿睡觉时,禁用棉被蒙头睡觉,以免因为捂闷过度引起缺氧,高热等;不要将会引起患儿误吸吞咽的玩具、食物给患儿玩耍,以免引起误吸;指导家属正确的喂养知识,防止患儿出现误吸,呛奶等。

3.5 检查及询问:多询问,多与之交流,有问题能及早发现,早解决,可以避免更多的麻烦,误会。儿科治疗是儿科工作中最大的难题,患儿住院后均要静脉输液,如不能进行正确的静脉穿刺,再好的治疗方案不能及时执行到患儿身上,都会耽误病情,影响治疗效果。作为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了解家属的担心和顾虑,让患儿家长感受到我们也是母亲,也爱他们的孩子,增加与家属间的亲和力,是个项诊疗及治疗顺利进行。

3.6 巡视技巧:到病房去巡视,并不是简单查看,而是需要融入自身的知识面和经验。如亲自给患儿清洗臂部,更换尿布,衣服及喂奶,拍背等,同时对家长慰问看护患儿的辛苦,饮食起居等,所有这些可以消除家长的紧张恐惧心理,使患儿及家长主动配合护理工作。能解决的及时解决,解决不了的,回去找相应人员给予病人相应答复。

4 巡视病房的作用

4.1 增强了解和掌握患儿的情况:护士与患儿和家属建立信任关系,是构建良好护患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也是护士顺利开展护理工作的先决条件。每天巡视次数多了,能够从各方面了解到患者的情况,以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意见。这样可以有效的指导护理工作,因人施护,不断提高护理效果和质量。

4.2 巡视病房能及时发现问题:如输液患儿的巡视可及时发现药液渗漏和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减少患儿不必要的痛苦,因有些药物渗漏会给患儿带来严重后果。在输液时患儿往往因为害怕而比较躁动,不配合治疗,容易发生渗漏。

4.3 巡视病房可以及时为患儿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在巡视时,家长遇到不明白事情随时提问,护士就能及时解答,这样增加了对疾病的了解,能够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又可以促进护士不断学习新的护理理论知识,去充实和完善自身,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水平。如体温测量是住院患儿每天都要进行的基础护理操作,测量时向患儿家属交代影响体温测量的因素及防止体温计折断,刺破患儿皮肤等。

通过巡视病房增近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提高了护士的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减少护患之间的矛盾,使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增加到99%以上。

参考文献:

[1] 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3.

第8篇

2019年,在医院各级领导关心支持下,儿科病房环境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在新的一年里,随着科室条件的改善,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护理部2019年护理工作计划结合本科室实际工作,特制订2019年儿科护理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病员满意度

1、对住院病人发放满意度调查表,评选最佳护士,进行鼓励。并对满意度调查中存在的问题,落实整改措施。

2、规范护士的语言行为,在日常工作中落实护士文明用语。

3、严格新分配护士岗前职业道德教育、规章制度、护士行为规范教育,以及护理基础知识、专科知识、护理技术操作的考核,合格者才能准予上岗。

4、科室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征求病人意见,解决问题。

二、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改善临床护理服务:

1、试行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规范护理程序,增高整体护理病历质量,丰富健康宣教内容,更好的为患儿进行整体护理。

2、组织学习《儿科学》,熟悉有关疾病的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丰富健康宣教内容。责任护士深入到病房,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健康宣教,增高用护理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2、让有经验的老护士为新护士讲课,传授整体护理经验。如遇模糊概念,大家一起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每月组织一次教学查房,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三、重视护理人员素质培养

以《第五版基础护理学》为基础,不断学习业务知识。加强十一项护理技术及急救能力训练,增高护理质量,培养一支业务技术精,素质高的护理队伍。

1、制定2019年训练计划,由科室业务能力突出的护士担任培训老师。加强十一项护理技术,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加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强化法律观念,组织学习有关法律知识,并灵活运用到工作中去。鼓励护士自学并做好读书笔记。

2、高年资护士加强应急、急救能力训练。工作中给低年资护士做好表率,言传身教,让儿科团结、协作的优良作风发扬光大。

3、对在历次考核中成绩优秀护士大力表扬,给予奖励,激发护士爱岗敬业热情,更好的为患儿提供爱心服务。

四、加强基础护理,规范工作秩序。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每次操作前洗手;做好每天治疗室病房空气消毒,严防医源性感染。

2、切实做好晨晚间护理,基础护理到位。保持患儿床单位清洁整齐,环境温馨、舒适。

3、配合护理部做好月护理质量检查、夜查房、业务查房等制度。

儿科护理年度工作计划(二)

为了使各项工作达到可持续发展,争创三级妇幼保健院,在认真总结分析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医院护理工作五年规划要点及三级妇产医院评审要求,将2019年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计划拟定如下:

一、规范护理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各项制度及工作任务

(一)组织全科护士认真学习医院、护理部下达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落实各项操作规程。

(二)进一步完善细化适合新生儿科护理工作的各项专科护理管理制度及工作制度,做到各项工作有制可依,有章可循。

二、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和业务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养

管理目标:护理人员分层级培训率为≥90%;三基”理论合格率≥90%(80分合格);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100%,(90分合格);护士每年离职率≤10%,护士对科内绩效分配知晓率≥80%;紧急护理人力资源调配知晓率100%。

实施方案:

(一)严格按照医院护理岗位管理实施方案,对科内护理实行层级管理;对科内护士花名册及时更新。

(二)以医院绩效分配方案为总部署,进一步细化科内

绩效分配方案,将工作量、工作质量、满意度等纳入每月护士的绩效考核,并让护士充分知晓绩效分配方案,从而调动护士的积极性。

(三)加强护士业务培训,拟定全年培训计划,内容涵盖“三基”知识培训、核心制度培训、新生儿科专科护理知识培训、新生儿科专科护理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内容,做到每次培训后均有考核。

(四)不断的更新护理知识,增加护士外出学习和进修的机会,计划今年有护士取得新生儿科专科护士资质。

(五)对科内护士实习弹力排班,进一步完善紧急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方案和流程并加强培训考核。

三、加强护理质量过程控制并持续改进,进一步推进优质护理工作

管理目标:基础护理合格率≥95%;专科护理合格率≥95%;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95%;病房管理合格率≥95%;急救物品质量合格分95分,急救药品完好率为100%;护理文书合格率≥90%;患儿家属满意度≥95%;健康教育知晓率≥85%。

实施措施:

(一)继续实行护理质量院科两级管理,充分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质控作用,提高护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儿科护理年度工作计划(三)

新的一年,新的起点为进一步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总旨,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提高病人满意度。根据护理部有关精神结合我科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为病儿提供优质、安全有序的护理服务。

1.不断强化安全意识教育,发现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时要及时提醒,并提出整改措施,以院内外护理差错为实例组织讨论学习借鉴,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护理差错因素新情况、新特点,从中吸取教训,使安全警钟常鸣。

2.加强重点时段的管理,如夜班、中班、节假日等,实行弹性排班制,合理搭配老、中、青值班人员,同时注意培养护士独立值班时的慎独精神.

3、加强重点病儿的管理,如监护室的特护患儿和普儿病房的危重患儿,把上述患儿做为科晨会及交接班时讨论的重点,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做出评估,达成共识,引起各班的重视。

4.、完善护理文件记录,减少安全隐患。,规范护理文件记录,认真执行护理记录中“十字原则,即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5、完善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平时工作中注意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对每项应急工作都要做回顾性评价,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二、以病人为中心,提倡人性化服务,加强护患沟通,提高病人满意度,避免护理纠纷。

1、办公班护士真诚接待新入院病儿,把病儿送到床前,主动向病儿家属做入院

宣教及健康教育。

2、要求责任护士每天与患儿家属沟通,包括健康教育、了解病儿的病情转归、生活需求、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等,认真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告知程序,尊重患儿家长的知情权解除患儿家长顾虑。

3、每月召开工休座谈会,发放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对服务质量高的护士给予表扬鼓励,对服务质量差的护士给予批评教育。

三、深入开展“人本位”整体护理工作。细化工作流程,明确岗位责任。

1.对各班职责进行修订,改变排班模式,细化各班的工作流程,查找薄弱环节,明确护理分工,力求新的职责更合理实用。

2、抓好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实行责任护士负责制。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密切观察患者病情,随时与患者沟通,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基础护理,保障患者安全,体现人性化的护理关怀。

3、深化护士分层使用,依据病人病情、护理难度和技术要求分配责任护士,危重患者由年资高、能力强的护士负责,体现能级对应。

四、护士实行绩效分配

分配原则:效率、质量优先,按劳分配,兼顾公正、公平。

分配依据:病人满意度、工作量、存在的风险、护理质量、责任心。

五、加强患者健康教育

1.由责任护士做每天根据科室常见病的治疗和护理常规、特殊饮食、疾病的自我

预防、用药的注意事项,向病人做详细的讲解,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提供心理护理。

2.每月召开一次护办会,每位护士汇报工作情况与感想。每月进行病人满意度调查,认真听取患者对优质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提出整改措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六、新业务、新技术

第9篇

【关键词】 儿科病房 管理控制 护理质量

护理管理是现代医学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健康、预防疾病为主要目的的服务流程。加强科室护理质量的管理,有效提高护理服务,杜绝差错事故,达到质量控制的目标。

1 儿科病房管理难点分析

1.1 患儿家长要求高,协同性差孩子是现代家庭的主体,一旦生病全家出动。病区出入人员嘲杂,难以管理。家长说长道短,意见难统一,引导教育孩子的方法不一。对护士技术操作要求就更高。一旦不能一针见血,就发脾气,大吵大闹。到领导那里投诉。加上80后也都是独生子女,承受委屈能力不足。如不能正确劝解,家属放任自流,造成病房环境混乱,影响工作进程!

1.2 护士任务繁重,人力不足 护士少,工作超负荷,新老交替青黄不接,35岁以上护士占的比例不多,近几年进来的都是招聘的合同制的护士及大部分临时工,工资低,不安心本职工作,护理技能难提高。超负荷的工作量,影响了护士的精力,难有空闲去观察病人的病情动态,机械性操作难以提高护理质量,使护理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1.3 病种多,复杂儿科病房接受的病人各系统都有,如呼吸、消化、心血管、神经内分泌等,加上小儿发病有自身的特点,这就要求护士全面掌握各种疾病的特点及治疗护理要点。而对于年轻护士就有点难度。

2 科室质量控制

2.1 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为病人创造清洁、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微笑服务。仪表端庄,说话语言亲切和蔼可亲。新入院的首先介绍病区环境,经治医生管房护士,出院病人向其做出院指导,使家属更多地了解疾病的防治知识!基础护理落实到位,病房责任到人,加强病房巡视,动态观察病情,反馈病区信息,听取家属意见,变被动为主动,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2.2 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人性化服务

2.2.1 加强业务培训 5年内的护士定期组织学习考试及操作训练,强化应急预案的练习,培养独自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使理论知识系统化,操作规范化。

由年资高的主管护师组织讲课,进行护理查房,对疑难病例进行讨论,提问题回答,传授工作经验.不断开展新技术,送上级医院进修培训,以不断适应新形式的需要!

2.2.2 加强道德法律教育 重点针对护理安全方面进行法制教育,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热爱本职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以理解、友善、平等的心态为小儿及家庭提供帮助,忠于职守,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

2.2.3 不断完善自身素质 培养护士敏锐的观察力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树立整体护理观念,用护理程序解决患儿的健康问题。在工作中,不断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学会乐观、开朗、忍耐、克制和善于应变。不断提高自己与病儿和家属的沟通技巧,取得他们的信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减少纠纷。

2.3 护理安全管理,护理风险的防范

2.3.1 建立科室质量控制小组.有护士长、质控员对护理质量进行监控。质控的内容包括病区管理、基础护理、分级护理、消毒隔离、急救管理、护理文书规范书写、各种制度职责的落实等。

2.3.2 建立考核检查制度,奖惩分明.考核内容信息反馈,不定期病房抽查,每月科室开会讨论,根据家属反馈意见,结合自身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措施并进行追溯检查。

2.3.3 加强急救药品及物品的管理,遵循“四定”原则,专人保管,班班交接,用后及时补充.仪器设备保持功能完好,定期检查维修保养.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剧毒\麻醉药上锁。

2.3.4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无菌操作.按规范要求定期做空气培养、消毒病房、治疗室、库房等并认真登记。无菌物品定期更换消毒,每月作空气、物表、手的检测,确保消毒质量过关!

2.3.5 加强护理文书书写.护理记录及时、准确、真实、简明扼要。使用医学术语,楣栏各项填写完整。出科病历严格把关,使护理文件标准化、规范化。

2.3.6 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职责范畴,班班交接.危重病人、特殊病人严格床头交接班。弹性排班,加强重点时段、重点环节、重点病人的管理。发扬传、帮、带的精神,新老搭配,互学互帮,不断提高理论及操作技术,满足病儿的需求,减轻痛苦。开展优质服务活动及星级护士评审,激励护士不断进取!

第10篇

关键词:多元化;儿科护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020-01

教学方法影响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普及和推广,要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教学主体的教学需要,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各有优缺。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能够取长补短,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成效。传统的儿科护理教学理念陈旧,仅停留在学生掌握技能的单一操作上,缺乏整体的连贯性,教学方法多以“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练习---学生回示---教师总结”为主,对操作缺乏积极探索的意识。本文主要分析了儿科护理常用的教学方法,并以问题式教学法为例,浅析了问题式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

一、多元化教学法的优势分析

1、有利于理论向实践的过渡。《护理学基础》是一门非常注重实践的课程,其中护理实验是《护理学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操作技能实验课上,在传统的教师演示的基础上配合多媒体播放,并对一些操作流程和操作演示过程进行录像,在学生课余练习时反复播放,引导学生在练习时一边观察、一边模仿,熟悉各项技能操作的特点,掌握难点,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操作中的细节,对能够提出细节改进方法的学生给予奖励,极大地鼓舞学生技能训练的积极性。

2、多元化教学法操作情景贴近真实的生活经验,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同。但它不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简单叠加,必须根据学科特点、教材内容、学生智力结构特点,将多种方法优化配置,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儿科护理学涉及到人体形态学、基础护理学、内外科护理学等多门课程,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把这些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调动护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多元智力,激发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多元化教学方法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没有相对应的教材,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大纲精心备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借助多媒体,通过图片、视频、声音,将临床的阳性体征、侵入操作全面展示给学生,将抽象复杂的理论简单化、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抽象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解决由于季节、病源、家长不配合等原因导致见习质量不高的问题。使用在:先心病血流动力学及心脏杂音的听诊、足月新生儿与早产儿的区别、儿科常见护理操作等教学。

2、案例分析法(CBL)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由教师提前一周备好典型病例,取得患儿家长配合。告知学生具体方法,去查找资料。学生分成四组,由四位老师分别带入病房,学生自行采集病历并给予适当指导。回示教室,学生自由讨论后选出代表做中心发言。最后老师归纳,肯定正确、剖析错误、补充遗漏,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使用在:住院患儿病史采集、小儿各系统疾病典型病例等教学。

3、情景教学法。由带教老师将学生分为4组,按照事先制定好的患病情景,让学生分别充当患儿、医生、护士、家长等角色,在不同场景下模拟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治、护理及健康教育等场景。扮演结束后,带教老师对各组进行点评。使用在:生长发育与健康评估、小儿肺炎叩背排痰法、心肺复苏等操作和小儿各种标本留取等教学。

4、标准化病人(SP)训练法。指那些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准确表现病人的实际临床问题的正常人或病人,能发挥扮演病人,充当评估者和教师三种功能。使用在:护患交流、小儿常见病及多发病(小儿肺炎、上感、小儿腹泻)等教学。尤其在学习护生自己患过的疾病时,可以采用此法。

5、问题式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护理程序为主线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剖析,按照护理程序把知识进行梳理,以达到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过程。它将传统的教师讲授式教学变为师生研讨式教学,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而的能力,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以问题式教学法为例,分析多元化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1、利用提问,启发学生思维。由于教师的问题是针对一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而设计的,对学生的学习思维有一定导向作用,学生头脑有了疑问,才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深入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设问、质疑等方式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思维。例如,在讲述婴儿喂养时,先播放一段婴儿喂养录像,然后提出如下问题:正确的哺乳技巧是什么?为什么提倡母乳喂养?给婴儿喂奶的方法有几种?

2、借助提问,辨明概念,掌握发病机理。“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中重要的专业课,很多疾病发病机制复杂,难以记忆和理解,通过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提问,引导学生剖析、归纳,使学生体会到医学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连贯性,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较清晰的理解,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肺炎患儿出现体克并发症时,就可以联系以前所学的知识。体克的分类有哪些?体克的病理生理基础是什么?肺炎体克是属于哪一类?由此导入患儿肺炎体克的发病机制,为学生理解新的知识起到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

3、借助提问,了解学生学习现状。一个新知识的教学内容结束后,教师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现状,及时调控教学策略和教学节奏。例如:讲授完液体疗法后,可以列举一个脱水的病例,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液体疗法,从而决定下一步的教学步骤。

4、设置探究性问题,培养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教学单元结束后,教师可以设置探究性问题,让学生课后在网上和图书馆查找、收集、整理资料,写出研究报告作为作业上交。例如:在传染疾病患儿的护理讲解完毕后,可以设置如下问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猩红热等常见传染病检疫和隔离时间是多少?预防方法、治疗原则及护理要点是什么?通过设置探究性问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1篇

关键词:儿科;门诊输液;安全隐患;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321-02

输液安全是指通过静脉将药物安全输入病人体内,在输液的整个过程中无人为意外情况发生,病人无不良反应[1]。门诊输液作为儿科常用的治疗方法,给家长和患儿带来方便,已成为家长愿意接受的治疗方式,本文从环境、护士、患儿、家长方面分析,查找出治疗中的安全隐患,制定有效的安全护理对策,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共计21例因门诊输液所致护理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其中,未严格执行医嘱1例;未认真检查药液1例;液体外渗11例;沟通欠妥5例;药物过敏3例。

2 方法

对发生的门诊输液安全问题,由专职护士记录于护患问题登记本,科室人员讨论分析发生原因,并制定防范措施。

3 结果

输液安全隐患因素分析:

3.1 环境因素

3.1.1 儿科门诊输液具有流动量大,家长较多、患儿恐惧、哭闹、不配合等特点;输液室空间相对狭小,造成人员拥挤环境嘈杂,加上门窗常闭,空气污浊,;有些家长不注意生活习惯,垃圾随地丢弃,致使输液室内环境卫生较差,增加感染机会。

3.1.2 患儿自我控制能力差或根本无法控制,地面、床面、治疗台面、墙壁等随时被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可能,尤其是腹泻患儿,大便次数多量大,污染面也大,常造成感染的隐患[2]。

3.2 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3.2.1 由于儿科护理工作量大,工作琐碎,重复,压力大,护理人员忙于治疗, 医嘱和药品查对疏忽, 如个别医生字迹潦草,药名书写欠清晰难于辨认,或由于药剂人员发药时,把关不牢,而护理人员未严格核对。

3.2.2 有些药物外包装相似,极易造成视觉混淆,或药物标签不清,又未分开放置,如未将地塞米松和病毒唑分开放,使用时需仔细核对。

3.2.3 输液室内声音嘈杂,同名同姓或同音字患儿较多,护士叫患儿名字时,家属听错应答,或由于年龄大,说方言,听普通话听错而护士未严格查对时易造成差错。

3.3 交叉感染因素

3.3.1 输液患儿多为上呼吸道感染者,其次为肠道感染,脑神经损伤者,病种混杂,人员密度大,相互间易造成交叉感染。

3.3.2 各种治疗用具,及护理人员的手,如果护士因忙碌而未认真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将成为重要的感染源.

3.4 药物性质及配伍禁忌

3.5 护患沟通欠妥因素

3.5.1 儿科门诊输液因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容易成为冲突多发区,有报道显示:静脉输液是发生护患纠纷最多的治疗环节[3]。患儿多为独生子女,家长对静脉穿刺技术期望值过高,护士为了力求达到一针见血,注意力集中于穿刺的整个过程,忽略了对患儿的安抚和家长的沟通,一旦穿刺不成功,易产生埋怨情绪,甚至恶语相加。家长怀疑护士对患儿的公平性,认为护士不一视同仁,担心护士为后到者输液,无根据指责护士。

3.5.2 患儿到医院就诊,从导医指引-挂号-诊疗-缴费-取药-注射等多层次流程,如果家长在哪一环节发生不愉快,在输液时发泄不满情绪激化矛盾[4]。

3.5.3 由于患儿小,对注射产生恐惧心理,不配合及自我约束能力差,烦躁,哭闹,用手拽扯头皮针,或因家长看护不当,易使针头脱出血管外,导致穿刺部位肿胀。拔针后家长只专注于安抚患儿,未按要求按压注射部位,或多个患儿同时拔针,护士来不及告知按压的方法,引起注射部位出血。

3.5.4 家长因缺乏医学知识,不了解药物性质随意调节输液滴数。或担心患儿哭闹,为了安抚患儿,带患儿到室外走动,易引起输液反应或其他意外。

4 护理对策

4.1 治疗室、输液室布局合理。治疗室采用密闭式,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设立家长等待区。输液室分感染病室和非感染病室。每日通风至少2次,做好消毒隔离。床单位每日更换,若有污染时随时更换,备有患儿小便桶,用后及时倾倒。

4.2 制定规范化的输液流程。严格输液查对制度,认真执行医嘱。护士接诊输液患儿时先根据处置单与病历严格三查八对,如有疑问及时与开具医嘱的医生或药剂人员询问清楚。配制液体时严格检查液体与药品质量,标签不清者禁止使用;注意药物是否完全溶解,不要把药物结晶,未溶解颗粒或安瓶胶塞屑带入输液瓶内。执行人员在治疗卡上签名,以增强工作责任心。输液时按顺序叫名字,避免相互拥挤,做到安全有序,利于治疗。输液时、换液体时,实行双核对,护士叫患儿姓名,家长答应,执行时再次询问,家长回答患儿姓名,确认无误。加强药品管理,对于规格、外形、颜色一样,容易造成视觉混淆的药物,仔细核对,并分开放置。

4.3 加强基本技能培训,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操作水平。新老护士经常交流穿刺经验,互相取长补短,提高穿刺水平。护士对所用药物的性能、配伍禁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急救处理等做到心中有数,提高输液安全意识。根据药物性质,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及调节滴数。在前后输入中药制剂或其他容易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时,中间给予少量生理盐水冲管。体温过高患儿根据情况给予物理降温再输液或酌情控制输液滴数。呕吐患儿采取半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患儿将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4.4 实行弹性排班。针对每日上午输液高峰时段及中午、晚间护理工作人员少,调整护理人员班次,增加 1-2名护理人员,并注意新老护士搭配,这样,既缓解了护士工作压力,又保证患儿输液安全有序的进行,避免忙中出错的发生。

4.5 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注意有无药物不良反应、输液反应、或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观察穿刺部位,及时发现药物外渗等不适。

4.6 加强护患沟通与健康宣教。当输液高峰时段,需要等待时,预先告知家长需要多长时间,使家长心中有数,减轻急躁情绪。护士以启发、鼓励的方式引导患儿接受输液。操作完毕后,给予患儿鼓励与赞扬,如“宝贝真棒”等。若操作不成功时,及时向家长表示歉意,给患儿安慰。指导家长正确抱患儿姿势,嘱咐家长看护患儿的要点。拔针后交代按压穿刺部位的方法及时间。家长有疑问时给予耐心解答。护士热情主动的与家长进行沟通,关心询问患儿的病情和治疗效果,讲解输注药物有关知识,注意事项。告知家长不要擅自调节输液滴数。

4.7 实行人性化管理。为患儿营造轻松的治疗氛围,病区走廊改为彩色卡通设计,室内张贴卡通图片,护士工作服改为粉红色,以消除患儿的陌生与恐惧心理,增加亲和力。配备开水,一次性口杯,并置于患儿触摸不到的地方,方便家长使用。

5 体会

在儿科门诊输液安全管理工作中,深刻体会到输液安全不仅仅停留在对各种规章制度的学习,重要的是落实在平时的工作中[5],懂得了“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 的真正内涵,注重每个环节质量,不能简化程序,不能单凭想象,切实做好核对、解释、巡视、增加沟通、加强宣教,杜绝护理差错,减少护患纠纷保证患儿门诊输液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洪玲.儿科病人静脉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哈尔滨医药.2010-05

[2] 凌云,陈朔辉等.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328

[3] 卢人玉,彭玉.静疗护理存在的问题及举证责任倒置的思考.现代护理.2002.8(11):865-866

第12篇

1.1一般资料

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我科共接收实习护理生118人,其中本科生37人,大专生81人,实习时间为4周。随机将护理生分为两组:实验组及对照组各59人。实验组采用先模拟人训练,考核,再上临床实践。实习中期举行中期小结座谈。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无模拟人训练,不进行中期小结。

1.2实验组带教方法

根据实计划及本科室专科特点,为护理生制订实习计划,明确护理生在出科前要达到的具体教学目标,如掌握蓝光治疗仪的使用与保养,了解小儿静脉解剖结构及穿要点,小儿吸痰,小儿心肺复苏等护理操作,掌握本科的常见病的观察及护理要点,独立为病人进行入院、疾病相关知识,及出院的指导,让学生参与科室的业务学习及护理查房。具体计划分为4个阶段:第一周:进行入科教育,由总带教老师热情接待学生,介绍科室的特点、环境、物品存放的位置、常用药和专科药的摆放,由总带教老师对儿科常见病进行介绍,对各种常见症状,如高热、哭闹、呕吐、腹痛等病情的观察及护理要点进行讲解。并由总带教老师进行专科操作示教,利用模拟人对每一项护理操作按照流程规范详细讲解和示范,再由护理生进行训练。入科教育结束,由总带教老师根据学生性格,有针对性地分配带教老师,实行一对一带教。第二周:召集所有护理生进行集中、系统的培训,由总带教老师系统地讲解儿科常见病案,结合临床案例进行包括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病理等详细讲解,小讲课结束后对护理生按流程规范进行模拟人操作考核逐一过关。由护士长主持带教老师及护理生举行一次中期小结座谈,听取学生在实习中期的收获及对带教的建议,并可以提出自己再后半段实习时间的目标。带教老师也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加以指导。第三周:此阶段为熟悉病种阶段,加强专科疾病护理知识的灌输,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鉴于儿科的特殊性,很多操作学生上手机会少,为了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带教老师在鼓励学生进行模拟人训练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临床操作的个体指导。第四周:查阅学生周记及笔记,进行修改及点评,进行出科考试:理论及操作考核(真人考核),以专科护理内容为主,并对考核进行点评,最后由护士长组织出科小结,再次举行师生座谈,听取学生的收获及建议,同时也对学生提出期望,最后由师生互相填写双向评价表。

1.3评分方法

理论满分100,80分合格。操作满分100,90分合格,满意度评分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护理生对老师满意度、老师对护理生满意度、家属满意度),每张调查表各10项内容,每项评分为3分、1分、0分,满分30分,18分为合格。

1.4统计学方法实验和对照组评分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间阳性率对比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当P﹤0.05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实验组护理生在出科理论、操作考核、科室带教考核双向评分、家属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使用传统教学方法的护理生在儿科实习收获不多,兴趣不高,很多学生在四个星期的实习中未曾单独成功的为患儿进行过任何护理操作。本科室在思想教育上采用举行中期小结座谈,让学生畅所欲言,积极分享实习感想及在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使护理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加师生感情。在实践操作上先行采用模拟人训练,考核后再行临床实践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护理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了护理生进行规范化护理流程操作意识。提升了护理生对本科室带教的满意度,提升了本科室患者住院满意度。

4小结

第13篇

2020年,在医院各级领导关心支持下,儿科乔迁新址,病房环境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在新的一年里,随着科室条件的改善,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护理部下发2021年护理工作计划结合本科室实际工作,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努力为广大患儿提供人性化、高质量、高效率的护理服务,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工作目标:

1. 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合格率≥95%

2. 基础护理合格率≥90%

3. 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95%

4. 优质护理合格率≥95%措施落实率≥90%;目标、内涵知晓率100%

5. 病区管理合格率≥90%

6. 输血质量管理合格率≥95%(核对准确率100%)

7. 消毒隔离合格率≥95%,无菌物品合格率100%

8. 手卫生依从性、正确率≥95%

9. 职业暴露报告率≥95%

10. 抢救药品、物品、仪器、设备完好率100%

11. 健康教育覆盖率100%,患者知晓率≥90%

12. 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6%

13. 护理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100%

14. 护理工作制度培训率≥90%;核心制度执行率100%

15. 压疮、跌倒、坠床、管道滑脱的风险评估率100%

16. 不良事件上报率100%

17. 护理严重差错发生率为0

18. 年工作计划完成率≥95%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的回避护理风险,为患儿提供优质,安全有序的护理服务

1. 不断强化安全意识教育,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护理差错因素新情况,新特点,从中吸取教训,使安全警钟长鸣。

2. 加强重点时段的管理,如夜班、中班、节假日等,实行弹性排班制,合理搭配老、中、青值班人员,同时注意培养护理人员独立值班时的慎独精神。

3. 加强重点患儿的管理,把普儿病房的危重患儿作为科室晨会及交接班时的重点,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作出评估,达成共识,引起各班的重视。

4. 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书写护理文件,减少安全隐患,使护理文件书写规范化,认真执行护理记录中的“十字原则”即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能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体现专科特点,护士长及时审阅后签名,对不合格的护理文件不归档。

5. 完善护理应急预案,制定护理应急预案培训计划,按照计划进行培训,在完成平时工作的同时要注意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对每项应急工作都要提出效果评价及整改措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6. 加强各关键点的质量监控即关键制度的质量监控、关键护理单元的质量监控、关键人员的质量监控、关键患者的质量监控、关键时间的质量监控以及关键环节的质量监控。保证各项护理工作措施落实到位,确保护理安全。

7. 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发生不良事件后规定时间内逐级上报,并及时组织讨论、分析原因、提出并落实整改措施。

(二)加强科室护理质量管理。

1. 科室制定年度护理工作计划,并落实到位。依据护理部下发《护理质量考核标准》(2018版)将科室人员分为六个质控小组,即一级质控(科室质控组),每月通过一级质控自查、二级质控普查、三基质控跟踪检查、四级质控抽查完成全面质量控制,根据各级质控组反馈进行整改。

2. 落实护士长每日五次查房制度。即晨交接班时查;集中治疗护理高峰时段查;上午下班前查;下午上班后查;下午下班前或交接班时查。

(三)配合护理部对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数据的分析、进行科学化的质量控制

科室指派专人进行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统计与上报,每月5号前将上一月数据统计上交护理部。

(四)按照护理部下发文件,年内开展项目管理,引导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改进问题。参加护理部举办护理质量改善项目讲评活动。

(五)以病人为中心,提倡人性化服务,将优质护理服务认真贯穿于护理的全过程,加强护患沟通,提高病人满意度,避免护理纠纷。

1. 认真接待入院患儿,主动向患儿家属进行入院宣教及健康教育。

2. 要求责任护士每日与患儿家属沟通,包括健康教育、了解患儿病情转归。生活需求、用药后的反应等,认真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告知程序,尊重患儿家长的知情权,接触患儿家长的顾虑。将心比心,“主动”为患者提供服务。强化主动服务意识。让患者在细微处能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怀与照顾。

3. 组织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进行学习,正确并及时对住院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责任护士全面掌握患者病情动态,缩短患儿住院时间,降低成本、提高就医满意度。

4. 每月进行病人满意度调查,认真听取患者对优质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提出整改措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

5. 定期对出院病人电话随访,通过电话随时知道患儿家属在家庭护理中遇到的问题并帮助其解决问题,告知患儿家长关注科室微信公众号,定期更新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要点。

(六)加强科室护理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养

1. 根据N1~N4不同层级护理人员岗位及培训需求,制定层级培训计划,每月业务讲课四次,业务查房一次,每周晨间学习两次,坚信知识是一切的基础,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2. 根据入科时间对护理人员进行操作培训和考核,第一季度培训人员为2011年和2012年入科护士,第二季度培训人员为2013和2014年入科护士,第三季度培训人员为2015年以后入科护士,第四季度为2014年以后入科护士。做到培训有重点,对低年资护士加强培训的同时,对高年资护士也要进行巩固性培训。

3. 做好儿科七月份与PICU及新生儿的联合查房工作。

(七)积极参加“5.12”护士节活动

(八)护理教学、科研工作

1. 严格做好实习生管理,指派具有带教资格的护理人员进行带教工作,对学生做到放手不放眼,保证护理安全的同时履行带教老师的职责,并做好对实习生的考核。

第14篇

【摘要】对儿科护生临床带教的好坏关系到护生能否胜任将来的护理工作,通过完善带教流程,建立“导师”制度,完善互动学习机制,改革带教方法等,结果提高了带教的质量,得到医院和护生的好评。

【关键词】儿科;护生;“导师”;带教方法

随着医疗事业的高速发展,医院对护士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期望护生一进医院就是一位合格的能独立上岗的护士,这对医院护理带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实习是护生由学生角色转向护士角色的关键时期, 儿科护理工作面对的不仅是患儿,还有家长,与成人各科室相比,患儿病情变化快,语言表达能力欠佳,儿科护理工作难度相对较大,这给儿科护理的临床带教带来一定的困难,作为护士长和“导师”,下面浅谈一下带教体会。

一、建立“导师”制度,完善新进护士带教流程

突出儿科护理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首先我们对新进儿科护生护理理论和操作实际进行摸底,考察其对儿科护理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并进行评分,同时做好记录;其次针对反映出来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建立4~6周的带教计划;每天要记录带教过程,每周要进行带教效果评测,通过反馈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带教计划。带教流程的建立和完善,同时实施PDCA循环是加快护生熟悉儿科护理工作,尽快进入角色的保证。

我们建立“导师制”,“导师制”是指有一定资质和有经验的护师对护生进行一对一带教,“导师”在带教期间享受一定补助的,同时双方接受考评的制度,“导师”带教成绩纳入科室本人月度绩效考核。“导师”制能促使导师全身心投入带教工作,带教效果良好。

二、对护生带教的要点

1.了解新护士现状

新进儿科护士普遍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实际操作经验不足,有如下一些或多或少的表现:

a.新进儿科实习的护士,一般不会药物剂量的换算;

b.对儿科常用药品的作用及常见不良反应不清楚;

c.对1岁以内婴儿呼吸、心率的正常值不清楚;

d.对穿刺技巧掌握不够,成功率不够理想,有紧张、恐惧的心理;

e.对于患儿家属的斥责不能冷静处理;

f.不遵守劳动纪律,缺乏观念。

2.强调护生遵守劳动纪律的重要性

对护生要强调劳动纪律的重要性,帮助她们尽快转变观念,耐心告诉医院和学校的区别,要把自己看做是已踏上工作岗位的护士中的一员,目前在“导师”的带教下工作,要有组织观念,有事提前请假,科室按规定给予安排。违反劳动纪律的后果一定要说清楚,不能含糊。护生遵守劳动纪律,也是临床带教能有效实施的保证。

3.对“导师”的要求

主要安排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护师及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为“导师”,对工作优秀的护士也适当安排带教工作。“导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她们对实习工作的有关需求,调整增加学习内容;“导师”要尊重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因学生在其他科室的某些问题而戴有色眼镜对待,对工作中有不足之处的学生,不得当众随意斥责,应在他人回避的情况下给予指出,同时报告护士长。强调“导师”不得随意指使学生为自己完成与工作无关的事。

4.加强“导师”对新护士的指导工作,强调双方互动学习

“导师”要介绍在班护士、医师及科室情况,让新护士对科室整体情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消除陌生感及紧张情绪,同时站在护生角度上,做到让护生明白其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使其在带教过程中双方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导师”要了解护生的现状,有针对性的进行带教。护士工作在临床第一线,与病人接触最多,培养护生对病情观察非常重要,在临床带教中,“导师”更应注意理论结合实践,充分利用自身积累的经验指导新护士,对病人应观察什么,重点观察什么,怎样观察才能得当,使护生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观察病情的技巧,同时指导护生做好护理记录。儿科对静脉穿刺技术要求较高,所以在护生进行操作过程中,“导师”要在旁协助,并加以指导,令他们减轻心理压力,提高操作技能,增强自信心;另一方面,“导师”要重点强调和培养护生对心理护理的学习,指导护生尽快了解不同年龄患儿的心理特点,并根据患儿的年龄和性格,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同时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打消疑虑,消除他们对医院和医护人员的恐惧心理,建立良好信任关系,使他们主动配合治疗和检查,为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尤其要教会学生如何避免与患儿家属发生纠纷,如学生受委屈,应给予安慰,进行疏导;使其能坦然面对挫折。

加强互动学习,要求新护士对不懂的、有疑问的问题主动提出,可以与“导师”及科室其他老师进行讨和交流;同时告诉学生,“导师”也可能会有不足之处,对于老师的偏差之处,当学生的也可以提出,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5.做好带教记录,及时考评

带教双方要每天做好带教记录,对典型的护理问题要进行多方相互探讨,互动学习,使护生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快速提高技能,增加自信心。护士长要每周抽查护生对儿科护理及各项操作的掌握情况,及时考评,在护生实习时遇到的问题要及时掌握情况,及时与“导师”和护生沟通,共同调整带教计划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每周考评纳入到最终带教考核结果里。“导师”考评结果纳入到月绩效中,奖罚分明。

6.加强与护理部的联系,对实习中发现的优秀及有问题的实习生,及时与护理部沟通,取得职能部门的相关支持。

三、带教实施效果

第15篇

关键词:医院建筑;建筑设计;设计分析

前言

医院是病人集中的地方,特别是综合医院,有传染病人、非传染病人,有尚未确诊的病人,也有孕妇、婴幼儿、老年人以及危重病人等,如果建筑设计不合理,管理不完善,病人就能通过各种渠道(交通路线、医疗设备、卫生设施等)接触病菌、病毒,从而发生交叉感染,增加相互传染的机会。因此,医院建筑首先要考虑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保证医院内不发生院内感染,是医院建筑和管理的重要卫生问题。良好的卫生环境是病人恢复健康的重要条件。医院建筑设计应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因素,如绿化、水面、日光、新鲜空气以及幽静的环境等,以创造适宜的微小气候,良好的日光,清洁的空气,安静美观和有良好刺激作用的户外治疗和休养条件等。

1.医院建筑的设计要点

1.1门诊部建筑设计。

门诊部每天接纳各种病人,流量大,病种复杂,因此,设计时应以防止交叉感染和创造方便的治疗条件作为重点。门诊各科室的配置应便于病人就诊和医护人员工作。儿科、产科、外科、急诊室及一些医疗诊断室应设于底层。各科的临床诊断室应配置在门诊部较安静的地区。门诊部应设有足够面积的候诊室,供病人休息候诊用,以减少病人拥挤和相互传染的机会。候诊室应分科设置。儿科、产科、结核病科和皮肤性病科在门诊部应有自己专用的出入口和医疗诊断室。

1.2住院部建筑设计。

医院收容患者或患者出院时,必须对患者进行卫生处理。这种卫生处理的用房和设备在医院建筑时就要设计。一般集中在入院处进行。入院处有登记室、诊疗室、厕所、理发室、浴室、更衣消毒等用房和设备。患者出院要到出院处。患者出院卫生处理,一般都在各科分散进行,但办理出院手续应集中在出院处。

病房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住院病人得到诊断、治疗、护理及生活服务场所。病房设计得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医疗效果,所以在病房设计时,对病房安静、清洁、日光和通风条件,室内装修和色调等都应认真考虑;其次要使医护人员工作方便,使护士走最少的路而病人得到最多的照顾;同时要避免交叉感染。病房与服务性用房,如营养厨房、洗衣房、供应室等要有简捷而方便的交通联系,要分清楚洁污路线。为了方便病人,有利于提高医疗护理的工作效率,减少交叉感染,对每一护理单元位置安排及组合,必须考虑到各自不同的特点。一般情况下,为了儿童安全和避免感染,儿科和妇产科单元可设在同一建筑物内。传染病房独立设置。有手术科室以接近手术室为宜。各主要单元的位置既要联系方便,又要避免穿行。为了方便病人,内科单元应接近检验科、功能诊断和理疗科。产科病房应有单独的出入口和专用交通路线,以减少感染机会。儿科病房以设在一层为好,有单独的出入口及卫生处理室,至少应在一楼近病房入口处设一检查室,以便门诊转来的病儿再受一次检查,防止将传染病带到病房。传染病房应独立设置。一般大型医院应单独建一幢病房,中小型医院可设在建筑物的一端,并设单独的出入口。要严格分清病人与工作人员及探亲者的路线,分清食物、清洁衣物与剩余食物、用过的餐具、污染的衣物等的运输路线。用过的餐具、污衣、污物等必须经过消毒处理,方可出病房。

1.3手术室建筑设计。

手术室是医院中对清洁和安静要求较高的部分,应位于病人不常去的地方。通常设在单独一翼,或专用一层,最好设在顶层。手术室应有方便的出入口和垂直及水平交通,以便与病房、门诊、急诊联系。手术室(包括手术操作室及消毒室、麻醉室、输血室、卫生室等)的设计应考虑保持空气清洁,严格避免一切感染的机会,同时要有适宜的微小气候和水平较高的卫生技术设备(空气调节、照明、采暖等),并须有专用门与病房等科室隔开,避免与医院的其他部分形成交叉的活动路线。手术室采光口应设在北侧,以获得较均匀的光线。手术操作室应设无影灯。窗玻璃应为两层,以保持良好的微小气候和满足空气清洁的要求。手术室地面和墙要采用可冲洗的材料,油漆到顶。墙面及屋顶的交接处应做成圆角,防止积尘以利清洁。手术室要准备两套供电系统,最好有自用发电设备。墙壁上应设足够的电流插座,每个插座上分

1.4建筑设计中的无障碍设计

医院为来院就诊的残障病人、老年病人、体弱病人设计了必要车用坡道,坡道≤1/12。为盲人设置了导盲地面以及声光导向设备。设置了必要的无障碍电梯和通道。设置了专用的无障碍卫生间。

2.结语

医院的使用功能十分复杂。使用功能的复杂性,不仅在于它的多样性,复合性,更重要的是它的可变性,即可持续发展的特性。即使认识了这些功能的全部,有时也会因为某些认识是基于一种主观的经验,缺乏必要的科学评估和前瞻性的技术分析,而忽视了功能内在的动态发展规律,从而使医院建筑的设计陷入误区。只有充分考虑到医院运行模式的可变性,分析医院切实可行的建筑设计形式,考虑今后医院的发展和医疗模式的变化,才能使医院建筑顺利运行,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开文,医院建筑的智能化.新建筑,2002[1]

[2]张春阳、孙一民,以病人为本的医院病房设计.新建筑,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