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中医骨伤科基础知识范文

中医骨伤科基础知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中医骨伤科基础知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医骨伤科基础知识

第1篇

关键词 中医骨伤科学;实训课程体系;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5-0155-02

1 引言

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研究人体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与疾病的学科,与临床结合紧密,实践性很强。它不仅需要学生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更要求具备较高的操作技能。为了进一步深化中医骨伤科学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河南中医学院在中医骨伤科学实训课方面做了许多尝试、探索和改进,进行了课程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重构。在此,笔者结合学校情况,进行简要论述。

2 中医骨伤科学实训课程体系构建

目前,河南中医学院在临床非骨伤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将中医骨伤科学设置为54学时理论课,由于该课程不是非骨伤专业的主要课程,学生没有系统接触过中医骨伤科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相对薄弱,对他们而言仅仅通过理论课的学习去掌握中医伤科学疾病解剖结构、辩证方法和手法整复等临床操作技能非常抽象和困难。这样导致的后果是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对骨伤疾病纸上谈兵,实战经验缺乏,不能很深刻地记忆和理解该课程内容,而临床见习、实习阶段又属于后期教学,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临床学科,直接来源于临床并应用于临床,在良好的理论教学基础上,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将各种抽象枯燥的疾病在有限的课时内深深烙印于学生的头脑中并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实践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呢?

实训课以其直观性、生动性、可操作性,显示出理论课无法比拟的优势,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课堂教学难以讲透且教学效果不佳的内容,可以通过实训的直观教学法使学生印象深刻,过目不忘,同时也能模拟真实临床情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在学生学习的早期开设中医骨伤科学实训基本操作技能,成为保证学生早期安全接触临床实践和患者的必要条件。

中医学专业认证(行业标准)中需要本科生达到的临床能力目标是:具有运用中医理论和技能全面、系统、正确地进行病情诊察、病史采集、病历书写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具有正确运用中医理法方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辨证论治的能力;具有运用临床医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体格检查的能力;具有合理选择现代临床诊疗技术、方法和手段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初步诊断、治疗的能力。参考开设相同专业的兄弟院校实训课程及实验项目的设置情况,确立开设河南中医学院中医骨伤科学实训课,在授课教师、相关专家、教学管理者反复论证后确定了学时、内容和实训项目。

一般院校中医骨伤科学课程以理论课为主,实训课或见习课为辅,开出的实训项目一般都有骨与关节检查法、固定器材的认知与操作、骨折脱位的手法整复。河南中医学院将原有的理论课减少8学时用于开设实训课,分为6个实训项目:骨与关节检查法(2学时),骨折、脱位的手法及固定 (2学时),上肢骨折整复固定方法(1学时),下肢骨折整复固定方法(1学时),骨伤科常用的理伤手法(1学时),骨伤科常见病(颈椎病、肩周炎、腰突症等)治疗手法(1学时)。这些实训项目根据由易入难、层层深入的原则设立先后开设次序,它们都是一些经典实用,在临床和生活实践中应用性强,可反复操作、练习的项目,可以为将来在医院临床技能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3 中医骨伤科学实训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中医骨伤科学实训课实现了由无到有,为了规范实训教学管理,有效实施教学过程控制,加强实训教学质量监控,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实训教学质量,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行为、态度、实践能力等学习活动和效果,促进实训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对教师和学生分别制定实训教学质量评价考核体系。每学期对承担实训课的所有教师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对本科生实训课学习效果进行考核。

教师实训教学质量评价

1)评价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教学过程评价与教学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学生、同行专家和教学督导团共同评价的原则。

2)评价方式。

①学生评价:由教育研究与教学评价中心会同教务处、学生处及各院(部)每学期适时开展学生评教活动,根据教师实际授课情况,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②同行专家、教师评价:由骨伤学院同行专家、教师通过开展听课、检查教学文件、与学生交流等多种形式,充分了解任课教师的教学状况,并做好记录,在此基础上对任课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③学校教学督导团专家及管理人员评价:学校教学督导团专家及各级管理人员进行随机听课评价,评价结果计入督导专家评价成绩。

3)评价实施。

①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由学校教育研究与教学评价中心组织有关专家、教师及学生在充分调研和实施验证的基础上,制定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考核计算方法,并根据学校不同时期的教学评价要求适时调整。

河南中医学院制定的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有10项,分别为:精神饱满,仪态庄重,穿着得体,语言生动,讲课有热情,富有感染力(10分);仪器、材料等准备充分,摆放整齐(10分);教学内容层次清楚,概念讲述准确清晰,详略得当,时间分配合理(10分);操作技术要点、难点演示规范,讲解精练、细致(12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师生互动良好(10分);能认真指导学生进行正确、安全的实践操作训练(12分);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关心并严格要求学生(9分);教学具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兴趣;学生动手能力得到提高,达到教学目标(8分);能以身作则,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与职业素养(9分);对该教师授课的总体评价(10分)。

以上十个评分指标分别设有A、B、C、D四个评价等级,分值分别为总分值乘以1、0.8、0.6、0.4。除此之外,实训教学质量评价表中还有两道简答问题:该教师授课最佳之处,该教师最需改进之处。

②评价组织:评价工作由教育研究与教学评价中心具体组织,教务处、学生处和各院(部)协同实施,骨伤学院成立相应的同行专家督导教学质量评价小组,学校成立教学督导团。

③评价方法:采用网上评价或填写相应纸质评价表评价。教学质量评价采用以学生评价为主、其他评价为补充的综合评价方式,综合评价成绩包括三项内容,其中学生评价占60%,同行专家评价占20%,督导专家评价占20%。

学生评价:每学期,以无记名方式在网上或填写相应纸质评价表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

同行评价:每学期,骨伤学院同行专家督导教学质量评价小组根据需要,完成对承担中医骨伤科学实训课教学任务教师的教学评价工作,并填写相应的教学质量评价表。

督导评价:每学期,学校教学督导团专家及各级管理人员进行随机听课,并填写相应的教学质量评价表。

学生实训形成性成绩考核

1)考核成绩:中医骨伤科学实训课每堂课均应给出成绩,考核成绩实行百分制,其总成绩为每次实训课的考核成绩之和。

2)考核项目:每次实训课考核应包含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

①教师评价(占85%),为全形成性考核,即每次实训均应有形成性考核成绩,教师可根据每个学生的实训态度、预习情况、实验报告、动手能力、协作能力、临床技能掌握程度等方面确定学生分值[1]。

②学生评价(占15%),包括小组自评和小组互评,自评分值占5%,互评分值占10%。自评成绩是该组根据每个成员个人表现,集体决定每位学生成绩;互评成绩是其他小组根据该小组成员个人表现,集体决定每位学生成绩。学生评价在任课教师指导下完成,教师可以提前或临时指定学生本次答辩内容,实训预习情况、上次实训小结、本次实训总结或本次实训相关的知识点等均可。随机安排一个或几个小组,每组利用15~20分钟,在实训时对相关内容进行协作完成或答辩,小组内成员可以互相配合补充完善。组内或组间根据学生个人表现进行讨论,形成统一意见后,确定成绩。

第2篇

推拿学是在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理论指导下,阐述和研究运用手法和练功防治疾病的方法、规律和原理的一门中医临床学科,属于手法治疗学的范畴。其基本特征是手法治疗和功法训练。在推拿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更好的适应临床需要,历来是研究的重点。随着现代教学的深入开展,面临学时少、内容多的实际问题,笔者开展了教、学、训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

1 强化基础,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推拿学的学习要求学生以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及现代科学(包括现代医学)的理论和技术为前提。因此教学中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一重要环节。结合学生知识结构的特点,基础知识内容的教学方面,教师重点传授推拿学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教师重点讲授的内容去查阅资料,丰富知识;教师在学生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列举临床实例,带领学生进行分析训练。从而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形成较为完整的学科基础。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1.1 教师指导掌握推拿学学习方法

针对推拿学基础知识专业化比较强的特点,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指导性讲授。具体分析与学科密切联系的知识点,对学生学习进行方法指导。

学生学习以后,可以较为系统地了解学习推拿学的方法及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如在介绍推拿学的作用原理中的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内容时,教师不仅要介绍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意义,而且应该指导学生理解推拿学是靠怎样的方法达到作用的,并鼓励学生结合以前所学习的知识分析导致经络不通,瘀血阻滞的原因、临床表现及其病理表现形式等。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了解到推拿学中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作用是通过推拿手法作用于人体后,对体表的直接刺激,促进了气血的运行;同时通过手法对机体体表做功,产生热效应,从而加速了气血的运行。

1.2 学生查阅资料丰富所学知识点

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复习过去所学知识,对教师讲授的知识点用心去归纳总结,找出规律性,进行系统的消化吸收,从而获得完整的知识。如对骨伤科病症治疗方法,教师系统讲授骨伤科病症的发病规律、病理变化特点及所确立中医治疗原则的方法。学生在理解教师讲授内容的前提下,结合以前所学习的知识,用心体会并进行系统地归纳整理,针对骨伤科病症的特点总结其发病规律、病理变化特点及所确立中医治疗原则的方法的普遍规律,从而得出导致骨伤科病症的基本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相似的结论;并结合具体病症进行分析,归纳其特殊性。由此获得了较为完整的骨伤科疾病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 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实际训练

通过教师讲授及学生的系统归纳,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结合具体临床病例对学生反复进行基础知识的实际训练,巩固所学知识,减少学生的空乏感。学生感觉学有所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骨伤科病症学习方面,在教师讲授和学生得出导致骨伤科病症的基本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相似的结论前提下,教师启发学生具体分析其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去分析不同病症的特殊性方面内容,是学生对骨伤科疾病有了较为完整的认识,增加了学生的临床意识。结合推拿手法治疗疾病的特点,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找出推拿手法治疗相应疾病的手法治疗目的,从而也为手法治疗学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 注重实践,适应临床实际需要

系统而完整的掌握推拿学知识,刻苦地学习手法和进行功法锻炼,掌握手法的基本技能和临床应用是关键。推拿手法是一种技巧,是力的运用与技巧的完美结合。严格地说缺乏技巧的简单动作是不能称之为推拿手法的。教学中在学生充分理解推拿手法意义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理解手法操作的要领,合理掌握手法的变换技巧,突出实践环节,才能真正适应临床需要。

2.1 以临床应用为基础,指导学生理解推拿手法的意义

学生对推拿手法意义的理解往往具有片面性,特别是缺乏手法临床实际应用理解。推拿手法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对临床作用相近,操作要领接近的手法进行归类,学生在理解推拿手法的基本意义前提下,在教师指导下,开拓思路,挖掘推拿手法临床治疗作用的深刻含义,发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学生在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推拿手法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可以对某类别手法进行创新和发展。如拔伸法的教学,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拔伸法的意义即固定关节的一端,牵拉另一端,应用对抗的力量使关节得到伸展,称为拔伸法。然后提出问题:在推拿临床操作中,拔伸法可以应用的部位有哪些?拔伸法操作后,被拔伸的部位有哪些变化?拔伸法操作的注意事项是什么?你认为拔伸法临床的具体作用有哪些?为什么?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先行拔伸法操作的练习,通过教师的实际指导和学生实践操作心得,教师启发学生对拔伸法的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总结。结论:在推拿治疗病症过程中,拔伸法主要适用于关节部位,操作以后关节部位得到伸展,关节间隙加大,关节内的压力降低等;拔伸操作时用力应该由轻逐渐加重,根据关节部位的稳定程度,选择用力的大小和维持时间的长短;拔伸法可起到纠正解剖位置异常、缓解关节周围筋肉的紧张痉挛、分解和预防关节粘连等作用,并讲出自己的道理。教师适时地给予肯定修正或补充,使学生对推拿手法意义的理解更加全面。

2.2 强调手法操作的目的性,合理灵活地应用于临床实际的操作

第3篇

解剖学是认识和学习中医骨伤科学的基础,没有坚实的解剖学基础,诊断、治疗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米之炊”。因此,在讲授桡骨远端骨折具体知识之前,应将桡骨远端的解剖结构进行重点讲解,以利于学生对该病的理解和掌握。桡骨远端骨折指的是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部位骨折,这个位置是松质骨和密质骨的交界处,属于解剖学薄弱处,遭受外力后容易骨折,而其中最容易被破坏的解剖学关系是腕关节的掌倾角和尺偏角。掌倾角是指桡骨远端与腕骨形成的关节面,其背侧边缘长于掌侧,故关节面向掌侧倾斜10°~15°。尺偏角是指桡骨远端的外侧茎突较其内侧长1.0~1.5cm,故其关节面向尺侧倾斜20°~25°。这两个角度在骨折时常被破坏,因此整复时应尽可能恢复其正常解剖结构。从桡骨远端解剖学角度理解桡骨远端骨折,实际上是在向学生传授中医骨伤科学的学习方法,即从解剖学角度出发把握全篇。提示学生在学习中医骨伤科学各个疾病时,注意理解和掌握每个解剖学部位不同层面的解剖结构,尤其是解剖学关系的薄弱之处。通过结合解剖学结构来理解和记忆,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以病因病机、桡骨远端骨折的移位方向以及中医特色疗法为讲授主线———重点突出,启发为主

中医骨伤学教材中“上肢骨折”章节包含12种疾病,每种疾病均有各自的主症、病机、移位方式和治疗方式等。除了要理解重点疾病病因病机外,还要掌握临床症状和中医特色疗法,其中包括学生在以往学习中未曾涉及的知识,学生普遍反映这部分内容枯燥、抽象。针对这种情况,在桡骨远端骨折的疾病病因病机、移位方向以及中医特色疗法讲授中,要注意突出重点,即重点讲授学生较少涉及或难以理解的内容,对于学生比较熟悉或较易理解的知识,以启发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骨折损伤的具体情况为主线,进行病因病机、移位方式、中医特色整复和固定的教学。桡骨远端骨折的病因病机、移位方式、中医特色整复和固定中,病因病机比较容易理解,因此这部分内容学生可在课下自学。《黄帝内经》中指出有“骨折的病因堕坠”“击仆”“用力举重“”五劳所伤”等。就本病而言,主要的病因有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两个方面,其中以间接暴力为主。直接暴力多造成粉碎性骨折。间接暴力是指患者跌倒时由于躯干向下的重力与地面向上的反作用力交集于桡骨远端而发生骨折。从病机上来看,人体受外因作用或内因影响而发生伤病,局部皮肉、筋骨组织的损害,均能导致脏腑、经络、气血和津液功能失调,一系列症状随之发生。正如《正体类要》云:“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指出局部与整体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故只有从整体出发才能认识疾病的本质和病理变化的因果关系。本课比较难理解的内容是骨折的移位方式,以及根据不同移位方式进行的整复和固定方法。因此,课堂上应重点介绍伸直型和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移位方向及治疗方式。讲授时,应从移位方向入手,介绍相应的整复和固定手法,兼顾疾病自身特点,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患者腕背伸位跌倒,手掌着地后,感觉腕部剧痛,不敢活动,局部肿胀明显,有时可见皮下淤血,手指处于半屈曲休息位,不敢握拳,需要健手托扶患手方能减轻疼痛。如近侧断端压迫正中神经,则有手指麻木等正中神经功能障碍表现。其典型体征有“银叉”状畸形,骨折远端连同手部向背侧移位,近端有凹陷;“枪刺状”畸形,骨折远端连同手部向桡侧移位,中指轴线与桡骨轴线不在同一平面上;直尺试验,正常时,将直尺放于腕尺侧,尺骨茎突距直尺在1cm以上,桡骨远端骨折时,尺骨茎突可与直尺接触;尺骨茎突与桡骨茎突直线关系,桡骨远端骨折后,尺骨茎突与桡骨茎突几乎在同一直线上,而正常情况下桡骨茎突比尺骨茎突向远侧多出1.0~1.5cm[1]。不同移位方式决定了不同的整复和固定方法。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整复方法:患者坐位,老年人则平卧为佳,肘部屈曲90°,前臂中立位。一助手把持上臂,术者两拇指并列置于远端背侧,其他四指置于其腕部,扣紧大小鱼际肌,先顺势拔伸2~3min,待重叠移位完全矫正后,将远端旋前,并利用牵引力,骤然猛抖,同时迅速尺偏掌屈,使之复位;若仍未完全复位,则由两助手维持牵引,术者用两拇指迫使骨折远段尺偏掌屈,即可达到解剖对位。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固定方法:先在骨折远端桡背侧和近端掌侧分别放置一平垫,然后放上夹板,夹板近端达前臂中上1/3,桡、背侧夹板远端应超过腕关节,限制手腕的桡偏和背伸活动。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整复方法:由两助手拔伸牵引,术者可用两手拇指由掌侧将远段骨折片向背侧推挤,同时用示、中、环三指将近端由背侧向掌侧挤压,然后术者捏住骨折部,牵引手指的助手徐徐将腕关节背伸、尺偏,使屈肌腱紧张,防止复位的骨折片移位。屈曲型骨折的固定方法:在远端的掌侧和近端的背侧各放一平垫,桡、掌侧夹板远端应超过腕关节,限制桡偏和掌屈活动。扎上3条布,最后将前臂悬挂胸前,保持固定4~5周,儿童固定3周左右[2]。课堂上除了详细讲授移位方式和整复固定方法外,还可以通过课堂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加深理解,如设计一个病例,让学生结合病例中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进行骨折分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加深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的记忆。总之,以病因病机、移位方式和中医特色治疗为主线进行教学,不仅能避免学生单纯凭借记忆进行学习,还能帮助学生掌握临床治疗思路,切实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3中西医结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根据患者病情制定诊疗方案,因人施治

中医在治疗骨伤科疾病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对于桡骨远端骨折,有一套有效并且简便的疗法,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骨折独具特色,夹板材料多种多样,取材方便[3]。但对于不同类型的桡骨远端骨折,笔者认为应当因人施治。如对于无移位的骨折不需要整复,仅用掌、背两侧夹板固定2~3周即可,有移位的骨折则必须整复;对于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和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可以采用整复的方式进行治疗,之后在维持牵引下进行小夹板固定,固定期间可以进行指骨间关节、掌指关节屈伸锻炼及肩肘部活动等功能锻炼。仅仅进行骨折复位的治疗是远远不够的,还应结合中医内服汤药治疗调理。中医内治法是治疗骨伤科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人体遭受创伤,经脉受损,气机失调,血不循经,溢出脉外,离经之血瘀滞于肌肤腠理,“不通则痛”,故需疏通气血。《血证论》《伤科补要》均认为“损伤之症”“专从血论”为骨伤科疾病辨证施治的基础。一般按照三期辨证进行治疗:损伤早期(伤后两周内)宜采用“攻”法,治血与理气兼顾;损伤中期(伤后2~6周)宜采用“和”法,注重和营生新、续筋接骨;损伤后期(伤后6周)应采用“补”“温”法,以温通经络为主。三期辨证以调和疏通气血、生新续旧、强筋壮骨为主要目的,是中医骨伤科学的精髓之一[2]。在进行中医辨证治疗的同时,必须进行X线检查,以明确诊断、了解骨折整复后的恢复情况。若中医整复失败或小夹板固定不能较好地维持,或出现严重粉碎性骨折移位、桡骨远端关节面破坏,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课堂教学时,向学生说明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应因人施治,用西医的方式明确骨折情况,用中医辨证论治调理全身情况,同时运用小夹板和整复方式进行治疗,对于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4]。

4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师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

由于中医骨伤科学属于操作性极强的课程,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往往枯燥无味,学生不愿意听讲,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已不能满足现代临床教学的需要。在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中,促使学生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逐步转变为形象生动的理解、学会发现和分析问题的学习方式,与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紧密相关。教师除了进行具体知识的教授,还应运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图片、视频和现场演示以及深入浅出的阐释使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在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之更好地掌握骨伤科知识,提高教学效果。如针对骨折后肿胀、畸形、瘀斑,骨折复位手法及夹板外固定操作程序等,可利用图片或视频进行详细阐述,简短的视频配合适当的讲解就可使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知识要点。又如在学习诊断依据时,可以根据X线、CT片等影像学资料对骨折进行直观阐释,使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得。在学习整复手法时,应用视频向学生讲授整复方法和注意事项。Blackboard教学管理平台(BB平台)是由美国Blackboard公司开发的一套专门用于加强网络教学、辅助课堂教学并提供互动、交流和评价的网络教学平台[5]。教师可以将上课时应用的课件、图片、视频上传至BB平台,学生可随时预习及复习,以提高学习效率。在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中充分利用BB平台,引导学生线上线下学习,可使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6]。

5结语

第4篇

耳濡目染,从小立志学医

出生于一个医者世家的程灏,自小就经常听大人们讲: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得病的,医生这一职业是人人羡慕的“铁饭碗”。受到当医生父母的耳濡目染,让他幼小的心灵对穿上白大褂无比神往。

回忆起小时候的情景,程灏医师仍记忆犹新,“那时候我和父母住在医院宿舍,父亲经常夜晚被叫去做手术、抢救病人。第二天早上回到家总是带着成功的喜悦讲给我和母亲听,手术做得如何如何漂亮,抢救的怎样怎样成功。”这让他被医生这个能救死扶伤、讲仁慈、讲仁爱的职业深深吸引,并认为这是一个光荣神圣且富有成就感的职业。这也是后来他经常说“治好一个病人,我比你更高兴”的原因。

上世纪70年代,父亲参加了天津市早期的西学中学习班,开始学习中医,程灏那时刚上小学。父亲希望弘扬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医学,便让他一起学习。也是从那个时候,他开始接触到中医的很多名词和基础知识,并且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志学习中医、治病救人。

1987年,程灏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从此便踏上了中医、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道路,走上了从小梦想的从医之路。

创建医疗平台,打造一流团队

在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工作十年后,程灏来到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参与创建了望京医院创伤一科,目前担任该科室主任。在这里,他注重突出中医特色,继承发扬中医骨伤科事业。同时,融入创新理念,中西医并举,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不仅提高了科室患者的治愈率,更为传统医学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据程灏主任介绍,望京医院创伤一科建科于1997年,到今天已经18年的历史。现有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3名,医生14名,护士14名,主治医师7名,住院医师2名,其中医学博士3名,硕士4名,高级医学顾问1名。目前有开放床位44张,包括创一科病区、专科门诊、全年24小时骨科急诊的完整科室,曾担任重大群体交通事故救治,汶川、玉树等地震灾区的救援等工作,是一支训练有素、技术精湛、作风硬朗的医疗团队。

在程灏主任的带领下,创伤一科全体成员本着“突出中医特色,中西医并举”的原则,遵循继承发扬祖国医学传统骨科理论方法结合现代医学骨伤科理念技术的学术指导思想,为患者提供最恰当的治疗方案和方法。他们应用传统的闭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技术、中西医结合外固定技术、现代生物学固定理念微创技术和手术钢板髓内钉固定等技术治疗四肢、骨盆及关节的各类新鲜、陈旧的复杂难治性骨折,急、慢性软组织损伤;骨折迟延愈合或不愈合;急、慢性骨与软组织感染等。同时,注重中医中药三期辩证施治(内服外用)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总体水平和同期国际接轨,已经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科室的治病特点是:中医特色不拘泥,西医特点不落后。

多年来,创伤一科的医生们一直保持着高尚的医德,他们勤勉敬业,满怀仁爱之心,精益求精,把患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敢于承担风险,无私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他们尽全力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凭借着娴熟的技术,高水平的理论,打造了一支卓越的护理队伍,努力为我国的创伤医疗事业发展做贡献。目前,该科室还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科研项目一项、省部级科研课题三项、院级科研课题三项,承担北京中医药大学创伤急救教研室工作,负责“三生”的临床教学任务。

因病施治,为患者谋福

“凡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任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任也。是以大凡医者,其德能仁恕博爱,其智能宣畅曲解,为医也。”这是晋代名医杨泉在《论医》中对“医者”的界定,也是程灏主任始终践行的行医之道。

在程灏主任所在的创伤一科,多年来都保持着这样一个理念:做医生做该做的手术,给病人一个最好的、最恰当的治疗方法。每个患者的治疗方法不一定相同的,但每一个方法对这个病人是最恰当的,作为医生就为患者提供这样的服务。“大多数疾病,包括骨折,治疗的方法都不是唯一的。手术不是万能的,很多骨折也可以通过非手术方法解决。采用什么方法要根据病情,根据患者实际需要,哪种方法对病人最有利就采取哪种方法。大多数病人是不懂医学的,作为我们医生要把治疗其所患病的各种治疗方法的利与弊向患者和家属说明,患者会权衡,提出他们最能接受的治疗方法。有些骨折需要赶紧手术治疗,比如需要早期下地活动的、关节内骨折等,医生就不能犹豫,必须果断做出判断”,程主任如是说。

去过程灏主任门诊的患者都知道,在他的出诊台上放着一个小册子,上面写着“在我们的医学帮助下,您能早日康复,我比您更高兴。”这是他及他的团队发自内心的感言,更是一位医者所不懈努力的方向。

“做该做的手术,做病人需要的手术。”是大医精诚、仁慈博爱的体现。当一些疑难杂症摆在医生面前,运用所掌握的丰富的中西医学知识和高超的技术,将最恰当、最适合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医学帮助,是医生的一种本能。但是做到这些最基本的前提是,医生必须了解中医并掌握中医骨伤的精髓,同时还要对西医现有的先进技术材料了如指掌,真正做到学为所用。

一位来自北京朝阳区的患者,60多岁,没有工作,由于不小心手腕骨折了,经过北京的其他两家医院的检查,医生都说必须进行手术治疗,由于怕手术治疗会留下后遗症且费用太高患者选择了放弃。后经人介绍,来到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创伤一科找到程灏主任,当时,他非常担心程主任也动员他做手术。没想到,在程主任看完片子并详细询问他现在的生活环境、工作情况后,极其自信的说:“我们可以采用闭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估计最后和手术效果差不多。”程主任的治疗方法让他的手腕在短短半年之内就基本灵活自如活动,不仅减少了很多痛苦,还节省了大笔医疗费用。

创新研究,追求卓越

创新驱动发展,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来说,如果没有创新就意味着走向衰亡。中医学能够历经几千年的风雨一直屹立于世界东方,少不了我们的祖先在传承过程中的不断创新和突破。程灏主任也深谙此道理,为此,他在近几年带领科室推出了系列微创手术方法,他非常注重创新,对目前骨科医疗界普遍使用的小夹板进行了创新和改进,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13202167560)和“发明专利”(专利号:2013 101484267)。

程灏主任介绍说,微创手术是现代骨科的精髓,指的是在微创理念指导下采用的手术方法,是一种相对的根据不同病情所采取的方法。近年来,创伤一科运用微创手术方法,已经让许多严重股骨近端骨折的老年朋友重新站立起来,提高了生活质量。另外,程主任曾多次参加关于微创手术的各种国际性、国内医学交流会、研讨会,创伤一科的微创手术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充分肯定。

从事中医骨科的医生都知道,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是我国著名老一辈骨科专家尚天裕等老先生总结出的一套理论和治疗方法。主要用于四肢骨干骨折,尤其对固定四肢中段骨折有明确的疗效,到目前为止已经被中医界使用了几十年。但是,在使用的过程,程主任发现有些小夹板的设计应用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对于近关节或关节内骨折的应用,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比如在固定肱骨近端的外科颈骨折时,内侧夹板下坠,前、外、后三板相互聚拢、向外开裂等,起不到固定作用。于是,程主任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和对小夹板的研究,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创新元素,进行了进一步改进和技术创新。这一创新设计的新型小夹板,克服了原来小夹板的缺陷,对上述骨折起到了明显的稳妥固定的作用,为更多骨折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位30多岁的外科颈骨折的女性患者,在一次摔跤的过程中,导致非常严重的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程灏主任亲自施以治疗,并且使用了他发明的新型小夹板。不到8周时间,恢复情况很好。程灏主任还建议该患者,间断性地可以拿掉夹板,开始做一些功能锻炼。

传承颂扬,见证先进理念发展之路

中医骨伤科学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基于朴素唯物论的科学,它以人为本,注重整体观念的学术思想。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其滞后性也不断凸显。因此,程灏主任非常注重在工作中结合实际对其进行继承和发扬。西医也一样,即使是在当今现代医学逐步发展到微观细胞、基因等研究水平,但仍有很多难关需要攻克,需要因时依症来治疗疾病,同时需要权威而正确的理论指导思想的引领。

程灏主任介绍说,AO理念和BO理念是当今西医治疗骨科疾病所遵循的主要理论指导思想。1958年,西医骨科确立了治疗骨折的AO原则,该理念强调坚强内固定。但这一理念并不完美,出现了大量失败病例。于是,骨科专家们经过二、三十年的临床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改进,在近十年间逐渐形成了新的骨折治疗理念――BO理念,这是一种生物学固定理念,不仅损伤小,且治愈率高。

AO理念与BO理念的主要区别在于:AO理念采用绝对的解剖复位坚强的内固定,而BO理念是以保护骨折周围软组织为前提,不必以损伤骨折周围血运为代价的解剖复位,主张生理学复位和远离骨折局部的稳妥固定。中医治疗骨折主张功能复位和保留骨折上下关节功能活动的弹性固定。功能复位是指满足骨折愈合后肢体功能的复位方式,不必强求解剖复位而过多损伤骨折周围的软组织,有中医专家将其称之为CO理念,“C”即是“China”,即中医骨科理念,其实也不为过。

一位来自江苏的患者,锁骨骨折,做完手术半年多后,仍有一些不舒服的地方,疼痛难忍。程灏主任在看了他一下片子之后,说道:“你这个手术应该不是在我们医院做的。”该患者说:“是在当地一家医院做的。”

为何能做出如此准确的判断,源于程灏主任对骨科疾病治疗理论的了解以及创伤一科先进的骨科治疗技术,他说:“从钢板固定的方法来看,首先肯定不是我们医院做的,至少不是我本人或我科做的手术。该患者的手术方式是在AO理念指导下的方法,它要求骨折钢板坚强内固定,钢板贴敷越严密越好,螺丝越多越好,越坚强越结实越好。这位患者使用的钢板,在所有钢板钉孔上打满了螺丝钉,在骨折处中间再又加上2颗螺丝捆上钢丝,”这种骨折所应用的方式,是违背目前最先进的生物学固定BO原则,所以导致半年了骨折还没有愈合迹象,接下来钢板很快就会断掉,原因就是没有跟进学科的发展。

治病方法非常重要,选择的材料也很讲究,手术材料不是越贵越好,进口的材料不一定适合每位患者,比如美国、德国等欧美国家人体形健壮,其生产的人工关节质量确实很好,一个股骨头假体数万元,而台湾联合公司生产的人工假体(应该属于国产)一万多元,其使用寿命不相上下,但是台湾联合的人工关节质量也是世界一流的,其产品设计可能更适合中国和亚洲人群的体型特点。不适合的产品,再好、再贵也没有意义。

中西结合,博采众长

在多年行医过程中,程灏主任深刻理解到,无论是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医中药文化,还是有着几百年历史的西医理论,都是能够治疗疾病、为人类健康谋福的医学,二者之间并不存在矛盾。他说:“中医、西医各自有各自的理论体系,有自己的原则和方法,选用哪种方法治病不是医生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要看哪种方法对病人有利,中西医结合是理念的结合,绝不是方法的结合。中西医结合的最高境界,就是在临床工作中取其所长,避其所短。”

大多数人认为,医生所提出的保守治疗就是中医治疗,手术治疗就是西医治疗,且中医治疗骨伤相对便宜,西医手术治疗比较昂贵。程灏认为,一个东西的好坏,不在于价格、材料,关键是真正为病人解决多少问题,当然,能够达到好的疗效就是好东西。便宜的东西也能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另外,程主任表示,其实中医的麻醉术和手术要比西医早几千年,查阅文献几千年前就有华佗拟行开颅手术的记载。但是由于麻醉技术的发展,无菌技术、抗菌药物的出现,使得西方医学和手术疗法发展更快。所以说,保守治疗并不等同于中医治疗,中医也包括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中医治疗骨折有独特闭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穿针外固定等。另外,骨折三期辨证施治,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等,都是中医骨伤科的特色原则和手段。

再比如,对于伤口、软组织损伤的治疗,中医几千年就开始强调“提脓祛腐,煨脓长肉”,是说伤口有分泌物不一定是坏事,有分泌物伤口才能够长得更快一些。过去,西医一直认为伤口愈合一定要干燥,现在刚刚认识到湿性愈合的重要性。然而,这些转变都恰恰符合中医的理念和方法。程主任说:现代伤科的理念和治疗方法,似乎逐渐地向几千年前中医的理念和治疗方法转变和靠拢。我认为中医与西医的发展方向,是在一个平面上沿着两条不同直线发展,而不是平行线,总有一天会有相交点。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医和西医应该是不能够分家的,也不是对立的,中医也叫“汉医”,中国还有“藏医、蒙医”等,国外也有适合自己民情的民间的医学,虽然在理论系统上各有区别,使用不同药物和方法,但是都能治病。无论使用哪种方法,怎样对病人更适合,医生就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这才是“中西医结合”的真正内涵。

淡泊名利,关注医改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作为一名医者除了有精湛的医术,还要有良好的医德,这才能被称之为一名真正的医者。在医患关系尤为紧张的今天,有些医生因夸大病情不被患者理解,甚至会遭到不同程度的报复,这让作为医生的程灏主任很痛心。

程主任说,其实医生夸大病情的现象有两种情况必须区别看待。第一种:医学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学科,很多疾病的严重性往往被暂时的表面现象掩盖,然而这些难题患者是无法看到的,就像“扁鹊与蔡桓公的故事”。患者或家属不懂,也看不到,但是看不到并不代表不存在。第二种:医生受当前复杂恶劣的医患关系环境,和个别不良媒体故意夸张的虚假报导,和不公正的司法判决等等因素的影响,不得不把疾病可能发生坏结局所谓有义务的告知。否则哪一点没说到,医生就会被认为没有履行应尽的义务。其实,病情的发展、治疗的效果与告不告诉患者毫不相干,与病历写的好与坏也不存在因果关系。

但是,总是免不了会出现第三种情况,那就是在极个别医德不佳的人,他们故弄玄虚,拿回扣、要红包。但是“这不能代表整个医务界,不能让所有医生护士背黑锅。”这是中央电视台某节目中某著名主持人说的。

在中国几十年的医改过程中,这一现象并没有杜绝,甚至有的医疗机构变本加厉,这让我国的医患关系更为紧张。但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到底在哪里?程灏主任认为,政府的每一项决策都应该面向医疗群体,要考虑医与患双方的利益,绝不是仅仅依靠强行推行一个“医生与患者签署拒收、拒付红包协议”的规定,就希望将医改搞成功。所以说,国家投入不平衡,医保政策畸形,法律不健全,司法不公正,个别媒体虚假或不实报道,犯罪成本过低,法律保护意识滥解等等,都是导致今天医患关系紧张的直接原因,需要政府真正的重视起来,要让全社会包括医务人员都明白和理解,什么是“医学帮助”的真正的内涵。

精勤不倦,弘扬中医学

除了做好医学科研和教学工作,程灏主任还积极参加各种灾区救治活动。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建赴青海玉树抗震救灾专家指导组,程灏主任主动请战,代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参加了专家组。在灾区,程主任成功完成第一例骨折救治手术,在后来十天的奋战中,他们圆满完成了地震伤员的医疗救治,并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伤员进行心灵沟通,不仅治好他们身上的伤,还为他们的心理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他主动为灾区的重建捐款,奉献了自己的一份爱心。由于程医师的积极参与及做出的较大贡献,他被九三学社北京市委批准授予“社会服务工作先进个人”奖并通报表彰。

第5篇

关键词:临床教学;中医外科学;医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1-0255-02

中医外科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学科,是运用中医药学的理论研究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防治规律的一门学科。中医外科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临床教学是中医专业学生学习中医外科学的一种极为重要的途径。中医学的临床教学中往往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临床学习的内容庞大但是时间有限;近年来很多学生对外科学的重视程度远不如内科学,学习态度散漫等,使得中医外科学的临床教学质量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本文就中医外科学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临床教学对中医外科学的重要性

中医外科学是非常注重临床实践的一门学科,具有较多的二级学科:中医肛肠科、皮肤科、骨伤科及疮疡外科等。其中病证类别更是种类繁多,仅仅是书本上的文字远远不足以让学生认识并诊断、治疗这些疾病。且中医外科学有较多的临床基本操作,如疮疡的切开引流、穴位贴敷、结扎挂线等,也是课堂学习无法完成的。而临床教学不仅仅可以帮助医学生掌握中医外科学的临证观察、辨病辨证以及基本技能操作,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临证思辨能力,引导医学生探索新的观点及方法[1]。

二、中医外科学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医学生的问题。医学生尤其是内科专业的学生对中医外科学的重视程度较低,平时学习缺乏主动性,不善于自主学习和思考,没有充分认识到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知识及操作的重要性[2]。学生的理论基础不扎实,动手能力较差,在临床接触患者时感到无从下手,无法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以及治疗,不熟练甚至不会操作所需的临床技能[3]。

2.带教老师的问题。其一,中医外科学的理论知识教授过程中多有照本宣科,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参差不齐[4];其二,同学们在每个科室里的轮转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有的带教由于种种原因,对学生的临床教学流于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放任自由,出科考核没有严格把关,教学的质量存在一定问题[5];其三,中医外科学的内容庞杂,临床教学的方式单一,学生缺少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不佳。总的来说,带教老师的职责及对学生的教学考核方式和内容并没有规范的管理。

三、中医外科学临床教学中可行的解决方案

1.加强医学生对中医外科学重要性的认识。要提高中医外科学临床教学的质量,首先要提高学生对中医外科学重要性的认识。中医对如肛肠科、皮肤科、骨伤科等专科疾病的治疗已经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且中医外科特色的治疗方法是同一领域不可替代的。因此,在临床讲授中医外科时,带教老师可结合各个专科介绍中医药治疗外科疾病的特色,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同时可结合临床成功案例,进一步强调掌握相应知识和技能的实用性[6]。此外,严格的出科把关也可激励学生更加深入学习相应知识。相应的技能考核以及难度适中的笔试、严格的考勤工作、定期的提问等,能促进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质量。

2.加强临床教学团队的管理。其一,可实行带教教师负责制[7]。即由科主任指派具有相应责任心及能力的本院高年资主治医师或讲师负责带教,责任到人。带教老师经过医院统一培训。大纲由专科主任把关,带教老师认真对照大纲,要求条条落实。对学生进行理论、技能的教授以及出科的考核。学生临床考核的成绩与带教教师工作绩效考评挂钩,这样有助于激发教师的敬业精神及提高教学效果。其二,选择带教教师除了要求有专业知识,还要有过硬的思想素质、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高尚的职业道德。学生的学习不应仅仅局限于书本,临床应对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带教老师身教重于言教,其表率作用对学生来说是最具体、最生动的教育,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将来的医疗生涯[7]。

第6篇

关键词:临床教学;中医外科学;医学生

中医外科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学科,是运用中医药学的理论研究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防治规律的一门学科。中医外科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临床教学是中医专业学生学习中医外科学的一种极为重要的途径。中医学的临床教学中往往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临床学习的内容庞大但是时间有限;近年来很多学生对外科学的重视程度远不如内科学,学习态度散漫等,使得中医外科学的临床教学质量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本文就中医外科学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临床教学对中医外科学的重要性

中医外科学是非常注重临床实践的一门学科,具有较多的二级学科:中医肛肠科、皮肤科、骨伤科及疮疡外科等。其中病证类别更是种类繁多,仅仅是书本上的文字远远不足以让学生认识并诊断、治疗这些疾病。且中医外科学有较多的临床基本操作,如疮疡的切开引流、穴位贴敷、结扎挂线等,也是课堂学习无法完成的。而临床教学不仅仅可以帮助医学生掌握中医外科学的临证观察、辨病辨证以及基本技能操作,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临证思辨能力,引导医学生探索新的观点及方法[1]。

二、中医外科学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医学生的问题。医学生尤其是内科专业的学生对中医外科学的重视程度较低,平时学习缺乏主动性,不善于自主学习和思考,没有充分认识到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知识及操作的重要性[2]。学生的理论基础不扎实,动手能力较差,在临床接触患者时感到无从下手,无法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以及治疗,不熟练甚至不会操作所需的临床技能[3]。

2.带教老师的问题。其一,中医外科学的理论知识教授过程中多有照本宣科,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参差不齐[4];其二,同学们在每个科室里的轮转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有的带教由于种种原因,对学生的临床教学流于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放任自由,出科考核没有严格把关,教学的质量存在一定问题[5];其三,中医外科学的内容庞杂,临床教学的方式单一,学生缺少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不佳。总的来说,带教老师的职责及对学生的教学考核方式和内容并没有规范的管理。

三、中医外科学临床教学中可行的解决方案

1.加强医学生对中医外科学重要性的认识。要提高中医外科学临床教学的质量,首先要提高学生对中医外科学重要性的认识。中医对如肛肠科、皮肤科、骨伤科等专科疾病的治疗已经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且中医外科特色的治疗方法是同一领域不可替代的。因此,在临床讲授中医外科时,带教老师可结合各个专科介绍中医药治疗外科疾病的特色,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同时可结合临床成功案例,进一步强调掌握相应知识和技能的实用性[6]。此外,严格的出科把关也可激励学生更加深入学习相应知识。相应的技能考核以及难度适中的笔试、严格的考勤工作、定期的提问等,能促进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质量。

第7篇

[主题词] 教育,针灸;教育,医学,本科

ThinkingandProspectforHigherEducation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intheNe

wCentury

WuFudong,LiuYifan(ShandongUniversityofTCM,Jinan250014,China)

[Abstract] Basedon10years

investigationon81graduatesstudents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specia

lityof2grades,

thepresentpaperanalyzeschangesofemploymentstatesofthegraduatesinthe

10yearsandexploresproblemsandcurrentsituationsofacupunctureandmoxib

ustioneducationatpresent,

prospectsdevelopmentofhighereducation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

andindicatesthatitisinexorabletrendofdevelopmentofhighereducationof

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toreformcoursesoffered,

increasenewspecialities,payattentiontotrainingofknowledge,

capabilityandquality,andtrainhighqualitycomplextalents,etc.

[Keywords] Education,AcupMox;Education,Medical,

Undergraduate

针灸学作为祖国医学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不仅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和保健作出巨大的贡献,也逐渐为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特别是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类疾病谱、死亡谱的变化及人类回归自然观念的转变,针灸医学以其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等优点,正愈来愈受到高度重视,也必将为全人类的卫生与健康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进入21世纪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针灸学的发展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今就针灸人才培养的有关问题作一探讨。

针灸学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针灸专业人才。高等中医院校则是培养针灸专业人才的摇篮和基地。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我国中医高等教育,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而针灸学的高等教育则起始于当时针灸基础比较雄厚的北京、上海、南京等几所中医院校,随后其他兄弟中医院校也相继开设了针灸专业教学。我校于1985年设置针灸专业,1987年建立针灸系,1998年建立针灸推拿学院。此次调查的研究对象即为我校第1、2届针灸专业本科毕业生(5年制),采取信函跟踪调查的方式,主要调查他们目前的工作现状,所有被调查对象都给与了具体明确的回复,10年间其从业状况的变化值得认真分析与思考。

1 针灸专业本科生毕业10年跟踪调查

1985、1986年级针灸专业本科毕业生共81人(男51人,女30人),1990、1991年7月毕业于我校。除其中6人从事行政、管理及西医内科专业外,其余75人(92.6%)都被分配在省、市、县级中医院针灸科或西医院理疗科及中医院校从事针灸临床及教学工作。10年后的跟踪调查显示目前仍在从事针灸专业的人员有53人(占65.4%),从事其他医疗专业工作的人员有22人(27.2%),其余6人(7.4%)则从事医药、贸易、管理等其他职业。见表1。

从以上调查对比可以看出,10年间从事针灸专业的毕业生由92.6%下降至65.4%,毕业生从事专业的流动方向主要局限于医疗行业,如中医内科、中医骨伤科、西医内科、麻醉科、痔瘘科等。所从业单位的性质也呈多元化,除国有医院外,也有民营、个体性质的医院,就业的传统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从被调查人员的知识层次结构来看,在所有被调查者中已有5人研究生毕业(博士、硕士),12人研究生在读,共占总人数的20.9%,另外有6人次(7.4%)出国从事针灸医疗工作。

2 跟踪调查综合分析

由于10年间人员的变化比较大,给调查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在研究中务必做到落实至每一个被调查者,以确保获取每个人的可靠信息,采取了信函调查结合电话询问的方式,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是真实可靠的。从调查资料中我们可以分析得出10年间两届针灸专业本科生从事针灸专业的比例下降了27.2%。这10年间正是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大学生的毕业分配体系亦由国家统一包分配变为供需双方双向选择的自主择业,学生就业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被调查者10年间专业流动去向分析,除个别人员外,大多数毕业生仍未脱离医疗卫生界,多趋向内科、骨伤科、康复科、男性病、痔瘘科等专病专科,其中不少人还创建了个体医疗机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也是在目前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专科、专病医院有着较强的生命力及竞争力之所在。针灸学虽然治疗疾病范围广泛,但由于其专病特色不突出,其收费相对固定、低廉,仪器应用、药物使用相对较少,毕业生自身所处的环境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不少市、县级医院针灸科尚未建立专门的病房,而已设有针灸病房的医院则因效益不佳而撤掉,再就是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病人不能系统地按时到医院就诊,对针刺治疗的畏惧心理等诸多因素皆影响了针灸事业的良性发展。

3 中国针灸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中国针灸高等教育历经40余年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为我国和世界培养了一大批针灸专业的高素质人才。通过以上跟踪调查信息的反馈,我们也发现存在一定的问题及不足。虽然此次调查只是我校针灸专业2个毕业班的情况,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中医院校针灸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从反馈的信息分析,虽然针灸专业有本学科自身的优势及特点,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弱点。针灸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针刺和艾灸防治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其特点是针灸手法操作的实践性较强,疗效迅捷、肯定,虽然其治疗范围涉及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科等多种疾病,但目前由于中医院科室划分参照西医院设置,针灸治疗疾病种类受到限制,明显萎缩,仅限于中风后遗症、腰腿痛、面瘫等有限的病种,自身特色受到抑制。在医疗市场的竞争中不具有优势。再者,就是毕业生反映的中、西医临床知识技能掌握的不够全面、扎实,自身有迫切的要求,需要进一步的专业进修与提高,信息及学术动态掌握不够,外语水平受到限制,不能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从以上毕业生反馈的信息可以折射出目前针灸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针灸专业的教学不能适应已变化了的医疗市场要求,课程设置僵化、重复,知识更新不够,学生中医理论不精,西医知识面窄,针灸临床及西医临床技能掌握不够扎实,临床适应期长,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对外交流能力培养不够等。以上的反映也是目前中医高等教育存在的具有共性的问题,不过针灸专业所存在的问题更有一定的代表性。

4 新世纪针灸高等教育展望

针灸学不仅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也逐渐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世纪的来临,针灸学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1997年11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ofHealth,NIH)举行了针刺疗法的听证会,会议邀请了23位专家和学者,包括我国的韩济生、曹小定、俞瑾教授,他们所作的专题报告得到了广泛好评。听证会上,专家委员会报告指出,起源于中国的针刺疗法对许多疾病具有显著疗效,作用确实,而且副作用极小,可以广泛应用。听证会的成功举行表明我国针灸医学的发展得到了世界范围的正式认可,为针灸医学的普及与推广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医针灸进一步走向国际舞台提供了有利的机遇。近年来,由于医学模式由实验医学时代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整体医学时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类疾病死亡谱、疾病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世界范围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医源性和药源性疾病的增多等诸多因素,使人们充分认识到疗效肯定、副作用小,以自然疗法为主要手段的中医针灸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世界针联名誉干事长日本的中岛宏博士也预言在21世纪针灸医学在治疗老年病、疑难病方面将有着光明的前景。

在新世纪针灸医学发展的大好国际环境下,目前国内针灸存在问题只是其发展过程中暂时的低潮。因此,针灸高等教育必须适应新世纪形势发展的要求,加大改革力度,在目前专业调整、合并的情况下,改革课程设置,增加适应市场需要的新专业如运动医学康复、老年医学保健等。另外,目前国际教・465・ChineseAcupuncture&Moxibustion,Aug.2002,Vol.22No.8

育界树立的全面素质教育观念也应值得中医高等教育工作者借鉴,培养人才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人才的综合水平,即把知识、能力、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的高要求[1]。拓宽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宽度,重视专业技术、技能及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强化外语教学,扩大对外交流,培养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同时,注重针灸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和毕业生的继续教育,把终身教育贯穿于针灸高等教育的始终,为针灸事业的繁荣、发展和进一步走向世界培养合格的高素质国际通用型人才。

5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 中医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腰椎间盘变性、破裂后,髓核突(或脱)向后方或突出至椎管内使相邻组织遭受刺激或压迫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者。多见于青壮年,其中80%以上分布于20-40岁之间。占门诊下腰痛患者的10%-15%,占骨科因腰腿痛住院的25%-40%。男女之间发病率相差甚大,各家报告亦甚悬殊,一般认为男性与女性之比是7~12:1[1]。中医认为,该病的病机是肝肾亏虚,气滞血瘀,风寒湿邪侵犯经络,气血不通而痛。我院骨伤科2010年1月至12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7例,运用中医护理方法进行辨证施护,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157例患者中,男96例,女61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79岁,平均年龄50.5岁,病程最短5天,最长32年。所有患者都行CR或CT或MIR扫描,并经临床医生检查确诊。

2 护理

2.1情志护理 大多患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一疾病不了解,担心远期的健康会影响工作、生活等,少数患者因长期得不到根治,预后不明确,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素问·汤液醪醴》中说:“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就是说患者不摆脱消极的精神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即使再用药也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2]。因此,护士应从入院时热情接待病人,把病人安排在安静舒适的环境,用亲切的语言介绍医院的环境,主管医生、护士、住院须知等,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对青壮年,他们精力旺盛,思想活跃,同时对疾病的反应也很强烈,护理人员应经常同他们谈心,说服他们对工作、家庭、社会有正确的认识和合理的期待,针对不同情况,解释治疗的原因、目的、必要性及预后情况,让他们与同病室治疗成功的患者交流,以消除顾虑,调动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

对于老年病人,护理人员要像儿女那样,从生活上体贴关心他们,并嘱其家属经常来探望,解除他们悲观、抑郁的情绪,积极接受治疗,早日康复。

2.2日常生活护理 卧硬板床休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个基本原则。因此,应为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住院环境,病室保持整洁、干燥、舒适。急性期患者须绝对卧硬板床休息3—4周,仰卧时腰部垫一小枕,侧卧时屈膝屈髋,这样可避免椎间盘的进一步损伤,减轻对椎间盘的压力,促进局部炎症反应物的吸收,从而使症状缓解或消失。症状缓解后,可戴腰围下床活动。不宜久坐,坐位时必须调整凳子的高低,以使髋、膝关节处在同一水平,足底触到地面为宜,也不宜提重物,做弯腰、急扭腰的动作。同时要养成每日按时排便的良好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及清淡、易消化的软食,保持营养,防止便秘等使腹压增加的因素,还要根据气候的变化,注意腰部的保暖。

2.3饮食调护 祖国医学认为:“肾主骨,肝主筋”,人体筋骨的强健与肝肾的盛衰有密切关系,故应给患者多吃滋补肝肾之物,如猪肝、猪肾、核桃、黑豆、芝麻、木耳等,以达到强壮筋骨,促进腰腿痛症状改善及恢复健康的目的,同时由于炎症水肿,神经受压,应食活血化瘀之品,如田七煲猪脚筋汤、丝瓜煲瘦肉等,忌辛热燥辣肥甘厚腻之品,如油条、烧鸡、酒等食品,鼓励病人多饮水,以利小便。病人卧床期间,肠蠕动减慢,嘱其多吃一些润肠通便的食物,如香蕉、芹菜、韭菜等。

2.4功能锻炼护理 功能锻炼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加强腰背肌的力量,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同时可防止关节肌肉萎缩,避免关节粘连和骨质疏松。向患者说明功能锻炼的意义和注意事项,待腰部症状缓解后,指导患者进行腰部的伸展、屈曲训练,以增加腰背肌力量,改善腰腿功能。我们采用的方法是:1)仰卧位架桥(五点或三点支撑法)每日2~3次,每次150~200下,每下的速度最好与呼吸频率同步。腰部拱抬至少离床30cm以上;2)飞燕展翅法,每天2~3次,每次100~150下;3)直腿抬高法,每日2~3次,每次100~200下。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活动幅度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通过锻炼,达到理气活血,舒筋活络,强壮筋骨的作用。

3 体会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程长,症状明显,给病人带来极大的不便和痛苦。护理人员应以病人为中心,在护理过程中实施辨证施护,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的特点。同时,护理人员应加强学习,特别是学习中医基础知识和中医技能操作,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自我素质,在工作中规范行为、语言,改善病人的心理现状,使其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参 考 文 献

第9篇

开展培训

1评估实习护生对中医护理操作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中医护理操作是在中医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开展的护理工作,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知识是开展中医护理操作的前提[2]。医院收到实习护生的名单之后,护理部根据实习护生所在院校开设的课程,评估实习护生对中医护理掌握的程度,制表分组。每组实习护生中,有的系统学习过中医基本知识和接受过中医护理操作培训;有的只是简单学习过中医基本知识而没有接受过中医护理操作培训;还有的在学校了解过一些中医基本知识,但没有系统学习过中医理论,更没有参加过中医护理操作培训。

2医院岗前培训

作为一所三级甲等中医院,开展中医护理和突出中医护理特色是我院的核心工作。因此,在进行实习护生的岗前培训时,护理部会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示我院日常中医护理工作流程,并就中医护理操作进行集中培训。让实习护生对中医护理操作有直观的认识,以逐步实现护生从理论到实践,从护生到护士的转变[3]。并且,医院护理部会根据对实习护生中医护理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估结果,在实习护生对中医护理操作有简单的感官认识之后,分层次提出明确的实习要求,为其进入临床科室实习打好基础。

3临床科室一对一的带教培训

对实习护生的带教培训,医院有严格的要求和标准。首先,带教教师须由具有5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和护师资格的护士承担。其次,科室根据实习护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程度,制订相应的带教计划。在我院,绝大多数的临床科室选择一对一的带教培训方法。护士长根据实习护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制订一对一带教培训计划。

(1)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在整个带教培训过程中,注重让护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强调在中医护理操作中,充分体现人性化的护理[4]。在培训操作的过程中,不断把护士素质中的耐心、关怀、体贴、敏捷、轻柔、沉着、冷静贯穿于整个护理实践,充分体现对患者的关心和爱护,以期进一步拉近与患者的距离,融洽护患关系,使患者了解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加对护士的信任,不断实现护理工作的专业价值,增强实习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和敬业精神[5]。

(2)带教培训

每周二或周三下午为我院临床科室对实习护生集中培训的时间。在这一时间段,科室护士长与总带教教师在病区示教室或者办公室按实习培训计划对实习护生进行中医护理操作流程的演示和培训。带教教师把每一项中医护理操作制作成内容直观、步骤详细的多媒体课件,将相关的中医理论知识、操作目的、操作步骤、操作全程中的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讲解、示范。护士长或带教教师组织实习护生一起讨论学习心得。在带教过程中,要求实习护生做学习笔记、带教教师做带教记录。每一项中医护理操作只有在经过科室集中培训后,实习护生方可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为患者进行护理操作。

4考核实习护生

实习护生在临床科室的实习周期一般为4周左右,在进入科室实习之初,科室护士长或总带教教师即给他们做入科介绍,讲明在本科室的实习计划和出科考核要求。每结束一项集中培训实习,护生在带教教师指导下进行5人次以上的操作之后,可根据自己的操作情况申请考核或带教教师给予再次系统的培训。考核时,要求实习护生自己准备操作用物和相关患者。在做好准备之后,告知带教教师,带教教师和护士长一同前往病室,按中医护理操作评分标准进行现场考核、打分。

思考

1对带教教师的影响

为确保对实习护生开展科学、有序的中医护理操作培训,要求临床科室的带教教师熟练掌握扎实的中医护理理论和操作技能,通过对实习护生进行中医护理操作培训,不仅提高了带教教师的中医理论水平和中医护理操作技能,也提高了带教教师的实践培训技巧。我院骨科一名工作刚满5年、具有护师资格的护士在担任带教教师的第一年年底,就被实习护生一致评为优秀带教教师,被医院评为“星级”护士。

2对实习护生的影响

医院和科室对实习护生在中医护理操作培训上,制订了详细的计划和可行的措施,使实习护生在这种“节奏”下,一步一步跟进,积极应对培训及考核。实习护生都高度重视中医护理操作的培训,对于每周固定培训,不管是调休还是下夜班,都能积极参加,认真学习,在带教教师示范后同学间相互练习。这种学习态度更大地激励了带教教师的热情,增进了师生感情,提升了培训效果。实习护生在掌握护理操作技能的同时,也逐渐学会了如何与带教教师、患者、医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如何适时有效地进行健康教育,如何科学规范地掌握中医护理,从一名懵懂的护生逐步成长为一名护士[6]。我院每一个护理单元均开展两项以上的中医护理操作项目,全院共有14个细化科室,均开展中药塌渍治疗,广泛应用于骨伤科的患者,具有通调腠理、疏通血脉、消散肿疡之功效,对颈椎病、腰腿痛、风湿骨病等疗效显著;蜡疗法、中药热奄包疗法在风湿骨病科广泛应用,对治疗、缓解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疗效显著;中药足浴在内分泌科广泛开展,几乎人人足浴,对调理内分泌,提高免疫力有很好的疗效;在针灸科拔罐疗法、推拿疗法等已深入广泛开展;在肛肠痔瘘科坐浴疗法、熏蒸疗法对围手术期患者缓解症状收到满意疗效;在小儿科,捏脊疗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厌食、腹泻、呕吐、便秘、咳喘、夜啼等症,临床疗效显著;在外科,运用艾灸箱在散寒穴和补阳穴进行艾灸,对手术前低体温进行干预,已取得一定疗效。为了提高中医护理操作培训技巧,护士在中医护理操作中更加注重规范的操作流程和专业的健康宣教,使患者对中医护理有进一步的认识,易于接受。这些操作简单、易行、直观、疗效确切,见效快,大大激发了实习护生的学习兴趣。

第10篇

本文针对中医人才个性化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个性化中医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要转变观念,明确本科中医人才培养目标,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构建培养多元化中医人才的机制,促进个性化中医人才培养。

【关键词】

个性化;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系统地规定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相应的教学组织和运行方式。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式概念应包含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包括了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规定;二是过程要素,即为实现教育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及运行方式,包括教学模式;三是制度要素,即为确保教育系统按预设的程序运行并达到预定的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教学制度和机制,如学制、学分制[1]。人才培养模式的3个要素是有机的整体,要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人才的培养要注重这三方面的因素,对于中医个性化人才的培养更是如此,个性化中医人才的培养在中医教育和中医院临床实践中也应该遵循人才培养的三要素原则。目前,我国高等中医教育中五年制中医本科仍是中医教育的主体,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实现了由传统教育方式向现代教育方式的转变,形成了高等中医教育体系,培训了大批优秀的中医药人才,推动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但是,随着中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西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优势使得中医人才的成才过程面临巨大压力,现有的中医人才的素质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中医教育使得中医个性化人才的成长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其全方位的培养。泸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改革教学模式,合理设置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予以归纳总结,期望能给相关部门和人员提供借鉴。

一、中医人才个性化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中医学的基础课、临床课、经典课等都是围绕中医理论和临床诊疗实践开设的,本科中医学生在进入中医理论教育之初基本上没有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没有前期课与理论课、理论课与临床课的明确界限。目前中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按照西医学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遵循的是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临床专业课程的教学顺序。而中医理论和临床技能的掌握需要反复强化和训练,尤其是经典条文更需要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来体会、领悟,反复强化和训练,对同一概念、方剂、治法的多次学习,不能笼统地认为是不必要的重复。我们所在的中西医结合学院通过教学改革、编写教材,整合教学内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保证中医专业的学生既对经典中医著作有一定的掌握,又能够加强临床各科知识的融会贯通。

2、中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薄弱

在中医学的教学过程中,青年一代的中医专业授课教师的主要弱点在于临床实践经验功底浅,缺乏中医诊疗经验,而这一弱点对培养中医学生是非常不利的。中医学的产生来源于医疗实践,神农尝百草而成功,李时珍遍访各地才成就《本草纲目》等等。在中医学现代化问题尚未解决之前,其理论需要大量的临床实例才能使学习者有所领悟。这是中医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3、中医教学改革力度不够

中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中医学的理论和诊疗方法又往往需要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才能理解和掌握。目前在中医学本科教学中除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外,在教学实践上也是相对薄弱的环节。中医学生在中医院实习的条件各不相同,普遍存在以下情况:一是病种相对单一或是病人较少,在中医基础理论学习中讲授的很多典型或特殊病案在实习阶段不能或很少见到。二是学生自己进行诊疗实践的机会较少,即使是一些中医基础理论较好、病人较多的名师,实习生也是以抄方为主,试诊的机会较少[2]。三是带教中医老师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中医带教老师中医理论或中医诊疗能力不强,或存在重西轻中的倾向。四是实习中病人对中医实习生认可度低于西医实习生,一般普通百姓均认为中医师是要经过大量的临床经验的积累和社会阅历的积淀才可能自如运用中医技能,故中医实习生在临床实践上较西医实习生更容易受到病员的拒绝或推辞,实习生更少实践中医技能的机会。

在新形势下培养和造就一批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中医药人才群体,对于进一步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传统,彰显中医药优势和特色,发展中医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许多学者提出了对目前中医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的想法。我们所在的中西医结合学院和中医医院在个性化中医人才的培养上坚持将理论教育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在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二、个性化中医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1、转变观念,明确本科中医人才培养目标

1982年,卫生部在衡阳召开全国中医医院和高等中医教育工作会议,强调高等中医教育必须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的办学方向,并将中医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社会主义觉悟,掌握中医学理论和医疗技术,又红又专的中医师”。1998年,当时国家教委将中医专业的培养目标修订为“具备中医药理论基础、中医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可见,中医本科人才培养目标随着社会的进步也不断在调整和完善。多年来,泸州医学院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中医药人才的多样化需求,确立“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这一培养模式,在坚持和丰富“培养中医传统文化根基”这一内涵下,留住中医的“原始基因”,为此,确立了“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巩固中医专业思想,扎实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技能以及增强人文、自然科学知识,能适应临床工作的中医继承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这一目标定位,首先突出了中医专业思想和中医继承能力的培养,大力弘扬要培养“能用中医的思路、方法看病”、发挥中医临床独特疗效的中医名家思想,针对此目标建立相关的培养计划,并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2、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促进中医人才培养

(1)推进中医教育教学改革。中医学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医学教育模式,构建多样化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要注重中医教育规律。古代中医师承教育和现代中医院校人才培养与教育模式要有机结合,互为补充。张新仲将基本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概括为世家传承、师徒教育、学校教育、讲学辩论、自学成才这几种基本模式,提出了现代中医教育应吸收古代师承教育的内核、将师承教育的方式与中医现代教育相结合,鼓励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师徒式密切关系,教师不仅指导学生完成学习,还要从思想、方法、学术方面毫无保留地对学生加以指导,尤其对学生的从医品德上更要注重教育。也有学者提出现代化中医专业学生普遍缺乏中医思维,而要建立中医思维模式,需要从传统文化与经典中吸取精华。泸州医学院根据五年制本科中医专业的培养目标,从2008年开始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展开了一系列教育改革。

首先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倡导启发式教学,大力推行案例式教学和PBL教学法。对大类招生的学生采取中医骨伤科学、中医眼耳鼻喉科学及中医皮肤性病学专业方向辅修制培养方式。在课程考试方式上积极探索并引入形成性评价,中医内科、经典学说、方剂等教研室等采取“平时成绩+阶段考试+期末考试+实验技能”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把传统对成绩的一次考试评定,分散到对每个学习过程节点的质量控制,对《名家学说》等考试以撰写论文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到图书馆、资料室,此举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次,进行课程规划改革。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以一专多能为特色规划课程,以学生就业所需为立足点增设本专业特色课程,为学生提供跨学科、跨领域学习机会,也为学生进行新领域开发研究提供条件。在教材选用中,一方面遴选高水平教材,另一方面有计划地主编、参编高规格教材,近年主编、参编了中医内科学、中医骨伤基础、中医儿科、方剂学等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再次,加强教学方法改革。学校从2008年开设了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中医骨伤、皮肤性病学和中医耳鼻咽喉等专业方向,以培养高质量、个性化的中医继承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该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以中医经典著作为核心,深化中医理论教育,培养学生中医思维;以中医执业考试内容为主线,合理安排西医知识模块的教学;以双导师制度设立理论导师和临床实践导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基础理论和临床知识的学习,继承名中医学术精华。从二年级开始为学生一对一地安排跟随省级名中医临诊,每周1-2个半天,以培养学生中医思维能力、巩固中医专业思想,学习中医诊疗技能。

(2)加大中医专业师资人才队伍建设。针对中医学师资队伍建设中的薄弱环节,我们所在学校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大力加强对中医教学师资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一是注重青年中医教师人才队伍的培养,形成师资人才梯队,通过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和跟师带徒等师承工作加大对国家级、省级名中医学术经验的传授和继承,加快青年中医教师的成长。二是建立中医教师进临床工作制度,中医青年教师在承担理论教学工作的同时兼任了临床诊疗工作,使之将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既锻炼和提高青年教师临床实践能力,同时能够将生动鲜活的临床病案带到教学中,临床生动的病案实例更有利于激发中医学生学习兴趣和专业热情,进而巩固学生中医专业思想。三是开展各类兴趣活动,让更多的中医名家走进课堂。医院和学院开设了“名中医大讲堂”和“我和名中医对话”以及“中医药文化节”等活动,多渠道、多方式浓厚中医学习氛围,促进中医人才的成长。

3、构建培养多元化中医人才的机制

(1)中医人才批量培养。医院实习是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基础教学阶段对中医人才全面进行中医基本理论教学后,进入临床实习时,主要加强对其中医基础理论的运用、基本诊疗技能与医德医风的培养,要按照国家初级中医临床人员培训原则,参照中医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在临床实践中普遍对中医实习生有针对性地强化相关中医基础知识内容,使实习更具科学化、标准化。[3]只有搞好面上的中医人才培养,才能不断提高中医队伍在医院医疗服务中水平和中医学科的竞争能力。泸州医学院中医本科生在接受整体的中医基础知识培训后取得了较好效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最新分析报告显示:本院中医本科毕业生参加2011年中医类别医师资格综合考试平均分为396.8,远远高于全国考生平均分360.27;考生通过率为80.16%,高于全国考生通过率52.62%。

(2)中医个性化重点人才培养。在对中医实习生临床带教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中医个性化重点人才的培养。重点人才的培养是在对中医专业学生进行基本理论培养后选择一些人才苗子进行个性化的重点培养,原则上是从实习生中选择中医理论基础扎实、技能操作娴熟的人才苗子,为其设立成长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其扎实的中医思维方式,掌握西医临床基础知识和技能,制定培养目标和计划、实施步骤,建立评价标准。按照“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原则,建立中医个性化人才实习培养评价标准。个性化重点中医人才培训在名中医老专家指导下,选定精读与泛读的古典医籍书目,要求撰写读书笔记,写出学习体会,撰写学术论文论著。加强临床实践、临床临证和学习领悟导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精华,写出临床病案、跟师学习心得,对名师学术思想和临床精华进行揣摩、研究、整理、提高,使其早日成长为人才。

(3)建立双导师运行制。为进一步加强对中医本科生中医基本理论知识的培养,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双导师运行制度。即在参加理论学习时选择理论教学的导师带教,在完成基本的中医理论知识培训后在进入临床时间阶段时遴选副教授、主任医师以上的临床老师作为实习带教老师,在带教导师的选择上注重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相结合。每名导师指导3-5名学生,一、二、三年级学生由基础导师+校外导师进行指导;四、五年级学生由临床导师+校外导师进行指导。在学习中注重固定与转移相结合。在第一学期末,由辅导员将各导师的基本情况,研究方向,临床方向或者执导课程公布给学生,同时将学生的入学成绩、平时表现、特长等公布给导师,双方自愿选择,再统一调配,给学生指定导师,师生见面,一起制定下学期的指导计划。分三个阶段执行:第一阶段(第2学期-第4学期):根据学生学习愿望和能力特点,由专任基础导师完成相应的指导计划,第4学期末由第一导师负责引荐学生给第二导师,第五学期到第六学期的学习。此阶段导师要求全面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针对性帮助解决相关问题。向学生介绍学科和专业内容与发展方向;对学生选修课程和选择专业方向等方面进行指导;同时结合导师的科研工作,组成由导师指导的科研小组,培养学生初步掌握查阅文献、调查研究、数据处理和写总结报告的能力;在学生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指导学生开展基本科研实验。学生需要完成相关课程学习后撰写学术论文。第二阶段(第5学期-第8学期):由指定的临床导师完成指导相应临床课程的学习以及临床见习。第三阶段(第期-第10学期):由其所实习科室的相应科室的指导老师完成,此阶段要求学生通过临床各科考试,在导师的指导下临床病例分析、综述或相关方面论文撰写。

中医本科新生实行导师制与高年级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择优试行导师制相结合,做到专任与统管相结合;小组与大组教研相结合;竞争与淘汰相结合。通过双导师制度运行,泸州医学院中医本科生在理论教学向临床教学转化的过程中,中医本科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与就业单位满意度均得到大幅度提高。

(4)中医科研能力培养。在中医个性化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严格按照临床中医人才评价标准进行中医科研能力的引导和培养。泸州医学院和附属中医医院开展了学生科研能力指导培训班和学生科研课题实践活动,要求中医本科生在大三时由专门带教老师指导,开展中医科研的学习和探索,培训后进行有针对性的中医科题研究。开展了大学生科研课题申报工作。此举收效甚好,既带动了中医本科生的科研积极性,又给科研指导老师以新的研究方向,也浓厚了学院的科研氛围。

展望21世纪,传统的中医学必将以其返璞归真的自然取向和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焕发出新的活力,辨证论治的精髓也将不断为中医个性化人才的培养作出新的贡献。多元化的培养模式也将给中医个性化人才的培养带来更多的途径,中医个性化人才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将会进一步促进中医人才培养和成长,更有利于中医个性化人才的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袁宝权,罗祥云.高等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04(10)25.

第11篇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教学部,河南洛阳 471000

[摘要] 教师是实施临床教学工作的核心载体,是提升医学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从临床教学基地教学管理者的角度出发,结合临床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对影响临床教学基地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原因及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

[

关键词 ] 临床教学基地;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G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5)03(a)-0026-03

The Countermeasures of Strengthening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in Clinical Teaching base

YE Yanrong NIU Weigang GUO Yanxing WANG Bin

Teaching Division of Henan Province Luoyang Traumatological -Orthopedic Hospital Henan provincial Orthopedic Hospital,Luoyang , Henan 471000,China

[Abstract] The Teachers who are the key to improving the medical students’ training quality are the core carrier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linical teaching wo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eaching managers in the clinical teaching base, combined with the status quo of clinical teachers’ construction, the essay dissected the cause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teachers’ construction and proposed some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Clinical teaching bas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Countermeasures

[作者简介] 叶艳蓉(1986-),女,河南洛阳人,硕士,初级,研究方向:中医骨伤专业教学管理与改革。

教师是实施临床教学工作的核心载体,是提升医学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建设一支“医德高尚、技术精湛、教学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专业化、规范化的“老、中、青”相结合的临床教师梯队,是构筑临床教学基地的重中之重。着眼于目前临床教学基地医学生培养工作的现状,思考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该研究结合该院数年来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工作经验的累积,认为:坚持以教师为中心,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体系,完善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构建合理的人才梯队,加强对外交流学习是改进临床教学基地教师队伍建设的有益举措。

1 临床教学基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临床教学是医学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医学生转变为职业医师的关键塑形期。临床教学基地的教师作为教学实践活动的实施者,在临床教学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Diane M. Bilings认为临床教学教师应具有:学术造诣、教学技巧、师德师风、个人特征4个特征[1]。在临床教学基地,临床教师担负着医疗、科研、教学三重任务。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制定的全球本科生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涵盖了:①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②医学科学基础知识;③沟通技能;④临床技能;⑤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⑥信息管理;⑦批判性思维和研究等7个宏观的教学结果和能力领域[2]。这就对临床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临床教学基地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教学主观能动性较弱

与教学医院不同,担负临床教学基地工作任务的医院重心大多还停留在医疗层面,教学只是其整体工作的一部分,临床教师仍走医疗序列,仍需以医疗、科研工作成果作为其考评的标准。教学工作量对其整体工作表现的贡献停留在有名无实的地位,换而言之,当临床医师医疗、科研工作获得满堂彩时,教学工作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但是,当医疗、科研工作仍占据临床医师绝大部分的精力时,教学工作就成为了临床医师额外的工作,在其有限的精力下,教学质量的保证就成了镜中月、水中花。

2.2 教师教学能力参差不齐

临床教学基地的教师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负责结合临床实践给学生讲授课程的临床任课教师,另一类是在临床实践中給予学生指导与帮助的临床带教老师。临床任课教师中不乏富有经验,充满教学热情,能够深入浅出、结合临床实践教授课程内容的优秀教师,但不容否认的是,绝大多数临床医师均为医学类专业科班出身,虽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丰富,却缺乏系统专业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培训,不能完全正确把握医学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在授课实践中,仅凭自身经验授课,存在授课大纲、教学计划不够明确,随意性较强的情况,此外,有些教师课堂驾驭能力较弱,不够注重课堂中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致使教学效果一般。

同样,临床带教老师也存在缺乏规范化带教工作的培训,大多数带教老师能够手把手教学生实践操作,却在医德医风、学生实习工作总结与拔高方面缺乏重视,使得培养的医学生只能成为“匠”而非“师”。

2.3 教师队伍结构有待合理化

教师队伍结构主要包括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3]。职称结构反映教师队伍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学历结构是反映出教师队伍的理论知识、业务基础和科研的水平及能力,是衡量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尺度,反映出教师的基本训练水平和教师发展的潜力;年龄结构是教师队伍教学与科研活力及其兴衰标志;学缘结构反映了教师队伍学术互补、知识构成情况及学术活跃程度。但根据笔者对其他兄弟医院教学情况的了解,大多数临床教学基地教师队伍以初、中级职称医师居多,该阶段的医师教学热情一般高于高级职称医师,且相对便于医院教学管理部门管理。虽有其优点,但临床经验相对缺少、对学生整体学习影响力不足也是不争的事实。

2.4 教师队伍稳定性欠佳

目前,各临床教学基地在进行教师遴选时,大多采取由个人自愿报名、科室同意推荐、医院教学管理部门审核批准的程序进行,教师队伍虽经临床科室及教学管理部门共同核审确定,但教师队伍的稳定性还是取决于临床医师的个人意愿。当教学任务与本职工作发生冲突或个人需求发生改变,教学工作可能随时放弃,会出现私自调课、缺课,甚至终止教学任务的情况。教师队伍的流动性大,稳定性欠佳,即便有规章制度,也难以起到真正的约束作用。教师队伍不稳,不仅影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造成教师梯队后继乏人,又不能保证教学质量,难以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

2.5 缺乏有力的激励机制、考评机制

目前各临床教学基地中,临床医师的工资、奖金与临床效益挂钩,职称晋升与科研紧密相关的现状还未改变,同时,教师授课补助偏低,授课的好坏、多少与职称晋升相关度不高,也使得教学工作与临床医疗、科研工作没有实质利益上的比较优势,对教师队伍的激励作用有限。

除了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在教师队伍管理方面,还存在着教师考评机制不健全的问题,直接造成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师队伍的辨识度降低,限制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一方面,对于那些自身教学热情高、教学能力强、能够从教学过程中获得自身成就感的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通过教师考评机制可将此类教师区分出来,是教学管理部门需要重点维护的群体,该群体的稳定有助于整个教师队伍的稳定;另一方面,教师考评可发现教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仅有助于教学管理部门通过考评结果对教师进行反馈、也有助于从考评结果中入手,发现问题、进行分析,对教师进行分类培训,从而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3 临床教学基地教师队伍建设的改进措施

笔者所工作的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中医骨伤专科医院,作为福建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的临床教学基地,同样也存在着以上一些问题。但随着医院教学工作的持续性发展及各层次骨伤人才培养经验的积累,及医院“以弘扬正骨医术、培养骨伤人才为己任”战略的指导,医院不断调整相应政策,以期从强大教师队伍入手,将医学人才临床教学的培养质量落到实处。以下,笔者将结合本院在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几点做法进行讨论,以期对其他医学生培养单位有所裨益。

3.1 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以教师为中心就是要求医院在安排教学任务时,不仅要有“重视教学、尊重教师”的理念,还要切实从教师所处环境及需求出发,多站在教师角度考虑问题。以本院为例,目前医院采取的是“手术日制度”,简言之,即在医院层面固定各临床科室每周手术日期,据此,教学管理部门在为临床授课教师排课时,会提前联系教师确定其有效空闲时间,尽量避免在日常教学时,教师临床工作与教学工作发生时间冲突;同时,教学管理部门牵头,结合授课教师所需,建立了小型图书馆和教具室,供授课教师选择参考教材及教学用品,为教师创造良好教学环境。

同样,在学生临床见习带教方面,教学管理部门提前做好本年度临床科室见习带教计划,通过科室秘书例会发放给科室,科室可根据见习安排提前做好科室带教人员分配,不仅便于带教老师提前做好时间安排,提前备课,学生也可提前预习,带着问题见老师,大大避免了老师带教时因分散精力顾及临床工作而影响带教效果情况的发生。

3.2 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体系,设置教学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以确保临床教学基地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地实施[4]。医院制定了“医、教、研、产、文”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在战略层面提高了对教学工作发展的重视度,并成立了以院长为主任委员,各相关临床科室、行政科室负责人任委员的教学管理委员会、学位管理委员会和教学督导委员会,旨在对临床教学工作进行全程指导、监测,以推动临床教学基地教学工作不断进步。其次,在教学工作具体管理实施方面,医院明确一名副院长分管教学工作,成立教学部,安排5名专职教学管理人员,负责协调临床教师各项管理工作。

3.3 完善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完善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是临床教学基地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我院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了《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任课教师管理制度》、《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任课教师备课要求》《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任课教师试讲制度》、《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教学事故界定与处理办法》、《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教师教学质量评定办法》、《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优秀任课教师、临床带教老师评选办法》等管理制度,涵盖临床任课教师管理、临床带教老师管理、平乐正骨传承实验班导师管理、实习生管理、见习生管理、岗前培训等各方面内容。通过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使得教师队伍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极大的促进了教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

3.4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考评机制

在无法短时间内转变为教学医院的大环境下,医院为推动医院教学工作的持续性发展,除将教学工作提升至医院发展战略层面上以外,正在逐步落实、完善与临床医师带教工作量相匹配的薪酬补偿机制,探索临床教学工作量与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相挂钩的聘任机制。同时,对于理论水平高、带教能力强、态度好的医师,医院教学管理部门优先分配实习生,并通过评选“优秀临床带教老师”、“优秀任课老师”等荣誉称号予以奖励,以期不断激发临床医师带教的积极性[5]。

在教师考评机制方面,医院目前采取教学督导委员会、教学部、学生“三位一体”的考评方式。教学督导委员会不定期对临床教师理论授课、临床带教、教学查房等方面进行全面督导和评估,并及时反馈信息;教学部负责落实临床教师日常管理与监督工作,学生负责填写日常教学日志,定期填写理论授课教师及临床带教老师考核评分表,并及时汇总结果向教学督导委员会、教学部及教师反馈,通过较为完善的教师考评机制确保学生培养质量。

3.5 构建合理稳定的人才梯队

合理的临床教师队伍需在考虑教师层次、职称、学历结构上予以构建。目前我院在医学生临床理论授课方面,形成了以资深主治医师和优秀住院医师授课为主,主任医师授课为辅,名老中医、学科带头人进行专题约讲的授课模式,初步形成了一支医德高尚、技术精湛、富有教学经验、结构合理的理论教师梯队。

其次,在医学生临床带教方面,近年来医院从门诊带教规范、病区带教规范、教学查房规范、病例书写规范、出科考核规范等内容入手,逐批开展带教老师规范化培训,明确带教老师职责,灌输“培养学生,人人有责”的观念,目前,医院已建立了一支以各临床带教科室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博士学位临床医师为骨干的带教教师队伍。

3.6 加强交流学习,提升教学能力

学生临床教学培养质量的高低与临床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切实提高本院临床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医院内部,根据医院分科及教学科目设立教研室,由学科带头人担任教研室负责人,制定岗位职责,布置教学计划及检查实施情况,每年最少开展4次教学活动;在每学期末,教学管理部门定期组织教学培训会、课堂教学观摩和教师交流会,培养教师的课堂教学驾驭能力和讲课技巧,加强教师讲课心得和经验的交流,提升教师授课质量。除自我内部培训外,医院还着重采取“迈出去,引进来”的措施,每年有计划的组织教研室人员及教师代表与中医药高校和医院进行学术交流等教学活动,并聘请院外知名专家到医院进行业务指导和教学查房等方式提教师的业务素质,并从人才培养、教书育人等角度开展系列专题讲座[6]。

4 结语

临床教学不仅是医学生转变为职业医师的关键塑形期,更是为国家大力培养复合型、实用型医学人才的必经之路。医学生培养单位只有切实将临床教师队伍建设视为构筑临床教学基地的重中之重,在教师队伍的培养与稳定方面下苦功,紧抓临床教学质量,才能早日实现为社会输送大批高素质医学人才的目标。

[

参考文献]

[1] Diane MB.Teaching in Nursing[M].New York:W.B.Saunders Company,1998:139-206.

[2] 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J].医学教育,2002,(4):23-26.

[3] 黄晓洁.临床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0.

[4] 万可,曾巍,舒劲松,等.国内外临床教学管理体制的现状与启示[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3):207-210.

[5] 叶艳蓉,牛伟刚,王彬,等.提高中医骨伤科实习生培养质量策略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4-25.

第12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医学生;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025-02

医学教育是实践与理论并重的学科,实践教学是培养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得临床专业能力的关键性环节[1],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医学人才培养的成败。我校结合专业办学特点,经过四年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实践教学课程改革

1.实践课时比例调整。我校康复治疗学专业共计2774学时(含理论课与实践课,除临床实习外),其中实践课占总学时的33%;专业课1278学时,其中实践课473学时,占37%。不断增加主干课程和实践课比例,使理论和实践课的比例由原来的3∶1逐步过渡到1∶1;并配置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教学实验室,真正做到了注重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且将实践课成绩作为本门课程考核的一个部分。

2.专业相关课程设置强调实用原则。在实践教学改革中,我们注重与专业密切相关西医实用课程学习,强调实用原则。以《影像学》为例,我们规定必须由临床一线的专业教师任教,理论与实践课的比例为2∶1,强化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等;这使得我们的学生在学习康复治疗技术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了解所需康复的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及预后,可以从总体上把握疾病的预后和转归,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康复治疗。

3.将传统康复技术与现代康复实践教学相融合。为了突出我校的办学特色,适应行业及学科的发展,康复治疗专业在办学过程中在重视现代康复医学基础理论和技术学习的前提下把中医传统康复理论技术融入到现代康复医学体系中,注重学生中医传统康复理论及诊疗技术的学习,使学生既掌握了完整的现代康复治疗学理论与技术,又具备较为丰富的中医传统康复知识与手段。我校在现代康复与传统康复知识结构的培养上比较合理,现代康复知识与传统康复知识的课时教学比例约4∶1,传统康复教学内容主要以针灸推拿为主,既体现了以现代康复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又充分发挥了中医药院校在传统康复教学上的优势。

二、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1.实践教学环节引入PBL教学法。通过强化以“实验—开放实验室—创新课题—实习”为主线的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把课本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到临床实践中;大力推广PBL(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教学法[2],鼓励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学会正确地解决问题。

2.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实力。学生动手能力的好坏直观地反映教师实践教学的成败。经过四年的专业建设,本学科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共有17人,在职称结构上,以中高级职称为主,其中高级4人,中级12人,初级1人;在学历层次上,以研究生为主,含博士3人,硕士11人,本科2人,专科1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在年龄层次上,以中青年为主。师资队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培养模式,“走出去”包括选派青年教师去院外听讲座、参加会议、培训,“请进来”包括邀请外院或外校骨干教师、名师前来讲学,不断提高师资队伍实践教学能力。

3.注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重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科技创新、创业计划大赛以及校园科技文化、科学研究、社会实践活动;重视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学生除进行正规的课堂理论与实践教学外,还充分整合利用教学资源,增加学生临床见习机会,利用第二学年假期让学生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临床见习,同时节假日带领学生深入社区、基层、福利院等机构宣传康复、认识康复的社会需求等,让学生尽早地接触患者、社会,认识康复的重要性,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加强沟通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多次开展了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专业交流活动,由学生现身说法,大大加强了低年级学生的专业思想,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参加各种社会实践、课外科技及文化活动,使本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四年来,学生申请湖南省大学生德育实践项目2项,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项,指导学生设计的“调节新型康复台阶机”已申请国家专利等。参加校级竞赛获奖289人次,市级竞赛获奖8人次,省级竞赛获奖7人次,国家级竞赛获奖12人次。

三、加强临床实践基地建设

学生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实践基地的条件、管理及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保证实习质量,我校制定了适合康复治疗专业的实纲、实习计划、毕业考核实施细则,对毕业实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制定了巡回教学制度,由学院组成实习检查小组,定期开展实习检查和考核,并与实习生和带教老师座谈,及时写出检查总结,反馈检查结果,交流教学经验和体会;制定了实习生中期考核制度,定期考核实习生的实习质量;改革了毕业考核模式,分为基础理论考试和基本技能考核,旨在确保实习教学质量,达到实践教学的培养要求。到目前为止,与学校签订康复治疗学专业实习基地协议的单位有20余家,均为二级甲等以上的医院。现有的实习教学基地均有PT室、OT室、言语治疗室、理疗室、针灸推拿室、康复病房等,实习医院均开设有神经内科、骨伤科、功能科等,作为康复治疗专业的配套实习科室完全能满足学生的实习要求。为确保学生实习质量,带教老师均为中级以上职称。

四、实习、毕业考核制度改革

我校改革了康复治疗专业实习和毕业考核模式,学生实习前将进行强化训练,考核通过后方可进行实习;实习成绩合格后方可毕业,实习中平时成绩占60%,包括工作表现、实习记录和病历考核,结合带教老师和实习基地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态度、医患关系等项目的考评进行综合评定;实习结束时毕业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占40%,以专业理论综合考试和康复基本技能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模式代替以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和答辩的毕业模式;毕业考核包括临床技能考核和综合笔试两部分,其中综合笔试占40%,临床技能考核占60%。这种考核方式的改革不但直接反映出学生实践技能强弱,还可以评测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但可以检测学生临床运用能力,而且可以为用人单位把好技术关。

五、结语

医学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是实践与能力的培养[3]。临床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我校康复治疗专业在实践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索,逐步建立了以“实验—开放实验室—创新课题—实习”为主线的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了以实践教学为核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模式。通过改革,近年来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本专业毕业生基础知识牢固、实践技能过硬、适应范围广,由于本专业学生社会需求大,目前呈现供不应求的情况。2011届毕业生,共有52人,一次就业率达100%;今年2012届毕业生,共53人,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2年4月)已签订协议25人,升学4人,有就业意向17人,目前就业率达86.8%,就业形势良好。以此为契机,我们将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管理,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邹菁,仇菲,吴荫梅等.以学生为中心探索临床医学实验实践教学[J].新疆中医药,2011,29(2):58-60.

[2]常华,张琦.“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在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疗法方向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8):787-788.

[3]张效玮,曾玉.浅谈我国康复治疗学专业教育[J].中国医学创新,2010,7(4):12-14.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基金项目(GJ2010-185);湖南中医药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2-JG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