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课堂教学主要形式范文

课堂教学主要形式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课堂教学主要形式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课堂教学主要形式

第1篇

一、主要衔接形式

在大多数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和职业技能大赛衔接主要采用三种形式[1-4],即以赛促教式、以赛促改式和以赛促学式等。

(一)把课堂教学融入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教

将课堂教学内容的更新反映在职业技能大赛中,通过职业技能大赛促进教师使用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并创新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把职业技能大赛作为考场,检验高职院课堂教学是否突出了高职院校“服务社会、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特色,是否培养了学生综合职业素质,是否把握了市场人才需求方向。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可以把课堂教学核心内容以一个或多项目形式,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形式把课程任务分配给学生。学生通过互相讨论,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相应任务,从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同时,也可促进工学结合、项目导向学习法的推广,进而提升教师的职业素质。

(二)课堂教学和职业技能大赛相结合,以赛促改

这种衔接模式是将课堂教学和职业技能大赛相结合,把职业技能大赛纳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直接将职业技能大赛结果作为教师课堂教学测量和评价的一个环节,以职业技能大赛来推动整个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从而达到课堂教学和职业技能大赛一体化目的。

开展这种模式的课堂教学和职业技能大赛衔接,一方面需要完善制定职业技能大赛模式的专业教学计划,在各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基础技能板块和专业核心技能板块都要安排职业技能大赛形式的专业教学课程;另一方面需要组织、经费、设备、师资等方面完善职业技能大赛管理和奖励办法。这样能为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教师职业素质提供有利平台,也能为课堂教学和职业技能大赛衔接创造良好平台和氛围。该模式将职业技能大赛纳入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因此成为了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

(三)把高职学生学习纳入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学

将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和日常学习管理融入职业技能大赛中,从而出现学生到职业技能大赛中学习,教师到职业技能大赛中教学的局面。在设计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际操作中,要求每个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都要参加一次或多次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还必须完成各专业课程以项目任务形式出现的其他类型技能竞赛,并以此为依据取得该门课程的学习成绩。这种模式将多种贯穿于高职学生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可以较好地调动教师和学生学习技能和用技能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打破了高职院校原来理论课起主导作用的课程教学体系,进而有效地强化和加强了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这种模式除了能较大提高学生学职业技能外,还存在着不少缺点,比较明显的是过分强调职业技能大赛的重要性,过多要求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大赛,这样可能会违背“学生意愿”,造成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大赛积极性不高的局面出现。这种模式教师和学生能动性的发挥,需要一定条件才能发挥出来。如果出现职业技能大赛成绩不佳的情况,将会极大的挫伤学生和老师学习技能的积极性。

二、相关性分析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和职业技能大赛衔接形式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产物,其促进了高职教育发展,但是这些模式也存在不少问题[5-8]。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课堂教学和职业技能大赛衔接效果发挥的程度,因此,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加以解决。

(一)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和职业技能大赛衔接模式优点

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和以赛促学都比较有效地促进了高职院校的学科建设,在专业学科建设和完善过程中,专业定位比较清晰。职业技能大赛能从市场职业需求变化和方向考核相关专业的知识点。它们也促进了高职院校在专业知识课堂教学组织和实施中有清晰的目标,即以市场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的职业核心竞争力,完善学科设置,把学生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实现学生高质量和零距离就业为最终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和职业技能大赛衔接平台,会对相关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和思想造成一定冲击,能够启发教师思考课堂教学相关问题,促进其更新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进而提升其课堂教学能力。在专业教师参与和指导下,学生协作利用技能训练、模拟比赛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课堂教学项目任务问题,这样不但强化了专业基础知识,也提升自己专业操作能力,因此学生在提高自身职业能力的同时,了解到相关专业社会人才需求状况,也为今后的课堂学习方向和基础知识学习目标明确了,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这些衔接模式能比较好地促进高职院校学科建设和师生综合素质提升。

(二)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和职业技能大赛衔接模式缺点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和职业技能大赛衔接促进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升,提高了高职院校社会美誉度,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有些偏差和问题。

1.高职职业人才培养目标发生偏离。高职院校实施课堂教学和职业技能大赛衔接是为了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是为了高职院校进一步促进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在一些高职院校,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以职业技能大赛代替课堂教学,紧紧以少数优秀学生为对象,偏离了高职教育是面向全体高职学生,从而走向一个以职业技能大赛为中心的极端。没有发挥课堂教学真正作用,造成学生发展缺乏后劲,不利于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2.课堂教学有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职业技能大赛需要较长的准备时间,任课教师有时会放弃日常课堂教学备课时间,节省时间指导学生训练,而学生则会放弃正常的课程教学,把大量时间投入到高强度的训练活动。学校有时也会投入大量物力、财力和人力,这给学校造成了一定的负担,因此干扰了正常课堂教学秩序,甚至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正常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采取对策思路

第2篇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给学生作出评价结论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成功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学生从评价中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习动力,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应符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所要求达到的三维教学目标的检测需要,能促进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不断激励其学习的自信心,明确以后的努力方向。

在实际地理教学中,受“中招考试指挥棒”影响,因多数地市不考地理致使地理课不被学生和家长重视,甚至有许多学校将地理冠以“副课”的称谓,常被“主课”挤占。地理教学中的课外实践活动很重要,但很多学校怕出安全事故而禁止师生进行校外实践等。地理教学不受重视,地理教师被边缘化,致使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简单化,基本上都是“一张考卷定终身”。但事实上,地理知识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指导意义非常重要,用科学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尤为重要。

究竟怎样评价地理教学质量才能改变当今社会不重视地理课学习的现状?关键是教育行政部门对地理教育的重视程度。笔者认为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把评价渗透到地理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克服“一张考卷定终身”的弊端。建议将学生的答问、演讲、演示、绘图、读图与分析、观察与观测、调查、制作、测试、实践活动等各种活动都纳入评价体系,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评价制度,使评价过程变为教育过程,评价结果直接用于学生的评优、评先和综合素质评定。让形成性评价成为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助推剂和兴趣源泉,让终结性评价成为学生成长进步的基础和灯塔,激励和引导学生更加热爱地理,更会学习地理,更多应用地理知识服务生活。

二、 地理教学常用的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的选择与使用应符合诊断学生学习质量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目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度要选用不同的评价方法予以考查和评价,因此要发挥不同评价方法的特点,规避其不足。

1.纸笔测验评价方法

纸笔测验评价是通过学生的书面回答,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一种评价方法,也是最常用的一种评价方法。运用纸笔测验方法评价学生地理学习状况,试题质量甚为关键,命制纸笔测验试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主要包括学生对地理位置、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空间分布、地域差异等方面的理解,以及学生能否在具体情境中合理应用地理知识。应淡化特殊的解题技巧,不出偏题、怪题。

(2)突出地理科学的综合性和地域性特点。关注学生整体观念、空间观念、地理视角、地理学科能力等的形成状况并进行考查。

(3)有效发挥各类型题目的功能。例如,考查学生对于地理事物的记忆能力,可设计填图、填充、选择类试题;考查学生从具体情境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可设计读图、阅读分析类试题;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设计具有实际背景的试题;考查学生的探究、创造能力,可设计开放性试题等。

2.档案袋评价方法

档案袋评价是有目的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情况的材料,表现学生在较长时间内在课程的一个或多个领域中所作出的努力、获得的进步和学业成绩的一种评价方法。对于评价学生进步程度、努力程度、自我反思能力及其最终发展水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学习档案袋可包括以下内容:学生绘制的地图、制作的模型、收集的地理图片和资料;地理探究活动的过程记录、疑难问题及其解答;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总结、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结果等。在建立档案袋的过程中,地理教师可以更多地将其作为“反映学生进步”和“展示学生作品”的工具。应十分注重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学生与教师一样是最重要的评价主体。此外,家长、管理者等也可以参与档案袋的评价。

3.观察评价方法

观察评价是评价者根据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行为表现等的观察记录,对照事前制订的标准进行评价的方法。观察评价方法适用于评价学生:参与一般地理学习活动的表现,如在口头表达、描绘地图、绘制地理图表、读图分析等一般地理活动中的表现;地理方法掌握与运用的状况,如区域比较、区域综合分析等方法的掌握与运用;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真实表现和发展状况。

4.合作探究评价方法

合作探究评价是评价者根据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合作探究方面表现出的能力,对照事前制订的标准进行评价的方法。合作探究评价方法适用于评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提出地理问题、收集地理信息、讨论、实地观察与观测、真实性情景的问题解决等地理探究活动中的表现。

三、建立完善的评价激励机制

评价重点应放在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上,侧重“发现闪光点、激励自信心”。这就要求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将地理课堂上的多元化评价统一到教学管理机制中,让每一次评价所发挥的作用不断聚集成促进学生持续成长进步的强大动力,真正落实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

1.制定班级学习评价量化积分细则

班级学习评价量化积分是进行形成性评价的一种重要方法。班级根据促进小组建设和学生个人学习进步等需要制定出学生课堂学习表现和合作探究活动等方面的具体积分,如课堂积极回答正确问题一次计1分,作业独立完成并全部正确计2分,每周被评为一星小组的组员每人加计1分,每周被评为三星小组的组员每人加计3分等。按照积分细则统计每个学生和每个学习小组的得分,参照“小组评价办法及个人晋级办法”进行晋级,每周一总结,期中和期末进行两次阶段表彰,期末时量化积分用于评优评先等综合性奖励。

2.制定小组评价及个人晋级办法

个人晋级办法。如将等级分为10级。学期初,所有学生等级均为0级,按照个人积分的不同,依次升级,达到升级所需的分数,即可升到相应等级,如升到1级,个人需积分50分,当个人积分达到100分时,自动升为2级;升到3级,需要200分,当个人积分达到300分时,可升为4级。依次升级,最高等级为10级,升到最高级别,将享受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学生学期等级直接用于评优评先、入团等方面。

小组评价和晋级办法。如将小组等级分为20级,每周评选出3个三星小组,3个二星小组,3个一星小组。小组晋级模式也可模仿个人晋级模式,每周小组得分加上组员得分为每组最终得分,各小组学期总分用于优秀小组评选,优秀小组学生可享受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3.建设自主管理小组

自管小组是督促学生由他律到自律、实现班级亲情化管理的有效途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以落实的有效载体,是高效课堂的保障,它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

组建小组原则。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同质结对,异质帮扶”的基本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学习小组划分。按照认知水平、智力水平、学生性别、性格特点、习惯爱好、家庭背景等将全班同学划分为6~9个小组,每个小组相当于全班的缩影或者截面,成为一个“小班”。一般每6个人组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两个A、两个B、两个C。组与组之间水平均衡,组内成员层次分明,水平接近者结对合作,层次差异者帮扶提高。

组建小组方法。先选定组长,可以推荐、自荐,起初也可以由教师任命。然后由组长依序选择副组长、组员。一般确定正组长的标准为:学习必须在班级中游以上,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正组长主要职责侧重学习管理,记录组员学习表现,副组长职责侧重行为、卫生、纪律等常规管理,并负责相应记录。

加强小组建设。①重视小组文化:由组长组织成员讨论制定有特色的组名、组训、组规、口号、组徽、组歌等,制作小组文化标识牌,确立小组共同奋斗目标。在制定组名时应突出文化主题,依据学校文化主题或办学特色以及班级文化主题或班级特色,引领学生起一个积极向上、富有创意、新颖别致的名字,激励每一个组员,打造团队向心力和战斗力。 ②制定班规组规:根据班规制定组规,从自学、讨论、展示、作业的完成与收交、自主学习的纪律及学习的目标达成等方面制定出基本的规范要求和量化积分,确保每个同学都能明确每个学习环节的具体做法,无论采用何种评价方法,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活动都载入班级评价记录,各项奖励分明。③开展小组活动:如家长会上分小组向家长展示小组风采,组间进行知识竞赛、开展实践活动、比课堂学习表现、下挑战书,期中、期末时比目标完成情况等。小组每周制定周目标,周五对照,并进行总结,持续增强小组凝聚力,让过程评价发挥激励和引导作用。④每日小结:由组长负责组织,总结当天小组成员的表现,及时小结,便于发现和解决问题。每天小组自我评价是小组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每次应控制在5分钟左右。

4.小组组长培训

①周培训。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坚持每周培训小组长,指导他们如何建设自己的小组,增强小组凝聚力,如何帮带组内贫困户,课堂上或活动中如何为小组成员计分等。每个小组的分数可以由值周班长记录,组长监督。②课前培训。上课前教师让小组长或学科组长了解这堂课的整体设计、目标要求,指导如何组织小组讨论,讨论哪些重要问题,小组推选哪位同学展示和点评等。课前培训过程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教师应高度重视。

四、结语

第3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师 课堂主要教学行为 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114-02

1 引言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教学现象,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外化形式,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是决定课堂教学形式的关键因素。关于教学行为的问题是教育研究中的一个永恒的课题,本文从化学教学行为角度,以高中化学教师课堂的主要教学行为研究对象,对课堂实录进行详尽的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高中化学教师课堂的主要教学行为若干策略

2 高中化学教师课堂主要教学行为分析

课堂上教学行为主要包括教师的语言行为和直观行为两方面。

2.1语言行为;以开场白为例,一节课有个好的开场白是教师与学生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可为一堂课的教学定下基调。如果教师用一个趣味性故事巧妙地导入新课,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使学生在上课伊始就进入学习状态,联系到教学内容上来。

2.2直观行为;以板书为例,教师在课堂上的板书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巨大,如以下案例。

案例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探究实验

在学生操作开始之前,教师A通过讲述、解释等方式,向学生说明操作的具体任务、目的要求以及原则,向学生呈现和提供操作所需要的基础材料;通过演示实验,为学生提供了视觉形象和模仿的依据,其操作的每一个动作都会受到学生的密切注意,教给学生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而教师B只是通过多媒体展示操作示意图,并没有亲自演示实验。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方式,凡是能够演示的实验都要演示,能够让学生亲自做的实验都要让学生动手,而不能以其他的教学媒体模拟或替代。

3 高中化学教师课堂主要教学行为的优化策略

课堂教学行为是与相关的教学观念相联系的。一定的教学观念导引相应的课堂教学行为出现。当前推行实施新化学课程标准的主要环节仍是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教学行为是其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

3.1高中化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行为的优化

(1)准确科学的讲授行为

准确科学的讲授行为,包括讲究科学的化学术语,科学性强,讲授内容结构紧凑、逻辑性强,集中讲授内容,加强对学生的了解,摸清学生学习具体教学内容的背景知识,适当地为讲授作知识铺垫。

(2)注意调控化学提问行为

赞柯夫早就提出过教学的“高难度原则”,共难度并非越难越好,而是要把难度控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

例如,在“原电池”的教学过程中设计多层次的问题和活动进行提问可如下设计。

对基础薄弱的学生,问题可设计为:什么是原电池?

让基础较好的学生,问题可设计为:它的构成条件?

基础较好、悟性好的学生,问题可设计为:电极名称和电极反应类型分别是什么:

感知能力强,思维敏捷的学生,问题可设计为:根据原电池的原理,你能否设计一种原电池?

(3)辅以有效的副语言行为。

副语言行为是指用于传递情感、反馈信息的各种面部表情、眼神,微笑以及声调、头和手的某些动作。教师要深入理解教学内容,保证副语言行为的贴切性。

3.2高中化学教师课堂教学直观行为的优化

(1)选择适时的展示行为。

教师进行模拟仿真时,图像、色彩、动画等要反映的事物的客观面目,而不能一味追求表现效果,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误解或不准确的理解。展示过程中,教师展示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挡住学生的视线;需要观察一些细微现象,如少量气泡时,教师应走下讲台或让学生上台轮流观察;若观察的现象与黑板或老师深色服装模糊一片时,教师应根据情况用纸板等来衬托。

(2)选择适时的演示行为。

教师的操作应优美规范,操作速度要适中。演示要与讲解、板书紧密结合。

(3)具有特色的板演行为。

3.3高中化学教师课堂教学指导行为的优化

(1)明确要求的阅读指导。

包括:提出明确具体的阅读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为学生提供相应的阅读背景知识。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合成材料的相关文字表述和图片时,就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有关高分子化合物和聚合物方面的知识。

(2)设计迁移的练习指导。

包括设置具体的指导目标,明确而适宜的练习任务和步骤要求,为作业练习提供指导和必要的反馈。

(3)营造合作氛围的操作指导。

在学生操作开始之前,教师应通过讲述、解释等方式,向学生说明操作的具体任务、目的要求、检查和奖励办法,向学生提供操作所需要的基础材料;通过示范和举例,教给学生基本的操作技能,教师还要营造和谐的团体氛围和对操作过程进行适当调控。

第4篇

21世纪的教育,是培养学生能自己教育自己的人。而如何能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呢?如何把他们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使他们在体育课中能自主地、能动的、积极的、有意识地学习?这些都是摆在我们当代教师面前的艰巨任务。

自主性教育其实也属于教育的范畴,其目的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学习、自主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挖掘和调动每个学生的内在潜力,实现学生有个性地全面发展。在学校的各个学科之中,体育也不例外,在素质教育的浪潮中应站在改革的前例。在我工作来,体育教学的思路、观念在不断冲撞中逐步成长,新的观念不断出现:如快乐体育,终生体育等等,并且在2003年实施了《新课程标准》,有力地推动了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改革中的发展,体育教学更加需要自主性教育,下面鄙人谈谈自己一些浅陋的认识。

一、培养学生正确认识,提高主动参与意识。

首先我们要搞懂什么是自主性教育。自主性教育并不等于放任自由想练就练,想玩就玩,而是有他的规律和科学性的。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并不是放任自由就可以做到。而是更应该有严格的课堂常规,纪律要求。我曾问过我所教的二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这么一个问题,“在你的认识里体育课是怎么样的?”

“我们认为体育课可以随随便便,没什么内容,也没什么可练的,最多也就打几下球,跑一下步!”我就告诉他们:“其实啊体育课是一门非常有趣的课!体育课的内容极(本文源于文秘城:)其丰富,不但能强身健体,而且还会给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许多的快乐呢!你看过奥运会吗?那些体育健儿在赛场驰骋,他们的光彩是多么地耀眼啊!而且在奥运会上会有许许多多来自五湖四海的运动员参加比赛,这时你会认识好多好多的朋友呢!我想你也喜欢交朋友把!那就让我们从认真对待体育课开始吧!”为了让学生消除这种想法,我们就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说明体育课在当前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体育是一门学科,在学校造就德、智、体、美、劳的合格人才中的重要一部分。并且阐明体育课的目的要求,体育活动能增强体质,强健体魄,有充足的精神来面领学习、工作,体育还是全民族、全人类建起友谊的桥梁,还是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具体表现。让学生产生一种无比的好奇心和求知心,带着这种心情让他们在练习中想亲身体验体育活动给他们带来的乐趣,从而使学生重视体育课,提高学生主动体育锻炼的意识。

二、激发兴趣,唤起学生主动参与练习的积极性。

要唤起学生主动参与练习的积极性,那么就先要知道自主教学的特点。自主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能动性,把“要我练”变成“我要练”让学生形成独立进取,掌握练习的方法,主动参与的能力。主动参与,他会推动人们去探索去追求新知,从而来发展新的能力(譬如:想象力,创造力)。因此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提高兴趣是十分重要的。

1、教材内容合理、新颖、教法多样。

教学中,合理新颖的教材,多样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和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每节课都要克服单调、枯燥的现象,教学的方法要灵活多样。如小越镇小陶志芳老师执教的《围墙》一课中为了避免跳的乏味,在课中设计了跳橡皮筋和看指令卡模仿动物跳的有趣动作从而来达到教学目的;又譬如百官镇小罗英老师执教的《跳绳和投绳》,练习跳绳和投掷是相当枯燥的,为了克服以上困难,她把跳绳设计成了花样跳绳,并且让学生自由发挥,尽情展示自我,把投绳设计成了游戏“除四害”,从生活的角度出发,让教学走进生活。在组织练习时做到了以下三点:①主动参与。主动参与是练习的前提,每个学生都是练习的主人,都在自主地创造跳绳的花样,都在探索如何除掉“四害”(即投准、投远),让学生全程参与教学活动。②主动参赛。这是一种激励手段,个人和个人之间进行比赛,比比谁跳的花样,比比谁除掉的“四害”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积极参与,热情高涨,练习兴趣浓厚。③主动评价。让学生自己说说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对别人的动作作出评价。在花样跳绳中把自己的跳法介绍给大家,带领大家练习,这是一种很好的自我评价。这样可以从中发现问题,不断的主动完善和提高,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教学安排的巧妙构思,营造了欢乐愉快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达到了“我要练”的良好效果。

2、教学中多用激励用语。

表扬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小孩都是喜欢的,也因此呢,喜欢表扬成了学生的一大心理特征。合理适时的表扬,能促进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并且能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如在五年级的一解实心球前抛的练习中,一些女同学畏首畏尾,就是怕练得不好,被老师批评。我发现了马上说“不用怕再来一次,一定会成功的,你的动作很好,继续努力”等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就当时学生的手脚都放开了。还有在练习过程中哪怕是有了一点点的进步,也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因为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特别是在练习中练的不理想的同学。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喜悦,当这时,你即使不要他练他自己也会很想练。

3、游戏是课堂的“兴奋剂”

游戏活动是自主教育的很好体现,学生在练习中是发自内心的,是积极主动参与每一项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游戏带给学生斗智斗勇,团结友爱,关心集体。还有游戏中的欢乐氛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练习中去,同学们在轻松、欢愉中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我还在游戏与学习之间悟出了一条规则,那就是:

游戏兴趣学习创新

第5篇

关键词:实训;助教;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一、文秘课堂实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文秘课堂实训现状

在就业率逐年下降的今天,为了能让学生毕业即上岗,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在校期间要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所以n堂上大部分文秘课程是课堂讲授与实训相结合,并且比例是4∶6,实训占大部分。课堂上,教师先讲授教学内容,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后,完成老师布置的若干操作任务,完成制订的教学任务。

2.文秘课堂实训中存在的问题

文秘课堂实训通常使用的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情景模拟法、小组合作和抛锚式教学法。在实际应用当中,这些教学方法有一个共同的弊端,就是无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所有学生都完成实际操作任务,实训变成一部分学生的实训。如果想让实训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就需要压缩讲授内容的时间,这样就会顾此失彼。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所有学生都能完成实训任务是迫切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

二、文秘课堂实训引入“助教式”教学方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引入“助教式”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了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与价值要求,文秘课堂实训的效果是否达到预设目标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大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将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因此,在课堂实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独立从事的操作或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处于从属地位。但课堂时间是有限的,班级人数是固定的,教师显然分身乏术,无法完成对所有学生的指导。为了更好地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训练和接受老师的指导,老师需要助手帮忙,所以将“助教式”教学方法引入职业教育课堂实训很有必要。

每学期在开课前,教师可以选取能力较强、学习成绩较好、领悟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助教,在课堂上辅助老师应当积极指导其他学生进行实训技能操作。这种教学方法也符合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体现了学生在“教中学”的理念。学习是重复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们依靠信息源或他人的帮助主动建构知识,同时基于已有的知识,进一步建构新的思想体系。

2.引入“助教式”教学方法的可行性研究

国外的助教制度很早就存在,19世纪末,哈佛大学首先创立了研究生助教制度,规定研究生除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协助导师做好教学工作。一个多世纪以来,哈佛大学研究生助教制度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很好地促进了研究生的个人成长。

研究生助教在校学习期间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为增长学识、提高技能,按照有关规定受聘,帮助主讲教师完成一门或几门课程的教学或教学辅助工作。助教制度早就存在,而我们所引入的“助教式”教学方法基于同样的方法,但仅限于帮助任课老师完成实训任务考核指导及评分。

(1)“助教式”教学方法可以减轻教师负担。在核心课程的课堂实训过程中,一节课要完成面对50名学生的实训任务,显然是不可能的。而公共选修课的大课堂,教师一个人无法让每个学生都进行实训,因而这些课程就需要大量的助教。

以文秘礼仪课程为例,在礼仪课程讲授过程中,通常是任课教师先讲解礼仪的知识,并对具体的礼仪动作进行规范示范,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训练,老师指导、考核。而考核是很难一起进行的,需要依次进行,这样不但会浪费很多时间,而且在被考核人考核的时候,其他同学处于自由状态,无事可做。

而引入“助教式”教学方法,在小组分开训练时,助教可以协助老师指 导;在考核时,助教按照老师的考核量化标准对自己小组的人进行考核并评价。考核不通过老师来进行,这样不但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也更有利于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使所有学生的技能水平都得到提高。

(2)“助教式”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个人潜力。采用“助教式”教学方法对担任助教的学生是一种全方位的锻炼,助教不但要学习优秀,领悟能力强,而且在协助老师的过程中会学习管理知识,如何与学生进行讨论、友好相处和口语表达能力,可提升自信心和学习动力。甚至可以将课堂效果延伸至课下。学生助教可以帮助知识掌握不好 的学生进行复习,在此过程中能提高 知识掌握能力,当被帮助对象能够很 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时,学生助教也可以体会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大家互相学习,教学相长,创建浓厚的学习氛围。

三、实施“助教式”教学方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学生助教身份遭质疑

第一,学生助教的道德评价标准遭质疑。在课堂外,学生助教是一名普通的学生,不免会与班里其他学生在课外培养感情,被考核的学生会担心学生助教在考核过程中舞弊,偏袒与自己关系较好的学生,打分有失公允。所以学生助教的道德有时被质疑。为了更好地解决此问题,教师在制订考核量化标准时一定要细化,尽量避免人为因素影响打分成绩。

第二,学生助教的专业性遭质疑。学生助教的选择虽然以成绩优秀、领悟力比较强为标准,但毕竟学生助教没有进行过专业、系统的学习,在知识点的掌握上会有微小偏差,遇到具有批判思维的学生,他们会质疑助教的专业可信度。教师要及时从旁协助,如果学生助教的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老师应及时帮助其尽快掌握所学内容,如果该助教确实无法掌握知识点及考核标准,要及时更换人选。

2.部分学生助教缺乏教学经验

学生助教来自在校大学生,之前并没有参与任何形式的教学活动,他们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指导过程中不能用准确、恰当的教学语言去指导学生,如若使用不恰当的语言有时候可能会导致被考核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注意观察,留意助教的语言和行为。如果发现问题,立即纠正。助教只是教师的助手,不能完全代替教师。

四、结语

通过对文秘课堂实训引入“助教式”教学方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可以看出学生助教参与大学课堂教学具有积极作用,能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给课堂教学开辟新思路。同时,学生助教的存在可成为其他学生学习的动力,助教自身的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锻炼。引入“助教式”教学方法可减轻教师的授课压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训技能,使实训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参考文献:

[1]郭小平.论大学助教制度的实践与完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11).

第6篇

一、重视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概括和抽象思维能力

数学概念是从客观世界中直接或间接抽象出来的,其定义大多通过“展示(或具体操作)——抽象本质属性——推广到同类事物”得出。因此教师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在暴露概念形成的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在思维上亲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概括事物本质的认识过程。

如:在讲授绝对值概念时,可借助数轴来给绝对值下定义。先让学生画数轴,并在数轴上标出+2,—2,0,+1/2,—1/2,这些数所对应的点,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点与原点的关系,启发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距离”与绝对值的几何定义对应起来,这就完成了由“具体操作实例(画数轴)——抽象本质属性(绝对值)”的过渡。此过程也从直观上说明了绝对值的非负性(距离),学生对绝对值的代数定义就不难理解了,在此过程中,实现了由形到数,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变,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二、重视揭示定理、公式、法则的形成过程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索、归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7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馈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反馈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反馈是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内容、组织后续教学的重要方法和主要依据。把握课堂教学反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认知活动的关键环节,是师生互动的中介,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作用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调控教学活动、教学行为的依据。有效的课堂教学反馈,能使教师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了解学生的切实需要,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相应的调整,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反馈的有着重要作用。

1.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馈对教师教的作用

教师获得反馈信息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可以检验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从而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随时修改教学计划。一个教学计划制订得是否完善,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不是看备课笔记上的教案写得如何,而是看大多数学生是否真实接收并贮存了信息,具备了某种技能。教师通过一定的手段(如观察、提问、练习、作业等)获取各种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并与预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及原因所在,并对反馈信息作出评价,决定下一步的策略,调整教学的节奏和步骤,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馈对学生学习的作用

学生通过教师获取学生反馈信息后的情感反映和分析评价,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诊断自己的学业水平。学生及时得知自己的学习结果,会激发学习兴趣和强化学习动机。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到了自己的成绩,精神上得到满足,伴随而来的是兴奋感和愉悦感,更会产生一种自信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出问题所在,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态度,及时弥补不足,改正错误,改进学习方法。

课堂教学的反馈与补偿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对学生获取知识的综合情况进行信息采集,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全面的指导与补救,以实现面向全体学生落实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反馈与补偿的实施,靠的是师生的双向信息交流。因此,教师要根据数学教学特点及教材的知识点,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明确课堂教学反馈与补偿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切中课堂教学反馈与补偿的主要方面,运用反馈与补偿的基本策略,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2实施课堂教学反馈的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实施课堂教学反馈,应以贯彻落实课堂教学目标为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其原因在于:

2.1从课堂教学反馈的实质看

课堂教学的决策应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开始,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过程起导向、激励、评价的作用,同时教学过程又是全面贯彻教学目标的过程。课堂教学的反馈是教学过程的重要方面,它对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有着检验的作用,其实质就是为落实教学目标服务。

2.2从课堂教学反馈的形式看

课堂教学反馈的实施,主要是通过师生的情感交流和操作练习来完成的。同时,学生课堂练习、操作又是其认知程度的主要反映形式。教师对学生认知程度、实践水平的反馈,对于落实课堂教学认知目标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情感体验,有利于激发其求知欲望,有利于使其充分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而反馈是落实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课堂教学的反馈设计,应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把如何更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视为其首要的任务。

3实施课堂教学反馈的策略

教学中必须克服目标模糊、要求划一、形式单一、缺乏指导的低效反馈模式,探讨最佳策略,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反馈。

3.1明确反馈的目的性

课堂教学反馈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巩固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二是灵活用所学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三是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并发展思维。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这三个方面的目的要求,以练习为手段,实施课堂教学的反馈。例如,“乘法分配律”教学中,可以设计以下三个层次练习:

第一个层次:对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反馈与补偿。如,(16+8)×5=16×5+8×5=80+40=120;

第二个层次:对灵活运用知识能力进行反馈与补偿。如,14×36+68×14=14×(36+68)=14×104=14×(100+4)=14×100+14×4=1400+56=1456;

第三个层次:对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进行反馈与补偿。如,8+8+8+8+8+6=8×5+6=40+6,或8×6-2=46。

3.2加强反馈的针对性

课堂教学反馈的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需要,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加强反馈的针对性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为了提高针对性,课前教师应对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基础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组织反馈与补偿。针对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没有掌握的教学重点内容;二是学生易混淆的知识内容;三是学生因知识负迁移而产生的差错。

3.3重视反馈的多样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大脑皮层的单一刺激,不仅会使学生产生疲劳感,而且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课堂教学反馈与补偿形式的多样性,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手段。例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对学生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反馈与补偿,可以设计这样题目:画出周长是16厘米的长方形,你能画出几个看看哪一个面积最大这样的反馈形式的设计,既强化了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理解运用,又渗透了长方形长和宽的变化引起面积大小变化的规律,形式新颖,富有趣味,有激励性。

3.4强化反馈的指导性

强化反馈的指导性,主要应把握:(l)分类指导。要适应各类学生学习发展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让各类学生都可以感受到思考的兴趣,发现的愉快,成功的喜悦。(2)导知识、导思想、导方法“三导结合”。不仅要导知识,而且要导思想,导方法,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反馈与补偿,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8篇

摘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始终不忘记教育教学的灵魂理念——教书育人,灵活采用各种教学策略,克服课堂教育教学中的浮躁现象,以助学生真正有所发展,回归课堂教学的真谛。

关键词:政治课 课堂教学 课堂氛围

人的教育和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来不得半点浮躁。课堂教育教学的内涵和肩负的责任告诫我们,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急功近利”现象是有害的、不能容忍的。为此,本人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对高中政治课堂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做浅显的陈述。

一、课堂教学形式——必求“得意忘形”

在各类公开课、比赛课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教师采用非常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思维,以此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进而争取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但更多时候,我们却发现实际教学效果和主观期望并不一致,学生得到的可能多为头脑中的快乐体验。其实问题不在于课堂教学形式是“丰富多彩”还是“呆板单一”,而在于课堂教学所采用的形式能真正给学生带来什么。为此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形式应该追求的是“得意忘形”。

课堂教学中的“形”可理解为教师组织、利用教学资源所采取的各种教学形式,如讲授教学、网页教学、模拟教学等。“意”可理解为学生以课堂教学形式为平台,让学生得到对自己的发展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最理想的教学效果是学生得到包括新课程所倡导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因此,课堂教学的着力点的定位是必须“意”而不是“形”,应该是“形”为“意”所用,而非以“形”代“意”;其理想的结果应该是“得意忘形”,而绝不是“得形忘意”。

课堂教学时要实现“得意忘形”的理想结果,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依次登上“得象忘形”“得言忘象”“得意忘言”等几个台阶。如知识的传授,应依次经历如下三个台阶:首先,摆脱有关知识所承载的客观刺激物,取而代之的是这些刺激物在头脑中形成的表象。其次,用语言文字将知识表述出来,并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深入思考,摆脱具体形象的束缚。最后,把用语言表述的知识和自己的亲身体验结合起来,真正融入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之中,变为属于自己的东西。

二、课堂教学氛围——力争“避虚就实”

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是教师在各类比赛课、公开课等教学实践中所应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但“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一定是最佳的课堂教学氛围吗?难道说学生在常规课中安静、认真地听教师传授知识、技能的课堂气氛就一定不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吗?其实对教育教学而言,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不在于表面形式的“活”与“死”,而在于它到底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什么有益的东西。

课堂氛围不同于教学形式的营造,主要涉及的是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调控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如采用宽容能让学生自由表达看法,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能够完全按照自己内在的个体需求无拘束地发展思维能力;或施行控制手段,对学生的观点提出批评,制约学生表达的自由度,引导学生的思维沿着教师事先预设好的路径进行,又能让学生按照外在的某种需要发展。

笔者认为,真正体现教育教学真谛的课堂教学气氛不在于是“活”还是“死”,而应该在于是“实”还是“虚”。无论是“活”的还是“死”的形式,如果不能使学生自身个性得到发展,无法从自身以外的资源中获得有益于自身成长的因素,都是虚的。而学生若能够借助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即使个体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又能从外部资源中找到有益自己发展的因素为自己所用,那就是实的。

三、课堂教学策略——务求“弃佳求适”

鉴于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并认为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各类比赛课、公开课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采用如下课堂教学程序:教师先抛出带有争议或有新意的问题引发学生好奇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等活动;在讨论期间教师关注学生的具体反应,适时通过提问来了解学生是否达到要求;最后设置情境,为学生将新学到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提供机会。很明显,上述课堂教学活动反映出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发现教学策略为主。

第9篇

关键词 中专体育 课堂教学 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素质教育是新时期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向,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教育事业发展的走向。中专学校的体育教学怎样做好师生的互动,在民主的课堂气氛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一名体育教师应该关注的课题。

1中专体育教学的特点

中专学生学习生活有别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初高中学生,他们以学习专业技术为主要目的,这个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不是以升学为主要目的,而是为了将来从事一些需要体力的技术工作,所以有个健康的体魄对于中专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通过各种体育活动来凝聚学生,提高团体活动能力,增强体魄,培养生存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拥有健全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目前中专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

2中专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含义

互动的概念应用在中专体育课堂中,就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语言、神态、形体姿势等,为达到预定教学目的而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目的是通过这些形式实现教学设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使师生在互动的愉悦气氛中,感受竞技体育的乐趣,使枯燥的体育运动变得更有生机和情趣,更加丰富多彩。在互动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体育活动方法,并且通过这些方法达到终身体育和终身受益的最终目的,实现“教是为了最终的不需要教”。教师在课前预先设计好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在一定的情境中和学生交流沟通,及时掌握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3中专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形式

3.1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体育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间的交流和互动,应该成为课堂教学形式的主要内容。师生互动通过课堂问答、示范纠错、个别指导、评价与反馈等过程实现。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动作、评价等方式,和学生达到交流的目的,这种互动非常清楚地显现出师生双方的情感倾向。

3.2课堂教学中的生生互动

学生个体间的互动是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另一种互动形式。具体体现在学生之间为了一次竞赛或一个体育动作的演练,或者示范表演,相互间进行交流与合作。此种互动方式常见于课堂讲解示范、课堂交流讨论、课堂练习等过程。

4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特征

4.1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特征

体育课堂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场所,这一特点决定了体育课堂的师生互动具有双边性,所有的课堂教学结构主体都是师生,这两者间的双向交流、相互影响的行为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效果。互动的体育教学形式,能够融洽师生感情,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的乐趣。愉快、民主的教学气氛,是优质教学质量的催化剂。

4.2非语言行为较多

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行为也就是肢体语言,较之其他课程要多很多。通常所说的肢体语言指的是手势、姿态、动作、表情、眼神等,这些非语言行为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同一般的作用。表情语言、体态语言、手势语言、距离语言等,成为了师生互动的主要非语言行为。

5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建议

5.1科学评价、优化互动

建立体育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评价机制,确立科学的互动评价观。教师要对师生互动后的效果及学生反馈的意见进行分析整理。

5.2民主平等,改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

课堂教学中运用师生互动的方式和方法,可以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而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体育教学中要坚持民主教学的原则,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熊光.浅谈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3).

第10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有效课堂教学;传统课堂教学;本质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1-0099-01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主阵地,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当前学校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新一轮课程改革纲要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渠道。虽然新课程改革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生机,但是,在大力弘扬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式,注重凸显学生的主体性的同时,也出现了片面追求形式、过分注重粉饰的倾向。为此,进一步认识和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进而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要求和必然结果。

一、有效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主要区别

“所谓有效课堂教学,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下,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交往,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发展智力、形成能力、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增强体质的教学活动。它是一种高效率、高质量和高品质的课堂教学。”然而,作为一种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有效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从现代教学论和新课程理念视域看,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教学目的。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侧重于传授知识,主要强调教学的知识目标,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关注不够,是应试教育的一种体现;而有效课堂教学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其二,教学方法。传统课堂教学主要是以讲授法为主;而有效教学则强调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与主动性。

其三,教学载体。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学载体比较单一化,所使用的是多年一贯制的固定的教科书;而在有效课堂教学中,教学载体多元化、信息化,所使用的大多是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化辅助教学载体。

其四,教学反思。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重心在“教”上,对教学反思重视不够;而在有效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教学反思,并通过自己的教学反思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提高自己的学科专业水平。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这两种教学方法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应取长补短,不可偏颇。

二、有效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

通过前面对有效课堂教学的定义、有效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区别的论述,从现代教学论和新课程理念视域看,有效课堂教学的本质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一)有课堂教学的本质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效课堂教学体现以人为本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它关注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在这一发展体系中,有效课堂教学不忽视其中任何一方面,否则就破坏这个完整体系的有机统一而失去和谐 ,影响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因此,离开学生全面发展这一主题去认识、 评价有效课堂教学就会失去时代意义。

(二)有课堂教学的本质在于促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

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由赫尔巴特率先明确提出的观点。传统的教学论把教学活动仅仅看成是教与学、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显然不能说明教学的本质。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是在认识、情感、意志及行为方式等心理层面上进行的双向沟通。因此,教学过程中知、情、意、行之间的协调发展很大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有效课堂教学的本质在于促进师生共进,教学相长

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下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可以说,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文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四)有效课堂教学本质在于彰显学生的主体性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主要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核心,教学内容主要是系统的学科知识。可以说,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居于主要或垄断地位。因此,新课程理念特别强调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可以说,有效课堂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主体性开展教学,学生应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和谐、有效的课堂成为教学的追求。但改革课堂教学既不是简单地否定传统的课堂教学,也不是在有效课堂教学中搞一些表面装饰,或追求某些形式,而是要围绕课堂教学培养人的宗旨,凸显课堂教学的本质。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与新课标的一些新理论日益被社会各界所认同,新课程下各阶段的教育教学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之前的应试教育中,教师往往不重视打造高校课堂,只会在课堂上“一言堂”,教学的方式都是“填鸭式”,这种教学形式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学生都被动地学习,并且为了应对各种考试,常常采用“题海”战术,希望通过“练”达到“学”的目的。在新形势下,高中生物学科要注重新课标下生物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打造,只有这样,才会从根本上达到提高学生成绩的目的,这也是现代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内在要求。

一、新课标下教育教学的主要新理念

1.对新课标内涵的理解

新课标是国家课程教学的基本纲领性文件,其目的是规范基础教育课程,提高教学质量等。目前我国对新课标的要求已经涵盖小学、初中、高中等教育阶段。对高中生物学科来说,它是生物教材编订、课程教学、课程评估以及各种考试命题的依据,是组织高中生物各项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

2.新课标的主要教学目标与任务

新课标的主要教学目标与任务和旧课标相比有本质的区别。新课标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活动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而不是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教学,忽视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任务上,新课标的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合理,突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与选择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新课标的核心理念

社会上的核心竞争力是创新能力,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就是创新。一方面,新课标在人才培养的要求上,培养的核心能力就是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应对社会上的人才要求;另一方面,对生物课堂教学也要求创新,新课标的课程是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并且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

二、当前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性教学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1.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较少

师生间互动性强是新课标下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高的重要体现,但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较少的现象。教师习惯以教学任务重、时间紧迫为借口,在课堂上不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一节课基本都是教师说、学生听,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并不高。

2.不注重生物实验的课堂教学

虽然与高中化学、物理等学科的实验教学相比,生物实验少了点,但不能不重视生物实验的课堂教学。例如:新课标生物必修一的第一章中“走进细胞”这节课,如果能借助实验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那么一定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就会主动地进行探究,有利于打造高效课堂。

3.没有创新生物课堂教学的形式

没有创新教学的形式是当前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些教师还沿用旧的教学方法,这样即使有新的科学的教学理念,没有有效的形式去实现也不行。

三、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方法途径探讨

1.通过创新教学形式促进学生生物学科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标提倡学生探究合作自主式的学习,可以通过创新教学形式来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科学习方式的转变。新的教学形式有很多,如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课堂上分组讨论、辩论式学习等。

2.要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提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高中阶段的学生越来越注重自身的学习体验,也就是更加注重个性化学习,在生物课中,有些学生喜欢通过实验的方式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有些学生喜欢以做题的形式理解记忆知识点,教师要充分理解与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并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提倡学生个性化学习。

3.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提高生物课堂有效性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提高生物课堂有效性教学中的作用。比如,通过多媒体设备,制作PPT课件进行展示,教师可以把一些与生物知识相关的图片、声音、视频等呈现出来,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提高生物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艳华.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31).

[2]夏洪勇.新课标下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有效性的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5(3).

第12篇

【关键词】新课标 课堂教学 有效评价 实践与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加强教育建设,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做保障成为各国不断发展的重要源泉。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人才储备量最大的国家,逐步实现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发展同步进行,实施新课标教学。在这种课标教学的背景下,对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研究能够使课堂充满热烈的气氛,转变传统教学课堂单一,枯燥的教学形式,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提升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目标高效开展。

一、基于课标,加强课堂教学有效评价实践研究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教育教学实施大规模教学改革,分别从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入手,针对我国教育发展现状实施有计划的教学前面改革,本文基于新课标的教学环境下,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评价实践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而言,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有效性评价是对学生给予课堂表现的一种评价手段,学生依据教师在课堂有效评价中对自身发展评价定位的基础,对课堂教学评价有效性的研究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基础途径;对教师而言,课堂有效性评价是教师通过语言形式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激励手段,同时也是及时发现学生课堂学生学习种存在的误区及时进行改正的直接体现。此外,基于课标下对教学有效评价实践研究也是实现教学目标,促进教师教学目标有效实现,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

二、课堂教学评价概述

1.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是由“课堂教学”和“评价”两部分组成。评价是指存在于客观的某些事物的发展或者存在符合主观的思想意识发展趋势,是客观事物与主观思想之间形成交集点,这种意识状态活动被称为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学生课堂听课效率和课堂参与程度)的直接评价。课堂教学评价包括有效课堂教学评价和无效课堂教学评价。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是活跃课堂气氛,改善师生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教学目标,提升学生学习乐趣,引导学生积极发展的重要途径。

2.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特点。课堂教学有效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进步的直接表现手法。首先,课堂教学有效评价具有双向性特点。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一方面体现在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本节课教学知识点掌握情况的把握手段。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抢答竞赛”,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总结巩固,对回答准确,速度快速的学生说:“表现的真不错!”,运用鼓励的语言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使学生的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促进学生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讲解内容的评价。例如:学生能够通过教师对教授内容的讲解的精细程度和对学生提出问题回答的准确程度判断教师对课程的掌握程度,是对教师做好备课的“监督”手段,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其次,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具有全方位。基于新课标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求教师的教学内容不仅对学生进行知识教学,同时教学过程中也能够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思想引导等进行评价,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评价内涵更充实,设计范围更广,使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全面性特点;最后课堂教学有效评价具有灵活可变性。新课标环境下,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有效评价式也应当注重把握“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的课堂分为,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有效的评价形式具有灵活性。例如:小学生可以通过课堂小测验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也可以通过学生对教学问题的讨论对学生进行有效课堂评价,形式多样不仅为教师的卡唐教学增添了活跃的教学气氛,同时也从不同层面对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行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作用。基于新课标的教学环境下,对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作用是对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研究的重要依据。

(1)其一,制定准确有效地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衡量依据。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的实现高效教学。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提举学生的学习发展制动合理的教学评价标准使教师的教学内容设定与教学形式的选择能够符合学生发展状态的需求,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深入挖掘和教师教学目标的实现。一方面教学评价目标能够对学生的接受水平进行检测,同时也为教师开展教学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2)其二,能够及时发展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能够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掌控的手段。例如:小学英语教师通过课堂测验发现,有些学生对《Seeing And Hearing》的单词和口语应用掌握水平较差,教师再次进行教学任务安排和设定时对《Seeing And Hearing》的口语联系和单词重复记忆的复习时间加大,并且准备一些练习题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及时对学生掌握较差的知识点进行补充讲解,避免学生形成“学习困堆积”的学习状况;

(3)其三,课堂教学有效评价是激励学生发展的途径。课堂教学有效批评是激励学生发展的途径。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把教师的评价看作是一种荣耀。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要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有评价都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影响,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有效评价时应当注重评价的语言和评价的方式运用。如果学生课堂表现良好,教师可以选择具有鼓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例如:小学三、四年级英语课堂中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励“You are clever!”,“That is perfect!”等等形式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如果学生课堂表现较差,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的准确程度较低或者完全所问非所答时,应当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引导,并且语言应当含蓄委婉。

4.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目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目标设定主要包括教师自我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完成状况和学生课堂知识点掌握能力两方面。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有效评价使教师的教学目标设定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实现对学生教学的优化发展,促进学生能够准确的掌握知识点,逐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发展,也是落实教育改革真正实现学生“减负”的表现形式,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对学生而言,学生能够通过教师课堂教学有效评价及时课程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错误或者误区。例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目标的实现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和英语基础知识积累,又可以发现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不足,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检测能力,有助于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

三、基于课标,加强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理论基础

我国给予新课标下,实施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提出的发展性教学原理为研究理论支持。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原理核心坚持学生是发展的核心主题。主要体现在:全面性和可变性。这与我国新课标环境下,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特点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由于两者理论的研究基础都是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注重教师作为教学评价主体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因此,符合我国当前教育发展趋势,是支持我国加强有效课堂就教学评价的理论依据。

四、基于课标,加强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评价原则

基于新课标环境下对我国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研究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保障课堂有效评级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进一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1.坚持学生为主。加强课堂教学有效评价应当坚持学生为主。教师作为课堂平级的主要对象,在进行课堂教学有效评价时应当坚持“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原则,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作为课堂评价有效性的重要原则。例如:在小学生英语教学坚持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为学生的英语口语交流提供了良好的表达平台,能够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进一步运用,促进学生对英语文化的深入了解。如果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于学生与教师之间是否具有良好的是师生关系作为评价的主体,则教师进行教学课堂评价则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在新课标教学环境下,教师应当时刻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2.实现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统一原则。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应当依据学生对学科的实际掌握程度设定教学目标,从而保障实际课堂加血内容与教学目标一致的原则,教师只有保障课堂教学内容进度与设定的教学目标进度相同,教师对学生设定得课堂教学有效评价标准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对学生学习程度的实际情况进行真实反馈,保障教学质量。有效的课堂评价能够提高小学生英语语言应用的自信力,促进小学生对英语口语表达的进一步提升。

3.注重对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合理利用。课堂教学有效评价是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状况掌握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因此教师应当注重把握教学课堂有效评价的综合利用,一方面,教师能够直接这种课堂交流形式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或者学生给予的教师的答案对教师教授的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为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做出真实的判断。

五、基于课标,加强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实践研究

上海某校小学三年级A、B两班学生为例,以英语课教学为实验教学课程选择,A、B班分别有学生45人,实施开展数学教学进行课堂教学有效评价为例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A班学生的课堂教学不实施课堂评价,B学生过程中实施教学课堂评价。结果表明如表1:B班学生对小学英语的积极程度高于A班学生,并且B班学习主动性要高于A班学生,由此可以判断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具有较高的体现,在新课标下对课堂教学有效评级是促进我国教学的重要途径。

通过表1的分析可以看出有效地课堂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深度掌握,增强了英语学习的语言应用能力,学生对英语学习知识点的掌握能够加强学生对英语文化的深入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学生英语应用水平的逐步提升。

结论:本文通过基于新课标环境下,对我国的课堂教学有效评价进行研究,是对我国实施教育改革在实际教学中推行状况的深入研究。对教师而言,开展教学课堂有效评价能够促进教师的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施,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实际教学效果,加强了教学成果的进一步实现;对学生而言,能够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增加学生对英语文化的深入了解,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创新认识和深入了解,得到教师的认可也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做引导,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此外,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也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深化发展提供了方向,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充实的人才基础,为我国“人才型”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善军.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

[2]解书.小学数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结构及特征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3.

[3]刘丽书.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的现状调查及其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4]解书.小学数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结构及特征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3.

[5]王新.小学英语教师运用课堂评价语言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3.

[6]魏新焕.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D].上海师范大学,2011.

[7]何克抗,余胜泉,吴娟,马宁,赵兴龙,袁磊,齐媛.运用信息化教学创新理论大幅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02:5-18.

[8]刘道义.中小学英语教育发展进程中的问题和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09,02:45-51.

第13篇

关键词:翻转式课堂;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一、翻转课堂特色

在技术方面,不论是视频技术还是互联网技术,这几种具备特殊性的教学技术手段,在翻转课堂教学的基础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尽管也运用了一定的技术手段,然而所体现的效果却不甚理想。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主客关系与教学空间环境,这也显示出翻转课堂在技术方面的优势。在学生方面,翻转课堂主要建立在自主性学习的基础上,学生需要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实现巩固知识的目的。学生利用视频技术,不断模仿练习,可提高计算机技术水平。

二、翻转式课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1.运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视频的形式进行教学

在翻转课堂中运用视频教学,能够有效避免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失误,进而提升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务必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视频的设计上,并且保证视频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结合教师自身的计算机基础技术与知识,运用计算机应用软件与视频工具,对教学知识进行编排与设计。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PowerPoint制作时,教师则可以在翻转课堂的模式下,运用视频教学的形式将PPT制作的基本要领进行展示。将PowerPoint制作要点制作成视频的形式,上传至学校网站中,让学生自行浏览并加以研究,掌握制作PPT的要点。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学习PPT制作的方法,同时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也可以体验作为课堂主体的感觉,进而提高学习自主性,更加主动地去探索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奥秘。

2.善于划分教学阶段,体现教学效率

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设计,主要是在基础课程学习进度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将学生学习的有效时间分成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知识。在这一时间段内,学生要自己主动了解课堂中所学习的新知识,教师也要事先制作课堂上需要的视频文件,并将其上传到学校的网站中。学生到网站中自主查询视频,通过相应的练习提升基础知识水平。第二阶段,知识的吸收与实践。这一过程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而言,学生要将之前学习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进行消化,并通过相应练习的形式加以运用。第三阶段,对知识的巩固。学生可以对知识点进行整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在教师的指导下,深入探究其中所蕴含的知识,再由教师对其进行评价与总结。学生还可以自主进行知识点的整理与归纳,完成教师之前所布置的作业,之后教师再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分,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提出解决方法,从而提升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

3.结合微课技术,实施翻转课堂教学

中职阶段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主要为互联网、计算机基础知识、WORD、EXCEL以及PowerPoint等。因为各个章节中的内容较为系统,采用传统形式的教学并不能很好地体现计算机技术。所以教师可以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应用微课视频的形式,对知识的重点进行传授,合理控制视频时长,这样一来,既不会出现视频内容冗长无物的现象,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水平。

三、结束语

在时展的大环境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学生的发展,因此,翻D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这一教学模式不仅突破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同时也全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中职教学真正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杨 英.翻转课堂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尝试[J].无线互联科技,2015(4):94-95.

第1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积极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148-01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育中,课堂教学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形式和重要阵地,要想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老师就要对课堂教学有足够的重视,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目前的小学数学教育来看,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教学形式

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发现,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是主要的教学形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课堂教学,老师能够采取正常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保证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弄懂基本常识和基本概念,使学生能够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进行正常的数学学习。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讲,课堂教学是主要的教学阵地,我们必须有效地加以利用,保证课堂教学取得积极效果。

2.课堂教学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消化吸收

课堂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阵地,肩负着传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重任,老师必须要利用好数学课堂的45分钟,扮演好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进行全面的消化吸收,最终提高数学学习成绩。从这方面来看,课堂教学对于小学数学教学非常关键,对于老师和学生的作用同等重要。对于学生产生的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消化吸收。

3.课堂教学关系到小学数学教学是否能够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由于课堂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教学形式,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阵地,因此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教学本身,其作用已经与教学目标的实现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成绩来看,凡是课堂教学开展的比较好的学校,其教学成绩就比较突出,教学目标也容易得以实现。而课堂教学没有得到有效开展的学校,教学成绩就很难得到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无从谈起。所以,我们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要有足够的认识。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具体措施

通过对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后发现,要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就要优化课堂教学流程,强化课堂教学地位,创新课堂教学手段,转变课堂教学观念,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能够从多个方面得到促进和提高。从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开展情况来看,要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优化课堂教学流程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流程是课前预习、课中精讲、课后练习。此外,老师还要在讲解新内容之前做适当的课程引导。在课前预习、课中精讲、课后练习的这些过程中,老师所能把握并起主要作用的是精讲环节。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仅仅依靠课中精讲所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我们要在课堂上增加预习和练习的环节,并启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通过这些措施来优化课堂教学流程,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强化课堂教学地位

从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发现,课堂教学已经树立起了主体地位,其重要作用引起了多数老师的共识。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部分小学,一少部分老师对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认识不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对课堂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忽视了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影响和制约了小学数学教学成绩的提高。所以,我们要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就要不断强化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从主观上给予足够的重视。

3.创新课堂教学手段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是对现有的教学手段进行创新,改变传统的老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要教学对象,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实际教学效果。此外,创新教学方法的时候还应该注重启发式教育,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将数学学习当做自己的爱好,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所以,创新课堂教学手段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非常重要,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取得积极效果的有效保证。

4.转变课堂教学观念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观念都强调了老师的讲,片面的认为课堂教学就是老师讲的过程,没能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的参与能力和理解能力估计不足。基于这种现状,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要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要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通过建立与学生的有效沟通,保证老师和学生的努力最终转化成积极的教学成果。所以,我们要积极转变课堂教学观念,努力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根本上促进课堂教学取得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采用提高措施之后取得的积极效果

通过采用积极的教学措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形势得以扭转,课堂教学无论从教学地位和重要程度上都得到了认可,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得到创新,教学观念充分转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采用提高措施之后,取得的积极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数学整体教学成绩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2.小学数学教学找到了适宜的教学方式;

3.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第15篇

关键词:建立 听课 评课 制度

听课与评课作为观摩学习的一种常规教学活动,在各级各类学校教学中广泛进行。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是关键,看似平常并不平常的课堂教学蕴含着众多的教学规律,那么怎样正确认识课堂教学规律,抓好课堂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听课与评课是研究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听课与评课具有多种功能,通过它可以获得第一手资料,进而更好地进行“临床指导”教学经验欠缺教师;更好地激励青年教师奋发向上;更好地验证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同时把教学实践升华为理论,不断完善理论,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切磋教学经验的目的。

一、采取好的听评方式

我认为除了特殊情况,一般应以有准备听课为主。作为一种常规

教研活动,如果每学年能让教师参加一两次观摩学习课,并安排每位教师参加一次有准备地听课,且当面评议,让讲课、听课教师同时参加评课,并让每位教师能自觉地自己组织一些听课,长期这样,将会营造出良好的听课、评课氛围。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淘汰不称职的教师,同时以可以让留任讲台的教师教学水平整体上一新台阶,这样就不会使听课流于形式,从而达到了解、检查、学习的目的,以便更好地相互促进,相互勉励,共同提高。

实际上除了由教学主管部门组织的上述三种听课方式外,每个学校应发动教师主动自觉地听课。因为主管部门组织的听课参加教师毕竟有限,有的教师甚至一年难得听一次课。只有营造出良好的听课氛围后,让教师在备课、上课之余抽出时间在取得讲课教师的同意后自觉地听课。听课的范围可以广一些,除了听有经验的教师的课,也可以听同层次教师的课,尤其重要的是要多听同头课。听课可以在资历老的教师身上学习教学经验,在同层次的教师身上,既可以借鉴长处,也可以通过发现短处而避之,达到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应有选择地多听不类型的课:新课、复习课、练习课等等。学习不同类型的教学过程,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以及时间分配等技巧。

评课时最好让讲课教师一起参与,当面提出问题,指出优点。也许有的教师会认为面子不好受,应该不存在。只要评议教师态度诚恳,语重心长,以认真的态度客观分析,既有事实根据,以有理论深度,不管问题多么尖锐,被评教师都应会虚心听取,并心存感激,且最终“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评课可以集群体智慧把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坦露出来,使讲课者更加全面地意识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优缺点,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收到评议一人,众人得益的效果。同时评议会是教学研讨的一种形式,它是把课堂教学实践提高到教学理论水平的高度来认识。在评议过程中使讲课、听课教师学会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形式,学会从现象中揭示本质,使认识更加深化,从而使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得到提高。

二、采取好的听课要领

1.听课要领

1.1听:一听教师怎么讲,是不是讲到点子上了,重点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二听教师讲的是否清楚明白,学生能否听懂,教学语言如何;三听教师启发是否得当;四听学生的讨论和答题;五听课后学生的反馈。

1.2看:看整个课堂气氛;一看教师的教态是否自然亲切,看教

师板书是否合理,看教材的选择是否得当,看老师指导学生学习是否得法,看教师对学生出现问题的处理是否巧妙……一句话,看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二看学生,是静坐呆听,还是情绪饱满,精神振奋;看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维是否活跃;看学生活动的时间是否得当;看各类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如何……一句话,看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

1.3想:不仅要边听、边看,还要边想。因为对课堂教学水平的

分析不能仅停留在现象的观察上,更要通过思维想出正确的判断,有时需要透过现象去分析它的本质。

1.4记:记下所听到的、看到的,听课应详尽记下课堂教学过程

及听课中的主观感受和零星分析。

2.评课要领

2.1评教学基本功

教学基本功是由教学语言、教态、板书、学科专业知识等几部分组成。评教学语言主要看:是否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普通话是否标准、流利,语速是否适中,声音是否洪亮;语言是否准确、简明、生动;是否使用学科专业术语。评教态主要看:仪表是否端庄、整洁;教态是否自然、亲切、大方。评板书主要看是否规范、清晰;板书设计是否合理。评学科专业知识主要看:教师学科理论功底是否深厚;讲解知识是否准确。

2.2评教学目标

这一要素主要有: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所确定的教学目

标、要求是否明确、具体,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是否体现知识、能力、理解、运用的统一;课堂教学是否围绕目标进行。

2.3评教学内容

这一要素是教学中的重点,主要看:教师对教材上概念、观点等讲授及运用是否正确、完整;知识讲解的逻辑性是否严密,条理是否清楚,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理论联系实际的事例材料是否准确、科学、典型,是否贴近社会和学生现实生活,是否有说服力;教学内容份量安排是否适当。

2.4平课堂结构及教学组织

课堂结构及教学组织主要看:课堂结构中各环节是否完整、合理,时间安排是否恰当;课堂教学组织是否严密、紧凑,过度是否自然;课堂上是否注意学生的学习纪律和和信息反馈,师生双边活动是否良好,课堂气氛是否活跃。

2.5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主要看:教法是否得当,是否符合认识规律,是否灵活且有实效;是否激励学生兴趣;是否注重学法指导及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是否正确、有效地使用现代教学手段。

2.6评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主要看:教师是否按时、按量、按质完成了教学任务和目标;检查学生是否掌握、理解了所学知识,学生能力是否有所提高;课堂贯穿德育教育是否自然有实效;整过课堂教学有无特色。

三、在听课评课的方法技巧上应该注意

1.要抓主要矛盾。一节好课,也不能尽善尽美。听课评课中应抓住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进行评论,丢开技节,抓主要的实质性问题,概括出教师讲课突出的特点或主要的问题。

2.要采取多种形式。评课要根据其范围、规模、任务等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形式。评课一般采取集体公开形式,通过集体讨论、评议,对所示课例进行分析评论,形成对课堂教学的共同评价。对于个别指导帮听课可以采用单独形式评课,即听课者与执教者单独交换意见的形式进行,并且意见诚恳,易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