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商业文化的含义范文

商业文化的含义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商业文化的含义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商业文化的含义

第1篇

一、广告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社会活动。著名翻译家尤金・奈达认为“翻译的重点不应当是语言的表现形式,而应当是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也就是说译文要在语言的功能上和原文对等,而不是在语言的形式上和原文对应。王佐良先生也指出:“翻译工作者处理的是个别之词,面对的却是两大片文化。”要想成功实现广告翻译中源语与译语之间有效的文化互动,译者就必须在了解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基础上,比较两地文化的异同,使译文读者能够与原文读者收到近似等同的感受,在看到广告后产生同样的心理回应。

(一 )尊重广告受众国的文化传统以及消费心理

我国一些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的商标及其产品有:“康师傅、同仁堂、全聚德 、红豆、太太、红旗、娃哈哈”等,其销量更是可想而知。只要稍加分析便不难看出,它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吃了“康师傅”面条会想到健康强壮;看到“同仁堂”会想到药店里仁义满堂。始终如一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灵魂:礼仪、道德,向往幸福,维护和平。商标“统一”正是反映了这一点。也正因如此,我们常见到“乐”、“福”、“祥”的字样,暗示幸福、吉祥、快乐。

C.D.的香水品牌Poison(毒药) 用词大胆,却有较深的文化渊源。据说与莎士比亚名作《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罗密欧服毒徇情的典故有关。体现出西方女子狂野、奔放的个性,同时也表示女人用了这种香水,就能使男人“中毒”而神魂颠倒,因此在西方倍受青睐。在中国若直译为“毒药”则一定让人无法接受,因此将其转义为“百爱神”,既贴切易懂又迎合了中国人对异性和美好爱情的向往。

三菱汽车公司向美国市场倾销产品时,创制了下列广告:“Not all cars are created equal” (并非所有的汽车都有相同的品质)。熟悉美国历史的人一见这则广告,立即会想起《美国独立宣言》中“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人人生而平等)。日本广告商将原句中的“men”(人)改为“cars”(汽车)来突出广告描述的目标,将原来的肯定句式改为否定句式,道出了该车的优越性能。这则广告词套用了美国家喻户晓的名句,使三菱汽车在美国成功地打开销路。

而三菱公司向我国进行广告宣传时将其广告词改为“古有千里马,今有三菱车”,巧妙地利用了中国古谚,运用对偶这种中国人喜爱的修辞手法,使中国消费者读起来既亲切熟悉又生动形象。

由于文化冲突的存在,广告要在短短的几个字或几句话中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使译文在语言的功能上和原文对等,广告语翻译就不能局限于原始意义上的直译、意译等翻译技巧。如中国在海外最有影响力的品牌海尔,在国内的广告语是 “海尔,真诚到永远。” 而相应的英文广告翻译则是 “ Haier and Higher”, 虽然该翻译与 “真诚到永远” 的意思没有丝毫的关系,但是译者用了一个与海尔发音一样的形容词“Higher”(更高), 这在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同时也传达了企业理念: 更高,更强。如果直译为 “sincere forever”(真诚到永远), 也是一则很好的广告,但译文在英美国家的人看来与产品本身没有联系,也没有特色。

从以上的中英文广告标语中,我们领略了两种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措词,这也提醒我们在广告翻译中应时时注意分析文化内涵的差异。

(二)广告翻译中应注意的文化禁忌

在一种文化中好的东西,到另一文化中可能会因为文化价值取向不同而失去原有的美感价值,触动他国文化。在一个国家有吉祥意义的词到了另外一个国家可能就成了凶险的文化内涵。比如, 众所周知的龙这个词,在中国是尊贵的象征而在西方龙是一种邪恶的动物。将“亚洲四小龙”翻译成“four Asian dragons”会导致文化冲突。而老虎在中国是威严和力量的象征,在西方也是有活力的动物之王,我们用“tiger”代替“dragon”, 既传达了原文意思,又避免了不同的民族的文化禁忌。

上海产“白翎”钢笔,其英译为“White Feather”(白羽),在英语国家无人问津,因为白色羽毛象征的是胆小鬼。又如喜鹊在中国文化中是吉祥的象征。自古有“喜鹊叫,喜事到”的说法。但在英语中,magpie常用来比喻喋喋不休,令人讨厌的人。在苏格兰, magpie还意味着死亡。这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别注意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形象。

在翻译时应注意的禁忌还有,例如,英国人不喜欢大象、颇喜欢熊猫;意大利人和西班牙人喜欢玫瑰花,忌用;日本人忌讳荷花、狐狸和獾,而喜欢樱花、乌龟和鸭子。在翻译时,有关颜色的广告词也不可忽视:比利时人最忌蓝色,认为蓝色是不吉利的凶兆。如不加注意也会影响到出口商品的销售。

二、广告翻译的语言差异

英汉语言属两个不同的语言体系, 这就决定它们在语音、词序、修辞等方面具有差异。

(一) 语音差异

广告语言一定要琅琅上口、令人过耳不忘, 这就要充分运用到语言系统中的语音形式。汉语广告和英语广告中就表现出了一些不同的语音文化特征。

谐音是利用汉字一音多义的特征来转换概念。如“一箭如故,一箭钟情”(箭牌口香糖广告语)。表明只要一吃这口香糖就会让人爱不释口。“食全食美”(酒店广告语),表明该酒店什么都有,而且非常美味。一自行车广告“骑乐无穷”, 真可以使人乐在“骑”中。运用谐音的广告在汉语广告俯拾皆是。

理光复印机的广告 “We lead, others copy. (我们领先,他人仿效), 在这则英文广告中, “copy”既有复印的意思,又有暗示其他品牌不如理光复印机,要仿效的意思,用的是双关。英语广告中也有谐音、同音替换或者双关现象,但是没有汉语广告中那么突出, 那么丰富多彩。

英语广告中的押韵包括头韵(alliteration)和尾韵(rhyme)。头韵是把首音相同或相近的单词放在一起,尾韵则是把尾音相同或相近的单词放在一起,以形成视觉和听觉的最佳结合,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

例如:索尼产品的广告:“Hi-Fi, Hi-Fun, Hi-Fashion, only from Sony”(立体清晰,至高品位,时尚名流,均来自Sony)这则广告模拟音响效果, 根据Hi-fi造新词Hi-Fun, Hi-Fashion,一种特有的节奏感。音调铿锵,琅琅上口,极富诱惑力。

“Sea, sun, sand, seclusion--and Spain”(大海、阳光、沙滩、幽静之地 )这则旅游广告运用头韵处旅游胜地的环境,引人之处描绘得淋漓尽致。

而汉语广告通常是押尾韵, 不像英语广告这样普遍存在押头韵的现象。例如 “要想皮肤好, 早晚用大宝”( 大宝护肤品); “人靠衣装,美靠亮妆”(亮妆化妆品)。

(二)词汇差异

汉语的广告具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即用词的字数方面形成相对固定的格式,四字、五字或者七字的对偶句多等陈述句。如“规格齐全”、“品种繁多”、“款式新颖”、“经久耐用”、“品质优良”等,不仅数量多,而且使用频率高。还有人们熟悉的下列电视广告语: “爱生活,爱拉芳”(拉芳化妆品); “我选择,我喜欢”(安踏运动鞋); “真情付出,心灵交汇”? (雕牌牙膏)。

而英语广告中常使用词汇变异手段创造新词、怪词,使消费者能在不经意间注意到广告的商品。这样既体现了产品的新、奇、特, 满足了消费者追求新潮的个性心理,又可取得某种修辞效果,引人注目,是推销商品的有效手段之一。例如:钓鱼广告 “What can be delisher than fisher?” (有什么比钓鱼更有趣呢?)Delisher 是谐delicious 之音故意杜撰出来的,目的是与后面的fisher造成押韵的效果, 突出钓鱼的乐趣。

汉语运用自身的结构弹性、节律、节奏、音调等优势,大量使用字数相等的对偶句,尽量让广告语言简练,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前后压韵,既有汉语的语言美感,又便于记忆;而英语广告人则运用了英语拼音文字的特色,大量使用英语的头韵、内韵和尾韵。

三、广告翻译的基本策略

广告语言本身就是充满丰富的想象力和极大的创造性,把一国的广告语言翻译成另一国的广告语言时,由于社会文化、语言、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原因,这种翻译绝非只是一种一一对应的符码转换,而是要在保持深层结构的语义基本对等,功能相似的前提下,重组原语信息的表层形式。我们常用的广告翻译策略有:

(一)直译策略

直译是指将原文句子表达的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按字面直接翻译成目标语, 在译文中既保留原文内容又保留原文形式,包括原文的句式修辞等表现手法。例如:

三星电子:Challenge the Limits(挑战极限)。

卡迪拉克汽车(Cadillac):Standard of the world (世界的标准)。

雀巢咖啡:The taste is great. 味道好极了。这是雀巢咖啡的广告词,也是极为大众化、口语化的。以上两例译者都采用直译,保留了原文的语言风格。

(二)音译策略

按照发音上的相同或契合来进行翻译。例如,风靡世界的名牌饮料Coca-Cola-可口可乐,既谐音,又符合饮料的产品特征,具有极强的诱惑力,使人一睹之下便想开怀畅饮。这样的商标译名已被公认为翻译的典范。

“狗不理”包子的英文翻译为“Go Believe”(相信),找准了中西文化的切入点,“Go Believe”不仅发音上与“狗不理”契合,而且足以让英美人产生值得信赖的美好感觉。

Nike, Puma, Reebok分别翻译为“耐克”,“彪马”和“锐步” 都采取了音译,品牌均为两个字,短小精干,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体现了体育服饰的结实与耐用。

(三)意译策略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巨大差异,通常只取原文的内容而舍弃其形式。这种译法较为自由、灵活,但仍保持原文的基本信息,可使译文比较地道,可接受性较强。

例如,Mosquito Bye Bye Bye(RADAR) “蚊子杀杀杀”。(雷达牌驱虫剂),翻译没有直译 “杀杀杀” 为“ kill, kill, kill”, 而是意译为 “Bye Bye Bye”, 避免了文化心理冲突, 译文暗示在用了该杀蚊剂之后,蚊子没有了,高高兴兴跟蚊子告别。

Can't Beat The Real Thing. 挡不住的诱惑! 这则美国可口可乐的广告,如果直译为“无法打败真正的东西”,效果就差很多。由于两种语言在词义、结构、文化等多方面的差异,广告词往往无法直译,用意译反而更能传神达意。

(四)音译和意译相结合策略

这里的音译不是使用汉语拼音,而是指英文商标和中文谐音,且具有良好的文化内涵。如“乐凯胶卷-Lucky”(幸运)。

“四通打印机 Stone” (寓意坚如磐石) 。

北京“豆师傅”豆制品的英文商标为“Do-self ” (自己动手制作) 既指大豆产业自家制作的纯天然特征,又与中文谐音。

“Colgate” (高露洁) 的第一个音与原语相似。“露洁”为意译加音义,加强了牙膏能洁白牙齿的信息,现出露齿也不怕的信心,不仅音译靠近,而且也找到了译语文化中有彩头的字词表达,可以看作对品牌的文化翻译。

第2篇

关键词: 西方跨国企业商务人士 姓名汉译 文化语境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在中国的企业和产品更多地进入国际市场的同时,国外的公司也注意到中国市场的巨大发展空间,纷纷来华拓展业务、创办企业。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士来到中国工作和生活,开始接触、体验并融入到曾经陌生的东方文化之中。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往往始于姓名。由于语言的障碍,他们需要将自己原本的英文名字翻译成中文以满际活动的需要。很多人不再将汉译姓名仅仅作为与他人相区别的识别标志,而是注意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努力寻求契合汉语文化语境、能够体现中国文化特色的汉译姓名。本文以西方跨国企业商务人士姓名的汉译为例,分析文化语境对这一翻译过程的影响,并就翻译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商务翻译实践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文化语境

语境即语言活动发生的环境,这一概念是由波兰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在1923年提出来的。他区分出两类语境:一是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一是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前者指的是言语行为发生时的具体情境;后者指说话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文化背景。胡壮麟认为文化语境是社会结构的产物,是整个语言系统的环境,是语篇“最高层次的语境”[1](P186)。文化承载着厚重的民族特有信息和悠久的历史传统,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特有的文化内涵,体现在各自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美国人类学家克罗伯(A.Kroeber)和克鲁克洪(C.K.M.Kluckhohn)在其《文化:关于定义和概念的考评》一书中指出:“文化是通过符号而获得,并通过符号而传播的行为模型,这种模型有显型的和隐型的;其符号也像人工制品一样体现了人类的成就;在历史上形成和选择的传统思想,特别是其所代表的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文化系统一方面可以看作是行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进一步行动的制约因素。”[2]

二、中文姓名的文化特征

姓名是人类特有的一种人文符号,除了具备一般的代号功能外,还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折射社会的发展状态,以及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在源远流长的文化发展中,中国人对姓名尤为重视。《论语・子路》有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俗话也说“人如其名”。中国人向来相信立一嘉名则命运必佳,而取一恶名则命运必蹇,所以立名之际,尤需斟酌一些佳兆好彩。[3]中文姓名的文化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受儒家伦理道德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名字中经常使用“忠、孝、仁、义、礼、智、信”等代表高尚道德修养的字眼,如忠义、孝通、毅仁、守信等。此外,有些姓名体现出独特的中国吉祥文化,如福、禄、寿、喜、吉、祥等字眼,均是吉祥文化的核心内容,它们是彼此关联而又各具特色的吉瑞主题,从祈福纳吉、功名利禄、延年增寿、招财纳福、驱邪禳灾等方面予以表现。[4]也有学者归纳出其他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取名方式,如以汉语所独有的五行说起名、具有时代特色的取名方式,等等。[5]就性别而言,男性姓名多使用伟、刚、勇、毅、俊、峰、强、亮等具有阳刚之气的字眼;女性姓名或体现温婉贤淑的气质,如慧、淑、欣、怡等,或形容娇美可人的面容,如秀、娟、丽、艳等。

三、文化语境对商务人士姓名汉译的影响

在跨文化的国际商务活动中,双方起初是陌生人,通过互换姓名而逐渐熟悉、建立友谊,从而可能发展成为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西方人士来到中国工作和生活,需要将自己原本的英文名字翻译成中文以满际活动的需要。由于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每个国家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姓名体系,商务人士姓名的汉译成为了一个看似简单实为复杂的问题。正如思果先生在《固有名词的翻译》中所说:“翻译有多难,由译人名地名可以看出。没有一处可以掉以轻心,没有一处不需要学问……译人名谈何容易!”[6](P54)

一般来说,英美人姓名的汉译是遵循“名从主人”和“约定俗成”的原则[3]。前者要求对人名应以各自所在国家的官方或通用语言的标准语音为准音译,以便能最忠实于所有者、最忠实于原文[7],这也是翻译外国人名的最主要的一种方法[8]。同时也要尊重西方的传统文化和语言风格,翻译时做到先名后姓,名与姓之间用圆点间隔符号“・”隔开,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CEO Jack Welch的中文译名为杰克・韦尔奇,微软公司创始人Bill Gates译为比尔・盖茨,等等。此外,对译法已经相对固定且为人们所广泛接受的译名,按照约定俗成的原则,通常不能随意变动。我国新华通讯社译名室编辑出版了《英语姓名译名手册》,对译名的选择进行了统一和规范,例如Henderson应将其翻译成“亨德森”,而不能处理成别的译名。

通过忠实而单纯的音译得来的译名洋气十足、富有异国情调,但没有考虑到中国姓名文化的价值观念、心理需求和表现方式等因素。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情,在中国开展商务活动需要入乡随俗,注重培育商业合作之外的情感联系。从一定程度上说,一个合适的译名对于建立个人及企业的良好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在互通姓名――常规商务交际初始阶段――就体现出对对方文化习俗的尊重呢?在华经商的公司和个人注意到姓名汉译这个细节,开始采用结合归化策略的归化音译方法。所谓归化策略,是指译者以目的语文化为中心,向目的语读者靠拢,用其熟悉的语言和形式来翻译,彰显目的语文化价值观。这就要求中文译名不仅要符合汉语的发音习惯、语法和词汇规则,而且要满足作为姓名在审美、伦理、价值观等方面的文化需求。另外,此种翻译方法也注意到了汉英姓名构成的差异。英语姓名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名在前,姓在后;有的人有一个名,有的人有两个或多个名。而汉语姓名结构比较固定,一般由两到四个字构成,即单姓加单或双字名,或者双姓加单或双字名。因此,汉译姓名多选用三个字的结构,即单姓加双字名的形式。

第3篇

 

                        王苏慧1.  段巍2.  刘雪峰1

 

(1.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室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000)

(2.内蒙古包头市土右旗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室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000)

 

【摘要】:本文拟对擦花玻璃上存在的汗液指纹的拍照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期待为关于它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可行性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擦花玻璃;汗液指纹;拍照

我们在对一些留下了汗液指纹的擦花玻璃进行拍照取证之时,一般的做法都是在可见光的情形下进行拍照,但是这样做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尽管我们对光的位置以及光的角度等进行了细致认真的安排和配置,但是拍摄出来的照片都会因为擦花玻璃的表面有划痕产生的强烈的反射光而使得胶片上形成一道明显的黑色痕迹,此外,擦痕产生的散射光也会对表面上指纹所反射入镜头的光线有一定的影响,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将指纹和擦花的玻璃之间的反差大大的降低了,因而致使我们所得到的图像并不是十分的完整,也不是特别的清晰,也大大影响了对其检测的效果。根据相关专家和专业人员的反复实践和研究,对擦花玻璃上的汗液指纹进行了多样的特种的拍照,最后发现如果利用波长在200nm到320nm的短波紫外光对其拍摄的时候能够取得最佳的效果,而且也十分符合相关的鉴定要求(如下两图),现在对这一方法进行如下的简要介绍。

 

图一:普通照相

图二:短波紫外照相

一、拍摄器材

拍摄镜头:春光X—100

拍摄相机:海鸥DF

光源:国产UV600型短波紫外灯

滤光片:带通型滤光境。其中心波长为λ°=254nm,带宽Δλ=10nm,最大的透过率为Tmax=30%,杂散光小于等于百分之一。

感官材料:公元牌ASA100的全色胶卷

二、相关原理

我们都知道,每一样不同的物质都具有不同的光谱反射的性质,于是对于被拍摄的物体来说,其具有的各种物质的相互之间的亮度关系一直都是随着波光的长短的变化而随之变化的。在短波紫外线区域内,玻璃能够强烈的吸收紫外线,而汗液指纹则能够大幅度的反射紫外线,还且还能够通过滤光镜进入镜头之内,这样便能够在相关的感官的材料上面曝光成像。通过这样一种方法,就能够在最大限度上面对擦花玻璃上面的由于擦痕所划出的痕迹的反射作用进行大大的降低和减少,从而使得擦花玻璃上面的擦痕与汗液指纹的反差增大,并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所以在拍摄之后形成的照片就能够更加的清晰和明确,使得擦花玻璃上面的背景痕迹对于汗液指纹的拍摄效果的影响大大的较少。

三、拍摄方法

1、为了使得大家对于该项关于擦花玻璃上面的汗液指纹的拍摄方式和原理作用有一个清晰和明确的认识,现作了相关工作原理图供大家参考观察。(如下图)。这个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短波紫外灯、照相机、紫外镜头、短波紫外滤光器以及感光材料等。进入紫外镜头的短波紫外线通过在感官材料上面曝光成像,然后就能够得到擦花玻璃上面的汗液指纹所反射的短波紫外线的清晰明确的影响。

通过以上的关于对擦花玻璃上存在的汗液指纹的拍照方法进行的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对大家尤其是相关方面的工作人员有一个指导性的建议和启发。当然,这样的一种方法虽然在理论上看起来非常的合理,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当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以预料和控制的影响因素,比如环境的影响、操作方法的不当等等,这些影响因素会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于该项技术方法的正常操作和良好效果的取得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以至于不能达到理想化的效果,所以我们还应该继续对这种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在实际运用这种方法的生活应该考虑到各种因素,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必要的影响从而使得其达到最佳的效果。我们也可以精心研究,找到一个更加合理有效的拍照方法,实现技术上的在突破,这需要相关专家和人们的共同努力。

光路设计图

2、我们将进行拍照需要使用的照相机换上春光紫外镜头,并安装好胶片再根据上图(光路设计图)进行固定,继而在可见光下对需要进行检验的擦花玻璃上的汗液指纹采取相关的取景和调节焦距。这时,在安全黑暗的场景之下,对紫外灯等的照射样本的角度进行必要的相关调整,这样的一个调制标准最好是以大约30度角的方向,灯距0.4m的配光为宜,此外,镜头前还要加上254nm的滤光片,以上这些前期工作准备就绪之后方能对样本进行拍摄,而且我们需要利用系列曝光法利用f5.6、2分作为基数对其进行曝光。

参考文献:

[1]:谢庆祥,卢东江,李纯良,王卫东;玻璃上无色汗液指纹拍照方法[J];广东公安科技;1997年03期

[2]:谢庆祥,吴锦波;擦花玻璃上汗液指纹拍照的一种有效方法[J];广东公安科技;1997年01期

[3]:宁平,何旺;运用偏振光照相技术提取指纹尝试[J];刑事技术;2004年06期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学术顾问

免费咨询 学术咨询 期刊投稿 文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