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会计服务贸易范文

会计服务贸易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会计服务贸易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会计服务贸易

第1篇

(一)规模经济优势。多宁在其文献中提出跨国公司比本国公司在提供服务和产品上可以实现它们范围经济、规模经济、信息或业务成本高效率。会计公司的合并通常被归结于公司追求范围经济、规模经济和交易成本经济。合并后的会计公司能够在地域覆盖和产业专门化方面相互促进,同时为国际会计公司提供跨国服务取得范围经济性和交易成本经济性,而合并后的范围经济性的取得来源于强大的信息系统和研发活动。

(二)人力资源优势。国际会计公司在人力资源方面一般比国内会计公司更有优势。引入人力资本这一高级生产要素来解释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是对经典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发展,能部分解释发达国家在金融、保险、咨询、会计、通讯、计算机软件等服务业部门的比较优势,也能部分解释当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要素增加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的动态性问题。外国会计公司为了在我国迅速扩大业务量,一般会以高薪、出国培训、良好的工作环境、先进的技术方法等条件吸引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中一批高素质的执业人员,从而导致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人才的流失。国外会计师事务所从人才结构、人才引进模式、员工的培养和激励机制三个方面都比国内会计公司有明显优势。

(三)声誉优势。克莱格认为,国际会计公司比本土会计公司拥有相对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可能是良好的声誉。他认为,第一,客户更愿意选择他们熟悉的会计公司为其提供会计服务,因为不同国家的审计师和审计准则所提供的审计质量确实是不同的,或者是聘用其他审计师的成本相对于审计质量而言太高了。对于在国际资金供应国设立公司总部的国际会计公司而言,国际资金供应国的投资者对他们的会计公司比较了解,愿意信任他们所出具的审计报告。第二,在发达经济地区,当会计公司的客户不断增长,或当它们首次需要通过发行股票来筹集资金拓展业务时,它们比较倾向于聘请大型会计公司,因为由大型国际会计公司出示的审计报告能够增加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对财务报告的认可度。

二、我国会计服务贸易现状

(一)形势不容乐观

1、国外对华会计服务的压力。会计市场全面开放后。国际会计机构将凭借其丰富的市场经验、先进的会计审计技术、强大的国际背景和能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优势,抢占相当大的市场份额。而国内那些规模小、业务单一、防范风险能力差的会计服务机构将面临破产的风险。从近期情况看,在我国几乎所有重要的商业城市都有“国际四大”(指普华永道、永安、毕马威和德勤)的会计师事务所或代表处。其业务收入水平不仅处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收入的前列,而且我国所有境外融资的公司及境内融资的大公司均是他们的客户。

2、我国会计服务贸易进出口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性。一方面国内市场被抢占。世界排名前20位的会计公司基本上都已在我国开办了组织形式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他们在我国的会计市场中一直占据着“龙头老大”的地位,他们有着雄厚的资本、良好的信誉、完善的体制、高素质的人员和广阔的业务领域;另一方面国外市场没有启动。不仅在发达国家因“审计技术”落后的原因使得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报告不被认可,而且在发展中国家也因“国际声誉差”等原因导致市场被抢走。这种现状,不仅影响了本行业的发展,也影响了我国资本的有效流动和企业对国外市场的拓展进程。

(二)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会计公司差距很大

1、规模小,缺乏竞争力。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只有20余年的发展历程,虽然数量较多,也取得了一定的执业经验,但从整体上来看,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着规模小、竞争力弱的突出问题。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6年统计,目前我国有会计师事务所5,600多家,注册会计师7万余人。年均业务收入在300万~14,000万元之间。而目前世界排名前十位的会计师事务所或会计服务公司,其专业从业人员为10,623~146,000人不等,年业务收入大多在11亿~153亿美元之间。由此可见,无论从执业人员数量还是业务收入方面,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相比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2、执业质量尚待提高。在我国,目前转制后的事务所90%以上是有限责任公司形式,且注册资本大多是30万元。在当今会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一些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当局,在利益的驱动下,以降低执业质量,争取执业数量来提高经济效益。他们抱着一种能赚则赚,能捞则捞,反正事发之后所承担民事责任是以注册资本为限的思想,从而使执业质量、审计质量受着严重威胁。在服务范围上,中国会计服务行业仍以传统审计和会计业务为主,新兴业务收入与总业务收入的比例偏小,这是必须尽快加以改变的现状。

三、对我国会计服务贸易的启示

(一)深化会计师事务所改革,提高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1、通过“合并”、“联合”扩大会计事务所规模。面对加入WTO,特别是国外事务所的进入,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更不可盲目乐观。我们应以市场为导向,以人才为纽带,有步骤地实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合并、联合,实现优化组台,规模发展,尽快组建一批规模大、素质高、专业分工细、办公条件好、社会信誉高、可以与国际会计公司抗衡和竞争的中国自己的会计事务所,建立服务功能强大、内部管理严格、执业水准较高、地域布局合理的事务所服务网络。走规模经营之路,发展大规模会计师事务所,增强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为会计师事务所向国际化方向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扩大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范围和执业领域,走多元化经营之路。从国际会计市场来看,传统的会计和审计服务业务占“四大”会计公司业务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而传统的咨询服务业务收入的比重迅速提高。这就迫切要求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要有开拓未来市场的远见,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业务结构,积极拓宽服务领域,提高市场份额,形成自身的经营特色,挖掘和发挥自身优势,提高服务质量,改变以往单纯的审计业务,转向会计、审计、税务、管理咨询、网络服务并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国际会计市场上有所作为,在提高传统审计业务质量、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开拓新业务,必须积极向咨询服务和服务领域拓展,实行业务多样化经营战略。

(二)增强品牌意识。正确选择可比的国际知名会计公司,对其价值观念和公司营销战略、风险防范、基础建设、人才资源发展等问题进行对比研究,以指导公司建设与发展;选择国际知名会计公司合作或成为其在中国的成员所;利用国际知名会计公司的财源、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公司执业质量和公信力,树立新的市场营销观念,引进国际知名会计公司先进的市场营销和管理经验,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创立自我知名品牌。

(三)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1、增加对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并支持会计师事务所与大专院校合作培养注册会计师人才的项目。会计师事务所应加强对员工的技能培训,对有潜力的人员更应加紧进行国际经济、法律和外语培训,使他们尽快通过外国注册会计师考试。选派人员到外国会计师事务所学习和锻炼,有计划培养和造就大批中国的博士生、硕士生,以不断壮大中国注册会计师队伍。

2、应积极拓宽高级会计人才引进渠道。除了注意国内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外,还应积极实行优惠政策,吸引海外学子以及在国外知名会计公司工作、获得西方国家注册会计师资格的高级人才回国发展事业,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注册会计师队伍,为国内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还应积极储备工商管理、电子商务、环境保护、内部审计、保险精算以及法律等多方面的人才,形成人才层次复合化、知识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为未来多元化服务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对已获得发达国家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中国公民,采取相关科目免试政策,使其尽快获得中国注册会计师资格,并鼓励、扶持他们在国内兴办会计师事务所。

第2篇

一、打造经济升级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夯实优化开放环境的经济基础

建设西部地区现代服务业高地。将宁夏的服务业打造成为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品牌化、规模化、网络化的高端服务业,将宁夏的物流也打造成为高效化与规模化的现代物流业,将沿黄城市带打造成为西部地区领先的智慧城市带。从而使宁夏的现代服务业能覆盖周边蒙西、陇东、陕北地区以及中国其他穆斯林地区,辐射人口达到2000万。

二、推动投资服务便利化

(一)进一步改革行政管理体制

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核心,进一步取消、下放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事项,企业设立实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完成商事登记单一窗口全程电子化、社会信用体系和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完善综合执法、企业年度报告公示、经营异常名录等制度。建立各级政府及工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

2.完善产业准入和企业管理制度。借鉴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产业准入制度,支持民间资本按国家有关规定进入垄断行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

(二)创新投资促进机制

推动投资项目核准制度改革,减少前置审批,增加事中、事后监管与服务。推行公私合作(PPP)等融资模式,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推动中阿双向投资合作,探索实践“两国双园”合作模式,推动与阿拉伯国家共建境内外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中国―海合会合作产业园、中国―阿曼产业园等园区,建设中阿贸易投资便利化示范区。

(三)建立和完善促进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1.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版)的基础上制定《宁夏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引导外资投向我区优势产业、重点支柱产业和优先发展产业。

2制定解决外籍人员在宁期间住房、保险、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和福利问题的具体措施,鼓励、吸引各类人才来宁工作。

3.制定鼓励宁夏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引导宁夏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居民优先使用宁夏产品,推动宁夏新能源产业发展。

4.增加外商投资企业人员在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委员的比例,拓宽企业参政议政渠道。

(四)创新人才引进与管理机制

1.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依托自治区“海外引才百人计划”、“国内引才312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推行“人才+项目+平台”的人力资源引进模式,加大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力度。规范柔性引才机制,吸引海内外人才来宁创新创业。

2.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支持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赴境外和国内发达省市培训,拓宽工作视野,提升能力水平。健全完善支持企业培养人才机制,以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技术创新、课题攻关等为重点,加快培养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三、推动贸易服务便利化

(一)建设丝绸之路大通关机制

1.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推动宁夏电子口岸建设,建立海关、检验检疫、税务、外汇、边防、海事等多部门的“一卡通”公共办公平台和沟通协调机制,共享通关信息。提升通关效率,实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大通关体制,加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在海关报关、检验检疫、出口退税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加快建设进境肉类指定口岸和进境种苗、水果指定口岸,争取建设药品、水产品、粮食和汽车整车进口口岸等指定口岸。

2.加强对外通关合作。落实好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通关一体化机制。加强与天津、阿拉山口、策克、乌力吉等沿海沿边口岸通关合作,实行一体化通关模式。推动宁夏主要口岸与境外口岸的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提升宁夏现有口岸级别,创造条件增设一类口岸。

(二)创新对外贸易促进机制

加强对外贸易服务保障体系建设,通过专业展览、品牌推介、新闻会等方式,宣传推广宁夏特色产品和品牌,支持宁夏企业在境外设立产品展示中心、专卖店、现场服务中心等营销平台。

(三)架起人文交流的桥梁纽带

新时期,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过程中,应发挥独特的人文优势,架构起通过宁夏与阿拉伯国家和世界穆斯林地区交流的桥梁; 并在人文交往的过程中达到“以文促经”、“以文促旅”、“以文促能”、“以文招商” 等作用, 架构起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的纽带。

(四)要提高通关服务能力。

按照建设“大通关”的要求,创新优化海关和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完善银川、惠农、中宁陆路口岸功能,加快电子口岸“单一窗口”建设,实现“一口受理、并联审批”,不断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①。

(五)进一步完善促进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服务体系

1.加大对各级政府部门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督促各部门减少审批环节,规范审批行为和流程,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

2.加大对各园区规划完成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督促园区按照规划尽快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严格履行承诺,保证为企业生产、经营、生活提供必备条件,增强投资者信心。

3.加强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一是定期召开外商投资企业座谈会、联谊会,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为企业交流沟通搭建平台。二是组织召开外商投资企业政策说明会,及时向企业宣传、解读外汇、金融、产业、对外贸易、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业务知识。三是组织外商投资企业参加国内外专业展会、洽谈会,增强企业开拓市场能力。四是完善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网站,及时向企业政策、投资、市场、人才供求等信息。

第3篇

一、北京科技型服务贸易的特点

第一,服务贸易在我国内地城市名列前茅,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服务贸易基地,但科技型服务贸易发展相对落后。北京经济总量不到全国的5%,货物贸易也只是全国的10%,但服务贸易优势非常突出。根据国际收支表,北京服务贸易收支累计913.8亿美元;其中收入533亿美元,支出380.8亿美元,顺差152.2亿美元。2006年1至10月,北京地区服务贸易结售汇总额达到212.5亿美元,其中结汇145亿美元,售汇67.5亿美元,顺差77.5亿美元,预计全年服务贸易结售汇总额有望达到260亿美元。技术贸易发展迅速是北京服务贸易发展的又一特点。北京企业技术出口合同认定登记累计21.8亿美元,技术进口合同认定登记累计46.4亿美元。2005年全国的服务贸易为1582亿美元,其中北京291.7亿元,占全国的比重是18.3%。其中,通讯、广告、影视等服务贸易的结汇水平,在全国比例中均超过了50%。

第二,科技型服务贸易尽管增速很快,但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知识密集、科教发达是北京的最大优势。这几年科技含量较高的服务贸易增长较快。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传统服务贸易占主导的格局仍然没有改变。北京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领域有金融保险服务、国际运输、国际旅游、商业以及为驻京外国公司代表处、驻华使馆等提供服务,以上四类服务占北京服务贸易比重高达80%以上。服务贸易在金融、保险、通信、数据处理、咨询和广告等国际服务市场具备广阔前景的行业比重仍然较小,发展相对滞后,在知识、技术和资本密集服务领域,北京服务贸易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第三,国际技术贸易保持了良好的发展趋势,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北京是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院所云集的地区,发展国际技术贸易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根据《北京技术市场统计公报(2004)》提供的数据,2004年北京国际技术贸易取得了非凡的成绩,突出表现在:(1)技术出口持续走强。进口技术1615项,成交额21.0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37%。技术引进主要来自德国、美国和芬兰等39个国家和地区。为实施A至G内容而进口的成套设备、关键设备、生产线等,专利技术的许可或转让是引进的主要方式。国有企业引进技术较为活跃,居首位。国有企业引进技术664项,成交额12.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6.09%,占进口总额的比重为50.18%;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跃居第二。(2)技术出口显著增长。出口技术370项;成交额39.06元,增长2倍。技术出口主要流向美国和中国香港地区。内资机构为技术出口的主体。内资机构出口技术286项,成交额24.2亿美元,增长1倍多,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1.9%。技术服务为出口的主要形式。技术服务合同142项,成交额22.21亿元,增长1倍多,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6.87%。技术开发居第二位。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出口能力有所增强。高新技术企业出口技术182项,成交额14.31亿元,比上年增长46.58%,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6.64%。(3)软件出口居全国各省市前列。2004年软件出口首次突破2亿美元大关,比上年增长64.62%。

二、几点建议

第一,明确把发展科技型服务业作为产业政策的立足点,鼓励技术创新,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国际服务贸易加速作用,丰富服务业的业态和经营方式,强化服务贸易核心产业的优势。

第二,在财政、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科技型服务业出口适当优惠或倾斜。继续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对以出口高新技术产品、计算机软件产品为主的企业应重点给予扶持。目前北京市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关键是如何落实,并适当加大税收优惠的力度。建议建立技术出口发展基金。可考虑市政府每年从地方财政收入中拨出1%左右,设立技术出口发展基金,扶植重点的技术出口产业。并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建立技术出口风险基金,建立全社会、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和融资体系。实行税收返还政策。建议在国家现行退税率的基础上,对计算机软件产品和技术贸易的输出,再由市财政补贴退税2个百分点。

第4篇

从这些国际会计公司的历史发展来看,它们经历过三次会计国际化浪潮(Daniel,1989)。第一次是在18世纪年代后期英国的会计公司追随英国资本向海外市场的流动而在相应的国家建立了业务办事处(Jones,1986)。第二次会计公司国际化拓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逐步成为经济上的超级大国,它们的经济势力遍布全球(Vemon,1966)。第三次是在欧盟共同市场的出现和许多原为计划经济的转向市场经济的国家的增多,推动了20世纪80和90年代的会计国际化倾向(Cooper,1998)。会计服务国际化的结果是在会计、金融、咨询服务业中少数能提供综合的大型国际会计公司占据主导地位。

从历史上看每个国际会计公司的国际化步伐并不是一致的’它们在各国的业务开展水平也是不同的。分析其原因,部分可能归于所在国的服务贸易壁垒;部分是这些国际会计公司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而决定在该国的存在水平。本文研究国际会计公司在特定时间点上在各国存在的变化,来分析检验造成国际会计公司在各国存在的主要原因。

一、影响国际会计公司在全球分布的因素

1、经济规模、资本市场和会计公司声誉

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和经济性质是决定会计服务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Davidson,1980)。在市场经济下,经济的持续增长就会增加一个国家对审计、税收、会计和咨询服务的需要。而上述需要的满足可以由本国会计公司提供,也可以由国际会计公司来补充。

影响国际会计公司跨国经营的另一个因素是全球股票市场的增长以及由此而来的国内投资者对高质量的财务报表审计的需求。尽管国际资本流动不断增长,各国股票市场大部分资金来源于国内资金(Baxter,1997)。当企业融资的规模越来越大时,它们会转向聘请大型国际会计公司为其提供审计服务,以便达到提高其财务报表可信度的目标(Firth,1992;DeFond,1992)。大部分研究发现会计公司的声誉是其决定其市场份额的主要因素。大型国际会计公司通常被认为是高质量的,它们在声誉上有区别于小型会计公司(Beatty,1993;Francis,1987)克莱格(Clegg,1993)认为国际会计公司比本土会计公司拥有相对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可能是基于在服务质量高度不稳定下的良好声誉。他认为,第一,客户更愿意选择它们熟悉的会计公司为其提供会计服务,因为不同国家的审计师和审计准则所提供的审计质量确实是不同的,或者是聘用其它审计师的成本相对于审计质量而言太高了。对于在国际资金供应国设立公司总部的国际会计公司而言,国际资金供应国的投资者对它们的会计公司比较了解,愿意信任它们所出具的审计报告。第二,在发达经济地区,当会计公司的客户不断增长,或当它们首次需要通过发行股票来筹集资金拓展业务时,它们比较倾向于聘请大型会计公司,因为由大型国际会计公司出示的审计报告能够增加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对财务报告的认可度。许多研究都表明国际会计公司的审计质量被认为是高于当地会计公司的审计质量。这表明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越发达,对大型国际会计公司服务的需求就越高,因此也就为国际会计公司进人一个国家的会计服务业提供了机会。

2、国际资本流动

国际资本流动对会计公司国际化的重要性可以从这些会计公司自身成长的历史中看出端悦(Sluyterman,1998)。例如,英国会计公司在北美设立的第一批分支机构就是因为要审计英国在北美的信托资金投资而设立的。事实上,英国的会计公司GeorgeTouche(现为DeloitteandTouche,德勤会计公司)的成立就是为了监督英国的海外投资(Collard,1983)。同样地,KPMG(毕玛威公司)成立于1890年,目的是为了保护德国在北美的投资(Cypert,1991)。这些例子说明对外直接投资(FDI)是会计公司国际集团经济研究2006.1上半月刊(总第189期)化进程的一个导火线o国际资本流动的性质和形式现在巳发生很大变化(Davis,2001),这将为会计公司国际化进程提供了新一轮的机遇。

研究战略方面的文献也揭示了国际资本流动对国际会计公司的国际化进程有显着的影响。例,艾美利(Erramilli,1990)列举了“产品公司”和“服务公司”的差别。产品公司可以通过出口它们的产品而实现国际化,而服务公司国际化则必须在其它国家建立实体存在才能提供它们的服务。服务公司可以选择客户追随战略或市场开拓战略(Sharma,1998)。对于大部分国际会计公司而言,它们都选择客户追随战略来实现国际化进程(Daniel,1989)。

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编制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统计项目来看,国际资本流动有五个主要项目:(1)国际贸易;(2)对外直接投资;(3)组合投资;(4)外国援助;(5)私人汇款。上述中的每一项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是随着时间推移而而不断变化的。每一项资本流动都增加了对国际会计公司服务的需求。

3、追求规模经济

公司国际化经营的研究文献认为一个公司在多个地区经营各类业务比独立的一个公司在每一个地方经营一种业务更有利可图。多宁(Dunning,1973)在其文献中总结出一个跨国公司比本国公司在提供服务和产品上可以实现它们范围经济(e-conomiesofscope)、规模经济(e-conomiesofscale)、信息或业务成本高效率。上述观察在会计服务业得到国际会计公司大规模合并证据的支持(Cypert,1991;Todd,2000)。会计公司的合并通常被归结于公司追求范围经济、规模经济和交易成本经济。合并后的会计公司能够在地域覆盖和产业专门化方面相互促进,同时为国际会计公司提供跨国服务取得范围经济性和交易成本经济性,而合并后的范围经济性的取得是来源于强大的信息系统和研发活动。

国际会计公司能够为其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AICPA,1997)。例如,一个客户可能需要审计、税务和咨询三项服务,一家大型国际会计公司提供上述三项服务比三家会计公司分别提供其中一项服务要更有效率,因为会计公司为其客户提供会计服务首先需要了解其客户的经营业务,该了解过程发生的成本是相当显着的。当然范围经济性的实现一般限于那些需要提供多种服务的大型客户,。这表明当一个国家的大型企业越多,国际会计公司就有更多的机会进人该国会计服务市场,因为大型国际会计公司一般比其国内的小型会计公司有相对的竞争优势。

会计公司的规模经济性可以体现在培训、研究和信息系统方面,而在提供职业服务的生产方面就很难取得显着的规模效应,因为会计服务依赖于人力资本而不是金融资本。会计服务更多地依靠于客户的面对面接触,虽然部分服务活动可以用技术来取代,而关键部分活动依然取决于专业人员的工作。

交易成本经济性可能是国际会计公司进人一国国内会计服务市场的重要因素。一个客户可能很容易同国内的多家会计公司建立一系列服务项目合同,但是管理、执行上述由多家会计公司提供的多项服务合同的成本可能比管理一家能够提供其全部需要服务的会计公司要高。一些大型国际会计公司在提供全球会计服务时能够做到在不影响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保持成本竞争性(Sullivan,2000)o

4、进人壁垒

国际会计公司在人力资源方面一般比国内会计公司更有优势。会计服务质量主要依靠的是人力资本和知识。盖达克(Gaedke,1973)研究发现一国缺乏适当的人力资源是国际会计进人该国会计服务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意味着在教育相对欠发达和技术基础相对薄弱的国家,国际会计公司比当地会计公司拥有相对的优势。而一国服务业市场是否对外开放是影响国际会计公司在各国分布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二、研究俚设和变置设计

基于上述的讨论,我们提出下列研究假设:

假设1:国际会计公司在一国的存在与该国的经济规模有正相关关系。

该关系反映对一国对会计服务需求的基本动力(Davidson,15>80)。

假设2:国际资金流动与国际会计公司在一国的存在呈正相关关系。

早期相关的研究指出(Cooper,1998;Allen,1993),国际会计公司进人一个国家的会计服务市场主要同国际资本流动项目中的对外直接投资、组合投资有主要联系。

假设3:国际会计公司在一国的存在与该国的资本市场规模呈正相关关系。

证券交易所的存在是一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标志,它同时为大型公司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大型上市公司愿意为具有良好声誉的大型国际会计公司提供的服务支付优惠的补偿(Menon,1991)。所以,一国证券交易所的存在和上市公司数目的多少将意味着国际会计公司在该国获得会计业务机会的多寡。而该国上市公司的平均规模增加将有助于国际会计公司实现范围的经济性和规模的经济性。

假设4:国际会计公司在一国的存在与该国国际贸易的开放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假设国际会计公司采用客户追随战略,当一国的经济对外开放程度越高,国际会计公司巳有的客户去该国拓展国际业务的机会越多,而该国际会计公司就有更多的机会在该国开展会计服务。检验一国经济开放程度的一个标志是该国是否为关税贸易协定(GATT)的签字国,因为在关税贸易总协定下,所有签字国要给予其他国家“最优惠待遇”,同时逐步完善贸易自由化。

依变量-国际会计公司在一国的存在性。穆迪投资在1988年对当时国际会计公司在各国的存在做了一次调查(Moodys,1990)。调查当时共有20家国际性会计公司,但是能提供有效数据的国际会计公司数为11家。11家国际会计公司在当时194个国家中的143个国家开展会计服务业务。

独立变量:独立变量的数据来自各种途径。每一个变量的取值用三年的平均数(1985-1987年)。

(1) 经济规模:一国的经济规模一般可以用GDP来表示。由于GDP指标同大部分国际贸易统计指标有很强的相关性,为此,在多重变量分析中,我们用人均GDP的对数LG(GDP/PERCAP)作为变量指标。

(2) 国际资金流动:用三个变量国际贸易TRADE(对数形式)、对外直接投资FDI、组合投资PI衡量影响一个国家国际资金流动的水平。国际贸易以该国进出口总额为准,对外直接投资、组合投资以一国接受资本数量为准。

(3) —个国家对会计服务的需求用下列变量来衡量:变量STOCK(代表该国是否有证券交易所,有证券交易所ST0CK=1,否则STOCK=0)、上市公司数LIST、上市公司的平均市值AVE。

(4) 市场进人壁垒:用变量GATT表示该国是否属于1988年关税贸易服务协议的签字国。

三、数据和棋型

用下列概率回归模型检验国际会计公司在一个国家存在的概率及与相关变量之间的统计相关关系:

                                  

四、结果和分析

本次研究的有效样本数为125,样本的描述统计结果如下表2、表3,概率回归模型结果下表4。

从表2、表3中可以知道国际会计公司在样本国家中存在的比例为76.8%,国际会计公司在经济强大、国际贸易程度高、证券交易市场发达的国家有更大的机会开展会计相关业务。在概率回归模型分析中,只有2个变量的相关系数是显着的。

上述表中的结果显示假设1的结果是成立的,GDP同国际会计公司在一国的存在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关于假设2(国际资本流动同国际会计公司在一国的存在),概率回归模型表明一国国际贸易的水平是国际会计公司迸人该国的关键变量。关T假设3,一国证券交易所的存在同国际会计公司在该国的存在并不显着相关,而该国上市公司的平均规模是国际会计公司存在的一个相对重要的解释变量。

对于假设4,国际会计公司进人一国并没有显着受到有关政策壁垒的影响。例如国际会计公司在一国的存在同该国是否为GATT签字国没有显着关系。

五、结论

随着全球服务贸易自用化的逐步推广,国际会计公司在全球会计服务市场中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而影响国际会计公司在全球分布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国际商务研究文献指出国际会计公司在全球的分布主要由经济规模、资本市场、公司声誉、追求规模效应和市场进人的难易程度决定的。本文利用一年的实际数据对上述理论进行了检验。

国际会计公司在全球的分布同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国际贸易水平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

第5篇

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纷纷涉足中国,会计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根据我国政府向WTO所作的开放服务贸易市场的承诺,中国必须有条件地开放会计市场。迄今为止,已有20多家世界排名前列的国际会计公司进入了中国市场,先后在中国各大城市设立了22个代表处,举办了7家中外合作会计师事务所,批准了14家国际会计公司成员所。

外国会计师事务所一进入中国会计市场就显示了强大的竞争力。据不完全统计,仅占中国内地会计师事务所数量0.2%的国际“五大”会计公司,占有了国内20%的营业额和30%的利润。中国发行B股、H股公司的审计鉴证业务,以及跨国公司在华分支机构的业务,几乎被国际“五大”会计公司包揽。根据中国证监会的规定,自2002年1月1日起,公司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或上市后在证券市场再筹资时,除聘请国内事务所进行审计外,还应聘请获证监会和财政部特别许可的国际事务所,对其补充财务报告进行审计。按照2001年新上市公司74家,配股增发80家左右,国际事务所因此而增加的业务收入至少每年在2亿元以上。对于以“五大”会计公司为首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来说,介人中国会计市场的步伐又迈进了一步。

但是,国内会计市场的这种格局很大程度上还是在我国会计市场有限开放的条件下形成的,国际“五大”会计公司只能通过其在国内的成员所或合作所参与竞争。而加入WTO后,越来越多的外国事务所将涌入中国,抢占中国事务所的市场份额。面对它们带来的竞争压力,国内会计师事务所能否保住已有的市场份额,将是幼稚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继脱钩改制后面临的又一次严重挑战。

人才竞争日益显现,我国会计师事务所面临人才瓶颈制约。会计服务的竞争最终归结于专业人才的竞争,即注册会计师素质的竞争。对高素质人才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能否为其提供一个能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二是能否为其提供较高的薪酬。在这两点上,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与国外同行相比,均不具备优势。人才的流失会给国内会计师事务所造成巨大损失,同时也引起客户资源的流失。

随着会计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审计风险进一步增加,众多小规模的国内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生存危机。国内会计师事务所虽然数量众多,但规模普遍较小。根据2000年4月的统计资料,全国注册会计师人数在20人以上的事务所只有405家,其中40人以上的不到70家,60人以上的不到20家。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108家会计师事务所拥有证券许可证的注册会计师1324名,平均每家为13名左右。规模因素决定了行业对风险的抵御和防范能力。在行业主体规模普遍较小的情况下,由于缺乏足够的资本积累,会计师事务所的民事赔偿能力弱,难以承受高额赔偿金。在1995年巴林银行倒闭事件中,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的赔偿额达410亿新加坡元;刚刚结束的美国山登公司股东集体诉讼案中,为其审计的安水会计公司被判处向股东集体支付3.35亿美元的赔偿金。可见,如果没有足够的民事赔偿能力,一旦面临高额赔款的诉讼,会计师事务所将难以生存。

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业务单一,难以适应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主要局限于会计、审计、资产评估等传统业务,而国际“五大”会计公司的业务重心已转移到市场潜力大、服务对象众多的税务服务、管理咨询、公司理财、商务等新兴业务上。国外注册会计师行业之所以介人咨询业务,而且又将咨询业务作为自己的主业来开拓和发展,除了行业竞争因素之外,会计师事务所的业绩压力,风险规避等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相比之下,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单一的业务范围不仅加大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执业风险,也使核心竞争力尚未形成的民族会计服务业的拓展空间进一步缩小,竞争形势更加严峻。

在GATS“透明度原则”约束下,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不再拥有本土优势。会计市场开放前,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在熟悉国内事务、人文因素、规则弹性等方面可以保持“相对优势”。的确,国内会计界熟知制度约束与实际操作的差异,深借利用地方保护主义招揽客户之道。但是,加入WTO以后,在“透明度原则”的约束下,我们的本上优势将所剩无几。

GATS第3条“透明度”第1款规定,每一缔约方应至少在生效前公布由本国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机构或非政府立法部门并生效的、与服务贸易总协定有关或影响其执行的所有法律法规。为符合“透明度原则”要求,政府行为将会越来越规范,私情交易、暗箱操作的现象必然会大大减少,我们将会在同一起跑线上与海外职业团体展开竞争。此时,何来“本土优势”?

我国会计服务业的希望如果说“人世”对于中国会计服务业的不利影响更多的是来自短期的话,那么从长远来看,加入WTO将加快我国会计市场的改革进程,有利于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执业水平的提高。

第一,能有效改善中国会计服务业和会计服务贸易的国际环境。GATS是由120多个缔约国共同签署的。根据权利和义务对等的原则,每一缔约方可以享受其他缔约方给予的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这样,中国的会计服务贸易就有了在不低于别国待遇的前提下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其中包括美、日、欧市场,也包括前景更为广阔的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市场。中国可以据此参与国际间的公平竞争,消除一些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对中国会计服务输出的歧视性待遇,有利于中国的会计师事务所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

第二,能加快中国会计市场的发育和规范。当GATS的原则和规定适用于中国的会计服务贸易时,中国也需要参照GATS的原则和规定,加快完善国内会计服务业的法律、法规,使国内会计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通过利用WTO的多边贸易体制和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促进我国会计市场按国际惯例有效运行。

第三,有助于注册师人才的培养和执行业水平的提高。国外的会计师事务所经过多年的,在事务所管理、客户开发、人员培训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上有独到之处。国外会计师事务所进人中国市场不可避免地实行雇员本地化,其带来的先进的审计技术、培训机制、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有利于我国注册会计师队伍素质的提高,促进我国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水平尽快向国际水平靠拢。

第四,有利于中国会计师事务所提供服务的国际化和全球化。发展的国际化,必然要求为其提供会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全球化,国内企业在国外的发展同样需要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为其全球业务的开拓提供会计服务。货物贸易的发展对于会计专业服务贸易具有推动作用。事实上,紧跟货物贸易而发展服务贸易,是国际“五大”会计公司得以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策略。一些规模大、信誉好、执业水平高的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利用加入国际事务所的机会,实现其服务的国际化。

第五,有利于提高我国证券市场的会计信息质量。长期以来,会计信息失真一直是困扰我国发展的一大。在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方面,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优势在于:为审计或会计问题提供全球性的解决方案;对职业道德有明确的指南;有严密的质量控制标准;有训练有素的员工。国际会计师事务所进入中国会计市场后,国内许多企业会成为他们的客户,会计信息的质量就会得到提高。

审时度势

1.充分利用WTO关于会计专业服务方面的协定和条款,将“扩大开放”与“有效保护”结合起来。中国的会计服务业,无论是在规模、执业质量、风险控制,还是事务所内部管理或从业人员素质方面,都与国际水平相去甚远。因此,对国内会计服务业的适度保护是很有必要的。但是,适度保护与对外开放和服务贸易自由化并不矛盾,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开放的保护是闭关自守,保护落后;反之,没有保护的开放,也不能有效实现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开放目标。

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加入WTO的中国,制定和实行适度保护会计服务业的依据,主要是GATS中的逐步自由化条款(第19条“承担义务的谈判”)、紧急保障措施条款(第10条)、保障国际收支平衡条款(第12条)。此外,GATS还有一些条款可以用来调节会计市场的开放程度,如第8条“垄断和专营服务提供者”,第14条“一般例外”及其附则“安全例外”。我们可以适当援引上述条款,将扩大开放和有效保护结合起来。

2、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为会计市场提供一个有力的法律保障。根据证券监管机构国际组织(IOSCO)的有关规定,当一国审计准则出现未能涉及的领域时,国际审计准则便自动起规范作用,而这些游戏规则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不可避免地会对我国会计市场形成“隐形掠夺”。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在已颁布的交易规则(包括审计准则)的基础上,加快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步伐,避免因为规则“真空”而带来的潜在市场损失。

另外,由于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法律依据是各项协定,这就要求我们和国际多边规则,熟悉和了解发达国家会计市场方面的法律法规,并在制定和完善会计市场相关法规时,逐步向WTO各项协定、尤其是GATS的要求靠拢。

3、鼓励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化经营,加快行业结构的调整。中国会计市场的开放,国际会计公司的进入,使得规模化成为国内事务所生存并与之抗衡的唯一出路。再加上国内事务所要加入国际会计市场的竞争,更不能不走规模化经营的道路。鼓励事务所上档次、上规模的联合、兼并、合并,实现优势互补,形成跨地区的专业化分工更细的集团事务所,发挥集团事务所在人才、资金、信息、客户等方面的优势,并形成服务,提高其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具备与国外大公司竞争的实力,小事务所则实现业务经营专门化。通过行业结构的调整,形成若干大会计师事务所与大量小事务所并存的局面。

4.拓展新兴咨询业务,实现事务所经营业务多元化。为规避行业风险,应对境外同行竞争,国内事务所必须开拓新业务,实施产品多元化战略。根据国际成功经验,凡从事咨询业务的会计公司,其咨询业务最初几乎都是以审计业务为基础,或是审计业务之延伸。依靠多年来为客户提供审计服务所积累的客户资源,以及对国情、对客户的深入了解,中国注册会计师开展咨询业务是具备一定市场的。

第6篇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北部湾经济区 会计市场 会计资源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该自贸区建成后,东盟和中国之间将形成巨大经济体,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成为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该自贸区的建立,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中国和东盟各自的经济发展,扩大双方贸易和投资规模,推动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市场的形成。会计市场是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资源是各市场主体达成市场交易的重要媒介和能动性要素。当国与国之间的相互贸易、投资、资本流动不断增加时,双方需要大量及时有用的会计资源,因此,随着中国―东盟之间区域性市场体系的不断扩大,必然要求我们建立一个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会计市场。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国内唯一一个有条件跟东盟国家在海、陆都有交流与合作通道的省区,是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门户、前沿和桥头堡;其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地带和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在我国构建面向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会计市场时占据了天时地利,我们应抓住机遇,立足北部湾,研究如何构建一个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会计市场。

一、会计市场的含义和构建目标

(一)会计市场的含义

要构建一个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会计市场体系,首先需要明确会计市场的实质,本文所指的会计市场即为会计资源市场,是会计资源交换的场所,是对会计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从而达到充分利用的方式和手段。这里的会计资源应包括会计信息、会计人才、会计服务,具体可划分为会计信息子市场、会计人才子市场和会计服务子市场。我们虽将会计市场进行具体划分,其目的只在于想分析会计市场的个别特征,从而认识会计市场的本质特性,但这绝不意味着会计市场的3个组成部分是相互分离、各自独立的,实际上3个分市场之间存在天然联系,其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的情形使得缺乏任何一个市场都会使会计活动出现断层,并使市场机制的作用难以得到正常发挥。我们必须将会计市场视为一个完整而统一的有机整体,在此基础上对3个既相对独立又互为衔接的会计资源市场再进行研究。同时,会计市场内容还具有发展性,随着新的会计资源出现,会计市场将继续延伸。

(二)会计市场的构建目标

基于以上定义,可以提出构建目标:提高北部湾地区会计资源质量和利用效率,促进会计资源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内的优化配置和有效管理,协调会计活动过程中各市场主体的利益关系,节约社会交易成本,实现会计专业人才充足,会计信息高效有用,形成专业、有序,竞争、开放的运行格局,能有助于扩大我国会计市场范围,推动北部湾经济区以及中国和东盟各国经济发展和双边关系深化。

二、构建北部湾会计市场体系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对中国――东盟会计市场相关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对中国――东盟自贸区和北部湾经济区会计市场的研究仍处于空白状态。而中国――东盟自贸区还是北部湾经济区都是初步建设并蓬勃发展的新兴经济圈,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新的会计问题,因此,该会计市场体系的构建,有助于推动相关会计理论和会计应用研究的发展。

(二)有利于加快和促进整个广西的开放和发展

北部湾经济区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地带和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对北部湾会计市场体系进行研究有助于推动我国企业融入东盟,扩大中国会计市场的范围,而市场范围的扩大就会带动会计教育规模的扩大,带动会计服务产业组织的扩大,带动会计信息使用范围的扩大,并使北部湾乃至中国的会计资源在国际市场上接受检验,促使我国提高会计资源质量,进而为积极融入国际竞争提供便利。

(三)有助于完善北部湾会计市场环境

该会计市场体系的构建,有助于我国与东盟各国企业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有利于会计信息的相互可比,降低会计资源使用的交易成本,促进更高质的会计服务标准形成,促进相互投资的发展,更好的推进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各国的合作开发,推动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市场体系。

(四)有助于培育与中国―东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会计人才,优化和改进北部湾经济区的教育模式

经济发展需要人才,会计人才市场是会计市场的组成部分,该会计市场的构建能促进北部湾高校与东盟各国财经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为我们培养合格的国际化会计人才和提高教育水平提供很好的平台。

三、构建过程中需解决的关键点

为了构建目标理想会计市场,需要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研究,除了分析会计市场的定义、范围、特点、职能以外,还需了解市场机制在会计市场中的功能和运作效用,具体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关注市场机制运作

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要求所有商品要素都要进入市场,会计人才、会计信息和会计服务是具备商品一般特征的市场要素,必须进入市场,并依靠市场机制来实现优化配置,这是市场经济运行的现实需要。会计市场环境不同,其市场机制功能作用程度也就不同。因此,我们需立足现状,分析会计市场机制对会计活动的影响,解决目前北部湾经济区存在的市场失效问题,以利用市场机制来加强中国―东盟会计市场管理,提高会计资源质量与利用效率,促使会计资源充分流动和互惠交易,形成会计市场的良性发展。

(二)促进北部湾会计市场的对外开放

任何一个成熟的市场都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市场。会计市场国际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对外开放可以促使会计资源实现全球范围的合理配置,从而完善世界市场体系。因此我们的会计市场要在会计市场国际化的高度进行构建,该会计市场应是全方位、多形式的双向开放市场,最终目标应是形成国际化的大市场。在人们的认识中,开放较强调的是“引进来”而忽视“走出去”,这种认识本身就会因市场交易的不对称而导致形式的不合理或不公平,因此,我们的会计市场建设必须重视“走出去”。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由于东盟各国经济情况不一样,市场开放程度也不一样,必须分析各国的市场准入政策,从有利于中国――东盟双边经济贸易和谐发展的视角去探寻发展扩大我们会计市场的有效途径,一方面要有利于本国和东盟双边经贸发展;另一方面又要有利于加快各自会计市场国际化的步伐。

(三)完善会计市场法律法规体系

在构建目标会计市场过程中,需进行会计市场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加强监督管理。会计市场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而市场经济的实质是一种法制经济,因而会计市场机制的有效作用同样需要全方位的市场监督体制来保证,否则将会导致会计活动的混乱,因此需要健全会计市场法规体系。同时,在不断完善会计服务市场法规体系的过程中,还应在保障本国利益的前提下,遵循和平共处原则,并向中国――东盟自贸区签订的各项协定以及WTO的GATS(服务贸易总协定)要求逐步靠拢,以便与国际接轨。

(四)构建适应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的北部湾会计信息市场

为经济决策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是会计的目标之一,会计信息是国内、国际进行投资、筹资、资本运营等决策的重要依据。随着中国与东盟经济的发展,要求会计信息来源真实可靠,传递及时到位,使用相关多用,而北部湾地区的会计信息质量不高,难以达到上述目标,这对构建适应自贸区发展的会计市场十分不利。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如何完善会计信息市场,解决存在的问题,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扩大会计信息使用范围,提高传递效率,降低成本,使中国――东盟相互间的贸易与合作更为顺畅和谐,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五)构建适应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的北部湾会计人才市场

会计人才市场是会计市场的组成部分,会计市场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面对中国――东盟经济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会计业需要大量通晓国际惯例的人才。谁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国际化会计人才,谁就获得了会计市场上未来发展的空间。而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北部湾经济相对落后,存在高素质人才缺乏、人才整体质量不高、人才教育相对落后等问题。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北部湾经济区的建立,广西的会计行业将面临新挑战和更加激烈的竞争。为了实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规划,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会计人员。解决人才需求的途径有两个,一是培养,二是引进。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是当务之急,而培养人才则是长久之计。人才的培养主要靠的是教育,因此我们需加大对会计教育的智力投资,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推进会计教育的国际化,培养能够适应国际挑战的会计人才,形成人才层次复合化、知识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不断提高会计人才的素质,并对会计人才市场的未来发展提出设想,不断完善与中国―东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北部湾会计人才市场。

(六)构建适应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的北部湾会计服务市场

会计服务是会计活动不可缺少的构成环节,以往人们说到会计市场,往往等同于会计服务市场,可见会计服务市场是会计市场的一个典型代表部分。它是对会计服务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从而达到充分利用的运行机制,是会计服务商品交换的场所和会计专业服务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在会计服务市场上所提供的商品主要有审计服务、管理咨询服务,税务服务、资产评估服务等。随着经济发展,会计的外部服务范围不断扩大,验证会计信息、提供会计技术的会计服务也越来越重要,因此要想建立目标会计市场,会计服务市场的研究必不可少。目前北部湾存在会计服务行业整体素质不高、业务单一、服务质量较差等现象,我们应针对问题,对如何促进专业技术服务社会化,深化会计服务改革,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提升本地区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扩大服务业规模,拓展服务领域,实现多元化经营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提高北部湾会计服务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在东盟乃至世界会计市场上占据一席之位。

同时,会计服务市场完善也需要合格的服务人才,而当会计服务水平提高了,就能提供更高质的会计信息。3个会计市场的构建绝对不是独立进行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可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这也再次证明了会计市场是一个完整而统一的有机整体。

主要参考文献:

[1]朱丽.会计市场及其规范浅析[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7).

[2]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读本[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要荣慈.我国会计市场刍议[J]. 中国农业会计, 2007(4).

[4]房林中、黄义.会计市场若干理论问题的研究[J].经济问题,2005(4).

第7篇

【关键词】 注册会计师;资格互惠;标准化

注册会计师资格互惠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会计师职业组织之间通过签订双边或多边协议的形式相互给予参与方取得对方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优惠,从而使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会计师职业机构之间实现职业资格相互认可的过程。

一、注册会计师资格互惠的机理分析

要回答如何进行注册会计师资格互惠的问题,首先要回答的是:注册会计师资格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一)注册会计师资格――会计服务标准化的制度安排

注册会计师资格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审计等会计服务所必须具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是对劳动者具有和达到本职业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标准,通过专业能力鉴定的凭证;是注册会计师职业标准在社会劳动者身上的体现和定位。

“取得在公众会计领域执业的注册会计师资格,为注册会计师提供了相当广阔的职业机遇。”

可以认为,注册会计师资格是注册会计师行业进行标准化管理的一种制度安排。在这样的一种制度安排过程中,各国、各地区都相应地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引入了形式与内容各异的资格认证与管理制度。这样的制度安排实质上是注册会计师资格最低要求的一种标准化形式。

注册会计师资格作为一种对审计及相关服务标准化管理的手段,其目的是很明确的,就是获得效率和效益。首先,从财务信息的使用者角度来说,他们需要确定审计服务提供者的职业能力来保证信息的质量。如果没有注册会计师资格,这一过程将是十分困难的,而且极不经济。因此,需要权威机构向信息使用者传递这样的信息,注册会计师资格就是这种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从技术角度看,注册会计师资格是社会按一定的职业资格标准,对注册会计师能力进行严格检测的结果。通过这一考核过程,基本保证了从事审计、鉴证等业务的从业人员具备了一定的职业能力。

其次,注册会计师资格是社会对注册会计师拥有的劳动力产权的核定和确认。劳动力产权的界定赋予了注册会计师审计活动的特许专营权,与此同时,也使得权利与责任的链条得以建立。这样一来,包括职业道德、法律等社会控制手段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如我国的《注册会计师法》明确规定:“注册会计师是依法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接受委托从事审计和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的执业人员。”在英国,1948年就确立了审计业务必须由特许会计师来完成,而美国的法律也限定只有符合各州和司法管辖区的特定要求,才能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同时,法律只允许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人士从事某些特定的活动,尤其是鉴证服务,其他人提供这些特定的服务则属于违法。与这些权利相对应的则是有关注册会计师的许多道德规范和法律责任条款。

归根结底,注册会计师资格这一标准化过程保证了审计及鉴证服务可以达到一定的质量水平。可以想象,如果不存在注册会计师资格,那么什么人都可以从事审计、鉴证服务,审计与鉴证业务的质量将得不到基本的保障,而依赖于这些业务的经济活动将很难开展。假设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审计质量得不到基本的保证,那么广大的投资者怎么能够放心地把资金投入这些公司呢?

(二)资格互惠的驱动――贸易自由化

注册会计师资格作为一种行业标准化管理的制度安排,在过去的实践中已经证明了其效用。从成本效益的角度看,注册会计师资格的引入,使得社会经济处于了帕里托最优的状态。但这是就一个具体的国家来看,如果放眼全球,情形就不那么乐观了。因此从实现经济全球化,资本国际化流动的视角来看,注册会计师资格互惠势在必行。

“发展中国家职业资格认证的逐步推进,正成为国际间服务贸易的壁垒之一。双边协议和地区性的贸易自由化表明消除壁垒是可能的。”①

注册会计师资格互惠的前提是国际间会计服务贸易的存在。国际间资本的流动,带动了会计服务贸易的发展。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国际间分工与协作是一国经济平稳发展所必需的。以我国为例,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具有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力优势,消费市场优势;而发达国家具有资本、服务业方面的优势。引入国际资本,带动了我国对国际会计及相关服务的需求,因此我国实际上很早就开放了会计服务市场。可以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业务的发展轨迹中窥其一斑:一方面,四大几乎垄断了我国国外上市公司会计的相关服务;另一方面,四大在国内上市公司会计及相关服务市场中的份额也是排在前列的。

虽然会计相关服务贸易伴随着资本的流动而得到了发展,但一些问题仍然存在。首先,我国的劳动力优势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表现在国外事务所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审计过程中,常常要从香港或其他地区调用审计人员,而国内通过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的大有人在;其次,很多国际上的注册会计师资格认证,在我国大肆推广,并给予具有中国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人员一些优惠,而我国却很少有相关方面的安排。注册会计师资格互惠方面的安排欠缺可能难辞其咎。注册会计师资格作为服务贸易的壁垒,使得我国上市公司在会计服务上付出了较高的成本。

随着经济的发展,开放我国的资本市场已是大势所趋,我国会计服务的国际化也是势在必行。如何在给予国际上其他注册会计师资格互惠的同时,把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资格推向国际并日益受到重视,这也是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壮大的一个难得的契机。

二、资格互惠的路径选择分析――基于制度变迁视角

各国、各地区都对注册会计师资格进行了明确的界定,都拥有一系列完备的管理制度。因此一旦谈及注册会计师资格的全球化问题时,是构建一个合理的“接口”,还是采取全球统一的注册会计师资格,不可避免地要引起争论。采取全球统一的注册会计师资格,必然带来信息成本的斗转直下,但这也意味着全面的制度变迁,由于制度变迁过程中的路径依赖决定了其成本高昂。

决定制度变迁轨迹的有两个因素:收益递增和不完全的市场。如果没有收益递增和不完全的市场,制度是不重要的。而随着收益递增和市场不完全性的增强,制度变得非常重要,自行强化的机制就会起作用:1.设计一项制度需要大量的初始设置成本,而随着这项制度的推行,单位成本和追加成本都会下降,这就是制度创新中的规模经济。2.学习效应,适应制度而产生的组织会抓住制度框架提供的获利机会。制度变迁的速度是学习速度的函数,但变迁的方向却取决于不同知识的预期回报率。3.协调效应,通过适应制度而产生的组织与其他组织缔约,以及具有互利性的组织的产生与对制度的进一步投资,进而实现协调效应。更为重要的是,一项正式规则的产生将导致其他正式规则,以及一系列非正式规则的产生,以补充这项正式规则发挥作用。4.适应性预期,随着以特定制度为基础的契约盛行,将减少这项制度持续下去的不确定性。

虽然经济全球化表现出的资本全球化流动、跨国公司层出不穷等诸多特征对注册会计师资格全球范围内的趋同起到了外部推动的作用;而且有人认为制度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并倾向于发达国家的资格认证,但是应用制度变迁相关理论的分析表明,短时间内这还是个理想。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为世界各国家和地区的注册会计师资格提供一个合适的对接端口。

在这里要分析的问题其实转化为:寻求资格互惠的各个国家和地区能够从哪一种制度创新方式中获取最大的“外部利润”,与此同时,其成本是低廉的。必须承认,尽管采用全球统一的注册会计师资格可能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荡平许多障碍,带来巨大的收益,但这种收益与以对接方式实现资格互惠的收益相比并不会显著增加。相反,由于现存的各种制度,其制度变迁的成本必然异常高昂,如表1所示。

由于路径依赖的存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注册会计师资格,都是与其特有的制度和环境相伴而生的,单纯地追求统一可能得不偿失。以我国为例,目前的注册会计师资格制度已经运行多年,逐渐建立起了相配套的其他制度,基本上是适应我国当前经济的发展。现在我国注册会计师达到13万之多,注册会计师资格制度的协调效应已经显现,再加上适应性预期的存在,客观上都支持着现有的注册会计师资格制度。如果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完全采取类似ACCA的资格考试方式,其成本将是极其高昂的。

三、在我国推进注册会计师资格互惠的利弊

(一)我国注册会计师资格互惠的进展

我国注册会计师资格互惠已经走过了单边认可和双边互惠两个阶段。从实质上来讲,自1979年改革开放起,我国便开放了会计服务市场,承认国际上的注册会计师职业资格,以致当时的六大先后在中国成立了办事处和分所。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成立于1988年11月,1991年开始第一次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在此期间,国际上的注册会计师职业资格实质上得到了单边优惠式认可。

真正意义上的资格互惠始于2004年,标志性的事件是2004年8月27日,财政部会计司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在与两地注册会计师协会共同研究的基础上,签署了《内地与香港注册会计师部分考试科目相互豁免协议》。协议规定:参加内地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并全科合格的人员,在报名应考香港会计师公会的专业资格课程时,可以豁免“财务管理”和“审计和资讯管理”两个单元科目;参加香港会计师公会的专业资格课程考试并全科合格的人员,在报名应考内地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时,可以豁免“财务成本管理”和“审计”两个考试科目。为了具体落实实施事宜,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香港会计师公会经友好协商,于2005年5月19日在杭州签署了《内地与香港注册会计师部分考试科目相互豁免实施协议》。该协议的签署标志着我国注册会计师资格互惠正式启动。

之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又先后与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ICAEW)、澳洲会计师公会等协会组织签署了互惠协议。至此,我国逐渐与全球各主要注册会计师协会团体展开了双边互惠协议的谈判和签署工作。截止本文完成时,国际和香港地区取得中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的专业人士已有240多人,其中资格互惠发挥了一定作用。

(二)在我国推进注册会计师资格互惠的利弊

前面的分析,已经阐述了注册会计师资格互惠对于全球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从我国自身的发展状况和客观条件来讲,注册会计师资格互惠有利有弊。

资格互惠有利于迅速培养大批的国际化会计人才。国际化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有助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有助于培育全球一体化的资本市场,有助于培育中国的资本市场,有助于中国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目前而言,我国在内地以外上市的公司几乎是聘请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服务费用金额巨大。以2004年至2007年赴美上市的57家企业为例,IPO融资额合计为109.6亿美元,上市费率为7%左右,这一审计服务市场的规模上亿元。伴随着中国企业做大做强走出去,到香港和境外上市的公司数目将与日俱增,与此相对应审计服务需求也将急速增长。改变目前国内事务所国际化人才匮乏而无法走出国门承接业务的尴尬局面,资格互惠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路径。

然而,资格互惠也让我们付出了一定的代价。首先,资格互惠将进一步扩大国际四大所在中国会计服务市场的竞争优势。资格互惠后国际四大将迅速拥有众多的国际化会计专业人才,将更有利于他们在中国拓展业务。截至2008年底,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会计服务市场收入达到103.89亿元,占中国会计行业总收入的33.5%,优势非常明显;其次,资格互惠后虽然取得中国注册会计师资格的国际人士未必比取得国际资格的中国注册会计师人数多,但由于事务所声誉、规模以及金融市场发展等诸多限制因素,中国注册会计师要走出国门提供会计服务仍然是任重而道远。

结语

注册会计师资格互惠是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必然产物,为了顺应当前的经济和会计发展形势,开展注册会计师资格互惠活动势在必行。作为我国注册会计师做大做强的基础,注册会计师资格互惠的必要性已经无需争论,现在要做的是在现实的条件下,如何实现成本的最小化,收益的最大化。考虑到制度变迁的过程,注册会计师资格的性质和作用,笔者认为,应该在与国家和地区实现资格对接的基础上,不断扩大注册会计师资格互惠的范围和层次,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Caroline Aggestam. Towards a global accounting qualification. The European Accounting Review, 1999:805-813.

[2] Parveen P. Gupta. International Reciprocity in Accounting. Journal of Accountancy, January, 1992:46-54.

第8篇

关 键 词:小规模企业;小型事务所;会计行为外部化;会计市场状况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7)04-0120-04

根据管理学原理,如果在供应链上的某一环节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那么就可以依据契约,将该项活动外包给能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第三者执行。会计行为外部化(或称会计外包,或会计活动外移)是将企业开展的以提供会计信息为目的的实践活动以商业形式从企业内部分离出来外包给专业会计机构安排的过程。本文将以海峡两岸相似的会计市场为背景,剖析会计行为外部化机理,整合全社会会计资源,为建立海峡两岸共同会计市场作贡献。

一、会计行为外部化主体

会计行为外部化是海峡两岸小规模企业最优的会计选择。目前,在大陆各类中小企业数量已超过800万家,台湾地区也达116万家,分别占两岸企业总数的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尤其是小规模企业,号称蚂蚁雄兵,其运作方式灵活,在明确政策扶持下,蕴藏着较大的发展机会。[1]然而,小规模企业组织结构简单且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非正式化倾向,倘若仅仅依靠自身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处理一切事务,势必成本高、收益小,很难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2003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要求从资金、政策、中介服务等多方面为小规模企业的创立和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2]我们认为,以《小企业会计制度》为会计行为指南的小规模企业是会计行为外部化主体(外部化会计行为的实施者),其对会计服务的强烈需求将会成为会计业极具潜质的待开发市场,即其理由可概括如下:

1. 降低成本。市场总是不断向专业化和正规化演进,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企业所面临的生存环境将日益复杂化,单个企业在遇到新的经济业务时,由于专业技术条件或管理水平受限,无法加以合理处理。外部会计师的专业素质、职业能力往往要超过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在职业过程中他们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和外部市场的信息,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从成本效益角度来看,会计行为外部化与企业自己搜集信息、设置机构、培训人员、探索管理方法等相比要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经费。这种来自外部的“智力支持”,能够降低企业会计活动的成本。

2.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会计行为外部化利用了“别人的眼睛”来管理自己的事务,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增强社会公信力的重要保障。外部会计师通过“独立性”的会计服务活动,在为不同的客户解决相似的问题的过程中,能有效遵循《小企业会计制度》,克服小规模企业普遍存在的会计人员素质差、会计行为不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内部控制混乱、制度执行不力等问题,提供准确而个性化的信息资料,满足企业外部和内部的多种信息需要。从经济学角度看,会计行为外部化遵循了“谁收益谁付费”的原则,使会计信息成为名副其实的商品,从而便于消除关系导致的市场信息披露的不完备和种种败德行为,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公信力。

3. 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从企业发展进程看,现有小规模企业在管理咨询、纳税筹划、信息化建设、战略制定等方面需要大量的中介服务,会计行为外部化有助于帮助小规模企业提升坐标,提高管理效率。外部会计师通过引入先进的会计财务监控机制,制定并优化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进行风险评估、投资决策咨询,能有效地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管理问题,完善服务功能,改善经营绩效,减少和避免经营决策的失误、降低管理成本,为小规模企业提供高效率的创业和运营平台。另外,外部会计师在收取服务费的同时也为企业承担了责任,对企业而言,在会计行为外部化的同时也转移了一部分的财务风险。[3]

4. 加速企业再造的优势。企业首先找出其核心竞争力,并把人财物等资源和管理注意力集中到这些核心竞争力上,通过外部化会计行为,优化了企业资源配置,使得企业能够关注、利用核心竞争力增强竞争优势,创造更多价值,进而提升绩效。事实上,小规模企业更能从会计行为外部化中提升绩效。

二、会计行为外部化客体

目前中国大陆执业注册会计师近6万人,共有4,500余家事务所;[4]我国台湾地区执业会计师有2,300多人,会计师事务所(母体)约1,000家左右。海峡两岸事务所规模普遍不大,小型事务所居多。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小型事务所存在生存危机。是严格师、所审批管理、限制小型事务所的发展?还是鼓励出现更多的小型事务所?我们认为,小型事务所应大量存在,作为海峡两岸小规模企业会计行为外在的承受者。在会计服务市场上,相对于大型事务所而言,小型事务所作为会计行为外部化客体更具比较优势。

1. 经营灵活。小型事务所投资少,易于创办,管理费用低,且易获得必要的信息(通常认为,规模愈小,必要信息量愈少);小型事务所有其特定的活动空间和竞争平台,它们区域性、地方性强,如我国台湾地区会计师法规定,会计师“以其登录开业之省(市)为其执行业务之区域。如在其它省(市)执行业务时,应设立分事务所”;小型事务所经营方式机动灵活,能面对不同类型企业多种多样的服务要求,可以接受小业务,多客户。

2. 反应快捷。小型事务所机制活、概念新,面对市场变化反应快捷,在接受业务时便于沟通,应变能力强,其所谓“船小好掉头”;小型事务所组织结构扁平化,监督到位,决策快,能摆脱繁琐的程式,克服一些大型事务所在这方面的局限性,能理解客户的个别要求并及时满足他们的需要。

3. 特色强。小而有特色是所有小型事务所存活和发展的真谛。小型事务所虽没有大型事务所那样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以及庞大的专业人员队伍,但绝不是“小而弱、小而乱”,在小的方面和特殊领域的服务中比大型事务所做得更到位。小型事务所员工归属感强、富有朝气、办事效率高,在技术上勇于创新,在服务上善于花样翻新。

4. 责任、风险小。会计服务的主要特点是需求多、收费低,所承担的责任与风险比审计服务要小得多,对事务所规模化要求程度低。虽然大型事务所凭借其实力优势,也能为小规模企业提供全方位、综合性的服务,包括优质的会计服务,但是,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地域条件限制以及现阶段审计市场整体格局的调整,大型事务所的市场定位主要应确定在为大、中型企业提供审计服务上。

三、会计行为外部化趋向分析

会计市场为海峡两岸服务贸易领域较早开放的市场之一,会计服务是《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下的专业服务,按照GATS的规定属于服务贸易下分的商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服务将成为两岸经济繁荣的重要“引擎”,海峡两岸会计服务市场的共同、健康发展对于提升资源运用的效率,扩大经济国际化,促进两岸经贸共同繁荣与发展将起到重大作用。从另一层面看,小规模企业会计行为外部化将导致两岸会计市场结构发生变化,其市场趋向分析如下:

1. 小规模企业会计行为社会化趋势明显。小规模企业会计行为外部化的结果必然导致会计行为广泛的社会性,形成专业化会计服务产业,我们乐观预期,会计服务业作为一个日趋成熟的服务行业门类,将成为海峡两岸未来经济建设中的一大支柱产业,它将推动和促进海峡两岸经济发展。而在这一新兴产业中,小型事务所是主力军,[5]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会计行为外在的社会中坚力量,是一不可忽视的团体。例如,近年来台湾地区会计师法调整了自身的业务范围以后,会计服务收入的比重,有日渐提高的趋势,相当数量的会计师专事会计服务业务。例如,高雄市会计师公会共有308名会员,2004年有102名会员放弃企业财务报表的鉴证业务,未领印鉴证明,转而为小规模企业或商行提供会计服务。[6]

2. 小型事务所的市场定位将更为准确。小型事务所由于规模较小,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实力较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抵御风险的能力远比大型事务所差,难以通过审计服务扩大规模,提高业务收入。面对困境,小型事务所将从审计服务中脱离出来,集中优势资源专注会计市场中的小规模企业,以小规模企业为客户群,提供优质及时、贴身裁剪的专业会计服务,是小型事务所走专业化发展道路的理性选择。

3. 小型事务所会计服务内容更为宽广、精专。会计行为外部化不同于传统的会计服务,而是一种综合型的系统服务项目。相对于审计服务而言,会计服务业务是小规模企业会计行为外部化的产物,它是指注册会计师受托从事本应由企业完成的以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为主要功能的服务性会计活动,包括政策咨询、事务、财务诊断等,是所有事务所都能够从事的非法定业务,注册会计师从事会计服务业务主要运用的是会计专长,而非审计专长。其中,政策咨询应包括为会计政策选择和运用提供建议,进行会计法律制度的咨询服务等;事务应包括建账、建制,记账,编制会计报表,进行税务、筹划,信息系统安全认证与评价等;财务诊断包括如担任常年会计顾问、进行财务策划与分析等。[7]

4. 小型事务所与小规模企业将构建共生体系。小型事务所将介入企业价值链,与客户一道成长,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互惠共生,采用“自愿委托、收费服务”的原则,使小规模企业会计行为社会化、产业化成为一项重要内在推动机制。在此共生体系内,小规模企业是小型事务所生长的土壤和主要的养分来源,其大量存在为小型事务所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市场条件,小型事务所凭借灵活高效的经营机制和显著的经营特色,帮助小规模企业解决经营活动中的实际问题,减少或避免决策的失误,弥补企业在知识、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不足。

5. 会计市场格局将发生改变。进入21世纪,海峡两岸都掀起了一股合并、重组之风。虽然,在会计市场上国际经验通常认为“大的就是美好的”,合并或被兼并,也是事务所发展的选择之一。但是,我们认为,事务所的规模应“有大有小”,“大者恒大,小者恒小”,这样才有利于保持适度的市场竞争,达到均衡的结构状态。各种类型的事务所都应寻求最适规模,再大的事务所也不可能为企业提供面面俱到的服务,这既有专业人员的种类和执业素质的问题,也有事务所成本效益的考虑以及市场规范的需要。从整体来看,今后海峡两岸会计市场结构将呈现“金字塔式”大、中、小型事务所并存的均衡格局。大型事务所初步形成、独占鳌头,以为大规模企业(主要是上市公司)提供审计服务为主;中型事务所以为中、小规模企业提供审计服务为主;小型事务所大量存在,以为众多小规模企业提供专门化会计服务为主。

当然,会计行为外部化也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如小规模企业很可能会因为长期依赖外部势力,形成永久性短视,从而丧失自身财务计划制定和决策支持能力。同时,会计行为外部化毕竟存在着信任风险。

四、会计行为外部化的条件

小型事务所会计服务业务的健康发展除了小型事务所和小规模企业共同努力外,还离不开社会的认同、政府政策的鼓励扶持以及外部机构或独立组织的监管。在这方面政府机构和独立组织还要做很多工作。政府与行业自律组织必须研究小型事务所的生命模型,为小型事务所的发展在税收、组织架构与行政管理以及法律上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通过进一步扩大会计服务的市场范围,积极指引企业的会计服务需求,努力促进小型事务所会计服务的专业化和商品化水平,推进小规模企业会计行为的社会化进程。

1. 放开事务所的审批,为注册会计师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按照我国大陆《注册会计师法》规定,目前大陆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方式主要有合伙会计师事务所和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而台湾地区会计师法规定较为灵活,在台湾地区“会计师可单独开业,设立会计师事务所,执行业务,或由两个以上开业会计师组织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共同执行业务”,目前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以独资方式出现,个人事务所占到了事务所总量的76%。我国大陆应借鉴台湾地区的经验,放开事务所的审批,将批准制改为核准制,允许个人开办独资事务所,鼓励注册会计师自主择业。个人事务所承担个人的无限责任,以“人和”为主,不仅能让喜欢“单干”的高素质专业人士充分施展才华,而且还有利于注册会计师树立权威而公正的形象;既可以成为合伙事务所散伙的弥补机制,也可以成为合伙事务所的后备军,为发展合伙事务所奠定基础和积累经验。[8]

2. 逐步放权,增强会计服务的独立性。并考虑到小型事务所的特点,可以尝试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成立隶属于注册会计师协会(我国台湾地区称会计师公会联合会)的“小型事务所联合发展委员会”,对于事务所资格认证、备案、检查、处罚、复议等工作,都可逐步放权,转交该委员会完成。作为独立性组织,该委员会应充分发挥自律组织的作用,制订和完善自律化管理规则和方式。例如,如何保证非审计的会计服务不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产生影响,如严禁事务所对同一家企业既从事会计服务,又进行审计服务;从事会计服务的注册会计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达到什么样的业务水平;注册会计师在从事会计服务时应承担什么样的保密义务;如何鉴定委托人责任和受托人责任;如何建立和实施有效的会计资料传递、交接及保管制度和手续等等。

3. 建立、健全相关业务准则与制度,优化会计服务行为。会计服务如果没有相应的业务准则与制度加以约束和规范,必然会出现混乱,带来很多问题。因此,应在遵照《小企业会计制度》,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国外相关准则以及联合国会计专家组有关小规模企业会计指南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会计服务准则》,以指引注册会计师执行会计服务业务,促使会计服务业务在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上平稳运行。

4. 加强外部监管和行业自律,规范会计服务行为。目前会计市场上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与职业会计师没有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不无关系,而从市场类型来看,其中的小型事务所问题居多。为了规范会计服务行为,提高小型事务所会计服务的质量,进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公信力,政府机构和独立组织应加强对小型事务所会计服务业务的外部监管和行业自律。注重监管的实质性和有效性,建立“遏假保真”机制,依法塑造和规范公平竞争的会计服务环境,对于在会计服务中弄虚作假、欺骗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行为应严格检查,严肃处理,违法乱纪的,应依法严厉惩处。

此外,在借鉴台湾地区小型事务所发展经验的同时,还必须进行市场研究,分析需求者的需求差异,在努力开发传统会计服务领域的基础上,积极寻找新的市场机会,以新、以优取胜,积极为客户创造价值;小型事务所应发挥其在机制、市场空间等方面的优势,以拳头产品、品牌服务为核心,逐渐拓宽业务范围、提高服务功能,发掘潜在的会计服务需求者;小型事务所还应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业务创新和文化创新,培育核心能力,弥补会计服务供给空缺。目前,我国大陆会计市场服务品种单一,大多集中在会计报表审计、验资等法定审计服务上,注册会计师行业会计服务收入还不到全部业务收入的15%。小型事务所应抓住机遇,改变观念,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满足客户需要是竞争的重点,不能只以价格的竞争招揽客户,应摒弃“低价文化”,代之以优质、特色服务争取客户、留住客户。

――――――――

参考文献:

[1]林汉川,魏中奇. 中小企业存在与发展[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陈毓圭. 关于中小企业会计国际指南[J]. 会计研究,2001,(12):9-14.

[3]卓悦. 财务会计外包服务市场探析[J]. 中国注册会计师,2005,(1):30-32.

[4]陈毓圭. 2004年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工作总结[J]. 中国注册会计师,2005,(1):4-10.

[5]周红. 法英美会计审计市场结构和集中度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借鉴[J]. 会计研究,2002,(10):57-62.

[6]林政锋. 六成有照会计师不愿执业[N]. 经济日报(台湾),2005-05-25:A7版.

[7]周恺,杨新民. 大陆与台湾注册会计师制度比较和借鉴[J]. 审计研究,2000,(5):54-61.

第9篇

一、会计服务市场先展的动因

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服务是全方位的,既包括法定审计服务,又包括管理咨询和其他服务。分析各国会计服务市场发展的动因,不外乎有下列几点:

一是市场机制的推动。从企业的角度看,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管理咨询及其他服务,是企业重要的外来资源。当企业购买外来资源的成本低于设置机构或人员所需要的成本时,企业就会倾向从外部购买。而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产品 审计、管理咨询及其他服务既能满足客户的有效需求,又能节省企业的成本。因为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业务是审计,它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已非常熟悉,如果再接受企业委托提供管理咨询等服务,必然会节省工作时间,从而节省企业的费用。假定企业有审计和管理咨询服务的需求,并希望节省成小,找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就能做到,因此,这种服务扩张最有益于客户。迸一步说,把会计师事务所的全部技能与市场需求协调一致,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使注册会计师保持应有的独立,企业就会得到最好的服务。从目前各国和地区的做法来看,他们已从以前采用立法配置服务资源,转向允许市场机制配置其他服务资源,由购买者自己作出选择决定。由于注册会计师职业具有品牌优势,那么,这个优势就可以转化为市场价值。

二是注册会计师职业的竞争。注册会计师职业竞争导致会计师事务所寻找新的服务领域。长期以来,提供财务报表审计服务一直是各国会计师事务所的重要业务,面对这样一个成熟的、市场份额稳定的审计服务市场,会计师事务所已很难通过审计服务扩大规模,提高业务收入,只有另辟溪径,向非审计服务发展。非审计服务是注册会计师与非注册会计师职业之间激烈竞争的一个领域。竞争激发了注册会计师职业本身的活力。最近几年,大的会计公司越来越明显地成了非审计服务的最大提供者。例如,毕马威美国会计公司最近公布截止1999年6月30日财政年度的收入达47亿美元,其中税务服务收入增长23%,达10亿美元,咨询服务比上一年增长41%,将近20亿美元。最近10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已设立两种资格:企业评估师(ABV,即AccreditationiBusiness VaLuation)和个人财务专家(ABV,即Accreditation Vnnancial Planning),并制定了《个人财务计划准则》(Financ即PlanningStandard,)和《企业评估准则》(Business Valuation Standard,)。两种资格的认定,并未导致注册会计师业务的分割,因为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是为会员设置的,注册会计师取得资格后,只能增加其良好的声誉,使人更加相信其具有专业胜任能力。事实上,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已经达到目的,两种资格在社会公众中具有很高的声誉。最近,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已认识到,随着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服务日益多元化,继续沿用注册会计师协会这一名称可能不再合适。

三是经济全球化的加剧。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融合,同时也为各国会计服务市场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投资者对全球资本市场信息的强烈需求,使得会计师事务所服务领域不断扩大。会计师事务所通过提供符合投资者决策需要的信息,推动了资本在国家之间的流动,从而也推动了注册会计师职业的跨国发屡。但也应看到,经济全球化对会计师事务所服务质量和品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每天发生巨额资金转移的全球资本市场内,投资者希望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优质、多元化的服务,以便降低由于信息不充分或不可信赖而导致的资本转移成本和风险水平。同时,企业成为多国公司后,他们必然要求为其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也能多国化。1999年,由于欧洲单一货币欧元诞生引发跨国并购风潮,全球企业并购交易总额已达工1万亿美元,超过1998年2·5万亿美元的记录,这一势头有增无减。跨国公司在带来投资、技术、人才、管理方法的同时,也带来了会计服务市场和国际会计公司,导致各国会计服务市场竞争的迸一步加剧。

四是WTO对会计服务市场的影响。WTO框架下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enera lAgreementon TradeinSer-vices简称GA监)是规范服务部门国际化的综合性文件。服务贸易总协定通过制定规则解决各国在服务行业对国际贸易和国外投资管制的障碍,包括跨国会计执业。这些规则旨在:(1)保证国外或与国外联盟的服务提供者、事务所和职业人士享受与东道国同行或竞争者同等的权利J2)消除市场准大及对来自国外的人士执业的歧视性壁垒,尤其是在资格承认方面的壁垒;(3)对所有服务提供者提供有关资格承认管理规则的透明度。1994年,WTO建立的专业服务工作小组(Working Party on Professional Services简称WPPS)有力地推动了会计职业的跨国发展。服务工作小组根据《部长对专业服务的决定》(Ministerial Decision on Professional Services),将完善会计职业多边约束机制作为优先考虑的事情,在会计职业服务领域采取措施,便有关资格要求和程序、技术准则和颁发执照要求不致成为贸易壁垒。此外,服务工作小组要求参加国在职业资格承认时主要使用国际准则和指南。

二、会计服务市场发展的趋势

(一)审计服务面临的挑战。审计服务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审计服务收入增长逐渐放慢,来自业内激烈的价格竞争导致利润下降。据美国1995年的一份资料统计,在过去的6年内,H国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28%,而剔除通货膨胀的影响后,最大的60家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服务收入却停滞不前。虽然社会对审计服务需求量大,但会计师事务所为数众多,竞争非常激烈,很难通过审计服务获取更多利润,壮大自身规模。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充分利用其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形象,积极开拓新的服务品种实属当务之急。例如,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成立了以毕马威会计公司前合伙人RobenK·Elliott为主席的增加信息可信度服务特\'别委员会 (Specid Committeeon AssuranceSer-vices),研究注册会计师开发新服务品种的潜力,制定出注册会计师进一步进军该领域的战略计划。所谓提高信息可信度服务,是指由独立第三方改迸或报告信息提供者提供的信息质量的服务。在提供该服务时,注册会计师可以对信息的可靠性提供鉴证,更重要的是改进信息的决策相关性。该委员会还推荐了6种提高信息可信度服务:(1)为电子商务可靠性、安全性提供鉴证;(2)对医疗机构提供服务的质量或结果提供鉴证;(3)鉴证与企业面临的不利事项发生可能性和后果相关的信息质量;(4)信息系统可靠性,如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性;(5)对衡量企业绩效的指标的相关性、可靠性进行鉴证;(6)对托老院提供的服务质量进行鉴证。

审计服务面临的第二个挑战是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审计方法。因为交易通过网上进行,书面凭证逐渐消失,而以电子方式存在或储存,注册会计师必须着手改进审计方法,否则其社会公证的角色就会退化。同时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认为,随着公司将财务信息置于网页上,财务信息的披露必定走向连续性,因此,注册会计师应提供连续性审计服务(Continue Audditing)。但连续性审计并非即可实现,目前较为可行的是网络认证(Web Trust)、系统认证(Sys Trust),注册会计师利用其公信力对电子商店及交易系统进行认证。

(二)管理咨询服务蓬勃发展。由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性质的不同,企业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需求也不一样。许多客户希望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审计服务的同时,能够提供其他服务,如管理咨询服务。从20世纪50年代起,注册会计师职业的管理咨询服务收入开始增长,并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管理咨询服务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首先,管理咨询是增值服务。审计服务往往是着眼于历史财务信息,而管理咨询服务则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能给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因而深得客户欢迎。其次,企业内部结构重组给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咨询服务带来了无限商机。目前,在国外非常流行租用外部资源(Outsourcing不服务,即企业着重发展核心业务,而将其他部分业务包给专业公司。许多企业甚至政府部门将内部审计、人力资源管理、财务工作等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办理。例如澳大利亚财政和管理部与普华永道会计公司签订了人力资源委托合同,根据合同条款,普华永道会计公司将提供具有战略意义的人力资源建议,以及员工招聘服务等。再如安达信会计公司将为通用汽车公司处理每年850亿美元的经济交易,包括开发票、收付款、处理应收帐款、应付帐款和其他会计活动。

第10篇

一、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会计的现状

(一)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在被调查的40家中小企业中,有80%的调查对象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不符合会计规范的要求。在会计机构设置上,有的独资小企业干脆不设置会计机构,有的企业即使设置会计机构,一般也是层次不清、分工不明确。

在会计人员的任用上,小企业最常见的做法是任用自己的亲属当出纳,外聘“高手”作兼职会计,一般定期来做账。在中小企业中,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及规范考核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不具备专业技术资格的人较多,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培养工作几乎没有进行。

(二)建账不规范

有些中小企业账目设置混乱,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设两套账或多套账,这表明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三)企业内部会计监督职责履行不到位

会计的基本职责之一就是实行会计监督,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保证会计行为的合理、规范。内部会计监督要求会计人员对本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但是,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常干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受制于管理者或受利益驱使,往往按管理者的意图行事,使会计的监督职能形同虚设。

(四)制度不健全

中小企业内部牵制、稽核、定额管理、计量验收、财务清查、成本核算、财务收支审批等基本制度,总的来说残缺不全,或者虽有其中几项制度,在实际工作中也不能认真执行。部分中小企业管理者也认识到这些问题,但是依靠现有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无法建立健全这些制度。

(五)现阶段会计法律制易造成会计信息混乱

我国为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修改了部分会计法规。目前,我国会计法规体系主要包括《宪法》、《税法》、《证券法》、《公司法》、《中小企业促进法》、《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现行的13个行业会计制度。我国现行的13个行业会计制度规定,不同行业的企业,可按不同的制度来提供会计信息,这使得会计信息出现混乱,中小企业也不例外。

二、中小企业会计服务现状

目前,我国的会计服务提供者,主要是会计师事务所。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是中小企业会计服务的主要提供方。

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现状。1)规模小,人才匮乏。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普遍存在执业人员素质不高和后续人力资源匮乏的问题。在与大事务所进行人才选拔的争夺中,中小事务所存在着明显的劣势。2)业务范围。中小企业会计报表审计,不同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目的,一般是为了报税或者筹资需要。中小事务所的廉价收费,更容易满足中小企业实力不足、节约资金的服务需求。另外,中小事务所以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提供的记账服务填补了大事务所不能为或不屑为的业务空白,是其另外一个利润来源。3)执业质量。目前,中小事务所的整体审计质量不高。盘点、函证、现场勘察、分析性复核等诸多重要而最有效的审计程序常常被省略了。大部分中小事务所都有提高审计质量的愿望,但这种愿望受到市场、收费和市场环境的诸多限制。4)内部无序竞争。在中小事务所之间,普遍存在无序竞争的问题,在客户选择时,容易急功近利,使审计意见会有不同程度的偏差,且没有其擅长服务的领域,因此,它们之间的竞争往往演化为服务价格的竞争。另外,为了争夺客户资源,许多事务所违规操作,迁就被审计单位,出具与被审计单位真实情况不符的审计意见。

三、有效地构建中小企业会计服务体系

应努力构建以中小企业社会信用建设为核心、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会计服务体系,推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增强财务信息的透明度为突破口,解决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信用问题,为中小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一)政府在建立健全会计服务体系中应发挥关键作用。会计服务体系的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部分,政府应将中小企业信用评价职能赋予中小企业会计服务机构,增强中小企业财务信息的透明度,降低信息成本,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二)社会力量参与。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制度要求的中小企业信用等级制度。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归集体系,现阶段的做法可以分为两种。其一是政府部门牵头,联合各行政单位、银行等金融机构,扩大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归集档案。其二是发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优势,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网络和信用监督体系。

(三)规范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行为。加强行业监督和管理,规范会计市场主体的行为,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的自律和监管,加大行业监督处罚力度,建立健全严密、系统、高效的监督、管理体制。制定合理的中小企业会计服务收费标准,防止乱收费和高收费。

(四)提高会计服务质量,对中小事务所实行准入制度,进行资格认定。促进中小事务所的整合,扶持中小事务所的发展,并吸引外资所和国内大型所的业务向中小企业倾斜来扩大供给,提高服务质量。

(六)中小会计师事务所适应市场需要,灵活转变经营战略。根据自身规模小、底子薄的特点,将业务重点集中在“小而精”上,走特色化经营之路,办出专门化特色。

第11篇

关键词: WTO会计竞争

一、机遇

1、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提高行业队伍的素质

入世是契机和动力,可以让我们充分利用国际知名会计公司的技术资源和培训机制,加快我国会计人才达到国际水平的步伐。从而全面提高会计从业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具有国际执业水平的复合型人才,能够从容应对WTO 对会计人员的要求。

2、有利于更好的吸收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目前, 国内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程度低, 技术手段落后, 服务种类老化, 需要向国外同行学习和借鉴。国外会计中介机构的进入, 为我国会计中介机构的改革提供了参照物, 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地学习国外会计机构成熟的管理经验, 加快我国会计中介行业的改革与发展。

3、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将“走出去”

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企业的活动也会全球化,同样需要国内会计师事务所能为其全球业务的开拓提供会计服务。随着会计市场的开放,国内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将有机会跟随中国的企业一起“走出去”,提供全球性的服务。

4、 会计业务需求将大量增加

随着我国的入世,到我国投资的外商将进一步的增加,外资,合资企业不可避免地也会有大幅度的增加,这样一来,审计等会计业务在我国的有效需求将有相应的增加。同时,国外的事务所进入中国市场,不可避免地实行雇员本土化,从而也将有利于我国增加就业,繁荣我国的会计人才市场。

二、挑战

所谓机遇,正来源于挑战,蕴涵于挑战。WTO带来的,就是挑战。

随着中国会计市场进一步的开放,除了“四大”等跨国型大单位之外,国外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也可能到中国从事审计等会计业务。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也会随着客户走出国门。就在这外入内出的时候,中国传统的会计市场格局最终会被打破,我国的会计市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总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

1、竞争加剧

会计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我国的会计服务业将受到严重冲击。这里谈到的竞争主要从会计服务市场和会计人才市场领域的竞争两方面来讲:

⑴ 会计服务市场的竞争

尽管我国会计事务所脱钩改制工作已基本完成,总体而言,我国的会计服务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机制陈旧、人员结构不合理、管理水平低下、业务领域单一化、服务质量平庸, 与国际同业相比, 我国会计行业突出的问题是注册会计师人员老化、专业质量不高、年轻的复合型人才缺乏、风险防范能力及行业整体势力薄弱, 国内事务所在组织创新、内部管理、执业水平、人才资源、抗御风险能力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距没有形成规模实力与规模效应。而国际同行具有理论和技术先进、风险控制和内部管理能力强,会计职业队伍具有素质高、人才结构合理、经验丰富等优势,在我国会计市场份额的争夺中必将处于优势地位。

入世之前由于国家实行十分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境外会计师事务所在国内拓展业务受到严格的限制,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做稳着中国会计市场卖方主体的宝座。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会导致一些技术落后、竞争力差的企业加速淘汰出局。我国一部分事务所将面临破产或者兼并,大大的增加了其经营风险。

国际会计公司进入中国,对中国会计服务市场的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

⑵ 会计人才市场的竞争

WTO引发了许多“危机”,最严重的“危机”是人才危机。入世以后高素质人才的流动更加频繁,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将可能导致优秀会计人才的流失。我们的事务所规模小、底子薄,不能给人以丰厚的待遇,留不住人才。加之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很难养活人才。而国外会计师事务所凭借其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管理以及一流的薪酬在人才的竞争中将处于强势地位。大量的优秀人才将涌入国外会计师事务所,如此循环往复,中国的会计服务业也将愈加处于劣势地位。

2、会计资源未尽其用

会计信息失真,利用率低。会计信息加工过程中有时出于企业利益的需要扭曲财务信息,或者由于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够而存在虚假性质量问题,导致了会计信息可利用数量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传递方式的限制导致会计信息的及时利用、会计信息使用上的“商业秘密”观念局限了会计信息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效率。

首先,会计服务不规范。我国会计市场存在规则不明确或规则意识不强的问题,会计服务的委托方和被委托方存在着“黑幕交易”等,从而防碍了我国会计服务市场的完善和发展,导致会计服务市场秩序混乱。

其次,会计人才过剩与短缺并存。据调查显示,全国国有企业550 万在岗会计人员中, 近192 万人未接受过任何专业训练,同时,有近137 万有专业资格的人员没有相应的职务或岗位。这里一方面可能由于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导致了这种现状;另一方面,是由于会计人才在层次上总体偏低。在会计人才结构中,本科以上学历者仅占1.27 % , 研究生以上学历者仅占0.29 % , 用人单位对低层次人才需求相对饱和, 而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相对旺盛,也造成了这种短缺和浪费并存的局面。

第12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会计服务外包 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

0 引言

我国中小企业在其成长发展过程中由于受自身实力的限制面临着管理、市场竞争与生存等多方面的压力,迫于这些压力,中小企业投资者往往将主要精力放在业务拓展上,疏于对会计工作方面的管理,使中小企业在会计机构设置、会计人员配备等方面存在问题,导致中小企业出现不规范的会计行为,政府部门不能及时掌握中小企业真实的会计信息,由此影响了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引导和扶持,不利于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中小企业选择会计服务外包是否可以强化中小企业的管理,促进中小企业的良好发展呢?本文就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外包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1 会计服务外包的涵义

外包是指在有限人力资源条件下,为维持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将企业的非核心业务委托给外部的专业服务公司,使企业降低营运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战略管理模式。外包涉及企业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具体包括信息技术外包、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经营管理外包、财务与会计外包等。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进程不断深化发展,外包方式已逐渐被接受。近年来,在整个外包市场中,会计服务外包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会计服务外包,顾名思义就是聘请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来完成企业包括记账、编制会计报表及会计报表附注、纳税、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等原本由企业的财务部门提供的账务处理和信息披露的各种业务。目前,中国处于会计服务外包市场发展的初期,可以将一些相对较为独立的员工工资与福利、纳税咨询与申报、应收账款管理、财务报告等会计核算工作外包给会计专业服务机构,甚至还可以委托外部会计专业服务机构设计企业会计制度、编制工程预决算,帮助企业进行有效的投融资、利润分配等财务活动等等。例如将员工工资与福利外包可以很好地解决员工工资福利费保密性问题;由于我国税制复杂,而企业精通税务的员工不多,纳税咨询与申报外包降低了税务违规风险;应收账款核算及管理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一般需要专业化管理。所以,应收账款外包可以解决公司自身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提高资金的运转效率。

2 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外包的可行性分析

2.1 专业化服务机构的涌现为中小企业会计外包提供了市场平台 随着我国社会分工的细化和法律法规的完善,出现不少新兴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如财务服务公司、收账公司、记账公司、会计咨询公司等;而且我国目前有会计师事务所近7000家,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服务机构专业化技术也不断增强,发展会计外包服务,可以为会计师事务所提供新的增长机会。虽然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目前主要以审计服务为主,但由于审计市场竞争的加剧,也面临着发展的瓶颈,会计师事务所将越来越重视税务服务、会计服务等非审计服务的发展。在我国,目前已有北京西城区、天津滨海新区、广西东盟自由贸易区和苏州工业园区等四个会计服务示范试点基地。各地政府也纷纷将发展包括会计外包服务在内的外包产业作为产业政策的重点。可见,我国会计服务外包的市场初步形成,政策环境良好,为中小企业会计外包提供了市场平台。

2.2 会计人才规模的扩大为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外包提供了人才资源 对会计外包服务来说,最为重要的是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必须具备优秀的专业人才。近年来,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众多会计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进入会计人才市场,进入会计师事务所等技术性较强的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大大地提高了整个社会会计人员的素质,保证了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的人才储备。我们都知道会计师事务所具有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与执业经验的员工,具有扎实的会计和审计专业知识,能够更有针对性的提供会计外包服务。据统计,我国目前有超过1200万的会计人员,有执业注册会计师9万多人,非执业注册会计师7万多人,为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外包提供了专业水平较高的人才资源。

2.3 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为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外包提供了技术支持 会计软件的不断成熟,推动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目前,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十分重视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够较好地通过会计软件和互联网来满足中小企业在会计服务外包方面的信息需求,大大降低了会计信息的提供成本。因此,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可充分利用会计软件,为众多的中小企业高效高质地提供会计服务。

3 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外包的必要性分析

3.1 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外包可降低企业营运成本,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中小企业会计外包后,可以精简机构,减少企业在会计机构设置方面的支出,企业不需为财务工作配备电脑设备及相应的财务软件,节省了初始投资成本和设备的日常维护及系统的升级成本;会计服务外包可以精简人员,节省人工成本,企业不需要聘用维护财务应用系统的计算机人员和会计人员,从而减少工资、奖金、带薪休假、福利、加班费等薪酬费用以及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支出,所以说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外包可大幅度降低企业的营运成本。

由于中小企业经济规模较小,资金有限,业务相对简单,专门设置会计机构或配备会计人员加大了会计信息的生成成本。而将中小企业的会计服务外包给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借助其专业化优势,中小企业只需支付较少的服务费就能获取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的发展和壮大,能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加灵活、优质、高效的服务。

3.2 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外包可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增加会计信息透明度 会计信息的真实和透明是信息使用者关注的焦点。中小企业的会计服务外包可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和诚信度,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一是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是作为第三方独立存在的,它的性质和使命决定了其通常是市场上同类业务的领先者,具有先进的专业管理理念和管理能力,保证了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和透明度;二是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的专业人员的执业水平都较高,保证了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也是高质量会计信息,可信透明的高质量会计信息使中小企业避免了决策失误的可能性,使企业决策更加科学,更为迅速地应对市场的变化,从而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3.3 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外包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小企业的会计服务外包后,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可以给企业提供先进的技术帮助,可以及时、准确地提供财务信息及相关的专业性建议,帮助企业的相关人员学习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改善管理水平。中小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会计业务外包给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企业管理者可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企业的主营业务核心部门,提高管理效率,培育核心业务,开拓市场,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 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外包的注意问题

4.1 中小企业与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之间应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 中小企业与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应在利益共享的基础上,建立一体化的运作体系,不断改进双方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

中小企业在创立初始,就应让会计服务外包人员直接参与企业的规划、筹建等工作,借鉴会计服务外包人员先进的会计技术经验,规范企业的各项会计行为。同时,中小企业应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配备专人负责日常货币收支和保管,整理企业发生经济业务的原始单据并及时向会计专业化服务外包机构提供。

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应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保证每一中小企业至少有两名服务会计,一名记账会计,一名审核会计。记账会计对企业提供的原始单据进行整理,对单据存在问题及时与企业沟通,由审核会计审核无误后进行账务处理和税款计算。审核会计还要进行账务处理结果审核,并填制纳税申报表,与企业沟通纳税情况,帮助企业有效利用好税收政策,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提供合理化建议。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负责人应对会计外包服务实施质量复核,以发现执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保证服务的质量,使中小企业步入良性循环。

4.2 中小企业与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之间应严格划分双方的责任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财务决策是企业管理者的核心职能,通常是不可外包的,也就是说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外包,不能取代中小企业所有的财务职能,这就要求中小企业与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之间严格划分双方的责任,明确各自的职责,把握好工作态范围和工作方法。严格地说,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在开展会计外包服务时,以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和咨询为主,充当的是参谋角色,不宜越俎代庖,代行管理决策职责。另外,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特别是会计师事务所应注意处理审计业务和会计外包服务业务的关系,即当会计师事务所既负责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编制又负责其财务报表审计时,应注意保持审计独立性,不能因为会计外包服务而影晌发表的审计意见的公允性。而中小企业也不应示意会计师事务所违规做出不当的会计处理,提供不真实的审计报告。还有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在提供会计外包服务时应履行保密责任。由于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在执行会计外包服务中会知悉企业大量的商业秘密,因此应该制定严格的保密条款,并向员工强调履行保密责任。

5 结束语

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外包,由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集中处理企业的原始会计数据,大大地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生成的质量和效率,有助于企业管理者加强内部管理,也有利于政府部门及时掌握中小企业真实的会计信息,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引导和扶持,从而促进中小企业的良好发展。可见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采用会计服务外包无疑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但目前我国财务服务公司、收账公司、记账公司、会计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兼职会计人员等,均兼有会计服务的职能,为了使会计外包服务行业能够健康发展,建议政府相关部门成立会计外包服务行业协会,进一步完善会计服务外包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会计外包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项目,不管是面对中小企业还是面对大企业都将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谢晓华.私营企业会计外包服务的成本与效益分析[J].财会月刊,2005(10):21-22.

[2]陈小英.从国际会计外包业务的发展谈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国际化[J].网络财富,2008(4):31-32.

[3]牟小容,王玉蓉,何凯臻.关于小企业会计服务外包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0):17-18.

[4]马茹.关于企业财务外包的几点认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7):46-47.

[5]钱枫.中小企业财务外包的可行性分析[J].会计之友,2005(12):76-78.

[6]刘丽.关于中小企业利用会计服务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8(17):19-90.

第13篇

关键词:WTO;中国会计业;影响;挑战;措施

一、加入WTO给中国会计行业带来的发展机遇

加入WTO后,中国经济加快了与世界经济的融合,这为国内会计行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有利于国内会计行业开展新业务

WTO要求成员国允许进入会计服务业的各个领域,这必然促使管理当局批准本国的会计中介机构可以进入相关领域开拓新业务,同外国会计机构竞争。此外,加入WTO所获得的最惠国待遇有利于会计中介机构利用国外资源和市场发展会计业务,提高本身实力,而市场准入原则减少了会计服务业的垄断,降低了银行业的进入成本,有利于银行间的竞争。

(二)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加入WTO后,大量的国外会计中介机构涌入中国,他们的优势在于:为审计提供全球的保险,审计或会计问题可以在全球得到解答,对职业道德有明确的指南,有严密的质量控制标准,有训练有素的员工,所有这些都会促进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在这些方面的学习和建设,会计信息质量由此逐步得到提高。

(三)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及其会计研究

随着资本市场的开放,外国资本将以更大规模和深度进入中国市场。由于资本市场的建立及发展在很多方面都涉及会计问题,所以对于资本市场会计方面的研究就变得十分必要。而以上市公司为中心的会计研究将会成为会计研究的热点,会计研究人员可以更多地从资本市场上获得经济依据来进行研究。因此,加入WTO不仅给资本市场带来繁荣,也给会计研究带来新的课题和生机。

(四)有利于中国会计行业学习国际同业的先进管理经验

中国会计市场开放后,国外的会计师事务所可采取多种形式在国内开展业务。这样,国内外会计师事务所既存在业务上的竞争,也存在大型审计等业务方面的合作。但是,国内会计中介机构在某些方面发展程度低、技术手段落后、服务种类老化、竞争水平和层次低,而国外会计师事务所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管理、客户开发、人事控制等方面有良好的经验,特别是在员工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上更有独到之处。他们的介入,为中国会计中介机构的改革提供了参照物,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地学习国外会计中介机构成熟的经验,加快我国会计中介行业的改革与发展。

(五)有利于中国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化、法制化

中国加入WTO后,随着国际间交往的加强,经济业务在规模和数量上必然增加,其会计信息披露关系到企业间的预测及决策,为利益相互集团所重视。应该说,加强会计信息方面的规范是建立国际间正常经济秩序的基础。WTO规则中虽然没有直接关于会计信息方面的规则,但在其他有关规则及其执行过程中,蕴含着许多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加入WTO将有助于中国加快对外贸易法规及其相关会计法规的建设和完善,通过国内有关立法来保证国际协定和条约的顺利实施,保护各方的经济利益。如2001年新修订的《会计法》,为中国加入WT0后的会计信息披露规范化和国际化提供了依据,为外国企业和资本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会计方面最基本的规范。

(六)有利于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发展

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发展至今已有20年的历史,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其软件部分主要是模仿手工会计核算方式进行核算处理,缺少企业财务工作需要的管理与决策功能。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还只是企业内部信息的孤岛,企业信息难以同其他功能信息相互融通。中国加入WTO后,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所进行的商务活动将更多地依赖于虚拟的网络,网络经济对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将促进企业的电算化会计系统从核算型转变为管理型,推动会计信息化进程。

二、加入WTO后中国会计行业面临的挑战

加入WTO,虽然对中国会计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在某些方面带来严峻的挑战。

(一)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一定差距

2000—2004年,中国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已颁布具体会计准则16项。具体准则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会计改革已正式步入国际化的发展轨道。但是,基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一定差距。首先,表现在目标上。基于不同的会计准则,同一个经济实体在同一期间的会计结果可能有所不同。出于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出发点,企业可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国际上通行的会计准则,其目的是唯一的,就是通过财务资料,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为投资者和资本市场服务的。其次,表现在数量上。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国际会计准则在不停地进步,目前已经制定了41项,美国的会计准则也制定了100多项,而我国目前只有16项具体准则。相比之下,我国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再次,表现在会计准则的功能上。作为一种商业语言,会计准则的功能应该只是让投资者通过阅读企业的财务报告,明白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表现。但我国还赋予了会计准则一些规范企业行为的功能,这无疑会影响会计准则的实施。第四,表现在我国的一些准则在某种程度上过分强调国情,而与国际会计准则间存在着一些分歧。

(二)会计师事务所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国际化

加入WTO后,随着国外会计师事务所的大量涌入,以及会计服务市场的国际化,必将加剧国内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竞争。

经济的全球性,为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指明了方向。企业发展的国际化,必然要求为其提供会计服务的全球化。国内企业在国外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为其全球业务的开拓提供会计服务,为其发展提供信息。国际“五大”或其他一些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优势在于,它们在全球各地均有成员所或办事处,形成了服务的网络,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加入WTO后,我国企业活动同样可以全球化。但就目前来看,国内会计师事务所无法为其提供全球。能提供全球化服务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却不多,能与国际知名会计公司竞争的更是屈指可数,而在海外设立办事处,更多的会计师事务所可能会因成本等方面的因素,难以付诸实施。

(三)国内会计行业面临人才流失的压力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广大民众的文化

水平以及民众的收入水平等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会计行业是高智商的行业,人才资源是重要的资源。行业发展水平、工作质量、工作方法和技术等直接受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影响。市场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手段一是高薪,二是提供发展的机遇。国际会计机构将以高薪、出国培训的机会、优越的工作环境等条件与国内会计行业进行人才争夺战,将会致使国内会计行业人才流失。三、加入WTO后中国会计行业的应对措施

(一)正确对待会计的国内差异和会计的国际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往来日益扩大,跨国筹资与投资日益频繁,资本市场全球化的步伐将不断加快。客观地讲,我国目前在会计的国际协调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认识上还存在两种偏差:一是过分强调中国特色,过分强调自己的做法;二是过分崇洋,考虑问题时总以西方会计为标准,在操作上单向协调倾向严重。

对此,笔者认为会计的国际协调与会计的中国特色问题并不矛盾。会计的国际协调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缩小各国会计对相同或相似的经济业务会计处理的差异,而并非要求、也不可能达到各国会计整体框架和运行机制的统一。要正确对待会计的国内差异,对于存在依据的合理差异,我们要承认其存在客观性。在会计准则的建设中,必须考虑各种现实的可行性。同时,还要正确认识会计的国际化问题。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建设也并非与国外没有相同之处,在技术层面上,国际惯例中适应于中国的就应该吸收借鉴进来。我国近几年已修订和新颁布的具体准则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在过渡时期,我们更应该积极参与全球性或地区性会计专业团体和政府有关会计协调组织,积极借鉴和引进国外先进会计经验和先进管理技术,加快我国会计的国际协调步伐。

(二)加快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实现会计制度的统一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一条原则,作为市场中的个体应该是平等的,都应该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提供信息。但是,我国仍存在着不同的行业会计制度、不同行业的企业可以按不同的会计制度来提供会计信息,这显然会造成会计信息的混乱,不利于企业公平竞争。按照WTO国民待遇原则,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后,应与国内企业享受同等待遇。为此,同样会面临上述问题,这显然也是外国企业所不能接受的。因此,尽可能取消不同行业会计制度,推行《企业会计制度》。同时加快以会计准则代替行业会计制度的进程;参照WTO的要求,不断完善我国的会计管理政策,健全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

(三)开拓会计服务市场多元化,实现会计国际化,

加入WTO后,会计服务市场的需求呈多样性,会计、审计、税务服务、管理咨询服务等需求同步增长,为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创造无限商机,但同时市场竞争也将日益激烈。因此,会计行业要在市场上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开辟新市场、开拓新业务、投资新技术、走多元化发展战略,以减少经营风险。首先,保持会计、审计和税收服务业务;其次,拓展咨询服务业务。

会计国际化是我国会计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必然趋势。加人WTO,使我国的经济融入国际经济的潮流,社会经济的各方面受国际大形势的影响增强,同时也使我国的会计行业受跨国公司、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金融全球化发展程度和信息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加剧。我国的会计行业唯有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才有前途。首先,加快会计准则等制度与国际惯例的协调;其次,走出国门,积极开展国际服务业务;第三,引进、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高级会计人才,积极参与国际会计事务和活动,提高我国会计在国际会计领域的地位等。

(四)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和执业水平

职业道德和专业胜任能力是注册会计师的“两大法宝”。国外的会计师事务所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事务所的管理、人员培训、客户开发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对员工职业道德的培养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上更是技高一筹。相比之下,这正是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缺乏的东西。可以肯定,加入WTO后,不仅国内事务所间原本激烈竞争会加剧,而且国外的事务所也会对国内事务所的生存产生新的冲击。同时,国内事务所还面临着如何走向国际会计市场问题。培养注册会计师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断提高其执业水平是国内事务所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内事务所走向国际的必要条件。

(五)加快会计人才的培养,提高会计师的素质,防止人才流失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数量的扩大与质量的提高不相匹配,行业整体素质不高。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大力气,加快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注册会计师。

1.下大力气办好注册会计师专业的高等教育。目前,国家已在23所高校举办了CPA专业,有望培养造就一批中国的硕士生、博士生加入注册会计师队伍,并参与国际竞争。

第14篇

[关键词]反倾销;会计;信息系统

一、我国出口产品遭受国外反倾销的现状

随着我国加入WTO,对外贸易不断扩大,我国出口商品遭受反倾销的调查也越来越多。自1979年6月欧共体对我国糖精发起首例反倾销调查以来,截止到2004年底,我国出口产品累计已遭受各类反倾销起诉逾600起,平均每年20多起,且呈增长趋势,从20世纪70年代的年均2起增加到80年代的6起,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国外对华反倾销调查的案件更是急剧增加,在这10年间,对中国提起的反倾销调查就达到了310起,平均每年达到31起,比80年代年平均增加了25起,仅在2000~2003年短短4年立案数就达到178起,年均45起,2001年竟达到了53起。反倾销使中国出口贸易平均每年损失800多亿元人民币,不少商品被征收巨额反倾销税后被迫退出国际市场(如彩电、自行车等),给中国出口贸易带来了巨大损失,我国已成为世界各国反倾销的主要对象和遭受反倾销最严重的国家。

反倾销问题,不仅是法律问题,而且是会计问题,因为一旦反倾销调查发起后,调查机关与有关当事人就迅速卷入到一场关于产品成本与价格的会计争论中。会计信息以法律条文为框架,法律条文以会计信息为内容,反倾销过程完全可以定义为是在法律条文的框架下对会计信息的质量做出肯定性或否定性的判断过程。因此,在现在的情况下,建立和完善反倾销会计研究已是迫在眉睫。

二、当前我国反倾销会计面临的问题

1.我国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存在着差异

在反倾销的诉讼中,被调查企业是否严格执行公认的会计准则、企业的会计账簿、产品的生产成本及其相关的费用等是否清晰可靠,对于以生产企业的产品成本为基础来认定倾销、裁定倾销税至关重要,而由于各国的会计准则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差异,且各国的反倾销法要求企业执行的会计准则都不一样(如欧盟规定按国际会计标准核查企业的相关财务数据和成本费用资料,美国规定按通用会计准则核查等),不同的准则下,各项财务数据有很大差别。如在2002年,我国有B股的上市公司中,有很多公司根据中国的会计制度和国际会计制度得到的经营结果相差很大。在公布年报的40家国有B股和A股公司中,有19家公司两者的净利润差异在10%以上,比例为47.5%;有24家公司的净利润差异额在500万元以上,其中有20家公司的绝对差异额在1 000万元以上。导致这种差异的直接原因是两种会计制度在坏账计提、商誉(和费用等)摊销、固定资产折旧等资产的账务处理上有不同要求。

2.企业内部控制混乱

事实上内部控制不仅是企业加强会计实务,有效应对反倾销的制度保证,也是进口国调查机关要求填列的调查问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回答调查问卷的时间一般都非常短,内部控制是快速填列调查问卷和准备相关资料的重要方法,同时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保证对方实地核查的最终成功。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使企业提供的信息(包括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真实可信。但是,目前我国仍然有相当数量的企业会计制度控制管理不严格、账目经不起检查,有的甚至无原始凭证和明细账,而这正是反倾销调查的重点对象。在我国由于市场不完善、法制不健全、职业道德缺失,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混乱。许多企业不能够严格执行会计制度,在会计制度的执行中有很大的随意性,许多企业甚至存在“两本账”、“多本账”的现象,使得我国一些企业的成本和费用的构成不能反映价值,从而使我国的一些企业在反倾销应诉中处于被动的地位。欧盟在1999年对中国进口钼铁反倾销案中,一家中国企业错误地对一小部分无形资产采用了加速折旧,但这个错误只占该企业整个销售成本的0.004%,完全不影响整个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是,欧委会调查官却仍然以此为由否定该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

3.注册会计师不能提供相应的反倾销会计帮助

在反倾销中,有很多事项涉及会计的专业问题,需要注册会计师提供相应的服务。如出口产品反倾销会计服务,包括应诉反倾销的会计咨询服务、应诉反倾销的会计举证服务、预防反倾销的会计规避服务等;进口产品反倾销会计服务业务,包括反倾销提起的会计服务、反倾销应诉的会计服务、反倾销会计争议的鉴定服务等。反倾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程序,而且每个环节都有十分严格的实现要求,如对类比国的评价和建议必须在立案后10天内提出,市场经济地位和分别税率裁决的申请必须在立案后22天内提出等等,这就增加了反倾销提起、调查、应诉等会计服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因此,办理此项工作要求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和很高的专业技术,而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在这些方面相对较弱。

4.企业会计档案保管制度不健全

法律条文为反倾销的发起、调查、裁决提供了武器,会计证据为反倾销的发起、调查、裁决提供事实支撑。提供准确的会计资料是企业在反倾销诉讼案件中胜诉的关键,但是我国许多企业没有建立健全会计档案保管制度,也不重视会计档案的管理,既没有会计档案的管理机构,又不指派专人管理,这些情况严重影响到会计档案的安全和完整,在企业遇到反倾销诉讼时,无法取得准确合法的会计资料,严重影响到会计的举证工作。

5.反倾销中会计信息平台的缺少

反倾销会计信息平台不同于一般的仅限于反映企业自身基本核算的会计信息系统,而是根据反倾销诉讼的要求,在其基础上的拓展和延伸;所以其应该是以会计信息为主线、相关信息为辅线的一个综合的、全面的信息库,旨在提供反倾销诉讼双方全面、详细的基础资料和比较分析资料,以确保反倾销诉讼举证和抗辩的成功。而我国长期以来出口企业的会计信息平台反映的只是自己单位的会计信息,对国际竞争对手的财务会计信息和非财务会计信息缺乏了解。因此,在发生诉讼时,无法及时提供准确、有效的会计信息。

6.反倾销专业会计人才缺乏

人才的缺乏也是我国当前反倾销会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反倾销应诉过程中,有很多事项涉及会计和法律的专业问题,需要从会计与法律的角度来陈述、抗辩,并提供会计证据进行举证,支持其陈述和抗辩的主张。迎战反倾销需要会计人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法律知识,积极配合律师来争取胜诉。与其他会计相比,反倾销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这需要会计人员通晓会计、法律、英语、国际贸易等相关知识,而这种会计人员在我国现在相当缺乏。

三、改善当前我国反倾销会计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加快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

在倾销的认定上,生产成本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本是价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产品成本的计算将直接影响到被调查产品的正常价值乃至倾销存在与否的最终决定,而成本计算又直接受会计准则的影响,使用不同的会计准则计算同一产品的成本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果,所以企业所采用的会计准则对产品价值的确定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必然要求我国会计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应诉反倾销使得这一要求显得更为迫切,只有应诉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符合国际惯例,才能为国外受理机构所理解和认可,成为强有力的应诉证据。目前,我国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已经与国际会计准则和一些发达国家的会计标准相当接近,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要求我国参照国际惯例尽快修订原准则,制定新准则,进一步健全市场体系,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为采用公允价值这一国际普遍接受的计量属性创造条件。

2.大力推进反倾销会计理论研究

随着我国参与国际经济交往幅度的加大,我国外贸出口发展迅猛,而国际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加之部分产品国内生产过剩,出口无序竞争等原因,导致近年来国外对我国各类出口商品提起反倾销指控的案件数量急剧增长。会计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针对反倾销诉讼日益加剧的事实,会计必须加强为反倾销服务的功能。大力推进反倾销会计理论研究,对于充实和丰富会计理论,促进会计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将反倾销会计作为我国未来会计的研究方向之一,只有这样,我国会计研究才能成为会计实务的预言者和指导者,会计研究才能真正为会计实践服务。

3.建立反倾销会计信息系统

企业要想在国际贸易中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反倾销中做出充分的举证,就应该建立企业自身的反倾销会计信息系统。这一信息系统是以会计信息为主线、相关信息为辅线的一个综合的、全面的信息库,旨在提供反倾销诉讼双方全面、详细的基础资料和比较分析资料,以确保反倾销诉讼举证和抗辩的成功。反倾销会计信息系统应收集和分析的信息内容主要包括:产品出口价格、成本费用、数量、市场占有量、对进口国产业损害情况,以及公司一般情况、财务会计资料、同类产品在可比市场经济第三国的生产销售情况等信息和资料。我国产品在重要国外市场出口销售的总量性动态信息;目标出口国市场内同类产品的供需、竞争等具体市场信息;可比市场经济第三国的同类产品市场信息;应诉时作为抗辩证据的资料和信息。

第15篇

关键词:信用中小企业会计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若干意见》颁布以来,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最新统计资料表明,中小企业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6%,创造的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8.5%,吸纳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人员,社会销售额占58.9%,进出口额占68%左右,上缴税收占48%左右。中小企业发明的专利和研发的新产品分别占66%和82%。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市场繁荣和扩大就业的生力军。然而,一些中小企业的信用缺失,造成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信息不对称而存在市场失效问题,成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构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特别是解决中小企业的财务信用缺失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在融资活动中,资金的供给方需要对资金的需求方的资信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核实,为此要求存在一个规范的中小企业资信评估市场。纵观中小企业财务信息状况,大量的中小企业都曾提供过虚假的财务报告,企业为了逃税避税,与审计机构串通一气,制造虚假的财务数据。虚假财务信息也欺骗战略投资者和银行,造成大量资本金的误投和流失。由此看来,要解决中小企业财务信用缺失问题,首要的基础性工作是提高财务信息的披露质量,从根本上解决银行与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种信息不对称问题既与企业有关,也与整个会计师行业有关。所以,提供中小企业的会计服务,解决财务信息不真实、不准确、不及时的问题,才能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中小企业会计的现状

(一)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在被调查的20家中小企业中,有70%的调查对象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不符合会计规范的要求。在会计机构设置上,有的独资小企业干脆不设置会计机构,有的企业即使设置会计机构,一般也是层次不清、分工不明确。

在会计人员的任用上,小企业最常见的做法是任用自己的亲属当出纳,外聘“高手”作兼职会计,一般定期来做账。有些企业管理者也愿意聘请能力强的会计人员,但是,中小企业由于其发展前景不好、社会认可程度较低以及较差的工作保障等原因,对优秀会计人员的吸引力较弱。在中小企业中,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及规范考核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不具备专业技术资格的人较多,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培养工作几乎没有进行。

(二)不依法规范建账会计核算违规操作

有些中小企业账目设置混乱,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设两套账或多套账。有关人士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中小企业存在两套账的比率高达78.36%,这表明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三)知识老化难以适应新的业务工作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中小企业管理者在起用会计人才时,有85%的企业倾向于聘用有经验的老会计,有些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专业知识水平较低,使得许多理论上完善的会计方法与复杂的会计技术无法应用。

(四)没有履行内部会计监督职责

会计的基本职责之一就是实行会计监督,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保证会计行为的合理、规范。内部会计监督要求会计人员对本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但是,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常干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受制于管理者或受利益驱使,往往按管理者的意图行事,使会计的监督职能形同虚设。

(五)制度缺失

中小企业内部牵制、稽核、定额管理、计量验收、财务清查、成本核算、财务收支审批等基本制度,总的来说残缺不全,或者虽有其中几项制度,在实际工作中也不能认真执行。部分中小企业管理者也认识到这些问题,但是依靠现有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无法建立健全这些制度。

(六)现行会计法规体系容易造成会计信息混乱

我国为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修改了部分会计法规。目前,我国会计法规体系主要包括《宪法》、《税法》、《证券法》、《公司法》、《中小企业促进法》、《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现行的13个行业会计制度。我国现行的13个行业会计制度规定,不同行业的企业,可按不同的制度来提供会计信息,这使得会计信息出现混乱,中小企业也不例外。由上述中小企业会计管理的现状,我们不难看出,为了增强中小企业提供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完全依赖其内部管理越来越难以应对外部市场环境和经济业务的变化,所以,笔者提出会计工作的业务外包,借助于会计服务提供方来加强监督,提高信息透明度,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

二、中小企业会计服务现状

目前,我国的会计服务提供者,主要是会计师事务所。会计服务的审计市场,呈现出三个市场的竞争格局。三个市场分为高端、中端和低端,高端市场是指到美国、香港和新加坡上市的公司,这些公司的审计费用较高,审计成本较低,这个市场为“四大”垄断(即德勤、安永、毕马威和普华永道);中端市场指国内大型企业、沪深上市公司和优质高科技企业;低端市场是指中小企业,这种市场被国内中小事务所把持。可见,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是中小企业会计服务的主要提供方。

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现状。1)市场化发展步伐缓慢。由于我国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多数来源于原来的挂靠单位,有其历史渊源,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依赖于业务量的大小,而业务量受当地财政、税务、工商等行政部门的控制,如此形成的由行政部门垄断的会计服务市场本身是与会计师事务所整体市场化发展相违背的。2)规模小,人才匮乏。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普遍存在执业人员素质不高和后续人力资源匮乏的问题。在与大事务所进行人才选拔的争夺中,中小事务所存在着明显的劣势。3)业务范围。中小企业会计报表审计,不同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目的,一般是为了报税或者筹资需要。中小事务所的廉价收费,更容易满足中小企业实力不足、节约资金的服务需求。另外,中小事务所以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提供的记账服务填补了大事务所不能为或不屑为的业务空白,是其另外一个利润来源。4)执业质量。目前,中小事务所的整体审计质量不高。盘点、函证、现场勘察、分析性复核等诸多重要而最有效的审计程序常常被省略了。大部分中小事务所都有提高审计质量的愿望,但这种愿望受到市场、收费和市场环境的诸多限制。首先,受市场和收入状况的影响,中小事务所的人、财、物有限,审计的方案设计、程序设计、证据搜集就免不了会简化。而人力资源数量、质量的欠缺,往往又使它所承担的审计方案实施效益大打折扣。同时,审计人员面对低廉的审计收费,心理上已缺乏专业信心和热情。其次,对于中小事务所的审计,社会各界的关注度相对较弱。因此,执业质量自然不会很理想。中小事务所想提高质量,缺少内外部的驱动力,缺乏实力。5)内部无序竞争。

在中小事务所之间,普遍存在无序竞争的问题,在客户选择时,容易急功近利,使审计意见会有不同程度的偏差,且没有其擅长服务的领域,因此,它们之间的竞争往往演化为服务价格的竞争。另外,为了争夺客户资源,许多事务所违规操作,迁就被审计单位,出具与被审计单位真实情况不符的审计意见。

三、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市场存在的问题

1)政策法律上的扶持力度不够。目前,从法律体系上来说,《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国家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但实际操作中却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使得社会力量很难将中小企业纳入其服务范围。由于缺乏利益的驱动作用,社会各方力量很难积极介入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2)市场供需存在较大矛盾。整体的会计服务需求量大,而社会供给不足。3)服务品种单一。外部经营环境剧烈变动,而中小企业会计基础较差,除了传统的记账、审计会计业务外,中小企业在管理咨询、理财、资产评估、税收筹划、经营诊断以及进行市场调查、情报搜集、信息处理等方面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目前社会所提供的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品种单一。4)服务质量存在较大差距。中小企业贷款有急、频、少、缺、高的特点,即时间急、频率高、金额少、缺抵押、费用高。与贷款相关的会计服务也要求快、频、全、准、低,即速度快、频率高、信息全面、数据准确、成本低。目前,由于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收入与质量问题相关,因此,很难摆脱这个怪圈。5)社会参与度不够。社会缺乏对中小企业会计服务体系的充分认识,缺乏信息协调共享平台。各自为政导致的是信息透明度低,信息成本居高不下,因此,很难实现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查询、交流和共享的社会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该由各个职能部门包括经贸、财政、金融、税务、工商、民政、公安、外汇管理、海关等部门紧密配合,而目前尚不能实现这种部门联动,信息共享平台的搭建亦需时日。

四、现阶段发展中小企业会计服务的措施

应努力构建以中小企业社会信用建设为核心、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会计服务体系,推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增强财务信息的透明度为突破口,解决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信用问题,为中小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一)政府在建立健全会计服务体系中应发挥关键作用。会计服务体系的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部分,政府应将中小企业信用评价职能赋予中小企业会计服务机构,增强中小企业财务信息的透明度,降低信息成本,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二)社会力量参与。根据实际,不搞重复建设,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制度要求的中小企业信用等级制度。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归集体系,现阶段的做法可以分为两种。其一是政府部门牵头,联合各行政单位、银行等金融机构,扩大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归集档案。其二是发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优势,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网络和信用监督体系。两种做法都可以在条件成熟后逐步推向商业化。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要有先进的技术平台,具有动态录入、数据共享和数据查询等功能,相关主管部门要重视信用交易的鼓励和监管工作。

(三)规范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行为。加强行业监督和管理,规范会计市场主体的行为,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的自律和监管,加大行业监督处罚力度,建立健全严密、系统、高效的监督、管理体制。制定合理的中小企业会计服务收费标准,防止乱收费和高收费。对中小会计服务机构实行收益保护,各地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补贴或是减免税,保证中小会计服务机构得到一定的收益。

(四)针对中小企业会计服务供需矛盾,建立协调机制,引导各社会力量参与,增加供给。由政府牵头解决该问题已初见成效,2005年底,河南省首个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管理咨询团在郑州市成立。由河南省中小企业服务局、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协会牵头组建的这个组织,吸收管理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作为成员,旨在为全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提供管理培训、企业管理诊断及其相关服务,引导企业利用“外脑”。目前,已有成员单位l4家。除此之外,还可以尝试以下做法:1)中小企业管理局下设中小企业会计服务部门,具体负责中小企业的会计服务工作;2)以民间协会的形式,尝试对会员中小企业实行会计委派制;3)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形成的会计师事务所或会计服务公司,考虑采用股份制。成员可以由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服务中介机构、高校、科研机构等组成,将社会力量纳入服务体系中,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降低信息成本。

(五)提高会计服务质量,对中小事务所实行准人制度,进行资格认定。促进中小事务所的整合,扶持中小事务所的发展,并吸引外资所和国内大型所的业务向中小企业倾斜来扩大供给,提高服务质量。另外,针对中小事务所以及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的现状,可以进行不定期低收费或免费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六)中小会计师事务所适应市场需要,灵活转变经营战略。根据自身规模小、底子薄的特点,将业务重点集中在“小而精”上,走特色化经营之路,办出专门化特色。

会计师事务所专门化方式有两类:一类是服务业务专门化。根据自身优势可以在审计、验资、评估、会计咨询、税务等方面选择一种或几种作为业务重点。另一类是服务对象专门化。根据客户行业不同,经营方式、业务范围不同,可以考虑在一个或几个相关行业内发展,以提高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取得相对其他事务所的特色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