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农业发展的建议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1生态系统退化,水资源贫乏
尽管我国高度重视耕地保护,但是各种因素影响(如农业结构调整、建设占用、自然灾害、水土流失等),我国耕地面积仍是逐渐减少。我国耕地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值的百分之四十,而且耕地质量不高,部分耕地的水土流失较重,土壤沙化较重,耕地沙化面积不断扩大,耕地总面积的50%以上存在生态退化现象。我国缺水严重,水资源总量很大,但是人均占有量仅为全球平均值的25%,而且我国水资源分布上来看,也极为不平衡,地域差异较大,季节差异极为不均衡。
1.2人口增加和农业生态、农业资源之间的矛盾加剧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是因为人口众多,使各类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非常少,我国农业的发展同样面临着巨大的人口压力,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世界22%的人口。现在,国家又全面放开了二孩政策,随着人口增长,增加了对资源的需求和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人口压力始终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问题。
1.3农民科技文化水平较低,制约了发展普及
我国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必须要有现代的科技来支持,和传统的粗放农业相比,更需要现代的、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但是我国当前农村的现状是,有头脑、文化高的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农民,大都进城务工或者是从事了其他经营,留在家里的大都是老人、孩子和部分妇女,成了典型的“三八六零农业”,加上在家的农民由于长期受传统农业的影响,对先进农业科技重视程度不够,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认识不够,主动学习掌握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愿望不强,从而阻碍了现代生态农业的普及和推广。
1.4土地零星分散,影响了生态农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实行的是生产责任制,土地都分田到户独立耕种,当时极大的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热情,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当时农业发展的需求,推动了传统农业的稳步发展,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的不断前进,农业科技的日新月异,规模化的连片经营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趋势。这种分散的农业经营方式已经不再适合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需求,影响了现代生态农业的规模化发展。
2生态农业的发展建议
以上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如何摆脱困境,寻找一条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兼顾的生态农业发展的新路子,是各级政府和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以为,解决以上问题就要结合当地实际,突出地方特色,逐步稳定发展,特提出以下发展建议:
2.1建立有关的法律法规,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目前,我国实行了多部环境保护、资源管理方面的法律以及相关的政策法规,初步建成了保护农业资源、农业生态和环境的法律法规体系。然而,这些法律法规的细化程度还不够,总体还较为笼统,还没有形成健全、完善的与发展生态农业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因此需要抓紧健全和完善能够为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服务的法律法规,尽快制订相关的产业标准,提升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水平,提高发展质量。再有,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监管力度,使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稳步健康持续推进。出台相关的发展生态农业的扶持、鼓励政策,建立完善生态农业发展相关的机制,从而加快我国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推广和普及。
2.2强化宣传,树立生态农业发展的理念
多措并举,加大发展生态农业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生态农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发展优势,提升农民群众对生态农业的认识,树立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先进理念,提高农民群众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热情和自觉性。要注意的是,农民群众对生态农业的认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地区要区分对待,切忌进行一刀切。更不能强制农民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一刀切、强制发展,反而会影响农民的积极性,影响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欲速则不达,事倍功半。一定要因地制宜,稳步发展。
2.3发展现代生态农业,要以提高农民收入为前提
传统农业的生产经营以一家一户为主,农业生产的品种单一,没有充分发挥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中要把“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思维植入农民的头脑中。发展前,要超前、科学的进行规划,规划要结合现有的财力、物力以及科技水平。发展中要循序渐进、稳步推进,从小到大,从近到远,科学安排,统筹兼顾,发展一处成功一处,让农民先尝到发展生态农业的甜头,从而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推动生态农业向科学化和规模化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4以农民合作组织为基础,提高农民积极性
近年来,农民合作社、农业协会等合作组织发展迅速,逐渐被理解、接纳,参与积极性越来越大,这为发展生态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合作组织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家庭分散耕作经营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弥补。利用这些合作组织的优势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是推进生态农业发展的良策,也符合生态农业发展的趋势。
2.5加强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目前农民科技文化水平还有待提高,发展生态农业的理念和意识还不高,各级政府应强化新型农民的培训工作,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水平,有利于提高现代生态农业的科技含量,有利于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有利于提高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能够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
一、即墨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加快推进,城市人对回归大自然产生了越来越浓的兴趣,向往环保生态的生活环境。大城市周边区域以及市区内适合农业生产的空间,以其优越的区位优势成为满足人们这种需求的理想场所。青岛农业总体上已进入到现代都市农业时代。即墨毗邻青岛城区,区位优越,在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农业有条件逐渐向园区化、设施化、工业化方向发展。人们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必然要求改变原来即墨农业的“城郊农业”定位,改变其仅提供农产品和原料的物质方面的单一功能,而向既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又能为人们提供精神文化等多方面需求的现代都市农业的方向发展。近年来,即墨市立足经济社会发展,以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不断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深度开发和拓展农业的新功能,增进产业融合,使现代农业产业服务青岛,融入青岛,成为青岛现代化大都市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一)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园区聚集引领发展
近年来,即墨市委、市政府连续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加大发展设施农业的扶持力度,在资金、技术、设施配套等多方面进行了倾斜扶持。特别是最近几年,日光温室、大拱棚、中小拱棚发展较快,设施农业园区不断涌现,让农业项目在园区“抱团”,把园区打造成项目发展的“洼地”,使农业园区聚集效应逐步显现,全市的设施农业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全市设施农业种植面积近10万亩,成规模的农业园区150多处。即墨市已成为山东省最大的出口甘蓝生产基地,大姜、华南型黄瓜、食用菌、设施西瓜等种植面积都居青岛市前列。
(二)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创意拓宽发展空间
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以无公害农产品、优质果茶等高效种植为主的生态农业,进一步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和农民增收渠道。目前,以生态观光、茶果采摘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村、观光园20余处。全市有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山东省旅游特色村3家,省级旅游强镇3个,省级“好客人家”农家乐7家,青岛市星级农家乐12家,直接从业人员3000多人,户均年收入10万元以上,最高可达100万元。
(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标准化生产提升品质
在发展都市农业过程中,始终坚持实施生态循环战略,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实行统一品种、统一购药、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标识、统一销售的“六统一管理”。积极推广以生态绿色、节水节肥为重点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实现都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全市发展蔬菜、果茶等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38个,面积22万亩;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154个。
(四)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品牌带动促农增收
即墨市以放心菜、放心肉、优质粮为重点,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此带动农户发展绿色种植,培育农业品牌。一是品牌农业逐步壮大,形成了以蔬菜和茶叶为代表的品牌农产品聚集区。二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深入挖掘“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的潜力,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创建农业品牌。以品牌为带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前,全市注册农产品品牌300余个。涌现出“白庙”芋头、“鳌福”绿茶、“金口玉芽”芹菜等青岛十大名特优农产品;“鳌鹤春绿茶”、“大任河粉条”等近百个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出灵山韭菜、七级食用菌、华山甜瓜等一批区域性知名农产品。
二、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存在的问题
现代都市农业还在发展初期阶段,为都市居民提供的休闲、教育、体验等功能还不多,存在的制约因素主要有:
一是名特优少,知名度较低,品牌农业发展差距较大。缺乏叫得响、知名度高的品牌。
二是园区档次不够高,科技和装备水平一般。缺乏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精品产业,园区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低,产业链短。
三是特色不突出,缺乏创意,精品少。缺少让市民在休闲观光过程增进对以农业和农村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形态,高效生态农业与旅游业融合还不够。
四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还有待完善,农业龙头企业特别是规模较大和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数量较少。
三、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对策建议
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是打造现代都市产业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实现即墨市现代都市农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世界眼光谋划,国际标准要求,制定完善发展规划
即墨地域东、中、西部存在明显差异,分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层次,按照“东果茶、西蔬菜、中粮油”的空间布局,整合资源,带动现代都市农业整体突破。东部自然环境多样,交通便利,应结合蓝色硅谷建设,重点发展生态农业、高档次果、茶种植为主的精品农业,大力开发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等生态功能,建设土地集约、技术密集的现代高效农业。积极发展农耕休闲文化、果蔬采摘体验、市民租赁农场等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形式,为人们提供优质鲜活的农产品,还可打造出优美的生态环境。在西部以大沽河为轴心,重点以发展高端设施农业为突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配套发展休闲农业,建设高质量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创新农业服务业发展。率先建成一批机械化、信息化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具有较高水平的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区。
(二)设施农业引领,促进都市农业智能化、高端化,满足市民的物质需求
一是实施农业园区建设引领工程,着力打造精品现代农业园区。引进推广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和优良品种及其配套技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智慧农业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推动都市农业发展的先导,切实做到示范一片、带动一方。二是统筹产业布局,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培育产业特色,突出规模效益。加大园区科技示范作用的宣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和鼓励工商企业,龙头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用好的政策、好的项目调动各方面主体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积极性,加快现代农业园区提档升级。
(三)创新休闲农业,开拓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新领域,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充分利用自然风光、生态景观、民俗文化等特色资源,将农业生产、自然生态和人们生活进行有机融合,重点培育农业果蔬采摘体验式旅游、休闲度假等模式的休闲农业,为城乡居民提供系列化的产品和服务。一是加快推进休闲农业项目建设。充分利用当地的农业资源、民俗历史、乡土民情,通过设施栽培、生态立体种植、特色农业等模式,加强高科技成果集成示范,突出农味,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精品。例如,可利用田横祭海节和鹤山柿子节等民俗节庆活动,把即墨两千年多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农业旅游观光结合起来,努力打造成精品农业旅游品牌。二是发展创意农业提高效益。针对市民求异、求新、求特、求美的消费心理,如可种植五彩辣椒、迷你西瓜等特色农产品,以满足其“猎奇”需求。三是积极发展观光生态农业。发挥农业在教育、生态等方面的功能,重点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发展节水农业,种植节水优质作物品种,为市民提供回归自然的良好生态,建设成为青岛市的绿色生态屏障。
(四)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产品质量
一是高标准打造“三品一标”生产基地。大力培育农业精品名牌,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产品安全的目标。二是加强品牌营销。发展初期,政府要加大对农业品牌建设的扶持,注重通过新媒体与消费者进行互动沟通,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促销活动。以市场促生产,实现由单纯抓生产向抓市场促生产转变,建设大型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形成联通全省、辐射全国的农产品物流网和信息网,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三是大力营造品牌文化。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加大企业文化的开发力度,对本地的历史、文化、自然等各种资源要进行深度的挖掘和利,从更高的视角、更深层次挖掘企业和产品内涵,打造文化农产品,唱响“金口玉芽”芹菜、“鳌福”绿茶、“白庙”芋头等品牌,力争形成品牌优势,不断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五)壮大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一是大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选择一批重点农业企业,在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支持。制定吸引资金、激励人才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吸引外资、工商资本、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农业企业,引进或培植一批市场竞争力强、对产业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二是大力发展标准化农业。实施“园区+农户”、“龙头企业+农户”等模式,以科技带动、订单拉动,大力发展标准化种植基地,优化种植业结构布局,推广机械化生产,实现农业发展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提高现代化生产水平。三是抱团发展闯市场。把分散的农户联系在一起,将“单打独斗”转变为“抱团闯市场”。建立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走规模化发展道路。
【关键词】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303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确立了“城乡统筹”在我国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而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主要包括: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进一步提出“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略,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为目标,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要任务,着力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人才和体制支撑,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可见,促进农业升级转型,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实现城乡统筹的有效方法和根本途径。
沈阳市于洪区结合自身特点和产业基础,不断提升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随着近几年的发展积累,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11年6月,经省政府同意,辽宁省沈阳经济区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批复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将于洪区列为沈阳经济区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的请示》。要求于洪在体制机制上先行先试,统筹城乡,消除“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探索新路径,积累经验做出示范。以此为契机,于洪区特开展了“于洪区农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要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为途径,进一步推进向现代农业转型、进一步提升农业总产值、进一步加大农业投资额、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布局、进一步提升带动示范作用,以实现于洪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
2现代农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2.1现代农业的内涵
关于现代农业的内涵,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多种解释,其中被普遍接受的主要有三种:
现代农业解释一:现代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的社会化农业。
现代农业解释二:现代农业是指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各发达国家所出现的高度发达的农业。他实现了全面机械化,各种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中广泛应用,生产经营达到高度社会化、集约化、专业化和企业化,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农业劳动生产率得到大幅度提高。是农业发展过程中的新阶段。
现代农业解释三:现代农业是指整个农业的生产组织、生产管理、生产经营、生产工具、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观念,及其农产品的质量、储存、保管和流通等方面,具有当代世界的先进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2.2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持续化、目标是产业化。相比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主要具备以下基本特征:现代农业是科技支撑型农业、现代农业是生产领域广阔的农业、现代农业是生产要素投入集约型农业、现代农业是资源配置市场化的高生产率和高效益农业、现代农业是产供销加社会化农业,现代农业是以生产、生活、生态为目标的可持续产业。
3于洪区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3.1发展背景
于洪区位于辽宁省沈阳市西北部,地处沈阳经济区沈阜城际连接带的龙头,是实现沈阜一体化建设及沈阳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战略节点。全区总面积499平方公里,现辖12个街道,总人口62.6万人。于洪区经济发展快速,GDP增长幅度列居全市第三,尤其是二产、三产总产值增长幅度明显,经济综合实力进入全市第一集团,为于洪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农业发展计划做好了准备。
2010年,于洪区结合自身区情和未来发展,提出了“现代化生态新城区、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的总体定位和“沈阳装备制造配套产业基地、沈阳经济区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产业定位,明确了发展农业、统筹城乡在全区发展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3.2农业发展现状情况
3.2.1现状情况
近年来,于洪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通过建立农业经济区,采取多元化投入、加大农业科技建设、深化农村改革等措施,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现代化、标准化程度明显提高,农业经济总产值稳步增长,农事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居民收入显著增加。
于洪区在发展农业过程中,注重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引进,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于洪区的农业科技水平显著提升,环际精品蔬菜水培植生产技术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小韩村农业专业合作社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建立院士工作站专门从事农业科学技术的研发和实验。目前,于洪区已形成多个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如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基地、工厂化浮板菜生产基地、有机北虫草生产基地、设施花卉生产基地、小韩工厂化特菜生产基地等,其技术和产量均达到全省甚至全国的领先水平。
从于洪区农业发展的现状情况和未来趋势不难看出,于洪区的农业发展已进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升级的新阶段。
3.2.2现阶段发展瓶颈
经过不懈努力,于洪区的农业发展成绩显著,尤其是现代农业的发展在全省甚至整个东北地区都具有示范、带动作用。但是,相比于国际上成熟的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地区,于洪区的农业发展在诸多方面尚显不足,还需进一步提升。
1)产业发展需进一步升级
在于洪区2010年的全区生产总值中,农业仅占了6.2%,相对于工业的48.5%和三产的45.3%,农业发展明显滞后。并且,对比于二产、三产的产业增加值完成额和固定资产投资额等情况,农业也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需要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加快向现代农业的升级转型。
2)现代农业的外延度不强
现代农业的外延是指其特有属性所反映的对象和范围,根据现代农业的属性,以一产为主,不断向外部拓展,形成新的产业形式。如一产向二产延伸和融合,产生了农产品加工业;一产与旅游业融合,产生了旅游农业;一产与物流配送业融合,产生了农产品物流配送业;一产与农产品出口贸易融合,产生了创汇农业;一产与材料产业融合,产生了设施农业等。
从于洪区目前的农业发展来看,其类型基本上是依托现代农业的生产属性而进行的农事生产活动。虽然也有一定的农产品加工业,但多为农产品粗加工业,尚没有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业,并且现有的农产品加工业也仅是农事企业内部的一个配套环节,并没有专业化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企业。由此可见,于洪区的农业发展尚处于现代农业的初级阶段,其生活、生态属性还有待开发,与二产、三产的融合还有待增强,亟需建立一个完整的涵盖了上、中、下游产品的产业链条,以将现代农业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发挥淋漓。
3)龙头农业项目集聚度不高
于洪区现有农事龙头企业68家,规模以上44家,其中,省级5家、市级26家。从龙头农业项目的分布情况来看,一方面,龙头企业项目分布零散,无法进行健全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不利于农事企业有效利用城市在科技、人才、资金、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各龙头企业自成一家,相互之间的联系度不高,未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生产,不利于现代农业上、下游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现代农业十分优异的外部效应未得到良好的发挥。
4)需进一步加强农业品牌塑造
所谓品牌农业是指经营者通过取得相关质量认证,取得相应的商标权,通过提高市场认知度,并且在社会上获得了良好口碑的农业类产品,从而获取较高经济效益的农业。目前,于洪区拥有注册商标45个,涌现出“绿丰牛肉”、“波士顿生菜”、“小韩特菜”等一批优质名牌产品。其中,绿丰食品有限公司作为辽宁省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辽宁省第一家牛肉出口创汇清真企业,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沈阳赛区牛肉产品唯一指定供应商。于洪区现有19个农产品获得认证,其中有机食品3个、绿色食品3个,无公害农产品13个。
于洪区在农产品的品牌打造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目前市场的认知度来看,这些品牌尚未得到城市居民的广泛认知,还需进一步加强农产品的品牌塑造,以打开于洪区特色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知名度。
5)尚未形成完善的市场服务体系
通过对国内外多个发展较好的现代农业产业区的研究不难发现,现代农业需要有完善的市场服务体系作为其有序发展的后盾和保障。例如,荷兰沿农业产业链把各项与农业相关的活动联结为一个有机整体,政府制定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公平的交易制度,维护市场秩序,并建立农业部,其职能包括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产销制度完善。 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作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政府以服务为主导,以“小政府、大服务”的理念,营造了良好投资环境和人才培养机制。
于洪区的农业发展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缺少由政府主导的综合型的市场配套服务,如农产品的物流、销售、农业信息咨询、农产品质量标准和安全检测等,制约了其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未来的于洪区,在不断提升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同时,更要注重市场体系的建立,以积极推进农业的升级转型。
4于洪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4.1对接城市产业,扩展现代农业的产业形态
现代农业除了其固有的生产属性外,还具备生态、生活属性,产业的外延度极高,以一产为核心,向二产、三产延伸,可衍生出多种新的农业产业形态。未来,于洪区的农业发展应与城市产业对接,将农业发展与城市二产融合,形成专门化的农产品初、深、精加工业;将农业发展与城市三产融合,形成农业服务业,例如农业物流、农业信贷、农业咨询、农业研发、农业培训、农产品展销、农业旅游、农业观光等。同时围绕农业发展需求,促进关联产业的成长,例如农用产品生产、包装产品生产、农业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形成一个大农业产业体系,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条。
4.2设置产业园区,发挥现代农业的规模化效应
产业园区是指由政府或企业为实现产业发展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位环境。于洪区要进一步加强农业产业园的建设,以发挥现代农业的规模化效应和对现代生产要素的有效利用。可结合龙头农业项目的分布情况,建立三大不同主题的产业园区。一是体现“以技精农”的现代科技农业示范园区,依托陆家高新技术农业,主要进行现代农业技术的研发、试验、推广,是区域发展现代科技农业的示范基地、农业技术的培训基地。二是体现“以工强农”的有机农产品加工园区,借助无公害、无污染有机农产品的种植,主要进行有机农产品的初加工、深加工、精加工,是集农业加工、信息、技术、服务等职能为一体的综合园区。三是体现“以游延农”的生态农业旅游园区,以发展生态农业为主,依托于洪区的种苗中心、蒲河生态廊道及蒲河温泉新市镇的建设,结合旅游服务,发展农业观光、体验、游憩等功能。
4.3建立市场服务体系,保障现代农业的有序发展
借助城市优势资源,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完善的市场服务体系,保障现代农业的有序、高效发展,促进现代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市场服务体系的建立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借助于洪区“建设沈阳经济区现代商贸物流基地,打造沈阳国际物流港”这一契机,发展现代农业物流产业,扶持农产品专业流通经济组织和具有带动能力的“产-供-销”一体化的龙头企业。发展新型流通业态,鼓励和引导农产品进入零售市场,例如,连锁超市、供销合作社等。提供农业信息服务,积极开展农业咨询业,包括天气预报、农资价格、期货市场行情、汇率与利率变化信息等。建立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实行采购、储存、加工、运输、销售等全过程质量安全检查。
4.4重视品牌效应,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市场认知度
农业品牌化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标志,发展本土品牌农产品,对于于洪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提升于洪区农产品知名度、抢占市场,发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于洪区的统筹城乡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于洪区可以通过实施商标富农战略,注册一批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培育驰名、著名农产品商标,提升于洪区优质特色农产品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依托于洪农产品“绿色、有机、优质”的优势,挖掘文化内涵,举办主题活动,例如“于洪新型农产品之旅”、“来于洪收获健康蔬菜”,使于洪区的农产品迅速被市场认可。
5小结
现代农业是一个产业体系,是目前农业发展的新阶段。于洪区在不断提高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同时,还要注重延伸产业广度、扩展产业形式、建立产业链条、提高农民及企业家素质、健全市场服务体系、打造农产品品牌等,以促进农业的迅速转型,发挥现代农业巨大的经济、社会、环境效应。
参考文献
【1】杨世琦,孙小文,孙兆敏,杨改河.现代农业发展特征透视〔N〕,中国农学通报,2004(4)
【2】谢学军,王永清.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及发展对策〔J〕,北方园艺,2009,(11)
【3】蒋和平,宋莉莉.日本建设现代农业的模式及其借鉴〔J〕,科学与经济,2008,(2)
【4】蒋和平,崔凯.现代农业发展的四种模式及启示〔J〕,中国经贸导刊,2009,(20)
【5】武文,赵长保.农业现代化与现代农业〔DB/OL〕,2008
【6】耿前.论现代农业的特征、模式及意义〔DB/OL〕, 2009
【7】蒋和平.中国现代农业建设的特征与模式〔DB/OL〕,2010
【8】王爱玲,秦向阳,文化.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内涵、特征与发展趋势〔N〕,中国农学通报,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