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现状范文

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现状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现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现状

第1篇

关键词:文化产业 全产业链 商业模式

文化产业是 21世纪极具潜力的朝阳产业,其发展态势备受世人瞩目。按照《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十二五”期间,我国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要高于 20%,2015 年的文化产业增加值比2010 年至少翻一番,从而实现倍增的奋斗目标。

文化产业要得到大的发展,必须有好的商业模式。世界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是产品和服务之间的竟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竟争”。商业模式是一种可盈利的方法,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源泉。文化企业经营需要重视商业模式的发现和改进,有必要探索和借鉴新型商业模式。

一、全产业链的内涵、特征和启示

“全产业链”最先是由中粮集团提出的一种商业模式。该模式具有“整合上下游资源”、“多个产品整体运作”、“链条式管理”、“各环节衔接,产业链贯通”的特征。由于它整合上下游资源、多个产品整体运作,所以公司各产品的发展成为一个整体,且下游产品具有高附加值;由于它实行链条式管理,各环节衔接,所以关键环节能够有效掌控,且创新与品牌发展贯穿始终。因此,全产业链模式有很强的竞争力,尤其是,在带来较高、持续、显著性盈利的同时,能够快速反映消费者的信息,促进上游环节的创新与改善,使企业对市场的反映更敏感、更安全。

中粮集团率先提出的这个发展模式现如今已被文化产业借鉴。全产业链商业模式是最能反映文化产业特性的商业模式。目前比较成功的案例有《武林外传》。《武林外传》文化产业链具备文化和影视基地、相关剧本、合适的导演和演员、市场推手、稳定的消费群体等一系列构成要素。“武林外传”全产业链运作的成功启发我们或可将此模式推广,不仅是影视产业,更应该扩大到整个文化产业。

全产业链的商业模式给河北省文化产业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启示和发展空间。

首先,河北省文化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较少,文化个体户较多的问题非常突出。2004 年,全省共有文化个体经营户59828 家,从业人员 14.8 万人,实现增加值 34.6 亿元,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9%,规模小、分布散、整体实力弱,影响到了河北省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如果能够实现产品整合、产业链贯通,将极大节约资源,提升产品价值含量,推动文化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其次,文化观念滞后,产业意识欠缺。一些地方和政府部门对依照市场经济规律开拓文化市场缺少研究,一部分文化产业经营者自身的市场意识也很淡薄。目前国办文化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不少是来自于演职员队伍,对产业经营往往是从实践中摸索得出的朴素管理方法,缺少必要的现代管理、营销理论修养。市场经济需要有经济的头脑和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念,尤其全产业链商业模式是一种新型商业模式,需要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运作和掌控,务求悉心学习和实践,而非一朝一夕之功。

再次,文化产业管理体制不顺,尚未从“ 大文化”的角度理顺管理体制。文化产业按行业不同,目前是由多个部门分头管理。此种政出多门、职能重叠的状况不利于对文化产业进行统一的规划和资源的整合,已经成为束缚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社会健康发展的根本之一,在于制度和体制。文化产业概莫能外。河北省委、省政府越来越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河北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尤其是 2010年 3月 8日河北省政府出台了《河北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5年)》,为河北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二、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的特点和构成要素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必须同时认识到,一方面,文化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商业属性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必须按照一定的商业模式运作才能获得市场价值;另一方面,文化产业是先进文化建设的载体,文化产品和服务要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因此之故,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就有着与其他产业商业模式不同的特点和构成要素:

1.价值主张更明确,具备价值观倾向性

任何企业,只要想做长远,就要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有效的传达给消费者。这首先需要确立一个价值主张,然后一切营销活动必须围绕此价值主张来进行。文化产业在传递思想方面比其他产业更突出。同时,文化产业的产品大多是无形产品和服务,由于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这一重要原因,因此,文化产业的价值观倾向性愈加突出。

2.消费者群体层次分明,目标群体明确

任何产品都有自己的消费群体。区别在于,有的产业消费群体分层不明显,比如油盐酱醋茶类似的生活消费品的消费群体层次模糊,有的产业如文化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消费者群体层次相对明晰得多,比如有的消费者愿意花百元左右到电影院看3D电影,有的消费者更倾向于电脑下载看片。文化产业目标群体必须明确。试图占领所有的目标群体,试图生产目标消费者需要的所有产品,试图进入所有的产品渠道,试图用广泛撒网的传统促销方式让所有人知道产品,都是不符合文化产业发展理念的。

3.人脉链条依赖度高,创意人才需求大

文化产业比其他产业需要更强大的合作伙伴、分销渠道和人脉资源。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为了更有效地向消费者提供价值,顺利完成商业运作而与其他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是文化产业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 文化产业的发展尤其需要“金点子”,因此创意人才是文化产业得以生存和延续的最有价值的资源。

三、河北省全产业链商业模式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全产业链”作为一种整体的、系统的、有机的商业模式创新,它为文化产业自身的产业升级,实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案。但是,文化产业“全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要求。就河北省来说,实现文化产业全产业链商业模式发展,必须从以下几点着手充实条件:

1.整合人才和资源,解决创意人才不足、文化个体户多、规模以上企业少的问题

如果用可持续成长眼光来评估全产业链的文化企业,“人才”在可持续成长的企业构成中显得非常重要。全产业链的运行需要各种人才集聚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配合,包括研发人才、创意人才、数字技术人才、营销人才等等,特别是需要既懂文化又懂市场的经营管理人才来实现各种因素的操控。我省文化人才现状是,人才资源潜力充足,各高校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专业相继设立,但多为培养技术制作型人才,营销、创意及复合型人才极缺,这在将来势必制约文化产业提升。要着手以自己培养和引进的方式聚集人才,只有首先解决“人”的问题,才能使文化产业“活”起来。

同时,全产业链商业模式的成功运作,需要资金资源、内容资源、创意资源、传媒资源等各种资源的支撑。这些资源的获得,可以是现有资源的利用或者转化,可以是通过合作的方式从别处引进,也可以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已创造。例如,我省有着历史悠久的燕赵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比如唐山皮影、蔚县剪纸、武强年画、曲阳石雕等,这些都可以用动漫形式开发加工。对这些文化资源进行利用和再创造,使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不仅能够为动漫创作提供源泉,尤其是可以保护民族文化遗产。

河北省整合人才和资源已有好的范例。近年来,邢台市工笔画艺术异军突起,以宁晋县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县市的、以农民为主力军的工笔画从业人员达 6000 余人。邢台大力扶持工笔画产业,以宁晋县 393 艺术区、工笔画市场、工笔画学校为依托,形成了集培训、展览、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在北京潘家园、琉璃厂两大市场,宁晋工笔画占到总销售量的 80%,全市工笔画畅销全国,远销日韩和东南亚。除了工笔画,邢台市艺术玻璃、老粗布、邢白瓷等文化产业项目也势头良好。2011 年,邢台文化产业产值达 55 亿元,占全市 GDP 的 3.86%,同比增加 41%。

2.树立宽广的文化视野和明确的政策导向,解决文化观念滞后、管理体制不顺的问题

全产业链商业模式的显著特征是使得一个公司各产品的发展成为一个整体,上游产品通过往下游延伸以增加附加值。同时产业目标是设计多环节、多品类、多功能的产品并与上游产品有机结合,目的主要是创新与品牌贯穿始终。以承德市为例,该市抓住“清朝夏都”这个文化元素,投资 2 亿元,邀请中国实景演出创始人梅帅元,创作了大型实景演出剧《鼎盛王朝——康熙大典》。此举不仅弥补了以往承德缺少夜间旅游项目的缺陷,更为游客提供了了解我国多民族融合历史的机会,加深了游客对文化遗产内涵的认知。

全产业链首先是一种企业管理经营思想和理念。从理念——经营过程——企业文化——产业发展,需要通过企业经营者具备宽广的文化视野和超前的战略思维,并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例如,近年来,承德市积极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先后出台了《承德市建设文化大市实施纲要》、《承德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多个文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布局、重点行业等做出统筹安排。特别是在投入上,市本级每年不低于 1000万元,县区不低于 300 万元,并随着财政收入增加而增加。同时,还积极引领民营资本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目前,承德旅游人数已由 10 年前的 300 多万人次增长至 2011 年的 1700 万人次,2012年承德旅游接待目标人数力争突破 2000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 150 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增长 12%以上。

3.支撑核心企业,辅佐配套企业,解决文化产业基础薄弱的问题

全产业链要素在产业链条中展开,需要广阔的运行空间。比如影视产业集聚园,可以通过影视制片公司总部的集聚,建设集影视创意、拍摄制作、交易发行、影视教育、动漫、影视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它本身必须拥有广大的空间,才能使这些要素充分展现出来。同时,全产业链要求所有业务、产品和产品线以及各项活动,有一个统一核心,比如都服务于一个市场或都服务于一种共同的文化创意。因此,全产业链结构中的企业一般是若干个企业作为龙头,加上其他企业配合,带动整个产业链良性运转。这些龙头企业就是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其他企业则是此产业链中的配套企业。

以唐山遵化为例,现已形成“一区”“一城”“一廊道”“两基地”的文化旅游链条。其中,清东陵大旅游区是龙头,目标是建设集山水休闲、温泉度假、文化观光于一体的皇家山水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同时,实现打造城市游憩地、乡村文化旅游廊道,建设南部创新型乡村旅游基地和东部红色旅游基地的文化产业链式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立波,陈少峰. 文化产业的全产业链商业模式何以可能[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1):94-98

第2篇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却远远不是一个文化创意产业的现代 强国。任何产业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既不能拔苗助长“乱弹琴”,亦不能避重就轻“跑弯路”。为了廓清文化创意产业的现象与本质、问题与规律、创新与市场,本刊记者专访了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文化部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陈少峰教授。

警惕产业乱象

《新经济导刊》:您在微博上说:“文化产业的乱象已经显现,一些企业到处移动,吃优惠政策,吃完一地往另一地……”请您具体说明一下?

陈少峰: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许多企业打着文化产业的旗号却不做文化产业的事情,有些文化产业园区干脆变成了房地产项目;二是政府把文化产业当成一个大口袋,什么都往里装,盲目的做法比较多。做文化产业应该以企业为中心,可持续地发展。

现在全国各地到处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企业和政府的目标是不一致的,企业做园区是为了尽快变现,而政府希望发展文化产业。当政府把园区交给企业的时候,根本就管不住,企业把园区做成什么的都有。很多企业通过在园区的进出,吃优惠政策,吃完一地又搬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了。此外,园区之间还存在恶性竞争。最后就怕文化产业没做起来,给企业提供了“钻空子”吃政策的漏洞。

我建议,政府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一是应该有目标的考核,给企业优惠的时候,要提出相应的考核目标;二是要加强监督;三是把税收减免、补贴等优惠政策改为奖励,企业做好了才给奖励,而不是什么都没做,就提供优惠。有的艺术家村,房租减免,艺术家住进去私下交易,不交税收,文化产业也没发展起来。

如何奖励呢?要有目标考核,例如衡量一个企业的纳税额、科技创新等,做得越多,奖励越多,相当于一个奖励基金。

《新经济导刊》: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很混乱,有叫文化产业,有叫文化创意产业,有叫创意产业,有叫文化与创意产业,有叫版权产业,有叫娱乐产业。这些有区别吗?

陈少峰:概念上很难统一,因为统计的口径不一样。政府的层面叫文化产业,北京叫文化创意产业,上海叫创意产业,各自的范围都有差别。即使名称相同,各地统计的口径也不一样。日本叫内容产业,也叫文化产业,但日本对文化产业的定义范围比较宽,把电子、通讯、计算机等产品都算进去了。

《新经济导刊》: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瓶颈是什么?

陈少峰:最大的瓶颈是人才,缺乏懂文化产业的高端人才。以前是做文化事业,国有文化传媒都是事业单位,很多并没有达到真正市场化的要求。民营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做大做强也缺乏人才。学校也没有培养高端人才的学科建制、机制和资源投入。

做法不对也是一个瓶颈,不管是管理文化产业的,还是从事文化产业的,对文化产业的认识都远远不够,比较片面。

此外,版权问题对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也构成了冲击。侵权、盗版横行主要是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力,执法机构打击力度不够,行业协会也还没有发挥出保护知识产权的应有的作用;收费并不代表保护知识产权,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点。而仅仅靠企业维权是不行的,企业没有足够的精力和办法进行维权,而且打完官司后,执行也是个问题。

融资不是问题

《新经济导刊》:文化创意产业与工业产业不尽相同,它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陈少峰:文化创意产品跟一般的物质产品有比较大的区别,它是一种精神产品,与文化艺术有关的产品,除了经济效益,还要有社会效益。

文化创意产业的规律表现在,产业链很长,一本小说或一个剧本,可以做成图书、电影、游戏、动漫等,开发延伸出一系列产品,资源的使用偏向于产业链,这是其他产业所没有的。此外,与工业园也不一样,文化产业主要靠人力资源,靠创意。管理的方式也不一样,主要管理艺术家、创意人才,难度也会增加。品牌和轻资产占很大比重,以轻资产为主导。

《新经济导刊》:您在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研究方面很有建树,请介绍一下国内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的现状。

陈少峰:商业模式针对于不同的行业和企业,一个行业有好的商业模式,也有不好的商业模式。比如音乐剧,可能就不容易形成商业模式,而通俗的演唱会就相对容易一点。对一个企业,商业模式也有好坏和做得是否到位的问题。商业模式要符合产业环境,做得好的文化企业的商业模式肯定符合国情和自身特点。

索尼采取的是一种互补性商业模式,游戏机卖得便宜甚至亏本,但游戏软件卖得昂贵。商业模式好不好取决于运作,能否复制,有没有成长性,有好多要素需要考虑。苹果的商业模式是把高端的硬件、平台、内容和创意融合在一起,其实这种商业模式,别人也想过,但就是做不出来或做得不到位。

《新经济导刊》:中小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面临哪些挑战?政府如何支持中小文化企业?

陈少峰:中小文化企业面临两个问题:一是不知道怎么做更好;二是不太会经营企业。现在都说中小企业融资难,其实不是融资的问题,因为你做得不好,所以融资就困难了,如果做得好,融资就不是问题了。这涉及到一个人才的问题,缺乏经营文化企业的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匮乏。许多中小文化企业每天跟着项目跑,追求短期效益,没有任何积累,甚至公司的品牌都没有留下来。

各级政府今后可以拿出一部分钱来持续地培养人才,比如,对区域文化企业经营人才的培训,连续办培训班。另外要加强文化产业学科建设,多培养像MBA工商管理硕士这样的人才,而不仅仅是本科和专科的学生;没有培养高端人才的平台就难以促进产业发展。

第3篇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各行各业迅猛发,许多产业模式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和重组。尤其是许多新兴产业开始探索传统生产模式之外一种新的发展模式。随着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文化创意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大量的文化资源和创意资源一夜之间被推到了市场的前沿。市场上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文化创意产品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这样一个以文化和内容为主导的产业,以客户体验为中心的经济的新时代已经悄然来到了我们身边。同样的,这样的商业模式也来到我们身边,我们称之为“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本文将就丽江“雪山艺术小镇”这样一个例子来对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暨创意产业进行简单的讨论。

一、文化产业商业模式

创意是文化产业的起点,也是最为核心的竞争力点,是人的文化与创意,但是文化和创意本身不能够直接变成财富,它必须经过一个产业化的过程,也就是说文化产业商业模式指的是一种文化企业在明确外部资源和内部条件的情况下如何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和获取价值的基本原理。

按照陈少峰教授的分类,此种文化产业跟其他产业融合的商业模式,属于组合的商业模式。国外学者也常把此种类型定义为商业地产的文化内涵式销售,指针对某一产品进行文化内涵的开发再销售或者对直接植入文化内涵所得到的产品进行销售的过程。在这里我们谈论的是商业地产的文化内涵式销售,这一定义从根本上赋予了商业地产在商业之外的价值属性,是区别于传统的商业地产的纯商业模式,依托于一定的文化背景或者文化创意、文化主题,以这些软性文化为核心卖点所开展的地产项目。例如:华侨城欢乐谷(主题公园)、北京798艺术区(创意园区)这些都是国内发展比较成熟的文化地产商业模式,本文将以雪山艺术小镇为例对丽江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进行探讨。

二、雪山艺术小镇的商业模式

作为丽江本土的文化地产项目――雪山艺术小镇,它和李亚鹏先生在丽江发起的“COART亚洲青年艺术现场(以下简称COART)”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一)雪山艺术小镇的发展和创意

1.雪山艺术小镇简介

雪山艺术小镇,是“国内首例”呈现的,领衔丽江的COART艺术主题生活小镇式商业街区,它是建立在COART已经营造的宣传效应基础上的一个创意社区,也是一处商业地产,并且COART艺术现场的主要场地也会从原有的束河古镇内部慢慢转移到雪山艺术小镇。该项目是基于COART艺术跨界、联合、混搭的国际先锋理念,旨在打造世界与丽江、传统与现代、文化与艺术、商业与生活、度假与休闲全面包容的前沿商业模式。

COART艺术现场具有人文关怀,教育公益,环境友爱,传统保育,艺术科学等多元综合主题内容,而各式各样的免费表演更是让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创意和艺术的魅力,极大地提升了其社会价值。

2.雪山艺术小镇的设计

雪山艺术小镇是中书控股旗下中书地产的首发之作,由世界重量级大师隈研吾、华人设计师领军人陈幼坚等巨匠联袂,历经数载精心打造。作为丽江唯一有产权的院落商业,源本重现了纯正的丽江坊式建筑;景观规划为正对雪山的对景轴线,主建筑群为丽江纳西风格,而COART艺术中心、艺术影院、青年艺术酒店T艺术家工作室等建筑则体现国际先锋设计理念,整体呈现了世界与丽江、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跨界融合。雪山艺术小镇占地超过27万平方米,集艺术主题的客栈、餐饮、娱乐、零售、休闲等商业业态于一体,为人们带来“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新鲜体验。

3.雪山艺术小镇面临的问题

(1)目巳巳

通过考察和了解,我们发现就现有的院落情况来看,像“致青春”客栈、逸家餐厅、雪山合作社还有好机友俱乐部等等商家都可以说是门可罗雀。不仅仅是因为它本身所处的地理位置在城北高端地区,普通民众进入动机小,人们的精神生活还不能达到这一层面。来到丽江旅游的高端游客,更多的可能会选择悦榕庄或者君悦这样的星级酒店,而很少去选择这样的艺术创意社区,毕竟中国如今的高端游客还是以商务人士为主,艺术新贵在游客比例中还是比较少的一部分。

(2)宣传推广

仅仅靠一年两届的COART对雪山艺术小镇的宣传起不到太大的作用。2014年11月12日至12月16日是COART的2014年的秋季活动现场,也是整个COART的第6届活动,我们通过现场走访看见COART艺术现场确实相对于平日的雪山艺术小镇热闹了太多,可是我们不禁思考, 5天的艺术节过了之后,能有多少人了解到雪山艺术小镇呢?又能有多少投资人进驻到雪山艺术小镇呢?所以雪山艺术小镇应该探索更多的宣传渠道。

(3)商业模式

在谈到雪山艺术小镇项目的初衷时,李亚鹏讲到“在艺术家和文化入驻之前,北京有798,纽约有SOHO都是城市的死角。随着文化、艺术家的进驻,798成为北京炙手可热的地方,SOHO成了纽约最贵的地块。但是商业的介入却慢慢的把文化和艺术家挤出去了。这就成了一个怪圈,因为文化和艺术的导入造成了这么地块商业价值的提升,而因为商业的提升又慢慢的把文化和艺术排挤出去。当没有了文化之后,它就只是个商业,而当它只是个商业的时候,它就面临着所有商业体的竞争。”可是从丽江的发展可以看出,雪山艺术小镇想要取代大研古镇和束河古镇成为丽江“第三城”,不管是人口密集程度还是产业集中度、商业发达程度来说,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4)活动的参与机制

雪山艺术小镇如今作为COART的固定场地和地产项目,不仅是一个艺术区的物理空间,更是一个盈利性的地产项目,需要有合理的参与机制来适应它的投入。可是很明显,现如今的活动参与机制除过COART的观众参与和消费之外,便只有商家的入驻和体验。按照良性发展的基础来说,它应该慢慢地将其打造为除过COART主要场地之外的一个固态化、周期性的主题参与区,除过原有的内容之外,增加一些展览、常规放映、戏剧节、创意大赛之类的内容,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参与性。

(二)雪山艺术小镇的创意之路

1.雪山艺术小镇背后的创意阶层

创意社会拥有一个创意阶层,根据“创意阶层”的定义和对雪山艺术小镇的资料搜集可以知道,雪山艺术小镇作为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的典型代表,营造的是一个以新兴的民间艺术家和创意人士的产业园。李亚鹏先生自己说过:“我们是想给很多的艺术家和创意人士一个平台,一个机会,让他们能够在这里找到灵感,不管是生活还是经营,都能够共同将雪山艺术小镇推动为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小镇。”那么,雪山艺术小镇背后的创意阶层的显而易见了,就是这些民间的或者已经被社会所认可的艺术家和创意人士。

2.雪山艺术小镇所打造的创意社区

根据理查德・佛罗里达先生所说:“创意社区是充满活力和赋予人性化的地方,是推动个人成长的沃土,它能够激发文化与技术创新的火花,创造就业机会与财富,并能够容纳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文化。”

雪山术小镇是不同于北京“798”这样的文化产业园的,毕竟“798”这样的地方是之前的厂房改造,并且艺术家自发的聚集起来的,可是雪山艺术小镇是在一片荒地上面建立起来的,不管从建筑还是主题商铺来说,它都是有着自己的一套策划的,而且它和生活离的太紧了。像“798”这样的地方,除了艺术家,普通大众是很难在那里生活的。可是雪山艺术小镇所打造的创意社区严格符合了上文所谓的“能够容纳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文化”这样的原则。所以,不管是艺术还是商业,雪山艺术小镇这样的一个创意社区都很好的照顾了当今人们的一种较为自我的生活方式。

3.雪山艺术小镇是丽江创意产业的萌芽

纵观丽江如今的旅游文化产业,除印象丽江和丽水金沙等演艺类文化产业之外,也就只有丽江千古情和雪山艺术小镇。雪山艺术小镇给我们提供的是“从无到有 ”的一种创意社区的建设理念,不仅仅因为它是丽江唯一的产权式院落,更是在于雪山艺术小镇在结合丽江当地建设风格、风土人情的基础上,对中国度假式艺术区的一种新的解读。项目承载着每年两次、超过20万人参与的COART亚洲青年艺术现场活动,设有常态化的艺术表演、艺术集市、艺术沙龙等,是功能齐备、个性鲜明、全时服务的国际艺术体验区。作为艺术家与时尚追随者的朝圣地,未来必将成为“丽江第三城”。所以从各个角度来说,雪山艺术小镇都是丽江创意产业的萌芽。

三、雪山艺术小镇对丽江文化产业的启发

丽江国际知名的游城市,纵观其文化产业项目,主要的类型还是“民族风情、大型演艺”之类的。这些项目固然很好地结合了当地的特色和本土文化情况,可是对市场的细分却不够明确。按照丽江现今的消费水平来说,来丽江旅游和消费的游客大部分都还是较为富裕的中产阶级,那么这些人需要什么?束河古镇和大研古镇除了氛围上的差别,几乎是雷同的两个小镇,丽江的旅游还有没有后续的动力?所以雪山艺术小镇作为一个创意社区,作为一项文化产业,很好地承接了这样一个尴尬状态的空档。除了在客栈喝茶晒太阳,丽江的慢生活还有什么?雪山艺术小镇提供了一种理念:丽江不仅仅是一个著名的旅游地,同时也是一个普通的城市,这个城市除了旅游还有艺术。

四、结语

本文仅以雪山艺术小镇这样一处独特的创意社区为例,对此类商业模式进行了大致地分析。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种类庞杂,但是雪山艺术小镇的出现给我们提供一个思考案例。不论是文化产业园区,还是民族特色的大型演艺,还是特色文化商业街,在丽江都应该得到支持和重视。

第4篇

一、中国文化产业新业态的类型

文化产业新业态为文化产业新增长点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契机,也为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开辟了新领地。不同的文化产业新业态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对不同文化产业新业态形成的类别进行探讨,能够为文化产业新增长点的开拓以及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提供新的思路。图1所示为中国文化产业新业态形成及创新模式结构图。

1.全新业态全新业态的产生一般通过需求创造和技术创新两种途径。随着居民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新的资源也随之被开发出来以满足少数群体的需求,这一少数群体慢慢积累形成稳定的消费群体后,就预示着一种基于需求的新业态正在萌芽、成长。这种因需求细分而创造的业态从传统文化产业业态中逐步脱离,形成独立的全新业态。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革新背景下,企业会根据人们在新技术环境下产生的新需求特点,创造出新的内容产品,培育出一批文化产业的新业态。比如数字化技术下诞生的微信、微博等基于互联网服务平台的相关应用研发,开启了文化产品的微信支付、在线实景体验等新的消费体验模式,为文化产业的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可挖掘空间。

2.改造业态由于传统文化产业面临着来自新兴业态和其他产业的冲击,市场被逐步蚕食,市场份额也持续下滑,而利用新技术带来的机遇进行改造升级是提高竞争力、实现文化产业突围发展的途径之一。文化产业的改造业态既包括充分运用新兴数字信息技术对传统文化产业进行改造,以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为传统文化产业注入新的元素与功能,丰富其文化表现形式,推动业态的不断创新,也包括从引入新载体和新商业模式的角度入手对传统文化产业进行提升改造,如日益丰富的数字化移动终端以及以淘宝、亚马逊等为载体的网络商业模式等都为当前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4]

3.融合业态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产业融合是两个产业或多个产业在内外部作用下的资源整合、活动延伸、产业链重组的过程。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的这种异业间融合是文化产业新业态产生的方式之一。[5]在政策扶持、技术创新、产业竞争的综合因素作用下,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一方面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途径,另一方面也是文化产业面临激烈竞争的现状而进行集约化、规模化生存之路的探索。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而衍生出的文化旅游业,既为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产品内容,也扩展了文化产业的服务边界和品牌效应,两者的交叉融合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双赢之举。

二、中国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创新模式

由于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或内容等资源、不同类型的文化产业新业态也对发展模式提出了新要求,文化产业新业态在对资本、内容、组织等资源进行整合利用的基础上形成了商业运作、资本运作、组织管理、表征呈现、内容创意五种创新模式。这五种创新模式既可以作为反观不同类型文化产业新业态得以形成的参照点,也对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常态化、持续化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商业运作模式商业运作模式的核心在于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融合来孕育新的文化业态。文化产业从横向或纵向延伸出相关的产业或产品,以衍生品或延伸业务的开发来实施下一轮的商业运作,不断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产业链条,使文化产业新业态不断走向成熟化。涉及交易、买卖等活动都是商业运作的一部分,在整个商业运作链条中,抽离或改变其中一个元素就有可能影响整个产业形态的发展。因此,创新商业运作方式是发展新业态的重要途径之一。文化产业中出现的虚拟交易方式正是创新商业运作的重要一环。传统的文化产业交易是在固定场所消费有形或无形的精神文化,虚拟交易方式的出现不仅使随时随地的支付方式成为可能,也把消费体验由实地实景扩展到虚拟场景的现实可感体验。比如,“旅游虚拟体验网”即是利用三维虚拟成像技术,使消费者可足不出户进行类似3D场景效果的全景虚拟体验,虚拟体验集景区信息展示、导航导购、景区监控于一体,也有微缩地图指引、快速切换场景等应用。[6]这种新型旅游方式对于旅游行业而言,就要求致力于电子商务的旅游业务对旅游体验观赏点进行技术性转化,这样会更有助于虚拟旅游带动现实旅游,实现线上线下的双重创收。

2.资本运作模式资本运作模式是在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模式中区别度不高的一种模式。它主要是通过多元化投融资的资本运作方式来发展新业态,尤其是在文化产业中,通过无形资产来进行产业化运作,力图以更小的资本投入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由于文化产业新业态很大程度上处于培育期的初级阶段,商业模式并不完全稳定,因此多元化的投融资方式既是分担发展风险的有效手段,又是完善新业态产业链、拓宽新业态业务所需资金的必然要求。

3.组织管理模式文化产业新业态的组织管理创新模式包括企业内对文化产业中生产和资源组织管理方式的变革以及企业或行业内组织结构的调整和创新。文化产业组织管理模式的调整和变革可以增强产业发展的活力,使企业在产业中获取更大的发展自由度和发展自,进而推动具有显著发展潜力的新生业态的形成。文化产业新业态的融合与改造必然要与其他产业或元素相交融,尤其是异业间的糅合会对文化产业中的组织结构模式提出新要求。比如“文物酒店”这种集较强文化性与浓厚商业服务性的整合,使得双方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与依托于文物而进行酒店服务业拓展的战略不同,由于“文物酒店”是一种双元素的综合开发,文物是实实在在的真实性物品,而酒店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为文物的开发作出延伸,提供文物宣传及观光的平台,因此在文物管理与酒店管理的两者之间必然要进行组织管理的创新性设计。

4.表征呈现模式传统文化产业业态包括书报刊出版、印刷和发行业,文化艺术业,文化娱乐业等,而新业态则可以在这些原有业态的基础上,借助新技术等应用来进行多渠道、多元化的呈现,这种新的表征呈现模式可以带动文化产业新业态在多终端的呈现、多平台的应用过程中得以实现。随着数字技术的兴起,各种形式的内容呈现载体日益丰富,数字出版、3D动漫、会展等具有新时代气质的文化产业带来更有创意的表征形式。除传统的书刊出版企业外,许多互联网企业也在利用网络、数字技术,创新文学作品的创作渠道,创造出一些新的形态。例如豆瓣读书正是利用网络平台为大众提供出版发行的渠道,同时出售传统图书的电子版以及经典网络内容的特辑。这些方式实质上都丰富了文化产业的内容,也是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的创新性思路和途径。

5.内容创意模式内容创意是文化产业新业态产生与发展的“源头活水”。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内容只有具备独创性,企业的商业运作才能获得持续发展。文化产业的商业运作和资本运作、企业管理创新和表征呈现形式的多样化等文化新业态创新模式必须以内容创新为基础。与前面几种创新模式不同的是,内容创意模式的可复制性不高,更有利于差异化的运作,是文化产业新业态创新的核心模式。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培育和发展离不开产业内容及资源,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中使效益最大化是文化产业新业态培育的目标之一。而文化创意产业就是对文化产业内容进行创意性开发的“二次”加工处理,依托于具体的内容元素,开发其符号化的内涵,赋予新的价值意义,也是对文化产业内容更深层元素的挖掘和思维再现,这种挖掘和再现是新业态发展的富矿,具有发展空间的无限可能性。

三、中国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发展策略

文化产业新业态有助于完善产业的组织管理结构、拓展产业链、开拓商业运营模式、促进资源的创新整合,而不必局限于传统的发展思路。针对以上5种创新模式,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开拓思路,运用高新的技术手段、完善的组织结构,来带动文化产业新业态不断创新,获得持续的、稳定的科学发展。

1.立足缝隙市场,建构分层化的创新发展模式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培育是立足于新资源或新需求而形成的,因此对消费市场进行定位是非常关键的第一步。随着文化产业的消费市场由小变大、市场细分由大变小,在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创新模式下,依据市场缝隙理论进行定位,致力于分层化消费市场建构,是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的最佳选择。在出版领域,诸如基于互联网的豆瓣阅读等平台做得风生水起,是文学创作新业态形成发展的一种类别。豆瓣阅读的成功不仅在于内容的丰富、广大的读者群、便捷的获取方式等方面,也在于其实行免费与付费并行、引入内容后的再分成等商业模式。实行“免费与自行定价相结合、豆瓣与作者再分成”这种分层付费的方式也便于培养读者的付费习惯;在引入的其他电子书方面则是与出版社按售价进行再分成。目前,豆瓣阅读只是占据部分小众市场,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更多地集中于长尾理论下的用户体验、产品开发等方面,以期培育完善的、有利可图的新业态形式。

2.实施精准营销,培育消费定势人们对于新业态的接受可能需要一定的过程,因此文化产业新业态在发展过程中可实施精准营销,对消费者进行逐步渗透,以此培养人们的消费定势、稳定消费需求。2014年,互联网电视成为技术融合背景下发展较为迅速的产业。无论是传统电视台、电视制造商还是互联网企业纷纷把目光转向家庭客厅,尤其是一大批互联网企业凭借丰富资源及雄厚的资金,相继推出各自的产品,使互联网电视(OTTTV)散发勃勃生机。诸如乐视网所推出的乐视超级电视在与百度影音推出的“棒子”、湖南电视台推出的芒果嗨Q等一系列盒子的竞争过程中,则占有较大优势。乐视超级电视有效利用了乐视网的巨大内容库,并不断优化系统性能、研发更多的应用系统,这个过程若没有优质的乐视网内容资源作为依托,以原有乐视网巨大用户资源作为基础,单纯凭借高性能的电视机硬件制造及应用商店是很难占据市场的。

3.整合文化产业资源,重组核心价值链文化产业可以借由新业态来进行资源整合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以确保企业持续的创新力及发展活力。利用数字技术、云计算等高新技术对原有优质的文化产业资源做进一步优化,以生产具备高产出价值的文化产品,并充分强化此产品的开发空间,形成固定的价值链条和发展路径;对于未得到充分注意力的产品及未能较好开发的文化产业资源,可以利用多种推广渠道,通过大数据的挖掘来开发相应的需求元素逐步吸引消费者,以此充分利用产业资源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在图书出版行业,出版商可将畅销的图书转码为网络资源,实行线上线下多渠道的销售;可以分专题、分平台进行重新编辑,以特定群体为稳定消费群;可以进行版权分销等二次交易。而对较为零散、尚未确定销售前景的内容,则可以借助网络平台,由免费向收费,或通过琐碎资源的整合编制特辑来扩大售卖量。

4.开拓行业合作思路,发挥产业间联动效应文化产业新业态大多是在不同行业间互动、渗透的过程中形成而稳定下来的,因此新业态在不同行业间的互动合作方面更有潜在优势,也更便于产业间联动效应的发挥。具有潜在联系的行业之间建立联盟,既可以共同研发产品和服务,降低生产成本,共担风险、共享利润,又可以延伸自身业务,避免来自同类别企业过于激烈的竞争。视频网站与电子商务的联盟对于新业态模式的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视频网站的营收通常来自于广告收入,但随着带宽的加速、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视频网站则积累了大量的用户,而电子商务的发展除了通过购买大数据来进行精准推送,也逐渐陷入固定的模式而难以有所创新。新技术的研发使得电子商务可以将网络视频中的物品进行技术上的处理,使观看视频者点击视频中的物品即可直接购买,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影视的宣传推广作用及大用户的优势,又为电子商务提供了资源平台,这种在表征呈现和内容创新模式中的创新将会使双方占据新业态领地的制高点。

第5篇

近几年文创园区受到市场疯狂追逐,地方政府以及各路资金蜂拥而至,文创园区也遍地开花。然而,目前产业园区的标志性项目数量太少,虽然各地都建立了不少文化园区,在商业模式上却始终难有突破。不仅要有特色更要有创意,这已经成为国内文创市场亟待改善的现状。

中国文创市场不缺乏文化产品,但却缺乏文化精品,中国的文创产品或服务中单次性消费大多数停留在体验层面,回头客不多,文创产业要真正发挥出国民经济的支柱作用,尚待整个社会原创意识的觉醒和创新思维的爆发。对此,专家指出,首先要利用好“文化+科技”思维,应在现代数字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打通上下游环节,构建影视、游戏、动漫、网剧及其衍生品的文化产业链,提升产业层次。同时,不但要“走出去”,还要“走进去”,最大限度减少“文化折扣”现象。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副主席李小磊着眼于“文化+金融”,建议探索设立对外文化产业基金,加强金融合作,把融资、项目落地结合起来,“扶强扶优”而不是“扶贫扶弱”,给文创产业“走出去”最实质的扶持。亚太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创会理事长陈立恒表示,两岸之间的文化产业合作已由携手交流走向产业落地,目前两岸文创人员完全可以“1+1>2”观念来合作,共同挖掘丝路商机,面向全球市场。(来源:工人日报)

第6篇

关键词:文化企业;报业集团;创新能力;盈利模式

文化对于提高国家竞争力、提升国民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我国推行了一系列文化改革政策对文化产业进行改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对传统报业集团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报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大支柱,改革也迫在眉睫。报业集团不得不摆脱单一的纸质发行模式,走向媒体融合、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在新的传媒格局下,如何创新盈利模式,对于报业生存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一、报业集团商业模式概述

受互联网免费经济和思维逻辑的双重影响,企业商业模式日益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学者们分别从企业运营、盈利来源、多维整合等不同角度,对商业模式的内涵及构成要素、商业模式的结构模型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尽管由于学者们关注重点和研究领域的不同尚未达成共识,但基本上都认同价值是商业模式的逻辑主线,商业模式的核心范畴包括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分享与获取四个要素。

(一)价值主张。价值主张是企业的商品或服务能够为顾客带来的价值体验,是客户从中可获得的利益总和。经济价值主张不清楚或者不适合,就会导致报业集团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出现混乱,甚至失败。只有不断捕捉顾客的需要,进行深层的分析和研究,才能提出适合顾客的、有价值的企业价值主张。

(二)价值创造。价值创造是指企业生产、供应满足目标客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系列业务活动及其成本结构。价值创造最主要的是企业投入,顾客获得所需利益,这需要构造实现顾客价值的活动流程:价值链。报业集团定位好价值链,便可以掌握价值创造中最有力的资源和业务流程,从而创造更多的价值。

(三)价值传递。价值传递就是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传递给客户的过程,便于客户购买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价值传递是评价企业价值输出的能力。

(四)价值分享与获取。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下,市场竞争由企业间的直接对抗转向价值网络的整体抗衡。任何一个网络成员的竞争力会最终影响到这一整体竞争力。

通过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以及价值传递,报业集团已经形成了一个有效的价值网络,价值链中各个利益相关者的相互合作,通过价值网络的连接,各自取得相应的利润。报业企业只有明确自己所处价值链中的位置,并在相应位置上发挥优势,才能创造价值。

二、报业集团盈利模式现状

盈利模式是由产品、服务和信息这三个要素有机结合起来的系统框架。这体现了盈利模式分析框架中的基本要素―产品、服务、信息、商业参与者、价值以及收入来源等。

传统报业的盈利模式是“二次售卖”模式,即发行收入和广告收入两条腿走路。我国报业市场长期采取低价发行来获取大范围受众注意力,继而获取广告收入。这使得报业发展过度依赖广告收入,基本属于“一条腿”盈利的经营模式。

基于网络技术的新媒体加入改变了传媒格局,同时也冲击着传统报业的盈利模式。主要依赖广告收入的报业商业模式抗风险能力差,并且在新媒体冲击下难以再凭借低价来获取高额广告收入,这亟需寻找新的盈利模式。

三、报业集团盈利模式创新设计

(一)价值主张创新报业集团的盈利模式。报业集团一旦提出价值主张,就会集中精力在商品或服务上使其能够满足顾客的价值需求,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或战略部署。报业集团结合自身竞争优势制定运营策略,并将企业文化和企业价值传递给顾客,在满足顾客价值的基础上创造更长远的企业价值。

1、经济价值主张。报业集团并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其生存发展依赖于与利益相关者的相互作用,因此,经济价值主张对于报业集团的发展至关重要。报业集团在商业运营中为其利益相关者提供直接或间接利益总结为以下几点:

2、服务价值主张。无论是传统经营模式还是数字化时代,报业集团依赖于为广大读者服务过程中获取利润。因此,报业集团的服务价值主张必须让读者获得相关的价值,以培养读者对报业集团的忠诚度,才能使报业集团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得以长足发展。通过分析客户的需求,分类如下:

(二)价值创造创新报业集团的盈利模式。报业集团要结合价值主张在生产、营销、物流方面为顾客设计一个与众不同的价值链,进而从价值链整合中获取利润,主要包含全媒体链的整合和全业务链的整合。链上所有的业务都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价值链的差异化、核心化、匹配化才能够实现。

1、全媒体链整合。全媒体是把报业集团作为一个价值链条,依靠传播介质和传播途径将多种媒体复合起来,打造一个统一的全媒体信息平台。报业集团需借助互联网背景下的渠道、介质、技术来改革经营、生产和盈利模式,以进入全媒体时代。

2、全业务链整合。报业集团按照业务链条上的组成部分来设立部门结构:采编部、印刷部、发行部、广告部等。每一部门整合自己部门自身业务链条,获取新的盈利点,同时部门之间相互合作打造集团全业务链。

(三)价值传递创新报业集团的盈利模式

1、细分市场,建造数据库。利用报业平台优势,将服务和产品传递给读者。报业集团走数字化道路,必须走一条以满足读者需求为主,数字化技术和媒介介质为辅的发展之路。

2、各地设报纸专卖店。专卖店所在地区有相应报纸印刷点,确保用户在第一时间阅读所订报纸,实行线上、线下同步订阅。

3、组织公益活动。报业集团可在线上组织公益活动,线下发行免费报纸,抢占优质渠道,在此过程中与广告商合作,获取盈利。

(四)价值网络创新报业集团的盈利模式。报业集团在整个价值网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合作,发挥1+1>2的经济效应,从而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

1、整合平台资源,吸引外部投资。报业集团作为国有控股的事业单位不能上市,但其所属的从事产业经营和相关业务的企业公司可以上市。报业集团可将各个业务部门分离,成立单独的子公司。利用子公司允许上市的机会,与其他行业合作,广泛吸收社会资本,从而获得大量民间资本。

2、整合平台资源,实现内容盈利。内容资源一直是报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这是报业集团摆脱门户网站冲击的最有力武器。报业集团出售的并不是报纸,而是以无线电波、直播卫星、互联网络为媒介多渠道地销售高水平的信息增值服务。

参考文献:

[1] 原磊.商业模式体系重构[J].中国工业经济,2007,6.

[2] 孙永波.商业模式创新与竞争优势[J].管理世界.2011,7.

第7篇

关键词:文化演出;商业模式;利益合作平台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衣食住行的基本生存需要得到较好地满足之后,对文化艺术的追求与消费开始升温,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具有较高的附加值,而且可以起到教育民众,文化输出的重要作用,需要大力的扶持和发展,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文化演出市场潜力日益突出,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文化演出产业还没成熟,演艺市场存在不少的乱象,影响着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我国的文化演出产业需要不断创新,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

1 我国文化演出产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文化演出产业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以直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标的商业票房性演出,这一模式的目标很明确,就是通过演出获取门票的收入,因此对市场的依赖性较大,为了卖出去更多的门票,吸引更多的观众,举办者必须确保演出的内容为大众所接受,才能盈利,因此举办的演出多是市场比较成熟的种类,如明星演唱会等,但对于观众群体较小的一些演出种类,往往难以吸引投资者,另一类则是赞的文化演出,演出资金主要来自政府或企业赞助,演出主体是政府与企业,文艺团体或演出企业是演出服务供应商。[1]这一类的演出往往内容较为高雅,受市场的制约性较小,一些艺术性较强的演出都可以得以举办。

2 我国文化演出产业存在的一些问题

商业性票房演出是目前我国文化演出产业的主体,随着现代流行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明星开始举办演唱会,几乎各大城市都出现了演唱会的身影,但是商业性演出有巨大的风险性,不同于传统的商品,商业性演出在进行之后,即使票房收入不好也不能停止,一旦门票销售不理想,举办者就面临着亏本的压力,面对市场风险,举办者只会考虑市场较为广泛的演出,企业选择节目的标准是赢利与否,因此很难保证演出的艺术品位,将使一些不入流的低成本的媚俗演出充斥其中,无法实现满足观众文化需求的真正初衷。特别是一些在民众中起步较晚的演出类型,如交响乐、芭蕾等艺术形式,因为在我国观众相对较少,市场风险较大,得到演出机会就会很少,不利于艺术的普及和人民文化素养的提高。赞的文化演出面临的问题则是资金短缺,由于经济基础较弱,我国目前尚未制定出系统的制度来资助文化演出的发展,因此赞的演出需要找到投资者,而投资者则需要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演出必须能够给赞助者明确的帮助,才能打动投资者,此外,在实现赞助者的投资回报方面,也没有形成成熟的模式,企业或者政府投资演出,主要是为了达成宣传教育的目的,而现实中,文化演出一般仅仅是通过在海报上写明某某赞助等方式,往往不能够很好地满足赞助者的宣传需要,挫伤了赞助者的投资积极性。

3 我国文化演出产业模式创新的理论基础

当前我国主要的两种文化演出方式,即票房型演出和赞助型演出。通常来说,前者向消费者销售的是作品,而后者则是向消费者提供一种销售服务;可以说我们对于演出潜在价值的挖掘还不够深,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对商业演出的价值进行发掘,这也是我们创新文化演出产业模式的根本性前提。

3.1 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及管理沟通学说

组织行为学当中的利益相关者理论阐述了一个重要的观点,那就是任何一个组织,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机构,都有着影响它们发展的不同类型公众,即我们所说的利益相关者,并且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还将会拥有不同的利益需求。而作为组织来说,利用不同的公共关系渠道来影响它们的利益相关者,以保证自身和利益相关者建立起共赢的合作模式,从而实现组织发展的目标是至关重要的。管理沟通学说中最核心的理论阐明了一项观点,那就是说:“沟通是组织建立并维持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最主要方式”;而海曼也将沟通定义为“传递思想,让别人理解与支持自己,并且这也是在一定文化情境下相互交流的一个重要过程。”而站在组织的角度上来说,任何组织都需要一个有效的文化沟通平台,来让利益相关者们更好的理解与支持自己。基于上述的两大理论,然后我们将之与文化演出结合起来,能够发现文化演出可以为组织提供与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管理沟通”的服务,成为组织公共关系开展的又一重要手段,从而为组织搭建一个更加有效、良好的文化沟通平台。比如说,政府机构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演出的方式,向群众传递和谐、孝廉等等社会美德;企业则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演出,向员工及管理层传递知识就是财富、团结更有力量、勤劳才能致富等等企业文化理念和管理思想。

3.2 情感营销理论带来的启示

从商业角度来讲,文化演出为观众提供的是一种商品和服务,但本质上它传递的是一种情感,为观众交流情感、进而让观众创造情感,并且它能够在不同的观众之间形成一种“情感效应”。如果说政府或者是企业投资一件文艺作品,并且是根据其所针对的利益相关者专门创作的,那么利益相关者就会在欣赏演出作品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受到其组织者的影响,并且会对组织者产生一种情感,也可以说是组织者可以通过文艺作品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开展一次情感上的交流,进而让利益相关者对组织自身形成一种情感上的共鸣。最终,这样一次成功的情感营销过程就在文艺演出之中圆满完成了。而情感营销理论与文化演出相结合,给我们带来的最重要启示就是:对于那些文艺性强、公益性强、而市场性相对较弱的文化演出来说,可以试着与政府或者是企业合作,将自身转变成政务性的演出或者是商务性的演出。当然,这也需要文化演出组织者认真的设计与筹划,力保演出能够切实达到政府和企业宣传的目的,并且还应当真正能够打动观众,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也只有这样,文化演出才有在市场中继续生存与发展下去的能力和必要。

4 文化演出产业模式创新的途径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我国的文化演出类型较为单一,最为火爆的多是演唱会类型的商业演出,赞的文化演出由于缺乏明确的利益回报,也很难吸引赞助方投资,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文化演出市场将会越来越单一,越来越商业化,不利于高雅艺术类型的普及,普通的观众也没有养成和接触高雅艺术的机会,因此需要对传统的文化演出产业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商业模式的构建和路径选择直接影响着文化产业企业的竞争力。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必须要考虑两点:首先,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企业要明确,我所能为市场提供的服务是什么?我对市场有什么独特的价值,在商业社会,只有能够为市场提供独特价值的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其次,确保自己提供的服务是质量最好的,不可替代的,基于这两点思考,我们认为搭建一个以文化为主体内容的平台,然后与其他的产业有机结合,通过文化演出的平台,侧面实现不同行业的利益需要,从而开辟一种新的商业演出模式。

例如,交响乐作为严肃艺术的一种,国外广泛普及,演出市场巨大,一些国际知名的交响乐团依靠商演即可实现盈利,但是在我国,因为发展比较晚,同时也缺乏市场,造成演出稀少,即使有也往往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都市,普通观众缺少接触的机会,武汉红金龙集团举办的《红色经典—红金龙纪念百年电影电影音乐会》却成功为普通观众提供了观赏机会,中国广播电影交响乐团一般来讲很少有大规模的商业性演出机会,特别是一些中小城市,平常很难进入,而红金龙集团为了向社会推广和宣传自己的商品,联合了广播电影交响乐团,每场免费向1000名观众提供门票,让观众零成本的接触到了交响乐的魅力,这样对交响乐有了实际的了解,有可能培养起他们对交响乐的浓厚兴趣,在以后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他们可能就能为商业性的演出买单,而广播电影交响乐团则零成本的向社会传播了交响乐的魅力。

地方的政府是烟草的消费大户,也是红金龙集团重要的客户资源,如果仅仅靠集团当地的营销团队,很难与地方政府建立有效的关联,因为烟草行业是每个地方的纳税大户,是当地政府财政经济的重要来源,当地政府考虑到保护本地烟草企业利益的需要,不会主动的参与到红金龙集团的营销活动中去,但是发展文化产业是国家的政策方向,红金龙集团举办的音乐会则是政府展示自己文化政绩的机会,因此政府官员会对红金龙的晚会进行支持,这样红金龙集团就成功的与地方政府建立了联系。

文化演出影响力大小,还与媒体的宣传力度密切相关,红金龙集团举办的音乐会,是一场文化盛事,当地的新闻媒体为了获取新闻,会积极的参与到晚会的报道中去,这样红金龙集团不用额外的在广告媒体上花费巨额的广告费,就成功的在大众面前增加了公司的曝光率,而媒体则通过报道晚会情况,获取了新闻资源,实现了利益均沾。

当地的商业人士与文化名人也是红金龙公司重要的客户资源,而这些商业人士也需要通过各种社交场合与政府部门保持一定的联系,同时也需要进行互相的联络和交往,扩大自己的人脉,而这场晚会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交往的平台,因此凭借晚会,红金龙公司会成功与自己的重要客户群发生了交集。

红金龙集团自己则借音乐会的举行,成功地想自己的客户群体推广了公司的产品,同时也借次机会向社会展示了自己的实力,实现了与多方的共赢。红金龙集团的音乐会是一次成功的文化演出,也是商业模式上的创新,通过音乐会,广播电影交响乐团零成本的实现了文化演出的机会,向社会奉献了精彩的文化演出,培养了交响乐的潜在观众,地方政府实现了展现文化政绩的需求,媒体企业获取了新闻资源,当地的商业人士与文化名人则找到了进行沟通和联络的平台,通过一场文化演出,看似不相关的各行业实现了利益的整合。

通着这一成功的商业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文化演出模式上的创新之路,即根据客户的利益需求,找出各行业的外部利益相关者,通过文化演出这一平台,将他们的利益进行整合,从而成功的销售给客户,这样文化的产值就不会仅仅停留在依靠门票收入等方式来获取收益,而是成功的与其他行业有机结合,从而在实现文化演出的基础上,为其他的行业带来更高的附加值,最终实现共赢。

5 结语

总的来说,我国的文化演出产业发展远未成熟,类型也较为单一,因此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商业模式显得十分重要,像一些市场普及度不高,艺术性较强的演出形式,应该考虑以文化演出为平台,与其他的产业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构建一个利益共同体,在实现了艺术演出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文化演出的市场中去,从而繁荣文化演出市场,丰富演出的种类,做到百花齐放。而文化演出产业未来发展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有待于我们去解决,在此也希望更多的业内人士参与到相关课题的探讨中来,为保障我国文化事业的现代化发展而共同努力。

第8篇

省市报业资源整合是大势所趋

省市报业资源整合,既符合产业发展规律,也是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明确要求。大众报业集团实施省市报业资源整合,顺应了文化产业改革与发展的大势,符合媒体自身的发展规律。

1.兼并重组,形成规模经济,是报业产业发展的自身规律

产业发展,有规模才会有效益。从国际传媒业着眼,新闻集团、维亚康姆、时代华纳、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等等,无一不是规模巨大、媒介多样的国际传媒企业。新闻集团是全球最大的传媒集团,旗下拥有《澳大利亚人报》、《纽约邮报》、《泰晤士报》、《太阳报》、《华尔街日报》等诸多名报,涉足报纸、杂志、出版、广播、电视、电影等相关行业,在全球拥有800多家企业。资产重组是新闻集团常用的经营策略。十多年来,新闻集团大举进行收购、兼并,星空卫视、道琼斯、20世纪福克斯、Direct TV、英国天空广播公司等,都有新闻集团的股份。这使新闻集团从当初发行量不到10万份的地方报业公司,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综合性传媒公司之一。

我国新闻出版业已形成较大规模,据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数据,2009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实现总产出10668.9亿元;实现增加值3099.7亿元。全行业营业收入10341.2亿元;利润(结余)总额893.3亿元,纳税总额为620.3亿元;不包括数字出版在内的全行业资产总额为11848.5亿元,净资产(所有者权益)为6168.3亿元。资产规模虽然巨大,但是在全国29家出版集团、39家报业集团、5家期刊集团、27家国有发行集团中,并没有能与国际传媒巨星同台竞技的企业。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地区和行业壁垒的存在,使资源过于分散,产业集中度不高,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2.以资本为纽带实施报业资源整合,是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的明确要求

2009年,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进入深化阶段后,对报业改革的主导方向,一是资源重组,二是培育骨干,三是市场推动,四是资本运营。2009年4月,新闻出版总署在《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推进联合重组,加快培育出版传媒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鼓励和支持业务相近、资源相通的新闻出版单位,按照优势互补、自愿结合的原则,跨地区、跨部门组建出版传媒集团公司。在三到五年内,培育出六七家资产超过百亿、销售超过百亿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型出版传媒企业。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则明确指出:“以资本为纽带,按市场规律办事,这才是改革。”

山东省把“发展重点文化产业,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打造一批文化产业品牌”,作为促进文化产业振兴的重点任务。2010年7月26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大会,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群在会上指出,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推进文化与资本融合。

随后出台的《关于促进文化产业振兴的意见》(鲁办发[2010]19号)中明确指出:“培育文化领域的战略投资者,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打造一批大型文化产业集团。支持国有报业、出版发行企业跨地域、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做强大众报业、山东出版、山东新华书店等新闻出版发行企业品牌。”“重点支持核心层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提高报刊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齐鲁晚报等鲁版报刊品牌的影响力。”这些要求,明确指出了大众报业集团及其所属齐鲁晚报在山东文化产业振兴中所承担的任务。

3.省市报业资源整合,在全国已有先例,省内已有探索

全国各省级报业集团都在探索省市报业资源整合,主要有五种模式(郭全中:《传媒业大变局下的必然选择――论省市报区域化合作》):

一是“西江日报模式”。2006年,南方日报社与西江日报社采取“存量不变、增量分成”的模式,开展第一步合作;2009年5月,双方进行产权合作,南方日报社以现金和输出品牌等报业资源购买西江传媒有限公司49%的股份,西江日报社控股51%。

二是“辽报模式”。2008年3月21日,辽宁报业传媒集团与铁岭日报社合作创办辽沈晚报铁岭版。2009年初,辽宁报业传媒集团又与本溪日报、辽阳日报、营口日报、阜新日报进行合作,合作不触及经营层面。

三是“楚天都市报模式”。2009年3月2日,楚天都市报襄樊版创刊,系由荆州日报主管的科教导报整体划转而来。

四是“生活报模式”。2009年12月17日,黑龙江省市两级报业结成战略联盟,2010年起,鹤城晚报、三江晚报、林城晚报、鸡西晚报、绥化晚报5家地市晚报成为生活报的地方版,黑河日报、七台河日报将与生活报共同创办新的生活报地方版。

五是“大众报业模式”。2009年11月18日,大众报业集团所属的半岛传媒有限公司(半岛都市报社)与潍坊报业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以资本为纽带,共同成立山东潍坊晚报传媒有限公司,参股经营潍坊晚报。合作的内容是:潍坊日报社将其主管、主办的潍坊晚报的采编权、发行权、经营权委托共同成立的潍坊晚报传媒有限公司运营,半岛传媒以现金和输出品牌等报业资源购买潍坊晚报传媒公司49%的股权,潍坊日报社持有51%的股权。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潍坊晚报广告收入增长38%,实现利润超过2009年全年。

4.大众报业集团最有条件在全省报业资源整合中担当重任

山东省报刊资源配置相对分散,报业结构布局不平衡,市级党报社除一二家以外,普遍发展缓慢。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广告市场萎缩,地市报社经营更加困难,有的甚至亏损严重,发展难以为继。山东做大做强报业产业,必须打破各种壁垒和限制,改变资源分散之现状。

大众报业集团在整合全省报业资源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不仅有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半岛都市报等报纸品牌,舆论影响力、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也稳步提高。2005年至2009年,集团总资产年均增长20%,2009年达到36.8亿元;净资产年均增长23%,2009年达到23.5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0%,2009年达到18.67亿元;2009年实现利税4.11亿元,利润2.86亿元,5年间年均增长52%。在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中,利润进入全国报业前三位,总资产、净资产和营业总收入进入全国报业前六位。

“资本联姻”的整合模式

从“潍坊重组”到“临沂重组”,大众报业集团对于省市报业资源整合的探索持续推进,形成了模式。

1.重组的基本框架

这次重组,临沂日报报业集团将非时政类报纸全部拿出和大众报业集团进行股份合作。主要框架包括:双方合作成立沂蒙晚报传媒有限公司,管理运营沂蒙晚报,各占50%的股份,成立鲁南商报传媒有限公司,管理运营鲁南商报,临沂报业占49%股份,大众报业占51%股份。公司成立后,临沂日报报业集团将沂蒙晚报、鲁南商报的采编、广告、发行等办报和经营权分别转至晚报公司、商报公司。新公司分别设立董事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双方共同委派董事会人员和主要管理层。沂蒙晚报、鲁南商报现有人员按照人随事走原则划归新公司,重新建立劳动关系。

“临沂重组”的方式与“潍坊重组”大体一致,只是合作主体和股本比例有所不同。“潍坊重组”的主体是半岛传媒和潍坊日报社,大众报业一方所占股本比例为49%;“临沂重组”又推进了一步,合作的主体是大众报业集团、临沂市委,大众报业集团所占股本比例提高到50%和51%,并出资收购了临沂新闻大厦。

2.重组的四个特点

一是市场主导,行政支持。

近几年,大众报业集团所属齐鲁晚报在各市地发展势头迅猛,仅临沂一地,年广告收入超过2000万元,在与当地市场类报纸的竞争中,逐步成为强势媒体。如果任双方自然竞争,必然会出现高成本、低效能的局面,既给省级晚报发展造成阻力,又使当地报纸难以为继,不利于产业的优化升级。省市同质资源重组,则是一种科学高效的市场竞合方式,符合双方的利益需求,携手共进成为两个市场主体的共同愿望。

临沂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张贺春说:“合作以后,临沂报业市场消除了恶性竞争。齐鲁晚报作为强势品牌媒体,市场拉动力强,一定能够带动鲁南商报的办报、广告、发行再上新台阶;沂蒙晚报借助齐鲁晚报的品牌、人才等优势资源,一定能发展成当地最有影响力的媒体。我们对合作充满期待。”

重组采取股份合作的方式,继续保持了省级和市级党报集团各自的主体地位,将同质资源拿出来重新组合,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存量不变、增量分成。在目前的行政区划中,这种方式破解了省市报业整合的瓶颈,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

临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连承敏在揭牌仪式上说:“对于这次战略合作,临沂市委、市政府完全赞同并大力支持。对于新成立的三个公司,临沂市委、市政府将在人事编制、财政税收、社会保障等各方面予以最大限度的支持,创造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

合作更是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群出席了仪式并为新公司揭牌。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党组书记宿华在接受大众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省地牵手,优势互补,必将做强区域板块,做活资源文章,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实现合作双方的共赢。

二是资本联姻,整合彻底。

两次资源重组都不是一般化的合作,而是深入到资产和文化层面,明确投资各方的关系、资产配比和利益分成,重构业务流程,对机构、人员、资产进行彻底整合。

在“临沂重组”中,大众报业集团按照成本价1.55亿元购买临沂新闻大厦,在资产重组方面推进了一步。我国新闻媒体有个特点,当资金储备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投资兴建办公大楼。这一方面是为了缓解办公需求与现有条件的矛盾。另一方面,我国传媒业并未真正与市场接轨,办报政策宽容度低,市场容量有限,投融资渠道不完善,报业利润很难用于扩大再生产,资金储备大多用于盖办公楼。所以,报社办公大楼往往都是最重要的报业资产,由报业利润转化而成。大众报业集团收购临沂新闻大厦,也是对报业资产的重组。

三是建企改制,一步到位。

重组后的潍坊晚报、沂蒙晚报、鲁南商报全部采取公司制,一报一公司,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以崭新的体制机制和事业发展的愿景,取代了生硬的体制转换,有效避免了转企改制过程中出现的身份之痛和各类矛盾,一次性解决了临沂日报报业集团非时政类报纸的改制问题。

沂蒙晚报记者部副主任刘文超说:“沂蒙晚报底子好,一线编辑记者大都是年轻人,有活力,有干劲,有思想。这次合作,将沂蒙晚报推向了更好的发展平台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对提高个人的业务能力也是一次很好的机遇,等于给了我们一个更加有活力、更加有前景的平台。用句广告词来说,就是‘她好我也好’。另一方面,合作以后的公司体制鼓励个人创造价值,这跟以前我们就按劳动量考核的机制是一致的,所以大家普遍都能接受。”

四是输出管理,激活文化。

早年海尔在扩张过程中曾创造过“激活休克鱼”模式,就是将海尔文化和成功的管理模式注入那些已经进入衰退期的企业,重新激活它们。通过管理模式和文化的复制,实现集团的低成本扩张。对于那些新成员来说,共享到海尔成功的经验,可以站到一个较高的新起点上,实现快速跟进和发展。

“潍坊重组”之后,采编和经营的主要管理团队出自半岛都市报。半岛传媒作为强势媒体向潍坊晚报实现管理输出和文化输出。潍坊晚报的办报思路和办报模式不断发生变化,采编和经营迅速见到起色,影响力不断提升(李毅:《山东省传媒业联合重组第一例――资本联姻半岛传媒携手潍坊晚报》)。

“临沂重组”后,大众报业集团依托齐鲁晚报品牌发展两张报纸,并从集团选调精干力量担任领导层,而新融入的采编和经营骨干人员主要出自齐鲁晚报。

临沂晚报传媒有限公司、鲁南商报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忠俊表示:“两个公司正式运转后,依托两大报业集团的优秀文化和强大的支撑力,注入齐鲁晚报成熟的办报经验和企业文化,引入公司化经营和市场化运作的先进理念,有信心让两张报纸快速成长起来。”

3.形成整合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简言之,就是公司通过什么途径或方式来赚钱。商业模式在学术上为多数人公认的定义是:“为了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提品和服务,达成持续赢利目标的组织设计的整体解决方案。”(李振勇:《商业模式》,新华出版社)其中,“整合”、“高效率”、“运行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客户价值最大化”、“持续赢利”是商业模式的关键词。

报业集团的商业模式也是一种发展方式。就是以服务文化消费者为目标,对报业相关资源进行横向和纵向整合,通过整体设计,使之成为高效运行的组织系统,实现持续赢利。报业集团通过经营传媒企业来创造净价值。所以,商业模式的核心,是如何整合传媒企业内外部资源,使效益最大化。

大众报业集团以“潍坊重组”作为开端,以“临沂重组”作为战略性节点,在省市报业资源整合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种商业模式:就是以集团战略为指导,在保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创新产业发展方式,以“资本联姻”促成自身资源整合力的持续提升,不断创造新的赢利点,实现资产和规模的高效增长。这在全国还是首创。

在10月14日的三家公司揭牌仪式上,大众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傅绍万说:“双方以产权为纽带、符合共同利益的联合,一定能结出丰硕的成果。我们有信心把这次合作搞好,做成合作的样板,为山东省乃至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创造成功的经验,作出应有的贡献。”

改革才有出路,合作才能共赢

“临沂重组”的成功实施,作为山东报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对大众报业集团及山东报业发展都将具有深远影响。

商业模式的特点是自身的可复制性。大众报业“递进式整合”的商业模式形成后,自然会产生新的扩张要求,不断创造新的赢利点。这是商业模式自身成长的必然结果。目前,大众报业已经成为省市报业资源整合的主导力量,必然会乘势而上,继续推进整合,并有可能参与到跨媒体和跨省界的资源交流。

第9篇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商业模式;品牌化经营

文化是民族的核心,也是权衡一个国家及地区综合力量的关键内容。如今国际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把本土的文化作为核心的创意产业,既显现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还支撑着国家跟民族的凝聚力。中国有着五千年漫长的文化历史,文化创意产业理应被作为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文化创意产业是很有活力且很有发展潜能的行业,它必能很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商业模式即指某个组织该怎样使用它的功能和概括它重要活动的提纲挈领。它既说明了公司里的客户、产品跟服务,也给出了相关公司怎样组织和创收跟盈利的资料。也就是说公司会用怎样的途径及方式来盈利。可是中国大多的文化创意产业是没有办法盈利的,对其商业模式创新管理是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1商业模式的概念

国外的有关专业学者曾经指出的:“当今公司之间的较量,不再仅仅是商品之间的较量,同时也是商业模式之间的较量。”而我国专家学者则指出,商业模式是一些机构在明确了外在假设前提和内在资源与能力强弱之后,用来结合机构本身、用户以及产业供求双方和工作人员来获取超过定量收益的一种战略革新意图,一种可以落实的构造形式和规定要求的关联。俄罗斯的相关学者则指出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即指文化创意公司有了确定的外部条件及内部资源之后,经过市场竞争和政府干A的两重调节,怎样创造、传递及获取价值,并且能够使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统一。

2文化创意产业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

文化创意产业,又称为“创意经济”以及“文化行业”,它把文化资源当作基础条件,把创造能力当成核心,私人以及工作室通过改进创新,外加使用一些销售手段把文化商品交付给顾客团体,从而确保了经济收益和社会影响的需求都得以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包含很多方面的革新团体,其中有广播影视、传媒、动漫、广告等。构成文化创意产业商业模式的重要方面主要为下列几点。

21价值观点

价值观点也就是说文化创意公司把旗下的商品或者服务能够提供给顾客团体的价值。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跟特别的价值主张肯定是分不开的,把该主张渗透进所给出的文化商品跟服务里面,并且经不同的销售通道提供给顾客团体。因为文化创意产业具备经济性跟社会性的双重属性,所以公司给出的价值观点就需要符合顾客的要求,还应该使其社会影响力增大,对社会做出积极的影响。

22目标顾客团队

文化创意产业的目标团体就是指具备相同水平的文化底蕴与更高追求的团队。目标顾客团队以人口学的特征为基本,将在购买动力、需要和交易收益等方面有着共同点的顾客团队进行划分。这种思路是把市场销售里的划分顾客群销售当作前提,也就是把市场更为细致地划分,瞄准其中一个特定的目标消费群,再推广针对该顾客团体提供的商品或业务,设置恰当的价格,使用适宜的销售手段把商品或业务传递给目标顾客团体。

23分销通道与合作伙伴之间的联系

分销渠道是说文化创意公司通过对本身的价值观念做出推广以及把衍生的文化商品或服务传递给消费者的所有路径,还是公司跟消费者交流的途径。分销渠道非常地关键,它联系着公司跟消费者,文化创意公司要求建立多种多样的和高效的通道。

24资本分配能力

文化创意公司的资本包括文化资本和资金资本和人工资本,假如想构建出出众的商业模式就必然要求在执行生产运营的过程中对这些资本做出适当的分配,尽最大努力压榨出资本的剩余价值。“革新”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核要素,所以人工资本也是文化创意产业商业模式的重中之重,文化创意产业看重的员工一般分为是革新型的、技能型的和经营型的。革新性的员工有原创力,能够把抽象的文化转变成具备极强经济价值属性的文化商品,能够加速进行文化创意,也需要技能型的员工使用先进科学的技术进行开发及革新才能够激发顾客团队的购买欲望,最后再利用营销员工来宣传和出售。

25先进的盈利形式

文化创意产业它有一个很关键的目的就是获得效益,优秀的获益形式对文化创意产业商业模式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它包括文化创意产业的成本构造以及收益源头。优良的获益形式要求对成本构成做出改进,保证制造经营时的成本水平比较低廉,相对应地,还要增多效益的渠道,让效益源头可以多种多样并且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3五种典型文化创意产业商业模式分析

31行业凝聚型商业模式

行业凝聚型商业模式主要就是通过建立文化创意产业产业区的通道,把部分相关的企业以及艺术规划公司和艺术展览馆等汇聚在一个工业园中,这些公司利用行业锁链的方式汇聚在一起。不仅仅降低了开发的成本,还能够在大型公司的指引下加速部分小公司的完善。行业凝聚型的商业模式能够产生产业聚集的影响,增强了相关文化行业地区市场的竞争能力,发挥了品牌价值,能够带动相关衍生产业。例如处于北京某地的艺术区与成都郊区的音乐主题公园,都是利用引入相关的文化创意公司和艺术家办公室以及艺术展览等方式来产生的。

32行业链经营型商业模式

行业链经营就是说文化创意公司以行业链的形式把某个文化创意产品作为核心,对行业链进行向上及向下的伸展,经过对有关公司的关系进行调整和优化来让它们可以相互合作行动,以此来提升该行业链运行的效果,最后来提高整体竞争优势的过程。比如,以《中国好声音》这个节目为中心,对行业链进行向上和向下的伸展,让制作方跟浙江卫视都可以得到大量的利益,并且里面的导师跟学员,以及冠名商和演唱会等所有包括在行业链中的都会获得利益。

33品牌化经营型商业模式

现在,产品的同质化逐渐加重,竞争也越发地激烈,若公司只提高产品及服务的质量已不能够立足,公司若想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立于不败之地,既应有强烈的创造品牌的观念,也应有强烈的对品牌进行经营的观念。品牌化经营型的商业模式就是文化创意公司会在它的价值主张的带领下去造就积极品牌的独特性质,最大可能地发挥出品牌的效能,提高整体竞争的优势。

34跨媒体经营型商业模式

跨媒体经营就是公司为能够最大可能地运用自己的资源,开发和参与除了媒体本身的其他市场,比如广播、电视以及网络和印刷媒体等。出版发行业是比较多地运用跨媒体运行该商业模式的,新兴媒体持续性地产生,大家进行交流及娱乐的途径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公司为了能够生存及发展,便开始跨媒体经营也是一种趋势。

35跨行业经营型商业模式

跨行业经营商业模式就是说文化行业和别的行业相互渗透的一种商业模式,它破除了自己单一行业的局限性,进行跨行业多元化的发展,通过对不一样的行业同样利益点的联结,来增多利润来源及减小单一行业所带来的风险。比如迪斯尼,它为全世界最大的娱乐传媒公司,它进行的业务覆盖了媒体网络以及影视娱乐和主题公园等多种场所。迪士尼把它传统的米老鼠、唐老鸭、兔八哥、加菲猫、白雪公主等多个典型的卡通形象当作核心,朝其他多个行业持续地进行衍生发展,且在每行业都有了很大的成功,深得消费者的喜爱。

4结论

适合每个行业的完备的商业模式是不存在的,可以永远可行而并不需要发生改变的商业模式也是不存在的。一个公司若想成功既要侧重于商业模式的设计,还应在生产经营时通过对市场变化及公司里面状况的了解来持续地对商业模式实行改进跟创新。文化创意公司应根据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研究组成文化创意产业商业模式的元素,然后根据行业的特征来设计跟选择合理的商业模式。

参考文献:

[1]庄毅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发展――以晋江市为例[J].当代经济,2017(3).

[2]盛婷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品牌发展创新模式探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7(5).

第10篇

第十五回 跳出庐山放眼看 产业应在“大动漫”

本回话题探讨动漫产业价值体现在哪里。

研究文化产业范畴的共识就是把文化产业大体划分三个层次,各种表述不一致,但基本意思相同,就是文化艺术核心产业(传统文化)、应用艺术产业和创意支援与周边创意产业。直白点讲,文化艺术核心产业就是文化元素的艺术创作部分;应用艺术产业就是在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应用到生活产品、娱乐服务设计中;创意支援与周边创意产业就是支持上述产业的相关部门或者说就是前两个产业层次需要落地的相关支持行业。以动漫为例,简要说明一下:创作动漫剧本和形象设计就是文化艺术核心产业;按剧本和形象来制作影视片或制作衍生品就是应用艺术产业;而动漫的版权交易部门、动漫的会展机构、出版营销、广告企划、包装发行、媒体推广等机构就是创意支援与周边创意产业。三个层次共同构建了产业结构和范畴。

“大动漫”的概念是相对动漫企业仅仅关注动漫内容原创和制作而言的,应该眼界放宽,不拘泥于某个局部环节,应该用大产业的观念来看待动漫的发展。有些人会说,动漫企业都是希望在整个产业链获得利益的,本身就是“大动漫”的思路。这可能与我在这里强调的观点有些理解的分歧。我所强调的观点是动漫企业要把动漫看作形式和工具,而产业和效益要看作目标和目的。用这样的观点来看待动漫产业,发展思路就会不同。再说得直白点,就是不要为了动漫而动漫,应该为了产业而动漫。

我在前面的文章中反复强调动漫的本质是语言形式,是一种国际化的语言形式。就是避免动漫企业把动漫语言当作企业的目标,动漫企业应该是通过动漫语言的应用获得企业的利益。动漫企业有时会简单地理解只有好的动漫作品才有企业的未来,许多企业所谓的原创动画年产量已经超过了一万分钟,其结果可想而知,动漫产值不是作品的数量堆砌。

在“大动漫”的观念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开展业务:可以代工;可以以技术优势承揽制作业务;可以专攻品牌授权业务;可以专攻衍生品设计;可以打造动漫作品的新媒体销售;可以专门生产应用动漫技术的展示教育作品;可以开展动漫技术培训;可以专营动漫销售的某类渠道;可以开展动漫体验乐园;可以专门提供动漫技术设备服务;可以专营动漫媒体;可以建立动漫俱乐部;可以从事动漫会展活动等等。

用动漫的形式美化生活、艺术生活、表现生活、沟通生活并创造价值,就是“大动漫”的思想。如果仅仅囿于动漫原创的圈子出不来,就是跟自己过不去,特别是在缺乏创作动漫作品的初期,不要用赌博的战术来犯战略的错误。

2010年动漫行业的产值不足90亿,说明一个值得行业关注的问题:近万家动漫企业平均下来产值极低。尽管中国动漫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但一定是思路出现了问题。动漫企业一定要关注自己是企业,其次才是动漫企业。如果没有想清楚商业模式,或没有能力把握商业模式的实现,就要全面调整经营思路。

第十六回 动漫产业链条长 把握关键方为上

本回话题讨论动漫企业的主营能力把握。

动漫产业链涉及领域极其宽泛,有学者研究至少涉及近20个行业。我认为动漫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中最典型的领域,前文谈到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两条路径都与动漫产业息息相关。文化产品化在动漫产业中表现为把动漫创意、策划落实为影视片、出版物,成为可出售的产品或服务;产品文化化是把动漫品牌用创意或设计通过授权的方式应用于广泛的产品领域,特别是后者几乎可以辐射到所有行业。

动漫品牌的应用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应用的有效性依赖于品牌的成熟度。实际上只有高品牌度才具备授权应用价值。我国的动漫企业绝大多数处于品牌培育阶段,还没有到品牌有效授权时期。所以,在战略上必须有侧重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把过多的精力分散到授权等后期工作上。

中国动漫企业的通病是借鉴国外优秀动漫公司的成功经验来制定公司战略,包含的内容比较庞杂,“小而全”趋势明显。应解决的问题就是突出企业的重点和特点。动漫企业在制定战略时都会做SWOT分析,可行的战略一定是基于企业长处、特色。商业模式设计中有两点关系到优势竞争力。一是优势资源,二是重要业务环节。优势资源是基础,重要业务环节是业务系统的关键,也是优势资源运用的节点。企业只有放大和强化优势资源,才具有高价值的商业模式。

在管理中有众所周知的“短板理论”,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短板,是不是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短板,不见得事必躬亲,特别是一些短板是靠自己的力量弥补不了的。这就需要找合作者或外包,这是节省成本的最佳方式。同时,合作者还可能扩大合作的价值,甚至帮助企业把短板变成长板。还有就是企业要在初期避免把战线拉得太长。动漫企业的初期,必须集中力量在优势业务方面取得突破,一点突破,才可能带动全局。如果全局撒开,很可能一事无成。原有的优势也会淹没其中。中国动漫企业有相当部分是在原来的业务演化过来的,就更应该重视原有业务对现行业务的支撑作用。尽量寻求原有业务和动漫业务的结合点,完全有可能走出特色的动漫发展道路。

总结一下观点:一是战略的制定要依据优势资源;二是阶段性工作要抓住重点,不可分散精力,寻求以点带面的突破;三是形成业务模式的特色,形成竞争的壁垒;四是善于整合资源,寻求好的合作伙伴;五是对未来的业务形成关键点评估,以不变应万变。动漫产业的产业链价值在于品牌价值,品牌价值不高,再全面的业务系统也没有意义。品牌价值的提升是逐步的,业务系统的建设也是逐步的,没有必要用太多的精力去描绘未来的蓝图。结论还是:合适的团队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式去做合适的事情。

第十七回 兵马未动问粮草 商业模式先做好

本回话题讨论动漫企业的商业模式。

一哄而起的动漫企业多数没有想好企业的商业模式是否行得通。部分企业甚至就根本没有认真思考过自己的商业模式在哪里。商业模式存在三个问题要回答,一是企业的商业模式是什么;二是是否有能力实现企业的商业模式;三是企业的商业模式是否有战略价值。

一般而言,多数动漫企业的商业模式就是做出自己的动漫品牌,然后通过品牌的巩固来扩大品牌价值,再获得品牌授权利益。其实商业模式并不这么简单。商业模式实际是企业通过目标市场需求的分析,通过自身业务系统的设计,联合有价值的合作方,通过渠道来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并形成企业不可轻易替代的市场主体地位。商业模式正成为现代社会的企业能否成功的焦点,简言之,商业模式描述了企业如何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和获取价值的基本原理。在商业模式的设计中,包括以下设计要素:

1.客户细分:所服务的目标客户;

2.价值主张:解决客户难题和客户需求;

3.渠道通路:通过渠道向客户传递价值主张;

4.客户关系:细分市场建立和维护客户关系;

5.收入来源:来源于价值主张的成功传递;

6.核心资源:保证模式的重要资产;

7.关键业务:一些事关全局的核心业务;

8.重要合作:外包或支援;

9.成本结构:模式要素的成本构成。

归纳起来就是目标定位、赢利模式、关键资源和能力、业务系统和平台价值。商业模式是为公司、客户和社会创造新的价值。

按照商业模式要素分析一下,多数动漫企业的商业模式就变得很苍白了,最大的问题在于关键能力和核心资源没有优势。所以,也可能路越走越艰难,更谈不上做大做强了。

动漫行业有很好的产业特性,但没有好的商业模式为基础,就难以走过品牌确立的过程,就难以获得资本市场的支持,坚持不到理论上存在的获得产业链利益的愿景。动漫企业不妨静下心来,审慎地重新分析一下自己的商业模式。特别要基于自身长项来规划业务,才有可能走出一条有价值的发展道路。也就具备了商业模式最终缔造的一个有价值的平台,让更多的合作者主动利用这样的平台,创造更大的战略价值。

目前,多数动漫公司重复的商业模式是最低级的模式,即自我投资,自我支付成本,自我推广销售,自我获得有限的利益,自我承担投资风险。这种商业模式注定是一个没有任何想象空间并伴随诸多难以把控的风险的坎坷路,已经不适合当今的商业时代要求。

第十八回 荆轲刺秦风萧萧

留得青山有柴烧

本回话题说说动漫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系。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原本说的是荆轲刺秦皇的悲壮,借此来比喻当代动漫人义无反顾做动漫的豪气。一天与某动漫公司的高总及一位八年前就涉足动漫的张总一起讨论动漫公司的商业模式。没想到张总发表一通高论,大意就是千万不要去做动漫原创。张总的结论未免有些武断,但也说明做原创动漫的艰难。

一个企业谋求的是生存和发展。生存是基础,发展是目标。能否生存下来是企业初期的关键。一些动漫企业做代工积累了一定资金基础和经验,就急于创作自己的作品,为人作嫁衣毕竟不是长远之策。这样的企业想法是好的,但不能急于求成。一个成功的作品不只是创作者的心血,更是需要市场消费者来品鉴,许多成功作品需要对一些关键因素有恰到好处的把握。防止急于冒进,重蹈中国网络游戏开发初期的覆辙。本世纪开始的几年,一些网络游戏公司和游戏开发者急于摆脱韩国等国外游戏的束缚,争先恐后自主开发游戏,绝大多数都不成功。我同韩国游戏公司做过交流。韩国人说了一句实在话:“游戏是靠规则取胜的。”规则看起来简单,但游戏规则的设计要用心把握。中国开发者要沉下心体会,几年后就能出成绩。我认为动漫作品创作也是同理,不要急于求成。

动漫创作是大量消耗资金、精力、人力的事情,其结果又难以把握。动漫企业对此要有充分的准备。中国近几年来最具影响的动漫公司就是广东的原创动力公司了,这个公司成功是有必然道理的。因为这个公司对原创动漫的战略构想是有充分认识和准备的,初期准备的资金就要挺过三年的原创困难期。尽管如此,临近成功前的瞬间还差一点前功尽弃。我们今天往往对喜羊羊片子品头论足,但忽略了对原创动力创业艰辛的关注,企业能否生存是关键所在。

第11篇

根据编制方案,上证和中证文化产业指数选取新闻出版发行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文化信息传播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工艺美术品的生产、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文化用品的生产、文化专用设备等行业最具代表性的股票作为样本股,并对个股设置10%的权重上限。

这是股市“晴雨表”对于市场的又一次忠实反映,在其背后是无数的市场动作:微电影的大热、复建古城的争议、《中国好声音》的喧嚣,以及中国文化产业基金投资新华网、华澳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投资《画皮》、建银国际文化产业基金投资小马奔腾等一系列的资本游戏。

事实上,文化产业成为镁光灯下的焦点,已经有一段时间。

《“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任务,全国各大城市也都推出相关政策支持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2012年,文化部正式《“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并在计划中提出,“十二五”期间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现价增长速度将高于20%,2015年比2010年至少翻一番,实现倍增目标。其中仅动漫产业产值预计就将达1000亿元人民币。

“把文化改革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各级政府效能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2013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这样强调。

文化产业“扩容”

在日前举办的首届中国文化产业投资论坛上,清科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倪正东指出,VC/PE对传统文化和新兴文化领域的投资正在发生变化,以2011年和2012年的数据来看,2011年传统文化领域的投资占47%,新兴文化领域占53%;而2012年传统文化领域投资下降到42%,新兴文化领域则上升为58%。新的文化领域正在逐步抢占传统文化领域的资本机会,特别是社交媒体、游戏等很多新兴领域。

随着文化产业概念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入,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文化艺术、艺术品、广告、会展、艺人经纪、动漫、游戏,以及文化用品及设备等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与销售都已经被纳入文化产业的范畴。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由此应运而生。尽管2012年投资行业形势并不乐观,相比2011年下降逾40%,但文化产业新募集的专项资金规模超过了160亿元人民币。2012年整个文化创意产业案例数197个,共吸引13亿美元投资,其中移动互联网领域吸引投资项目最多,共计92起;传媒娱乐行业平均吸引资金最多,达5.75亿美元。

尽管包括移动互联、传媒娱乐、网络游戏在内的大文化领域内发生的投资案例2011~2012年累计达340起,但投资者尚未找到理想的退出机制,IPO纷纷退潮,总计成功上市仅10家企业。

大部制的机遇

2013年3月10日,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开启新一轮大部制改革,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职责整合,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按照目前机构改革设计说明,行政职能和经营职能的分离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化需求,提高服务质量,符合未来“新闻+市场”的产业趋势。目前,国内产业发展存在行业分割和区域分割两大主要问题,精简转变管理模式,或许对于推动产业发展具有特别意义。

尽管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已经提出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贴、补充资本金等方式,支持国家级文化产业发展,大幅增加中央财政“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文化体制改革专项资金规模,然而,真正进入市场的始终是社会资本。同时,资本的分配也呈现出不均衡态势,国有企业在获取资金方面存在天然优势;不同行业之间对于资本的占有使用率亦存在差异,动漫产业缺乏开发资金,影视行业承受较大风险;甚至同一行业内也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强者恒强,可能加速行业内的兼并重组。

面对当前文化产业的发展形势,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判断,未来“平台+内容”的模式将更适合国情。对于公司来说,平台盈利需要依靠海量内容,好的内容往往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客观来说,文化产业平台化投资的趋势明显,如果内容不能盈利,很难形成持续的品牌效应。

由此一来,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纳入文化产业当中,多元化的功能被平台消化,进化形成“无边界平台结合专业支持公司”的产业链模式,中间规模的企业无法生存,而不同系统之间可能会有交叉,如同心圆重叠在一起。

如果产业发展足够乐观,今后,电视、电影、出版也会被整合在这个平台当中,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等形成竞争。“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成立之后,一定需要搭建自己的平台,交叉、促进三网融合,而不是采用平行对抗模式应对竞争。”陈少峰解释说。

“升空”与“落地”

随着信息技术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平台越来越大,如何吸引资金实现真正增值?

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希望企业可以提供更多的原创内容;从企业家的角度,需要“有效原创” ,考虑商业模式是什么—好的电影需要凭借上线发行的机会进入市场;同时,品牌价值和产业链相得益彰。

原创代表创造力,只有具备未来商业发展前景和增长潜力,该企业才能得到投资者的青睐。当前,市场反馈依旧指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生存能力比较弱、想法单一、管理薄弱、对于市场价值缺乏评估、对所做事情缺乏深入研究,都是导致其困境的原因。

创业者往往空有激情却固执己见、缺乏商业意识,不了解文化产业;学者资质和实战能力不被广泛承认;券商也不能通过“纸上谈兵”了解行业存在的具体问题。那么,是否需要专业人士帮助把握财富,并将其嫁接到资本市场?陈少峰指出,文化产业尚处于新兴阶段,文化企业本身很小,产出量少且平台资源有限,因此在职业经理人的筛选上难免存在错位,甚至无力改变现状。

从政府层面上来说,由于缺乏长线跟进的大额资金,政府最多只能提供孵化空间,却很难把握“温度”和“湿度”。PE/VC方面,由于文化企业前期需要大量资金注入,大多数机构投资者偏向于投资趋近成熟的企业,孵化和天使投资很少,并没有真正扮演“孵化器”的角色,对市场缺乏了解、产品不成熟不符合市场要求、缺乏营销资金、形象不佳、无力开发衍生产品,都降低了资金寻找良性通道的可能。

“文化产业投资”这道题目的解法似乎有些繁琐。

第12篇

企业如人

说起企业跨越周期的财务管理应对之道,韩国良首先谈到的体会是:企业如人。

这要从他极典型的职业经历说起。19岁中专毕业,从最底层的岗位做起,一路摸爬滚打,刻苦学习,积累磨练,进步神速;9年后,28岁的韩国良加盟天洋集团,又过了9年,如今,37岁的韩国良,已经做了7年财务总监,拥有18年的财务工作经验。9年间,天洋集团从收入不足2亿元,到2012年收入过50亿元,而今年预计完成100亿元。不难看出,高成长性,正是韩国良个人与所在企业的第一个共同点。

而在快速成长的背后,隐含着的是个人与企业第二个共同点:“人要有理想、有抱负,换做企业就是要有愿景、有文化。”韩国良的身上有着70后典型的责任感、使命感,这与天洋的企业文化相当契合,他不无自豪地告诉记者:“天洋集团具有愿景伟大、战略清晰、坚守使命、与时俱进、创新务实、团队协作的文化和精神。这在企业20年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隐性作用。”而这正是企业得以跨越周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第三个共同点直切主题:周期。韩国良调侃地把财务人45年的“数字生涯”划分为10个周期和阶段(见上图),他毫不犹豫地把自己定位于“艺术”阶段。

谈到企业发展周期,韩国良认为企业周期大致可分为:出生期、少年期、成长期、成熟期、贵族期、官僚期、衰退期等。“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CFO必须抓住管理的核心,也就是说财务管理的重心要不断调整。在财务管理的职能上,财务要做到先知先觉,这就需要与企业的发展周期及战略转变相匹配,做到未雨绸缪。”他举例道,“比如在成长期更多的是关注融资,无论是股权还是债权;在成熟期关注的是管理的优化,如内控建设与信息化等;在贵族期,要关注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本企业的增长潜力;在官僚期,要关注创新、战略转移等等。”

接下来,天洋准备筹划上市,对于公司和韩国良个人而言这都是一个新起点,同时也“面临着极大挑战,尤其是要整合资源,并且要迅速适应对以前传统的管理模式的变革。”对此,韩国良的态度是,“一切都是顺势而为,抓住现在,关注未来的成长性、赢利性、创新性,是我目前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果断布局

说到调整产业布局,具体到地产业,韩国良认为,“地产行业发展的黄金期已经落下了帷幕,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以及初级城镇化进程的放缓等市场因素逼着地产行业要不断创新,如果继续坚持走地产产业之路,那么如何为土地注入更多的价值则是个突破口。尤其是一些中小型地产公司,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没有创新则会很快退出历史舞台。”

据他介绍,前两年,天洋还是以地产为集团支柱产业,并在国内首先提出了“中国第四代城市综合体”的概念,获取了几个大型优质地产项目,目前正在施工建设,并会建设成为每个区域的地标或城市名片项目。然而,目前国内的地产公司,即使是超级房企,都面临着同样的发展瓶颈,比如行业政策的不可预知性、高额利润的不可持续性、资金密集同时带来的杠杆效应的双面性、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人口红利效应的衰减性、各地产公司商业模式的重复单一性等等,这些是每个房企应当提前思考并做好应对的重大战略问题,谁没有认真思考并应对,很可能下一个倒下去的就是它。所有这些都突显着一个核心问题:地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天洋不做人云亦云的战略决策,也不会去争辩地产行业未来走向到底如何,是崩盘还是暴涨,而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持稳健性。”韩国良表示,一个企业成功靠的是战略和执行能力,并会在资金实力上展现,而破产也是如此,表面看是资金断裂,深层次看是战略失败,核心是可持续发展上出现了问题。

“因此,2013年天洋果断调整战略,向文化产业进军,这是极大的挑战,尤其是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沉淀,并需要创新出盈利模式、商业模式。”韩国良介绍,天洋集团内部经常开玩笑说:“要想搞文化产业,自己先提升文化水平。”这实际上体现着一种学习态度,踏入一个崭新的行业,需要不断摸索尝试。“总体上,天洋要做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与国家鼓励的文化产业政策相结合,这是一种使命和责任,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长盛不衰。”

平衡艺术

“无论什么行业,一名优秀的CFO,都需要是个多面手,而不是仅仅掌握某些具体的高深的财务技术。”在韩国良看来,那些天天钻研税法、会计准则或者是痴迷于考各种证书的人,做不了好的CFO,他们应该更多地提高全局观。因为,财务最终是围绕企业战略而行。战略是因,资金是果。

具体来说,“CFO要有发现问题的能力,而非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公司运营管理中,哪些因素影响了企业的效率和效益,是盈利模式、市场定位、产品质量问题,还是成本、资金实力的问题等等,发现问题的症结才能很好地解决。”接下来解决问题过程中,“你可以借助外脑,借助团队,而此时考验的是CFO整合资源、沟通的能力与水平。”

另外,韩国良强调,CFO需要具有一定的战略高度,不要总是关注于过去和现在,更多的需要考虑将来,也就是说企业的任何决策都要考虑其未来的效应。并且要结合企业的发展现状和过去形成的商业模式,提前做好布局,引领企业价值的再次提升。比如说,不能等真正缺钱的时候,才想起融资;而是提前做好准备,择优选择融资方案。即使资金流畅利润丰厚,也不要满足于现状,要考虑是否需要扩大规模,是否需要兼并收购、扩大品牌效应,甚至是否涉足其他相关产业,将产业链做长做强,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等等。

第13篇

关键词:常规战略;创意战略;红海战略;蓝海战略;网络视频;五力分析;商业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2-0069-04

在媒介整合及三网融合大背景下,网络视频业务因其内容丰富多样、用户形式灵活突出等特点越来越受到用户的欢迎,其正逐渐成为视频内容消费的主力,尤其在年轻群体中成为消费的主流,视频内容服务的未来发展趋势显示出了广阔的前景。我国网络视频业务正在迅速崛起,不仅对传统的有线电视产业,也对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和卫星电视产生了冲击,在此背景下,网络视频业务的各种商业模式、及时丰富的内容提供和各类终端的广泛应用使得自身产业链不断完善。近年,国内网络视频业务格局基本形成,在网络视频企业中,乐视网成为了国内首家盈利的视频网站,根据2012年财报显示,2012年营收11.673亿元,较上一年同期增长95.02%;利润总额2.28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82%;净利润1.94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8.10%,2013年全年,预计净利润为2.52亿元至2.72亿元,较2012年的1.94亿元同比增长30%至40%。

乐视公司成立于2004年11月,2010年8月12日在中国创业板上市。乐视公司是唯一一家在境内上市的视频网站,也是全球第一家IPO上市的视频网站。目前,乐视的市值已经由上市之初的30亿增长为400多亿,是创业板市值最高的公司。

长期以来,乐视致力于打造垂直整合的“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生态模式,涵盖了互联网视频、影视制作与发行、智能终端、大屏应用市场、电子商务、生态农业等,日均用户超过5000万,月均超过3.5亿。近十年来,乐视创造了多项全球或中国第一:中国用户规模第一的专业长视频网站,全球首家推出自有品牌电视的互联网公司,中国首家拥有大型影视公司的互联网公司;中国第一家提出内容自制战略的公司。乐视正成为中国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创新型企业。

一、乐视网常规战略分析

常规战略既是所谓的红海战略,主要是在已有已知的市场空间竞争,红海战略是指在现有的市场空间中竞争,通过在激烈的竞争中为客户创造价值实现企业利润,红海战略的显著特点有两个,一个是激烈的竞争造成降价的下降,从而减少了利润;另一个是不断细分市场达到差异化的战略,这就造成市场范围的缩小,按照这两种游戏规则,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因此,红海战略需要分析竞争态势和产业条件。下面通过宏观环境、产业竞争状况、SWOT[1]分析以及乐视网平台和商业模式的建立试分析乐视网的常规战略情况。

(一)网络视频产业发展宏观环境的分析(PEST分析)[2]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作为互联网业的网络视频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影视视频行业在文化产业中具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显著特点,其发展成绩突出。从宏观环境来看,国家政策影响产业未来的发展步伐,三网融合的力度将促进产业的巨大发展,随着消费的升级和偏好,网络视频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宏观环境是影响一切行业和企业的各种宏观因素。以下从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这四大类影响企业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在宏观环境上进行的详细论述。

1.政策环境,政策力度持续加强,“三网融合”带来网络视频行业新机遇。随着《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的通知和落实,以及国家对文化产业相关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对网络视频产业都起到了推进的作用,三网融合是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联合,其中互联网是融合的核心,三网融合促使广播电视运营商的跨区域整合和更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是中国信息化战略的体现,影响中国信息化进程。三网融合的试点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政策落实上仍不明朗,产业链主导权争夺制约了市场的增长。

2.经济环境,相关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从经济环境上看主要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内容。宏观经济环境上我国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显著提高,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平稳。申银万国证券传媒行业2012年年报显示:新媒体整体表现出色,传统媒体增长平稳。2012年全年实现净利润82.7亿元,停闭增长16.9%。新媒体增长强劲,预计全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7.4%,高于前三季度32.8%的同比增速。从传媒与平台企业的主要盈利途径广告经营上看,中国网络广告收入达753.1亿元,较前一年增长46.8%。视频平台方面,视频网站广告收入高速增长,2012年5月网络视频的网民渗透率超过搜索,成为第一大网络应用。[3]文化产业良好的经济环境预示着这一产业的未来快速扩张的良好潜力。

微观层面上看,未来的传媒市场将继续增长,网络视频市场发展的空间巨大,这从互联网的发展数据可以看出。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1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全年新增网民509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2.1%,较2011年底提升3.8%,手机网民规模为4.2亿。

在网络视频领域乐视面临着众多的竞争者,包括优酷土豆、搜狐视频、百度爱奇艺、腾讯、迅雷看看等企业。

3.社会环境,消费观念带来良好的发展势头。随着网络的普及,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抛弃传统电视机,网络视频的易用以及互动性带来产业不可估量的前景。此外,用户对消费体验和娱乐的体验日趋成熟,体验经济是一种以消费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者为中心,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会议的活动的经济形态。[4]乐视在全行业最早提出了“生态模式”,随着超级电视的持续热销,阿里巴巴、小米、爱奇艺、优酷、苏宁等大量优秀企业追随乐视进入智能电视领域,标志着乐视生态模式取得初步成功。通过乐视生态,乐视要为中国人提供带有明显互联网基因的优质生活和全新消费思维,通过持续创新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4.技术环境,科技和数字化促进了平台的升级。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正成为一种趋势,是真正实现文化产业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手段。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石,文化产品和内容产品是数字化发展的灵魂。

乐视网拥有一支具有丰富视频实施经验的核心视频研发团队。乐视云平台具有业界最大的带宽储备规模。乐视持续在p2p技术领域投入研发力量,拥有了webp2p技术。这一技术为高带宽消耗的互联网络视频业务带来巨大的成本竞争优势:用户播放体验更流畅,打破原有的高峰资源瓶颈,更低的成本输出。在同行相比,乐视云视频拥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国内最大规模CDN宽带,满足全国用户流程播放体验;最先提出视频元架构理念,打造完整的云视频应用平台;终端方面,LetvUI是乐视独立研发的智能电视操作系统,用户体验全球领先,其中最新版LetvUI 3.0是全球实现全体感操控的电视操作系统,可以帮助用户完全抛弃遥控器。2010年乐视自主研发的乐视TV云视频超清机,为占领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市场做好了布局。乐视网针对网络视频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具备了成为优秀网络视频服务商的充分条件。

(二)产业竞争状况分析(五力分析)[5]

五力分析模型由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在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包括:行业内的竞争者、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能力、替代产品的替代能力五中基本的行业竞争力量。用此模型分析产业竞争环境,这五种力量的综合强度决定着产业的吸引力,同时决定了行业的获利能力。下面是通过五力对乐视网的分析:

1.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网络视频的内部竞争加剧,网站进入整合盘整期,大型传媒机构具有内容上的优势进入新兴市场竞争,版权成为行业软肋,各运营商开始争夺正版内容。合并后的优酷土豆几乎垄断了UGC平台,同时收购了海外版权商Trade Lead和国内内容提供商东阳天世以增加核心竞争力。迅雷的优势是下载客户端巨大的流量资源。乐视网具备国内最全正版影视版权库,涵盖100000多集电视剧和5000多部电影,远超竞争对手;并正在加速向自制、体育、综艺、音乐、动漫等领域发力,实现内容的精品化和差异化,构筑起坚实的竞争壁垒。乐视网具备国内最全正版影视版权库,涵盖100000多集电视剧和5000多部电影,远超竞争对手;并正在加速向自制、体育、综艺、音乐、动漫等领域发力,实现内容的精品化和差异化,构筑起坚实的竞争壁垒。

2.潜在进入者分析,电视台携内容优势进入(国家网络电视台),传统门户网站进入,腾讯视频、百度爱奇艺、搜狐视频依靠互联网巨头腾讯、百度和搜狐的优势资源抢占市场。此外可能的进入者还包括风险投资和新的创意者。

3.替代品分析,包括传统电视、IPTV、网络电视、高清电视、P2P网络下载。

4.供应商的议价能力,用户原创内容增长迅速,不以盈利为主;内容创作机构,如电视台、影视公司等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

5.客户议价能力,网络视频个人付费市场相对企业付费市场处于成熟阶段,个人付费通过线上影院收费的方式实现,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广告受到传播效果影响,广告主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

通过从整个竞争状况的分析得出:网路视频业存在着供应商和客户的双重议价能力强的考验,同时也受制于不断增多的替代品和潜在者的威胁。

(三)乐视网业务分析

通过应用波士顿矩阵BCG Matrix)[6]分析得出,在线广告收入仍然是重要的现金牛业务,乐视广告销售是基于传统视频网站的基础性业务,连续多年销售收入翻番。版权出售业务,在线付费业务正在逐渐增长,乐视会员频道是乐视网旗下的精品付费观影频道,为付费用户提供高清影视剧在线观看和下载服务。乐视网通过购买版权,目前,版权库已经拥有5万多集电视剧、4000多部电影,包括国内大约60%的热门电影、电视剧的独家网络版权。乐视网的“收费+免费”模式不断获得客户认可,收费用户不断增长,频道的视频清晰度达到1080P,满足了网友对视频质量的高要求观赏体验。

此外,乐视网借助3.5亿用户,开始布局多种创新型业务。包括:基于用户的增值服务业务,基于大屏的广告业务,基于乐视商城的业务以及基于Letv Store的应用商城业务。值得关注的是,2012年9月,乐视网自主研发的“乐视TV”云视频超清机无疑成为乐视明星产品,这是经过四年多的技术研发和积累储备,乐视网已经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电视端解决方案。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李开复的创新工场完成对乐视致新的参股,2013年4月,乐视网、乐视控股、深圳市冠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三方以现金的方式对乐视致新进行增资,增资总额超过3亿。“乐视TV”的推出,标志着互联网模式,正式杀入电视领域。

(四)乐视商业模式分析

乐视网的商业模式是三位一体化的模式,即“版权+用户培育+平台增值”。乐视拥有互联网视频和手机电视服务业务所需的经营性资质,通过互联网为电脑、电视、手机及其他终端用户提供优质的网络视频节目和服务。而传统电视生产厂家是单边商业模式,即企业到顾客,传统电视业是双边商业模式,乐视采用的是三边商业模式,增加了用户体验。

乐视做的是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和苹果的模式相近,苹果在硬件和iOS之外,优势在音乐;乐视的优势在视频,乐视生态系统集合“平台+内容+终端+应用”。乐视是在自有核心业务上做垂直整合,“产业链各个链条上真正的交融,才能够是乘法,甚至是指数级的效应”。

二、乐视超级电视能否成为竞争中的蓝海

(一)传统电视产业面临改革和数字化的趋势

长期以来,传统电视产业一直占据着重要的角色,用户规模不断增长,由于基数庞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增长放缓,网络新媒体的出现使得电视台传统的生产模式受到冲击,传统电视产业面临着变革和转型,这些改革即包括传统电视产业向数字化发展的趋势,也包括内容的选择和提供以及运营体制的变革。

(二)传统电视机本身的用户体验

在智能电视领域,创维、海信、TCL、康佳等仍然坚持传统硬件研发、生产和运营的思路,传统家电产品发展陷入瓶颈,很难再提高。即使是创新性的智能电视产品,也延袭了固有的思维模式,其智能电视应用多为手机应用的改良版,对大屏电视的兼容性缺乏。“界面设计混乱,不易查找内容”、“智能应用运行速度慢,不符合用户体验”等问题。由于各种新形态的媒体的出现,尤其是年青一代受众习惯的转变,正失去对传统电视节目的兴趣,电视机开机率逐年下降。

(三)乐视超级电视市场的蓝海战略

传统电视机的营销方式只是硬件销售的收入,传统电视媒体也存在各种局限,受众没有像网络电视那样具备灵活的观看选择权,而乐视超级电视的商业模式是和消费者发生持续性关系,这种商业模式是一个生态系统,这一系统改变了智能电视产业链,符合蓝海战略的第一步重建市场边界。[7]

乐视生态本身是基于全局的战略布局,包含4层架构9大引擎。9大引擎包含平台层的云视频平台和电商平台;内容层的内容制作和内容运营;终端层的硬件及LetvUI系统;应用层包括:Letv Store、视频搜索、浏览器,让电视成为互联网生活的大屏延展。注重全局的原创是减低规划的风险的关键,是不至于投入大量的努力和时间,结果却只是规划出一些战术性的红海行动。[8]

传统营销是维护现有客户,寻求更多的细分市场机会,这对获得竞争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或许有用,但却难以创造新的市场、新的需求。而乐视超级电视依托乐视生态各个环节,放眼于非客户群体,超越了现有需求,整合了市场机会。

乐视在在销售上,采用自有品牌产品和自有品牌的电商,没有渠道成本、营销成本;在营销上,采用CP2C模式;在盈利模式上拥有四重收入,即硬件收入、内容收入、广告收入、应用收入,乐视网虽然在牺牲了“一次性”的硬件利润,但换取的却是“持续”资金流入;售后服务方面,除了传统的电话售后,还采用官方微博、微信、乐迷论坛、高管微博等社交平台作为客服渠道。同时,乐视推出“乐迷卡”,并推出“乐迷卡”的网络“瞬时贷”功能,用户经过快捷的审批程序即可实时获得银行授信,购买超级电视和乐视盒子等产品。乐视实行的去渠道化策略精确预知商品的需求量,提前增加产能,缩短供货周期,减少物流和库存成本。

三、乐视网竞争战略与前景展望

随着互联网巨头们的纷纷杀入网络视频,企业都在不断创新抢占下一个智能市场的蓝海,有望重建规则,将竞争惨烈的红海市场,重建为一片蓝海。从市场现状来看,IPTV产业链不断完善,个性化内容与用户规模仍然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用户需求的培育将决定产业未来发展的空间大小。从内容于业务提供两端来看,版权和运营是未来内容运营投入和收获的两端,也决定着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若乐视超级电视能在内容服务方面有所突破,则将对公司营收起到重要拉动,反之,则将面临较大亏损。

综上所述,文化产业企业就是将“创意”转变为“产业”的过程。克里斯・比尔顿(Chris Bilton)认为,创意管理的关键环节是关注“文化企业的战略、组织领导力、风险预防、商业模式和组织变革、文化市场和消费以及文化政策”。在成本创新、容量创新、市场创新、边界创新和学习创新上,我们期待着乐视的创意战略取得进一步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向勇,刘静.文化产业应用理论[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1:192-197.

[2]孙希有.竞争战略分析法[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3]向勇,刘静.文化产业应用理论[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1:197-199.

[4]陈少峰.中国文化企业报告2013[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3:89-90.

[5]向勇,刘静.文化产业应用理论[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1:44.

[6][美]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第2版.郭武军,刘亮,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4.

第14篇

关键词:区域经济;商业模式;创新

引言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依托的众多条件中,实体经济的发展程度起着最直接的影响作用。在世界经济整体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实体经济如何通过转变商业经营模式来突破发展瓶颈,区域经济发展如何与商业模式转变形成良性互动关系等一系列课题成为了社会焦点。

一、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综述

(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了整体不均衡的态势,部分地区形成了有较鲜明特色、较强竞争力、较大影响力的区域品牌,而有的地区仍然受困于经济转型的阵痛、改革思路不清晰、投资环境不理想的现实情况。一般来说,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取决于以下几点:第一,若干产业的竞争力(产业集群的活力);第二,若干企业的竞争力(市场占有率、产品销售率、增加值率、销售利税率和综合要素生产率);第三,吸引外部投资进入的环境(投资环境的改善)。

总体来说,东部沿海地区成为国际产业集聚和吸纳外商投资最为密集的区域,同时成为世界性制造基地。而广大的内陆地区经济联系仍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吸纳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规模有限。

(二)对我国区域经济未来发展的预测

对我国区域经济未来发展的预测可以概括成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区域经济发展一定会在一段时间内长期坚持科学发展观;其次,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将会使得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形成联动格局;再次,实现“五个统筹”方针将会成为我国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方向。

二、商业模式创新对区域经济的综合影响分析

(一)可以改变区域经济的整体结构比例

商业模式创新对区域经济的综合影响分析首当其冲就是对其整体结构比例的影响,随着前几年的旅游行业的崛起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很多城市形成了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发展格局,而最为世界所熟知的中国大工厂概念,使得以劳动密集型见长的我国企业承载起了加工、代加工的产业规模经济。因此,过往的事实告诉我们:商业模式对区域经济整体结构的影响是巨大而直接的。

(二)可以营造出崭新的市场氛围

商业模式发生变化后,对软环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商业模式可以改变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思想意识甚至民俗文化等等。快餐式的消费形式成为了很多大城市白领的消费常态,颇具特色的主题文化也改变了很多城市固有的文化氛围。因此,商业模式创新后必然会导致新的文化氛围的出现,所以,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统计数据的变化,还有深层次上看不到摸不着的文化变化。

三、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一)实现对盈利模式的重大转变

考量普通的商业发展模式我们不难发现:交互式的交易习惯和整付式的交易过程使得企业在盈利模式上形成了定性的思维。一方面,仍然无法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客户关怀的角色转变,另一方面,也无法突破常规式的营销手段和方式。随着国际接轨的加强,国内很多企业也开始效仿国外成功经验推行自我盈利模式的积极转变。举例来说:国外的通用电气飞机发动机公司(GEAE)开发了“按小时支付”的盈利模式,即客户不再根据发动机本身付款,而是根据对发动机的实际使用情况付款,从而实现了其盈利模式从产品销售的一次性收益到产品生命周期长期收益的转变;国内的远大空调也意识到那些拥有大型住宅和商业建筑的客户不再愿意购买和自己维护空调设施。为此远大改变了销售方式,从卖空调机转变为销售“冷和热”。

(二)实现对业务系统再设计

实现对业务系统的再设计工作绝对不是一项简单的企业内部工程,它始于对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成型于外部客户合作协调的沟通中,完善于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确立过程中。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中,如果要实现对业务系统的重新再设计,需要首先确立高效、低风险、高收益的原则,然后综合对业务条线和管理流程进行严格的梳理,最后固化整合后的资源和制度,形成企业内在核心运营体制和核心竞争力。

(三)实现经营体系的流程再造

企业发展壮大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经营体系的优劣,区域经济的发展好坏也归根到经济体的经营体系的健全科学与否。经营体系涵盖的内容不仅有内部生产体系,还包括外部营运体系、战略规划体系等等。实体企业,特别是肩负着转型重任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要结合当地特点和自身企业所有制形式作出相应的调整,对涉及生产、研发、运输、售后、风险管控、成本核算、发展规划等核心要素进行一一梳理,实现企业由内到外全方位的蜕变。

结束语

区域经济的发展程度对我国整体经济结构的影响至关重要,当前,世界经济的竞争越来越细化,区域经济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突出,它是博弈的主角,也是成败的关键指标。随着我国西部、中部和东部的发展持续加大力度,实体经济体必然会自主寻找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符合外部实际具体需求的道路,而我国区域经济必然伴随着商业模式的巨大调整而迎来又一轮的改革攻坚战。(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参考文献

[1] 陈泽明.芮明杰.企业竞争优势的本源分析——同质生产要素使用价值量动态性[A].第二届贵州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2007年)[C].2007年.

[2] 郭强.基于新经济特性的互联网商业模式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徐康宁.陈健.跨国公司价值链的区位选择及其决定因素:中国样本研究[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中)[C].2007年.

第15篇

趋势一: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进入到黄金十年。

从2011年到2020年,“十二五规划”和“十三五规划”期间,文化产业发展的速度和势头十分迅猛。其中有三个主要特性:第一,增长速度越来越快;第二,创业企业数量越来越多,现在好多地产公司都投资办文化企业;第三,目前文化企业的数量比较多,但是经营的质量相对来讲还比较弱。当然,中国现在已经有很强大的公司了,像腾讯、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市值在世界上可以排在前五位,在文化公司里已经具有一流质量。但从总体上来讲,除了互联网文化科技这一类的公司做的比较强大之外,其他的公司都是小公司。像电影公司炒得很厉害,但实际上电影公司收入是人家的一个零头,可能连零头都没有。比如好多电影公司大概是迪斯尼的1/200的收入,就是一个很小很小的公司。所以,目前企业创业热情比较高,在政策的推动下企业很活跃。十年之内,文化企业应当快速发展,十年之后,公司出现两极分化,完全成型后,机会就比较少。

趋势二:文化产业迎来新的发展阶段,由政府驱动为主转向企业自主发展。

最典型的就是动漫,现在很多地方已经撤销了对动漫公司的扶持,今后政府可能会扶持在竞争力上比较强的公司。所以,不能吃政策,不能光靠政府的投资和政府的政策扶持,必须靠自主来发展。换句话说,企业做的越好,可能得到政府的支持力度就越大,各地也将开始都重视龙头企业。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有市场的引导,要去关注市场,消费者的需求是什么,倒过来变成市场导向,创业投资现在比较热,比较成熟的公司应该专门成立一个创业公司的部门,来扶持企业的发展。因为创业投资将来应该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企业并购已经很热,接下来会更多,特别是在文化科技领域内,最近看到收购视频网站、入股微博等都是并购的一种方式。

趋势三: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与移动互联网有关的文化产业在未来5―7年中会占到中国文化产业的70%,传统媒体会受到更大的冲击。

数字文化产业有几个趋势。第一个趋势叫“短频快”,就内容比较短、视频化、更新的速度比较快。第二个就是平台化。第三是以娱乐为主,叫娱乐无边界。第四个就是电信成为媒体公司。以后不能叫它电信,应叫新传媒公司。

2013年4月,美国最大的移动运营商Verizon通信公司50%的移动网络流量来自视频服务,像这样的电信公司已经70%的收入来自文化产业了,除了视频,还有很多上网等业务。其实在国外,电信运营商主营收入已经来自文化产业,只不过中国还没有到,但是很快要进入这样一个阶段。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趋势。跟数字文化产业相关的公司的市值都会很高,传统的文化产业的市值跟它的利润之间的市盈率进行对比的话,你会发现差很多,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优酷,优酷网站还在亏得很厉害的时候拿去上市都值几百亿人民币,说明现在文化产业在发生一个非常巨大的变化。

数字文化产业不仅是数字化的平台和技术,最主要的是提供了一个无边界的空间。所谓无边界的空间,大家都知道一个比喻,比如你开一个店,成本是不断上升的。现在土地成本不断在上升,民营书店为什么破产?因为图书的营业额在下降,租金成本、人工成本在上升,一降一上肯定要破产;接下来很多食品零售店也会破产,因为营业额在下降,受到网络的冲击,成本在上升,一升一降,只要网络零售占中国的15%―20%,中国大批的食品店都会破产倒闭。这就是一个新的趋势。

平台做得越好的公司并购力度越大,这就形成一个两极分化的新势头。腾讯、百度、阿里巴巴这几年的并购数量升高,这是因为越是传统的并购数越少,而数字文化产业的并购数越多,规模越大,这形成了一个非常巨大的两极分化。

趋势四:平台为王。

过去把传媒、渠道都叫做平台,但是传统的传媒和渠道现在都变成小平台,现在最大的平台就是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做平台已成为文化企业里大企业的一个基本要素,就算做内容也要加上平台,做平台可以不做内容,但是做内容一定要做平台。所以,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中国音乐产业最大的公司是中国移动,最小的音乐公司是写歌的公司。现在,离知识产权近的,搞创作内容的人收入很少,但是做平台的人收入很高。所以,最大的企业就是平台为王的企业,平台加内容应该是今后的一个基本的商业模式。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趋势。

当然,这里面平台越大,垄断的地位就越突出,有些是自然垄断,有些是人为垄断,都会对内容产业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今后文化产业政策其中有一条就是要反垄断,保护知识产权。

趋势五:企业出现两极分化。

今后的中国没有中型的企业,就是大企业和小企业,中等的企业要么自己成长上去,能够成为大企业,要么被并购掉。而事实上大企业会不断地并购,大企业也会拥有政府的支持。不过,大家做小企业也没关系的,目前是做小企业,就不要指望企业上市。只要卖给上市公司或者扩张型的公司就行了,现在企业只要有商业模式,只要有自己的独特性,哪怕一年只挣几百万的利润都可以卖出好价钱,不需要上市,而且上市也很困难。所以,小企业完全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把自己做好,然后卖给大公司,大公司肯定会越来越大,就不断地并购。这就是中国文化企业将来的两极分化,这个特征现在已经开始非常的分明。

趋势六:做文化产业回归产业链。

经常举赵本山的例子,大家知道赵本山前几年已经不再跟宋丹丹合作了,都是只跟自己徒弟合作上春节联欢晚会,这两届没上去。我们可以看出,赵本山他已经不再做原来的小品了,他在做二人转,或者把二人转改编成小品。为什么要做二人转?因为赵本山的产业就是二人转,他的电视剧也是二人转,舞台剧也是二人转,他旗下的明星全都是二人转演员。赵本山现在就是想把二人转就进行到底。可以看出,他现在做的是产业链,做产业链最核心的做法是让他自己的徒弟都成为明星。现在,赵本山的电视剧中的植入式广告费用和刘老根大舞台票价都会很高。所以,本山传媒以明星为核心的产业化的做法今后会成为中国文化企业的一个基本做法。目前大家都已经意识到这个做法。

现在大家都懂得分工,懂得品牌化运作。当然,多数的内容,因为形象太弱无法达到品牌高度。但是从现在做企业的人来说,大家都已经意识到,内容、品牌和产业链是一体的,中国企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思想上已经符合了产业的方向,可能在行动上好多人还不懂,在总体的思想上大家都知道做文化产业必须要做产业链,或者做产业链中的某个环节。所以,大家不一定都去拍电影,可以做电影的植入广告,可以跟别人合作做生产品,可以做经纪人,甚至可以做主题公园。

趋势七:企业并购成为一种常态。

并购主要是为了促进战略性的发展,很少是为了直接马上赚钱。但是对上市公司来讲,并购可以提升利润,提高股价。所以并购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战略性的并购,一种是提升股价的并购,这在中国比较多。并购的数量,特别是随着中国文化科技发展,在文化科技领域里的并购会持续增加,包括海内外的并购也会增加。万达就是通过并购来进行转型的。万达以前做院线,现在如果收购海外的院线之后就可以变成内容公司,做内容以后它的院线就比别人强大,将来某一天万达可能会成为中国电影进军海外的最大公司,如果它能够进军海外电影市场,将会获得很大的政治资本和政府的资金支持。所以,万达公司一开始就是用一种模式做事情。现在你会发现,万达下一步做文化产业它也会先想好模式再去做,这种公司做起来就会很大,小打小闹它不去做,它做的东西一定都是有模式的,有可行性的东西,很快就复制,短期就能达到很大的规模。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并购是万达转型很重要的一个例子。IBM也在不断地并购,不断地转型。另外,大家要关注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接下来会有非常多的文化产业并购,很快就会成为文化产业中一个大的公司,它也是一个很有前景的企业。

趋势八:娱乐化。

第一个是娱乐化现在无所不在。第二,青少年成为主流消费者,他们基本上都是很娱乐化的,对传统文化很淡漠。所以,传统文化传承可能会受到很大影响。在整个娱乐化的趋势当中,这三个东西避免不了,一是低俗化,二是视频化,三是体验性,这三个东西将来是主流。想做成功,得有一点低俗化,以视频为主,增强体验性、互动性。

为什么叫娱乐无边界呢?以前只能坐在客厅里看电视,空间上受到了限制,现在拿着平板电脑或者是智能手机,无论走到哪里,还是是半夜爬起来,都可以“娱乐”,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以,娱乐化把好多人搞得晚上一直在娱乐,第二天工作时间就趴在桌子上睡觉,或者面对电脑,一个窗口是工作,一个窗口是娱乐,有的干脆是一个窗口是工作,几个窗口是娱乐,耳朵里还塞着耳机听音乐。

趋势九:投资竞争加剧。

现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基金、投资公司越来越多,投资多数是以上市为目的的。今后以上市为目的的投资可能在短期内会减少。而创投可能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而且会加剧。投资方向今后不仅仅是在传统领域的,可能在很多其他领域会有一些新的拓展。但是投资的扩张很麻烦,也会妨碍实业精神,因为受高利贷、投资暴利的影响,愿意做实业的人会减少,都愿意追求上市、并购,当然并购以后也是投资银行或者投资公司可以做的事情。

趋势十:同质化竞争可能会长期存在。

换句话说,不管做哪个领域,你会发现身边总有一大堆水平差不多同行在与你竞争,而水平差不多的竞争很容易形成恶性竞争、降价竞争。现在有一个趋势,内容太多,供过于求。现在好多公司是以产品为主,没有想过商业模式是什么,就是简单地推出产品,没有想这个产品跟什么商业模式之间有合理的关系。政府的冲动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比如政府搞动漫基地,好多地方就变成了动漫公司,但是都是做电视剧,结果没收入。还有很多是外行慕名而入,比如《泰》赚12亿的票房,很多公司就来了,慕名而来的人加剧了竞争。产品销售除了文化制造业外,主要领域是在国内市场,市场的规模受到限制,那就是恶性竞争。眼下,电影票房马上要进入恶性竞争了,很多地方电影院已经过多,上座率不满,不满就要压价,马上就要出现这种情况。今年年底之前中国的电影院线重点城市达到了饱和,达到了峰值。所谓峰值就是最赚钱的那一刻在今年的某个时间点要达到顶峰,接下来开始往下走。当然这也是好事儿,大家看电影不用再花那么多钱了。电影票价往下降,这是一个趋势。

这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十个趋势。面对趋势有十个方面的对策。

第一,做文化产业跟做文化不一样,做文化产业主要是把握大市场,而不是小众。

特色文化主要是针对小众,比如闽南的梨园戏就是针对闽南一小部分人,而娱乐才能针对大众。做文化产业不能以文化为主,要以娱乐为主,以娱乐跟新闻为主,以大众为主,不能以小众为主。换句话说,就是做文化产业,要以娱乐为主,特色文化为辅。特色文化只有在旅游的时候才能特别显现,但是特色文化也不见得能斗过迪斯尼,最好的旅游是特色文化加娱乐,不要仅仅局限在特色文化。不管是从旅游的角度还是非旅游的角度,大家思想上一定要有个观念:娱乐为主,特色文化为辅。做文化产业不是做文化,做文化产业是做跟文化有关的娱乐。

第二,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国家及相关部门今后应该把钱花在支持和扶持内容为王上。